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中国丹道

概说中国丹道
概说中国丹道

概说中国丹道

谢怀召道门派之划分,旧说原有文始、少阳两派;且少阳更有南、北、东、西、中之分。迨及火龙真人王重阳广为传法,北派门庭大兴,如是金莲七朵。自此以后,北派后裔,又有各成一家自成一派者,八十一派遂成!至于各会道门,依丹道敷衍而撑门面者,不可计其数矣,更不可考也,然究其实,则根本不懂丹道!但可怕的是,随时间的积累,这些地方会道门,亦有书传世,亦有传人!他们同样自称丹道真传!殊不知,对丹道一无所知,以盲引盲而已!所以我经常劝告学人,勿要盲目拜师,应多读有成之丹道前辈之作,多读古丹书。修丹好比从广州至北京,丹书是地图,老师是引路者。若无地图,你怎知引路者所指之路线正确与否!况且,更可怖的是:正由于所谓门派不可考,不可计其数,如是现今别有用心的一些人自称所谓门派“传人”、“掌门人”纷纷出矣!一般初学,罕有不坠入术中者,不但严重妨碍了丹道学术健康的发展与研究,不但不能使其脱离宗教面目,反而与邪说邪教纠缠不清,危害社会,很容易造成丹道的灭顶之灾……终被有识之士所辟弃,国家所取缔!所以,我反复强调:丹道绝对不能以宗教门派划分,而是以修炼实质方法之不同而划分!因为这样可以去掉旧有的宗教面纱,而接近丹道事实之真象,更杜绝了新的所谓门派、新的会道门、新的邪教之产生。如陈撄宁

先生清静、阴阳之划分;张义尚先生、胡孚琛先生三家四派之说,是笔者极为佩服的!故此文仅从这一学术角度出发,以个人所知,来阐述丹道之种类,并将其修炼路数吐出,供同好参学,以免再坠歧途矣! 就丹道实际修炼方法而言,丹法可分为龙虎丹法、清修丹法、龙虎清修结合丹法、夫妻双修丹法四种。

一、先命后性之龙虎丹法修炼程序与特点及意义龙虎丹法,功分三层九转:筑基、得药、结丹此三层乃炼精化气,为精交人仙之事;炼己、还丹、温养此三层乃炼气化神,为气交地仙之事;脱胎、玄珠、步瑶池此三层乃炼神还虚,为神交天仙之事。何谓筑基?即筑人之基也。人身最完美的状态乃16岁未破体时,各种生理功能已完善,龙虎丹法之筑基即是使丹士恢复到此种身体。但是仅仅恢复此种身体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16岁的青少年照样还会精满自溢,故此,丹家称之为“阴精”。如是,阴阳相交如同化学反应,须得外来之药,以制其阴精,使其不泄。此采外药之功夫谓之得药。药既归身,免其不散,故依法进火添水,使外药与阴精化合团聚,成为一物,此谓之内丹,此段功夫谓之结丹,精尽化气而精不漏矣!此三层功夫是由补精、得药,至化气而不漏,故谓之“炼精化气”;且此三层功夫若就丹士身内言之,皆一身之精培补变化事也,故曰“精交”。功夫完毕,以其精不泄,故或驻世三四百岁,乃人中之仙矣!此时精虽不

漏,但有唾、涕、汗、泪、津、血等液体流动之物漏泄,故丹家将内丹形象的称之为“汞”。何谓炼己?“己”,乃自己也,括身心性命二者而言。读者切勿误会到炼己即炼性、炼心。炼己者,即筑仙之基也,故曰别安炉鼎,重制琴剑,李涵虚先生称炼己为大筑基。进火炼气,将全身阴质化尽,使精津血液化为琼膏白脂髓,唾涕汗泪皆无,至此液不漏而可事仙矣!液不漏,丹家形象地称之为“阴砂”。何谓阴砂?

