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标准方程教案.doc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doc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doc

题目 2.3.1圆的标准方程

高一年级上课地点田家炳

新授课黑板,彩色粉笔,直尺,圆规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解法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2.会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以及从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求出圆

心和半径;由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得圆的标准方程。

3.掌握点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儿何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和

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

2.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鼓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2.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应用

提醒学生注意圆心在不同位置时圆的标准方程的不同形式。同学独立思考,给出答案。

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那同学们观察一下圆的标准方程形式有什么特点?思考一下当圆心在原点时,X轴上,y轴上时,圆的方程是什么?

这是二元二次方程,展开后没有xy项,括号内变数x, y 的系数都是1?点(a, b)、r分别表示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且当圆心在原点即C(0, 0)时,方程为x~+y2=r~

圆心在%轴上时:(工―=R2 Q.二0)

圆心在y 轴上时:x2+(y-b)2= r2(r 0)

学程教过讲

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从而确定了圆,

所以,只要a, b, r三个量确定了且r>0,圆的方程就给定了.这

就是说要确定圆的方程,必须具备三个独立的条件.注意,确

定a、b、r,可以根据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决.

口头练习

1说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

(1)(x-3)2+(y-2)2=5;

(2)(2x+4)2+(2y-4)2=8;

(3)(x+2)'+ (m^O)

总结:己知圆的标准方程,要能够熟练地求出它的圆心

和半径.

2、⑴圆心是(3, -3),半径是2的圆是

教师注

意提醐

同学语

言精练

准确。

学生独立

总结,

确定圆

的标准

方程的

必要条

件。

(2)以(3, 4)为圆心,且过点(0, 0)的圆的方程为( )

总结:根据圆心坐标、半径长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容易看出,如果点M。(X。, V。

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r,即

)在圆外,则

(X。-a)2 +()\)-b)2 > r~

如果点M。(xo , y。)在圆内,则点到圆心的

距离小于圆的半径r,即

(尤0 一+()% -b)2 < r~

当然我们刚才做的练习题都是比较简单的,那当遇到比

较复杂的条件时,我们怎么来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呢?我们来

做下面的一道

确定点

与圆的

位:置美

系的条

件。

例1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

(1)圆心在点C (-2, 1),并过点(2, -2)的圆。

(2)圆心在点C(l,3),新直线3x-4y-6 = 0相切的圆的方

(3)过点(0, 1)和点(2, 1),半径为。

分析:圆心和半径是圆的两要素,只要确定圆心坐标和半径就可以写出圆的方程。

解:(1) ..?点(2, -2)在圆上,.?.所求圆的半径为i-|CA| 二二5.

乂因为圆的圆心为(-2,1),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2)4(y-1)J 25

(2)已知圆心坐标C(l,3),故只要求出圆的半径,就能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因为圆C和直线3X-4>'-6=0相切,所以半径厂就等于圆心C (1,3) 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13x1-4x3-61 15 -

r = / =—=——=3。

7?+(-4)2 5

因此,所求的圆的方程是

(X-1)2+(^-3)2 =9.o

(3)不能直接确定圆心坐标时,要使用待定系数法。设圆

心坐标为(a, b),则圆的方程为

(x~a) 2+(y-b)2=52.

已知圆过点点(0,1), (2, 1),带入圆的方程,得

解得或

因此,所求圆的方程为

(工-1)2 +()' + 1)2 =5 .或(工-1)2 +3—3)2 =5

小结本题:求圆的方程的方法

(1)定义法:直接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⑵待定系数法:步骤是

%1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a)2 +(y-b)2 = r

%1由条件列方程(组)解之得的值(3)写出圆的

标准方程

例2经过点A(6,0), 8(1,5)两点,且圆心在直线教师亲

自讲解

例题的

解题过

&看同

学反应

情况给

予适当

提醒、

启发。

教师注

意多种

方法解

题。

教师应

该注意

提醒学

生熟练

掌握做

文字叙

述题。

学生独立

思考,自

觉发言。

学生独立

思考,a

觉发言。

学生自己

练习做题

步骤,然

后独立思

考。

教师书

写板

书,规

范答题

过程

通过简

单的例

题的学

习,熟

悉圆的

标准方

程的基

本建立

方法。

学程

教过

学程教过讲

Z:2x-7y + 8 = 0上的圆的方程'

