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笔试、闭卷。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林学的基础知识25%

林学的基本理论25%

林学的技术与方法50%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10%

名词解释题15%

简答题50%

论述题25%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一、林学的基础知识

1、森林的概念与特征:森林的概念、特点,森林的植物成分;

林分的特征,标准地调查、蓄积量测定。

2、森林植物学基础: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分类方法、系统、单位,植物的命名,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的分类特征、分布范围及主要用途。

3、森林与环境的关系:森林环境因子的分类及其作用,森林与环境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形式,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与气候特点的关系。

4、森林的功能与效益:森林的三大效益,森林功能与效益计量和评价的目的、意义、指标体系和方法步骤。

二、林学的基本理论

1、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森林的类型,森林立地与立地因子,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与立地分类;适地适树的概念、意义、途径和方法,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造林密度的确定及其调控;纯林、混交林的特点和应用,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2、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方法和要素,森林采伐更新的概念,采伐方式与更新;次生林的概念,次生林的改造及经营措施。

3、林业生态建设理论: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内容、类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

三、林学的技术与方法

1、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技术: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的基

础与技术,林木种子品质检验,种子的休眠现象及催芽机理和方法;苗木培育的基础和技术,苗期管理,苗木的出圃与贮藏;播种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培育,容器育苗与设施育苗。

2、人工植被调控技术: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的概念,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与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造林地整地的作用、方式,林地管理和幼林抚育;造林密度的控制,种植点的配置方式,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3、城镇园林绿化设计:“近自然”理论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基本理论,城镇园林绿地的树种选择与规划。

4、森林健康与维护:森林稳定性的概念,森林主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森林火灾的种类,森林火灾的控制措施,森林火灾的扑救方法。

5、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西南林业大学,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大纲详细解析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林学的基础知识 1、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1.1森林的概念、特点 概念: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地理群落。 特点:a.寿命长,生长周期长;b.成分复杂,产品丰富多彩;c.体积庞大,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类型复杂;d.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e.具有庞大的生产能力,拥有最大的生物产能;f.对周围环境具有巨大影响力 1.2森林的植物成分: 根据其所处地位分为林木、下木、幼苗(1年内)幼树(超过1年,但高度未达乔木林冠层一半)、活地被物和层外植物(层间植物) 林木(立木):森林植物中的全部乔木。 优势树种:建群树种,在森林中,株数材积最大的乔木树种,对群落的形态、外貌、结构及对环境影响最大,决定着群落的特点以及其他植物的种类、数量、动物区系、更新演替的方向。 主要树种: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一般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 伴生树种:陪伴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一般比主要树种耐荫,促使主要树种干材通直、抑制其荫条和侧枝的发育。 下木: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度的1/2。层外植物(层间植物):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成分。 林分: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 林分调查因子:能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 林分起源:森林发生形成特点,一般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种子起源称为实生林,根上萌生或抽根蘖萌芽形成的林分称为萌生林。 树种组成系数:为表达各树种在林分中的组成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胸高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2%~5%用+,<2%用-。 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我国划分林层的标准:(由上到下I、Ⅱ、Ⅲ) a.次林层平均高度与主林层平均高度相差20%以上(主林层为100%) b.各林层林分蓄积量不少于30m2/hm2 c.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d.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3,次林层疏密度不小于0.2。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15、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6、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17、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18、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19、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20、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21、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2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测试试题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 2.我国现行《森林防火条例》由国务院于()。 A1988年1月16日B 1988年11月16日C 1998年1月16日D2004年11月16日(A) 3.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 )负责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负有重要责任,林区各单位都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 A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 B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领导 C 驻林区各单位D 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A)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但不包括下列哪项具体工作( )。 A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 B 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C 审判森林火灾肇事者 D发生森林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C) 5.《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 A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B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 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 D 森林所有者的事情(B) 8.加强对( )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A人为火源B 进山人员C生活用火D生产用火(A) 13.一般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 )。 A 不足一公顷B一公顷至一百公顷 C 一百公顷至一千公顷D一千公顷以上(B) 23.森林防火期内,应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包括烧荒、烧垦、放炮采石等用火。凡因生产需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经过( )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 A 县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B生产需用火单位领导C森林所有者D 当地村委会(A) 24.()是浓烟中对人危害最严重的气体,一般在森林可燃物燃烧不完全时产生。 A一氧化氮 B 二氧化碳C 一氧化碳D氧气(C) 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林区建设的各类工程、设施,必须( )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设置森林防火宣传标识等配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 A 开设防火隔离带 B 修防火水井C修防火公路D修防火水渠(A) 1.特别重大复杂的林政案件从立案之日起,要在多少天内结案?(D ) A 1个月B2个月 C 3个月 D 6个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A4打印版)(DOC)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15、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201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考试大纲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一、大纲性质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是一门综合介绍林业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林学、林业的概念及内涵;我国及世界林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森林的概念及特点,森林的分层植物成分;林分的概念,林分各特征指标的概念及调查、测定和计算方法;标准地定义、分类、设置与调查;林分蓄积量测定。 (三)森林植物 植物的分类系统、分类单位与分类学术语;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涵、评价指标与保护。 (四)森林与环境 环境与森林环境的概念及内涵,森林环境因子及其与森林的作用,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及形式;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我国森林植被的区域划分。 (五)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森林主要功能与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六)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 林木种子生产、采集、调制、贮藏基础理论概念与技术方法,林木种子品质检验方法与鉴定指标;苗木质量评价与方法,苗木培育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七)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 森林类型的划分;森林立地的相关概念,立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划分方法;适地适树的含义、途径及方法,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密度相关概念及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八)人工植被调控技术 人工植被调控技术类型及特点,引种的意义、依据与成功标准。 (九)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经营与可持续经营的内涵,森林结构调控技术,森林采伐更新方式及其选择依据,次生林经营改造。 (十)城镇园林绿化 近自然理论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与基本理论。

