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菌栽培条件优化

绣球菌栽培条件优化
绣球菌栽培条件优化

食用菌学报 2012.19(4):35~37

收稿日期:2012-08-06原稿;2012-09-09修改稿

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编号:CXTD2011-26)、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编号:2011R1022-2)、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编号:2011GA720008

)、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林衍铨(1963-),男,198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

研究员,主要从事食药用菌的研究开发工作。E-mail:lyg

-406@163.com文章编号:1005-9873(2012)04-0035-03

绣球菌栽培条件优化

林衍铨,马 璐,江晓凌,应正河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4

)摘 要:研究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栽培的最佳培养温度、含水量和栽培袋装料量。结果表明:绣球菌C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4℃,栽培料最适含水量为65%,每袋装料量为900g产量最高。关键词:绣球菌;培养温度;含水量;装料量

近年来,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但栽培品种较少,仍然局限于一些大宗菌类,如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

oru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刺芹侧耳(Pleurotuseryngii)、斑玉蕈(Hypsizig

us marmoreus)等,随着市场要求提高,需要发展新品种来丰富食用菌市场。

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是近年来成功开发的一种食(药)用真菌,子实体洁白,营养丰富。迄今为止,国外仅日本、韩国等少数企业可实现绣球菌的工厂化栽培,但其栽培技术仍处于保密阶段。国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展了绣球菌

的驯化栽培工作[1,2]

,随着对其生理及栽培特性

研究的逐渐深入,已有许多单位有成功栽培绣球

菌的报道[3,4]

。由于栽培技术不够成熟,目前绣

球菌的栽培条件大多参考其它食用菌(如刺芹侧耳、金针菇),很多栽培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笔者对绣球菌的部分栽培条件进行研究,以期为其规模化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菌株 绣球菌(S.crispa)C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保藏。1.1.2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

%):20去皮马铃薯、2葡萄糖、2琼脂、p

H自然。原种培养基(%):78木屑、20马铃薯、1.5糖、0.5KH2PO4,

含水量60%~65%。温度试验培养基(%):20去皮马铃薯、2葡萄糖、0.3蛋白胨、2琼脂、p

H自然。栽培配方(%):76木屑、18麸皮、2玉米粉、1.5蔗糖、1.5石膏、1过磷酸钙。1.2试验设计

1.2.1培养温度对绣球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试验设6个处理,

分别为18、20、22、24、26、28℃。将活化的绣球菌(菌种于PDA培养基上23℃培养20d)菌块(5mm)接种于培养皿(9cm)中,23℃培养20d

,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丝长速,观察菌丝长势,选择适宜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培养温度,每个处理5次。

1.2.2栽培料含水量对绣球菌产量的影响

试验设5个处理,

含水量分别为57.4%、60.8%、63.6%、66.1%、68.3%(

料水比分别为1∶1.2、1∶1.4、1∶1.6、1∶1.8、1∶2.0),含水量试验每袋装湿料850g

。1.2.3栽培袋装料量对绣球菌产量的影响

试验设7个处理,

分别为每袋700、750、800、850、900、950、1000g,含水量60%~65%。1.3栽培方法

采用熟料袋式栽培方法,

每个处理5框,每框12袋,栽培袋选用330mm×170mm×0.04mm的聚丙烯塑料筒,中间打孔,随后高压灭菌

食 用 菌 学 报第19卷

(126℃、150min),待菌袋冷却后,按每瓶24袋

接种。菌袋接种后暗培养,温度20~22℃,

空气相对湿度60%~65%,培养期间注意通风换气,待原基不断增大、出现突起组织时,将菌袋移入出菇室,温度16~20℃,空气相对湿度90%~95%,当子实体瓣片展开、边缘呈波浪状时即可采收,采前12h停止加湿,统计每袋产量。1.4数据处理

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Version 7.05)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培养温度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对绣球菌菌丝生长速率(YT)与培养温度(T)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方程:

YT=-17.0124+1.69427T-0.0389T2

(1

) (F回归=19.16>F0.05(2,3)=9

.55,R2

=0.93)结果表明,模型与实测值拟合较好,菌丝生

长速率与培养温度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由方程(1)及试验观测值可得图1。图1表明,在18~22℃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菌丝生长速率逐渐加快;当培养温度在22~24℃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快;超过24℃时,菌丝生长速率迅速下降;28℃时菌丝生长受抑制。根据方程计算得:培养温度为21.73℃时,绣球菌菌丝生长最快

图1 不同培养温度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Fig.1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mycelia g

rowth of S.crispa2.2栽培料含水量对绣球菌产量的影响

对绣球菌子实体鲜重(YW)与栽培料含水量(W)

进行回归分析,得方程:YW=-1374.91+4758.68W-3650.87W2(2

) (F回归=34.15>F0.05(2,2)=1

9.00,R2

=0.97)结果表明该方程达到显著性水平,模型与实

测值拟合较好。由方程(2)及试验观测值可得图2。从图2可以看出,

在供试范围内,绣球菌子实体鲜重随栽培料含水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含水量在63%~66%之间时,产量最高。根据方程计算得:栽培料含水量为65%时,绣球菌产量最高。

图2 栽培料含水量对绣球菌产量的影响Fig

.2 Effect of substrate water contenton the y

ield of S.crispa2.3栽培袋装料量对绣球菌产量的影响

经计算得绣球菌子实体鲜重(YM)与栽培袋装料量(M)

的回归方程为:YM=-280.13+0.90 M-0.0005 M2(3)(F回归=70.00>F0.05(2,4)=6.94,R2

=0.97)结果表明该方程达到显著性水平,模型与实测值拟合较好。栽培袋装料量(M)与子实体鲜重(YM)

关系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菌袋装料量的增加,子实体鲜重逐渐上升;当装料量高于每袋900g时,子实体鲜重虽呈上升趋势,但趋于平缓。根据方程计算得:当菌袋装料量为每袋900g时,绣球菌产量最高,因此,工厂化生产中,菌袋装料量(湿料)宜控制在每袋850~900g之间。

图3 栽培袋装料量对绣球菌产量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loading 

capacityon the y

ield of S.crispa6

第4期林衍铨,等:绣球菌栽培条件优化

3 小结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含水量对鲜菇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当菌袋含水量为65%时,鲜菇产量最高。绣球菌从接种到采收需120d左右,栽培周期较长,管理不当易造成水分散失,影响子实体生长。

在供试装料量范围内,随着菌袋装料量的增加,绣球菌鲜菇产量逐渐增大,当装料量为每袋900g时,绣球菌产量最大,之后随着装料量的增大,产量趋于平缓。绣球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一般只采收一潮菇,装料量每袋在850~900g时即可满足绣球菌一潮菇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装料过多菌丝不能充足降解基质中的营养物质,造成营养浪费。工厂化生产中为了节约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菌袋装料量宜控制在每袋850~900g。

参考文献

[1]孙朴,汪欣,刘平.绣球菌引种驯化研究初报[J].中国食用菌,1985,(3):7-8.

