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例分析

英语课例分析
英语课例分析

英语课例分析

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宠物的世界。

2.认知动物名称及其典型特征。

3.了解动物间的差别。

教学内容:

1 . 词汇:

2.词组:

3.句型:

教学重点

技能目标:在创设的情景中,熟练运用所学句型进行模拟。

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协作精神。

学习策略:资源策略--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交际策略:善于抓住英语交际的机会。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

1. 班上的值日生作一个daily report。并根据学生的表达

情况,赠送动物照。

2. 教师走下讲台,拿起赠送给学生的动物照问:Do you know the animals ? What are they ? Do you like animals ? 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 If you like an animal very much, you can keep it as a pet in your flat . What animal do you want to keep as a pet ?

3. 请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尽量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点评:学生值日报告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赠送动物照,采用激励的手段,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自然引出本课新单词。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上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Step 2 呈现1. 利用多媒体PowerPoint 制作的课件,呈现一个动物园,激励学生自己观看,找出cat 、dog rabbit 、goldfish 、mouse 、parrot 、lion、tiger 、elephant 。

2.教师用以下语言和学生就图片进行交流,与学生展开以下对话。

(1)T: what is it ?

S: It is a rabbit .

T: Do you like it ?

S: Yes, I like it very much .

T: Why do you like it ?

S: Because it is lovely .It has two long ears . Tt often jumps and runs here and there .I

can feed it carrots when it is hungry .That will be interesting .

(2). T: what's this ?

S: It's a parrot .

T: Why do you like it ?

S: It can speak and sing like a person .That's wonderful ! I feel happy when it is with

me .And I can teach it to speak .

(3). 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mouse ?

S: Oh,it is small and soft .I can hold it in my

hand .Maybe some people don't like it ,but I

think it is smart and lovely.

(4).T: I like goldfish very much ,and you ?

S: I like watching it swim around .Its tail is so beautiful when it is swimming .How happy

and free it is in water .

(5) T; Girls usually like cats ,but one of my friends doesn't

S: Why?

T: It often likes to sleep on her lap ,so she can't do anything .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丰富多彩动物图片激起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在呈现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新的单词和词组,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动物的特征进行呈现,为下面开展的活动进行语言和信息的铺垫。)

Step 3 活动

1.给学生解释93页A部分的情景,请学生猜测动物的名称并完成填写任务。

2.请学生独立完成93页B部分练习。请六位学生开展下面的活动:

(1)每人朗读一句搭配好的句子。

(2)合上课本重复刚才朗读的句子。

(3)用肢体语言演示所读句子中出现的动作。

3.四人小组活动。老师告诉学生:If you can own a pet ,what will you choose ?Why?Please discuss thi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make a report about it 。根据学生的程度,现时完成笔头报告。

4.展示报告内容,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做报告。(点评:这一任务的完成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的配对和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用肢体语言演示所读句子中出现的动作,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通过小组活动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笔头练习,既要结合学过的内容,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度。这样就可以从单纯的对话练习过渡到语篇练习,也就促使学生考虑如何在较短时间内用更多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Step 4 呈现

1.教师说:Eddie also has a pet —Hobo .Listen to their conversation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Is Hobo a good pet ?

播放课本92页的漫画录音,请学生听后阐述自己的观点。2.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点评:这一环节中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请学生听后阐述自己的观点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Step 5 作业

以“宠物”为题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让学生把握本课时需要把握的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从 daily report开始就为新课的导入作了精心设计。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利用已获的知识,合理地整合新旧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使用英语的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个别学生自控力欠缺,学习主动性不够。他们是在被动倾听而不是在主动表现。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他们与大部分学生的差距将越拉越大。所以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应该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注重的。

总评: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组织教学,充分发挥了

多媒体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较理想地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任务性教学的理念;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把它作为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的工具。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教学的有效性主要看其是否达成传授者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判断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能达到一定程

度的运用。为达成这些目标通常要巧妙地设计课堂活动, 让学生这些主体完全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1)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活动。(3)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

水平和语言能力,难度适中;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任务分配;指令简练、清晰,以保活动的顺利完成。(4)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和时代特点,使活动具备趣味性、多样性,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5)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活动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在巧妙设计的活动中看有效互动

