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烯烃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烯烃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15周化学辅导(烯烃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一、烯烃的结构特点

从乙烯的结构知,乙烯的两个C原子、四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如果把乙烯中的四个氢原子换成甲基,由于CH2=CH2进行的是SP2杂化,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H3却进行的是SP3杂化,每个C原子处于小四面体的中心,C原子不在同一平面。此物质中一定在同一平面的C原子有三个。所以,在烯烃中只有C=C周围原来乙烯的六个原子的位置是一定在同一平面,这往往是考查点,再就是

例1、描述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B、7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C、有6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不可能有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乙烯的六个原子的位置是一定在同一平面,乙炔的四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该结构中的后四个原子确实在一条直线上,但三个必定有键角接近与120°,所

以A项不正确,而在中双键两边的碳原子共面,而叁键碳两边的碳原

子共直线,所以这六个碳原子共面,而甲基的碳原子不能与它们共面。故本题选C。

点拨: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键角为120°。当乙烯分子中某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则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在乙烯的平面内。

二、烯烃主要化学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由烯烃的结构可以得出含有碳碳双键,双键中的∏键容易断裂而发生加成反应,不稳定易被氧化。

1、加成反应

①CH3-CH=CH2+ H2CH3-CH2-CH3

②CH3-CH=CH2 + Br2 CH3-CHBr-CH2Br

③CH3-CH=CH2+ HCl CH3-CHCl-CH3

由反应②得出可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此反应可区别烷烃和烯烃。同时还可以用来除杂。反应③符合马氏规则,注意方程式的书写。

例2、除去CH4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乙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A、NaOH溶液

B、溴水

C、浓H2SO4

D、酸性KMnO4溶液

解析:要除掉甲烷中的乙烯,可以运用两者的性质,即能除掉杂质,但又不能带入新的杂质,乙烯不与NaOH溶液和浓H2SO4反应,故排除A、C;可以与溴水反应,并且可以除掉乙烯,B正确;也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但是反应后可生成CO2,有新的杂质生成。故本题选B。

点拨:常运用溴水除杂,也可用来鉴别。

2、氧化反应

(1)可燃性:C n H2n + 3n/2 O2n CO2 + n H2O

例3、一定量的某烃完全燃烧后,将其生成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经过滤可以得到10g

沉淀,称其滤液质量时,其质量减少3.8g,此有机物可能是()A.CH4 B.C2H2C.C2H4D.C2H6

解析:由题意得燃烧: C n H2n + 3n/2 O2n CO2 + n H2O后产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会有:

Ca(OH)2 + CO2=CaCO3 + H2O 质量减少

1mol 100g 56g

n 10g m

n(C)= n(CO2) = 0.1mol

m=(56×10)/100g=5.6g

而实际减少为3.8 g,即该烃完全燃烧后生成水5.6-3.8=1.8 g

故有:n(H)=2n(H2O)=1.8/18mo l×2=0.2 mo l

n(C):n(H)=0.1:0.2=1:2 符合要求的只有C。

点拨:燃烧计算是有机化学中的考查热点,烃的燃烧关键是计算C、H的量,或体积变化来考查。

(2)与KMnO4(H+)溶液的反应:

CH3-CH=CH2CH3-C=O + CO2↑+ H2O

OH

CH3-C=CH-CH3CH3 -C=O + O=C-CH3

CH33

烯烃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以用来鉴别烯烃及除掉析烃,但要注意:当双键在1号位时,会生成CO2。

例4、下列各组中,能用高锰酸钾溶液而不能用溴水鉴别的是:()

A、甲烷与乙烯

B、环己烷与环己烯

C、己烷与环己烷

D、1-己烯与2-己烯

解析:A、B项,烯烃与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均反应,两者可鉴别;C项中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不能与己烷与环己烷反应,都不能用来鉴别;D项中两烯烃都与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但现象不同,1-己烯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会有二氧化碳生成。故本题选D。

点拨: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可用来对烯烃鉴别,但反应原理不同,导致出现不同的现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试剂选择。

3、聚合反应:

n CH3-CH=CH2CH-CH2n

CH3

n CH2=CH2 + n CH3-CH=CH2CH2-CH2-CH-CH2n

CH3

加聚反应的实质是:不饱和键的断裂和相互加成,不论加成还是聚合,根本原因都是含有不饱和的C=C双键,该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结构单元(链节)及单体的判断。

例5、某高聚物的结构式如图, 其单体的名称为: ( )

A 、2-甲基-1,3-戊二烯和乙烯

B 、2,4-二甲基1,3-已二烯

C 、2-甲基-1,3-丁二烯和丙烯

D 、2,4-二甲基2-已烯

解析:我们可以运用逐次折键法,如图结构式根据结构将结构单元从右端拆开,断开化学键后,断键还会继续成键,需要断开结构式中双键,依次类推,可以断成2-甲基-1,3-戊二烯和乙烯,故本题选A 。

点拨:找准链节逐次折键,单体的判断应刃而解。

三、强化练习:

1、乙烯与某烷烃以1:4的体积比混合,其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是等质量氢气体积的1/26,则该烷烃为 ( )

A 、C 4H 10

B 、

C 3H 8 C 、C 2H 6

D 、CH 4

2、把Mmol H 2和N mol C 2H 4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W mol C 2H 6,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的物质的量为 ( )

A 、M+3N

B 、2M +3N

C 、2M +3N+27W

D 、2M +3N —2

7W 3、关于烷烃和烯烃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符合C n H 2n 组成的烃不一定是烯烃,而符合C n H 2n+2组成的烃一定是烷烃

