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阅读答案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阅读答案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阅读答案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阅读答案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91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都无能为力。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先生在此,北大重生。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京大学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设立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 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沐春风的感觉.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相关链接:

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孙中山先生也从北大改革中受到巨大启发,认识到思想学术带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于是他后来大力改组国民党,采取切实举措,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见,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

②在北大改革中,祖父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迭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为了扭转北大的学术风气,祖父凭借其渊博的学识,融合中西文化的眼界,以兼容并包的用人方针,使北大聚拢了一批学有专长的教授。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蔡元培一直渴望教育救国。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邀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这与蔡元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欣然应邀。

B.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北大时,不顾教育部反对,组建了大学评议会。

C.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并非没有限制。各种学派首先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才听任它们自由发展。

D.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E.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在处理特殊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底线。他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毫不退缩,最终使讲义风潮平息。

文中说先生在此,北大重生,请简要概括蔡元培是如何使北大获得重生的。

为什么说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引领时代风气?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2.(1) C E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偷换概念。蔡元培的想法是教育救国而不是主持北大。B项,不顾教育部反对错。D项,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错。)

(2)答:

①在师资方面,延揽积学与热心的教员;

②在治校理念上,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③在管理方式上,推行教授治校。

(3)答:

①蔡元培通过改革,改变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使北京大学脱胎换骨;

②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

③北大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

(4)答:

①心系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归国主政北大;

②坚守原则,斥退不守纪律的学生;

③热心提携后辈,经常写介绍信推荐人才;

④淡泊名利,身在高位却没有自己的房产。

古诗古文观止翻译赏析

古诗古文观止翻译赏析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着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古文观止》的许多译注本,都是用中华书局本为底本。中华书局本实有两种:一是1959年本。这是由原古籍刊行社转来的本子,此本“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校正ORg了个别显著的错字”。二是1987年本,即安平秋点校本。此本虽以1959年本为底本,但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过,用文富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还用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收古文校勘过,而且补录了二吴之《序》和乘权所撰《例言》。因而后者是所能见到的最好的版本。

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石碏谏宠州吁臧僖伯谏观鱼 郑庄公戒饬守臣臧哀伯谏纳郜鼎 季梁谏追楚师曹刿论战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宫之奇谏假道齐桓下拜受胙阴饴甥对秦伯 子鱼论战寺人披见文公介之推不言禄展喜犒师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 郑子家告赵宣子王孙满对楚子齐国佐不辱命楚归晋知罃吕相绝秦驹支不屈于晋祁奚请免叔向子产告范宣子轻币晏子不死君难季札观周乐子产坏晋馆垣子产论尹何为邑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子革对灵王子产论政宽猛吴许越成祭公谏征犬戎召公谏厉王弭谤 襄王不许请隧单子知陈必亡展禽论祀爰居里革断罟匡君敬姜论劳逸叔向贺贫王孙圉论楚宝诸稽郢行成于吴申胥谏许越成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

包利民《碎暖》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碎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13. 请阅读选文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 _______ __——_____ ____——温暖地融入——____ _____——____ _____——温暖地召唤14. 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 15.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6. 结合选文第⑤段内容,请概括出老师让“我”敬服的优点,并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怀李叔同先生 阅读答案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现。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1943年4月作于四川客寓(节选自《你的微笑》)19.文中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20.文中多次写到李叔同的仪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分)21.有人以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来评价李叔同的人生境界,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6分)阅读答案:19.(1)李先生在福建泉州圆寂了,而作为学生的我再也无法与老师再续师生之缘,表达对老师去世的遗憾之情,(2)老师虽然去世了,但他对弟子的教导永远记在学生心中,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无限怀念之情。(每点2分)20.(1)对于仪表很讲究,突出他是一个修养很深

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

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傅斯年《蔡元培》阅读人物传记答案解析 蔡元培 傅斯年 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 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但少 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我以受师训备僚属 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 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 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 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 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 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