以其精与液虽不漏,但气有泄故,是云“阴”,又曰:“玉液炼己”,成就“神室”。欲炼还丹,须造神室,玉液炼己即是炼己身为神室。神室既成,如是可还先天真阳之金于身内,如化学反应一般,与阴砂阴阳结合,谓之还丹。此时,气化为神,结成圣胎。此圣胎,丹家形象地称之为“阳砂”。然后,进水添火,将全身之气尽化为神,谓之“真人”。此段功夫谓之温养。此三层功夫乃在“气”上下功夫,故曰“气交”,又曰“炼气化神”。

何谓脱胎?脱胎即是出神。出神之后,五千四十八时刻无差,先天鼎中产一玄珠,与吾阳神相交,身尽化气,散则成气,聚则成形,此时丹士纯乃先天一气凝结之身,谓之天仙,此乃修仙第八事。至此后,以无上大力,发无上大愿,以我身之气,通天地人世之气,以无上道力代天行职,改变天地,化怨为祥,化孽为善,故曰步瑶池。此三层纯在“神”上下功夫,故曰“神交”,又曰“炼神还虚”。综上,筑基、

得药、结丹、炼己、还丹、温养皆外界龙虎二物之不同运化而已,丹士坐享其成;脱胎,玄珠,步瑶池乃一己之功,纯赖道力。此种丹法,即《参同》《悟真》《金丹》之旨,乃生理改变心理,先以外界龙虎以接命,后以一己之力,炼性之功以脱胎,纯赖自身道力以得玄珠等,故曰“先命后性”。故南北二宗,龙虎清修二法,同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层次之说,但确有先命后性,先性后命之不同。龙虎丹法,南宗多传之,故云南宗先命后性;北派多为出家而习清修,故言北派先性后命。南宗龙虎丹法如同坐飞机由广州至北京,北宗清修丹法乃凭自身功夫由广州至北京。但是制造飞机与平整机场,则工程浩大。1.龙虎丹法绝对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决非某一个人,甚至某一代人能发明出来的!2.我有时怀疑,象龙虎丹法如此高度发达的、科技含量如此高的、可以说是人类的终极学问的技术,绝非生产力落后的远古社会可以发明出来,可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的产物,龙虎丹法传人则是这文明的继承者!3.勿庸置疑的是,龙虎丹法绝对是中华文明的产物,故丹家讲中土难生!当然,现在绝大多数人对龙虎丹法持怀疑态度,实际上,在我们怀疑的时候,国外的科学家们已经隐隐约约、殊途同归地摸索到了龙虎丹法之门径,即俄罗斯医学技术院院士、华裔俄罗斯籍科学家姜堪政所提出的“场导论”,发明的“场导技术”与制造的“场导仪”,他们已经经过近千人次的严格实验,

使人能年青5—7岁,并已申请了专利,被喻为最尖端之高科技(请参《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4期“植物幼苗生物场对人体血清性激素浓度的影响”、《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25卷2期“植物电磁波对人体作用的初探”、《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第23卷第6期“植物幼苗生物场对高龄小鼠的抗衰老效应”等文章)。虽然,姜氏的技术与龙虎丹法相比,还是极为粗糙与浮浅的,但是终有奋起直追之日! 所以我认为:虽然龙虎丹法于现今之世,对于个人而言,因无法具备条件进行修炼而无实际操作价值,但其伟大的意义在于:有关科学部门若高度重视,下大力研究,使其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推动生产力之发展,则几乎可以解决“人”自身的所有问题,对旧有的文明产生巨大的冲击。因为已有的文明及生产力与制度皆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的,是由于“人”自身的需要而建立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人”之问题解决,其意义之重大可知矣!所以,我研究与修炼丹道的目的在于: 1.对社会负责,希望引起相关科学部门对丹道绝学的重视,使丹道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造福大众(所以我才对混淆龙虎丹法是非真象,误导学人,害人性命的丑恶行径深恶痛绝!);2.对自己负责,希望自己最后能获得成功。二、先性后命之清修丹法修炼程序及特点与意义

