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资料

互联网金融背景资料
互联网金融背景资料

其中在线第三方支付、资产管理(货币市场基金)对于银行的影响较大,因为直接导致了手续费和佣金、存款的变化;而、众筹、供应链金融、网上银行\证券\保险相对影响较小。

银行卡手续费:来自网络/移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压力

?网络/移动第三方支付平台削弱了银行的银行卡交易手续费收入。这些平台提供了完全不同的银行业务终端用户体验,动摇了银行与商户之间的传统关系。

?在传统的银联网络下,收单行(给商户安装POS 机的银行)要对每笔银行卡交易向商户收取交易额的1-2%作为手续费,然后收单银行将总手续费的70%分给发卡行、10%给银联、20%留给自己(收单行和发卡行可以是同一家银行)。在银联的平台下,发卡行可以拿到交易额的.7%-1.4%作为手续费收入。

?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下, 以支付宝(淘宝网的支付系统)为例,支付宝能绕开银联系统。支付宝向商户收取交易额的

0.3-0.5%作为手续费,将手续费的70%分给发卡行。在这种情况下,发卡行只能拿到交易额的0.2%-0.4%作为手续费。

?这意味着发卡行每宗交易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能降低70%。我们估算对于A 股银行,来自银行卡的手续费收入占银行整体手续费收入的21%。大约有三分之二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是信用卡产生的(信用卡贷款的利息收入不包括在手续费收入、而包括在利息收入中)。假设20%-100%的银行卡交易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潜在影响敏感性分析(对银行手续费收入)。

理财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理财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抢占银行在基金/保险/信托销售领域的市场份额:这些平台动摇了传统银行作为基金和保险的主要销售渠道的地位。例如,东方财富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85224265.html,)是一家金融新闻网站,通过天天基金网(有牌照的独立第三方共同基金产品销售平台)销售共同基金产品。

货币市场基金(MMF)推动脱媒加速

?货币市场基金(MMF)吸引了原本存在银行的客户存款,将其吸纳的存款借给银行。在美国MMF 是重要的短期融资提供者,尤其对金融业。作为短债投资者,MMF 是金融媒介重要的流动性提供方(通过购买银行发行的存单、商业票据及回购交易)。例如,MMF 持有着43%的金融商业票据、29%的存单。

?我们认为在中国,存款流出银行业系统、流向MMF 才刚刚开始。我们预计MMF 将改变银行的资金结构,给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依据下列假设没,我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MMF 的收益率基于过去12 个月的平均7 天年化收益率3.935%;

?我们估算综合存款利率为2.2%;

?MMF 取代存款的比例大银行从2-15%不等,小银行为4%-27%。

平安证券互联网金融股票推荐列表

宏源证券推荐列表

一篇点拾写的关于移动支付的文章【觉得还不错,可以一看】: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曾经写过移动支付的个人思考。从2014年全球科技趋势来说,移动支付也是一个比较确定的互联网发展趋势。中国市场去年也大量炒作了移动支付芯片的上市公司。然而国内最终移动支付是否会有大家认为的NFC近场支付模式。未来路径又是如何呢?我周末自己做了一些研究,认为NFC的支付模式在中国会有几个问题:

1)这种技术需要商家安装读卡器,中国在这种硬件普及方面做很差,目前中国许多商家都没有这种支持NFC的POS 机。我在中国的信用卡都不是那种带芯片的IC卡,而我在美国很多年前就用了那种带芯片的IC卡。IC卡相比传统的磁条卡安全性能更高。由于NFC芯片和金融IC卡可以通用具有“闪付”功能的POS机,所以支持NFC的POS机在商家端大发展需要IC金融卡的大发展。我目前似乎没看到(比如,我13年4月新老的招商银行信用卡到期时,给我换的新卡还是磁条卡,而不是IC卡)。目前在上海,我只有在一个地方看到过手机支付,就是做地铁。而我观察过,因手机钱包做地铁的人也很少。

2)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的移动支付标准问题。这种现象似乎只有中国才有,在中国我们有两个不同的移动支付标准,中国移动的2.4G和中国银联的13.36M。而在2012年8月30日的时候,光大银行和中国银联签署了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银联标准第一次得到官方证实,也说明中国移动在和中国银联的标准之争上失败了。虽然中国银联内心并没有大力推进移动支付的动力(在海外,推进移动支付的都不是银行)。但是中国银联肯定不想中国移动把这一块支付做起来。因为中国移动一旦做起来,通过话费充值,会产生大量的资金沉淀,自己就变成一个类似银行了,对于中国银联的地位威胁会很大。

