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doc

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doc
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地震时应急避震方法及自救互救方法破坏性地震发生的瞬间,也就是从地震开始到房屋倒塌这十几秒的时间,这是关键的救生时间,在这生与死的紧要关头,一定沉着冷静,选择适当的救生方法。

一、在室内的避震方法

1、地震时,在寻找躲避地方时,就应用软垫或枕头等物,保护头部。如果闻到天然气、煤气味,不要点燃明火,用毛巾之类的东西沾水,捂住鼻子。

2、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的旁边,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炕沿、坚固的家具旁边、内墙墙跟、墙角、有立柱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洗手间、储藏室、厨房等空间窄小的地方。最理想的地方是洗手间、厨房,到时侯可能有水和食物维持生命。

3、身体应采取的安全姿势是:蹲下或坐下,尽量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4、遇到强烈地震,不能开门开窗、跳楼。由于强烈地震,门窗震歪或严重变形,很难开门窗,如果一味地要开窗开门,将浪费宝贵的自救时间。如果跳楼,楼房可能很高,可能出现情况的是摔死、摔伤,或被楼房倒塌下的东西砸伤或砸死。

二、室外避震方法

1、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2、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返回房屋内。

3、应注意避开楼房、过街天桥、立交桥、高大烟筒、水塔等高大

关于地震后自救与互救方法.

关于地震后自救与互救方法 2018-01-10 一、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吞们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二、地震后的群众互救方法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在开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应利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

I ndustrial Constructi on Vol 140,No 12,2010 工业建筑 2010年第40卷第2期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 3 尹 犟 易伟建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 410082) 摘 要:适当考虑结构对于地面运动随机过程的影响,将结构影响因子β(T )引入谱密函数表达式中,得到一种修正的随机地震动模型,并对该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研究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根据规范谱等效原则标定的结构影响因子物理意义明确、应用方便;由修正模型得到单自由度体系加速度反应均值谱与现行规范谱吻合良好。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及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及动力可靠性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随机模型;抗震规范;结构影响因子 STU DY O F EARTHQUAKE RAN DOM MOD EL BASE D O N SE I S M I C D ES I GN COD E FO R BU I LD I NGS Yin J iang YiW eijia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f ocuses on obtaining a modified earthquake random model by intr oducing the structure affecting fact or β(T )int o s pectral density functi on with app r op riate considerati on of the structural effect on random p r ocess of gr ound moti on .Besides,the key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are studied in details and calculated by nu merical method .The nu 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affecting fact or,deter m ined by the equaling rules t o code s pectru m,is clear as a noti on of physics and easy f or app licati on .I n the mean ti m e,the random mean s pectru m of S DOF syste m derived fr om the modified model are well agreed with the code s pectru m.The random model p r oposed in the paper is of relatively high accuracy and possess br oad p r os pects of app licati on,which will p r ovide random seis m ic res ponse analysis and dyna m ic reliable design with dependable references . Keywords :seis m ic random model;seis m ic code;structure affecting fact or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8064)和湖南省科技厅计划重点资助项目(06FJ3003)。 第一作者:尹犟,男,1976年出生,博士研究生。 E -mail:yinjiang2001@yahoo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5919039.html, 收稿日期:2009-03-25 近10余年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而准确的评估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反应则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关键环节。由于地震造成的地面运动本质上是一种随机过程,因此评估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反应必然涉及到结构随机振动及可靠度方法。G 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给出的设计谱是以地面加速度峰值PG A 为基准标定的反应谱。即:首先将大量实测地震记录统 一缩放至某一概率分位点对应的PG A 水平(多遇地震超越概率约63%,罕遇地震超越概率约2%~3%),随后选取多个离散周期点T i 进行单自由度体 系时程分析并将计算结果的平均值连成曲线,对其进一步平滑、修整后即得标准的设计谱。从概率意义上讲,这类反应谱未考虑除PGA 之外的其他因素 (如频谱、持时)对结构随机反应的影响,可将其理 解为一定场地条件、一定地震动强度(PGA 水平)下结构的均值反应,无法直接应用于基于概率的结构 性能设计及评估。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者对已有 的地震动随机模型[1-3] 进行了参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随机极值理论建立了随机地震反应谱[4-5] 。然而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由随机方法得到的均值谱与规范谱之间并不能保持很好的一致[5]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1)由于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与结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性,传统的随机地震动模型中未考虑这一因素;2)为得到完全平顺、光滑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建立规范反应谱时对结构最大加速度反应均值作出了某些小的技术性修整,只能将其视为理想状态下的均值反应谱。 85

