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

北师大版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
北师大版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

教案示例

第二节液体内部的压强

点处液体的压强,则:

A. p A=p B=p C;

B. p A=p C>p B;

C. p A>p C>p B;

D. p A=p B

例题3:见图2,求液体内各点处的压强:

图1 图 2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液体压强的

特点:

提出问题:放在同学桌面的铅笔盒受

重力作用,对制成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那么装在杯里的水对杯底会不会有压强

做教材图8-6左图的演示实验证实学生想法.然

后将少量水到在玻璃板上并提问:“水不同于

固体的是它还具有流动性,那么水对阻碍它流

动的杯壁有没有压强” 做教材图8-6右图的演

示实验,证明“有”.

讲授:液体中有不同的位置,这些点到液面的

距离称作:“深度”.

提问:“随着液体深度增加,压强怎样变化

呢.”做教材图8-28的演示实验,提问:“橡

皮膜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左右两图的实

验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观察现象得到初步结论.

重力作用,水对杯底有

压强.

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领会到:液体对容器底

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

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压强,随着液体深度增

加,压强增大.

二、探究液体内

部压强的规律:

给每组学生一个微小压强计,让学生

自学教材的微小压强计介绍,并让每个小

组动手探索,向学生提出问题:“微小压

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和

教师的讲授了解到:①

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

表1

比较1、2、3次实验中水或盐水的数据可得: . 比较2、4、5

次实验中水或盐水的数据可得:

. 比较每次实验中水和盐水的数据可得:

教学设计图示:

第二节 液体内部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与价值观 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 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工具 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 1:潜水员在水下心跳和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 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 演示实验一: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方案一:向侧壁开孔并蒙有橡皮膜玻璃管中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 现象:橡皮膜形状发生变化 方案二:向上端开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侧壁扎上小孔,观察是否有水从小孔流出 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①在学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深入水中,请同学们说出感觉(塑料袋紧贴手上有压力的感觉) ②将两侧扎孔,分别装有红色的盐水和水的两个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松开堵在小孔的手指可看见红色的盐水从小孔喷出,而红色的水没有喷出 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很容易猜想到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基础) 知识讲解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了解连通器及其原理; 3、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液体压强(高清课堂《液体压强》388899) 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所受的重力及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液体的压强虽然是由液体受的重力产生的,但它的大小却与液体受的重力无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中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只有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才等于容器内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要点诠释: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液体压强具有以下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要点二、液体压强公式: 1、公式推导:如图所示,设想在密度为的液体中,液面下深度为处有一水平放置的面积为S的小平面,在这个平面上就有一个假想的液柱。液 柱的体积:液 柱的质量:液 柱受到的重力:小 平面受到的压力:小 平面受到的压强: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因此用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的计算。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式中P表示液体自身产生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单位是Pa,是液体密度,单位是,是常数,,h是液体的深度,单位是m。 要点诠释: 1、由公式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当深度一定时,P与 成正比,当一定时,P与h成正比。 2、液体的深度h指的是液体中被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即一定要从液体跟空气的分界面竖直往下测

