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幼儿心理发展概论

一.绪论

一、心理和心理现象内容:

1.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涉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大脑四小叶:顶叶、额叶、lei叶、枕叶)

2.人的心理活动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

3.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应

二、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内容:

①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②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③幼儿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创立的。

考试真题:幼儿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3-6、7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三、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考试真题:谈谈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必要性。

四、幼儿心理的研究方法内容: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另外针对幼儿还有一些特定的研究范式,如视觉追踪法、视崖反应法、回避反应法、习惯化法、偏爱法等。

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

1.对不具备言语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进行研究,常用的方法是()

A.问卷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答案】B

2.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谈话法

D.问卷法【答案】D

二、填空题,根据题意,将正确答案补充完整 1.幼儿心理学研究儿童的年龄范围是()。【答案】(3-6、7岁)

三、简答题

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有何优缺点? 【答案】

(1)优点:能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利用特定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

(2)缺点:由于幼儿在实验环境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导致所得结果有一定的局限。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心理一般理论等概念。

2、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2、各年龄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内容:

影响儿童理心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客观因素)及幼儿的自身心理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等主观因素。

一、遗传与生理成熟

1、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⑴遗传遗传素质

①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

②遗传素质是遗传的生物特性。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

⑵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影响)

①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生理前提),遗传素质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又比如健全的四肢是动作技能发展的前提,完善的发音器官是口语发展的前提。发育良好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智慧发展的前提。先天失明的幼儿不能发展视力,先天聋哑的幼儿不能发展听觉和口语,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任何心理活动。研究表明,黑猩猩在最好的训练和精心照顾下,其心理水平仍然很低级,因为它只有动物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而没有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这也就决定了它的心理水平永远也达不到人的心理活动水平。由此也可以证明,正常的遗传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②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或说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由于不同的个体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感受器官的结构和机能上的遗传素质存在差异,使有的幼儿易于发展成为一个安静的人,有的易于发展成为一个活泼好动的人,有的易于发展成为一个有才能的音乐家,有的则易于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运动员。

2、生理成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⑴、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儿童的生理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如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是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再是上肢,然后是下肢。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先会抬头,然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会站,最后才会用腿走路,先发展臂部动作,后发展手指的动作。

⑵、生理成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儿童身体动作发展顺序

人下来就不会说话的,需要在一定的生理发育成熟时,即1岁左右才开始说话。可以说,生理没有成熟就不会产生语言能力。

②生理成熟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不能超越)。幼儿的

心理发展水平受生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如幼儿不能控制自己行动,抽象思维水平低与幼儿与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水平低、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有关)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所作的著名的双生子的爬楼梯实验证明,人的生理成熟对

儿童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⑵、生理成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②生理成熟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不能超越)。幼儿的

心理发展水平受生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如幼儿不能控制自己行动,抽象思维水平低与幼儿与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水平低、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有关)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所作的著名的双生子的爬楼梯实验证明,人的生理成熟对

儿童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格赛尔实验:

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

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

只练了2周。

双生子爬梯实验(1929)

结果

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启示: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在人的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否则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3、与生理成熟有关的几个概念

⑴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时从动物心理的研究中提出的。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过程中,发现小动物有“印刻现象”,即小动物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具有很容易形成的一种本能反应,而且应刻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劳伦兹把这个时期成为关键期。

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案例分析】在长沙生活的孩子,有的在5岁时既可以说长沙话,也可以学父母说其它的方言,还可以在幼儿园说普通话,而许多大学毕业后从外地分配的成年人在长沙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却说不好长沙话。这是为什么?(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⑵敏感期或最佳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指幼儿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幼儿心理某个发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注意: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决定论”:一种荒谬的儿童发展观。否定了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代表人物有英国高尔顿、桑代克、霍尔等。如桑代克“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

美国的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中国古代孟子:人性善,人生而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美国的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多中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是受精卵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希特勒:民族论

康德:“生而知之”的“天才论”

二、环境与教育

1、环境

环境是指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提供个体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空气、阳光、水分、养料等

社会环境指社会生活条件,如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家庭状况、社会气氛、受教育状况等等。

