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情况

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情况
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情况

林产品加工与利用作业(一)

简述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情况,谈谈你对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看法。

答:我国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拥有野生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居世界第3位,其中特有植物种类繁多,约17000余种,如银杉、珙桐、银杏、百杉祖冷杉、香果树等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我国有药用植物11000余种和药用野生动植物1500多种,又拥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种群及其近缘种。在我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资源主要有:功能性油脂植物、香料植物、色素植物、饮品植物、淀粉植物、食用山野菜植物、蜜源植物、材用树种、绿化植物、单宁植物、药用植物等。现简单列举我国药用植物以及食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情况。

我国利用药用植物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药用植物资源也是天然药物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和蕴藏量极为丰富,素有“世界药用植物宝库”之称。据统计,我国药用植物达11146 种,但每种药材的蕴藏量极不平衡。在被开发利用的用植物资源中,约80%为野生药材,只有不到20%药材已被人工栽培。其中,大部分药材已被工业化生产成各种中成药,其他种类则以原生药材或中药饮片等形式在市场上流通。但是,我国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乱挖、滥采现象十分严重,使其受到严重破坏。据报道秦艽、赤芍的贮量达到了“灭绝”的地步。

我国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且分布极广,但除少数被简单开发利用外,大多数尚处于待开发状态。随着植物资源调查的普及和植物化学研究的深入,野生食用植物资源,以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口味、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作为真正的无公害绿色食品而重新受到现代人的青睐,不但成为国内各宾馆、饭店的席上珍品,而且出口到欧洲、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带,目前,有关野生食用植物的营养、开发利用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食用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分为野菜资源、野果资源、野生浆果资源、野生食用菌类资源4类。

经过查阅多方资料发现我国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亟需改进。

1、资源破坏严重。在开发利用中,缺乏科技指导,片面追求资源的经济价值,轻视生态价值;个别地区还存在从狭隘的功利观念出发,着重眼前局部利用,忽视保护与建设长远的全局利益,使资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制止偷挖、滥挖、转手倒卖、抢购、套购等违法破坏资源方面,管理措施、手段缺乏强有力的保障,严重干扰了资源有计划的合理利用。

2、科研力量不足、人才紧缺。加强资源种群自然更新能力的研究,有用成分形成、积累和转化的生理机制研究,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科研的基础上,遵循物尽其用,综合开发,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原则,实现一物多用,综合开发。这样不仅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及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

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为实现更好的利用植物资源,应加快培育相关专业人才,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对科研的经济投入。

3、加强引种驯化研究。建立商品原料基地自然资源日趋减少是当今世界性的危机,开展引种驯化工作是当前生产上的迫切需要。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是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由于野生植物往往分布零星、产量低,要实现集约化的工业生产,必须进行引种驯化,变野生为家植,建立商品原料基地。如我国已将轮叶党参、蒲公英、越橘、沙棘、银杏等资源逐渐由野生变家植,列为我国较为重要的特产种植业。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好这些植物资源,将会为我国带来不可估计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论如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论如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人类衣食住行的保障,对于调节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可以有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还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论是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还是生态环境角度来看,森林资源都具有巨大的价值。为此,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森林资源的功能、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及如何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 标签:森林资源;重要性;保护;开发利用 森林资源既在生态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森林资源具有双重的利用价值。但如果人们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只重视它的经济效益而忽略对森林的保护,就不能保证森林的调节生态的功能,反之亦然。所以要注重森林开发的协调性,合理有度利用森林资源。 1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1.1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资源,是众所周知的大自然的调节器。它可以提供氧气、土壤等生态多样性的支持,是大自然的保护伞。陆地上的野生资源基本都是在森林中生存的,并且多数的生物和资源也都存在于森林中,对气候和环境产生影响,进而调节生态的平衡。近些年来,世界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因此,森林资源更是可以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铺好道路。森林资源对大气的调节,对水土的保持,对风沙的抵御,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2 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森林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是不容小觑的,从历史资料的调查中不难发现森林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它是保障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的保障。近些年来,森林资源不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数量上都在稳步增长,林业产品的大批量生产与买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要想更好的发挥森林资源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化管理体系,促进森林产生发展的规模化、科学化,进而更好的实现它的经济价值。 2 森林资源的功能 2.1 森林资源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材料 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居住条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事物素材等。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生产者,人类依靠它提供的有机物进行生产生活,如森林中蕴含着丰富的

