经络概述及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

经络概述及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
经络概述及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

第一、三章经络概述及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学术发展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现存最早的经络文献是()

A.《灵枢》B.《内经》C.《甲乙经》D.《脉书》E.《脉经》2.《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

A.皇甫谧B.孙思邈C.王惟一D.滑伯仁E.杨继洲3.《十四经发挥》的主要蓝本是()

A.《甲乙经》B.《铜人腧穴针灸图经》C.《针灸资生经》

D.《金蓝循经取穴图解》E.《针灸大成》

4.十二经的命名,主要包涵了哪些内容()

A.阴阳、五行、脏腑B.五行、手足、阴阳C.手足、阴阳、脏腑D.脏腑、手足、五行E.以上均非

(二)B型题

A.《黄帝内经》B.《灵枢》C.《素问》D.《难经》E.《针灸大成》1.其成书标志着针灸理论的形成()

2.《内经》中最详尽记载经络的书为()

A.364 B.354 C.360 D.365 E.361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穴()

4.《针灸逢源》载穴)()

(三)C型题

A.从四肢开始B.手足各经脉互相衔接

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1.《脉书》记载脉气的运行特点是()

2.《内经》记载脉气的运行特点是()

A.李时珍B.叶天士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3.注重分经辨证用药的医家是()

4.《奇经八脉考》的作者是()

(四)K型题

1.“一源三歧”指的是()

①任脉②督脉③冲脉④带脉

2.膀胱经在背腰部的循行线距正中线为()

①2.5寸②1.5寸③2寸④3寸

二、填空题

1.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的经脉是,其分布在胸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寸,分布在腹部的穴位都距离前正中线寸。

2.“阴脉营其藏”之意是,“阳脉营其府”之意是。

三、名词解释

1.一源三歧

2.关枢

3.奇经八脉

4.血永

四、问答题

1.简述十二经别与十五络脉有何异同?

第二章腧穴概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腧穴可分为下列哪三类()

A.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B.十二经穴、奇穴、特定穴

C.十四经穴、特定穴、络穴D.十四经穴、阿是穴、特定穴E.十四经穴、阿是穴、奇穴

2.《内经》中所记载的经穴数约为()

A.160个B.200个C.309个D.361个E.349个3.《针灸甲乙经》中所载的腧穴有()

A.365个B.349个C.361个D.160个E.354个4.根据骨度分寸法,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A.4寸B.5寸C.6寸D.7寸E.8寸5.下列穴位的哪一个不是络穴()

A.丰隆B.公孙C.飞扬D.太溪E.外关

6.人体共有郄穴多少个()

A.14个B.15个C.17个D.16个E.12个

7.下列腧穴中,哪一对不是原络配穴()

A.太渊——偏历B.太溪——飞扬C.京骨——大钟

D.大陵——通里E.冲阳——公孙

(二)B型题

A.偏历B.光明C.公孙D.大钟E.飞扬

1.胆经络穴是()

2.脾经络穴是()

A.肾经的合水穴B.肾经的经金穴C.肾经的荥火穴

D.肾经的输土穴E.肾经的井木穴

3.太溪是()

4.涌泉是()

A.胃俞B.阳陵泉C.中脘D.太渊E.章门

5.八会穴中的筋会是()

6.胆经的下合穴是()

A.1寸B.3寸C.6寸D.9寸E.12寸

7.“一夫法”的宽度是()

8.外踝尖至足底折量为()

(三)C型题

A.输穴B.原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腕骨在特定穴中属()

2.神门在特定穴中属()

A.公孙B.后溪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3.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是()

4.治疗急性病症的特定穴是()

(四)K型题

1.阿是穴在古代又称()

①天应穴②经穴③不定穴④奇腧

2.分布于躯干的特定穴有()

①背俞穴②八脉交会穴③募穴④下合穴

3.下面所列络穴哪些是错误的()

①膀胱经——飞扬②胆经——光明

③脾经——公孙④三焦孙——支正

(五)X型题

1.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A.眼病B.咽喉病C.神志病D.热病E.妇科病

2.下面所列络穴哪些是错误的()

A.膀胱经——飞扬B.胆经——绝骨C.脾经——公孙

D.三焦经——支正E.督脉——鸠尾

3.下列穴位哪些不是募穴()

A.日月B.阳陵泉C.气海D.关元E.上脘

4.下列哪些是原穴()

A.大陵B.京骨C.大钟D.光明E.外关

二、填空题

1.腧穴是脏腑有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

和针灸等治法的。

2.《灵枢?九针十二原》在解释五输穴含义时指出“所出为、所溜为、所注为、所行为、所入为”。

3.胃的背俞穴为,募穴为。

三、名词解释

1.背俞穴

四、问答题

1.腧穴的治疗作用,并简单举例说明。

2.何为五腧穴?其名称有何含义?

第四章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手太阴肺经起于()

A.肺B.肺脏C.拇指桡侧指甲缘

D.拇指桡侧指甲根部E.中焦

2.肺经的募穴为()

A.侠白B.天府C.中府D.云门E.太渊

3.肺经的荥穴为()

A.中府B.太渊C.鱼际D.少商E.列缺

(二)B型题

A.鱼际B.中府C.少商D.太渊E.侠白

1.八会穴中的脉会穴是()

2.五输穴中的输穴是()

A.“出于然谷之下”B.“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

C.“连目系,上出额”D.“下络大肠”E.“入走肺,散之大肠”

3.手太阴经脉的循行是()

4.手太阴经别的循行是()

(三)K型题

1.下列各穴中,属于胃经的是()

①阳关②丰隆③阳陵泉④梁丘

(四)X型题

1.下列穴位除……外皆是荥穴()

A.鱼际B.涌泉C.少府D.劳宫E.陷谷

三、名词解释

1.息贲

第五章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手阳明主()

A.津所生病B.骨所生病C.气所生病D.脉所生病

E.以上均非

2.手阳明经的首位穴是()

A.商阳B.口禾髎C.天鼎D.扶突E.迎香

3.不宜深刺的是()

A.手五里B.手三里C.温溜D.肩髃E.扶突

(二)B型题

A.齿痛B.寒栗不复C.脉所过者热肿D.颈肿E.齿寒、1.手阳明经脉“气有余”的病候是()

