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意象的作用及分类

古代诗歌意象的作用及分类
古代诗歌意象的作用及分类

古代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

象的统一。

意象的作用:

①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②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③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如“枫叶荻花秋瑟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分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找意象诗中的意象有: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莲等

(2) 析意象首先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即意象前后的形容词或动词,有突出事物特征的作用。“空” “新” “明” “清” “喧” “动”更渲染突出了“幽静”“清新” “皎洁” “清澈”的特点。

(3) 分析寄托在意象上的情感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的幽静、清新、皎洁、清澈等烘托了清幽澄澈的环境,寄托

了作者对宁静淡雅、清新质朴生活的向往,折射、反衬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所描绘的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就是通过江水中的月影、冲淡柔和的月下灯光、联拳静憩的白鹭,跃出水面拨剌

有声的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的和平境界,透露出

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落月、啼鸟、霜满天的秋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

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愁

一、送别类

1?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

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神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恩。

例句:《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代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例句:《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

举。例句: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芳草喻离恨、离愁。例句:汉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恩

远道。

6?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

离愁别绪。例句: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江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例句: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思乡类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例句: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

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例句: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例句:晏几道《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 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

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5.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例句: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6. 沙鸥喻飘零,伤感。例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7. 青鸟传书的信使。例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愁苦类

1.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秋天到来,梧桐树叶先行凋落,以梧桐写悲秋,

便成为古人常用手法。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写尽凄凉悲

伤之情。

2. 芭蕉在诗文中,它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例句: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

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3. 丁香,指愁思、哀怨或情结。如李商隐《代赠二首》“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

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中的丁香喻女子自己,哀愁无限,为不得与

对方相会而愁苦。

4.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

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5. 流水:流水一去不返。引申出流年似水。再加上流水悠悠不断,也喻愁怀别绪“落花”

“流水”一去无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

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杜甫《登高》“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在暮春中,“杨花落”和“子规啼”,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

7. 猿猴猿一一叫声凄切一一悲凉凄清

8.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

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例句: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9、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柳永《雨霖铃》开篇“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9.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例句: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0. 饮酒多传达豪情壮志或悲愁、苦闷、郁郁不得志。例句: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1. 黄昏象征时光流逝、惆怅幽思、对青春的惜怀。例句:到黄昏点点滴滴。

四、抒怀类

1. 菊花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

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颜色淡雅——淡薄名利、坚强、清高。东晋陶渊明,将菊花的形象与自己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

堕北风中”,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

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例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 松柏高大挺拔一一正气凛然、坚贞高洁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以松柏的耐寒,来

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

4. 竹“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一一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郑板桥一生咏

竹画竹,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

5. 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子、飘泊、自由。二是遮敝光华,喻小人。唐代王维的《终南

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代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宋朝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 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例句:予怀怆然,感慨今夕,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

慨。例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 南山指代隐居的地方。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五、爱情类

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例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例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3. 连理枝、比翼鸟

原因、含义: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

例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 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

5. 传情之物。据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

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如朱淑真《恨春》惟劳梦,红叶

“碧云信断成诗想到秋。”

六、战争类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

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例句: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例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代指边疆之敌,用“破(转)楼兰”指建功立业。例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例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5. 请缨以其喻杀敌报国。

6. 羌笛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唐代边塞诗中常提到。例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

琶与羌笛。

7.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表达建功立业的理。例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8.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例句: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动物类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 u 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一一对亲人的思念。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 )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

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 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

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

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有惜别怀远之意)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梧桐: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菊:隐逸高洁脱俗 岁寒三友(松、竹、梅):同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兰:高洁萍、芭蕉:前途迷茫、漂泊不定思乡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高洁的情操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夏蝉:宁静(方闻蝉声)秋蝉:悲凉象征着亡国遗民的悲惨命运品行高洁 燕: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浮萍:漂泊不定 三、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喻指小人、俗客庸夫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猿,以猿啼表悲哀、忧伤的感情。 大雁,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以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青鸟,传书的信使。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也表达思乡之情。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归类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归类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2021年古代诗歌意象的作用及分类