林业综合知识

林业综合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保护区相关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特点:A整体性;B有限性;C地域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E层次性与多用性;F国际性 2、有限资源:可分为再生性资源与非再生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是指理论上可以持续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尽的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海水等。 3、自然环境:广义: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义: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基本特性:(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4、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自然保护目标:人类自身生存发展 5、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6、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①核心区:它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②缓冲区: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 ③实验区: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旅游活动) 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全国或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8、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对象能代表该地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情况,并确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9、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0、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物分布的区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体,高度复杂的有序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历史的演变着,并不断趋于稳定的平衡。 11、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狭义:在一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个体总和。 12、化学镶嵌体:不同植物种含有不同的次生化合物,化合物随物种的参差分布而彼此镶嵌,形成的复杂体系。 13、独立食物网:食草性昆虫和食草性脊椎动物由于具备某种解毒机制,而对某些次生物质产生了特化,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的现象。(植物的次生物质产生与动物的解毒机制协同进化) 14、协同进化食物网: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具有次生物质,动物由于具有了解毒机制,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形成彼此共同进化的现象。

2020年景洪市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0年景洪市事业单位考试《林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对种质资源违法行为的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侵占、破坏种质资源,应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B、违反《种子法》有关规定,从境外引进种质资源的,应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C、未取得农业、林业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携带、运输种质资源出境的,海关应当将该种质资源没收 D、私自采集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种质资源和违法所得 【答案】C 2、下列哪项行为不会导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林木品种丧失新颖性?() A、林木品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播种面积确认已经形成事实扩散的 B、在申请日前,经申请权人自行或同意销售、推广该林木种子,在中国境内未超过一年 C、在申请日前,经申请权人自行或同意销售、推广该林木种子,在中国境内超过一年 D、在申请日前,经申请权人自行或同意销售、推广该林木种子,在中国境外超过六年 【答案】B 3、下列条件中不是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的是()。 A、经营目的 B、树种特性 C、立地条件 D、林龄结构 【答案】D 4、一般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 A、不足一公顷 B、一公顷至一百公顷 C、一百公顷至一千公顷 D、一千公顷以上