3)第三,也是最大的问题。微信这种扫一扫移动支付对中国移动推进的NFC模式会有巨大的威胁。而且微信这种扫一扫模式非常可能在中国成为主流。微信的优势有好几方面。首先,成本更低,商家不需要任何硬件设备的升级。其次,微信有巨大的客户群体,非常容易推进,对消费者也非常方便。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是,商家通过这些客户支付信息,了解到了客户的消费习惯,这些信息才是真正产生附加值的。对于移动支付来说,如果仅仅解决支付技术本身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NFC技术在全球推进了很多年了,但是为什么移动支付在美国去年才真正开始爆发,今年大家真的都开始谈论移动支付了呢?就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后,商家看到了移动支付信息背后的价值。海外已经有商家做自己的APP了(星巴克已经把移动支付做成功了,许多超市也在做),国内目前更多是扫一扫二维码。无论哪种方式,消费者在完成移动支付后,商家还会推送更多信息,和消费者互动,产生一个良性的生态圈。而以前NFC模式在完成支付后,消费者和商家又不会有任何互动,对于商家没有太大意义。

从上面几个问题看,未来中国移动支付的路径可能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推行的扫一扫模式,或者类似这种。从引导消费者的角度看,历史上中国消费者习惯和模式从来不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不是政府制动一个什么标准,或者推行一个什么优惠政策,就能推动的。而是自下而上,自己消费需求,方法,体验的改变形成。所以未来这一块的争夺可能是腾讯和阿里。腾讯有着巨大的入口价值微信,目前扫一扫和银行卡绑定已经很方便了。而阿里有余额宝,许多人把钱放在余额宝。如果在余额宝移动端增加一个商家支付功能也很方便。

从全球的移动支付看,我把日本,美国以及新兴市场的巴西做了国际比较。

日本是全球移动支付,而且是NFC模式做得最领先的国家:日本早在2004年就已经大面积普及NFC近场支付的模式。在日本,移动支付可以用来做地铁,在便利店完成支付,自动售货机购物,以及去餐馆吃饭。我看到过一个惊人的数据,

在日本,移动支付可以用来做地铁,在便利店完成支付,自动售货机购物,以及去餐馆吃饭。我看到过一个惊人的数据,在东京的麦当劳,手机支付的比例高达40-50%。这背后的推动力是,日本麦当劳和运营商NTT DOCOMO的合作。用户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优惠券,然后到麦当劳完成支付。而麦当劳也通过这种数据更了解用户了,形成很好的生态圈。这也是我之前说的,解决支付不是关键,关键是形成一个良好的“闭环”。而日本大量便利店的支付也是通过手机支付完成。日本本来在这方面就有先天的优势。因为他们有类似于香港的“八达通”卡,可以用这种卡同时支付交通和便利店的钱。然后NFC手机支付把这两种支付都做到NFC模式上,本来就是顺利成章的事情。日本和中国在推进NFC移动支付模式上有一个最基本的不同是日本银行对于移动支付这种新业务没什么兴趣,当时都忙着合并后的重组。而NTT DOCOMO作为运营商,姿态很低,在移动支付合作中仅仅扮演通道的角色,只负责手机钱包小额支付的品牌推广,不参与具体卡中的任何客户界面工作。而且在盈利分成上,NTT DOCOMO的盈利来自有发卡方支付的服务费,其他小额支付产生的收益全部给各大发卡方。说到底,日本电信运营的竞争很激烈,完全市场化的。这个从软银收购美国的Sprint准备打价格战就能看出。运营商NTT DOCOMO大力推广移动支付的目的仅仅是保留客户粘性,不让客户流失。而这在中国这种还不市场化的电信市场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国移动绝对不可能把姿态放那么低。在中国,无论是移动还是银联,都希望大小通吃,不会像NTT DOCOMO那样把利润分给别人吃。但是银联无法掌握手机终端的控制,移动又掌握不了商家POS机的控制,这让日本模式的成功在中国是不可能推进的。另一个不同是日本成熟的便利店。我去年在日本的时候,发现便利店随处可见。而如果看7-11的年报也会发现,其实日本便利店基本上吃掉了中等规模超市和零售店的市场。而大部分移动支付在便利店发生。中国整个连锁行业的液态也没有成熟到这种地步。