植物资源开发复习题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它的开发利用方面来看,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地域性多用性分散性再生性近缘种化学成分相似性采收利用时间性可栽培性 2、植物资源按用途进行分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法,吴征镒系统按植物的用途将植物资源分为五大类: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植物资源植物种质植物资源 3、我国资源植物极为丰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的重要条件是:辽阔的疆域中纬度和大陆东岸地理位置起伏多山的地形土壤多种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4植物体内的油脂主要属于各种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还有少量的非甘油酯类化合物,如粘蛋白淄醇色素蜡维生素磷脂游离酸等。 5、植物化学成分主要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晶法透析法萃取法分馏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层析法 6、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要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的和谐和统一。 7、引种驯化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工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气候相似论、北种南移比南种北移容易、草本比木本容易。 8、植物纤维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各部分,按其存在的部分不同分为以下类别: 韧皮纤维种子纤维果壳纤维木材纤维根纤维叶纤维和茎干纤维。 9、中药的炮制方法有:洗、漂、泡、渍、煅、炒、煨、灸、蒸、煮。 二、名词解释 1、芳香油:亦称精油或挥发油,它与植物油不同,主要化学成分有掂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和含硫含氮化合物等,其中掂烯类是最重要的成分,是一类取之于植物原料,不溶解于水,能随水蒸气蒸发的具有芳香气息的油状液体。 2、鞣质:又称植物单宁,它是分子量500~3 000,能与明胶及其他蛋白质产生沉淀的水溶性多元酚的衍生物,是鞣制生皮革的一种化工原料,是一种棕黄色到棕褐色的物体,呈粉状、粒状、块状或浆状,工业称栲胶。 3、中药的炮制: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用植物的清洗、整理和根据医疗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等的加工过程。 4、纤维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纤维组织的一类植物。从广义上还包括目前农业中广为栽培的棉、亚麻、苎麻等经济作物。 5、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广义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6、生境片断化:是指原来覆盖面积很大的生境,由于道路、农田、城填及其他较大的人类活动场所而分割成小块。 7、天然树脂:是指由动植物分泌物所得的无定形有机物质,树木的生理分泌物和光合产物,存在于植物的特殊管道、乳管、瘤、及不同部位的储藏器官中,是固体或半固体、假固体的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物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松香、琥珀、虫胶等。 8、香精:按一定的方法将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有时也加入适宜的溶剂或载体)混合,调制得到调和香料叫香精。 9、活性炭: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具有大的内表面积,强吸附能力的炭。 10、天然色素:是存在于自然界的有色成分,可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等的着色。包括动

