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9月补考《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9月补考《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7年9月补考《药物代谢动力学》考查课试题

1. 药物的t1/2是指:()

A. 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 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 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D. 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E. 药物的最高血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正确答案:A 满分:1 分

2. pKa是指:()

A.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 50%受体被占领时所需的药物剂量

C. 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溶液的pH

D. 解离常数

E. 消除速率常数

正确答案:C 满分:1 分

3. 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后,可使:()

A. 其原有效应减弱

B. 其原有效应增强

C. 产生新的效应

D. 其原有效应不变

E. 其原有效应被消除

(完整版)执业药师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最佳选择题 1、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 2、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 A、药物血浆半衰期 B、药物的分布容积 C、药物吸收速度 D、药物排泄量 E、生物利用度 3、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 A、每4h给药一次 B、每6h给药一次 C、每8h给药一次 D、每12h给药一次 E、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4、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以首次剂量 A、增加半倍 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增加3倍 E、增加4倍 5、某药的半衰期是7h,如果按每次0.3g,一天给药3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时间是 A、5~10h B、10~16h C、17~23h D、24~28h E、28~36h 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 A、剂量大小 B、给药次数 C、吸收速率常数 D、表观分布容积 E、消除速率常数 7、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A、有效血浓度 B、稳态血药浓度 C、峰浓度 D、阈浓度 E、中毒浓度 8、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吸收过程已完成 C、药物消除过程正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 9、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 B、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 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 D、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E、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 1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 A、与用药剂量有关 B、与给药途径有关 C、与血浆浓度有关 D、与给药次数有关 E、与上述因素均无关 1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k的关系为 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E、k/2血浆药物浓度 12、对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C、依据其可调节给药间隔时间 D、其长短与原血浆浓度有关 E、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 13、静脉注射1g某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l,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0.05L B、2L C、5L D、10L E、20L 14、在体内药量相等时,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 A、血浆浓度较低 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血浆浓度较高 D、生物利用度较小 E、能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强 15、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表观分布容积(Vd)的概念不符 A、Vd是指体内药物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B、Vd的单位为L或L/kg C、Vd大小反映分布程度和组织结合程度 D、Vd与药物的脂溶性无关 E、Vd与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 16、下列关于房室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它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却速率的快慢 B、在体内均匀分布称一室模型 C、二室模型的中央室包括血浆及血流充盈的组织 D、血流量少不能立即与中央室达平衡者为周边室 E、分布平衡时转运速率相等的组织可视为一室 17、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不包括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谢酶等在Caco-2细胞中大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 1.板层Ⅸ A.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和α运动神经元组成 B.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组成 C.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C.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D.前角运动神经元是锥体传导路的下运动神经元 2.膀胱的正确描述是 A.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B.空虚时全部位于盆腔内 C.底朝向后上方 D.在男性,底与前列腺相邻 E.在女性,后方与直肠相邻 3.鼻泪管开口于中鼻道后部 A.中鼻道前部 B.上鼻道 C.下鼻道前部 E.非上述各处 4.鼻旁窦开口于上鼻道的有 A.上颌窦 B.额窦 C前筛窦 D.中筛窦 E.后筛窦 5.薄束和楔束 A.是后根内侧部粗纤维的直接延续 B.薄束起自第5胸节以上的节细胞 C.楔束起自第4胸节以下的节细胞 D.终于脊髓板层I~V E.贯穿脊髓全长 6.不参加腕关节构成的骨是 A.月骨 .三角骨 .手舟骨 .豌豆骨 .桡骨下端 不含味蕾的结构是轮廓乳头 .菌状乳头 .软腭的粘膜上皮 .丝状乳头 .会厌的粘膜上皮 不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嗅神经 .三叉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副神经 参与跟腱形成的是比目鱼肌 .胫骨前肌 .胫骨后肌 .长屈肌 .趾长屈肌 成对的喉软骨是甲状软骨 .会厌软骨 .环状软骨 .杓状软骨 .以上均不是成对的 穿过茎乳孔的结构是面动脉 .脑膜中动脉 .面神经 .舌下神经 .副神经 穿过眶上裂的结构为视神经 .眼动脉 .滑车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穿四边孔的神经是旋肩胛神经 .桡神经 .腋神经 .肌皮神经 .胸背神经 传导头面部痛、温觉冲动的神经是第Ⅲ对脑神经 .第Ⅳ对脑神经 .第Ⅴ对脑神经 .第Ⅵ对脑神经 .第Ⅷ对脑神经 从锥体与橄榄之间的沟出脑的神经是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展神经 大脑后动脉来自椎动脉 .分布于颞叶、枕叶及额叶 .中央支供应尾状核 .中央支供应间脑的大部分核团 .来自颈内动脉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肝左管、肝右管与肝的脏面围成 .肝右管、胆囊管与尾状叶共同围成 .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围成 .胆总管、肝总管与肝的下面共同围成 .肝总管、门静脉与方叶共同围成骶管麻醉的穿刺部位正对骶角 .骶管裂孔 .骶前孔 .骶后孔 .骶岬 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额中回后部 .额下回后部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 窦房结位于下腔静脉口的右侧 .房间隔下方 .冠状窦口前上方 .界嵴处 .以上都不对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间脑和骶2~4脊髓节.脑干和胸1~腰2脊髓节 .脑干和骶2~4脊髓节 .胸1~腰2脊髓节 .脑干 腹膜形成的结构包括大网膜 .阑尾系膜 .肝胃韧带 .膀胱上窝 .以上都对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7月考试《医学科研方法学》考查课试题

