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与美容

-五脏与美容
-五脏与美容

(一)肺与美容

l、中医美容理论: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肺色白。

(1)肺主皮毛:“皮毛”为—身之表,包括面部的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肺气通过经络对皮肤发挥分泌汗液、润泽皮肤的功能。故肺气与皮毛有密切关系,若肺气不能输精于皮毛,则会出现面部皮肤枯稿、面容憔悴、面部皱纹增多、面部多汗等症状。

(2)肺开窍于鼻:肺主呼吸,鼻是呼吸的通道,所以称鼻为肺之窍。肺的经络通于鼻部,肺积热时,鼻头红赤。

(3)肺病面色白:肺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肺色白。凡面部色白无华者,病在肺。

2、中医美容原则:治面部皱纹增多者,治肺热型鼻头红赤者,治面部色白无华者,病在肺。

(二)心与美容

1、中医美容理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其色红。

(1)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不断地运行,血液作为载体运载水谷精微、清气等营养物质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包括面部的肌肉皮毛等能获得充分的营养,籍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

(2)其悠久于:心主血的功能状态可通过面部色泽的表现反映出来。若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如心气虑行血无力或心血虚时可见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不泽,甚者面包灰暗、唇青舌紫等症状。

(3)心病面色久:心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心色赤。凡面色红绎者,病在心。

2、中医美容原则:治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不泽,甚者面色灰暗,唇青舌紫等症状者,治面色红者,治心脏为治本。

(三)脾与美容

1、中医美容理论:脾主运化气血、主肌肉、其色黄。

(1)脾主运化气血:脾具有消化饮食物,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的基本物质),并对其传输和散精的作用。脾气健运,则机体能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正常,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这样就使全身的脏腑组织得到充分气血的儒养,以维持其正内生理功能活动,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2)主肌肉:同全身的肌肉一样,面部的肌肉乃脾脏化生的气血充养而成,脾坚则气血充沛,能充分营养肌肉,在面部可见肌肉丰满有弹性;脾虚则气血不足,面部肌肉决少营养则肌肉松弛;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不化,湿盛阻滞经络,症见形体肥胖的同时,面部肌肉臃盛肥胖。

(3)脾病面色黄:脾与青、黄、白、黑,五色相合,脾色黄。凡面色萎黄者,病在脾。

2、中医美容原则:治面部肌肉臃巴胖者,治面色黄色,治脾脏为治本。

(四)肾与美容

1、中医美容理论:肾为水脏,有蒸化和调节津液的输布、废液的排泄以维持体内水液正常代谢的功能。体内的水液,来源于胃的受纳,由脾的转运,肺的通调,以输布于全身。肾分为肾阴肾阳两种功能。其色黑。

(1)肾阳主温煦脏腑与组织器官:面部的肌肉组织与器官依赖肾阳的温煦,肾阳不足,面部的肌肉组织与器官失于温照而出现寒冷之象,寒为北方之气,其色黑,故肾阳不足者,面色黑。

(2)肾阴主滋润脏腑:面部肌肤需要足够的肾阴的滋润营养,肾阴虚水液不足时,面部皮肤发干;面部肌肤干裂、粗糙。

(3)肾病面色黑:肾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肾色黑。凡面色黑者,病在肾。

2、中医美容原则:治面色黑者,治面部肌肤干裂、粗糙者,治面色黑者,治肾脏为治本。

(五)肝与美容

1、中医美容理论:肝主疏泄、主藏血、其色青。

(1)肝主疏泄:疏通、宣泄,调畅人体气机。气机指气的运动。人体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阴阳、营卫等,无不赖气机的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若肝疏泄太过,肝火上升时则见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等。若肝脏疏泄不及,致肝气郁结,见面色青紫等。

(2)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人体在活动状态、遏情绪变化以及受到气候因素等影响后,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如肝脏调节血量的功能正常时,面部的血量充足,则面部皮肤红润。肝调节血量的功能不正常时,面部的血量不足,则面部苍白无华。若肝气郁结,肝脏不能调节血量,导致肝脏或肝经发生气滞血痹时,面部发生黄褐斑。