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免费[教材]

第一部分自然保护区相关知识 (一) 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特点:A整体性;B有限性;C地域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E层次性与多用性;F国际性 2、有限资源:可分为再生性资源与非再生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是指理论上可以持续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尽的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海水等。 3、自然环境:广义: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义: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基本特性:(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4、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自然保护目标:人类自身生存发展 5、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6、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①核心区:它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保护。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②缓冲区: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区域。 ③实验区: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旅游活动) 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全国或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并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8、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对象能代表该地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情况,并确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9、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0、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物分布的区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统一体,高度复杂的有序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历史的演变着,并不断趋于稳定的平衡。 11、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狭义:在一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个体总和。

林业基本知识

林业常识 一、森林生态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体分为两种情况:①林分最初形成时的起源。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2011四川农业大学345林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

四川农业大学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总分:150分) 适用专业:095400林业硕士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需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本试题随同答题纸交回! 森林生态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从以下8词中选择5词作答,每词3分,共15分) 1、生态因子 2、生境 3、种群 4、食物链 5、生态平衡 6、温室效应 7、顶极群落 8、高斯假说 二、简答题(从以下8题中选择5题作答,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温度对森林分布的影响。 2、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列举K-对略物种的基本特征。 4、简述森林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5、简述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和价值。 6、简述原生旱生演替所经历的典型阶段。 7、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8、列举群落演替的5种类型,并进行说明。 三、论述(从以下2题中选择1题作答,20分) 1、试述竞争的类型和竞争原理对人工林培育的指导意义。 2、以氮循环为例,试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指导意义。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土壤肥力 2、风化作用

3、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 4、土壤质地 5、盐基饱和度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 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2、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是() A花岗岩B砾岩C石英岩D片麻岩 3、铝硅阶段(脱硅富铝化类型)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A中性反应B中至碱性反应C酸性反应D强酸性反应 4、对于胡敏酸和富里酸来说,下面哪种论点是错误的( ) A胡敏酸在草原土壤和农田土壤中占优势,富里酸在森林土壤中占优势; B胡敏酸呈弱酸性,富里酸呈酸性; C胡敏酸的凝聚作用大于富里酸,所以更有利于土壤结构形成; D胡敏酸盐一般都是可溶的,故生产上常用胡敏酸溶液配制一些微量元素肥料。 5、大孔隙多,但毛管孔隙少,保肥保水性能差的土壤质地类型是( ) A石砾土B砂土C壤土 D 粘土 6、土壤速效水的范围在 ( ) A.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至田间持水量 C.田间持水量至毛管持水量D.毛管断裂含水量至毛管持水量 7、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 A毛管孔隙中的气体扩散作用B非毛管孔隙的气体扩散作用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知识点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名词解释 中柱鞘:维管柱最外层的一层薄壁细胞,偶有两层或多层的情况,其细胞排列整齐,分化程度比较低,可以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与以后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和侧根的发生有关。 无融合生殖:植物不经受精即可得到种子的自然现象,包括减数胚囊的无融合生殖和未减数胚囊的无融合生殖以及不定胚的生殖。3 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有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它与维管束之间的束中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 同功器官:在变态器官中,将来源不同功能相同的器官叫作同功器官。 同源器官: 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高氧和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是光合作用一个损耗能量的副反应。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种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地理变异: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生物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2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输导水分和营养物质,并有一定支持功能的植物组织。 年轮:多年生木本植物茎次生木质部中德同心圆环,代表着一年中次生木质部的生长量,亦称生长层,由早材和晚材组成。2 心材:位于次生木质部的中心部分,颜色深,为早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全为死细胞,薄壁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纹孔侵入导管,形成侵填体堵塞导管使其丧失输导功能。2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土壤学)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土壤学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土壤作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对象,其土壤组成、理化性质、剖面特性、地域差异及分布格局等均对土壤侵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全面了解土壤及其地面组成物质的特性并深入认识水土流失规律,对揭示土壤侵蚀机理和设计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考试是为招收林学一级学科生态工程方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其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土壤学基本概念、重要机制和理论体系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与植物学共同构成林业基础知识综合(150分)的考试科目,卷面分值各为75分。为帮助考生明确本考试科目的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熟悉本专业研究对象的基础属性,具有运用本课程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分析土壤侵蚀机理、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卷面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绪论 土壤的概念;土壤的基本组成;土壤与土体、土地概念的关系与区别;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土壤科学发展趋势。 第1章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的概念;矿物质颗粒分级及其属性;土壤颗粒组成和质地分类体系;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关系及其调控途径。 第2章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其特点;土壤有机物质的性质;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作用。

