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

浅谈农产品深加工的发

展前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浅谈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景

摘要

农产品深加工是指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制作以体现其效

益最大化的生产环节,与“农产品粗加工”概念相对应。如将稻谷、玉米加工为大米、玉米粉的生产,称为粗加工;在完成粗加

工的基础上对半成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具价值,以追求

更高附加值的生产,称为深加工。当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

产品甚为丰富,供大于求,出现结构性、地域性、暂时性过剩,

而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较低,因此,

目前在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对调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大改变,其意义在于初级农业产品的利润附加值很低,深

加工可以大幅提高利润率。它关系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

食品加工的基础,发展食品工业提升农业,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

代农业转变、向高效益转变的出路。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项目和

产品的科技含量,坚持走科技兴企的道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精深加工等具

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的应用必将大放异彩,农产品加工前景一片

大好。本文主要阐述了农产品深加工的现状、发展前景、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前言

古语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对满足人们一日三餐基本能量和营养摄入需求的食品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的要求日益迫切,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农产品深加工是在初级加工的基础上,用现代科技和工业手段将农业初级产品及其在加工中产生的副产物转化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绿色优质的增值食物组分、促进健康的营养品、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工业材料等,以体现其效益最大化的生产过程。

第1章农产品概述

农产品是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其中,“初级产品”是指初级产业产出的未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林、牧、渔、矿等产品;“农业活动”既包括传统的种植、养殖、采摘、捕捞等农业活动,也包括设施农业、生物工程等现代农业活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是广义的农产品概念,包括在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未经加工的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粗加工,但未改变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初加工产品。深加工指已经形成的商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再次制造,使其更具价值的目的。就是一个产品已经做好了,然后再对其进行加工。

第2章农产品深加工现状

2.1农产品初加工与深加的区别

农产品的初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一次性的不涉及农产品内在成分改变的加工初加工一般只是使农产品发生量的变化而不发生质的变化。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二次以上的加工。主要是指对蛋白质资源、纤维资源、油脂资源、新营养资源及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利用

2.2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现状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与市场连接的重要纽带,是农产品商品化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要走向国际大市场,由于长途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条件变化会造成农产品老化、损伤和腐烂,不但不能体现其应有的商品价值,而且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虽然我国是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的农产品如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副产品供应的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工业发展滞后,造成农产品出路少,产品增值低,农副产品缺乏稳定的产业转化基础,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副产品深加工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加工转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比较落后,也造成了我国农副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综合效益较差,这正是影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1]。

2.3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副产品深加工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而我国还不到80%;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2―3:1,而我国仅为0.3―0.4:1(其中西部省区仅为0.18:1)。

第3章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采后处理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但我国农产品的产地加工潜力也很大。当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甚为丰富,供大于求,出现结构性、地域性、暂时性过剩,而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较低,因此,目前在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

3.1发展背景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成为目前乃至今后一定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则成为产业结构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严重脱节的局面正在扭转。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战略,转移劳动力,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城镇的发展将是今后推进我国城市化或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完善,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受技术、管理水平的制约程度逐渐增大,效益出现大幅下滑,致使农业劳动力转移受阻,就业压力急剧增加。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速培育发展新的产业,尤其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乡镇企业的再次创业与辉煌,已经成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任务。可以预见,农产品加工产业将成为乡镇企业发展新的支撑点和农村城镇化的骨干产业。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善,突出特征就是表现为直接粮食消费减少的同时,对加工产品提出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需求。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对加工品消费的比例还很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同时农业发生了相应的阶段性变化,呈现出显着的新特征:在供求

关系上,农产品供给由全面短缺转向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相对过剩;在生产目标上,农业发展由追求产量最大化转向效益最大化;在生产方式上,农业生产由自给性转向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在发展动力上,农业发展由以土地、劳动力传统要素投入为主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在体制上,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2发展优势

一是中央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重大项目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政策机遇。2009年,中央明确提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国家农业部、科技部把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列为今后的工作重点,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项目机遇;三是各级政府明确提出坚持以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的方针和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作为支柱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支持力度,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产业机遇;四是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的实施,生态项目、环保项目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实现农产品加工与生态环保协调互促发展,成为农产品深加工的历史机遇,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是农产品资源优势。各地已建成各种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基地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充足的资源优势是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二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充足的劳力来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国家各类农业项目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需向非农产业转移,富裕的劳动力资源将成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

随着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提出和推进,城市发展规划的建设实施,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

间。再加上交通、通讯设施的改善,水陆交通、客货运输四通八达,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和市场开发条件。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安全、营养和方便的农产品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随着市区县共建战略的

推进,区域性物流中心,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及市场中心建设的加快,将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2]。

第4章发展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同时却也出现了农产品价格低、销售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其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能摆脱农业生产什么,工业就加工什么,市场就销售什么的发展模式,食品工业发展滞后,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所致。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特别是食品工业,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缓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而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也是实现人民生活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过渡的首要任务。西部地区农业可食资源丰富,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可较快地提高西部地区的造血功能,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发展食品工业对繁荣城乡市场、拉动内需、带动小城镇建设、扩大出口、增加劳动就业机会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3-0.4∶1之间,其中西部省区仅为0.18∶1,远低于发达国家2-3∶1的水平。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豆类、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加工程度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都在70%以上,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而我国仅为25%左右。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农产品深加工问题,多次就食品工业发展及农业产业化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及农业产业化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成就显着,在实现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步,新产品、名优产品不断涌现,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食品工业各行业中较先进的企业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先进水平或九十年代中期水平;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生物工程技术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

