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一、在机械加工中,把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一个封闭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二、根据切削过程的物理本质和工作阶段,可以把影响机械加工精度,造成加工误差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

1.加工前存在的误差:(1)原理误差:某些加工方法即存在着误差;

(2)机床、夹具、刀具本身的误差;

(3)工作、夹具、刀具调整时的误差。

2.切削过程中物理因素所产生的误差:(1)切削力和其它力使工艺系统发生变形;

(2)切削热和其他热源使工艺系统发生变形。3.切削后出现的误差:(1)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而产生的变形;

(2)测量工件时的测量误差。

这些误差的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原理误差

(2)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4)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5)工件内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6)测量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刀刃轮廓或近似的传动关系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一、由于工艺系统中各组成环节的实际几何参数和位置,相对于理想几何参数和位置发生偏离而引起的误差,统称为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只与工艺系统各环节的几何要素有关。

二、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机床的几何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

机床的几何误差是通过各种成形运动反映到加工表面的,机床的成形运动主要包括两大类,即主轴的回转运动和移动件的直线运动。因而分析机床的几何误差主要包括主轴的回转运动误差、导轨导向误差和传动链误差。

(一)主轴的回转运动误差

1.主轴的回转运动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相对于理论回转轴线的偏移。

2.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误差运动,可以分解为:

(1)轴向窜动:指瞬时回转轴线沿平均回转轴线方向的轴向运动

主要影响工件的的端面形状和轴向尺寸精度。

(2)径向跳动:指瞬时回转轴线平行于平均回转轴线的径向运动量

主要影响加工工件的圆度和圆柱度。

(3)角度摆动:指瞬时回转轴线与平均回转轴线成一倾斜角度作公转

对工件的形状精度影响很大,如车外圆时,会产生锥度。

实际上,主轴回转误差的三种基本形式是同时存在的,主轴回转误差运动是这三种误差的合

成运动。

3.影响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主要因素有:主轴误差、轴承误差

4.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1)采用高精度的主轴部件

(2)使主轴回转的误差不反映到工件上

(二)机床导轨误差

1.机床导轨副是实现直线运动的主要部件,其制造和装配精度是影响直线运动精度的主要因素,导轨误差对零件的加工精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2.机床导轨误差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误差的影响

(2)机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直线度误差的影响

(3)机床导轨面间平行度误差的影响

(4)机床导轨对主轴轴心线平行度误差的影响(三)机床的传动误差

为了减少机床传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可以采用如下措施:

(1)减少传动链中的环节,缩短传动链;

(2)提高传动副(特别是末端传动副)的制造和装配精度;

(3)消除传动间隙;

(4)采用误差校正机构

工艺系统的其他几何误差:刀具误差、夹具误差、调整误差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一、工艺系统在切削力、夹紧力、重力和惯性力等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从而破坏了已调整好的工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导致加工误差的产生,并影响加工过程的稳定性。

二、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误差的影响

(一)概念: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在切削力、传动力、惯性力、夹紧力以及重力等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应的变形(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这种变形将破坏工艺系统间已调整好的正确位置关系,从而产生加工误差。(例如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的弯曲变形,加工后会形成腰鼓形的圆柱度误差)

(二)切削加工中工艺系统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将在各个受力方向上产生相应的变形。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主要是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敏感方向,即通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的位移。

1.工艺系统的刚度k xt定义为:零件加工表面法向分力F y,与刀具在切削力作用下,相对工件在该方向的位移Y xt的比值,即k xt = F y / Y xt

工艺系统的总变形量应是:Y xt = Y jc + Y dj + Y jj + Y g(矢量和)

而k xt =F y/Y xt k jc =F y/Y jc k dj =F y/Y dj k jj=F y/Y jj k g =F y/Yg

式中:Y xt——工艺系统的总变形量(mm);k xt——工艺系统的总刚度(N/mm);

Y jc——机床变形量(mm);k jc——机床刚度(N/mm);

Y dj——刀具变形量(mm);k dj——刀具刚度(N/mm);

Y jj——夹具变形量(mm);k jj——夹具刚度(N/mm);

Y g——工件变形量(mm);k g——工件刚度(N/mm)。

工艺系统刚度的一般式为:k xt= F y/(Y jc + Y dj + Y jj + Y g)

