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用内镜在临床中的清洗灭菌

浅谈医用内镜在临床中的清洗灭菌
浅谈医用内镜在临床中的清洗灭菌

浅谈医用内镜在临床中的消毒和灭菌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2017年正式实施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3项新标准、软式内镜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新规范、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管理规范,对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结合国内外医院消毒灭菌技术新进展,阐述内镜消毒灭菌标准的新要求,方便与临床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更好地应用和落实

软式内镜的消毒灭菌要求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8]要求“所有软式内镜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彻底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01

软式内镜的高水平消毒

用于常规诊疗检查的软式内镜必须高水平消毒,WS 507推荐了以下几种化学消毒方法。

戊二醛

2004年原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推荐使用的戊二醛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对软式内镜的材质兼容性相对好的消毒剂。临床使用中戊二醛存在的问题有:

1使用相对麻烦:使用前戊二醛常规都要先加碳酸氢钠把消毒液的pH值调整到7.5-8.5进行碱化,提高消毒效果;

2高水平消毒常规需要20min,影响临床诊疗速度;

3对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相对差,用于分枝杆菌污染的软式内镜需要延长消毒时间到45min;现已发现耐戊二醛的龟分枝杆菌;

4浸泡消毒后如果终末漂洗不彻底,残留内腔的戊二醛会导致就诊患者发生化学性结肠炎;

5清洗消毒人员存在吸入毒性风险,清洗消毒间需要特别的通风设施和个人防护。

邻苯二甲醛

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确认邻苯二甲醛可用于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与戊二醛相比,邻苯二甲醛用于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优势有:

1使用方便:使用前不需要碱化;

2高水平消毒时间只要5-12min,满足临床需求;

3对分枝杆菌杀灭效果好;

4使用浓度低(0.55%),没有明显刺激性气味;

5国外研究连续使用稳定性比戊二醛好。内镜表面在使用邻苯二甲醛后会出现灰染,这儿是邻苯二甲醛和表面残留蛋白质的显色反应,能够间接监督软式内镜的清洗质量。

过氧乙酸

用于软式内镜消毒的过氧乙酸需要检测认证。能用于其他医疗器械的过氧乙酸不一定能用于软式内镜,需要考虑材质兼容性和使用稳定性。目前市场上有过氧乙酸粉剂和液体,有一元包装(使用前不要活化)和二元包装(使用前要混在一起进行活化);通常使用0.2%浓度5min达到高水平消毒。国外几乎都在清洗消毒机中使用过氧乙酸,全自动清洗灭菌这样能保证消毒后终末漂洗;目前国内仅有奥凯医用内镜灭菌器OK.NMQ-10 采用过氧乙酸全自动清洗灭菌技术等少数厂家生产,国内手工处置时要注意过氧乙酸消毒后充分漂洗,否则残留的过氧乙酸会对内镜腐蚀。首次使用过氧乙酸消毒使用较久的软式内镜时,可能发生内腔道表面生物膜脱落,建议临床使用前先连续进行几次消毒和漂洗。另外使用中还要防范过氧乙酸对外排管道的腐蚀。

医用内镜灭菌器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和过氧乙酸都是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能否用于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也需要检测认证,需要考虑材质兼容性和使用稳定性。不活化的二氧化氯没有消毒活性,使用前需要用酸将二氧化氯活化。国外有专门用于内镜的二氧化氯消毒系统。

酸性氧化电位水

酸性氧化电位水是电解低浓度氯化钠溶液生成的一种消毒液,因为存在≥1100mV的氧化还原电位,含6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能实现高水平消毒;但血液、体液等有机物能中和氧化还原电位,一旦软式内镜没有清洗干净,消毒就会失败。拟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的软式内镜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并且不能采用浸泡消毒,必须要流动进行灌流消毒;消毒后充分终末漂洗,不然会发生含氯消毒液对内镜的腐蚀性。