这里所讲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全面、系统和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的教师。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的环境。一些研究表明: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幼儿园中,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也相应地有所不同;文化教育条件好的城市儿童其认知发展水平优于文化条件落后的乡村幼儿的认知水平;文化教育的差异是导致儿童认知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注:“教育万能论”:一种错误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洛克(“白板说”)

德国的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三、幼

儿自身的活动

⑴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包括幼儿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有:幼儿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及行

为习惯、自我意识等。其中最为活跃的是幼儿的需要。

实践活动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②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

积极的过程。

幼儿对外界的影响是有自己的选择意向的。他们本身也积极地参与并影响他自

身的心理发展。

③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

和与人的交往活动。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的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

模仿是幼儿的一种活动方式;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了社会性,同时也逐

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④游戏是幼儿最需要的活动,因而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最高。

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幼儿的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

意义。

考试真题:

简答:试述格赛尔的爬梯实验及其心理学意义

论述:试述如何正确理解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一、单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

1.西方儿童心理学的鼻祖是()。

A.普莱尔

B.马斯洛

C.巴普洛夫

D.皮亚杰【答案】A

2.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脑中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从而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

制活动,这说明()

A.多动症是后天养成的

B.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答案】D

3.幼儿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创立的年份是()。

A.1860

B.1875

C.1879

D.1882 【答案】D

4.心理就是()

A.当人体成熟后,对周围环境的反映

B.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C.人脑对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反映

D.人脑像镜子一样对一切客观现实的反映【答案】B

5.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

种现象称作() A.掩蔽效应 B.自我中心 C.习惯化

D.记忆的潜伏期【答案】C

6.心理是人脑对()。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答案】B

7、心理学家盖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______对儿童学习技能的重要作用( D ) A.遗传因素 B.教育因素 C.环境因素 D.生理成熟

二、填空题,根据题意,将正确答案补充完整

1.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制约着学习的效果。【答案】(成熟) 三、论述题

1.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2.试述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的不同观点、内容及代表人物,并发表

自己的意见。

【答案】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提

出不同观点,形成所谓先天与后天、成熟与学习、环境与教育之争。

(1)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发展只不过是这些

先天东西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代表

人物有高尔顿及其"遗传定律"、霍尔及其"复演说"、盖塞尔及其"成熟势力说"。

(2)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归结为环境教育机械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

(3)相互作用论。这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者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遗传对

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

的制约。

遗传、成熟、环境、教育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客观条件,它们的关系是复

杂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四、案例分析题

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

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

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

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

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

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

天生的。

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

(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

么的影响作用?

【答案】(1)"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为儿童心理的

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而社会环境是儿童心

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提供了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性;特别是幼儿亲子

关系对儿童一生的心理发展起基础和奠基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及教育的作用,儿童不可能形成成人的心理。

(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是某种心理活动、机能

在某个阶段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此时期适时对儿童

进行正确教育,儿童心理发展很快;如果失去了时机,可能使以后的教育非常困难或终生造成障碍。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失去了这一关键期,以后语言的发展就很难了。

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重难点解析

一、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内容:

①我国儿童年龄阶段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6.7-11.12岁)龄中期(11.12-14.15岁)、学龄晚期(14.15-17.18岁)

②幼儿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③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具体体现

幼儿心理年龄具有客观性(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顺序性、不能倒退、也不能超前、稳定不变)

幼儿心理年龄具有典型性(多数儿童共同具有的心理特点,不是个别儿童的个别特征)

幼儿心理年龄具有差异性;

考试真题:幼儿心理年龄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内容:

①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②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对事物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表象活跃;5-6岁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大班幼儿思维出现萌芽)

③幼儿地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认识过程以无意注意为主;无意性在幼儿认识中表现特别突出。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幼儿的无意性还体现在心理活动易受情绪影响。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④幼儿的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

定方向发展;由情感易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自我控制发展)⑤幼儿

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三、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分段特点内容:

①3~4岁(小班)幼儿的特征:最初步的生活自理

3岁后,逐渐学会最初步的生活自理,能进餐、控制大小便、能在成人帮助下

穿衣,能语言表达思想和要求,能和他人游戏。

生活范围扩大,认识能力、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认识依靠行动——动作思维

动作与思维紧密联系。玩游戏、画画目的性、点数等

情绪性大,不受理智支配

如刚入园的孩子,一个哭带着很多孩子哭;受兴趣左右,注意感兴趣的东西,喜欢的事物爱模仿

看别人干什么就想干什么,如玩玩具、告状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卫生习惯、饮食习惯、教育要求等要示范