第3章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多样性;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水平分布、剖面分布、共生等)。 第4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空袭度);土粒种类与粒级;土壤机械组成、质地及分类制;不同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途径;土壤结构及分类;团粒结构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第5章土壤水 土壤水的类型(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相互联系及土壤水有效性;土壤水的能态;土壤水的运动(饱和流、非饱和流、水汽运动);土壤水的再分布(渗透、蒸发)。 第7章土壤形成和发育 土壤形成因素及影响规律(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发生剖面与发生层次;南方红壤的主要成土作用、红壤制约性障碍及改良途径。 第8章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 土壤阳离子和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与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影响要素及专性吸附的意义。 第9章土壤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土壤酸性的形成和酸度类型(活性酸、潜在酸);土壤酸度强度指标pH值、数量指标和碱性指标;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第10章土壤养分循环 土壤氮素循环(土壤氮的形态与转化);土壤磷素循环(土壤磷的形态、数量、有效性及其土壤磷形态的转化);土壤硫素循环(土壤硫的形态与含量、循环与转化);土壤钾素循环(土壤钾的形态和含量及影响因素);土壤微量元素循环(土壤微量元素形态、含量、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土壤养分平衡及有效性。 第11章土壤分类和调查

北京林业大学 2014年《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复习参考书 考研辅导

1/4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711066780.html,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入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包括土壤学和普通生态学两部分,每部分占75分。其中土壤学是林学、水土保持、环境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从事林业工作和科学研究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课目。普通生态学是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本科生物、园艺、林学、环境、环规、草业、水保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帮助考生了解普通生态学、土壤学主要知识点和复习范围及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考试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土壤学 第一章绪论 1.土壤、土壤学、土壤肥力等概念,土壤的特点。 2.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第二章土壤的地学基础 1.常见矿物及岩石的识别特征,常见地质作用。 2.地形地貌及景观特征。 第三章土壤的形成过程 1.岩石的风化及母质类型,土壤的形成及发展。 2.土壤剖面及形态特征。 第四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3.土壤有机质的转化。3.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第五章土壤的物理性质 1.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粒级的矿物组成和理化特性,土壤质地和肥力的关系。2.土壤结构,包括土壤孔隙度、比重(土粒密度)、容重(土壤密度)。 第六章土壤的化学性质 1.土壤的酸碱性; 2.土壤的交换性; 3.土壤的缓冲性。 第七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1.土壤水分; 2.土壤空气。 第八章土壤养分 1.土壤养分的来源和消耗; 2.土壤中氮、磷、钾元素的形态、有效性、钾素循环; 3.微量元素的植物吸收形态及在植物体内的流动性。 第九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1.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2.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过程; 3.施肥的基本原理; 4.肥料的概念和类型; 5.合理施肥的原则。 第十章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 1.土壤退化; 2.土壤质量; 3.土壤污染; 4.土壤分类与分布; 5.土壤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6.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剖面构型、理化性状及利用改良; 7.土壤调查。 第二部分普通生态学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1.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2.、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 3.