清修丹法可分玉液、金液两层功夫。“玉液”乃“修道”,又

谓之修性、乃先炼己汞,乃“深耕”边事,为身内之功夫,又称之为壶内功夫,即“身内自有龙虎吟,自家气血自交媾”者是,即“道以全形”之功者是,乃人道中事。“金液”乃“炼丹”,又谓之修命、乃仙道中事,即术以延命者是,乃跳出身外之做功,所谓金丹大道即指此。且玉液、金液都有大周、小周之说,不由师指,罕不混为一谈者!玉液可分补亏、开关、小周、大周、玄关、鄞鄂等六转功夫;金液可分复元、得药、真一等三转功夫。故说清修丹法乃先性后命,将性立命。现分述如下:补亏之功,乃培补后天之亏损,首须收心、次凝神、次聚火、再降火,以坤腹暖和,两肾发烫至阳举为阳生之准。《伍柳仙宗》《性命法诀明指》之还虚、调药、产药、采药等功即是;《丹经指南》之补亏正法亦可参研。但《伍柳》、《性命》与《指南》同为补亏之功,下手之法却不相同。前者乃先从理任入手,偏于性,侧重降心火;后者乃从督脉入手,偏于气,贵气机后透,两者异同,不可不辩!然补亏最为简易效宏,系统而无流弊者,唯我福师所传“移花接木”之功。开关之功,乃将前功所积之阳冲开百节、通畅四肢,涤荡阴质。此功最秘处在于“四水”、“四火”之功,学人谨记!小周天功夫,举世罕知,干峰派谓之闭阳关功夫。我自得福师授受以来,参学十数年,未见一人知此!或谓通任督即小周天功夫,或谓不计卦爻无斤两,或谓“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谓之小周天功夫,

呜乎,误矣!更有甚者,有人自称他之丹功不讲周天,别有方法:殊不知,对于清修,小周天如同寒来暑往之四季更替,不管你讲不讲,皆须有之。所谓不讲者,乃不懂也,乃无知也,乃丹道基本常识都欠缺也!小周天功夫乃玉液之中三大至秘至妙天机之一,自古至今,皆真师于密室中授受。当今大师遍地,丹道学习班林立,果有知小周天者否?小周不知,则更不必论玄关、鄞鄂矣!此三者不知,则清修丹法中之玉液之事,可称之为一无所知了。玉液乃修道,乃深耕边事,修道尚且不知,又怎知炼丹?!我知当今绝大多数丹家是依《伍柳》、《性命法诀明指》等书自学而来!《伍柳》等书未泄者,则自然不知!吁!丹道岂容易哉?“饶君聪惠过颜闵,未遇明师莫强猜。”果得小周功夫,补亏开关完成,百日之内,精尽化气,两睾丸缩如蚕豆大小,阳物如7、8岁小儿。补亏乃补后天之精、开关乃通身内百节、小周乃炼精化气而闭阳关之功。合三层言之:炼精化气。大周功夫,功分三层。小周完成,7日之后,于无有呼吸之中,一阳来复,心神冲和,六根震动即为大药之验,若论采法,请参补亏,唯阳生之验不同。既采之后,运转河车,若论其功,可参开关,必须防危,是其不同。河车转毕,须进火退符,左右行功。功竣,气化为神,故曰炼气化神。此时定中有所谓仙佛降临,山神指点某处有宝等事,更有出神之验,但所出之神,谓之阴神;所结之丹,谓之阴丹;所证之果,谓之鬼仙。言仙,

实鬼也,照样避免不了生、老、死之苦,该怎么样,仍就怎么样,与常人无本质区别!若面壁调神,则是静坐孤修气转枯也!何以言之?因以上做功,皆身内之功,所谓补亏,乃在量上下功夫,而非本质区别:因为,16岁后,封象一翻,身体即破,性质已改,譬如稻谷,已变成米,以上所谓补亏、开关、大小周天,不过是不再使米泄漏而减少(即“关键而固密之,攒簇而和合之”),进而增加米之数量而已。必须注意:此步之功目的与龙虎丹法结丹相通,只不过清修所结乃阴丹。以上功夫完成,身内功夫已是做足,己身已是“百节通畅元阳旺,九窍玲珑透体明”;己心更是无挂无碍、五蕴空寂。如是退藏于密,收敛于内,虚极静笃中,二气冲和,神光迸发。天有五行,人亦有五行,五行各有其色,如是五色神光千万亿聚,与我之神光联成一片,此谓玄关窍开!玄关窍开,岂容易语哉!若非将己身壶内所有功夫做足,做到无可做处,彻底掀翻丹家境界,岂能语此?此层功夫,王处一谓“清静斡开壶内境,无为踏碎洞中天”。此乃清修第五事也。或谓:“不经玉液诸功,一味禅定,能否开启玄关”。我曰:“蠢人见识,不足语道。”又谓:“岂不闻‘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等语哉?又不闻‘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所以不来,中不虚寂耳’之语哉?”我曰:“其理甚是,但忘忘之功、虚寂之法非可躐等,简而神妙,玉液诸功。”清修讲先天一气虚无中来,然先天一气无所不在,有何道理