[2]刘正南.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绣球菌[J].食用菌,1986,8(5):6-7.

[3]王伟科,周祖法,袁卫东,等.绣球菌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5):44-45.[4]贾培培,卢伟东,郭立忠,等.绣球菌驯化栽培[J].食用菌学报,2010,17(3):33-36.

Optimization of Selected Growth Parameters

for Sparassis crispa

LIN Yanquan,MA Lu,JIANG Xiaoling,YING Zhenghe(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Fujian 350014,China)

Abstract:Mycelial growth rates of Sparassis crispaon potato dextrose agar were maximal over thetemperature range 22-24℃.Mushroom fruit body yields were highest when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cultivation substrate(consisting of 76%sawdust,18%wheat bran,2%corn meal,1.5%sucrose,1.5%gypsum,1%calcium superphosphate)was~65%and the loading capacity was 900g/bag.

Key words:Sparassis crispa;temperature;substrate water content;loading capacity

[本文编辑] 王瑞霞7

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8659202.html, 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进展 作者:张锐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7年第03期 摘要:近些年,在有关技术领域中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医药行业内应用此种技术十分普遍。微生物科技发展非常快,因此,人们也有不断深入的研究微生物的发酵工艺。为此,本文对影响微生物发酵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分析,又对优化微生物发酵工艺的办法进行了讨论研究,为微生物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发酵工艺;微生物;培养条件;工艺优化;培养基 中图分类号:TQ9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3-0058-02 1 微生物发酵受培养基的影响 微生物在进行生长、代谢时,培养基能供给微生物发酵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物质,对合成发酵产物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保障来讲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微生物发酵时,因其发酵条件与菌种的差异和不同的发酵阶段,需要培养基的成分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要素有生长因子,碳源,无机盐和氮源四类。 1.1 选择氮源与碳源作发酵的培养基 氮源为微生物提供含氮的有机物与蛋白质,并且,还是合成含氮产物的参与者。氮源主要是有机氮源与无机氮源两种,如豆粉,氨盐,蛋白胨与硝酸盐等。碳源能够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来源,形成产物和构建细胞。碳源的形式有油脂,多糖,单糖,天然复合物,双糖等,如豆油,葡萄糖,淀粉与蔗糖等。选择发酵的培养基中要有均衡的碳源与氮源比,确保其菌体能够正常生长,而且还有利于合成产物的速率。 1.2 无机盐对发酵培养基的影响 微生物的生长和生成的代谢产物都与无机盐有关重要关系。微生物在进行生长代谢时,构成的辅酶中有磷的参与,它是构成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重要因素。有些菌种的发酵产物中包含磷酸根,因此在进行培养基发酵时,添加很多的磷酸盐,这利于产物快速合成。在微生物发酵中钙离子对细胞的生理状况起到了调节作用,例如,使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维持细胞状态等。很多酶都用镁来作催化剂。微生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有很多,如,钴,铁,锌,锰等。经研究证明,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中需要锰离子的参与,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锰,可以提升枯草芽孢杆菌生成的发酵物中抑菌物质的活性。 2 微生物发酵受培养条件的影响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工业发酵进展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及发酵,其培养基成份非常复杂,特别是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培养基,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之间的配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微妙的。面对特定的微生物,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最适合其生长及发酵的培养基,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以期达到生产最大发酵产物的目的。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在微生物产业化生产中举足轻重,是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能否设计出一个好的发酵培养基,是一个发酵产品工业化成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工业微生物为例,选育或构建一株优良菌株仅仅是一个开始,要使优良菌株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还必须优化其发酵过程,以获得较高的产物浓度(便于下游处理),较高的底物转化率(降低原料成本)和较高的生产强度(缩短发酵周期)。设计发酵培养基时还应时刻把工 实验室最常用的优化方法是单次单因子法,这种方法是在假设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前提下,通过一次改变一个因素的水平而其他因素保持恒定水平,然后逐个因素进行考察的优化方法。但是由于考察的因素间经常存在交互作用,使得该方法并非总能获得最佳的优化条件。另外,当考察的因素较多时,需要太多的实验次数和较长的实验周期[3]。所以现在的培养基优化实验中一般不采用或不单独采用这种方法,而采用多因子试验。 2.多因子试验 多因子试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哪些因子对响应具有最大(或最小)的效应,哪些因子间具有交互作用。 (2)感兴趣区域的因子组合情况,并对独立变量进行优化。

3.正交实验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是安排多因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用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较快地取得实验结果。正交实验的实质就是选择适当的正交表,合理安排实验的分析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下面四步: (1)根据问题的要求和客观的条件确定因子和水平,列出因子水平表; (2)根据因子和水平数选用合适的正交表,设计正交表头,并安排实验; (3)根据正交表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选出较优的“试验”条件以及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子。 正交试验设计注重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试验,可同时考虑几种因素,寻找最佳因 次 报道。CastroPML报道用此法设计20种培养基,做24次试验,把gamma干扰素的产量提高了45%。 6.部分因子设计法 部分因子设计法与P1ackett-Burman设计法一样是一种两水平的实验优化方法,能够用比全因子实验次数少得多的实验,从大量影响因子中筛选出重要的因子。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一次多项式,并以此利用最陡爬坡法确定最大响应区域,以便利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部分因子设计法与Plaekett-Burman设计法相比实验次数稍多,如6因子的26-2部分因子设法需要进行20次实验,而Plackett-Burman设计法只需要7次实验。 7.响应面分析法