( 单选题)1: 健康男子收缩压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指 A: 所有健康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B: 绝大多数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C: 所有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D: 少部分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E: 所有正常人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正确答案: ( 单选题)2: 每份调查表可调查多个观察单位, 称为 A: 简单表 B: 一览表 C: 组合表 D: 单一表或卡片 E: 调查表 正确答案: ( 单选题)3: 实验设计中设立对照的原则是 A: 随机确定对照组 B: 除处理因素外,其他因素应和实验组尽可能一致 C: 人口学因素应和实验组尽可能一致 D: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 E: 所有的因素均应和实验组保持一致 正确答案: ( 单选题)4: 医学科研方法的最高层次是 A: 技术层次 B: 哲学层次 C: 逻辑层次 D: 分析层次 E: 归纳层次 正确答案: ( 单选题)5: 欲了解目标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最适宜的流 行病学研究方法是 A: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B: 抽样调查 C: 现场试验 D: 队列研究 E: 普查 正确答案: ( 单选题)6: 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 测量得到该市120 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 则本次研究总体为: A: 所有成年男子

B: 该市所有成年男子 C: 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 D: 120 名该市成年男子 E: 120 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 正确答案: ( 单选题)7: 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寄生虫学控制, 正确的分类是 A: 突变系动物、普通动物、SPF动物、近交系动物 B: 突变系动物、近交系动物、杂交F1 代动物、SPF动物 C: 普通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 D: 普通动物、SPF动物、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 E: 普通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突变系动物 正确答案: ( 单选题)8: 双盲的目的是为了 A: 减少试验过程中的随机误差 B: 增加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C: 防止试验过程中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倚 D: 防止选择性偏倚 E: 防止失访性偏倚 正确答案: ( 单选题)9: 为研究三唑磷对大鼠效应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将12 只大鼠放在同一笼中, 实验人员随便抓取 6 只进入实验组喂食三唑磷, 剩余 6 只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 该做法可造成 A: 测量性偏倚 B: 混杂性偏倚 C: 选择性偏倚 D: 随机误差 E: 非依从性偏倚 正确答案: ( 单选题)10: 小鼠的妊娠期一般是 A: 13 ~14 天 B: 15 ~16 天 C: 19 ~21 天 D: 25 ~27 天 E: 58 ~60 天 正确答案: ( 单选题)11: CBM数据库的检索途径中, 可以自动实现检索词、检索词对应主题词及该主题词 所含下位词的同步检索的是 A: 主题检索 B: 限定检索 C: 分类检索