2.手阳明经脉“虚”的病候是()

A.颈不可左右视B.肩不举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3.手阳明经脉的病候是()

4.手阳明络脉的病候是()

(四)K型题

1.属于大肠经的腧穴是()

①次髎②八髎③颧髎④肘髎

(五)X型题

1.位于腕横纹以下的大肠经穴位有()

A.二间B.商阳C.中冲D.少泽E.温溜

二、填空题

1.手阳明经在上臂的腧穴依次为曲池、、、。

三、问答题

1.试述《灵枢?经脉》中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

第六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是()

A.大包B.睛明C.承泣D.四白E.厉兑

2.归来穴位于()

A.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4寸B.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C.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4寸D.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E.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4寸

3.位于踝关节横纹中央,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的穴位是()A.中封B.解溪C.丘墟D.商丘E.冲阳

4.下列穴位中不属于足阳明胃经的()

A.水突B.气舍C.伏兔D.梁丘E.天容

(二)B型题

A.上巨虚B.下巨虚C.足三里D.至阳E.温溜

1.手阳明大肠经的下合穴是()

2.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是()

(三)C型题

A.脾B.胃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与足阳明胃经相关联的脏腑是()

2.与足厥阴肝经相关联的脏腑是()

(四)K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梁门穴位于脐上4寸②足三里穴位于犊鼻下3寸

③梁丘穴在髌底上2寸④下巨虚穴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

(五)X型题

1.足阳明经筋超出本经循行部位的有()

A.髀B.髀枢C.阴器D.缺盆E.脊

二、填空题

1.足阳明胃经起于,在足部与相交接。

三、名词解释

1.气街

第七章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属于原络配穴法的穴组是()

2.足太阴脾经在腹部旁开正中线几寸?()

A.0.5寸B.1寸C.2寸D.4寸E.1.3寸

(二)B型题

A.俞府B.神封C.胸乡D.周荣E.库房

1.属于阳经的穴位是()

2.位于第三肋间隙的穴位是()

(四)K型题

1.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有()

①公孙②内庭③商丘④条口

2.关于足太阴络脉主治病候正确的是()

①厥气上逆则霍乱②气逆则烦闷③实则肠中切痛④虚则腰痛

二、填空题

1.大包穴位于上,当外。

2.三阴交穴是与、经脉相交会的穴。

三、名词解释

1.核骨

第八章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在下列经脉中,除哪一条外,均联系有肩部()

A.手少阳三焦经B.手太阳小肠经C.手阳明大肠经

D.足少阴胆经E.手少阴心经

2.通里是心经的()

A.原穴B.“输”穴C.郄穴D.络穴E.合穴(二)B型题

A.足少阴B.手少阴C.足阳阴D.足太阴E.足太阳1.以上经脉中“系目系”的是()

2.以上经络中未与咽或候咙相联系的是()

A.手太阴肺经B.手少阴心经C.足太阴脾经

D.手厥阴心包经E.手太阳小肠经

3.极泉穴归属于()

4.天泉穴归属于()

(三)C型题

A.心中B.咽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手少阴心经的循行经过()

2.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经过()

二、填空题

1.手少阴心经共有个穴。

三、名词解释

1.心系

2.目系

第九章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位于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的是()

A.阳池B.腕骨C.阳谷D.养老E.阳溪

2.支正位于()

A.前臂背面桡侧,当阳谷与小海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五寸

B.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连线上,腕痛横纹上七寸

C.前臂掌面尺侧,当阳溪与少海连线上,腕横纹上五寸

D.前臂北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边线上,腕背横纹上五寸

E.前臂掌面尺侧,当阳溪与少海连线上,腕横纹上七寸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郄穴()

A.中都B.交信C.跗阳D.通里E.梁丘(二)B型题

A.合谷B.腕骨C.后溪D.尺泽E.鱼际

1.五输穴中的输穴是()

2.八脉交会穴是()

A.颔肿不可以顾B.目黄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3.手太阳小肠经病候有()

4.手少阴心经病候有()

(四)K型题

1.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①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出踝中”,“踝”指尺茎突

②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出踝中”,“踝”指肱骨外髁

③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别颊上出页”,“出页”指眼眶下方

④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别颊上出页,“出页”指鼻根部位

2.手太阳小肠经主治病候()

①主“液“所生病②经循行病③肩背痛④头项部疾病

(五)X型题

1.位于手掌尺侧赤白肉际上的腧穴有()

A.阳谷B.养老C.前谷D.少泽E.后溪

二、填空题

1.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有个穴。首穴穴,末穴穴。

三、问答题

1.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共有几个?按顺序写出其名称。

第十章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足太阳膀胱经起于()

A.目下B.目内眦C.目外眦D.鼻旁E.目上

2.平第二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的穴位是()

A.小肠俞B.膀胱俞C.中膂俞D.胞肓E.秩边

(二)C型题

A.巅顶B.目(系)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足太阳经脉向上行至()

2.足厥阴经脉向上行至()

(三)K型题

1.在十二经气血流注中,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街接的经脉是()

①手太阳小肠经②手阳明大肠经③足少阴肾经④足厥阴肝经

2.肺俞穴位于()

①在背部,在肩胛冈内侧缘点与后正中线之间

②在背部,魄户穴与后正中线之间

③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突下旁开1.5寸

④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二、填空题

1.足太阳膀胱经与经,在相接。2.飞扬穴位于,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穴。

三、名词解释

1.腨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腰背委中求”?