水平的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4];许多食品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其中不少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食品骨干企业以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多种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与增值,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增收。我国食品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食品资源精深加工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加工技术储备不足、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还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第5章发展方向

第一,技术领域不断扩展,生产技术向高新科技化方向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工程科学等为基础的应用性技术,在这些领域,新型灭菌和无菌包装技术、贮运保鲜技术、生物转化技术、功能物质提取分离技术、生理活性物质功能鉴定及保护技术、产品成分检测及食品安全技术等层出不穷,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均得到大幅度提升[5]。比如,超临界萃取、色谱分离等提取分离技术的应用,使普通食物中含量较少的天然多糖、类黄酮、多种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得到有效富集和提取,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食疗保健功能不断增强;采用纳米技术排列、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核糖、核酸等,可以制成生物仿生药品和保健品等新产品;采用微胶囊技术对产品进行微型包装,可保护目的物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达到缓释作用;真空渗透技术应用于传统酱菜生产,人工加速陈酿技术应用于葡萄酒生产,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第二,加工原料向专用化方向发展。随着市场和加工用途的细分化,加工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专用的原料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的加深,即在农业生产中采用适合的育种技术、栽培技术、养殖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等,确保向加工环节提供品种种类适合、品质良好、无病虫害、无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的优质原料。这一要求已经成为现代农产品深加工业向农业生产领域延伸的一大趋势。目前,几乎所有的名优产品都有专用的原料品种和相对稳定的原料供应。比如,国外玉米品种已经实现高度专用化,细分为饲用高蛋白玉米、工业用高油玉米、食用甜玉米、蔬菜用玉米等不相同的品种;法国着名的葡萄酒品牌均有自己专用的葡萄品种和种植基地;我国新疆优质番茄酱享誉国内外,使用的番茄原料是种植于特定地区的专用品种等等。农产品深加工还兼有副产物综合利用的作用,比如,葡萄酒生产中的副产物葡萄籽可以用来提取葡萄籽油,葡萄皮可以用来提取葡萄皮色素等。其中,葡萄籽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脂溶性维生素,有抗氧化、防衰老的保健作用,是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高级营养食用油,既充分利用了副产物,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6]。第三,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的应

用领域不断扩展。从食用、饲用、药用和简单工业原料扩展到功能性高附加值保健品,再扩展到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基工业材料等更广阔的领域。比如,从某些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成分可用于抗氧化、防衰老和防肿瘤等;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深加工获得的天然香料、色素取代人工合成添加剂,已经成为现代消费的趋势;用现代生物技术设计制造的生物反应器,可以将淀粉等简单的原料定向转化成免疫蛋白、各种酶制剂等,成为无毒副作用的生物医药产品。生物质能源是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工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资源转化而成的电能、液体燃料等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能源产品。

第四,生产过程和产品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和“产品质量”问题,说到底是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问题。这就要求,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种植养殖过程管理到加工原料选择、加工生产设施、工艺技术到添加剂、包装物,再到仓贮、运输等环节都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标准,不但要符合国家标准,还应努力用国际通用的I S O(国际质量标准)、H A C C P(国际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等标准体系进行自我约束。这也是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业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7]。

第五,加工生产和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集中,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清洁生产技术及工艺路线广泛引入农产品加工过程,科学合理地组合、搭配生产项目,使原料、副料、废料综合利用、逐级利用、多向利用,变成不同形式和用途的商品,实现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和废弃物的“零排放”。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和市场营销也将呈现跨国化、国际化的趋势,原料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主要环节的生产部门间的结合程度日益紧密,各环节形成紧密相扣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形成符合产品特点的流通体系,形成供求价格传递和质量标准检索的信息系统。各环节之间由合同、契约联系到合作协作,到互相参股,统一经营的集团化、一体化关系,形成更紧密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以实现持久发展。

第6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是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的农产品如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副产品供应的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工业发展滞后,造成农产品出路少,产品增值低,农副产品缺乏稳定的产业转化基础,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副产品深加工存在很大差距。并存在一下问题。

长期以来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偏见。许多人认为农产品加工业似乎没有多大的科技含量,因此也不需要多大规模的投入。在生产方面,长期以追求数量为第一目标,以满足鲜食为首位需求,存在优质鲜食、劣质加工的传统观念,忽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造成农业收益的低下。

不能认为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对普通农产品的加工。普通果蔬、粮食销不出去,就拿去加工,如果这样,是加工不出好产品来的,这种大陆货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是直接销售的还是专供深加工的,需要分类种植。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企业一定要下功夫从前头做起,指导农民生产专为加工的农产品原料,而不仅仅是靠买便宜的剩余的农产。

