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三套模拟题

中国文化三套模拟题
中国文化三套模拟题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考试

2018年1月中国文化模拟题(第1套)

一.填空题(20分)

说明:下列15题是填空题,第1-10题每题有一空,第11-15题每题有二空;每空 1分,共 20 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中国历史上的“六朝古都”指的是今天的哪座城市__________。【答案】南京

2.中国古代唐宋时期使用的行政区划单位是__________。【答案】道路制

3.“江南三大名楼”中位于江西南昌的是__________。【答案】滕王阁

4.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__________。【答案】甲骨文

5.汉代张骞的西域之行历史学家称为__________。【答案】凿空

6.六经也称“六艺”是经过孔子筛定向弟子讲授的教材,它实际指的是后世所说的“五经”和后来失传的《__________》。【答案】乐经

7.集宋明心学之大成的学者是__________。【答案】王守仁

8.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在公元__________世纪传入中国的。【答案】七

9.藏传佛教又称“__________”教。【答案】喇嘛

10.已知1894年中日海战是天干地支的甲午年,那么1895年是天干地支的_________年。【答案】乙未

11.国子监的主要建筑是“_________”殿,殿前四面环水称为“_________”。【答案】辟雍泮水

12.明清时期,人们常说的“连中三元”指的是连续考中_________元、_________元和________元。【答案】解会状

13.在我国传统节日中,三月三又称_________节,七月七又称_________节,被戏称为“中国情人节”。【答案】上巳乞巧

14.被誉为“中国第一玉龙”的玉猪龙出土地点是_________,裸体女神像出土地点在_________,它们都属于红山文化。【答案】内蒙古赤峰辽西牛河梁

15.五行文化当中,五音的宫属土,商属金,角属木,羽属火,徵属_________。【答案】水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

说明:下列1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切的选项,每题1分。

1.下列人物中,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一饮食理论的是_______。【答案】C

A.伊尹

B.墨子

C.孔子

D.韩非子

2.人殉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的制度,它终止于_______时期。【答案】D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唐太宗

D.明英宗

3.中国历史上,汉民族第一次放下姿态,主动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的是_____。【答案】A

A.赵武灵王

B.北魏孝文帝

C.隋文帝

D.唐玄宗

4.“五德终始说”始于_______。【答案】B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5.依我国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其各级考试由低到高排列,应当是:【答案】C

A.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B.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C.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6.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曾经在著名的_____书院主持讲学,并在此制定了第一个完整的书院学规,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答案】A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嵩阳书院

D.丽泽书院

E.睢阳书院

7.名曲《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二胡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的代表作,也是享誉世界的经典名曲,曾被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誉为“跪下来听的音乐”,曲名中的“二泉”指的是我国一处著名的泉水,即:【答案】D

A.谷帘泉

B.中冷(泠)泉

C.虎跑泉

D.惠山泉

E.趵突泉

8.东晋王羲之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下列书法名作中属于他创作的是:【答案】C

A.《伯远帖》

B.《中秋帖》

C.《快雪帖》

D.《珊瑚帖》

E.《自叙帖》

9.在中国古代科举历史上,正式的殿试制度始于:【答案】C

A.元代

B.唐代

C.北宋

D.南宋

E.隋代

10.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龙”的玉猪龙,是_____时期的玉器:【答案】C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

E.河姆渡文化

三.多项选择题(共10分)

说明:下列10题是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切的选项,每题1分。

1.下列史学著作中,属于“三通”的是_________。【答案】ABD

A.通典

B.通志

C.文史通义

D.文献通考

2.下列属于皇帝陵号的有_________。【答案】ABCD

A.昭陵

B.定陵

C.泰陵

D.长陵

3.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太平盛世时期有_________。【答案】BCE

A.汉武帝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隋文帝时期

D.唐玄宗后期

E.清康熙时期

4.下列人物中,曾经赴印度取经的有_________。【答案】ABE

A.法显

B.义净

C.鉴真

D.最澄

E.玄奘

5.“三通”是三部古代史学著作的统称,下列著作不属于“三通”的有:【答案】AB

A.《资治通鉴》

B.《文史通义》

C.《文献通考》

D.《通志》

6.南宋的梁楷开创了写意水墨画,在古代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画作属于梁楷现存真迹的有:【答案】BC

A.《捣练图》

B.《泼墨仙人图》

C.《太白行吟图》

D.《牧马图》

E.《步辇图》

7.下列有关昆曲的说法中,正确的有:【答案】ABCDE

A.被誉为“百戏之母”

B.其前身为昆山腔

C.昆曲有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

D.它曾经是全国最大剧种

E.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8.古人将梅花的五瓣比喻为“人生五福”,下列各项属于这五福的有:【答案】ABCDE

A.寿

B.善终

C.好德

D.福

E.康宁

9.下列有关帝王称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答案】ADE

A.明代的帝王大都只有一个年号,只有明英宗例外

B.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元封,最后一个年号是宣统

C.北魏太武帝、明永乐帝都是年号

D.汉文帝、周文王都是谥号

E.唐玄宗、汉高祖都是庙号

10.有关我国古代的思想观点及其提出者,下列对应中正确的有:【答案】BE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韩非子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C.“安之若命”——孔子

D.“非攻”——孙子

E.“人法地、地法天”——老子

四.名词解释(共 10 分)