第十一章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是()

A.太溪B.俞府C.至阴D.涌泉E.然谷2、十二经脉中,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B.足厥阴肝经C.足太阳膀胱经

D.足阳明胃经E.手太阴肺经

(二)B型题

A.筑宾B.照海C.交信D.地机E.大钟

3、阴维脉的郄穴是()

4、阴蹻脉的郄穴是()

(三)C型题

A.交信B.筑宾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位于足少阴上的郄穴是()

2、阴维脉的郄穴是()

(四)K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钟穴是足少阴肾经络穴

②水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络穴

③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络穴

④筑宾穴是阴脉郄穴

(五)X型题

1、与脑发生直接联系的经脉有()

A.足少阴肾经B.督脉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少阳胆经

二、填空题

1、太溪穴既是穴,又是穴。

3、复溜穴是穴,在太溪穴上寸。

三、名词解释

1、心惕惕

四、问答题

1、与“舌本”有联系的经脉有哪些?请写出与“舌本”有关经脉循行原文。

第十二章手厥明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手厥阴心包括经脉的循行起于()

A.中焦B.中脘C.心中D.胸中E.心包络

2、位于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的穴位是()

A.中渚B.合谷C.鱼际D.劳宫E.少府

(二)B型题

A.太渊B.大都C.耳后D.项E.耳前

1、心包经的郄穴是()

2、心包经的原穴是()

A.足太阴经与手太阳经交接处B.手厥阴经与手少阳交接处

C.足少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处D.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交接处

E.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处

3.胸中是()

4.手无名指端是()

(三)K型题

1.下列穴位中,平第四肋间隙的穴位有()

①天溪②乳中③天池④中庭

(四)X型题

1.位于肘横纹上的穴位有()

A.天池B.尺泽C.天井D.小海E.曲泽

三、名词解释

1.历络三焦

四、问答题

1.简述内关穴的功能主治

第十三章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手少阳三焦经脉的循行起于()

A.胸中B.心中C.中指之端D.大指次指之端E.小指次指之端

2.手少阳三焦经主()

A.气所生病B.血所生病C.津所生病D.液所生病E.脉所生病3.属于三焦经,宜张口直刺的腧穴是()

A.听宫B.耳门C.上关D.下关E.翳风

(二)B型题

A.阳池B.阳溪C.后溪D.支沟E.外关

1.八脉交会穴中与阳维脉相通的穴是()

2.属于三焦经五输穴中的经穴为()

A.“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

B.“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

C.“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

D.“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

E.“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络心系”

3.手少阳络脉的循行是()

4.手厥阴络脉的循行是()

(三)C型题

A.上齿中B.下齿中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手少阳经脉循行入()

2.手阳明经脉循行入()

A.郄穴B.输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3.中渚属特定穴中的()

4.会宗属于特定穴中的()

(四)K型题

1.下列属于八脉交会穴的是()

①关元②上关③下关④外关

2.上关穴在《灵枢?经脉》中又称为()

①天应穴②不定穴③目锐眦④客主人

3.下列各穴中,属于三焦经的是()

①三阳络②臑会③会宗④天宗

(五)X型题

1.宜张口直刺的腧穴是()

A.耳门B.耳和髎C.听宫D.下关E.上关

二、填空题

1.“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是指手少阳的循行。三、名词解释

1.目锐眦

四、问答题

1.试述《灵枢?经脉》中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并简述其腧穴主治概要。

第十四章足少阳胆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其归经由上至下分别是()A.三焦经、小肠经、胆经B.小肠经、胆经、三焦经

C.胆经、三焦经、小肠经D.三焦经、胆经、小肠经

E.胆经、小肠经、三焦经

2.下列各穴中,属于胆经的穴位是()

A.承灵B.耳门C.翳风D.天牖E.角孙

(二)B型题

A.日月B.率谷C.关元D.京门E.期门

1.位于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的穴位()

2.胆的募穴是()

(三)K型题

1.分布于前发际后4寸的穴位有()

①前顶②通天③正营④承灵

2.阳陵泉在特定穴中属()

①下合穴②合穴③八会穴④募穴

(四)X型题

1.下列哪项都是胆经的病候()

A.腋下肿,马刀侠瘿B.臂厥C.踝厥D.头痛,目锐眦痛E.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

2.胆经的病候有()

A.口苦B.疟疾C.头痛D.目疾E.头肿

3.位于前发际上0.5寸的穴位有()

A.神庭B.肩井C.曲差D.本神E.头临泣

二、填空题

1.八脉交会穴中,通于带脉的是,归属。三、名词解释

1.髀厌

四、问答题

1.试述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原文。

2.风池穴为什么既能祛外风,又能熄内风?

第十五章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井穴中,治疗疝气应首选()

A.涌泉B.隐白C.大敦D.足窍阴E.至阴

2.肝经的络穴是()

A.太冲B.蠡沟C.中都D.中封E.日月

(二)C型题

A.循咽B.挟胃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手太阳()

2.足厥阴()

二、填空题

1.八会穴中的脏会是。肝的募穴是。

2.期门位于,归属经。

三、名词解释

1.颃颡

2.狐疝

四、问答题

1.足厥阴肝经腧穴的主治概要是什么?

第十六章奇经八脉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经脉分布有“一源三歧”之称的三条经脉是()

A.督脉、阳维脉、阳蹻脉B.任脉、阴维脉、阴蹻脉

C.任脉、冲脉、蹻脉D.督脉、任脉、带脉E.任脉、督脉、冲脉2.任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通调冲、任B.调节任、督C.调节奇经经气

D.总调奇经八脉E.总调冲、任、督、带

3.出足少阴然骨之后(照海穴)的经脉是()

A.冲脉B.带脉C.阴蹻脉D.阳蹻脉E.阴维脉

4.下列经脉与阳维脉循行最为密切的是()

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足厥阴肝经D.足少阳胆经

E.足太阴脾经

(二)B型题

A.第1胸椎棘突下B.第3胸椎棘突下C.第6胸椎棘突下

D.第7胸椎棘突下E.第10胸椎棘突下

1.身柱穴位于()

2.灵台穴位于()

A.阳蹻脉B.任脉C.督脉D.冲脉E.阳维脉

3.被称为“阳脉之都纲”的经脉是()

4.被称为“经脉之海”的经脉是()

(三)C型题

A.募穴B.八会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膻中在特定穴中属()

2.关元在特定穴中属()

3.气海在特定穴中属()

A.十二经之海B.五脏六腑之海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督脉称为()

2.冲脉称为()

(四)K型题

1.百会穴主治()

①中风失语②失眠③脱肛④久泻

2.中极穴主治()

①虚劳②遗尿③脱肛④带下

(五)X型题

1.治疗头痛的穴位主要有()

A.神庭B.百会C.前顶D.水沟E.上星

2.下列关于任脉络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名曰会阴B.下鸠尾C.散于腹D.络心E.布膻中

3.向上斜刺的穴位有()

A.大椎B.风府C.中枢D.悬枢E.命门

二、填空题

1.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主要有和。

2.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是,。

3.阳维脉的主要功能是,;阴维脉的主要功能是,。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督脉为“阳脉之海”?

