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病因

肝纤维化的病因
肝纤维化的病因

肝纤维化的病因

肝纤维化的原因是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

症状

肝纤维化的症状

结构上表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小叶内以及汇管区纤维化;功能上肝纤维化的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发病机制主要是肝星状细胞活化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并异常沉积,细胞因子、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免疫调节也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病。

检查

肝纤维化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反应细胞外间质代谢的指标

(1)参与胶原及基质代谢有关酶的检测:

①脯氨酸4-羟化酶(proline-4-hydroxylase,PH):PH是一种糖蛋白,血清PH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但非肝纤维化有,例如阻塞性黄疸亦可升高,现已有制备的PHβ亚单抗,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PH含量,使敏感性提高约20倍。

②单胺氧化酶(MAO):MAO参与胶原的交叉连接,使可溶性的胶原纤维分子内发生共价交联,从而形成不溶性的胶原纤维。血清中MAO活性的升高与肝纤维化的程度是平行的,现发现MAO有4种同工酶,其中MAO1在肝纤维化时明显升高、但MAO测定的敏感性低,操作复杂,所以未能广泛应用。

③P-Z肽酶:该酶是一种内切酶,其活性可作为胶原降解指标,常与P-Ⅲ-P

同时检测,国外有人将P-Ⅲ-P/PZ-肽酶的比值作为肝纤维化动态非创伤性指标。国人殷蔚荑等对此研究,结果认为血清P-Ⅲ-P/P-Z肽酶比值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剧而升高。表明P-Ⅲ-P/P-Z肽酶比值是反映胶原代谢及肝纤维化程度有益指标。

(2)胶原、前胶原肽及胶原代谢产物的检测:

①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PC-Ⅲ由细胞分泌到血液中时,氨基(N)端和羧基(C)端肽被内切酶切下游离在血中,随胶原合成的活跃而增加。P-Ⅲ-P直径为60nm,这些肽端可调节胶原纤维的直径。1985年Galambos等以山羊胎皮中提取PC-Ⅲ,建立的RIA检测法,测定50例肝病血清PC-Ⅲ,结果显示PC-Ⅲ值与肝纤维活动程度相关。1990年国人李伟道等以人胎皮中提取PC-Ⅲ建立了PC-Ⅲ的RIA法,其正常人限为120μ;g/L。1979年,Rohde首先从胎牛皮中提取了Ⅲ型前胶原的氨基端多肽、并建立了放射免疫法,报道P-Ⅲ-P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至今国内外有关P-Ⅲ-P的研究报道较多,认为P-Ⅲ-P至今仍是反映肝纤维化活动程度的良好指标,以及判断抗纤维化药物疗程及慢性肝病预后的较好指标。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首先它无器官特异性,所以在诊断肝病时,要先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P-Ⅲ-P升高的情况。其次,在各种肝病中血清P-Ⅲ-P含量有较大重叠所以难以确定肝病的类型。

②Ⅳ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7S片段和NC1片段)的测定:Ⅳ型胶原分布于肝窦内皮细胞下,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与LN有高度亲合性,过度沉积使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组织结构和肝血流改变,使肝营养受限,从而加剧肝脏病变。在肝纤维化性早期已有Ⅳ胶原的沉积,血中P-Ⅲ-P、7S、NC-1含量均增高,以7S及CN-1为明显。有人认为血清7S及NC1含量是反映胶原合成的敏感指标。

亦有报道,用酶联法测血清Ⅳ胶原试药盒(日本)已供应于市场。

(3)基质成分改变有关指标:

①层粘连蛋白(LN):LN又称层黏素、极层素,是基质中一种非胶原性结构糖蛋白,为基底膜的特有成分,经消化酶分解为7个肽片段,大部分抗原决定簇存在于片段Ⅰ(LNP1),分子量约为250KD。现均使用LNPI的抗原-抗体系统建立RIA检测方法,既可获得足够抗原,又不影响检测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使血清LN水平检测方法的推广使用成为可能。Misoki等用RIA法测定正常人与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LN水平,结果发现正常人、慢迁肝、慢活肝和肝硬化分别1340、1600、2060和2200ng/L。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清LN可作为诊断早期肝纤维化指标之一,但非特异的,恶性肿瘤和胰腺疾病等患者血清LN亦可升高,故LN 仍有一定局限性。

②纤维连接蛋白(FN)及其受体(FNR):在肝脏中,FN主要存在于肝窦壁内与Ⅰ、Ⅲ、Ⅳ型胶原共存,起支架作用,亦是构成基底膜的成分。血清中FN 测定国内已有较多报道,用单扩法、血凝法和火箭电泳法测定,急性及慢性肝炎患者血清FN增高,早期肝硬化者FN亦明显增高;而失代偿后则降低。多数学者认为,不是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国外有报道,用酶联法检测75例经肝活检确诊血清β-亚单位FNR的结果,认为血清FNR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但未见有更多的报道证实。

③透明质酸(HA):HA是一种最单一的糖胺多糖,是由间质细胞合成,经淋巴路到淋巴结,最终入血。大多数HA由肝脏内皮细胞摄取,并由间质细胞将其降解为乙酸和乳酸,经肾排出。有报道在117例肝病患者中,47例经病理诊断的肝硬化者血HA均高于100μ;g/L,且多数高于200μ;g/L;70例非肝硬化

者仅有26例高于100μ;g/L;207例正常对照者中,仅有5人高于100μ;g/L。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HA在肝病中应用的报道,其结果可归纳为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和肝硬化血清H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肝脏损害程度、肝纤维化活动程度相关。但应注意,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患者血清HA升高。

2、参与调节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检测在急性肝炎的修复过程中,TGF-β1可能具有启动胶原与其他间质的合成作用,有人认为TGF-β1可能是联结炎症过程与肝纤维化两者之间的因子。关于血清TNF-ɑ临床已有较多报道,有人通过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认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活动程度与血清TNF-ɑ、HA 相关,若在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预测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作为活动肝纤维化诊断的辅助指标,值得深入研究。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波检查肝纤维化时有肝回声异常的改变。

2、CTCT可以发现肝包膜增厚,肝表面轮廓不规则或呈结节状,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增强或CT值升高,各叶比例发生改变,脾脏厚度增加,门静脉及脾静脉增宽。彩色多普勒可以测定肝动脉和门静脉的血流量及功能性门-体分流情况。但总体上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肝纤维化不够敏感。

诊断

肝纤维化的诊断

有赖于临床评估、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一)确认相关致病因素

是判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持续进展的基本条件。病因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等)、化学毒物性(如乙醇和药物)、自身免疫性、胆

汁淤积性、先天性代谢缺陷等因素,有时两种或多种病因的肝病可并存。

(二)临床评估

包括病史、年龄、性别、病程、发病过程、治疗情况、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差异较大。常见肝纤维化的诊断有疲倦乏力,食欲缺乏、大便异常、肝区不适或胀痛、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舌下静脉曲张等。部分病人可无明显症状与体征或可表现为伴同于原发病的其他临床表现。相关危险因素有病人病程较长,年龄较大,长期大量饮酒、体质指数(BM1)增加、胰岛素抵抗与肝脂肪变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与使用免疫抑制药、反复血吸虫感染等。

