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讲义

偏误分析讲义
偏误分析讲义

偏误分析讲义

Lado1957年提出的对比分析法理论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母语习惯向目的语习惯逐步迁移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把所教授的目的语和学习者的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一一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列出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或相似之处是学习者容易掌握的方面,在学习中会出现正迁移;不同之处则是学习的难点、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会出现负迁移,即学生可能会出错。

对比分析法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上。由此衍生的“听说法”在二战及战后二十年里成为语言教学的主流。“听说法”语法教学的顺序是根据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把两种语言中差别大的结构作为重点并按其难易程度进行安排,课堂教学方法则以反复操练和句型训练为主,旨在准确。

但是对比分析法也有其致命的弱点:

1)对比分析只对语言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方面,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是不全面的。

2)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着看做机械刺激的对象,不重视学习者的研究,只进行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对比,单纯从两种语言本身的对比预测学习的难易,不可避免地造成预测的不准确性。

3)对比分析只研究L1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L2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不只是来自L1的干扰,学习者错误的困难和错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语言差异与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之间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如:全香兰《汉韩同形词偏误分析》(汉语学习2004,3)

韩国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 ,其中汉韩同形词所占比例相当大。比如 ,汉语水平等级大纲甲、乙两级 2021 个多音节词当中汉韩同形词就有1256 个 ,占 62 %。因此 ,在韩汉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 ,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词语时 ,韩国语的汉字词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方便 ,可是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汉字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

学语言,免不了会说错、写错。对待错误,可以有不同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错误要竭力避免;“吃一堑,长一智”——错误有积极作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也免不了会犯错误。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对待错误属于消极态度,有错必纠,体现在听说法、直接法中,遇到学生错误尽量纠正,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而另外一种态度则是认为,错误在语言学习中是必然会出现的,通过不停的学习,其可以自然消失,因此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体现在教学法中就是交际法。(也称功能意念法、功能法,20世纪

70年代起源于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兴盛于美国,功能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语言的功能项目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它面对错误的一个原则就是:强调内容表达,不过分苛求形式,只要不影响交际,一般性的语言形式错误是可以容忍的。Follow me)

所以Johnson(2002)说过:外语学习者的话语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中的错误。如果学习者的每句话都正确无误,我们就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但是,话语中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特点,推测出错的原因。错误可能暗含着关于外语学习过程的重要信息。这就好像是医生看病一样。对于医生来说,患者的疼痛部位(而不是其他部位)能够告诉他更多的信息。——错误反映学习过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占统治地位的语言学习理论是对比分析假说。六七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随着认识的深入,研究者发现,用迁移理论不能解释学习者的全部错误,这样,人们逐渐对对比分析失去热情。更重要的是,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也受到了很多批评。乔姆斯基不断提醒人们,语言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语言运用是一个由规则支配的、创造性的过程,刺激反应无法解释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全部。研究者们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学习理论,就是偏误分析。

Corder1971年提出的偏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奠定了最初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偏误指学习者在过渡性语言能力下所出现的语言错误,反映了学习者中介语所处的状态。偏误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一个窗口,从中我们可以描述、解释中介语的语言现象,学习者的认知机制和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规律性错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与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偏误分析法的心理学基础:认知理论;语言学基础: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将二语习得过程看做规则形成的过程,学习者不断从目标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标语规则作出假设,并进行检验与修正,逐渐向目标语规则体系靠近。)

偏误分析法的发展过程:

20世纪60年代末: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引起学者关注(Corder,1967,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学习者错误的重要意义)

20世纪70年代:偏误分析的鼎盛时期(J.C.Richards 1974;J.Schachter 1974;

S.N.Sridhar 1975; J.Schachter & M.Celce-Murcia 1977; J.M. Hendrickson 1978)(桂诗春1988;鲁健骥1984,1988,1994;戴炜栋 2001)

区别“偏误”和“失误”。

偏误分析的步骤:

1、语料收集和选择

2、偏误辨识(偏误: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不足;失误:偶然性、非系统性)(显

性偏误:在形式上违反句法规则;隐性偏误:从一个句子内部看可能没有语法毛病,但放在上下文或语境里就有问题了)

3、纠偏

4、分类、描述

(1)他把书放在桌子。(遗漏)

(2)国庆假期他再去了许多地方旅游。(误代)

(3)语言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思维,使得大脑更加发达。(遗漏)

(4)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误加)

(5)佐藤明天回国,关于田中,我就不知道了。(误代)

(6)开始学汉语的时我觉得很难过。(杂糅)

(7)他的见解独到而且深刻,常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遗漏)(8)不但他不接受批评,还要继续违反纪律。(错位)