古代诗歌意象分类 欧阳光明(2021.03.07) 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的作用: ①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②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③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如“枫叶荻花秋瑟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分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找意象诗中的意象有: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莲等

(2)析意象首先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即意象前后的形容词或动词,有突出事物特征的作用。 “空”“新”“明”“清”“喧”“动”更渲染突出了“幽静”“清新”“皎洁”“清澈”的特点。 (3)分析寄托在意象上的情感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的幽静、清新、皎洁、清澈等烘托了清幽澄澈的环境,寄托了作者对宁静淡雅、清新质朴生活的向往,折射、反衬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所描绘的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就是通过江水中的月影、冲淡柔和的月下灯光、联拳静憩的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的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诗歌意象大全精简篇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意)。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这些在诗歌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就是意象。对于今天的中国古典诗歌爱好者来说,从意象入手来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不失为一条捷径。笔者搜集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稍加整理说明,希望对大家阅读和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有所帮助。 1.飞鸟:自由的灵魂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回日夜思念的故乡。 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鸥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的飞鸟的诗人看来都是快乐自由的。天遥地阔中一只飞鸟,在诗人看来,可能是孤凄无伴、漂泊无依的,而这种孤独漂泊的感情,无疑正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反应: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处,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苏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 2.青山:身与心的家园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从人与青山的自然关系来看,山脉通常是人类居住环境中最恒定、最醒目的存在之一,故乡山脉的轮廊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已《送休师归长沙宁觐》),“青山”在诗歌中常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 3.离愁与乡愁:寒衣处处催刀尺 ——中国古曲诗歌中的“捣衣”和“砧声”意象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晚年出川、滞留巫峡时所作组诗《秋兴八首》之一,表达了诗人于霜红枫叶、丛菊盛开的秋天忧心国事、思念故园的心情。此诗结尾,诗人将浓郁乡情化为古典诗歌中极为常见的一组意象:寒衣刀尺,高城暮色,以及穿透暮色、逾越城垣的急促的砧声。 寒衣、刀尺和砧声,反映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人们以家庭为生产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A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风、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冰雪——品格的高尚。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 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杨柳(垂柳、柳枝、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惜春伤春、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松、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梧桐、芭蕉——多传达萧瑟凄清的惆怅与哀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萍——漂浮不定,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雍陶《蝉》:“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欧阳修《渔家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金志章《鹧鸪塘》:“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 B人或事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特殊内涵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 默认分类2010-04-02 16:19:33 阅读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教学目标: 1、回顾学过的诗歌,总结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 2、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进而理解诗歌内容。 二、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概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就叫意象。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二)常见意象及其内涵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3.以折柳表惜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唐李白《忆秦娥》) 4.以“蝉”喻品行高洁。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宋姜夔《扬州慢》)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刘禹锡《乌衣巷》)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 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宋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 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8.松——坚贞高洁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 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9.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相类似还有芭蕉。 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1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 与深切同情。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 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李清照词云“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等。 14、水:因为水的绵软,剪不断的特点与人的惆怅情绪有相似性,诗人往往以水喻愁。