分析:由题意得,圆心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乂在

直线I上,所以圆心是直线I与m的交点。将直线|与m

的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可以求出圆心坐标,再由圆心及

圆上一点的坐标可以求出圆的半径。

解法一:

由题意得AB的中垂线方程为x-y-\=O

,解之得:

心为C(3,2)

)

又半径.?.

r

=| CA 1=

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X-3)2+(V-2)2=13

解法二:

小结本题:注意多种方法解题。

教师注

意多种

方法解

题。

题目较

为困难,

教师在

课堂上

讲解时

对同学

启o

学生叙述

思路,同

学间交流

发现不同

解法。

教师书

写板书,

规范答

题过程

同学在课

堂练习,

一名同学

在黑板演

课堂练习与提高

1.圆心为(0,4),且过点(3,0)的圆的方程为()

A.子 +(),一4)2=25

B.尸 +(),+ 4)2 = 25

C.(X-4)2+/=25

D.(x + 4)2 + y2 =25

2.已知圆的方程为(*一2)2 + (),—3沪=4 ,则点

P(3,2)()

A.是圆心

B.在圆上

C.在圆内

D.在圆外

3.圆C:(x-2)2+(y + l)2=3的圆心坐标是()

A. (2,1)

B. (2,-1)

C.(—2,1)

D. (-2,-1)

4.以原点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

A.x2 + y2 =4

B.x2 + y2 = 16

C.x2 + J” = 2

D.(x — 4)2+ (),—4)2 =16

5.方程y = yl9-x2表示的曲线是()

A. 一条射线

B.—个圆

C.两条射线

D.半个圆

6.圆x2 + y2 = 1的圆心为()

A. (0,0)

B. (1,1)

C. (0,1)

D.不存在

7.圆(工一1)2+3 + 2)2= 2的半径为()

A. 1

B. V2

C. 2

D. 4

8.圆C:(x-l)2 +(y + 2)2 = 4,点Fa。,),。)在圆c 内

部,_aj = (x0-l)2+(y0+2)2则有()

A. d >2

B. d <2

C. d >4

D. dv4

9.圆C:(X-72)2+(J>+73)2=4的面积等于() 教师提

问。

教师启

发引

导。

小组讨

论,课堂

练习,找

一名同学

叙述思路

学生独立

思考,模

仿例题的

求解过

程。

实际应

用定义

法和待

定系数

法解决

求圆的

方程1'

可题,

学以致

用。

课堂练

习,一

名同学

演示,

讲解,

她所学

知识。

课学程

教过

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和反思 圆的方程 教学知识点 1. 圆的标准方程 2. 圆的一般方程 3. 圆的参数方程 能力训练要求 1.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2. 能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3. 从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求出圆心和半径。 4. 掌握圆的一般方程及一般方程的特点; 5. 能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进而求出圆心和半径 6. 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 7. 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8. 熟练求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 9. 理解参数θ 的意义 10. 理解圆心不在原点的圆的参数方程 11. 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求出圆的参数方程 12. 可将圆的参数方程化为圆的普通方程 教学重点 1.已知圆心为(a,b ),半径为r ,则圆的标准方程是(x-a)2+(y-b)2=r 2 特别地,a=b=0时,它表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 的圆:x 2+y 2=r 2 2.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Ey+F=0,方程形式特征: (1)x 2和y 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 (2)没有xy 这样的二次项 圆心坐标(-D/2,-E/2),半径R 为F E D 422-+/2 4. 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为{x=rcos θ,y=rsin θ,(θ为参数) 5. 圆心在(a,b ),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为{x=a+rcos θ,y=b+ rsin θ,(θ为参数) 教学难点 1. 根据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圆的三个参数a 、b 、r ,从而求出圆的标准方程。 2. 方程x 2+y 2+Dx+Ey+F=0 (1) 当D 2+E 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D/2,-E/2); (2) 当D 2+E 2-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 当D 2+E 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圆。 3. 参数方程的概念 教学课程见课件(略)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圆的标准方程” 教材:高中数学第二册(上册)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中的第六节“圆的方程”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曲线与方程“之后,作为一般曲线典型的例子,安排了本节的“圆的方程”王新敞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方程,圆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王新敞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它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王新敞也就是说,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王新敞同时,由于“圆的方程”一节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要求层次是“掌握”。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只有把圆的标准方程学透了,再过渡到学圆的一般方程也就不难了,它们可以通过形式上的互相转化而解决。可见圆的标准方程在“圆的方程”一节中非常重要。 依照大纲,本节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王新敞第一课时讲解圆的标准方程王新敞结合本节的内容的特点,和对学生的初步了解,我准备将这个课时分解为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以轨迹思想探讨圆的标准方程,再以待定系数法求解圆方程为核心,让学生从中去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强化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直线方程等内容,对运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几何的问题(即解析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要运用解析法来研究另一种(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圆,自然是水到渠成,对学生而言难度不会太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大胆的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去探索、发现所要学习的知识。学生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会感到困难,因为圆的标准方程中的三个参数a,b,r (尤其是r)的给出形式变化很多,再加上学生对圆的许多几何性质可能都忘记了,不能灵活运用几何性质优化运算,所以通过对“待定系数法”的讲解,一方面可以复习圆的一些主要性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代数法与几何法进行比较,使学生从中数与形的和谐美。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由圆的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能力目标: 1.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对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与模式加深认识; 2.通过例题分析和练习巩固对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与思维过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秀获奖教案)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教学目标: 重点: 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求曲线方程.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知识点: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 能力点: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懂得欣赏 数学的“简洁美”,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育点:通过椭圆定义的归纳和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自主探究点:1.通过教学情境中具体的学习活动(如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在作出合理推导的基础上,形成椭圆的定义; 2.探讨椭圆标准方程的最简形式,并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考试点: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利用其解决有关的椭圆问题 易错易混点:在用椭圆标准方程时,学生一般在“焦点的位置”上容易出错. 拓展点:如何利用坐标法探讨其它圆锥曲线的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学案导学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 材料1:对椭圆的感性认识.通过演示课前准备的生活中有关椭圆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

