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三课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三课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小玻璃瓶(加盖),吸管,烧杯两只,冷水,热水,红墨水。

为全班准备:装有不同液体的小瓶子和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

师:五(4)班的同学在家有没有帮妈妈做过家务?

生:有。

师:那你们有没有烧过开水?

生:有。

师:真勤快。张老师认识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她非常懂事孝顺,经常帮妈妈干家务,有一次,她帮妈妈烧开水却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播放视频)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谁为什么溢出来了?有没有哪为同学帮这个小朋友解开疑惑?

生:是因为她开始水灌太满了,烧开了水就溢出来了。

生:是因为热胀冷缩,水加热后膨胀了,所以溢出来了。

师:不愧是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不仅有生活经验,而且课外知识丰富。

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1、设计实验

师:那你们能不能设计个实验,证明为什们水受热会膨胀?请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四人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师: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我相信每个小组都已经有自己的实验方案了。现在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生:在一只烧杯水倒入一些水,然后用尺子量一下水的高度,把水加热后,再用尺子量下水的高度。

师:这个同学想了个好办法,但是如果水受热体积变化不大,你觉得能量出来么?生:找一个瓶子往里边凹进去的,灌满水后加热,如果水的体积变大了,这个瓶子凹进去的地方就会恢复正常。

师:这个办法非常新颖,不过张老师不能马上给你找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瓶子。生:一个小瓶子里边灌满水盖上盖子,放入热水中加热,如果瓶子里边的水受热朋友,盖子就会冲出来。

师:水受热膨胀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么,能把盖子都冲出来?我们可以试一试不过一定要注意安排。

生:准备一个带有橡皮塞的小瓶子,在橡皮塞上插入一根吸管,在下瓶子里边灌满水后对它加热,看吸管上有没有水升上来。

师:这么好的办法。我们4班的同学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实验方案。要实验,必须要有实验材料,现在张老师带大家去材料超市选购一下材料,然后我们再决定到底采用哪个实验方案。

2、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

(出示ppt)

师:材料超市有两个小瓶子,里边装有颜色的水和没有颜色的水,有两个不同大小的吸管,还有烧杯。你会选取哪些材料?并说说理由。

生:选装有红墨水的小瓶子,因为这样实验现象明显。选粗吸管,这样水溢出来了看的清楚,还有烧杯。

生:我会选细的吸管,细的吸管水冒出来比较快。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们不妨都来试一试。选好了材料,张老师把实验步骤也整理了一下。(ppt出示实验步骤)

师:那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生:要注意安全,小心被热水烫伤。

生:认真观察受热和受冷时液柱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师:张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实验的时候认真安静的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希望大家能收拾好实验材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听清楚要求的同学可以开始实验了。(ppt出示注意点)

(学生实验)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实验结果。

生:加热时,红墨水液柱升高,放到冷水中,液柱慢慢下降。

师:这个小组记录非常认真。还有其他发现么?

生:我们发现在热水中,液柱上升很快,冷水中,液柱下降很慢。

师:这个小组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发现了么?

(板书)

师:我们把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除了水,你们还知道哪些液体?

生:汤。

生:牛奶。

师:张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液体,牛奶,酱油,红茶,米醋,黄酒,食用油。请大家猜测下,你觉得这些液体中的哪些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我觉得米醋没有这个性质。

生:我觉得牛奶没有这个性质。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证明一下?今天张老师带来了这些液体,等下每个小组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液体来进行实验。实验前,张老师要向大家提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大家能够耐心等待实验现象,仔细观察。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选取液体。

(学生实验,交流汇报)

师: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是不是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今天张老师请来了一只古灵精怪的小猫咪,让他来告诉我们答案吧。(ppt)3、热胀冷缩的应用

师:看来不是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观察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实验材料中的一个秘密,生活中有一样东西跟我们实验材料很相似?

