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产业分析

温州产业分析
温州产业分析

温州产业分析

一、温州市产业概况

1.温州产业现状

根据2011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10年温州市生产总值达到2900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三次产业比重由4.1∶54.4∶41.5调整到2.8∶53.1∶44.1。

温州市主要产业相对集聚在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和沿海平原,初步形成“一带两区” 的产业布局雏形。一带:以组团和轴线分布为特色的沿海产业集聚带,集聚了全市约 85% 的 GDP 、 90% 的工业总产值、 95% 的服务业增加值。二区分别指内陆山地经济区与海洋岛屿经济区。

根据温州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1051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数141.01万人。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101个,占0.3%;集体企业320个,占1.0%;私营企业25604个,占82.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61个,占0.5%;外商投资企业426个,占1.4%;其余类型企业4439个,占14.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76个,制造业30417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8个,分别占0.2%、98.0%和1.8 %。

2008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总量较大的县(市、区)依次为:乐清、龙湾、瑞安、鹿城、瓯海、永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中,超过15亿元的县(市、区)有6个,依次为:乐清、龙湾、瑞安、永嘉、瓯海、鹿城。

2009年温州工业总产值537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7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轻工业产值1264.47亿元,下降1.5%;重工业产值2375.75亿元,增长1.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67.7%。全市拥有工业销售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92家,实现工业产值1975.48亿元,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4.3%。其中产值超5亿元企业79家,超10亿元企业30家。

温州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交通运

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1个行业年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全年合计实现工业产值2884.76亿元,增长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79.2%。至年末,我市已拥有24个由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38个中国名牌产品,获得36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13家企业集团跻身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11家企业入围中国大企业1000强。

国家级工业产业基地

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72家、服务业企业28家。百强企业2009年销售(营业)总收入1320.6614亿元,排序第100名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即百强入围门槛为4.3194亿元,

2.温州优势产业

目前温州经济中制造业仍然是发展的主要力量。制造业的发展决定着温州经济的兴衰。温州的特色产业有:鞋革工业、服装工业、塑料制品工业、电器工业、印刷工业、泵阀工业、打火机工业、眼镜工业、汽摩配工业、制笔工业、金融设备工业、剃须刀工业、家具工业、锁具工业、拉链工业、纽扣工业、合成革工业。

1.电器行业:2008年,温州市电器生产企业有2500多家,其中无区域企业94家,集团企业69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1家,超亿元企业67家。4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0家企业被评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12家电器企业入围温州百强企业。主要生产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高低压输、变、配电设备等一百多个系列,六千多个品种,两万多种规格产品。全行业实现总产值610亿元。

电器行业被誉为“温州第一产业”,该产业主要分布在有电气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6000多家的乐清市,其中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的4家企业:正泰集团有限公司(第222位)、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第269位)、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第281位)、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第451位)均位于乐清市。2008年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天正集团有限公司列为“全国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排头兵企业,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列为“全国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

2.泵阀工业:温州市泵阀工业拥有两个国家级生产特色基地(永嘉县泵阀之乡,龙湾区阀门城),2008年全市泵阀生产企业2000多家,其中阀门1600多家、泵类350家,均属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占90%,分布在永嘉县瓯北镇,龙湾区

永中街道、海滨街道、永兴街道、沙城镇,瑞安市塘下镇、汀田镇,乐清市七里港镇、黄华镇、虹桥镇,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瓯海工业区和鹿城工业区。有集团公司和无区域企业50家,中外合资合作10余家,国家级和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其中江南控股集团销售收入超10亿元,并列为“全国阀门和旋塞制造业”排头兵企业。

泵阀产业专业化生产特色明显,配套的铸锻造、法兰管件、密封件、执行器、紧固件等产业链形成。具有生产3000型号、40 000多种规格产品的能力,拥有基础研究、产品开发、质量检测、网络订货、售后服务、加工行业协作配套一体化体系,与上百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协作,拥有100家企业研发、检测等中心,其中省级技术中心或企业研发中心11个。全行业形成以100家重点骨干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1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为龙头的企业技术中心体系。永嘉县泵阀产业集群入选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名列前十位。浙江超达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被评选为“泵阀产业集群龙头企业”。

全年全市泵阀工业总产值370亿元,销售收入超350亿元,利润总额3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63%、14.75%和14.81%。温州泵阀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40%,不锈钢阀门出口占全国的70%。新产品实现产值超100亿元,增长62%,生产原材料能耗下降5.2%,劳动生产率提高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创值30多万元。实现出口额65亿元,增长13.8%。30余家企业拥有独立自营出口权,产品销往中东、非洲、东南亚、韩国、美国、日本、东欧、南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汽车摩托车配件工业:2008年温州市汽车、摩托车配件行业总产值突破380亿元,比上年增长8.57%。全行业3000多家企业,主要分布在瑞安、瓯海、平阳、乐清等区域。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年产值亿元以上50多家,其中无区域集团企业22家,如瑞立集团、瑞明集团、胜华波集团、海尚集团、立峰集团、冠盛集团、云顶控股集团、黄河汽配集团、瑞标集团、鑫田集团、中欧国际集团、奥凯嘉集团、南洋汽摩集团、意奔玛集团等企业。

温州汽摩配产品种类繁多,覆盖卡车、客车、轿车、摩托车以及火车动车组配件,有十二大类5000多系列品种,包括车身附件、发动机附件、制动泵阀、汽车电器、汽车仪表、汽车用品、车用标准件、锻压件、装饰面料、滤清器、车用漆包线、橡胶管件等。产品结构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高

新技术产品有:汽车发动机、摩托车发动机、电喷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自动变速箱、空气独立悬挂系统、安全气囊、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电涡流缓冲器等。生产整车的企业有:云顶控股集团生产自卸车、半挂车、罐车、厢式车、中重轻型卡车;中欧国际集团生产“奔驰”牌房车;立峰和幸福公司生产摩托车和电动车。2008年“中国汽摩配之都”通过重审得到续展。全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名牌1个、国家免检品牌2个、浙江省名牌13个和省著名商标17个。

4.金融设备工业:2008年温州金融设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与上年持平。主导产品伪钞鉴别仪年产300万台,占全国的80%以上;纸币捆钞机年产3万多台,占全国的60%以上。

5.船舶工业:2008年温州市有船厂33家,其中市区2家、乐清17家、洞头5家、瑞安2家、苍南3家、永嘉4家。温州市船舶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乐清市。2008年乐清市有船舶制造企业24家,船台156座,年造船能力130万吨位,从业人员近万人;在建船舶125艘,上水57艘,比上年增长75%,总产量534 600载重吨,比增长129.63%,总产值40.1亿元,比增长98.7%。

6. 鞋革工业:2008年,温州市鞋革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52亿元。767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4.11亿元,增长5.2%。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61家,超5亿元有15家,超10亿元有5家。年出口量超1000万美元企业61家。全行业纳税12.97亿元,增长18.46%;纳税占全市十六个重点特色行业总额的1

7.22%。

7.服装工业:2008年温州市2500多家服装企业实现产值52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实现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12.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7%。庄吉、森马、报喜鸟、法派、乔治白、拜丽德、高邦、红黄蓝等八家企业进入2008年中国服装行业双百强。全行业拥有中国名牌9个、中国驰名商标14枚。

8.锁具工业:2008年温州锁具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2亿元,外贸出口值40多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东亚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9.塑料制品工业:2008年温州市有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近1700家,完成塑料制品产量357万吨,比上年增长2.5%;完成工业总产值503亿元,增长2%。规模以上企业485家。

10.印刷工业:2008年温州市印刷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比上年增长5%,全市印刷企业2734家。印刷包装机械企业350家,年产值35亿元。

11.打火机工业:2008年,温州市从事烟具生产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主要产品为打火机。年产打火机4亿只,产值15多亿元,占全球打火机市场份额的80%,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5%。

12.眼镜工业:温州市是世界四大眼镜生产城市之一。2008年全市眼镜及其相关配套生产企业1000多家,其中成镜企业600多家,配件企业200多家,机械设备企业近100家,专用模具企业近50家,专业电镀企业近100家;全年全市销售收入44.8566亿元。