材料2:2012年6月16日下午18时,“神州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实现多人多天飞行,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请问:“神州九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什么?多媒体展示“神州九号”运行轨道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常见的椭圆形状的物品,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通过“神州九号”的轨道录像,让学生感受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国思想. 思考1:自然界处处存在着椭圆,我们如何用自己的双手画出椭圆呢? 思考2:在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那么,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对于生活中、数学中的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但对椭圆,学生只停留在直观感受,基于它俩的关系,引导学生用上一章所学,来研究椭圆. 学生分组做试验,教师同时做好指导: 按照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学生用一块纸板;两个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试画椭圆,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同桌相互切磋,探讨研究.(提醒学生:作图过程中注意观察椭圆的几何特征,即椭圆上的点要满足怎样的几何条件) 思考:点M 运动时,12,F F 移动了吗?点M 按照什么条件运动形成的轨迹是椭圆? 1.在作图时,视笔尖为动点,两个图钉为定点,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符合什么条件?其轨迹如何? 2.改变两图钉之间的距离,使其与绳长相等,画出的图形还是椭圆吗? 3.当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时,还能画出图形吗?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的探究过程, 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当1212||||||MF MF F F +> 时, M 点的轨迹为椭圆;

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二2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会用两种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1)待定系数法;(2)利用几何性质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和几何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情境设置: 问题:①圆的定义?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①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确定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 问题:②如果把直线放在直角坐标系下,那么其对应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如果把一个圆放在坐标系下,其方程有什么特征?如何写出这个圆的所在的方程? 二、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 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 r = ① 化简可得:222()()x a y b r -+-= ②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总结出点00(,)M x y 与圆222()()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2200()()x a y b -+-=2r ?点在圆上 (2)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内 (3)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外 三、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一)练习 1、指出下列方程表示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1) 222=+y x ; (2) 5)1()3(22=-+-y x ; (3)222)1()2(a y x =+++(0≠a )。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案导学案

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运用圆的标准方程正确地求出其圆心和半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会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利用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圆基于初中的知识,同时又是初中的知识的加深,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续性;通过圆的标准方程,可解决一些如圆拱桥的实际问题,说明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可以适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材分析 1.重点:(1)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2)根据具体条件正确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1)通过设问,消除难点,并详细讲解;(2)多多练习、讲解.) 2.难点:运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使学生掌握分析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先弄清题意,再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使圆的标准方程形式简单,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设计 问答、讲授、设问、演板、重点讲解、归纳小结、阅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前面,大家学习了圆的概念,哪一位同学来回答?