因此,当知道工艺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形后,即可求出系统刚度。

(三)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加工误差的原因

1.由于切削力着力点位置变化引起的工件形状误差

例如:(1)在车床两顶尖间车削短粗的轴,工艺系统的变形完全取决于头架、尾座(包括顶尖)和刀架的变形。

(2)在车床两顶尖间车削细长轴,工艺系统的变形完全取决于工件的变形。

2.由于切削力变化而引起的加工误差

在切削加工中,往往由于被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引起切削力的变化,从而造成工件的加工误差。当毛坯的误差较大,一次走刀不能满足加工精度要求时,需要多次走刀来消除Δm 复映到工件上的误差。

3.其它力引起的加工误差:惯性力、传动力、重力、夹紧力(三爪卡盘夹紧薄壁套筒车孔,需在套筒外面加上一个厚壁的开口过渡套,或采用专用夹头,使夹紧力均匀分布在套筒上)(四)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主要措施

1.提高接触刚度;

2.提高工件刚度,减少受力变形

3.提高机床部件刚度,减少受力变形

4.合理装夹工件,减少夹紧变形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一、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切削热、摩擦热以及工作场地周围热源的影响,工艺系统的温度会产生复杂的变化。在各种热源的作用下,工艺系统会发生变形,导致改变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正确相对位置,导致加工误差的产生。

二、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一)概述: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在各种热源的影响下,常产生复杂的变形,破坏了工艺系统间的相对位置精度,造成了加工误差。据统计,在某些精密加工中,由于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约占总加工误差的40%~70%。热变形不仅降低了系统的加工精度,而且还影响了加工效率的提高。

(二)工艺系统的热源

引起工艺系统热变形的热源大致可分为两类: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

内部热源包括切削热和摩擦热;外部热源包括环境温度和辐射热。切削热和摩擦热是工艺系统的主要热源。

(三)工艺系统的热平衡

?工件内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一.内应力是工件自身的误差因素。工件冷热加工后会产生一定的内应力。通常情况下内应力处于平衡状态,但对具有内应力的工件进行加工时,工件原有的内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从而使工件产生变形。

二、工件内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一)零件在没有外加载荷的情况下,仍然残存在工件内部的应力称内应力或残余应力。工件在铸造、锻造及切削加工后,内部会存在的各种内应力。零件内应力的重新分布不仅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而且对装配精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内应力存在于工件的内部,而且其存在和分布情况相当复杂.

1.毛坯的内应力:铸、锻、焊等毛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件各部分的厚薄不均,冷却速度不均匀而产生内应力。

2.冷校直引起的内应力:细长的轴类零件,如光杠、丝杠、曲轴、凸轮轴等在加工和运输

中很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因此,大多数在加工中安排冷校直工序,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会带来内应力,引起工件变形而影响加工精度。目前已不采用。

3.工件切削时的内应力

(二)减少或消除内应力的措施

1.合理设计零件结构

2.采取时效处理

(1)自然时效:在毛坯制造之后,或粗、精加工之间,让工件停留一段时间,利用温度的自然变化,经过多次热胀冷缩,使工件的内应力逐渐消除。这种方法效果好,但需要时间长(一般要半年至五年)。

(2)人工时效:将工件放在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再随炉冷却以达到消除应力的目的。这种方法对大型零件需要一套很大的设备,其投资和能源消耗较大。

(3)振动时效:以激振的形式将振动的机械能加到含大量内应力的工件内,引起工件内部晶格变化以消除内应力,一般在几十分钟便可消除内应力,适用于大小不同的铸、锻、焊接件毛坯及有色金属毛坯。这种方法不需要庞大的设备,所以比较经济、简便,且效率高。

测量误差

在工序调整及加工过程中测量工件时,由于测量方法、量具精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而产生的误差,统称为测量误差。

机械加工精度.doc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2.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4.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课时分配:1、4,各0.5学时,2、 3,各1.5学时 重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难点: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随着机器速度、负载的增高以及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对机器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保证机器零件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也越显得重要。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工艺问题,多数也是加工精度问题。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目的是研究加工系统中各种误差的物理实质,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工艺系统中各种误差与加工精度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以保征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精度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讨论的内容有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四个方面。 7.1机械加工精度概述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见P194)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工精度的高低。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

