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

4.3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
4.3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成反比

B.物体所受合外力必须达到一定值时,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C.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作用力中的任何一个力的大小成正比

D.当物体的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物体的水平加速度的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质量成反比,与速度无关,故A 错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有力,就会产生加速度,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的关系,故B错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而不是跟它所受作用力中的任何一个力的大小成正比,故C错误。当物体的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水平加速度的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故D正确。

答案:D

2.(多选)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由F=ma可知,F与a成正比,m与a成反比

%

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才受到外力的作用

C.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D.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加速度随之消失

解析:虽然F=ma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但F与a无关,因a是由m和F共同决定的,

即a∝F

m且a与F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存在、同时改变;a与F的方向永远相同。综上所述,可知A、B错误,C、D正确。

答案:CD

3.

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1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2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A.a1=g,a2=g

B.a1=0,a2=g

%

C .a 1=0,a 2=m 1+m 2

m 2

g

D .a 1=g ,a 2=m 1+m 2

m 2

g

解析: 在抽出木板的瞬间,弹簧对木块1的支持力和对木块2的压力并未改变。木块1受重力和支持力,m 1g =F ,a 1=0。木块2受重力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2=F +m 2g

m

2=m 1+m 2

m 2

g ,选项C 正确。

答案: C

4.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 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 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 点距离为x ,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

A .方向向左,大小为kx /m

B .方向向右,大小为kx /m

C .方向向左,大小为2kx /m

D .方向向右,大小为2kx /m

"

解析:

取滑块m 为研究对象,当指针向左偏时,滑块左侧弹簧被压缩而右侧弹簧被拉伸。两个弹力大小为F 左=F 右=kx ,方向均是指向右侧,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 =F m =2kx

m ,方向向右,故只有D 选项正确。

答案: D

5.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当电梯向上加速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

5,求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

解析: 本题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方便。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人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摩擦力F f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平行,由加速度的方向可推知F f 水平向右)。

建立直角坐标系:取水平向右(即F f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如图甲所示,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则a x =a cos 30°,a y =a sin 30°,如图乙所示。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x 方向F f =ma cos 30° y 方向F N -mg =ma sin 30° 又F N =65mg ,所以F f =3

5mg 。 答案: 3

5mg [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7~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单位中,属于力的单位的是( ) A .kg

B .kg·m/s (

C .kg·m/s 2

D .kg·m 2/s 2

解析: kg 是质量的单位,kg·m/s 是动量的单位,kg·m/s 2是力的单位,kg·m 2/s 2是功的

单位。故C 正确,A 、B 、D 错误。

答案: C

2.质量为m 的物体从高处由静止释放后竖直下落,在某时刻受到的空气阻力为F 阻,加速度为a =1

3g ,则F 阻的大小是( )

mg mg mg

D .mg

解析: mg -F 阻=ma =m ·13

g ,则F 阻

=m ???

?g -13g =23mg 。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 3.

>

如图所示,物体P 以一定的初速度v 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

簧相撞,并被弹簧反向弹回。若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始终遵守胡克定律,那么在P 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 )

A .P 的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化,方向也不断变化

B .P 的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化,但方向只改变一次

C .P 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数值最大时,速度最小

D .有一段过程,P 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增大

解析: 开始物体P 向右压缩弹簧,P 的合力F =kx ,由于x 不断增大,则F 逐渐增大,方向向左,所以P 的加速度大小不断增大,方向向左不变,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P 做减速运动,当速度最小为零时,压缩量x 最大,弹力F 最大,加速度a 最大。物体P 向左弹回过程,x 减小,弹力向左减小,加速度向左减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大。

答案: C

4.如图所示,有一辆汽车满载西瓜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司机发现意外情况,紧急刹车后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则中间一质量为m 的西瓜A 受到其他西瓜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是( )

A .m g 2-a 2

B .ma |

C .m g 2+a 2

D .m (g +a )

解析:

对西瓜A 进行分析,如图所示,西瓜所受的合力水平向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其他西瓜对A 的作用力大小为F =

mg 2+ma 2=m g 2+a 2,故选项C 正确。

答案: C

5.