美国移动支付模式将以商家APP为主:如同我开头说的,美国金融IC卡很早就非常普及了,目前在美国几乎所有信用卡都是带芯片的,然而美国NFC移动支付过去几年也根本没有发展起来。美国的问题是,NFC移动支付这个大平台由谁来控制:运营商,信用卡商,还是谷歌,苹果这种硬件生产商。因为日本基本上是运营商控制终端,而在美国运营商是比终端商弱势的。比如苹果如果和AT&T合作,不和Verizon合作,那你Verizon拿不到iPhone可能就要不行了。而苹果的IOS系统和其他手机的安卓系统平台又不同。我曾经在早些时候写过关于美国移动互联网平台公司的思考,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等几大平台要做的就是让你转换去其他平台的成本极高。所以苹果绝对不会让他的移动支付在谷歌的平台也做得顺利。举个例子,谷歌曾经在2011年高调推出Google Wallet业务,也是采取NFC模式,将NFC芯片植入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通过和运营商Sprint的合作推送给Nexus S的4G手机用户。然而最后这个Google Wallet被爆出安全漏洞,也让这个推广很失败。而且,其他运营商Verizon, AT&T,T-Mobile都不希望将移动支付主导权放给谷歌。美国的还有一个问题是,许多人开车上下班,而日本,甚至中国最早用移动支付的部分都来自于地铁卡的替代。所以美国移动支付直接跳到更先进的APP模式,最成功的代表就是星巴克。星巴克设计了自己的APP。客户可以通过APP寻找到附近的连锁店,也就是强大的本地化入口模式。然后直接完成支付,到星巴克商店用手机扫一扫就完成了。不同等待排队就能拿到咖啡。而星巴克又获取了消费者的数据。推送符合消费者习惯的优惠券给客户。这也导致星巴克是美国所有零售商中客户忠诚项目(Loyalty Program)做得最好的。我看到两个惊人的数据:1)2013年美国和加拿大移动支付的规模是5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的支付是在星巴克咖啡店完成的;2)星巴克本身2013年北美销售的10%来自于移动端支付。我也曾经说过,这种移动支付模式的变革是星巴克股价在2013年表现强劲的重要原因。随着这种模式的成本,美国的大型超市,网购商店都开始推出自己的APP,大力推广星巴克成功的移动支付模式。这也将成为2014年美国移动支付的主流:由商家主导的APP 移动支付模式。美国移动支付还有一个新的技术来自于Paypal在2013年9月9日推出的Paypal Beacon移动支付插件。这个插件如同一个小的优盘。客户不需要安装任何硬件,只需要下载Paypal的APP。商家也只需要把这个小优盘安装到店里。然后拥有Paypal App的用户走到安装了Paypal Beacon商店门口时,手机就会自己震动。商家会显示客户的信息。客户购买时,只要和店员确认商品和价格,就能自动完成支付。整个过程都不需要掏出手机。目前还不知道这款设备能否推广成功。

同为新兴市场的巴西给我们的启发:巴西全国拥有7亿张各种卡,2012年全国发生的交易数量达到200亿次,是金装四国中最高的,全球也仅仅排名美国之后,是第二大。在巴西,大约21%的私人消费通过信用卡,11%通过借记卡。巴西是唯一一个央行监管支付系统的国家,2013年5月17日出台的MP615法案就是用来推广新的支付模式,特别是移动银行(Mobile Banking)。这和NFC这种近端的移动支付还不同,是通过短信确认完成支付。2012年,巴西高达200亿次的各类卡交易中,有700万次来自于移动银行。这种技术根本不需要移动互联网的信号,只要有移动信号,通过短信就能完成。更不需要先进的智能手机。这种方式是利好银行的。而且和中国不同的是,由于政府对于这种模式的支持,巴西的银行和运营商已经捆绑在一起,联手推进这种移动支付模式,他们中的许多创建了合资公司(一方是运营商,一方是银行)来推进。所以在这种模式下,移动银行模式基本上可以上下通吃。而中国银行和运营商打架,大家的标准模式也不同,这点和巴西有着极大的不同。而巴西本身的网购支付结构看,90%的支付是用传统的信用卡结算的,10%是通过银行的票据。目前巴西网购支付系统还是很落后的。大部分客户每次网购付钱时,要重新把支付信息填写一遍。现在的改进是商家在解决了网上付费安全的问题后,用户可以把信息存在网上,然后用“一点击"支付的功能,加快网上结算速度。巴西最大的网上商城是Mercado Livre,类似于国内的淘宝。他们也推出了自己的类似支付宝的交易系统Mercado Pago。然而目前这个商城用此交易平台的比例只有25%。所以同为新兴市场的巴西,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上其实落后于中国。由于巴西的犯罪率大大高于中国,不太安全。所以基于手机端的NFC技术并不流行。消费者对于网购支付平台的使用率也低于中国消费者,说明他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认同度偏低,对于网络安全的担心更高。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于网上支付系统的推进,巴西银行业和运营商在这方面的合作就很好,而他们推进的移动银行(mobile banking)支付系统其实是一种比较落后,但相对更安全的支付系统。也说明支付安全是巴西消费者考虑最重要的因素。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是所有移动互联网应用变现的入口,战略位置显著,自然成为互联网巨头争相占领的高地。就移动支付本身而

