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材料(1)(1)(1)

运动训练学材料(1)(1)(1)
运动训练学材料(1)(1)(1)

一、名词解释

1、分解法:指把完整技术动作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使运动员分别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减难法:指在技术训练中,以低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3、加难法:指在技术训练中,以高于专项要求的难度进行训练的方法。

4、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5、运动员多年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6、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7、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为运动能力。

8、训练诊断:对运动员的健康水平,竞技能力,技术水平以及训练工作等的分析与判断。

9、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10、运动员选材: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11、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12、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3、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程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地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6、分解训练法:分解训练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7、完整训练法: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8、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是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9、变换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0、循环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1、身体形态: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征。

22、力量素质: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23、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24、快速力量:指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

25、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

26、专项耐力:是长时间持续地或者多项重复的完成专项运动的能力。

27、语言法:指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

28、完整法:指运动员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术的训练方法。

29、计划:是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

30、年度单周期安排: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年度单周期安排。

二、填空题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4、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观赏性)公平性、公开性、和(功利性)。

5、在2015年度运动员收入排行榜中排名榜首是(拳击)项目运动员;2016年度运动员收入榜中排名榜首的是(足球)项目运动员。

6、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包括:(本源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含着(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内容、(运动训练负荷)、(运动训练方法)、及运动训练安排5个板块。

8、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和(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9、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应该包含(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负荷诊断);而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也应该相应地包含(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及(训练负荷指标)。

10、运动训练的任务就是有效地整合(训练的资源)、规范(训练的流程)提高(训练的质量)。

11、运动队训练管理工作体系包括5个子系统:(训练决策系统)、(训练实施系统)、科学支持系统、(医学保障系统)以及生活与物质保障系统。

12、运动队训练管理的工作体系中,(训练决策系统)是整个工作体系的核心,而由(教练员)和(运动员)组成的,(训练实施系统)则是整个工作的重心。

13、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包括(思想教育管理)、训练竞赛管理、(组织人事管理)、(科技服务管理)、运动员业务和文化学习管理和(财务后勤管理)。

14、优秀运动员的成才历程一般需要(6—10)年。

15、选材的最终任务是为竞技体育(选拔)、(培养)和(贮备)一批能够夺取金牌的优秀后备人才。

16、选材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运动训练的(效率),提高运动训练的(潜力空间)。

17、运动员选材工作分为自然选材阶段、(经验选材阶段)、(科学选材阶段)。

18、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

19、运动员选材核心问题是认识和掌握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不同阶段(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以及代谢、(心理)等变化特征。

20、根据生长发育的特点,可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这8个阶段。21、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其中(力量素质)是身体素质的基础,(速度素质)遗传性较高。

22、骨龄在运动员选材中主要用于发育类型的判定。发育类型一般可分为早熟、(一般)、(晚熟)三种。

23、运动训练的五大基本原则是: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和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

24.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完整的竞技生涯大体必须经历4个阶段:(基础训练学阶段)(专项提高训练学)高水平的最佳竞技训练阶段和(竞技保持训练阶段)

25.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实现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26.运动训练方法发展的四个阶段:(简单练习手段阶段)、单一训练法阶段、(综合训练发阶段)、模型化训练法阶段。

27.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28.分解训练法的类型有:单纯训练法、(递进分解法)、(顺进分解法)、(逆进分解法)。

29.内容变换训练法是(技能)、(技战能)主导类运动项群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30.短时间持续训练法广泛应用于(体能)主导类项目的运动素质训练之中。

31.长时间持续训练法对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运动项群具体有直接训练的价值。

32.变换训练法的类型包括:(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形式变换训练法)。

33.比赛训练法的类型有:教学性比赛、(模拟性比赛)、检查性比赛、适应性比赛。

34.体能训练分类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35.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得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36.外部形态特征指标有:高度、(长度)、(围度)、宽度和(充实度)。

37: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是:体重(较轻)、脂肪(较少)、身高(中等)、腿(较长)。

38.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是:体型(匀称)、身体健壮、肌肉(丰满)、膝踝关节围度(较小)、骨盆宽度(适中)、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足弓明显、跟腱(细长)而清晰。

39.根据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的不同特点,通常把力量素质划分为最大力

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不同的类型。

40.根据运动员在运动时速度素质表现特征的不同,通常把力量素质可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

41.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42.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节奏)、和(动作力量)。

