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原理(中英文对照)

制冷原理(中英文对照)
制冷原理(中英文对照)

制冷原理培训教材

Refrigeration principle

training material

一:制冷原理简介

Refrigeration principle

本系统属于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干燥过滤器、蒸发器5个部件,经过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过程不断循环,制冷剂周期性的发生从蒸汽变为液体,从液体变为蒸汽的状态变化,不端的把冰箱内的热量转移到冰箱外部,从而达到制冷目的。

The appliance incorporates a vapor compressor refrigeration system that consists of compressor, condenser, capillary, filter drier and evaporator and accomplishes the refrigeration through the cycle of compression, condensation, throttling, and evaporation. The process repeats and extracts the heat from the fridge compartment by having the refrigerant evaporated in the evaporator and liquefied in the condenser.

二:主关件简介:

Main components

(一):压缩机

Compressor

制冷系统的“心脏”,起压缩和输送制冷剂的作用,目前所用为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Serving as the heart of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the compressor functions through compressing and passing the refrigerant. A reciprocal compressor is adopted in the system.

主要性能指标

Performance

1:制冷量:压缩机工作时,每小时从被冷却物体带走的热量以(千焦/小时)活或瓦表示.制冷量大小随工况条件变化,工况条件不同制冷量大小不同.

1. Cooling capacity: refer to the heat in kilojoule/hour extracted from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down in an hour. The cooling capacity changes along with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2.功率.是指压缩机每小时耗功的大小.

Power: refer to hourly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compressor.

3.性能系数COP:性能系数就是制冷量与:压机输出功率大小之比,COP越大说明耗电量越小,冰箱越节能.

COP: refer to the cooling capacity – output power ratio. The higher the COP value, the lower the energy consumption.

压缩机三个重要附件:

Three essential accessories:

1.启动控制器

Start control

电冰箱刚开始启动时,PTC元件温度较低,电阻小,启动绕组接通,由于启动电流大,PTC温度随之升高,当达到临界温度电阻猛增到数万欧姆,可视为断路.

于是与之串联的起动绕组断电,运转绕组正常工作.PTC是一种无触电开关,但停机后由于PTC温度仍很高,所以无法马上启动.

The PTC element has a low temperature and small resistance when the appliance starts. The starting winding is energized. The PTC temperature rise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arting current and reaches the threshold temperature when the resistance comes up to thousands of ohms, which is deemed as an open circuit. Then the starting winding in series with the PTC opens and the running winding works normally. PTC is a no-touch switch. When the appliance is turned off, it cannot start immediately because the PTC temperature is still very high.

2.过载保护器

Overload protector

过载保护器是用来防止压缩机过载和过热而烧毁电动机而设置的,海尔压机一般采用碟形保护器.

The overload protector is used to prevent overheating of the compressor that may cause burning-out of the motor. Haier compressor generally use

butterfly protector.

3.启动电容器

Starting capacitor

(二). 冷凝器

Condenser

冷凝器将从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机耗工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中释放到空气中,使压缩机排出的过热蒸汽冷却为过冷液体.

The refrigerant parts with its heat absorbed from the evaporator and the waste heat produced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compressor. The heat is released into the open air and the overheat vapor from the compressor is condensed into overcool liquid.

1.内藏式冷凝器是由铜管制成的盘管贴附在U壳内侧而成.

The condenser consists of coils made of copper pipe affixed to the U-shaped shell .

(三).干燥过滤器

Filter drier

干燥过滤器是利用“分子筛”的吸附作用来去除制冷系统中的水分,酸质机杂质,以防止制冷系统冰堵或脏堵,一般采用钎焊焊接在冷凝器出口和毛细管之间.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filter drier is to make use of the absorption action of molecular sieve to remove the moisture and impurities from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against blockage due to ice or impurities. The filter drier is usually soldered between the condenser outlet and the capillary tube.

(四).毛细管

Capillary tube

毛细管是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一般内径0.6-2.0MM,长度1.5-4.0M.

毛细管因为细而长,所以对制冷剂有一定阻力,一方面可使制冷剂降压,一方面又可在一定范围内限制流量,有一定的自补偿能力,在冰箱停止运转后,可起均压作用,使高低压压力趋向平衡,便于下次启动。

Capillary tube is the metering device of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It has a bore of 0.6~2.0mm and a length of 1.5~4.0m. Thin and long, the capillary tube accomplishes the reduction in pressure from the condenser to the evaporator by using the pressure drop or friction loss through a long small opening. The pressures through the system tend to equalize during the off cycle.