2.天突穴的归经、定位和针刺方法如何?

第十七章奇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穴位,除……外均位于脊间()

A.筋缩B.中枢C.下极俞D.胃脘下俞E.悬枢

2.以下腧穴位于骶角之间凹陷处的是()

A.下极B.腰奇C.腰俞D.会阴E.腰阳关

3.太阳穴主要用于治疗()

A.鼻疾B.偏头痛C.耳呜D.眩晕E.失眠

4.下列穴有醒神作用的是()

A.八邪B.八风C.十宣D.二白E.四缝

(二)B型题

A.丝竹空B.阳白C.睛明D.攒竹E.鱼腰

1.眉中()

2.眉上1寸()

3.眉梢()

4.眉头

(三)C型题

A.蛔虫病B.风疹块C.两者均治D.两者均不治

1.四缝穴多用于治疗()

2.百虫窝多用于治疗()

3.后溪穴多用于治疗()

二、填空题

1.迎香位于。上迎香位于,内迎香位于。

2.四神聪在,当百会前后左右,共四个穴位。

三、问答题

1.试述四神聪、中魁、十宣、八风等四穴的位置及其主治。

2.

第十八章经络的纵横关系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根结“一词首见于()

A.《博雅》B.《素问》C.《太素》D.《针灸甲乙经》

E.《灵枢》

2.“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载于()

A.《灵枢?经筋》B.《灵枢?本输》C.《灵枢?卫气》

D.《灵枢?卫气》E.《灵枢?动输》

3.血海是指()

A.冲脉B.胞中C.膻中D.肺中E.大杼

(二)B型题

A.天窗、支沟B.天牖、外关C.天牖、偏历

D.天容、外关E.天窗、支正

1.手太阳入于()

2.手少阳入于()

A.人迎、大椎B.百会、风府C.下陵、气冲

D.人迎、大杼E.百会、风门

3.髓海有余应泻()

4.水谷之海不足应补()

(三)C型题

A.小海B.阳辅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1.足少阳注于()

2.手太阳注于()

(四)K型题

1.四海是指()

①气海②血海③水谷之海④髓海

2.下列属足三阳经“溜”于之处的是()

①窗笼②人迎③命门④颊

(五)X型题

1.“结”位于……的一定部位和器官()

A.头B.胸C.膺D.腹E.颈

二、名词解释

1.四根三结

第十九章经络腧穴现代研究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经络现象的共同特征是()

A.循经性B.回流性C.趋病性D.效应性E.可阻性2.循经性感觉障碍最常见的感觉性质是()

A.酸冷B.热胀C.跳动D.虫行E.麻痛

3.比较完满解释针灸的反射效应和循经经络现象的是()A.神经节段说B.中枢兴奋扩散说C.外周动因激发说

D.周围神经说E.二重反射说

4.艾灸后循经感传的性质多为()

A.重感B.热感C.麻胀D.酸胀E.虫行感(二)B型题

A.汪桐B.孟昭威C.谢益宽D.张保真E.皮尔斯1.提出第三平衡系统假说的是()

2.提出二重反射假说的是()

A.双向传导B.减速传导C.回流现象D.粗细不均

E.多样感觉

3.感传在经过肘、膝、肩、髋等关节时,会出现()

4.感传延伸过程中,突然中止穴位刺激,会出现()

(三)K型题

1.循经感传现象的基本特征是()

①回流性②趋病性③效应性④可阻性

2.三阴交会区的感受器有()

①克氏终球②麦氏小体③露菲尼小体④环层小体

二、填空题

1.循经感传现象的基本特征,,,,,,,和。

三、名词解释

1.经络现象

2.感觉异常

经络腧穴学_习题集,附答案

绪言 一、单项选择 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逢源》答:B 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 A、渡舟 B、继洲 C、思邈 D、《经》 E、滑伯仁 答:C 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 A、唐代思邈 B、北宋王惟一 C、晋代皇甫谧 D、明代继洲 E、元代渭伯仁 答:D 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思邈、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C 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 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宋代 E、明代 答:D 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思邈 B、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D 二、多项选择 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素问》 B、《灵枢》 C、《足臂十一脉灸经》 D、《脉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答:C、 E 三、填空题 1、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穴。 答:华佗夹脊穴 2、北宋时期的2具()作为针灸教学的和()之用。 答:铜人模型,考试 3、在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文献,为()()。答: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7、《针灸大成》是()医家所著。 答:继洲 8、《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答:皇甫谧 四、判断题 1、《灵枢》又称《针经》。( 对 ) 2、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对 )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错) 4、首次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思邈。( 对 ) 5、“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完整系统理论。(错)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经络腧穴学 教学笔记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

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给各位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 正面

针灸穴位图一

背面 侧面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 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

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 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穴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 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 前缘痛,肩背寒冷、疼痛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如图)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答案

经络腧穴学试题 姓名_____得分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经络是人体运行__,联络__,沟通__,贯穿__的经路。 2、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__,手三阳经从__,足三阳经__,足三阴经从__。 3、胃经脾经循体__,肝胆经循体__,肾与膀胱经循体__,任脉循体__,督脉循体__。 4、手三阴经包括____、____、____三条经脉。 5、腧穴可分为__、__、__三种类型。 6、十四经穴属于____与__腧穴的统称。 7、腧穴的定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8、根据骨度定位法,胸腹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为__寸 9、__在手背 第一、二掌骨中间,第二掌骨中点的穴位。 1 0、迎香穴的正确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__当鼻唇沟中。 1 1、足三里的定位在犊鼻穴下__,当胫骨前嵴外侧__处。 1 2、根据骨度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__寸。

1 / 11 1 3、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__寸,平__间隙。1 4、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__寸 15、足三阳经包括____、____、____三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脉 B、总督一身之阳脉 C、约束诸经 D、调节十二经气血 2、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 A、上肢屈侧前线 B、上肢屈侧中线 125 C、上肢伸侧中线 D、上肢伸侧后线 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脉特点() A、内属脏腑 B、运行气血主干