适宜的加工品种缺乏,专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加工要求有专门的品种和稳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基地,才能保证加工品的质量。国外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且建立固定的原料基地。为保证产品质量,在基地的选择上,不仅考虑加工品种的专业化、规模化,还认真选择基地的气候生态条件和化肥种类等因素。国内长期的直接消费需求,使得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并且没有稳定的专用基地,造成加工企业成本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低劣。

先进的加工工艺,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来保障。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尽管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但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在产中领域,80%以上

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产中,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一直忽视,造成了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业严重缺乏,使得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靠技术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落后,发展只能依赖硬件进口,拼设备。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缺乏,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8]。

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产品的行业标准,普遍标准陈旧、有失规范、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同时,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参与国际竞争。在国外要求食品加工业在管理上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G M P),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 A C C P)体系和I S09000体系。而国内这些标准体系的建立、应用很薄弱,成为制约加工业发展的关键。

6.2对策

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是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其次是按照自己的经济实力确定起步水平;然后再做出具体计划,付诸实施。

在产地建立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当地的农户按其要求进行生产,并由企业统一收购、加工,形成公司加农户的模式。

在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产业的同时,不但要从国情出发,力争好的效益,而且要注意环境保护,不损害生态效益,使农业链既得以延长,又能够健康发展。

农产品加工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科学,其产品覆盖面很大,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广阔的市场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认为,必须根据我国国情,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因地制宜,选准农产品加工突破口,这样才能使农产品加工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并充分发挥其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小松等.农产品深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

版社,2007,12-13.

[2]邱丽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J].

经济纵横,2006,(6):33-37.

[3]崔建伟.农产品深加工技术2000例[M].北京:金盾出版

社,2008,100-101

[4]李延云.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丛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7,56-83.

[5]李振.粮食加工技术-服务三农.农产品深加工技术[M].中

国农业出版社,2008,26-30.

[6]李延云.各种农产品深加工设计加工生产工艺技术汇编[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15-18.

[7]孙笑丹.农产品贸易[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65-72.

[8]刘志宏等.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2008,66-70.

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XXXXXXX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前身为新疆XXXXXXX物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初更为现名。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李克定,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万元。2006年6月XXXXXXX市合作区经贸局批准该公司新建10000t/a大蒜深加工生产线项目(伊合经发[2006]35号)。厂址XXXXXXX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安徽路1518号,占地面积5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目前实际投入近4000万元。该项目生产以大蒜为主要原料的系列绿色、保健食品,该项目目前已经安装五条生产线,分别是非油性的蒜酱、汁生产线,油性蒜辣酱生产线,草本饮料生产线,植物蛋白饮料生产线、果醋生产线。产品基本上为新开发产品,三大系列(调味品系列、饮料系列、果醋系列)15个品种。该项目2009年5—12月份计划生产12150吨产品,产值达到1.1亿元,第一年实现利润50万元,实现各种税金250万元,解决就业150人。对带动XXXXXXX市及伊犁河谷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1.《国家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2007年版)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3.《2009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下发《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 6.《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发改工业《2006》2240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8.《新疆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 9.《伊犁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10.《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11.《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 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4.《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15.《XXXX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6.《XXXXXXX市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30年》

昆明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昆明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农产品加工是指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将农业的主、副产品制成各种食品或其他用品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农产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重要环节。农产品加工可以延长农产品保存期,保证品质不变,方便运输,调节市场供需格局,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多且种类丰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产品加工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该农产品项目计划总投资17435.2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988.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50%;流动资金4446.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50%。 达产年营业收入39984.00万元,总成本费用31327.49万元,税金及附加359.20万元,利润总额8656.51万元,利税总额10209.71万元,税后净利润6492.3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717.3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65%,投资利税率58.56%,投资回报率37.24%,全部投资回收期 4.19年,提供就业职位770个。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首先应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要注重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地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农产品加工。既要着眼于国内市场需求,又要瞄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满足社会对

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数量和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方便化、安全化、营养化等需求。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 第三章背景和必要性研究第四章市场调研分析 第五章产品规划分析 第六章选址科学性分析 第七章土建工程方案 第八章工艺概述 第九章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第十章项目生产安全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评价分析第十二章项目节能概况 第十三章进度方案 第十四章投资可行性分析 第十五章项目经营效益 第十六章项目总结、建议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依托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215户,比年净增113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亿元,较年年均增长18.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5%;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58.9亿元,较年年均增长21.7%,占全市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的34%。 (二)企业规模不断扩张。随着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整体培育和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张加快,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目前,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81户,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37.7%,实现销售收入201.5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77.8%,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 (三)产业聚集初步显现。以园区为载体,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产业链的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初步形成了以李记酱菜、吉香居食品、味聚特为龙头,年加工达85万吨的蔬菜加工集群;以蒙牛、新希望、菊乐为龙头,日加工鲜奶能力达1400吨的乳制品加工集群;以金锣、玉泉、碧海为龙头,年加工达220万头的生猪加工集群;以西龙纸业、丰华纸业为龙头,年加工竹浆达20万吨的竹浆加工集群;以通威、新希望、永祥、丰美为龙头的饲料加工集群;以爱心木业、申宇木业为龙头的竹木加工集群。 (四)产业布局渐趋合理。充分发挥各区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初步布局形成了以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为主的粮油、果蔬加工业;以东坡区、仁寿县为主的肉制品加工业;以东坡区、洪雅县为主的乳制品加工业;以东坡区、彭山县为主的饲料加工业;以洪雅县为主的茶加工业;以洪雅县、彭山县、青神县为主的中药业;以东坡区、丹棱县、洪雅县、青神县为主的竹木加工业等特

