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一、典例引领

下图为轰地地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2)下列关于斜层形成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efg

C.cdba D.dcba

(3)关于丙丁之间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岭B.背斜

C.向斜D.地垒

(1)C (2)D (3)C [第(1)题,图中甲、乙两处地势低平,而丙处地势较高,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因此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丙处。第(2)题,各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由下向上依次形成。第(3)题,由丙、丁之间岩层弯曲状况可判断为向斜。]

二、考点透析

根据地层判断地壳变动过程

1.地层性质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颗粒粗细、成分、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

境特征。例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海洋环境;根据红色页岩地层可推知当时为湿热气候;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2.地层厚度

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沉积物来源较少。

3.地层相互关系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图中A、B、C、D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图)。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因为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的来源(如图)。

(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如图)。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图)

三、题组训练

崮,是一种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山”,高度在10米至100米之间。山东枣庄市抱犊崮是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数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述说着远古的繁盛。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据此完成1~2题。

1.构成抱犊崮的岩石属于( )

A.石灰岩B.页岩

C.花岗岩D.大理岩

【解析】由材料可知,抱犊崮地质公园有“丰富的地质岩层”“大量的生物化石”;结合岩石特点可知沉积岩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故排除选项C、D;石灰岩、页岩属于沉积岩,而华北地区寒武纪主要以陆表海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选A

【答案】A

2.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外力侵蚀—隆起抬升

B.海相沉积—隆起抬升—外力侵蚀

C.隆起抬升—流水沉积—外力侵蚀

D.外力侵蚀—海相沉积—隆起抬升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已知该区域岩石为海洋沉积形成,即先是海相沉积;此后随着地壳运动,岩层隆起抬升,形成山地;后遭受外力侵蚀,形成“桌形山”或“方山”。选B。

【答案】B

花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峰丛洼地地貌区,区内由几座相连的山峰簇拥,山峰主要由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组成。下图为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左江花山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可能形成的岩石是( )

A.花岗岩B.大理岩

C.砂岩D.页岩

【解析】花山岩石属于石灰岩,其经变质作用后形成大理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砂岩和页岩属于沉积岩。选B。

【答案】B

4.左江花山地貌在形成过程中可能( )

A.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B.流水冲蚀作用对地貌影响最大

C.山峰之间有封闭性溶蚀洼地发育

D.生物起到的作用较小

【解析】花山岩石为石灰岩,因此其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其岩溶地貌形态主要是流水濬蚀作用形成的,并且生物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选C。

【答案】C

蓝田汤峪和蓝田玉是蓝田的特色,下图为陕西蓝田汤峪地区地质图。读图完成5~6题。

5.蓝田汤峪最可能存在于图中的(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解析】蓝田汤峪是地下热水沿地壳断裂带出露于地表形成的温泉,

因此一般出现在断裂带附近。丙地位于山前断裂带,且为断裂交会处,岩石破碎,地下水易出露;丁附近为变质岩,不可能存在温泉;甲、乙两地距断裂带较远。选C。

【答案】C

6.蓝田玉的成因是( )

A.岩浆喷发作用B.岩石变质作用

C.岩石风化沉积D.河流沉积作用

【解析】蓝田玉是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美玉。选B。

【答案】B

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7~8题。

7.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 )

A.盛行风风速大B.地表坡度大

C.土壤颗粒大D.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结合风洞实验中植被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影响“风蚀量”的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度”。选D。

【答案】D

8.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

C.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

【解析】从描述中的“浍”“溜”和“风”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用。选D。

【答案】D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

种喀斯特地貌

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先是在海底沉积形成石灰岩,然后是石灰岩地区受内力作用抬升为陆地,最后是在流水侵蚀和溶蚀等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A

10.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抬升、沉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

B.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C.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D.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浅

【解析】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当然河谷的形成不仅与河流侵蚀有关,还与地壳抬升导致的下切侵蚀有关。喀斯特地貌一般发育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因为溶洞有多层,且水往低处流,所以地下水埋藏不一定浅。

【答案】A

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为世界第二大桌状山。桌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

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完成11、12题。

1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

B.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

C.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

12.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A.桌状山

B.丹霞地貌

C.雅丹地貌

D.喀斯特地貌

【解析】11选A,12选D。第11题,大瓦山下部石灰岩是沉积作用形成是向斜山,说明有板块水平挤压;板块挤压产生断层,岩浆沿断层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断块上升,并且覆盖上层的玄武岩不易被侵蚀,形成桌状山。第12题,石灰岩是易溶岩石,如果位于上层,又处于水热丰