43、技术训练常用方法有:(直观法与语言法)、完整法与分解法、(想象法与表象法)、减难法与加难法。

44、竞技战术由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等构成。

45、运动员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军事学与谋略学因素)、(心理学与思维学因素)、形态学与体能、机能因素。

46、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有:(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竞赛规则)、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47、运动训练的核心任务是充分挖掘运动员的(竞技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竞技能力水平)。

48、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活动的实施)、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和(训练目标的实现)。

49.训练周的类型有:(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恢复周。

50.训练课的基本结构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三、简单题

1、简述运动训练学定义及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三层次结构。

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三层次: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

2、即简述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任务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的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4、简述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①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②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③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④适应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5、简述运动员的基本素质

①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③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独立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

④高度的自控能力和抵御不良思想、落后意识的能力。

6、运动员选材过程中的主要实施步骤有哪些?

确定选材时机、家族调查、体格检查、鉴别发育程度和分型、选材指标的测试、综合评价和分析

7、简述状态诊断与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意义

诊断意义:

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

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目标意义:

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B.提出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8.简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中不均衡性的主要表现

A.生长发育速度呈“波浪式”前进。

B.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

9.简述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

A.人体机能能力的适应性机制。

B.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的劣变性。

C.训练调整时机与恢复时限要求。

10.简述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A.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教育

B.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

C.重视运动员主观反应、实际表现和训练信息的收集和运用

D.训练计划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11.简述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的科学基础

A.训练内容的导向性与训练内容的趋向性

B.竞技需要的特异性与训练行为的专项性

C.竞技能力的层次性与训练手段的选择性

13.简述运动训练方法及作用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作用:A.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

B.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和科学运用对推动竞技运动整体发展水平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C.一种科学训练方法的诞生既是科学训练原理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训练实践的高度总结。

作用:A.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

B.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进程;

C.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14.简析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之间的关联

联系:A.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用于完成训练任务的,按照各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和要求,都可以分别设计许许多多不同的训练手段。区别:

B.运动训练方法是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C.运动训练手段则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

D.运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去发展某一种竞技能力时,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

E.对训练方法的表述通常是定性的,而对训练手段的表述则是常常有明确的数量规定。

15.体能训练的意义

A.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B.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

C.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

D.是增进健康,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

16.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A.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B.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C.需根据项目,训练阶段,训练任务的不同妥善安排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

D.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的训练。

E.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17.简述运动技术的基本特征?

A.运动技术的不可分割性;

B.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C.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

D.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18.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由哪些环节构成?

A.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

B.训练目标的建立、

C.训练计划的制订、

D.训练活动的实施、

E.训练过程中的检查评定以及训练目标

19.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A.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

B.确定训练指标;

C.划分训练阶段,提出各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

D.确定实现目标的基本对策;安排比赛序列;

E.规划训练负荷的动态变化趋势;

F.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

H.确定各手段、练习的负荷要求;

I.制订恢复措施;

J.规划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内容、时间和标准

20.简述不同训练周的主要任务。

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中去

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个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做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标

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使超量恢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例子论述分解训练法的四种类型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37

单纯训练法:

标枪三个部分:即持枪加速跑,最后交叉跑,挥臂投掷

训练进程:可先训练持枪加速跑,掌握后再训练交叉跑,掌握后再训练原地挥臂投掷,最后把三部分合成起来进行完整的训练。

递进分解训练法:

标枪:可先训练持枪加速跑环节,掌握后再进行交叉跑的训练,而后,将持枪加速跑与交叉跑两环节进行合成训练,掌握后再训练原地挥臂投掷,掌握后再把三部分合成起来许进行完整训练。

顺进分解训练法:

标枪:先训练持枪加速跑,掌握后再训练包括持枪加速跑的环节在内的交叉跑环节,使其衔接为一体,掌握后再训练包括持枪加速跑和交叉跑环节在内的挥臂投掷动作,直至掌握完整的标枪技术

逆进分解训练法:

标枪:先训练原地挥臂投掷,掌握后再结合挥臂投掷,训练交叉步,掌握后再将挥臂投掷、交叉步与持枪加速跑,串成一体训练,直至掌握完整的标枪技术

3:试述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定义、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定义: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1. 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2. 训练过程的多变性和多变性要求准确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训练要点:1.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发挥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3、重视运动员主观反应、实际表现和训练信息的搜集和运用

4.训练计划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4.详细论述发展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171