成功设计的课堂活动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合作型的活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针对课文主题进行的讨论和辩论等,这种合作型的活动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技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交际出现障碍时,教师应采取宽容态度,可以说:“It

doesn't matter. Try it again.”“No hurry. Take your time.”“You must be OK next time.”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勇于挑战, 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作型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 陈述式。要求合作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陈述个人观点,每个学生要先复述前者的表达,然后完成相关表达。

b. 讨论式。合作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组织进行,也可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讨论,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c. 表演式。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

d. 探索式。先提供给各小组一些词汇、短语或图片,让学生据此作出反应,在交流反馈后,再组织学习新的语言材料。

2.情景化的活动情景是交流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易于融入活动,有事可做,有话可说。3. 趣味化的活动活动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索,创新。所以,课堂活动应力求趣味性。

4. 生活化的活动“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应保持生活的素材、样态,弥漫着生活的气息,彰显着生活的色彩。让学生在一个简约的、生活化的课堂中,学到直观的、有真实感的知识。

5. 益智型的活动以经常动脑来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最有效的途径,而以活动的形式动脑效果更好。如碰到一些难的题目时,我就让他们开动脑筋,看谁想得快,谁能讲明白其中的蹊跷,谁能讲清楚解题思路。这样,学生们积极动脑,大胆猜测,兴致很高。通过活动,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综观上述种种活动,都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这种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教会了学生怎样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更验证了教师设计活动的成功。

引言

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英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识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对阅读课的教学策略进行学习和探讨。

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

征,是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教学策略,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策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英语老师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英语阅读策略的训练,使得学生逐步地从“了解策略----掌握策略----熟练运用策略”地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定能大大的提高,从而提高英语成绩。笔者认为把阅读策略的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能改变英语教学中一些耗时,费力,低效的尴尬和无奈,提高教学效果;能帮助学生实现“学读”到“会读”再到“乐读”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具体过程

英语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把阅读策略训练渗透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可改变纯粹的,集中式的策略训练让学生产生的乏味,无趣的感觉,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以一节阅读课的阅读任务设计为例,介绍我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阅读策略训练的。

课题:Give a man a fish(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阅读课文,深刻理解。使学生了解世界性贫穷问

题以及解决此问题的长远方法,学生还要了解食物援助和发展援助解决贫困问题。并能完成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有关阅读练习,训练学生的略读,找读,词意猜测,推理判断等阅读策略。

教学方法:语篇整体阅读教学法

一、在导入阶段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导入阶段可借助多媒体,用图片、动画、音乐、电影等形式调动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例如在本文阅读前,我就播放了非洲饥荒的场景和一些图片,这样既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又极大地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其次,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

导入后,我这样设计了阅读任务----读前讨论题:

Many people donate money to people suffering from poverty, disease and hunger. Is it enough?

学生看过flash和图片之后,就会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即将阅读的材料感兴趣了,阅读课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层次地推进

第一次阅读:略读法。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寻找Part A问题的答案:

1. When was Live Aid held?

2. How many people has the WFP helped since it was established?

3. What is the saying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通过略读,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这项任务。

第二次阅读:找读法,猜测词意法,推理判断法

1.要求学生先看P4,C1中的问答题,然后指导学生用找读法阅读全文,了解重点细节并能分清文章中的事实与观点,并完成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训练,学生知道如何找到重点细节。

2.利用Multiple choice练习训练学生的词意猜测和推理判断策略

根据教学要求,又设计了几个Multiple choice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1)In countries where there are too many unemployed people, which help would they receive from WFP?(推

断题)

-----牛津英语《M3U2 Project Revision》课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三第二单元Project复习课。

二、课例描述

[导入]

1.复习引入阶段

[教师]:We have know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 haracters.As you know, we can devide this passage into fo ur parts.Now,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学生]:The first part tells u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the main idea of the second part is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haracters,the third part is the 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the fourth part tells us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simplified Chi nese characters.

[教师]:Okay,good,thank you.Who can recite the first p aragraph of the text?

[学生]:The Chinese language differs from many west ern languages in that it uses characters which have meanin gs and can stand alone as words….

