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柱钢筋偏位的控制措施及处理方案

墙柱钢筋偏位的控制措施及处理方案

墙柱钢筋偏位的控制措施及处理方案摘要:湛江市东盟城(首期)项目共计18栋塔楼,楼层为28~31层,总建筑面积为32.5万平方米,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结构。每栋塔楼的高度在100米左右,框架柱、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在安装绑扎,模板的搭设,混凝土浇筑振捣整个过程过程中,往往一个过程出现错误,就会导致墙柱钢筋偏位。墙柱钢筋偏位会影响结构受力并且影响下道工序。

关键词:墙柱钢筋偏位;防止;处理;质量控制

Abstract:Zhanjiang DongMeng city (first phase) projects a total of 18 towers, floor for 28 ~ 31 floors,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325000 square meters, the project for the reinforcedconcrete frame shear wall, frame structure. Each tower at the height of 100 meters, the vertical steel frame column, shear wall in the installation of binding, formwork erection,vibrated concrete po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ten a process error, will cause the wall columns reinforced deviation. The wall columns reinforced deviation will affect the structure stres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next process.

Keywords: wall column reinforced deviation; prevention; treatment; quality control

1、工程概况

湛江市东盟城(首期)位于东临椹川大道、北临源珠路,南侧临近北站路。椹川大道及北站路为目前项目周边的主干道,源珠路尚在施工中。东盟城(首期)规划净用地面积81824.27㎡,总建筑面积325114.45㎡,其中地下车库建筑面73392.47m2。本项目共计18栋塔楼,目前正在施工1~5号楼及14~18号楼。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结构,每栋塔楼高度为100米,28~31层,每层柱子数量约60根,剪力墙约30道,所以墙柱钢筋偏位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2、墙柱钢筋偏位的原因

2.1柱、剪力墙的轴线放线不准确。

2.2柱、剪力墙的模板搭设支撑不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工人造成个别墙柱钢筋倾斜和偏位,

柱筋偏位处理措施

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 编制依据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GJ18—9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一、柱钢筋质量存在得问题 砼浇捣完毕后,项目部在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部分柱竖向钢筋存在定位偏移得现象,个别柱筋严重偏出柱边线。 钢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框架柱、剪力墙得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砼得过程中产生歪斜, 造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筋偏位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得主筋偏位,排 列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砼时,各竖向钢筋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得移位。 4、砼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得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 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得箍筋上绑扎上 部柱箍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 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得垂直度与几何尺寸,造成钢筋 偏位. 二、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得防治措施

1、在框架柱、剪力墙得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12得 钢筋头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得连接,起到 撑顶、反拉与调节垂直度得多用。 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 筋并与梁得箍筋电焊固定,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得箍 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3、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技术交底,浇砼要均匀下料,分层浇筑 与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得施工质量,又可减小对钢筋骨架得冲击力,从 而达到防止柱筋偏位得目得。 三、钢筋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减少对剪力墙、柱等结构受力部位得影响.我项目部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钢筋位移不大于1d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d为钢筋直径) 偏移量≦d时 2、钢筋位移大于1d且不大于2d时,采用搭接绑扎时,位移钢筋校正后,在上层钢筋搭接时适当调整上层钢筋位置即可消除位移; 如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位移钢筋按1:6校正后在其钢筋设计位 置加相同直径拐筋与主筋搭接,拐筋长度为40d+200mm;如下图: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钢筋偏位及产生原因 1、柱纵向受力钢筋发生水平或扭转偏位,上下层柱楼板处、剪力墙。偏位原因: ①墙、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墙、柱模板压脚条未钉设; ②墙、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 ③拉钩未绑扎牢固,模板水泥内撑未设置或设置间距过大, ④墙、柱钢筋未按要求设置塑料垫块 ⑤水平定位筋未设置,或未按照板面标高下设置一道,板面上设置两道水平定位筋的要求进行设置。 ⑥未按照项目部要求设置梯子筋,或将墙、柱竖向钢筋与水平筋点焊固定。 ⑦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 ⑧为钢筋绑扎不牢固、操作不规范、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拉等。 ⑨砼浇筑入模时振动棒使用方式不正确,过分振动棒过分振捣导致模板向一侧挤压钢筋后使钢筋移位。 二、处理方式 1、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cm以内的,剪力墙的竖筋在底板砼面以上15cm高度范围内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

2、剪力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3~5cm内的,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采用同直径L型垫筋加强调整(如下图),垫筋与两侧竖筋点焊牢固。 3、当墙、柱钢筋偏位超过5cm时,采用植筋的方法补上,植筋应采用专业植筋胶水,并聘请专业植筋队伍进行植筋处理,植筋孔深度应不小于15d,植筋孔打胶前应用吹风机将孔内灰尘清理干净。