言,它的未来也充满了想象空间,可以跟餐饮业、商业、金融业等更多的产业产生交集,支持线上、线下支付等多种应用场景。移动支付推广的背后,是对移动支付业务及其相关业务的数据挖掘,这会带来一条甚至几条更长的产业链。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消除“局部混沌”,换来“全局清晰”,可以实现广告界梦想的、商户追求的精准营销。现在的移动支付已经不是简单的“刷”手机,处于移动互联网核心位置,价值已不同往日。

移动支付主要参与方划分为: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系,以移动通信公司为代表的运营商系,以及腾讯、阿里引领的互联网系。

国内移动支付投资机会分析

“大树底下好乘凉”,三大阵营在移动支付市场上跑马圈地,围绕着三大阵营移动支付发展应用场景,A股相关公司亦将迎来业务转型升级的好机会。

1、银行触网,地方运营平台迎来建设高峰期

银行总行系统平台扩容,分行因当地业务各有差异,则需要个性化定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兴起,O2O业务增加,银行系统平台扩建成当务之急,相关软件系统开发公司或将显著受益。

2、互联网行业“唯快不破”,远程支付及线下支付场景均有投资机会

互联网公司一般通过第三方支付牌照切入移动支付领域,资本运作是扩张规模的主要手段,腾讯入股大众点评,微信系统接入携程,阿里收购高德,均显示出互联网公司布局线下支付的决心与迫切。线下场景的抢夺如箭在弦,相比NFC,二维码产业链短,利益相关方多,互联网公司可以凭一己之力推动行业发展,因此二维码成为当前阿里、腾讯布局线下支付的技术手段。

3、运营商及手机厂商力推NFC,产业链或迎大发展

运营商将按移动支付卡、手机终端、受理环境先后顺序推进NFC近场支付:1)随着移动支付卡单价的下降,我们预测运营商2014年SWP-SIM卡采购量在2.8亿张左右,同比近100倍的增长;2)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要求3G/4G手机全部机型将逐步配备NFC功能,中国联通要求2000元以上机型基本全部具备NFC功能;3)以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应用为抓手,扩大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引入银行、银联、合作商户,增加应用场景,积极改造受理环境,增强用户使用黏性。根据运营商推进计划,我们认为移动支付卡、NFC天线、增值应用、国产NFC芯片厂商将先后受益。

移动支付相关公司中主要有下几类:1)NFC产业链相关公司,含移动支付卡、NFC天线、移动终端、芯片等,包括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数码视讯、硕贝德、信维通信、中兴通讯、同方国芯、国民技术等;2)二维码相关产业链,包括新大陆、证通电子、石基信息等;3)应用场景类公司,如高鸿股份、中国创新支付(港股)、新开普等。

目前,移动支付领域还没有特别大的安全事件发生。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移动支付安全门槛升高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安全性建设是做移动支付的厂商不可忽略的问题。手机安全厂商,如:360、网秦等;传统金融硬件产品商(USB-Key),如:旋极信息、恒宝股份等都将存在机会。

2014年2月17日,央行网站发布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位增长。2013 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 257.83 亿笔,金额1075.16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7.40%和 29.46%。移动支付业务

16.74亿笔,金额 9.64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12.86%和 317.56%。

【移动支付市场格局:与中国移动关系紧密的SIM卡、天线厂商首先受益

国内SIM卡技术较为成熟,主要厂商有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握奇数据等等。东信和平、天喻信息以及两家海外厂商捷德和金雅拓入围中国移动的第一批认证供货商,暂时落后的恒宝股份也在积极申请中移动供货商认证。恒宝股份目前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移动支付SIM卡的最大供货商,份额分别为90%和75%,我们认为随着移动支付的规模发展,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将与中国移动平分秋色,恒宝股份将成为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最大的SIM卡供货商。

国内的芯片的制造公司主要是同方国芯、复旦微电子、大唐微电子、上海华虹、国民技术等,虽然目前手机和SIM卡厂商采购芯片仍以国外产品为主,但随着国内公司技术的完善,将出现国内产品替代进口的情况,技术领先的同方国芯、复旦微电子、大唐微电子将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国内生产手机天线的厂家主要有硕贝德、信维通信、深圳实佳电子。如果移动支付手机规模扩大,支付天线市场随之爆