绣球菌

名称:绣球菌 简称:SCG 日文名:ハナビラタケ 拉丁学名:Sparassis crispa (Wulf.) Fr. 英文名:Cauliflower mushroom 科学分类:属于担子菌纲、非褶孔菌目、绣球菌科、绣球菌属 主要功效: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降血糖 调节血压、血脂,降低胆固醇 抗过敏 促进胶原蛋白产生 绣球菌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大形,肉质,由一个粗壮的柄上发出许多分枝,枝端形成无数曲折的瓣片,形似巨大的绣球,直径10-40cm,白色至污白或污黄色。瓣片似银杏叶状或扇形,薄而边缘弯曲不平,干后色深,质硬而脆。子实层生瓣片上。孢子无色,光滑,卵圆形至球形,4-5μm×4-4.6μm。生态特性: 夏秋季在云杉、冷杉或松林及混交林中分散生长,柄基部似根状并与树根相连。 分布地区:它主要分布在国内的吉林省安图、抚松、敦化、靖宇、长白等林区。黑龙江省的带岭、伊春、五营林区和云南省丽江、中甸等林区,以及国外的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但是资源蕴藏量比较稀少。 经济用途:此菌可食用,味道较好。还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其培养物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抵抗作用。另外产生对某些真菌有抵抗作用的绣球菌素(sparassol)。花耳绣球菌主要用于防癌、抗癌的作用。 绣球菌的3大特点 绣球菌含有大量β葡聚糖绣球菌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β葡聚糖。根据日本食品分析中心的分析,每100 g绣球菌含有β-葡聚糖高达43.6g,比灵芝和姬松茸高出3~4倍。可以说,绣球菌所含的β-葡聚糖为菇类之最。葡聚糖是由葡萄糖单体聚合而成的多糖,分为α型和β型,α型葡聚糖如淀粉等,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不具备生物活性。β型葡聚糖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经医学研究证实,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辐射、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等多种功能。研究还发现,大多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都是带有β(1-6)糖苷键分支的β(1-3)D葡聚糖。有研究证明,来自真菌的β(1-3)D

绣球菌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

杭州农业与科技 绣球菌[Sparasis crispa(Wulf.)Fries]又名绣球蕈、花椰菜菌,其子实体肉质洁白细嫩,食味鲜美可口,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在日本被誉为梦幻神奇的菇。绣球菌在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西藏、云南、福建、湖南、湖北等林区中的云杉、冷杉或松林及混交林中;国外则分布于日本的本州、北海道,英国南部松林,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着生于老熟松林地或松树干基地交际部,柄基与腐朽树根相连,分解纤维素,属明显的褐腐类型。但是其自然资源蕴藏量稀少,产品价格昂贵,杭州市农科院菌种站于2007年从四川绵阳真菌研究所获得该菌的子实体后经分离留种并栽培成功。现将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性 子实体初期至中期组织细腻、脆嫩,后期稍带韧性,菌柄短粗,向上多分枝,分枝丛状簇生,菌柄末端可长出许多扁平带状枝,紧密交错,枝端形成许多曲折的瓣片,瓣片边缘或扭曲或呈波浪状起伏,呈花瓣状,相互交错,整体形似花椰菜,片薄,嫩时易碎。菌盖近白奶油色,灰白色至淡黄。鲜品烘干或晒干后体积显著缩小,瓣片颜色变暗,呈黄色,质硬而脆。1.2生长条件 1.2.1营养适宜绣球菌菌丝生长的碳源有葡萄糖、麦芽糖、糯米淀粉等,从菌丝生长势看,糯米淀粉为碳源时表现最佳,葡萄糖、麦芽糖次之。适宜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胨、牛肉膏。目前人工栽培所用的基质主要是松木屑、糯米粉、麸皮和其他辅助材料,均可以满足绣球菌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 1.2.2温度菌丝在10~30℃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限制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40℃;原基形成适宜温度18~23℃,子实体在15~20℃范围内均可以正常生长,以16℃~18℃最为适宜。1.2.3湿度培养基适宜含水量为60%~65%,原基形成期空间适宜相对湿度85%,子实体发育期空间适宜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90%以上,如果空气湿度低,容易使瓣片干枯发黄,甚至死亡。 1.2.4空气绣球菌属好氧性食用菌,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栽培房通风不良、缺氧时,菇体萎缩,枝短,不容易形成瓣状,易形成很多刺状分枝。 1.2.5光照菌丝培养期间不需要光照,在黑暗环境下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每天需500~8001x。每天光照8~10h后,子实体颜色洁白。 1.2.6pH培养基pH值4~7下菌丝能正常生长,原种培养基pH值最好控制在6~7。 2栽培技术要点 2.1栽培季节 绣球菌属于中低温型品种,因此自然栽培季节以选择气温在22~25℃之间为宜。以杭州地区为例,菌包生产可以安排在9月初至10月中旬,出菇期在11月份至来年3月份。工厂化生产则不受季节影 绣球菌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 王伟科周祖法袁卫东闫静陆娜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4) 交流园地 44

脂肪酶产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绵阳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脂肪酶产生菌M-6-2发酵条件的优化专业生物技术 院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号0811420218 姓名杜长蔓 指导教师李俊刚 答辩时间2012年5月 论文工作时间:2011 年7 月至2012 年5 月

脂肪酶产生菌M-6-2发酵条件的优化 学生:杜长蔓 指导老师:李俊刚 摘要:本文对绵阳师范学院微生物实验室筛选和鉴定的产脂肪酶细菌 M-6-2的生长动力学和产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脂肪酶产生菌M-6-2 摇床发酵产脂肪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出较佳的产酶培养基组成配方为:1.5%淀粉+0.5%酵母膏为碳源、4.5%豆饼粉 +1.5%硝酸铵为最佳的氮源、0.05%磷酸氢二钠和0.15%硫酸镁;最优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7.5,接种量1.5 %,装液量20ml/250ml,发酵温度35℃,在转速180r/min 下,培养16h,经过优化后发酵液脂肪酶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5.60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49.57%。脂肪酶产生菌M-6-2与国内文献报道的产脂肪酶细菌相比产酶活力高。对该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为生产性试验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脂肪酶产生菌M-6-2;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正交试验;