C、外络支节 2 / 11 D、走行浅而易见 4、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额头部 B、面部 C、上肢部 D、下肢部 5、下列不符合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 A、胆、肝、肺 B、大肠、胃、脾经 C、心、小肠、肾 D、三焦、胆、肝 6、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7、足三阳即总的循行规律() A、从胸走手 B、从足走腹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 绪言 一、单项选择 1、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针灸甲乙经》 E、《针灸逢源》答:B 2、“阿是穴”和“指寸法”的创始人是: A、刘渡舟 B、杨继洲 C、孙思邈 D、《内经》 E、滑伯仁 答:C 3、《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 A、唐代孙思邈 B、北宋王惟一 C、晋代皇甫谧 D、明代杨继洲 E、元代渭伯仁 答:D 4、《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孙思邈、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C 5、最早铸造针灸模型的朝代是() 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宋代 E、明代 答:D 6、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D 二、多项选择 1、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素问》 B、《灵枢》 C、《足臂十一脉灸经》 D、《脉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答:C、 E 三、填空题 1、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穴。 答:华佗夹脊穴

2、北宋时期的2具()作为针灸教学的和()之用。 答:铜人模型,考试 3、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文献,为()()。 答: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7、《针灸大成》是()医家所著。 答:杨继洲 8、《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答:皇甫谧 四、判断题 1、《灵枢》又称《针经》。( 对 ) 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针砭、艾灸治疗记载。( 对 ) 3、清初至民国时期,是针灸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错) 4、首次提出阿是穴的医家是孙思邈。( 对 ) 5、“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完整系统理论。(错) 6、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错)第一章经络总论 一、单项选择 1、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 答:E 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 答:A 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上肢部 C、下肢部 D、胸部 E、四肢未端 答:D 4、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第二章 腧穴概述--本科《经络输穴学》(十一五)(整理版)

第二章腧穴概述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腧,又作“俞”,通“输”,有输注、转输的意思;穴,原义为“土室”,引申指孔隙、空窍、凹陷处。腧穴在《内经》中又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名称;《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腧穴与经络有密切关系。《素问·气府论》将腧穴解释为“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节之交,三百六卜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作了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腧穴归于经络,经络属于脏腑,故腧穴与脏腑脉气相通。《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明确指出脏腑一经络一腧穴之间的关系。《千金翼方》进一步指出:“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人抽病也”,说明如果在体表的穴位上施以针或灸,就能够“引气远入”而治疗病症。脏腑病变又可从经络反应到相应的腧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经络腧穴学,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论述腧穴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腧穴部分,将分述其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及古今文献选录等。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腧穴的类别,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则称“阿是穴”。 (一)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灵枢·本输》论列各经五输穴,《素问·气府论》列各经“脉气所发”穴,《灵枢·经脉》论列各络穴,这是经络在四肢的基本穴,说明《内经》书中已为腧穴的分经奠定了基础。《内经》多处提到“三百六十五穴”之数,但实际其载有穴名者约:160穴左右;经穴专书《针灸甲乙经》载古代《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共349穴《千金翼方》所载相同);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同)穴数有所增加,穴名数达354;明代《针灸大成》载有359穴;至清代《针灸逢源》,经穴总数才达361。目前经穴总数即以此为准。穴位有单穴和双穴之分,任、督脉位于正中,是一名一穴;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是一名双穴。历代代表性针灸医籍所载经穴数见表2—1。、 表2一1历代医籍记载的十四经穴数

经络腧穴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络腧穴概论试题及答案(摘至网络)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正确的是: A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B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少阴经 D 足太阳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E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少阳经 2.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B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太阴经 D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E 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 3.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 太阳经在前少阳经在中阳明经在后 B 太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少阳经在后 C 阳明经在前太阳经在中少阳经在后 D 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E 少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4.足三阴经在内踝上6寸处的排列是: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5.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6.十二经脉交接规律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B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C 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D 表里经之间互相交接

E 同名经之间在四肢末端交接 7.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经的交接部位在: A 肢体内侧面 B 四肢末端 C 腹部 D 头面部 E 胸部 8.十二经脉中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 A 头面部 B 胸部 C 腹部 D 背部 E 四肢末端 9.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手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0.手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手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1.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足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2.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 A 从足走胸 B 从手走头 C 从胸走手 D 从头走手 E 从头走足 13.以下有关奇经八脉的理论,哪一种是错误的: A 蓄溢十二经脉气血 B 无脉气环周 C 无表里关系 D 都有本经腧穴 E 无络属关系 14.任脉的别络散布于: A 胸部 B 腹部 C 背部 D 胁肋部 E 以上都不是 15.从四肢走向头身的经络,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手三阴经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经筋 D 足三阴经 E 手三阳 16.“离、入、出、合”的循行特点,属于下列哪一组内容: A 十二经筋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皮部 D 奇经八脉 E 以上都不是 17.“起于四末,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的循行特点,属下列哪一内容: A 十五络脉 B 十二经脉 C 十二皮部 D 十二经筋 E 奇经八脉 18.十二经络脉的别出处及其走向联系是: A 从本经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B 从腕踝处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C 从络穴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D 从四肢末端别出,走向其表里经 E 以上都不是 19.十二经脉命名主要包括哪三方面: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答案

经络腧穴学试题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经络是人体运行____,联络____,沟通____,贯穿____的经路。 2、十二经脉循行规律是手三阴经从____,手三阳经从____,足三阳经____,足三阴经从____。 3、胃经脾经循体____,肝胆经循体____,肾与膀胱经循体____,任脉循体____,督脉循体____。 4、手三阴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经脉。 5、腧穴可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6、十四经穴属于_______与____腧穴的统称。 7、腧穴的定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骨度定位法,胸腹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为____寸 9、____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中间,第二掌骨中点的穴位。 10、迎香穴的正确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____当鼻唇沟中。 11、足三里的定位在犊鼻穴下____,当胫骨前嵴外侧____处。 12、根据骨度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____寸。 13、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____寸,平____间隙。 14、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____寸 15、足三阳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脉 B、总督一身之阳脉 C、约束诸经 D、调节十二经气血 2、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 A、上肢屈侧前线 B、上肢屈侧中线