13.制笔工业:2008年温州市制笔业及文具配套企业200余家,全行业总产量130亿支笔,实现总产值30多亿元。

14.须刀工业:2008年,温州市剃须刀工业年销售总额20亿元,年销售额、出口额、产品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动剃须刀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区。飞科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销售总额突破10亿元,居国内行业之首。

15. 拉链工业:2008年温州市拉链行业面对用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以及由美国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全行业销售额与上年相比有所下滑,全年行业总产值31.3501亿元。温州市拉链商会有180家会员企业。

16.纽扣工业:温州纽扣工业集中在中国纽扣之都——永嘉县桥头镇。到2008年底,桥头镇纽扣企业248家,年工业总产值20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5家。

17.合成革工业:2008年温州市合成革生产企业105家,有生产线400多条,日生产能力500余万米,产品品种3000多个。全年总产值120亿元。

二.温州市下属区、县、镇优势产业

温州下属2个地级市(乐清市、瑞安市)、3个区(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6个县(永嘉县、洞头县、文成县、平阳县、苍南县、泰顺县),共有11个开发园区。

1.温州市下属开发园区情况

温州市工业园区

1)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国家级的开发区。总规划面积近35平方公里,形成“三园一基地”格局,分别是指:

状浦园区(又称龙湾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滨海园区以及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

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33亿元(属地131.81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工业总产值276.26亿元(属地339.53亿元),同比增长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58亿元,同比增长7.43%;其中工业性投资21.52亿元,同比增长9.06%;截至2009年底,开发区共引进项目1096个,总投资284亿元,引进外资项目333个,总投资27.7亿美元,合同外资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全区亿元产值以上企业80家,10亿元产值以上企业6家。600多家工业企业建成投产,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服装皮革制造业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

招商导向:机电设备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化工医药行业、建筑材料业、轻纺行业、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

——状浦园区:国家级建成区状蒲园区位于温州市东部,规划面积5.11平方公里,现已全部建成,园区以集聚传统支柱产业的工业企业为主,经济效益显著。现园内共有红蜻蜓鞋业、乔顿服饰、海螺调味品、康泉电器等26家企业入驻。园区地处万吨级码头、温州机场和金温铁路终点站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枢纽中心,与市行政管理中心接壤,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滨海园区:省级工业园区滨海园区位于温州永强机场南面,2000年4月26日开发建设,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以引进外向型、规模型、科技型、效益型项目为主,是开发区发展的重点区域。入区产业要求:高新技术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汽摩配制造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环保工程等新兴产业及国家鼓励发展的其他项目。投资密度:注册资本在20万美元/亩以上。产出要求:单位面积销售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亩以上。

目前为止,入园企业有正泰集团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庄吉集团、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大自然钢板有限公司等38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坐落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滨海园区内,总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目前,位于温州经济书开发区内的0.7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全面建成。位于民营科技园的发展区块总用地面积8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在开发建设中。园区建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

中国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温州清华科技开发中心。园区中的温州科技城核心区已全面动工兴建,中试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创新大楼和企业研发大楼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几大机构共享园区资源。

国家级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2001年3月创业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2004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包括中试大楼在内的创业大楼、7幢标准厂房、服务楼共10.5万平方米的创业用房已正式投入使用。

温州科技城核心区位于高新区起步区内,包括核心区和产业基地两大部分。现建有科技创新大楼、企业研发总部、中试大楼,总建筑面积7.35万平方米,科技研发区的3万平方米的企业研发总部(22层)和2.8万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大楼(9层),1.55万平方米的中试大楼(6层)已竣工投入使用。

——温州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简称“民科基地”)是温州市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州市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关键载体,它将建设成为民营经济的创新平台、传统产业的提升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

民科基地位于温州市龙湾区东南沿海,规划区域总面积62540亩(约40平方公里),范围包括丁山围垦、天成围垦、永兴南围垦和二期围垦。其中,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片(丁山围垦)面积11800亩,已全面进入吹填造地施工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

丁山围垦一期工业用地招商已全面铺开。其中,第一批25个工业地块已进入挂牌程序。

2)浙江温州工业园区属于省级工业园区,2009年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1.20亿元,本级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8.73亿元,园区140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02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6家,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4家,17家企业增幅达到20%以上。入园企业有温州康尔达印刷器材有限公司、夏梦服饰、温州泰昌等。

3)浙江省瓯海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10月,1994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843公顷。另外,根据瓯海区委、区政府决策,新增仙岩工业基地规划面积560公顷、三溪工业基地规划面积379公顷和梧白工业基地规划面积55公顷为开发区托管工业基地,现该三个工业基地正在大面积的开发建设中。开发区距温州市中心仅4公里,紧邻温州火车客运站和货

运站,104国道和瓯海大道贯穿开发区腹地,向东延伸至温州机场和港口,交通十分便利。

2008年,瓯海经济开发区累计已投产企业42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8.93亿元,开发区“一区六园”格局基本形成。完成供地328.3 386亩,完成84.86%。截至年底,入园企业已开工的有287家,已结顶的有203家,已竣工有114家,已投产有80家。开发区以“鞋革、眼镜、服装、五金电器”为支柱产业。

4)瑞安经济开发区是1994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瑞安市区东部沿江区域,地处瑞安市发展的中心地段,开发区规划面积7.8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04平方公里,发展区5.82平方公里。2009年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152.76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47.7亿元,以出口产品生产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轻工、机械、水产品加工产业群已形成。

5)平阳经济开发区紧挨鳌江镇区,总面积9.6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3.4平方公里已初具规模。主要分三大功能区:一是工业区;二是高新技术区;三是商贸区。2008年,平阳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30.98亿元,同比增长11.63%。高新技术产值3.46亿元,同比增长5.1%。工业增加值6.2亿元,同比增长3.6%。在投产的企业中,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有温州广银集团、温州柳成集团、温州安达集团、浙江星河机器厂、东海石化平阳油库、平阳塑料机械总公司等。

6)乐清经济开发区总面积6.05平方公里,地处被誉为“东方电器之都”的乐清市柳市镇内,区内落户企业520家,其中全国无区域集团8家、区域集团7家、股份有限公司4家,有2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8年一期用地3440亩,进区企业102家,工业总产值62.7亿元,同比增长11.3%。

2.温州市重点产业集群

浙江温州是产业集群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是依靠当地家庭工业和工商业传统发展起来的特色产品企业集群。其中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的有:温州鹿城·皮鞋产业集群、温州鹿城·打火机产业集群、温州瓯海·锁具产业集群、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苍南·印刷产业集群、乐清柳市·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1)乐清柳市—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柳市低压电器产品生产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 到80年代早期, 初步形

成集群式分布。目前, 全镇集聚了1300余家低压电器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包括家庭工厂) , 有40家企业集团, 其中6家国家大型企业, 22家全国性无区域集团。2006年, 电器行业产值280亿元, 销售额占全国的60%。这里生产的低压电器, 其规模、品种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 是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产销基地和出口基地。当地已领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近4200家, 其中通过美国UL、欧共体CE 等认证的有200多家, 225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 拥有“正泰”“德力西”两个低压电器行业仅有的“中国驰名商标”, 是国内同行业持证最多、质量最优的生产基地。2002年初, 柳市获得中国电器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电器之都”称号。

20世纪80年代, 柳市低压电器产业由最初的零配件生产过渡到系列化生产, 分工得到进一步深化, 产业链条逐渐拉长。进入90年代后, 产品结构从单一的低压电器产品延伸到高压电器,从元件电器延伸到高低压成套电器, 形成了集输电、变电、配电、工业控制电器和各种特殊用途电器于一体的较完整的电器服务产业链。产品涉及200个大类5000多种规格型号, 并发展成较为完善的电器产业前后向关联系统和辅助及技术支撑系统。

从1990年集群年产值首超亿元到2006年的280亿元, 柳市低压电器产业的年产值16年间攀升了280倍。在不到1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密集着1300余家电器生产企业, 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100家。其中, 有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的“正泰”“德力西”“人民”等规模庞大的龙头企业集团, 还有大批为大型企业提供协作、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同时, 随着低压电器的供销发展, 一些辅助性的配套企业开始出现, 比如, 提供结算融资功能的金融机构, 提供原材料、产品运输集散服务的货运企业, 提供营销咨询推广的广告咨询企业, 提供第三方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等(见图1) 。