②4~5岁(中班)幼儿的特征: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依靠具体形象去理解。如买东西,说头一晃一晃的;大人应酬吃饭,幼儿说爸爸怎么总吃不饱啊);开始能够遵守规则;爱玩会玩,并开始自己组织游戏,游戏的合作水平

也开始提高(小班由成人陪或领着玩。4岁会自己玩、会分工、安排角色、组

织游戏)。

提问: 1、为什么幼儿喜爱游戏?游戏是很快乐的活动,可以开心地、自由的玩,可以自选主题、自己分配角色、制定计划、使整个心理面貌都处于积极的

活跃的状态。

2、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

A.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活动,游戏是解决幼儿心理内部矛盾的最佳途径;

问: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什么?

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

B.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游戏能加快各种能力的发展;C、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③.5~6岁(大班)幼儿的特征:好学好问;抽象能力开始萌芽(知道多少、冷热;能根据概念分类,概念依据的就是事物的本质;对因果关系理解);开始掌握认识的方法(如画画能有一定顺序,如为完成一定任务能采用各种方法抗拒诱惑);个性初具雏形(如稳定的兴趣,总喜欢玩几种游戏,不是看一个喜欢一个)。

四、关于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概念

内容:

①转折期——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②危机期——儿童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案例分析】儿童满周岁时,虽然走路还很不稳,摇摇晃晃的,但却坚持要自己到处走,到处钻,不再像以前那样顺从成人的指挥。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有位爸爸描述他儿子3岁时发生的一件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这位爸爸工作很忙,他特地在下班后去给孩子买了一件玩具,叫他自己玩。爸爸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了洗澡水,喊他洗澡。可是连喊三遍,孩子说:“爸爸,我不洗澡!”爸爸给他讲道理,他竟说:“我没空!”积习专心摆弄玩具,对爸爸的耐心结实不予理睬。爸爸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抱过来,按入浴池。可是,趁爸爸去那浴皂当儿,孩子跑掉了。爸爸气不过,一时按捺不住自己,抓住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爸爸心里也很不愉快。一般来说,3岁儿童对成人的任何指令都说“不”、“偏不”,以示反对。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不是好孩子。”7岁左右儿童也常常出现心理平衡失调现象,情绪不稳定。

转折期并非一定是“危机”,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非必然出现,转折是必然,危机不绝对。

③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④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

能的标志,它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时刻变化,因人而异。

考试真题一、填空题

1.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C)。

A.思维具体形象

B.爱玩、会玩

C.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D.个性初具雏形

2.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C)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接受任务

C.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D.最初步生活自理

3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A)

A.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B.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C.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D.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4幼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是服

从了(D)。

A.高低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心理学概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对客观现 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2、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构成的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 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它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3、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和指标。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 的。 4、常见的心理现象: ?认知活动: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具体的形式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整体及其关系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却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注意是指人脑对外界刺激信息的选择以及对所选择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人类不仅能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还能对过去曾经作 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能储存和积累过去的各种行为经验。这 就是人类的记忆活动。 ?情意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一方面,情感是个体存在状态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情感对人的认知 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 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 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 稳定的心理特征。(脾气、秉性)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行 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也成人格,是指 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总而言之,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认知活动、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三个主要 方面。 7、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这 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8、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9、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描述与测量: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解释与理解 ?预测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第二版-总复习 与思考题-2010-06-06)[1]