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溶蚀作用强烈,易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由风力作用形成,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丹霞地貌是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的风化剥离以及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山峰和奇岩怪石的特殊地貌。

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一处绝壁之巅。这里海拔1 7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为主。图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郭亮村绝壁岩层( )

A.具有层理构造

B.含有丰富的化石

C.由变质岩构成

D.由岩浆冷凝而成

14.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 )

A.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

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

C.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

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解析】13选A,14选D。第13题,材料中显示岩石以砂岩为主,砂岩

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有层理构造,有化石,但从图中只能看出水平层理结构,看不出化石岩浆冷凝形成的是岩浆岩。第14题,砂岩是沉积岩,因此应先是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受侵蚀一定会露出地表,而后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长江流域面积广阔,地貌类型多样。图甲为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景观,该地区森林覆盖率低。图乙为鄱阳湖附近区域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图甲所示河谷中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干燥,岩石物理风化严重

B.河谷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作用强烈

C.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

D.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碎石堆积较多

16.金沙江干热河谷对长江三峡水库存在着较大的危害,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水土流失严重

B.碎石裸露面积广

C.河流流速较快

D.河水蒸发量巨大

17.形成乙图中鄱阳湖西侧山脉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沉积成山

D.断层成山

【解析】15选C,16选A,17选D。第15 题,该区域虽然位于河谷,但整体海拔高,气候不是“炎热”;由于山脉阻挡,河谷大风天气少;由于该区域降水少,滑坡和泥石流相对较少;图中显示该河谷坡度较为和缓, 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第16 题,由图可知干热河谷地区地势相对和缓,河流流速较慢,因而碎石裸露面积广,二者对下游地区的长江三峡水库基本没有影响;由于该区域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 河水蒸发量不是很大,而且金沙江河水蒸发量对长江三峡水库影响小; 由材料可知金沙江干热河谷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在长江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第17 题,从图中可看出该山地有温泉和自流泉,断层线处岩石破碎,地下水出露形成泉,可知该山地最可能是断层成山。

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 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 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 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高频考点透析

高频考点透析,重点大学不是梦 “一张卷就20多道题,孩子也都拼命学,怎么就考不好呢?我认为:关键就看会不会巧学、会不会掌握规律走捷径。重点知识年年考,主干知识必考,是中高考命题基本规律。在我16年命题阅卷工作中,确实也发现很多考点经常考甚至每年必考。如:高考数学函数性质近四年考了89次,不等式的应用考了83次,用圆锥曲线考了78次。线面关系及二面角,考了75次。这些经常考年年考的知识点,称为高频考点,也叫常考点、易考点、必考点"。抓住高频考点,就是中高考夺取高分的最佳“捷径”。冲刺高分很简单 2014年高考改革政策相继出炉,科目分值、考试侧重点等方面的调整,直接预示 着:中高考命题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专家预计,2014年一本线仍继续上调 ,大概分值在5-15分,在一分压倒上万人的竞争中,这将决定一大部分考生的命 运。 2014高考拼分年,你的孩子靠什么改变命运 高频考点透析,重点大学不是梦 孩子就拼命地学,可成绩却总是没起色,越学越疲惫,越学越没效率,我们干着 急没办法。可作为家长,不管孩子成绩怎么样,在中高考这个关键时刻,总得给 孩子加油鼓劲,不能放弃。不帮孩子迈过这道坎儿,以后会埋怨自己一辈子。趁 现在还有时间,赶紧让孩子用,真到临考再想用,就来不及了。" 专为2014年中高考生量身打造的《高频考点透析》已经正式向全国统一发行, 名师面对面,以更专业的视角、更独特的解析,为考生把脉中高考,解读命题重 点、解题方法和破题技巧,助千万学子冲击高分。 中高考一天天临近,早一天为孩子订购高频考点,及时早一天为孩子敲开好 高中、好大学的大门!不要等到中高考结束,草后悔没早给孩子用上高频考点, 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不敢相信!突击一月,最让我头疼的英语,考了全班第一。以前阅读题每次考试 都胡蒙乱猜。现在《高频考点透析》把必考词汇总洁的非常细致…..