B 、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X 和烷烃Y ,X 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一定比Y 多

C 、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X 和烷烃Y ,X 的含碳量一定比Y 高

D 、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和烷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相同

4、可用于区别乙烯和乙烷的试剂是 ( )

A 、酸性高锰酸钾

B 、溴水

C 、溴化钠溶液

D 、浓硫酸

5、写出形成CH 2-CH =CH -CH 2-CH 2-CH -

n 聚合物的单体:

CH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4排版)

脂肪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相同的物质发生有机反应,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产物也不相同。以为例,铁的催化下,与液溴发生反应,生成、或;在光照条件下,与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在有Ni 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溴蒸气反应生成。 强化练习 烷烃测试题 1、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产物:①CH3Cl,②CH2Cl2,③CHCl3,④CCl4,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的混合物 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2、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2H4+3O2――→ 点燃 2CO2+2H2O B.Zn+CuSO4===ZnSO4+Cu C.NaCl+AgNO3===AgCl↓+NaNO3 D.CH2Cl2+Cl2――→ 光照 CHCl3+HCl 3、所有同系物都具有( ) A.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B.相同的物理性质 C.相似的化学性质 D.相同的最简式 4、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的烷烃是( )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②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②③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氯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7、有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 1.16 g·L-1 ,则关于该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有乙烷 C.不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8、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 A.CH4与C2H4 B.CH4与C3H4 C.C2H4与C3H4 D.C2H2与C3H6 9、有一种无色的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气体总体积基本不变。②再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但气体体积减少。③把剩余气体在供氧的情况下燃烧,燃烧产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色。原混合气体含有()A.CO和HCl B.CH4和NH3 C.CH4和HCl D.H2和CO2 10、在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22.4 L氧气混合后点燃,恢复到原状况时,气体的体积共( ) A.11.2 L B.22.4 L C.33.6 L D.44.8 L O (不稳定)→

烯烃和炔烃 (定稿 带答案)

第X课时烯烃和炔烃 高考目标与要求 1.以烷、烯、炔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反应。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 1.烷烃、烯烃、炔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通式 2.物理性质 (1)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烃的物理性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2)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比较

3.甲烷、烷烃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化学性质 ①通常状况下,甲烷的性质稳定,与强氧化剂(如KMnO4)、强酸、强碱等均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②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甲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烷烃的化学性质 和甲烷类似,通常较稳定,在空气中能点燃,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① 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与 强氧化剂 、 强酸 及强碱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 ② 可燃性:

③ 取代反应:与气态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如乙烷和氯气生成一氯乙烷:CH 3CH 3+Cl 2― ―→光 CH 3CH 2Cl +HCl ④ 高温裂解:如重油裂化过程:C 8H 18―――→高温 C 4H 10+C 4H 8 4.乙烯、烯烃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a.乙烯在空气中能燃烧,火焰明亮带有黑烟。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b.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现象为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②加成反应 a.定义: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断裂,两端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b .乙烯与溴水、H2、HCl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③加聚反应 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为n CH 2==CH 2― ―――――→一定条件 CH 2CH 2 (2)烯烃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性KMnO 4溶液的反应 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发生 氧化 反应。 ②燃烧

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和很多试剂作用,主要发生在碳碳双键上,能起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此外,由于双键的影响,与双键直接相连的碳原子(α-碳原子)上的氢(α-H )也可发生一些反应。 一. 加成反应 在反应中π键断开,双键上两个碳原子和其它原子团结合,形成两个σ-键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 一) 催化加氢 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低温低压既与氢加成生成烷烃。 ( 二) 亲电加成 在烯烃分子中,由于π电子具流动性,易被极化,因而烯烃具有供电子性能,易受到缺电子试剂(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发生反应,这种由亲电试剂的作用而引起的加成反应称为亲电加成反应。 对电子具有亲和力的试剂叫做亲电试剂。亲电试剂由于缺少电子,容易进攻反应物上带部分负电荷的位置,由这类亲电试剂进攻而发生发反应称为亲电反应。亲电试 剂通常为路易斯酸。如: H + Br +、Cl +、H 3O +、RC +=O 、Cl 2、Br 2、I 2、HCl 、HBr 、HOCl 、H 2SO 4、F 3C ─COOH 、BF 3、AlCl 3等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可由实验证明 实验说明: 1.与溴的加成不是一步,而是分两步进行的。因若是一步的话,则两个溴原子应同时 加到双键上去,那么Cl – 就不可能加进去,产物应仅为1,2-二溴乙烷,而不可能有1-氯-2-溴乙烷。但实际产物中竟然有1-氯-2-溴乙烷,没有1,2-二氯乙烷。因而可以肯定Cl – 是在第二步才加上去的,没有参加第一步反应。 2.反应为亲电加成历程 RCH=CHR + H 2 RCH 2CH 2R CH 2=CH 2 Br 2 (水溶液) CH 2-CH 2Br Br CH 2-CH 2CH 2-CH 2Br Cl Cl Cl 无 Br Br δδ