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连一质量m =2 kg 的秤盘,盘内放一个质量M =1 kg 的物体,秤盘在竖直向下的拉力F 作用下保持静止,F =30 N ,在突然撤去外力F 的瞬间,物体对秤盘的压力为(g 取10 m/s 2)( )

A .10 N

B .15 N

C .20 N

D .40 N

&

解析: 在突然撤去外力F 的瞬间,物体和秤盘所受向上的合外力为30 N ,由牛顿第

二定律可知,向上的加速度为10 m/s 2。根据题意,秤盘在竖直向下的拉力F 作用下保持静止,故弹簧对秤盘向上的拉力为60 N 。突然撤去外力F 的瞬间,对秤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60 N -mg -F N =ma ,解得F N =20 N ,选项C 正确。

答案: C 6.

如图所示,A 、B 两球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 ,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升降机内天花板的O 点,两球之间连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时,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 )

θ,k ) θ,k ) θ,2),k ) θ,2),k ) 解析:

A 球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2-mg =ma ,F sin θ

2=kx ,解得,x =m a +g tan θ

2

k

,选项C 正确。 )

答案: C

7.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于原来静止物体的瞬间,物体立刻获得加速度

B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但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加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D .合外力变小,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小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 、B 选项正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v 、a 、F 三者的方向相同,故C 选项正确;合外力变小,加速度变小,但速度不一定变小,D 选项错误。

答案: ABC 8.

|

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与此同时,物体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 =20 N ,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g 取10 m/s 2)( )

A .0

B .4 m/s 2,水平向右

C .2 m/s 2,水平向左

D .2 m/s 2,水平向右

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F 合=F +F f ,F f =μmg ,所以F 合=20 N +×10×10 N =40 N ,所以a =F 合m =40

10 m/s 2=4 m/s 2,方向水平向右。选项B 正确。

答案: B

9.质量为1 kg 的物体受3 N 和4 N 两个共点力的作用,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 A .5 m/s 2 B .7 m/s 2 C .8 m/s 2

D .9 m/s 2

解析: 当F 1=3 N 和F 2=4 N 的两个力同向时,产生的加速度最大,a max =F 1+F 2m =3+4

1 m/s 2=7 m/s 2;当F 1与F 2反向时,产生的加速度最小,a min =4-31 m/s 2=1 m/s 2。则a min ≤a ≤a max ,即1 m/s 2≤a ≤7 m/s 2。

答案: AB

@

10.

如图所示,某旅游景点的倾斜索道与水平线夹角θ=30°,当载人车厢以加速度a 斜向上加速运动时,人对车厢的压力为体重的倍,此时人与车厢相对静止,设车厢对人的摩擦力为F f ,人的体重为G ,下面正确的是( )

A .a =g

4 B .a =g

2 C .F f =3

3G D .F f =3

4G

解析:

由于人对车厢底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倍,所以在竖直方向上有F N -mg =ma 上,解得a

=,设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为a 水,则a 上a 水

=tan 30°=33,所以a 水=34g ,则a =a 水cos 30°=1

2

g ,F f =ma 水=3

4G ,选项B 、D 正确。

答案: BD 二、非选择题

|

11.

自制一个加速度计,其构造是:一根轻杆,下端固定一个小球,上端装在水平轴O 上,杆可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用白硬纸作为表面,放在杆摆动的平面上,并刻上刻度,可以直接读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使用时,加速度计右端朝汽车前进的方向,如图所示,g 取 m/s 2。

(1)硬纸上刻度线b 在经过O 点的竖直线上,则在b 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是多少 (2)刻度线c 和O 点的连线与Ob 的夹角为30°,则c 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是多少 (3)刻度线d 和O 点的连线与Ob 的夹角为45°。在汽车前进时,若轻杆稳定地指在d 处,则 s 内汽车速度变化了多少