仅从电器产品制造流程来看, 由于低压电器品种规格极多, 产品价值链很长, 集群内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分工结构。单件产品可分解成许多小配件, 一个品种又有若干个系列, 而几个品种组装成整机产品。柳市电器产业集群的主体由配件生产企业、成品装配企业和销售公司组成, 这些网络成员以中小企业为主, 大型企业相对数量较少。纵向来看, 集群内企业间联结关系呈现出环状放射形态, 处于内核的是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集团构成的内层企业, 一般单个企业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以生产成套设备为主, 产品涉及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

通信设备等; 中等规模企业主要从事低压电器元件的装配、检测和销售, 在产业网络中处于中间层次(次层) ; 而最简单的配件生产则由处在最外层的小企业以及家庭工厂分散承担, 它们作为大中企业集团的外协配件供应商和配套部件的生产企业, 主要负责完成金属部件、合金材料、注塑部件、冲剂、酸洗、模具加工等上万种规格的几十万种零配件、半成品的加工制造, 以及众多中间工序的处理。总之, 集群内部按专业化分工要求构成一个逐次外包的等级式结构, 核心企业负责市场策划、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成品组装以及生产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 对规模效益敏感的配套产品; 协作企业则生产技术要求相对低、批量小, 专业分工更细的各种零配件与半成品。

低压电器产品作为机械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机械电器工业升级换代周期的加快, 必须从简单的机械型向自动型、智能型发展。对产品的需求表现出较明显的多样化趋向, 要求产品组合化、模块化, 并能将不同功能的模块按不同的需求结合成模块化组合电器, 这对电器产品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功能提出了挑战, 比如, 在接触器的本体上加装辅助触头组件、延时组件、自锁组件、接口组件、机械连锁组件及浪涌电压组件等, 以适应不同应用条件要求, 扩大产品适用范围。为了做到这一点, 通常将产品的主要功能先组装,然后按顾客要求进行搭配, 这就带来如何处理日趋分散化和多样化客户订单的问题。在小额定制需求下要求生产组织更具柔性化和精细化。

显然, 更为细腻的分工要求是大型企业规模化生产所不能胜任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要求集聚经济效率, 而不是强调要素累积性追加的规模经济效率, 因此, 大企业会将工序或配件外包给协作企业, 通常是核心层的大型企业按专业化分工要求, 把生产任务分解后直接分包给次层或外层中小企业, 或是通过次层企业再分包给外层小规模企业乃至家庭工厂, 由此形成多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

较大的集团公司通常拥有较稳定的协作企业网络, 例如, 正泰有800多家长期协作企业, 德力西有700多家, 天正有260多家。不过, 这些协作企业并不绑定于某家特定集团企业, 只是与核心大企业维持紧密或松散式协作关系, 绝大部分同时为数家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外协配套。在柳市的协作网络中, 核心层企业主要负责市场策划、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成品组装以及生产技术难度高、附加值大、对规模效益敏感的配套产品;众协作企业承担技术低、批量小、专业性强和分工度高的各种零配件或半成品。以正泰集团为例,只有10%的关键部件自产, 其余90%向协作企业公开招标。一个电器开关, 有塑料件、铜部件等配件, 除了核心部件外, 其他都是由供方也就是外协配套企业完成。通过外包协作的效率突出,一般电器产品成本大概只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国内其他地区企业的1 /3, 产业整体竞争比较优势明显。

更重要的是, 在长期稳定交易的预期下, 集群内部协作各方将会通过信息沟通, 合理地协调产能和需求, 同时, 协作网络对参与协作能力专业化的要求, 也推动了企业集中资源强化专业化水平和提升技术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协作网络的成熟度和供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凭借精密的生产网络, 集群能够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的柔性生产组织。

总之, 从效率的角度看, 集群的形成与集聚经济是密切相关的, 并且, 集群的专业化柔性生产网络属性又能随着集群成熟度的上升自动增强。柳市低压电器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市场中与西门子、ABB、施耐德、GE等世界著名低压电器产品竞争,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持续稳定且表现出优异的集聚效率。

集群重点企业:

正泰集团 2008年,正泰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246亿元,销售收入239亿元,创利税20亿元,总资产85亿元。年利税总额连续三年名列中国民营企业纳税百强前五名。

正泰始创于1984年7月,现辖8大专业公司、2000多家国内销售中心和特约经销处,并在国外设有40多家销售机构。产品覆盖高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建筑电器、光伏电池及组件系统和汽车电器等产业,产品畅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旗下公司: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企业。专业从事配电电器、控制电器、终端电器、电源电器和电力电子等100多个系列、10000多种规格的低压电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现辖17个专业公司,一个区域工厂,主要生产销售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箱式变电站、自动化设备、高中压变压器、开关元件、电线电缆等产品及电力工程设计、安装。公司位于上海松江建有占地90万平方米的公园式工业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输配电设备生产基地之一。公司注册资金8.5亿元,总投资额35亿元, 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30亿元。

浙江正泰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正泰仪表”)系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产业之一。始创于1996年,是国内领先的能源计量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专业供应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电工仪器仪表分会理事长单位。“公司注册资金1.05亿元,资产总额近5亿元,现有员工15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名。浙江温州大桥

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简称正泰电工)是正泰集团旗下与高低压电器、输变电、仪器仪表并列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12年来,正泰电工为中国住宅建设提供了逾10亿只质量恒久稳定的电工产品。

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供应商,致力于过

程自动化、装备自动化、电力自动化和新能源信息化等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正泰中自坚持自主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公司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包括ChiticCTS700新型集散控制系统,ChiticEKS系统组态监控软件,ChiticRTC实时控制软件,ChiticDMS500数据管理站, ChiticVPR 系列智能仪表,TDCS9200集散控制系统,PCC800H集散控制系统等。公司总部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6号路260号中自科技园。分期建成的正泰中自工业自动化产业基地占地面积70亩,总投资1.2亿元。

浙江正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前身为正泰集团第九公司,是正泰集团股份公司枋心层控股子公司。公司座落于国家级的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飞云江路45号。公司主要产品有:汽车继电器、电磁式电源总开关、汽车喇叭、电子闪光器、电子调节器、传感器、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全系列产品和电子中央控制系统、胎压报警系统、倒车可视雷达系统及道路信息交换系统等系列产品等。公司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

正泰太阳能专注于尖端光伏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是中国大陆首家大规模量产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伏企业,可以同时为客户提供单晶电池组件、多晶电池组件,以及“非晶/微晶”高效薄膜电池组件,是中国光伏企业中产品线最全的企业之一。

中国德力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资本营运、品牌营运、产业营运为一体的大型集团,注册资本20亿元。集团公司现有员工20000余人,综合实力荣登中国企业500强,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列。主要产业有电气制造、LED 光电、能源矿业、PE投资、综合物流等。主要下属企业有:温州、上海、杭州三地的德力西电气制造基地,鑫德国际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龙德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德力西新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德信丰益资本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德力西集团再生资源物流有限公司,南充、南阳德美奥翔置业有限公司等。

德力西的电气制造,二十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电气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温州、杭州、上海三大生产基地,下属企业70多家,协作企业1000多家,在国内外设有销售网点1600多家。

德力西产品成功助飞“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德力西还与世界500强施耐德电气公司战略合作,成立了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实现高端突破,建成了德力西电气宁波工业园。

人民电器集团是世界500强机械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之一,为国内低压电器主要生产厂家,总资产逾70亿元,2008年总产值突破190亿元,始创于1996年。人民电器集团以工业电器为核心产业,横跨船舶制造、基础能源、城市建设、现代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电子信息、水电开发等多元领域,拥有浙江、上海、江西、湖北四大制造基地、12家全资子公司、85家控股成员企业、800多家加工协作企业和3000多家销售公司。有员工20 000余人,其中驻外人员15 000余人。PEOPLE牌产品畅销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

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于1986年创办(其前身为乐清县华仪开关厂),1997年晋升为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是由11家核心子公司、100多家成员企业组成的民营企业集团, 2007年2月1日,核心子公司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借壳在主板上市,开创了乐清企业上市的先河。核心子公司华仪电气主要生产252KV及以下成套开关设备、配电自动化开关及终端装置、高压开关元件、风能发电设备、户内外高压断路器等产品,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被原电力部确定为全国重点推广新产品,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成长企业100强”、“中国机械行业500强”、“中国电气工业100强”,荣获“中国电气产业制造十大领军企业”称号。