其他消毒剂

近年新出现的次氯酸消毒液,不添加稳定剂和防腐剂,也明显改善了传统

含氯消毒液的稳定性、腐蚀性和受有机物影响,含50mg/L-200 mg/L有效氯的消毒液作用5min左右即可实现高水平消毒。国内也批准过高浓度臭氧水用于软式内镜的高水平消毒。

02

软式内镜的灭菌

2013年以来美国发生多起十二指肠镜诊疗相关的感染暴发事件,美国FDA、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I)等相关机构要求将软式内镜逐渐从高水平消毒过渡到灭菌,消除与内镜相关性感染传播的风险;WS 507标准也明确要求用于治疗和手术的软式内镜必须灭菌。国外几乎都在清洗消毒机中使用过氧乙酸,全自动清洗灭菌这样能保证消毒灭菌

后终末漂洗;目前国内仅有奥凯医用内镜灭菌器OK.NMQ-10 采用过氧

乙酸全自动清洗灭菌技术等少数厂家生产,国内手工处置时要注意过氧乙酸消毒后充分漂洗,否则残留的过氧乙酸会对内镜腐蚀。

医用内镜灭菌器

化学灭菌剂

WS 507标准推荐选用戊二醛、过氧乙酸进行浸泡灭菌,但戊二醛灭菌需要10h,浸泡后也很难彻底去除残留,临床应用可操作性差。过氧乙酸在欧洲使用较为广泛,且都配合清洗消毒机使用。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推广使用过氧乙酸浸泡灭菌,使用中注意事项见上文“过氧乙酸”部分。

03

影响软式内镜消毒灭菌质量的因素

消毒灭菌前的准备

软式内镜诊疗结束后必须就地进行床旁预处理;清洗前要进行测漏(至少每天一次),手工刷洗、冲洗后再放入清洗消毒机或进入四槽法手工处置流程。终末漂洗水的要求

WS 507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后终末漂洗水的细菌总数应≤

10CFU/100mL,终末漂洗水应使用孔径≤0.2μm的滤膜过滤;应使用灭菌处理的无菌水对灭菌内镜进行终末漂洗。实际使用中,要加强终末漂洗水的微生物污染监测,及时更换滤膜和清除管道内可能的生物膜污染。

终末漂洗后的干燥

普通棉布易湿透,无纺布不吸水,二者都易使软式内镜干燥中发生污染,建议选择表层吸水底层阻水的专业内镜干燥巾。WS 507标准要求干燥气枪

要使用“洁净压缩空气”,因此需要配置医用空气压缩机组,或带过滤器的气泵和气枪,保证干燥气体的卫生质量。

清洗消毒设备设施

每日清洗消毒工作结朿时应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彻底刷洗,采用合适的消毒液进行消毒;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消毒槽,避免底部残渣影响消毒剂质量。定期消毒清洗消毒机的槽面、灌流管道和管路,避免交叉污染。转运和储存的污染

使用加盖配套盒转运已消毒的软式内镜;控制储存环境的温湿度(24℃、70%),保持镜库或镜柜表面的清洁很重要,不能采用紫外线或臭氧对储镜空间进行消毒,以免对内镜表面材料氧化。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 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内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内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最新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doc

胃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一、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清洗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水衣、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等。 二、预处理 1、内镜使用后立即用酶液纱布擦拭内镜外表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擦拭巾一用一更换。 2、取下内镜盖上防水盖,送至清洗消毒室。 3、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盖有无盖紧,连接侧漏器进行内镜侧漏,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三、清洗 1、在清洗槽内根据多酶比例正确配置清洗液。将内镜、按钮、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拭镜身和操作部,擦拭布一用一更换。 2、用清洗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向管道内注射清洗液,刷洗按钮和阀门。 4、酶洗液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 5、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漂洗 1、用压力气枪,用流动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分钟,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及各种附件、按钮和阀门,去除残留的多酶。 2、用干净纱布擦干镜身及附件。 四、消毒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

