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4.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5.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6.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7.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

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投影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1)注音:阔绰(chuò ) 羼(chàn) 绽出(zhàn) 拭(sh ì)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第一单元 1.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

人教部编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人教部编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第9课《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

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隧洞suì dòng : 即隧道。 蜗行wō xíng : 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滩yū tān : 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船bó chuan : 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带动的船,用于运输货物(如煤、油木材或粮食);有时亦载客,通常由拖轮拖带。 簇新cù xīn : 极新;全新。~的大衣。 笑涡xiào wō : 脸颊上的小圆窝笑时深而明显。 喷薄pēn bó : 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欲出的一轮红日。 伤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 : 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第2课《梅岭三章》 阎罗yán luó : 即间罗王,也称“间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捷报jié bào : 胜利的消息:~频传。 血雨腥风xuè yǔ xīng fēng :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qǔ yì chéng rén :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第3课《短诗五首》 漫漫màn màn : 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长夜。路途~。 装饰zhuāng shì: 1.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品。~图案。她向来朴素,不爱~。 2.装饰品:建筑物上的各种~都很精巧。 舵手duò shǒu :1.操舵驾驶船的人。 2.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埋没mái mò :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 第4课《海燕》 苍茫cāng máng : 空旷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gāo ào : 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海鸥hǎi ōu : 海上常见的一种海鸟。 飞窜fēi cuàn :飞逐。 蠢笨chǔn bèn : 笨拙;不灵便的。 翡翠fěi cuì : -种珍贵的玉石,颜色多样,以绿色最为常见。 困乏kùn fá : 疲乏,疲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 30 分) 1.下列词语中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蔓延/瓜蔓 对称/称心如意 饮归客/长虹饮涧 B .船棹/阔绰 揩油/白头偕老 咽喉/难以下咽 C .震悚/竦峙 烦躁/名声大噪 咀嚼/含英咀华 D .遏制/拜谒 鞭梢/刀剑入鞘 粗犷/旷日持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 .丘壑 雷震雨 食不裹腹 走投无路 B .沉湎 C .旁骛 D .暗哑 一摊血 订书机 乌篷船 共商国事 一视同仁 针贬时弊 诚惶诚恐 扭捏作态 闲情逸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价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 雅罢了。 B .随着第三方支付等数字金融新业态的普及,隐私问题愈发引人关 注,通过加强国家立法来保护个人隐私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C .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 的世界五彩缤纷,充满快乐。 D .漫步美丽崮乡,我们用相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奥楚蔑洛夫是苏联作家契诃夫所著《变色龙》中的主人公,这篇 小说紧扣“变”字,刻画了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 的黑暗腐朽。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也包括 对诸如长勺之战等著名战例的精彩描述。 C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教案中考复习按二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按知识点考点来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中考试卷模拟强化训练 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考点 一、总体安排 安排内容指导 用时 训 练 用 时 测 试 用 时 第一讲拼音、汉字、词语、标点 1 1 3 第二讲句子(病句、修辞、成分、单复句、句式变换) 1 2 第三讲语言实际运用(得体、连贯、仿写等)0.5 1 3 第四讲诗文的背诵,默写0.5 3 第五讲文言文 2 3 3 第六讲记叙文 4 8 第七讲文学作品 1 3 3 第八讲议论文 1 3 3 第九讲说明文 3 6 3 第十讲小写作 1 3 3 第十一讲大写作 2 5 注:总用时共67课时,六个周的时间。 二、第一讲——拼音、汉字、标点、词语 (一)、考点提要: 1、拼音:汉语拼音规则;多音字;音近字以及口语和书面上常见但又不易读准的 字等。 附拼音规则: 项规则示例 y.w 的使用Y,w只用在拼写没有声母的音节。韵母中”I”是唯一的 元音时,i前加上y yī(衣)yīn(音) yīng(莺) 韵母为I领头,后面还有其他元音时,i改写为y yā(鸭)yān(焉) yāng(秧)yào(要) yòng(用)yōu(悠)