(五).蒸发器

Evaporator

蒸发器是一个输出冷量的社设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冰箱内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空调原理及前景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空调原理及前景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空调器已逐渐成为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另一方面,大范围地使用传统制冷方式已经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首先是臭氧层空洞问题。传统制冷机广泛采用氯氟烃类制冷剂简称CFC,HCFC,它们会催化分解臭氧,削弱对紫外线的阻挡,威胁人类健康;其次,每年常规高能耗的制冷需求占用国家电力消耗的比例迅速增加,引起电力紧张,各地兴建各类发电站,火力占主要,大量烧煤增排CO2增强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升温;再次,能源短缺已然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普通空调器的普及显然是不利与于能源节约的,近几年来夏季我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停电现象严重,拉电限电十分普遍。 基于以上的问题,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积极开发对能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新技术。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作为一种以太阳能为能源并且对环境无破坏作用的新型技术备受关注。 国外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对吸附式循环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初,严爱珍等人曾在1982年对吸附式制冷作过研究,使用的工质是沸石分子筛-水和沸石分子筛-乙醇。1992年巴黎国际吸附式制冷会议带动了该技术的研究,在接下来的国际会议上均有上百篇论文发表,该项技术得到不断发展。 二. 工作原理 固体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原理包括吸附和脱附两个过程。 1.脱附. 左图是脱附过程的简单模型图。吸附床 内充满了吸附剂,吸附有制冷剂,冷凝 器与冷却系统相连,一般冷却介质为水。 工作时,太阳能集热器对吸附床加热, 制冷剂获得能量克服吸附剂的吸引力从 吸附剂表面脱附,进入右边管道,系统 压力增加,C1导通,C2关闭。当压力与 冷凝器中对应温度下的饱和压力相等 时,制冷剂开始液化冷凝,最终制冷剂 凝结在蒸发器中,脱附过程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能集热器供能Q1,冷凝器放热Q4由冷却水排除到系统之外。 2.吸附. 右图是吸附过程的简单模型图。冷却系统对吸附 床进行冷却,温度下降,吸附剂开始吸附制冷剂, 左边管道内压力降低,C2导通,C1关闭,蒸发 器中的制冷剂因压力瞬间降低而蒸发吸热,达到 制冷效果,制冷剂达到吸附床,吸附过程结束。 在此过程中,吸附床放热Q2,被冷却水排除到 系统之外,蒸发器从环境中吸收Q3的热量。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模型图,由上可知单台吸 附床工作时制冷是间歇式的,不能连续制冷,要达到连续制冷的效果,必须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吸附床,交错运行,制冷的循环就连续了。 三. 优点和缺点

(完整版)制冷原理与设备复习题

a绪论 一、填空: 1、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环境温度~-153.35为普通冷冻;-153.35℃~-268.92℃为低温冷冻;-268.92℃~接近0k为超低温冷冻。 2、人工制冷的方法包括(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几种。 3、蒸汽制冷包括(单级压缩蒸气制冷)(两级压缩蒸气制冷)(复叠式制冷循环)三种。 二、名词解释:人工制冷;制冷;制冷循环;热泵循环;制冷装置;制冷剂。 1.人工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借助于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断将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给高温物体的连续过程。 2.制冷: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 3.制冷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总称为制冷循环 4.热泵循环:从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加热对象的过程。 5.制冷装置:制冷机与消耗能量的设备结合在一起。 6.制冷剂: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 三、问答: 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制冷原理的主要内容: 1.从热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制冷循环的理论和应用; 2.介绍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等的性质及应用。 3.介绍制冷机器、换热器、各种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作用、型号表示等。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一、填空: 1、lp-h图上有_压强_、_温度_、_比焓_、__比熵_、_干度_、比体积_六个状态参数。 2、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压缩机__、__蒸发器_、_节流阀、_冷凝器___几大件组成。 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_等压吸热_、_等压放热_、__绝热节流_几个过程组成。 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_、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_、_气体涡流制冷_、_热电制冷_几种。 5、气体膨胀有_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_、_绝热放气制冷三种形式。 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_、热效应_、冷效应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_冷_效应。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_不变_。 二、名词解释: 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制冷系数;热力完善度;热力系数; 洛伦兹循环;逆向卡诺循环; 1.相变制冷:利用液体在低温下的蒸发过程或固体在低温下的融化或升华过程从被冷却的物体吸取热量以制取冷量。 2.气体绝热膨胀制冷: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以达到低温,并利用膨胀后的气体在低压下的复热过程来制冷 3.气体涡流制冷: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即可分离为热、冷两股气流,利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可制冷。4.热电制冷: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段产生冷效应,在另一端产生热效应。 5制冷系数:消耗单位功所获得的制冷量的值,称为制冷系数。ε=q。/w。 6.热力完善度: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其值恒小于1。 7.热力系数:获得的制冷量与消耗的热量之比。用ζ0表示 8.洛仑兹循环:在热源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两个和热源之间无温差的热交换过程及两个等熵过程组成的逆向可逆循环是消耗功最小的循环,即制冷系数最高的循环。 9.逆向卡诺循环:当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时,具有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组成的逆向循环,称为逆向卡诺循环

《制冷原理与设备》详细知识点

《制冷原理与设备》详 细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制冷原理与设备复习题 绪论 一、填空: 1、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环境温度~-为普通冷冻;-℃~℃为低温冷冻;℃~接近0k为超低温冷冻。 2、人工制冷的方法包括(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几种。 3、蒸汽制冷包括(单级压缩蒸气制冷)(两级压缩蒸气制冷)(复叠式制冷循环)三种。 二、名词解释:人工制冷;制冷;制冷循环;热泵循环;制冷装置;制冷剂。 1. 人工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借助于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断将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给高温物体的连续过程。 2.制冷: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 3.制冷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总称为制冷循环 4.热泵循环:从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加热对象的过程。 5.制冷装置:制冷机与消耗能量的设备结合在一起。 6.制冷剂: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 三、问答: 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制冷原理的主要内容: 1.从热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制冷循环的理论和应用; 2.介绍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等的性质及应用。 3.介绍制冷机器、换热器、各种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作用、型号表示等。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一、填空: 1、lp-h图上有_压强_、_温度_、_比焓_、__比熵_、_干度_、比体积_六个状态参数。 2、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压缩机__、__蒸发器_、_节流阀、_冷凝器___几大件组成。 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_等压吸热_、_等压放热_、__绝热节流_几个过程组成。 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_、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_、_气体涡流制冷_、_热电制冷_几种。 5、气体膨胀有_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_、_绝热放气制冷三种形式。 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_、热效应_、冷效应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_冷_效应。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_不变_。 二、名词解释: 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制冷系数;热力完善度;热力系数;洛伦兹循环;逆向卡诺循环; 1.相变制冷:利用液体在低温下的蒸发过程或固体在低温下的融化或升华过程从被冷却的物体吸取热量以制取冷量。 2.气体绝热膨胀制冷: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以达到低温,并利用膨胀后的气体在低压下的复热过程来制冷 3.气体涡流制冷: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即可分离为热、冷两股气流,利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可制冷。 4.热电制冷: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段产生冷效应,在另一端产生热效应。 5制冷系数:消耗单位功所获得的制冷量的值,称为制冷系数。ε=q。/w。