解析:(1)当轻杆与Ob重合时,小球所受合力为0,其加速度为0,车的加速度亦为0,故b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为0。

(2)解法一合成法

当轻杆与Oc重合时,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力的合成的平行四

边形定则和牛顿第二定律得mg tan θ=ma1,解得a1=g tan θ=×

3

3m/s2≈ m/s2。

\

解法二正交分解法

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轻杆对小球的拉力正交分解,如图所示。则沿水平方向有:F sin θ=ma,

竖直方向有:

F cos θ-mg=0

联立以上两式可解得小球的加速度

a≈ m/s2,方向水平向右,即c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为m/s2。

(3)若轻杆与Od重合,同理可得

mg tan 45°=ma2,

解得a2=g tan 45°=m/s2,方向水平向左,与速度方向相反

`

所以在s内汽车速度应减少,减少量Δv=a2Δt=× m/s=m/s。

答案:(1)0(2) m/s2(3)减少了m/s

12.

如图所示,高空滑索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如果一个质量为50 kg的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钢索上,在重力的作用下运动,钢索倾角θ=30°,且钢索足够长。(取g=10 m/s2)

(1)假设轻质滑环与钢索没有摩擦,求轻绳和钢索的位置关系及人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2)假设轻质滑环与钢索有摩擦而使滑环和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求轻绳和钢索的位置关系及此时滑环与钢索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1)以轻质滑环为研究对象,假设轻绳与钢索不垂直,则滑环的加速度为无穷大,这与事实不符,所以轻绳与钢索只能垂直,如图甲所示。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有mg sin 30°=ma人

解得a人=5 m/s2,方向沿钢索向下。

(2)以人为研究对象,假设轻绳不竖直,人所受合力就不为0,人就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轻绳只能呈竖直状态,如图丙所示。

对滑环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丁所示,有

F f=mg sin 30°

F f=μF N=μmg cos 30°,所以μ=tan 30°=

3 3。

答案:(1)轻绳与纲索垂直 5 m/s2方向沿钢索向下(2)轻绳呈竖直状态

3 3

牛顿第二定律,整体法隔离法经典编辑习题集(新)

相互作用 1.如图所示,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劈A ,底面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力F 通过球心水平作用在光滑球B 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当力F 增大时,系统还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所受合外力增大 B .A 对竖直墙壁的压力增大 C .B 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增大 D .墙面对A 的摩力可能变为零 2.在竖直墙壁间有质量分别是m 和2m 的半圆球A 和圆球B ,其中B 球球面光滑,半球A 与左侧墙壁之间存在摩擦.两球心之间连线与水平方向成30°的夹角,两球恰好不下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为重力加速度),则半球A 与左侧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 23 B.3 3 C.43 D.332 3.如图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静置一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斜劈A ,其质量为M ,两个底角均为30°.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均为m 的小物块p 和q 恰好能沿两侧面匀速下滑.若现在对两物块同时各施加一个平行于斜劈侧面的恒力F1,F2,且F1>F2,如图乙所示,则在p 和q 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劈A 仍保持静止 B .斜劈A 受到地面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 .斜劈A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2m )g D .斜劈A 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2m )g 4.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1kg 的重物上系着一条长30cm 的细绳,细绳的另一端连着一个轻质圆环,圆环套在水平的棒上可以滑动,环与棒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75,另有一条细绳,在其一端跨过定滑轮,定

滑轮固定在距离圆环50cm的地方,当细绳的端点挂上重物G,而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g取10/ms2)试问: (1)角?多大? (2)长为30cm的细绳的张力是多少: (3)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重物G的质量是多少? 4.如图所示,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杆的A端用铰链固定,光滑轻小滑轮在A点正上方,B端吊一重物G,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B端,用拉力F将B端缓缦上拉, 在AB杆达到竖直前(均未断),关于绳子的拉力F和杆受的弹力FN的变化,判断正 确的是() A.F变大B.F变小C.F N变大D.F N变小 5.如图所示,绳与杆均轻质,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A端用铰链固定,滑轮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B端吊一重物。现施拉力F将B缓慢上拉(均未断),在AB杆达到竖直前()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 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 C.AB杆越来越容易断,