湖北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7: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湖北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7: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7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埇桥期末) 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 . 1963年~1972年 B . 1975年~1986年 C . 2000年~2010年 D . 1985年~1990年 (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 人口就业压力大 B .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 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 . 城市人口比重大 2. (2分) (2018高一下·四川期中)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15——64岁)之间的比率。表1为江苏省人口数据统计表(部分)。读表1,完成下列各题。

(1) 2000~2015年,江苏省() A . 人口增长加速 B . 抚养比持续下降 C .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 . 家庭户数明显减少 (2)针对上题中出现的问题,江苏省应() A . 控制外来人口迁入 B . 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C . 积极提倡晚婚少育 D .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3. (2分)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 . 1950—1960年 B . 1960—1970年 C . 2000—2010年 D . 2040—2050年 (2)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 . 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 . 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 . 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3) 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⑥

高考常考动词时态语态考点透析定稿版

高考常考动词时态语态 考点透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考常考动词时态语态考点透析 知识清单 1.熟知九种基本时态的构成; 2. 九种基本时态的用法及重点; 3. 一般过去时态与现在时态用法上的侧重点; 4. 被动语态的基本形式; 5. 被动语态中特殊情况; 6. 与时态相关的固定句式结构。 学情分析 考生在动词时态和语态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考生对于时态的基本类型不能熟练掌握; 2.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及过去分词形式不清楚; 3. 句子中的主被动意识淡; 4. 被动语态的基本形式,不能准确使用被动语态; 5. 在使用时态时,全凭所谓的语感去判断,写出来的句子中时态混乱,没有时态观念,没有章法可言。 动词时态语态的基本结构及用法(以动词do为例) 一般时 进行时((be doing)

完成时(have done) 现在完成进行时 巧记·速记 进行时,be doing,动词前是助词“be”, “现在”要用“am/is/are”,“过去”要变“was/were”,“将来”则是“will/shall be”;动词后加“ing”,巧记结构做题易。

完成时,have done,动词前是助词“have”,“现在”要用“ha s/have”,“过去”勿忘变“had”;动词要用过去分词,这点千万别忘记。 现在完成进行时,“现在完成+进行”,一人身兼两人职。 考点一一般现在时态(do/does) 1表示客观事实、普遍真理或自然现象。 As is known to us, the sun ____(rise) in the east and ___(set) in the west. 2表示习惯性、经常性的动作或经常存在的状态,时间状语有always, often, usually, sometimes, every day/year, on Sundays, once a week。 Some senior 3 students ___(got) up at 5:20 every day including Sunday. 3在时间、条件状语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态表将来。 If city noises _________(not, keep) from increasing, people will have to shout to be heard. 4表示按时刻表、计划规定要发生的动作,常见的动词有: come, go, leave, begin, arrive, start, stop, return, open, close等。 The plane _____(take) off at 2:30 every Wednesday and Friday. [典例1][2015·四川成都一诊]It's probable that the rocket ________ (date) from about 2,000 years ago in China. [典例2][2015·北京东城区期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e will carry out the plan next week. (完成句子) 除非你有不同意见,否则我们下周就执行该计划了。 考点二一般过去时态(did) 1表示过去的事情、动作或状态,常与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时间比较具体yesterday (morning), two years ago, last night/year, in 1990, in the past,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the other day)或上下文语境有暗示,或由于地点的转变而导致同一个动作用过去时态。

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累计减少1 300万人,,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图Ⅰ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Ⅱ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Ⅰ预测符合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4.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2010年~2020年B.2020年~2030年 C.2030年~2040年D.2040年~2050年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读“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 C.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不变的确定值 D.面积相等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相同 11.按图所示,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水资源B.矿产资源 C.水能资源D.耕地资源 二、综合题 12.下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增量变化(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劳动人口变化的特点。 (2)简析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若我国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请分析其弊端。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全国卷)最新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01 人口专题检测卷

01 人口 选择题 (河北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 A. 下降速度越来越快 B. 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 C.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 D. 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 2.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社会负担减轻,利于经济快速发展 B. 家庭负担减轻,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C. 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 D.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1. C 2. D 始减缓,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 人口的生育率较低,会导致人口的出生率较低,会导致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较少,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减轻和家庭负担会加重,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AB错误,D正确;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高于城市,而且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因此对农