[教师]:Excellent,thank you.

……

[点评]:复习课以复述和背诵课文开始,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展示才艺的平台。及时巩固了课文,又使学生沉浸于优美的语篇之中,从流利性(fluency)和准确性(accuracy)两个维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及时的评价使学生的付出得到肯定,体验了成功,顺利引入复习课。

2.核心词汇用法复习

[教师]:We dealt with some key language items last c lass.Who can lead us to go over the key ones?And what d 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学生]:I think we should master the usages of the wo rds opposite,direct,very.The word opposite can be an adjecti ve,adverb,….

[板书]:老师板书学生列出的词汇,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

[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分析讨论

[师生互动]: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点评]:采用分组教学,回忆、讨论、梳理核心词汇的用法,气氛热烈,记忆深刻。使同学们查漏补缺,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以发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词的用法。[当堂训练]

1.教学案

[学生活动]:作答教学案中的一、二两大题练习。时间约10分钟。

[教师活动]:确认学生完成后,核对答案。给学生时间提出问题,共同参与讨论和解答。

[教师]:Who knows how to emphasize an element in a sentence?

[学生]:It +be+ the emphasized word or phrase +a cla use introduced by that or who.

[教师评价]:A good job,thanks.

[板书]:Tom took away my book in the classroom yes terday.

(1) (2) (3) (4)

[教师]:Please change the sentence into the emphasize d sentences.

[生生互动]: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学生甲]:(1)It was Tom who/that took my book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学生乙]:(2)It was my book that Tom took away in th e classroom yesterday.

[学生丙]:(3)It was in the classroom that Tom took aw ay my book yesterday.

[学生丁]:(4)It was yesterday that Tom took away my book in the classroom.

[教师]:根据我们的讨论成果,你们已经掌握了强调句的用法。那么强调句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如何变化呢?

[点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如何解决是关键;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去建构知识,去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

2.处理English Weekly

Firstly, check the answers to the multiple choice and t he cloze exercises in English Weekly.Then get the students to raise some questions.

[学生甲]:It (all)depends.

[学生乙]:combine…with…

[学生丙]:turn out (to be) & prove (to be)

[学生丁]:lie in ,be up to standard

[教师]:给大家五分钟后,请同学们来帮助他们解答以上问题。一要讲述这些语言点的用法,二要剖析题目,三要翻译知识点所在的句子。

[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分析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和述评。

[点评]:这个活动通过课前练习的剖析,尤其是选做的完形填空材料与学生水平相当,有利于学生参与合作,把课堂英语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课堂交流讨论,不仅能运用所学语言,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共享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学习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其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课后作业]

在课堂教学案练习中的强调句的讲练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not…until在强调句中的用法。

[点评]:课后研究题的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述评]这节课杭老师能够利用我校积极倡导的“教学案+ 1+1”模式和学习杜郎口中学课改精神组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教师充当设计师和引导者的角色。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对所遇到的学习困难,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建构知识以期达到目标要求,是一节成功的复习课。

三、几点思考

1.有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不仅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要充分信

任学生,给学生提供课堂参与的足够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时空,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本课中,杭老师通过分组教学,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课堂效益实现最大化。

2.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教学成功、实现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起到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上每一节课时都要认真洗课,精心备课标、备教材、特别是备学生,真正用教材教才能达到目标。

3.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把每一间教室变成课改实验室。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得以共同成长,师生教学相长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运用“教学案+1+1”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本节复习课大容量、快节奏,实现了有效教学。不足之处是对教材的挖掘和教学资源利用还不够,处理方法不是特别恰当,今后还要再接再厉。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改革在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由初中阶段的听说领先转为读写领先。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策