光的生态效应及生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 森林是指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较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森林覆盖率也叫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总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森林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也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 林分森林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林层或林相、疏密度、林龄、起源、地位级和出材量等主要调查因子相同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有林地,通常也泛指任一具体的长有林木的地段。不同的林分,常要求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 乔木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高大而明显的主干,并多次分枝,组成庞大的树冠,一般可以明显地分为树冠和树干两部分,如杨树和落叶松等。 灌木多年生木本植物,高在3米以下,通常无明显主干,分枝从近地面处开始,故无树冠和树干之分,如紫穗槐和姚金娘等。 林木是森林中所有乔木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主体。它决定森林的外貌和基本特征,决定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对象。根据经济价值和经营意义分为主林木和次林木,主林木是指由主要树种所构成的林木,次林木是指由次要树种所构成的林木。林木也泛指林内生长的乔木。 下木林内灌木及当地条件下生长达不到乔木层的乔木种类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下木能抑制杂草,为幼苗幼树遮阴,减少地表径流和蒸发,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强森林的防护效能。 植被指林地上的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半灌木、小灌木和乔木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能影响地表土壤、小气候条件、林木的更新和幼苗幼树的生长发育。 林型也叫森林类型,由树种组成和立地条件决定,是森林的自然分类单位。 纯林也叫单纯林,是指由单一树种构成的或虽混有其它树种但其它树种的数量和材积所占比例不到一成的林分,如落叶松纯林和杨树纯林等。 混交林由两种以上的树种构成的林分。 针叶树和针叶林针叶树是裸子植物的树木,其叶多呈针状或鳞片状,种子一般裸露在果鳞上,子叶多数,多为常绿高大乔木,树干圆满通直,树冠常为圆锥形,如落叶松、雪松和云杉等。针叶林是指以松柏类为主的针叶树所构成的森林。 阔叶树和阔叶林阔叶树是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树木,其叶片一般较宽,有多种形状,种子包被于果实中,具2枚子叶,落叶或常绿乔木。阔叶林是由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如桦木林、杨树林和桉树林等。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笔试、闭卷。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林学的基础知识25% 林学的基本理论25% 林学的技术与方法50%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10% 名词解释题15% 简答题50% 论述题25%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一、林学的基础知识 1、森林的概念与特征:森林的概念、特点,森林的植物成分;

林分的特征,标准地调查、蓄积量测定。 2、森林植物学基础: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分类方法、系统、单位,植物的命名,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的分类特征、分布范围及主要用途。 3、森林与环境的关系:森林环境因子的分类及其作用,森林与环境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形式,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与气候特点的关系。 4、森林的功能与效益:森林的三大效益,森林功能与效益计量和评价的目的、意义、指标体系和方法步骤。 二、林学的基本理论 1、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森林的类型,森林立地与立地因子,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与立地分类;适地适树的概念、意义、途径和方法,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造林密度的确定及其调控;纯林、混交林的特点和应用,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2、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方法和要素,森林采伐更新的概念,采伐方式与更新;次生林的概念,次生林的改造及经营措施。 3、林业生态建设理论: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内容、类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 三、林学的技术与方法 1、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技术:林木种子采集、调制与贮藏的基

