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传播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传播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传播

2018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传播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o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7、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

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

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介

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受者也有复杂的背景:个人层面、组织组织层面、社会层面。

20、归纳: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3

新闻编辑学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报纸设计 1、报纸设计——报纸编辑根据报纸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在确定编辑方针的前提下,对报纸的规模、结构和形象进行整体设计 2、编辑方针——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作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与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第五章新闻标题 1、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 2、大标题——多条新闻共有的标题,用以概括这些新闻的共同主题;可以对新闻事实加以揭示,也可以提出观 点、发出号召 3、提要题——传统意义的提要题指在重要的长新闻的主题之下,所加的“内容提要”式的长副题,较详细地概 括新闻最主要的内容。近年来提要题有新的发展,内容、形式和位置都可有所变化。 4、小标题——又称分题、插题,通常用于篇幅较长的稿件,具有长文短化、方便读者选择阅读的作用。在不影 响内容表达的前提下,小标题的结构、字数应尽量相近,所辖文字长短也相近,富有节奏感,层次更分明 第六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1、报纸版面——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的对象 2、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3、基本栏——横排报纸的版心纵向等分为若干栏,称基本栏,一般为5-8栏之间 4、报眉——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一般刊登该版名称、版序、出版日期、版面内容标识等 5、大头条——在版面上占有绝对地位,是本版最重要的稿件,一般占四至六栏宽。 6、小头条——处于版面重要位置,但实际并非头条的稿件。一般位于真正的头条之上、之左,标题小于头条, 涉及重要人物、机构、活动,但无实质性的重要内容,字号多为一号 7、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版面的布局结构。 8、版面空间——版面所提供的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包含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面积、距离、形状。 9、编排手段——安排稿件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 10、综合式版面——整个版面包含的稿件较多,虽有主次之分,但不强调稿件之间的轻重差别 11、重点式版面——特别强调版面的某一局部,使其成为版面上的重点 12、集中式版面——用整个版面或版面的绝大部分刊登有关同一主题的稿件 13、编排思想——依据报道思想对版面编排的决策,是版面编辑根据对各篇稿件的评价对在版面上恰当安排这些稿件的整体构想 14、同题集中、专栏集中、集纳性专栏、单一性专栏 15、集纳——将几篇有联系的稿件组合在一起,使之或相互补充,或相互映衬、比较 补充:新闻图片:图片的一个子概念,广义指在新闻媒体上出现的全部图片,狭义仅指与新闻保持着直接与密切关系的图片,或者直接反映新闻,直观传递新闻信息,或者评价新闻事实,表达媒体观点。 二、简答题 第一章概论: 1、你认为当前报纸版面编辑出现了哪些新特征或趋势。大信息量;版面简洁;图像化;强化新闻版;专刊、副

考研易考的几个名词解释

考研易考的几个名词解释 榴辉岩 榴辉岩相的代表岩石,特征矿物组合为Omp + Gt,此外有含量不等的Q、Phn、Ky、Am、帘石和Rt等,不出现Pl。原岩相当于玄武质岩石,块状构造。 Omp是Di-Ca-Ts-Jd-Ac的成分复杂的Cpx。 Gt是Alm-Pyr-Gro的成分复杂固溶体。 高、中、低温榴辉岩类 (Carswell, 1990) 1)低温榴辉岩:与蓝片岩伴生,成因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 大洋俯冲带。 2)中温榴辉岩:与石榴石云母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伴生,大陆深俯冲的产物,大陆俯冲碰撞带。 3)高温榴辉岩:在深部来源的金伯利岩包体,形成深度大于150 km 麻粒岩 目前麻粒岩的定义和特征: 1)麻粒岩是麻粒岩相的特征岩石,在基性成分的岩石中出现含有Hy的矿物组合或者出现Gt+Di+Pl+Q的组合,在泥质和长英质成分的岩石中也常出现紫苏辉石,暗色矿物的含量应在85%以下。 2)可含有相当数量的Pl、Kf(常为条纹长石)、Gt或其他高温变质矿物(Sil、Crd)以及不等数量的Q,副矿物为金红石和钛铁矿,不出现榍石. 3)经常出现不等量的含水矿物如Am、Bi等,Am由于富铁和钛表现为橄榄绿色或棕色,Bi也因富镁和钛而显深棕色。有时,麻粒岩中含水矿物的出现与退化变质有关。 4)结构方面不宜作具体规定,细、中、粗粒均可出现,但以中细粒为主,构造为块状、片麻状或条带状等。 变质相 一个变质相指一定的温度、压力区间内的一整套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它们在时、空上反复出现并密切伴生在一起,一个变质相内部, 其矿物组合和岩石总体化学成分之间有着固定的因而也是可以预测的对应关系。 变质相系 每一个变质相相当于一定的温压范围,但在某一个变质地区和变质带中,其温压范围一般很宽,不能用一个变质相来代表,可能表示为一系列的变质相,这就是变质相系。换句话说,在同一变质地带的不同空间上,由变质相系所表达