4、当墙、柱钢筋偏位超出截面范围时,应将超出截面范围的钢筋进行割除,并采用植筋的方法将钢筋补上,植筋应采用专业植筋胶水,并聘请专业植筋队伍进行植筋处理,植筋孔深度应不小于15d,植筋孔打胶前应用吹风机将孔内灰尘清理干净。 三、质量处理控制管理 1、项目部派钢筋工长和专职质检员负责监督整改。在工人进行操作整改时,要进行指导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 2、确保植筋胶的质量,植筋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方可使用。 3、打孔、清孔完成后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艺的施工。 四、钢筋偏位预防措施 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并进行复核。 3、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

钢筋偏位专项处理方案

保利达翠堤湾三期A工程项目钢筋偏位处理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 保利达翠堤湾三期A工程项目部

2017年6月 23 日 一、编制依据 二、引起柱子和高层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偏位的主要原因 1、柱(剪力墙)的轴线放线不准确、基础定位不牢固。 2、柱(剪力墙)模板搭设撑拉不牢,尤其是模板上口的刚度差,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筋往往被梁筋挤歪而偏位。 3、柱(剪力墙)的钢筋保护块固定不到位。

4、柱(剪力墙)的钢筋插筋固定措施不到位,上部又缺少箍筋约束。 5、浇捣砼时柱(剪力墙)的钢筋受冲击及振捣不正确产生钢筋偏移。 三、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1、钢筋偏位(柱≤5mm,墙≤3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 2、钢筋偏位在(柱>5mm≤25mm;墙>3mm≤15mm),范围内,且不超出保护层厚度时: 按国标图集16G101-1柱、墙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按照1:6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见图1。 图1

3、钢筋偏位(柱>25mm≤50mm;墙>15mm≤30mm)向内偏: 如果钢筋位移在25mm到50mm之间且向内偏,可直接在楼面上按1:6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和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为C14,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见图2。 图2 4、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 如果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不能局部加大处理时可将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

筋,再另植相同钢筋的方法处理,见图3。 图3 5、钢筋偏位(柱>50mm ;墙>30mm)向内偏时: 如果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 以上向内偏,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在设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见图4。植筋锚固长度可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同或按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植筋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为S ae N d L Y y L ≥、bd y spt s f df a L /2.0=;当植筋深度为 按构造配置时,最小锚固长度L min 符合:受压钢筋锚固max(0.3Ls ;10d;100m m),受拉钢筋锚固max(0.3Ls ;10d;100mm)的规定。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或焊接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

柱墙偏位钢筋处理方案

柱墙偏位钢筋处理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工程目标 (1) 四、施工准备 (2) 五、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2) 六、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及产生原因 (3) 七、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预防措施 (3) 八、安全管理措施 (4) 九、附图 1~4 (5)

年产150万 套汽车智能刹车系统项目 柱 钢 筋 偏 位 处 理 方 案 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序号 依 据 名称 编 号 GB50367-2006 备注 1 2 3 4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204(2011 版) 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标示方法 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 5 6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 – 201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3 号

二、工程概况 年产150万套汽车智能刹车系统项目工程,采用桩承台基础;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本工程采用钢筋级别有一级钢、二级钢、三级钢,规格主要有直径 6、8、10、12、14、 16、18、20、22、25。 三、工程目标 1、进度目标:垫层浇筑完毕后即可开展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 2、质量目标:一次性验收合格。确保工程质量符合 GB50300-2001《建筑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合格要求。 四、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施工方案报审; 2、施工技术交底; (二)、现场准备

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完成墙柱定位弹线,复核工作后。 (三)、劳动力配置计划 偏位校正配备工人:钢筋工 2 人、砼工 1 人,杂工 1 人。 (四)、物资配置计划 准备好钢筋校正扳手,加固钢筋,电焊机,电箱。 五、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1、钢筋偏位(柱≤5mm,墙≤3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 2、钢筋偏位在(柱>5mm≤25mm;墙>3 mm≤15mm),范围内,且不超出保护层厚度时: 按国标图集 03G101-1 柱、墙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按照 1:6 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见图 1。 3、钢筋偏位(柱>25mm≤50mm;墙>15mm≤30mm)向内偏: 如果钢筋位移在 25mm 到 50mm 之间且向内偏,可直接在楼面上按 1:6 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和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 筋的直径为 14,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见图 2。 4、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 如果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不能局部加大处理时可将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筋,再另植相同钢 筋的方法处理,见图 3。 5、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向内偏时: 如果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 以上向内偏,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在设 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见图 4。植筋锚固长度可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 同或按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植筋技术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 ld( 度 、);当植筋深度为按构造配置时最小锚固长 ;受拉钢筋锚固符合受压钢筋锚固 的规定。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或焊接