Lipase to produce bacteria M-6-2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Undergraduate: Du Changman Supervisor: Li Jun Ga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Laboratory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lipase production by bacteria in the M-6-2 growth kinetics and enzyme production kinetics were studied; through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and orthogonal test, the lipase to produce bacteria M-6-2 shaker fermentation lipase medium composition and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to come to a better enzyme production medium composition formula: 1.5% starch and 0.5% yeast extract as carbon source, 4.5% of the soybean powder and 1.5% ammonium nitrate for the best source of nitrogen, 0.05% di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 and 0.15% magnesium sulfate.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initial pH 7.5, 1.5% of the inoculum size, liquid volume 20ml/250ml,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35 ° C, in the speed 180r/min next, cultured 16h After optimiz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 lipase activity can reach 49.57% to 15.60 U / ml, compared to before optimization. Lipase to produce bacteria M-6-2 and reported in China in the production of lipase bacteria compared to the high activity of enzyme production. Of the strain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ptimize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test. Key words: Lipase producing strain M-6-2;lipas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orthogonal test

绣球菌食用方法

绣球菌食用方法 绣球菌食用方法1、干炒法 干炒是急火快炒,油量适中,不放水或加汤,煸炒至熟。特别适应牛肝菌、干巴菌、鸡(土从)、虎掌菌等菌的烹制。干炒以取香为,主要调料以干辣椒、青辣椒、大蒜为主。当然也可以放一点火腿、腊肉、香肠、虾仁之类的配料共同来炒,但不宜多放。 2、滚汤法 滚汤法又叫煮汤,以喝鲜汤为主。煮汤可以先放少量的油煸炒后再放入水或汤煮熟,也可以将水或汤烧开后放入食用菌。注意汤水不能放得太多,调味料要清淡一些,以突出鲜醇的口味。适宜煮汤的有青头菌。猴头菌、北风菌、刷把菌、鸡枞、鸡油菌等。 3、扣蒸法 扣蒸法就是将原料整齐码放在碗中,上蒸笼蒸熟后反扣在盘子中。码放原料时可以涂抹一些鸡肉泥、鱼肉泥、虾肉泥或者蛋清等含胶元蛋白质之类的物质。以期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味道也更加醇厚。适宜扣蒸的有青头菌。猴头菌等。 4、生炸法 生炸法其特点是油多火旺,用这种烹调方法加工的原料加热前一般须用调味品浸渍,晾干水气,然后再下油锅炸至色泽金黄或者水分收干。生炸菌的特点是香、酥、醇厚。适宜生炸的有鸡

枞、虎掌菌、牛肝菌、干巴菌等。 5、生煎法 生煎法是把原料切成厚片,放在锅中用中至小火慢慢地煎至成熟。生煎时锅中油不能多,要两面煎黄。应具有外香脆内鲜嫩的特点。适宜生炸的有鸡枞、松茸、干巴菌等。 6、烧烤法 烧烤法就是将菌直接放在火上烤至成熟。烤时要注意火力的大小不能烧焦,也不能涂抹油脂。要保持原汁原味的鲜香。吃时可以蘸椒盐、番茄沙司,辣酱油等。适宜烧烤的有鸡枞、松茸、青头菌。猴头菌、牛肝菌等。 7、挂糊炸 挂糊炸是炸的一种形式,它是将原料包裹上淀粉或者蛋糊、糯米皮再放到油锅之中炸至成熟。它要求外焦里嫩,色泽金黄。适宜挂糊炸的有鸡枞、松茸、青头菌。猴头菌、牛肝菌等。 8、凉拌法 凉拌法是把生的原料或晾凉的熟原料,切成小型的丁、丝、片、条等形状、加入各种调味品然后调拌均匀的方法,拌可根据原料的生熟分为生拌、熟拌和混合拌等方法。拌的特点是:现拌现吃,调味品多样,花色品种多。把野生食用菌过水或过油后再加上调味料就是一道鲜美的佳肴。适宜凉拌法的有鸡枞、松茸、青头菌。猴头菌、牛肝菌、羊肚菌、竹荪、灵芝菌、、虎掌菌、北风菌、鸡油菌。侧耳、香菇、金耳、银耳、木耳。谷熟菌、刷把菌、奶浆菌、养面菌。白参、金针菇等。 9、微波法