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改制以前,我单位是事业单位。由于有财政拨款,所以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的工作相对来说就不是很重要。然而,改制后,我单位成为了正统的企业,在新闻宣传方面来看,我们所面对的就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了。与以前相比现在的新闻宣传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1、更加注重实效,更加务实,目的性更强。 2、肩负着上令下达、下情上传等重要任务。 3、肩负塑造企业形象,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责任。 因此,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非常重要。 依据六分公司的现实情况,针对新闻宣传工作的上述特点,在具体操作上有以下几个着手点: 1、快速反应,贴近职工,深入理解企业精神。由于我单位的新闻宣传工作由行政办公室分管,在人员上也没有相应的专职宣传人员。所以在新闻的采集和政策宣传方面有短板。针对此,新闻宣传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新闻敏感性,在与野外一线职工的接触中快速发现新闻点并写出新闻稿件。另外还要深入理解企业精神,把握舆论方向并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企业精神。 2、求真务实,深入理解和宣传我公司的各项精神。新闻,由事实说话。在日常工作中在上令下达的同时更要做好上情上传的工作,将在日常新闻采集过程中收集到的“民意、民怨”整理上报至管

理层。 3、紧抓企业文化,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企业形象的树立有企业内部文化和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知名度。在紧抓内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同时,加强对外的宣传报道。多做向总公司(局)和社会媒体投稿,逐步建立我单位的社会形象,提高知名度。 新闻宣传可以说是企业的形象展示,而舆论引导就是企业稳定的基础了。一个小小的事件,在没有或者不正确的舆论引导下就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没有一个清晰的思想认识,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宣传队伍,没有一套系统的工作规程,舆情引导工作无从谈起。做好新时期企业舆论引导工作,不仅关系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而且关系到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认清形势,沉着应对,紧紧围绕企业工作全局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综上,我们应该在坚持做好新闻宣传的同时加强对舆论的引导,宣传企业精神,减少不和谐的声音。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化 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亮点,成为发展县域经济最具活力和后劲的重要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粮油、纺织服装、畜牧水产、蔬菜、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全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0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5家,其中过20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1家,过亿元企业1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8家,全行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已形成以鲁花为代表的花生油、以万宝为代表的菜籽油、以中利杰为代表的豆油等三大油脂加工系列,基本形成“万宝”、“鲁花”、“正大”、“希望”、“大头菜”、“柳编”、“丰年食品”、“小龙虾”八大品牌。20家重点龙头企业的品牌农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全国,远销港、澳、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2010年,农副产品加工产值达138亿元,我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确定为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与环境中心和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联合命名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并先后荣获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和全市农业产业化先进县称号。 在打造百亿农副产品产业集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优化产业布局,倾力培植农副产品产业增长带。一是制定规划。从农产品生产、种植、收购、内外贸易等方面制定全面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引导。二是合理布局。在农产品种植上,引龙头,建基地,调板块,扩规模,延伸产业链,目前,全区已形成优质水稻、优质马铃薯、优质棉花、优质小麦、优质油菜等六大板块基地。充分利用襄阳鲁花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伙牌工业园形成了以襄阳鲁花为龙头的襄北食用油加工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摘要: 本论文将主要从陵墓的构造、布局以及发展来介绍陵墓建筑,并且会通过一些陵墓建筑的实例来表现陵墓建筑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 关键词: 墓室陵园秦始皇陵 正文: 陵墓是中国古代帝王、后妃的坟墓,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类型,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陵墓的起源,是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灭的缘故,从氏族社会开始,这种观念就已存在。我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开端是秦始皇陵,到了汉代,帝王修建陵墓形成了一种制度,每位帝王一继位便会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陵墓建筑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为我们留下了宏伟的且庞大的陵墓群,在中国的古代建筑史上留下了宝贵的一笔。 一、陵墓建筑的布局方式 陵墓建筑的布局分三个方式。首先,是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的封土是覆斗状的,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氛围,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然后,是以神道贯穿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一布局方式重在强调正面神道,以神道上起伏、开合的空间变化,来衬托出陵墓建筑的宏伟不凡,如唐高宗的乾陵。最后,是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个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并且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使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陵墓的庄严肃穆之感。 二、陵墓建筑的分类 陵墓建筑分为三个部分:地下墓室、地上陵台和陵园。 陵墓墓室分为木构墓室、砖筑墓室和石筑墓室三种。由于时代的不同墓室的结构形式也不同。从殷代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的墓室都是大型木椁墓室,早期为井傒式结构,即用大木纵横交搭构成。到西汉时,主要用特殊木材修建墓室,称为“黄肠题凑”,这一形式使木构墓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汉代的一些王墓就是以这种形式而造的木构墓室。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型砖砌筑这两类。空心砖墓室起源于战国末期,型砖墓室大致起源于西汉中期,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它的使用开始逐渐广泛,如南京南唐李昪钦陵墓室的前、中二室就是砖砌墓室。墓室顶部结构有几种形式,方形墓室顶部是叠涩或拱券,长方形墓室顶部是筒拱等。石筑墓室大多采用拱券结构,如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就是由多道半圆形拱券组成。从明朝开始,墓室建筑发展到了顶峰,开始用巨型条石建造