谈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谈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摘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林业资源是调整我国生态系统不平衡的系列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在有效利用林业资源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好林业资源环境,以实现其长 足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林业资源是由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这两部分组成,林地资源主要是用于生产 和再生产森林资源的土地,是最基本的林业生产资源,林地资源也是森林资源的 载体,而森林资源不仅仅指林木,林区的一切都属于森林资源[1]。 1林业资源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林业资源主要包括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但可用的森林资源占地 面积较小,因此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率,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主要方法。林地资源涵盖了林地、宜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林地、苗 圃地等,它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资源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 条件。森林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财富,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土 流失、阻挡风沙等功能,而且森林里还蕴含着大量珍稀动植物。根据我国森林资 源清查数据显示,全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为2.08亿hm2,森林覆盖率21.63%,我 国国土面积大,但是森林覆盖率较低,西北地区与东北、西南地区相比覆盖率差 异变化较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显示,人类的活动是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的 主要元凶。由于人们对林业资源开发的认识不够,使得林业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遇 到很多问题。管理体系不完善、技术水平不达标等都制约着林业资源的开发。多 年来,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尤其是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稀缺,科技力量不足 导致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瓶颈。随着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实施,商业性采伐 的停止,木材加工企业相继转型,林业产业开始转型生态林业。全球化的林业资 源浪费问题在我国也普遍存在,人们只看重眼前利益,不为长远发展谋划,导致 林业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也逐渐变为不可再生的恶性循环。 2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举措 2.1完善机制合理开发利用 要提高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在思想上将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高度,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林业资源相关政策,有效遏制乱砍滥伐现象,强有力的保护天然林及濒危动植物资源,很多濒危动植物都需要相对特殊的 生存环境,生存环境的破坏无疑是对这些动植物产生致命的打击。调整林业资源 相关政策,为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创造优良环境,加强林区之间的监督管理,使林业资源的保护无盲区、无盲点。建立林业资源的数据信息存储系统,及 时准确的开展工作。确保各环节密切联系,保证工作的高效可持续。对林业资源 进行分类,按照分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保证林业资源管理的合理性。在保 障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生态效益,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放宽林业资源 相关政策,完善经营体制,对林地产权的继承、转让、使用等方面进行思考,保 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明确所有权、放开投资权、激活经营权,实现有主、有权、有责、有利,激发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性,促进林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多年来, 我们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定的误区,但是只有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才能达到优质利用林业资源的目标,要从单一的砍伐加工销售模式,转型为培育 绿色经济作物、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开发模式,因地制宜,使 林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作用。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彬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东南,属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塬梁沟壑区的一部份,海拔850—1200m,泾河穿越矿区中部,地势从黄土塬梁向中间泾河谷地倾斜,塬梁破碎,沟壑纵横。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盛产苹果、梨、大枣、核桃等名优水果和干杂果,是“省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主要支柱产业为果业和煤炭、化工,2006年全县GDP为18.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0元。 一、煤炭资源概况 彬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炭、土、油母页岩、石英砂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2.6亿吨,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系组,含煤系数17.4%,分上、中、下三个含煤段,共含煤4层。煤炭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达32.6亿吨,远期储量40亿吨。二是煤质优。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是低灰(8.87-33.24%)、低硫(0.13-2.9%)、特低磷(0.002-0.129%)、中高发热量(6800---8200大卡/千克),与我省其它地区的煤质比较,更为突出的是煤田形成于侏罗纪,被称为“年轻的煤”,是良好的工业气化、液化、水煤浆和低温干馏用煤。三是储存条件好。煤田煤层储存稳定、构造简单,埋藏深度300~500

米,最深达700~800米,煤层平均厚度10.64米。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中等。 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煤炭工业的开发与建设已具雏形,已形成1万吨/年的生产规模。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县煤炭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了具有转折性、标志性和历史性的大突破:一是全县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7年煤炭产量预计达到1000万吨,同比增长33.3%;二是煤炭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5 %。 回顾煤炭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煤矿建设成效显著。彬县境现有煤矿为:大佛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MT/a,井田面积86.3平方公,储量1249.92MT,可开采储量765.68MT,服务年限92.5年,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下沟矿井2.10MT/a,井田面积11.0平方公里,储量176.54MT,可开采储量 76.49MT,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官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 MT/a,井田面积30.9平方公里,储量173.72MT,可开采储量112.92MT, 服务年限76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家河矿井0.45 MT/a,井田面积23.0平方公里,储量34.66MT,可开采储量24.26MT, 服务年限38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水帘区其他乡镇矿井井田面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资料