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及应用一中

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 一、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 1.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动力学方程: F 合 = (m 1 +m 2 +……)a 分量表达式:F x = (m 1 +m 2 +……)a x F y = (m 1 +m 2 +……)a y 2. 应用情境:已知加速度求整体所受外力或者已知整体受力求整体加速度。 例1、如图,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楔形木块A,其斜面倾角为α,一质量为m的木块B放在A的斜面上。现对A施以水平推力F, 恰使B与A不发生相对滑动,忽略一切摩擦,则B对 A的压力大小为( BD ) A 、 mgcosα B、mg/cosα C、FM/(M+m)cosα D、Fm/(M+m)sinα ★题型特点:隔离法与整体法的灵活应用。 ★解法特点:本题最佳方法是先对整体列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加速度,再隔离B受力分析得出A、B之间的压力。省去了对木楔受力分析(受力较烦),达到了简化问题的目的。 例2.质量分别为m1、m2、m3、m4的四个物体彼此用轻绳连接,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拉力F1、F2分别水平地加在m1、m4上,如图所示。求物体系的加速度a和连接m2、m3轻绳的张力F。(F1>F2) 例3、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B的作用力等于 ( ) A.F F F F 3、B 解析: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先选整体,求出A、B共同的加速度,再单独研究B,B 在A施加的弹力作用下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将m1、m2看做一个整体,其合外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1+m2)a,再以m2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2=m2a,以上两式联立可得:F12= ,B正确. 例4、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和c,如图1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 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D ) A.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作用,组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D.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二、对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1.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的动力学方程:b c a

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技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913583816.html, 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技巧分析 作者:姚良波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0期 摘; 要:牛顿第二定律作为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知识,在最终的高考试卷中占据了较大的考试内容占比。本文将立足于学生学习情况与客观考试试卷内容,对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牛顿第二定律;中学生学习;物理问题应用解析 对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技巧展开分析,将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从而改善学生的卷面得分情况,也能够侧面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文将从找准关键字、想象建模解题和正确书写三个方面对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技巧进行一定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善。 一、找准关键字 在探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技巧前,学生首先要判断该题目考查知识点中是否涉及到牛顿第二定律。判断该题目中是否涉及到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则需要学生能够找准题目中的关键字。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练习中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解题时用铅笔进行点读,在点读时发现关键字时则要用笔在题目上进行一定标注。在读题时,学生首先要判断该题目属于平衡问题还是非平衡问题,如果题目中有关键字为“静止或匀速运动”,则此时a=0,学生则应该将本题判断为平衡问题;如果题目中的关键字为变速运动,则此时a≠0,为非平衡运动。学生首先要对该题目进行平衡或非平衡判断,才能在该基础上对题目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如果学生判断该题为平衡问题,则要对该题目中所涉及的具体物体或者人做受力分析。学生应该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选择其所需要的受力分析方法是合成法还是正分解法。如果该题目中所作受力分析中对力分析有三个,则学生宜采用合成法构建受力三角形;如果该题目中涉及到三个以上的力,则学生应该采用正交分解法对该题目中所涉及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果学生判断该题目为非平衡问题,则以物体所受两个力为界限,两个力为合成法或者正交分解法;三个力及以上则应该使用正交分解法。就牛顿第二定律而言,如果该题目中涉及到非平衡问题,则适用牛顿第二定律,如果涉及到平衡问题,则解题模式为牛顿第一定律解题模式。而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一般我们采用正交分解法去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 例如,质量为m的人站在斜面电梯上,该电梯以加速度a向上、向右做加速运动,a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根据以上信息,请求该站在斜面电梯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与摩擦力。学生根据题目中关键字加速度a、则可以判断该题目所考查知识点为牛顿第二定律,继而学生要根据题目要求判断位于电梯上的人的受力情况,并根据正交分解法对题目中的人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再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原始公式进行变式解题。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02牛顿第二定律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牛顿第二定律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推出m =a F ,所以一个物体的质量将 A .跟外力F 成正比 B .跟加速度a 成反比 C .跟F 成正比,跟a 成反比 D .跟F 与a 无关 2.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2所示,则 图3—2 ①物体在2s 内的位移为零 ②4s 末物体将回到出发点 ③2s 末物体的速度为零 ④物体一直在朝同一方向运动 以上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一个物体质量是5kg ,在五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撤去一个力,其他四个力保持不变,则物体沿水平方向向东的方向产生4m/s 2的加速度,则去掉的那个力的大小是______N ,方向______. 4.用2 N 的水平力拉一个物体沿水平地面运动时,加速度为1m/s 2,改为3 N 的水平力拉它时加速度将是2m/s 2,那么改用4N 的力拉它时,加速度将是______m/s 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 5.质量为m 的物体在力F 甲和F 乙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规律如图3—3 所示,则F 甲是F 乙的______倍.若图为同一恒力F 分别作用在质量为m 甲和m 乙的两个物体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的规律,则m 甲是m 乙的______倍.