(完整版)药代动力学完整版

1.代谢分数fm:药物给药后代谢物的AUC和等mol的该代谢物投用后代谢物的AUC的比值。 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 1. 药物肠跨膜转运机制:药物通过不搅动水层;药物通过肠上皮;药物透过细胞间隙;药 物通过淋巴吸收。 2. 血浆蛋白:白蛋白、α1-糖蛋白、脂蛋白 3. 被动转运的药物的膜扩散速度取决于:油/水分配系数 4. 血脑屏障的特点:脂溶性药物易于透过、低导水性、高反射系数、高电阻性。 5.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 收。 6. 肝肠循环:某些药物,尤其是胆汁排泄分数高的药物,经胆汁排泄至十二指肠后,被重 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谢酶等在Caco-2细胞中大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内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和转运机制;

20年秋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本科)》在线作业

【奥鹏】-[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本科)》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管理舌内肌和舌外肌运动的神经是: A、舌神经 B、舌咽神经 C、舌下神经 D、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 E、舌神经和舌下神经 正确答案:C 第2题,有关右心房错误的描述是 A、界嵴分隔腔静脉窦和固有心房 B、固有心房的前上部为右心耳 C、Koch三角的深面为窦房结 D、右心房收集所有的静脉血 E、梳状肌起自界嵴 正确答案:C 第3题,支配颊肌运动的神经是: A、颊神经 B、面神经 C、下颌舌骨肌神经 D、下颌神经 E、舌咽神经 正确答案:B 第4题,支配瞳孔开大肌的神经是: A、动眼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 B、耳神经节的副交感节后纤维 C、颈上神经节的交感节后纤维 D、动眼神经内的内脏运动纤维 E、睫状神经节内的副交感节后纤维 正确答案:C 第5题,下列各结构何者不位于右肾前面: A、右肾上腺 B、十二指肠 C、空肠 D、结肠 E、肝

第6题,至躯干四肢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胞体位于: A、胸、腰部的椎旁神经节 B、全部交感神经节 C、全部椎旁神经节 D、全部腰交感神经节 E、胸、腰部的椎旁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 正确答案:C 第7题,成对的喉软骨是: A、甲状软骨 B、会厌软骨 C、环状软骨 D、杓状软骨 E、以上均不是成对的 正确答案:D 第8题,含有心传导系束支的结构是 A、界嵴 B、室上嵴 C、室间隔膜部 D、隔缘肉柱 E、乳头肌 正确答案:D 第9题,板层Ⅶ A、位于脊髓灰质侧角 B、内有中间内、外侧核和网状核 C、中间内侧核接受内脏感觉纤维 D、中间外侧核居于外感受区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 第10题,肝门静脉的属支不包括 A、胃左静脉 B、肠系膜上静脉 C、肠系膜下静脉 D、脾静脉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7月考试《外科学(本科)》在线作业及满分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7月考试《外科学(本科)》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休克,但血尿轻多见于: D A. 肾挫伤 B. 肾部分裂伤 C. 肾全层裂伤 D. 肾动脉断裂 E. 肾盂输尿管断裂 满分:2 分 2. 一成年病人胸骨左缘3- 4肋间听到舒张早、中期叹息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应考虑诊断为: D A. 肺动脉瓣狭窄 B. 主动脉瓣狭窄 C. 二尖瓣狭窄 D.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 二尖瓣关闭不全 满分:2 分 3. 关于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哪项是正确的? E A. 均为单纯性 B. 均发生在手术后2周内 C. 均需手术治疗 D. 均为绞窄性的 E. 部分病例可发生绞窄 满分:2 分 4. 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是: E

A. 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B. 压痛、肿胀、瘀斑 C. 畸形、反常活动、关节空虚 D. 畸形、反常活动、弹性固定 E. 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空虚 满分:2 分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胃的癌前期病变? A A. 胃粘膜脱垂 B. 萎缩性胃炎 C. 胃溃疡 D. 胃息肉 E. 胃酸缺乏 满分:2 分 6. 尿道会师复位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应为: C A. 1-2周 B. 1-2天 C. 3-4周 D. 3-4天 E. 10周以上 满分:2 分 7. 回肠末端梗阻时疼痛多发于: B A. 脐周围 B. 右下腹 C. 左下腹 D. 右上腹