2、管腔内充分注入消毒液,确保管腔内无残留空气。 3、消毒时间:浸泡消毒≥10分钟。 五、冲洗、干燥 1、更换手套; 2、流动水充分冲洗内镜及各管道、按钮。 3、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有无菌巾的内镜干燥台上。用75%酒精冲洗所有管道,气枪吹干管道水分,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安装好各按钮。 六、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1次。 七、登记 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者签名。 八、其他 1、每天诊治工作结束后,地面和台面应用500mg/L有效氯擦洗。 2、操作人员应做好自我保护,操作时应穿防水围裙,口罩,帽子,手套,手套每人更换。 3、每天工作结束后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4、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5、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培养;每月对活检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双手进行细菌培养并有记录。

内镜清洗消毒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制度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 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并保证通风良好。 3、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 -HCV,抗-HIV筛查,并有记录。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4、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不得混用。 5、内镜凡能拆卸的部分顺拆卸,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清洗纱布一位一用一废弃,清洁刷一用一消毒,多酶洗液一用一更换。 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 使用计时器控制。 7、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8、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 进入人体无菌腔的内镜,附件及穿破粘 膜的内镜附件等必须灭菌。

9、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 的内镜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10、采用戊二醛消毒的内镜及附件须做到:(1)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消 毒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 于20分钟。 (2)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消毒不少于 45分钟。 (3)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须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得 少于20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浸 泡消毒时间延长至30分钟。灭菌时必 须浸泡10小时。 (5)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

WS 507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监测与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注:本标准中的“内镜”系指软式内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28234 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GB 30689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 cleaning 使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 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 final rinsing 用纯化水或尤菌水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清洗液 cleaning solution 按照产品说明书,将医用清洗剂加入适量的水配制成使用浓度的液体。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 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负责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 4.1.2 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可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遵循本标准开展工作。 4.1.3 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加强监测。 4.1.4 护理管理、人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设备及后勤管理等部门,应在各自职权 范围内,对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内镜诊疗中心(室)的工作人员。 b)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内镜清洗消毒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内镜诊疗中心(室)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c)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 d)发生可疑内镜相关感染时,组织、协凋内镜诊疗中心(室)和相关部门进行凋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e)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新建、改建与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对清洗、消毒与灭菌设备的配置与质量指标提出意见。

内镜消毒灭菌制度

如皋市人民医院 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相关制度 一、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基本要求 二、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四、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五、内镜室工作制度 六、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七、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技术管理制度 八、内镜室护士职责 九、内镜室院感管理质量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十、内镜室护理质量评定标准 六、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内镜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基本要求 1.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并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的知识及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相关科室每年至少组织培训一次,并有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学时、内容、签到等。 2.内镜的清洗消毒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 3.内镜诊疗室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

4.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分开。 5.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按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6.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围裙及袖套、口罩、帽子、手套等。必要时戴防护镜、面罩。 7.内镜及附件数量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证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8.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五槽、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签等消耗品。9.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进购批件齐全)、75%酒精(用于干燥)。 a)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 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b)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院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 管理。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膀胱镜、腹腔镜、关节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一、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及物品: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操作台、治疗车、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计时器、通风设施,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无菌巾、治疗盘等。 二、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乾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6、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7、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网篮、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 8、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9、清洗后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时间为10小时,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乾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10、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三、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乾。 2 、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3、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时间为10小时,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4、应当将清洗擦乾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5、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硬式内镜,灭菌后应当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四、注意事项 1、每日诊疗工作结束,消毒后的内镜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内表面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2、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晾干备用。 3、清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4、内镜置入清洗槽时严禁弯曲过度,损坏镜体。 5、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内镜清洗消毒要求规范