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和任务型教学,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化与交际化。这是高中英语课改面临的新课题,是新课程、新教材、新学生对我们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全新要求。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1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 在上这一节课前并没有让他们了解太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只是由于这课出现的人名和地名比较多,我自己另外准备的引入(只是花了4到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他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本课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文化遗产以及最后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和听录音引入文化遗产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琥珀屋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分辨新旧琥珀屋,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语言学习--难句解释。 5.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6.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文物意识)。 课前需要准备中外文物图片以及对这些图片简短的录音描述五、教学过程 (一) warming-up引入 教师用 PowerPoint look at thre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ree tourist guid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1. The Pyramids in Egypt 2. Machu Picchu in Peru 3.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然后问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They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their countries, so they are called______) 引导学生讲出 cultural relics这个词组 接着分别说出 cultural relics的定义(学生个人观点) (引入部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话题有所了解,而且很有兴趣了解其它文物) (二) Reading使学生了解Amber Room形成、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让学生解释文章的title—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Maybe it's lost) 2、为了让学生知道琥珀屋是什么样子,帮助理解文章,教师展示多张图片,新旧琥珀

七年级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七年级上Unit 2教学案例分析七年级上Unit 2单元主要教学一些物品的名称,如:学习用品,服装,水果,家具等等。要求学生能用下列句型进行交流。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 pen. A: Spell it, please. B: P_E_N, pen. 本单元安排在26个字母之后,因此,字母的认读,单词的拼写,以及单词的读音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这节课的具体情况:单词较少,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在小学学过,但是,由于我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薄弱,虽然他们在小学已经学过这部分内容,加上小学英语的要求和初中英语要求的不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达不到初中水平。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尝试着用让学生自己教会自己的方法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整节课,我设计了绘画比赛,问答学习,调查统计等几个环节,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新知识。实践证明,我这样的安排不仅调动了已会的同学,让他们尝到了为人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还让那些不会的同学有了更多更细心的学习机会,排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让他们从自己的同龄人中学习,他们感到自然,易于接受。这不失为本课的一大闪光点。 上课前,我准备了四张图画纸。在师生互相问好以后,我把全班分成A,B,C,D四大组,然后把这四张纸分给他们,每组一张。要求他

们在5分钟以内完成一副画。A组画水果,B组画学习用品,C组画家具,D组画服装及床上用品。接着,老师把他们的绘画作品收上来,然后指着下列物品(a pen, a book, a pencil, a ruler, a pencil case, a backpack, a pencil sharpener, a dictionary, an eraser问学生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 It’s a pen. T: Spell it, please. S: P-E-N, pen. 老师示范性地问两次,然后请学生来互相问答,同时,板书下列单词:pen, book, pencil, ruler, pencil case, backpack, pencil sharpen er, dictionary.。再让学生跟读几次上面的单词,以帮助那些还不会的同学掌握这些生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接着,老师在电脑上打出一副副关于以上单词的物品一件,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a和an进行问答。最后,由他们自己归纳出的a和an的基本用法。 接下来,我安排了一个知识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利用他们自己亲手绘制的图片,用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 an….的结构互相教学另外一些单词,如:an apple, an orange, a banana, a pear, a grape, a watermelon; a bed, a desk , a chair, a blackboard; a b ag, a notebook; a shoe, a jacket, a hat 等等。学生词汇量的丰富多彩,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也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在下课前,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既达到了知识的延伸,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一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活动和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让其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对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教师作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更应该主动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教育者本身的挑战,因为教师同样需要创新精神。 关键词:教学案例;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一、研究背景 如果教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只有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现状和我们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科学的、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所以,好的教法是开展好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总结,善于应用,才能不断地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熟悉教学内容,能够做到承上启下,准确授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为准确制定目标奠定基础。该“会运用”,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或提高要求。让学生在上课时就明确学习目标,使其学习有方向,激发其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在以后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二、教学案例的提出 我设计了一个任务,通过对一个空房间的布置,达到准确运用介词的目的,同时也渗透本课的情感目标:每个孩子都要养成保持房间整洁的习惯。教学片段:师:(在新课呈现和句型操练等环节之后,我展现了一张空卧室的图片和一些家具以及物品) Now, I want to find a student to design a nice bedroom. (学生很兴奋,都雀跃欲试。)师:(于是我问一个男生)Do you have a tidy bedroom or an untidy room?生:(该学生不好意识地回答)I have an untidy bedroom.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新目标七年级上册 Unit1 What's this in English? 中心中学 年月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新目标七年级上册 Unit1 What's this in English? [案例背景] 本单元主要教学一些物品的名称,如:学习用品,服装,水果,家具等等。要求学生能熟练的用下列句型进行交流。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 pen. A: Spell it, please. B: P_E_N, pen.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正式单元第一单元,位于26个字母学习完之后,字母的认读,单词的拼写,以及单词的读音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这节课的具体情况:位于第一单元,单词量较少,句型相对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在小学学过该句型,但是,由于所教班级的学生来自六个不同的乡村小学,英语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他们在小学已经学过这部分内容,但是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要求是不同的,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没有达到初中水平。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做为第一单元来说,激发、调动学生兴趣是关键,让学生人人都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尝试着在任务型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教会自己的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我设计了学生动手绘画比赛,小组问答学习,组内调查统计等几个环节,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新知识。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点,不仅调动了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的同学,让他们尝到了为人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还让那些不会的同学有了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更多的学习机会,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让他们从自己的同学中学习,他们感到自然,易于接受。达到了“兵教兵”的目的,这也不失为本节课的一大闪光点。 [案例描述]