发展最大力量

A.重复训练法:负荷强度为75%到90%。每项训练中完成的组致为 6到8组,每组重复3到6次,组间间歇3分钟

B.阶梯式极限用力法:亦称金字塔力量训练法

C.静力练习法:通过最大强度的静力练习来发展最大力量,负荷强度为90%以上,每次持续时间为3到6秒钟,练习4次,每次间歇时间为3到4分钟。

D.快速力量:

A.减负荷练习:是指减轻外界阻力和给予助力进行的练习。

B.先加后减负荷练习:先增加负荷的重量,使之超过比赛时需克服的阻力,当机体基本适应后,再减少负荷至正常水平,可有效的提高运动员在标准阻力下完成动作的速度。

力量耐力:A.持续训练法B.间歇训练法C.循环训练法D.重复训练法

6.技术训练常用方法有哪些,请结合实际项目详细叙述其中两种方法。

一,直观法与语言法

A.直观法:是指在技术训练中,借助运动员的各种感觉器官,使运动员建立起对练习的表象,

获得感性认识,帮助运动员正确思维,掌握和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

B.语言法:是指在技术训练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

二,完整法与分解法

A.完整法:是指运动员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到结束姿势,完整的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技术的训练方法。

B.分解法:是指把完整技术动作按其基本环节。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美国的人因工程学 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 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 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容 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 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 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 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容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 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 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B 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贯穿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C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B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C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 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保持训练的系统性(a健全多级训练体制。B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C 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d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B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课 后 习 题 集 解 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 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 世纪初期)萌芽时期(20 1940—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展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

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 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

《运动训练学》大部分作业任务

《运动训练学》第一到第五次和1-26单元作业 第1次作业 名词解析 1、竞技体育 答: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 答: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成绩 答: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运动训练学》第一次作业选择题 1.对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参考答案:A 3.运动训练方法其中一大类是( ) 参考答案:C 2.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有( ) 参考答案:A 4.周训练计划内容安排的最主要特点是( ) 参考答案:A

简答题 1.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挥; (2)竞赛评定行为 (3)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 2. 什么是竞技需要原则? 答:是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 适宜负荷原则的解释? 答: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4. 运动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答: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实现竞技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1.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竞争性:竞技体育中“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可以理解为比较运动水平高低的体育活动,激烈的竞争性是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2)规范性。高超的技艺是建立在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的规范性要求之上的。竞赛规则、竞赛规程也是竞技体育规范性的表现。

自考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自考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激烈的竞争性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2)规范性:现代竞技运动要求高度完美的技艺,它是以对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规范性要求基础上建立的。 (3)公开性:竞技体育具有比一般社会活动更为明显的公开性和外相性特点。 (4)公平性:没有公平竞争,竞技运动便无法正常进行。 (5)集群性:竞技体育是由若干运动员组成的群体行为,集体项目中,集群性特点更突出。 (6)观赏性: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观赏性赢得官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奠定了自身发展的基础。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就是其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所有因素,不仅包括运动场上的,还有社会因素、心里因素。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具有鲜明专一性,但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负荷的适度增加能够导致运动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但当负荷超出运动员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机体会产生劣变现象)(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性行为,需进行有效管理)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广泛的多学科联系)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3.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运动成绩: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评定。 5.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 6.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7.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 8.竞技能力非均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9.项群:田麦久及其同事讲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 1.运动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竞技状态:运动员参赛的准备状态,叫做竞技状态。 3.负荷: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负荷给予机体刺激的数量。负荷强度:负荷给予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 4.运动训练方法: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5.运动训练手段: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莫伊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训练。 6.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7.间歇训练法: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8.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9.体能: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10.身体形态:指人体外部和内部的形态特征。 11.力量素质: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12.最大力量:指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总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用力的能力。 13.快速力量:指肌肉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 14.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15.有氧耐力: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 16.无氧耐力: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 1.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 2.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3.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4.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因工程学课后郭伏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 课后习题集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问答题:(作业1) 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表现,消除了手计时员的视觉反应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2、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系统地不间断的进行? 答: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3、试论运动训练周期安排的科学基础。 答:(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运动训练学2(1)(1) (1)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 一、名词解释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填空题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2、第一届夏季运动会与(1896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竞技体育管理) 四个组成部分。 4、竞技体育的特点有(竞争性)、规性、(集群性)、(公平性)、(公开性) 、(观赏性) 、功利性。 三、判断题 1、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成绩的社会教育活动。(错是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有选材、训练、竞赛三部分组成。(错还有竞技体育管理) 3、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对) 四、简答题 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有哪些 答: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 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 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 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5)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 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8)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 一、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判断题 1、运动训练理论课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错还有项群训练理论) 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错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3、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错还有教练员) 4、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错 5、运动训练理论二个层次中,项群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错,三个层次) 三、填空题 1、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2、依理论所覆盖的领域,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3、(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 是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 四、论述或简答 竞技体育各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 答:从不同的实践过程中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1.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战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 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2.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3.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成人, 满足社会的需要。