量,它不是高度,高度由下往上量的,判断出h的大小是计算液体压强的关键。 要点三、液体压强的测量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我们只要测出液体某一深度某一方向上的压强,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如图所示,液体压强可用压强计来测量,工作原理是: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挤压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两边的高度差越大,读出高度差即可得出压强计金属盒所处之处的压强。 要点四、连通器及其应用(高清课堂《液体压强》388899)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要点诠释:1.连通器特点: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在连通器内取一很薄的液片AB;AB受到左边液面对它的压力,也受到右边液面对它的压力,AB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关系有,根据压力与压强的关系有 ,由于AB是薄片,有,所以,又根据,则有 ,所以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液面相平,若连通器里装有不同的且不能均匀混合的液体,连通器液面将不再相平。 2.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①茶壶:茶壶口高于茶壶盖的设计。 ②锅炉水位计:利用连通器原理把锅炉中的水位反映到锅炉外的水位计中。 ③自动饮水器:利用连通器原理使饮水部分水面自动升高。 ④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轮船通过水库,拦河大坝等。 要点五、帕斯卡定律及其应用 1、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一规律叫做帕斯卡定律。 要点诠释: 1、帕斯卡定律是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发现的,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密闭气体。 2、用于测量液体或气体内部压强的压强计就是利用了帕斯卡定律。 2、帕斯卡定律的应用---液压传动 (1)原理 在液压系统的小活塞上施加较小的力,该力对液体产生的压强,由液体大小不变的向各个方向传递,由于大活塞比小活塞的面积大,于是液体就对大活塞产生较大的压力。(如下图)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简单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2.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液体的压强。 2.通过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熟悉使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物质存在的状态不同,压强表现的特点也不同。压强的概念包含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知识综合性较强,它是在学习了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知识又为后面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由“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为了能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较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建议让学生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过程。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定性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建立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出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定量关系。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过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理解。本节的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连通器的内容,体现了液体压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教师通过对我国三峡船闸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2.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与价值观 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工具 两端开口的塑料瓶、一端开口的塑料瓶、侧壁开孔的塑料瓶、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 1:潜水员在水下心跳和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

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 演示实验一: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塑料瓶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 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吗?liuxue86 实验探究:方案一:向侧壁开孔并蒙有橡皮膜玻璃管中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 现象:橡皮膜形状发生变化 方案二:向上端开口的塑料瓶中加水,并在侧壁扎上小孔,观察是否有水从小孔流出 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①在学生的手上套上塑料袋深入水中,请同学们说出感觉(塑料袋紧贴手上有压力的感觉)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 ★整体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提出新问题:液体也受重力,在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继而用实验来直观地观察液体产生的压强,再对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展开讨论与探究,最后进行整理总结。这样的安排使知识学习过程过渡自然,不是突兀地提出液体的压强,并能自然地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探究中学习的过程,既学到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中的表现。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较少,已有的感性认识少,使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用到密度和重力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液体压强是固体压强知识的延深,并是浮力产生的原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要重视本节的教学。 ★教法建议★ 探究、实验、分析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并具有密度知识,这为学习液体压强打好了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体验到液体压强的事件很少,就是游泳,由于水不会太深,也难以觉察到水的压强的存在,造就了液体的压强这一知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多用现象比较直观的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就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学法引导★ 自学与互学总结归纳实验探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接受科学态度的培养。 (2)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3)通过船闸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 1.如下图所示,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__________,方向,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内部压强 浦城三中吕新梅 一、教学内容分析 《液体的压强》选自沪科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八章《压强》的第二节。其主要内容包括体会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它是在学习第一节压强的知识后来学习液体的内部压强特点,如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呢?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让学生自己连接微小压强计的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利用自己的器材来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特点。同时我给学生足够的器材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探究,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2)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是一节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沪科版教科书对于本节课的设计理念非常在乎对学生的启发,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然而,由于课时的安排,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对于为什么能想到用这样的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等问题并不明确。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验来,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践出来的知识往往比较深刻。

(完整)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 的大小和方向。 ◎ 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 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 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两个(一个瓶身扎竖直方向扎三个小孔,各异底部挖空、侧壁扎一小孔、瓶底瓶盖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坝上窄下宽,为什么潜水需要不同的装备,还有海洋馆的潜水员,被压扁的深海带鱼,看起来非常厚重的潜水艇,是不是在水里面存在一双无形的打手对这些东西有压力作用呢?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 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 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的压强,一物体由于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我们把它叫做压强,满足公式S F P ,那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几个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做实验前可想让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1.用封膜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竖直放置,装入水,发现下端的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容器下方有压强。 ②水平放置,装入水,发现两端的橡皮膜向外突出,说明液体由于流动作用,对容器侧面有压强。 ③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矿泉水瓶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

液体的内部压强教案

第二节液体的内部压强 【预习提示】 1.由于液体受到的作用,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压强。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 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深度的单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 4.由液体压强的公式可知,液体压强与和有关。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二、目标定向 手上带上一次性塑料袋,放入水中,有何感觉?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三、学生自学