(3)肝病面色青:肝与青、黄、赤、白、黑五色相合,肝色青。凡面色青紫者,病在肝。

2、中医美容原则:治疗肝火症所致的面红耳赤者,治面部青紫者,冶面青者,治黄褐斑者,治肝脏为治本。

(六)胃与美容

1、中医美容理论:胃主腐熟水谷,降浊。胃气降浊功能正常,面部肤色光滑。胃气降浊功能不正常,浊气上逆,湿热毒气蕴集于面部时,面部皮肤上会出现小豆豆,俗称“座疮”。胃气降浊功能不正常,湿热毒气等浊气上逆蕴集于鼻时,鼻头红赤。

2、中医美容原则:治胃热型座疮者,治胃热型鼻头红赤者,治胃腑为治本。中医美容是现代美容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内部调理和外部治疗相结合的传统医学中的一支奇葩,现在我区有很多美容院都打出中医美容的项目,但多数都属于一种概念性的炒作,也不具备相应的医疗技术及医学美容相关资质,真正的中医美容只在我区极少数的医院近期开展。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 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肝与胆 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 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 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与小肠 中医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例如:心里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讲大脑在思考。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心气虚的人心悸,二目无光,兴致索然,重则厌食。 (1)心气足面有光华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五体: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 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 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从五志来看:情绪会伤肝,怒则伤肝脾气暴躁,控制不了天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喜则伤心,注意心情,乐极生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场合。 脾:思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肺:悲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伤过度,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中医上的五脏六腑是指什么

1、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2、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3、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4、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5、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6、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7、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8、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9、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10、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11、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12、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六腑 解释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

(2)子病及母:子脏先病,然后累及母脏。这种情况下一般病情较重。 (3)相乘:即相克太过。可能是克者太旺,或者被克者太虚造成。这种情况下病情容易严重。 (4)相侮:即克制不足,反被其克。可能是被克者太旺,或者克者太虚造成。 五脏和季节的关系 木对应春季,火对应夏季,土对应长夏,金对应秋季,水对应冬季。在各个季节里,对应的脏负担较重,而所相生的脏得到补益。比如春季易流行肝病,因为春季木生火,肝的负担重。同时由于木生火(心),所以心情容易舒畅。 五脏强弱和性格的关系 在性格方面,五行生克若不平衡,火多无制,急躁而欠涵养。水多无制,聪颖而意志不坚,亦且好动。木多无制,刚愎自用。金多无制,精干而敏锐。土多无制,慈厚而好静。当然即使这样,通过后天的自我控制仍然可以达到性格平衡。 绿、红、黄、白、黑五种颜色,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单从表面看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相互影响制约。《黄帝内经》里有记载称,五色五味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 若身体有外在疾患,人们相对容易察觉。但若病变在内脏,就会变得复杂,或许就得借助各种医学器械。更为糟糕的是,大多数内脏的病变,治疗起来都比较复杂棘手,因此如何养护内脏,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推荐一种简单且实用的中医五脏保养办法——五行调理法。 读五行知五脏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主任、广西名中医史伟介绍,人的身体有五行属性,五脏同样也可分为五行,“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可轻松地对身体进行调理。 广西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罗鸿宇认为,掌握了五脏的五行,便能有针对性地去调理身体,养护脏腑,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保护好它要“克”的,而防范要“克”它的。 以肝脏为例,“肝属木,水生木,木生火”,而“金克木,木克土”,要养护肝脏就需保护好“土”,就要健脾,同时要防御“金”,即注意及时补足肺气,防范肺部疾患。 五色五味养五脏 人体五脏不但有五行属性,还跟五种味道、五种颜色有联系。《黄帝内经》便是利用五行学说,把五色五味与自然界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的。 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因此肝属木,可以酸味养之;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所以心属火,要多食苦味;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属土,可用甘味滋养;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属金,喜辛味;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属水,好咸味。 不但五味对五脏有影响,五色亦可影响五脏功能。绿色属木,是肝之苗;红色属火,是心之苗;黄色属土,是脾之苗;白色属金,是肺之苗;黑色属水,是肾之苗。也就是说,平日多吃白色食物,如雪梨、百合、白果等可益肺;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可补肾;红色食物如红枣、番茄、红豆等可强心;黄色食物如土豆、豆制品等可健脾;而绿色或青色的食物如绿豆等可养肝。五行五色五味五脏的具体关系如下表: 五味过偏亦能伤五脏 不同的味道养不同的脏器,但值得提醒的是,若五味过偏,也可能会引发疾病。 如过食酸味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偏好苦味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饮食偏甜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嗜好辛味则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吃得太咸往往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