说明:下列3 题是名词解释题,请对词语作出简单明了的解释。第1题和第2题每题 3分,第3题4分。

1.日本遣唐使

【答案】隋唐时期,由于中国文化处于高势能地位,日本采取积极的姿态,先后派出使团到中国来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文化。(1分)在唐代的200多年中,日本先后派出使团18次,冒着巨大的危险渡海造访中国,其中16次到达中国,使团成员包括正副使、僧人、学生和各类工匠,这些人被称为“日本遣唐使”。(1分)来华以后,他们学习了唐朝的典章制度、生活方式、社会习惯和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回国后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分)

2.编年体史书

【答案】我国史书的一种编撰体例,是以时间为纲,按年月顺序记载事件的史书。(1分)编年体史书出现最早,《春秋》、《战国策》等均为编年体史书,其中最

有代表性的是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一书。(2分)

3.孔孟之道

【答案】是对中国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通称(1分)。其由孔子开创,经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人的不断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儒家思想具有鲜明的入世精神,以孔子“仁”、“礼”的治世思想为核心,维系并实践着一个极具亲疏远近、贵贱尊卑的社会秩序(1分)。儒学在各个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学术形态,如两汉经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朴学,虽各具特点,但整体精神仍是大致相通的(1分)。孔孟之道主要保存在儒学的一批经典中,如《论语》、《孟子》、《荀子》、《四书章句集注》等(1分)。

2018年1月中国文化模拟题(第2套)

一.填空题(共20分)

说明:下列15题是填空题,第1-10题每题有一空,第11-15题每题有二空;每空 1分,共 20 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十六国的五胡是指:匈奴、_________ 、_________、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答案】鲜卑;羯

2.古代将学生与老师初次见面时必须奉敬的礼物称为“_________”。【答案】束脩/束修

3.道教历史上,曾被成吉思汗接见并封为“长春真人”的著名道士是_______。【答案】丘处机

4.中国南方历史上曾有一种葬俗,即把棺木高悬于悬崖峭壁的木桩上或洞穴里,称为“_________葬”。【答案】悬棺

5.古代帝王陵园中分布于神道两侧的石人、石兽等石刻有专门的术语,称为“_________”,其中的石人称为“_________”。【答案】石像生;翁仲

6.明清三试中,古人说的“春闱”指的是_________试,所发之榜则称为“_________榜”。【答案】会;杏

7.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于公元690年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_”,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而两汉之间,王莽也曾称帝并改国号为“_________”。【答案】周;新

8.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产生于隋炀帝在位期间的公元607年,废止于清光绪帝在位期间的公元__ 年,延续了近1300年。【答案】1905

9.南宋的陆象山是宋明理学中“心学”的代表人物,与其相提并论的另一代表人物是明代的___________。【答案】王阳明/王守仁

10.宋代名帖《黄州寒食帖》的作者是___________。【答案】苏东坡/苏轼

11.古人将四种寓意吉祥的动物称为“四灵”,又加入_______则称为“五灵”。【答案】虎

12.我国古代皇宫的建筑布局定例之一是“左庙右社”,而明清时期国子监的建筑布局遵循“左庙右学”的原则,前者的“庙”指的是_________庙,后者的“庙”指的是_________庙。【答案】太/宗;孔

13.在中国行政区划沿革史上,唐代首设“府”制,在一些重要地区设立了都督府,又在边疆地区设立了_________府。【答案】都护

14.彩陶文化一般指的是仰韶文化,而黑陶文化通常指的是________文化。【答案】龙山

15.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起点,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封建制度基本确立。许多诸侯国都被大国吞并,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七国,称为“”。【答案】战国七雄

二.单选题(共10分)

说明:下列1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切的选项,每题1分。

1.杭州有虎跑寺,寺中泉水晶莹甘冽,居西湖诸泉之首,这处泉水被誉为:【答案】C

A.天下第一泉

B.天下第二泉

C.天下第三泉

D.天下第四泉

2. 下列古代书法名帖中,属于唐代张旭作品的是:【答案】D

A.《中秋帖》

B.《自叙帖》

C.《珊瑚帖》

D.《古诗四帖》

3.下列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答案】B

A.开元盛世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D.文景之治

4.宋代的四大书法家是:【答案】A

A.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B.苏洵、黄庭坚、米南宫、蔡京

C.赵佶、黄庭坚、米友仁、蔡襄

D.苏辙、黄庭坚、米南宫、蔡京

5.按照我国古代的婚姻六礼制度,男家向女家赠送聘礼称为:【答案】C

A.纳采

B.纳吉

C.纳征

D.请期

6.汉代的董仲舒将天道和人事相比附,提出了“_______”说,成为古代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之一:【答案】C

A.天人相通

B.天人同流

C.天人感应

D.天人合一

7.下列古代名曲中,赞美知音之交的是:【答案】B

A. 《梅花三弄》

B. 《高山流水》

C. 《渔樵问答》

D. 《广陵散》

8.中国现存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是:【答案】B

A.泉州清净寺

B.新疆喀什艾提尕清真寺

C.广州怀圣寺

D.扬州仙鹤寺

9.下列帝王陵中埋葬了两位皇帝的一个是:【答案】C

A.汉茂陵

B.唐昭陵

C.唐乾陵

D.明定陵

10.汉代京房易学认为,五行之中,如果A克B,则A是B的“官鬼”,B是A的“妻财”;如果A生B,则A是B的“父母”,B是A的“子孙”。由此推论,在京氏易中,木是土的:【答案】A

A.官鬼

B.妻财

C.父母

D.子孙

三.多选题(共10分)