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软式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镜放入清洗槽: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镜后更换。 三、清洗 1、多酶洗液浸泡后的镜,用高压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镜的外表面1分钟。 2、用高压气枪向各管道冲气10秒,排出管道的水分,同时用清洁干纱布擦镜表面,并清洗刷,清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四、消毒 软式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1、需要消毒的镜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按使用说明操作;非全浸式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需要灭菌的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五、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目前大部分附件已经做到了一次性使用,对不能一次性使用的镜附件应注意严格清洗消毒。 1、镜器械:拆卸所有可拆卸的部分,用纱布及软毛刷在含酶清洗液中彻底清洗,特别注意关节等难清洗部位。消毒流程为:清洗、干燥、消毒流动水清洗、干燥、装塑封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规定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内镜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根据内镜在人体内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机器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2、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3、凡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二、选择内镜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内镜的消毒、灭菌应首选物理方法,对不耐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主要适用能耐热内镜的灭菌,如金属直肠镜、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灭菌,以及能耐热的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等灭菌。 2、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各类内镜的消毒、灭菌。 3、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消毒需浸泡20min,灭菌须浸泡10h。 三、内镜的清洗 1、工作人员在清洗内镜时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2、清洗步骤:清洗一酶洗一清洗一消毒或灭菌。感染病人用过的内镜应先消毒再清洗。

四、内镜的消毒 1、软式内镜的消毒:2%戊二醛浸泡:将洁净干燥后的内镜置于2%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20min,结核病患者使用后的内镜需浸泡45min,灭菌需浸泡10h。 2、硬式内镜的消毒:能耐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部分或全部,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承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其部分;或用2%的戊二醛浸泡10h灭菌。再用清水彻底冲净。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灭菌 1、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到、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应做到一用一灭菌,消毒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h灭菌。 2、其他物件的消毒 (1)口圈、弯盘、辅料缸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如 500mg/L地含氯消毒剂或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min,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2)注水瓶及连接管的消毒:用高水平以上的化学消毒剂(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min,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用水应为灭菌水,每天更换。 (3)吸引瓶、吸引管的消毒 检查结束后,先清洗吸引瓶,之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维护