说明:请您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告诫学生要结合第327?342页的内容(注意:除以下内容以外,其余所有内容均需要复习到)看书。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 一、填空题 8神经系统的三种特性是兴奋和抑制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2 ?教师的育人观的重点是回答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即 _________________ 。 二、名词解释 5.定向反射 10.感觉适应 三、单项选择题 3.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感觉属于()。 A、外部感觉 B 、内部感觉 C 、运动知觉 D 、空间知觉 四、多项选择题 3?颜色混合的规律包括()。 A、差异律 B 、互补律 C 、间色律 D 、代替律 E 、补色律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 复习与思考题之 一、填空题 3.注意具有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11 ?最早提岀气质的高级神经类型学说的学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12?对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看法体系,是教育行为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是教师的 二、名词解释 1.感受性 9.空间知觉 10 ?离差智商 三、单项选择题 四、多项选择题 3、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过程包括()。 A、输入信息的加工编码 B 、信息的贮存 C 、信息的传播 D信息的提取 E 、信息的组合 五、简答题 3?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 六、论述题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及典型题详解-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心理学 第1章心理学概论 1.1 考点精讲 考点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一般来说,凡是符合并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发送行动去实现目的,制止与预定目的不相符的言语或行为。 4.心理过程三方面的关系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没有人的认识活动,人既不会产生情绪情感,也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 (2)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发展和深入。可见,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3)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其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过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二、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它随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包括动物和人的心理,个体、群体的社会心理) 2、心理现象的内容: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意识与无意识三类。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5、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A、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该学派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 B、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上的第一次革命。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后期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C、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特点,主张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 第二章 1、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的作用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 3、神经系统分成周围神经系统好人中枢神经系统。 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第三章 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意义:a、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b、感觉保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C、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简答) 3、感觉阈限是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觉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4、感觉的相互作用(简答)含义:指同一感受器接受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技能状态对感受性发生的影响。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A、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现象。 ①感觉适应(名词解释)指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现象②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B、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①感觉补偿②联觉 5、嗅觉是有气味的气体的物质作用于鼻腔上部黏膜中的嗅觉细胞产生的兴奋引起的。 6、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 7、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 第四章 1、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和感觉的关系(简答):感觉和知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a、二者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依赖个别器官,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依赖多种器官。b、感觉介于心理和生理活动,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相同点: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反映,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的感觉的深入发展,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3、知觉的加工方式:a、自下而上的加工b、自上而下的加工 4、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5、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6、哪些因素提供了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线索?a、肌肉线索b、单眼线索c、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人格(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 心理学的目标是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包括参与和非参与两种. 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为控制组。 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的各个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关于个体过去和现在的信息,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真正原因。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3)

《心理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 (3) 责任教师xx 本次《心理学概论》作业评讲 (3)主要针对重庆电大编制的《心理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中的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评讲。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是说明和解释。 二、简答题 (一)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1.考核知识点: 动机的特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2.解答提示: (1)动机的特点有: ①动力性; ②指向性; ③隐蔽性; ④活动性; ⑤维持性。 (2)xx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的需要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等;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二)简述情绪的成分与功能。 1.考核知识点: 情绪的成分与功能 2.解答提示: (1)情绪的成分。 情绪是一个多成分的复合心理现象。它是由以下三种成分组成的。 ①主观体验 ②外部表现 ③生理xx (2)情绪的功能: ①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②情绪是激励行为的动机 ③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④情绪是人际交流的手段 (三)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通过着眼于发生在个体内部的过程以及从自然或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力量来回答这个问题。根据这个一点,我们正式把心理学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 所以说心理学不只是一个学科也是一种实验形式的学科在中国这种学科很少,也是因为这样在中国心理学的工作职位并不多也是这样的原因,每年主修这门学科的学生很少。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很大程度是与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有关联,如微笑、哭泣、击打、交谈、以及触摸,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子在生活都是,心理学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个个体比如一个才出生的孩子,一个著名运动员。或者其他等等,心理学家都在探索个体在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和广泛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中做那些事。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还有第五目标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学习心理学的第一任务是学会观察,要对个体有一个精心的观察,心理学家通常把这种观察的数据叫做行为数据。行为数据是关于有机体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这是观察者要记录的数据。当研究者进行数据线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要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不可以不客观的分析和记录数据;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人的行为受到的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的因素叫作机体变量,它们是关于机体的一些特殊的内容。就人类而言,这些决定因素是所谓的秉性变量。而有些因素是在外部作用的,例如一个孩子试图取悦老师来硬的奖励,一个堵车的人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或着变得沮丧,这些对行为影响的因素叫作环境变量或情景变量。心理学家在考虑变量是都是以这两种类型解释的,心理学家都是通过潜在的问题去解释多种行为的。 在研究时通常都会给出一个大概的解释(一种秉性的解释)然后是一种情景的解释,然后是综合的解释。这样解释有点笼统我们举个例子,研究者要解释一些人为什么要开始抽烟。研究者会认为这些人具有冒险的性格或者具有倾向冒险的可能性(这是一种秉性的解释)或者这些人经历了同辈人的压力(这是情景的解释)或者是,一种倾向冒险的性格以及某种情景下同辈的压力都是必要(一种综合的解释) 心理学的预测是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时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一个科学的预测是基本于对事件互相关联方式的理解,他指出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的事物起来。 控制发生的事情对大多数心理学家来说是最核心的、也是最激励人心的目标。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发生率。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是有说服力的。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说完