新编(鲁科版)化学选修五:1.3.3《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学案

新编化学精品资料 第3课时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会写烯烃、炔烃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加成产物会判断烯烃、炔烃的结构,学会鉴别烯烃、炔烃的方法。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烃(√) (2)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叁键(√) (3)符合通式C n H 2n (n ≥2)的烃一定为烯烃(×) (4)炔烃与同碳原子数的二烯烃、环单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5)分子中碳原子数≤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6)工业上常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7)分子通式为C n H 2n +2的烃一定是烷烃(√) (8)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2.(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 2===CH 2,官能团是,空间构型是平面形结构,分子中 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写出乙烯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溴水: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 ②H 2: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③HCl :CH 2===CH 2+HCl ――→催化剂 △CH 3CH 2Cl ; ④H 2O :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 ⑤制聚乙烯:n CH 2===CH 2――→引发剂CH 2—CH 2。 探究点一 烯烃、炔烃与卤素单质、氢气、氢卤酸的反应 1.烯烃分子结构与CH 2===CH 2的分子结构相似,都含有一个,所以烯烃的化学性 质与乙烯的化学性质相似。

烯烃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15周化学辅导(烯烃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一、烯烃的结构特点 从乙烯的结构知,乙烯的两个C原子、四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如果把乙烯中的四个氢原子换成甲基,由于CH2=CH2进行的是SP2杂化,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H3却进行的是SP3杂化,每个C原子处于小四面体的中心,C原子不在同一平面。此物质中一定在同一平面的C原子有三个。所以,在烯烃中只有C=C周围原来乙烯的六个原子的位置是一定在同一平面,这往往是考查点,再就是 例1、描述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6个碳原子可能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B、7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C、有6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不可能有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乙烯的六个原子的位置是一定在同一平面,乙炔的四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该结构中的后四个原子确实在一条直线上,但三个必定有键角接近与120°,所 以A项不正确,而在中双键两边的碳原子共面,而叁键碳两边的碳原 子共直线,所以这六个碳原子共面,而甲基的碳原子不能与它们共面。故本题选C。 点拨: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键角为120°。当乙烯分子中某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则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在乙烯的平面内。 二、烯烃主要化学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由烯烃的结构可以得出含有碳碳双键,双键中的∏键容易断裂而发生加成反应,不稳定易被氧化。 1、加成反应 ①CH3-CH=CH2+ H2CH3-CH2-CH3 ②CH3-CH=CH2 + Br2 CH3-CHBr-CH2Br ③CH3-CH=CH2+ HCl CH3-CHCl-CH3 由反应②得出可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此反应可区别烷烃和烯烃。同时还可以用来除杂。反应③符合马氏规则,注意方程式的书写。 例2、除去CH4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乙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A、NaOH溶液 B、溴水 C、浓H2SO4 D、酸性KMnO4溶液 解析:要除掉甲烷中的乙烯,可以运用两者的性质,即能除掉杂质,但又不能带入新的杂质,乙烯不与NaOH溶液和浓H2SO4反应,故排除A、C;可以与溴水反应,并且可以除掉乙烯,B正确;也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但是反应后可生成CO2,有新的杂质生成。故本题选B。 点拨:常运用溴水除杂,也可用来鉴别。 2、氧化反应 (1)可燃性:C n H2n + 3n/2 O2n CO2 + n H2O 例3、一定量的某烃完全燃烧后,将其生成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经过滤可以得到10g

烯烃的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 乙烯 烯烃 ●教学目的: 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使学生了解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以及不饱和烃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烯烃在组成、结构、主要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以及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烯的结构以及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何谓烷烃?其通式如何?它属于何类烃?(饱和链烃)与此相对应就应该有不饱和 烃。另外有机物之所以种类繁多,除了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物中碳原子除了可以形成C —C ,还可能形成 或 —C ≡C — , 从而使得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这样的烃叫做不饱和烃。 [板书]不饱和烃: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 烃里的氢原子数,这样的烃叫做不饱和烃。 [讲解] 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烃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饱和烃——烷烃 链烃 烯烃 烃 不饱和烃 炔烃 环烃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最简单的烯烃——乙烯。 一、 乙烯来源及用途 C C

二、 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设问]: (1)把乙烷C 2H 6中H 原子去掉两个就变成了乙烯C 2H 4,根据每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 饱和的原理,试推导C 2H 4中共价键是怎样组成的? 电子式: 分子式:C 2H 4 最简式:CH 2 结构简式:CH 2=CH 2 结构式: (2)展示乙烯和乙烷的球棍模型,对比两者有何不同? 2、[ [设问] (1)乙烯中C==C 双键可否认为是两个C —C 的加和? 不能,因为C==C 键能小于C —C 单键键能的2倍,615<2×384=768 (2)通过键能大小来看,乙烯和乙烷哪个化学性质较活泼? C C H H H H