浅析机床精度对加工的影响

2011年编号: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 浅析机床精度对加工的影响 作者姓名: 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浅析机床精度对加工的影响 [摘要] 本文阐述了本人机床静态、动态检验过程中所体会到的问题——机床精度对加工的影响。从机床运动、结构的角度,分析机床的精度误差对加工误差可能造成哪些方面影响。采取什么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小由于机床精度对加工带来的误差。 [关键词] 机床精度加工影响 一台数控机床各项性能的好坏及数控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将直接影响到机床的正常使用。而数控机床的高精度最终是要靠机床本身的精度来保证,其精度包括几何精度和切削精度。因此,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对初始使用的数控机床及维修调整后机床的技术指标恢复是很重要的。精度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数控机床的几何精度、定位精度和切削精度检测。下面对机床误差、机床精度检验进行分析总结,使我们更好的理解机床精度对加工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一、机床的几何误差 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机床的磨损将使机床工作精度下降。(1)主轴回转误差,机床主轴是装夹工件或刀具的基准,并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或刀具,主轴回转误差将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精度。(2)导轨误差,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除了

导轨本身的制造误差外,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和安装质量,也使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因素。导轨磨损是机床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3)传动链误差,传动链误差是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一般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 如当机床精度达不到零件加工要求时,常常不是一味提高机床精度,而是从工艺上或夹具上想办法,创造条件,使机床的几何误差转移到不影响加工精度的方面去。如磨削主轴锥孔保证其和轴颈的同轴度,不是靠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来保证,而是靠夹具保证。当机床主轴与工件之间用浮动联接以后,机床主轴的原始误差就被转移掉了。 二、数控机床几何精度的检测 机床几何精度的检测必须在机床精调后依次完成,不允许调整一项检测一项,因为几何精度有些项目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数控机床几何精度的检查在几何精度检测中必须对机床地基有严格要求,应当在地基及地脚螺栓的固定混凝土完全固化后再进行。精调时应把机床的主床身调到较精确的水平面以后,再精调其他几何精度。有一些几何精度项目是互相联系的,例如在立式加工中心检测中,如发现y 轴上数控机床和Z轴方向移动的相互垂直度误差较大,则可以适当调整立柱底部床身的地脚垫铁,使立柱适当前倾或后仰,减小该项误差。但这样也会改变主轴回转轴心线对工作台面的垂直度误差。因此,对各项几何精度检测工作应在精调后一气呵成,不允许检测一项调整一项,否则会造成由于调整后一项几何精度而把已检测合格的前一项精度调成不合格。

浅析机械加工精度提升途径

浅析机械加工精度提升途径 摘要:本论文针对机械加工精密度含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对机械加工精度的产生影响的原因和误差产生的关键因素,并总结出提升机械加工精度的有效措施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机械工艺;加工精度;误差 1概述 加工精度包括以下几部分,首先是尺寸精度,主要体现了零部件被加工后实际尺寸和零部件尺度公差带距离向重合的程度;其次是形状精度,其主要是对零部件加工后其表面形状同理想形状的相似程度。 2机械加工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1)机床的几何误差。机床精度程度对工件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机床制造误差率严重制约着工件的加工精度高低,其具体表现为,主轴、导轨和传动等方面的误差。机床的高使用频率造成其磨损程度加大,从而造成机床精度逐渐下降。其精度下降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主轴回转的误差,机床主轴作为装夹工件、刀具的基本部位,能够将动力传送给工件、刀具,所以主轴回转如果发生误差,则会给工件加工带来一定的误差。其次,导轨误差,导轨体现了各部件的具体位置,是机床运动平稳的保障,当然,导轨磨损和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最后,传动链误差,该误差是指传动链始端和末端传动部件运动而产生的误差,通常是依据末端转角误差程度来判断。(2)刀具种类的误差。刀具误差发生情形大多是根据刀具种类不同而变化的。当我们选择定尺刀具、成型刀具和展成刀具时,其制造误差程度严重制约着工件的精密程度。对于一般性刀具,其误差对工件加工密度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对于夹具的误差,刀具主要是发挥将刀具和机床处于准确位置的功能,因此刀具误差越大,其工件加工精度越差。(3)工件定位中的误差。工件定位中的误差,首先表现为基准重合度的误差,在零部件设计图上注明表面尺寸、位置做为设计基准。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多种几何要素作为制造过程中的定位标准,如果采用的定位标准不规范,与原始设计不符合,就导致基准误差的出现;其次是定位副制造不适合造成误差。由于夹具上的定位元件存在不准确的因素,因此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零部件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 1. 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 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 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 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 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 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 假定安装条件。 9.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 过程。 10.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 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 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 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 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 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 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引起。 18. 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 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0. 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 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 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 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 工精度的高低。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 二、加工经济精度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只要精心操作,细心调整,并选用合适的切削参数进行加工,都能使加工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这样会降低生产率,增加加工成本。 加工误差δ与加工成本C成反比关系。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 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三、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见P194) 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 响。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项误差单独的变化规律;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主要是研究各项误差综合的变化规律,只适合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条件。 四、原始误差 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 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