2018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学硕版)

川大学初试真题 学硕:636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书脊 2.传播流 3.空符号 4.DAGMAR 5.威尼斯手抄小报 6.涵化理论 7.知识劳工 8.后真相 二、简答题 (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专业做) 1.试从受众角度分析弹幕的传播效果 2.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3.简述罗兰·巴尔特(国籍,提出的主要概念) 二、简答题 (编辑出版学专业做) 1.论述民国时期的编辑出版概况 2.简述印刷术造纸术的发明与影响 3.请从《三国演义》《红楼梦》《诗经》《楚辞》《泰戈尔诗选》《傲慢与偏见》《理想国》《老猫学出版》《媒介:人的延伸》等书籍中选出一本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内容简介 三、论述题 1.请举出本世纪以来有关信息传播的重要事件,并说明技术发展对于传播的影响 2.请说明传播学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分别选一个进行阐述 3.不用符号能说明任何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四、操作题 请根据你的学术积累和个人兴趣,做一份学年论文的研究设计 学硕:916新闻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新闻专业主义 2.集体记忆 3.元传播 4.蜻蜓FM 5.智能书店 6.延时摄影 7.DeepMind 8.全民阅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互动广告增加了广告投放的精准性,但也带来了扰民的问题,你怎么看? 2.数据可视化是什么?列举五种常见的可视化工具 3.简述媒介帝国主义在世界电视传播领域的表现特征 4.简述IP版权保护与网络文化产业运营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编码可以反映文化态度,你认为中国是弱编码还是强编码?为什么?

新闻编辑学名词解释(部分)

第一章新闻编辑概论 名词解释: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编委会、编前会 1、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报纸编辑部的运行体制,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 报社专门设版面主编负责版面编辑工作,编辑人员不采访,专业部的记者只做采访工作,不承担编版任务。 2、编前会 是指在每期报纸组版之前,由报社的值班总编辑和编委或总编室主任主持,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版面协调会。是报社最重要的会。 3、编委会 报纸编辑部的最高领导机构,由正副总编辑和一些重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媒介定位与报纸设计 名词解释: 媒介定位报纸设计编辑方针目标读者 1、媒介定位:新闻媒介定位 媒介选定市场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确定传播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是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而产生的概念。 市场定位就是通过为自己的产品创立鲜明的特色或个性,从而塑造出独特的产品市场形象来实现的。 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2、报纸设计:报纸设计是在媒介定位的基础上对具体媒介产品的一种设计。 3、编辑方针:是新闻媒介根据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战略,对媒介的宗旨和传播的立场、原则 这些根本性问题所作出的明确规定,是指导媒介工作的基本纲领。 4、目标读者:报纸编辑期望中的可以成为报纸受众的人群。 确定目标读者是制定编辑方针的核心问题。 读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重要性) 编辑方针中目标读者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复杂性) 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 名词解释:新闻报道策划、报道方式 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采编人员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 造性活动。 是新闻编辑对新闻报道运作各个环节的预先谋划,即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想。 2、报道方式:报道方式是指编辑根据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 道整体的操作模式。 报道方式可分为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受众参与式、媒体介入式等多种。 第四章新闻稿件的处理 名词解释:强迫性选择、需要性选择、绝对性修改、相对性修改、原生错误、后生错误、专栏、集纳专栏、编者按语。 1、强迫性选择:新闻编辑受报纸容量的有限性这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对稿件所进行的选择。 强迫性选择的意义在于取得新闻稿件选用量与报纸篇幅容量之间的平衡。 2、需要性选择:新闻编辑根据新闻传播需要对稿件所进行的选择。需要性选择是新闻稿件 选择的主要方式。