一定能进入丹士身中而不流于别处?故玄关窍开后,须修鄞鄂。鄞鄂譬如城墙,城墙宽广,自然可多住人物,鄞鄂宽广,一身之神光气机自可将所处之天地人物气机包住。故修鄞鄂乃清修第六事也。有必须注意者:开启玄关、培修鄞鄂乃丹家秘中之密,其法非真师亲授,不能妄猜!!鄞鄂既修,则修道之功事毕,可事金丹矣!欲要炼还丹,须造炼还丹之神室,此神室即鄞鄂也。必须注意:此步之功目的与龙虎丹法之“炼己”相通,只不过龙虎丹法炼己乃内丹所炼之神室,清修丹法乃阴丹所炼之神室,所以清修丹法炼就神室之后必须复元。复元之后,方能得药;此时得药之功所证与龙虎丹法之还丹一步所证无二。得药之后,方能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而上迎真一之气。有等盲人,丹道基本常识都欠缺无知,动辄言采真一之气,真一之气岂亦得哉!若能得之,即可散则成气,聚则成形。鄞鄂既修,一身气机可将所处之地人物气机包住,缩于身内,比如丹士住在某大学,那么,一身气机即可将整个大学男女众人之气包住,缩于身内。如是,外界有无数龙虎,我身则自然有之,所谓“无边真种来自大千”,所谓“人元遍大千,三元一心领”,此乃以“活虎生龙气化之材为药物者”,又谓“放光引至世散元一”。如是龙虎相交,“如磁吸铁,隔碍潜通”,自能吸入人元坤母之气,丹士入定一次,即能返老还童,与16岁未破体者无论外在面貌,或内在机能皆无二,且阳关早已闭之,故永无倾泄之虞!此

步谓之复元,所证之功效与龙虎丹法结丹类同,谓之“人仙”。破体之人,清修之功,必须复元;而复元之法,必用龙虎。所以我反复强调:果懂清修丹法,必知有龙虎之事,绝不至于怀疑龙虎丹法!!复元之功,乃清修第七事也。(谢按:自古及今,丹书道经,真师至人,皆谓童体未破者乃上德之人,无须炼丹,修道即可,因未体者,勿须复元,身中自有真种,深耕功深,身心虚寂,自可感招先天真一,故其修道即是炼丹,玉液即是金液。此修道者,即玉液深耕一着功夫,读者勿要误会为“无所作为、清静、清静、再清静”即是修道! 若如此,何必费此万卷丹经?)

复元之后,行功得药,以所得之药结胎,用人元以哺乳温养。以采取方法之不同,所得之药异,或证水仙、神仙、地仙。此时可脱胎神化,阳神成就,谓之神妙,以其形尚未化气也,所证之功效与龙虎丹法温养类似。此乃清修第八事。若德大行备,天人混化,上迎真一之气,化形为气,此时,丹士纯乃先天一气凝结之身,散则成气,聚则成形,此谓形神俱妙!此乃清修第九事。上迎真一,最是危险。真一之气乃至烈天宝,若丹士炼己不纯,真阴无多,妄以迎之,丹士身心将如木炭放入炼钢炉中一般,倾刻化为灰烬!灰飞烟灭,魂消魄散!!综上,清修丹法首重“深耕”以开玄窍,后修鄞鄂以置种炼金丹,故曰:先性后命。故闵一得真人以识得玄关一窍与否,来辨丹法正邪!唯玄关窍开,五色神光千万亿聚,虚