说明:下列10题是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切的选项,每题1分。

1.中国古代对皇帝的称呼有谥号、尊号、庙号、年号和陵号等。下列中国古代四位皇帝的称号中,属于庙号的是:【答案】AC

A.汉高祖

B.汉文帝

C.唐高宗

D.永乐帝

2.北京故宫是根据古代礼制、风水和周易理论建成的,其布局特点有:【答案】ACD

A.严格的中轴对称

B.右庙左社

C.前朝后寝

D.左庙右社

3.京剧的产生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指的是:【答案】ABDE

A.三庆班

B.四喜班

C.启秀班

D.春台班

E.和春班

4.下列文物中,属于唐代文物的有:【答案】BD

A.孩儿枕

B.兽首玛瑙杯

C.中山王金缕玉衣

D.骆驼载乐俑

5.京剧有“四大行当”,下列各项属于其中的有:【答案】ABCE

A.丑

B.生

C.旦

D.末

E.净

6.下列作品属于唐宫仕女图的有:【答案】ABC

A.《捣练图》

B.《簪花仕女图》

C.《虢国夫人游春图》

D.《女史箴图》

7. 根据中国古代的五行论,下列匹配正确的是:【答案】AC

A.土——中——黄

B.金——南——白

C.水——北——黑

D.木——西——青

E.火——东——红

8.有关中国古代的书籍与印刷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答案】ABD

A.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的《金刚经》

B.最早的纸写本是晋代的《三国志》残卷

C.最早的书写纸是汉代蔡伦发明的“蔡侯纸”

D.最早的活字印刷是宋代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

9.按顺序排列,中国历史上的“茶圣”、“书圣”、“画圣”、“草圣”和“医圣”,应当是(次序不符不得分):【答案】CBEDA

A.张机

B.王羲之

C.陆羽

D.张旭

E.吴道子

10.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有:【答案】ABCD

A.后(司)母戊鼎

B.商代甲骨

C.跽坐玉人

D.玉凤(商代)

四.名词解释(共10分)

说明:下列3 题是名词解释题,请对词语作出简单明了的解释。第1题和第2题每题 3分,第3题4分。

1.梨园

【答案】我国古代音乐舞蹈艺术的雅称。(1分)唐玄宗李隆基通晓音律,选择宫廷中的梨园作为音乐、舞蹈和戏剧活动的场所,以教习和演奏戏曲为主要内容,罗致了李龟年等音乐舞蹈名师,选数百人在此学习歌舞,使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皇家舞蹈戏剧综合艺术学校,唐玄宗也被尊奉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鼻祖(1分)。后世将戏曲界称为梨园行,将演员称梨园子弟(1分)。

2.四书五经

【答案】中国古代的儒家重要经典的合称“五经”始于汉代,汉武帝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的说法(1分)。汉代的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后来用《礼记》代替《仪礼》,把《左传》并入《春秋》,仍为五经。南宋时朱熹自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大学》、《中庸》两篇,分章断句,同时加以注释,再加上《孟子》,合称《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初习儒学的入门读物,始有“四书”之称(2分)。

3.甲骨文:

【答案】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卜辞、殷契、契文等。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件,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也叫甲骨文(2分)。甲骨文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河南安阳小屯村。1910年,著名学者罗振玉肯定了安阳小屯村为商代故都——殷墟,此后这些甲骨文即称为“殷墟甲骨文”,定为商代甲骨文,但它并非我国最早的甲骨文。1985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境内发现了一处龙山文化时期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出土了十多块兽骨,上面刻有简单的单体符号文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甲骨文,因而也是最早的汉字,距今约四千年左右,正当传说中的黄帝时代(1分)。1997年,考古工作者又在山东省桓台县史家遗址发现了甲骨文片,也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文字。现在把这些甲骨文称为“原始甲骨文”。所以,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包括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两个阶段(1分)。

2018年1月中国文化模拟题(第3套)

一.填空题(共20分)

说明:下列15题是填空题,第1-10题每题有一空,第11-15题每题有二空;每空 1分,共 20 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于公元690年称帝,改国号为“_____”,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答】周

2.唐代在一些重要地区设立了都督府,又在边疆地区设立了____府,这是中国设府的开始。【答】都护

3.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既不能用夏历时间也不能以公历时间确定其准确日期的是_________节。【答案】清明

4.四书五经中唯一的文学典籍是《诗经》,而唯一的历史典籍是《 ________ 》。

【答】《春秋》

5.元明清时期我国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俗称________ 。【答案】“太学”

6.“绘画四品”指的是________ 、________、能品和逸品。答案:神品妙品

7.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也被称为“佛教四大道场”,其中,普陀山是____菩萨的道场。

【答】观音/观世音

8.著名的候风地动仪的研制者是汉代科学家_______。

【答】张衡

9.对于西藏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清朝_____皇帝开始采用“金瓶掣签”的办法产生新活佛,并须经中央朝廷正式批准生效。

【答】乾隆

10.“兼爱”是_____的核心思想,“仁爱”是_____的核心思想。

【答】墨家学说;儒家学说

11、黑陶文化通常指的是龙山文化,而彩陶文化一般指的是____文化。

答案:仰韶

12.历史上,西藏于_____代正式被划入中国版图。

【答】元

1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则是“_____”,而第一个年号是____帝在位时期的“建元”。【答案】宣统;汉武

14.在中国古文物中,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是_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是_____________。【答案】长信宫灯;越王勾践剑

15.“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儒家两位大师的观点存在着根本的对立,持前一观点的是_________,而持后一观点的是_________。【答案】荀子;孟子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分)