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仪电气”)在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是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核心控股子公司。华仪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利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研发了780KW风力发电机组,引进德国艾罗迪风机技术,联合开发1.5MW风力发电机组;进一步研发2.0MW、3.0MW风力发电机组,积极开发风电场,力求成为风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天正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电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曾获国家大型企业、国家级企业集团和中国电气百强企业称号,有员工7100余人,总资产35亿元, 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86.27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31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4位。

目前天正集团形成了以工业电气为基础,房地产业为辅助,金融投资为补充的整体发展格局。天正集团生产80大系列10000余种规格的电器产品。

兴乐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5年5月份,现有员工5000余人,技术研发中心5个,在全国拥有25家制造基地(其中电线电缆制造基地7家),300多家协作企业,1600多家国内外营销机构,总资产已达20余亿元。集团为研发、制造

高低压电线电缆、高分子材料、电工机械、电工铜杆、漆包线等产品的大型电缆综合企业,并形成以温州总部为核心,向宁夏、内蒙古、山东、北京、江西、安徽等区域辐射的战略蓝图。

经过多年发展,兴乐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机械500强、中国电线电缆20强(第3位)、浙江省百强企业(名列电缆企业首位)。

长城电器集团是一家以工业电器为主导的大型企业。公司创建于1988年,1997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晋升为全国无区域企业集团。2005年,集团总资产33亿元,员工8000多人,年产值逾9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346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84位、中国民营500强第45位。主要生产智能、节能型工业电气。公司注册商标CNC为中国驰名商标。

集团拥有10家控股公司(电气、成套、变压器、防爆、高科、电源、进出口、销售、房开、矿产),1000多家协作厂家,700多家国内销售公司和6个国外办事机构。已经形成了高低压电器元件、成套设备、仪器仪表、防爆电器、高科技电子的控制设备等200多个系列,近20000种规格的产品。集团产品覆盖各个领域,是中国石化一级网络供应商、中国石油一级网络供应商、中国三峡工程供应商、中国核电工程供应商。

汽摩配产业集群—瑞安

瑞安汽摩配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五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从早期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发展至今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实力、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支撑瑞安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2009年,瑞安汽摩配产业又被浙江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

概括瑞安汽摩配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有六个方面鲜明特点:一是企业集聚度高。目前,瑞安市共有汽摩配生产企业总数约1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个数342家,规模企业个数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1/4以上。企业性质多为民营股份合作制企业,主要集中分布于塘下镇、安阳街道、莘塍镇等少数乡镇,其中塘下镇的汽摩配企业数量最多,约占全市汽摩配企业总数的近50%。二是总体规模较大。近年来,汽摩配产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规模企业增速基本保持在25%的增长水

平,截止2007年底,汽摩配产业总资产达到近1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7.6%,同比增长22.6%。拥有超亿元企业30家,占全市超亿元企业总数的1/3;拥有无区域集团企业18家,占全市无区域集团企业总数的2/3。三是产品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大致有发动机附件、车身附件、制动转向系统元件、通用电器、标准件等五大类4000多个品种,其中汽车电机、微特电机、制动阀泵、输油泵、散热器、滤清器、车门升降器、门锁、电器开关、锁具、车用面料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均占有相当份额,汽车配件产值约占65%、摩托车配件产值约占35%、与整车配套产品约占20%、维修市场产品约占69%。近年来,产品类型加快向高新技术方向延伸,已开发或正在开发如汽车发动机、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独立悬挂系统、电子控制自警觉点火系统、电喷系统32位中央控制器、镁合金零部件等汽车高端产品。四是产业链条完善。瑞安汽摩配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比较强大的产业群和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了从原材料辅助材料供应、零部件到组装件的专业性分工以及储运、销售、服务等成千上百企业成龙配套的生产格局。此外,一些与汽摩配产业紧密关联的配套行业发展较快,比如锻造、模具、漆包线、换向器、车用装饰面料等行业同步发展,进一步造就瑞安汽摩配产业发展特有的关联紧密、配套齐全的产业链优势。五是品牌实力较强。2003年,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汽摩配之都”称号。近年来,汽摩配行业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免检产品5个,获得浙江省汽摩配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浙江省汽摩配产业基地称号。六是技术水平较高。截止目前,汽摩配行业共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家,占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2/5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家、温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主要是以低成本竞争为主、走产业低端发展路线的产业集群,总体仍然沿袭数量扩张、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一系列产业结构性、素质性难题,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是集群发展空间受限严重。以往汽摩配行业企业发展多是依靠土地要素投入驱动规模扩张,增长方式一直以来沿袭粗放式增长模式。由于目前这种方式既

尚存利益空间又已经难以为继,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又尚未成型,所以多数企业还是受到生产用地紧缺的制约,导致生产规模扩张难、生产能力受限重,受此影响,近年来行业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外迁现象。一些优势企业、优质项目的流失,尤其不利于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汽摩配产业集群中多数企业起点低、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强和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少。瑞安汽摩配行业1500多家生产企业中,年产值超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总数的2%左右。规模企业中,专业化生产程度不是很高,大多是“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缺乏真正能发挥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导致龙头企业对全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从而影响了汽摩配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汽摩配产业集群与其他产业集群一样,更多地只是局限于同类企业的简单“扎堆”,企业之间缺少有机的产业联系,功能区分不明确,创新与合作意识淡薄。产品创新能力较差,多徘徊在中低档水平,在汽车零部件五大类(发动机零部件、底盘零部件、车身零部件、电器件、通用及其他件)中,主要还是生产电器件、通用及其他两大类中的中低档产品,所以在国内维修和主机配套两大市场中,配套对象多数为农用车、微型车、助动车等低档车型,而对产品质量档次要求较高的配套市场份额扩展相对缓慢。

四是企业品牌建设相对落后。企业创品牌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往往只注重市场开拓,而忽视企业标准、计量体系建设、企业质量管理,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部门创牌工作尚未形成合力,缺乏长远的培育发展规划,缺乏上下互动和具体指导,缺乏部门合力共同推进的协调机制。

五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仍普遍。以塘下镇调查情况为例,生产点火开关、电喇叭、滤清器等产品的企业就有400多家;生产化油器、仪表及总成的企业有52家;生产各类标准件的企业有100多家。由于产品重复生产,生产能力过剩,目前汽摩配行业缺乏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和集体行动的规则。而同类同质过度竞争加剧,造成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和行业利润压缩。跳出过度竞争的“围城”,也是瑞安市部分企业外迁的因素之一。

六是产业提升面临人力制约。瑞安汽摩配行业发展存在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据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在现有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仅占3%,高中以上文化

工业房地产市场分析

工业房地产市场分析 一、市场动态分析 1.国土资源部调查包括上海的11省市工业用地 7月2日,工业用地招拍挂“6·30”大限刚过,国土资源部便紧锣密鼓启动了全国工业用地指标控制情况调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开展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调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03号),表示将对天津、辽宁、上海、江苏、福建、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等部分省市工业项目用地指标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国土资源部这次检查的目的,一是检查自2004年开始实施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二是为实施3年多的控制指标内容修订工作铺路。这次的调查内容包括地区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实施效果、管理经验、突出问题等,并提出修订全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强化控制指标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2.全球第二大上市工业地产集团低调现身上海 7月6日,位居全球工业地产第一的普洛斯已开始将视线转移到二线城市。在如何以最快速度在最佳位置布点的思路引导下,普洛斯马不停蹄。如今,全球第二大上市工业地产集团嘉民集团(Goodman Group)低调现身上海。“在未来几年内,嘉民集团在中国工业地产的投资额达到20亿-30亿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据了解,嘉民集团目前还有多个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正在洽谈之中。按照计划,嘉民集团将在未来12 个月内将中国内地的业务由上海往南往北扩展至北京和广州。显然,嘉民集团在内地,仍然坚持抢占一线城市的策略。 3.普洛斯投资5960万美元启动虹桥物流园 8月17日,全球最大的物流配送设施开发商和服务商普洛斯公司宣布,其毗邻上海虹桥机场的虹桥物流园(西区)项目已正式破土动工。据了解,普洛斯虹桥物流园(西区)项目位于上海西南的青浦区徐泾镇,紧邻上海虹桥机场及规划中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空港和城市配送物流提供仓储设施。该项目占地2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将达到5960万美元,整个项目分二期开发,一期13万平方米将于明年9月建成,全部项目将在2009年底完成。 4.工业用地招拍挂正式列入新规 9月24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修订草案)》已经过部务会议审核并原则通过,该规定经进一步修改后,将以部门规章形式公布施行。在新版规定中,将工业用地补充到土地招拍挂范围。 去年,国土资源部首次明确了六类纳入“招标拍卖挂牌”的出让国有土地范围,今年3月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土地招标拍卖挂牌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同时,鉴于《物权法》明确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分层,分别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设立。修订草案也添加了此项内容。修订草案中还将“国有土地使用权”这一表述一律改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二、市场指数分析 1.工业物业租金分析 2007年8、9月份上海工业物业的租金整体来说仍然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两个月以来租金上涨了1.7%。但就各个区域来说,情况不尽相同。 浦东、闵行分别以环比上涨6.8%和5.3%成为工业物业租金涨势最为强烈的区域。而奉贤的工业物业租金在一段“疯狂”的上涨后,逐渐趋于平和,近期稍有回落;嘉定、南汇等其他区域近两个月的价格变化甚微。 由于上海市十一五规划对发展现代服务业表达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现代服务业作为一种智力高度募集的新兴产业对其载体工业物业及商务配套有了较高的要求。浦东作为上海的“窗口”区域及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领者,以金桥OFFICE PARK为代表的高档总部研发办公楼宇市场的供需两旺现状,以及可再开