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

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 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制的开采,造成大自然的能源的匮乏,大自然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出现,例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大暴风雪等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09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因此,了解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了解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才能在地震发生时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有保命的手段,才能救助他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些地震防御和逃生的知识。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发生数百万次地震。在中国,20世纪以来,6级以上地震发生655次,7―9.9级地震发生98次,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同级地震的l0%。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何永年说,我国41%的国土和许多大中城市处在7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因此,在地震来临时如何自救,是每个老百姓必须具备的知识。那么,地震刚刚发生时,是否留给我们逃生的时间和机会呢?地震波分为两种:横波(S 波)和纵波(P波),纵波在横波之前,当横波到来的时候,就是地震最为强烈的时候。但这两种波之间有短暂的时间差,每次地震的横纵波时间差都不相同,一般在10—30秒之间,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逃生和躲避的危险。由于时间紧迫,每半秒钟都是自救的关键,所以容不得半点迟疑。但是也不要指望这十几秒钟的时间可以让我们做很多应急工作。特别当地壳震动得很厉害的时候,人会感到头晕,四肢疲软无力,连移动都很困难,此时,必须马上抱头下蹲。中国

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震应急手册》上写到,当地震来临的那一刻,在条件允许下,需要你学会标准的逃生措施以及注意事项。1.迅速寻找承重墙、利用写字台、桌子或长凳周围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可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滕吉文院士说:“一柱抵千斤,如果有高大的柱子,那它是最好的掩护,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应该找一堵牢固的承重墙,在墙边蹲下。” 2.立即蹲下蜷缩身体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颈后,保护头部和颈部。3.远离玻璃、门窗、外墙在躲避时还应注意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4.立即滚下床美国国际救援小组(ARTI)提示:如果晚上发生地震,而你正在床上,你只要抓紧枕头保护住你的头部,然后简单地滚下床,床的周围便是一个安全的空间。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地震中的大多数伤亡,是在人们进出建筑物时被坠物击中造成的。要意识到可能会断电,火警以及自动喷淋装置可能会启动。切勿使用电梯逃生。5.用肩背承受压力当被卷入混乱的人流不能动弹时,要用肩和背承受外来压力,随着人流移动而行动。弯曲胳膊、护住腹部,脚要站稳,不要被别人踩到。不要被挤到墙壁、栅栏旁边去。手插口袋是极其危险的,双手应随时做好防御

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试题

应急处置与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培训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将伤员仰面平放,背部垫起 2、救护者先深吸一口气,紧贴伤员的嘴将气吹入,吹气占一次呼吸周期的 3、心脏胸外按压时,掌根重合,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使胸骨下按),按压次数以每分钟次。 4、创伤包扎时,应做到不可 以免引起出。 5、创伤包扎时,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 。 6、操作自救器时,带好口具后,应 转动氧气瓶开关后,用手指按动,气囊迅速鼓起。 7、发生火灾事故时,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抢救,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在撤退途中遇到有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穿戴

好,尽快通过进入新鲜空气中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撤到安全地点。 8、初步检查伤病员,判断其 是否有问题,必要时立即进行 和监护,使伤病员保持呼吸道通畅,视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止休克、 固定,保存好断离的预 防感染、止痛等措施。 9、对上肢出血者,捆绑在其1/2处,对下肢出血者,捆绑在其在大腿处。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紧急情况下,选择应急避难场所,妥当的是在室内遭遇地震时选择洗手间等跨度小的空间。 (√) 2、发现煤气中毒人员,应立即拨打120 报警并等待救援。(×) 3、发现人员触电时,应立即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 4、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2