发,国内天线企业也将不同程度受益,尤其是硕贝德等技术先行者,受益将更加明显。中国移动NFC手机终端供货商目前确定为三星、酷派、中兴、联想、HTC、华为6家,其中前4家均为硕贝德客户。目前硕贝德已经完成目前NFC天线研发,中移动订单启动即可正式生产。】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 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 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互联网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浅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的看法 姓名:蒲文柔 学号:2014102080 传统消费金融指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心理不断转变,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良好。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也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开始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从蚂蚁金服2016年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趋势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涉及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公众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消费平台有: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分期乐的大学生分期等。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点 就目前自己接触过的京东白条来看,以点带面,我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以下几大好处: 1.个人申请互联网消费贷款的迅速、便捷。一般申请的数额较小,审批速度、发放速度快,能够十分迅速、便捷的实现消费贷款,拉动大众消费的愿望。一般网络申请消费贷款,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得证明材料的要求。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就京东白条来说,只要准确、真实的填写相关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审批。 2.推动着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的不断转变,拉动经济的不断增长。网络消费金融平台给大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消费平台,使大家的消费空间更加宽广。同时它也在不断拉动着潜在消费愿望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推动着消费方式的更加多元化,不断塑造着一个有着更加开放的消费心理的社会氛围。许许多多有稳定收入

来源并且消费愿望旺盛的消费人群,能够通过网络消费金融平台实现最迫切的消费需求。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但是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而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我国目前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发展的低效率;此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开发主要表现为线上模式,并且各自所涉及的消费产品的范围还比较局限;最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触角一般只伸各大城市,而 农村地区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状况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因此,我认为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主要解决的便是以上的四大问题。下文是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加大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推进。法律作为一种权威的力量,有保障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作用。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而言,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其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对于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广泛存在的互联网金融诈骗现象,就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言,加强这部分的法律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2.完善征信结构、健全征信体系。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相对于欧美等国家发展进程还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征信体系的不完善,而征信体系关系到是否应该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大小的重要问题。健全征信体系,完善对于个人的信用考察制度,有利于推动消费贷款的发放,可以极大地推进消费金融的发展。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也会受益匪浅。对于完善征信体系,银行和非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加大责任力度,同时,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应完善客户信用的评价体系。 3.鼓励探索各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不断开发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就目前而言,线上模式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行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着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亿,全年交易额高达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 与传统金融的区别联系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点对点信息互换思想,通过网格化的关系联接,形成的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优势互补,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产生价值。是否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不在于一定要运用互联网技术,而在于运用了“互联网”交互、关联、网格及p2p。其核心是脱媒、去中心化。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包括:数据产生(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搜索引擎等提供)、数据挖掘(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行为分析理论的支撑)、数据安全(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并保护隐私)和搜索引擎(平等获取信息)。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从服务的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如图1所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李博、董亮2013)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一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它是借助互联网本身的便捷和广度实现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延伸。电子银行、网上银行乃至手机银行都属于这类范畴。在这一模式下,传统金融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在时间和空间上外延了银行服务。从狭义的层面,互联网金融只包括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前者典型的应用模式有第三方支付平台、P2P信贷、众筹网络等,后者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包括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等,这一模式多为电商向金融行业的渗透。 一、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 1.我国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 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进程加快,我国建成了金融卫星通讯网络和中国国家金融数据通信网等金融骨干 网络。基于这些主干网,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个商业银行先后建立起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和网络联行系统。国内大部分城市中,本地清算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对公业务系统、银行卡自动处理系统等应用 系统也先后投入运行。1996年,我国第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截至2012 年初,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已经普遍超过了60%,而这一趋势今后还将延续。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蓬勃发展,纵然屡有跑路,纵然良莠不齐,但是政策的宽容,媒体的支持,使得这个行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欢呼声中冲上了天空。经济金融领域屡见不鲜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也发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以2015年底的e租宝事件为转折点,互联网金融领域残酷的洗牌开始了。 目前可实现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则主要是以下几类:折叠众筹 P2P网贷 P2P(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2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

浅谈互联网金融思维

浅谈互联网金融思维 摘要: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思维等诸多层面。伴随着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的涌现,分享、协作、民主、普惠、自由、平等等思想不断被放到和增强,成为互联网向整个社会贡献的一笔精神财富,也导致了互联网思维的形成。而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了经济和社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也是不一而足。作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金融,从这点出发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思维的内容,浅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内涵,比较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异。 “用 360 1 2 3 1 2WCDMA智能手机 3、口碑:超越用户预期 4、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MIUI坚持每周迭代。 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赵大伟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中将互联网思维定义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并将互联网思维体系归纳为9大思维(图1)20大法则。