空之中,现一宝珠,我虚位以迎,珠我忽合,鄞鄂即成。功纯者,鄞鄂宽广,可缩天地于壶中,无远弗届,无住无所,即使远处深山,亦可遍引人元,此即人元真种得自太空,最上一乘也;功浅者,必居人海,此谓寂隐市朝。古来丹经如《伍柳》所述,仅及深耕一着,对于真正金丹,不过言“不在心兮不在肾,唯在玄关一窍”而一笔带过,或以炼虚合道,炼道合自然(末后一着)等语含糊混过。仙经有言“南宗先命后性,北宗先性后命”。世之迷徒,不知究竟,或以守上丹田为先性后命,守下丹田为先命后性,守中丹田为性命双修。然则,从会阴下手、或从夹脊下守、或子午分守、或鼻外寸径虚空、或耳听皮肤、或不守一处纯粹的“调息凝神、凝神调息”,那又叫什么呢?难到就不叫丹道了吗?难到上丹田就无命吗?下丹田就无性吗?可知,此说大缪!须知,我人具此后天之身,相关部位自有其作用在,岂可从不同部位下手以断先命后性与先性后命哉?!又有一等盲人,诽谤先贤,谓古真“南宗先命后性,北宗先性后命”之说乃无稽之谈,实则南北一致(按:说来惭愧,我以前也曾被此说所误!)。吁嘘!此不知丹道者也!须知古真绝不我欺,其中必有道理与方法并实事在。相信读者将上文看完,拿龙虎丹法与清修丹法作一比较,即可了然于胸矣!

三、清修龙虎结合派

龙虎丹法于丹士而言,修炼甚易(有条件若备,虽愚妇愚夫,

百二十岁尚可还丹之说),但条件难备(有“福得胜三辈天子,智慧胜七辈状元”之说):清修丹法条件易备,但修炼甚难(有“得得失失,付之东流”,“不记年月、不记时日”,“我命由我亦由天”之说)。正因为龙虎、清修各有其长短,故有龙虎、清修结合派。其法丹士自身修炼既无清修丹法那么艰难,条件又无龙虎丹法那么难备。其法先清修以了“深耕”一着,结成阴丹,开得玄关,养成鄞鄂,后以“置种”,点化阴丹转为金丹。此即东西两派所用之法。所谓“置种”,乃不宽衣、不解带,以一龙一虎(或以十二龙十二虎),神交生物——真铅外丹,与吾汞相合。此即东派所谓创鼎于内、炼药于外之法,又谓以彼家之铅、点化虚无之法,“清修百日,用鼎一次”即指此!学人同好勿要看到“彼家之铅”、“用鼎一次”等语,就胡乱猜测到涉体交的“彼家丹法”。当将陆西星先生《方壶外史·七破论》反复捧读,自不会有此误会了。必须注意的是:此派丹法,所用龙虎,止于神交,故对于龙虎丹法精交以及三关进气以开关展窍等法执批评态度!此派用龙虎鼎器之法至简至易,无须囊籥器具,核心机密在于怎样使龙虎相斗!纯粹的龙虎丹法乃福贵之人的丹法,纯粹的清修丹法乃艰苦卓绝的大英雄们的丹法,对于平常炼丹者,以上两法,万难施行,若望成功,唯在“深耕置种”“龙虎清修结合一派”!据云:知晓此派丹法全诀者,举天之下,唯有一人而已!此种丹法与纯清修丹法分别在于置种的不

同,纯清修乃无边真种来自大千,此种丹法乃预谋元种。四、夫妻双修派

夫妻双修,神仙眷属;深耕在前,神交于后;男不宽衣,女不解带;清静气神,会透虚空;阴阳相吸,隔碍潜通;七日之功,一阳来复;神交之际,必有所生;悬于虚空,谓之天宝;虚位以候,必投天谷;唯我真阴,可与其交;如针投芥,相溶相合;古来仙真,末后一着;葛鲍刘樊,丹阳不二;福师曾云,法有三派;问我同志,知音安在。五、小结

舍弃那些打着丹道招牌的普通养生方法与修道之法而不论,天下丹法,绝不出乎以上四种范畴。至于一些前辈学者,谓丹道乃从房中术发展而来,此乃被涉体交的彼家丹法误导故也,因为从房中术至采战术,再至彼家丹法,确实一贯相成,脉络清晰!更有一批从丹经上寻口诀,从考据训诂上做活计,流于本本研究,不知低声下气寻访真知者,从中以讹传讹,推波助澜,使真正丹道日晦!“饶君聪惠过颜闵,未遇明师莫强猜”,丹道岂易知哉?!金丹大道,无论何法,皆可以三句话概括:三才之窍(即玄关一窍),二五之精,真一之气。《悟真》内外、《参同》全旨,不外乎此;万卷丹经,亦不外此;我自福师所得,仍不外此。玉液做功,玄关一窍开;玄关窍开,可聚二五之精;二五之精,妙合以凝,自能备引真一之气。或谓:“龙虎丹法知者不多,而清修丹法所传甚广,知者甚多。”我曰:“此皆假象也!龙虎丹法,据张力先生(张义