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5、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 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 6、燃气钢瓶燃气不足时可以将钢瓶放倒使用。(×) 7、遇上发生火灾,应躲在有新鲜空气的窗户边等待救援。(×) 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9、伤员较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伤口的近心端动脉,阻断动脉运动,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10、发生手指切断事故后,用纱布包好, 放入清洁的塑料袋中,并将其放入低温环境中,与伤者一同送往医院。(√) 11、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到作业。(√)

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考试题

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考试题 姓名区队工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将伤员仰面平放,背部垫起。 2、救护者先深吸一口气,紧贴伤员的嘴将气吹入,吹气占一次呼吸周期的。 3、心脏胸外按压时,掌根重合,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使胸骨下按),按压次数以每分钟次。 4、创伤包扎时,应做到,不可,以免引起出。 5、创伤包扎时,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 6、操作自救器时,带好口具后,应转动氧气瓶开关后, 用手指按动,气囊迅速鼓起。 7、位于透水点上方沿撤离;位于透水点下方闯过水头,迅速撤离;撤离通路被水隔断要迅速寻找、离最近的地点躲避,发出呼救信号间断地敲打铁器或煤墙等。 8、发生火灾事故是,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抢救,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 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尽快通过进入新鲜空气中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撤到安全地点。 9、初步检查伤病员,判断其是否有问题,必要时立即进行和监护,使伤病员保持呼吸道通畅,视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止休克、、固定,保存好断离的、预防感染、止痛等措施。 10、采空区透水,必须迅速佩戴或用掩住口鼻,尽快撤离。 二、问答题:(共50分) 1、简述自救器使用方法?(10分) 2、简述发生瓦斯煤层爆炸时的逃生技巧:(15分)

3、简述发生机电、运输事故时的逃生技巧(15分) 4、简述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的逃生技巧:(10分) 答案 一、填空题 1、100~150mm 2、1/3 3、30~40mm 60~80 4、动作迅速敏捷触碰伤口出血、疼痛和感染 5、50~100mm 6、逆时针补气压板 7、上山方向拽住管路等物体位置最高井筒或大巷 8、迎着新鲜空气自救器捷径回风出口 9、神志、气管、呼吸循环现场急救止血包扎伤口器官和组织 10、自救器湿毛巾 二、问答题

急救自救与互救方法

急救自救与互救方法 1运动过程中扭伤的处理方法? 扭伤的主要原因是: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协调性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状态佳。 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运动损伤的处理有个“大米原则(RICE)”,是专门针对运动损伤的处理。如果伤势不严重,可自行参照这个原则处理如仍然无法痊愈,则一定要看医生。 “大米原则”包括下面四个步骤: RICE的第一个字母R代表Rest(休息),要求运动员停止受伤部位的运动,好好休息可以促进较快的复原;第二个字母I代表冰敷,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冰敷袋臵于受伤部位,受伤后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敷袋;第三个字母C代表压迫,压迫使受伤区域的肿胀减小,可以用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同时千万不能按摩,按摩会使内部出血增加,加重肿胀;第四个字母E代表抬高,抬高伤部加上冰敷与压迫,减少血液循环至伤部,避免肿胀。伤处应高于心脏部位,且尽可能在伤后24小时内一直抬高伤部。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固定在夹板后再抬高。 一旦出现运动型的拉伤扭伤,可以使用万特力凝胶,专利的渗透技术,快速起效;创新冷感配方,替代冰敷效果;能够形成凝胶薄胶,持久作用;无需按摩,解决了急性疼痛不能够按摩的问题。每天使用1-4次,取适量涂抹于患处,保持一定厚度,无需按摩。 2 3天户外徒步旅行的必备品? 十种必备品 额外的衣物,额外的食物,太阳镜,小刀,点火材料,臵于密闭防水容器中的火柴(或打火机),急救用品箱,手电筒,地图,罗盘(或指南针)。 3溺水是互救办法与处理? 互救办法: 抢救者如果水性不高,切不可从正面去拉溺水者,否则溺水者会牢牢抓住你的手臂,或搂住你的颈部而使你动弹不得,两人会同归于尽。 正确的方法是递给溺水者一截木棍或树枝,溺水者会死命抓住不放,抢救者拉住另一端,尽快游泳将其拖带至岸边再行抢救。如果溺