业发展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答案D。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为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 1980年 B. 2000年 C. 2015年 D. 2025年 4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 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B. 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 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 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答案】3. C 4. A (怀化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考)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小于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高中英语常见名词考点透析

高中英语常见名词考点透析 一、单、复数名词的正确使用 [例] They have all sorts of course. (2006陕西高考·改错) [析] 英语中,名词有单数、复数或不可数的形式。本题中的course是可数名词,意指“课程”,故应用复数形式courses。 二、仅以复数形式出现的名词 [例] Happy birthday, Peter, and many happy return of the day! (2000安徽春考·改错) [析] Many happy returns of the day! 是一句固定的生日祝语,相当于汉语的“祝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returns 在此处便是约定俗成的用法。 除这一结构外,像shake hands with (= shake sb’s hand), make friends with 和change seats / trains / buses等常用的结构,及thanks, cheers, congratulations, things(情况), affairs, feelings, as follows(如下), in tears, in ruins, in pieces, in chains(被囚禁), in high spirits, in one’s teens / twenties, in the 1990’s (或in the 1990s), into halves, good manners, give one’s

regards / best wishes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make preparations for 等,也都是常用或只用复数的名词式。 三、纯粹不可数名词的使用 [例] I’m glad you have made such a great progress that... (2006江西高考·改错) [析] 在英语中,有些名词, 如advice(建议), news, information, fun, weather, progress, homework, housework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可数的,所以这些词没有复数形式,也不可把其与不定冠词连用。可见,such a great progress 使用有误(须改为such great progress)。再例:She was doing her homeworks one Sunday morning when she smelt something burning. (2004高考福建卷·改错)由于homework为不可数名词,所以,作业再多,也无复数。 四、转义名词的考查热点 [例] When you finish reading the book, you will have ______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______ life A. a; the B. the; a C. 不填; the D. a; 不填 [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understanding和life这两个名词可数性的界定:understanding已为转义用法,life在此泛指“人生”,是不可数名词,故而便可正确选用冠词。 转义名词主要分为两类:①把抽象意义转化为具体意义,因而赋予其可数功能; ②把具体意义的名词抽象化,从而赋予其不可数性。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综合题答题技巧10--人口变化和发展类

降龙十八掌10龙战于野---人口变化与发展类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杨开鸿 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答题要点: 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迁入地: 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对迁出地: 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③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 1.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人口性别比失调,部分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社会问题之一。(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3.我国劳动力数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已经趋于缓慢下降,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技术型产业工人比例较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流动规模大,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5.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例题1【2020石景山期末】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山区,20世纪7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建立小商品市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制造中心。“义新欧”国际班列、“义南舟”出海通道、“义乌购”电商平台等举措为义乌发展再添新动力。义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37%,印度人是义乌外国人中最大的群体。 说明义乌吸引大量印度人流入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 义乌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好的生活条件;印度人口多,小商品市场广阔,(贸易额大)等。(每点1分) 例题2:近年来,我国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候鸟老人”组团“迁徙”的现象日渐普遍。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第6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第6题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1、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下图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 B.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 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 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 2.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 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 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 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 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 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⑤ 2、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6年 2.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城市房价增长快 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2至107之间。下图示意我囯2011年与2016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2011年之前与之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水平 B.传统文化 C.生育政策 D.自然灾害 2.根据2011年与2016年人口性别比变化可推测出我国( ) A.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 B.男性平均寿命短于女性 C.男性平均寿命等于女性 D.男性平均寿命长于女性 4、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考向预测】2020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生存环 地区的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 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2019高考地理练习7人口与城市解析版

夯基提能卷7 人口与城市 夯基提能卷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南中原名校四调]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示意1964~2010年我国某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1~ A.黄山市 B.北京市 C.成都市 D.乌鲁木齐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地区差异。2000年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8.4%,即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且出现早,故该市应该是发达地区大城市,北京市最符合,故B正确;黄山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会这么早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C、D错误。 2.1964~2010年该市人口特点是( ) A.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 B.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C.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D.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趋于加重,故A错误;表中15~64岁人口比重一直上升,则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之和下降,推断人口总抚养比下降,故B错误;计算分析可知,201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较1964年呈上升趋势,故C正确;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该市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型的过渡,故D错误。 3.该市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 ) A.时尚产品销量大增 B.人均消费减少 C.少儿旅游业兴起 D.养老机构床位短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资料可知,少年儿童比重急剧减少,少儿旅游业会衰退,以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时尚产品的销量不会大增,故A、C错误;人均消费可能增加,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也会给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带来一定压力,故B错误,D正确。 [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向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4~6题。