1.思维启动 (1)压强的公式:。 (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用表示。 2.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 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 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 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 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容器加入水后,蒙在容器底的橡皮膜会(凸起或凹陷),表明水对产生了压强也可以看到侧壁的橡皮膜向(凸起或凹陷),说明了水对容器的产生了压强。 (3)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作用,对容器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也有压强。 3.仪器操作须知 (1)压强计构 造: 。

液体压强(基础) 知识讲解

液体压强(基础) 撰稿:肖锋审稿:蒙阿妮 【学习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了解连通器及其原理; 3、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液体压强(高清课堂《液体压强》388899) 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所受的重力及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液体的压强虽然是由液体受的重力产生的,但它的大小却与液体受的重力无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中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只有侧壁竖直的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才等于容器内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要点诠释: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液体压强具有以下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要点二、液体压强公式: 1、公式推导:如图所示,设想在密度为的液体中,液面下深度为处有一水平放置的面积为S的小平面,在这个平面上就有一个假想的液柱。 液柱的体积: 液柱的质量: 液柱受到的重力: 小平面受到的压力: 小平面受到的压强: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因此用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的计算。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式中P表示液体自身产生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单位是Pa,是液体密度,单位是,是常数,,h是液体的深 度,单位是m。 要点诠释: 1、由公式知,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当深度一定时,P与成正比,当一定时,P与h成正比。

2、液体的深度h指的是液体中被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即一定要从液体跟空气的分界面竖直往下测量,它不是高度,高度由下往上量的,判断出h的大小是计算液体压强的关键。 要点三、液体压强的测量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我们只要测出液体某一 深度某一方向上的压强,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 如图所示,液体压强可用压强计来测量,工作原理是: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 到挤压时,U型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两边的高度差越大,读出 高度差即可得出压强计金属盒所处之处的压强。 要点四、连通器及其应用(高清课堂《液体压强》388899)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要点诠释: 1.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容器的各液 面总保持相平。 如图,在连通器内取一很薄的液片AB;AB受到左边液面对它的压力,也受 到右边液面对它的压力,AB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关系有,根据压力与压 强的关系有,由于AB是薄片,有,所以,又根据,则有 ,所以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液面相平,若连通器里装有不同的且不能均匀混合的液体,连通器 液面将不再相平。 2.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①茶壶:茶壶口高于茶壶盖的设计。 ②锅炉水位计:利用连通器原理把锅炉中的水位反映到锅炉外的水位计中。 ③自动饮水器:利用连通器原理使饮水部分水面自动升高。 ④船闸: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轮船通过水库,拦河大坝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液体压强 1、下面是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是水)两管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液体深度 /mm 压强计 左侧面/mm 右侧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水30 186 214 28 2 水60 171 229 58 3 水90 158 242 84 4 盐水90 154 246 92 ①分析表中序号1、2、3、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3、4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___________有关。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液体的压强》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九章《压强》的第二节。其主要内容包括体会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学生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人教版教科书对于本节课的设计理念非常在乎对学生的启发,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然而,由于课时的安排,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对于为什么能想到用这样的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等问题并不明确。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验来,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践出来的知识往往比较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大量事例引入课题,创造一个物理情境,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流体压强的存在。然后利用已有的固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包括用橡皮膜的形变代表液体压强的存在,用形变的程度代表液体压强的大小等问题。然后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体会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特点。然后利用设计最优的方案去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特点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更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盲目的赶课时。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主动,发挥主体地位,同时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充满成就感。 四、教学目标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液体的压强复习教案

液体的压强 课标解读与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因为液体压强较抽象,不像固体压强那样容易理解。其中本章的第一节压力和压强及第二节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大气压强、浮力一章的基础,本节课可以说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所以学好本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学内容分析: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 (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讨论处受压面的选取较为抽象。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用液体压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事实。 2、通过分组实验,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控制变量法 和转换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 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媒体教 具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1.液体有重力,同时具有 。所以,液体对 、和 有压强, 2.在液体的内部同一深度, 相等; 3.液体越 ,压强越 ; 4.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 有关,在 深度相同时, 压强越大。 5.液体的压强公式是: ; h 的物理意义: 6. 叫做连通器。她的特点是:当液体不流动时, 。 7.船闸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9.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 、B 、C 三点的压强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容器内的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1,当把它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面的 压强为P2,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P1>P2 B P1=P2 C P1