(三)血清标志物检测

可用来检测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和判断肝纤维化的疗效。

1、反映ECM成分合成增多的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Ⅳ型胶原(CⅣ)、I型胶原(C1)、Ⅵ型胶原以及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还有单胺氧化酶(MAO)、脯氨酰羟化酶(PH)。

2、反映ECM降解的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以及脯氨酸肽酶(PLD)。

3、其他血清学指标

AST/ALT比值、GGT、APRI等数值升高意义尤为重要。

4、参与肝纤维化过程的细胞因子

如转化生长因子p(TGF-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缺乏特异性与敏感性,宜联合检测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与动态观察。

5、其他肝纤维化评价的新方法可能来自于基因芯片与蛋白组学等先进技术。

(四)影像学诊断

1、超声检查

是临床上对肝病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目前超声只能进行到定性诊断。通过超声直接观察肝的实质回声形态、肝包膜、肝边缘角、肝静脉壁的改变,直接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通过超声观察胆囊、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辅助肝纤维化的诊断。肝门静脉主干,肝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参数、脾厚度、脾静脉宽度及肝右叶最大斜径等参数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的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超声对比造影:肝静脉内造影剂出现时间、明显增多时间提前出现可作为无创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标。

2、瞬时弹性成像肝切变弹性探测仪(Fibroscan)(纤维扫描仪)能够了解肝基质的弹性程度,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并对肝纤维化进行准确分级。详见第

1章第四节。

3、cT和MRI

能够了解肝左叶和脾的大小以及肝表面形态、门静脉侧支血管等的影像学改变,有助肝纤维化程度和进展的观察。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的优势组合对诊断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金标准”,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以及判定药物疗效的最重要依据。肝组织苏木精一伊红、Masson三色染色和(或)网状纤维染色,可见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根据纤维增生程度与部位,肝纤维化的诊断将肝纤维化程度分别分为1~4期。

(六)诊断要点

1、慢性肝病病史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感

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胆汁淤积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病史。

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无症状。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疲倦乏力、肝区不适或胀或痛、食欲缺乏、大便异常、舌质暗红或暗淡、脉弦细等。

3、实验室检查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P一Ⅲ一P或PCⅢ,Ⅳ一C,Ⅳ一7S或ⅣNCl,LN)以及AST/ALT比值、GGT、APRI等异常升高。

4、肝纤维化的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发现肝包膜粗糙,回声增密、增粗、增强且分布不均匀,血管走向不清等或见门脉内径增宽、脾增厚等。

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组织苏木精伊红、Masson三色染色和(或)网状纤维染色,可见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S1~S4)。

6、危险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病人病程较长,年龄较大,体质指数(BM1)增加,胰岛素抵抗,肝细胞脂肪变性,HIV感染与使用免疫抑制药等。

治疗

肝纤维化的治疗

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通过正确合理的治疗,肝纤维化可以减轻,痊愈。广义的抗肝纤维化综合疗法,肝纤维化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或去除致病因素、治疗肝炎、抑制ECM形成与促进ECM降解、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及基因调控等。狭义抗肝纤维化治疗主要指抑制肝细胞外基质生成与沉积,促进其降解等方面(例如抑制HSC的激活、促进HSC的凋亡、抑制胶原的增生、促进胶原的降解等)。

(一)一般治疗

禁止饮酒,宜进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作息规律,劳逸结合,根据体力适当安排工作与生活,勿过劳。注意心理疏导以及原发病与并发症的调摄与护理。

(二)病因治疗

1、慢性乙型肝炎。

2、慢性丙型肝炎。

3、酒精性肝病

①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治疗的最主要措施。②营养支持,在戒酒的基础上应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防治原发病或相关危险因素,如台理的能量摄入以及饮食结构调整、中等量有氧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减肥、降糖、降血脂等。

5、血吸虫感染彻底杀虫治疗可阻断肝纤维化的发展,肝纤维化的治疗首先吡用喹酮。慢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40mg/kg一次顿服或2/d分服。晚期血吸虫病一般可用吡喹酮总剂量60mg/kg,于1~2d内分3~6次服。

6、心源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及代谢性疾病所致肝病的治疗。

(三)保肝、抗炎治疗

慢性炎症反应是纤维化形成的前提,抗肝炎症是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措施。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维生素E以及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具有保肝抗炎作用。注意:肝纤维化的治疗不宜同时应用多种抗炎保肝药物,以免加重肝负担及因药物问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四)抗肝纤维化治疗

即使没有病因的进一步刺激,肝纤维也可自动进展,因此病因与抗炎治疗不等于、也不能代替针对细胞外基质代谢与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狭义抗肝纤维化治疗。抑制肝细胞外基质生成与沉积,促进其降解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对策。

1、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适应证

我国学者蔡为民提出以下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适应证,供参考。

(1)乙型、丙型肝炎病人首先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

(2)HBVDNA或HCVRNA为阴性、肝活检肝纤维化程度≥2期(S2)或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正常2倍者。

(3)戒酒后酒精性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纤维化(治疗原发病后)、彻底查虫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病人,若有肝纤维化指标增高或肝纤维化程度≥2期(S2)者。

(4)经降酶退黄等对症治疗后,或肝功能正常的乙型、丙型感染者,若有肝纤维化指标异常或GGT异常,或肝活检肝纤维化程度≥2期(S2)者。肝硬化失代偿期尚无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法。

2、抗纤维化药物分类

(1)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或促进HsC的凋亡:现认为抗肝纤维化的治疗应更多考虑能促进和加速活化HSC的凋亡,其较抑制HSC的活化更为重要。①干扰素。②抑制肝细胞凋亡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小分子拮抗药。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③通过RNA干扰技术(iRNA)阻止肝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目的。

(2)抑制ECM的合成及分泌:①卤夫酮是一个有前景的抗肝纤维化药物。

②复合蛋白锌:在肝纤维化时胶原合成中关键的限速酶是脯氨酰-4-羟化酶,该酶的活性部位必须有Fe2+存在才能发挥其活性。锌离子可以与Fe2+竞争,肝纤维化的治疗可选择性地、有效地抑制晡氨酰-4羟化酶,从而抑制ECM的合成。用法:口服6片/次,3/d。

(3)促进ECM降解:①不饱和卵磷脂能减轻酒精性肝纤维化。用法:卵磷脂片口服,2~4粒/d。②细胞松弛素B、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l(IL-1)都可不同程度地增加或促进胶原酶的产生与合成,促进ECM降解。

(4)抑制激活的HSC增殖的药物:近年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的治疗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也能抑制激活的HSC增殖。