图3—3 6.重为1N的物体原来静止,如果受到恒力作用,经过4s获得39.2m/s 的速度,则该水平恒力的大小为多少? 7.质量为0.2kg的物体从高处以9.6m/s2的加速度匀速下落,则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多少?空气阻力为多少? 8.说明加速度的物理含义及其具体数值所表示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 2.B 3.20 向西 1 4.3 0.1 5.3 3 6.1N 7.1.92N 0.04N 8.略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典型问题 ——陈法伟 1.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由知,加速度与力有直接关系,分析清楚了力,就知道了加速度,而速度与力没有直接关系。速度如何变化需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加;反之减小。在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有极值。 例1. 如图1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 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 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 C.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决定于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从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弹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所以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合力与速度同向时小球速度增大,所以当小球所受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时速度最大。故选CD。 例2. 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与 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故正确答案选C。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题精讲】 题面:当1≤x ≤2时,函数y =2x 24ax +a 2+2a +2有最小值2, 求a 的所有可能取值. 【拓展练习】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23y x bx c =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1,0)、B (3,0)两点, 顶点为C . (1)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 (2)点D 为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过点A 作直线l :3333 y x =+交BD 于点E ,过点B 作直线BK AD l K :在四边形ABKD 的内部是否存在点P ,使得它到四边形ABKD 四边的距离都相等,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M 、N 分别为直线AD 和直线l 上的两个动点,连结DN 、NM 、MK ,求DN NM MK ++和的最小值.

练习一 【例题精讲】 若函数y=4x24ax+a2+1(0≤x≤2)的最小值为3,求a的值. 【拓展练习】 题面:已知:y关于x的函数y=(k1)x22kx+k+2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1)求k的取值范围; (2)若x1,x2是函数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且满足(k1)x12+2kx2+k+2= 4x1x2. ①求k的值;②当k≤x≤k+2时,请结合函数图象确定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练习二 金题精讲 题面:已知函数y=x2+2ax+a21在0≤x≤3范围内有最大值24,最小值3,求实数a的值. 【拓展练习】 题面:当k分别取1,1,2时,函数y=(k1)x2 4x+5k都有最大值吗请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若有,请求出最大值.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典型例题精选讲解解析

2012牛顿运动定律典型精练 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F z =ma z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 顿(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 2.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4.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5.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 ,即F N =mg -ma ,当a=g 时,F N =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6、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练习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 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作用,如图1所示.取水平向右 为x 轴正向,竖直向上为y 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macos300, 0 图1