说明:下列1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切的选项,每题1分。

1.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叙的历史:【答案】A

A.上起黄帝,下止汉武帝

B.上起伏羲,下止汉武帝

C.上起春秋,下止战国

D.上起西周,下止战国

2.世界三大宗教是:【答案】B

A.印度教、佛教、基督教

B.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C.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

D.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

3.美国留学生杰米在学习中发现,中国古代传说中也有类似《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他所说的“亚当”和“夏娃”实际指的是:【答案】B

A.盘古与女娲

B.伏羲与女娲

C.黄帝与嫘祖

D.炎帝与嫘祖

4.我国首次发现的完整的“金缕玉衣”出土于:【答案】A

A.满城汉墓

B.南越王墓

C.马王堆汉墓

D.曾侯乙墓

5.中国传统历法称为“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这种历法的一年指的是:【答案】C

A.月球环绕地球公转周期

B.地球自转365圈

C.十二个朔望月

D.地球从春分点运行到下一个春分点

6.中国名曲《二泉映月》中“二泉”指的是:【答案】D

A.济南趵突泉

B.杭州虎跑泉

C.镇江中泠(冷)泉

D.无锡惠山泉

7.下面四组帝王陵墓中,依次采用“以山为陵”、“宝城宝顶”、“方上”形制的一组为:【答案】C

A.始皇陵、明长陵、唐乾陵

B.始皇陵、明定陵、清昭陵

C.唐乾陵、清东陵、始皇陵

D.唐乾陵、始皇陵、明长陵

8.科举制度是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用公开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明清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答案】C

A.常举、制举、殿试

B.县试、府试、院试

C.乡试、会试、殿试

D.乡试、府试、殿试

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任钦天监的外国人是:【答案】B

A.利玛窦

B.汤若望

C.南怀仁

D.郎世宁

10.下列人物中没有亲自著书立说阐发其思想观点的是:【答案】A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三.多项选择题(共10分)

说明:下列10题是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切的选项,每题1分。

1.历史上的隋炀帝被评价为“昏君”、“暴君”,然而他也做出了几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下列各项属于其中的有:【答案】AB

A.修建大运河

B.开创科举举士

C.开辟丝绸之路

D.大修武当山

2.曾在历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有:【答案】ABC

A.镇江中泠(冷)泉

B.北京玉泉

C.济南趵突泉

D.杭州虎跑泉

3.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先后顺序,排列错误的是:【答案】ACD

A.黄巾起义、王莽改制、淝水之战、安史之乱、郑和下西洋

B.王莽改制、黄巾起义、淝水之战、安史之乱、郑和下西洋

C.淝水之战、王莽改制、安史之乱、黄巾起义、郑和下西洋

D.安史之乱、王莽改制、淝水之战、黄巾起义、郑和下西洋

4.中国古代基于三大崇拜,筑庙祭祀,以示庄重,千百年来,诸庙林立,名目亦多。以下关于“庙”的说法中正确的有:【答案】ABCD 注:跨章综合题

A.帝王庙是古代祭祀前朝开国帝王的场所

B.太庙是古代皇家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

C.孔庙祭祀的对象是孔子,全国最大的孔庙位于山东曲阜

D.天帝庙祭祀的对象是五位天帝

5.下列作品属于唐宫仕女图的有:【答案】ABC

A.《捣练图》

B.《簪花仕女图》

C.《虢国夫人游春图》

D.《女史箴图》

6.下列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中,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答案】BD

A.麦积山石窟

B.云冈石窟

C.敦煌石窟

D.龙门石窟

7.下列各项对应中,各成语在出处上与人物搭配正确的有:【答案】BD 注:跨章综合题

A.韦编三绝——韦庄

B.一字千金——吕不韦

C.开卷有益——陆游

D.胸有成竹——文同

8.被誉为苏州“四大名园”的是:【答案】ABCE

A.拙政园

B.沧浪亭

C.留园

D.网师园

E.狮子林

9.下列我国民居建筑中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有:【答案】ABCD

A.福建土楼

B.西递民居

C.开平碉楼

D.宏村民居

E.恭王府

10.京剧的产生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四大徽班”指的是:【答案】ABDE

A.三庆班

B.四喜班

C.启秀班

D.春台班

E.和春班

四.名词解释题(共 10 分)

说明:下列3 题是名词解释题,请对词语作出简单明了的解释。第1题和第2题每题 3分,第3题4分。

1.封禅

【答案】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仪式,又称泰山封禅(1分)。封,指在泰山上设坛祭天,禅,指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一般是梁甫山),都由帝王亲临(1分)。封禅的目的是帝王以天子的身份祭告天地,借以表明自己的登位和统治合乎天意和正统(1分)。

2.程朱理学

答案: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中的主要学派之一,程指北宋的程颐、程颢,朱指南宋的朱熹,“二程”是这一学派的始创者,朱熹是集大成者。(1分)

该派的理论核心是“天理论”认为理是自然界与社会的最高准则,先于天地而存在是人应该遵循的准则,(1分)因此主张“格物穷理”,“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还提出了“致知”和“太极”的观点,强调修身养性,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学说。(1分)

宋明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礼教的代名词,并严重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

3.人殉制度

答案:人殉制度也称殉葬制度,是以活人从葬死者的一种制度,也是历史上最残忍的制度之一。(1分)