法。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 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 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我小时,有 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自 己责任。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 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 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生从无一毫责备。有 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 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 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 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 保其往也。’意思是,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

《严光字子陵》阅读练习

《严光字子陵》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①,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②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③。”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④,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

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在《蛊》⑤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⑥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节选)注:①玄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后世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 ②君房:侯霸,字君房。③要领:腰与颈。④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⑤《蛊》:《周易》卦名,该卦第六爻中的阳爻称“上九”。⑥《屯》:《周易》卦名,该卦第一爻中的阳爻称“初九”。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车驾即日幸其馆幸:皇帝到某处 B.我竟不能下汝邪下:使……屈于之下,任用 C.除为谏议大夫,不屈除:授予官职 D.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不显露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B.良久,乃张目熟视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C.不可相助为理邪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D.于是升舆叹息而去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光有学问,有才干,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

【答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必备100篇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必备100篇答案 【答案】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必备100篇 1.①我在姐姐的帮助下,梳着仕女发型,顶着满头菊花跑出家,惹得村人围观。 ②我羡慕菊花枕,决心做一只却没做成。 ③我周日逛街买回一盆黄色的菊花。 (每空1分) 【概括題公式】:某人+做了某事+結果,一句话完整、簡潔、準確即可。 2.晋田园悠然见南山 3.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菊花开放的姿态,表现它“随意又随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赞美。 【賞析題公式】:作者運用了xxx表現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xxx,表現了它xxx,表達了作者xxx的思想感情。 4.最后—句点明并升华了文章的主旨,黄色的菊花勾起了作者对孩提时的美好回忆和对美的追求,驱散了秋天的寒意,让心灵一片温暖,而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已不言而喻了。 【答案】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必备100篇(二) 父亲希望我长大有出息,能够跳出穷山村,展翅飞翔;“我”却因为名字的缘故,不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感到孤独。(2分) 2.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制,实现不想见到他的梦想而哭;对父亲大办酒席时的高兴劲儿,不屑一顾;在冲出家门的时候,也不顾及父亲的黯然神伤;在省城念书的前两年,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认真给父亲写过一封信。(4分,每个要点1分) 3.既写出了父亲对“我”就要离开家乡时恋恋不舍的心理活动,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独立生活担心的心理活动。(2分) 4.一开始写“我”对父亲的迷信举动嗤之以鼻,甚至愤然;当读到父亲竟然能够写出“我”的名字的时候,“我”的灵魂被深深地灼痛了,苏醒了;“我”从父亲的这个举动中感受到了父亲那份沉重的爱,并开始“忏悔”自己。(2分,答出一点给1分) 5.对父爱的不理解,对自己多年来对父亲的不尊敬和仇恨表示忏悔。(2分) 【答案】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必备100篇(三) 1.(1)神山赶庙会时先是只顾脱模子,后在看摔跤时一直挎着一篮脱好的模子未放下。 (或:神山赶庙会时脱模子、看摔跤。) (3)东古城捕鸟时偶然发现上好的黄土后如获至宝。 (或:东古城捕鸟时偶然发现上好的黄土后独自秘密挖黄土。) 【注】:概括归纳题是阅读题考察的重点,对于主要事件的概括,分好层次、精读主要段落、抓住重点,应该是不会丢分的,但要重点注意的是语言的使用,一定要准确、简练、完整。

怀李叔同先生 阅读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出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理性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