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和答案

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和 答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2.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 [ ]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作曲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C.物体作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 D.物体作匀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为零 3.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 A.匀减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4.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常数k的数值: [ ]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 5.如图1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 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 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 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 6.在水平地面上放有一三角形滑块,滑块斜面上有另一小滑块正沿斜面加 速下滑,若三角形滑块始终保持静止,如图2所示.则地面对三角形滑块 [ ] 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 C.没有摩擦力作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设雨滴从很高处竖直下落,所受空气阻力f和其速度v成正比.则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 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B.先加速后匀速 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8.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运动,现将拉力F 改为2F(仍然水平方向),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变为a′.则 [ ] A.a′=a B.a<a′<2a C.a′=2a D.a′>2a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寒假作业4 (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一、选择题(1-12单选,13-22多选) 1.如图,水平面上一个物体向右运动,将弹簧压缩,随后又被弹回直到离开弹簧,则该物体从接触弹簧到离开弹簧的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接触面光滑,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先减小后增大 B. 若接触面光滑,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C. 若接触面粗糙,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先减小后增大 D. 若接触面粗糙,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2.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F 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物体在 1 0~t时间内( ) A. 速度一直增大 B. 加速度一直增大 C.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3.质量为M的木块位于粗糙水平桌面上,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拉木块时,其加速度为a,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 () A. 2a>a′ B. 2a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形式解题例析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形式解题例析 F合=ma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形式,它体现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的一致性,在具体应用到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时,可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平面直角坐标形式:Fx=max,Fy=may。 下面举两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在求解高考题中的具体应用: 例1:(2013?安徽高考)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A.T=m(gsinθ+acosθ)FN=m(gcosθ-asinθ) B.T=m(gcosθ+asinθ)FN=m(gsinθ-acosθ) C.T=m(acosθ-gsinθ)FN=m(gcosθ+asinθ) D.T=m(asinθ-gcosθ)FN=m(gsinθ+acosθ) 解析:如图,沿斜面方向与垂直斜面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正交分解力与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得:T-mgsinθ=macos

θ,mgcosθ-FN=masinθ, 解得:T=m(gsinθ+acosθ),FN=m(gcosθ-asin θ),答案选A。 当研究对象具有多个物体时,可应用系统牛顿第二定律的平面直角坐标形式: Fx=m1a1x+m2a2x+m3a3x+… Fy=m1a1y+m2a2y+m3a3y+… 式中Fx等于系统中各物体质量与其加速度沿x 轴的分量乘积之和,Fy等于系统中各物体质理与其加速度沿y轴的分量乘积之和。 例2:(2010年上海高考)倾角θ=37°,质量M=5kg的粗糙斜面位于水平地面上,质量m=2kg的木块置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t=2s到达底端,运动路程L=4m,在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1)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与方向; (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大小。 解析:木块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由位移时间关系: L=at2 得:a==2m/s2 以斜面和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例1】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3-2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A下降和到B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 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 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的对应关系,弹簧这种特 【解析】本题主要研究a与F 合 殊模型的变化特点,以及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 运动性质。对物体运动过程及状态分析清楚,同时对物 =0,体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找出AB之间的C位置,此时F 合 由A→C的过程中,由mg>kx1,得a=g-kx1/m,物体做a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在C位置mg=kx c,a=0,物体速度达最大。由C→B的过程中,由于mgf m′,(新情况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见f m>f m′即是最大静摩擦力减小了,由f m=μN知正压力N减小了,即发生了失重现象,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必然竖直向下,所以木箱的运动情况可能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故A、B正确。另一种原因是木箱向左加速运动,由于惯性原因,木块必然向中滑动,故D 正确。 综合上述,正确答案应为A、B、D。 【例3】如图3-11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度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栓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滑块以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等于多少? 【解析】当小球贴着滑块一起向左运动时,小球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mg、线 中拉力T,滑块A的支持力N,如 图3-12所示,小球在这三个力作用 下产生向左的加速度,当滑块向左