图1、互联网思维体系 1、用户思维(对市场、消费者的理解)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法则2:兜售参与感 法则3:用户体验至上 2、简约思维(对产品规划、产品设计 的理解) 理解) 法则12:利用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 法则13: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 7、大数据思维(对企业资产、竞争力的理解) 法则14:数据资产成为关键竞争力

再传递到销售端,销售端通过接触用户又形成了二次的循环。这种经过互联网思维改造的“价值环”模式,将对传统商业生态和商业理论带来深刻的影响。“价值环”要求我们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关注用户需求、聆听用户反馈并且能够实时做出回应,这是未来企业建立商业模式的基础。 互联网思维在这个“价值环”中的分布: 1、战略层 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精髓 “开放、平等、协作、共享”是互联网金融的精髓,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只有资源共享、信息对称、自由平等与优势互补,才能促使企业有效的提供金融服务。 1、开放: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延展的生态系统,单个行业无法完成全部服务;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优质文档]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

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 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前景解析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85224265.html,/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前景解析 摘要: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机构、人人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越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直接冲击甚至具有替代作用。赛迪投资顾问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将会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一个趋势是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1年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在肯尼亚,手机支付系统M-Pesa的汇款业务已超过其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而且延伸到存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而且不是由商业银行运营。 第二个趋势是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其发展背景是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人人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比如2007年成立的美国LendingClub公司,到2012年年中已经促成会员间贷款6.9亿美元,利息收入约0.6亿美元。第三个趋势是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来源:金窝窝 现在以互联网技术作为主导的金融行业,称为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在技术、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上都有很大改变。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推动了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网络金融安全、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网络金融发展情况,概括国内网络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最后对未来国内网络金融发展趋势做出肯定。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措施;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而且促进了金融创新。在此背景下,金融和科技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金融在金融行业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重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上平台进行交易,人们在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给生活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时,也深受互联网弊端的困扰,比如财产被盗,网上诈骗,网上支付漏洞等。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的数量持续增加,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形式也不断复杂化,使得国家无法对互联网金融活动进行全面有效管理,进而各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安全漏洞也越来越大。 结合当前经济环境,通过对比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找出国内互联网金融存在的缺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合理性建议,以便国家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解决问题,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 1 互联网金融概述 从字面意义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各种金融活动总和,它涉及两个方面,但是很多人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只涉及狭义的互联网金融范畴,却忽略了互联网金融的广义内涵。举例来说,狭义的互联网金额活动主要指网上银行业务,而广义的金融活动除了网上银行业务,还包括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以及监管问题等。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深度解析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互联网金融市场。 1.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在涉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学术成果中,孔繁强教授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基于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在国际因特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这句话概括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可以了解到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互联网与金融活动紧密联系。 最新的百科查询结果更为简单明了,它将互联网金融直接定义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上述两种说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便是互联网金融与信息技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所谓互联网金融(ITFIN )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 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形态。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平台上,让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地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火爆发展,在促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众创新和寻找更多的投资机遇打开了大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融资渠道,也为大众提供了投资理财的新选择。2013 年6 月17 日,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支付宝”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推出了新型金融产品,被分析专家认为是彻底打通互联网与理财分界的新模式——余额宝。自此之后,互联网金融伴随着余额宝产品的快速发展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需求也随之剧增,涉

嫌非法融资,平台捐款跑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因为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就近几年的第三方支付领域来看,第三方支付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挪用备付金、为违规违法行为提供了支付通道、变造交易、牌照租借、敏感信息泄露、违规转包、违规开展其他金融业务等违规现象,放大了金融体系的欺诈风险、非法集资风险和洗钱风险,需要进行集中整顿和清理。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存在高风险性、强关联性和内在脆弱性,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2014 年的“e 租宝500 亿骗局”让人心有余悸,e 租宝涉及投资人数超过90 万名,1,200 余册材料被深埋6 米地下,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使行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心受到了冲击,更有资料显示,截至2015 年12 月国内共有1,302 家P2P平台倒闭,668 家跑路,互联网金 融的风险可见一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风险控制能力弱。风险控制历来被视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 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 的政策和法律风险。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好不好,取决 于风险控制做的好不好,要时刻注意创新发展和防范风险两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金融、社会和人们生 活的各个领域,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 其是加入WTO,经过网络革命洗礼的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后开始在电子化、网络化 方而捷足先登。件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 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积极有效地的应对全球金融 服务提供的挑战,又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建立网络金融的发展新战略,是摆在我国金融业界的新问题。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客户持续增长 面对着风起云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大举进军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银行除了不断完善电子银行和网上商城等平台外,不少 银行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新模式。2011年全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781万亿元,注 册用户数达到4.34亿户,是美国总人口的1.4倍,目前仍逐年增长。 (二)业务品种不断完善 银行业在占领和巩固电子商务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仅仅把业务停留在支付、结算等领域是远远不够的。某国有大行同时上线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个人平