文博考研学硕名词解释

学硕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10分,共60分)07年 1、新考古学派(无) 2、许家窑人: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属古人阶段。生活年代约距今10万年左右。1974年以后陆续发现于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梨益沟及其东南紧邻河北阳原县侯家窑。所发现的化石包括顶骨、枕骨、上颌骨和牙齿等,代表10多个个体。形态特征较北京人更为进步,既具备一定的原始性,又接近现代人类。使用石器、骨器,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最多,石球也大量存在,还有少量尖状器、雕刻器、小石钻和小型砍斫器。仍用直接法打击石片,但制作技术较前改进,形状更为复杂精巧,许多细小石器的存在与后来发达的细石器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经济生活以狩猎为主,石球的盛行和遗址中共存的哺乳动物化石,说明了当时狩猎业的发达。 3、红山文化:我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文化。193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最初称“赤峰第一期文化”,1954年,定名为“红山文化”。其基本特征为彩陶、“之”字形纹陶、细石器、及特有的掘土工具。分布地区为: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吉林省西北部也有少量发现。年代约为公元前3500年。红山文化,与新乐文化、新开流文化、富河文化等的发现,证明北方地区普遍存在新石器文化,并居全国新石器文化之首,其发展进程与黄河流域大体是一致的。 4、列鼎列簋:(只有这一个解释)春秋。炊器,礼器。通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出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贵族在祭祀或宴飨时,用形制相同、大小相次的几个鼎,煮或盛鱼肉,称为列鼎。列鼎常与簋相配,所用列鼎和簋的多少,标志贵族的不同等级。根据礼书记载和出土情况看,一般情况下,天子为九鼎八簋,卿大夫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这墓出土列鼎一套,计九件,此为其中最大一件。鼎侈口,方唇,圆腹束腰,平底,三粗短饕餮蹄足,口沿上有两个外撇出器身的竖耳,盖微鼓,中央有半环钮,钮外铸窃曲纹两周。腹周附六条龙形怪兽,作探水状。器表满饰细密的半浮雕夔龙、窃曲纹和云纹。蹄足上部纹饰与扉棱也作浮雕状。出土时鼎内尚存牛骨多块,鼎盖置铜匕一件。整器气魄雄伟,结构复杂,装饰精美,为春秋青铜器之珍品。内腹与盖上均铸铭文。盖上铭文一行四字:倗乍(作) 鼎。腹内铭文14行,共84字。铭文大意是,王子午(即令尹子庚)用好铜铸造了这件祭祀祖先文王的鼎,用来祈求长寿和福泽,永远恭敬和小心地进行盟祀。自己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希望子孙后代要记住这些。王子午,见于《左传》,即觛,也即子庚,楚庄王子。康王时为楚令尹,卒于康王八年(公元前552年)。此鼎在下寺楚墓群出土器物中有确切的人名和年代可考,是研究楚文化的珍贵资料。

传播学几个重点名词解释

传播学重点名词 一、拟态环境(李普曼《公众舆论》)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二、把关人(库尔特·卢因)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 keeping)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三、传播效果的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 媒介本身被认为是根据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控制者的意志,以强大的力量去形成舆论和信念、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指导人们的行为(Bauer and Bauer,1960)。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饿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心理战的效果研究则进一步促成了这样一种观点:媒介是万能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影响受众,从而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内,大众传媒如报刊、电影、广播等迅速发展并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人们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惊人的强大效果,传播研究者认为大众媒介具有"魔弹式"的威力。代表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枪弹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这种观点产生的理论背景是当时西方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理论。本能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正如动物的遗传本能反应一样,是受"刺激—反应"机制主导的,施以某种特定的刺激就必然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反应。大众社会理论是在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韦伯等有关工业化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认为,大众社会中的个人,在心理上陷于孤立,对媒介的依赖性很强,因而导致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 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结论,并未经过严密的科学调查与验证。这种理论过分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同时也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的前提。受众是具有高度自觉的主人,他们对信息不仅有所选择,而且还会自行决定取舍。此外,这一理论还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社会因素。传播效果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媒介环境、群体心态、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不能把传播效果放到"真空"中去考察。 除此之外,欧洲国家的广告客户、内战时期的独裁国家以及俄国新革命制度对媒介的利用都证实了媒介万能这样一种观点。人们已经倾向于认为媒介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同时期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也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媒介万能的说法。实际上,这种效果观是很片面的,是“不分时间和地点,不讲环境条件和对象,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和神化的错误观点…”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新闻编辑学试卷

