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期末复习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简述史学与哲学的关系。(一)哲学对史学的指导作用。史学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运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而哲学则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二者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哲学从世界观的高度指导和高度影响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成果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材料和依据,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从而推动哲学向前发展。(1)从理论上讲,哲学从理论上为一般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观点和方法。(2)从中外历史的实践看,可以说每一时代的哲学思潮都给史学以深刻的影响,每一次重大的哲学形态的变革都会引起一场史学革命。(二)史学是哲学的基础。史学的成就充实和丰富着哲学的内容,为哲学提供史实的依据和素材,从而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史学的指导作用。

(1)可以指导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发现旧史学歪曲史实,任意评判历史的谬误。(2)能够帮助史学工作者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以便认识历史的本质,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3)能够有效地指导史学改革,更新史学观念,开创历史研究的新局面。(四)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1)历史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研究的指南,而不是一种现成的公式,不能随意搬来套用,更不能任意阉割使用。哲学与史学的关系:哲学是史学的灵魂,对史学起指导作用,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反之,史学为哲学提供历史材料和史学依据,丰富和充实哲学的内容。

什么是唯心史观、唯物史观

(1)、唯心史观: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因素归结为唯心史观。它有两种理论形态:一是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主义历史观;二是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2)、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之前,由于生产规模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界,因为难以揭示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②阶级根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一般说来,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生产,所以必然夸大精神的作用,抹杀物质生产者的决定作用;③认识根源: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形成并发生作用的,因此,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原因的研究,容易使人停留于思想动因,将人的思想意志片面夸大为历史的决定力量,导致唯心主义产生。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科学的认识社会历史成为可

能;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和革命实践。③思想基础: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历史哲学发展的全部积极成果

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

①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圣西门、傅立叶从生产领域开始建设社会制度的思想,以及阶级斗争学说。②十九世纪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家的历史观:梯叶里、基佐、米涅③德国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历史观。(唯心主义体系中却包含着辩证法)

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发生期的特点是什么

①力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有系统的介绍和全面的理解;②强调运用这一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得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从实际出发,并且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③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时期的创建工作

唯物史观主要内容:

1)历史发展规律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运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马克思还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也就是说,这个发展过程是客观的、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必然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可改变的。也就是说,历史的必然性反映了人类历史进程的总体发展规律,即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总体趋势。但也存在一些偶然性因素,起到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作用。 3)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马克思主义注重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阶级合作)由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由于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人类最美好社会的必由之路,所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4)人民群众与精英人物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也不否定英雄人物的历史价值和地位。伟大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社会都需要伟大人物,如果没有,社会就会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伟大人物来。

.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有哪些

①年马克思、恩格斯合着《德意志意识形态》②1859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③ 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④ 1886年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史学的终结》⑤ 188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

唯物史观的基本特点

(1)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展的科学,实践是其基本特征。(2)实践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内在一致性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唯物史观发现的推动人类社会改变的终极原因或动力就是人类自身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与之相应的生产实践能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交往方式和整个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指出,唯物史观是从实践出发来解释现象的形成。(3)历史过程的客体制约性和主体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以及人的自由解放与历史与历史过程的高度统一都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达到人的自由解放。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劳动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任何人

类的存在都要解决生存需要的问题,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否则就谈不上政治、科学、艺术等上层建筑。②劳动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代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往往身兼多职,作为剥削阶级的成员,他们参与剥削,但作为脑力劳动者,又创造精神财富,他们创造性劳动成果对劳动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精神深化水平的提

高,起着很大的作用,理应受到尊重。但也应看到,任何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来源于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劳动群众。即一切精神财富的来源都来自于劳动群众的社会实践。③劳动群众是社会的变革力量。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生产力引发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因此,作为生产力唯一能动的人的因素,人民群众也就是历史发展的动力。④劳动大众的人心相背,决定着领袖人物的成败或作用的大小。领袖人物的才能是在与群众共同进行的社会实践中孕育锻炼出来的。领袖人物的民心与否是其成功的前提。唯物史观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并不是说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受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不同阶级的劳动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其创造历史的具体作用和具体结果是不同的。

如何收集和整理史料

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各类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目录,索引,年鉴;丛书,类书。②分类搜集:一是以史料类别分类搜集,二是以专题类别分类搜集。③追踪搜寻:研究者为搜求某事史料而览读某书时,发现某书提到与该项史事密切相关的另一些史事,或在注引中提到了与该项史事有关的另一些书名或篇名,便追寻有关的史着,循此一直到未见新的踪迹方休。④通过平时读书和阅读报刊搜集史料。

⑤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料。⑥利用互联网上的专业网站,电子图书搜集史料。整理史料:(1)按性质分门别类的整理:①农业:土地所有关系、耕种方法、劳动工具、劳动技术、水利、地租、役租

等。②商业:商业政策、货币流通、税收等。(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经过上述两个步骤的整理后,史料不仅分门别类、一清二楚,而且前呼后应,一脉相承。这种以性质为纬线,以时间为经线,把记事本末与编年的方法融为一体,使史料变成有系统、有立体感的活史料。三,鉴别: 1. 史书的辨伪——梁启超鉴别伪书的十二条公例。