调研报告——高中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期待

关于高中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期待调研 ——以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马燕 摘要:本文主要反映了当代高中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各方面的具体期待。作者主要通过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进行调研,调研涉及到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堂活动,课堂中英文使用比例以及纠错等方面的内容。最后通过数据分析,给出对高中英语教师的两点建议:一要有开放的眼光,二要懂得适当处理自己的课堂。关键字:英语教学手段和内容语法中英文使用纠错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外语言纳入到学校的教育中来,而英语更是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在全国高中课堂实行了很多年。可以说英语教学在我国高中课堂发展地越来越好,同样地学生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期待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本文以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为例,展现高中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各方面的具体期待,并据此对高中英语教师部分提出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研究的意义 对于高中生而言,课堂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师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来源。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清楚地了解当代高中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具体期待,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二)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高中课堂的观察发现该校高中课堂比较单调沉闷,部分学生对英语课堂甚至英语教师有排斥情绪。导致学生没有英语学习兴趣,在英语课堂上回答不积极踊跃,根由甚者根本不听课。这份调研主要是向当代高中生征求对英语教师在教学各方面的建议。已知该校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师在课上绝大部分时间都只使用黑板进行教学,极少使用其他辅助手段,如多媒体,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师过分注重单词和语法的教学,而且整堂可也只是进行灌输式的讲授,然后大量做题,基本上没有设计课堂活动。 3.外语课堂过多使用汉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除了在说英语句子和读单词课文的时候使用英语,其他大部分时间都直说汉语,没有为学生创设很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4.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纠错不当。在学生现错误时,老师即刻纠错,没有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时间,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5.教师的语法教学一般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节省教学时间,但是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刻,不利语法的学习。 (三)调查对象 从2011年9月5日至2011年10月31日,我于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进行了为期55天的教育实习。期间实行了56节英语课的课堂观察,并随机抽取两个班(文科班)共计98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这98名学生基本情况如下:男生26名,女生72名,开始学习英语的平均年龄