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加工精度 王卫光

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王卫光 发表时间:2018-08-13T11:59:41.4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王卫光[导读]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相对各领域在机械零部件加工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给机械制造企业带来很大的挑战,激励其早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率。 身份证号:13242519811006xxxx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相对各领域在机械零部件加工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给机械制造企业带来很大的挑战,激励其早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率。然而在零件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机械加工的精度不能完全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机械制造企业的信誉程度及经济效益。因此,相关企业应提高对机械加工精度的重视,大力采用行之有效的解决 措施,从根本上抵消一切影响加工精度的生产因素,从而为提升我国机械加工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机械加工;减少误差;提高精度 1、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内容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它们之间的差异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误差越大加工精度越低,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加工精度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尺寸精度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尺寸的公差带中心的相符合程度;形状精度指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的实际几何形状与理想的几何形状的相符合程度;位置精度指加工后零件有关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与理想。 在相同中的各种因对准确和完足产品的工加工方法,的生产条件下所加工出来的一批零件,由于加工素的影响,其尺寸、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不会绝全一致,总是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同时,从满作要求的公差范围的前提下,要采取合理的经济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经济性。 2、加工中导致误差出现的主要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产品的适量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加工精度已经成为衡量零件加工质量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有效地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显得尤为重要。在机械加工工作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非常地了解,从而使机械加工的精度不断提高。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工艺系统会产生各种误差,这些误差与工艺系统本身的结构状态与切削过程有关系,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有: 2.1 加工原理误差 近似的加工方法,在加工过程中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加工误差也由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轮廓而产生。 2.1.1采用近似的刀具轮廓造成的误差 要使刀具刃口做得与合理论曲线的轮廓相一致,用成形刀具加工复杂的曲面时,是比较困难的,理论曲线通常会用圆弧、直线等简单近似的线型来代替。 2.1.2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造成的误差 工件和刀具在运动之间为了达到对工件表面理想的要求,往往建立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从理论上讲这种联系的建立应该是完全准确的。但此种准确的联系,却似乎起不到理想的效果,难以提升加工精度,在此种准确的联系下,很容易导致加工原理发生误差,机床和夹具面的变得更加复杂,制造起来变得比较困难。 2.2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机械加工过程中,在各种热源的共同作用下,工艺系统很容易发生一定的热变形。工艺系统各部分的变形产生差异,主要是由各个环节的材料、结构有所不同,工艺系统热源分布的不均匀所导致的。其中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中,精密加工占总加工误差的十分之四到十分之七左右。 2.2.1 刀具热变形影响着加工精度 刀具的尺寸和热熔量并不是很大,切削加工过程中,虽然掺入道具的热量较小,但是对刀具来说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行粗加工时,可以忽略不计加工精度受刀具热变形的影响,但对于某些高精度的零件,刀具的热变形带来的影响非常大,使加工表面产生形状误差。 2.2.2 加工精度受机床热变形的影响 由于热源的影响,机床各个部分的温度都会发生变化,机床机构的复杂性和热源分布的不均匀,机床的各个部件发生不同程度的热变形,破坏了机床原有的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影响了加工精度。机床的类型不同,热源也不同,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也不同。 2.3加工精度受机床几何误差及磨损的影响 加工中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运动的活动场所是机床,工件的成型运动离不开机床的运行,机床的精度直接受加工工件精度的影响。在机床制造误差中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传动链误差、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 2.3.1传动链误差 在加工、装配、和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对这些基础元件造成磨碎,从而产生误差,是引起传动链误差的基础。机床传动链误差是影响表面加工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传动误差因传动机构越多,传动路线越长而越大。 2.3.2 主轴回转误差 工件的形状和位置精度主要受到主轴的回转误差直接影响,可分解为径向跳动、轴向跳动和角度摆动。在对不同表面加工的时候,由于存在误差敏感方向,加工误差也随主轴的径向跳动而有所不同。 2.3.3 导轨误差 导轨承担着机床的导向和承载作用,机床主要部件相对位置的基准、运动的基准也由导轨来完成。形状精度受导轨各项误差的直接影响较为明显。在被加工工件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误差将被直接反应出来,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最大。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致使工作台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摆动,刀尖的运动形成一条空间曲线,它使得工件形状发生变化。 3、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措施