墙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

墙柱钢筋偏位防治处理措施 一、编制说明 施工中XXXXX施工区域,发现局部墙柱钢筋偏位,对此编制此措施。 二、墙柱钢筋偏位原因分析 1、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砼的过程中产生歪斜,造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筋偏位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的主筋偏位,排列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砼时,各竖向钢筋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的移位。 4、砼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的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 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的箍筋上绑扎上部柱箍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造成钢筋偏位。 三、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在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直径12的钢筋头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多用。 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并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点焊时不得咬伤主筋),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

大于500mm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3、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砼浇注后,应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特别对暗柱及门窗洞口暗柱钢筋,更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执行技术交底,浇砼要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和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减小对钢筋骨架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柱筋偏位的目的。 四、墙柱钢筋主筋偏位处理措施 针对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减少对剪力墙、柱等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我项目部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 偏移量≦20时

柱筋偏位处理措施

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 编制礙 GB502 0 4-200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 0010-200 2《混凝土结构设讣规范》 GB 5 001 1 -20 0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G J18-9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 0 7-200 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GB 1 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一、柱钢筋质量存在得问题 栓浇捣完毕后,项U部在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部分柱竖向钢筋存在定位偏移得现象,个别柱筋严重偏出柱边线。 钢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框架柱、剪力墙得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栓得过程中产生歪斜,造 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 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筋偏位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得主筋偏位,排列 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栓时,各竖 向钢筋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得移位。 4、栓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得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 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得箍筋上绑扎上 部柱箍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得垂直度与儿何尺寸,造成钢筋偏位. 二、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得防治措施 1、在框架柱、剪力墙得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碗楼面上预埋1 2得钢

筋头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得连接,起到撑顶、反拉与调节垂直度得多用。 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 并与梁得箍筋电焊固定,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 Omm得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栓时不会发生偏位。 3、加强栓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技术交底,浇栓要均匀下料,分层浇筑 与振捣,这样既能保证栓得施工质量,乂可减小对钢筋骨架得冲击力,从而 达到防止柱筋偏位得目得o 三、钢筋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减少对剪力墙、柱等结构受力部位得影响?我项目部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钢筋位移不大于1d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d为钢筋直径) 2、钢筋位移大于1d且不大于2d时,釆用搭接绑扎时,位移钢筋校正后,在上 层钢筋搭接时适当调整上层钢筋位置即可消除位移; 如采用电渣压力焊或机械连接,位移钢筋按1 : 6校正后在其钢筋设计位 置加相同直径拐筋与主筋搭接,拐筋长度为4 0d+ 2 00mm ;如下图:

框架柱主筋偏位处理方案

扬中金源大广场 地下室车库框架柱偏位处理方案 2018年3月 一、框架柱偏位部位与原因分析 地下室车库框架柱偏位部位发生在-5.3M结构平面中,该楼层于2018年2月11日浇筑完成,具体位置是D/7轴框架柱钢筋向南偏移40mm,超出框架柱实际截面尺寸外。为杜绝后续类似偏位事件发生,根据现场在负二、负一层实际测量与分析,发现框架柱筋偏位从结构面以下700mm开始偏位,因结构面以下700mm是无梁板的柱帽部位;柱帽截面大于框架柱,柱筋属于无模板约束状态下,加上浇筑过程中有可能泵管的碰撞,导致柱钢筋偏位。 二、框架柱筋偏位处理方法: 根据框架柱筋偏位情况,准备采取纠偏措施,进行纠正,确保框架柱受力体系不发生改变又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纠偏施工。纠偏措施有“植筋纠偏措施”、“剔凿复位纠偏措施”、“框架柱加长纠偏措施”、“利用浇捣上层结构前纠偏措施”的纠偏方法。经与监理、甲方沟通,一致同意采用“框架柱加长纠偏措施+利用浇捣上层结构前纠偏措施”进行纠偏施工。 1、框架柱加长纠偏措施 框架柱局部加长纠偏措施:框架柱筋偏位,在偏位数值的基础上加上箍筋及箍筋外侧保护层后即为加长尺寸,具体加长截面尺寸如下图:

2、利用浇捣上层结构前纠偏措施 1、当该层框架柱与上层顶板浇筑之前,在上层大梁筋绑扎之后,把偏位筋 在大梁内部截面切换复位处理,处理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后,再浇筑上层结构混凝土。偏位筋利用上层结构截面切换复位到原截面尺寸内,必须满足16G101-1第68页中要求,纠偏措施详图集中大样,详下图。 16G101-1第68页,变截面构造大样 2、上层结构梁截面为600*750,钢筋在大梁内部进行截面切换,满足规范要 求,750/6=125mm,偏位柱筋单面加长70mm小于125mm≦1/6,满足图集