浅谈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景

毕业设计(论文) 说明书 论文名称:浅谈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景 地市:平顶山市 准考证号:040312100063 姓名:刘祎 学科专业:食品与科学工程 指导教师:纠敏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3年6月

浅谈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前景 摘要 农产品深加工是指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制作以体现其效益最大化的生产环节,与“农产品粗加工”概念相对应。如将稻谷、玉米加工为大米、玉米粉的生产,称为粗加工;在完成粗加工的基础上对半成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具价值,以追求更高附加值的生产,称为深加工。当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甚为丰富,供大于求,出现结构性、地域性、暂时性过剩,而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较低,因此,目前在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对调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大改变,其意义在于初级农业产品的利润附加值很低,深加工可以大幅提高利润率。它关系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食品加工的基础,发展食品工业提升农业,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向高效益转变的出路。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项目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坚持走科技兴企的道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精深加工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的应用必将大放异彩,农产品加工前景一片大好。本文主要阐述了农产品深加工的现状、发展前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对策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ep Processing ABSTRACT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fers to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deep processing production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production of its benefit maximization, corresponds with the "roug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ch as rice, corn, corn flour processing for rice production, known as the rough machining; based on the rough processing of semi-finished products to further perfect, make it more valuable, in pursuit of higher value-added production, called deep processing. At present, because the agricultural bumper harvest of in successive year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very rich, beg for be more than, structural, regional, temporary excess, but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 consumption level per capita compared with the world average level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therefore, current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and great potential in china.. Therefore, vigorously develop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re are major changes to the adjustment of China's rural economic structure, increasing farmer income, its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primary agrical trual products value-added profits are very low, deep proces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ate of profit. It is related to 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 but also is the basic of food processing, food industry promoting agriculture, is to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 the way to high efficiency transformation so that we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echnology content of projects and products adhere to the roa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Deep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Problems; countermove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我国杂粮深加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杂粮资源现状 我国杂粮种类繁多,是世界上重要的杂粮主产国之一。谷子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荞麦、糜子和黍稷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高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八位和第六位;蚕豆占世界生产量的二分之一;绿豆、小豆占世界生产量的三分之一;燕麦、豇豆和小扁豆是主产国,因此我国有“小杂粮王国”之称。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杂粮生产国和出口国,杂粮年种植面积约900万公顷,生产总量在2000万吨以上。其中,荞麦、燕麦、糜子、青稞等面积约为350.8万公顷,占3.8%;谷子、高粱