台”、’‘善融商务企业平台”。这二大平台不仅为客户搭建交易平台,还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和贷款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有望创新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信贷融资的新模式。银行创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有利于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银行了解客户全面、真实的信息和数据,可以不断完善批量化信贷业务的数学模型,提高小微企业和零售贷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职业操守不良带来的道德风险。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完善和开拓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领域。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创设小微企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企业在网上提出贷款申请和财务数据,银行据此进行评分,通过线上和线下互动,企业在无抵押、无担保情况下就可能获得贷款融资。(三)交易成本的降低 网络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利用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进行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无须等待,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而是一套完善的、使用方便快捷的软件设施,如POS机,ATM机,网上银行及客户终端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随时随地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大大降低了柜面的压力,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二、我国互联金融发展的前景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形成的革命性的冲击,代表这一个新的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业内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 图1: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超过10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 互联网使用人数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 即时通讯工具成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截至2013年6月底,4.6亿人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新浪微博用户2.8亿;微信用户3亿。庞大的网民群体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人脉”基础和潜在客户。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网络货币市场、在线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以第三方支付为例,从2006到2012年,交易规模从150亿元增长到超过10.9万亿元(见图1)。2013年6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客户超过32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 二、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而且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首先,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保险等)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将自己的服务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最典型的代表是互联网银行、在线保险和网上金融超市。其次,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P2P信贷、众筹融资等。最后,互联网金融服务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这一模式大多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向金融行业的渗透,包括互联网理财(如阿里余额宝)、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如阿里金融、京东供应链金融等)、虚拟电子货币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这10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见表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热潮,大有冲击传统金融之势。今天乃至将来,互联网金融都将对金融生产、交易等环节产生重要影响。 表1: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 模式代表企业创新亮点与核心价值 支付平 台 支付宝、拉卡 拉、财付通 源于客户对网络交易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 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预受理、信用卡还款、银行卡收单以及其他 支付服务 P2P信人人贷、拍拍金融机构的过度垄断和利率体系僵化,使得资金供需匹配效率较低,P2P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所谓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形态。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平台上,让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地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火爆发展,在促进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众创新和寻找更多的投资机遇打开了大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融资渠道,也为大众提供了投资理财的新选择。2013年6月17日,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支付宝”在其官方上正式推出了新型金融产品,被分析专家认为是彻底打通互联网与理财分界的新模式——余额宝。自此之后,互联网金融伴随

着余额宝产品的快速发展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需求也随之剧增,涉嫌非法融资,平台捐款跑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因为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性,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增强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就近几年的第三方支付领域来看,第三方支付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挪用备付金、为违规行为提供了支付通道、变造交易、牌照租借、敏感信息泄露、违规转包、违规开展其他金融业务等违规现象,放大了金融体系的欺诈风险、非法集资风险和洗钱风险,需要进行集中整顿和清理。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存在高风险性、强关联性和在脆弱性,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2014年的“e租宝500亿骗局”让人心有余悸,e租宝涉及投资人数超过90万名,1,200余册材料被深埋6米地下,涉及围之广影响之大,使行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心受到了冲击,更有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国共有1,302家P2P平台倒闭,668家跑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可见一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 及发展前景研究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

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以跟上用户快速、即时需求的变化。 综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我国银行发展现状及人民需求密切相关。一方面,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几乎占垄断地位,商业银行以存贷款利差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缺乏竞争使得银行的存款利率较低。面对国内的高通货膨胀率,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把钱放进银行保值增值,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金融模式以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办事效率低给方便快捷的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背景。正是互联网金融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是互联网金融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浅谈互联网金融思维