(9)那件事被我忘了。(误加)

(10)请你等我二分钟。(误代)

(11)在年降雨量少于500毫米的地区不能种树,但只能种草。(杂糅)

(12)在景色优美的园林中散步,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并且脑力、体力得到恢复。(遗漏)

5、探源

6、评估

偏误类别

一、语际偏误

二、语内偏误

1、替代:词与词之间,在音形义语法功能等某方面存在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他们之间的

确有可替换的一面,但更多情况下是不可替换的。有些学生没有时刻注意这一点,而出现下列替代性偏误。(1)他的口很大。(书面-口语)(2)他们把喜讯散布出去。(色彩)(3)那个画家喜欢在农村度假期。(音节数)她在北京的时候,看了她的老朋友,参观了北京大学,游览了长城。

2、类推:类推是成年人学习外语是常用的方法。他们利用自己善于抽象思维的优势,在

没有完全理解或掌握某一规则的情况下,利用类比、累加、叠加等方式生硬组合,造出一些偏误句来。(4)泰德全星期都很着急。(5)我朋友是德国的人。

3、回避:当学生对一个语法现象不熟悉或没有把握时,会采取一种消极的回避态度。(6)

你为什么不把它染黄色的?(7)他放书在桌子上。

4、简化:当学生遇到难句、长句时,常以简化形式处理难点。(8)她生气,她走了。(9)

他气得没有话说。

5、诱发:学生练习中出现的许多偏误是由于教材或教学诱发造成的。(10)他已经三天

没吃没喝。我们的教材中一般解释“语气助词‘了’”表示肯定某件事已经发生,……

否定式实在动词前面加上‘没有’,句尾不能用‘了’。给人的印象是“了”不能与“没有”用在同一个句子里。事实上,要表示“到说话是某种情况已经持续多长时间了”

是可以用“时间状语+没+V+了”这样的句型的。

四、各类偏误在各阶段出现的情况分析

1. 语音偏误:大多数出现在初级阶段

2. 词汇偏误:大多数出现在中级阶段,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 语法偏误:大多数出现在初、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出现石化现象

4. 汉字偏误:汉字圈国家容易受母语干扰

五、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 作用

1)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真正起点,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

2)为偏误不止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理论提供依据。

3)深化汉语习得研究,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推动汉语本体研究<从外国人外族人的角度看汉语>

2. 局限:

1)偏误材料多从测试中取得,不能准确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2)只考虑学习者的偏误而忽略其正确部分。另外,如果学习者采取回避策略,所收集的数据就无法反映其真实情况。

3)纵向研究少,不能了解习得过程的全貌。

4)很难采集被学习者回避的语言项目的使用情况。

2019智慧树知到国际关系分析章末满分答案

国际关系对个人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个人影响国际关系的途径包括以下哪些? 学习国际关系的作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国际关系的研究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主要由()、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四个大流派构成。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国际关系学是()下属的二级学科。 国际体系的自然属性是()。 国际体系的社会属性是()。 在无政府社会体系内,也就是国际社会,()决定社会等级。 国际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以下哪些国际体系从格局上来说属于多极格局? 国际行为体应具备的条件有()。 非国家行为体包括()。 在20世纪之前,中国主要只出现过哪两种国家形态? 东西方的前现代国家具有哪些明显的共同特征? 现代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以下哪些属于国家利益的性质? 国家利益的内容较为广泛,可按利益性质将其分为哪几类? 民族认同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可在妙状元.Com查看完整版 以下属于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有()。 以下属于民族主义消极作用的有()。 2016年1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IMF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已正式生效,中国成为IMF第()大股东。 一个国家的具体国际权力是由()三者共同决定的。 对于国家来说,()是指本国综合国力在一定时点的绝对量,绝对实力增长为发展,减少为衰弱。 在综合国力构成要素中,哪些实力要素属于硬实力?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于1990年提出来的。 以下何者是日本21世纪的大国战略? 根据大国崛起发展路径和原动力的不同,可以将世界大国划分为哪两类? 大国崛起的核心是实力全面赶超霸权国,因此大国崛起是建立在一些必要条件之上的,具体有哪些必要条件? 大国崛起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哪一策略不再适宜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环境? 二战后,美国通过建立什么国际性组织,从而实现美国领导的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并建立起战后的霸权地位? 根据不同体系文化,可将安全分为哪几种类型? 学术界通常以哪些条件来判别恐怖主义行为?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进行战争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数据分析初步讲义及习题