浅析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浅析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二日 浅析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摘要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因素影响工件的最终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的加工达到质量要求,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成为加工前必须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要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结合自己几年的车间实践经验,就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作一阐述。 关键词加工精度误差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因素影响工件的最终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的加工达到质量要求,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成为加工前必须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要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概述 1.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2.加工经济精度: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3. 原始误差: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主要有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定位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以及原理误差、调整误差、测量误差等。 4.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分析计算法和统计分析法。 二、工艺系统集合误差 1.机床的几何误差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机床的磨损将使机床工作精度下降。1) 主轴回转误差,机床主轴是装夹工件或刀具的基准,并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或刀具,主轴回转误差将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精度。2) 导轨误差,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除了导轨本身的制造误差外,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和安装质量,也使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因素。导轨磨损是机床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3) 传动链误差,传动链误差是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一般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 2.刀具的几何误差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随刀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采用定尺寸刀具成形刀具展成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而对一般刀具(如车刀等),其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 3.夹具的几何误差夹具的作用时使工件相当于刀具和机床具有正确的位置,因此夹具的制造误差对工件的加工精度(特别是位置精度)有很大影响。 三、定位误差 1.基准不重合误差: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所产生的基准不重合误差,只有在采用调整法加工时才会产生,在试切法加工中不会产生。 2.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是由夹具上的定位元件来确定的。基准不重合误差的方向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的方向可能不相同,定位误差取为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的矢量和。

机械加工精度习题答案

第二章机械加工精度习题 一、填空 1、零件的加工质量包含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2、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可分解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倾角摆动。 3、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称为常值系统误差;或者加工误差按一定规律变化,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4、机床导轨导向误差可分为:水平直线度、垂直直线度、扭曲(前后导轨平行度) 导轨与主轴轴线平行度。 5、误差的敏感方向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处于加工表面的法向, 在车削加工时为水平方向,在刨削加工时为垂直方向。 6、分析影响机械加工因素的方法有单因素法、统计分析法。 二、选择题 1、通常用(A)系数表示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胜任零件所要求加工精度的程度。 A.工艺能力 B.误差复映 C.误差传递 2、下述刀具中, (C)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A.内孔车刀 B.端面铣刀 C.铰刀 D.浮动镗刀块 3、在接触零件间施加预紧力,是提高工艺系统(C)的重要措施。 A.精度 B.强度 C.刚度 D.柔度 4、一个完整的工艺系统由(B) A.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构成 B.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 C.机床、量具、刀具和工件构成 D.机床、夹具、量具和工件构成 5.传动比小,特别是传动链末端地传动副的传动比小,则传动链中其余各传动元件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就(A)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6、加工齿轮、丝杠时,试指出下列各情况哪些属于加工原理误差(C、D、E )。 A.传动齿轮的制造与安装误差; B.母丝杠的螺距误差; C.用阿基米德滚刀切削渐开线齿轮; D.用模数铣刀加工渐开线齿轮; E.用近似传动比切削螺纹。 7、判别下列误差因素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何种误差类型及误差性质: (1)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误差(C, D); (2) 工件的安装误差(C, F );

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

题目: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 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 摘要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每一个产品都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的,因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整台机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和寿命。有很多因影响零件最终的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加工达到质量要求,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就成为必须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要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该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规律,从而找出减小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通过图例的分析,确定合适的加工方法,最终达到零件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加工精度工艺系统刚度位置精度几何参数