八年级英语课例分析

八年级英语课例分析 一、课本及学生分析: 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英语写作是得分最为薄弱的一个题项。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少,二是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比如,如何用词、句、组段、谋篇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一次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课堂实践。写作的材料取自于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1 ,Topic 1,Section D ,3 Written work”。教师旨在通过与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sports”,搜索学生头脑中有关运动的信息,通过阅读本话题,获取有关运动的一些信息,指导学生如何写My Favorite Sport ,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方法:写作的方式很多,本课运用其中之一的方式:提问的方式来教学写作,并用小组合作、讨论形式来完成写作任务。 四、教学目标:总结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 + do sth.的用法; 培养学生以提问的方式来写作的能力; 谈论自己所喜欢的体育活动、体育明星及自己梦想的职业;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运动。 五、教学内容:描述和谈论了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明星及自己梦想的职业。 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一种写作能力---提问的方式来写作。 七、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活动:通过听一首英语歌:“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he happier we’ll be.” Step 2.Revision让学生想出一些和sports 有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子。根据下列所给提示介绍你最喜爱的运动(四人一小组活动)。 (1)Name ? (2)What sports ? (3)Why ? (4)How often ? (5)Player ? (6)looks(外貌) (7)personality(性格)(8)His / Her dream…… Step 3.Pre-reading 提问的方式来教学写作,先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将答语运用相关的连词串起来,再在必要的地方添加一些句子。What sports do you like?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Why? How often do you do it? Who is your favorite player? Why do you like him /her? Step 4.While-reading,读本话题,了解与运动有关的内容,完成表格的要求. Step 5.Post-reading Step 6.While-Writing. 教会学生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写作的格式,同时提供关于运动、选手和原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案例分析-最新教育资料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及案例分析 一、评价语言丰富化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话语中不知不觉地了解英语。因此教师应用丰富的表达方式对学生评价,尽量是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体现语言的运用。如“a clever girl, Wonderful!Nice picture!Well done!Good!Good idea!”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多样性,感觉学习的喜悦。 二、评价方法人文化 根据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同伴进行评价,而高年级则不需要这样同声、同步和公式化的表扬,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走过场的感觉,教师只要对学生出色的表现表示真诚的欣赏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以激发和保持,例如一张小贴画,一个亲昵的抚摸,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真诚赞赏的眼神,更能让教师与学生情感真实的交流。 是否说让语言丰富化、方法人文化就是让老师们一节课不停地说呢?看第三个例子。 [课堂实录1]学生每说一句话,回答一个问题,授课教师就进行表扬、加分和鼓励,学生每听一个单词,教师就对其说:“very good”,做对一个动作就:“excellent”,学生每说一段话教师就奖励其一张贴纸或一颗糖。

1.根据不同层次的活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也就是根据学生参加活动与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例如,对读单词、指图片等简单练习,教师只需对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作出评价就可以,对描述图片、人物、场景、事件或自编对话表演性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进行评价时,表扬的力度就可以大一些,除了口头赞赏外,还可以增加其他形式和奖励,必竟大家都认为:物以稀为贵。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比如当一个学习能力不是很优秀的学生或平时不太注意学习的学生 回答问题时,即使答得不是很思想,教师应对学生的态度进行表扬,当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有必要严格要求,引导并鼓励学生答得更好。这样才能使落后的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课堂实录4]教师将学生分成1、2、3、4组,然后每组有学生答对问题就在黑板上给小组加一分,用画正字的形式。但一节课下来,给人的映象,似忽老师在忙于写“正字”,学生小组活动一团糟,纪律不好。 [分析] (1)因为年龄特征,中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身体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课堂中需要受到各种刺激才能保持注意力和保持兴趣。只有单一的画正字的方式肯定不能吸引他们。 (2)为了活跃课堂,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不少教师组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王萃 摘要:在英语课程的改革中,方方面面都在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合作与探究英语阅读 一、前言 《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与同学分工合作。学生认真阅读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得到启发,然后通过讨论、调查、专访、文献检索等活动,完成一个特定的课题。模块六第一单元Project的课题是Putting on a play.包括两个舞台剧:The invisible bench和The important papers。现将设计思路及教后反思与诸君交流,探讨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参与课堂、享受课堂。让学生参与“备课”,备教材在本课的两个舞台剧中,台词较为简单,但旁白和转场很多,人物表情和心理活动非常丰富。所以,同学们主要应在揣摩人物内心方面做足功课。 二、学生分析 根据《新课标》精神,高中英语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高二学年的英语教学将继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

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它基于阅读文本,又超越文本信息。根据《课标》,《课标》在“使用建议”部分指出: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因此,此教学设计着眼于把project 部分根据现在所教生源的实际情况,设当地化繁为简,让学生自己从两片喜剧中选择一个小组合作表演。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强化每个任务环节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而言,随着不同任务的转化,对他们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挑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注重在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有效输出。坚持先读(课文,课外阅读材料),后说(合作探讨如何表演),再演(完成舞台表演)的教学三部曲。 四、教学策略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谈那就行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