数据分析初步 1、平均数 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反映一 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一般的,有n 个数,,,,321n x x x x ???我们把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 x (读作“x 拔”) (定义法) 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且f 1+f 2+……+f k =n (加权法),其中 k f f f f ???321,,表示各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 ,其中a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 2、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 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 的众数 ) (1 321n x x x x n +???+++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 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 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x 1-)2+(x 2-)2+… +(x n -)2]; 一般的,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S=])x -(x +…+)x -(x +)x -[(x n 12_ n 2 _22_1称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或者说,离散程度小就越稳定,离散程度大就不稳定。 数据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 1.已知1x ,2x ,3x ,…,15x 的平均数为a ,16x ,17x ,…,40x 的平均数为b ,则1x ,2x , 3x ,…,15x ,16x ,17x ,…,40x 的平均数为( ) A . 1()2a b + B .1()4a b + C .1()40a b + D .1 (35)8a b + 2.已知一组正数1x ,2x ,3x , ,7x 的方差2 2 22212371(63) 7 S x x x x = ++++-则关于数据13x +,23x +,33x +,,73x +的说法:(1)方差为2 S ;(2) 平均数为3;(3)平均数为6;(4)方差为2 9S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1)与(2) B. (1)与(3) C. (2)与(3) D. (3)与(4) 3..在一化学实验中,因仪器和观察的误差,使得三次实验所得实验数据分别为a 1,a 2,a 3.我们规定该实验的“最佳实验数据”a 是这样一个数值:a 与各数据a 1,a 2,a 3差的平方和M 最小.依此规定,则a =( ) A. 123a a a ++ B. C. D. 1 233a a a ++ 4.甲从一个鱼摊上买了三条鱼,平均每条a 元,又从另一个鱼摊上买了两条鱼,平均每条b

关键任务识别、分析与观察管理制度

关键任务识别、分析与观察管理制度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确保关键傻观察与分析过程的有效性,提高控制作业风险的效力,防止事件、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完成关键任务风险分析,编制作业指导书,确定工作票与许可证任务管理,建立关键观察制度。 二、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 通过对关键任务存在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做出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束,编写作业指导书。确保下列活动有作业指导书:采掘作业,员工培训、角色分配,与员工沟通,小组会议等,完成的风险分析要用于作业人员培训、生产预算、分析、事故调查物料评价等到。执行任务分析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 三、建立关键任务制度,确保在此需现场按照计划执行完任务观察与局部任务观察。 执行观察的人员,应接受观察方法的培训,根据观察结果确定训练与培训的特殊需求。观察人员应按计划执行观察任务。针对观察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正意见。任务观察时对好的行为给予赞誉与强化。在观察的同时,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及时指出观察中发现的可能导致伤损的行为,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检查现有的工作方法与制度,跟踪当前培训效果。 四、实施关键任务分析,并编任务清单 关键任务分析与关键任务清单,可按相对独立的采矿工艺系统及各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工工艺环节划分单元,用表清列。 五、编写与使用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编写作业指导书由创办标准化系统工作小组成员完成编写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能力,并充分吸收具体作业操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依据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操作实际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简明扼要,步骤清楚,完整,危险辨识全面,强调关键步骤确定准确,安全措施齐全,以及执行效果。 作业指导书应旋转在使用部门和工作现场。 作业指导书应在下列活动中使用:员工培训、一对一沟通、小组会议、作业场所执行关键任务。 六、建立强制性授权工作流程识别制度 当需要许可时,其制度可保证:申请与批准许可的人员已确定,许可申请正确完成并递交、许可需求与最后期满足要求并文件化、建立并满足报告和通知的要求、保持报告、监测数据与其他外部相关的沟通记录、识别并满足新的或修订的许可要求等。 依据关键八分析,认定需许可的范围。、 将认定许可的范围清单发放给受其影响的部门。 为确保许可分配的一致与正确,确定识别分配许可的责任人,并提供培训和进行能力评估。 七、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及培训记录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培训按标准化系统记录要求进行记录和保存。 八、关键任务识别分析责任部门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由企业案值环部门负责,并具体组织指导企业标准化系统工作小组完成。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 平均数 第1课时 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1.知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重点) 2.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平均数打交道,但有时发现以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适用.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例如老师在计算学生每学期的总评成绩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除以2,作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的比例计算(如图).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均数 【类型一】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某一个数据 如果一组数据3,7,2,a ,4,6的平均数是5,则a 的值是( ) A .8 B .5 C .4 D .3 解析:∵数据3,7,2,a ,4,6的平均数是5,∴(3+7+2+a +4+6)÷6=5,解得a =8.故选A. 方法总结:关键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 算公式和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 【类型二】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新数据的平均数 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 的平均数是5,则另一组新数据x 1+1、x 2+2、x 3+3、x 4+4、x 5+5的平均数是( ) A .6 B .8 C .10 D .无法计算 解析:∵x 1、x 2、x 3、x 4、x 5的平均数为5,∴x 1+x 2+x 3+x 4+x 5=5×5,∴x 1+1、 x 2+2、x 3+3、x 4+4、x 5+5的平均数为(x 1 +1+x 2+2+x 3+3+x 4+4+x 5+5)÷5=(5×5+15)÷5=8.故选B.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表示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探究点二:加权平均数 【类型一】 以频数分布表提供的信息计算加权平均数 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 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 ) A . 6.2小时 B .6.4小时 C .6.5小时 D .7小时 解析:根据题意得(5×10+6×15+ 7×20+8×5)÷50=(50+90+140+40)÷50 =320÷50=6.4(小时),故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6.4小时.故