制冷原理与设备指导书

《制冷原理与设备》实验指导书 郭兆均 主编 二00七年二月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 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制冷循环演示装置可为“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专业课程进行演示性实验。通过本实验,让同学们加深对制冷(热泵)循环工作过程的理解,熟悉制冷(热泵)循环演示系统工作原理。并进一步掌握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并能进行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这套装置是采用玻璃作换热器的壳体,管路中有透明观察窗,因此,实验过程能让同学们清晰地观察到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及流后产生的“闪发”气体面形成的二相流,使之了解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工质状态的变化及循环全过程的基本特征。 二、实验装置简图: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原理图 三、实验所用仪表、仪器设备: 1. 转子流量计 2.温度计 3.压力表 4.电压表 5 .电流表 6. 蒸汽压缩式制冷机 四、操作步骤: 1. 制冷循环演示的操作,先将制冷系统中的回通换向阀调至“制冷”位置上,然后打开冷却水阀门,利 用转子流量计上面的阀门作适当调节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供水流量,再开启压缩机、观察制冷工质的冷凝及蒸发过程与其现象,待制冷系统运行(约8分钟)稳定后,即可记录制冷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以及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等有关的参数。 2. 热泵循环演示:把制冷系统中的四通阀调整至“热泵”位置上,再打开冷却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 上面的阀门作适当调节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供水流量,再开启压缩机、观察制冷工质的冷凝及蒸发过程与其现象,待制冷系统运行(约8分钟)稳定后,即可记录制冷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以及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等有关的参数。实验结束后,必须先按下停止压缩机的开关,切断压缩机的供给电源,然后再关闭供水阀门。 五、实验数据处理 六、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计算 1. 当系统做制冷运行时: 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 11121()P Q G C t t q =-+g (Kw ) 换热器1的制冷量为: 22342()P Q G C t t q =-+g (Kw ) 热平衡误差为: 1221 () 100%Q Q N Q --?= ?

吸附式制冷

吸附式制冷 一、吸附式制冷工作原理 吸附式制冷是通过吸附剂在较低的温度下(一般为当地气温)吸附制冷剂,在较高的温度下脱附制冷剂,通过吸附脱附循环来实现。通常是固体对气体的吸附,它的主要装置由吸附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等组成,见图1。 吸附式制冷的工质对大致可分为沸石分子筛系、硅胶系、活性炭系等。 沸石分子筛系由于它的脱附温度较高,通常在280?,300?,所以,一般用于高温余热回收。例如:回收汽车高温排气余热,用于汽车空调。 硅胶系的脱附温度较低,一般从50?左右开始脱附至120?,可以完全脱水,但不耐高温(不超过120?)。因此,硅胶系很适合以低品位热源为动力的吸附式制冷。例如:回收发动机系统70?"-'80?冷却废热,制取空调用水。 活性炭系能够吸附水、甲醇、乙醇等许多制冷剂蒸汽,活性炭——水在0?以下很难使用,且会结冰;活性炭——甲醇有剧毒,能导致失明。因次,从安全和实用角度考虑,活性炭——乙醇比较适宜在低品位热能种的应用。 三、传统汽车空调的缺点 (1)汽车空调系统降低了发动机动力性能,增加整车负载。汽车空调系统绝大部分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如图l所示,并分为直连式和独立式两大类。采用直连式驱动时,压缩机动力来自汽车发动机,因此空调系统工作时必然降低发动机动力性能。由于压缩机转速随车速变化,汽车制动时会停止制冷。对于独立式汽车空调,增设专用发动机不仅减少汽车空间,而且增加整车负载,增大燃油消耗。

(2)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污染环境。目前,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主要采用 R134a。1996年以前的汽车空调制冷剂多用R12,该制冷剂对臭氧层破坏严重,我国已于2010年全面完成了CFc类工质的替代。R134作为R12的替代产物,虽然不破坏臭氧层但其全球变暖潜值为1300。到2017年,欧盟将禁止新生产的汽车空调使用G形P值大于150的制冷剂。 因此,研究开发利用汽车余热和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汽车空调系统,是汽车空调技术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最详细的讲解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5916152.html,/showProduct.asp?f_id=737 冷水在蒸发器内被来自冷凝器减压节流后的低温冷剂水冷却,冷剂水自身吸收冷水热量后蒸发,成为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内,被浓溶液吸收,浓溶液变成稀溶液。吸收器里的稀溶液,由溶液泵送往热交换器、热回收器后温度升高,最后进入再生器,在再生器中稀溶液被加热,成为最终浓溶液。浓溶液流经热交换器,温度被降低,进入吸收器,滴淋在冷却水管上,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汽,成为稀溶液。另一方面,在再生器内,外部高温水加热溴化锂溶液后产生的水蒸汽,进入冷凝器被冷却,经减压节流,变成低温冷剂水,进入蒸发器,滴淋在冷水管上,冷却进入蒸发器的冷水。该系统由两组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热交换器、溶液泵及热回收器组成,并且依靠热源水、冷水的串联将这两组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高温侧、低温侧溶液循环量和制冷量的最佳分配,实现温度、压力、浓度等参数在两个循环之间的优化配置,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热源水的热量,使热水温度可降到66℃。以上循环如此反复进行,最终达到制取低温冷水的目的。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为吸收剂,制取0℃以上的低温水,多用于空调系统。 溴化锂的性质与食盐相似,属盐类。它的沸点为1265℃,故在一般的高温下对溴化锂水溶液加热时,可以认为仅产生水蒸气,整个系统中没有精馏设备,因而系统更加简单。溴化锂具有极强的吸水性,但溴化锂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的,溶液的浓度不宜超过66%,否则运行中,当溶液温度降低时,将有溴化锂结晶析出的危险性,破坏循环的正常运行。溴化锂水溶液的水蒸气分压,比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小得多,故在相同压力下,溴化锂水溶液具有吸收温度比它低得多的水蒸气的能力,这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机理之一。 工作原理与循环 溶液的蒸气压力是对平衡状态而言的。如果蒸气压力为0.85kPa的溴化锂溶液与具有1kPa 压力(7℃)的水蒸气接触,蒸气和液体不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溶液具有吸收水蒸气的能力,直到水蒸气的压力降低到稍高于0.85kPa(例如:0.87kPa)为止。 图1 吸收制冷的原理