1.系统研究法的理论根据,系统研究法的研究方法及程序。民族植物学方法的起源和研究程序。 (1)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物,虽然差异很大,但都是同源的。物种之间亲缘关系有远有近,亲缘关系愈近,其体内的有用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愈相近,这就是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 (2)1.确定目标;2.资料搜集;3.植物分类研究;4.同类或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类及分布研究;5.采集样品,植物化学研究;6.与既定目标比较研究;7.生产工艺研究;8.应用效果试验研究;9.应用推广。 (3)㈠任何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地区长期居住,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对当地的植物进行广泛的开发利用,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丰富的经验。民间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是寻找新药物、新型食品、新的工业原料等的巨大宝库。 ㈡共分3个阶段: 1.描述阶段①目标确定(如药用、食品、工业原料、花卉等);②文献资料研究(查找或考证);③调查设计;④民间调查访问(地方调查,集市贸易调查等);⑤野外调查和证据标本采集;⑥鉴定分类和资料整理⑦描述、总结、编目。 2.解释阶段①在描述阶段完成4个“W”的基础上,再研究2个“W”,即由谁用(by whom)和为什么用(why);②民间解释;③科学解释;④应用市场分析研究 3.应用阶段①应用市场分析研究。③拟定开发利用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④项目实施; ⑤产品进入市场,取得效益。 2.引种与驯化的意义是什么?我国引种驯化的历史可分哪几个阶段? (1)意义:一、增加了新的资源种类;二、以良种代替劣种,提高了效益; 三、扩大栽培范围,形成商品生产基地,保证市场供应;四、保护野生和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2)1.国内引种时期,从原始农业的萌芽到公元一世纪。 2.陆路引种时期,从张骞出使西域到元末明初。丝绸之路的开辟。 3.海道引种时期,从明代到新中国成立。郑和七下西洋(1405年首次出发)。 4.计划引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3.我国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在我国,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植物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将不断增加,我国还存在以下问题: ①我国经济还不发达,不能大量从国外进口木材,我国对木材的大量需求仍将作为对植物 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一种巨大威胁长期存在。 ②虽然我国森林覆盖率下降的趋势被扼止子,但天然林的减少并未停止。 ③树种单一的人工纯林增加并不能弥补天然林缩减,人工林在生产力、林副产品种类及贮 量,尤其是生态效益上难以与天然林相比。 ④正在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生产力水平大多较低,这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⑤一些大型工程对植物资源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三峡水利工程使该地区植被大面积被淹, 人口迁移及农田、城镇上移会使未淹地面的植被急剧下降。 4.试述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1.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一定会或多或少消耗资源,减少资源的贮藏量,而保护则是为了保证资源贮藏量不减少,因此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 2.人类保护植物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资源,离开这个目的,把一草一木都当作绝对保护对象,保护资源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对矛盾中,开发利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考虑问题时应首先从主要方面考虑。反过来,如果没有开发利用产生的效益来为保护资源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资源的保护就是无源之水,不能持久。因为没有开发利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只能让植物资源自生自灭,浪费,也不能持久。 3.植物资源具有再生性,生物物种的种群在遭受外界力量破坏后,破坏的强度在一定限度内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薛庆远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徐州 221008) 摘要 依据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及统计预测成果,从整体上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勘查研究程度、生产开发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就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能源政策、布局煤田勘探、煤炭工业建设和煤炭生产、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P618.11 作者简介 薛庆远 男 33岁 硕士 讲师 煤田地质 1 我国煤炭资源的统计预测和远景评价 资源统计预测和远景评价的结果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必备基础,是合理布局煤炭基地建设和能源工业生产、超前部署煤田地质基础研究、合理安排煤田勘查规划的必要前提。 按照我国矿产资源分类规范和系统分级的原则,结合地质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及物探、钻探的实际控制程度,可将我国煤炭预测资源量划分为:预测可靠级(E 级)、预测可能级(F 级)、预测推断级(G 级)三级[1] 。 根据地矿部系统组织的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公布的统计结果(1994年发表,资料截至 1990年底)[2]:我国境内埋深在2000m 以浅的煤炭资源预测总量为53287亿t,位居世界第二。如按地质研究的可靠程度E 、F 、G 三级分别为17633亿t 、22624亿t 、13029亿t ,分别占33.1%、42.5%和24.4%。如按不同成煤时代统计:华南早石炭世为154亿t,占0.3%;华北石炭二叠纪14940亿t,占28%;华南(含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2578亿t ,占4.8%;晚三叠世95.4亿t ,占0.2%,北方早中侏罗世33598亿t,占63%;华北及东北早白垩世1593亿t,占3%;第三纪为329亿t,占0.6%。如按煤种统计:褐煤1430.5亿t ,占2.7%;低变质烟煤28835亿t,占54.1%;烟煤14308亿t,占26.8%(其中焦煤2330亿t,占4.4%);贫煤2271亿t,占 ANALYSES OF COAL PETROLOGY AND QUALITY DATA SUPPORTED BY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Dai Shifeng Ren Dey i Tang Yuegang Hou Huimin Ai T inanjie (Beijing Graduate Schoo l ,China U 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 echno logy )zhang Jianhua liu Xuqiang (Wuda Coal Bureau o f Inner M ongolia) Abstract T aking the W uda Co al M ining Dist rict as an ex ample,the po ssibility ,fundamental pr inciple,method,advantag e and pr ospect of G eog raphical Infor mation System in co al petr o lo gy and qua lit y data analyses ar e intr oduced.In the analytical pro cess,var io us ty pes o f geo lo gical data ar e linked in a scient ific and systematic manner using the softw ar e o r G IS sy stem and "dBA SE Ⅳ",ther eby pro viding a simple and co nvenient w ay o f utilizing t his infor matio n . Keywords g eog ra phical infor mation systems;database;co al petr og ra phy ;nature o f coal ? 23?第24卷第6期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国家经济的转型发展对各行业和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加大了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并出台了保护政策,实现了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循环发展。要将森林资源的功能和作用体现出来,做好天然林的保护工作,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好基础工作。要制定科学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措施,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促进森林资源价值的发挥。 一、天然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的现状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林业经营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极其不和谐的状况。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通常仅仅关注于对更多的树木进行商业化的采伐,提升经营目标的实现。然而这种毫无长远目标的砍伐直接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因此,每一名森林资源从业者都必须提高警惕,采取对应的手段来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壮大,利用地区森林的发展状况作为依据,确保森林资源的长效发展。 二、天然林保护措施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措施 1、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首先,从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入手。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仅要对相关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同时在砍伐的设计中必须要对所涉及坡度进行降低处理,避免采伐面积的过度扩大,另一方面还应对整个森林资源做好分类与调查,确保对管辖区内的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统计,对于有明显缺陷的树木出材率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根据上级资源政府部门的需要开展上报制度,为后续的采伐、生产提供数据支撑与保证,最大程度上降低生态破坏,确保自然森林资源的治愈水平。 2、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森林资源基本都经历过过度采伐的伤害,随着环境的破坏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森林资源可再生的重要性,其不仅可以保证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实现森林植被的再次恢复。这种状态下便可将森林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进行放大,通过有目标、有节制的科学开发,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保证森林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此同时,森林资源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国家各项森林政策的扶持,各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部门必须要时刻跟上国家政策的指引,确保森林可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因此,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不仅能将森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应用,同时还能对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开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加强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与自然资源持续发展的进行,很多利益关联方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则是其矛盾的主要焦点,相关部门以及主要管理者对于森林资源的强制性管理、林区保护观念的绝对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对各级森林资源关联方的自身利益产生了影响。所以在实际的森林资源保护中,必须要对一些技术手段与作业水平进行科学提升,主要可以从 3 个方面入手。 第一,将森林经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抓,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森林不仅是提供工业生产的原料,同时也是人类生态环境下不可替代的环保资源,在日常的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其商业价值,同时也要确保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真正做到左手抓经济、右手抓环保,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二,要做好规划,对下级森林保护区域进行妥善保护,特别是要重视人的因素,必须要加大力度引进更多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的专业精英人才参与到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全文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 行)》全文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2-9-27 10:25:04 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火力发电关键词: 国土资源部煤炭煤炭企业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国土资源部关于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 为强化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依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现予以公告。 附件: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2012年9月20日 附件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煤矿采区回采率、原煤入选率、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煤炭企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井工煤矿。 薄煤层(<1.3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1.3~3.5米)不低于80%;厚煤层(>3.5米)不低于75%; 对于采用水力采煤技术的井工煤矿,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的采区回采率分别不低于80%、75%和70%。