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维护 发表时间:2012-02-01T09:58:03.82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高茂慧[导读] 探讨内镜清洗消毒维护是否达要求与手术是否顺利开展及院感的机率。 高茂慧(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1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清洗消毒维护是否达要求与手术是否顺利开展及院感的机率。方法:我院从2009年五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共开展内镜手术900例,如何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与保养以确保手术的安全、顺利开展、保证仪器设备完好,使院感率降到最低。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开展。结论:器械清洗彻底、灭菌达到要求、及时正确的保养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避免院感发生的首要条件【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保养;院感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06-021方法 1.1内镜的清洗 我院使用的是肯格王一体化清洗系统, 1.1.1初洗——每例手术完毕,先将器械用流动水清洗干净,高压气枪吹干,放入多酶液浸泡10分钟 (1)清洗各类钳子时,应注意清洗净关节面的血迹,黏液。可将钳子边开闭边清洗,可用软毛刷刷洗,最后用水冲洗 (2)注意保护腔镜物镜面,可用脱脂棉球顺时针方向擦拭,不可用粗糙的布巾擦拭以免划伤镜面。 (3)各类有内腔的导管、冲洗吸引管,应在自来水下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用软毛刷刷洗管腔,直到刷干净为止。 (4)术后拆卸穿刺器时,拧下阀门上的螺旋帽,清洁阀门内腔、弹簧密封帽及穿刺锥的侧孔,并注意阀门内的小部件,防丢失。 (5)锐器的部分,洗净后加保护套,防止伤人及损害其尖锐性:比如穿刺针。 (6)可拆卸的部分一定要折开清洗,清洗完后,用高压气枪吹干水分 1.1.2酶洗——多酶液中浸泡10分钟后。 1.1.3终洗——再用上述方法彻底清洗各部件、管腔高压气枪吹干水分后,灭菌待用,如明日无手术,将器械泡于2%戊二醛30分钟,吹干水分上油入柜保存。 1.2感染手术术后在台上洗净血迹,用2%戊二醛浸泡45分钟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 2内镜的消毒 2.1耐高压的采用高压灭菌。 2.2不耐高压的,可采取环氧乙烷灭菌,低温消毒柜灭菌,等离子灭菌,我院使用的是2%戊二醛浸泡10小时达到灭菌。 2.3浸泡时各管腔内注满消毒液,器械完全浸于消毒液中,浸泡的容器要盖严,防止挥发和污染环境 2.4所用容器为不锈钢盒,高压灭菌后每周一、周四更换容器,消毒液一般一周换一次,每次使用前用试纸监测其浓度等,以确保器械达到灭菌。 3器械的保养:腔镜设备为精密仪器,我院派专人管理和保养,操作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3.1投入使用前,请专家或者仪器相关人员进行新知识专题讲座,请大家熟悉性能、操作等。 3.2主要设备如监视系统、光源等有固定的放置室及专用放置台,四周须有散热孔,防止过多移动造成仪器损害。 3.3每次手术结束后,先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再关电源,如关冷光源时,先将亮度调到最小再关机,以延长光源灯的使用寿命。 3.4保持仪器的清洁,术后擦净仪器上的灰尘,不用时用防尘罩遮起来。 3.5在使用过程中,如仪器发生故障,不可随意拆开,及时请专业人员维修 3.6放置地点防潮、防湿,并远离油污、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体。 3.7仪器表面的清洁,应避免使用带湿水或刺激性液体或乙醇等粗糙布巾擦拭。 3.8器械清洗干净后,吹干上油,入柜加锁保管,定期除锈保养 4结果 4.1两年来从没发生过因器械没洗净,消毒不严造成医院感染。 4.2清洗程度观察结果表明,其清洗度和隐血试验全部合格,未出现任何器械缺漏和故障。医护人员按操作流程正确清洗内镜设备、器械,保证了器械在工作中正确运转,医生的满意率为100%。 5讨论 由于内镜的结构复杂、精密度高、材质特殊、价格昂贵及使用后消毒灭菌难度大等特点,在操作过程中内镜往往受到患者血液、体液、黏液等分泌物的污染。这些污染如不能彻底的清洗干净,会在内镜表面形成一层被膜阻止消毒剂的穿透而导致消毒失败。我院使用的多酶清洗液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的多种生物酶清洗剂,能迅速有效分解内镜身表面和管腔中难以清洗的有机物,且含酶清洗液为中性复合类制剂对器械无腐蚀老化作用,清洗后器械清洁光亮达到清洁彻底的目的。以利于灭菌。而器械的保养也确保手术的开展。把院感减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冬湘.消化内镜多酶清洗的效果评价.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1):76. [2]王烨芬.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流程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内镜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根据内镜在人体内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机器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2、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3、凡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二、选择内镜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内镜的消毒、灭菌应首选物理方法,对不耐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主要适用能耐热内镜的灭菌,如金属直肠镜、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灭菌,以及能耐热的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等灭菌。 2、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各类内镜的消毒、灭菌。 3、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消毒需浸泡20min,灭菌须浸泡10h。 三、内镜的清洗 1、工作人员在清洗内镜时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2、清洗步骤:清洗一酶洗一清洗一消毒或灭菌。感染病人用过的内镜应先消毒再清洗。 四、内镜的消毒 1、软式内镜的消毒:2%戊二醛浸泡:将洁净干燥后的内镜置于2%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20min,结核病患者使用后的内镜需浸泡45min,灭菌需浸泡10h。 2、硬式内镜的消毒:能耐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部分或全部,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承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其部分;或用2%的戊二醛浸泡10h灭菌。再用清水彻底冲净。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灭菌 1、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到、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应做到一用一灭菌,消毒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h灭菌。 2、其他物件的消毒 (1)口圈、弯盘、辅料缸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如500mg/L地含氯消毒剂或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min,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2)注水瓶及连接管的消毒:用高水平以上的化学消毒剂(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min,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用水应为灭菌水,每天更换。 (3)吸引瓶、吸引管的消毒 检查结束后,先清洗吸引瓶,之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4)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 消毒软式内镜的槽或容器应每天清洁,再用500mg/L的二氧化氯擦拭,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清洁后作灭菌处理。 六、工作结束后的消毒: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室包括空气、物体表面