古代诗歌意象的作用及分类

古代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的作用: ①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②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③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如“枫叶荻花秋瑟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分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找意象诗中的意象有: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莲等 (2)析意象首先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即意象前后的形容词或动词,有突出事物特征的作用。 “空”“新”“明”“清”“喧”“动”更渲染突出了“幽静”“清新”“皎洁”“清澈”的特点。 (3)分析寄托在意象上的情感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的幽静、清新、皎洁、清澈等烘托了清幽澄澈的环境,寄托了作者对宁静淡雅、清新质朴生活的向往,折射、反衬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找到诗中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诗歌的主旨指出所描绘的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就是通过江水中的月影、冲淡柔和的月下灯光、联拳静憩的白鹭,跃出水面拨剌有声的鱼儿四个意象,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谧的和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落月、啼鸟、霜满天的秋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愁 一、送别类 1.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神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恩。例句:《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在古代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例句:《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古代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地月亮意象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中国地骚人墨客似乎特别钟爱月亮.在浩瀚如银河地历代诗词中,月亮高悬中天,被众多诗人反复地吟咏,成为一个有趣地文学现象. 想象卓绝地诗人们,为月亮取了许多雅号:玉蟾、白兔、桂宫、圆魄、麝月、天镜、玉盘、冰轮、玉壶、银钩、玉弓、嫦娥、婵娟等等,不下四十余种.美名如月晕,环拥着这天之骄子., 大千世界,月亮为何具有独特地魅力,受到诗人们地青睐?莫非因为,月亮是亲切地,一如温柔地女性,宜作倾吐心事地对象;莫非因为,月亮是轮回地,盈虚有期,暗含着某种命运地启示;莫非因为,月亮是永恒地,饱经沧桑,纵览古今,无愧为历史地见证;莫非因为,月亮是神秘地,移步随影,缺蚀无定,常在波诡云谲中隐现,在斗转星移中升沉,动潮汐,变节令,卜晴晦,兆吉凶,可望而不可即,令人遐想无穷? 作为情感地载体,月亮是严重“超载”了.千百年来,人们把贫富穷通、悲欢离合、生死沉浮、感物叹世、旅愁闺怨等种种情感寄托在上面,使月亮成为一种不折不扣地“人化地自然”, 成为一个使用频率很高地“公众”意象. 在剖析月亮意象之前,有必要先说明“意象”及其相关概念. 意象,指作家对存在于头脑中地记忆表象进行提炼、加工、改造地结果,其物化形态就是作品中地艺术形象. 诗人以主观之“意” 浸染或赋予客体之“象”,形成主客体同一、情与景交融、感性形式与理性内容统一地“意象”.诗人地种种内心情状包括无意识地那些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地东西,通过“象”而显现出来,达之于人,呈之于众,变得可观照、可感受、可领悟、可玩味.因此意象地实质,并非要人们去认识“象”之本身,而是要人们去体察揣摩“象”中蕴藏着地意绪、心境、愿望、理想等主观精神地内容.“意”在“象”中,如盐在水中,盐化无形,水却有味.古代诗论讲“味象识情, 析象解理”,“搜求于象,心入于境”,指明了欣赏意象地方法,是授人以锁钥;又讲“思与境偕,意与象应”.“情景相生,妙合无垠”,指明了创造意象地方法,是传人以圭臬. 意象是意境地构件,作品地整体意境总是由若干意象构成.精彩地意象,即主客体完美结合地意象,不仅可以深化意境,成为作品动人地关键,而且可以摘取出来单独欣赏与品评,成为独立审美地精品.历来人们乐于从古诗词中摘录佳句,甚或感叹某些诗作“有句无篇”,便是个别意象受到重视地证明.由此可见,意象单纯,然而并不单薄.好诗中地每一个意象,都是诗人用心灵对宇宙地感应.尤其是像月亮这样一个“几千斤重地橄榄”<曹雪芹语),更是耐人咀嚼、含味无穷.

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一、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现对其分类问题做个小结: (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如:《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

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一)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 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 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 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分析39407