E. 脐周围及左下腹 满分:2 分 8. 胆管结石病人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出现Charcot三联症,亦即: A A. 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 B. 腹痛、寒战高热和激烈恶心呕吐 C. 腹痛、高热和精神障碍 D. 腹痛、黄疸和休克表现 E. 寒战高热、黄疸和肝脏肿大 满分:2 分 9. 患前列腺增生症时,下列哪些症状最先出现: C A. 尿线变细,尿射程变短 B. 尿呈滴沥状 C. 尿频、夜尿次数增多 D. 急性尿潴留 E. 尿失禁 满分:2 分 10. 我国成人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 D A. 肠扭转 B. 嵌顿疝 C. 肠肿瘤 D. 肠粘连 E. 蛔虫团 满分:2 分 11. 体外循环结束后,需用()中和体内多余的肝素。 B A. 止血芳酸 B. 鱼精蛋白

中国医科大学历年诊断学大题总结

历年诊断学大题总结 1.透壁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的特点有哪些 T波深倒置(心外膜下缺血),ST段抬高(心外膜下损伤) 2.黄疸病因,如何鉴别 当红细胞破坏过多、肝细胞对胆红素转运缺陷、结合缺陷、排泄障碍及胆道阻塞,均可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从而诱发黄疸。 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尿内胆红素及尿胆原,借以诊断有无溶血及判断肝、胆系统在胆色素代谢中的功能状态,判断有无黄疸,并鉴别黄疸类型 3.肝细胞性黄疸时,胆红素代谢检查结果是什么 血清胆红素中,CB及UCB中度增加,,尿胆红素强阳性,尿胆原减少或缺少。 5.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代谢检查结果是什么 血清胆红素中,CB轻度增加,UCB明显增加,CB/STB<,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明显增加。 6.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和机制 主要原因:肺淤血 机制:①小支气管收缩,肺泡通气量减少②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对肺淤血引起的轻度缺氧反应迟钝,当淤血加重,缺氧明显时才刺激呼吸中枢做出应答 7.什么是低蛋白血症?见于哪些疾病(举三例) 血清总蛋白<60g/L或白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临床上常见于:严重浮肿及胸、腹水,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癌等 8.何为核左移 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细胞,称为~。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也可出现核极度左移现象。 9.何为核右移 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期百分率超过3%者,成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在炎症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 10.诊断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体格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和实验室检查 11.引起咯血的支气管肺疾病有几种 支气管: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肺结核、肺炎、肺脓肿12.引起呕血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有哪些 胃十二指肠溃疡,其次是慢性胃炎、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应激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还可见于胃癌、血管异常等。 13.哪些情况可出现血钾丢失过多 ①频繁呕吐、长期腹泻、胃肠引流等②肾功能衰竭多 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等使钾随尿丢失过多③应用排钾利尿剂 14.血清高钾常见于哪些情况 ①摄入过多:高钾饮食、静脉输注大量钾盐、输入大 量库存血液等②排出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使用潴钾利尿剂,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泌钾障碍③细胞内钾外移增多:组织损伤和血细胞破坏,缺氧和酸中毒,药物作用,家族性高钾性麻痹,血浆警惕渗透压增高 15.列出DIC的实验诊断标准(答出4个即可) ①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20mg/L或者D-二聚体较正 常增高4倍 ④PT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APTT延长或缩短10秒以上 ⑤AFⅢ活性<60%,或者蛋白细胞活性降低 ⑥血浆纤溶酶原抗原<200mg/L ⑦Ⅷ因子活性<50% ⑧血浆内皮素水平>80ng/L或者凝血酶调节蛋白质较 正常增高2倍 16.什么原因能引起心悸 心脏搏动增强;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 17.何为白血病 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一场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则受抑制。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症状 1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的临床特点 Remittent fever,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19.稽留热的临床特点 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2℃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20.病态胸廓有几种?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趋于哪种 扁平胸(慢性消耗性疾病);桶状胸(严重肺气肿); 佝偻病胸(漏斗胸、鸡胸);胸廓一侧变形;胸廓局部隆起;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趋于桶状胸 21.阑尾炎典型的压痛点在哪 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的McBurney点 22.试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腹部的特征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动学 一、名词解释: 1.药酶2.微粒体酶3.药酶诱导剂4.药酶抑制剂5.吸收6.分布7.代谢(生物转化) 8.排泄9.肝肠循环10.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 11.血浆半衰期(T i/2) 12.坪值13. —室开放模型14.二室开放模型15. —级动力学16.零级动力学17.一级动力学消除18.零级动力学消除19.血脑屏障20.胎盘屏障21 .生物利用度22.被动转运23.生物半衰期 二、填空题 1 .药物必须穿透血脑屏障,才能对__________________ 起作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物的生物转化要靠的促进,主要是 3.________________ 有的药物经_________ 随排入后,被肠腔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4.____________________ 药物的消除包括、。 5.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它们以_______ 转运方式通过胃肠道粘膜吸收,其吸收速度和量与药物的________ 和______ 及胃肠道的 ______ 有关。 碱化尿液可以使苯巴比妥钠从肾排泄,使水杨酸钠从肾脏排泄。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数药物在肝脏受的催化而发生化学变化。 7.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利用度是与的比例。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有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物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药物在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物药理作用基本上取决于药物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浓度,而药物的_______ 对此有决定性的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的依据,是该药在它的作用部位能否达到安全有效的浓度。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受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而动态变化。在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又叫恒比消除)和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照恒定的量消除,又叫恒量消除)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1、药物清除半衰期(half life,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2、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清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的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使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总和。 3、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 d),是指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 4、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即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药物的相对量。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体内过程 即药物被吸收进入机体到最后被机体排出的全部历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其中吸收、分布和排泄属物理变化称为转运。代谢属于化学变化亦称转化。机体对药物作用的过程,表现为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规律,特别是研究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1.吸收(absorption)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影响吸收的因素主要有: 1、给药途径:吸收速度:吸入>舌下>肌注>皮下>直肠>口服>皮肤。 2、药物性质: (1)脂溶性:脂溶性越大,吸收越快; (2)水溶性:易溶于水的药物易吸收; (3)离解度:不解离部分脂溶性较大,易吸收;而解离部分,由于带有极性,脂溶性低,难以吸收。。 口服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比率,即给药量与吸收量的比率称为生物利用度(或生物可用度)。 2.分布(distribution) 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1、药物的性质:脂溶性大分布到组织器官的速度快。 2、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有些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特殊的亲和力。药物对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与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关。