1-3-3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第3课时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会写烯烃、炔烃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加成产物会判断烯烃、炔烃的结构,学会鉴别烯烃、炔烃的方法。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烃( ) (2)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叁键( ) (3)符合通式C n H2n(n≥2)的烃一定为烯烃( ) (4)炔烃与同碳原子数的二烯烃、环单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 (5)分子中碳原子数≤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6)工业上常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 ) (7)分子通式为C n 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 (8)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 ) 2.(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2==CH2,官能团是,空间构型是,分子中6个原子在。 (2)写出乙烯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溴水:;②H2:; ③HCl:;④H2O:; ⑤制聚乙烯:。 探究点一烯烃、炔烃与卤素单质、氢气、氢卤酸的反应 1.烯烃分子结构与CH2==CH2的分子结构,都含有一个,所以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的化学性质。 (1)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会使溶液的颜色;反应方程式。 (2)写出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丙烷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丙烯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的化学方程式: 2.乙炔和乙烯都属于不饱和脂肪烃,都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其化学性质极其相似,结合上述乙烯性质分析推测乙炔的化学性质有 (1)能燃烧,化学方程式是。燃烧现象是。 (2)加成反应 ①乙炔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②乙炔与氢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 。 ③乙炔与氯化氢等物质的量发生加成反应 。 [归纳总结] (1)烯烃、炔烃因都含有不饱和碳原子,所以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和—C ≡C —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①烯烃和炔烃都能与 、 、 、 等发生加成反应。 ②可以利用烯烃、炔烃与溴水的反应来鉴别 和 。 (2)烯烃、炔烃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间可以彼此加成聚合得到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乙炔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生成一种制备有机导体材料的聚乙炔。 [活学活用] 1.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从而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 A .与足量溴反应 B .通入足量溴水中 C .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D .分别进行燃烧 2.炔烃与烯烃的特征反应均为加成反应,不同的是烯烃只有一步加成,而炔烃可以分两步加成,并且可以 通过条件控制使加成反应发生一步或两步。请你用乙炔和氯化氢为原料,制取聚氯乙烯树脂,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探究点二 与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 1.将乙烯或乙炔通入盛有酸性KMnO 4溶液的试管中,都可以观察到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乙烯或乙炔均 被氧化为CO 2,反应方程式: CH 2==CH 2———————→酸性KMnO 4溶液CO 2+H 2O CH ≡CH ———————→酸性KMnO 4溶液 CO 2+H 2O 2.烯烃或炔烃在酸性KMnO 4溶液作用下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完全断裂,生成 、 或 。 烯烃发生氧化反应时,结构与氧化产物对应关系如下: [归纳总结] (1)烯烃、炔烃均含有不饱和键( 或—C ≡C —)都能 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可利用这一性质,鉴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不同氧化的产物不同。 (2)烯烃、炔烃除可被一些强氧化剂氧化外,都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发出 ,根据分子中的含碳量不同常伴有 或 。 [活学活用]

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12日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二甲基丙烷;③正戊烷;④丙烷;⑤丁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③>①>②>⑤>④ D.④>⑤>②>①>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 B.完全燃烧某有机物,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有机物只可能是烯烃或环烷烃 C.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D.符合通式C n H2n-2的有机物一定是炔烃 3.两分子乙炔反应得到乙烯基乙炔(CH2=CH-C≡CH),该物质是合成橡胶的重要原料,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既是CH2=CH2的同系物,又是HC≡CH的同系物 B.该物质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 C.该物质与足量的H2加成后,只能生成一种物质 D.该物质经加成、加聚反应后的产物是氯丁橡胶()的主要成分 4.以乙炔为原料制取CHClBr—CH2Br,下列方法中,最可行的是( ) A.先与HBr加成后,再与HCl加成 B.先H2与完全加成后,再与Cl2、Br2取代 C.先与HCl加成后,再与Br2加成 D.先与Cl2加成后,再与HBr加成 C H Cl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共 5.已知和互为同分异构体,则化学式为 35 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6.有5种有机物:

① ② ③ ④CH3—CH=CH—CN ⑤CH2=CH—CH=CH2 其中可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的正确组合为(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7.关于乙烯的分子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C.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8.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9.已知Mg2C3的结构与CaC2的结构相似。由此可断定Mg2C3与水反应的产物是( ) A.Mg(OH)2和CH≡C H B.MgO和CH≡CH C.Mg(OH)2和CH3CH=CH2 D.Mg(OH)2和CH3C≡CH 10.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乙烷,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最佳方法是( ) A.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 B.通过装有过量浓溴水的洗气瓶 C.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D.混合气体与过量氢气混合 11.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②烷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分子通式为C n 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④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⑤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

高中化学_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烷烃与烯烃和炔烃化学性质的不同、烯烃与炔烃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乙炔结构和性质的教学,培养“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拓展视野”“迁移应用”等栏目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 掌握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烯烃与炔烃性质相似的原因。 【教学方法】 为强调重点本课采用:温故知新→交流研讨→老师启发→学生预测、实验探究→思考练习→拓展提升的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联系学生已有的“乙烯的知识”并进行探究,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教师帮助下顺利完成知识建构,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使科学认知与原有经验之间达到平衡,实现学习的有效迁移,从而获得意义建构的成功,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幻灯片展示图片】介绍生活中的烃,特 别是烯烃和炔烃相关的 水果的催熟剂,保鲜膜,家用管道等塑料 还有很多蛋糕点心用的人造黄油等等。这 观看图片 并思考 引入人造 黄油图片 为后面的 烯烃加氢 应用相呼 应 创设情 景,充分 联系生 活,以生 活中的 化学入 手,激发 学生的 好奇心 和兴趣, 探索现 象背后 的化学