(5)拮抗细胞因子:HSC活化后可分泌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两者反过来又可促进HSC的增殖,因此PDGF和TGF-β是HSC活化及产生ECM的主要细胞因子,中和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活性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抗纤维化疗法。抗TGF-β抗体、TGF-β反义寡核苷酸、可溶性Ⅱ型TGF-β受体、特异性PDGF受体β亚单位核酶、己酮可可碱(己酮可可碱是甲基黄嘌呤衍生物,曾被认为可对PDGF进行移植,但在动物模型中未观察到显著效果,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细胞培养。肝纤维化的治疗用法: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初次剂量250ml静脉滴注,每次用药量不超过0.3g,每日用量不多于0.4g)等均显示较强的抗纤维化作用。选择性抑制Smad3的小分子有望被开发成一种新型的抗肝纤维化制剂。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及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均能抑制肝纤维化。抑制瘦素凋亡是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6)拮抗促纤维化的信号分子:是热点研究领域,NF-KB抑制药作用于NF-KB 活化的不同环节,对NF-KB起调节作用,从而影响与NF-KB相关的基因转录与表达。

(7)基因治疗:目前尚处在试验阶段,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用于基因治疗肝纤维化的细胞因子主要有HGF、TGF-βl和IFN-γ,其他如原癌基因c—myb、NF—KB等。

(8)通过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

3、常用药物

目前,针对胶原及其他细胞外基质代谢的不同环节,确立了多种抗肝纤维化的途径。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干扰素、马洛替酯、白细胞介素2等抗肝纤维化药的研究和应用,使抗肝纤维化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调节免疫作用,肝纤维化的治疗能诱导多种抗病毒蛋白产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增强NK细胞活性。目前认为α和γ型干扰素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是阻止HSC的增殖和活化,减少胶原成分的mRNA转录,从而减少ECM成分的表达。此外,IFN-γ还具有阻止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以及减低纤维化水平的作用。目前IFN已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纤维化,尤其是丙肝病人。具体用法见病因治疗。

(2)马洛替酯:为二硫戊环衍生物,肝蛋白产生的诱导剂。口服后,由胃肠道吸收,大部分在肝代谢,其药理作用主要是增加蛋白质DNA和RNA的比值,诱导细胞色素b5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的活性,增强烟酸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细胞色素C的活性,通过抑制肝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分泌的激活胶原合成因子,从而达到抑制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临床研究证实肝纤维化

的治疗有提高血浆清蛋白、降低球蛋白、改善症状、消退水肿和腹水的作用。用法:马洛替酯片口服0.6g/d,分3次饭后服用。

(3)前列腺素E2:增加细胞内CAMP的水平,减少胶原的产生,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还可抑制脯氨酸与胶原蛋白的结合,即抑制胶原的合成。另外,它还可以对细胞内外胶原降解起到加速的作用以及扩张肝血管床的作用,这些均有益于产生抗肝纤维化的效应。但目前多用于试验。

(4)D青霉胺:对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的肝纤维化有一定疗效,为铜离子络合剂,因不良反应大已较少应用。用法:开始剂量0.125g/d,每2周增加0.125g,直至维持量0.5g/d为止。

(5)秋水仙碱:是较早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的药物,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从而干扰细胞胶原分泌。主要用于血吸虫病所致的肝硬化。用法:1mg/d,每周服5d。

(五)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地位已得到认可,已成为我国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应用单味中药、有效单体、复方制剂以及非药物疗法等多种途径进行抗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1、单味中药

丹参、桃仁、冬虫夏草、当归、黄芪、茯苓、柴胡、田三七等。

2、有效单体

(1)汉防己甲素:又称汉防己碱,是从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的块根中分离出的主要生物碱。

(2)甘草甜素:甘草的有效成分。

(3)氧化苦参碱:从中药裤兜子或苦参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4)牛磺酸:从中药牛黄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细胞保护作用。

(5)川芎嗪:从川芎中分离提纯的一种生物碱。

(6)黄颜木素:从皂角刺木质部分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7)灯盏细辛黄酮:从灯盏细辛中提取的植物黄酮。

(8)丹参单体IH764-3。

(9)丹酚酸A: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3、复方制剂

中药复方如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等。

(1)扶正化瘀胶囊:由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等组成。用法:口服5粒/次,3/d,24周为1个疗程。

(2)复方鳖甲软肝片:由莪术、鳖甲、三七、赤芍、冬虫夏草、紫河车等中药组成。用法:口服4片/次,3/d,6个月为1个疗程。

(3)大黄蟅虫丸:由大黄、蟅虫、水蛭、虻虫、桃仁、蛴螬虫、干漆、生地黄、白芍、杏仁、黄芩、甘草组成。用法:口服10粒/次,1~2/d。

(4)鳖甲煎丸:由鳖甲、乌扇、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白芍、桂枝、葶苈、石韦、厚朴、丹皮、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蛰虫、阿胶、蜂巢、赤硝、蜣螂、桃仁组成。用法:2~3/d,3g/次。

4、常用方剂

在临床上肝纤维化的治疗将方剂加减后相互配伍,以取得更好疗效。

(1)下瘀血汤:大黄、桃仁、廑虫。功效为破血下瘀。

(2)大黄鹰虫丸:大黄、蟅虫、水蛭、虻虫、桃仁、蛴螬虫、干漆、圣地、白芍、杏仁、黄芩、甘草。功效为破血、祛瘀、生新。

(3)鳖甲煎丸:鳖甲、乌扇、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白芍、桂枝、葶苈、石韦、厚朴、丹皮、瞿麦、紫葳、半夏、人参、蟅虫、阿胶、蜂巢、赤硝、蜣螂、桃仁。功效为消瘀化积。

(4)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功效为活血、化瘀、消癥。

(5)复元活血汤: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炮山甲、大黄、桃仁。功效为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6)莪术散莪术、川芎、当归、熟地黄、白芍、白芷、小茴香、甘草。功效为活血、养血、通经。

(7)血癥丸:五灵脂、大黄、甘草梢、桃仁、生地黄、牛膝、官桂、元胡、当归、三棱、莪术、赤芍、川芎、乳香、没药、琥珀。功效为化瘀消癥、寓攻于补。

(8)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功效为行气化瘀。

(9)桃红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桃仁、红花。功效为活血、补血、调经。

(10)化癥回升丹:人参、肉桂、两头尖、麝香、黄姜、蜀椒炭、虻虫、三棱、红花、苏子霜、五灵脂、降香、干漆、没药、香附、吴萸、元胡、水蛭、阿魏、川芍、乳香、高良姜、艾叶炭、公丁香、苏木、桃仁、杏仁、小茴香炭、蒲黄炭、鳖甲胶、熟地黄、白芍、当归、益母草膏、制大黄。功效为治疟母癥积、产后血淤、

外伤淤滞。

(11)血府逐瘀溉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功效为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12)隔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香附、红花、枳壳、甘草。功效为活血祛瘀、调气疏肝。

(13)补阳还五汤: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功效为活血、补气、通络。

(14)化积丸: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功效为破血祛瘀、化积消癥。

(15)消瘰丸:牡蛎、黄芪、三棱、莪术、血竭、乳香、没药、龙胆草、元参、浙贝母。功效为活血祛瘀、化痰软坚。

(16)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肝纤维化的治疗功效为活血化瘀、消癥止痛。还有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栀子柏皮汤、茵陈五苓散、茵陈四逆汤、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失笑散、滋水清肝饮、一贯煎、化坚丸、香砂六君子汤、香砂枳术汤、健脾丸、当归芍药散、补中益气汤、八珍汤、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归脾丸、五皮饮等。