黄骚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旭东版)

心理学综合复习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蓝色字体部分是同学们问得较多的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 一、填空题 1.心理现象 2.心理现象 3.指向;集中 4.形象记忆;情绪记忆 5.客观事物;需要 6.客观规律 7.内心冲突 8.扩散;集中;相互诱导 9.气质/性格 10.道德感 11.全体学生 12.学生观 二、名词解释 1.创造能力:是指人们根据预定的目的产生出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P171) 2.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P89) 3.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P100) 4.道德感: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P118) 5.定向反射:是由情景的新异性所引起的一种反射,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网上) 6.发散思维: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P99) 7.反射:是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之下,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回答及反应。(P22) 8.非智力因素:第一层次—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由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第二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由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组成(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第三层次—具体的非智力

因素,由十二种具体的心理因素组成(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顽强性、自制性、独立性)。(P143) 9.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P47) 10.感觉适应:由于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P53) 三、单项选择题1—5 DBB C B 6—10 ADABB 四、多项选择题1.ABD 2.CD 3.BCD 4.ABCD 5.ABCD 五、简答题1.画简图说明遗忘的规律. 答: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遗忘的进程 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即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比较快, 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P73) 2.简述采取决定阶段的主要环节。 答:采取决定阶段即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规定行动的方 向和轨道,是在脑中对未来的行动进行酝酿和抉择的过程。它包 括以下几个环节:(1)动机的斗争。动机斗争是对相互对立、彼 此冲突的动机作出评价和选择的过程。(2)目的的确立。行动目 的是顽强不屈的意志行动的前提,行动的目的越明确,行动的意 志就越坚决。(3)方法的选择。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方法指导行动,保证目的得以顺利实现。(4)计划的制定。计划 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5)决策的作出, 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 标。(P133) 3.简述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的条件。 答:(1)社会要求和个人的创造愿望。在实践活动中,现实生活不断向人们提出创造新事物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与个人的创造愿望相结合时,就产生了创造新事物的具体动因,并在其推动下实施创造想象的活动。 (2)知识经验和表象储备。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积累和储备,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若没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有关的新事物是创造不出来的。 (3)原型启发。是指人们在创造发明开始前,总是受到一种类似失去或模型的启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和积极地思维活动,创造出新事物来。 (4)积极地思维活动。创造思维是与创造想象密切联系着的,它是各种创造活动的前提。 (5)灵感的作用。灵感也叫“顿悟”,是在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极度敏锐的情况下,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解的心理过程。(P90) 4.简述发散思维及其特点。 答: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它的特点:(1)流畅性,指思维的量,对刺激迅速而通顺的反应,即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发散项目越多,反应越迅速,流畅性越好。(2)变通性,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即发散醒目的范围和维度。发散范围越广,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大。也就是思维活动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而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寻常的新方案。(3)独特性,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对刺激不同寻常的反应,即发散项目不为一般人所有。发散的项目越是新奇,与众不同,独特性就越强。发散思维往往产生某些新异、奇特的思维或间接,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的功能是求异与创新。(P99) 5.简述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答: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在课堂或活动中有意传播的东西,而且也会使他们在无意中接受教师个性的影响等。教师的感染力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要求较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通过教师情绪的感染,是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会引起他们的模仿或重复进行这类行为或活动。教师利用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对行为起巩固、调整和校正的作用。 (2)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情绪学习主要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情绪评价的学习。 (3)能使学习中的冲突与挫折得到妥善的处理。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必要的冲突与挫折,而且还要以自己的自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心理学是研究 3 及其规律的科学。 (1)行为(2)客观现实(3)心理现象(4)抽象思维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 4 。 (1)客观反映(2)想象(3)记忆(4)主观反映 3、心理现象分为 1 。 (1)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与个性倾向性(4)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4、心理过程包括 3 。 (1)认识过程、行为过程、知觉过程 (2)认识过程、感觉过程、知觉过程 (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记忆过程 5、个性心理是通过 4 _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4)心理过程