运动训练学章节总结习题集

运动训练学习题集 体育科学学院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搞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第四章 1运动训练原则: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集群训练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4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与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的训练原则。 第五章 1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3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4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5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第八章 1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2想象训练法:是在运动员大脑内部语言和套语的指导下进行战术表象回忆,能过帮助运动员在大脑中建立丰富而准确的战术表象。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题型:概念4-10’简答6×5’论述2×15’方法应用1×30’)一、概念题 1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5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6运动训练周期:以重要比赛次数为依据,将比赛划分为周期,按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消失将周期分为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 7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8体能:是以人体三大功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简答题(概念、基本内容) 1竞技体育4个要素 1)运动选材:是竞技体育这一社会行为的起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工作。 2)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的效果。 2竞技能力、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之间的异同 ①与运动能力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因此可以说,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②与训练水平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运动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3系统训练 (1)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见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2)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①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适合人体生物适应规律的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生物学方面发生有益的变化,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 ②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要想获得理想的训练效应,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就必须注意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系统地、不间断地参加训练。 ③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不仅是长期的,同时也是有阶段的。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在更长一些时间的跨度内,如几个月至一年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变化同样经历着不同的阶段,这就是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

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1

体育硕士综合运动训练学-1 (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第一部分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 1.运动员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的训练手段是 {{U}} {{/U}} ? A.牵引跑 ? B.逆风跑 ? C.上坡跑 ? D.负重跑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 2.同为球类项目,篮球与足球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技战术的要求却大不相同,主要是因为{{U}} {{/U}} ? A.运动员个体的不同 ? B.教练员执教能力的不同 ? C.各项目训练条件的不同 ? D.专项竞技能力的不同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 3.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称为 {{U}} {{/U}} ? A.诱导训练法 ? B.意念训练法 ? C.模拟训练法 ? D.想象训练法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4.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身体或者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距离属于 {{U}} {{/U}} ? A.动作时间 ? B.动作速度 ? C.动作距离 ? D.动作速率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5.为了使运动员能够完整地完成整个战术组合过程,一般采用 {{U}} {{/U}} ? A.减难训练法 ? B.加难训练法 ? C.完整战术训练法 ? D.分解战术训练法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 6.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达到63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中的第22位支柱产业,其中竞技体育产业占绝大部分。这说明竞技体育可以 {{U}} {{/U}} ? A.显示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实力 ? B.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 C.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 D.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 7.下列不属于竞技体育基本构成要素的是 {{U}} {{/U}} ? A.运动训练 ? B.运动竞赛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的构成:⑴ 运动员选材(少年儿童的选材;高水平运动员选材)(前提)⑵运动训练(实现竞技体育目标的最重要的阶段)(途径)⑶运动竞赛(成果表现和社会承认)(形式⑷竞技体育管理(选材、训练、营养、恢复、思想)(保障)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⑵规范性⑶公平性⑷集群性(协同性)⑸公开性⑹ 观赏性(娱乐性)⑺ 功利性 4、运动训练:(狭义)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广义)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5、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⑴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⑵ 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⑶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⑷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⑸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⑹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6、项群理论:研究或揭示同一项群不同项目共同规律的理论。 7、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1)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 8、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⑴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以便同项群不同项目在训练理论和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相互借鉴、移植。⑵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理论更直接更有效 地指导专项训练实践。⑶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沟通了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的联系,使运动训练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 第一章 1.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当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激烈的竞争性(2)广泛的社会性(3)高度的公平性 (4)独特的欣赏性(5)巨大的功利性(6)无止境的追求 3、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与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展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 4、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专门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它的主要特征有:本源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 1

第二章 1、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及竞技结果的综合评定”。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有: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三个方面。 2、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道德、业务水平、成绩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三个因素。 3、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4、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常用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 2