浅谈互联网金融思 摘要: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思维等诸多层面。伴随着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的涌现,分享、协作、民主、普惠、自由、平等等思想不断被放到和增强,成为互联网向整个社会贡献的一笔精神财富,也导致了互联网思维的形成。而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了经济和社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也是不一而足。作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金融,从这点出发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思维的内容,浅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内涵,比较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异。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思维长尾市场普惠金融 一、互联网思维内涵 互联网思维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目前而言,对于互联网思维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基本上的理解集中于“用户至上” “去中心化” “长尾”以及“跨界、迭代、极致、免费”几个方面。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伟认为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几个关键词是: 1、用户至上,体验为王。 2、互联网赚钱的三种模式 A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卖真实的东西,叫电子商务;卖基金、理财产品,叫互联网金融;卖虚拟服务,餐馆打折券,叫020 B广告:用户足够多,卖广告

C增值服务:如网游,收取增值服务费 3、免费是互联网的精神,但是免费是有条件的,如点够一桌菜,免费送啤酒。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认为互联网其实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观念,一种方法论,他将其总结成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1专注:少就是多,大道至简一。小米公司坚持只做小米手机 2、极致: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小米创业第一次就做了全球首款双核 1.5G的高端WCDM智能手机 3、口碑:超越用户预期 4、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MIUI坚持每周迭代。 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赵大伟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中将互联网思维定义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并将互联网思维体系归纳为9大思维(图1)20大法则。 图1、互联网思维体系 1、用户思维(对市场、消费者的 2、简约思维(对产品规划、产品 设计的理解) 理解)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 法则2:兜售参与感法则5:简约既是美 法则3:用户体验至上3、极致思维(对产品/服务、用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作者: ————————————————————————————————日期: ?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究竟什么是“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 事实上,迄今为止其还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谢平教授等人在2012年发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涵盖了受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是一个谱系(spectrum)的概念。” 根据谢平教授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的概念。它介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或交易所市场等有形中介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是所有中间形式的统称。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不是复杂到与传统金融之间没有关联,更不是现代金融体系之外的一个异生物。互联网金融是现代经济进人互联网时代,在金融上所表现出的新特征、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和新实现形式。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在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之上,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为目的的一种新兴金融业态。相比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出现了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作用将被削弱。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实现,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互联网金融真正实现了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运作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理解掌握互联网金融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即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对传统金融的沿袭与变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 1.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在市场上为资金的融通提供服务。这种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产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与生俱来的普世特性,相比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互联网技术可以降低传统金融交易的交易成本。在互联网金融中,超级集中的支付体系和个体移动支付的统一,使得支付更加便捷;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以大数据分析和高速算法为基础,并通过网络化的方式进行,信息不对称程度显1降低;资金供求双方可以不经过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传统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直接在网上发行和交易贷款、股票、债券等,通过这种方式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上的成本更低;市场作用可以充分有效地发挥,接近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中介或市场的情形,可以超越传统金融中介和传统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盘点互联网金融四大发展趋势

盘点互联网金融四大发展趋势 互联网与金融仿若天生一对,自相互结合初尝丰硕果实之后便浓情蜜意再不分彼此,而由二者产生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可以定性为新时代的产物,兼具互联网的方便、快捷、大众及金融的增值特性,短短时间内成为国人竞相追逐的理财产品,形成万亿级体量的金融蓝海,在推动金融产业改革和创新、实现金融普惠大众方面形成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深受社会各界重视和政策扶持。 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5年网贷行业投资人数与借款人数分别达586万人和285万人,较2014年分别增加405%和352%,其中P2P理财产品在各年龄层的理财人群中使用率高达76%。互联网金融弥补了市场空白及它所具有金融的普惠特性,所以才能获得如此庞大的群众基础,这也从侧面说明,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旧是基于大众需求做出改变。信广立诚贷相关负责人根据平台数年深耕于用户需求及对行业的研究,解析互联网金融未来四大发展趋势。 投资群体逐渐年轻化 2015年12月底,零壹财经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80后”“90后”尝试互联网理财的比例分别高达83%和77%,并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消费主力。因为这部分人是接触互联网最多的群体,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并且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收入水平日渐提高,成为互联网金融业务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 移动互联网金融大众化 据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有超过90%,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 一方面,手机的便捷性使用户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上网,增加了手机的使用频率;另一方面,手机应用软件的丰富性,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便利了手机网民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手机的使用粘度。它突破了PC端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更便于人们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金融活动,实现财富增值随心所欲,将方便、快捷发挥的更加彻底。所以说,移动金融才是未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至高点。 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 前文已经说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出改变。经过去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跌宕起伏之后,用户已经从单纯的追求高收益转为安全至上。金融市场规律告诉我们,融资金额越大,承担的风险也就越高,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一旦项目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它的定位已经决定行业本身并不适合大额融资撮合交易,且对平台本身而言,也并不具备发展大额融资的先天优势。 正如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互联网金融只有做小、做分散、做简单产品才能活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