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起源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

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1.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

有充分资料证明,文学诞生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最早的文学样式是原

始劳动歌谣。诗歌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劳动呼声,生产劳动的内容是诗歌最早的内容。即劳动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人们以这种声音来协调动作,统一行动,减轻疲劳,加强效率。这就是诗歌节奏、韵律的起源。这种劳动呼声虽然有声无义,但在

具体场合中,有时也蕴含着某种情感意向。随着语言的发展,

“当表现情感的某些劳动呼声被相适应的语言所代替时,语言和劳动呼声便结合为

一体:语言有了它的歌唱形式,呼声有了它的确切含意。这是劳动呼声的发展与提高。同

时这也使语言更加强化而带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性。从而便形成了原始人们抒发感情的

一种艺术样式---诗歌。”当原始人因生产力极其低下,必须通过集体劳作维持生命,并

且生活的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劳动时,语言对劳动呼声的替代最早只能发生在集体劳动中,

所以劳动内容自然就是最早的诗歌的内容,原始劳动歌谣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诗歌的起源还同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古书《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他们的宗教兼娱乐活动是,由三个人拿着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辞有八段。歌辞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同书所记的《玄鸟》、《遂草木》、《奋五谷》等题目推测,内容大约是有关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和农业生产的。古代

有“ 玄鸟生商” 的说法,商民族奉“ 玄鸟” 燕子为图腾,这里的“ 玄鸟”

可能也是类似的神话传说。“ 草木” 、“ 五谷”

显然是有关牧业和农业的事。这些歌辞就是原始的诗歌,不过它们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形从现在世界上某些原始民族中仍可看到。诗歌

首先和舞蹈脱离,后来又渐渐脱离曲调,成为朗诵和阅读的诗歌,但仍保留着音乐性,即

有节奏和韵律。诗又称“ 诗歌” ,就说明了它与音乐的关系。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

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

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

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

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

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1、《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

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诗经》的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其作者包括

了从贵族到平民的各个阶层人士。从体例上看,《诗经》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就是各地区的地方乐调。“风”大多是民歌,文学成就最高。其中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

愤怒。“雅”即正,属于朝廷正乐,《雅》分《大雅》、《小雅》,是西周的正声雅乐,

共105篇,多为贵族祈丰年、颂祖德、祭祀之诗歌。《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其他大部

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内容多为歌颂祖先功德。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颂》全部由贵族文人贵族文人所作。《雅》、《颂》中的诗歌,

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比较整齐,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赋”是直接铺叙陈述;“比”是比喻;“兴”是借物起兴,以引起下文。这种表现手法被后人所继承发展。《诗经》中广泛而深刻地描绘现实、

反映现实的精神,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及二雅,二雅不及国风。《诗经》也作为儒学经典,自问世以来就一直为人们著书立说时所称引。

据记载,《诗经》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诗经》的影响还扩展到了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困很

早就有汉文版《诗经》传入,18世纪以后,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多种译本。

2、《楚辞》

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是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他创作了《楚辞》,其中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寻一系列不朽的作品。。从屈原开始,我国古

代的诗歌才进入作家创作时代。

“楚辞”的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楚辞》运用了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方言声韵和文学

样式,叙写当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貌,具有十分浓郁的地方特色。汉代刘向把屈原的作

品以及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整理成集,取名为《楚辞》。和《诗经》一样,《楚辞》也是

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集。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指诗歌的体裁,二

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这一点来讲,它是战围末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以楚地

民歌为基础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作为诗歌总集的名称这一点来说,《楚辞》收录了战国

时代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

仿骚作品。

3、汉乐府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与《楚辞》的浪漫主义手

法不同,它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的作品占有重要位置,它

用通俗的语言构造了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它采用叙事写法,在刻画人物方面细致人微,因此创造出来的人物性格鲜明。同时,故事情节也较为完整,而且能够在捕绘典型细节中突出思想内涵,不但开拓了叙事涛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是我国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4、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时期,南于南北方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间习俗、自然环境等方面义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显现出不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风格清丽缠绵,较多地反映了人们纯沽真挚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则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南朝民歌中著名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经典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南北朝民歌在表现形式上以五言四句为主,也有七绝体、七言古体以及杂言体,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