药物代谢动力学完整版

药物代动力学完整版 第二章药物体转运 肾脏排泄药物及其代物涉及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小管重吸收。 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 1. 被动扩散 特点:①顺浓度梯度转运②无选择性,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③无饱和现象④无竞争性抑制作用⑤不需要能量 2. 孔道转运 特点:①主要为水和电解质的转运②转运速率与所处组织及膜的性质有关 3. 特殊转运 包括:主动转运、载体转运、受体介导的转运 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常需要能量③有饱和现象④有竞争性抑制作用⑤有选择性 4. 其他转运方式 包括:①易化扩散类似于主动转运,但不需要能量②胞饮主要转运大分子化合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①药物和剂型的影响②胃排空时间的影响③首过效应④肠上皮的外排⑤疾病⑥药物相互作用 三、研究药物吸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 整体动物实验法 能够很好地反映给药后药物的吸收过程,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药物吸收的实验方法。缺点: ①不能从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吸收机制; ②生物样本中的药物分析方法干扰较多,较难建立; ③由于试验个体间的差异,导致试验结果差异较大; ④整体动物或人体研究所需药量较大,周期较长。 2. 在体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3. 离体肠外翻法:该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4. Caco-2细胞模型法 Caco-2细胞的结构和生化作用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并且含有与刷状缘上皮细胞相关的酶系。优点: ①Caco-2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细胞培养条件相对容易控制,能够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②Caco-2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细胞膜转运; ③存在于正常小肠上皮中的各种转运体、代酶等在Caco-2细胞都也有相同的表达,因此更接近药物在人体吸收的实际环境,可用于测定药物在细胞的代和转运机制; ④可同时研究药物对粘膜的毒性; ⑤试验结果的重现性比在体法好。 缺点: ①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有影响; ②缺乏粘液层,需要时可与HT-29细胞共同培养。