烯烃和炔烃

第五章烯烃和炔烃 一、基本要求 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物理化学性质;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熟悉:烯烃和炔烃的异构现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了解:二烯烃的结构和天然存在的共轭烯烃。 二、主要内容 烯烃和炔烃属于不饱和烃。烯烃含碳碳双键,炔烃中含碳碳叁键,它们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这两类化合物的性质。 烯烃和炔烃命名时选择含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烯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双键不能自由旋转,故烯烃存在构造异构外,还存在顺反异构。 (一)烯烃的化学反应: 1.加成:加氢加卤素加水加卤化氢加次卤酸 2. 氧化:被高锰酸钾、臭氧氧化 (二)炔烃的化学反应: 1加成:加氢加卤素加水加卤化氢加次卤酸 2.氧化:被高锰酸钾、臭氧氧化 3. 炔氢的酸性 三、重点和难点 1.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化学性质 2. 烯烃和炔烃的异构 3.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四、化学反应小结 (一)烯烃的化学反应 1、亲电加成反应 a、与卤素的加成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用作烯烃与烷烃的鉴别试剂。

b、与卤化氢的加成 RCH=CH2+HX RCHXCH3 (HX=HI,HBr,HCl) 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的加成,生成的主要产物遵循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则。 c、与硫酸加成 烯烃与硫酸在低温下生成烷基硫酸氢酯,产物经过水解可以得到醇。 d、与水的加成 2、烯烃的催化加氢 烯烃的催化加氢主要生成顺式加成产物。 3、烯烃的自由基加成 卤化氢中只有溴化氢在过氧化物存在下,生成了“反”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则的产物。 4、烯烃的氧化反应 a、高锰酸钾氧化 烯烃与中性或碱性高锰酸钾冷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是邻二醇化合物,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色并有MnO2沉淀产生。 烯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碳碳双键发生断裂,最终氧化产物为酮、羧 酸或者CO2。 b、臭氧氧化

炔烃化学性质

炔烃的化学性质 炔烃化性示意图: H C C 氧化还原 (一)亲电加成(反应活性:炔<烯,条件强于烯,试剂限量则先在烯上进行) 1、加卤素→卤代烯,卤代烷 HC ≡CH C Cl H H 3 FeCl 3 Cl 2 Cl 2CHCHCl 2反-二氯乙烯 1,1,2,2-四氯乙烷 Cl 2 CH 2 CH CH 2 C CH Br 2 (1mol) FeBr 3 CH 2Br CHBr CH 2 C CH 2、加卤化氢→卤代烯,卤代烷(分步,程度可控,马氏规律,反马氏) CH CH HCl CHCl=CH 2 HCl CHCl 2-CH 3 CH 3C ≡CH CH 3CCl=CH 2 HCl HCl CH 3CCl 2-CH 3 疑问(解答见电子效应最后例题): HCl CHCl=CH 2CHCl 2CH 33CCl 2CH 3CH 3CCl=CH HCl CCl 3CH 2CH 2Cl CCl 3CH=CH 2 HCl 3、加水(水合)→醛或酮(汞催化剂,马氏规律,烯醇重排) 烯醇 CH 3C ≡CH H 2SO 4 CH 2H 3C OH + H 2O O H 3C CH 3 烯醇重排 酮 注:单纯的烯醇不稳定,会重排成酮式,乙炔水合重排成醛,其他炔烃成酮。 (二)氧化(要求互推结构) 氧化体系:1、高锰酸钾氧化法;2、臭氧氧化法 产物均为:叁键断,全变酸(氧化剂限量则双键先氧化) 要求:互推结构

CH 3C ≡CH OH - + KMnO CH 3COOK + MnO 2 + K 2CO 3 (可用于鉴别) CH 3CH 2C ≡CCH 3 O 34 CH 3CH 2COOH + CH 3COOH H 2O (三)还原 还原最终可得到烷烃,也可控制还原到烯烃。所用还原体系不同可得到顺反异构烯烃。 1、林德拉催化剂→顺式烯烃 CH 3CH 2C ≡CCH 3 + H 2 Lindlar Pd C C CH 3CH 3CH 2 H H 林德拉催化剂表示:1) Pd BaSO 4 2) Pd CaCO 32 3) Lindlar Pd 2、碱金属/液氨→反式烯烃,常用:Na/NH 3(L)或NaNH 2/NH 3(L) CH 3CH 2C ≡CCH 3 + H 2 NaNH 2 / NH 3(L) C C CH 3CH 3CH 2 H H (四)金属炔化物的生成→炔银,炔铜,炔钠 因为SP 杂化的碳电负性较大,端基炔(RC ≡C-H )中的端基C-H 键电子云偏向C , H 易以H + 形式离去而显一定弱酸性(酸性介于醇和氨之间);亦可被某些金属离子取代而生成金属炔化物。 应用:1、判断分子中是否存在“端基炔”结构 (正性反应→有端基炔(-C ≡CH )结构,负性反应无此结构,但不能判断有无叁键) 2、炔钠的应用——合成高级炔烃(炔钠与伯卤代烃反应) HC ≡CH + 2[Ag(NH 3)2]++ 2NH 3 + 2NH 4+乙炔银 AgC ≡RC ≡CH + [Ag(NH 3)2]+RC ≡CAg 3 +2NH 4+HC ≡CH + 2[Cu(NH 3)2]+ + 2NH 3 + 2NH 4+ 乙炔亚铜 CuC ≡CCu H-C C-H ≡Na-C C-Na ≡NH 3R-C C-Na ≡ R-C C-H ≡ NaNH 2 NH 3 3液态氨NaNH 2EtC CNa + EtBr CH 3CH 2C CCH 2CH 3 + NaBr (R X = 1 RX)o 高级炔烃