生:温度计。

师:这个小瓶子相当于温度计的玻璃泡。那你能不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生:温度升高了,温度计里边的液体就会受热膨胀,液柱就会上升。

师:真聪明,马上把学过的知识运用起来了。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运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买来的饮料都没有灌满。因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夏天温度高,里边的液体就会膨胀,如果塑料瓶中的液体是满的,就会把瓶子涨破。

师:被你这么一解释,张老师终于知道为什么在超市买不到装满的饮料了。

看来生活中看似简单的现象,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用心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记录单设计】

实验记录表一第()组

其他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米醋受热体积膨胀热胀

红茶

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牛奶

......

液体热胀冷缩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烧开水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拉进课堂,把二年级小朋友烧开水遇到的问题抛给大家,让大家去思考解决,学生顺利成章提出了热胀冷缩的概念,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基础。一开始试教,我用几幅烧开水的图片来导入,课堂气氛比较沉寂,后来自己拍摄了一段二年级小朋友烧开水的视频来导入新课,发现学生观看时非常专注,马上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液体的热胀冷缩》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改进实验装置,这对学生来说是很大挑战。最初我的设计是出示一些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选择组合,想出实验方案。试教后发现这对学生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这个过程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的四维,一节好的科学课应该培养学生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为了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我把这个环节改成让学生来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确,学生的聪明才智是无法估量的,四人小组讨论后,他们

提出了自己实验方案,可行的不可行的,大胆的设想,新颖的想法,这都是孩子们思维的成果,这一环节学生表现的非常出色,而我对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评价不够,对学生每一个实验方案没有详细地提出优缺点。作为一名教师,表扬肯定学生的同时,也能指出学生欠佳之处。

实验就像科学课的灵魂一样,是学生最喜爱和热衷的活动。这个验证性非常简单,没有挑战性。我为学生准备了各种液体,让学生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进行研究,这是孩子们这节课又一个兴奋点。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上来选材料,我明白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激发最大的兴趣和求知欲。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课堂上我对孩子的引导还远远不够,各方面还有待提高。科学课上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产生的疑惑,老师应该花时间,想办法和学生一起解决,之道学生采用正确的办法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才能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五年级科学下册2.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教科版

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二单元第3课的内容,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研究,同时本课结论的得出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液体的热胀冷缩这样的认识,而且使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本课围绕液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两个活动三个实验,三个实验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第一个实验探究水的热胀,采取“扶”的策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水体积膨胀的原因。第二个实验探究水的冷缩,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最后一个实验是探究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实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不仅让学生比较饮料、醋、酱油等液体和水受热、遇冷时有什么相同的性质,还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液体受热受冷有什么不同。每次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形成解释,构建起热胀冷缩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受冷、受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了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本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本节课我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已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到要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 四、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如下

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固城中学白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促进民族团结》,我主要从教学内容要求、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意义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中的第一框内容。本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懂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来实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感,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加强、巩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节课在中考的地位也很重要,每年都会涉及到3分——5分的考试内容。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国家加强和巩固、促进民族地区的所做的努力。能力目标是团结各民族同学,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难点是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4、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身体和心理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时期,身心发展较快,成人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因此应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地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完善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教法的选择遵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物示人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平底烧瓶一个,玻璃管一根,橡胶塞一个,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 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 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 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 情。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 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 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 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 (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 究条件也要受热)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 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示课件二) 2、小组讨论一下。(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师边引导边出示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本单元的教学要通过感受我们神圣的国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关系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国土、爱祖国的情感及民族团结意识,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第2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等活动园,安排了阅读角和知识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使学生懂得各民族共同为中华腾飞做出贡献,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的情感。本课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三部分内容。分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开发

国土,发展经济,创造中华文化; 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4.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2.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入高年级的时期,他们经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民族团结情感,但对我国民族状况及各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多,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已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内容。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