6、 1 _ 是理论为主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3 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5 _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6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4 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1)普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 (4)实验心理学(5)生理心理学(6)比较心理学 7、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1_ 。 (1)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2)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3)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4)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8、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称为 2 。 (1)横向比较研究(2)纵向跟踪研究 (3)跨文化研究(4)定性研究 9、 3 _ 被誉为近代心理学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概论模拟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模拟题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30题。) 1.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2.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3. 个案研究法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4.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5. 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6.只有一定强度的刺激才可引起感受器的反应。() 7.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要比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效率高得多。() 8.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9. 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10.伦理道德、科学真理等可以成为信念的内容,但对美的评价不能。() 11. 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12. 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13.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14. 生理上的成熟是依恋必不可少的条件。() 15. 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16. 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分类受年龄与内容局限。() 17. “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18. 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19. 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20.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21. 准备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22. 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而是一种迅速完成的过程。() 23. 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的程度,与他们之间的相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24. 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25. 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26. 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 27.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是指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 28.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29.自我发展的问题更多的可以通过团体为形式的辅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来给学生提供帮助。() 30.自杀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出现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教师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想有关学生及时公布详细的事实真相,尤其对于中学生。() 二、单选题(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每题1.5分,40题,共60分) 1. 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A.社会心理学B.实验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3.()是依靠对自己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概论期末考试参考笔记(赵国祥版)

《心理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概念: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内容——心理现象(图) 1.心理活动过程:主要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3过程6类 2.个性:主要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构成。 感觉 知觉 注意 认识过程记忆 思维 想象 情绪心理内容结构体系示意图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情感 意志动机 心理现象意志过程 意志行为 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 性格 个性需要 动机 个性倾向性兴趣、爱好 理想、信念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指由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与其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2.实验法:指研究者认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为主要工具,测量个体的能力、人格方面的特征,从而分析它们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团体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可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5.其他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的方法。 产品分析法:指通过对活动的产品或作品进行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 档案研究法:运用以前的相关信息,研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方法。 四、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进展的新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第二章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元。 二、大脑半球的分区与功能 1,、视觉区位于两半球枕叶的皮质内。2、听觉区位于两半球外侧的颞叶。3、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的皮质内。 4、运动区位于中央沟之前的皮质内。 5、联合区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 一、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与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在某一时刻,心理活动或意识总是选定某一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对选定的对象进行清晰的认知加工。 注意的集中性:在注意状态时,心理活动或意识能长时间停留在选定的刺激物上,以便对其作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3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体育教育教学 2.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 3.体育锻炼 4.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5.身体心理 6.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7.“社会促进” 8.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 10.1965 11.体育心理学 12.1980 13.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 14.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 15.异常行为 二、单选题 1.C. 2.A. 3.C. 4.D. 5.A. 6.A. 7.D. 8.C. 9.B. 10.B. 11.A. 三、多选题 1. A.B.C.D 2. A.B.D 3.B.D 4.A.C.D 5.A.B.C 6.A.C 7. ABCD 8.B.C.D 9.C.D 10.A.D 11.A.B.C.D 12.A.B.C.D 13.B.C 14.B.C.D 四、匹配题 1.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几个研究领域与所需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连在一起。 发展运动心理学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员思考的内容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心理生理学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2.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年份与体育心理学发展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连在一起。 1898年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67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 1987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25年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 1969年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出来 1985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65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 五、判断题 1.√2.×3.√4.√5.√6.×7.× 8.×9.√10.×11.√12.√13.×14.√ 六、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3.何谓体育心理学? 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第二章心理学主要流派