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系统解剖学复习题及 答案 单选题 1.板层Ⅸ A.前角运动神经元和α运动神经元组成 B.前角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组成 C.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C.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D.前角运动神经元是锥体传导路的下运动神经元 2.膀胱的正确描述是 A.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B.空虚时全部位于盆腔内 C.底朝向后上方 D.在男性,底与前列腺相邻 E.在女性,后方与直肠相邻 3.鼻泪管开口于中鼻道后部 A.中鼻道前部 B.上鼻道 C.下鼻道前部 E.非上述各处 4.鼻旁窦开口于上鼻道的有 5.薄束和楔束 A.上颌窦 B.额窦C前筛窦D.中筛窦E.后筛窦 A.是后根内侧部粗纤维的直接延续B.薄束起自第5胸节以上的节细胞 C.楔束起自第4胸节以下的节细胞D.终于脊髓板层I~

VE.贯穿脊髓全长 6.不参加腕关节构成的骨是不含味蕾的结构是皮不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参与跟腱形成的是嗅神经.三叉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副神经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长屈肌.趾长屈肌A.月骨.三角骨.手舟骨.豌豆骨.桡骨下端轮廓乳头.菌状乳头.软腭的粘膜上皮.丝状乳头.会厌的粘膜上成对的喉软骨是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以上均不是成对的穿过茎乳孔的结构是面动脉.脑膜中动脉.面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穿过眶上裂的结构为视神经.眼动脉.滑车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穿四边孔的神经是旋肩胛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胸背神经传导头面部痛、温觉冲动的神经是第Ⅲ对脑神

经.第Ⅳ对脑神经.第Ⅴ对脑神经.第Ⅵ对脑神经.第Ⅷ对脑神经从锥体与橄榄之间的沟出脑的神经是经大脑后动脉来自椎动脉.分布于颞叶、枕叶及额叶.中央支供应尾状核.中央支供应间脑的大部分核团.来自颈内动脉胆囊三角肝左管、肝右管与肝的脏面围成.肝右管、胆囊管与尾状叶共同围成.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围成.胆总管、肝总管与肝的下面共同围成.肝总管、门静脉与方叶共同围成骶管麻醉的穿刺部位正对骶角.骶管裂孔.骶前孔.骶后孔.骶岬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额中回后部.额下回后部.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窦房结位于下腔静脉口的右侧.房间隔下方.冠状窦口前上方.界嵴处.以上都不对副交感神经的低级

中国医科大学 诊断学 题库 答案

诊断学题库 (答案在题库最后) 第一篇常见症状 一. 选择题 A 型选择题 1. 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 2.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 小时内体 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 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 歇期)可持续1 天至数天,如此高热 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 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 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E. 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3. 咳嗽与咳痰疾病中,下列哪些疾病最常见 A.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B. 呼吸道疾病; C. 胸膜疾病 D. 心血管疾病 E. 消化系统疾病 4. 咳嗽与咳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B. 咳嗽亦属一种病理现象 C. 咳嗽控制中枢在延髓 D. 咳痰是一种病态现象 E. 胸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不会出现咳嗽。 5. 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最多见的是 A. 呼吸系统疾病 B. 心血管疾病 C. 中毒 D. 血液病 E. 神经精神因素 6.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突发呼吸困难(吸

气或呼气)或和哮鸣音,下列哪种情况最多见 A. 隔肌运动受限 B. 神经肌肉疾病 C. 胸廓疾病 D. 肺疾病 E. 气道阻塞 7. 对发绀的描述你认为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重度贫血,有时难发现发绀 B.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绝对 含量增多所致 C.发绀是由于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 衍生物 D.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可引起发绀E.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时可引起发绀,经氧疗青紫可改善 8. 下列哪项是引起胸痛的胸壁疾病 A. 肺癌 B. 肋间神经炎 C. 自发性气胸 D. 胸膜肿瘤 E. 胸膜炎 9. 下列哪项不属于疼痛的性质 A. 刺痛 B. 刀割样痛 C. 烧灼痛 D. 绞痛 E. 牵涉痛 10.下列引起胸痛的原因,其中哪项不是胸壁病 A. 胸膜肿瘤 B. 肋间神经炎 C. 肋间骨折 D. 非化脓性软骨炎 E. 带状疱疹 11.心悸时下列哪项正确 A.心悸可以是低血糖突出特征。 B.心悸伴发甲状腺机能低下比伴甲状腺机能亢进更常见。 C.二尖瓣狭窄的病人突然呼吸困难加重;通常是由于心律失常引起。 D.青年男子不规则的心悸常由室上性心动过速引起。 E.伴有头痛、出汗及高血压考虑为去甲肾上腺分泌肿瘤。 12.心悸伴晕厥或抽搐最常见于 A. I 度窦房传导阻滞 B. 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 态窦房结综合征。 C. 甲状腺功能亢进