高频考点透析——地图

地球地图与等值线 考点解读 1、该部分知识是地理高考的重点知识之一,每年的占分量均在10分以上。 2、该部分知识承担着高考试卷区分度的作用,是希望获得高分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3、该部分知识需要较强的理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是文科生的学习难点之一。 4、该部分知识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切忌死记硬背。 【学习方法】 1、建立空间模型 (对于地球运动来讲,它的核心难点就是要在头脑里建立一个空间模型来,难在我们看不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很难理解它的运动方式,) 2、理解原理含义 (不是背原理,理解原理,运用原理,一说昼夜长短是脑袋里出现图,我能看到的图像,阳光怎么照的。) 3、总结题目类型 (不要“盲目”傻做题,要“聪明”做题,要善于从题目中提取高于题目的东西,更像物理、数学的题目,是理科感觉,做一道题目,从这一道题目中提取总结规律,会这一类型的题目,这个是最重要的!) 4、增强巩固练习 (是理科的知识,有练习支撑才可以!) 考点梳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试大纲)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区时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世界时。 3、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周期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关于时间计算: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世界时; 关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有黄赤交使得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带来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的变化,进而引起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考查比较多的知识点。 【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盒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重点考点解析】(三个方面) 1、地方时与区时 (1)东侧的时间早于西侧的时间 (2)东加西减:15°/1小时 1°/4分钟

高考地理-人口(练)-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口(练) 1.练高考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为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2016?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分)(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4分)(2016?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 是2010 年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人口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6 人口 (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7-8题。 2000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 0M N 30 60 距市中心距离(km )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2000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 3000035000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P Q 5 10 15 距市中心距离(km ) 甲城市 乙城市 图3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 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 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 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 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央商务区具有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的原则,甲图中的N地形成二级商务区。 (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 表2 图8 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因为江苏省总人口在增加,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江苏省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

高考中函数有关概念考点透析一

高考中函数有关概念考点透析一

高考中函数有关概念考点透析(一) 考点1 映射和函数的区别和联系 例 1 {}{}为值域的函数有,,以为定义域,以765,,4,3,2,10多少个?映射有多少个? 错解辨析:混淆影射和函数的概念,误认为分5步完成,每一步都有3中方法,即构成映射和函数的个数均为5 3 ;依据映射和函数概念,以上是构成映射的过程,而对函数必须保证{}765,,必须用完,这就要对定义中的5个元素分组再一一对应. 正解 :先将5个元素分成非空的3组有两种分法:2,2,1;3,1,1;注意均匀分组的处理,再从定义域到值域全排列,共组成函数个数为 .150)!2!2(331 2352325=+A C C C C 映射53个; 感悟 构成映射和构成函数? 区别在那里?说说学习体验!构成映射常依据映射定义分步计数完成,对于某些特殊的映射又要用分类计数原理思考构成过程. 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满足: A ,B 非空的集合;B A :f →的映射; 对于集合B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皆有原象,三点缺一不可. 依据函数的定义常常根据值域的个数将定义域分组为相应个数组,然后从定义域到值

域为一一对应作全排列完成,即“先分组后全排列”构成函数,也是构成满射个数的求法. 考点2 函数的定义域:3种类型和易错问题 认识整体变量观念,运动变换认识变量之间的关系; 1初等函数的运算构成的复合函数 例(09江西)函数 234y x x =--+ 解析 : 由21011141340x x x x x x +>>-????-<?? . 感悟:初等运算构成的复合函数定义域,求各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构建不等式组求解 (08湖北) 函数f(x)= )4323(1122+--++-x x x x n x 的定义域为 )1,0()0,4[ -∈x ; 2已知外层函数如何求解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例(江西 ) 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0,2],则函数(2) ()1f x g x x =-的定义域是 因为()f x 的定义域为[0,2],所以对()g x ,022x ≤≤但1x ≠,故[0,1)x ∈。 感悟:这是已知外层函数的定义域,如何求解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的问题,整体变量的观念构建不等式解出所求函数的定义域.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资料讲解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高考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南京金陵中学钱旭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其画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男左女右”分成左右两栏,以图中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中男、女人口所占的百分比;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按“上老下小”的年龄顺序排列。它多用于某区域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统计分析。 【判读技巧】 1、人口金字塔图能够说明某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它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如下图所示: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 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可知:扩张型对应的多为传统型;静止型、收缩性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现代型。 2、人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由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别、战争以及人口迁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某一年龄段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问题在人口金字塔图上表现为图形的左右不对称,如下图所示。 图1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多女少,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男性人口迁入所造成的。而图2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少女多,原因可能是由于近期发生过战争,夺去了大量的青壮年男性的生命所致。 【典例精析】 例1、下面是 X、Y 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回答1~2 题。