2.露天煤矿。 薄煤层(<3.5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3.5~10.0米)不低于90%;厚煤层(>10.0米)不低于95%。 (二)原煤入选率。 煤炭矿山企业的原煤入选率原则上应达到75%以上。 (三)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煤矸石以及与煤共伴生矿产资源。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也要对煤层气、黄铁矿、镁、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指标要求。其中 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均应达到75%以上。 二、监督管理 (一)本指标要求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 (二)本指标要求是编制和审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的依据,新建或改扩建的煤炭矿山企业的“三率”指标应达到本指标要求。 (三)生产矿山要在本指标要求发布之日后两年内达到本指标要求规定的要求。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矿山企业,不予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受地区煤层、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矿山企业应说明原因,并提交具备设计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论证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原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要对矿山企业提交的论证报告予以审定。 (四)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煤炭矿山企业执行本指标要求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不定期开展抽查和检查,定期公告符合本指标要求的煤炭矿山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三、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定义。 煤矿采区回采率:是指采区实际采出煤量与采区动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摘要目的:为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道地性”研究及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等3个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我国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但还存在不足和误区。结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在当今“人类要回归大自然”思潮的影响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受到各国的关注;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且应用中草药历史悠久的国家,自然更加受到重视。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迎接即将来的21世纪。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所