液体的压强同步练习题

知识框架: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 特点: a)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容器底部、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b)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 在同一液体中,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d) 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相等。 e) 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 计算公式::压强(帕) ρ:液体密度(千克/米3)g:常量(9.8牛/千克)h:深度 4. 测量工具:压强计 5. 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6. 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 思路汇总: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式中p液表示液体的压强,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g是常数9.8N/kg (2) 式中ρ液的单位一定要用kg/m3,h的单位要用m,计算出压强的单位才是Pa. (3) 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深度和高度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深度是指从液体的自由面到计算压强的那一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高度是指液体中某一点到底部的竖直距离,即高度是由下往上量的. (4) 式中g是常数,所以压强p液只与液体密度ρ液和深度h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形状等因素均无关,所以在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时,要紧紧抓住液体的密度和深度这两个量来讨论. (5) p液=ρ液gh只适用于液体以及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而p=SF 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6) 解题技巧:在盛有液体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遵循液体压力、压强规律;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遵循固体压力、压强规律. 对液体产生的压强、压力来说,弄清压强是关键.一般先求p液(p液=ρ液gh),然后再求压力F(F=pS)的大小;对固体产生的压强、压力,弄清压力是关键,一般先分析求出F,然后再根据p=SF,求出压强的大小. (7)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一般不相等.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时,应先根据p液=ρ液gh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由F=pS)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没有关系,求解盛有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时,应将容器作为一个整体,先求出压力F=G液+G器,再运用p=(G液+G器)/S来求解.在做“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定恒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不发生变化说明不漏气,如变化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②搞清实验所使用的液体是什么.③不能让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则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即可解决. 正确理解连通器原理:注意下列两个条件:一是“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二是“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各容器中的液面才保持相平,否则,如果连通器里有几种液体,或者液体还在流动,那么各容器中的液面,就可能不会保持相平.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北师大版)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课题液体内部的压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液体对器壁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⑶.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⑵.通过用微小压强计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发展学生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⑶.经历用“理想液柱法” 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假想模型法的思路,并使学生了解它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会由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的喜悦. ⑵.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 ⑶.通过对帕斯卡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3.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教学难点 1.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由实验数据分析概括物理规律. 2.利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3.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取的底面积大小没有关系,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 系. 4.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仪器材料微小压强计、适量的水、盐水.在两侧有开口直玻璃管,橡皮膜、盛水的方形玻璃鱼缸,电脑、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式 板书设计液体压强的计算 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⒈公式推导: 在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要计算液体在深度为h处的压强p,可在液体中取底面积为S、高为h的一个圆柱体的液体为研究对象,液体 静止时,这个液柱也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液柱底面积所受的竖直向上的

液体压强的规律精讲精练

一、液体压强的规律 1.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的,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 3.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4.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解问题时应重点关注的地方: (1)应用的公式是P=ρgh;(2)g=9.8N/kg有时题中为了计算简单给出g=10N/kg(3)ρ是指产生压强的液体的密度,一般给出,但对常见的液体水,其密度需记忆。ρ水=1.0×103kg/m3(4)h是指深度,表示从自由液面到计算压强的那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对以上问题理解后,各量单位统一了,代入公式计算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液体压强的规律考法 1.计算类题 2.探究题 3.简答类题 三、液体压强的规律考法 【例题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其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管内的液面高度为O.6m,容器的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0.4m,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2.4×102N,如图所示。 g=10N/kg。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103k g/m3

B.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强为2.4×102Pa C.液体在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为7.2×103Pa D.液体在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为2.4×102N 【例题2】 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 形管中是水)两 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1)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他们应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 四、液体压强的规律训练题及其解析 1.如图所示,一个高为1米、底面积为5×10 2米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容器内盛有0.8米深的水。⑴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压 强 计 序 号液体 深度h/mm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 /mm 1 30186214282 60171229583 水90158242844盐水9015424692