柱钢筋偏移处理(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港城工业园区二期安置房3-6号楼高层 6号楼±0.000至+1.500米层柱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工程情况说明 由北城致远集团承建的港城工业园区二期安置房6#楼工程,在±0.000至+1.500米层梁、板、柱、墙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该层柱筋存在局部偏移过大,最大偏移为 3.5cm造成保护层过大或偏小。(详见附图)柱钢筋规格有HRB400 12、14、16、18,4种规格。针对柱竖向钢筋定位偏移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柱竖向钢筋在该层部位钢筋安装过程中,由于钢筋班组对尺寸控制不到位和柱筋固定不稳,在浇捣砼时钢筋受冲击偏移。 二、钢筋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甲方、监理及施工单位经过现场检查,为了消除基础对上部结构受力的影响,针对现场柱筋偏位实际情况,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如下处理方法:

1. 对于单侧外位移,(20mm内)的采用人工剔槽后按1:6坡度弯曲移位钢筋,再在内侧植入同原设计规格钢筋,与弯曲复位钢筋绑扎搭接加固的形式进行处理。(如图一)。 2、对于两侧位移,一侧发生内位移时,另外一侧发生外位移时,先把内位移钢筋按1:6比例坡度进行弯折复位,再用一根同规格钢筋进行加固;对于柱钢筋向外位移30~50mm采取人工剔槽按1:6比例弯折原钢筋,再植筋绑扎搭接进行处理。(如图二) 3、对于单侧内位移时,先把内位移钢筋按1:6比例坡度进行弯折复位,再用一根同规格钢筋进行加固。(如图三) 三、植筋工艺要求 1、钢筋一侧采取结构植筋的方法,指定有相应资质的植筋单位进行施工,钢筋规格采用同规格的HRB400级钢筋加强。 2、根据JGJ145《混凝土后锚固技术规程》,之规定植筋深度d≥220mm。 4、化学植筋采用“西科”植筋胶。植筋材料需有出厂证明及检验合格报告 5、机械成孔:用电锤成孔,必须满足孔深要求,孔径大小可以根据现有钻头直径适量调整(±2mm)。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麓园(3栋、4栋、5栋、6栋、7栋、幼儿园)施工总承包工程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情况说明: 麓园(3栋、4栋、5栋、6栋、7栋、幼儿园)施工总承包工程5#楼2层剪力墙暗柱在混凝土浇筑后出现少数主筋偏位现象,其中大部分偏出10~20mm,个别偏出30~40mm。针对以上暗柱纵筋偏位问题,我司做了如下处理方案:(1)钢筋偏位位移不大于20mm: 如果钢筋位移在20mm范围内,可剔凿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深度约4~5厘米,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即可。这样的处理,符合钢筋≥1:6改变位置的要求。如果钢筋偏位位移20mm,在顶板以上不小于20×6=120mm的高度范围内调整到位,禁止采用热处理的方式将钢筋煨弯。 图1 钢筋偏位位移小于20mm时处理方案 (2)钢筋偏位位移在20mm~40mm间:

如果钢筋偏位位移在20mm到40mm之间,同样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剔凿约4~5厘米深度,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同原结构钢筋,搭接长度1100mm,弯脚长度为10d。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绑扎到位后用比底板砼强度提高一级的砼浇筑柱子根部。 图2 钢筋偏位位移在20~40mm时处理方案 3)钢筋偏位位移≥40mm: 如果钢筋位移大于40mm以上,将钢筋根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用扳手将钢筋调整到位,同时采取根部结构植筋的方法加固,规定植筋深度h≥12d,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直径14的加长钻头钻孔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

柱筋偏位处理具体方案

中东城市广场综合体一层框架柱主筋偏位整改措施 一、发现问题 地下室顶梁板砼浇筑后,发现一层柱预留钢筋有偏位现象,偏位尺寸主要在20mm以内,个别柱筋偏位较大,超出20mm。规范允许偏差:轴线8mm,钢筋保护层5mm,共计13mm,即凡是偏差超出13mm的柱主筋均不符合规范要求,均需进行整改。 二、原因分析 柱轴线放线有偏差;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拉,现场看筋不到位等。 三、安全隐患 柱主筋偏位在工程中常会遇到,但不可忽视:从施工角度考虑,会影响柱子定位和柱模板支设;从结构角度考虑,会影响局部柱主筋保护层厚度,钢筋易被锈蚀,粘结锚固不够,钢筋不能充分受力。 四、预防措施 1、严格按钢筋绑扎工艺标准进行施工,钢筋应绑扎牢固。柱箍筋下料制作的控制,制作柱箍筋时,一定要保证箍筋里皮尺寸。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垫块采用梅花点式分布。 3、在楼面模板上画上柱截面边框尺寸线,柱主筋用两个箍筋分别在楼面标高处和楼面上500 mm处固定,根据已放好的柱截面边框线,将楼面处的那个箍筋(定位箍)与梁筋焊接固定。 4、浇筑混凝土前,详细检查柱筋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固定措施是否牢固可靠。 5、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防止来回泵管的拖拉。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整钢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偏位。 五、整改措施 1、采用人工调整复位方法:柱主筋偏位没有超过其保护层厚度20mm时,把钢筋的底部先往偏位的反向掰弯,再按1:6的斜度调整到位,另加L型的同直径钢筋与偏位柱筋点焊或绑扎,作为加强筋。