国际关系分析作业教学内容

国际关系分析部分章节思考题参考答案 (2006年秋季学期) 2思考题: 1、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无政府)为什么国际社会形不成中央政府?(没有军事暴力垄断权)国际道德与国内道德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国家可以违反社会规定,私人不能) 2、什么是国家?(国家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制度。)一个有国家的世界与一个无国家的世界,何者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世界政府的情况下,人类可能在没有国家的状态下保持秩序。在没有世界政府的情况下,没有国家人类就会相互屠杀。) 3、民族国家与以往其它形态的国家有何不同?(主权成为国家基本构成要素,国家权力在民成为道义原则。其他形态的国家的构成要素只是土地、人口、政府,无需要主权,国家权力在统治者而非民众。)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有何不同?(同一客观内容不同主观评价。) 4、拥有自然土地所有权的人群为何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国家?(土地所有权是政府承认的,领土主权是他国承认的。建立国家需要他国承认,于是使政府失去了对这块土地所有权的承认权。因此政府不允许在土地所有者在其土地上建立国家。)无主权的非国家行为体有可能取代国家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行为体吗?(200年之内不可能。上千年的历史无法预测。) 4思考题: 1、民族认同是生物基础是什么?(人是群体性动物)民族认同的形成条件是什么?(青年少生活环境)民族统一与民族独立相互矛盾,但为何都有合法性?(合法性是指是否与人规定的规则相一致,联合国宪章给两者都有权利。) 2、中国为何有权反对台湾人在台湾独立?(台湾是中国领土)不惜一切待价维护台湾的领土主权的合理性是什么?(台湾有可能导致中国解体,武力遏制台独是以小损失防止大损失) 3、谁是国家利益的主体?(人民。如果国家利益是统治阶级或统治者的,统治者就会将所有个人利益说成是国家利益,而人民无权过问。)怎样识别对外政策是维护国家利益还是出卖国家利益?(决策过程是否具有合法性。 5思考题: 1综合国力是软国力与硬国力的积意味什么?(实力要素均衡度与实力正相关)实力要素难以转换性意味什么?实力发展不平衡意味什么?(国家实力地位的改变以及冲突的发生。) 2、(非综合国力国家不成为超级大国)相对实力与绝对实力何者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相对实力)相对实力变化源于什么?(实力增长速度的比)发展与崛起的区别是什么?(是绝对实力增长和相对实力增长的区别)相对实力和绝对实力何者变化经常?(绝对实力) 3、决定国际格局的变量是什么?(大国实力对比和大国战略关系)目前一超多强格局是走向多极化的过渡吗?(不是,过渡时间不能长于格局,一超多强之后可能是两极。)

第20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题及答案(2)

新人教版八年级输血第20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0名学生的体重(单位:㎏)分别是41,48,50,53,49,50,53,53,51,67,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 A.27 B.26 C.25 D.24 2.某校五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10,12,x ,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8 B.9 C.10 D.12 A.1.60,1.56 B.1.59,1.58 C.1.60,1.58 D.1.60,1.60 4.如果一组数据1a ,2a ,3a ,…,n a ,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21a ,22a ,…,2n a 的方差是( ) A.2 B.4 C.8 D.16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平均水平相同;(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3)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5次,命中的环数如下表: 那么射击比较稳定的是: . 7.八年级(2)班为了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某日的零花钱情况,其统计图如下: 1

零花钱在3元以上(包括3元)的学生所占比例数为 ,该班学生每日零花钱的 平均数大约是 元. 8.为了调查某一路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30天中每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4天284辆,4天290辆人,12天312辆人,10天314辆人,那么这30天该路口同一时段通过的汽车平均数为 . 9. , . 10.某地两校联谊晚会上甲、乙两个文艺节目均由10名演员表演,他们的年龄(单位:岁) 分别如下:甲节目:13,13,14,15,15,15,15,16,17,17;乙节目:5,5,6,6,6,6,7,7,50,52 (1)甲节目中演员年龄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乙节目中演员年龄的中位数 是 ,众数是 .(2)不计算直接指出两个节目中,演员年龄波动较小的一个是 . 三、解答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1.当今,青少年视力水平下降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了了解某校3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了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直方图(长方形的高表示该组人数)如下: 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样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 (2)参加抽测学生的视力的众数在什么范围内? (3)若视力为4.9, 5.0, 5.1及以上为正常,试估计该校学生视力正常的人数约为多少?