色谱柱的维护及注意事项

色谱柱的维护 更换色谱柱滤网和玻璃棉过滤片(同时可以修补色谱柱) 注意:在取出反相柱芯的滤网和玻璃片之前,应该将色谱柱充分用水和甲醇/乙腈冲洗,而且修补工具的头部也应该蘸取少量的甲醇/乙腈,以避免在取出滤网和玻璃棉滤片时带出柱子内的填料。 1.将修补工具中的2套入柱芯的顶端 2.将修补工具中的3轻轻地旋入已套着2的柱芯中,并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旋紧 3.一手握柱芯,另一只手轻轻地向外拉3,取出柱芯顶端的滤网 4.用一个小铲子轻轻地取出滤网下面的玻璃棉以及被污染的填料 5.将新的填料用甲醇润湿,然后填入挖去的部位,压平 6.照(左图)装上新的玻璃棉滤网,并用修补工具中的4将玻璃棉压入柱芯顶端 7.柱芯顶端套上2,然后参照(左图)将滤网放入 8.压紧,然后取下2,再用4将滤网的边缘压平 平衡色谱柱反相色谱柱在经过出厂测试后是保存在乙腈/水中的。请一定确保您所使用的流动相和乙腈/水互溶。由于色谱柱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干掉,因此在用流动相分析样品之前,应使用10-20倍柱体积的甲醇或乙腈平衡色谱柱;如果您所使用的流动相中含有缓冲盐,应注意用纯水"过渡"。 硅胶柱或极性色谱柱在经过出厂测试后是保存在正庚烷中的。如果该色谱柱需要使用含水的流动相,请在使用流动相之前用乙醇或异丙醇平衡 如何平衡色谱柱? 平衡过程中,将流速缓慢地提高 用流动相平衡色谱柱直到获得稳定的基线(缓冲盐或离子对试剂度如果较低,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平衡) 色谱柱的再生进行色谱柱再生时,应使用一个谦价的泵,我们建议最好不使用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上的泵。 表1 建议用来冲洗的溶剂体积 色谱柱尺寸柱体积所用溶剂的体积 125-4 1.6ml 30ml 250-4 3.2ml 60ml 250-10 -20ml 400ml 请根据下表选择您的再生方法: 极性固定相(如Si,NH2*,DIOL基色谱填料)的再生: 正庚烷→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水** 非极性固定相(如反相色谱填料RP-18,RP-8,CN等)的再生: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 从摇瓶试验到中试发酵罐试验的不同之处 1、消毒方式不同,摇瓶是外流蒸汽静态加热(大部分是这样的),发酵罐是直接蒸汽动态加热,部分的是直接和蒸汽混合,会因此影响发酵培养基的质量,体积,PH,透光率等指标。扩大时摇考虑 2、接种方式不同,摇瓶是吸管加入,发酵罐是火焰直接接种(当然有其他的接种方式),要考虑接种时的菌株损失和菌种的适应性等。 3、空气的通气方式不同,摇瓶是表面直接接触。发酵罐是和空气混合接触,考虑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氧气的融解情况。 4、蒸发量不同,摇瓶的蒸发量不好控制,湿度控制好的话,蒸发量会少。发酵罐蒸发量大,但是可以通过补料解决的。 5、搅拌方式不同,摇瓶是摇转方式进行混合搅拌,对菌株的剪切力较小。发酵罐是直接机械搅拌,注意剪切力的影响和无菌的影响。 6、PH的控制,摇瓶一般通过碳酸钙和间断补料控制PH,发酵可以直接流加控制PH,比较方便。 7、温度控制,摇瓶是空气直接接触或者传热控制温度,但是发酵罐是蛇罐或者夹套水降温控制,注意降温和加热的影响。 8、注意染菌的控制方法不一样,发酵罐根据染菌的周期和染菌的类型等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少损失。 9、发酵罐可以取样或者仪表时时检测,但是摇瓶因为量小不能方便的进行控制和检测。 10、原材料不一样,发酵所用原材料比较廉价而且粗旷,工艺控制和摇瓶区别很大等等 发酵工艺中补料的作用 补料分批培养(fed—batch culture简称FBC)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与传统的分批集中补料培养相比、它有以下优点: (1)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次投料过多造成发酵液环境突变,造成菌丝大量生长等问题,改善发酵液流变等性质,使得发酵过程泡沫得以控制,节省消泡剂,并提高了装罐系数。 (2)可以控制细胞质量,以提高芽抱的比例,并使pH得以稳定。 (3)可以解除底物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分解阻遏。 (4)可以使“放料和补料”方法得以实施。该方法在发酵后期、产生了一定数量代谢产物后,在发酵液体积测量监控下,放出一部分发酵液,同时连续补充——部分新鲜营养液,实现连续带放、既有利于提高产物产量.又可降低成本,使得发酵指数得以大幅度提高。 (5)利用FBC技术、可以使菌种保持最大的生产力状态.随着传感技术以及对发酵过程动力学理沦深入研究、用模拟复杂的数学模型使在线方式实最优控制成为可能。 连续补料控制目前采用有反馈控制和无反馈控制两种方式。有反馈控制:选择与过程直接关系的可检测参数作为控制指标,例如可以测量、控制发酵液PH、采用定量控制葡萄糖流加。稳定PH在次级代谢最旺盛水平。而无反馈控制FBC是指无固定的反馈参数,以经验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办法来操作最优化控制、从而使抗生素发酵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例如发酵过程中前体的补加。由此可见,要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有效控制,就先要解决补科的连续控制问题。 目前国外发酵生产过程连续补料采用: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液体质量流量计)、小型电动、气动隔膜调节阀和控制器来实现连续补料控制。菜发酵工厂在中试试验中还成功地运用了电子称加三阀控制的自动补科系统 至于装液量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保持在你所需要的转速培养情况下(尤其是在后期,菌丝很多时,转速很高时),不能让发酵液把你的塞子湿掉,容易造成染菌。 2、装液量的体积在消毒过程中,不能因为沸腾把塞子湿掉,或者跑出三角瓶,装液量太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容易染菌。 3、根据你的菌种的情况和发酵液的粘度,需要的混匀程度等等方面也要考虑。 4、建议你做一个梯度试验(40-50-60-70-80等)就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装液量。 关于剩余空气的排除在灭菌完毕后(100度左右),立刻用盖子或者其他的用品把你的培养摇瓶盖好,有时候这么点空气根本对兼性厌氧发酵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你的菌种要求很严的话,最好用干冰加入已经灭菌的空摇瓶后,立刻用其他的样品培养基分装即可。当然也可以用氮气。最好是二氧化碳。 你可以再查查看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我说的也不完全。!!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 从摇瓶试验到中试发酵罐试验的不同之处 1、消毒方式不同,摇瓶是外流蒸汽静态加热(大部分是这样的),发酵罐是直接蒸汽动态加热,部分的是直接和蒸汽混合,会因此影响发酵培养基的质量,体积,PH,透光率等指标。扩大时摇考虑 2、接种方式不同,摇瓶是吸管加入,发酵罐是火焰直接接种(当然有其他的接种方式),要考虑接种时的菌株损失和菌种的适应性等。 3、空气的通气方式不同,摇瓶是表面直接接触。发酵罐是和空气混合接触,考虑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氧气的融解情况。 4、蒸发量不同,摇瓶的蒸发量不好控制,湿度控制好的话,蒸发量会少。发酵罐蒸发量大,但是可以通过补料解决的。 5、搅拌方式不同,摇瓶是摇转方式进行混合搅拌,对菌株的剪切力较小。发酵罐是直接机械搅拌,注意剪切力的影响和无菌的影响。 6、PH的控制,摇瓶一般通过碳酸钙和间断补料控制PH,发酵可以直接流加控制PH,比较方便。 7、温度控制,摇瓶是空气直接接触或者传热控制温度,但是发酵罐是蛇罐或者夹套水降温控制,注意降温和加热的影响。 8、注意染菌的控制方法不一样,发酵罐根据染菌的周期和染菌的类型等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少损失。 9、发酵罐可以取样或者仪表时时检测,但是摇瓶因为量小不能方便的进行控制和检测。 10、原材料不一样,发酵所用原材料比较廉价而且粗旷,工艺控制和摇瓶区别很大等等 发酵工艺中补料的作用 补料分批培养(fed—batch culture简称FBC)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与传统的分批集中补料培养相比、它有以下优点: (1)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次投料过多造成发酵液环境突变,造成菌丝大量生长等问题,改善发酵液流变等性质,使得发酵过程泡沫得以控制,节省消泡剂,并提高了装罐系数。 (2)可以控制细胞质量,以提高芽抱的比例,并使pH得以稳定。 (3)可以解除底物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分解阻遏。 (4)可以使“放料和补料”方法得以实施。该方法在发酵后期、产生了一定数量代谢产物后,在发酵液体积测量监控下,放出一部分发酵液,同时连续补充——部分新鲜营养液,实现连续带放、既有利于提高产物产量.又可降低成本,使得发酵指数得以大幅度提高。 (5)利用FBC技术、可以使菌种保持最大的生产力状态.随着传感技术以及对发酵过程动力学理沦深入研究、用模拟复杂的数学模型使在线方式实最优控制成为可能。 连续补料控制目前采用有反馈控制和无反馈控制两种方式。有反馈控制:选择与过程直接关系的可检测参数作为控制指标,例如可以测量、控制发酵液PH、采用定量控制葡萄糖流加。稳定PH在次级代谢最旺盛水平。而无反馈控制FBC是指无固定的反馈参数,以经验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办法来操作最优化控制、从而使抗生素发酵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例如发酵过程中前体的补加。由此可见,要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有效控制,就先要解决补科的连续控制问题。 目前国外发酵生产过程连续补料采用: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液体质量流量计)、小型电动、气动隔膜调节阀和控制器来实现连续补料控制。菜发酵工厂在中试试验中还成功地运用了电子称加三阀控制的自动补科系统