C、上肢伸侧中线 D、上肢伸侧后线 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脉特点() A、内属脏腑 B、运行气血主干 C、外络支节 D、走行浅而易见 4、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额头部 B、面部 C、上肢部 D、下肢部 5、下列不符合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 A、胆、肝、肺 B、大肠、胃、脾经 C、心、小肠、肾 D、三焦、胆、肝 6、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7、足三阳即总的循行规律() A、从胸走手 B、从足走腹 C、从头走足 D、从手走胸 8、“阴脉之海”是指:() A、督脉

经络穴位练习题及答案

经络穴位练习题 1. 在常用骨度分寸法中前发际至后发际为(C )。 寸寸寸寸 2. 在常用骨度分寸法中肘横纹至腕横纹为( C )。 寸寸寸寸 3.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穴是(B )。 A. 曲骨: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B.中极 C关元:脐中下3寸。小肠的募穴。D气海:脐下1寸半 4.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穴是(B )。 A.腰俞: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B命门 C悬枢D腰阳关 5. 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 寸第一颈椎下穴是(D )。 A.大椎 B.陶道 C.哑门D风府 6.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穴是(C )。 A尺泽:桡侧B.小海 C.曲泽D少海 7.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之间穴是 (B )。 A.间使:3寸 B.内关C外关D.大陵 8.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穴是(C > A.阳谷B.阳池C.阳溪D偏历 9. 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穴是(B )。

A地仓B.迎香C禾醪D素醪 10.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穴是(D )。

A.翳风 B.风池C 安眠D.翳明 11?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穴是(B )。 A.梁丘 B.足三里C 下巨虚D.上巨虚 12. 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寸穴是 (B )。 A.风门B.心俞C 肺俞D.大杼 13.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穴是 (B )。 A.阴陵泉B.阳陵泉C 膝阳关D.阳交 14?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结合了( A )。 A.阴阳、脏腑、手足 B.阴阳、五行、脏腑 C 五行、脏腑、手足 D 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 18. 下列穴位中用于便秘比较好的是( D 阴阳、五行、手足 15. 手三阴经在上肢的排列顺序为( A.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少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太阴在后 16. 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 A.从足走胸 B.从胸走足 头 17. 安眠穴的位 C )。 B.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 C ) C. 从头走足 D.从足走

巧记经络穴位数

巧记经络穴位数 传统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为“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经络”和“腧穴”理论。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是全部)。 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共有361个。 尽管我一再反复向大家灌输我的“人身无处是穴,人身处处是穴”观念,但我认为一个从事针灸的人若能记住传统针灸里每一个腧穴所在的经脉、其所处的位置、作用等等,对我们肯定大有好处。 遗憾的是,无论大学里还是民间的很多针灸人,不仅无法记住这些,甚至于连这十四条经上各自有多少个穴的数也记不住。 但我深信,假如你看过此文后,不消十分钟,对每一条经上的穴位数你一定会终生不忘。 请先记住人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也就是二十(20)的概念。 任脉的穴位很好记,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任脉有24个穴; 督脉的穴位更好记,你联想一下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故督脉有28个穴; 这样的话:任脉有:24个穴; 督脉有:28个穴。 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六条经脉: 手三阴经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9。 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 这样的话:手少阴心经有: 9个穴; 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 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

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 这样的话:手阳明大肠经有: 20个穴; 手太阳小肠经有: 19个穴; 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 再来看看足上的六条经脉: 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也就是说胃经有45个穴位;膀胱经有67个穴位(最多的);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这里强调说是少阳经,另一方面是为以后的文章埋下伏笔),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个穴位。 这样的话:足阳明胃经有: 45个穴; 足太阳膀胱经有: 67个穴; 足少阳胆经经有:44个穴。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只要记住三组数:37;27;27。即:第一组里,3X7=21;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 这样的话:足太阴脾经有: 21个穴; 足少阴肾经有: 27个穴; 足厥阴肝经有: 14个穴。

经络腧穴学试题六

<<经络腧穴学>>试题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奇经八脉 2. 募穴 3. 气街 4. 一夫法 5. 经络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经,原意是“纵丝”,就是_____的意思,络则是_____的意思。 2、十二经脉者,内____,外_____,这概括说明了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 3、十二经脉之分布,大致是手三阴联系______,手足三阳都联系_____故称头为______,足三阴则联系______. 4、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部的_______, _______及______总为十五络脉。 5、胃足阳明之脉,起于____,交__

__,旁约____,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____. 6、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___,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____抵腰中,入循__,络___,属膀胱. 7、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____和_____的说法.8、腧穴是人体_____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又是_____反应点和_____刺激点。 9、任脉有_____个经穴,起穴_____,止穴_____。 10、在体表标志取穴中,肩胛骨下角平对_____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通过_____椎棘突之间的缝隙。 11、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是_____,郗穴是_____。 12、足少阳经的络穴是_____,原穴是_____。 13、丰隆为人体祛_____要穴,足少阴肾经即能止汗,又能发汗的穴位是_____。

14、肩平伸在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是_____穴,属于_____经,肩峰后下方凹陷处是_____穴,属于_____经。15、五输穴配五行,阴经井穴属_____,阳经井穴属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从小趾下经足心至下肢内侧面后缘的是() A、足厥阴经 B、足少阴经 C、足太阴经 D、以上都不是 2、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的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厥阴肝 C、手阳明大肠 D、手少阳三焦 3、临床上的皮肤针,刺络,敷贴等方法,是结合()理论运用的。 A、经筋 B、十五络脉 C、皮部 D、十二经别 4、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此为()经病候。 A、手太阳小肠 B、手阳明大肠 C、足阳明胃 D、足少阳胆 5、不入耳中的经脉是()