夏商时期奴隶与畜生一样随死去的奴隶主贵族从葬,后来用陶俑来取代活人从葬,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但明代前的封建社会仍有帝王驾崩宫女陪葬的传统(2分)明英宗时期下令废止这一做法,人殉制度遂告终结。(1分)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四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四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 2、()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通史。 [A] 《史记》编年体[B] 《史记》纪转体 [C] 《资治通鉴》编年体[D] 《资治通鉴》纪传体 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运用的修辞格是()。 [A] 对偶[B] 回环[C] 顶真[D] 回文 4、道教的创始人是()。 [A] 葛洪[B] 张角[C] 吕洞宾[D] 袁天罡 5、唐代书法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A] 隶书[B] 真书[C] 行书[D] 草书 6、历史上曾有“六经”,其中在战国时代失传的是()。 [A] 《书》[B] 《礼》[C] 《乐》[D] 《易》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C] 宋元[D] 明清 9、中国古人观测天象的最主要目的是()。 [A] 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B] 预测天气 [C] 指导农业生产[D] 用天象变化预卜人间祸福 10、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 《淮南子》[B] 《齐民要术》 [C] 《四民月令》[D] 《燕京岁时记》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的维新属于()。 [A] 文化维新[B] 经济 维新 [C] 政治 维新 [D] 国防 维新 2、带“女”部首的姓,如“姚”、“姬”等,一般是和()。 [A]官职有关[B]母系氏族有关 [C]居地有关[D] 历史事件有关 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 钟繇[B] 张华[C] 陆机[D] 陆云 4、中国传统文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A] 魏晋[B] 南北 朝 [C] 唐末[D] 明清

5、小篆来源于 [A]石鼓文[B]金文[C]甲骨 文 [D]隶书 6、下列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派别是 [A]道家[B] 儒家[C]墨家[D]法家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 [C] 宋元[D] 明清 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C] 辩证思维[D] 整体思维

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A] 道学[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D] 佛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 选、错选均无分。 1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以半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B] 以尊君事亲为原则 [C] 以儒学为主干[D] 以天人合一为目 标 12、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 [A] 小篆[B] 甲骨 文 [C] 隶书[D] 金文 13、下列属于秦统一中国后实行整齐制度的是()。 [A] 三公[B] 郡县[C] 驰道[D] 繁荣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2011年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答案:D 2. 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A. 黄帝 B. 仓颉 C. 太史籀 D. 许慎 答案:B 3.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A. 高士奇 B. 钱学森 C. 茅以升 D. 竺可桢 答案:D 4. 商朝的鼎盛时期是() A. 太甲时期 B. 武丁时期 C. 盘庚时期 D. 祖辛时期 答案:B 5. 我国制盐业的迅速发展是在() A. 春秋 B. 战国 C. 秦代 D. 汉唐 答案:D 6. 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是() A. 宗法制的确立 B. 分封制的确立 C. 三公六卿制的确立 D.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答案:D 7. “天人之分”观点的提出者是() A. 荀子 B. 董仲舒 C. 刘禹锡 D. 张载

8. 在明朝,与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有过来往的思想家是() A. 王阳明 B. 王艮 C. 李贽 D. 颜均 答案:C 9. 中国科举制度成熟的时期是() A. 汉朝 B. 曹魏 C. 隋朝 D. 唐宋 答案:D 10. 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 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 A. 民俗文化 B. 市民文化 C. 娱乐文化 D. 工艺文化 答案:A 11. 在中唐思想界打出“攘斥佛老”大旗的代表人物是() A. 韩愈 B. 柳宗元 C. 刘禹锡 D. 白居易 答案:A 12. 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说,“道”是宽多少的路() A. 八尺 B. 十二尺 C. 十六尺 D. 二十尺 答案:C 13. 在古代,分隔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世界的高原是()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帕米尔高原 D. 蒙古高原 答案:C 14. 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是() A. 九品中正制 B. 汉代察举制度 C. 门阀士族制 D. 世卿世禄制度

北语20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4答案

20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2 道试题,共60 分) 1.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其代表作为 A.《兰亭集序》 B.《颜勤礼碑》 C.《古诗四帖》 D.《乐毅论》 答案:A 2.中国古代音乐形成的独自特色是 A.旋律优美 B.节奏粗犷 C.声情并茂 D.理性精神 答案:D 3.司马迁被誉为 A.中国历史学集大成者 B.中国历史学之父 C.中国历史学之楷模 D.纪传体之父 答案:B 4.戏曲的角色分行有 A.文、武、丑、净 B.红、白、黑、花 C.丑、净、旦、生 D.显、隐、单、偶 答案:C 5.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A.秦 B.汉 C.隋 D.唐 答案:B 6.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清朝康熙年代 B.明朝万历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明朝永乐年间 答案:B