最新《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五年级科学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下面我从教学分析、实验材料、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把我设计的这一课向大家汇报一下,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教学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这四个方面。 1、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热”主要研究液体、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传递现象。通过第二课“给冷水加热”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了。本课将进一步研究水和其它液体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生分析: 对于大部分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头脑中早有了热胀冷缩这个概念。这堂实验课,重要的不在于得出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掌握细致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实验、论证假设、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改进实验装置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与解释。 4、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水以及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液体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②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改进实验装置和探究水、牛奶等液体受热或受冷后体积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为了使本节课有序有效的进行,我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平底烧瓶1个,玻璃细管1个,橡皮塞1个,量杯1个,量桶1个,水槽1个,高锰酸钾,暖瓶,记录表1张。 教师准备材料:“试管气球皮”实验装置、酱油、醋、牛奶、料酒、红茶、露露等液体。 为了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这节实验课能有序有效的开展探究活动,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我事先准备好实验物品,先在办公室做实验,对实验现象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实验前让学生做到:实验目的明确,小组分工明确,注意事项明确。在实验中让学生做到:规范操作实验仪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等观察完实验现象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在实验后我要求学生整齐地摆放好实验物品。总之,本堂实验课我力求围绕着“有序有效”来开展实验活动。 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二、小组讨论,改进装置。 三、自主探究,实验验证。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在第一个程序中:我首先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试管气球皮”的实验,然后,我往这2个杯子里倒入温度不同的热水,把这2个装满凉水的试管,同时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时候学生发现两个气球皮都稍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说课稿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民族大团结》一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这节我主要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做线索贯穿本课。 二、说目标 在反复阅读教材、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图片及视频,了解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使学生认识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做出应有贡献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2、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三、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演示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感受;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说学法 由于历史课分值较少,课时不多,学生普遍不是太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对于近代史的内容了解较少且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根据八年级的学生的了解,学生心理素质较好,善于交流,敢于表达,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强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其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其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所以,本课采用的学法有: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民族团结说课稿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首先,从教材的内容与地位来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两个子目。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是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加强民族团结是建设美好喀什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问爷爷奶奶或父母了解他们

在小时候生活情况,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我设置的讲故事、说事实等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讲故事、读图识史以及分析归纳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认识我们生活中的改变,使学生感谢党和祖国对我们新疆及喀什各民族人民的关怀,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了解喀什的过去和现在,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对发展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重点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发展的政策;难点是了解团结与发展的关系。由于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一年级级学生不好掌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大多是七岁的学生,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处于他们对抽象事物不了解,并且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且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特点以及政策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内容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以前故事教学法进行新课导入,在讲授新课方面,我将采用图示法、兴趣激励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则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龙门口小学 王继民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本课着重强调各民族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平统一、共同繁荣。让学生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懂得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从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实现民族团结的方法,民族团结的作用。 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搞民族分裂和独立,而是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民族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收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故事;收集体现各民族特色的歌曲;准备一些少数民族代表的图片和一张大合影照片。 学生准备:分组收集各民族的礼仪、风俗习惯;收集民族团结、祖国繁荣发展的图片。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学习建构而获得。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扮演一些角色,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不易理解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比较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所取得成就的理解,我出示民主改革前后的西藏图片,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改革的成效。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能力、思想,具体表现在:1、学生已经了解到各民族的团结,对民族团结的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元坝区实验小学金瑜 【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物质科学领域中“物质的特 征”重要内容。在“热”单元中,教材以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为切入点,探究发生热胀冷缩现象背后本质原因是热量变化引 起的,热量变化是有规律的,热量变化引起了物质微粒的变化,即体积、状态的变化。所以这单元也是对三年级下册《温度与 水的变化》单元的深化,引导学生以“温度变化”向“热量变 化”方向发展,由低到高从不同层面帮助学生建构起热量是一 种能量形式这一核心概念。本课是在学习了《热起来了》、《给 冷水加热》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前两课分别从热量变化可以通 过温度变化被观察到,而本课作为热胀冷缩现象的第一课,又 为后面学习空气、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为知识和方法上铺垫。本 课主要活动有两个,一是观察水的体积的变化;二是其它液体 的热胀冷缩。在第一个活动中,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要对 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其它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材的第二个大 活动,观察可乐、牛奶、绿茶、酱油、食用油、醋等液体热胀 冷缩现象,教学时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前,已经对水的特征有所了解,在三年 级学过了水和空气单元,对“体积”一词有所涉及。本单元的 第一课已经开始从“热量”的角度渗透关于热量知识,也为解