英语课例分析

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5 Section B 教学案例分析 【背景介绍】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参与、探究、体验、创新、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尽量在课堂上设计丰富的活动和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寓学于乐,增强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讨论,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5 Section B部分,它讲述了小区钟楼附近发生的一件怪事,不同的人对这件事的不同猜测,复习和巩固这一单元对事物进行推测,预测的句型must be, could be, may be, might be, can’t be 【课例】 Unit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B (3a—4) I.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1) Key V ocabulary unhappy, extremely, interview, noise, wind, neighbor, footstep, garbage, mystery, director, monkey, escape, (2) Target Language They think it might be the wind.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visiting the homes in our neighborhood. 2. Ability Objects (1) Train students’ reading skill. (2) Train students’ writing skill. (3) Train students’ integrating skills. 3. Moral Object Everyone has had a dream. But don’t dream away your time. Ⅱ.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1.to learn the passage and can make inferences. 2.to master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language point Ⅲ.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Revision Show a cellphone to the students, let them guess whose cellphone is it. Review the usage of “must/ could /may/ might/can’t be/ belong to...’’ Step 2: presentation 1. Show the new words, students read them one by one, then read the words follow the tape and check the pronunciation. 2. Before reading 3a, Let students finish task1: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 How may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 feel?

初中英语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 ) 活动目的:通过列举污染源,学生更清楚当前环境的不仅如人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使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讨论保护环境的措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 T: There is much pollution all over the world now. Can you tell me what it is? (学生很快地回答) Ss: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Noise pollution;soil pollution…etc. T:Do you know what causes water pollution ? Ss: Factories pour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All the factories ? Ss: No. T: What factories ? Ss: Paper factories, printing and dyeing mills,plastic factories…ect. ( 学生不会用英语说“印染厂及塑料厂”,他们说中文,我说英文。) T: What else can cause water pollution ,too? Ss: Some people throw rubbish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How can we help to solve this problem? ( 学生们分组讨论解决办法。) Ss: We can advise the directors of these factories to stop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If they don’t accept your advice,what else can we do? (学生们讨论更热烈了,过了一会儿,他们七嘴八舌地说:) Ss:1.We can write a letter to Green China about it. 2. We can also ask newspaper reporters and TV station reporters to report these factories. …… T: There is a paper factory in my hometown .It pours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every day.The people in the town drink the water of the river every day. They have advise the leader to stop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many times.But he never accepts it. Can you write a letter about it to the Green China ? (学生异口同声说“Yes”。由于写作太费时间,这封信作为回家作业,请同学们写在作业本上。) T:You have told me what causes water pollution and how to solve this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杨 芳

2013. 11. 10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一.思考的问题:怎样让学生在写作中减少经常会出现一些很低级的错误。学生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很低级的错误,但屡禁不止,很是头疼。为了让学生避免这些错误,本人把错误收集在一起,并让学生来改,之后类似的问题减少了许多。 二、教学过程描述:我首先把书面表达的评分原则呈现给学生,再指出好的方面和不足方面: (一)评分原则: 1. 本题总分为25分,按5个档次给分。 2. 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3. 词数少于100和多于150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4. 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及上下文的连贯性。 5. 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6. 如书写较差以至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二)好的方面 1.能按照要求把要点写出; 2.有意