炔烃的化学性质

3.3.4 炔烃的化学性质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kynes 炔烃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官能团──碳碳叁键的反应上,与烯烃相似,能够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但叁键毕竟不同于双键,所以炔烃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性质,尤其是叁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1)金属炔化物的生成。乙炔或R -C ≡CH 型(末端炔烃)与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反应,立即生成白色的炔化银沉淀或红棕色的炔化亚铜沉淀。例如: CH CH + 2Ag(NH 3)2NO 3 AgC CAg 乙炔银(白色) CH CH + 2Cu(NH 3)2 Cl CuC CCu 乙炔亚铜(红棕色) 此反应非常灵敏,现象也便于观察,因此常用于鉴定末端型炔烃化合物。 金属炔化物在润湿状态中还比较稳定,但在干燥状态下受热或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生成金属和碳。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实验室中不再利用的金属炔化物,应加酸予以处理。 AgC CAg CAg + 2C AgC CAg + 2HNO 3 CH CH + 2AgNO 3 末端炔烃还可以与金属钠、氨基钠作用生成炔化钠。炔化钠可用来合成高级炔烃。 CH CH + Na CH CNa NaC CNa Na 190?220 C 乙炔钠 乙炔二钠 这些反应表明:连接在叁键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比较活泼的。因些反应表明:连接在叁键碳原子是比较活泼的。因为炔烃叁键上的碳原子是以sp 杂化轨道与氢原子成键,sp 杂化轨道中的s 成份比sp 2和sp 3杂化轨道中的大,杂化轨道中的s 成分愈大,电子云愈靠近碳原子核,即sp 杂化状态的碳原子电负性较强,使碳氢键的极性增大,所以直接与叁键碳相连的氢原子比相应的烯烃、烷烃的氢原子更易离开离解出质子而显酸性,有利于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2)加成反应。 a.催化加氢。催化加氢与烯烃相似,炔烃也可以催化加氢,首先生成烯烃,进而生成烷烃。 当使用Pt 、Pd 、Ni 等催化剂时,反应往往难以停留在烯烃阶段,而是直接 R ?C CH + H 2pt R ?CH = CH 2H 2,pt R ?CH 2 -CH 3

烯烃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和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Ⅰ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主要化性示意图: 一、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亦即烯烃还原) R CH=CH R’ + H2 RCH2CH2R’ Ni Pt or 意义:实验室制备纯烷烃;工业上粗汽油除杂;根据吸收氢气的量测定重键数目2、加卤素 CH2=CH2 + Br2 CH2BrCH2Br 红棕无色 应用:鉴别 X2反应活性:F2>Cl2>Br2>I2,常用Cl2和Br2 机理:极性条件下的分步的亲电加成 ①极性条件下Br2发生极化 Br-Br Brδ+——Brδ– ②亲电进攻,形成中间体溴鎓离子 Br CH2 CH2 + δ+CH2 CH2 δ+CH2 CH2 +Br– Br Br Br Br 溴鎓离子 ③Br-背面进攻中间体得产物(反式加成,立体化学此处不需掌握,了解即可) Br CH2 CH2 + Br – Br CH2 2 Br

3、加卤化氢 CH 2=CH 2 + H Br CH 3COOH CH 2CH 2Br H 历程:分步的亲电加成 H + Br CH 2=CH 2 + H + HBr + + Br -CH 3 —CH 2- + CH 3CH 2Br CH 3 —— CH 2 + (碳正离子,有时会重排) HX 反应活性:HI>HBr>HCl **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加成产物符合马氏规律:氢加到含氢多的碳上。 **当有过氧化物存在、且只与HBr 加成时产物为反马氏:氢加到含氢少的碳上。 4、加水(直接水合) CH 3CH=CH 2 + H 2O H + CH 3CHCH 3 (异丙醇) 强酸催化,遵守马氏规律,产物为醇;副反应较多。 5、加浓硫酸(间接水合) CH 3CHCH 3 + H 2SO 4 OSO 2OH CH 3CHCH 3硫酸氢异丙酯 异丙醇 丙烯 CH 3CH=CH 2 相当于间接水合,遵守马氏规律,产物为醇(注意硫酸的结构表示:S O OH HO )。 6、加次卤酸 CH 3CH=CH 2 + X 2 + H 2O CH 3CHCH 2X OH δ-HO X δ+ 产物卤代醇,遵守马氏规律(次卤酸极性:X —OH ,由于氧的电负性较大,所以X 带 部分正电荷,OH 带部分负电荷) 7、硼氢化反应 甲硼烷以B —H 键与烯(炔)加成 有机硼化合物。例如: 3 CH 3CH=CH 2 + BH 3 (CH 3CH 2CH 2)3B 特点:反马氏(形式反马,因B —H 键中H 带部分负电荷),不重排(经四元过渡态)

烷烃、烯烃、炔烃及苯知识点汇总情况

甲烷 、烷烃知识点 烃: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又叫烃,在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 一、甲烷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比空气轻的,能燃烧的气体,天然气、坑气、沼气等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 收集甲烷时可以用排水法 二、甲烷的分子结构 甲烷的分子式:CH 4 电子式: 结构式: (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式叫结构式) [模型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得出结论: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甲烷是非极性分子,所以甲烷极难溶于水,这体现了相似相溶原理。 CH 4:正四面体 NH 3:三角锥形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 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a.方程式的中间用的是“ ”(箭头)而不是“====”(等号), 主要是因为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 b.火焰呈淡蓝色:CH 4、H 2、CO 、H 2S 在通常条件下,甲烷气体不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而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所以可以说甲烷的化学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但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一些物质如Cl 2发生某些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 现象:①量筒内Cl 2的黄绿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 ②量筒内壁出现了油状液滴。 ③量筒内水面上升。 ④量筒内产生白雾 [说明]在反应中CH 4分子里的1个H 原子被Cl 2分子里的1个Cl 原子所代替..,但是反应并没有停止,生成的一氯甲烷仍继续跟氯气作用,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