经络腧穴学详细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系指经脉,其原意是“纵丝”就是直行主干线的意思。有路径的含义。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为经络系统主体部分。 络:有网络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起网络与联系的作用。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三.经络的基本作用 (一)十二经脉: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之特点。 (二)十二经别:加强了十二经脉在胸腹,头面,脏腑与脏腑,脏腑与体表间的密切联系。 (三)十五络脉:加强了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左右多个部位间的紧密联系。 (四)奇经八脉:是一组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他经脉起统率,联络与调节作用。 (五)十二经筋:起着约束骨骼,疏利关节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防御病邪的作用。 四、经络的重要性 《灵枢.脉度》篇:“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尚之所难也。”(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指导辩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喻加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手便错。” 五、经络学说的学习与研究内容 (一)经络系统部分(相当于结构部分)。 (二)经络生理学。 (三)经络病理学。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十二经筋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皮部 经络 络脉十五络脉 三百六十五络 二、经络的形成 (一)针灸疗法的发明和针灸感觉传导的发现是经络学形成的基础。 (二)腧穴疗效的总结。 (三)体表病理表现的推理。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五)气功养生术的出现。 三、十二经脉 (一)定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总称。由于他们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中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二)命名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根据阴阳学说又结合脏腑学说而命名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气有多少异用也”。 (三)作用 因“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故起着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作用。(四)十二经脉的分布 1、分布特征: (1)分布于头部的为阳经:前头为阳明经。侧头为少阳经。后头为太阳经。(2)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为阴经,四肢外侧为阳经。 (3)分布于胸腹部的为阴经(足阳明经除外)。 (4)分布于腰背的为阳经,侧胸腹为阳经。 2、走向特征: 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阴足内腹,足之三阳头外足。 3、排列特征(四肢) 内侧:前为太阴,中为厥阴,后为少阴。

安徽省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复习题

一.A型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正经是指:A.十二经筋 B.十二经别 C.任脉和督脉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脉 2.内踝上8寸以下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厥阴肝经D.足少阴肾经 E.足阳明胃经 3.手三阴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从头走足 4.手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以上均非 5.足三阴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从足走胸腹 6.足三阳经的走向是:A.从头走足 B.从手走头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胸 E.从头走手 7.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两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末端 E.背部 8.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腹部 C.上肢末端 D.下肢末端 E.以上都不对 9.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末端 E.背部 10.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末端 E.以上都不对11.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部规律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E.以上都不对 12.手三阳经在上肢的分部规律是:A.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E.以上都不对 13.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4.上肢内侧面,经脉从前到后分布的顺序依次是:A.肺经、心包经、心经 B.心包经、心经、肺经C.肺经、心经、心包经 D.心经、肺经、心包经E.心经、心包经、肺经 15.十二经脉中属正确表里配对关系的经脉是: A.手太阴与手少阳 B.手太阳与手太阴 C.足太阳与足太阴D.足少阴与足少阳 E.手少阴与手太阳16.十二经脉中属正确属络关系的是:A.足太阴经属脾络肾 B.手少阴经属肺络大肠 C.足阳明经属脾络胃D.足少阴经属肾络膀胱 E.手心包经属心包络心 17.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A.手小指端 B.手中指端 C.手无名指端 D.头面部 E.胸腹部 18.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A.鼻旁 B.手小指端 C.目内眦 D.足小趾端 E.目外眦19.符合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的是:A.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 B.手阳明、足太阴、足阳明、手少阴 C.足阳明、手少阴、足太阳、手厥阴 D.手太阳、手阳明、足少阴、足厥阴E.以上都不对 20.下列经脉表里络属关系错误的是: A.手少阴与手太阳 B.足厥阴与足少阳 C.手阳明与手太阴D.手少阳与手少阴 E.足太阳与足少阴2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手阳明与足阳明在鼻旁交接 B.足阳明与足太阴在足大趾内端交接 C.足少阳与足厥阴在足小趾次趾端交接 D.手太阴与手阳明在手食指端交接E.足少阴与手厥阴在胸中交接 22.能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的经脉是:A、手阳明经 B、足阳明经 C、足太阳经 D、督脉 E、阳跷脉23.能总调全身阴气和精血的经脉是:A.手太阴经 B.足太阴经 C.任脉 D.阴跷脉 E.阴维脉24.有“阳脉之海”之称的是:A.任脉 B.督脉 C.阳跷脉 D.阳维脉 E.冲脉 25.有“阴脉之海”之称的是:A.任脉 B.督脉 C.阴跷脉 D.阴维脉 E.冲脉 26.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的是: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 C.任脉 D.督脉 E.冲脉

《经络腧穴学》试题集答案

经络腧穴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经络是人体运行____,联络____,沟通____,贯穿____的经路。 2、手三阴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经脉。 3、腧穴可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4、十四经穴属于_______与____腧穴的统称。 5、腧穴的定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骨度定位法,胸腹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为____寸 7、____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中间,第二掌骨中点的穴位。 8、迎香穴的正确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____当鼻唇沟中。 9、足三里的定位在犊鼻穴下____,当胫骨前嵴外侧____处。 10、根据骨度定位法,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横纹为____寸。 11、中府穴在距前正中线旁开____寸,平____间隙。 12、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____寸 13、足三阳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 二、选择题 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 A、总督一身之阴脉 B、总督一身之阳脉 C、约束诸经 D、调节十二经气血 2、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额头部 B、面部 C、上肢部 D、下肢部 3、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4、足三阳即总的循行规律() A、从胸走手 B、从足走腹 C、从头走足 D、从手走胸 5、“阴脉之海”是指:()

A、督脉 B、任脉 C、带脉 D、冲脉 6、“阳脉之海”是指()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带脉 7、十二经脉之海是指() A、督脉 B、冲脉 C、带脉 D、带脉 8、“起于手小指外侧端“的经脉是() A、手厥阴心包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阳三焦经 9前发际至后发际常用骨度为() A、14寸 B、12寸 C、9寸 D、8寸 10、天突至胸剑联合常用骨度为() A、14寸 B、12寸 C、9寸 D、8寸 11、脐中至横骨上廉常用骨度为() A、14寸 B、12寸 C、5寸 D、8寸 12、三阴经交为哪项之交会穴() A、足太阴,阴跷、足少阴 B、足太阴、阴维、足厥阴 C、足太阴、少阴、厥阴 D、足太阴,少阳,厥阴 13、下列各穴中属于心经的是() A、天池 B、阴郗 C、大陵 D、阳溪 14、“脾之大络”是指() A、虚里 B、大包 C、中脘 D、公孙 三、多项选择题 1、内关的功效有() A醒脑开窍 B、宁心安神 C、养心益气 D、和胃止逆 2、曲池穴的应用()