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制冷原理及设备期末复习 有不全的大家相互补充 题型:填空20分;选择10分;判断10分;简答45分(5道);计算1道,带计算器。 绪论 实现人工制冷的方法(4大类,简单了解原理) 1.利用物质的相变来吸热制冷; 融化(固体—液体),气化(液体—气体),升华(固体—气体) 气化制冷(蒸气制冷): 包括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 2.利用气体膨胀产生低温 气体等熵膨胀时温度总是降低的,产生冷效应。 3.气体涡流制冷 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可分为冷热两股气流; 4.热电制冷(半导体制冷) 利用半导体的温差电效应实现的制冷。 根据制冷温度的不同,制冷技术可大体上划分三大类: 普通冷冻:>120K【我们只考普冷】 深度冷冻:120K~20K 低温和超低温:<20K。 t= (t, ℃; T, Kelvin 开)T=273+t 常用制冷的方法有: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过程:液体气化制冷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下汽化产生低压蒸气,气体膨胀制冷将低压蒸气抽出并提高压力变成高压气,涡流管制冷将高压气冷凝成高压液体, 热电制冷高压液体再降低压力回到初始的低压状态。按照实现循环所采用的方式之不同,液体蒸发制冷有 蒸气压缩式制冷蒸气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吸附式制冷等 蒸气压缩式制冷 系统组成:

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组成的密闭系统。 工作原理: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而蒸发,产生的低压蒸气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机压缩后制冷剂压力升高,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气在冷凝器中被常温冷却介质冷却,凝结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膨胀阀节流,变成低压、低温湿蒸气,进入蒸发器,低压液体在蒸发器中再次汽化蒸发。如此周而复始。 蒸气吸收式制冷 系统组成: 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溶液热交换器、溶液泵、冷剂泵等 工质对:制冷剂与吸收剂常用:氨—水溶液溴化锂—水溶液 工作原理:Ⅰ.溴化锂溶液在发生器中被热源加热沸腾,产生出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被冷凝成冷剂水。冷剂水经U型管节流进入蒸发器,在低压下蒸发,产生制冷效应。 Ⅱ.发生器中出来的浓溶液,经热交换器降温、降压后进入吸收器,与吸收器中的稀溶液混合为中间浓度的溶液。中间热度的溶液被吸收器泵输送并喷淋,吸收从蒸发器中产生的冷剂蒸汽,形成稀溶液。稀溶液由发生器泵输送到发生器,重新被热源加热,形成浓溶液。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工作原理: 在发生器中的氨水浓溶液被热源加热至沸腾,产生的蒸气(氨气中含有一小部分水蒸汽)经精馏塔精馏后(得到几乎是纯氨的蒸气),进入冷凝器放出热量后被冷凝成液体,经节流机构节流,进入蒸发器,低压液体制冷剂,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而蒸发,达到制冷的目的,产生的低压蒸气进入吸收器。而发生器中发生后的稀溶液,降压后也进入吸收器,吸收由蒸发器来的制冷剂蒸气,浓溶液经溶液泵加压后送入发生器。如此不断循环。

《制冷原理与设备》复习题答案doc资料

《制冷原理与设备》复习题答案

1.<什么叫制冷剂蒸气干度?干度x=1和x=0各是什么含义?> 1.答干度是制冷剂蒸气在饱和状态下,湿蒸气中所合的饱和蒸气量与湿蒸气总量之比值.用符号x表示 x=1,即饱和蒸气占100%,称为干饱和蒸气;x=0,饱和蒸气含量为零,为饱和液体。 2.<减少流动阻力的措施有哪些?> 2.答减少流动阻力的主要途径是改善边壁对流动的影响,措施包括减少沿程阻力(减少管壁的粗糙度和采用柔性边壁),以及减少局部阻力(使流体进口尽量平顺,采用渐扩和渐缩代替流通截面的突然扩大和缩小,减少转弯,处理好三通管的结构布置,合理衔接和布置管件、泵或风帆,尽量缩短管线等)。 3.<何为传热方程?如何使传热增强或削弱?> 3.答传热方程为Q=KAΔtm。根据传热方程,提高传热系数K,扩展传热面积A,增大传热温差都可使传热量增大,反之则减少。增强传热的措施有;合理扩大传热面积.加大传热温差,增大流体流速,去除污垢降低热阻:削弱传热的措施有:敷设保温材料,降低流体流速,改变传热面表面状况(如加遮热板)等。 4.<简述氟利昂制冷剂的性质和应用范围。> 4.答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全部或部分氢元素被卤族元素氟、氯、溴取代后衍生物的总称。氟利昂制冷剂广泛应用于电冰箱、空调机等各种制冷空调设备中。 5.<蒸气压缩式制冷用制冷剂是如何分类的?> 5.答按化学结构分类有;①无机化合物(R717等);②氟利昂(R22、E134a 等);③多元混合溶液(非共沸溶腋有R407C等,共沸溶液有R502等);④碳氢