墙柱偏位处理方案

墙柱偏位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版)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4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标示方法 5 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03G101-1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采用桩承台独立基础; 上部结构为框架或剪力墙。本工程主要采用三级抗震钢,规格主要有直径 8、10、12、14、16、18、20、22、25。 三、原因分析 发生偏位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由于未放线钢筋绑扎人员自行尺量进行插筋,或者绑扎人员未严格按测量控制线进行插筋; 2、墙体插筋偏位就是由于墙筋加固不牢,绑扎、点焊不到位; 3、柱的插筋在底板、地梁或承台的交界处的钢筋较密集,柱钢筋定位难以到达理论上位置; 4、柱的定位放线本身就存在误差; 5、混凝土浇筑时泵管对墙筋的振动产生位移,或者振捣手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强振钢筋)就是造成墙体钢筋偏位的主要原因; 6、图纸中存在墙体厚度与其相连的约束边缘柱宽不同,如墙宽300mm,柱宽250mm,现场班组自行决定做法,未向项目技术部反应; 四、钢筋偏位处理方法 1、钢筋偏位(墙柱≤5mm ),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 2、钢筋偏位在(墙柱>5mm≤25mm;) 范围内,且不超出保护层厚度时 :按国标图集 03G101-1 柱、墙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按照 1:

6 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见图 1。 3、钢筋偏位(墙柱>25mm≤50mm)向内偏:如果钢筋位移在 25mm 到 50mm 之间且向内偏,可直接在楼面上按 1:6 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与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为 14,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见图 2。 4、钢筋偏位(墙柱>2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如果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不能局部加大处理时可将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筋,再另植相同钢筋的方法处理,见图 3。 5、钢筋偏位(墙柱>50mm;向内偏时:如果钢筋偏位墙柱>50mm;以上向内偏,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在设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见图 4。植筋锚固长度可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同或按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植筋技术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Ld,当植筋深度为按构造配置时最小锚固长度Lmin 符合受压钢筋锚固;受拉钢筋锚固的规定。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或焊接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与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比所植钢筋直径略大的加长钻头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在固化期间禁止扰动。植筋完毕应静置养护,养护的条件与时间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养护到期的应进行拉拔试验。 五、钢筋偏位预防措施 1、严格管理,加强质量检查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 2、钢筋工插筋前,墙柱定位放线必须到位,并进行了有关交底。 3、墙的插筋固定,在墙体底部加焊水平定位筋一道,其上绑三道以上水平筋与暗柱箍筋,必要时在根部(譬如底板或承台)也绑扎或点焊一道水平筋,总之必须保证墙体插的整体稳定,以避免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移位。 4、钢筋下料时,尽可能降低节点处钢筋的密集程度,梁的主筋采取“能通则通”原则,避免“平行接触搭接”,对插筋处的钢筋适当进行打弯或撬开。 5、加强定位对定位放线的复核,避免或减少误差的发生。

柱偏位处理方案

柱偏位处理方案 柱是框架结构中最主要的承重构件,大多为偏心受压构件,其截面变形能力远不如以弯曲作用为主的梁。因而要保证柱足够的承载力和必要的延性,具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 一、柱主筋偏位产生原因 柱轴线放线不准确;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拉等。 二、柱主筋偏位的安全隐患 柱主筋偏位在工程中常会遇到并容易被忽视,认为柱主筋移位对建筑物本身没有多大影响。我们可从两方面来讲它的隐患。 一从施工角度考虑,会影响柱子定位和柱模板支设;影响局部柱主筋保护层厚度,钢筋易被锈蚀,粘结锚固不够,钢筋不能充分受力。 二从设计要求上讲,当梁柱节点柱纵筋顺直,柱筋能正常工作。当钢筋折曲时会使柱端受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框架结构受力状况不符合设计设想,节点上端处柱弯矩值会增大,柱承载能力要求会提高,从而难以保证结构安全度,留下隐患。 三、柱主筋偏位的预防 1、严格按钢筋绑扎工艺标准进行施工,钢筋应绑扎牢固。柱箍筋下料制作的控制,制作柱箍筋时,一定要保证箍筋里皮尺寸。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垫块采用梅花点式分布。 2、柱插筋插入基础底板要大于40d,钢筋骨架应符合设计的骨架形状和尺寸,并用箍筋与柱子主筋在锚固入构件上表面焊接固定,该处标高上500 mm处绑扎固定,底部与底板钢筋焊接,以固定柱子插筋,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钢筋发生位置偏移。 3、在楼面模板上画上柱截面边框尺寸线,柱主筋用两个箍筋分别在楼面标高处和楼面上500 mm处固定,根据已放好的柱截面边框线,在紧靠柱主筋骨架四边用木板条牢固地固定住。 4、浇筑混凝土前,详细检查柱筋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固定措施是否牢固可靠。 5、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防止来回泵管的拖拉。并派钢筋工专门负责修整钢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偏位。 四、柱主筋偏位的处理方案分析 一、人工调整复位 方法一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柱钢筋保护层厚度按不同环境类型分为20 mm~50 mm。如果没有偏出保护层,把钢筋的底部先往偏位的反向掰弯,再按1:6的斜度调整到位,另加L型的同直径钢筋搭接。 方法二 因《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规定墙、柱、梁轴线位置允许偏差为8mm,如果偏位超出保护层不大于8mm,可以将该柱轴线向偏位侧偏移8mm弹线,然后再按1:6的斜度调整到位。 二、加大截面 方法三 当偏位量过大时,若加大柱截面尺寸不影响空间布置,则加大柱截面尺寸,在上一层柱根处调直回原位。