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分析

引言 建筑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建筑业中又可以分为建筑装饰业、土木建筑业和设备安装业等三大块。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中建筑装饰业愈加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就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相关现状和行业内的相关企业做一定的分析,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认识行业的现状,为我公司相关部门制定战略提供相关信息。 一、行业概述 虽然我国建筑装饰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平均增长速度却能够维持在20%以上。以这样的水平估计,到2011年底,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有望发展成为一个容纳20万家企业和2000多万从业人员、年创造2.5万亿产值的庞大产业。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相关统计数据,我们发现目前还只是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所以我们针对这个特点进行相关分析。 图一“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情况(一)行业的特点 1、以民营企业和内资为主。随着国有建筑企业的逐步改制和改造,建筑装饰行业中民营经济成份已占绝对比重,达到企业总数的95%以上。而且从市场份额来看,行业从外资主导已经转变为内资主导。当前我国95%以上的公共建筑物装饰市

场、100%的住宅装饰市场和85%以上的公共建筑物设计市场已被中国企业占领。 2、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高。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建筑装饰行业东部及中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建筑装饰行业“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2010年底公布的“2009年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中,广东省有40多家,江苏省和浙江省都有10几家企业上榜,区域落差十分突出。 3、行业内企业实力有极端化趋势。一百多家的百强企业总产值约占20万家建筑装饰企业总产值的5%,而且,金螳螂、亚厦、广田这样的龙头企业2010年装饰收入便达160亿元,这恰好接近百强企业的总产值的35%,这些数据都显示行业内的企业出现极度不均衡现象。 4、行业发展速度快,市场容量大。从建筑装饰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带动了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等因素,这些都为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行业进入设有壁垒。首先,企业要有准入资质,相应的工程需要一定的资质才可以;其次,建筑装饰行业内的品牌效应非常明显,归根结底,在装饰行业里质量是第一位的。再次,装饰设计是体现装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最后,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6、占有和开拓市场的主要途径是在目标市场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等营销网络机构,以此实现及目标市场的无缝对接。同时,建筑装饰企业承接工程项目主要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承揽。但现实中一些无资质企业通过挂靠、借用资质和转包的方式获取工程项目;而出借资质的企业仅收取管理费,不实质参及工程的管理和建设,导致大量工程项目由无资质、技术力量差的企业承接,施工期限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行业优势劣势分析 1、行业发展优势 首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在建筑装饰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准入标准和技术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形成,为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装饰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国家宏观经济整体走好,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十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稳中有变,经济增长有所下调。中国经济增长6.6%,总体上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改善。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供求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加快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据初步核算,2018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06.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首次突破六千亿大关,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5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484.9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39.6∶58.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8年我市经济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和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已经连续15个季度稳定运行在7.5%-8.5%的增长区间。 (一)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增强。2018年,由于工业增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服务业发展减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近六成。一是工业产销提速。2018年,我市工业经济在支柱行业、重点优势企业等带动下,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企

业分化发展比较明显。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1.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46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96.2亿元,占比重51.9%,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生产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5%,其中,内销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8.8%和6.3%。从分行业看,规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有13个行业增速超过10%。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同比增长10.7%,其中电气、泵阀和服装增加值分别增长11.4%、26.8%和11.6%,比规上工业高出3.0、18.4和3.2个百分点。大企业引领作用增强,规上工业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6.6%和8.0%。二是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我市服务业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但是拉动力度有所减弱。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84.9亿元,同比增长8.2%,分别高出一产、二产增速6.2和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3%。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规上服务业中,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9%,增速比上年提高10.0个百分点;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4.9%、25.1%和21.9%,增速分别高于规上服务业39.7、19.9和16.7个百分点。在重点服务业领域中,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8%,网络零售额增长25.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9%,保费收入增长9.6%,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6.7%,这些行业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亮点”。三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doc 35页)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doc 35页)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目录 一、产业布局现状 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 三、产业总体布局 四、农业布局 五、工业布局 六、服务业布局 七、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 八、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 九、北部旅游产业区布局 十、西部生态产业区布局 附表一:温州市产业布局主要指标表 附表二:温州市产业布局用地表 附表三:温州市农业布局表 附表四:温州市工业布局表 附表五:温州市服务业布局表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年限至2015 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实施性规划,是引导行业布局的指导性规划,是平衡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规划。 一、产业布局现状 (一)陆域资源条件 我市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港口资源丰富,但陆域自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拥有量低,开发程度已达相当水平。全市陆域总面积11783.5km 2 (约占浙江省的11.6% ),其中平地面积为2059km 2 ,仅占17.5% (浙江省为23.2% )。2002 年底全市总人口约740 万人,人口密度达627 人/km 2 (浙江省为440 人/km 2 ),平原地区更高达800 人/km 2 。 (二)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2002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0.9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4357 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5.3 :56.6 :38.1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28.7 :32.3 :39.0 。效益农业、开放型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轻工产业总产值达1396.01 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4%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2 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

家居装饰行业分析报告

家 居 装 饰 行 业 分 析 报 告2014年12月

目录 一、家装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1、全国市场现状分析 2、全国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二、家装设计师行业分析 1、设计费昂贵“返点”不来自客户 2、“返点”追波逐流 3、经验尚缺金钱为上 4、办“三无”公司能宰则宰 三、建材家居卖场经营分析 1、普陷亏损 2、卖场过剩 3、扩张背后 四、传统家装公司经营分析 1、马路“游击队”模式 2、装修公司模式 五、家装市场消费者分析 1、装修品牌意识增强 2、家装消费能力下降 3、设计、环保决定选择 4、把装修实用放在首位