韵母为u领头,不论后面有没有其它元音,u前均加上y,u两点省去。yǔ(宇)yuān(渊)yua(越)yǔn(陨) 韵母中u 是唯一元音时,u前加上w Wù()wǔ()wú() 韵母中u领头,后面还有其他元音时,u改写作w wēi(崴)wēn(瘟)wang(瓮)wō(倭) 省略韵母iou.uei.uen前加声母,省去中间的元音,分别写 成iu.ui.un miù(谬)xiū(休) zhuī(椎)zūn(遵)韵母u与j.q.x相拼时,前加y.w,u省去上面两点 jù(锯)qū(躯) xù(酗) u为领头韵母时,前加y.w,u上两点省去。yuē(约)yún(匀) 标调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时,声调标在元音上 dá(达)hū(呼) kē(科)bó(舶) xī(稀) 韵母中有两个以上元音,标在主要元音上,依次为 a.o.e.i.u.u liáo(寥)guà(挂) gòu(够)qia(惬)i.u韵母中两个元音相拼时,标在后一元音上guì(贵)niú(牛)调号标在u上时,u上的两点省去huì(会)dīng(钉)轻声不标调xiānsheng(先生) 隔音符号a.o.e开头的音节连在其他音节后,如果音节界限混 淆,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Hǎi’ōu(海鸥)(长 安)jī’a(饥饿) 大写句子开头第一个字母和诗歌每一行的第一字母大写 Wǒmen shì hǎo xu ēsheng(我们是好 学生) 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Zhōngguó(中国)由几个词组成专有名词或短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 写 Běihǎi Gōng yuán (北海公园) 专有名词与普遍名词连写,按一个专有名词处理,第一 个字母大写 Běijíxióng (北极 熊) 姓和名开头字母要大写 Zhōu shùr?n(周 树人) 儿化韵母用韵尾时,写成,如huānr(花儿)2、汉字:其主要内容有汉字的书写规范、正确和工整;形声字;根据拼音写汉字;错别字;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和字词典。 3、词语:其主要内容有词语的结构、词性和色彩;词语的释义;同义词选择;反义词的综合运用;短语的类型。 附:解释词语的基本方法 方法说明示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 册目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第二单元5敬业与乐业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第三单元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两篇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第五单元17智取生辰纲18杨修之死19范进中举20香菱学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第六单元21陈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对24出师表25词五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第269页:后记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明1诗两首2我用残损的手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外国诗两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第二单元说明5孔乙己6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8热爱生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第三单元9谈生命10那树11地下森林断想12人生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关注我们的社区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14变脸15枣儿16音乐之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第五单元17公输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 月下独酌 羌村三首(之三) 登楼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诗两首》 陈素萍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体味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结构美等特点,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 2.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通过美读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通过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 3.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 一、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

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感知并学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 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师生略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课文原文

蝉 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陆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贝壳 席慕蓉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迥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的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小居中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思考:《贝壳》的主题?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导学案

《词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在“落日”中,边地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

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可以融会贯通。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

九年级语文下册 变色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变色龙 [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德育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海燕教案

4海燕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2.反复诵读,感悟海燕的形象特征。 3.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海燕的图片) 你认识图片中的这种海鸟吗? 师:海燕是一种海鸟,上部分是黑色的,尾部呈白色,腿很长,善于在海面飞行,被誉为“大海里杰出的飞行家”。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年后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背景资料:二十世纪初,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而反动的沙皇政府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利用其可利用的帮凶对群众革命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反动势力十分猖獗。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有一部分人惶恐不安、悲观失望,他们害怕革命损害自己的利益。也有一部分人,他们勇敢地站在了革命的最前沿,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了革命运动的先驱。《海燕》是小说《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生动地反映了俄国革命高潮到来之前革命者和反动势力进行激烈搏斗的壮丽图景。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可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几段,做一些朗读标记,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教学提示】 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文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以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2.思考:暴风雨来临之前,乌云和大海有什么变化? 明确:乌云:狂风卷集着乌云——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泛起白沫的大海——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 3.探究: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先后描绘了哪三个画面?在这三个画面中,海燕的表现有什么变化? 明确: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画面的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即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一起看看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查阅!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的] 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难点: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 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来认识这位移山的 愚公吧。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其间,遇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看注释或。教师不予指导。 三、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读,一个听。听者发现读音有错,当即指出。两人对某字的读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这个字,留待一会儿解决。如是,二人各读一遍。 四再读课文。读好停顿。 下边语句中所画的“/”为停顿处,供参考。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说明]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的过于死板。有的长句,可以停顿两次。这里没有标示出来,是为了供施教时灵活掌握。因为读好停顿,一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学生随着读文言文数量的增多,尤其是随着对内容的深入理解,会慢慢读好句中停顿的。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 我国最早的爱国诗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朱德《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眼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董必武《寄延安》:“巴渝漂泊又经秋,搜索枯肠试打油。鼓吹休明我岂敢,讴歌御侮赋同仇。” 九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

九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

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九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

戏剧艺术:戏剧是一种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因素以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剧本是其中的文学因素,它与散文、小说、诗歌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具体的特点见课本后面的《谈谈戏剧文学》。 戏剧的形式和种类很多,如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影视剧、戏曲等。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戏剧形式,从古代的杂剧、南戏、传奇到京剧及各地的地方戏曲,形式非常丰富。中国戏曲的最大特点是虚拟性(象征)、程式性(人物角色、唱腔)、表演性(唱念做打)、抒情性(唱词的诗意)。 莎士比亚是英国也是世界有名的戏剧家。他的剧本有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喜剧《罗米欧与朱利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及其他的历史剧等。嘉兴的朱生豪是我国最早翻译莎士比亚全剧的翻译家。 九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藤野先生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初中语文背诵课文九年级(下)

九年级(下)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血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田忌赛马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力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之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鱼我所欲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