柱筋偏位处理措施76861

墙柱钢筋偏位处理措施 编制依据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GJ18-9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07-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一、柱钢筋质量存在的问题 砼浇捣完毕后,项目部在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部分柱竖向钢筋存在定位偏移的现象,个别柱筋严重偏出柱边线。 钢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砼的过程中产生歪斜, 造成个别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筋偏位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的主筋偏位,排 列间距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砼时,各 竖向钢筋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的移位。 4、砼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的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 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的箍筋上绑扎 上部柱箍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造成钢筋偏位。 二、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在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12 的钢筋头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 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多用。 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 箍筋并与梁的箍筋电焊固定,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的 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3、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技术交底,浇砼要均匀下料,分层 浇筑和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减小对钢筋骨架的冲击 力,从而达到防止柱筋偏位的目的。 三、钢筋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减少对剪力墙、柱等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我项目部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 偏移量≦20mm时 2、钢筋位移大于20且不大于50mm时,位移钢筋按1:6校正后在其 钢筋设计位置加相同直径拐筋与主筋搭接,拐筋长度为40d+200mm; 如下图:

墙柱筋偏位防治处理措施

黄金时代·瓦伦西岛项目 墙柱钢筋位移防治处理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四川希望华西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亚特兰蒂斯·黄金时代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墙柱钢筋位移防治处理措施 一、编制依据 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GJ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二、墙柱钢筋偏位原因分析 1、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足,在浇筑砼的过程中产生歪斜,造成个别 构件连同竖向钢筋单向倾斜或偏移,梁柱节点模板位置不准确或模板不垂直,同样会产生钢筋偏位现象。 2、梁柱节点内钢筋密集,柱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伸出的主筋偏位,排列间距不 能满足设计要求。 3、剪力墙上部水平钢筋或柱子上部定位箍筋绑扎不牢固,浇筑振捣砼时,各竖向钢筋 受冲击而出现不规则的移位。 4、砼浇筑时,单方向下料将剪力墙或柱的竖向钢筋挤向一边,造成钢筋移位。 5、在绑扎框架柱箍筋时,没搭设脚手架,而直接攀扶在已绑好的箍筋上绑扎上部柱箍 筋,造成独立柱主筋骨架扭曲,给模板系统增加了附加力,尤其钢筋直径较大、箍筋密集时,严重影响模板的垂直度和几何尺寸,造成钢筋偏位。 三、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在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宜在现浇砼楼面上预埋12的钢筋头作 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多用。

2、在梁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并与梁 的箍筋点焊固定(点焊时不得咬伤主筋),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mm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3、加强砼现场浇筑管理工作,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要由看筋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 校正,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砼浇注后,应立即检查、校正、固定,防止偏位,特别对暗柱及门窗洞口暗柱钢筋,更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执行技术交底,浇砼要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和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减小对钢筋骨架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柱筋偏位的目的。 四、墙柱钢筋主筋偏位处理措施 针对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减少对剪力墙、柱等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我项目部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钢筋位移不大于20mm时,位移钢筋仅做1:6校正即可; 偏移量≦20时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一、框架柱钢筋偏移问题 A 区地下室顶板砼浇捣完毕后,经过轴线测量放线,检查发现部分框架柱的竖向钢筋存在定位偏移的现象,个别框架柱钢筋存在明显偏移定位线。 二、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框架柱钢筋固定措施不到位及浇捣砼时钢筋受冲击偏移。 三、钢筋偏移处理方案 施工、监理及建设单位经过现场检查,针对现场钢筋偏位情况,为了尽量减少对框架柱结构受力部位的影响。 建议对钢筋偏位质量缺陷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钢筋偏移较小的框架柱 1.1竖筋偏位2cm 以内的,把钢筋轻微斜弯调整。 1.2框架柱的竖筋偏移较大的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如图一) 1:6 1.3框架柱竖筋,先按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然后采用同直径L 型垫筋加强调整(如图二),垫筋与两侧竖筋点焊牢固。 点焊加固 80c m L型加强筋 (图二)