绣球菌多糖及其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绣球菌多糖及其体外免疫活性研究 张迪; 王宏雨; 肖冬来; 林衍铨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9(034)009 【摘要】[目的]分析绣球菌水溶性多糖的结构与免疫活性.[方法]采用热水提取法从广叶绣球菌Sparassislatifolia的真空冷冻干燥品中提取得到绣球菌水溶性多糖SCG-D,然后通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对其进行分离,获得SCG-N和SCG-A两个多糖组分,并对SCG-A组分进行HPSEC、单糖组成分析、红外光谱、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的结构分析.通过大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刺激活性测试比较了SCG-D及其组分SCG-A、SCG-N的体外免疫活性差异.[结果]绣球菌水溶性多糖SCG-D具有促进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其酸性多糖组分SCG-A促进作用最强,其100 μg·mL-1 72 h处理组的增殖率为32.7%,而SCG-N多糖组分的活性较SCG-A低,其100 μg·mL-1 72 h处理组增殖率为11.66%.结构分析结果表明SCG-A的重均分子量为4.30×105 Da,其主链结构为α-1,4-D-葡聚糖,主要由葡萄糖和半乳糖构成,并且还含有一定量的1-6分支结构.[结论]绣球菌冻干品的水溶性多糖及其组分具有促进大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免疫活性,其中活性最强的酸性多糖组分SCG-A是一种具有1-6分支结构的α-1,4-葡聚糖. 【总页数】7页(1093-1099) 【关键词】广叶绣球菌; 多糖; 脾淋巴细胞; 免疫 【作者】张迪; 王宏雨; 肖冬来; 林衍铨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14

绣球菌——抗癌、防癌的理想保健品

绣球菌——抗癌、防癌的理想保健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王佳近年来,绣球菌在日本和欧美极为畅销,其肉质洁白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非常珍稀名贵的食药两用真菌,被称为防癌、抗癌的“仙草”。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人们往往谈肿瘤色变,把肿瘤视为绝症。随着人类对肿瘤疾病的不断研究,发现肿瘤是免疫功能失调而对机体产生的有害反应和结果。所谓免疫功能就是机体免除疾病及抵抗疾病发生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平衡和稳定。体内的一些免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它们是抵抗肿瘤、杀伤肿瘤细胞的第一道防线;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免疫调节基因或细胞因子,作为信息的传递员,共同参与免疫调节。而肿瘤细胞也通过各种机制来应对或逃避免疫,如肿瘤细胞抗原缺失和改变,以避免被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生长过于迅速,机体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地将其清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低表达或缺失,不能有效地呈递肿瘤抗原;缺乏协同刺激信号,产生抑制细胞因子等。肿瘤的生长过程可以被看作是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细胞此消彼长的一个动态过程,可见免疫系统的功能对抗癌和防癌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其中免疫治疗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所谓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就是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肿瘤的能力。 β-葡聚糖就是一种在肿瘤免疫疗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节因子。在基因水平上,β-葡聚糖有较强的抗化学诱变作用,可用于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机体的

乏力,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的综合治疗;β-葡聚糖能刺激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对T细胞、B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有调节作用,参与宿主自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β-葡聚糖还能抑制转移癌和原发性癌的生长,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良好的抑制作用;β-葡聚糖和化学药物合并使用时,β-葡聚糖不仅能增加化学疗法的功效,而且能减轻它所带来的恶心、疲乏等不适症状。可见,β-葡聚糖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功效,对于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β-葡聚糖还能双向调节免疫系统,不会对免疫系统造成过度刺激,使免疫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具有预防癌症的功效,尤其对于癌症的高发人群,适量摄取β-葡聚糖能有效防止癌症的发生。在很多食用菌中都含有β-葡聚糖,但不同食用菌中所含的β-葡聚糖的种类不尽相同,而其中最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能作为免疫活性剂的是有利于分子卷曲成螺旋结构的β-1,3-D葡聚糖,在已经广为关注的其他食用菌中β-1,3-葡聚糖的含量很少,只有绣球菌中的β-葡聚糖中70%都是β-1,3-D葡聚糖,并且含量很高,根据日本食品分析中心的检测,每100g绣球菌含有β-葡聚糖高达43.6g,比灵芝和姬松茸高3-4倍以上,相比其它的天然健康食用菌类来说,绣球菌里的β-葡聚糖成分普遍都要高出3倍以上。而且日本和歌山使用先进技术栽培的“花耳绣球菌”,其β-葡聚糖含量可高达47.7%,国内权威部门已经对花耳绣球菌进行功能学检验,认为其有显著的增强免疫力的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癌和防癌的功效。 对于手术后的肿瘤患者,不仅要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还要尽快恢复体力,恢复因手术而给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饮食上要做到平衡膳食和高蛋白饮食。绣球菌是一种富含全部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优质食物,在绣球菌中氨基酸含量占总量的9.33%,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3.9%,绣球菌的氨基