数据分析教师用讲义

知识梳理 平均数的概念: ①平均数:一般的,如果有n 个数1x ,2x ,…n x ,那么,n x 1 = (1x +2x +…+n x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 ②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 n f f f n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n f x f x f x x k k +++=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1f ,2f ,…k f 叫做权.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 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 n x 1 = (1x +2x +…n x ). ②加权平均数法: 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T —数据的分析

)(1 2211k k f x f x f x n x +++= ,其中1f +2f +…+k f =n . ③新数据法: 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a x x +='.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 )'''(1 '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1x ,2x ,…n x 叫做原数据,1'x ,2'x ,…n x '叫做新数据). 中位数的概念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意: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求中位数时,必须先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奇数,那么,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那么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的概念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异同点: (1)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其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其应用最为广泛. (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3)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4)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注意:在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切勿漏写单位. 典例精讲 一.加权平均数(一) (加权平均数的“权”常见的三种形式)

任务识别

1 目的 确保本矿安全生产中关键任务得到识别和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矿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任务:属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其未正确执行,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 4 职责 4.1 安环科负责对关键任务的识别及控制计划的制定,对关键任务控制 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4.2 培训科负责对执行任务分析的人员、从事任务观察工作的人员进行 观察方式、方法的培训。 4.3 科室、车间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关键任务的识别与分析,实施 本单位关键任务的控制计划。 4.4 本制度由安环科归口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 5.1.1 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程序: a)列出本单位或班组内的工种或职业清单; b)列出每一职业的所有任务清单,反映所有的工作; c)将工作任务填入表; d)实施任务分析并编制关键任务清单。 5.1.2 识别关键任务应考虑下列问题: a)当这个任务正在执行时,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b)这个任务,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是否以后可能导致重大损失;c)应考虑损失的严重性、伤害的严重度、损坏的费用、质量或生产损失的费用,那些人或部门可能受到影响; d)估计的损失发生频率。

5.1.3 确定关键任务的组织原则: a)岗位工人的关键任务由班组长组织确定; b)班组的关键任务由车间组织确定; c)车间级的关键任务由矿主管领导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确定。 5.1.4 根据《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辨识结果,下列项目应确 定为关键任务: a)风险程度达到二级以上的危险作业场所; b)需要使用《工作票》作业的; c)需要使用《动火证》作业的; d)需要使用《危险作业许可证》的; e)需要进行强制性授权许可作业的。 5.1.5 车间应根据《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辨识结果,对所有 的工种和作业对象进行分析,确认本单位的关键任务,并以表格形式报送安环科。 5.1.6 安环科对全矿的关键任务进行核实,完成关键任务清单,经主管 副矿长审核后,报矿长批准。 5.2 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5.2.1 关键任务和下列活动应制定作业指导书: a)采矿、掘进、充填、爆破等风险程度达到三级以上的危险作业;b)员工培训; c)角色分配; d)与员工沟通; e)小组会议等。 5.2.2 作业指导书要详细突出关键任务的作业步骤以及保障作业的安全 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a)简明扼要; b)步骤清楚、完整; c)危险源辨识全面; d)关键步骤确定准确;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笔记 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是指历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过程跟踪和比较研究。 过程跟踪,就是选取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其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分析,了解 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影响其发展的所有要素。 比较研究,是选择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或者不同之处。 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类:即 以案例研究为主的非数量分析方法 以统计分析为主的数量分析方法 以数学建模为主的形式理论。 科学研究并非就是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式。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一个环节——检验假设的方式。 定性分析一般使用案例来检验假设,定量分析则使用数据分析来检验假设。 国际关系的分析层次 确定分析层次,即确定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自变量)所处的位置:体系、国家、个人 目的:探究事物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人们对此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深刻”的认识。 意义:人类社会所发生的任何事件都是由多种因素的“合力”产生的结果,明确分析层次有助于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及需要考察的证据和材料, 使思维更缜密,研究更有逻辑,结论更可靠。 体系分析层次:宏观 “自上而下”的研究世界的方法