牛顿第二定律经典例题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问题 1.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由知,加速度与力有直接关系,分析清楚了力,就知道了加速度,而速度与力没有直接关系。速度如何变化需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加;反之减小。在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有极值。 例1. 如图1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下落。在小球下落的这一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 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 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 C.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例2. 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 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 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解析: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决定于小球受到的合外力。从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弹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所以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因此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当合力与速度同向时小球速度增大,所以当小球所受弹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时速度最大。故选CD。 解析: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探测器沿直线加速运动时,所受合力方向 与运动方向相同,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推力方向必须斜向上方,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喷气方向斜向下方;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推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上,喷气方向竖直向下。故正确答案选C。 图2

二次函数对称轴经典问题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对称轴典型问题练习题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一定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此类问题与区间和对称轴有关,一般分为三类: ①定区间,定轴; ②定区间,动轴, ③动区间,动轴.要认真分析对称轴与区间的关系,合理地进行分类讨论,特别要注意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 第一类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动轴定区间 例一已知函数2 142+-+-=a ax x y 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是2,求实数a 的值。 〖解答〗.3 106,310,2)1(,]1,0[,2,12/;,20,32,2)2 (,20,120;6,2)0(,]1,0[,0,02 ,2,42)2(max max max 22或综上上单调递增函数在即时当故舍去矛盾与或得有即时当得有上单调递减函数在即时当对称轴为-==∴==∴>>≤≤-===≤≤≤≤-===<<=+-+--=a a f y a a a a a f y a a a f y a a a x a a a x y 第二类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定轴动区间 例二 函数f (x )=142-+-x x 在区间[t ,t +1](t ∈R)上的最大值记为g (t ). (1)求g (t )的解析式;(2)求g (t )的最大值 (1)对区间[t ,t +1](t ∈R)与对称轴x =2的位置关系进行讨论: ①当t +1<2,即t <1时,函数f (x )在区间[t ,t +1]上递增,

此时g (t )=f (t +1)=-t 2+2t +2; ②当t ≤2≤t +1,即1≤t ≤2时,函数f (x )在区间[t ,t +1]上先增后减, 此时g (t )=f (2)=3; 例三 已知f (x )=)(2)34(2R a a x x a ∈+--a ∈R),求f (x )在[0,1]上的最大 值 ()()()()()()2222[1]4122(1)3(12)241(2) 3. t f x t t g t f t t t t t t g t t t t t g t >?-++? ③当时,函数在区间,+上递减,此时==-+-,综上,=利用图象解得的最大值是()()()[]()()()()[]()()max max 4430342.30,140.34430341()43003430,10.12a a f x x f x f x f a a a a x a f x f x f a ????≠≠ <><-????若-=,则=,所以=-+由于在上是减函数,所以==若-,即,分两种情况讨论:ⅰ若-,即,因为对称轴=,所以在上是减函数,所以=【】=解析()()()()()[]max max 41()4300343112043231221124<<<0.243330,12a a x a a a f x f a a f x f a a f x ><>-<≤≤-????????-?ⅱ若-,即,因为对称轴= ,故又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即时,==-;②当,即时,==综上所述,在上的最大值是关

牛顿第二定律各种典型题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3.“五个”性质 考点一错误!瞬时加速度问题 1.一般思路:分析物体该时的受力情况―→错误!―→错误! 2.两种模型 (1)刚性绳(或接触面):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改变或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的细线、轻杆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2)弹簧(或橡皮绳):当弹簧的两端与物体相连(即两端为固定端)时,由于物体有惯性,弹簧的长度不会发生突变,所以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认为是不变的,即此时弹簧的弹力不突变。 [例] (多选)(2014·南通第一中学检测)如图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 θ 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 sin θ 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例](2013·吉林模拟)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2 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 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 N 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2,方向向左 C.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向右 D.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0 针对练习:(2014·苏州第三中学质检)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小球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在电梯内,已知电梯正在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线中的拉力为F,此时突然剪断细线。在线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小球A的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错误!,错误!+gB.错误!,错误!+g C.错误!,错误!+g D.错误!,\f(F,3m)+g 4.(2014·宁夏银川一中一模)如图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轻线两端,B球另一端与弹簧相连,弹簧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顶端.A、B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m B,重力加速度为g,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B A.都等于错误! B.错误!和0 C.错误!和错误!·错误!?D.错误!·错误!和错误! 考点二错误!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分析 (1)把握“两个分析”“一个桥梁”两个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2)寻找多过程运动问题中各过程间的相互联系。如第一个过程的末速度就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画图找出各过程间的位移联系。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3-2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精讲)含答案