保健

肝纤维化的保健

保健:

肝纤维化是能够治愈的。本着“早发现早治疗”,通过早期合理的治疗是可以减轻纤维化程度甚至逆转的,就是说能够让已经纤维化的肝组织变回正常的肝组织。如果能够长期保持HBVDNA阴性、肝功正常的状态,大部分患者的肝纤维

化不会进展,甚至还会减轻。

肝纤维化患者除了做好治疗措施以外,必要的保健调养也十分重要的,肝纤维化患者日常保健需要动静结合,调理情绪,并且谨慎用药。

肝纤维化患者保健除了必要的卧床休息之外,还要“动起来”,做到动静结合,休养生息,在减轻肝脏负担的同时,适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肝病的康复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当肝纤维化患者代偿功能减退,并发腹水或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但是在代偿功能充沛、病情稳定期可做些轻松工作或适当活动,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机体免疫机能的恢复,但是活动应该有一定的限度,活动量以不感觉到疲劳为标准,在适当的锻炼之下,促进疾病的康复。

除了休息和运动,肝纤维化患者的情绪管理也十分重要。肝脏与精神情志的关系非常密切,良好、乐观向上的心情会改善病情,而情绪不佳,精神抑郁,暴怒激动均可影响肝的机能,加速病变的发展。所以肝纤维化患者应该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心情开朗,振作精神,消除思想负担,这样会有利于疏导肝气,防止肝气郁结,有益于病情改善和预后的情况。

饮食:

肝纤维化状态下,肝功能会受到影响,所以饮食上也要注意做好肝脏的调理。肝纤维化患者饮食要坚持几个原则:低钠饮食,低脂肪饮食,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高蛋白饮食,同时,还要适量补充维生素族与含锌的食物。

另外,要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早期可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适当进食糖类、鸡蛋、鱼类、瘦肉。当肝功能显著减退并有肝昏迷先兆时,应对蛋白质摄入适当控制,提倡低盐饮食或忌盐饮食。食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1.5

克,饮水量在2000毫升内,严重腹水时,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水摄入量在1000毫升以内。应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坚硬生冷食物,不宜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预防

肝纤维化的预防

一、情绪稳定

肝脏与精神情志的关系非常密切。情绪不佳,精神抑郁,暴怒激动均可影响肝的机能,加速病变的发展。树立坚强意志,心情开朗,振作精神,消除思想负担,会有益于病情改善。

二、动静结合

肝纤维化代偿功能减退,并发腹水或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在代偿功能充沛、病情稳定期可做些轻松工作或适当活动,进行有益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活动量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度。

三、用药从简

盲目过多地滥用一般性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肝脏恢复。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异烟肼、巴比妥类应慎用或忌用。

四、其他

酒能助火动血,长期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因此,饮酒可使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并容易引起出血。长期吸烟不利于肝病的稳定和恢复,可加快肝硬化的进程,有促发肝癌的危险。

五、饮食调护

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饮食为宜。做到定时、定量、有节制。早期可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鲜蔬菜,适当进食糖类、鸡蛋、鱼类、瘦肉;

当肝功能显著减退并有肝昏迷先兆时,应对蛋白质摄入适当控制,提倡低盐饮食或忌盐饮食。食盐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1.5克,饮水量在2000毫升内,严重腹水时,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水摄入量在1000毫升以内。应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坚硬生冷食物,不宜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六、积极预防

肝硬化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实质性变性而逐渐发展的一个后果。

要重视对各种原发病的防治,积极预防和治疗慢性肝炎、血吸虫病、胃肠道感染,避免接触和应用对肝脏有毒的物质,减少致病因素。

并发症

肝纤维化的并发症

易并发感染性(慢性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先天性代谢缺陷(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及化学毒物性(慢性酒精性肝病、慢性药物性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治疗肝纤维化的几款中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治疗肝纤维化的几款中药 导语:肝脏是我们人体里面最大的一个器官,肝脏起到了解毒等功能,一旦我们的肝脏出现了问题,将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威胁到我们的生 肝脏是我们人体里面最大的一个器官,肝脏起到了解毒等功能,一旦我们的肝脏出现了问题,将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肝脏,如果肝脏出现疾病要及时去治疗,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的一种,下文我们介绍一下治疗肝纤维化的几款中药。 丹参丹参不仅能予防实验性肝硬化发生,且能促使已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此外,丹参能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抑制肝内坏死炎症反应。临床研究显示慢性肝炎患者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3个月后,血清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水平明显下降,肝内坏死炎症明显改善。用法:丹参注射液10-20ml/d(相当于生药15-30g),静脉滴注,或口服丹参饮片,15-30g/d。宜连用3个月以上。 桃仁主要成分为苦杏仁甙。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家兔模型证明,桃仁提取物能增加肝血流量,提高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分解。用法:苦杏仁甙注射液0.5-1.5g,加于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隔日1次,总疗程3个月。 冬虫夏草系冬虫夏草菌子座及其寄生昆虫草蝙蝠蛾幼虫尸体复合物,含虫草酸(Cordycepic acid)、冬虫夏草素等。肝硬化患者虫草治疗后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和羟脯氨酸降低,推测该药具有抑制胶原合成作用。用法:虫草菌丝胶丸5丸(0.25g/丸),每日3次,连用3-4个月。 汉防已甲素该药具有钙通道拮抗剂作用,可通过抑制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进而抑制星形细胞增殖和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指的是对肝脏进行纤维化程度检查时,所参考的几个有意义的项目的正常范围。 具体来说,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就是:PCⅢ(即III型前胶原)的正常值、IV-C(即IV型胶原)的正常值、LN(即层粘连蛋白)的正常值、HA(即透明质酸酶)的正常值、CG (即甘胆酸)的正常值、PLD (即脯氨酸肽酶)的正常值、MAO (即单胺氧化酶)的正常值、PINP (即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的正常值。 肝纤维化指标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一个评估标准。及早发现肝纤维化指标和正常值存在偏差,及早展开治疗,有利于遏制肝纤维化向更坏的趋势发展。因此,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相当重要。 想要得到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的准确数据,需要在检查前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检查前不能进食。肝脏抽血检查要求空腹,空腹时间一般为8—12个小时。 其次,检查前一天不能喝酒。喝酒会导致转氨酶升高,从而影响检查结果。 再次,检查前不要服用药物。有些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功能暂时性损伤,从而引起肝纤维化指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检查前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且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接受肝穿刺活检时,一定要经过患者的同意。 在接受完静脉抽血后,就可以得到检查者的肝纤维化指标数据了。将这一数据和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相对比,就可以判断肝脏内的肝纤维化水平处于哪一阶段,以及是否需要治疗了。 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 指标具体项目正常值 PCⅢIII型前胶原低于18ng/mL IV-C IV型胶原30—140ng/mL之间 LN 层粘连蛋白50—180ng/mL之间 HA 透明质酸酶低于120ng/mL PLD 脯肽酶1107±19.5u/L之间 MAO 单胺氧化酶 3.3—15.1nmol/(s·L)之间有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就有异常情况。肝纤维化指标的异常结果,主要有: PCⅢ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连续上升,提示病情可能有恶化并向肝硬变发展。 IV-C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逐渐加重。 LN水平超出纤维化指标正常值,数值越高,患者的食管