化合物(R600a、R290等)。按蒸发温度和冷凝压力分类有:①高温低压制冷刑;②中温中压制冷剂;⑦低温高压制冷剂。按可燃性和毒性分类,分为不可燃、可燃、易燃、低毒、高毒等组合类别。 6.<何为CFC类物质?为何要限制和禁用CFC类物质?> 6.答CFC类物质就是不合氢的氟利昂。 CFC类物质对大气中臭氧和地球高空的具氧层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会导致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外线辐射强度增加,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还会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减少和禁止CFC类物质的使用和生产,已成为国际社会环保的紧迫任务。 7.<载冷剂的作用是什么?对裁冷剂的性质有哪些基本要求?> 7.答载冷剂的作用就是向被间接冷却的物体输送制冷系统产生的冷量。对载冷剂性质的基本要求有:载冷剂的比热容和传热系数要大,粘度和密度要小,凝固点要低,挥发性和腐蚀性要小,无毒无臭,对人体无害,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低廉,易于获得。 8 .<制冷剂节流前过冷对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有何影响?>在实际中可采用哪些方法实现节流前制冷剂的过冷? 8.答节流前制冷剂的过冷将提高单位质量制冷量,而且压缩机的功耗基本不变.因此提高了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制冷剂节流前过冷还有利于膨胀阀的稳定工作。在实际中可采用过冷器、回热循环、增加冷却介质的流速和流量等方法实现节流前制冷剂的过冷。 9.<吸气过热对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有何影响?> 9.答吸气过热可提高单位质量制冷量(无效过热除外),同时单位压缩功也将增加,对过热有利的制冷剂(如R12、R502等)的制冷系数将提高,而对过热无利

制冷原理及设备题库

填空题 1.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将被冷却物的热量移向周围环境介质,使其低于环境介质的温度,并在所需时间内维持一定的低温。 2.制冷是一个逆向传热过程,要实现必须满足热力学第二定律。 3.最简单的制冷机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个部件并依次用管道连成封闭的系统所组成。 4.蒸气压缩式制冷以消耗机械功为补偿条件,借助制冷剂的气化(相变)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环境介质。 恒温热源间的理想制冷循环是由绝热膨胀、吸热膨胀、绝热压缩、放热压缩,四个过程组成的逆向循环。 已知氨制冷剂进行理论制冷循环(如图),其状态点参数如下: 其单位质量制冷剂的压缩机耗功率为161.6KJ/Kg ,制冷系数为6.66 5.吸收式制冷以消耗热能为补偿条件,借助制冷剂的气化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环境介质。 6.小型氟利昂空调装置一般不单独设回热器,而是将供液管与吸气管包扎在一起,起到回热效果。 7.节流前液体制冷剂的过冷会使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增大;单位理论压缩功不变。 8.制冷机的工作参数,即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过热温度、过冷温度,常称为制冷机的运行工况。 9.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对压缩比的要求主要有压缩比:≥3 和不宜过大。 10.空调用制冷系统中使用的制冷剂可分为无机化合物、碳氮化合物、氟利昂混合溶液三类。 11.制冷剂氨的代号为R717,其中7表示无机化合物,17表示分子量(17);水的制冷剂代号为R718 。12.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用ODP破换臭氧层潜能和GWP温室效应潜能两个指标表示。 13.根据工作原理,制冷压缩机的型式有容积式制冷压缩机和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两大类。

《制冷原理与设备》期末复试习题

《制冷原理与设备》 一、判断题 1.湿蒸气的干度×越大,湿蒸气距干饱和的距离越远。 (×) 2.制冷剂蒸气的压力和温度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 3.低温热源的温度越低,高温热源的温度越高,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就越大。(×) 4.同一工质的汽化潜热随压力的升高而变小。(√) 5.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 6.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又回到初态,这种封闭的热力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 7.为了克服局部阻力而消耗的单位质量流体机械能,称为沿程损失。(×) 8.工程上用雷诺数来判别流体的流态,当Re< 2000时为紊流。 (×) 9.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沿管径向分成许多流层,中心处流速最大,管壁处流速为零。(√) 10.表压力代表流体内某点处的实际压力。 (×) 11.流体的沿程损失与管段的长度成正比,也称为长度损失。 (√) 12.使冷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进行换热的换热器称为混合式换热器。 (×) 13.制冷剂R717、R12是高温低压制冷剂。 (×) 14.氟利昂中的氟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罪魁祸首。 (×) 15.混合制冷剂有共沸溶液和非共沸溶液之分。 (√) 16.氟利昂的特性是化学性质稳定,不会燃烧爆炸,不腐蚀金属.不溶于油。 (×) 17.《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在2030年停用过渡性物质HCFC。 (×) 18.二元溶液的定压汽化过程是降温过程,而其定压冷凝过程是升温过程。 (×) 19.工质中对沸点低的物质称作吸收剂,沸点高的物质称作制冷剂。 (×) 20.盐水的凝固温度随其盐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 (×) 21.R12属于CFC类物质,R22属于HCFC类物质,R134a属于HFC类物质。 (√) 22.CFC类、HCFC类物质对大气臭氧层均有破坏作用,而HFC类物质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 (√) 23.市场上出售的所谓“无氟冰箱”就是没有采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的冰箱。 (×) 24.R134a的热力性质与R12很接近,在使用R12的制冷装置中,可使用R134a替代R12而不需对原设备作任何改动。 (√) 25.比热容是衡量载冷剂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 26.对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节流前制冷剂的过冷可提高循环的制冷系数。 (√) 27.半导体制冷效率较低,制冷温度达不到0℃以下温度。 (×) 28.压缩制冷剂要求“干压缩”,是指必须在干度线X=1时进行压缩。 (×) 29.螺杆式压编机和离心式压缩机都能实现无级能量调节。 (√) 30.当制冷量大干15KW时,螺杆式压缩机的制冷效率最好。 (√) 31.风冷冷凝器空气侧的平均传热温差通常取4~6℃。 (×) 32.满液式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低于干式蒸发器。 (×) 33.两级氟利昂制冷系统多采用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 (×) 34.回热器不仅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也用于氨制冷系统。 (×) 35.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制冷剂,已经没有热量,经过节流才能吸热。(×) 36.在制冷设备中,蒸发器吸收的热量和冷凝器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37.经过节流机构的高压冷凝液全部降压变为蒸发器所需的低压冷凝液。 (×)