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的 回顾 建国49年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己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的研究和汗发的特点,取得了显着成果。 1.1药用植物的调查和整理经过30余年的考察,已查明我国高等植物约3万种,居世界第3位,其中药用植物有11146种[1],相继出版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着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本草图录》、《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中药区划》等,使我国在药用植物的调查、整理和总结工作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2药用植物的引种裁培 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药用植物就有150多种,种植面积已达440多万亩,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据初步统计,49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

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对高中新课改的几点理解: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转变。 教法的改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转变,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转变,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享受学习过程,在体验、感悟、参与过程中构建知识经验。 下面是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设计的一篇教案: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材先从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环保功能谈起,说明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代替的环境资源,然后分析原始森林的分布、现状及森林破坏后的严重后果。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在充分分析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和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的基础上来评价亚马孙开发计划和影响,最后提出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逻辑性较强,让学生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传递-接受式 五、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一 导入新课:兴趣小组在一周前进行的观察、体验及生活经验或感悟介绍给大家。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安排兴趣小组对校园内的绿地和裸地的温度、湿度等进行测量和比较) 推进新课: 师:从兴趣小组的调查来看,植被数量越多,局部环境的湿度越大,温度变化越小,由此得出地表植被对局部气候的改善有显着的作用。 森林是地球上植被最为密集的区域,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代替的环境资源,在自然界中,森林除调节气候外,还有哪些作用呢 板书:一、森林的作用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黄永飞学号:1102401028 五种植物的特征及其主要用途: 1、蒲公英: 形态特征:别名黄花苗、黄花地丁、婆婆丁。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珠丝状毛;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 分布和生境:蒲公英资源分布世界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均有野生或种植的蒲公英。蒲公英在我国的分布则更为广泛,华北、华中、华东、东北等区的许多地方,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以及房前屋后,均有蒲公英生长;人工栽培蒲公英的单位或个人也日益增多。蒲公英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利用部位和理化性质:其根所含的多种三萜醇为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菊糖、果胶: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

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花含毛茛黄素、维生素B 2等。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食疗效果好蒲公英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均为营养丰富的特种蔬菜。鲜嫩蒲公英全草的可食部分约为84%,而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g,脂肪1.1g,糖类5.0g,粗纤维2.1g,钙216.0mg,磷93.0mg,铁10.2mg,胡萝卜素,维生素B 20.39mg,维生素c47.0mg,尼克酸1.9g。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蒲公英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食疗佳蔬、疗疾良药,而且也在美容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蒲公英可以用作兽药蒲公英不仅是人类的食疗佳蔬和疗疾良药,而且也能在畜牧兽医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既可作为珍贵的饲料添加剂,又可治疗多种家畜的多种疾病。 2、桂圆 形态特征:龙眼常绿乔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5-30cm,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mm;叶片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有时稍钝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无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腋生,

(冶金行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提纲

(冶金行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提纲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审查大纲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 壹、概述 (壹)矿井建设性质、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气候概况。 1、矿井建设性质及编制开发利用方案的目的。 2、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概况;附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外部建设条件及开发现状 1、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 2、矿井建设(承办)单位概况。 3、矿井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的扩层扩界或资源整合煤矿,应说明煤矿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依据。政策性文件,依据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的名称、文号、颁发单位。基础性资料,资料的名称、编制单位、时间、批准单位、文号、时间等,如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或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扩层、扩界矿井的生产实际资料,如矿井地质地形图、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等。 二、煤炭需求现状和预测