五脏六腑与美容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美容的关系 <3802>字节 一.心脏——心主血脉,主神志。“开窍开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主要功能是鼓动血脉,促进循环,而面部血脉丰富又相对表浅。因此,良好的心脏功能会赋予我们红润光泽的面色。但是,如心主血脉功能低下则面色灰白无华。 2.心主神志: 神有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广义之神泛指机体的新陈代谢、生命特征、活体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指精神、情志、思维、情绪。 心血虚,心神失养;可见面色不华,心悸,失眠多梦易醒,神思恍惚,记忆力下降等。 心血热,心神被扰;心烦不安,心绪难静,失眠。 在精神情绪不佳、睡眠失调基础上可以诱发一系列常见的美容问题,比如皮肤容貌憔悴、黑眼圈、眼袋、脱发等。因此,中医美容非常注重养心调神。 二.脾脏——脾主运化,主肌肉和四肢。主统血,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1.脾主运化: 是指食物、水液在体内消化、吸收、输布的过程。食物与水液的代谢过程有所不同,对美容也有不同的影响。 2.运化食物: 脾脏运化食物,产生气血,是后天之本,关系到人的基础营养是形神美容的物质基础,和人的整体美容关系密切。

脾虚气血不足,可表现为: 形神失养,瘦削,肌肉松软无力,四肢无力,皮肤弹性差,易出现大的皱纹,面色无华,口唇枯萎,心悸失眠多梦等。尤其应该关注到脾脏气血输布的主要形式是升清,即先将气血输布到上焦心肺、头面五官。 3.运化水液: 也叫运化水湿。水湿在体内代谢进出畅通与脾的运化密切相关。脾虚常导致水湿停滞,内生痰浊,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痰湿xx常见: 皮肤粗糙,毛孔粗大,易发囊肿型痤疮,脱发,形体肥胖或容易发胖,体态臃肿,神昏嗜睡等。如果痰湿与热相合,会出现口臭体臭、皮肤油腻、痤疮。 总体来说脾不健运会出现腹胀、腹泻、倦怠、消瘦、营养不良等病证。如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可导致水湿潴留的各种病变。水湿凝聚则为痰为饮,溢于肌肤则为水肿,停留肠道则为泄泻,留于腹腔则为腹水等。 三、肺脏——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其华在毛。”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心脏调节气血运行。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1.肺主宣发,其华在毛: 五脏中肺位居最高,可将来自脾胃的气血营养物质宣发布散到皮毛。使皮毛得到濡养。 肺气虚者可见皮肤洁白、干燥缺水,容易过敏,反复感染。 肺阴虚者可见皮肤、口鼻干燥,易生小皱纹,大便干结。 肺热壅盛者xx痤疮。 2.肺朝百脉: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脏腑之间胡关系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 五脏:心、肝、脾、肺、肾;实质性脏器,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中空管腔,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形类似于腑,功能类似于脏。 ?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此即对五脏六腑功能的总概括。 脏腑之中以五脏为中心,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心 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在五脏阴阳中属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从而发挥营养全身的作用。 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足、脉道的通利是保证心主血脉功能的三个条件。在这个系统中,心起着主导作用。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腑机能正常,表现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舌色淡红,脉和缓有力。 若心火旺,则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数; 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 若心、脉为淤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暗、可出现青紫,舌上有紫色瘀斑,脉象涩