假设:所有行为体都处于全球社会-经济-政治-地理环境中; 体系的特征是影响行为体的行为、行为体之间的行为的重要因素;体系层次的分析要素:体系的结构特征: 体系中权威的组织形式、体系中行为体的性质、行为体互动的范围和层次 体系的实力关系: 单极、两极、多极 体系的经济模式: 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程度 体系的行为规范: 如,对战争的限制 体系层次分析为什么美国会发动伊拉克战争? 单极格局:霸权国所受的制约相对较少,容易对体系面临的挑战作出反应; 国际规范:人道主义干预的必要性,专制政权和独裁领导人不符合国际道德; 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权威必须得到维护,联合国谴责伊拉克的决议必须得到执行。 国家分析层次:中观 聚焦于中层 与体系层次分析相同,认为国家是世界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 强调民族国家及其内部过程也是世界体系发展演变的重要因素。 国家层次的分析要素:政府的类型:民主与集权 形势的类型:危机与非危机 政策的类型:政治、经济、军事等 政治文化:一个社会普遍的、长期的和基本的价值观及其实践 国家层次分析美国为什么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美国必须保护它的安全,而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必须阻止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获取毁灭性武器; 美国必须确保稳定的石油供应,而伊拉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储量国; 伊拉克是专制独裁国家,将其改造为民主政权符合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个体分析层次:微观 分析国际政治的微观方法 个体层次的分析要素:人性: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和生理因素 组织行为:被组织起来的人们的行为与他们单个时的行为大不一样,所以 “群体决策行为”如何影响决策? 特性行为:个体决策者的特性(个性、健康、经历、观念)如何影响决策?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政治学研究的是公共之事、众人之事,关注的是“天下之公器”。

第20章数据的分析导学案

课题 20.1.1平均数(1) 【学习目标】1、认识和理解数据的权及其作用。 2、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对数据的权及其作用的理解。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3)归纳: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多少? 二、合作探究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个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三、课堂检测 1、某公司欲招聘公关人员,对甲、乙候选人进行了面视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 (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取? 2、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分、90分、85分,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数据分析初步复习讲义

数据分析初步复习讲义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三章数据分析初步 项目一知识概要 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举例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的一个数据 (或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2)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数字的影响,且计算较繁。 (3)中位数的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选择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众数的可靠性较差,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3. 加权平均数 例1:统计一名射击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15次射击的中靶环数,获得如下数据: 6,7,8,7,7,8,10,9,8,8,9,9,8,10,9,求这次训练中该运动员射击的平均成绩。 4、方差与标准差 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数叫方差,公式是 标准差公式是 项目二例题精讲 【例1】.为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共有4个选项: A.小时以上 B.1~小时 C.—1小时 D.小时以下

国际关系分析

第十二讲国际组织与国际规范 一、国际组织起源 1、建立国际组织的思想在实践前300年。14世纪法国杜布瓦主张建议基督教联盟,15 世纪波西米亚王提出建立基督教联邦,16世纪法国提出建立联邦并设总理事会,17 世纪法国克律塞提出建立全世界联盟大会。 2、从会议走向组织。1648年维也纳会议首次以大规模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奠定了 几项国际会议或组织的最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按字母排序)、文件和决议对非参 加国没有法律作用(有约束力)。1815年维也纳会议,所有欧洲国家参加,《最后议 定书》法、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恢复旧王朝(干涉内政),战胜国重新划分 拿破伦战争后的势力范围。此后开了许多会议,形成连续、稳定、协商制度。从定 期走向国际组织。 3、国际组织的成立是先民间后政府,先行政后政治。1863国际红十字会、1853年气 象学国际会议,1878年成立国际气象联盟。1865成立国际电报联盟。1874成立国 际邮政联盟。1899海牙法院。1919国联。20世纪是国际组织大量增加。 4、国际组织现状。多种多样(北约、欧盟、联合国、上海五国、东亚10+3、WTO), 98年有48305个,政府间6250,非政府42100。参加最少是东帝汶,最多法国6567,我国2205,其中政府间263。 二、国际组织的成立与持续的原理 1、国际组织的成立靠提供公共物品(有利):(共享的利益,不因增加成员而影响他人 消费,北约) 2、国际组织的功能:协调意见、促进共同利益、教育和确立共同利益 3、维持国际组织生存的条件(无害):A、国际组织成立时的公共利益消失的情况下, 该组织成立后发展的功能无法替代,B、或是解散该组织会给成员国带来损失或是 无新的利益(只要保持该组织无害,该组织即可生存,冷战后的北约)。 4、国际组织终止(有利/减少损失):国际组织提供的共物品不能免费搭车,否则就会 出现公地悲剧。(减少损失:东非共同体、有利:华沙) 5、执行国际规则的动因;一是大家都在不严重损害利益下执行,二小国担心制裁而执 行,三是大国根据利益得失大小决定是否不执行。 三、国际机制(ARF)、国际法、国际规范 1、国际机制是原则(平等)、规范(南海行为准则)、规则(不得宣布战俘私人信息)、 决策程序(先讨论问题性质,然后讨论问题结论)。国际机制并不一定是法律,有 些规则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MTCR) 2、国际规范与规则是变化的(冷战后的主权与人权之争) (1)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天赋人权、人赋人权、人权与经济发展关系、人权与民族文化、人权的内容-安全、无饥馑(生存)、无恐惧、信仰自由(社会)(2)主权的相对性(对内最高受国际规范约束――种族隔离;对外独立受国际条约约束――出口毒品) (3)人道主义干预(人道主义标准没有,因此大国说了算,印尼的反华暴乱) 3、国际规范演变的原理:少数国家提出,大国接受,普遍化(NPT)。规范的演变是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20章 数据的分析复习课教案