最新林业基础知识大综合

1 第一部分自然保护区相关知识 2 3 4 (一) 名词解释 5 6 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7 稀缺性和社会有效性。特点:A整体性;B有限性;C地域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E层8 次性与多用性;F国际性 9 2、有限资源:可分为再生性资源与非再生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是指理论上可以持续利用的, 不可更新资源指储量有限,能被用尽的资源。无限资源:是指用之不尽的资源,如太阳能、 10 11 潮汐能、风能、海水等。 12 3、自然环境:广义: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狭义: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13 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基本特性:(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14 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15 4、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 16 自然保护目标:人类自身生存发展 17 5、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18 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19 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0 6、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21 ①核心区:它是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是被保护物种和环境的核心,需要加以绝对严格 22 保护。核心区的面积一般不得小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23 ②缓冲区:是指在核心区外围为保护、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造成影响和干扰所划出的 24 区域。 25 ③实验区:是指自然保护区内可进行多种科学实验的地区。(旅游活动) 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全国或全球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并经国务 26 27 院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8、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对象能代表该地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情况,并确有保护 28 29 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30 9、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

林业基础知识试题

林业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B)。 A 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 B 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 驻 林区各单位的事情 D 森林所有者的事情 2、加强对(A)的管理,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A 人为火源 B 进山人员 C 生活用火 D 生产用火 3、一般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B)。 A 不足一公顷 B 一公顷至一百公顷 C 一百公顷至一千公顷 D 一千公顷以上 4、森林防火期内,应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包括烧荒、烧垦、放炮采石等用火。凡因生产需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经过(A)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 A 县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 B 生产需用火单位领导 C 森林所有者 D 当地村委会 5、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哪一天?( C ) A 1月1日 B 2月14日 C 3月12日 D 4月1日 6、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由国家哪个部门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C ) A 全国人大 B 国务院 C 林业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森林法》是在哪次会议通过的?( B ) A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 B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党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C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年满多少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

老弱病残外,都要承担一定数量的义务植树任务。(D) A 十六岁 B 十八岁 C 十二岁 D 十一岁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应经哪个部门批准,临时占用林地期限为多少年?(A) 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两年 B 地、州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十年 C 省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十年 D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不得超过两年 10、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几年核定一次?(D)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二、多选题: 1、我国森林火灾95%以上是人为引起的,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用火可概括为两种: (AB)。 A 生产性用火 B 非生产性用火 C 上坟烧纸 D 农事用火 2、现行《森林防火条例》将森林火灾种类分为(ABCD) 。 A 森林火警 B 一般森林火灾 C 重大森林火灾 D 特大森林火灾 3、扑救森林火灾遇险时,正确的脱险自救方法有(ABCD)。 A 退入安全区 B 按规范点火自救 C 按规范俯卧避险 D 按规范迎风突围 4、为什么要制定森林法?( ABCD ) A 保护森林的需要 B培育森林的需要 C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需要 D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 5、森林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ABCD) A 森林 B 林木 C 林地 D 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6、林业的五大转变指哪五个方面?(ABCDE) A 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B 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以人工林为主转变

林业硕士-345-《林业知识基础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2011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是2011年林业硕士(MF)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林业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为国家培养适应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与林业生产、科研与实践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的具体内容由《土壤学》、《森林生态学》、《气象学》和《植物学》四个考试科目中任选两个科目组成,每个科目为75分。 四、命题指导意见 各招生单位根据以下命题指导意见,向考生提供具体考试大纲并命制试题。 《土壤学》 1.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土壤学相关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以及从事土壤资源调查和土壤肥力改良的实践能力。 2.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主要成土岩石和矿物的鉴别;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土壤各种性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养分与施肥原理;土壤分类与分布。同时要求考生能独立进行土壤剖面调查和进行有关林业生产的土壤资源调查工作。 《森林生态学》 1.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考察考生应用森林生态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森林生物与环境关系原理;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内与种群间的相互关系;森林群落的组成与结构,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及分布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养分循环。 《气象学》 1.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气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能力。 2.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原因;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林业上常用的积温的计算;大气中水分的变化规律;天气与气象灾害,气象条件与森林火灾等的关系;气候与中国季风气候;小气候的特征(侧重森林小气候)。 《植物学》 1.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植物学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2.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细胞与组织、种子与幼苗、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及进化规律;被子植物分类的方法;与林业密切相关的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