7.近代流行的旗袍、马褂是从()人那儿学来的服装样式 A.藏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苗族 答案:C 8.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A.寇谦之 B.丘处机 C.孙思邈 D.葛洪 答案:D 9.宋明之后的许多思想家把宋明理学的宗教色彩概括为 A.儒表道里 B.儒表佛里 C.儒佛合一 D.儒佛道合一 答案:B 10.“诚信知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所谓“诚”,其基本含义是 A.诚恳待人 B.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C.诚实做人做事 D.真诚讲信誉 答案:B 11.东汉的许慎,系统提出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称为 A.“造字之本” B.“六用” C.“六体” D.“六书” 答案:D 1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阐述者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A 二、多选题(共2 道试题,共10 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7附答案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黑笔擦净。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载(zǎ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陷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窠(kē)臼。 B. 只有增强改革定力、勇气和韧劲,敢于破藩(fān)篱,勇于担当,将百姓痛点变成改革着(zháo)力点,改革才能取得突破。连日来两会代表委员就改革建言献策,与民意形成良性共震。 C. 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jiào),上升为论坛主题帖(tiě),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D. 晴天,石板路婆娑着绿树,翩跹(qiān)着竹影片片;雨日,石板路倒映出走过的斗笠蓑衣,偶尔经过一位手擎(qínɡ)薄伞的少女,袅袅婷婷,如此宁馨安谧,令人神摇心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为什么今年冬天中国南方会出现罕见的持续阴雨天气?中国气象局官宣表示,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厄尔尼诺。【甲】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截止 ..2019年2月底,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已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 【乙】知识点来了,厄尔尼诺是什么?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 顶之灾 ..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由于 圣婴。 【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厄尔尼诺是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是 海洋和大气协同作用 ....的产物。全球每2至7年会出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其影响波及全球。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发生后几乎全球气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截止 B.灭顶之灾 C. 由于 D.协同作用 3.文中画线句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 B. 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内容载体越来越多元后,纸质书、电子书、手机App听书已然三分天下。根据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人“纸电一体”。就连自诩“老派”的李敬泽也说:“尽管我是60年代生的人,但我早就接受了在电脑和手机上阅读。”B.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使中小学生接触手机和网络游戏的比例日益增长。《报告》显示,76.3%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父母对孩子玩游戏的监管大多以成绩作为标准。 C. 时下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各种解压方式应运而生:从断舍离、极简主义,到新安全感、北欧生活,这一“哲学大项目”在商业领域经久不衰,且越来越细化。

最新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一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A 广义的文化)。 2、带“女”部首的姓,如“姚”、“姬”等,一般是和(B 母系氏族有关)。 3、西周确定“礼”的目的是( D 使分封出去的诸侯国长期听命于周天子)。 4、甲骨文产生于( B 商周文化)。 5、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属于(D 精神文化)。 6、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的主导思想是(C 法家)的思想。 7、佛教的创始人是(C 释迦牟尼)。 8.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名扬千古的创举,因此,中国史书上称之为(C凿空之行) 9.徐光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他最重要的著作是(B《农政全书》) 10、《红楼梦》中,能够集中反映作者对中国文化传统认识的人物是(D 薛宝钗)。 二、【多项选择题】 1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以半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B] 以尊君事亲为原则[C] 以儒学为主干[D] 以天人合一为目标)。 12、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是(B重阳节C 元宵节)。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广义文化产品的有([A] 农具[B] 陶器[C] 绘画[D] 典籍)。 14、明末清初,因为都有高深的学识、都参加了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都提出了先进的思想论点儿被称为“明末三先生”的三个人是(A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 15、世界文明古国包括有(B古希腊C 古代埃及)。 三、【判断题】 16、“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 T ) 17、姓氏是标志宗法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 T ) 18、礼制的经济基础制度是“井田制”。(T ) 19、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 T ) 20、秦统一车轨的目的是为了让全国联系紧密。( T ) 21、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T ) 22、为选拔人才,汉朝从汉武帝开始采用了“察举”制度。(F ) 23、北魏孝文帝改革,皇帝从“拓跋”改姓“元”,属于少数民族改汉姓. ( T ) 24、《四书章句集注》是由朱熹完成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 注释的。( T ) 25、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讲史话本两大类。(T ) 26、就文化意义而言,明清时期的中国,仍然是一种家长制宗法社会结构体系. (T ) 27、石榴和葡萄是从西域传入我国的水果。( T ) 28、宋代理学家所辨析的“天理”与“人欲”和文学家所面对的“政治”与“人生”是一个问题。 ( T ) 29、元明清时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生存状态要比唐宋以前简单得多. ( F ) 30、清代的“乾嘉学风”,标志着理学文化重新崛起并占领政治舞台 . ( F )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 A、《易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D、《国语》 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 B、天人感应 C、五行相胜 D、天道自然 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想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 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D )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 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B ) A、《尚书》 B、《春秋·公羊传》 C、《左传》 D、《史记》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道教的信仰特征。 (1)首先指出道教把道家的“道”人格化为什么。 (2)指出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终极关怀是什么。 (3)指出道教有哪两重理想境地。 (4)指出道教乐生、重生、贵术的特点。 (5)最后指出道教对“命”的态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