最新中国医科大学《生理学本科》答案汇总

2014中国医科大学《生理学本科》答案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V 1. 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应至少大于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满分:2 分 2. 皮质肾单位在人肾约占肾单位总数的 A. 75%~80% B. 80%~85% C. 85%~90% D. 90%~100% E. 95%~100% 满分:2 分 3. 损毁视上核,尿生成将出现哪种变化 A. 尿量增加,尿高度稀释 B. 尿量增加,尿浓缩 C. 尿量减少,尿高度稀释 D. 尿量减少,尿浓缩 E. 尿量不变,尿浓缩 满分:2 分 4. M受体 A. 位于神经-骨骼肌接头的肌膜上 B. 可被酚妥拉明阻断 C. 可被儿茶酚胺激活 D. 位于自主神经节细胞膜上 E. 可被阿托品所阻断 满分:2 分 5. 当跨膜电位去极化达到哪一水平时能引起动作电位 A. 静息电位 B. 阈电位 C. 锋电位 D. 正后电位 E. 负后电位 满分:2 分 6. 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没有不应期 B. 能引起时间性总合 C. 不能引起空间性总合 D. 去极化反应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E. 可由产生部位向周围作短距离扩布 满分:2 分 7. 关于反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 B. 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C. 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D. 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E. 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 满分:2 分 8. 支配肢体远端肌肉运动的大脑皮层代表区在 A. 中央后回 B. 中央前回6区 C. 中央前回4区 D. 运动辅助区 E. 中央前回下部 满分:2 分 9. 糖皮质激素本身没有缩血管效应,但能加强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 这称为 A. 协同作用 B. 致敏作用 C. 增强作用 D. 允许作用 E. 辅助作用 满分:2 分 10. 第一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 A. 半月瓣关闭 B. 半月瓣开放 C. 房室瓣关闭 D. 房室瓣开放 E. 心房肌收缩 满分:2 分 11. 消化道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是 A. K+内流 B.NA+ 内流 C. Mg2+内流 D. CL-内流 E.CA2+ 内流 满分:2 分 12.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机制是 A. 与核受体结合刺激mRNA生成 B. 与核受体结合促进cGMP生成 C. 与膜受体结合促进cAMP生成 D. 与膜受体结合抑制cAMP生成 E. 抑制cGMP生成 满分:2 分 13.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为 A. 容受性舒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关于试验动物的选择,以下哪些说法不正确?()B A. 首选动物尽可能与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一致 B. 尽量在清醒状态下试验 C.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必须从同一动物多次采样 D. 创新性的药物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一种为啮齿类动物,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动物 E. 建议首选非啮齿类动物 满分:1 分 2. 普萘洛尔口服吸收良好,但经过肝脏后,只有30%的药物达到体循环,以致血药浓度较低,下列哪 种说法较合适?()C A. 药物活性低 B. 药物效价强度低 C. 生物利用度低 D. 化疗指数低 E. 药物排泄快 满分:1 分 3. 某弱碱性药在pH 5.0时,它的非解离部分为90.9%,该药的pKa接近哪个数值?()C A. 2 B. 3 C. 4 D. 5 E. 6 满分:1 分 4. 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A A. 口服吸收完全 B. 口服药物受首关效应影响 C. 口服吸收慢 D. 属于一室分布模型 E. 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 满分:1 分 5. 影响药物在体分布的因素有:()E A. 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B. 各种细胞膜屏障