甲烷,反应如下: a.注意CH4和Cl2的反应不能用日光或其他强光直射,否则会因为发生如下剧烈的反应: 强光C+4HCl而爆炸。 CH4+2Cl2? ? ?→ b.在常温下,一氯甲烷为气体,其他三种都是液体,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甲烷(四 氯化碳)是工业重要的溶剂,四氯化碳还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溶剂、灭火剂,氯仿与四氯化碳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均大于1 g·cm-3,即比水重。 c.分析甲烷的四种氯代物的分子极性。但它们均不溶于水。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二、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1.烷烃的概念 a.分子里碳原子都以单键结合成链状; b.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 2. 烷烃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甲烷乙烷丙烷丁烷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4CH3CH3CH3CH2CH3CH3CH2CH2CH3 /CH3(CH2)2CH3 3.烷烃的物理性质 (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烷烃的相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2)烷烃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故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液态烷烃本身就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4.烷烃的化学性质 (1)通常状况下,它们很稳定,跟酸、碱及氧化物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

烯烃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和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Ⅰ 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主要化性示意图: 一、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亦即烯烃还原) R CH=CH R ’ + H 2 RCH 2CH 2R ’ Ni Pt or 意义:实验室制备纯烷烃;工业上粗汽油除杂;根据吸收氢气的量测定重键数目 2、加卤素 CH 2=CH 2 + Br 2 CH 2BrCH 2Br 红棕无色 应用:鉴别 X 2反应活性:F 2>Cl 2>Br 2>I 2,常用Cl 2和Br 2 机理:极性条件下的分步的亲电加成 ①极性条件下Br 2发生极化 Br -Br Br δ+——Br δ– ②亲电进攻,形成中间体溴鎓离子 Br CH 2CH 2 +δ+CH 2CH 2 δ+CH 2 CH 2 +Br – Br Br Br Br 溴鎓离子

③Br - 背面进攻中间体得产物(反式加成,立体化学此处不需掌握,了解即可) Br CH 2 CH 2 + Br –Br CH 22 Br 3、加卤化氢 CH 2=CH 2 + H Br 3CH 2CH 2 历程:分步的亲电加成 H + Br CH 2=CH 2 + H + HBr + + Br -CH 3 —CH 2- + CH 3CH 2Br CH 3 —— CH 2 + (碳正离子,有时会重排) HX 反应活性:HI>HBr>HCl **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加成产物符合马氏规律:氢加到含氢多的碳上。 **当有过氧化物存在、且只与HBr 加成时产物为反马氏:氢加到含氢少的碳上。 4、加水(直接水合) CH 3CH=CH 2 + H 2O H + CH 3CHCH 3 OH (异丙醇) 强酸催化,遵守马氏规律,产物为醇;副反应较多。 5、加浓硫酸(间接水合) CH 3CHCH 3 + H 2SO 4 OSO 2OH CH 3CHCH 3OH 硫酸氢异丙酯 异丙醇 丙烯 CH 3CH=CH 2 相当于间接水合,遵守马氏规律,产物为醇(注意硫酸的结构表示:S O O OH HO )。 6、加次卤酸

[烯烃的化学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归纳

[烯烃的化学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归纳 3.1.4 烯烃的化学性质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kenes 烯烃的化学性质和烷烃不同。它的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化学活泼性大,烯烃的大部分反应发生在碳碳双键上,所以碳碳双键是烯烃的官能团。和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α-碳原子,α-碳原子上的α-氢也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1)加成反应。烯烃的加成反应,实质上是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也就是打断一个π键,两个一价原子或基团分别加到双键碳原子上,形成两个新的σ键,从而生成饱和化合物。一般可表示为: Y Z 象这种由一个不饱和化合物和另一个化合物或单质作用,生成一个加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烯烃能与一系列加成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例如氢、卤素、卤化氢、次卤酸、硫酸、水等。 a. 加氢。在催化剂铂、钯、镍等存在下,烯烃与氢气加成得到烷烃,这种反应称为催化氢化。

2 + H22 H H 它是一种还原反应。 从烯烃催化加氢生成烷烃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π键,双键的两个碳原子的全部价键都发生了变化。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由sp2转变为sp3,分子的构型也从烯烃的平面排布结构变成四面体结构。所以,不要将复杂的化学变化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价键的改变。 烯烃的催化氢化是一个放热反应。一摩尔烯烃氢化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氢化热。不同烯烃的氢化热是不同的。根据氢化热的不同,可以分析不同烯烃的相对稳定性。一般氢化热愈小,则烯烃愈稳定。例如: CHCH

3HHCH3 + H2+ H 2 CH3223 -1 CCH3 22 3 -1 可见,(E)-2-丁烯比(Z)-2-丁烯稳定。 烯烃的加氢反应是定量进行的,一个双键吸收1摩尔氢,常常用它来测定烯烃的双键数。

高中化学《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并能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烷烃与烯烃和炔烃化学性质的不同、烯烃与炔烃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乙炔结构和性质的教学,培养“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利用“拓展视野”“资料在线”等栏目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难点:学会分析烯烃炔烃性质相似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预习导学案 2.教师准备 导学案、课件、教案、实验视频 四、教学方法 为突出重点,采用温故知新-交流研讨-实验探究-教师启发-思考练习-拓展提升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回顾,交流展示】乙烯的化学性质 1.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1)乙烯通入溴水中 (2)乙烯与氢气 (3)乙烯与氯化氢 (4)由乙烯制聚乙烯 (5)乙烯的完全燃烧 2.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的现象 【总结】烯烃的化学性质