而不流利,有时可有结代脉 2)心主神明: 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 、系统连属 (1)心在志为喜(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3)心在窍为舌(4)心在液为汗心火上炎,可见舌质红赤,甚则生疮; 心血瘀阻,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可出现舌卷、舌强、失语等现象。 (二)肺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 (2)主宣发和肃降(3 )通调水道(4)朝百脉、主治节 治节作用,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一、肺司呼吸二、调节气机 三、助心行血四、调节水液代谢 2、系统连属: (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液为涕(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肺在窍为鼻(三)脾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

五脏六腑的功能关系与病症

五脏六腑的功能、相互关系与病症 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本病∶诸风眩晕,僵仆强直,惊痫,两胁肿痛,胸肋满痛,呕血,小腹疝痛瘕,女人经病。 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 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诸热瞀螈,惊惑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怔忡健忘,自汗,诸痛痒疮疡。 标病∶肌热畏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 脾藏意,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本病∶诸湿肿胀,痞满噫气,大小便闭,黄胆痰饮,吐泻霍乱,心腹痛,饮食不化。 标病∶身体肿,重困嗜卧,四肢不举,舌本强痛,足大趾不用,九窍不通,诸痉项强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本病∶诸气郁,诸痿喘呕,气短,咳嗽上逆,咳唾脓血,不得卧,小便不禁。 标病∶洒淅寒热,伤风自汗,肩背痛冷,臂前廉痛。 肾藏志,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 本病∶诸寒厥逆,骨痿腰痛,腰冷如冰,足肿寒,少腹满急疝瘕,大便闭泄,吐利腥秽。

标病∶发热不恶热,头眩头痛,咽痛舌燥,脊股后廉痛。 命门(心包)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 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本病∶诸热瞀螈,暴病暴死暴喑,躁扰狂越,谵妄惊骇,诸血溢血泄,诸气逆冲上,诸疮疡痘疹瘤核。 上热则喘满,诸呕吐酸,胸痞胁痛,食饮不消,头上出汗。 中热则善饥而瘦,解中满,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上下关格不通,霍乱吐利。 下热则暴注下迫,水液混浊,下部肿满,小便淋沥或不通,大便闭结下痢。 上寒则吐饮食痰水,胸痹,前后引痛,食已还出。 中寒则饮食不化,寒胀,反胃吐水,湿泻不渴。 下寒则二便不禁,脐腹冷,疝痛。 标病∶恶寒战栗,如丧神守,耳鸣耳聋,嗌肿喉痹,诸病肿不用。 胆属木,为少阳相火,发生万物,为决断之官,十一脏之主(主同肝)。 本病∶口苦,呕苦汁,善太息,澹澹如人将捕状,目昏不眠。 标病∶寒热往来,疟,胸胁痛,头额痛,耳痛鸣聋,瘰结核。 胃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主同脾)。 本病∶噎膈反胃,中满肿胀,呕吐泻痢,霍乱腹痛,消中善饥,不消食,伤饮食,胃管当心痛,支两胁。 标病∶发热蒸蒸,身前热,身前寒,发狂谵语,咽痹,上齿痛,口眼斜,鼻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摘要: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等。 关键词:五行,五脏,养生,临床指导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一,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古人通过对各种物质基本特性的分析和归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那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其中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 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木”。火的特性是温暖、上升,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火”。土的特性是孕育、滋养,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凡是具有承载、受纳、孕育、生化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土”。金的特性是收敛、沉降、稳定,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金”。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寒凉,

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水”。 二,五脏 中医学根据五脏在人体中的不同作用和特性,将五脏和五行一一对应,发展出了中医五行学说。其中,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指气的运动状态)的作用,与木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木;心具有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故属火;脾具有运化饮食精微、造血、免疫等功能,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属土;肺具有呼吸、交换物质以及沉降气机的作用,与金的特性相类似,故属金;肾具有排泄小便,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水。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气)肝藏魂(血)脾藏意(肉)肾藏志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 肝开窍于目 《黄帝内经》对于肝的阐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