地震逃生安全教案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 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地震的求生。 教学准备:flash 课件、ppt 图片、记分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 ⑴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 老师和学生一起观看Flash 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并尝试一起讨论其他预示现象。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纵波、横波、体波和面波基本知识。 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做相应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P 波)、横波(S波)有一个基本概念。) 纵波(P 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横波(S 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

体波:P 波和S 波统称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3、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 接着观看Flash 课件: 恐怖的地震(求生篇)。 了解逃生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 提问:(看PPT 课件),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 同学们相互讨论 4、知识竞赛。 (1)规则:题答对加分,答错不减分,其他组补答正确可以加分,每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题分为判断题和问答题。 (2)同学举手,教师叫到的小组才能回答,抽到同学回答正确才能加分,齐答题不加分。 (3)希望同学注意答题的规则。 三、巩固逃生要领 地震的求生方法: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 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 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地震在甘肃容易发生吗?请大家到课后去寻找答案。

地震应急演练

精心整理 有限公司 地 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体员工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地震伤害。公司特制定地震逃生疏散演练方案,并进行应急演习。 一、地震应急演练安排 1、内容:

(1)应急避地震演练 (2)紧急疏散演练 (3)自救互救演练 2、演习时间:2010年月日 3、演习地点:有限公司 4 5 1 2 ②宿舍楼楼梯口: ③控制室楼梯口: 疏散小组成员职责:在现场指挥下坚守岗位,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疏散全体员工到安全地带。疏散过程中,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全体员工快速、安全地撤离现场。

(2)办公楼、宿舍、控制室内指导组即避震指导组:组长(各部门负责人)职责: ①“地震警报”发出第一次后,指导员工室内避震,纠正员工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②“地震撤离疏散警报”发出后,带领员工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 技巧及要求。演练期间告知本单位成员要做到认真对待,不搞过场;听从指挥,有序疏散;遇事不慌,头脑冷静;积极主动,团结配合。 3、演练前地震逃生疏散演练领导小组要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4、人员疏散时楼梯通道疏通。 5、要根据各楼及分厂(车间)、部门布局进行详细的疏散通道规划,设计各单位的撤离顺序。 6、消防安全及意外事故处理小组要准备好药品等必需品,做好模拟救治的准备(模拟救治的情景:有员工疏散时在办公楼内受伤,小组人员实施救治并疏散)。 11分 2 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的头部和颈部,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不能慌张、哭闹或随意乱跑;不大声叫喊,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3、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第二次撤离疏散警报声。

高层建筑地震作用计算的时域显式随机模拟法

文章编号 5777=4>4?!6758"75=7753=57!"##57<5@774A B587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6753e I75 作者简介 苏成 5?4> ! 男 广东潮阳人 工学博士 教授 X=O'+( 0K0J2$^20$/:1,$:0& 收稿日期 675@年3月 35

防地震应急预案

102省道(211国道)旬阳至小河公路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项目部 防震应急救援预案 文件编号 SRBG-XXLJ-03-2016 安 拟制________ 安保科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放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效日期2016年6月25日 防震应急救援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地震灾害的发生,将给项目员工及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破坏,甚至毁灭性破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特拟制项目防震减灾应急救援预案。

_ 、 大限度的 减小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建立快速、 有效的应急反应 机制,确保国家财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免受大的损失。 三、 适用范围 项目办公、生活区域及施工作业区 四、 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组织机构 组 长:陈能强 副组长:田锡荣、邓嘉伟、胡金童 成 员:万雄、王永龙、雷雪敏、李宽、姚鹏、周长明、徐良春、 石世刚、何鑫、张立芳、张翼、何瑞成、李典员、吴丹、韩芹。 日常事务办理:项目综合办公室 联系电话: 报警电话: 110 (消防) 救急电话: 120 (医疗) (二)、职责 项目应急救援组织设:指挥组、物质设备组、应急救援处置组、 善后处理组、抢险救护组、 安全保卫组,具体负责灾害后救援和处置 工作。 1、 指挥组: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实施演练;检查、督促做 好防震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地震灾害时由指 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减结合”的方针,关爱生命高于一切,最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第一大项: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考核内容: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 操作标准: (1)自救器佩戴位置正确,要挂在腰带上。 使用时先将自救器沿腰带转到右侧腹前,左手托底,右手下拉护罩胶片,使护罩挂钩脱离壳体扔掉,再用右手掰锁口带 扳手,至封印条断开后,丢开锁口带。 (3)左手抓住下外壳,右手将上外壳用力拔下扔掉。 (4)将挎带套在脖子上。