(壹)煤炭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煤炭市场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外、省内外及本地区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煤炭价格分析 1、国内外、省内外、本地区煤炭价格现状。 2、国内外、省内外、本地区煤炭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煤炭资源概况 (壹)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或矿区目前开发情况)。 2、矿区煤炭资源概况。 3、该设计和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附矿区内各矿井范围关系插图) (二)矿井的资源概况 1、井田地质勘查工作概况 2、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包括地层、构造、煤层、煤质) 3、水文地质条件 4、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条件、瓦斯、煤尘、自燃发火、地温、地压、冲击地压等) 5、矿井资源储量概况(包括资源储量依据的资料、文件,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工业指标、估算各种参数、估算结果)。 6、对地质勘查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1.绪论 2.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 3.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5.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野生抚育 6.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7.药用植物资源 8.野果植物资源 9.野菜植物资源 10.芳香油植物资源 11.色素植物资源 12.纤维植物资源 13.油脂植物资源 14.淀粉植物资源 15.树胶植物资源 16.鞣料植物资源 17.农药植物资源 18.观赏植物资源 19.其他植物资源 绪论 一自然界一切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资统称为资源(resources) 。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区域性。 ▲二植物资源(plant resources)的概念及内涵 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野生植物的总和。 内涵:时间性、空间性、人文性、经济技术性 时间性: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利用途径和价值的差异。 空间性:植物在分布区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的利用价值差异。 人文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利用植物的种类、经验和方法的差异与多样性。 经济技术性:野生植物资源的可利用程度随人类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而改变。 三研究植物资源的意义 植物有何用途是由其形态、结构、功能和所含化学物质所决定的,由于形态、结构、功能和所含化学物质的差异,所以植物的用途具有多样性,用于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其他方方面面。 食物来源:粮食、蔬菜、水果和油料作物 药物来源:人参、柴胡、甘草、草麻黄(治疗疾病、增强身体抵抗力)、红豆杉、雷公藤、美登木、喜树(抗癌、抗艾滋病) 工业原料:纤维:棉花、亚麻、苎麻、芦苇、木本纤维; 香料:薄荷、花椒、百里香、香茅、紫罗兰; 色素:紫草、茜草、菘蓝; 非糖植物甜味剂:甜叶菊、甘草、水槟榔、油脂、树胶、树脂、鞣类(单宁)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姓名:刘珍 班级:环工1001 学号:101306127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3,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3,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目前看来中国国土虽然辽阔,但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也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极度贫乏。 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改变,使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脊柱动物受到威胁433种,灭绝或可能灭绝为10种。 此外,由于成熟林面积锐减,林木蓄积量少,采伐有限,我国木材及其它林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很大,为满足国内需要,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一定数量木材。根据预测,我国木材紧张状况近期不会缓解,在很长时间内依靠进口木材补充国内需要的局面不会改变。 所以现在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森林被破坏造成的森林资源短缺会直接和间接引发了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扩大,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多种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2.合理利用与保护森林资源 的确,森林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重要的地位。随着近些年来的生态危机不断加剧,人们对森林在整个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更是要有进一步的认识了,即由过去的重视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转移到重视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 首先肯定是要大量植树造林,合理砍伐。植树造林应按目的计划进行,不能盲目。如植树造林按目的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境造林,用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种是绿化造林,用以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前者必须以生态为本,既要考虑需不需要造林,还要考虑适不适宜造林。 合理砍伐是指必须遵循生态规律,一味禁砍禁伐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在树木发生空心之前进行砍伐,使木材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对老化的人工林木甚至原始林木进行更新式砍伐也是十分必要的,既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木材,又有利于森林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禁止的是乱砍滥伐。 其次是健全森林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着手,其一是要加强全民的保护环境意识,可以从学校到社区到工厂等各个地方设置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和宣传,让大家都意识到森林未来和人类的未来是息息相关的,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去刻意破坏人类的森林资源。其二是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设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屡教不改,抱有侥幸心理的破坏森林的人,应当毫不留情的予以相关处罚。其三是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及采伐方式,更要严格采伐审批手续,