问题1: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题2:图2-9中哪个点是定点?哪个点是动点?动点具有什么性质?圆心和半径都反映了圆的什么特点? 圆心C是定点,圆周上的点M是动点,它们到圆心距离等于定长|MC|=r,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 问题3: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y)表示曲线上任意点M的坐标,简称建系设点;图2-9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简称写点集;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简称列方程;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简称化简方程; (5)证明化简后的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简称证明. 其中步骤(1)(3)(4)必不可少. 下面我们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来建立圆的标准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优秀教案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 圆的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数学必修2 第四章第一节的起始课,是在学习了直线的有关知识后学习的,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在初中就已学过圆的定义.这节课主要是根据圆的定义,推出圆的标准方程,并会求圆的标准方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难点是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几何法求圆的标准方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主要讲解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目标 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 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会求圆的标准方程. 能力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育点:尝试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探究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的思想方法. 自主探究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考试点:会求圆的标准方程. 易错易混点:不同的已知条件,如何恰当的求圆的标准方程. 拓展点:如何根据不同的条件,灵活适当地选取恰当的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学案导学 一、引入新课 问题 1:什么是圆? 【设计意图】回顾圆的定义便于问题2的回答. 【设计说明】学生回答. 问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点和倾斜角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确定一个圆?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圆的定义回答出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定位)和半径(定形).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问题3: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圆也可以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引出本课题. 【设计说明】教师指出建立圆的方程正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高中数学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A版必修2 4.1.1 圆的标准方程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圆的方程,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会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几何到代数,从代数到几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图形在解决问题中的辅助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标准方程,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3 教学难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4 教材分析 本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之上,在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方程,其本质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体现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导数等奠定基础。因此,本章第一节的内容设计紧扣数与形的结合,强调图形在分析问题中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要学会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处理几何问题。 5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知道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并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为本节课做了准备,提供了基础,本节内容仅仅是这个过程的一个延续。本教学设计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 6 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1)以问题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式教学,突出类比学习,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2)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软件辅助教学 7 教学过程

7.1 问题情境引入 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其代数含义是这个点的坐标以及这条直线的斜率,进而建立了直线的代数方程,通过方程研究直线,用代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直线的问题。 类似地,我们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圆的方程呢?回顾圆的定义,提出具体探究任务。 【运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形象感知圆的轨迹的形成过程,再次强化圆的几何特征,为建立圆的代数方程指明方向】 7.2 学习任务一:探索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情境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心C(a,b),半径等于r,试写出圆的方程 学生活动: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尝试建立圆的方程,先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4.1.1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四章4.1节圆的方程。圆是解析几何中一类重要的曲线,这节教材安排在学习了直线之后,学习三大圆锥曲线之前,旨在让学生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建立方程可以达到研究图形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正是这一知识运用的延续,在学习中是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应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的基础。对于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对圆有所接触,学习了圆的一些基础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圆的接触也比较多,因此对推导圆方程的过程较易接受。在能力上,学生对图像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弱,尽管也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用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但是学生缺乏运用这种思想探究的能力. 在情感上,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 三、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探究的活动层层深入,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四、学法分析 从高考发展的趋势看,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回忆所学知识,采用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选择最佳方案加以解决“瞎撞,乱撞”的不良思想。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根据方程写出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2)掌握求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已学知识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标准方程特征的理解与掌握。 2.难点:由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七、教学过程

人教版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理解并掌握切线方程的探求过程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类比、联想、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掌握。 (二)教学难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及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请同学

们考虑:如何求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 生: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为(x,y); ②写出适合某种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 ︳p(M)};③用坐标表示条件,列出方程f(x,y)=0;④化简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⑤证明以化简后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一般省略)。[多媒体演示] 师:这就是建系、设点、列式、化简四步曲。用这四步曲我们可以求适合某种条件的任何曲线方程,今天我们来看圆这种曲线的方程。[给出标题] 师:前面我们曾证明过圆心在原点,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x2+y2=52即x2+y2=25. 若半径发生变化,圆的方程又是怎样的?能否写出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生:x2+y2=r2. 师:你是怎样得到的?(引导启发)圆上的点满足什么条件? 生:圆上的任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即,亦即x2+y2=r2. 师:x2+y2=r2表示的圆的位置比较特殊: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有时圆心不在原点,若此圆的圆心移至C(a,b)点(如图),方程又是怎样的? 生:此圆是到点C(a,b)的距离等于半径r的点的集合,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即:(x-a)2+(y-b)2= r2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习了“曲线与方程”之后,作为一般曲线典型例子,安排了本节的“圆的方程”。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解析法研究它的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它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本节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将在上章学习了曲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会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2)能运用圆的标准方程正确地求出其圆心和半径。