(5)拔出启动针,使气囊逐渐鼓起,立即拔掉口具塞,并同时将口具塞入口中,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6)两手同时抓住两个鼻夹垫的把柄,将弹簧拉开,憋住一口气,使鼻夹垫准确地夹住鼻子。 (7)如果挎带过长,可以拉动挎带上的大圆环,使挎带缩短,长度适宜后,系在小圆环上。 (8)调整呼吸,迅速撤离灾区。 (9)佩戴时间:须在30秒内完成。 第二大项:创伤急救 考核内容1: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

操作标准: (1)将伤员仰面平放,背部垫起100~150mm。 (2)救护者跪在伤员头部一侧,一只手捏紧伤员鼻子,另一只手掰开伤员的嘴。 (3)救护者先深吸一口气,紧贴伤员的嘴将气吹入,吹气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 (4)吹气完毕救护者立即离开伤员的嘴,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另一只手,压伤员的胸部,帮助伤员呼气。 (5)反复均匀操作,每分钟16~18次。 考核内容2:心脏胸外按压的操作

操作标准: (1)位置:位于胸部正中胸骨下半段胸骨切边上两横指。 (2)手法:掌根重合,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使胸骨下按30~40mm),按压次数以每分钟60~80次。 (3)姿势:抬臀、挺腰、直臂。 考核内容3:创伤包扎的操作 操作标准: (1)在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地震急救中自救互救很重要示范文本

地震急救中自救互救很重 要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地震急救中自救互救很重要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地震发生后第一位的事情是自救和互救,这样能赢得 宝贵的时间,一般自救互救率为40%-80%。在废墟中挖出 伤员首先要确定头部,快速、轻巧暴露头部,清除灰土, 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立即人工呼吸。不能强行硬 拉。 急救原则: 1、排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 2、处理创伤性休克。 3、处理完全性饥饿。 4、外伤止血、包扎、固定。 更多急救应急错失: 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

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

TMD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_朱以文

收稿日期:2003-10-26; 修回日期:2003-11-22 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资助项目(KJ 00-03-26-01) 作者简介:朱以文(1945-),男,教授,主要从事计算力学和结构防灾减灾研究 文章编号:1000-1301(2003)06-0174-05 TM D 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 分析的虚拟激励法 朱以文,吴春秋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对于频率分布密集或受频带较宽的地震激励的结构,其响应不再以某一单一振型为主,须考虑采用多点控制。本文对受T M D 多点控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文中建立了带有多个子结构系统的以模态坐标和子结构自由度为未知量的统一运动方程。针对所得方程为非对称质量、非对称刚度、非经典阻尼的情况,本文给出了使用直接法求解的格式。地震随机响应分析采用了虚拟激励法,可以考虑各振型之间的耦合项,计算量小且精度高。本文的方法适用于带有多个子结构的系统的一般性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点控制;主结构;子结构;随机地震响应中图分类号:P315.96 文献标识码: A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for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 with MTMD ZH U Yi -wen ,WU Chun -qiu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 ,W 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 A bstract :The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no t constituted with one sing le mode shape w hen the frequency distri -bution is dense o r the earthquake excitation 's frequency band is w ide .At this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he multi -point control sy stem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w ith M TMD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uniform dynamic equation w ith mode coordinate and slave system 's DOF as variables is established fo r the system w ith multi slave sy stem .The equatio n has asy mmetric mass m atrix ,asymmetric stiffness matrix and nonclassical damping m atrix ,and the direct solving format is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is studied by using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thus the coupling items between modes can be considered .The calculation is cheap and precision is high .The method in this paper is adaptable to the general case of the sy stem with multi -slave structures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wo rth .Key words :multi -point control ;master structure ;slave structure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1 引言 对于高层建筑、大跨桥梁、高耸塔架等高柔结构采用TMD (Tuned Mass Damper )减小风振及地震响应是有效的,这一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TMD 对建筑结构的功能影响较小,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控制元 第23卷第6期2003年12月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EA RT HQ UAK E ENG IN EERI NG A ND ENG IN EERIN G V IBRA T ION V ol .23,No .6 Dec .,2003DOI :10.13197/j .eeev .2003.06.028