2、对于偏移较大的框架柱采用植筋处理 2.1植筋施工流程: 放线→钻孔→清孔→验孔→注胶→植筋→固化养护 植筋示意图 2.1.1放线:必须按照图纸要求的钢筋间距、位置放线,为了避开原钢筋砼结构层内钢筋相碰,允许微量移位。 2.1.2钻孔:由专业人员接通电源,检查、调试机具;选用与埋筋相匹配的钻头进行钻孔,其孔径应大于埋筋直径的4~6mm。 2.1.3清孔:用毛刷和电吹风机配用塑料管吹净孔内粉尘(清孔是锚筋工程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锚固质量,必须清理干净。 2.1.4验孔:孔壁粉尘、干燥度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下道工序施工; 2.1.5注胶:注胶前对孔洞再用吹风机清理一次,然后采用专用注射枪、混合延长管将植筋胶注入孔内(注胶量为孔深的2/3); 2.1.6植筋:将钢筋埋植部分用钢丝刷清除锈污,迅速植入孔内慢慢单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转)。必须使孔内空气全部排除,洞口溢出部分胶液用抹子抹平; 2.1.7固结养护:洞口与钢筋间隙嵌入钢楔固定,固结期间(1D)勿振动埋筋,待完全固结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 2.3植筋胶的选择:采用符合国家规定植筋胶,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出厂进测报告。 2.4植筋技术要求: 序号钢筋规格抗拔力 (KN) 孔深 (mm) 孔径 (mm) 3 10 ≥18.5 ≥120 ≥14 4 12 ≥37.9 ≥144 ≥16 5 14 ≥51. 6 ≥168 ≥18

柱子插筋位移处理措施

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启动区A3地块建筑工程A3-Ⅱ标段工程 钢 筋 偏 位 预 防 与 处 理 措 施 编制: 审核 厦门思总建设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

钢筋偏位预防与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位于厦门岛东部,环岛路以西,软件园以北,塔埔小区安置 房以南带。本地块东临七号路,北侧与A1、A2地块相邻,南面为八号路。 本标段主楼分布:共有两座塔楼,由北向南依次为:A3-3,A3-4。A3-3,A3-4由二层裙楼连在一起。 本工程建筑总面积为:92154.19㎡,其中地下室为34878.69㎡。 本工程采用钢筋级别有一级钢、二级钢、三级钢,规格主要有?8、Ф10、Ф12、Ф14、Ф16、Ф18、Ф20、Ф22、Ф25、Ф28、Ф16、Ф18、Ф20、Ф22、Ф25。 二、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及产生原因 1、柱纵向受力钢筋发生水平或扭转偏位,主要为基础伸出地面处、上下层柱楼板处、角柱、边柱。偏位原因:柱轴线放线不准确;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 2、梁、板、墙、构造柱等钢筋偏移,主要原因为钢筋绑扎不牢固、操作不规范、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拉等。 三、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预防措施 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并进行复核。 3、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 4、严格按钢筋绑扎工艺标准进行施工,钢筋应绑扎牢固。 5、成品保护及施工注意事项 ○1柱子钢筋绑扎后,不准踩踏。

柱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柱钢筋偏位处理方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篇一:钢筋偏位处理方案(2477字) 一、编制依据(见附表1)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采用桩承台+筏板基础;上部结构为框架或剪力墙。本工程采用钢筋级别有一级钢、二级钢、三级钢,规格主要有直径8、10、12、14、16、18、 20、22、25。 三、工程目标 1、进度目标:垫层浇筑完毕场地移交后,我司即可开展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 2、质量目标:一次性验收合格。确保工程质量符合GB50300-20XX《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合格要求。 3、安全文明管理目标:责任事故死亡率为零;轻伤频率控制在1‰以内。 4、环境管理目标:噪声排放达标;控制粉尘;达到ISO4001环保认证的要求 四、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施工方案报审; 2、施工技术交底; (二)、现场准备 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完成墙柱定位弹线,复核工作后。 (三)、劳动力配置偏位校正配备工人:钢筋工2人、砼工1人,杂工1人。 (四)、物资配置计划 准备好钢筋校正扳手,加固钢筋,电焊机,电箱。 五、现浇结构(柱、墙)钢筋偏位处理方案 1、钢筋偏位(柱≤5mm,墙≤3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不进行处理。 2、钢筋偏位在(柱>5mm≤25mm;墙>3mm≤15mm),范围内,且不超出保护层厚度时:按国标图集03G101-1柱、墙钢筋在楼面变截面时钢筋弯曲做法,直接按照1:6的比例在结构面调整钢筋,见图1。