目录 绪论 (2) 1.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的概念 (3) 2. 产生加工误差的因素 (3) 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4) 2.1.1机床、刀具、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4) 2.1.2 刀具、夹具误差及工件的定位误差 (9) 2.2 工件装夹误差 (10) 2.3机床的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0) 2.4 工件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1) 2.4.1刀具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2) 3. 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绪论 机床是各行各业普遍使用的机械设备,凡有机械加工的场所都离不开机床,它使用范围广,社会拥有量大,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尤其大型机床设备、成套机床设备的安装需要非常专业的安装技术人员参与才能完成。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体积、重量和技术含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安装工艺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篇论文主要介绍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包括几何误差、加工中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误差,典型零件加工与加工方法,通过分析找出最适合的加工方案。

机械加工工艺精度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精度分析 一、机械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工艺简单而言就是在机械零件和工件制造周期,应用相应的加工工艺方式对毛坯进行改善并进行加工,从而对毛坯与零件之间的吻合度实行加工处理。从实际的加工工作层面上来看,机械加工工艺的过程主要是对加工的毛坯进行打磨,其对于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一般都比较高。首先,粗加工主要是对毛坯进行打磨,并对零件的大体结构进行处理,之后对加工结果实行毛坯与零件大小的精度控制。其次便是精加工,其需要借助精确的计算,将精准的毛坯与零件大小数据获取后进一步的加强精密的制造,并完成毛坯与零件的精准度控制[1]。在加工完成之后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检验工作,并借助检验将误差控制到最小,并获得所有精准零部件之后再进行包装,从整体角度上优化工艺流程,确保生产结果的准确性。 二、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内在因素。主要是在于两个方面,加工过程中的几何精度误差以及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借助全面分析认为内在影响因素对于零件加工的影响最为突出,同时这一类因素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几何精度误差影响会导致零件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于加工工艺而言,对零件加工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设备的好坏程度均会对生产零件的精度形成直接影响[2];2、受力因素。在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出现系统受力变形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位置、形状等发生改变,导致系统的正常使用与安全运行遭受影响。一方面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运行能力,所应用的刀具与夹具等构件需要长时间承担较高的工作压力,在受力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位置相对改变。另一方面系统的不同部件会遭受多方的作用力,需要承担加工零件施加的压力;3、加热因素。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刀具、工件以及机床等物体都会出现明显的温度上升现象,其中工件的热变会促使零件的精度形成明显的改变,尤其是在温度过高时会逐渐膨胀,并在冷却后精度的差异便会更加明显。另外,在机床发热的情况之下机床正常运行的风险比较高,对于整个零件加工的精度和质量影响也比较明显。 三、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控制措施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C )。 A.矩形 B.梯形 C.鼓形 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1.设计工艺过程的基本要求是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工艺过程必须满足 优质、高产、低消耗要求。 2.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3.为保证加工表面和非加工表面的位置关系,应选择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4.铸件、锻件、焊接件毛坯须进行时效处理。 5.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全过程。 6.由机床、刀具、工件和夹具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7.生产类型一般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8.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查表法、估计法和分析计算法。 9.机械零件常用毛坯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型材等。 10.工艺基准是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11.选择精基准时,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可以较容易地获得加工表面与 设计基准的相对位置精度,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以较容易地 保证各加工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采用自为基准原则,可以使加工面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12.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13.零件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零件的年产量。 14.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15.以工件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__保证重要加工面均匀___。 16.常采用的三种定位方法是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的方法。 17.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先面后孔。 18.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和夹紧的过程算为装夹。 19.在工件上特意加工出专供定位用的表面叫辅助精基准。 20.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称为安装。 21.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按应用目的可大致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22.调质处理常安排在粗加工之后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23.渗氮常安排在粗磨之后,精磨之前之前。 24.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其装夹方式常常是一夹一托。 25.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单件、小批生产常在卧式车床上加工、大批量生产则在专用深孔加工机床上加工。 26.磨削轴类零件时、中心磨削的定位基准中心孔,无心磨削的定位基 准外圆表面。 27.与纵磨法相比,横磨的生产率高,表面质量低。 28.单件、小批生产花键常在卧式铣床上加工、批量生产在花键铣床上加工。 29.定位销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内孔面定位。 30.夹具尺寸公差一般取相应尺寸公差的 1/2—1/4 。 31.定位误差包含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 32.菱形销安装时,削边方向应时垂直(垂直或平行?)于两销的连心线 33.偏心夹紧机构一般用于被夹压表面的尺寸变化小和切削过程 中振动不大的场合。 34.定心夹紧机构是一种工件在安装过程中,同时实现定心和夹紧作用的机构。 35.V型块定位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V形块定位的最大优点是对中性好。V形块以两斜面与工件的外圆接触起定位作用,工件的定位基面是外圆柱面,但其定位基准是外圆轴线。 36.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7.主轴箱常用的定位粗基准是重要孔(主轴孔)。 38.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39.丝杠加工过程中为了消除内应力而安排多次时效处理。 40.轴类零件最常用的定位精基准是两中心孔,粗车时常用 一夹一顶的定位方式。 41.中心孔的修研方法有铸铁顶尖、油石或橡胶砂轮加少量润滑油、 用硬质合金顶尖修研及用中心孔磨床磨削中心孔。 42.同轴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摸法、导向法、找正法。调头镗法为保证同轴度,要求:①镗床工作台精确回转180度,②调头后镗杆轴线与已加工孔轴线位置重合。 43.平行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模法、找正法、坐标法 44.中心孔的技术要求:足够大的尺寸和准确的锥角、 轴两端中心孔应在同一轴线上、中心孔应有圆度要求及同批工件中心孔的深度尺寸和两端中心孔间的距离应保持一致。 45.有色金属件的精加工应采用金刚镗或高速细车的方法。 46.滚压使表面粗糙度变细,强硬度较高,表面留下残余压应力,但仅宜于加工塑性金属材料的零件表面。