诚信应考考出水平考出风格Array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新闻编辑学》(A) 开课单位:传媒分院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2010年1 月22日所需时间: 120分钟 1.《人民日报》是开报纸,《参考消息》是开报纸。 2.报纸有很多属性传播新闻信息是它的_____________,引导舆论、指导工作是它的 ____________,普及知识、提供娱乐是它的文化属性。 3.编辑方针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编辑方针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报纸水准的设定。 4.复合式标题,除了主题外,还有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5.标题“将创新进行到底”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标题“种葱种出大学问”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6.稿件的配置包括稿件的__________和稿件的_________以及稿件的调剂。 7.新闻图片是新闻形象的现场_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_____。 8.副刊同新闻版比,具有______ ____;同杂志比,具有 _____ _____。 9.以文学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副刊称___________________;专门反映文艺界人士及其创作活动的副刊称___________________。 10.浙江日报的《今日关注》属于___ ____专刊,《理论视野》属于___ ____专刊。11.整个或绝大部分的版面刊登同一主题的稿件,这样的版面称为__ ___ _;整个版面稿件较多,虽有主次之分,但不强调稿件之间的轻重差别,这样的版面称为___ _______。12.上海市级新闻网站是 _________,湖南省级新闻网站是 __________。 13.写出两部2009年国内热播电视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4.写出两个2009年中国热点新闻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5.写出缩略语EMS、3G的中文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

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传播学 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模式 59 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 理化性质。 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适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 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 模式虽然具有不完全性,但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讨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抽样 280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抽样,另一种是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又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多级抽样。由于各种原因,抽样调查在部分与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大众传播 111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如现代社会中的电视、报纸、广播等。 传播媒介 59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信息 42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塔罗瓦尔宣言》 247 该宣言是1981年由代表西方国家垄断大媒介利益的国际性院外活动集团——“世界自由出版委员会”在法国的塔罗瓦尔召集的“自由之声”集会上所发表的。该宣言认为,教科文组织决议将会导致各国政府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控制,关于新世界流通秩序的“论争本身对报道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就是有害的”,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付出了过于昂贵的代价,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 容器人 151 “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 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容 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受众参与理论139 即民主参与理论,该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该理论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其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上限效果”假说232 该假说由艾蒂玛和克莱因与1977年提出,其观点是: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 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这个假说意味着,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的结果并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