识地用上好词好句; 3.连接词用得较好; 4.书写有提高。 (三)主要的错误 1.有语病的句子很多; 2.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少和准确性差; 3.拼写与标点符号较差; 4.书写较差以至影响交际。 具体的错误分类列出,有句子,有说明,还有巩固练习: 1. 有……人死于交通事故 There were 500,000 people died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分析:这是有语病的句子,其句法应该是“主语+谓语+状语”,即People died in the accident. There were放上去何用之有?千万不能按汉语的句式来写英语句子。再如:有十二人在打篮球。Twelve people are playing basketball.(不能用There are twelve people are playing basketball.) 有三个同学没来上课。Three students didn’t come to school. (不能用There were three students didn’t come to school.) 请改正: There is also a few people hold a completely different opinion. (去掉There is ) 2. 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的词尾变化。究其原因是受汉语的影响,一定在记住英语的谓语动词必须跟主语保持一致。下面有几个错误的句子,请指出并改正错误: It provide a good job. (provides) The car give us convenience. (gives) Everything have two sides. (has)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The car have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的写法 一、案例的结构要素 (1)背景 教学案例应该把背景交代清楚,即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以便案例的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普通班还是实验班,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这样就能让读者既能设身处地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能摆脱情境的束缚,去探讨更深层的问题。 (2)主题 案例应有一个主题,常常用一个醒目的标题来衬托。主题对于一个案例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例如:你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特别是要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对于教学案例故事中真实事件的细节选取,常常要考虑这样几个要素: *选择充满内部矛盾、存在相互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 *案例故事所选取的事件必须是以大量细致的研究为基础。 *案例故事必须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是能促进个人自省的。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课前的预案、设想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后进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最实在,最适用的教学案例,应该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再加上发自内心的一些感悟”。 二、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一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76765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思考的问题: 1.如何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案例片段描述:曾经听过两节课,期间两位老师都谈到一个话题“肥胖”。 片段一,教师在讲到stop sb. from doing sth.这个短语时,让学生来造句,有一位学生站起来,与老师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Student: My mother often stops me from eating meat. Teacher: Why? Student: Because my mother says I’m t oo fat.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学生很难为情,但老师下面的一句话马上将气氛缓和了过来。 Teacher: But I don’t think you are too fat. You are strong. 片段二,教师组织学生表演自己创作的“看病”对话,想找一位较胖的学生来担任“患者”,有一位长得胖呼呼的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于是发生这样一段对话: Teacher: Ok! Who will act the sick people? Any volunteers? Student: I will. Teacher: Good! I think you are fat. You are the right person! 当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学生一脸的尴尬,一个劲地挠头。 教学反思:两位老师在处理一个相同的话题时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毋庸置疑,前者的处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后者的处理则会对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时刻都受到彼此情感的影响,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这种人际关系,同时还可以创建一种和谐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让学生愉快地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在课上,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态度,建立融洽、民主、团结、相互尊重的氛围,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 案例片段(二) 思考的问题:

初中英语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案例分析 【背景】 任务型教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教师应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 任务型 ' 的教学途径” 。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即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即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在设计“ 任务型” 教学时应注意1 )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4 )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 )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这课通过列举污染源,学生更清楚当前环境的不仅如人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使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讨论保护环境的措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描述】 T: what does “environment” mean? Ss: It means the place where people , animals and plants live.

高中英语课例分析报告

一、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12)班的学生。高二(12)班为理科班,男生较多,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太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很好。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定语从句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对于该内容学生半知半解,加上语法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学生对此内容有排斥畏难心理。尤其是当先行词一样时,该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是一个难点。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楚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 2.重点是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学生的作文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内化而形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导入 在上课前几分钟,我播放了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周杰伦的歌《青花瓷》。上课时,很自然地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和周杰伦。学生们非常高兴,也非常积极地回答相关问题。课堂气氛很好,也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入这节课的课题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句子,如:1.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2. Jay Chou is a famous singer.然后,提示学生可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述同样的意义,由此引出定语从句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 who/that is a famous singer.

英语教学案例及分析

英语教学案例及分析 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 ?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 ) 活动目的:通过列举污染源,学生更清楚当前环境的不仅如人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使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讨论保护环境的措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 t: there is much pollution all over the world now . can you tell me what it is ? (学生很快地回答) ss: water pollution ; air pollution; noise pollution;soil pollution …etc. t: do you know what causes water pollution ? ss: factories pour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 all the factories ? ss: no . t: what factories ? ss: paper factories , printing and dyeing mills , plastic factories…ect. ( 学生不会用英语说“印染厂及塑料厂”,他们说中文,我说英文。) t: what else can cause water pollution ,too? ss: some people throw rubbish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 how can we help to solve this problem ? ( 学生们分组讨论解决办法。 ) ss: we can advise the directors of these factories to stop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rivers and lakes . t: if they don’t accept your advice ,what else can we do ? (学生们讨论更热烈了,过了一会儿,他们七嘴八舌地说:) ss:1. we can write a letter to green china about it . 2. we can also ask newspaper reporters and tv station reporters to report these factories . …… t: there is a paper factory in my hometown .it pours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every day . the people in the town drink the water of the river every day . they have advise the leader to stop pouring waste water into the river many times .but he never accepts it . can you write a letter about it to the green china ? (学生异口同声说“yes”。由于写作太费时间,这封信作为回家作业,请同学们写在作业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