中医学基础知识——六腑

中医学基础知识——六腑 中医学基础知识——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总的生理功能,是受纳和消化饮食物,输出营养和排泄糟粕,运化水津和疏通水道等有关饮食消化方面新陈代谢的。 1.胆胆有两种功能,一是藏精汁(即胆汁),是指输出胆汁,以助消化。胆虽属六腑之一,但不与外界直接相通,也不像胃肠容纳饮食物那样时入时出,输泻而不藏,所以又把它列为“奇恒之府”。胆的病理特点是易生热象。二是主决断,即指精神意识方面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如俗话说“胆大”“胆怯”等。 2.胃胃的主要功能就是受纳食物和腐熟(即消化)饮食物。故有“胃为水谷之海”之称。胃的功能叫做“胃气”,由于胃需要把消化后的饮食物下输到小肠,所以,胃气的特点是以下降为顺。如果胃气不降而上逆,就会引起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3.小肠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分泌清浊。凡经胃腐熟的饮食物,由小肠承受下来,进一步加水消化,把其中“精”的部分(指饮食物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吸收后,通过脾的运转到全身各部,浊的部分(指消化后的糟粕)

下注到大肠或渗入膀胱,变成大小便排出体外。所以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大小便的排泄,都和小肠有直接关系。 4.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小肠下注的东西,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和养分,使之变化为成形的粪便,然后由肛门排出体外。所以说,大肠是传导糟粕的通道。如果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就会出现泄泻或痢疾、便秘、便血等病症。 5.膀胱膀胱的主要作用是“化气行水”、贮尿、排尿。尿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产物,贮存在膀胱,到一定量后排出体外。贮存与排出,都是通过“气化”这一功能来完成的。“气化”(即化气行水)就是通过体内的热能,从水液中蒸发出一定量的气体来控制体内水液的出入量。因此,气化功能失调,就会导致小便不利,或尿闭或小便频数、失禁等病症。 6.三焦三焦分上、中、下三部分。相当中脘(胃胱)部位(包括脾胃)为中焦,中脘以上至胸腔部位(包括心肺)为上焦,中脘以下至小腹部位(包括肝肾等诸器官)为下焦。焦就是热的意思,这种热能的表现叫做“气”,所以三焦总的功能是主持诸气,疏通水道,是水谷出入的道路。但上、中、下三部的功能又各有所长。 上焦的主要功能是宣发积于胸中的“宗气 ”,将其输送到全身,供给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主要是心肺的功能)。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转输饮食

美容与人体脏腑关系

美容与人体脏腑关系 人体各部分以五腑为中心,通过经脉、气血、津液与人体皮肤、五官、须发、四肢九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中医美容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相貌、仪表乃至神志、体形等,都是脏腑、经络、气血等反映于外的现象。脏腑气血旺盛则肤色红润有光泽,肌肉坚实丰满,皮毛荣润等。故中医美容学非常重视脏腑气血在美容中的作用,通过滋润五脏、补益气血,使身体健美,容颜长驻。 五脏与美容的关系简述如下: 1.心: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明,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面部的色泽荣枯是心气心血盛衰的反映。心的气血充沛,方能使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血不足,脉失充盈,则面色淡白无华,甚至枯槁;心气不足,血不上荣,则面色虚浮白光白;血行不畅,血脉瘀滞,则面色青紫,枯槁无华。 2.肺:肺的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在体合皮,开窍于鼻,其华在毛。肺通过宣发作用,将气血和津液输布到皮肤毫毛,起滋润营养作用,并调节汗孔开合,调节体温和抵抗外邪。肺气充沛,则皮毛得到温养而润泽,汗孔开合正常,体温适度并不受外邪侵袭。若肺气虚弱,则皮毛失养,汗孔失于调节而多汗或少汗,体温失度,外邪易于侵袭。 3.脾: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在体合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全身肌肉的营养要依靠脾输布和化生营养物质来供养。脾气健运,则身强体健,肌肉丰满。若脾失健运,则肌肉消瘦,四肢疲惫。脾气健运则唇色红润泽丽,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致使唇色淡白无华。 4.肝: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筋附于骨节,由于筋的扩张和收缩,全身关节才能活动自如,而筋必须得到肝血濡养才能强健及伸缩活动。若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致使动用迟缓,屈伸不得,甚至拘挛、颤动;甚则指(趾)甲枯槁、变形,甚至脆裂。若肝血充盈,两目光泽有神,若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火上炎,目赤红肿;肝风内动,两目斜视,甚至目睛上吊。 5.肾:肾的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在体合骨,开窍于耳和二阴,其华在发。骨为人