十四经络穴位及精油

十四经络、穴位与精油 一、任脉:相当于女性的雌激素,补肾非任脉莫属 1、中极: (1)、前列腺炎,肿大(杜松子、乳香) (2)、尿频、尿急(茶树、洋甘菊、丝柏) 2、关元: (1)、宫寒、痛经、白带异常(姜、黑胡椒、肉桂) (2)、妇科炎症: a、一年以内,急性期(茶树、薰衣草、佛手柑) b、长期迁延不育(洋甘菊、乳香、檀香) (3)、男性阳痿早泄(茉莉、伊兰、檀香、黑胡椒) 3、气海: (1)、补气、养身(玫瑰木、乳香) (2)、妇科虚性疾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玫瑰、天竺葵、丝柏)4、水分: 下肢水肿“梨形”肥胖(葡萄柚、杜松子、黑胡椒) 5、中脘: 一切脾胃问题:a、胃胀气,消化不良(广藿香、茴香) b、胃痛(丁香、茴香) c、胃寒(黑胡椒、姜、茴香) 6、承浆: 调节改善血糖(柠檬、天竺葵)

7、谭中: (1)、心慌、胸闷(伊兰、薰衣草) (2)、乳腺诸痰,乳腺增生、囊肿等(茴香、天竺葵、玫瑰)8、印堂: (1)、头痛、头晕(罗勒、佛手柑) (2)、鼻窦炎(尤加利、香桃木、檀香) 二、督脉——阳脉之海,温阳最佳 1、命门:补肾阳,强腰(月桂、肉桂、茴香、姜) 2、百会: (1)、降血压,健忘(迷迭香、甜橙、欧薄荷) (2)、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直肠下垂(檀香、乳香) 三、手太阳肺经——人体的总理 1、鱼际: (1)、补肺气,增加肺活量(檀香、雪松、玫瑰木) (2)、肺燥热,咳嗽(尤加利、香桃木、欧薄荷、柠檬) 2、列缺: (1)、补肺肾之虚,小病小疾(柠檬、百里香、尤加利)(2)、头、颈、项疼痛(罗勒、佛手柑、薰衣草) 四、手阳明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 1、合谷: (1)、头痛、牙痛(薰衣草、欧薄荷) (2)、鼻塞、流涕(尤加利、香桃木、薰衣草)

经络腧穴学 全套习题集考试题 附完整答案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正确的是: A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B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少阴经 D 足太阳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E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少阳经 2.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B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太阴经 D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E 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 3.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 太阳经在前少阳经在中阳明经在后 B 太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少阳经在后 C 阳明经在前太阳经在中少阳经在后 D 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E 少阳经在前阳明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4.足三阴经在内踝上6寸处的排列是: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5.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A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D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 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6.十二经脉交接规律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B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C 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D 表里经之间互相交接 E 同名经之间在四肢末端交接 7.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经的交接部位在: A 肢体内侧面 B 四肢末端 C 腹部 D 头面部 E 胸部 8.十二经脉中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 A 头面部 B 胸部 C 腹部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四)

经络腧穴学试题及答案 71、张某,男27岁。近两个月来,忙于考试复习。3天前右侧期门处赤热作痒,继而作痛,昨日痛增,难以入寐,烦躁口苦。检查:皮肤带状红疹,间有数个小疱疹。舌红,脉弦数。用归经理论进行经络诊察法,其病属: A、胃经 B、脾经 C、肝经 D、肺经 E、肾经 答:C 72、下列腧穴定位错误的是: A、足临泣:在第4、5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内侧凹陷中 B、肝俞: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C、头维:额角发际直上0.5寸 D、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 E、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答:B 73、下列各穴,不属于井穴的是: A、少商 B、少冲 C、少泽 D、少府 E、涌泉 答:D 74、深刺、重刺易引起流产的腧穴是: A、太冲 B、膻中 C、血海 D、合谷 E、环跳 答:D 75、肺经腧穴中,既可治疗咳喘、咽痛,能治疗头面五官疾患的首选穴: A、尺泽 B、孔最 C、列缺 D、太渊 E、少商 答:C 76、下列腧穴可以直剌、深刺的是( ) A、缺盆 B、膻中 C、条口 D、中封 E、期门 答:C 77、痹证多个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发热、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者,针治当选() A、局部选穴加隔俞、血海 B、局部选穴加肾俞、关元 C、局部选穴加阴陵泉、足三里 D、局部选穴加大椎、曲池 E、局部选穴加后溪、风池

78、临床针刺治疗肝阳头痛的处方为: A、中脘、丰隆、百会、印堂 B、悬颅、颔厌、太冲、太溪 C、合谷、三阴交、太阳、印堂 D、上星、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E、太阳、太溪、悬钟、血海 答:B 79、治疗因痰饮引起的呕吐,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脾俞、章门 B、下脘、足三里 C、上脘、行间 D、梁门、内庭 E、天枢、丰隆 答:E 80、患者,女,59岁。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尤以右膝部为重,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并见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除选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外,还应加() A、大椎、曲池 B、肾俞、关元 C、脾俞、气海 D、脾俞、胃俞 E、肾俞、合谷 答:A 81、患者,男,47岁。下肢弛缓无力1年余,肌肉明显萎缩,功能严重受限,并感麻木,发凉,腰酸痛,头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阳明经穴 B、太阳经穴 C、督脉经穴 D、少阳经穴 E、厥阴经穴 答:A 82、患者,男,43岁。两耳轰鸣,按之不减,听力减退,兼见烦躁易怒,咽干,便秘,脉弦。治疗应首选() A、手、足太阴经穴 B、手、足少阴经穴 C、手、足少阳经穴 D、手阳明经穴 E、足太阳经穴 答:C 83、肩关节周围炎远部取穴, 正确的是() A、臂臑 B、孔最 C、三阴交 D、足三里 E、阳陵泉 答:E 84、与形成胁痛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肝肾 B、肝胆 C、脾肾 D、肺肾 E、肝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