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各类生产问题的解决方法

车间各类生产问题的解决方法

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发展战略是成功的坚实基础,但是企业往往失败在战术方面。常常会经历各种不同的阶段和遇到不同层面的许多问题点。诸如生产车间(作业区)常见到典型的生产管理不足:

●交不出来货

●同事抱冤

●车间(作业区)杂乱无序

●物料、工时损耗严重

●人浮于事,忙得忙死,闲的闲死

对此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如下方案:

一、进行安全生产思想教育

1、认真利用好班前班后会时间,班前班后会上,要根据当天的生产任务提出安全生产注意事项,要求职工认真做好安全防范保护措施。分析在企业或车间(作业区)曾发生过安全事故,分析车间(作业区)各工序存在的隐患因素,让每个人的心中对自己的岗位都有数。

2、新员工进行厂级教育后,到车间(作业区)要认真做“两级教育”(车间(作业区)级、班组级),让新员工一开始就有安全生产观念,提高警惕性。

3、在车间(作业区)认真做好安全宣传教育,通过派发安全教育资料、组织学习这些资料和办黑板报等形式来对员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图文并用,双管齐下。

4、车间(作业区)应认真做好安全日记,记下当天车间(作业

区)安全隐患、应该注意的事项、职工对待安全生产的心态等一切有关安全的事宜,并及时的改进和教育,以防止同样的错误发生。

5、监督好职工要严格按照工艺和设备使用规程操作,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某些违规操作并教育不听的员工,应给予严厉的处罚甚至辞退。

二、进行安全生产现场基础知识教育

1、据车间(作业区)的具体情况,对一些重点工序和存在着较隐患因素的重点工序进行针对性的现场基础知识的教育和监督。

2、进行基本技能培训,让职工对本工序的工作达到最熟练的程度。要确保时刻都安全生产,单是有安全知识是不够,还必须要有精湛的技能,熟练的动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把握好一种“度”,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环境的变化,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小问题,大注意。对车间(作业区)里发生的每一件安全事故或存在的隐患因素,例如车间(作业区)板材边毛刺刮伤手、地板上铁钉子钉伤脚、裸露的电线,看似是小问题,但是会给许多职工带来不经意的伤害,给车间(作业区)带来潜在的隐患。车间(作业区)应引起注意,及时给职工现场教育,彻底的排除车间(作业区)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三、如何解决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成本,杜绝在生产中产生的各种不必要的浪费,即实现精益的现场管理下:

1、加强生产计划控制,实行看板管理。

生产计划的制定要有预见性,生产计划目标的分解要具体、科学,符合生产的实际情况,减少生产单位更改设备工艺参数的次数,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生产现场组织中利用看板管理来促进计划的有效实施。

看板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以视觉信号为基础手段,以公开化为基础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到,借以推动自主管理、自我控制。作业长应将生产计划、订单状况、每日生产状况、异常状况以看板的形式告之于每个员工,让大家都参与到管理中来。在生产线的适当位置悬挂各时段产量看板,利用每日生产表格班组长填写投入产出,来指导生产单位的生产。

2、对操作进行工效学分析,加强员工培训力度,规范员工操作。

无效劳动不但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劳动效率,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对操作进行培训,通过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分解,剔除操作过程中不合理的多余动作,找出操作规范标准,并依此标准对广大员工进行培训,通过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可以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并且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定置管理,提高运转效率。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门科学管理方法,它以物

在场所的科学定置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从根本上杜绝搬运和无效动作的浪费。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生产活动的目的,考虑生产活动的效率、质量等制约条件和物品自身的特殊的要求,划分出适当的放置场所,确定物品在场所中的放置状态作为生产活动主体人与物品联系的信息媒介,从而有利于人,物的结合,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定置管理要首先解决人与物的有效结合问题,这就必须对人、物结合状态进行分析。定置管理的结果,就是对各种场地进行科学、合理定置的统筹安排,最终完成定置图设计和信息媒介物设计。

4、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降低不合格品率。

现场管理必须严格控制在制品的质量,以保证合理的产品合格率。不合格品浪费宝贵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却不能在市场上销售。而且处理不合格品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质量控制是现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首先,要合理分解产品质量指标,明确各个生产工序的质量责任,通过各个工序质量指标的完成确保产成品的产品质量。强调品质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过程品质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其次,要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对各个工序要求做到,不制造出不良品、不流入后工序。再次,对于质量控制中的突发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把不合格品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不断地对现场人员进行质量教

育,使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质量,在管理上能掌握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有较高的技术操作水平。

5、建立绩效奖惩与薪酬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在现场管理中,一线主管发挥着基础监督、激励、绩效反馈及培训等重要职能。做好员工的绩效评价与反馈,及时与绩效不好的员工开展谈心活动,帮助制定提高其绩效的方法措施,将业绩考核,以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标准、常规考核,以日常行为规范与流程执行作为考核标准,均作为绩效奖惩与薪酬的依据。将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目标成果联系起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实现车间(作业区)内部各岗位之间的有效配合和良性互动,唯有如此,生产效率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