课程教学基本信息

第二章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教学目的】了解心理学的各个流派、内容及其主要观点,为以后的理论知识铺路。 【教学重点】心理学的各个流派。 【教学难点】心理学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方式及手段】采用班级授课,讲课讨论结合的方式,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系统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授就是将课本的内容多视角,多方位的展开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将自己大脑中的疑问或不懂的地方拿出来共同探讨。 内容: ?一、冯特的生平 ?二、意识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三、冯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第一部分 冯特与意识心理学 ?“功成名就”的冯特 1857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57-1874年在该校任教,曾开设生理心理学课程,出版《生理学原理》。 1858-1862年冯特完成了《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此书正式提出了“实验心理学” 是他的第一本心理学著作。 1875年改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长达45年之久。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举被视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20年,冯特去世前,他完成自传《经历与认识》。 ?第二部分 意识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冯特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内容(直接经验)为对象,意识可以分成各种心理元素,意识是以各种心理元素的复合形式出现的。 ?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意识的结构和内容,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研究意识内容的科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冯特认为,经验包括经验的主体(或自身)和经验的客体(或对象)两个因素。从经验的主体来看,感觉、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是主体直接经验到的,是直接经验(immediate experience)这是心理学的对象;从经验的客体来看,人对于外部世界

《心理学概论》考研笔记(赵国祥)详细豪华版-各大院校通用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概论》考研笔记(详细版)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概念: 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内容——心理现象 1.心理活动过程:主要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 2.个性:主要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构成。 三、心理学的两大任务 1.理论任务:通过对自身对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地揭示心理与外部世界、心理与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秘,从而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2.实践任务:通过对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揭示,去解决各个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关联的问题。 四、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1.掌握心理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有效性 2.教育可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3.当代教改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指由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与其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2.实验法:指研究者认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为主要工具,测量个体的能力、人格方面的特征,从而分析它们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团体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可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5.其他研究方法 个案分析法: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的方法。 产品分析法:指通过对活动的产品或作品进行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 档案研究法:运用以前的相关信息,研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方法。 六、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结构主义心理学(冯特奠基、铁欣纳代表)、机能主义学派(美国詹姆士创始、杜威和安吉尔代表)、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创始)、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韦特海默首创、考夫卡和科勒代表)、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创立)。 七、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第二章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略)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 一、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有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在某一时刻,心理活动或意识总是选定某一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对选定的对象进行清晰的认

6160心理学概论答案

心理学概论试卷(A)参考答案 第一题请你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 谈谈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答 性格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生活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具体说来,个体性格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一个人的性格是以自然的神经类型为前提的 在他所属群体的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中所接触的和所改造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尽管在性格中所表露的自然神经系统类型的原始特点很不明显 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否定性格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2、家庭。家庭对个体性格的形成起着最初的影响。这种影响最明显地反映在父母的养育态度或育儿方式上。父母的抚养方式与孩子的出生顺序有关。有的心理学家认为长子往往具有孤独、倔强等性格特征,次子往往具有反抗、嫉妒等性格特征,末子往往具有依赖、爽直等性格特征。对于独生子女的性格一般说来 处于溺爱型家庭的独生子女具有人性、依赖、固执等性格特征,处于严厉专制型家庭的孩子具有利己、缺少宽容态度的性格特征,处于粗暴或放任型家庭的孩子具有攻击、易动感情等性格特征 处于民主型家庭的独生子女则有相当多的良好性格特征。 3、学校。学校教育对学龄儿童性格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表现在校风、教师人格、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课堂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等方面。 4、社会信息。社会信息主要包括无形的习俗风尚和有形的媒体信息。各国的文化习俗、风尚不同,则会对人新歌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的性格也有所不同,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的性格也各有千秋。 5、社会职业。社会职业主要通过角色规范影响个体的性格的形成和行为表现。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一般总是根据职业的要求 来表现自己的言行 从而巩固或改变着自己的性格特征。 6、自我教育。在性格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主题队自己在性格上的自我培养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形成发展中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地一个极大的飞跃。一个人愈能在儿童、少年早期开始实现这种飞跃,又有一个正确的心理倾向为指导和良好性格模式为榜样,这对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题经验表明“提空暖水壶用力过大,提起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用力不同”这是为什么1、这些是感知觉的一种错觉。错觉是我们对外界事物产生不正确的知觉,即歪曲的知觉是错觉。提空暖水壶用力过大是一种视错觉,我们的感官器官对事物的属性的一种不正确的反映。提起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的用力不同是形重错觉,形重错觉是视觉形象对肌肉感觉产生影响的现象。 2、产生错觉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还有生理、心理的因素。感官所接受的信息的相互矛盾、当前知觉和已有经验之间的矛盾、特殊的情绪状态以及思维推理上的错误等 都会导致错觉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