一、家装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1、全国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产业集中度低,公司数量种类很多,但真正能起带头龙头的作用这类企业并不多。 第二,整个产业的经营业态通常也比较落后,大多数公司仍然是以家装游击队的水准,都是粗放式的管理,原始操作。 第三,家装公司缺乏普遍的法人管理模式,高端人才没有进入的门槛。第四,大多数企业属于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利益,缺乏关注合理的优化的流程,缺乏关注客户的需求,缺乏战略远见和战略规划。 第五,大部分的家装公司管理落后,缺乏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更缺乏系统的管理软件的开发和运用。 第六,大部分公司没有好的研发机构和研发系统,即使有研发,也是小的研发。 第七,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家装公司没有找到可复制的先进的引领模式,由于没有可复制的战略引领模式为支撑,或者相应的物流模式的管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或者在过程中出现非常多的问题。 第八,目前家装企业打出的集成家装概念只是集成家装的一个皮毛,没有真正做到产业链的二次深化。 第九,大部分的家装公司缺乏战略资金的引入,也非常不善于购并和重组,致使企业没办法做大做强。 2、全国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家装行业本身的不断的发展,升级更新和换代,房地产业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1年1月 20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 姜塍林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重庆,400067) 摘 要: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及挑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大程度的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又快又好的发展。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当前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产业结构协调化基础上推进高度化以巩固发展我国经济。因此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关键词: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1—0202—02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以达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它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它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 ,1623—1687)最先研究了产业结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 ,1905—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1901—1985)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 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随着人均GDP 的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首先上升,当人均GDP 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非工业化阶段的来临,又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之所以以这样的规律演进,是因为不同产业的生产效率不同,而逐利的本质驱使资本不断地从效率低的产业向效率高的产业流动,从而不断地从总体上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进而促成了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社会需求的变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的变化,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等等。产业结构的演变首先是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的结果。一方面,专业化和分工一起,决定产业结构演变的自然进程。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可分解成为由各个人执行的各个基本操作单位。一旦不同的基本操作能由不同的人来执行,分工就出现了。在分工条件下,人们将有关的技术运用于某一基本操作过程,逐步掌握并能熟练执行这一基本操作,从而实现专业化。有分工就有与之相应的专业化。专业化与分工一起,使得某一产品的生产由某一企业来完成,使同类产品的生产由某一行业和部门来完成,也使得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单一性和多样性。于是,由专业化与分工决定的生产要素在各个企 业、行业和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就在单一性产品和多样性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同技术进步相联系。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改变某一部门或产业的生产技术体系,使该部门或产业同其他部门或产业的技术关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或产业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其次,技术进步通常表现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的发明和利用,这就必然要把社会生产活动引向新领域,从而扩大了分工的范围,促使专业化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导致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出现,引起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再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使劳动力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这种转移必然伴随物质生产资料的转移,引起其它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而打破原有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最后,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人均产出水平和收入,从而打破了原有的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分工、专业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会在产业宽度、产业深度、产业形态、产业融合、产业投入产出比例等方面朝着深度、广度和规模经济的方向优化升级。 三、以浙江产业机构调整为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对浙江产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抉择,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只有建立三次产业不断优化和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以科技依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浙江经济发展的脊梁。要挺直脊梁就要不断增强浙江工业的产业层级和竞争力。主要是以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重点在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提升产业集群、培育大企业和提高中小企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实现由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改变。 目前,浙江主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浙江海洋资源丰富,临海面积辽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应充分依托港口资源发展现代大工业,改变工业结构偏轻偏小的不足。要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加强宁波、温州、台州、嘉兴、舟山这5个沿海城市临港产业布局的协调互动,努力使临港工业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形成优势。在产业选择上,主要是加快发展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突出发展石化中下游项目,延伸发展石化产业链,把浙江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石化基地。统筹规划船舶工业发展,推动船舶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重点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杭州 中国塑料之乡——余姚中国化纤织造名镇——杭州萧山党山镇 中国化纤名镇——杭州萧山区衙前镇中国机械制造之乡——杭州桐庐富春江镇 动漫之都——杭州女装之都——杭州 中国茶都——杭州市电缆之乡——杭州临安 中国造纸之乡——杭州富阳市中国花边之乡——杭州萧山 中国制笔之乡——杭州桐庐分水镇世界羽绒之都——杭州萧山 全国通信器材行业重要基地——杭州富阳市“中国女装之都”生产基地——杭州余杭区 中国丝绸织造基地——杭州余杭区中国家纺布艺生产基地——杭州余杭区 全国球拍生产基地——杭州富阳上官乡 金华 中国拉链产业基地——金华义乌中国塑料软管基地——金华磐安尖山镇 中国最大废旧塑料集散地——金华东阳画溪镇中国香菇之乡——金华磐安 浙江中药材基地——金华磐安中国最大的滑板车生产基地——金华永康 中国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金华永康中国挂锁生产基地——金华浦江县 水晶之都——金华浦江县中国最大的饰品产销基地——金华义乌市 浙江袜业商标品牌基地——金华义乌浙江衬衫商标品牌基地——金华义乌大陈镇 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金华义乌全国最大无缝内衣生产基地——义乌 中国最大的气筒生产基地——金华永康市中国防盗门生产基地——金华永康市 五金之乡——金华永康市中国箔王——东阳横店集团 浙江IC芯片生产基地——金华东阳中国木雕之乡——金华东阳 建筑之乡——金华东阳木线之乡——金华东阳 草席生产基地——金华东阳中国缝纫机配件集散地——金华东阳虎鹿镇 中国三大皮具产地之一——金华东阳千祥镇中国磁都——金华东阳市横店镇 宁波 草帽之乡——宁波慈溪长河镇浙江省船舶修造、交易基地——宁波象山 浙江服装商标品牌基地——宁波市鄞州区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集散地——宁波慈溪天元镇建筑之乡——宁波象山全国微型轴承生产基地——宁波慈溪 中国消防器材之乡——宁波余姚黄家埠中国水暖之乡——宁波余姚陆埠镇 中国灯具之乡——宁波余姚梁弄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宁波宁海县 中国文具生产基地——宁波宁海县中国草编基地——宁波鄞州区 全球最大的欧式插座基地——宁波师桥中国针织名城——宁波象山县 中国最大的压铸模制造基地——宁波中国模具之都——宁波 中国文具之都——宁波全国最大塑壳打火机生产基地——宁波慈溪掌起镇

工业地产市场分析

工业地产投资分析 一、工业地产含义 指工业类土地使用性质的所有毛地、熟地,以及该类土地上的建筑物和附属物,有别于住宅、商业和综合类用地以外的第四种性质用地。工业类土地上的可建建筑物用途有较大的范围,其中包括工业制造厂房、物流仓库及工业研发楼宇等。在我国,工业房地产的土地批租年限为50年。 二、工业地产企业盈利模式 1.主要以土地溢价增值而获取利润 投资开发商在完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后,进行项目主题包装与概念推广,实现项目中部分土地或整体土地的转让、出让房地产投资基金或其他专业工业地产投资开发商。如美国普洛斯工业地产集团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开发苏州普洛斯物流园。 2.进行项目开发,通过长期持有经营收益或出售产品获利 项目投资开发商,或独立,或联合,进行项目的整体开发,通过已建成房地产项目的出租、出售或租售结合等方式,实现项目的收益。通常表现为在项目地块上建造标准的厂房、研发中心、配套服务等设施后,进行已定的产业主题类企业招商引进,从而获取项目销售后所带来的利润或长期持有项目而取得经营管理收益。如“物流房地产商”普洛斯公司在取得土地之后,进行一级开发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设施平台,吸引物流企业入驻。普洛斯只作房地产投资开发和物业管理,日常物流业务仍由客户操作,其本质是开发商而非物流商。星月集团开发的上海松江的“大业领地”等项目亦如此。 3.通过与工业企业联合,按需订制地产开发模式而获利 工业地产开发商取得工业用地后,进行项目主题包装与概念推广后,与已确定主题的产业企业强强联合,按产业企业需求量身订制工业厂房等产品项目,从而实现最低风险下的项目收益。 三、我国工业地产的发展 1.我国工业地产的兴起 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层面:改革开放、敞开国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势;同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开放的民族使得世界的制造产业向中国转移; 国内各个城市经营发展角度:各个城市之间的发展、竞争,促使各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开发和工业园区以及以主体产业为核心,相关链条产业跟进聚集的产业园区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工业地产的持续性需求;政策层面:出于城市经营的战略性需求,基于城市产业形态的布局与发展层面的考虑,各类以工业为主体产业形态的城市,都在招商引资环节上对工业地产投资者在政策、税收、低价等诸多环节上给与大幅度的优惠与支持。

2018年装饰行业分析

2018年装饰行业分析 一、公装:传统市场企稳回升,新兴领域带来新空间 (2) 1、传统:地产投资回暖+消费升级驱动,传统公装市场企稳回升 (2) (1)2011-2015 年公装产值增速总体放缓,2016 年以来企稳回升 (2) (2)2012-2015 年期间高端酒店需求持续下滑,但2016 年已有回暖迹象 (3) (3)文化娱乐场馆需求稳步提升,大型国际会议等场馆装饰需求增长明显 (3) 2、新兴:全装修扩充市场容量,海外市场拓展带来新增长 (4) (1)全装修推行扩充公装市场容量 (4) (2)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强化,全装修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 (5) (2)预计2020 年全装修产值或达5400 亿元,占2016 年公装产值近30% (6) (3)“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公装海外产值加速提升 (6) 二、家装:市场逐步崛起,互联网技术加快行业进化 (7) 1、存量+增量需求齐发力,家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8) (1)我国房地产蓬勃发展十余年,积累大量住宅库存 (8) (2)地产去库存催生新房装饰需求 (8) (3)存量房交易活跃,改造更新装修不可小觑 (9) (4)居民收入提升+房价上行,推升家装客单价 (10) (5)家装逐步崛起,份额不断提升 (10) 2、传统家装模式弊端尽显,互联网助推行业进化 (11) (1)传统家装存在三大行业痛点 (11) (2)互联网家装为去“痛”而生 (12) 3、互联网家装渗透率仍偏低,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13)