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使用及维护

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使用及 维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使用及维护 每天用足够的时间来平衡色谱柱,您就会在处理问题方面获得最大的"补偿",而且您的色谱柱的寿命也会变得更长!------ 一定得做! 新的色谱柱在使用之前应该在您自己的液相色谱仪上进行性能测试,即使用色谱柱附带的检验报告上测试条件和样品来测定该色谱柱的柱效。并且,在以后的使用中,应时常对色谱柱进行测试。 卡套柱的安装(不加预柱) 1.将卡套架套入柱芯 2.将两片夹套片嵌入柱芯的凹槽,使柱芯高于夹套(见左图) 3.将已套到柱芯上的卡套架向上推,直至高过夹套片 4.将卡套帽和卡套架旋在一起,然后用手拧紧 5.然后依同样的顺序连接好柱子的另一端 6.连接到液相色谱仪,PEEK接头手拧即可;若为不锈钢接头应使用专用扳手 注意:使用卡套柱时,两端的卡套应时刻连接在柱芯上。不管您是平衡色谱柱或是清洗,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卡套取下来,否则会造成填料的流失。 卡套柱的安装(加预柱) 1.将卡套架套入柱芯 2.将两片夹套片嵌入柱芯的凹槽,使夹套高于柱芯(见左图) 3.将已套到柱芯上的卡套架向上推,直至高过夹套片 4.将"子弹头"预柱放入卡套片内

5.将卡套帽和卡套架旋在一起,然后用手拧紧 6.然后依同样的顺序连接好柱子的另一端 7.连接到液相色谱仪,PEEK接头手拧即可;若为不锈钢接头应使用专用扳手 更换色谱柱滤网和玻璃棉过滤片(同时可以修补色谱柱) 注意:在取出反相柱芯的滤网和玻璃片之前,应该将色谱柱充分用水和甲醇/乙腈冲洗,而且修补工具的头部也应该蘸取少量的甲醇/乙腈,以避免在取出滤网和玻璃棉滤片时带出柱子内的填料。 1.将修补工具中的2套入柱芯的顶端 2.将修补工具中的3轻轻地旋入已套着2的柱芯中,并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旋紧 3.一手握柱芯,另一只手轻轻地向外拉3,取出柱芯顶端的滤网 4.用一个小铲子轻轻地取出滤网下面的玻璃棉以及被污染的填料 5.将新的填料用甲醇润湿,然后填入挖去的部位,压平 6.照(左图)装上新的玻璃棉滤网,并用修补工具中的4将玻璃棉压入柱芯顶端 7.柱芯顶端套上2,然后参照(左图)将滤网放入 8.压紧,然后取下2,再用4将滤网的边缘压平 平衡色谱柱反相色谱柱在经过出厂测试后是保存在乙腈/水中的。请一定确保您所使用的流动相和乙腈/水互溶。由于色谱柱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可能会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现代发酵工业调控策略 发布日期:2010-04-10 来源:[标签:来源] 作者:[标签:作者] 浏览次数:716 发酵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中最早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发酵技术在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发酵生产水平,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菌种的选育或基因工程的构建。而实际上,发酵工艺的优化,包括生物反应器中的工程问题,也同样非常重要。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是发酵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最难掌握的技术指标。温度、pH值、溶氧、搅拌转速、氨离子、金属离子、营养物浓度等的优化控制,依据不同的发酵而有所不同。同时,微生物在 发酵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中最早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发酵技术在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发酵生产水平,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菌种的选育或基因工程的构建。而实际上,发酵工艺的优化,包括生物反应器中的工程问题,也同样非常重要。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是发酵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最难掌握的技术指标。温度、pH 值、溶氧、搅拌转速、氨离子、金属离子、营养物浓度等的优化控制,依据不同的发酵而有所不同。同时,微生物在生长的不同阶段、生产目的代谢产物的不同时期,对环境条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生物反应器内,使温度、pH值、溶氧、搅拌转速等不断变换,始终为其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提高目的产物的得率。在发酵放大实验中,一般都很注重寻找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和最佳的温度、pH值、溶氧等参数,但往往忽视了细胞代谢流的变化。例如:在溶解氧浓度的测量与控制时,关心的是最佳氧浓度或其临界值,而不注意细胞代谢时的摄氧率;用氨水调节pH值时,关心的是最佳pH值,却不注意添加氨水时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其他发酵过程的参数的关系,而这些变化对细胞的生长代谢却非常重要。基于此,华东理工大学的张嗣良提出了“以细胞代谢流分析与控制为核心的发酵工程学”的观点。他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细胞代谢流分布变化的有关现象,研究细胞代谢物质流与生物