释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作了知识上铺垫。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 说,也积累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他们对热胀冷缩现象还不会 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它的内涵,更不会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它。 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从完善结构,还是学得科学方法与技能,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具有积极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水槽,冷水,酒精灯,记号笔,温度计。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水槽2个,冷水,热水,记录表,记号笔。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

五年科学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

《液体的热胀冷缩》课堂实录

《液体的热胀冷缩》课堂实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教学既能呵护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又能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持续热情呢我认为学生对周围自然事物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们的科学教学就应该把握这份可贵的好奇心,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动起来,在动中学习浅显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在动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科学的解决问题;在动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严谨、缜密的思考。从而敢于大胆猜想、敢于创新。下面我结合《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课堂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 一、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课堂学习行之有效,必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就得让孩子们心动。为此,教学中我常常会努力挖掘教材,采取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利用学生的心理,让孩子们心动起来,我在上《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导入部分,是运用到了常用的谈话教学法,但是我结合了多媒体以及出示实物的方法来创设如下情景:在天气有点冷,老师想喝热牛奶,于是我把牛奶连盒子一起放在热水里热一热,(同时演示加热牛奶)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发现” 生:“牛奶鼓起来了!” 师:(拿起管子插入牛奶,牛奶喷出来了!)“怎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 当牛奶喷出时,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惊奇的声音的时候,我从学生好奇的表情中,我知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学习兴趣也高涨了,对这种有趣的科学现象,学生有一种本能的求知天性的。在这样一个勾起强烈探究欲望的课堂起始,孩子们哪能不心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知道!那么想让自己像科学家一样吗” 生:(齐):“想!” 师:“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这时我出示上节课所用到的“试管气球皮实验”。 师:“你能回忆下这个实验怎么做的,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人教版小学科学 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是原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内容。 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1、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2、其它液体也热胀冷缩吗;3、空气是否热胀冷缩;4、观察固体(铜球)的热胀冷缩。4个活动内容安排了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第一、二两个活动,第二课时解决第三、四两个活动。 新教材把这块内容放到了五年级下册,把《热胀冷缩》课文中的前面两个活动单独区分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结构更加清晰。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设计思路 科学来源于生活,谈话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 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 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课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 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

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这样的问题延伸是体现思维的严谨性的。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 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课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怎么样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呢?我特意安排了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学生心里就会思考:怎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会事?……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下节课,老师还可以就此现象的分析,进入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科学概念:知道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科学情感: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记录表一张。老师材料:牛奶一盒、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教学过程