(3)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 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初步形成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能力。 (2)能根据不同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圆是基于初中的知识,同时又是初中的知识的加深,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续性;圆在生活中很常见,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可以适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标准方程特征的理解与掌握。 2、难点:圆的标准方程的应用。 3、解决办法: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2个例题,通过例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熟悉圆的标准方程的用途和用法。 五、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那么我们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圆。

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2019最新整理

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2019 最新整理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根据圆心坐标、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从圆的标准方程中熟练地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2、会用两种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1)待定系数法;(2)利用几何性质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和几何性质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情境设置: 问题:①圆的定义?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①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确定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 问题:②如果把直线放在直角坐标系下,那么其对应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如果把一个圆放在坐标系下,其方程有什么特征?如何写出这个圆的所在的方程? 二、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

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 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 ①r 化简可得: ②222()()x a y b r -+-=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 标准方程。 总结出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00(,)M x y 222()()x a y b r -+-= (1)=点在圆上 2200()()x a y b -+-2r ? (2)<点在圆内220 0()()x a y b -+-2r ? (3)>点在圆外 2200()()x a y b -+-2r ? 三、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一)练习 1、指出下列方程表示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1); 222=+y x (2); 5)1()3(22=-+-y x (3)()。222)1()2(a y x =+++0≠a 2、写出下列圆的标准方程:(P120-121练习1、3、4) (1)圆心在C(-3,4),半径长为;5 (2)圆心在C(8,-3),且经过点M(5,1); (3)圆心在(-1,2),与y 轴相切 (4)以P1(4,9)、P2(6,3)为直径的圆; (5)已知△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4,0),B(0,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4.1.1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会由标准方程得出圆心与半径,能根据圆 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与数形结合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3)培养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4)在探索圆的知识与特点时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与和谐美.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得出与应用.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引入语: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直线这一平面图形可以由一个代数中的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称此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从而,通过方程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了直线的性质与特点。事实上,这种方法是解析几何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它研究其他的一些平面图形,比如:圆。 在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或者一点和倾斜角也能确定一条直线。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 (圆心,半径。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 那么我们能否在圆心与半径确定的条件下,找到一个方程与圆对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书写标题) 回顾直线方程得出的过程: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P(x,y),找到该点的横纵坐标满足的一个关系式,通过验证,称此方程为直线的方程。 类似的,我们用得出直线方程方法来探求圆的方程。 二、讲授新课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 a b ,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0r ).设(,)M x y 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

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 M MA r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 件r =① 引导学生自己 证明r =为圆的方程,得出结论. 1.若点),(00y x M 在圆上,由上述讨论可知,点M 的坐标适用方程①. 2.若),(00y x 是方程①的一组解,则以这组解为坐标的点),(00y x M 到圆心A 的距离为r ,即点M 在圆心为A 的圆上. 故方 程r =为圆的一个方程。 方程①可等价变为:222()()x a y b r -+-= ② 方程②形式较①式更为和谐美观。 方程②也是圆心为(,)A a b ,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特别地,若圆心为O (0,0),则圆的标准方程为:222r y x =+ 练习1 (口答) 、求圆的圆心及半径 (1)、422=+y x (2)、1)1(22=+-y x 练习2、写出下列圆的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922=+y x (2)、圆心在(-3、4),半径为5 5)4()3(22=+++y x 三、例题解析 例1 已知两点A(4,9)、B(6,3),求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分析:可以从计算圆心与半径. 解:解:圆心C (5,6)半径r=10 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是10)6()5(22=-+-y x 把点)7,8(1M 的坐标代入方程10)6()5(22=-+-y x ,左右两边相等,点1M 的坐标适合圆的方程,所以点1M 在这个圆上;把点)5,3(2M 的坐标代入方程10)6()5(22=-+-y x ,左右两边不相等,点2M 的坐标不适合圆的方 程,所以点2M 不在这个圆上. 是否在这个圆上?并判断点 )5,3(),7,8(21M M