新闻编辑学名词解释

1.报纸: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2版面主编:是负责设计、组拼报纸版面的编辑。其主要职能是设计版面的报道内容与形式;审读、选择、和修改稿件,修改标题,配置版面的内容,设计版面及校对样张。 3.编辑:是协助编辑部主任和版面主编的工作担负一定范围内的稿件编辑任务的人员。其主要职能是:审读、初选和修改稿件,制作标题。 6.报纸编辑工作:是指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报纸编辑工作的业务范围包括策划、组稿、和组版三部分。策划指报纸策划和报道策划;编稿指分析与选择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组版是指配置版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7.报纸编辑策划:就是报纸编辑在新闻采编于报纸出版活动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的工作,是报纸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做成部分,是对报纸整体及各组成部分的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定位与设计。 8.报纸策划是报纸编辑策划的一部分是报纸编辑确定报纸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及其各个局部的一系列工 9.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对报纸编辑工作做出的决策,它规定了报纸的读者对象、传播内容、报纸水准和风格特色,是报纸编辑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10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选择某些报道选题,并为了使这些报道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11.报纸风格特色:指的是报纸的整体结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版面形象等所综合表现出的格调和特点。是由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和读者对象决定的。 13.报道方式是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道整体的操作模式,即新闻编辑根据新闻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组织若干相关的报道,使之形成具有一定报道规模或持续一定时间的报道整体。 14.报纸水准:是指报纸的思想水平、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它具体通过报纸传播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语言文字、版面设计、制版印刷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来表现。 15采编合一:即编辑部人员在报社时是编辑,出去时是记者,既采又编,采编工作更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17校正: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内容和写法。包括对稿件的事实、观点、语法、修辞、逻辑等各方面的差错的校正,目的是要消灭一切错误,使稿件事实准确、观点正确、文字通顺,客观公正、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的变动。18主题:是新闻标题的核心部分,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的枢纽。主题的字号要大于引题和副题。 20版面:是各类稿件在版上编辑布局的综合体,是各类稿件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 21编排思想:是版面编辑设计版面的指导思想,是版面编辑根据各篇稿件的评价,在版面上适当安排这些稿件的整体构思。 22要闻版:是报纸若干版面中最重要的一个版面,用以刊登重要的新闻、或评论等。一般报纸的要闻版就是第一版。 23后生错误是原稿件由错误,编辑修改时又改的不正确,以错改错,或者是原稿没错而编辑后来改错了。24副题:位于主题之后,主题不能完全包括或表述的内容,往往由副题承担。它主要起补充和解释副题的作用。 25版面空间是一个版面所提供的用以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是构成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 26组合:是版面表现稿件之间联系得主要方法,就是将各种有联系得稿件,通过版面的可视图像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视觉对象。 27专栏:是报社上专门刊登某一种内容的版面,一般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又相对地独立性,单独进行组合,是由若干具有共性的稿件所组成的集合,在版面中往往自成格局。 28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选择某些报道选题,并为使这些报道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 29绝对性修改:是一种无条件的修改,主要指稿件在思想内容、基本事实或材料运用、文字表达等方面的缺陷进行的修改,它修改的是稿件中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错。 30多样统一规律: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多样是指构成整体的各部分要有变化;统一是指各种变化之间要有一致的方面多样统一就是在丰富多彩的变化中保持一致性。版面各部分的组合总体组合要符合多样统一的要求是版面美的基本要求。 31编排手段:是编辑安排版面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构成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 32编后是编辑人员撰写的小型评论文章。它附于新闻稿件(包括读者来信等)就其中某一点或某一问题发表意见看法和感想。 33副刊:是报纸上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文艺色彩较浓的、能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的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 34引题:位于主题之前的辅题用于引出主题。 35压缩:即删掉稿件中的某些部分,使之更加重点突出,结构紧凑,文字精炼。 36版面布局结构是版面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内部之间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是版面保持整体的依据也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 37报纸审判:法院对案件进行判决前,报纸就擅自作出评判。 38电子排版:是采用计算机和激光拍照等现代设备排印报纸版面的新兴技术。 39通版:打通报纸同一版面上两个相邻的版而形成的版。 40改写:就是在原稿的基础上重写。常见的方法有改写主题、改写角度、改变体裁、改变结构。 41齐列式版面全版稿件都采取排列的方式在标题图片线条装饰等的运用上都采取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整个布局结构整齐统一 42强势:即版面具有吸引读者注意的特性。这种特性来自于版面空间的不同区域和不同面积吸引读者注意的程度及编排手段对读者视觉刺激的程度。43相对性修改:是一种有条件的修改。稿件本身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好,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鉴于报纸的某些特定要求如风格特色、时空转移等,对稿件作适当的修改。这种修改并非是针对错误,而是突出报纸的特点。44专刊:报纸上用文章形式深入阐释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阐发理论见解,介绍各种知识的固定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 45编委会:由正副总编辑和一些重要编辑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是报纸编辑

重大城市规划考研经验分享

重大城市规划考研快题 考研复习经验贴包含英语55 政治72 规划理论125 规划快题120 372 英语:1-7月份主要是单词 单词书推荐: 新东方绿皮书或者红皮书均可 个人觉得单词主要是过遍数我在暑假前基本过了十几遍后来依然还是有 不认识的单词只要有个三四千词汇量就可以了陌生词要熟悉至少要知道词性 前期可以用扇贝单词7月份以后不建议用了绿皮书才是王道 有的同学推荐那本英语词汇的奥秘背词根我个人认为没必要只要把绿皮 书翻烂就可以了英语单词每天都要看直到考研前几天 7-9 月份就可以做真题了推荐书目:考研真相(05-15)和黄皮书(95-05)不 要买新东方的真题要反复做推荐先做黄皮书做完2-3遍再做 05-12年真题留几套 考前做,做真题做2-3遍以后可以总结长难句了把阅读理解里的难句子摘抄出来每天读 做真题主要是阅读理解我是05年以前做了6、7遍 05年以后9、10遍最后基本哪篇答案 都知道了 作文10月份开始也不迟大作文我是总结出自己的模版的小作文11月份开始背模版 英语主要就是抓俩头抓重点作文和阅读加起来70分作文我用的是考研1号红皮 的 所以你们懂得我考试完形全蒙的的翻译也没写考了55 翻译10 分每年 得分平均1-2分我觉得没必要花大功夫 所以英语你们自己看我考的也不太好只有参考价值 政治:推荐书目:6-9月份肖1000题+海天考点解析海天考点解析可能8月份 才有卖的没有解析 1000题不要做 10-11月份风中劲草10.15号以后才有卖的只有淘宝才能买到 正版现在就可以预定了 12月份狂背肖秀荣最后四道题理论题之前都不用看 上面的肖1000和风中劲草(俗称大刀)都是做选择用的理论题有:肖四就够了一定全背 掉。 我只用了以上几本考了72 肖1000 题和风中劲草要做3遍以上 做题可以先看考点解析回头大刀出了再把解析里没有的大刀里标重点的补上一定要 把解析翻烂至少10遍各种颜色笔标记号马哲只要理解就可以了最难理解的毛特