专题3.2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精讲)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性质。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瞬时问题和两类动力学问题。 知识点一牛顿第二定律、单位制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a=F m或F=ma。 (3)适用范围 ①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②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单位制 (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2)基本单位 基本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质量、时间、长度,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千克、秒、米。 (3)导出单位 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知识点二动力学中的两类问题 1.两类动力学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下:

【方法技巧】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知识点三超重和失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变的。 (2)视重 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②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超重现象失重现象完全失重 概念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 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 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 的现象 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 下,大小a=g 原理方程 F-mg=ma F=m(g+a) mg-F=ma F=m(g-a) mg-F=mg F=0 运动状态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无阻力的抛体运动;绕 地球匀速圆周运动

二次函数最值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及习题

必修一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 一、 知识要点: 一元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问题,核心是函数对称轴与给定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讨论。一般分为:对称轴在区间的左边,中间,右边三种情况. 设f x ax bx c a ()()=++≠2 0,求f x ()在x m n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析:将f x ()配方,得顶点为--?? ???b a ac b a 2442,、对称轴为x b a =-2 当a >0时,它的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数形结合可得在[m ,n]上f x ()的最值: (1)当[] -∈b a m n 2,时,f x ()的最小值是f b a ac b a f x -?? ???=-2442,()的最大值是f m f n ()()、中的较大者。 (2)当[]-?b a m n 2,时 若-

牛顿第二定律以专题训练

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公式为:F=ma(其中的F和m、a必须相对应)。 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 (1)F=ma中的F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 (2)F=ma中的m,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是系统的合质量.(3)F=ma中的F与a有瞬时对应关系,F变a则变,F大小变,a则大小变,F方向变a也方向变. (4)F=ma中的F与a有矢量对应关系,a的方向一定与F的方向相同。 (5)F=ma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 若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6)F=ma中,F的单位是牛顿,m的单位是千克,a的单位是米/秒2. (7)F=ma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 i,对应的加速度为a i,则有:F合=m1a1+m2a2+m3a3+……+m n a n 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 ∑F1=m1a1,∑F2=m2a2,……∑F n=m n a n,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实际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③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④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 解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严格按照以上步骤解题,同时认真画出受力分析图,那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3.应用举例 【例1】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恒力F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s后,撤去水平拉力F,物体又经过ts停下,求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

牛顿第二定律典型例题

牛顿第二定律典型例题 一、力的瞬时性 1、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变,由此特点可知,绳子中的张力可以突变. 2、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要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弹簧或橡皮绳被剪断时,它们所受的弹力立即消失. 【例1】如图3-1-2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与细线和轻弹簧连接后被悬挂起来,静止平衡时AC 和BC 与过C 的竖直 线的夹角都是600 ,则剪断AC 线瞬间,求小球的加速度;剪断B 处弹簧的瞬间,求小球的加速度. 练习 1、(2010年全国一卷)1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 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坂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 、2a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 A. 10a =,2a g = B. 1a g =,2a g = C. 120, m M a a g M +== D. 1a g =,2m M a g M += 2、一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向东的一个力F 的值逐渐减小到零,又马上使其恢复到原值(方向不变),则( ) A .物体始终向西运动 B .物体先向西运动后向东运动 C .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3、如图3-1-13所示的装置中,中间的弹簧质量忽略不计,两个小球质量皆为m ,当剪断上端的绳子OA 的瞬间.小球A 和B 的加速度多大? 4、如图3-1-14所示,在两根轻质弹簧a 、b 之间系住一小球,弹簧的另外两端分别固定在地面和天花板上同 图3-1-13 图3-1-2 图3-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