2014年01月中国文化模拟试题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考试 2014年01月中国文化模拟题一 一:填空题(共20分) 1.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十六国的五胡是指:匈奴、_________ 、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古代将学生与老师初次见面时必须奉敬的礼物称为“_________”。 3.道教历史上,曾被成吉思汗接见并封为“长春真人”的著名道士是_______。 4.中国南方历史上曾有一种葬俗,即把棺木高悬于悬崖峭壁的木桩上或洞穴里,称为“_________葬”。 5.古代帝王陵园中分布于神道两侧的石人、石兽等石刻有专门的术语,称为“_________”,其中的石人称为“_________”。 6.明清三试中,古人说的“春闱”指的是_________试,所发之榜则称为“_________榜”。 7.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于公元690年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_”,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而两汉之间,王莽也曾称帝并改国号为“_________”。 8.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产生于隋炀帝在位期间的公元607年,废止于清光绪帝在位期间的公元__ 年,延续了近1300年。 9.南宋的陆象山是宋明理学中“心学”的代表人物,与其相提并论的另一代表人物是明代的___________。 10.宋代名帖《黄州寒食帖》的作者是___________。 11.瑞典科学家在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上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2.中国四大名玉包含了和田玉、蓝田玉、岫岩玉和。 13.公元2011年的夏历干支为辛卯,按照夏历干支纪时制,2020年的干支应为___________;按照古代的十二时辰纪时制,这一天的1时36分属于___________时。 14.北京故宫的一个建筑布局特点是“左庙右社”,而北京国子监的建筑布局特点是“左庙右学”。前者的“庙”指的是___________庙,后者的“庙”指的是___________庙。 15.已故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是一个佛教徒,曾一度考虑出家为僧。他信仰的是禅宗,而禅宗起源于中国,禅宗的鼻祖就是南北朝时期来华的古印度人___________。 16.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的经典是《__________经》。 17.我国现存最大的木塔位于山西省___________县。 18.安徽省六安市素有“茶药宝库”的美誉,当地盛产的一种茶享誉古今,名列中国十大名茶,这种茶叫_________。 19.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既不能用夏历时间也不能以公历时间确定其准确日期的是_________节。 20.麻婆豆腐是我国四大菜系中_________菜的代表菜。 二:单选题(共10分) 1.中国现在的省在历史上也曾经称为“道”,那么这个历史时期应当是: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金代 2.下列古代时辰与现在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回答模式:出处+解释)、 1、文化的大传统+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形成的。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中生活的人,从小受家塾的教育,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同的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是由一代一代的教育(特别是经典学习)来保证。 ?小传统:民众的生活与知识 1.耳濡目染的经验。 2.文化阶层的影响。 3.传统仪式的暗示。 4.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演戏、说书。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后者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他希望借助于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内部划分,来说明社会中同时并存的有两种不同的传统。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所接纳,有时又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成为相当流行的文化分析工具 2、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德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作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人的定义。 ?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上下和睦,必须要“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周礼”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上下和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对于“礼”的重视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 “礼”的精神和内在根据在于“仁”孔子把“仁爱”之情,赋予了“礼”,才使礼有了合法性,和道德内涵。 3、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 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之间, 人生与人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 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 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的回 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庄子认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那就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如果在行动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你的一生就会有永远的快乐,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都这样认为,都这样对待,那你就坦然一生,无忧无虑,并具有了达到 圣人境界的潜质。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 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 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2011年1月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中国文化模拟试题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 中国文化 模拟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说明:下列15题是填空题,第1-10题每题有一空,第11-15题每题有二空;每空1分,共20 分。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既不能用夏历时间也不能以公历时间确定其准确日期的是_________节。【答案】清明 2.明清时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称为“_________试”。【答案】乡 3.我国安徽的_________茶在国际上与印度的大吉岭茶、斯里兰卡的乌伐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答案】祁门红/祁红 4.东汉时期_________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加强了东汉王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答案】班超 5.麻婆豆腐是我国四大菜系中_________菜的代表菜。【答案】川/四川 6.元明清时期我国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_,俗称“太学”。【答案】国子监 7.佛教的经典分为经、律、论,称为“三藏”,佛经中有一部经仅有260字,却广为流传,即《般若_________心经》。【答案】波罗蜜多/波罗密多 8.著名的牛河梁遗址,是_________文化时期的代表性遗址。【答案】红山 9.藏传佛教对于达赖、班禅和大活佛采取转世制度,乾隆时期起施行的在几个转世灵童中选取唯一继承人的制度,称为“_________”。【答案】金瓶掣签 10.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位于_________山。【答案】武当 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_________,最后一个年号是_________。【答案】建元;宣统 12. 2010年11月,京剧和针灸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到28项,居世界第一,这28项中,最早入选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昆曲;古琴(顺序不限) 13.“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儒家两位大师的观点存在着根本的对立,持前一观点的是_________,而持后一观点的是_________。【答案】荀子;孟子 14.在中国古文物中,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是_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是 _____________。【答案】长信宫灯;越王勾践剑 15.荆浩和董源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南北派的开山鼻祖,其开山之作分别是《_________图》和《_________图》。【答案】匡庐;潇湘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 说明:下列1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切的选项,每题1分。

2007年1月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网络综合- 自学考试(自考)试题】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 A.文学B.错画 C.文章D.图画 2.价值观、审美观属于() A.文化思潮B.文化产品 C.文化政策D.文化观念 3.在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这个寒暖交错期中,西周前期为() A.寒冷期B.干旱期 C.温暖期D.寒暖交错期 4.我国夏、商、周三代“诸侯”众多。这些所谓的“诸侯”实际上都是大大小小的()A.方国首领B.部落族长 C.村落首领D.封国首领 5.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 A.北移B.东移 C.南移D.西移 6.《五帝本纪》载于() A.《史记》B.《汉书》 C.《后汉书》D.《三国志》 7.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A.“义”B.“礼” C.“仁”D.“信” 8.名家又称刑名家,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 A.子产B.邓析 C.公孙龙D.惠施 9.下列选项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文献是() A.《四民月令》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D.《开元占经》 10.神话传说认为,桑蚕业起源于() A.神农B.嫘祖 C.伏羲D.后稷 11.下列各项中,对“朔”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日、月经度相同的时刻B.日、月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 C.日、月黄道纬度相同的时刻D.日、月纬度相同的时刻 12.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皇甫谧B.王叔和 C.孙思邈D.李时珍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