【思考讨论】乙炔的组成和结构,并和乙烯分子结构特点进行比较,总结乙炔分子结构特点。 【学与问】乙炔是组成最简单的炔烃。乙炔分子中有碳碳叁键,那么乙炔是否也能与溴单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与乙烯类似的反应呢? 【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交流,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乙炔的性质 1.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2.乙炔的性质 【点评评价】同学补充,教师点评 【教师点拨】烯烃和炔烃分子中都含有不饱和的键,因此烯烃和炔烃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烷烃烯烃(重点)炔烃 通式C n H2n+2 全部单键C n H2n只有一个双键C n H2n-2 只有一个三键代表物CH4CH2=CH2CH≡CH 电子式 熔沸点变化规律与烯炔烃类似。常温下 C1~C4为气态,C5~C16为液态。 C17以上为固态。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相同 碳原子数,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相 同碳原子数,支链越多,熔沸点 越低。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密度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但始 终小于水的密度。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但始终 小于水的密度。 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但始 终小于水的密度。 化学性质概述较稳定,不与高锰酸钾或者溴水 发生反应,也不和酸碱发生反 应。 较活泼,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并 使其褪色;也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 反应使其褪色。 较活泼,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并使其褪色;也可以和溴水发生 加成反应使其褪色。 氧化反应C n H2n+2+(3n+1/2)O2→nCO2+(n+1) H2O C n H2n+(3n/2)O2→nCO2+nH2O C n H2n-2+(3n-1/2)O2→nCO2+(n-1)H 2O 燃烧现象火焰呈淡蓝色,安静燃烧。有黑烟产生,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火焰明亮。 取代反应 或 加成反应 常温下与溴水或者溴的CCl4溶液常温下与溴水或者溴的CCl4溶液 反应条件是光照,且要求卤族元 素都必须是气态纯净物。这与烯 烃炔烃的加成反应条件不同。 CH≡CH+H2O CH2=CH2OH(不稳定)→CH3CHO(最 后生成乙醛) 加聚反应无 实验室制 法 CaC2+2H2O→C2H2↑+Ca(OH)2 特殊性质或 用途CH4? ?→ ? 高温C+2H 2 C16H34? ?→ ? 高温C 8H18+ C8H16 一个大烷烃分子裂解成一个小 烷烃分子和一个烯烃分子。 顺反异构,同侧为顺,异侧为反。乙炔俗名电石气,用于焊接金 属;乙烯用作催熟剂和有机化工 基本原料,甲烷俗名天然气,用 于燃料。 生成、或;在光照条件下,与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在有Ni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溴蒸气反应生成。

有机化学—二烯烃

二烯烃 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称为多烯烃。多烯烃中最重要的是分子中含有两个双键的二烯烃,二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2 一、二烯烃的的分类 根据二烯烃中两个双键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将二烯烃分为3类。 1、累积二烯烃:两个双键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接,例如:丙二烯CH2=C=CH2。 2、隔离二烯烃:连个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键隔开,即分子骨架为C=C—(C)n—C=C 的二烯烃称为 隔离二烯烃。 3、共轭二烯烃: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开,即分子骨架为C=C—C=C的二烯烃称为共轭二烯烃。例如:1,3- 丁二烯(CH2=CH—CH=CH2)。 二、二烯烃的命名 二烯烃系统命名法是以含有两个C=C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作为母体二烯烃。从最靠近C=C的一端开始将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两个C=C的位次标明于母体二烯烃名称之前。取代基的位置随着主链上碳原子的编号位次而定。含有10个以上碳原子的二烯烃,命名时需在“二烯”前面加上“碳”字。 例如:CH2=C(CH3)—CH=CH2命名: CH3CH2CH=CH—CH2—CH=CH(CH2)4CH3命名: 三、1,3-丁二烯的性质 (1)加成反应:与烯烃相似,1,3-丁二烯能与卤素、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跟Br2按1:1进行的加成反应有1,4—加成反应和1,2—加成反应两种形式。按1:2进行时则完全加成。 如:

︳ R (2)聚合反应: R -C H=C H 2[— CH 2 —C H—n 1,3-丁二烯型:“破两头,加中间”,通式: (三)双烯合成 共轭二烯烃与某些具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化合物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双烯合成,也叫第尔斯-阿尔德(D iel s-Ald er)反应。这是共轭二烯烃特有的反应。它将链状化合物转变成六元环状化合物,因此又叫环合反应。例如: (条件:20-40M Pa,200摄氏度) 例题: 完成下列反应式: (1) (CH 3)CHCH=C H2 + B r2?? →?4 CCl (2) CH 3CH 2C(CH 3)=CH 2 + H Cl → (3) CH 3CH=C(CH 3)C H2CH 3??? →?O H Zn O 2 3/ (4) CH 3CH 2CH =C H2 + H 2O ?→?+ H (5) CH 2=CH —C H=CH 2 + C H2=CH —COO H → 练习 1、下列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O H C 42 B. Br H C 32 C. O H C 62 D . 252NO H C 2、 邻甲基苯甲酸( COOH CH 3)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且分子结构中含有甲基和苯环的异构体有 ( ) A. 3种 B . 4种 C. 5种 D. 6种 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