抗肝纤维化药物中成药大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肝纤维化药物中成药大全 导语:引发抗肝纤维化的原因很多,要及时就医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要及时治疗才能将病情控制因为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所以需要把病源控制住避免继 引发抗肝纤维化的原因很多,要及时就医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要及时治疗才能将病情控制因为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所以需要把病源控制住避免继续蔓延,对身体是个伤害,不要喝酒酒对肝不好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伤害,所以一定不要喝酒,十个肝不好的人九个都是因为喜欢喝酒或者说不得不喝酒,讲究个人卫生。 1. 中成药:(1)扶正化瘀胶囊(片):由丹参、虫草菌粉、绞股蓝、桃仁、松花粉、五味子(制)组成。功能:活血祛瘀,益精养肝。适应证: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用法:口服,每次 1.5g,一日3次,宜饭后服,早期湿热盛者慎用。 (2)复方鳖甲软肝片:由鳖甲、冬虫夏草、黄芪、党参等11种中药组成。功能: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证候者均可使用。用法:口服,1次4片(儿童减半),1日3次。 (3)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原为治疗五劳虚极,瘀血内结而设。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孕妇禁用,过敏者停服。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效,临床观察发现有一定的改善血清纤维化指标作用。 (4)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消癥化积,原用于治疗疟母,症见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肿块,近代也用于肝脾肿大属血瘀气滞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心得体会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心得体会 肝纤维化是由许多慢性肝病,比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过程,肝纤维化的实质是肝脏因慢性持续损伤,机体出现过度的愈合反应。这种过度反应致使肝脏胶原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沉积,破坏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日积月累,由轻到重,最终导致肝硬化而严重影响肝病。 目前医学上对于治疗肝纤维化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去除肝损害的病因,另一种就是从抗肝纤维化入手,而由于现在并没有完全根治肝纤维化的方法,因此,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目前所采用的还是以抗纤维化为主。本人临床多年,对使用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扶正化瘀胶囊选取丹参、绞股蓝、桃仁、发酵虫草菌粉、松花粉、制五味子六味中药,按君臣佐使的中医药学组方理论配伍。具有活血祛瘀,益精养肝的功效。经过大量基础研究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Ⅰ级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可抑制并逆转肝纤维化。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劳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的患者。 在我国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近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我们称之为乙型肝炎患者。前瞻性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者,估计年发生率为2.1%,即我国每年因乙型肝炎而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多达80余万人;另一项对D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的平均约9年(1-18.4年)的随访研究表明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3%,即今年(2011年)如果有1000万D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到2020年就可能有230万人发生肝硬化。病理学研究表明肝硬化的前期即为肝纤维化。 传统中医学没有肝纤维化的概念,但中医很早就认识到“肝喜舒而恶郁”,对肝气郁滞、瘀血阻络,气滞血瘀、肝血不行,胁痛癥积、肝肾虚损等病证有丰

肝纤维化能治愈吗

肝纤维化能治愈吗 近几年,包括肝纤维化在内的肝部疾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多。 有很多患者因为治疗不及 时,延误了治疗最佳时机, 从而导致疾病恶化发展成 肝硬化,给自身带来更大的 痛苦。因此肝纤维化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肝纤维化能彻底治好吗: 其实只要选对治疗方法,肝纤维化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肝纤维化是由于大量的肝细胞受到损伤,形成结节、增生、纤维化组织而形成的,所以治疗肝纤维化关键是要控制肝细胞的纤维化,并且尽最大的可能修复已经受损的肝细胞,从而扭转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的治疗原则: 第一、针对性的治疗。肝纤维化的治疗要以“保肝护肝、抗纤维化”为主,采取系统的、科学的治疗,才能有效的阻止纤维化。 第二、自我饮食调节。肝纤维化能治愈吗?肝纤维化患者饮食要合理,不然会导致病情加重。饮食不宜油腻、以清淡为主,而且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来帮助肝细胞的修复。还可以做适量的运动,以加快身体的康复进程。

肝纤维化治疗方法: 目前,肝炎—肝纤维化—肝硬 化—肝癌这一链条反应了慢性肝 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传统疗法只是 相对的缓解患者的病情,延迟发病 的时间,并不能达到彻底的根治。 且长期的药物治疗不仅效果甚微, 而且常常会加重肝脏负担,而如今【化纤舒肝方】却可逆转这一病变链条,完全治疗肝纤维化,让患者康复。、 化纤舒肝方遵循整体施治的治疗原则,为苗医特色疗法和中医辨证理论的完美结合。由五倍子、五花血藤、红豆杉、观音莲等野生珍贵药材秘制而成,共奏活血化瘀、散瘀消肿、养肝行气之功。本方为水煎内服方,吸收快速,针对性强,药效直达病灶,全面改善和治疗肝纤维化,疗效确切,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首选良方。 肝纤维化日常注意事项: 1、合理应用蛋白质。肝脏 是蛋白的合成场所,肝纤维化患 者应适当的补充维生素C浓度, 可以保护肝细胞抵抗力及促进 肝细胞再生。腹水中维生素C 的浓度与血液中含量相等,故在 腹水时应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

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哪些 导语:肝病几乎已经成为了威胁人们最大的一种急慢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如此之大,是因为肝脏对人体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解毒器官,没有肝脏的人体是 肝病几乎已经成为了威胁人们最大的一种急慢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如此之大,是因为肝脏对人体来说是不可替代的解毒器官,没有肝脏的人体是无法生存的,而肝病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肝病还会朝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肝纤维化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肝病。下面来看看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哪些吧。 1.泼尼松: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并能抑制组胺及其它毒性物质的形成与释放。在肝硬化前期(肝纤维化时),可以有效促进蛋白合成和胶原吸收,而肝硬化晚期则无效。 2.秋水仙碱:国内有实验证实,秋水仙碱可减少肝脏胶原纤维的形成,减轻肝纤维化。临床试验证明秋水仙碱确具有改善症状,缩小肝脾,使肝内纤维组织减少,肝血流量有所增加。总之,体内外实验表明,秋水仙碱能够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胶原(Ⅰ、Ⅲ型)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分泌,促进胶原酶活性,促进基质金蛋白酶(MMP)-1,MMP-9活性增强,从而减少胶原的产生和沉积,促进胶原分解,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除此以外,在肝硬化的治疗中,抗纤维化的药物还有葫芦素B(甜瓜蒂)、山黧豆素等。而中药中的珍品丹参、冬虫夏草也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但是,对于这些抗纤维化药物的应用,在肝硬化的治疗中还是要针对于不同病人的病情给予。而对于冬虫夏夏草这种名贵的补品,肝硬化患者还是要谨慎食用,以免给治疗带来负面的影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最新资料推荐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一般认为,抗肝纤维化药物仅对早期肝纤维化患者效果比较明显,一旦胶原纤维老化,对抗纤维化药物的敏感性就会大大降低,自然就无从谈起治疗效果了。 因此,肝纤维化必须予以早期治疗。 若在肝纤维化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 转。 疗效比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包括: 丹参、化纤舒肝方、干扰素、马洛替酯。 一、丹参丹参能够抑制胶原纤维的沉积,不仅可以预防实 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还能促使已经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 丹参的使用方法多为注射,通过静脉滴注10?20ml, —般 25~3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见效。 但需注意,丹参长期使用可能有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皮肤瘙 痒、皮疹等。 此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二、化纤舒肝方化纤舒肝方针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 以养肝保肝为原则,活血祛瘀,疏散瘀阻,疏肝理气,健脾去痰,最终收到肝脏整体治疗的效果。 化纤舒肝方的使用方法是: 将药物饮片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浸过药材面即可),然后 1 / 3