第二十章复习课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通过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计算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用样本估计总体. 2.内容解析 由于本章是本套教科书统计部分的最后一章,因此在复习时要在统计分析的大环境下进行,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基本过程,但又要侧重于通过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而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是数据的两大基本特征,为了分析数据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样本,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的特征(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是本章的核心所在.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用抽样方法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程度,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会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 (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能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波动情况. (3)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2.目标解析 目标(1)要求学生要学会各个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目标(2)能结合问题情境和数据特征,理解各个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并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 目标(3)是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各个环节所学的方法和策略的整理和归纳,使学生对统计调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通过以前及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各个统计量的计算,对统计的基本过程、基本思想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要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各个统计量解决问题的能

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在复习中要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分析数据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1、举例说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 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解总体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获得关于样本的数据和结论,再利用样本的结论对总体进行估计。例如,要了解一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一批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等,需要利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思想,帮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回顾知识. 2.知识梳理 问题2结合上面问题的解决,请你想想本章学习了哪些知识? (1)本章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量?这些统计量各有什么特点?怎样用它们做数据分析? (2)在数据分析时我们是怎样运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的? (3)统计一般分哪些步骤进行? 追问:请用合适的框图表示本章知识.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组内交流,最后以学生展示教师完善的方式板书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讨论交流,优化知识结构.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

————————————————————————————————作者:————————————————————————————————日期: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新闻学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研究 唐晓芬 【摘要】本文从国际关系研究的理性主义框架、建构主义框架和情感研究框架出发,梳理了国际关系研究中与情感相关的几条学术线索: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敌意”态度研究、民族主义及其相关情感、大众情感动力与国际关系政策制定,认为:即使在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框架下,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研究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而新近兴起的情感研究框架则从大众情感的研究立场出发,关注大众情感动力,聚焦大众情绪过程、情绪转化等议题,为国际关系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国际关系情感研究理性主义建构主义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任何领导人都不能忽视强烈情绪发挥的重要作用。郝拓德(Todd Hall)和安德鲁·罗斯(Andrew A. G.Ross)认为研究“情感”有助于解读现有分析框架回避的“社会过程”问题。在现有的两种主流的分析框架中,“理性主义”框架致力于寻找因果解释,“建构主义”强调“身份、意识形态与文化模式研究”。①情感研究框架作为新兴的国际关系研究框架,强调从大众情感的研究立场出发,关注大众情感动力,聚焦大众情绪过程、情绪转化等议题。 本文梳理了国际关系研究中与情感相关的几条学术线索: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敌意”态度研究、民族主义及其相关情感、大众情感动力与国际关系政策制定,认为:即使在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框架下,国际关系中的“情感”研究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而新近兴起的情感研究框架为国际关系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

第20章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从《标准》看,本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对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独立于“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编写,共有四章。这四章内容采用统计和概率分开编排的方式,前三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统计部分的三章内容按照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来安排。我们在7年级上册和8年级上册分别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描述”,本章是统计部分的最后一章,主要学习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常用方法。 在前两章中,我们学习了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常用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组、列表、绘图等处理工作后,数据分布的一些面貌和特征可以通过统计图表等反映出来。为了进一步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还需要计算出一些代表数据一般水平(典型水平)或分布状况的特征量。对于统计数据的分布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分析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数据向其中心值(平均数)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析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数据远离其中心值(平均数)的趋势,三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这三个方面分别反映了数据分布特征的不同侧面。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从就前两个方面研究数据的分布特征。 二、重难点分析 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数平均数(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着重研究了加权平均数。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 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 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 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课时安排 全章教学约需15课时,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 20.1 数据的代表约6课时 20.2 数据的波动约5课时 20.3 课题学习约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约2课时