浅谈提高机械加工精度方法与注意事项

浅谈提高机械加工精度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方面,要在知晓加工误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 另一方面,要能够采取有效的补救方法来降低生产误差,提高产品生产性能。 1 机械加工中出现的误差 机械加工的精度往往与实际存在的误差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机械中的精度与加工后的实际数值要求有一定的差异,越是接近规定的要求,越能够体现生产加工的系数标准。 误差则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过程中往往因人为或者机械等不可避免而造成的,与实际生产标准有一定差距,但可通过一定的策略措施予以弥补。 2 工艺生产中影响精度的要素 2.1 工艺系统中机械性误差 机械加工是在一定的操作系统中进行的,往往受到机床的几何、主轴回转、刀具几何等因素影响。这样的机械物质因素影响,不仅影响了机械精度,更是容易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根据这些误差中,主要包括:

1)传输运动误差,在传动链始末两端中因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导致频率不同而产生一定的误差,主要在机械的转角中。 2)刀具切削误差,因刀具在切削过程中,产生磨损,并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地改变。 3)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在运转过程中和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不再严格参数范围内,可分解为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和角度摆动三种基本形式。产生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主轴几段轴颈的同轴度误差、轴承本身的各种误差、轴承之间的同轴度误差、主轴绕度等。但它们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的影响大小随加工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4)导轨误差,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不在正确的运转系数范围而导致其运转速度产生偏差,主要与在水平面内(垂直面内)直线度和前后导轨的平行度(扭曲)相关。这些机械性误差存在,不仅使得机械不能在正确运转范围内生产,还容易使得机械生产精度大为减少。 2.2 定位过程中误差 机械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制作设计图本,应该充分考虑实际生产的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须选择工件上若干几何要素作为加工时的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如果所选用的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就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在生产过程中,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定位基准相对于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这样的定位误差,不仅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因素

目录 摘要 一、机械加工精度 1、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内容 (3) 2、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3) 3、机械加工误差的分类 (3) 二、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1、加工原理误差 (4) 2、机床的几何误差 (4) 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 1、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 (6) 2、最佳表面粗糙度 (6) 四、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工件材料的性质 (7) 2、切削用量 (7) 3、磨削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7) 五、影响加工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1 、冷作硬化及其评定参数 (8) 2 、影响冷作硬化的主要因素 3、磨削烧伤 4、改善磨削烧伤的途径 5、表面层残余应力 (8) 六、结论 (10) 七、致谢 (11) 八、参考文献 (12) 机械表面加工在工艺中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李岗