2. 史料的校勘:a,对校法。b,本校法。C,他校法。d,理校法。

3. 史料的考证:a,求缘法。b,反证法。C,旁证法。

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的特点:①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人性、理性等精神因素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强调一切历史话题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展现。②由于它强调人的精神支配下的意志、目的、动机决定历史进程,而人的意志、目的、动机是变化无常的,一次性的、不重复的,无规律可循的,由此断言历史是没有规律的。

人文主义史学的特征

人文主义史学是近代西方史学的肇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同中世纪的宗教世界观决裂,摒弃神定论观点,开始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用“人”和“人事”的观点来考察和叙述历史,并试图用社会现象和因果联系来解释过去。

(1)恢复古典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2)重新强调历史的垂训意义。历史与现实政治的结合(3)重视历史叙述的体例。抛弃了单纯罗列史实的、简单的编年体;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

1、实践标准:不仅仅指当时实践,也指后世实践(1)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时社会的伟大需要——时代价值:——评价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把他放到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分析他的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1)、首先要分析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各种社会条件,诸如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状况等;(2)、指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社会向前发展需要什么人们解决哪些重大课题(3)、再考察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由此,可以综合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对其所处历史时代的价值和影响;(2)分析历史人物对整体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历史价值把历史人物放到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去进行考察:

一方面,和他先前的时代相比,看他比前人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另一方面,和他身后的时代相比,看他对后人产生了哪些影响;留下了哪些东西。 2、当时当地标准论——以历史人物的活动,对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影响为标准进行评估;(不科学)——该观点认为,评价历史人物“要从当时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感受来评估”,“要根据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意见,从当时当地人们的利益出发,以对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标准”。 3、现代标准论(非历史主义、不科学)——在该标准下,人们拿今天的政治需求,来评估古人的历史实践,以今日之是非标准去衡量古人的是非。 4、人民利益标准论——一切历史评价都要看是否符合人们的利益——该理论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一切历史评价

都要看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人们利益就是历史评价的最基本尺度。 5、历史进步标准论——该理论认为:只要历史人物的活动,符合历史进步的趋势,起着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那就一定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研究方法(4种,特别是计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系统分析方法代表人物)

一、历史比较分析方法:又称“比较史学”。到目前为止,给历史比较分析方法下一个确切而公认的定义还很难。但是,在中国学者的表述中,大致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即历史比较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各种历史现象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异同,探索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或特殊性的一种史学分析方法。

二、历史计量分析方法:历史计量分析方法,又称计量史学或历史定量分析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过各种数据关系,揭示和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一是历史计量分析方法作为历史研究中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离不开价值观和理论的指导。二是在运用历史计量方法时,要处理好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关系。三是历史计量分析方法与其他历史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三、历史心理分析方法:名解历史心里分析方法,又称心理史学、心态史学。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及特征的分析,对历史现象做出解释和研究的方法。四、历史系统分析方法:历史系统分析方法,又称历史整体系统分析方法。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系统论原

理,将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现代系统论又称普通系统论,它的奠基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他在美国讲学时,公开阐述了“系统论”的内容、性质和人物。60—70年代,这一新的方法理论普遍传播开来。1972年,贝塔朗菲在《普通系统论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中,把作为生物学方法论的系统论原理推广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选题原则。

1、大题和小题。

2、老题和新题。

3、难题和易题。

4、偏论和偏史。

5、热题和冷题。

6、需要和兴趣。

7、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

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方法及写作进度计划、主要参考文献、论文提纲。

简述史学与文学的关系。

(一)史学与文学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史学务求真实,文学可以虚构夸张,这是二者的基本区别。(2)联系:①史学和文学都是客观的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②史学和文学在思维形成和语言的运用上也有某种一致性。(二)历史研究必须借助文学:(1)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史学提供研究历史的材料和观点。(2)利用文学作品来证史和补史。(3)文学的发展对史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进步的文学思潮和优良的文风能促进史学的发展;落后的文学思潮和不良的文风则对史学产生消极影响。(4)只有去伪存真、弃虚留实的文学材料才能为历史所研究。(三)史学对文学发展起了

极大的推动作用:(1)许多文学作品直接源于史学着作。(2)史学研究为文学提供了素材和拓展了文学视野。

历史主义原则

历史主义是以历史的眼光辩证地运动地研究历史规律。历史主义原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研究历史;都要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要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都要批判继承地对待历史遗产。

历史与政治

区别:

1.政治最通俗的理解是与政党,政府和国家有关。进而可以联系的影响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学其实也不仅仅学习政治的),也就是一个社会的整个元素。更加侧重于共时态研究(就是在同一个时空,横向)

2.历史则是人类在这一刻以前所做的事情和创造的文化,某一个时期的历史当然包括那个时期的一切元素。但是更加侧重于历时态的研究(时间轴,纵向比较)

联系:

1.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定然将那个时期的政治全部包括在里面,政治是历史静态研究的重要元素。

2.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政治状态必然会成为历史。所以从这个

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差别从而发展政治。政治又是历史动态研究的重点。反过来说,历史是研究政治的重要工具。

以上说的,其实都不难从现实中找到依据。比如:我们分析一个朝代,总是要谈到它的管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什么的,就是在历史中看政治;同理,在谈政治时,我们说我们的制度比古代的封建制度有哪些哪些进步,就是在政治中看历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