新闻学_名词解释

?新闻学一一是研尤新闻传播活动.新闻爭业及新闻丄作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在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才产生的。 ?《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一1956年?芙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由于这种概述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彫响°但书中在抬出前苏联等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中.还有作者的阶级编见和有意曲解。此书的出版和在世界的流行,标志若新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新闻学从此又一次扩展视野,走出传统新闻学的原有境地,进入大众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二级传播理论 -就是抬从媒介到舆论领袖到受众再从受众到媒介的过程。它是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徳的平生杰出贡献之一。因为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仅限于魔弹论,而完全忽略了舆论领袖对受众的传导. 也无视受众对媒介的反馈体制。 ?口头传播——也可称为有声语言传播、口语传播.是传播学专业术语C 口头传播是抬传播者(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于?段向受传者(听话人)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 ?信号传播-一又叫信号新闻,是通过传受双方爭前约定的信号快速地传递某种信息(新闻)。这些信号包括烽烟、信号架.敲锣、打鼓等传递方式。 ?符号传播-一就是通过图画或者某种实物的暗示传递信息。 ?文字传播就是采用文字作为于?段,传递信息。 ?小道消息——捋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釜。 ?新闻的倾向性-一抬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爭实时所表现出來的一种倾向。 ?新闻的定义一一在我国,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定义.是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木观点》中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爭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一抬爭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持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敏感——西方称之为“新闻肆"C指新闻丄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单向传播——抬信息传递方向仅仅是从传播者(新闻机构)传向受众C ?双向传播一捋信息传递方向既有传播者传向受众?也有受众传向传播者。 ?传者——又称传播者.指传播过程中新闻信息的发送者。在现代,主婆指大众传播机构及其匸作人员,如报社、朵志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及其记者和编辑。 ?新闻受众-一又称受传者。作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信息接受者.对报纸而言指的是读者,对播而言指的是听众? 对电视而言抬的是观众。 ?邸报——萌芽状态的邸报出现在唐代。邸报由十时的地方政权一一藩镇派驻首都的邸吏主办并发行。到了宋代?邸报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札邸报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信息。这种稳定发行的出版物,已经不是官方文件的原样宜示.它所提供的已不是官司样文萃?而是有关政治军事最新变动的情报和信息C但由于受、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匸程度的限制.新闻生产还没有专业化和职业化.邸报只是血向政府官司员而不是血向整个社会,还具有文件与情报的一定性质和功能?还没有走完新闻从混一信息状态彻底分化出來的进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全部名词解释

传播学专业·考研·110个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 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7.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介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

艺术考研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斗彩:又称逗彩,其法是在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它不仅表现了汉代石刻装饰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且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具体内容。汉代画像石最常见于山东嘉祥武氏祠和河南南阳。 《髹饰录》:是我国古代一部漆艺专著,作者黄大成。该书是一部漆艺的创作实践总结。他详细叙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制漆的各种弊病,色漆的制配,以及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各种装饰方法。 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再磨平滑。它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装饰的一种新创造。 原始瓷器:是从陶到成熟瓷器的过度,有釉,烧成在1060C—1100C,釉色青绿带有褐黄,胎亦较硬,呈灰白色。学术界把这种釉陶称为原始瓷器,被称为瓷器的萌芽。 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它是在烧成了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易于脱落。其主要是用作冥器,大都采用轮制,烧制的火度度很低。 顾绣:指代表上海顾名世一家刺绣技法和风格绣品的总称。顾绣脱离生活实用,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工艺。 《天工开物》:作者是明代工艺家宋应星。它是明代手工业的科学总结,详细地记述了各种手工艺,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及其专业分工,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研究明代手工艺的宝贵资料,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艺术世界:是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者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艺术欣赏者是指领略和玩赏艺术品的人。 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 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 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和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件暂时忘记一切,聚精会神的观赏它,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也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观方面的特点分不开,它涉及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层面,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出来。 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艺术批评:是以艺术现象为对象,以一定的艺术批评理论为指导,经过接触、融入和超越三个阶段,实现对批评对象的描述、解释和评价的一种艺术活动。 艺术设计:从狭义上讲,也被称作工业设计或工业美术,是从传统的工艺美术事业中发展起来的。它是工业革命后从包豪斯到现代国际上广泛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既区别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