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 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原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探索研究: 2、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件 r = ① 化简可得:222 ()()x a y b r -+-= ②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2 2 2 ()()x a y b r -+-=为圆的 方程,得出结论。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3、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例(1):写出圆心为(2,3)A -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 并判断点12(5,7),(1)M M --是否在这个圆上。 分析探求:可以从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入手。 探究:点00(,)M x y 与圆222 ()()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22 00()()x a y b -+->2r ,点在圆外 (2)22 00()()x a y b -+-=2r ,点在圆上 (3)2200()()x a y b -+-<2 r ,点在圆内 例(2): ABC V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5,1),(7,3),(2,8),A B C --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从圆的标准方程2 2 2 ()()x a y b r -+-= 可知,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 待定系数法确定a b r 、、三个参数.(学生自己运算解决) 例(3):已知圆心为C 的圆:10l x y -+=经过点(1,1)A 和(2,2)B -,且圆心在:10l x y -+=上,求圆心为C 的圆的标准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 如图确定一个圆只需确定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圆心为C 的圆经过点(1,1)A 和 (2,2)B -,由于圆心C 与A,B 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C 在险段AB 的垂直平分线m 上,又圆心C 在直线l 上,因此圆心C 是直线l 与直线m 的交点,半径长 等于CA 或CB 。 (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总结归纳:(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比较例(2)、 例(3)可得出ABC V 外接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①、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a b r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a b r 、、得值,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根据确定圆的要素,以及题设条件,分别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然后再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提炼小结: 1、 圆的标准方程。 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3、 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高二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质课教案

高二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质课教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 学习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求曲线方程。 (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1、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椭圆。 - 天体运动轨道是椭圆,有些镜子做成椭圆形状。 2动画演示 思考:什么是椭圆怎样画椭圆 (二)实验探究,形成概念 1、动手实验:学生分组动手画出椭圆。 实验探究: 保持绳长不变,改变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什么变化 思考:根据上面探究实践回答,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2、概括椭圆定义

引导学生概括椭圆定义 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教师指出: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 思考:焦点为21,F F 的椭圆上任一点M ,有什么性质 令椭圆上任一点M ,则有)22(22121F F c a a MF MF =>=+ 思考: 1、定义中的常数为什么要大于焦距 2、若常数等于焦距,轨迹是线段 3、若常数小于焦距,轨迹不存在 注: 定义是判断椭圆的方法 定义是椭圆的一个性质 (三)研讨探究,推导方程 1、知识回顾:利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建系如下几种情况: 方案一:把F 1、F 2建在x 轴上,以F 1F 2的中点为原点; 方案二:把F 1、F 2建在x 轴上,以F 1为原点; 方案三:把F 1、F 2建在x 轴上,以F 2为原点; (学生观察椭圆的几何特征(对称性),如何建系能使方程更简洁) 经过比较确定方案一. 2.推导标准方程. 选取建系方案,让学生动手,尝试推导. M

圆的标准方程 优秀教案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标准方程并掌握推导圆的方程的思想方法; (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根据方程写出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3)能根据所给条件,通过求半径和圆心的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难点】 圆的标准方程及其运用。 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河北赵州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其圆拱所在的曲线是圆,我们能否表示出该圆弧所在圆的方程呢? 2.问题: 在表示方程以前我们应该先考察有没有坐标系?如果没有坐标系,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何找到表示方程的等式? 二、学生活动 回忆初中有关圆的定义,怎样用方程将圆表示出来? 三、建构数学 1.由引例赵州桥圆弧所在圆的方程的求解过程推导一般圆的标准方程: 一般地,设点(,)P x y 是以(,)C a 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上的

任意一点,则||CP r =r 即 222()()x a y b r -+-=(1) ; 反过来,若点Q 的坐标00(,)x y 是方程(1)的解,则222 00()()x a y b r -+-=, r =,这说明点00(,)Q x y 到点C (,)a b 的距离为r 即点Q 在以(,)C a 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上; 2.方程222()()(0)x a y b r r -+-=>叫做以(,)a b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 3.当圆心在原点(0,0)时,圆的方程则为222(0)x y r r +=>; 特别地,圆心在原点且半径为1的圆通常称为单位圆;其方程为221x y +=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分别说出下列圆方程所表示圆的圆心与半径: (2)22(2)(3)7x y -+-=; (2)22(5)(4)18x y +++= (3)22(1)3x y ++= (4)22144x y += (5)22(4)4x y -+= 解:(如下表) 例2.(1)写出圆心为(2,3)A -,半径长为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5,7)M -,(1)N - 是否在这个圆上; (2)求圆心是(2,3)C ,且经过原点的圆的方程。 解:(1)∵圆心为(2,3)A -,半径长为5 ∴该圆的标准方程为22(2)(3)25x y -++= 把点(5,7)M -代入方程的左边2222(52)(73)3425-+-+=+==右边即点(5,7)M -的坐标适合方程,∴点(5,7)M -是这个圆上的点;