《科学》五年级下册:2.3《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热 第3课时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变小。 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2、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3、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 水受热受冷过程中所发现现象的描述并尝试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课前准备: 演示器材:150毫升的平底烧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胶头滴管、热水、冷水、500毫升的烧杯、温度计、可乐、雪碧、醋、酱油。 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组装实验装置、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装置、喷泉装置 学生器材: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记录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前分组摆好桌椅,分发实验记录表,各组一杯冷水(出示上节课的试管气球装置在讲台桌上) 1 复习:上节课我们给冷水加热,为了验证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做了“试管气球皮实验”,把它放在热水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皮会有什么现象? (师出示装置。)(气球皮鼓起) 2这种现象是水受热以后什么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大还是变小? 3、但是这种装置能使我们清楚地观察到水的体积变化吗?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 1、如何改进这个实验装置?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水受热或者受冷后的体积变化。 2、生思考,师出示器材引导: (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冷水、平底烧瓶、橡胶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胶头滴管、烧杯、热水) 参考上节课的试管气球皮装置,在此基础上可替换或添加器材进行改装。 师指导 3、组装具体指导如下:(按器材放置的顺序指导) 1)试管可用平地烧瓶代替;气球皮可用橡胶塞代替; 2)细玻璃管有什么作用? (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3)红墨水有什么用? (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看的更清楚,待会可以先用胶头滴管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再加冷水) 4)水是否需要装满?为什么? (研究的是水受热或受冷的体积变化,不装满会混进太多空气干扰实验) 5)最后盛放热水的烧杯不变 4、师总结组装步骤:①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②烧瓶内装满冷水③将橡胶塞和玻璃管套上④将烧瓶放入烧杯中,最后由教师来倒热水 生上台组装 生代表演示实验一:组装改进装置。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这位同学的改进装置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问题,现在先猜测一下水受热时体积如何变化?在记录单上先写上你的猜测。时间半分钟。 2、生回答,师板书:水----受热-----体积增大? 3、师演示实验二:往改进装置中倒水 热胀 是否真如同学们所猜测的,现在老师往烧杯里倒水,仔细观察,水受热细玻璃管里会出现什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多数液体受热后体积变大,受冷后体积缩小。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探讨设计一个简易的能验证液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2、经历用猜测、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全过程。 3、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明白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要用于生产、生活中。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良好的科学研究品质。 3、学习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水以及其他多数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1、设计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2、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习惯的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师自身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针药瓶、小吸管、红墨水、热水瓶、小烧杯、乒乓球等。 2、为每组准备:水槽内装好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根小吸管、红墨水、一个小针药瓶、一条干抹布、记号笔、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在家里用水壶烧过水吗?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现象?(看烧水视频,观察现象) 2、交流:水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3、引入探究:要证明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就要设计一个新装置测试一下。 4、怎样设计新装置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水的体积的变化呢? 二、设计实验装置 1、出示提供的材料,提示:分别用提供的哪些材料替代壶嘴壶身,思考红墨水和透明细小管子的作用与好处 2、小组讨论分析如何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新装置。 3、汇报总结组装方案,抽生演示装置。 4、课件展示装置图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 案》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的演示实验1、和小助手一起完成演 示实验。 2、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水 在受冷和受热时产生的 不同的体积变化,得出 结论。 仔细观察水在 受冷和受热时产 生的不同的体积 变化,汇报观察 到的现象,得出 结论。 让学生用设计的实验 方案体会水受热以后体 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 积会缩小,也为下一环 节的自主探究做铺垫。 自主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抛出问题:其他液体有 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呢?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步 骤和注意事项。 3、组织学生自主动手, 分组实验。 4、巡视指导,提醒学生 完成实验表格。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实 验结论。 6、引导学生理解,不能 根据几种液体的热胀冷 缩就得出所有液体都有 热胀冷缩的性质,培养 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1、小组讨论实验 步骤和注意事 项。 2、小组实验,观 察记录。 3、小组汇报实验 情况:我们组是 用什么液体来实 验的实验看到什 么现象说明这种 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 验的基础,这里放手让 学生自主提出实验步 骤,理清实验的思路, 自主动手实验,体会许 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 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 明白不能以偏概全,要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拓展延伸,实践应用1、出示一个实验装置, 抛出问题:如果给这个 实验装置标上刻度,它 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温度计的原理 2、出示一张超市的饮料 图片,提出问题:为什 么瓶装饮料都不装满? 引导学生用热胀冷缩的 原理来解释这个问题。 思考汇报。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解 温度计的原理,思考解 决“瓶装饮料为什么不 装满?”这一问题,加 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的认识,意识到只 要细心观察,认真思 考,就能发现生活中很 多的科学奥秘。 九、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受热体积膨胀热涨许多液体(水)

56个民族是一家说课稿

《56个民族是一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56个民族56枝花》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要求:“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本课通过一段主题文、一幅民族分布示意图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儿童形象和一组情景对话引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团结友爱如一家”这样的主题。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我国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组成一个团结的民族大家庭;初步了解各主要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知道各民族在服饰、名称等方面各具特色。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目标设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能力目标:了解各主要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知道五大民族自治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各民族是平等的,各民族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年级的学生对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知识,了解得还不够全面,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平等、团结和谐的重要性,我把“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是平等的,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写有民族名称的卡片、第四套人民币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中我主要采取三种方法:即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展示给学生的场景是具体的、生动的,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这环节中,就创设了各族小伙伴来交友的情景,在亲身体会的情景中学生更主动地掌握和了解各民族的知识。 2、活动教学法 结合新课程活动性的特点,本课以活动为主,开展“你能写多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民族的和谐,增强一家人的概念。 3、小组合作探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