【高考地理】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人口的变化

【高考地理】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2019·北京丰台期末)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含预测)。读图,完成3~5题。

3.2018~2050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 A.中国B.巴西 C.韩国D.俄罗斯 4.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 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 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 D.到2050年时中国和印度差异最大 5.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2019·河南郑州一测)读2016年江苏、河南、新疆、黑龙江四省区的人口增长数据对比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序号表示江苏人口增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近年来③地人口迁出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为() A.政策限制B.产业迁入 C.劳动力减少D.交通发展缓慢 8.④地机械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 C.经济发达D.交通便利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检测三)下图为1989~2009年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移动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高考地理:人口问题 专题复习

一、人口问题概况(主要方式与内容) 1、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人均耕地、人均资源、人均粮食、人均能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不断下降及解决措施。其中以中国和印度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表现最为突出。 2、由于人口零及负增长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包括老龄化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劳力的短缺,社会伦理观念的转化,以及政府相应的政策等。其中以西欧,北欧,北美诸国表现比较突出。 3、与人口结构有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就业结构,与人口增长相关的是年龄结构,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是学历结构。 4、农村地区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过度开垦,森林草场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湖淤塞等相关的生态问题。以及农村年轻劳力外出打工造成的劳力短缺问题。农村剩余劳力大量拥入城市(即城市化过程),民工的盲目流动带来的交通紧张、社会治安变差,住房紧张及其它社会问题。 5、国际人口迁移过程中带来的交化交流,种族问题,以及对迁入地经济繁荣的促进,社会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尤其要注意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及后果。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增长模式)判断 1、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差异的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形成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 (2)年龄构成因素: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影响很大。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形成的,而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又将影响以后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从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人口再生产状况至关重要。 (3)社会因素:如家庭文化、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等。 2、人口再生产类型:综合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将人口增长过程分为三种类型,工业革命以前为“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为“高低高”的过渡模式,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人口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工业革命以前全世界都是高高低模式,所以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发达国家为“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增长加速,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广大发展中国家进入“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4、中国人口增长模式 新中国成立前为“高高低”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快速增长的“高低高”模式,目前为增长下降的“高低高”模式,接近“三低”模式。 例1: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回答(1)~(3)题。

高考数学高频考点_必考点透析

高考数学必考考点题型 命题热点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这一知识点是高考每年的必考内容,对集合的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二是集合间的关系,三是集合语言的运用. 在试卷中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集合知识经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交汇在一起命题,因此应注意相关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常用逻辑用语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重点考查:充分必要条件的推理判断、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等,在试卷中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这个考点的试题除了考查常用逻辑用语本身的有关概念与方法,还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所以还要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 预测 1. 已知集合{} 2|20A x x x =->,集合(,)B a b =,且B A ?,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 A.(2,)-+∞ B.[2,)-+∞ C.(,2)-∞- D.(,2]-∞- 解析:化简A 得{}{}2|20|02A x x x x x =->=<<,由于B A ?,所以02 a b ≥??≤?, 于是2a b -≥-,即a b -的取值范围是[2,)-+∞,故选B. 动向解读:本题考查集合间的关系,考查子集的概念与应用、不等式的性质等,解答时注意对集合进行合理的化简. 预测2. 若集合1|2,A x x R x ? ?=<∈???? ,{}3|log (1)B x y x ==-,则A B 等于 A.φ B.1(,1)2 C. 1 (,0)(,1)2-∞ D. 1(,1]2 解析:依题意{}1|0,|12A x x x B x x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