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 —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 发布)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 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 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并进行人员防护。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秒钟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 1、用流动水擦洗镜身及操作部 2、取下各种按钮,用清洗毛刷刷洗活检孔道和吸引管道(刷洗时必 须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用50ml 注射器冲洗送水送气管道 4、用吸引器吸干管道内水分并擦干镜身 5、将取下的各种按钮冲洗干净并擦干,将使用过的附件(活检、细 胞刷等)用清水冲洗、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并擦干 1、将内镜及附件、按钮完全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2-5分钟,并用注射 器吸多酶洗液灌满各管道 2、附件应使用超声清洗机清洗5-10分钟 3、每清洗一条内镜必须更换多酶清洗液 1、流动水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各种附件、按钮,同时用注射器反复冲洗各管道 2、擦干镜身及附件,用注射器排干各管道内水分,将附件完全浸入润滑剂中30秒,将附件取出烘干或用干净棉布吸去多余润滑剂 3、润滑剂应每天更换,并做记录 1、将内镜及按钮放入2%的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并用注射器将消毒液 注入各管道内 2、胃镜、肠镜消毒时间为10分钟;气管镜为20分钟。结核或其它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消毒时间为45分钟;当天不再使用的 内镜,最后一次消毒时间为30分钟 3、附件(活检钳、细胞刷等)必须按灭菌处理(戊二醛浸泡10小时或 高压蒸汽灭菌),一用一消毒 4、戊二醛浓度必须每天监测并记录 1、流动水冲洗内镜及各管道、按钮 2、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并吹干管道水分,安装好各按钮 3、支气管镜在使用前,用吸引器吸生理盐水冲洗活检孔道;用75%酒 精擦拭镜体并干燥 内镜的储存 1、内镜应干燥后悬挂于专用洁净柜中 2、镜柜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3、灭菌后的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储存 相关物品的处理 每天诊疗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各清洗槽进行清洗,并用有效含氯量500mg/L 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内镜清洗消毒规范操作流程 一、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清洗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水衣、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镜等。 二、预处理 1、内镜使用后立即用酶液纱布擦拭内镜外表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擦拭巾一用一更换。 2、取下内镜盖上防水盖,送至清洗消毒室。 3、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盖有无盖紧,连接侧漏器进行内镜侧漏,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三、清洗 1、在清洗槽内根据多酶比例正确配置清洗液。将内镜、按钮、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拭镜身和操作部,擦拭布一用一更换。 2、用清洗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向管道内注射清洗液,刷洗按钮和阀门。 4、酶洗液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2分钟。 5、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漂洗 1、用压力气枪,用流动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分钟,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及各种附件、按钮和阀门,去除残留的多酶。 2、用干净纱布擦干镜身及附件。 四、消毒 1、将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 2、管腔内充分注入消毒液,确保管腔内无残留空气。 3、消毒时间:浸泡消毒≥10分钟。 五、冲洗、干燥 1、更换手套; 2、流动水充分冲洗内镜及各管道、按钮。 3、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有无菌巾的内镜干燥台上。用75%酒精冲洗所有管道,气枪吹干管道水分,用灭菌纱布擦干镜身,安装好各按钮。六、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1次。 七、登记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者签名。八、其他 1、每天诊治工作结束后,地面和台面应用500mg/L有效氯擦洗。