运动训练学真题(1)

2016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运动训练学 简答: 1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2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周期训练的科学基础和训练学要点? 4周训练课的不同要求和类型? 5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关系? P13页 答案1:《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是指在特定的专项上通过训练夺得比赛胜利和创造优异成绩;,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因此只要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交叉使用。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任何一个运动员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能、战术和心理能力以及心智构成的,构成了竞技能力的整体性,然而各子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和制约或者优势互补体现出整体和子能力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和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状态前后互相都是延续的,一段时间的延续会对竞技能力有所提高,一段时间的剪短也会对竞技能力产生制约;同时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必然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裂变性,外部对人体负荷会产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没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应激性也会越强烈,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负荷超出最大承受能力,会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称为裂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和应变性, <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和导向性,现代科技通过对运动员状态诊断,目标建立、计划制定的鞥到都直接干预到运动训练中,同时引导着运动训练朝着高科技化,准确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2: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候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训练的基本要求如下: 《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 《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案3: 一:周期训练原则是指周期性的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其训练的科学基础如下:《1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由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现周期性的,而运动训练的也是一样有这个普遍规律决定的,新的一个运动周期都不应该只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的简单重复,而是达到新的一个水平。 《2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人体竞技能力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出周期性特点,不断适宜增加负荷使得机体不断适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周期性特征。 《3适宜比赛条件出现周期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只有在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承认,同时也只有在适宜的比赛条件下,才能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出来。 二: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按照一个训练周期包含时间跨度不同,了解各个周期的时间构成和应用范畴,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贯彻周期安排训练原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贯彻周期安排原则时候,要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把训练周期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周和恢复周等等。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4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把一个完整训练过程分成若干小周期之后,不可以忽略各个周期之间的衔接,重视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重点难点: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重点与难点分析 1.人因工程学的命名。由于世界各国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存在差异,以及研究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故导致学科名称的使用亦不相同。如,该学科在美国称为“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或“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西欧国家称为“Ergonomics”(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 是希腊文,意为“工作法则”。由于该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科本质,词意比较中立,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采用希腊文“Ergonomics”作为该学科的命名。日本采用该词的音译,称为人间工学。 2.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定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所以,尽管各国学者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两个方面却是一致的。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即可,一方面它按中国语言方式定义,便于学习;另一方面它的典型性强,即“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一般把生产系统或作业系统,都理解为广义的概念,人便是人-机-环境系统的主体,因此,工效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对人-机-环境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用科学技术建立一个合理、可行的实用方案,使人获得安全、健康、舒适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8个方面的问题:(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在人机系统中;(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5. 人因工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需要了解的一般方法有:调查法、观测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心理测验法、图示模型法等。 6. 人因工程学的一般研究程序。一般研究程序可以归纳为4步:确定目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和综合评价。 7. 人因工程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应注意的问题:

智慧树知到《运动训练学》章节测试答案

豬品资料欢迎阅读 智慧树知到《运动训练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运动训练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 A:提高竞技能力 B: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C:提高健康水平 D:学习运动技术 正确答案: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2、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最主要的是()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竞技体育管理

正确答案:运动训练 3、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A:—般训练理论 B:项群训练理论 C:专项训练理论 D:周期训练理论 正确答案:周期训练理论 4、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A:遗传效应 B:生活效应 C:训练方法 D:训练效应 E:训练安排 正确答案:遗传效应,生活效应,训练效应

5、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将奥运会主要竞技项目分为() A:体能主导类 B:技能主导类 C:技心能主导类 D:技战能主导类 E:单一动作结构类 F:测量类 正确答案: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技战能主导类 6、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部分组成。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7、培养高水平竞技选手的首要条件就是要选拔具有巨大的先天性潜在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予以训练。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8、人们研究和揭示训练活动规律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9、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 A:快速力量性 B:速度性 C:耐力性 D:柔韧性 E:灵敏性 F:协调性

正确答案: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 10、训练内容、方法、负荷以及训练安排是运动训练中操作性的部分。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二章 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 A:体能 B:技能 C:战术能力 D:心理能力 E:知识能力 正确答案: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 2、运动员竞技能力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运动训练学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成绩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价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测定。 4、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5、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经济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依靠训练信息指标把我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8、分解训练法:是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和部分。 9、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10、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1、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2、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教程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设施变换,以提高运行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