制冷原理与设备

一、填空: 1、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环境温度~-153.35为普通冷冻;-153.35℃~-268.92℃为低温冷冻;-268.92℃~接近0k为超低温冷冻。 2、人工制冷的方法包括(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几种。 3、蒸汽制冷包括(单级压缩蒸气制冷)(两级压缩蒸气制冷)(复叠式制冷循环)三种。 1、lp-h图上有_压强_、_温度_、_比焓_、__比熵_、_干度_、比体积_六个状态参数。 2、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压缩机__、__蒸发器_、_节流阀、_冷凝器___几大件组成。 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_等压吸热_、_等压放热_、__绝热节流_几个过程组成。 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_、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_、_气体涡流制冷_、_热电制冷_几种。 5、气体膨胀有_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_、_绝热放气制冷三种形式。 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_、热效应_、冷效应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_冷_效应。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_不变_。 1、氟里昂制冷剂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命名规则是R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氟里昂的分子组成,氟里昂制冷剂可分为(氯氟烃)、(氢氯氟烃)、(氢氟烃)三类。其中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最大。 3、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R7(该无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4、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命名规则是R4()。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命名规则是R5()。 5、制冷剂的安全性通常用(毒性)和(可燃性)表示,其安全分类共分为(6)个等级。 6、几种常用制冷剂的正常蒸发温度分别为:R717 ts=-33.3℃_R12 ts=-29.8℃;R22 ts=-40.76℃;R718 ts=100℃;R13 ts=-81.4℃;R502 ts=-45.4℃;R507 ts=-46.7℃ 7、几种常用制冷剂与油的溶解性分别为:R717(几乎不溶解);R12(完全互溶);R22(部分溶解);R11_易溶与矿物油___;R13__不溶于矿物油___;R502(82℃以上与矿物油有较好的溶解性);R410A (不能与矿物油互溶);R407C(不能与矿物油互溶);R507(能容于聚酯类润滑油)。 8、润滑油按照其制造工艺可分为(天然矿物油)、(人工合成油) 两类。 1、回热循环的热力特性是高压热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压液体吸收的热量__。回热循环制冷系数及单位容积制冷量增大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常用制冷剂采用回热循环其制冷系数变化的情况为:R717_减小;R12__增大_;R22___增大_。 3、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方法有熵分析法和用分析法两种。 1、单级压缩允许的压缩比为:R717≤8;R1 2、R22_≤10。 2、双级压缩按节流的次数不同可分为(一级节流)和(两级节流)两种,据中间冷却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中间完全冷却)和(中间不完全冷却)两种。 3、常用确定中间压力的方法有用计算法求最佳中间温度用压力的几何比例中项求最佳中间压力 按最大制冷系数法确定最佳中间压力实际运行的中间压力的确定。 4、影响中间压力的因素主要有(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高低压理论输气量之比)。

《制冷原理与设备》实验指导书

《制冷原理与设备》实验指导书郭兆均主编 二00七年二月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 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制冷循环演示装置可为“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专业课程进行演示性实验。通过本实验,让同学们加深对制冷(热泵)循环工作过程的理解,熟悉制冷(热泵)循环演示系统工作原理。并进一步掌握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的操作、调节方法,并能进行制冷(热泵)循环系统粗略的热力计算。 这套装置是采用玻璃作换热器的壳体,管路中有透明观察窗,因此,实验过程能让同学们清晰地观察到制冷工质的蒸发、冷凝过程及流后产生的“闪发”气体面形成的二相流,使之了解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工质状态的变化及循环全过程的基本特征。 二、实验装置简图: 制冷(热泵)循环演示装置原理图 三、实验所用仪表、仪器设备: 1.转子流量计 2.温度计 3.压力表 4.电压表5 .电流表6. 蒸汽压缩式制冷机 四、操作步骤: 1.制冷循环演示的操作,先将制冷系统中的回通换向阀调至“制冷”位置上,然后打开冷却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上面的阀门作适当调节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供水流量,再开启压缩机、观察制冷工质的冷凝及蒸发过程与其现象,待制冷系统运行(约8分钟)稳定后,即可记录制冷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以及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等有关的参数。 2.热泵循环演示:把制冷系统中的四通阀调整至“热泵”位置上,再打开冷却水阀门,利用转子流量计上面的阀门作适当调节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供水流量,再开启压缩机、观察制冷工质的冷凝及蒸发过程与其现象,待制冷系统运行(约8分钟)稳定后,即可记录制冷压缩机输入电流、电压、冷凝压力、蒸发压力,以及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水流量等有关的参数。实验结束后,必须先按下停止压缩机的开关,切断压缩机的供给电源,然后再关闭供水阀门。