面积约240万公顷,占2.3%;绿豆、豌豆、蚕豆、小豆等面积约为320万公顷,占2.6%。杂粮总产约197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2%。其中荞麦、燕麦、糜子、青稞等产量约为766万吨,占 1.6%;谷子、高粱产量约为720万吨,占1.5%;绿豆、豌豆、蚕豆、小豆等产量约为486万吨,占1.1%。 我国杂粮分布很广,各省市区都有不同规模杂粮的种植面积。如谷子分布在23个省区;高粱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大麦分布在24个省区;荞麦主要分布在12个省;燕麦分布在16个省;蚕豆主要分布在23个省;绿豆和红豆在24个省有种植。杂粮虽种植分散,但是多数仍分布在生产条件较差和贫困的地区,以西北、西南为主。我国杂粮面积在35万公顷以上的有11个省区,在70万公顷以上的有内蒙古、山西、云南等省。 杂粮营养丰富并具有较强的保健功能。如莜麦中蛋白质、脂肪、矿物质总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居谷物之首,特别是所含的β-葡聚糖在所有谷物中含量最高,β-葡聚糖对于维持血糖平衡和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具有明显的效果;荞麦种子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荞麦面粉的蛋白质的含量很高,约为10%~15% ,荞麦中的黄酮类物质—芦丁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能,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也有独特的功效;小豆是制作各种糕点馅和风味食品的原料,具有活血,消肿,解毒等多种药用价值;绿豆富含氨基酸和矿物质,具有清凉解毒,止泻利尿,滋补强身的作用;薏苡仁中除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1含量较高外,还含有薏苡素、薏苡酯等功能性成分。 因此,因地制宜的开展杂粮加工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来控制和操纵食品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组分,将会使杂粮加工更加符合现代食品要求,为杂粮食品发展提供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我国杂粮资源深加工的利用现状 (一)杂粮深加工的主要形式 目前的杂粮加工可分为四大类型:一是原粮或经过简单分选、包装的初级加工品;二是传统风味小吃;三是方便食品;四是以高粱、大麦等杂粮为原料的酿造食品。杂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杂粮加工是把杂粮按其用途分别制成半成品或成品的生产过程。加工程度浅、层次少、产品与原料相比,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变化小的加工过程可称为初加工;加工程度深、层次多,经过若干道加工工序,原料的理化特性发生较大变化,营养成分分割很细,并按需要进行重新搭配,这种多层次的加工过程称为深加工。通过深加工可使杂粮产品实现增值。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杂粮加工制品的质量与等级标准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应地加工工艺与设备也需更新。现在我国杂粮深加工产品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 1、杂粮饮品 包括普通型饮料和发酵型饮料。如富含黄酮物质的荞麦功能饮料、大麦茶、大麦咖啡、绿豆汁、薏苡仁保健饮料、燕麦乳、小米奶饮料等;而辅以牛奶、蔗糖,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荞麦酸奶、小米酸奶、薏苡仁酸奶则属于发酵型饮料。 2、黄酮类物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拔毒生肌、降糖、降脂等生物功效,并可吸收紫外线。自荞麦中提取的类黄酮作为医药原料和添加剂用于制作中成药、营养保健食品、护肤霜、防辐射面膏、淋浴液、生物类黄酮胶囊、生物类黄酮牙膏等制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此外,生物类黄酮物质还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来抑制油脂酸败且无毒副作用。 3、植物油 荞麦胚芽经洗涤、脱水干燥、压榨后可制得荞麦油。荞麦油中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多且不饱和脂肪酸多为反式脂肪酸,易进行脂肪酸代谢。薏苡仁经提取后得到的薏苡仁油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肌体免疫,降低因化疗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的功效,其营养保健功能已得到公认。利用超声波超声强化提取薏苡仁油,再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薏苡仁油脂肪进行萃取分离,发现其含有较多的油酸和亚油酸。 4、蛋白提取物 荞麦种子经碾磨、碱提、浓缩、中和、杀菌、干燥制得的荞麦蛋白萃取物有较强的胆固醇抑制作用。国外对荞麦蛋白质的利用主要是将其作为产品的配料,以改善食品的组织结构,增加营养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陵寝园林

浅谈中国古代陵寝园林 摘要:本文就中国古代陵寝园林展开讨论。主要探讨了古代中国陵墓的起源、演变以及风格特点。指出中国古代陵寝园林反应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中国陵寝园林文化 陵寝园林是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陵寝园林包括地下寝宫、地上建筑及其周边环境。 1.陵寝园林的发展历史 30000-18000年前,山顶洞人发明了原始的墓穴文化人尸同洞,上室为居,下室为葬。10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居与墓穴逐渐分开两地。[1]三代时期中原地区以树为坟茔的标志。西周,为了区别墓主,不同等级的墓主的墓圹上栽植不同品种和数量的树木。在墓葬顶上或边侧造“寝”,便于死者灵魂“饮食起居” 。从战国中叶开始,对地上坟丘外观规定等级。秦汉以后墓葬制度日臻完善。 2.帝王陵寝制度及其演变 君王的坟墓称“陵”,是从战国中期开始,它首先出现在赵、楚、秦等国。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当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国王,其坟墓造得越来越高达宽阔,状似山陵,坟墓也因此被称为“陵”。 西周以前,帝王坟墓多为木椁大墓,地面不封不树;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寝,封土形状多为覆斗式,并以营造豪华墓室和堆筑高大封土为这一时期的特色;以李世民的昭陵为代表的唐朝陵寝,因山为陵,在山腰开凿墓室,展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因战争频仍,国力颓弱,陵寝规制相对缩减;元朝帝王死后则实行深葬,地表不留任何痕迹。中国古代陵寝的发展经过这一段近四百年的低潮之后,开始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明清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对前代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将覆斗式封土改为圆式宝顶,增加祭奠设施;改方形院落为多进长方形院落,创立了一个崭新的陵寝制度。清代陵寝不仅承袭了明代陵制,而且作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从而把中国古代陵寝营建活动推向了最后的顶峰。清代陵寝更加注重环境质量。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气候等诸因素进行严格的考察,而且更注重山川形势,要求所选的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清代陵寝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序列配置上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营造一个合乎理想的陵寝氛围。清代陵寝更加注重建筑质量,不仅坚固宏整,而且富丽堂皇。 3.陵寝园林的风格特征

特色农产品的出路与对策

我国由古至今一直是农业大国,不仅农产品种植的面积居世界第一,更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果品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20%,果品年产量占世界果品总产量的14.5%,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蔬菜年产量占世界蔬菜总产量的60%,粮食产业更是巨大。近几年,我国的形式越来越好,一些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也都在大量的进行出口,这就促使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际市场。所以特色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村自改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分户经营条件下发展的基本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但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人们的认识观念、操作行为和特色产品的品牌营销、营销理念等方面和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根据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的跟踪理解,特色农业仍然出现了很多影响其快速发展的现象。(更多营销方法尽在《长松企业组织系统》工具包!) 一、一哄而上,跟风现象严重。市场上一种特色农产品走俏了,就大种特种这种特色农产品,造成此农产品过剩,价格大跌,农民经济收入明显下降,于是便大幅度削减种植面积,后因这种特色农产品产量少而价格上涨,农民后悔不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民、政府还有当地企业都没有把握好市场的平衡杠,有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有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会越来越小,有的处于稳定状态。如果从消费需求充分了解,预测特色农产品的市场走向,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市场变幻不定而使农产品价跌造成的损失。