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设 计 人 使用时 间 班级姓名 重点探究液体的压强的影响因素的过程 难点探究液体的压强的影响因素的过程 学习内 容 后记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复习巩固:1. 叫做压力。方向: 2.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的大小有关,还跟 的大小有关 3. 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 是,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简称,符号 是。 4. 物体受到的压强是 100 帕,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5.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和 。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 和。 新授内容:1.观察图8-17和图8-18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进行实验:图8-19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猜想:液体对和 有压强。 一、实验探究: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如图所示,设水面下h深处有一个面积为S的圆面,它所受到的压力是由于上方的圆柱形水的重力而产生的,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个水柱的体积V=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柱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水柱的重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1

2 ④ 水柱对底面产生的压强为P=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进行实验:图8-21实验 得出结论: 思考:1.为什么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潜水服? 2.拦河大坝的形状是上窄下宽? 二、液体压强的应用 1、连通器。1特点是: 2、船闸。工作原理是: 三、液体压强的传递 1、帕斯卡原理: 2、应用: 练习巩固:1.液体由于受到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大小由________和 _________来决定, 跟液体本身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___关。 2.由于液体具有__________性,液体的压强有不同于固体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_______ 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_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_________;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_________有关。 3.人在河中游泳时,越沉入水的深处,感到越胸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液体只对容器的底有压强 B .液体的重力、体积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C .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D .同一种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深度成正比 5.柱形容器内放了一块冰,冰对杯底的压强为P 1,冰熔化成水后,对杯底的压强为P 2,两者相比,则 ( ) A 、P 1=P 2; B 、P 1>P 2; C 、P 1<P 2; D 、无法判断 6.在如图所示的装有水的容器中,A 、B 、C 三点所受到水压强P A 、P B 、P C 之间的关系为 ( ) A 、P B >P A P A =P C B 、P B >P A P A >P C C 、P B =P A P A =P C D 、P B =P A P A >P C 7.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盛有浓盐水,如果向烧杯内加水,则溶液对烧杯底

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者:王士杰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了解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使用压强计;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索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两端开口的玻璃筒、侧壁开口的玻璃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a)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b)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教师评讲。 2.新课引入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

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新课教学 1.研究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 部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 壁也有压强。 演示:实验装置如右图,指导观察,得出实验结论。 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实验步骤: 将水倒入水槽,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将金属盒放入水中,再观察液面的变化情况;

第九章 压强 教案(全)

第九章压强 9.1.1压力和压强 【学习目标】 1.知道压力概念,会画压力的示意图和会求压力大小。 2.知道压强的概念、压强公式和单位,会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1.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压强的计算。 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压力的画法。 学习内容:压强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9-P31上面文字内容和插图,重点内容作上记号,记一记。 【自学检测】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阅读课本后我们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_有关。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一、压力 1.在修公路时压路机把路面压平,手向墙上按图钉时都给对方施加了一个力,想一想这些力的方向有什么共同特点。 (1) 垂直受压物体,(2)指向受压物体。 可见: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是指向受压物体。 2.物理学中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方向是垂直于受力面,指向受力物体_,画出下面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

3.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如何?下列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是怎样产生的?如图物体重10N,说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和重力大小的关系。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参看课本的实验(图9.1-3): 1.怎样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海绵的凹陷程度。 2.怎样改变压力的大小?在桌子上加减砝码。 3.怎样改变受力面积?桌脚朝下或桌面朝下。 4.比较乙、丙,压力一定时,受的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甲、乙,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5.在这个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①性质不同:压力是弹力,重力是引力;②方向不同: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压力与重力联系:只有放置在水平面上静止的物体的重力才等于水平面受到的压力。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 本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关键词,搜寻生活中的实例,把液体类比成“大米、苹果”等。针对一袋子大米,进行拟人类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讨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象征类比,把“大米”的感受“无奈”,关联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对学习状况的研究得出:学习的感受与给学生的压力有关,与自己的“名次”有关,与所在的集体有关。根据这些类比,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 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 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 象征类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