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梧桐”意象 摘要: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范畴,它在古典诗词中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古典诗词具有情感性,还让古典诗词具有了承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若诗人词人想要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那么意象就是必不可少的载体。“梧桐”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是诗人词人们所喜欢引用的一种意象,其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它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是诗人词人情感抒发的一种实物载体,它能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它所被寄予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象征着那单调的愁苦。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梧桐 意象就是古典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意象相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来说,是其艺术的灵魂。梧桐,作为一种普通的树种,由于它自身具有一些特别的品质,而且这些品质能寄托和表达诗人的主观情思、审美理想,所以梧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古典诗词的一个传统意象。梧桐”这个意象意象在经过历代文人反复使用后,它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也变得很丰富,很有意味的而“梧桐”这一常见意象,在大多数时候给我们的感觉都是悲凉愁苦。但是,在古典诗词中,它所象征的并不仅仅只是这些。它还象征着爱情、象征着人的高洁的品性,在思乡怀远时,梧桐被当做故乡的象征,在怀友送别时,梧桐还被当做友情的象征,梧桐有时还被寄寓成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等等。那么,下面我们来逐一的分析,它所被寄予的情感吧。 一.象征悲凉的孤独与愁苦 风吹叶落,雨打梧桐,在凄清的景象中,梧桐成为了文人笔下孤独与忧愁的意象,李煜在《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把客观景象“梧桐”与主观的孤独忧愁结合得天衣无缝,,深深的表现出了词人内心的那份愁苦与凄凉。如白居易的《空闺怨》中:“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这些句子都是通过“梧桐”这一传统意象来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的。 二.象征着爱情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有抒发爱情的文学作品,而古典诗歌中的爱情,往往都是抽象式的抒发,在众多象征爱情的意象中,梧桐凭借着它的根深蒂固,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被赋予了忠贞爱情的意义。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写道“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诗中用梧桐的“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象征了焦仲卿与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的永恒爱情诺言。又如孟郊的《琴曲歌辞·烈女操》里的“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诗词句都是把“梧桐”这一意象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象征着高尚的节操与品性 古典诗歌中常用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物象来象征人的品性与节操的高尚,梧桐就是其中常用的意象之一。诗人词人往往赋予了梧桐高洁、孤直、虚心等等高尚品格与君子风度。唐人李伯鱼《桐竹赠张燕公》:“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就以梧桐修竹喻人,称赞张燕公的贤明的高尚的品性。又如王安石《孤桐》:“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坚,阳骄叶更阴。”诗人以孤桐衬托了作者年老志未衰,时刻为君民解忧的高洁品质。无论是诗人以梧桐来称赞别人,还是以梧桐自况,都说明了梧桐这一高尚的品格所带有的价值。 ( 四.象征着友情 梧桐,是文人心目中高贵品质的代表,所以,在往来酬唱时,诗人们都把梧桐当作良朋知己,也用它来来比喻自己与友人的深厚友谊。如白居易《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中说到“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宋无” ,白居易与元稹二人仕途坎坷,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分类汇编(全)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分类汇编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一 植物类 植物类:以植物的某些特征比喻或象征,形成意象相对固定的内涵。 如: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例诗: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柳: 1.常暗喻离别。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许浑《咸阳城东楼》“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黍离: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例诗:许浑《登洛阳古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例诗: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 牡丹象征高贵、富贵; 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柳絮、杨花——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二

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复习过程

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 类

一、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现对其分类问题做个小结: (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一)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 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 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 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古典诗歌常见意象60例 花草类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海浪:人生的起伏 东风:春天、美好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惨 鱼:自由、惬意 鸿鹄:理想、追求 猿猴:哀伤、凄厉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利国利民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它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破晓:初现希望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深夜:愁思怀旧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类及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类及作用 一、概念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二、常见的诗歌意象分类题型 1、诗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分析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意象?有什么作用? 3、诗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第一句写景,写了什么意象?请简要分析。 三、常见意象分类 类别意 象 原因例句情感 羁旅怀乡诗猿 猴 猿猴:猿猴的啼叫声哀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 甫《登高》 表达 忧 愁、 悲 伤、 思乡 的感 情。子 规 子规:即指杜鹃鸟,杜鹃啼血的典故。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 难》。 斜 阳 斜阳:日落感伤。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黄庚 《暮春》 流 水 流水:一去不复返。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帘外 雨潺潺》 梧 桐 梧桐:落叶悲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 清照《声声慢》 月 亮 月亮:月圆时节人们易联想到团圆,思 念家乡和亲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 雁 鸿雁:信使。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类别意象原因例句情感 送别怀人诗杨柳杨柳:“柳”谐音“留”,留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依依不舍,别后思恋 的情感。 长亭长亭:送别的常用地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酒酒:离别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类别意象原因例句情感边塞征战诗长城长城:最长的防御城墙。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了厌恶战争、保家卫国、向往和平的情感。楼兰楼兰:古代的少数名族居住的地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羌笛羌笛:军旅中的乐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