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 每日饮用汤药1付,分3次服用。 15 付为1个疗程。 三、干扰素干扰素有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干扰素还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间接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生长;干扰素对细胞免疫还有免疫调节得作用。 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抑制肝区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来抑制星状细胞的细胞外 基质合成,实现产生抗肝纤维化效果。 干扰素为注射用药,多皮下注射或肌注的方式,每周3次注 射。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过敏反应、红肿等。 四、马洛替酯马洛替酯作用于肝细胞可以激活肝功能,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分泌促使胶原纤维合成的细胞因 子,从而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并最终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马洛替酯为片剂,每次口服马洛替酯0. 2g, —天三次,连用12周即可见效。 服用时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头痛等。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及前景_徐列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6卷第2期2012年3月 百家评述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徐列明 1,2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203) 【摘 要】从相关文献及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分析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并简要阐述中医药抗 肝纤维化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前景。【关键词】肝纤维化;中医药;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61X (2012)02-0009-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6CB504800);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Y0302);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5期)建设项目(J50307);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项目(E03008);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第1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胆病重点学科项目(2010sh ) [作者简介]徐列明,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徐列明,男,1954年生,上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主任,为教育部肝肾疾病病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和肝纤维化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和肝纤维化学组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地区肝病研究协会会员。从事慢性肝病、肝硬化研究近30年,具有丰富的中西医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曾师从著名中医学家王玉润教授8年,先后获中医肝病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国际著名肾病权威、时任美国内科协会主席Scherier 教授和国际著名肝病权威、前美国肝病研究会主席Friedman 教授指导下,开展了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和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建立了世界上首例来自于正常人肝组织的肝星状细胞株,并以其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为“LX-2”,已在全世界数百家研究机构应用。多年来, 在国内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0篇、通讯作者50余篇;国外著名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和摘要2篇,被SCI 收录论文10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曾参加了国家“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等项目, 研制出2种预防和治疗肝硬化中药新药,拥有美国知识产权1项和中国专利授权2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得国家、部、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1996年被卫生部评为“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2000年度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为 《中华肝脏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等杂志编委。 在工业化国家, 45%的死亡病例与纤维化有关[1] 。在肝病领域,各种慢性肝病都可伴有肝纤维化,其中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就有12% 25%的患者5年内会进展为肝硬化[2]。迄今的研究已经证实,肝纤维化经过适当的治疗是可逆 的。长期抗乙肝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减轻,但治疗48周的总体有效率 仅为40%左右[3] 。 针对肝纤维化的原发病治疗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从源头上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但是目前并非各种肝病都可得到病原治疗, 现有的病原治疗的疗效尚未达到理想程度。而且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在去除原发病因之后, 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仍可进展。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十分必要,其意义在于:“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谁将能医治大多数慢性肝 病”[4]。1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在用γ-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 临床试验宣告失败以后,西方国家治疗肝纤维化乏药,尽管多年来积极研究,但是近期仍没有新药上市的迹象。我国近年来广泛开展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笔者检索到2006年以来我国用中文发表 · 9·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要点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要点 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在国际疾病分类-11(ICD-11)为DB9.30。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外基质(即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的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形成假小叶结构即肝硬化,临床上可见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肝纤维化在组织学上是可逆的,而肝硬化逆转较为困难,但仍有少部分可逆转。 目前,肝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肝活检)仍然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尽管一些血清学诊断模型和瞬时弹性成像等无创性检测方法对肝纤维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肝纤维化治疗方面,尚未有公认特异有效的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剂。 1 肝纤维化诊断和评估 1.1 肝活检组织病理 目前,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 【推荐意见1】: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A1)。

肝组织标本长度须1.0cm以上(1.5~2.5cm),至少在镜下包括6个以上汇管区(B1)。 【推荐意见2】:临床上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病理学诊断采用Scheuer 评分系统,药物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疗效评估应采用Ishak评分系统(B1)。必要时应用图像分析对肝组织进行纤维化定量评估(B2)。 1.2 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HVPG是肝静脉楔压和肝静脉自由压之间的差值,反映了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对于窦性原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HVPG可以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基于HVPG指导的肝硬化危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是目前该领域的前沿热点。此外,HVPG能够反映肝脏整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避免了肝活检的取样误差,可作为肝活检的有效补充。 【推荐意见3】:HVPG与进展期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和危险分层的金标准,其标准化检测及无创替代技术在肝硬化治疗目标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B1)。 1.3 血液生物化学指标 目前,尚缺乏血清特异性肝纤维诊断指标。

抗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病理过程。过去普遍认为肝纤维化一旦形成,无法逆转,近20年来,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地进展,在概念上、病理形成机制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显着的进展,尤其在治疗上证实肝纤维化与一定程度的肝硬化都是可逆的,部分药物可促进肝纤维化逆转,并肯定中西医结合具有较好的综合疗效 [摘要] 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化产生的直接原因,目前抗纤维化药物主要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进行抑制,以减少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基质的生成。本文从纤维化产生的分子机制入手,介绍了参与信号传导的环节,并对一些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进行简介,其中小分子抑制剂可能会成为未来抗纤维化药物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纤维化,中药,小分子药物,细胞基质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和肝癌的早期阶段,是肝脏本身慢性损伤向严重损伤的必然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各种因子,酶,发生了重大变化,细胞内环境的改变,成为纤维化的先决条件。在中国,乙肝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比例非常之高,乙肝、丙肝以及酒精,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三大原因。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作用机制明确的药物来治疗这种疾病。经过多年来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抗体、小分子抑制剂以及中药可以用于治疗纤维化疾病,其中尤以小分子药物的发展最为迅速。 病毒感染、酒精以及其它的慢性损伤,是导致纤维化产生的重要原因[1],在受损伤的部位,大量的巨噬细胞以及单核细胞被激活,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细胞因子(比如TGF-beta)过量表达,TGF-beta可以作用于细胞膜上特定的受体,通过逐级磷酸化的过程,活化Smad 信号通路,磷酸化的Smad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向积成纤维母细胞活化(例如:肝纤维化中星状细胞活化),后者可以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比如胶原、蛋白聚糖等。这些细胞外基质的大量沉积,就会在组织中形成纤维斑,进而器官产生纤维化。 因而,肝纤维化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1)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比如使用激素,阻断细胞因子的表达;(2)通过调节TGF-beta信号通路,抑制某些基因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从而抑制最终胶原的合成;(3)提高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促进已沉积的基质的降解;(4)戒酒或者减轻病毒感染,减少对肝细胞的损伤。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包括干扰素(降低胶原纤维累积)、秋水仙素(抑制胶原分泌)、磷酯酰胆碱(减少脂质氧化)、维生素E(降低胶原mRNA水平的表达)、维拉帕米(保