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维护

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维护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清洗消毒维护是否达要求与手术是否顺利开展及院感的 机率。方法:我院从2009年五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共开展内镜手术900例, 如何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与保养以确保手术的安全、顺利开展、保证仪器设备完好,使院感率降到最低。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开展。结论:器械清洗彻底、灭菌 达到要求、及时正确的保养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避免院感发生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保养;院感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06- 021方法 1.1内镜的清洗 我院使用的是肯格王一体化清洗系统, 1.1.1初洗——每例手术完毕,先将器械用流动水清洗干净,高压气枪吹干, 放入多酶液浸泡10分钟 (1)清洗各类钳子时,应注意清洗净关节面的血迹,黏液。可将钳子边开闭边 清洗,可用软毛刷刷洗,最后用水冲洗 (2)注意保护腔镜物镜面,可用脱脂棉球顺时针方向擦拭,不可用粗糙的布巾 擦拭以免划伤镜面。 (3)各类有内腔的导管、冲洗吸引管,应在自来水下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用 软毛刷刷洗管腔,直到刷干净为止。 (4)术后拆卸穿刺器时,拧下阀门上的螺旋帽,清洁阀门内腔、弹簧密封帽及 穿刺锥的侧孔,并注意阀门内的小部件,防丢失。 (5)锐器的部分,洗净后加保护套,防止伤人及损害其尖锐性:比如穿刺针。 (6)可拆卸的部分一定要折开清洗,清洗完后,用高压气枪吹干水分 1.1.2酶洗——多酶液中浸泡10分钟后。 1.1.3终洗——再用上述方法彻底清洗各部件、管腔高压气枪吹干水分后,灭 菌待用,如明日无手术,将器械泡于2%戊二醛30分钟,吹干水分上油入柜保存。 1.2感染手术术后在台上洗净血迹,用2%戊二醛浸泡45分钟后再按上述方法处理 2内镜的消毒 2.1耐高压的采用高压灭菌。 2.2不耐高压的,可采取环氧乙烷灭菌,低温消毒柜灭菌,等离子灭菌,我院使用的是2%戊二醛浸泡10小时达到灭菌。 2.3浸泡时各管腔内注满消毒液,器械完全浸于消毒液中,浸泡的容器要盖严,防止挥发和污染环境 2.4所用容器为不锈钢盒,高压灭菌后每周一、周四更换容器,消毒液一般一周换一次,每次使用前用试纸监测其浓度等,以确保器械达到灭菌。 3器械的保养:腔镜设备为精密仪器,我院派专人管理和保养,操作人员有 较强的责任心,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3.1投入使用前,请专家或者仪器相关人员进行新知识专题讲座,请大家熟悉性能、操作等。 3.2主要设备如监视系统、光源等有固定的放置室及专用放置台,四周须有散热孔,防止过多移动造成仪器损害。 3.3每次手术结束后,先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再关电源,如关冷光源时,先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卫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二○○四年四月一日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规定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规定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内镜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根据内镜在人体内使用部位的不同要求,对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室的内镜机器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2、凡进入破损粘膜的内镜附件也应达到灭菌水平,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3、凡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镜及其附件,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二、选择内镜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内镜的消毒、灭菌应首选物理方法,对不耐热的内镜可选用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主要适用能耐热内镜的灭菌,如金属直肠镜、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灭菌,以及能耐热的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等灭菌。 2、环氧乙烷灭菌:适用于各类内镜的消毒、灭菌。 3、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消毒需浸泡20min,灭菌须浸泡10h。 三、内镜的清洗 1、工作人员在清洗内镜时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2、清洗步骤:清洗一酶洗一清洗一消毒或灭菌。感染病人用过的内镜应先消毒再清洗。 四、内镜的消毒 1、软式内镜的消毒:2%戊二醛浸泡:将洁净干燥后的内镜置于2%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20min,结核病患者使用后的内镜需浸泡45min,灭菌需浸泡10h。 2、硬式内镜的消毒:能耐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部分或全部,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承受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其部分;或用2%的戊二醛浸泡10h灭菌。再用清水彻底冲净。 五、内镜附件的消毒、灭菌 1、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到、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应做到一用一灭菌,消毒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h灭菌。 2、其他物件的消毒 (1)口圈、弯盘、辅料缸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如500mg/L地含氯消毒剂或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min,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 (2)注水瓶及连接管的消毒:用高水平以上的化学消毒剂(如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的戊二醛)浸泡消毒30min,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用水应为灭菌水,每天更换。 (3)吸引瓶、吸引管的消毒

内镜室工作制度(精)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做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集资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尘罩。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到2004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也要尽可能多冲洗,最多3—5个病人要冲洗一次。 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内镜柜(悬挂、稳妥), - 1 - 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内镜室工作制度 1、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2、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维护等);接诊病人时,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4、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