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修订稿

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发酵优化对于搞发酵的工作者而言是非常必需的,下面结合其他战友的一些经验之谈引出此专题,希望大家踊跃讨论,以其提高发酵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 发酵工艺的优化在发酵行业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发酵生产中,它是提高发酵指标的一项非常,有用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搞发酵行业的人的必备知识要求之一,借此我想通过和大家交流共同提高发酵方面的知识水平.发酵工艺优化方法与思路:发酵工艺优化的方法有很多,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一种发酵中,往往是多种优化方法的结合,其目的就是发酵是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中最早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发酵技术在医药、轻工、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这一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发酵生产水平,人们首先考虑的是菌种的选育或基因工程的构建。而实际上,发酵工艺的优化,包括生物反应器中的工程问题,也同样非常重要。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是发酵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最难掌握的技术指标。温度、pH值、溶氧、搅拌转速、氨离子、金属离子、营养物浓度等的优化控制,依据不同的发酵而有所不同。同时,微生物在生长的不同阶段、生产目的代谢产物的不同时期,对环境条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生物反应器内,使温度、pH值、溶氧、搅拌转速等不断变换,始终为其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提高目的产物的得率,在发酵放大实验中,一般都很注重寻找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和最佳的温度、pH值、溶氧等参数,但往往忽视了细胞代谢流的变化。例如:在溶解氧浓度的测量与控制时,关心的是最佳氧浓度或其临界值,而不注意细胞代谢时的摄氧率;用氨水调节pH值时,关心的是最佳pH值,却不注意添加氨水时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其他发酵过程的参数的关系,而这些变化对细胞的生长代谢却非常重要。 注意:大家可以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尽量能够分类进行叙述,我总结了以下几累,也不是很全,当然从其他的方面进行交流也可以,但是希望你注明附加说明!!!谢谢大家的参与!!!!!!!!!一. 好氧发酵1. PH 工艺的优化2. 溶氧工艺的优化3.原材料工艺的优化4.消毒(灭菌)工艺的优化5.菌种制备工艺的优化6.小试到中试,中试到生产等扩大实验的工艺优化7.成本工艺优化8.种子罐工艺的优化9.发酵罐工艺参数控制的优化10.仪表控制的工艺优化11.环境的工艺优化12.染菌处理的工艺优化13.紧急情况处理的工艺优化(停电\停水\停气\停汽等)14.补料工艺的优化15.倒种工艺的优化16发酵设备的工艺优化17.其他的工艺优化 二. 厌氧工艺的优化三.固体发酵的工艺优化四.其他1. PH工艺的优化A.配料中的PH 很重要,其中有配前PH,配后PH,消前PH,消后PH,接种前PH,工艺控制PH等,配前PH,配后PH,可以用来检测厡材料的质量,初步估计配料的情况,如果出了错误,有时候可以从PH中的变化看出来,能够减少错误的发生.B.另外,每次有新的配方我们总是要用PH方法检测其中的每种厡材料是否会和其他的发生反应,可以互相两两混合,检测PH的变化,也可以用来作为配微量元素的检测.C.消前PH可以用来减少消毒过程对培养基的破坏,因为培养基在消毒中会有PH的变化,在不同的PH条件下对培养基破坏也不一样,因此可以在消毒的时候选择合适的PH,消毒完后可以调节过来,这样一来可以对PH敏感的一些原材料减少破坏,这种方法在生产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提高了指标.D.工艺控制的PH,在发酵的产抗期间,通过在不同的发酵时间调整不同的P H,可以减少杂质的产生,同时还可以缓解溶氧,比如在头孢发酵中,通过在后期调整PH可以减少DCPC的含量,给提取工序带来很大的好处,E.补料罐通过PH的调节可以更好的通过流加物料而不影响发酵.(部分发酵在不同时期的PH有所不同,所以通过补料罐的调整可以对发酵指标有所提高)F.发酵过程中的PH调节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不一定要添加氨水和氢氧化钠,可以添加玉米桨等其他的物料来进行调节.G.控制放罐时的PH可以对后面的过滤有所影响,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放罐前的PHH.绘制种子瓶和种子罐以及发酵罐等整个发酵过程的PH生长曲线,可以用来参考控制工艺,检测无菌情况的发生.A. 华东理工大学的张嗣良提出了“以细胞代谢流分析与控制为核心的发酵工程学”的观点。他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细胞代谢流分布变化

色谱柱的使用和维护

正相、反相和极性胶联柱使用手册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9518659202.html, Chrompack HPLC Normal-,Reversed phase and Polar bonded columns 注意 此色谱柱填充的是改性硅胶材料。向柱内导入碱性溶剂(pH>7.0)或酸性溶剂(pH<2.0)会导致柱子损坏。 1 简介 此柱填充的是反相或者极性胶联型态的硅胶基质材料的硅胶。硅胶形态的柱子用于正相(非水)条件。 反相(C8,C18,ODS,RP-8和RP-18)通常用于反相条件(水相)。 极性胶联型(APS,diol,CN和NH2)依照应用目的,可以用于正相和反相条件。建议不要将一个相同的柱子用于差别非常大的条件下,这是因为柱子在特定的条件下,固定相的性质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其他的条件下,会影响柱效。也不建议将硅胶柱用在反相条件下或者将方向柱用在正相条件下,这是因为这种过程会发生重复性差的问题(每一次注射之间和柱与柱之间的比较)。 2 色谱柱老化 在开始分析工作以前,柱子必须经过正确的老化。一个没有正确老化的柱子可能会带来问题,诸如很差的柱效或者分离情况发生变化等等。 A.在反相条件下老化 要老化这类柱子,首先要使用乙腈或者甲醇淋洗,然后你选用的洗脱液进行平衡。 在发货以前,每根柱子都已经测试过并进行了老化。因此没有必要在第一次使用时用水冲洗)。 如果流动相中使用了添加物(例如缓冲液或离子对试剂),建议使用正确比例的但不含此添加物的流动相进行缓冲冲洗。缓冲冲洗应当首先以低流速进行,最后再使用正常流速。 B.在正相条件下老化 柱效可能会受水与固定相的键合的严重影响。柱子的干燥(激活)或润湿(失活)可能是需要的。使用的溶剂可能是水饱和的或者是无水的。干燥柱子可以使用无水的二氯甲烷。 C.对于极性键合柱的特殊说明 由于这些柱子可以用于反相或者正相条件,在进行老化以前,一定要首先检查你要使用的淋洗溶剂或洗脱液是否可以与封装在柱子里的溶剂相混溶。如果这些溶剂不能混溶,必须先使用一个合适的缓冲溶剂进行冲洗。 3 洗脱液 注意第节和第2节。一定不要使用pH低于2或者高于7的缓冲液,这是由于它们会改变固定相的性质。极性键合柱最好使用在3到5 之间。在使用以前,洗脱液要进行脱气,以及使用0.5微米的滤膜过滤,以免发生检测和泵送问题。 一定要在开始使用系统以前检查水溶液中有否微生物生长,否则你的柱子会堵塞,柱压会升高到无法接受的水平。 4 流量和压力 增加流速或者降低流速要采取小的间隔变化以防止填充床的扰动。 如果你想更换柱子,,要降低流量至0,等待洗脱液完全流出柱子为止(2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