范福潮《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 范福潮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公历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15岁中秀才,1892年入京补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其“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颇受本科正考官翁同龢赏识。甲午四月,应散馆试,由庶吉士补翰林院编修;六月,中日战争爆发,与文廷式、徐世昌、张謇等奏请密联英德,抵御日本。 甲午一役,洋务派官僚企图从军事、技术上追求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这给了欲从政治改革入手保国强国的维新派一试身手的机会。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身处变法运动中心的蔡元培,一直在冷静观察形势,他在感情上认同维新派的某些主张,但在行动上却不屑与康、梁为伍。当时,康、梁是政治红人,投拜者接踵而至,而他在其“炙手可热之时,耻相依附,不往交纳”。杨锐等受宠权臣也曾极力拉拢,蔡公不为所动。 后来,罗家伦就此事询问情由,他从容言道:“我认为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他们要想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改革,把这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 这时,蔡公的思想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不像某些翰林学士钻营投机,奔竞仕途,而是广泛阅读西方新书,认真思考救国之道。他与友人合作,开设一所东文学社,学读日文书,并练习翻译。他不仅大量阅读《电学源流》《光学量子力学图说》等自然科学著作,还读了很多诸如《环游地球引录》《日本史略》《日本新政考》等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他写了这副对联,挂在书斋自勉。 1898年9月,蔡公出京返籍,徐树兰聘他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中西学堂是徐氏用公款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既有旧学,又有外语和自然科学,外语课原来设有英、法文,蔡公到校后增设了日文。民国时期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北大地质学教授王烈当时都是第一斋学生。1900年正月下旬,徐氏派人把《申报》刊登的上谕送给蔡公,嘱他“自当以名教纲常为己任,以端学术而正人心”,但他不愿以名教纲常毒害学生,复书辞职。此

文言文祭文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初一语文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2·父亲的节日(金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兴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但是,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1917年以后的事情。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气力会聚到北大。同时,在蔡元培支撑下,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北大。因为北大进步师生的加盟,《新青年》宣扬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大,开始真正扎根到“新青年”当中。而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北大进步师生兴办的《新潮》、《每周评论》等杂志,又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影响。这样,新文化运动从原来的陈独秀少数人倡导的文化运动变为有大批青年学生拥戴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时所说:“所有陈、胡和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集合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集合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 更使人感佩的是,蔡元培还以其名誉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权势的进攻,竭力保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1919年2~3月间,桐城派古文家林纾代表保守权势,率先向北大和蔡元培发难。他一面写毁谤小说,对新文化领导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把蔡元培比作援助“毁圣灭伦”的怪物“元绪”(大龟);一面发表公开信,指责北大陈、胡等人“覆孔孟,铲伦常”。同时,北洋政府也通过教育部对蔡

元培施加压力,指责《新潮》杂志的言论过于激进,请求他束缚北大师生的言行。对林纾的恶语谩骂,蔡元培不屑一顾,表示“林君詈仆,仆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对林纾的公开信,蔡元培从容作复,逐一辩明林纾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最后声明自己毫不扭转“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回复教育总长的信中,蔡元培重申“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对保守权势压迫他解雇陈独秀、约制胡适,蔡元培坚决予以谢绝,表示:“北大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同时,蔡元培也是宣扬新文化最力的人之一。如在倡导白话文方面,他在1917年2月间便与梁启超等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并出任会长。尔后,他还屡次发表演说,宣扬白话文必定取代文言文。在倡导科学方面,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继续支撑我国第一个民间科学集团——中国科学社的流动。1917年1月,他为中国科学社兴办的《科学》杂志撰写《祝科学》一文,极言科学之首要,指出:“循是以往,凡往昔哲学之领域,自玄学之外,将一切为科学所占据,科学界之发展,未可限量,科学社诸君勉乎哉。”另外,蔡元培还在经济上支援科学社,每个月由北大编译处拨款作为《科学》杂志的经费,并踊跃为科学社召募基金。 但是,在宣扬新文化进程中,蔡元培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不同的思想特点。对陈、胡等大多数新文化运动人士来讲,他们宣扬思想革命,倡导新文化、新道德,更多是出于政治的念头,将文化和思想工作看做是实现民主共和政治的手腕。而对蔡元培来讲,他从事文化和思想工作,当然也有政治的念头,实现“救国”的目标,但他更偏向于将文化和道德革新看做是人的内在请求,是人格完美和人道升华的途径和标志。蔡元培的这一思想偏向,又致使了他在一些文化问题上与陈、胡等新文化人士持不同的见解。如在科学问题上,陈、胡等将科学看做是万能的,认为科学不仅能解决客观世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11月,……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这是三年来第二次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干部群众反响热烈。他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厕所革命”自2015年初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欢迎,也得到了海外人士的广泛赞誉。新加坡明鼎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郎义煊认为,厕所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旅游学教授山姆·黄说,中国发起改善如厕环境的“厕所革命”,让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厕所环境的变化和改善,这件好事可以大大提升中国的旅游形象。 (有删改)材料二 【注】按照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全国将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达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新三年目标。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国城市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及 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材料三