浅谈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发表时间:2016-10-27T09:31:17.6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3期作者:何建平[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深圳市华联物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31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森林资源已受到世界各国决策者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环境的重要指标。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对林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的实践。及时有效地培育与利用森林资源,不仅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引导其进行适度的发展,满足我国 自然经济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1、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1.1森林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我国最重要的陆地资源唯森林资源为首,近年来,森林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对环境法的颁布实施更是体现了国家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的决心。众所周知,林业资源的核心是林地资源,而林地资源的核心是森林资源。森林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氧气、水以及土壤等生态多样性等支持,是大自然的保护层。并且,陆地上的野生资源基本存在于森林,绝大部分的生物和资源都栖息和依傍于森林,制约且影响着地理气候和环境因素。森林系统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大。森林系统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自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是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树立了森林资源为我国自然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地位后,我国从各方面加大了实施力度去保证其稳定和发展。对生命的哺育,对大气的调节,对水土资源的保护的先决条件便是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对整个资源环境占有着绝对的主导权。 1.2森林资源在自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保护林业资源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又属于一种经济资源。翻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长卷,林业的发展在一系列可观的数据中显现出其的重要地位,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是有条不紊和循序渐进发展经济的有利保障。只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生态化体系的管理模式,才能促使森林产业的发展模式日趋成熟化,科学化。森林资源的发展模式的对应调整需建立在科学地分配调整之上,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2、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培育 2.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时代的进步,加速了科学的发展和运用。科学的日新月异使作为重要资源的森林资源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森林资源的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林区的建设也应该力争而上,顺势发展,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抱成守旧只能失去大好的发展前景而惨淡收场。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理应淘汰,这种砍伐滥用的“短视”行为非但不利于森林资源物种的保护,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更会在人类发展中蒙受一项巨大的经济损失。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社会环境角度而言,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学含金量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新型的森林生态保护工程就是一大创新,依照生态学和森林学生态规范规律,科学合理规划当地环境,比传统的森林防护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它不是单单的为了提高绿化面积而建立形象工程,它是从全局入手,站在一个科学的发展角度,注重的是将经济效益和森林体系的保护结合发展,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林业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一方针才能如虎添翼,势头大好。 2.2调整林业发展结构 随着环境法的颁布和实施,地方性的森林生态保护措施日趋落实,发展新型林业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已经对传统的用料思维局限性有所察觉,“先发展后治理”这种杀鸡取卵的口号逐渐失去拥趸者。认为保护森林资源和开发利用两者之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的群体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会妨碍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影响经济发展的认识是片面性的。只有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森林产业的发展模式需要摸索,更多的是需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审度,切不可妄自行事,合理的调整生产布局,将优势整合发挥,规避发展短板。如可根据区域不同,特色不同等不同特点规划出几处林区——防护林区、经济林区、水源林区等。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分配和重置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科学整合管理。合理的林业发展结构是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念落到实处的措施,提醒着人们不能仗着地大物博的区域性特点吃老本,闭关锁国的林业发展结构已失去了优势。只有可持续的发展,落在实处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将保护与发展相融合。合理的林业发展结构既要能在确保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同时,还能为今后的自然经济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 2.3加强防护措施 随着森林资源重要性的显现,这一重要衡量指标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一部分,如何保护它是应该深究的课题,森林资源的维系是影响着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课题,其解决难度较高。林业在资源不可或缺上提供支持,为经济发展贡献着一份力量。人类的衣食住行离开森林生物资源,基础性物质保障都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则更谈不上长远发展。对于大自然的探索还处于未知状态的人类,需要更进一步的去发现和研究。孰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正因为这样,只有用一个感恩和惜福的心态去开发创造,摒弃鼠目寸光的行为,以一种长远的发展角度去探索,破坏森林资源就是破坏物种基因材料,就是讲生物推向遭灭顶深渊,这将是对于人类的一种巨大的遭难和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只有守护与发展相辅相成,才能从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中实现共赢。加强防护措施,可以从天然的森林保护和生态资源出发,按照它们本身的自然规律繁衍生长,作为守护者和引导者的人类切勿揠苗助长违背自然规律行事,否则物其必反,得不偿失。及时的检查和排查丛林中有害物质,对外来物种入侵保持高度的惊厥,必要时,采取人工培育和模拟方式规避危害。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也要挺高大家的消防意识,排查隐患,建立防火林业带和阻隔带,完备抢救方案及工具。 3、森林开发利用 合理的森林采伐量是对森林资源最好的保护和利用。由于我国的科技水平不高,林业作业生产力低下,利用率低、资源消耗多浪费大,加上人口众多,所以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加大,最终导致森林资源没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对于森林资源破坏情况,恢复和发展东北森林资源的主要措施和途径包括以下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