一.简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伦理中心 (2)中庸务实 (3)人文传统 (4)尊君重民 (5)延绵韧性 2.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1)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 (2)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使士阶层迅速崛起。 (3)激烈的兼并战争,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4)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 (5)宫廷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 3.春秋时期私学兴起的意义和影响: (1)“学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表明文化教育不再为少数所垄断; (2)使学术下移,促使政与教的分离,官与师的离,从而使教育成为一门专业; (3)为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扩大,社会进步创造了条件。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1)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选举和“禅让” (2)夏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 (3)春秋战国时期的“选贤任能” (4)两汉时期的察举和征辟 5.农业自然经济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强化了人们重土、思乡的情感,培养了封闭、保守、不思开拓进取的文化心态。(2)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精神。 (3)造就了中国人的务实精神和民本主义传统。 (4)形成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6.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首先,中国史学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本内容之一。 其次,我国古代史著数量相当可观,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系统而完整的记载。 最后,中国古代史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历史著作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7.简述唐代文化的特征? 第一,唐代文化具有开放性。它不断地吸纳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文化,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毫无保留地输出去,对周边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唐代文化具有兼容性。在唐代文化的各个层面,深深打上了外来文化的烙印:舞蹈、审美观、思想文化方面等 第三,唐代文化具有典范性。1、对当时周边地区而言,唐代文化成为别国竟相效仿的样本2、唐代文化对后世的垂范作用。 制度文化:三省六部制、史官制度、科举制度 思想文化:宗教、书画、哲学思潮 8.简述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特征? 1、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2、“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作业

《送子天王图》名画的作者是朝的。 A.唐吴道子 B.五代范宽 C.元王冕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4题 《山水清音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虔 B.石涛 C.赵孟頫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5题 名画《踏歌图》的作者是。 A.马远 B.马致远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宋代张择瑞的代表作是。 A. 《雪溪图》 B.《江帆楼阁图》 C.《清明上河图》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7题 《富春山居图》这幅旷世名画的作者是朝代的。 A.唐阎立本 B.东晋顾恺之 C.元黄公望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8题 《针炙甲乙经》的作者中国古代朝的。 A.东晋皇甫谧 B.西晋皇甫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墨葡萄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虐 B.徐渭 C.八大山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16题 《黄州寒食诗帖》的创作者是。 A.褚遂良 B.虞世南 C.苏东坡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7题 《资治通鉴》的编撰者是。 A.司马光 B.司马懿 C.司马迁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晋代著名的道家哲学和医学的代表作《抱朴子》的作者是。 A.葛洪 B.李时珍 C.张仲景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19题 佛教创建于。 A.印度 B.印尼 C.中国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20题 《辋川图》的作者是。 A.赵孟坚 B.赵孟頫 C.王维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模拟题及答案参考(二)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模拟题及答案参考(二) 四、简答题: 1、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一、儒学为主、佛道为辅的结构特征。儒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有着其自身发生,发展、变化、盛衰的过程。儒家学派为孔子所创立。道家、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是儒学文化的重要补充,不可能取代儒学文化的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儒学文化也只有儒学文化才能适应中国自汉至清封建社会的客观需要;二、重视现实人生和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事物和现象在思想、感情、信念、观念上的取向准则,是儒学最具稳定性的本质属性之一;三、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思维模式。天的意志与人的愿望没有冲突与矛盾,人按照天的旨意出身行事就可成为“德配天地”的君子。 2、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有何影响? 答:儒学自汉至清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价值观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儒学所重视的伦理教化和个人道德修养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古代小说的创作,受到这一价值观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重视人物形象伦理道德性格的刻画,强调小说伦理教化的功能。以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依照儒家的价值观而区分为忠效与奸佞、君子与小人、贞节与淫荡、信义与狡诈。儒家的价值观始终是古代小说中人物良莠的重要评判标准。 3、《儒林外史》是如何对文化进行反思与整合的? 答:《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清醒文化意识的古代小说。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对绵延几千年的文化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根据自身的感受和时代思潮的要求,对这一文化体系又给予了重新整理组合。这种反思与整合紧紧抓住了政治型文化与道德型文化的本质特征,但是并不想从根本上否定这一特征,而是试图恢复真正意义是的政治型文化与道德型文化;并且使二者能够由分裂状态恢复到本来的统一状态。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2014年4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进犯,在一些边塞处广种 A.杨树B.柳树 C.榆树D.松树 2.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 A.尧舜禅让B.和合五教 C.绝地天通D.敬授民时 3.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 A.八王之乱B.董卓之乱 C.永嘉之乱D.安史之乱 4.《神灭论》的作者是 A.萧子显B.陶弘景 C.慧琳D.范缜 5.1291年到达泉州的意大利方济各会士名为 A.利玛窦B.鄂多立克 C.马可波罗D.孟德高维诺 6.元朝称汉族读书人为

A.书生B.学士 C.儒士D.儒生 7.徐光启的名作是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D.《授时通考》 8.清朝的税制改革为 A.募役法B.初税亩 C.租庸调法D.摊丁人亩 9.乾嘉学派的创始人是 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D.雎景臣 lO.不属于 ...行旅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是 A.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B.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 C.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D.迁徙定居的习俗传承 11.不属于 ...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的是 A.生产互助 B.生活互助 C.民主自治D.进香朝拜 l2.“闰月”的概念源自 A.回历B.泰历 C.藏历D.阴阳合历 13.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传到 A.东南亚国家B.中东阿拉伯国家 C.欧洲D.美洲 14.不属于 ...传统社会礼与俗关系的是 A.礼从宜,使从俗B.因俗制礼 C.齐之以礼D.化民成俗 15.不属于 ...《周礼》列入吉礼祭祀的是 A.天神祭祀B.皇族祭祀 C.地祗祭祀D.人鬼祭祀 16.冠礼的年龄一般在 A.16岁B.17岁 C.18岁D.19岁 17.孔子研究的“六经”变成“五经”是因为《乐》的失传.表明失去文化特征中文化的 A.事象B.事类 C.产物D.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