二、新特或优势产品没有销路。这种现象有两种表现:其一新特农产品在外地市场俏销,而在本地却产量小,没有销路原因是少数农户小面积种植,没有形成市场而被冷落;其二优势农产品虽然在本地种植面积很大,质量好,产量高,但却没有取得应有的经济价值。因为本地和外地没有建立起顺畅的销售渠道,未实现与经济有效的结合。 三、所调整的特色农产品质量低下,造成价格下跌,没达到预期增收目的。主要原因是特色农民没有掌握种植技术,而政府靠行政命令强行种植或推广,造成农产品产量少、质量低、农民利益受损。 四、农民和企业只重视特色农产品生产,不重视特色农产品包装,而造成特色农产品贬值现象比较普遍。其实,在特色农产品的包装上,有些企业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他们认为用当地的土包装会显示出自己农产品的特色,结果却恰恰相反,在市场上消费者会认为此产品档次低,虽然具有特色,但是却搬不上台面。所以特色农产品包装是特色农业结构调整最快捷的方法,同样的农产品经过分档、打蜡、上光等包装后,价格更会倍增,且销量很好。 五、缺少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增值困难。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是特色农产品增值的最有效途径,它可以使特色农产品价值连番增长,而本地目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特色农产品产出后直接上市,或是进行简易的打包等方式,得到的只是低廉的原始价值,其经济收入往往受到限制,很难有突破性增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是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出路。 六、即使,综上所诉的每一点做的都很好,但是,特色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也很难把特色农产品的价值最大化。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消费者

20172018年中央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政策补助项目及标准

2017-2018年中央财政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政策补助项目及标准 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政策 1、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本项目往年补贴比例为总投资额的30%,自2016 年起,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项目对象实行定额补贴,标准为1-34万元。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以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发展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建设,合作社类财政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额度为30~80万元,涉农企业类财政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额度为50~100万元,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财政补助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额度为20~40万元。 3、国家扶贫开发资金扶持项目 国家扶贫开发资金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对贫困地区带动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支持。2004年开始,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范围内认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并给予贷款贴息支持。据统计,在扶贫龙头企业中,80%以上都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规模不定,一般为200-500万元。 4、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 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把支持农产品加工、推动建立一批集优势产业生产和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群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资金规模不定,一般为30-150万元。 5、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申报 畜禽水产调理制品,蔬菜调理制品,生制或熟制菜肴调理制品等的加工生产等,从事主食加工的企业可以申报,往年申报时间在4月左右。 6、农产品加工专项补助项目 项目范围:粮食、果蔬、畜产品、油料、水产品、食品、液态奶、酒花麦芽类等。项目要求:对企业年内新增固定资产有要求,具体各地要求不一致。 项目补贴:20-50万元 7、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项目范围:种养植、加工、农产品流通销售、休闲农业等,原则上不支持纯农业生产类项目。 项目要求:省级以上示范社和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 项目补贴:农民合作社试点项目中央财政资金补助规模不超过2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试点项目中央财政资金补助规模不超过300万元。 8、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重点项目 项目范围: (一)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和特色产品加工等(二)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