C.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D. 体液pH和药物的解离度 E. 所有这些 满分:1 分 6. SFDA推荐的首选的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为:()C A. 体外研究法 B. 体研究法 C. 药动学评价方法 D. 药效学评价方法 E. 临床比较试验法 满分:1 分 7. 关于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消除相采样点哪个不符合要求?()D A. 3 B. 4 C. 5 D. 6 E. 7 满分:1 分 8. 静脉注射2g某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0mg/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D A. 0.05L B. 2L C. 5L D. 20L E. 200L 满分:1 分 9. Ⅰ期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时,下列的哪条是错误的?()E A. 目的是探讨药物在人体的体过程的动态变化 B. 受试者原则上男性和女性兼有 C. 年龄在18~45岁为宜 D.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E. 一般选择适应证患者进行 满分:1 分 10. 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B A.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药理学笔记】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离子障 分子型的药物可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生物膜的一侧,称为离子障 首过消除 药物通过胃肠壁和肝脏时可被代谢、失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以口服途径给药最为常见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对药物的影响 药理活性暂时消失,不能跨膜转运 药物与血浆结合特点 可逆性、非特异性、差异性、饱和性、竞争性 体内过程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总称,又叫药物的处置 消除 代谢和排泄的总称,是药物作用消失的主要原因 肝肠循环 有些药物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等结合后通过胆汁排入小肠,在小肠被水解,部分药物可被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肝肠循环。 肝药酶 存在肝细胞内质网中,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主要是C色素P450 酶诱导剂(酶促剂) 能使肝药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利福平

酶抑制剂(酶抑剂) 能使肝药酶合成减少或活性减弱的药物.如西咪替丁、异烟肼 酶促剂意义 使药物代谢加速,药效降低,常需增加剂量才能维持疗效。一旦停用药酶诱导剂,可是同服的药物浓度过高,药效增强,甚至中毒,是停药敏化现象的原因之一;还可加速自身代谢,是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利用药酶诱导剂的酶促作用,可诱导新生儿肝药酶活性,促进血中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经胆汁排出,用于预防新生儿脑核性黄疸 一级与零级消除动力学的差别: 一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 数学模式等比1000→500→250等差1000→900→800 发生条件给药量小于机体的消除能力给药量大于机体的消能力 半衰期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不恒定,与血药浓度有关 时量曲线曲线直线 直线曲线 对数时量曲 线 量效关系增加药物的剂量增加药物的剂量 药物作用时间呈低比例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呈超比例延长 曲线下面积AUC 药物时-量曲线下的面积,AUC大小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应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半衰期 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意义 确定给药时间;估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所需时间;估计停药后药物体内消除所需时间;按半衰期时间的长短对药物分类;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程度。 表观分布容积

药物代谢动力学(20201101084331)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最佳选择题 1、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 2、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 A、药物血浆半衰期 B、药物的分布容积 C、药物吸收速度 D、药物排泄量 E、生物利用度 3、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 A、每4h给药一次 B、每6h给药一次 C、每8h给药一次 D、每12h给药一次 E、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4、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以首次剂量 A、增加半倍 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增加3倍 E、增加4倍 5、某药的半衰期是7h,如果按每次0.3g, —天给药3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时间是 A、5?10h B、10?16h C、17?23h D、24 ?28h E、28 ?36h 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 A、剂量大小 B、给药次数 C、吸收速率常数 D、表观分布容积E消除速率常数 7、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A、有效血浓度 B、稳态血药浓度 C、峰浓度 D、阈浓度 E、中毒浓度 8、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吸收过程已完成 C、药物消除过程正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 9、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 B、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 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 D、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E、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 1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 A、与用药剂量有关 B、与给药途径有关 C、与血浆浓度有关 D、与给药次数有关 E、与上述因素均无关 1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k 的关系为 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E、k/2 血浆药物浓度 12、对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C、依据其可调节给药间隔时间 D、其长短与原血浆浓度有关 E、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 13、静脉注射1g某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 dl,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0.05 L B、2L C、5L D、10L E、20L 14、在体内药量相等时,Vd 小的药物比Vd 大的药物 A、血浆浓度较低 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血浆浓度较高 D、生物利用度较小 E、能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强 15、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表观分布容积(Vd)的概念不符 A、Vd 是指体内药物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