3、钢筋偏位(柱>25mm≤50mm;墙>15mm≤30mm)向内偏:如果钢筋位移在25mm到50mm之间且向内偏,可直接在楼面上按1:6比例调整钢筋,保证模板支设,同时采取钢筋根部绑扎和点焊钢筋的方法进行加固,加筋的直径为14,加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绑扎搭接在一起。见图2。 4、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如果钢筋偏位(柱>25mm;墙>15mm),向外偏超过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不能局部加大处理时可将偏位钢筋打弯锚固,割除长出部分原钢筋,再另植相同钢筋的方法处理,见图3。 5、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向内偏时:如果钢筋偏位柱>50mm;墙>30mm以上向内偏,保留偏位原钢筋,另在设计位置用植筋的方法处理,见图4。植筋锚固长度可与现浇砼钢筋锚固设计长度相同或按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XX,植筋技术部分计算植筋深度设计值ld(、);当植筋深度为按构造配置时最小锚固长度符合受压钢筋锚固;受拉钢筋锚固的规定。规格同原钢筋。所植钢筋需要与打弯的钢筋或焊接绑扎搭接在一起。植筋所用锚固胶的锚固性能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或获准使用的植筋锚固胶,除说明书规定可以掺入定量的掺和剂(填料)外,现场施工中不宜随意增添掺料。植筋时先把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比所植钢筋直径略大的加长钻头钻孔时在钻头上做好钻孔深度标志,然后用电吹风机的吹风管深入钻孔吹干净灰尘,植筋胶置入锚孔后,在固化完成前,应在固化期间禁止扰动。植筋完毕应静置养护,养护的条件和时间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养护到期的应进行拉拔试验。 六、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及产生原因 1、柱纵向受力钢筋发生水平或扭转偏位,主要为基础伸出地面处、上下层柱楼板处、角柱、边柱。偏位原因:柱轴线放线不准确;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 2、梁、板、墙、构造柱等钢筋偏移,主要原因为钢筋绑扎不牢固、操作不规范、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拉等。 七、现浇框架结构钢筋钢筋偏位预防措施 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柱筋偏位处理方案

坑园卫生院一层框架柱主筋偏位整改措施 一、发现问题 地下室顶梁板砼浇筑后,发现一层柱预留钢筋有偏位现象,偏位尺寸主要在20mm以内,个别柱筋偏位较大,超出20mm。规范允许偏差:轴线8mm,钢筋保护层5mm,共计13mm,即凡是偏差超出13mm的柱主筋均不符合规范要求,均需进行整改。 二、原因分析 柱轴线放线有偏差;柱模板搭设支撑不牢;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柱钢筋交叉,梁钢筋就位时把柱钢筋挤歪了;浇注砼时振动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人为踩踏、来回泵管的拖拉,现场看筋不到位等。 三、安全隐患 柱主筋偏位在工程中常会遇到,但不可忽视:从施工角度考虑,会影响柱子定位和柱模板支设;从结构角度考虑,会影响局部柱主筋保护层厚度,钢筋易被锈蚀,粘结锚固不够,钢筋不能充分受力。 五、整改措施 1、采用人工调整复位方法:柱主筋偏位没有超过其保护层厚度20mm时,把钢筋的底部先往偏位的反向掰弯,再按1:6的斜度调整到位,另加L型的同直径钢筋与偏位柱筋点焊或绑扎,作为加强筋。

2、采用植筋方法:柱主筋偏位大于其保护层厚度20mm时,在柱框内相同的延伸线上种植同规格的钢筋,处理步骤如下: (1).构造要求:钻孔直径应大于所植钢筋直径4㎜,钻孔深度应不小于10d。 (2).钻孔后,应先用空压机或手动气筒彻底吹净孔内碎渣和粉尘,再用丙酮擦拭孔道,并保持孔道干燥。 (3).植筋胶液的调制和注胶方法应严格按胶粘剂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必须采用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或改性乙烯基酯类胶粘剂(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胶粘剂)。胶粘剂中严禁使用乙二胺作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严禁掺加挥发性有害溶剂和非反应性稀释剂。 (4).在孔中注入胶液,应立即插入钢筋,并按顺时针方向边转边插,直至达到规定的深度。然后对植筋进行固定,直至硬化。 (5).与该植筋对应之偏位筋,切除时应预留适当长度,沿根部表面剔除混凝土,将柱外部分钢筋打弯并埋到楼面里,余下部分调整后与新植钢筋搭接焊;其焊点距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不小于200 mm,且在焊接时应采用冰水浸湿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 与柱筋同直径、同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