中医的五脏与六腑

中医的五脏与六腑 一、心与小肠: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其他脏腑都是在心的统一协调下进行活动的。所以说心为五脏六腑之主。 1、心主神志:心主管神经、意识、思维活动,相当于高级神经活动(如心主神志功能正常, 则人的精神振作,神志清楚;如发生障碍,则可出现多种症状,心悸、惊恐、健忘失眠、发狂、嬉笑不息、昏迷等。 2、心主血脉:心与脉相连,血液所以能在血管内循环,全靠心气的推动,心气的强弱直接影 响血的运行,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如心气不足,则脉细弱无力。 3、其华在面:开窍与舌,面部和舌体的血脉,分布都比较丰富,所以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容易从面部和舌体的色泽方面反映出来,正常的面色红润,有光泽,舌的颜色(淡红)。心气不足,循环不畅时,则面色白或青紫、无光泽,舌的颜色暗紫;反映在面部则出现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等。 心与汗有密切的关系,有汗为心液之说。 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从胃里输送来的食物,继续消化分泌,清浊。 清:是指精华部分,小肠吸收之后运输于脾。 浊:是指食物的糟粕部分,由小肠下输大肠或转输膀胱。 心与小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表里关系,如心火过旺,可见舌红痛,口腔糜烂,发生溃疡,小便短赤,甚至出现血尿。 二、肝与胆: 1、肝:主疏泄。肝有升发疏泄的作用以主管全身气机的疏畅条达,如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 机不畅,可引起多种病症,如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疼、胸肋胀痛、月经不调等;若肝气升发过,便是肝阳上亢可见头疼、头晕。 如果肝阳亢盛化火、则头疼剧烈、或眼红、眼疼、耳鸣耳聋。肝火旺则眼球突出、眼袋大、眼睛模糊;若肝气升发不足、即肝血虚又可引起眩晕,失眠,惊悸,精神恍惚,迎风流泪,眼睛凹陷。 2、肝主藏血: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活动时肝储藏的血液就供给各个器官,休息 或睡眠时又归藏于肝;另一含义是能防止出血,若藏血功能发生障碍,则会吐血。 3、肝开窍于目:肝与眼有密切关系,肝有病常影响眼睛,肝虚则视力模糊、近视、白内障、 夜盲,肝火旺则目赤、红眼。 4、肝主筋,其华在爪:肝主管筋的活动,支配全身肌肉关节的运动,而筋靠肝血来营养若肝 血不足,不能养筋,就可出现筋痛、麻木、屈伸困难;手抖、腿抽筋、舌颤,若热之极点可引起肝风内动而抽搐。肝血充足,指甲红润,如肝血不足,则指甲变软、变薄。 胆的主要动能:储藏胆汁,胆病的主要症状是肋痛,黄胆,口苦,呕吐苦水。肝与胆互为表里并且肝胆相连,发病时常互相影响,所以治疗时也要同步治疗。 三:脾与胃 1、脾主运化: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输。食物入胃初步消化后,由脾主持进一步消化, 并将所产生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部位,使各组织能利用它作为滋养。另外,还能运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那么有病就要有药医,下面就把我们公司最基础,具有代表性的增建口服液介绍给大家,它具有既神奇又看似平淡的功效。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中医五行五脏