根据建筑物不同的使用性质,建筑装饰行业分为公共建筑装饰业(公装)和住宅装饰业(家装),行业的市场需求来源于两部分,一 是新开发建筑的初始装饰需求,二是存量建筑改建、扩建、改变建筑 使用性质或初始装饰自然老旧而形成的更新需求。近年来,公装市场受益于全装修等领域兴起,叠加海外市场拓展加快,产值增速实现稳中有升;家装市场在住宅成交相对可观、居民消费升级带动下,中高 端改造装修需求提升明显,正逐步崛起。 一、公装:传统市场企稳回升,新兴领域带来新空间 1、传统:地产投资回暖+消费升级驱动,传统公装市场企稳回升(1)2011-2015 年公装产值增速总体放缓,2016 年以来企稳回升传统上公装包括科教文卫、办公、商业、交通运输及旅游类建筑 物等装饰,2011-2015 年期间,伴随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开发 投资增速下行,公共建筑装饰行业景气度总体下行,并于2015年达到低谷,2016 年以来伴随地产投资回暖,公装行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2016 年全年公装行业完成产值 1.88 万亿元,同增8.05%,增速较2015 年提升2.59 个百分点。

温州十大特色产业

温州:制造业十大特色产业 温州已形成了具有代表 性的制鞋、制革、服装、电器、塑料制品、打火机、眼镜、钮扣拉链、印刷包装、制笔等特色产业。这些特色产业基本上已形成了以区域为轴心,以市场为依托,以名牌产品或强势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实行 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 格局。 1.制鞋业 制鞋行业是温州规模最

大的传统产业。全市现有制鞋企业4500多家,其中皮鞋企业3000多家,童鞋企业900多家,胶鞋企业600多家;鞋类产品有皮鞋、胶鞋、童鞋、运动鞋、工艺鞋、雨靴等。全行业从业人员35万多,产值达283亿元,出口交货值58亿元;皮鞋产量6亿多双,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童鞋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左右,而且6成出口海外。 温州制鞋行业现拥有国内外先进制鞋流水线1800多

条,在装备、工艺、技术、质量等方面均居国内领先水平。1999年,温州首开全国制鞋技术职称评定,设有鞋样设计、制鞋工艺两个专业,温州拥有制鞋专业技术人员5000余人。已有70家企业获准佩挂“真皮标志”,(占获准佩挂“中国真皮标志”企业总数的55%),4家企业产品成为国家首批免检产品,25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名牌产品和强势企业众多。全市年产值超亿元的制鞋

企业18家,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3家“中国十大真皮鞋王”、2家“中国五大真皮名鞋”;奥康、吉尔达、康奈、东艺等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国性行业龙头企业。奥康的皮鞋产量为500万双,产值达6.7亿元,已跃居温州制鞋行业首位;吉尔达皮鞋外销量占其总量的70%以上,平均每天有6000双皮鞋走出国门;东艺皮鞋外销量占其总产量的98%。同时,荣光集团已跻身全国胶鞋行业三强,其生产

温州皮鞋产业SWOT分析和发展对策思考何贤敏精编版

温州皮鞋产业S W O T 分析和发展对策思考何 贤敏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温州皮鞋产业“SWOT”分析 和发展对策思考 学生姓名何贤敏 学号06351110 指导教师戴静鸿 班级市营0601 【摘要】皮鞋产业是温州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温州经济的腾飞,鞋业的蓬勃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温州主导行业之一,成就了“温州中国鞋都”的金字招牌。本文在对温州皮鞋产业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州皮鞋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温州皮鞋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温州皮鞋,市场环境,SWOT,对策 目录 (三)

一、温州皮鞋产业的发展历史 皮鞋产业是温州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从50年代后经历合作社——70年代国营、集体鞋厂——80年代后私营、个体鞋厂转变。在80年代后,温州鞋以假冒伪劣出名,劣质鞋没潇洒多久就被数十个城市抵制焚烧,烧的不仅是鞋更是温州人的自尊。温州人重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政府和鞋厂共同合作,狠抓产品质量,杜绝劣质鞋的生产,才重树温州鞋的大旗。从1994年温州实施质量立市战略开始,温州皮鞋行业开始进入了一段健康快速发展的时期,成就了“温州中国鞋都”的金字招牌。到2005年底,温州皮鞋占据着国内市场1/3以上的份额,我国皮鞋行业的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有一半在温州。2006年,温州市质监局认为开展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在对1354家皮鞋企业完成质量基础信息调查后,该局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和协会,根据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质量保证、标准管理、企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及指标,将企业分成A、B、C三类并在媒体公示,提出了A类牌企业追求卓越,B类企业依靠名牌带动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C类企业加强监管和技术扶持保证质量稳定的策略,进而提升整个温州皮鞋档次。卓越绩效理念激发了温州皮鞋业创新的步伐。企业纷纷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品牌提升方面迈开大步。奥康集团投资300多万元,与浙江大学联合,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脚型测量仪,引领国内鞋类消费进入个性化定制的新时代。2007年,奥康集团申报的产品技术专利就多达50项。红蜻蜓在意大利米兰设立了研发中心,学习意大利人如何把鞋子当做艺术品来做,又与比利时爱思康合作,将运动技术移植到皮鞋中,研发成功一款高端运动皮鞋,不仅款式时尚,还能做到“减震、缓冲、保持能量”,一双鞋可以从办公室穿到迪厅、球场。在营销方面,红蜻蜓推出GT(集成)概念店的新营销模式,悄然开始它的“挑战顶端品牌之旅”。康奈集团成立了网络技术学院,让工人掌握现代化的制鞋和研发技术,还与吉信集团联手在俄罗斯打造第一境外工业开发区———远东康吉工业园,吸引多家温州鞋企加盟。奥古斯都鞋业与日本第三大鞋类进口商HUSKY株式会社联合开发抗菌鞋。哈杉鞋业则专注非洲市场,在那里设立了3家工厂和8个子公司,成为西非第一大制鞋品牌。蜘蛛王集团与意大利景泰国际合作,专注生产安全系列鞋。吉尔达开发的纳米功能空调鞋在美国鞋展一亮相,则引来大批客商,每双鞋售价达到30~80美元。 为给企业提供有效支撑,温州市局先后投入质量扶持资金近千万元,大规模组织B类、C类企业的质量基础培训,进一步强化这两类企业的质量和品牌意识。瑞安市在行业全面启动片区巡查机制“百日行动”,平阳县则细化分解工程任务。声势浩大的质量提升工程,换来了“吹糠见米”的效应。温州市鞋业协会的一统计数据显示,08年上半年整个行业仍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出口产品的附

中国工业地产发展综述及趋势分析预测

2006年中国工业地产发展综述及趋势预测 2006年中国工业地产发展现状一、本年度工业地产土地价值增长迅速,第一季度增长幅度首次超过1. 其他类型用地;0.97%元/平方M,增长率2006年第三季度工业地价水平为492个百0.672006年第三季度工业地价增幅提高与2005年同期相比, 0.30%)。2005分点(年第三季度工业地价增长率水平为元/平1686M2526元/平方、同期商业、居住地价水平分别为 0.57个百分点。、方M,同比增长0.38 )年全国城市总体地价增长率同期水平比较(%2006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地价动态监测系统工业用地市场价格的市场体系由于政策对工业用地出让的规范,