《4.1.1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案1

第四章圆与方程 本章教材分析 上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问题,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本章将在上章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以便为今后的坐标法研究空间的几何对象奠定基础,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导数和微积分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坐标法不仅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重要数学方法,通过坐标系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联系起来,实现了形和数的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坐标法这一重要思想,不怕反复.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坐标和方程表示相应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圆;然后对坐标和方程进行代数运算;最后把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这就是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坐标法还可以与平面几何中的综合方法、向量方法建立联系,同时可以推广到空间,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4.1.1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案1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他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圆的方程”一节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圆的标准方程要求层次是“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内容可采用“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所谓“引导探究”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引”和“探”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教学措施,都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并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特点的明确.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精)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Ⅱ中学过圆锥曲线之一,圆。掌握了圆的定义及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学生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中一种圆锥曲线椭圆。学生基础差,计算分析问题能力低。地处少数民族区竟争意识淡动手能力差。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随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定义法,待定系统法求随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方法: 〈1〉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2〉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运用坐标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让学生大胆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关键:掌握建立坐标系统与根式化简的方法。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教材整体来看是两大块内容,一是椭圆定义,二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是圆锥曲线这一章所要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中,先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教材把对椭圆的研究放在了重点,对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教学中巩固和应用,先讲椭圆也与圆的知识衔接自然,学好椭圆对学生学习圆锥曲线是非常重要的。 四、教法建议 〈1〉安排学生提前预习,动手切割圆锥形的事物,使学习了解圆锥曲线名称的来历及圆锥曲线的样子。 〈2〉对椭圆定义的引入,要注重于借助直观、形象的模型或教具,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3〉将课本提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通过学生、教师动手演示,来体现椭圆定义的实质。 〈4〉注意椭圆的定义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联系。 〈5〉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教师要注重化解难点,实施的补充根式化简方法。 〈6〉讲解完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研究焦点在y轴上的标准方程。然后,鼓励学生探索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的异同点,进一步加深对椭圆的认识。 〈7〉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要巩固旧知识。

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4.1.1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 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和兴趣。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原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探索研究: 2、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 。(其中a 、b 、r 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 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适合的条 件r = ① 化简可得:222 ()()x a y b r -+-= ②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222 ()()x a y b r -+-=为圆的方程,得出结论。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3.练习 1、圆心为 ,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为( )B A (x – 2 )2+(y – 3 )2=25 B (x – 2 )2+(y + 3 )2=25 C (x – 2 )2+(y + 3 )2=5 D (x + 2 )2+(y – 3 )2=5 2、圆 (x -2)2+ y 2=2的圆心C 的坐标及半径r 分别为( )D A C (2,0) r = 2 B C ( – 2,0) r = 2 C C (0,2) r = D C (2,0) r = 3、已知 和圆 (x – 2 )2+(y + 3 )2=25 ,则点M 在( )B A 圆内 B 圆上 C 圆外 D 无法确定 4. 典型例题 例1 AB 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A (5,1), B (7,-3),C (2, -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方程是 (1) 因为A (5,1), B (7,-3),C (2, -8) 都在圆上,所以它们的坐标都满足方程(1).于是 所求圆的方程为 例2 AB 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A (5,1), B (7,-3),C (2, -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解:设圆方程代数求解方程可得 P121练习3 解:设点C (a ,b )为直径的中点,则 所以圆心坐标为(5,6) 圆的方程为 )3,2(-A 22 )7,5(-M 2 22)()(r b y a x =-+-?????=--+-=--+-=-+-222222222)8()2()3()7()1()5(r b a r b a r b a 235a b r =???=-??=?22(2)(3)25 x y -++=5264=+=a 6239=+=b 1 22459610 r CP ==-+-=()()10 6522=-+-)()(y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