龙教授讲解(五行五脏)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元素。这五种 物质属性元素“相生”、“相克”的规律作为阐释天地万物 联系的基本法则,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个系统,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所达成的平衡关系。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在医疗实践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概括总结而成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_ (小肠)岂辛虽心) 中医将人体各藏象与五行中的五种元素相对应,从而将人体各个系统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系统之间都存在不同的关系,使复杂的人体结构变得简单明了,对疾病的辨证论治起到全面科学的指导作用!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黄白黑 八、 五味酸苦甘辛咸 情志怒喜忧思悲恐 开窍目舌口鼻耳及二阴 其华爪面唇皮肤发 在身筋心脉肉皮毛骨 明白以上对应关系,再结合五行生克原理,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到疾病的症状所对应的脏腑功能失调,对相应脏腑功能的调整,就能消除疾病的症状! 一、肝血之存库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胆■馆 Cci^ii v*sica? Vn^esaiC Me 。、 胪右of : 0?u$ hapMi*、 dffKtw 七二和愉AT Ug- Er-engU^e dt?VKT) J 、 肝 The liver 藏血: 肝,血之存库,肝是藏血的地方,对血液进行 清洁净化。肝解毒的过程就是清洁血液的过程,因此在人体 里面,肝是最主要的排毒器官! 主疏泄: 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 郁。说明肝就象树木生长一样将干净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 处,使身体 方 Of Lebus qg 血畑 十二前■!£遙 严 Hrrprv^o W IE tf lrhp^HU? 二 霑IT 地載 esoph 闭 V. WXbe JXFUll 轧 丁 閒观 Inferior aspect ? L? VBHMjrtn appendix 術w htfutfs 心厲右内栋 A - MpatiB prgr 订 上皿 “(J& tbM bfpqfFl 9*用邈 Jnixasiio 乳买聲 Froottsus pdpihnc

周易与五脏六腑

周易与五脏六腑(一) 肺与大肠 肺,八卦中兑卦主之,金属.注:(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肺位于胸腔内,与六腑中的大肠相表里. 肺主气,包括两方面即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对人体主呼吸的作用,是体内外气体相互交接的场所,人体经过肺部,吸入自然界对自己有益的精华,排出体内无益的浊气,这样不停地循环往复,使体内外的气体不停地得到交换,来维持正常运转的功能,古人有:"天气通于肺"之说.肺有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水谷运化后的精气与肺所吸入之气相结合而成为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主呼吸,以经过心脉而传播给各器官组织,以濡养四肢百骸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肺气运化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调和,反之,则出现呼吸无力或短促,以至身倦无力,语言低微等气虚不足之病状. 肺还主生,降的作用.这里的生,降是指吸收和排出的意思.肺所吸收自然界有益的气的推动,使这种生发的气血和津液得以传播全身,体内的脏俯筋络,体外的肌肉皮毛,无处不到.若肺气得不到充分的生发,就会产生胸满,鼻塞,咳喘,甚至气逆等症状.降,就是排出的意思.所谓"降",就是肺气的不断下降即不断地排出其浊气,这样才能导致上焦浊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直至膀胱而使小便通利,通调水道是肺气有促进和推动维持水液新陈代谢的平衡作用.这一功能,是由肺气的运化来完成的,肺气吸收和排出,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正常的升,降,则肺气出入通畅,呼吸均匀.如果这种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出现咳嗽,喘息,胸闷等等.运化生发肺气通调水道的具体体现.这就充分说明通调水道是由肺气来完成的.若这种肺气的生降失调,可产生小便不利和水肿等疾病,肺又开窍于鼻,鼻是呼吸的主要器官,肺气出,升降正常,则呼吸顺利,嗅觉才灵敏,否则,会导致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不灵甚至导致鼻炎,鼻癌等不良疾病. 大肠,八卦中乾卦主之,象天,属金. 大肠位于腹腔,上接小肠,下终肛门.大肠的功能主要接受小肠向下输出的糟粕物,使之变经成为粪便,然后经肛门排出体外.为此,大肠是传导和排泄糟粕物的通道.若大肠传导和排泄的功能失调,便会产生种种病变,如大肠气血虚弱,不能传导和排泄,则会出现肠鸣,大便难泻等症,大肠突热,则产生大便秘结等症状. 肺与大肠辨证: 肺主气,具有宣通,肃降气机的作用,故其病理表现多见肺气失宣,肺失清肃,而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肺病者,喘咳逆气","诸气郁,皆属于肺".又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损伤后常见肺与大肠的辨证有 1,肺气虚 临床表现为胸胁隐痛,咳嗽气短,痰白清稀,疲倦懒言,声音低弱,怕冷自汗,面色光白,舌质淡嫩少,苔薄白,脉虚弱.多见于胸胁陈伤旧患. 2,肺阴虚 临床表现为干咳或痰少而粘,痰中带血,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失眠,口干咽燥,声音嘶哑,舌红苔少,脉细数.多见于脏腑内伤日久以致肺阴耗损患者. 3,肺瘀热 临床表现为发热,胸痛,咳喘,痰黄粘稠,舌红苔黄,脉滑而数等症状,多见于胸部损伤早期的患者. 4,大肠突热 临床表现为发热口喝,烦燥,腹部胀满,疼痛拒按,不思饮食,呕吐,大便秘结,小便赤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因气血凝滞,壅阻经络,积瘀生热所致. 肾与膀胱 肾,八卦中坎卦主之,属水.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与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肾藏精,主发育和生殖.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也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能生化气机,它所生之气即肾气.肾的精气旺衰,直接影响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力.古人有:"肾为先天之本"的名言.肾的精气,有肾阳和肾阴两个方面.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它对人体的各脏腑的组织起着滋润养育的作用.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 从阴阳的属性来讲,精液属阴,肾属阳.肾阴与肾阳在人体内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才能维持人体生理病理的动态平衡.若这一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即产生肾的精气偏旺偏衰的病理变化.若出现五心烦燥,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头晕目眩,遗精等症状,则是阴虚阳亢之症,是肾阴虚少,不能制胜肾阳之故.又若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疲软,感寒肢冷,小