单位地震应急预案

龙兴塑料厂地震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本公司地震应急工作,确保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本公司应急处置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制订本标准。 二、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三、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信息畅通、反应及时,加强协作、整体联动”的工作原则,保证公司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预防、控制疏散和自救互救等措施,保障全体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应对处置我省及周边省份破坏性地震或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五、启动条件 我省及周边省份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工作区所在地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

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六、组织机构及职责 在公司的领导下,成立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公司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安置组、治安保障组等应急工作机构。****公司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见附件 1.1,电话联系表见附件1.2。 七、健全制度 公司建立健全包括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日常值班、灾情报告、应急检查与演练等地震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常抓不懈。 八、明确责任 公司建立健全应急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处置组织、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震时应急责任。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程序,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以及现场抢险等程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九、应急准备 公司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认真做好以下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1、明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式,在明显的位置张贴使用,并印发给相关部门和应急人员。 2、定期修订公司应急预案预案,并组织公司员工学习和熟悉预案,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工具等装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 3、利用已有的宣传阵地和载体宣传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应急疏散、逃

应急处置及自救互救(严选内容)

应急处置及自救互救 一、现场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的重要性 1、自救: 当井下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区影响区域内的每个矿工进行避灾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2、互救: 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条件下,如何妥善地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方法。 3、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不可能立即到达事故地点,实践证明,矿工如能在事故初期及时采取措施,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可以减少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现场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据统计,现场急救搞得好,可减少20%伤员的死亡;人员受伤后,2min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70%,4min—5min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43%,15min 以后的成功率极少。这说明现场急救工作,是关系到矿工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 4、每个入井人员必须熟知以下内容: (1)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2)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3)掌握避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 (4)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 二、生产中发生事故现场应怎样应急处置 1、井下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是:(1)及时汇报(2)积极抢救(3)安全撤离(4)妥善避灾 2、井下灾害事故发生后,一般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作好现场抢救工作就能将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及

时报警可增加获救的机会、赢得抢救的时间。在事故发生后在场人员一定要头脑清醒、沉着、冷静,要尽量了解判断事故发生地点、性质、灾害程度和可能波及的地点,要充分利用附近的电话或派出人员迅速将事故情况向领导或调度室汇报。 3、避灾过程中,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条件下,利用附近的设备、工具和材料及时处理,消灭事故,当确无法处理时,就应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灾害地点的实际情况,选择安全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撤离时,要保持镇静、沉着应对,不要惊慌失措,大喊大叫,四处乱跑;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决不可单独行动。 4、紧急避灾撤离事故现场时,要迎着风流、向进风井口撤离,并在沿途留下标记。 5、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要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躲避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避,在硐室外留下明显标记,并不时敲打轨道或铁管发出求救信号。撤离路线被封堵时,不要冒险闯过火区或泅过被水封堵的通道。 (一)矿井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与自救 1、火灾发生初期是灭火的最好时机,因而应主动学会使用灭火器具,掌握灭火知识。在发生火灾时,若火势不大,可直接组织身边人员灭火;若火灾范围大或火势太猛,现场人员无力抢救、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若没有自救器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撤离灾区或根据领导指示行事。 2、如果巷道内已充满烟雾,不可惊慌乱跑,要迅速辨别发火地点和风流方向,然后沉着地、俯身、摸着轨道或管路撤出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