逐步建立,工业土地价值开始在市场中有所体现。 %)2006年全国城市分用途平均地价增长率比较 ( 年第一季度,工业用地的价格增幅同比出现比较明显的增2006首先 政策调控使工业用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其他类型的用地显示,长,其次是新的工业用地开发投资增长出现了较大的提地走向了市场化;升。而且,全国工业用地不管是售价还是租金都在节节攀升,拿上海,为14.5%来讲,第三季度内上全市平均工业用地报价环比快速上涨4.78至,同期,厂房平均租金报价环比上升4.97%。美元105.2/平方M 月。平方M//美元 2. 产业地产升温,全国大部分地区现有开发区土地存 量不足开发区作为主要的工业集中用地,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考验,一方清理整顿开发国家宏观政策加强对开发区和工业园的调控力度,面,区,致使大量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关闭;另一方面,保留下来的开发区也普遍存在用地空间不足的问题,未来的发展空间受限。北京原有近千家开发区和工业园,经审核后已正式批准保留的仅公顷,8067家。去年北京市批复开发区详细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27. 其中绝大多数已经出让给企业,到2006年8月份可出让和租赁的工

装饰装修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论家装行业、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行业现状及企业现状 装饰装修行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已经形成一个热门行业,其引领新经济的势头有目共睹。在二十一世纪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第四批国家职业标准把室内装饰设计员列入11种新兴职业中,不仅令其职业地位突现,而且使装饰行业在新经济中的作用彰显。 面对我国家居装饰业的快速兴起,如何真正提升装饰装修的技术水平并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装饰行业现状来讲,由于其发展仅仅十多年的时间,加之行业内的各种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种政策、法规对行业的管理力度及制约能力还不足,使得该行业呈现出优劣并存、良莠不齐的状况,业内和消费者所说的“游击队”式的装饰队伍仍占据着装饰市场的“大半江山”,其专业素质、服务水平及保障都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使得广大消费者在住房装修时,渴望得到高品质、专业化、保障强的家装服务,从而纷纷把目光投向具有知名品牌的专业化家装企业,从客观上不断地、快速地扩大着知名家装企业的市场份额。 近几年装饰装修行业与家装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全国注册装饰企业数量已高达30多万家,从业人员有2300多万人,以浙江省为例,在省内仅装饰装修企业就已有3200多家,从业人员数量120多万人。面对如此壮大的装饰企业及施工人员,在业务运行和施工人员的管理上难免产生一系列不可预控及家装企业战略发展存在迷惑的问题。 1.报价恶性竞争:项目招标出现施工企业控标现象导致造价越招越高,低价中标施工企业后期想方设法变更设计方案、用材标准、变更预算、偷工减料来获取利润,最终造成项目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业主方直接受损,施工方负面受损。 2.民工工资: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吸纳行业,发展建筑劳务经济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市和城乡经济一体化,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明显。同时民工劳务组织化程度低、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社会保障不健全、务工人员权益得不到保障、相关管理和服务政策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只得靠装饰装修企业凭信用支付来支付民工工资,也严重影响了建筑装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3.设计环节:也是装饰装修市场目前流行的拿回扣现象,主要因素常有两大类:一是免费设计,许多业主喜欢占便宜最终选择免费设计,其实设计师不可能为你白劳动的,项目既然有了设计师以后往往业主会依赖设计师来为你做材料的选购,后期配饰的跟踪服务是提供设计师拿回扣的良好时机,有个例项目表面上看设计师免费设计,其实设计师拿回扣远远超出你要支付的设计费,甚至要超出装饰公司整个项目的整体毛利;二是低报价后,到业主采购主附材及软装饰的阶段,陪同采购从中拿回扣。 4.施工质量:市场出现大部分的装饰企业在承接好项目后,进行项目转包出现层层转包,到施工现场真为业主做事的负责人利润无几,再加上装饰企业在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不够甚至不重视,就造成对项目的重视下降最终施

温州文化特点

温州文化是海洋文化与农业文化的混合物 费孝通先生说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是“八仙过海”:是石刻、竹编、弹棉、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家,养家立业。这些飘泊异地的手艺人和商贩同居家耕地的农家女结合,是艺商与农业的结合。这是温州模式的灵魂,从而有异于苏南模式。然而,温州的商业为什么繁荣?从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和瓯江下游,自古以来,既是传统农业生产大为发展的地区,又是一个贸易发达的沿海地区。温州这种区域性的商业特征,跟大海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温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海洋文化。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沿海地区较之内地优先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凭借发达的海上运输。北宋时期,温州就已经是一个工商业繁荣、海上交通、贸易发达的城市,为全国11个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温州造船的岁额达六百艘,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同居全国首位。这种情况提供了温州人漂洋过海的方便,一些温州商人随贸易商船去国外经商;有的则客居那里经商。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就有温州人移居海外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人纷纷飘洋过海到日本、东南亚、欧海诸国经商谋生,到建国前就有华侨3.8万人。海上交通的发达给了温州人外出谋生的机会,也逐渐铸造了温州人四海为家,喜欢闯荡的个性,这是温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但基本上,温州古城是个传统化、乡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不愿受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温州人口也急剧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间温州人口则骤增至九十多万人。垦田面积大大超过前代,亩产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传统农业血缘、地缘等乡土关系所形成的惯例、习俗对温州经济与人民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给温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设下了伏笔。 大海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孕育了独特的温州模式。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温州人隐藏着的闯荡冲动不曾熄灭过,而在温州农村,尤其是东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带,在制度的灰色区域内,积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识,经商冲动,以及农村中孕含着的市场因素一下子焕发出来。正如金祥荣、朱希伟所言,温州的商业文化与传统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一旦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刚性有所松动,便会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对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背离”,这是温州推行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因。温州小商品从一开始就绕开当时计划经济严格的产品范围,以市场为起点和归宿,市场和商品相互刺激,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温州模式不是产生于城市中心,而是在温州广大农村城镇产生的。

中国四大制鞋产业集群分析-温州制鞋篇.docx

中国四大制鞋产业集群分析-温州制鞋篇 温州制鞋篇 制鞋是温州的传统行业,有着800 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古代,温州就以制鞋而闻名。据初步调查,目前温州有 4000 多家制鞋企业,与制鞋业相关的鞋机、鞋材、皮革、合成革、皮革化工等企业 2500 多家,近 40 万从业人员,每年制鞋 10 多亿双,鞋类生产总量占全国 25%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八分之一。但温州鞋业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土地严重不 足、人才奇缺、企业外迁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近 年来制鞋成本不断上涨、出口退税下降等因素导致了鞋业企 业利润急剧下降,温州鞋企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一、温州鞋业概况 1、温州制鞋工业体系 据介绍,温州市现有制鞋企业2694 家。温州鞋业主要 集中于鹿城、永嘉和瑞安三地,三地鞋业发展各具特色。鹿 城在制鞋方面起步最早,其制鞋占据温州鞋业总产值的 40%。该区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康奈、东艺、吉尔达、富士达、 澳伦等鞋业,这些企业原来多数以外销为主。随着世界鞋业 格局的变化,该区大多数以外销为主的企业已开始转向内 销。永嘉近年来涌现一批较有前途的企业,如奥康、红蜻蜓、日泰、统邦、杰豪、陆陆顺、赛王等,这些鞋企营销都做得

较为成功。目前永嘉鞋业无论品牌、知名度、还是国内市场 占有率,都处在领先地位,已形成品牌群体优势。而瑞安已 成为全国著名的休闲、注塑鞋加工基地,比较知名的企业有 邦赛、路标、春达等企业。 另外,温州制鞋企业的周围,还聚集着上千家的鞋机、 鞋饰、鞋底以及皮革生产企业,已形成了各种发达的专业市场。这种专业化分工协作、配套完善的鞋工业体系,正是温 州鞋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从温州鞋业分布来看,乐清白 石镇是鞋底生产专业基地,永嘉黄地是鞋饰专业生产基地, 乌牛为制鞋机械基地。平阳水头是猪皮加工及交易市场,瓯 海瞿溪为牛皮加工基地,鹿城河通桥是鞋材市场。这种相关 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使温州富集着大量的鞋业相关信息,制鞋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做出反应。 2、温州鞋企品牌建设之路 温州鞋业不但在规模和数量上在全国首屈一指,而且在 国内品牌建设上也卓有成效。2001 年 9 月 19 日,温州正式被命名为“中国鞋都” 。温州鞋革工业协会试图建设中国鞋 都区域品牌,向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中国鞋都”集体商标。 企业品牌经评委会审定认可后可授予首批“中国鞋都名品” 称号,从而获准使用鞋革协会向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国鞋都 名品”专用商标。 2009 年温州鞋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