中医学五脏六腑的作用

五脏六腑的作用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

脸上长痘痘和五脏关系

一、痘长在嘴巴周围-胃热型。 患有消化系统功能不佳、胃痛、胃病,及偏食、不爱吃青菜及水果者,约有20%会长痤疮,85%是长在嘴巴周围。 改善方法: 1.多食纤维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金针菇、笋子等,帮助肠道蠕动。 2.早上起床立即饮用一杯温水;平时多喝酸奶,以说明排便顺畅。 3.中药处方选用:甘露饮加金银花、牛蒡子。 二、上额及下巴处最多-肾阴虚型: 痤疮以长了又消,消了又长,难以根除,脸部其它处也会长痘子,但较易痊愈。多为家族性遗传型。 改善方法: 1.脸较容易出油,多以温水洗脸,以防毛孔阻塞。 2.多食些退火食物,如冬瓜、西瓜、胡萝卜、西红柿、空心菜、菠菜、竹笋等。 3.不宜熬夜,忌食辛辣、热补及易上火食物。 4.中药处方选用:黄连解毒汤。 三、痤疮长在左脸颊为主-肝火旺型。 以压力大或要经常熬夜加班者最常见。 改善方法: 1.放松心情,多从事户外活动。 2.多吃具退肝火功效的食物,如绿豆、冬瓜、小黄瓜。 3.多饮用决明子茶、菊花茶。忌酒。 4.尽可能在晚上11点前入睡,11点至凌晨1点是美容时间,经络系统正好走到肝经,此时睡觉可调节肝脏运作功能。 5.中药处方选用: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 四、鼻子及右脸颊为主-肺火盛型。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肺火旺易长痤疮。 改善方法: 1.多做有氧运动,增强肺脏功能,帮助肺内废弃物排出。 2.忌抽烟、二手烟及长时间处于空气不流通处。 3.多吃薏仁、木耳、杏仁、白菜、梨子等食物,多喝蜂蜜茶、绿茶等,都有润肺功效。 4.中药处方选用:清上防风汤加夏枯草、蛇舌草。 五、痤疮多长在人中-生殖器官问题。 通常兼有月经不调、痛经等生理症状。 改善方法: 1.生理期间忌冰冷、寒凉、辛辣食物,平日也应少吃为宜。 2.可服用中药四物汤及中将汤,以调经养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