《制冷原理与设备》详细知识点

《制冷原理与设备》详细知识点 制冷原理与设备复习题 绪论 一、填空: 1接近0k为超低温冷冻。 2、人工制冷的方法包括(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几种。 3、蒸汽制冷包括(单级压缩蒸气制冷)(两级压缩蒸气制冷)(复叠式制冷循环)三种。 二、名词解释:人工制冷;制冷;制冷循环;热泵循环;制冷装置;制冷剂。 1. 人工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借助于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断将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给高温物体的连续过程。 2.制冷: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 3.制冷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总称为制冷循环 4.热泵循环:从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加热对象的过程。 5.制冷装置:制冷机与消耗能量的设备结合在一起。 6.制冷剂: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

三、问答: 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制冷原理的主要内容: 1.从热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制冷循环的理论和应用; 2.介绍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等的性质及应用。 3.介绍制冷机器、换热器、各种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作用、型号表示等。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一、填空: 1、lp-h图上有_压强_、_温度_、_比焓_、__比熵_、_干度_、比体积_六个状态参数。 2、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压缩机__、__蒸发器_、_节流阀、_冷凝器___几大件组成。 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_等压吸热_、_等压放热_、__绝热节流_几个过程组成。 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_、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_、_气体涡流制冷_、_热电制冷_几种。 5、气体膨胀有_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_、_绝热放气制冷三种形式。 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_、热效应_、冷效应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_冷_效应。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_不变_。 二、名词解释:

吸附式制冷

固体吸附式制冷可采用太阳能或余热等低品位热源作为驱动热源,不仅缓解电力的紧张供应和能源危机,而且能有效的利用大量的低品位热源。另外,吸附式制冷不采用氯氟烃类制冷剂,无CFCS问题,也无温室效应作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制冷方式。 与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吸附式制冷具有结构简单,一次性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无噪音,无环境污染,能有效利用低品位热源等一系列优点;与吸收式制冷系统相比,吸附式制冷系统不存在结晶和分馏问题,且能用于震动,倾颠或旋转等场合。 两床连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两个吸附床(解吸床和吸附床),两床的功能相当于传统制冷中的压缩机。解吸态床向冷凝器排放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吸附床则吸附蒸发器中低温低压的蒸气,使制冷剂蒸气在解吸床中不断蒸发制冷。因此吸附式制冷系统设计的核心是吸附床,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功能。第二部分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及流量调节阀,冷却水系统和冷冻水系统,与普通的制冷系统相类似。从解吸态床解吸出来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被冷凝后,经过流量调节阀,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进入蒸发器蒸发制冷,被蒸发的制冷剂蒸气重新被吸附态床吸收。 1 吸附床设计的要求 a.传热性能好,和流体的传热迅速,同时能够有效地克服吸附剂低导热系数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吸附床及时补充解吸过程所需要的解吸热并及时带走吸附过程所放出的吸附热,它是使吸附床具有高性能的必要条件。 b.传质迅速,吸附质扩散通道畅通,这样才能保证吸附床吸附过程的吸附速度和解吸过程的解吸速度,缩短循环周期,提高单位工质的制冷功率。 c.吸附床材料以及热媒流体本身的热容和床内填充吸附剂的热容之比也决定了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这主要是由于吸附床材料本身的加热和冷却,会造成大量的系统热量损失,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上述三点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三点常常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要强化吸附床的传热,必然要加入一些必要的导热片或增加必要的传热通道,这样也就必然导致了吸附床金属热容比的增加;要强化吸附床的传热,就必须要提高吸附剂的导热系数,而这样却影响了吸附床内的传质。 2 结构 床身由上下两个吸附床复合而成,每个吸附床上表面是一个高效太阳能集热器,为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热作用,两个吸附床之间用绝热层隔开。该吸附床可用金属合金制造,这样有利于保持吸附床的真空度且增加传热面积。吸附床内壁设有一个 U型水槽,当下床吸附时,通以冷媒水冷却。当上下两床分别达到脱附/ 吸附饱和时,通过转动轴旋转180o,上下两床互换位置,仍然保持上床解吸,下床吸附,从而达到连续循环。(1)床内结构特点 传质通道采用蜂窝状分布,有利于吸附过程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吸收。烧结成块状的吸附剂除了与太阳能集热器结合的那一面外,其它三面都有冷却水槽。当吸附床吸附制冷剂时,打开水槽阀门,通入冷却水,带走吸附热,这样一来可以加快吸附过程,从而缩短整个循环的时间。

制冷原理与压焓图图文详解

制冷原理与压焓图图文详解 发布时间:2018-04-16 11:33 ℉与℃的换算 F=9/5C+32,C=5/9(F-32) 式中 F-华氏温度,C-摄氏温度。 显热:显热即指引起物质温度变化的热量;如果加热某种物质,使其温度升高,则加入的热量称为显热;同样地,如果冷却某种物质,使其温度降低,则释放的热量也称为显热;显热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测量出来。 潜热:使物质状态发生改变,而不改变温度的热量称为潜热。这种物质“状态的改变”可以是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变,也可以是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制冷是释放热量的过程。 制冷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1)压缩机 2)冷凝器 3)膨胀阀 4)蒸发器 5)制冷剂 压缩机有两大重要作用: 1)使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 2)将低压的制冷剂蒸气压缩至较高的冷凝压力,以便于凝结成液体。 冷凝器提供了换热表面和贮存空间用于: 1)将潜热和显热从高压制冷剂传递给冷却水; 2)贮存足够的液体在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形成液封阻隔蒸气。 膨胀阀的作用? 膨胀阀是截流元件的一种。来自冷凝器的高压液体流经膨胀阀后转变成低压的气/液体混合物。 蒸发器中提供换热表面,使低压制冷剂液体蒸发成制冷剂蒸气。在液态向气态的转变过程中吸收潜热。这些潜热来自被冷却的载冷剂(冷冻水)。 制冷剂是一种物质,它可以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从液态转变成气态,同时吸收热量达到制冷目的。通常要得到70 ~150 ℉冷冻水的话,蒸发温度通常在40 ~80 ℉。该蒸发过程的压力一定要合理。制冷剂必须根据实际的温度需要来选择。饱和蒸气:蒸气和液体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饱和点:指某种物质在指定压力下的沸腾温度。 饱和:某种物质在其饱和温度和压力下,处于饱和的气/液混合状态。