在建筑风格设计上,内蒙古建造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驿站旅游厕所;广西桂林芦笛岩景区厕所设置了户外观景平台,让游客在如厕时可休闲观景。 在管理服务提升上,徐州与知名洁具品牌合作,将厕所打造成该品牌的实体体验区;苏州打造的“游急便”旅游厕所电子服务平台,较好地发挥了服务和监管作用。 在投融资模式创新上,山东积极推广PPP模式,实行设备提供、厕所清扫、废弃物回收一条龙服务;积极探索“以商养厕”的新路子。河北涞水野三坡首倡“乡村旅游厕所开放联盟”和“企业认养厕所”的管理新模式。 (摘编自新华网《“小厕所,大民生”——全国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 纪实》)材料四 印度政府曾在1986年推出旨在向农村地区普及卫生设施的中央农村卫生项目;之后在1999年,又推出了全民卫生运动,但都收效甚微。截至2011年,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只有47%的家庭拥有卫生间。2014年莫迪总理发起“厕所运动”,“家家有厕所”的口号在印度颇为响亮。 但印度水资源协会的工作人员扎克·快特表示,“由于文化、宗教或传统信仰,部分居民更青睐露天如厕”。因此,推广厕所还需印度人民转变观念。 印度比哈尔邦议会2015年8月5日通过的一项新的村务委员制度修订案明确规定,家里配备厕所成为竞选任何村职的硬性条件。比哈尔邦邦长表示,“竞选者必须在竞选提名时宣誓他们家里配有厕所”,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乡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印度时报》网站网友对此新规纷纷点赞,不少人表示希望这条新规能在印度的各个村落及更广泛的场所推行。还有网友表示,此项新规不应只适用于竞选者,还应适用于参与投票的选民。 (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厕所革命已经在城市、景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国家将会把重点转移到农村,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B.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城市公厕数量和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C.根据材料二、三可知,中国的厕所革命,不仅注重数量的增加,还注重品质的提升,同时在管理服务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改进。

初中一年级阅读及答案安宁《原来你离我那样近》

初中一年级阅读安宁《原来你离我那样近》及答案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因为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工作。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的卡上。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吃一顿简单的饭。 ③她知道自己在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的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大呼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土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漫不经心地问她,何时你的父母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与她通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刺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

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没有想到,她与他,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 ⑥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便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到自己位置上,安心观看电影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穿了制服的门卫,正拉着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朝外走。到台阶处的时候,门卫用力地将男人一推,男人一个趔趄,便重重跌倒在台阶下的花池旁。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即刻一哄而上,将门卫拉下去。一片混乱的叫嚷声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是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人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的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下花池的那个民工,假说找自己女儿,试图混进去看。门卫当然识破了他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最初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就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觉得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她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 ⑧最终,在人群的拥挤里,她没有回头,迅速地走开。但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她的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⑨从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的近,近到不过是几十米,便可

《星斗其人蔡元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 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

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摧垮

初中语文阅读《我的信念》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我的 信念》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①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②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③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索。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度过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在简陋的环境里艰辛地研究,我们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之中一般。后来我们发现了镭。 ④我一生中,总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⑤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惟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不认为这种权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价值。 ⑥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⑦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现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注:玛丽·居里,人们常称她为居里夫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曾先后两次获诺贝尔奖。) 1.读第①段回答如下问题: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有哪两种态度 2.读②③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居里夫人对“蚕结着茧子”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②“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 3.读第⑤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文中“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什么区别 ②居里夫人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4.读第⑦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一句强调了科学家怎样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