社区诊断(讲义)

社区诊断 第一节社区诊断的概念和意义 一、社区诊断概念 在传统的医学中,“诊断”是临床医生的专用名词,也是医生们的主要职业内容之一。通过对病人各种体征和生化指标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判别分析,给病人所患疾病所出专业的结论。限于医学技术的局限性、病人个体差异性等原因,医生的结论也可能是不确定的或模糊的,如“病因待查”或“疑似病例”等。临床医生的诊断过程是一个根据经验的逻辑推理过程。以往大量的临床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被汇编和归纳成为临床诊断教科书,典型症状和化验室指标,以及这些症状和指标的组合形式,成为医生确认疾病的重要依据。对于疑难病例,医生往往使用排除法,在否认一些已知的、明确症状的疾病后,认定病人可能患有哪种疾病。 临床医生的诊断不是他们职业的最终目标,而是通过临床诊断,为后续的临床医学干预提供依据,这些临床干预包括医生的处方药品和手术治疗。在现代社会中,临床医学的诊断依赖于实际的证据,循征医学受到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生获得证据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可能,各种纤维镜技术的发展,介入性、无创性、诊断和治疗一体的高技术,使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对病人有深入的了解,临床诊断日趋完善。 社区诊断(community diagnosis)是现代医学模式下产生的概念和做法,它借用了临床上“诊断”这个名词。社区诊断是通过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方式和手段,收集必要的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摸清本社区内疾病的分布情况,找出影响本社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了解社区环境支持、卫生资源和服务的提供与利用情况,为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社区诊断的目的和意义 社区诊断是医学发展的一个标志。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人类注重临床诊断,即以疾病的诊疗为目的,病人个体为对象;流行病学诊断则以群体为对象,以疾病的群体防治为目的;而社区诊断是社会-心理-生物现代医学模式下的产物,以社区人群及其生产、生活环境为对象,以社区人群健康促进为目的。因此可知,三个诊断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渐进层次,而社区诊断正是这一发展的体现。 (一)目的: 1.确定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2.寻找造成这些公共卫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

国际关系简介

国际关系简介 国际关系(英文:International Relations)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如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国际关系既是学术的领域,也是公共政策的领域。 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荆祖民提供) 作为政治科学的一部分,国际关系也和经济、历史、法律、法学、地理、社会、人类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紧密联系。从全球化到领土争端、核危机、民族主义、经济发展、恐怖主义、人权,都是国际关系研究的议题。 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学主要是指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各种国际体系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或学问。---荆祖民整理 历史 国际系统 国际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回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现代的国家制度从那时开始发展。在这之前,欧洲中世纪的权力架构体制都是根基于模糊的宗教等级制度上。威斯特法伦和约确立了主权的概念,主权意味著统治者或君主将不会认可任何在其领土之内地位同等和更高的权力存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权力架构类似于当时的威斯特法伦和约,但两者都缺乏主权的概念。威斯特法伦和约促成了民族国家的崛起,以及外交和军队的制度化。这些特定的欧洲制度也经由殖民主义流传至美洲、非洲和亚洲。当代的国际关系在冷战期间的非殖民地化后终于确立。不过,虽然民族国家制度被视为是“现代”的,但许多国家并没有结合这种制度,因而被称为“前现代”。除此之外,一些国家也已经发展超脱出民族国家之外,因而被称为“后现代”。因此,国际关系是否有能力针对这些不同形式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也经常是争论的话题。 国际关系理论 现在称为国际关系理论(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的研究是在一战后才开始发展的。不过,国际关系的理论也是长期以来就在其他社会科学的作品里发展的。许多人举出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先驱,其他包括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维坦》、马基维利的《君主论》也都进一步的阐述现实主义理论。同样地,自由主义也从康德和卢梭的作品里浮现,康德也常被认为是第一个阐述了民主和平论的人。虽然当代定义的人权与自然法所定义的权利有著不小的差异,格劳秀斯仍在人道的根基上阐述了人们应享有的普遍权利。从20世纪直到现在,马克思主义也对国际关系的理论有重大影响。 国际关系研究 最初时,只有英国将国际关系作为一门专门领域进行研究。在1919年,阿伯里斯特威斯的威尔斯大学成立了国际政治的教授职,成为最早针对国际关系进行专门研究的大学。在1920年代初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也成立了国际关系的研究系所。虽然亚洲和南美洲也有研究国际关系的学院,但针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主要仍是在欧洲和北美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