《制冷原理与设备》详细知识点解析

制冷原理与设备复习题 绪论 一、填空: 1、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环境温度~-153.35为普通冷冻;-153.35℃~-268.92℃为低温冷冻;-268.92℃~接近0k为超低温冷冻。 2、人工制冷的方法包括(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几种。 3、蒸汽制冷包括(单级压缩蒸气制冷)(两级压缩蒸气制冷)(复叠式制冷循环)三种。 二、名词解释:人工制冷;制冷;制冷循环;热泵循环;制冷装置;制冷剂。 1.人工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借助于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断将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给高温物体的连续过程。 2.制冷: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 3.制冷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总称为制冷循环 4.热泵循环:从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加热对象的过程。 5.制冷装置:制冷机与消耗能量的设备结合在一起。 6.制冷剂: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 三、问答: 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制冷原理的主要内容: 1.从热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制冷循环的理论和应用; 2.介绍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等的性质及应用。 3.介绍制冷机器、换热器、各种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作用、型号表示等。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一、填空: 1、lp-h图上有_压强_、_温度_、_比焓_、__比熵_、_干度_、比体积_六个状态参数。 2、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压缩机__、__蒸发器_、_节流阀、_冷凝器___几大件组成。 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_等压吸热_、_等压放热_、__绝热节流_几个过程组成。 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_、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_、_气体涡流制冷_、_热电制冷_几种。 5、气体膨胀有_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_、_绝热放气制冷三种形式。 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_、热效应_、冷效应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_冷_效应。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_不变_。 二、名词解释: 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制冷系数;热力完善度;热力系数; 洛伦兹循环;逆向卡诺循环; 1.相变制冷:利用液体在低温下的蒸发过程或固体在低温下的融化或升华过程从被冷却的物体吸取热量以制取冷量。 2.气体绝热膨胀制冷: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以达到低温,并利用膨胀后的气体在低压下的复热过程来制冷 3.气体涡流制冷: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即可分离为热、冷两股气流,利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可制冷。4.热电制冷: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段产生冷效应,在另一端产生热效应。 5制冷系数:消耗单位功所获得的制冷量的值,称为制冷系数。ε=q。/w。 6.热力完善度: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其值恒小于1。 7.热力系数:获得的制冷量与消耗的热量之比。用ζ0表示 8.洛仑兹循环:在热源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两个和热源之间无温差的热交换过程及两个等熵过程组成的逆向可逆循环是消耗功最小的循环,即制冷系数最高的循环。 9.逆向卡诺循环:当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时,具有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组成的

制冷原理知识点整理

·制冷原理思考题 1、什么是制冷? 从物体或流体中取出热量,并将热量排放到环境介质中去,以产生低于环境温度的过程。 自然冷却:自发的传热降温 制冷机/制冷系统:机械制冷中所需机器和设备的总和 制冷剂:制冷机中使用的工作介质 制冷循环:制冷剂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的综合 2、常用的四种制冷方法是什么? ①液体气化制冷(蒸气压缩式、蒸气吸收式、蒸气喷射式、吸附制冷) ②液体绝热节流 ③气体膨胀制冷 ④涡流管制冷、热电制冷、磁制冷 3、液体汽化为什么能制冷? ①当液体处在密闭容器内,液体汽化形成蒸气。若容器内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的蒸气外不存在

任何其他气体,也提出在某一压力下将达到平衡,处于饱和状态。 ②将一部分饱和蒸气从容器中抽出时,必然要再汽化一部分来维持平衡。 ③液体汽化时,需要吸收热量,这一部分热量称为汽化热。汽化热来自被冷却对象,因而被冷却对象变冷或者使它维持在环境温度以下的某个低温。 4、液体汽化制冷的四个基本过程是什么? ①制冷剂低压下汽化 ②蒸气升压 ③高压气液化 ④高压液体降压 5、什么是热泵及其性能系数? 制冷机:使用目的是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 热泵:使用目的是向高温热汇释放能量 6、性能系数:W Q W W Q COP H /)(/0+== 7、劳伦兹循环 在热源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由两个与热源做无温差传热的多变过程及两个 等熵过程组成的逆向可逆循环,称为洛伦兹循环,这是变温条件下制冷系 数最大的循环。为了表达变温条件下可逆循环的制冷系数,可采用平均当 量温度这一概念,T0m 表示工质平均吸热温度,Tm 表示工质平均放热温度, ε表示制冷系数。洛伦兹循环的制冷系数相当于在恒温热源T0m 和Tm 间工 作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8、什么是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完善度,制冷剂的性能系数COP ? 热力学完善度:实际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与逆卡诺循环性能系数之比 制冷剂的性能系数:制冷量与压缩耗功之比。 9、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四个基本部件? 压缩机:压缩和输送制冷剂,保持蒸发器中的低压力,冷凝器里的高压力 膨胀阀:对制冷剂节流降压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