抗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靶点

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2014,49(10):1365?1371?1365? 抗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靶点 赵双双,邵荣光,何红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 摘要:肝纤维化是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特别是I型胶原α1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最终导致肝硬化或者 肝功能衰竭。由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前期可以逆转,因此控制肝纤维化这一可逆的过程,对于肝硬化和肝功能衰 竭的预防及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在大量文献基础上,就潜在的抗肝纤维化靶点予以综述,包括致肝纤维化最重要 的细胞因子之一TGF-β1以及近期发现的整合素αV等,旨在为预防或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外基质 中图分类号:R9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3-4870(2014)10-1365-07 Potential targets for anti-liver fibrosis ZHAO Shuang-shuang,SHAO Rong-guang,HE Hong-wei* (Institute of Medicinal Bio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100050,China) Abstract:Liver fibrosis is a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the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especially collagenα1(I)in liver.Ultimately,hepatic fibrosis leads to cirrhosis or hepatic failure.Liver fibrosis and early cirrhosis can be reversed,thus control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fibros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cirrhosis and hepatic failure.This is a review of potential targets for anti-hepatic fibrosis based on plenty of publications,including TGF-β1and integrinαV and so on,aimed at providing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in liver fibrosis. Key words:liver fibrosis;hepatic stellate cel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extracellular matrix 慢性肝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每年死于慢性肝病的人数接近80万[1]。急慢性肝损伤都会导致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的产生,肝纤维化是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特别是I型胶原α1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它是机体对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有病理改变。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门脉高压,并最终需要肝移植来延续生命[1,2]。 收稿日期:2014-04-24;修回日期:2014-06-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0409);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资助课题(20110026);国 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1002-001). *通讯作者Tel/Fax:86-10-83166673,E-mail:hehwei@https://www.360docs.net/doc/962453335.html, 肝损伤产生的多种刺激因素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包括氧化应激反应、组织缺氧、炎症及免疫反应等[3]。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多种细胞参与其中,包括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肝实质细胞、枯否细胞(kuffer cells,KCs)[4]、肝窦内皮细胞等。肝损伤刺激这些细胞释放各种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HSCs的激活和增殖,活化的HSCs分泌大量的TGF-β1,使TGF-β1水平不断升高,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一般认为,抗肝纤维化药物仅对早期肝纤维化患者效果比较明显,一旦胶原纤维老化,对抗纤维化药物的敏感性就会大大降低,自然就无从谈起治疗效果了。因此,肝纤维化必须予以早期治疗。 若在肝纤维化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转。疗效比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包括:丹参、化纤舒肝方、干扰素、马洛替酯。 一、丹参 丹参能够抑制胶原纤维的沉积,不仅可以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还能促使已经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 丹参的使用方法多为注射,通过静脉滴注10~20ml,一般25~3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 疗程见效。但需注意,丹参长 期使用可能有过敏反应,具体 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此 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二、化纤舒肝方 化纤舒肝方针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以养肝保肝为原则,活血祛瘀,疏散瘀阻,疏肝理气,健脾去痰,最终收到肝脏整体治疗的效

果。 化纤舒肝方的使用方法 是:将药物饮片置于砂锅内, 加入适量清水(浸过药材面 即可),然后用大火煎至水 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 每日饮用汤药1付,分3次 服用。15付为1个疗程。 三、干扰素 干扰素有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干扰素还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间接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生长;干扰素对细胞免疫还有免疫调节得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抑制肝区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来抑制星状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实现产生抗肝纤维化效果。 干扰素为注射用药,多皮下注射或肌注的方式,每周3次注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过敏反应、红肿等。 四、马洛替酯 马洛替酯作用于肝细胞可以激活肝功能,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分泌促使胶原纤维合成的细胞因子,从而降低胶原蛋白

治疗肝纤维化的中成药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治疗肝纤维化的中成药有哪些 导语:治疗肝病一直都是肝病患者的愿望,虽然肝病的治疗非常漫长痛苦,但是大多数的患者还是一直在坚持着,肝病对于人类的威胁是其他疾病远远比不 治疗肝病一直都是肝病患者的愿望,虽然肝病的治疗非常漫长痛苦,但是大多数的患者还是一直在坚持着,肝病对于人类的威胁是其他疾病远远比不上的,加上部分肝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造成了部分人士遭受了一定的歧视。肝纤维化是肝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症状,下面就来看看治疗肝纤维化的中成药有哪些的介绍吧。 中成药: (1)扶正化瘀胶囊(片):由丹参、虫草菌粉、绞股蓝、桃仁、松花粉、五味子(制)组成。功能:活血祛瘀,益精养肝。适应证: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用法:口服,每次 1.5g,一日3次,宜饭后服,早期湿热盛者慎用。 (2)复方鳖甲软肝片:由鳖甲、冬虫夏草、黄芪、党参等11种中药组成。功能: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证候者均可使用。用法:口服,1次4片(儿童减半),1日3次。 (3)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 治疗肝纤维化的中成药有哪些呢?治疗肝病这个任务重大的事情目前众多的医疗机构正在努力的攻克难关,而对于治疗肝纤维化这种状态的肝病来说,用中成药的方法比西药的安全性更高,因为中成药性状温和,对于肝脏的破坏性较小,而西药多数是化学药剂,毒性较大,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好药+好方法,成功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感染病学学术会议暨首届感染病和临床微生物国际论坛”于2018年7月26-2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的首次联合会议,也是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的首次联合会议。 肝纤维化、肝硬化真得可以逆转吗? 2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鸿教授齐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就此内容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风暴。肝胆相照平台对此专题会进行网络直播。