摘要 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与零件的加工质量、产品的装配质量密切相关,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它包括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方面。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几何形状,工艺系统,误差 一、机械加工精度 1、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内容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经过加工后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相符合的程度,而它们之间的偏离程度则称为加工误差。加工精度在数值上通过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表示。零件的几何参数包括几何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故加工精度包括:(1)尺寸精度。尺寸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2)几何形状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等。 (3)相互位置精度。 1、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内容 在相同中的各种因对准确和完足产品的工加工方法,的生产条件下所加工出来的一批零件,由于加工素的影响,其尺寸、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不会绝全一致,总是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同时,从满作要求的公差范围的前提下,要采取合理的经济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经济性。 2、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机械加工中,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工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原始误差。这些原始误差,一部分与工艺系统本身的结构状态有关,一部分与切削过程有关。按照这些误差的性质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机床的几何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和夹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装夹误差以及工艺系统磨损所引)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3)工艺系统热变形所引起的误差。(4)工件的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3、机械加工误差的分类

机械加工精度答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C )。 A.矩形 B.梯形 C.鼓形 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A.原理误差 B.机床几何误差 C.机床热变形 D.安装误差 5.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其均方根偏差越大,表明尺寸(A)。 A.分散范围越大 B.分散范围越小 C.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大 D.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小6.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小,两端直径偏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 A.两顶尖处刚度不足 B.刀具刚度不足 C.工件刚度不足 D.刀尖高度位置不准确 7.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D )。 A.机床 B.工件 C.刀具 D.切屑 8.工艺系统刚度( B )其实体刚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因素浅析.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因素浅析 _hasgo122 摘要:机械加工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因素影响工件的最终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的加工达到质量要求,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成为加工前必须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要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就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作一阐述。 关键词:加工精度误差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因素影响工件的最终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的加工达到质量要求,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成为加工前必须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要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概述 1.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2.加经济精度: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3. 原始误差: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主要有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定位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以及原理误差、调整误差、测量误差等。 4.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分析计算法和统计分析法。 二、工艺系统集合误差 1.机床的几何误差: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机床的磨损将使机床工作精度下降。 1) 主轴回转误差,机床主轴是装夹工件或刀具的基准,并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或刀具,主轴回转误差将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精度。 2) 导轨误差,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除了导轨本身的制造误差外,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和安装质量,也使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因素。导轨磨损是机床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机械加工尺寸精度控制

机械加工尺寸精度控制

一、摘要 机械产品的各种零部件在进行了机械的运动设计、结构设计、强度和刚度设计后计算出了基本尺寸,接下来就要进行尺寸的精度设计。 为了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保证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以及表面特征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就尺寸而言,互换性要求尺寸的一致性,但并不是要求零件都准确地制成一个指定的尺寸,而只要求尺寸在某一合理的范围内。对于相互结合的零件,这个范围既要保证相互结合的尺寸之间形成一定的关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又要在制造上是经济合理的,这样就形成了“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极限”用于协调机器零件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配合”则是反映零件组合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1、孔和轴 1)孔 (hole) 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两平行平面或切面所形成的包容面),如图2.1所示零件的各内表面上D1、D2、D3、D4各尺寸都称为孔。 2)轴 (shaft) 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如图2.1所示零件的各外表面上d1、d2、d3各尺寸都称为轴。极限与配合标准中的孔、轴都是由单一的主要尺寸构成,例如圆柱体的直径,键与键槽的宽度等。 图2.1 孔与轴

2、有关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和定义 1)尺寸(size) 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称为尺寸。如直径、半径、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等都是尺寸。在机械行业中,一般常用毫米(mm)作为特定单位。2)基本尺寸(basic size) 基本尺寸是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用D和d分别表示孔和轴的基本尺寸,如图2.2 (a)所示。基本尺寸是从零件的功能出发,通过强度、刚度等方面的计算或结构需要,并考虑工艺方面的其它要求后确定的,一般应按标准尺寸(GB 2822—81)选取并在图样上标注。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制造误差,而且在不同的应用条件对孔与轴的配合有不同的松紧要求,因此工件加工完成后所得的实际尺寸一般不等于其基本尺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本尺寸是用以计算其它尺寸的一个依据。 3)实际尺寸(actual size)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用Da和da分别表示孔和轴的实际尺寸。由于在测量的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所以实际尺寸并非被测尺寸的真值。例如一个轴,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为φ25.987mm,测量误差在±0.001mm以内,则实际尺寸的真值将在φ25.988-25.986mm之间。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不知道的,因此只能以测得的尺寸作为实际尺寸。 图2.2 极限与配合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