企业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企业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人才已经越来越凸显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外部培训机构不能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高等教育机构也不能满足员工对职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渴求,企业大学就在这种形势下走上了历史舞台。 一、企业大学的起源 1.1 国外企业大学 1.1.1 国外企业大学发源 一般认为,通用电气在1956年建立的克劳顿培训中心(即现在的韦尔奇领导力发展中心)标志着企业大学的诞生。事实上早在1927年,通用汽车即创办了通用汽车技术和管理学院(GM学院),试图将培训和学习带到工作中来,这个时间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大学的发源时间。 1.1.2 国外企业大学历史 企业大学出现以前,传统的企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员工的技能普及和培训方面,企业大学的成立掀开了企业管理培训的序幕。下图1描述了国外企业大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企业大学发展的第一阶段(20世纪20—70年代),传统的培训体制发生改变,“企业大学”这一术语在20世纪50年代由迪斯尼公司首先采用,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摩托罗拉大学成立后,企业大学有了全新的功能和形式,它的成功运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企业大学建立的高潮。数据显示,1998年,美国大约有400家企业大学成立,到2000年间,美国的企业大学已经超过2000家。 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21世纪初,企业的培训对象开始进一步对外扩展。2001年,惠普应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培训需求成立了惠普商学院,很快,客户面就扩大到了整个社会。2002年,摩托罗拉大学完成了从企业内部培训为主到内外兼顾的整个价值链培训的转型,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企业大学”。企业大学在企业结构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我国陵墓建筑的发展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陕西西安附近是中国帝王陵墓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秦始皇陵外,还有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唐代18个皇帝的陵墓。其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是西汉皇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埋藏的宝物也最多;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陵园面积极大,园内还有17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昭陵地上地下都是珍贵的文物,最负盛名的是唐代雕刻精品“六骏图”。 明清皇陵 明清两代皇陵是中国帝王的陵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城北天寿山下一个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小盆地内。小盆地内的山坡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这些帝王的陵墓,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陵区内共埋葬着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妃子、皇子、公主及丛葬的宫女等。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中国现存陵墓建筑中规模最宏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清东陵占地78平方公里,其中埋葬着清朝5位皇帝,14位皇后,百余名嫔妃。清东陵内的主要陵墓建筑都精美壮观,极为考究。 陵墓存在的意义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为现代遗留下了极为可观的古代遗迹、遗物以及古籍资料.陵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待补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2010-2012) 第一章发展现状 一、概况 待补镇位于会泽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东邻鲁纳、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境内有国道“213”线、会曲路和嵩待、待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会泽南部重要的交通通道和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全镇辖15个村委会210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38亩,全部为旱地,主产玉米、马铃薯。境内最高海拔4017米,最低海拔2277米,年平均气温11.3℃,平均降水量1074mm,森林覆盖率为43%。2007年末,全镇有人口12068户47343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1367万元,人均有粮310公斤,人均纯收入1723.5元。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44万元。 二、发展条件 (一)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优势 2009年,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万元,年均递增 7.8% ;现价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年均递增 8.5% ,全镇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万吨以上,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生猪出栏 63 万头,家禽出栏 980 万只,水产品产量 6000 吨,农产品实现了总量平衡和丰年有余的发展目标。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到 2009年,已建成中药材基地 0.5万亩,香料基地 2.8 万亩,花卉基地 0.3 万亩,出栏家畜达30万头。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培育建成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家。建立了以蔬菜、水产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万亩,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2个、绿色食品品牌认证 1 个。注重产业扶贫,贫困人口开展实用技术

农产品深加工的意义

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产品加工是指以人工生产的农产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加工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狭义的农产品加工是指以农、林、牧、渔所属某种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我国,人工生产的农产物料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并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何为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农产物料为原料进行加工的一个产业或行业,在整个加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农业部门外,农产品加工业大多集中于食品、轻工、化工、纺织、医药等行业部门,产品繁杂。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农产品加工业逐渐涉及和应用的技术属多学科、多专业、高新技术和综合技术。 国际上通常将农产品加工业划分为5类,即:食品、饮料和烟草加工;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木材和木材产品(包括家具制造;纸张和纸产品加工;橡胶产品加工。 我国在统计上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为12个行业。即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包括麻类)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橡胶制品业。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近20多年来,已经建立起一个门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体系。农产品加工业属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农产品初加工与精深加工 农产品的初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一次性的不涉及农产品内在成分改变的加工,初加工一般只是使农产品发生量的变化而不发生质的变化。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二次以上的加工。主要是指对蛋白质资源、纤维资源、油脂资源、新营养资源及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利用。 我国目前农村的农产品加工大多属初(粗)加工,技术相对较简单,设备单一,如米、面、油的加工等,其加工链较短,各种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增值也不高。而相对于初加工的精深加工,大多在一次加工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或多次加工,投入的设备、技术、资金都较多,产值也随之有大的增值。我国目前一些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多进行农产品的初加工和开发产品的精深加工。 农产品加工是我国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个亮点。农业部先后提出了农产品加工行动和活动计划,计划到2005年,农产品加工的一次转化率要达到55%,二次以上加工达到35%以上。 为什么要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突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组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保障新时期食物安全的现实需要;二是突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三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四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五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键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细观我国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历程,真正发展起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为各行各业带去了发展的希望,其中也包括农产品行业。中国的农业在当时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农产品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基本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需要。农产品能够发展的的这么平稳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越来越精细,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运转。然而,现在的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都成为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阻碍,因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及时变革,向好的趋势发展。 1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将作物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加工成人们可以食用的产品,它一边连接着农产品的生产市场,一边连接着人们的消费市场,农产品想要提高商业化水平就必须经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再生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运转。但是,我国现在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有许多阻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因素,加工人员,加工设备,加工市场等,只有切

实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发展下去。 2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技术加工设备落后 细观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程度的差距,比较明显的差距还是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技术与时代发展是脱节的,加工技术很难及时得到更新,我国实施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企业有许多都没有足够的加工技术和先进的加工设备,对加工过程缺少监管,没有高精密度的监控设备,无法及时得知加工时的情况。有一些企业甚至都不设立质量标准,加工后的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对农产品的加工程度普遍以粗放型加工为准,对农产品的加工细致程度很低,农产品一般只经过初级加工,加工后的许多农产品也只是中低档次的产品,加工后农产品的附加值依然很低。技术和设备的落后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2.2 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人员缺少专业素质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个需要严格要求的行业,因此,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人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现在我国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人员都缺少专业的素养,农产品加工业需要加工人员考取食品加工证,但是,现在鲜少有加工人员具备这个条件,设立在乡间或者农村等环境不达标的地区的加工企业有很多,在这些加工企业中的加工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