会议由庄辉院士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鸿教授作“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慢性肝病自然史、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赵教授提到,抗病毒治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抗病毒治疗3-5年肝纤维化只有部分改善,所以,积极研发抗纤维化药物是十分必要的。赵教授介绍了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牵头的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恩替卡韦(ETV)联合安络化纤丸(ALHQ)逆转肝纤维化/硬化进展的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该课题的研究结果表明:抗病毒治疗是控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的关键,可以有效降低肝硬化和HCC的发生率;但抗病毒治疗对肝纤维化进展的控制仍不满意,需要研究抗纤维化的药物;安络化纤丸作为肝纤维化安络化纤丸患者QQ 交流群:457754456药物有较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并用于“十三五”研究。 而另一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医辨证论治阻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的研究也显现出安络化纤丸的优势。 关于安络化纤丸的作用机制,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系和感染病中心、病理学系已证实,安络化纤能显著抑制TGFβ1生产及相应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而抑制星状细胞(HSC)激活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预防肝纤维化药物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预防肝纤维化药物有哪些 导语:预防肝纤维化有哪些?患者要及早去医院就医,预防此病的药物要经过医生开给患者,不能擅作主张去买药用药,肝方面的疾病治疗需要经过医生的 预防肝纤维化有哪些?患者要及早去医院就医,预防此病的药物要经过医生开给患者,不能擅作主张去买药用药,肝方面的疾病治疗需要经过医生的意见,结合患者本身这才是对的,患者不能喝酒不要抽烟,注意睡眠不要生气保持良好的心情,家属要带患者多去外面走动,病要及早就医才能恢复的快,那么希望患者注意饮食。 1.慢性肝炎(囊括乙、丙、丁型)基本上都有肝纤维化,而肝纤维化是导致肝功能异常和影响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亦是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的必经阶段。若能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便会使绝大多数慢性肝炎得到抑制,并能防止和减少肝硬化的发生。 2.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及糖结合物数量的增生和增加,挤压肝细胞,肝细胞数目也减少。学者们提出,肝纤维化过程中是可逆的,经过抗纤维化治疗,可使之舒缓,遏止纤维化的进展,若是发展到肝硬化、门脉高压阶段,基本是不可逆转了。因此,治疗慢性肝炎时,抗纤维化是至关紧要的原则,不可以忘却。 3.现在,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着一定的开展,但总的看,药品还不多,有些疗效还需进一步考察,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类给以介绍,以供选择:干扰素γ干扰素主要是经过减少胶原mRNA水平,以缩减肝内胶原的产生。α干扰素还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作用,去除病因(病毒)亦是防止和阻止肝纤维化最有效的措施。 4.钙拮抗剂经研究,证明此类药能抑制和逆转肝纤维化,诊治应用中也洞察到了这种作用。亦有人提出异议,但这类药对降低门脉高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最新资料推荐------------------------------------------------------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一般认为,抗肝纤维化药物仅对早期肝纤维化患者效果比较明显,一旦胶原纤维老化,对抗纤维化药物的敏感性就会大大降低,自然就无从谈起治疗效果了。 因此,肝纤维化必须予以早期治疗。 若在肝纤维化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转。 疗效比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包括: 丹参、化纤舒肝方、干扰素、马洛替酯。 一、丹参丹参能够抑制胶原纤维的沉积,不仅可以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还能促使已经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 丹参的使用方法多为注射,通过静脉滴注 10~20ml,一般25~30 天为 1 个疗程,连用 3 个疗程见效。 但需注意,丹参长期使用可能有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 此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二、化纤舒肝方化纤舒肝方针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以养肝保肝为原则,活血祛瘀,疏散瘀阻,疏肝理气,健脾去痰,最终收到肝脏整体治疗的效果。 化纤舒肝方的使用方法是: 将药物饮片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浸过药材面即可),然 1 / 3

后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 30 分钟。 每日饮用汤药 1 付,分 3 次服用。 15 付为 1 个疗程。 三、干扰素干扰素有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干扰素还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间接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生长;干扰素对细胞免疫还有免疫调节得作用。 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抑制肝区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来抑制星状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实现产生抗肝纤维化效果。 干扰素为注射用药,多皮下注射或肌注的方式,每周 3 次注射。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过敏反应、红肿等。 四、马洛替酯马洛替酯作用于肝细胞可以激活肝功能,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分泌促使胶原纤维合成的细胞因子,从而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并最终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马洛替酯为片剂,每次口服马洛替酯 0. 2g,一天三次,连用 12 周即可见效。 注意: 服用时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头痛等。

轻度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

轻度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 我们知道肝类的疾病包括我们的轻度肝纤维化,轻度肝纤维化我们可以知道是轻度的,轻度的即是可以治疗的,所以说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当然,也没有我们自己看到的那么难治疗,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把事情想的太复杂,下面我们就来围绕轻度肝纤维化的治疗来举一个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 病情描述 : 肝纤维化能不能医治?主要症状:乙肝轻微肝纤维化发病时间:09.9月今年单位做体检,发现肝脏出现肝纤维化症状,在这里想请问下肝纤维化能不能医治? 问题回答 :

下面给这位患者朋友介绍下肝纤维化的中药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其中病因治疗是首要对策,如抗病毒治疗,戒酒等,可以减轻肝脏的持续损伤,减轻肝纤维化的进展.但是病因与抗炎治疗不能等于和替代针对细胞外基质代谢与肝星状细胞活 化的抗纤维化治疗.目前的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病因,例如不能彻 底清除乙肝病毒, 那么少量残存病毒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损伤肝 细胞后,仍然可以刺激肝纤维化的形成.中医学中无纤维化一词,但一些与结缔组织增生相关的疾病均有中医描述的瘀血或百积 痞块特征.中医认为,慢性肝病的基本病机是正衰邪盛,温热未尽;关键在血瘀,病理表现为肝纤维化形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抗肝纤维化中药的研究如下:1.单味中药:实验和临床证实,有抗纤维化作用的中药有丹参,桃仁,冬虫夏草,汉防已甲素,当归,黄芪,茯苓,柴胡,红花,甘草,苦参,泽兰等.2.复方中药: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机制复杂, 中医辨证认为,除血瘀外,尚有湿热,肝郁,脾虚,阴虚等证,晚期 患者兼有气滞,湿遏,热蕴,痰阻和正虚表现,单味药难以起到整 体治疗效果;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兼顾祛邪,扶正,补虚,健脾,益气,补肾,长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可阻抑肝纤维化发展,甚至逆 转已形成的肝硬变.能使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在组织病理学上明显改善,而现在还没有一种西药具有这样的疗效.临床上,西药抗病毒药能有效地阻抑病毒复制,促使肝病患者长期缓解,但HBeAg甚至HBsAg血清阴转不等于治愈;对慢性HBV感染采用单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与进展汇总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王友祥 摘要:肝纤维化(HF)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因(ECM)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导致结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也称为纤维化。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干预HSC的生物学行为则能成功防治肝纤维化。目前最有效的抗HF措施就是积极有效地根除或控制慢性肝病的始发因素,对原发病的有效治疗本质上就是组织细胞外基因(ECM)沉淀或是促进其降解。最新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都是可以逆转的,因而促进了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最终对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和成效。本文分四部分介绍抗HF药物,即化学药物,中药,基因药物和复方联合治疗药物。 关键词:抗肝纤维化药物;化学药;中药;基因治疗;复方联合治疗 0 引言 肝纤维化(Hapatic fibrosis, HF)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特征,是进一步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病变缠绵难愈,甚至恶变死亡的主要原因。随之国内外也不断地对抗肝纤维化药物进行研究和开发,理想的抗HF药物应具有长达几十年的良好耐受性,对肝脏有特异的靶效应,无毒或低毒。经查文献知医药学领域对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化学药物,中药有效成分,基因药物,复方联合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 化学药物 1.1 抑制炎症反应类药物 炎症和免疫反应在HF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抑制或减轻炎症和免疫反应必将有助于HF的预防或促进其逆转。许多药物具有抗炎活性,可阻断刺激物对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熊脱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有益,一定程度上源于其抗炎活性,解热抗炎药甲苯吡啶酮能有效地逆转实验性HF;有抗炎活性的药物马洛替酯在动物模型上可保护肝细胞、减少肝胶原沉积,特异性中和某些致炎因子或补充某些抗炎因子是抑制肝脏炎症的另一途径。白介素-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