尚先生后裔)云,普天之下,知晓全诀者,二三人而已。由龙虎丹法秘传至此,可知清修丹法授受如何矣!当今之世,据我所知,于清修丹法而言,知晓玉液深耕一着功夫全部者,屈指可数;既知深耕,又知金丹,未尝见也!我与家兄自得福师授受清修丹法全法全诀至今10余年来,空谷吟唱,未见知音!我知当今绝大多数丹家、前辈所传丹法是据《伍柳》《性命》等丹书而来,对于玉液深耕一着仅知部分,末得全诀,至于金丹,则闻末所闻!”最后,补充一点是:有人对我所传丹法有不同意见,我也不想过多辩论,实际上,此文足己说明问题,且毕竟我写了那么多文章,指导过那么多人实修,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古在人心!如华山某道观主持温世千道长,道长乃道教界罕有的艰苦卓绝之实修者,同那些“披上道袍是道士,脱下道袍是淫棍”的假道士不同,他曾多次于山中闭关,功夫深厚,更曾百般辛苦,实验外丹(因为修道炼丹还招致过同辈的讥笑,谓其出家就出家吧,修道干什么?),在道协德高望重,为人正直,他访遍全国之后对武汉医学教授杨同金老先生说:访遍天下,真正知丹道功夫者,唯有怀化谢先生!实际上,4年来,专程来怀化访道的真正实修为主的老道长总计有6位!所以,我对有些道友在网上借今天遇着一个什么道士传法,明天又遇着个什么道士传诀,以此来攻击我,只感到好笑而己!天下真正实修的道长也就那么几个,果真被他遇着了,断然知道我的

情况而会尊师重道不攻击我了。我之所以不加辩护,只是对他们维护正道的用心非常同情罢了!因为,我也走过很多弯路,受过很多骗,用过很多金钱,吃过很多苦,才有今日之我!况且,杨教授以及温道长等道门高真早己与我等约好,在明后年,将闭关场地找好(温在陕甘西部找地方,杨在神龙架山区找地方,我则于湘西找地方),一同闭关,若不彻底成功,永不出来!故此不愿生事,由他们闹去罢了。而且很多同道如吴云青(谢按:吴驻世超过百岁,《武当》《益生文化》等多家杂志曾做介绍)一派丹法传人、青岛崂山匡长修道长弟子、西派陈毓照老先生、四川老君庙丹法传人等皆对我所传承的清修丹法深为佩服!处于半师半友之间,对区区多以先生称之而不名。又如胡孚琛先生在读到《金丹浅释》一书中所泄露之纯以命功为主的清修功法——“移法接木”时,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且修炼此法获奇效者,屡不乏人。如:张力老师(胡孚琛先生师兄)弟子戴涌波先生,于今冬(2003年)仅炼月余即通督脉(非皮下气通,而是真气撞三关,沿脊柱内之髓脉运行),而不畏寒冷——上身仅着两件单衣,下身一条单裤即可,并于寒风中骑着摩托而不冷(按:戴涌波先生去年从《武当》杂志副主编谭大江先生处访得张力前辈地址后,冬季去拜访张力老师时,尚身着保暖内衣、毛衣、棉衣等,外罩一件军棉大衣),故戴涌波曾感慨地对我讲:“这是宝贝,收一两百元,太便宜了!也许浅薄之人不加珍惜,还会诽谤

‘此法’是伪道,您不如办个班,收他个五六千元,我看您想学陈撄宁吧?”处此攘攘扰扰俗世,和光混俗,为我理想,为积累资粮,为辨别丹道真伪免同道上当,故此我绝不会向邪恶势力低头,因之不得不在此文泄露了丹家许多从来不可轻泄之秘,真是贻笑大方,深祈道门护法?我写此文,若有读者,由此文而有所得,知悉丹道诸家路数,省缺多少弯路,少拜多少盲师,非笔者之功,乃读者之德也;同时,也许要得罪很多人,破碎了一些发财者梦想,砸碎了一些丹道学术名家之光环,此诚我之罪过,自当承三百痛棒而去。

中国墓葬制度

人类将死者的屍体或屍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屍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著各种随葬的器物。古代墓葬作为考古调查发掘的对象之一﹐所提供的资料远远超过了研究墓葬制度本身的范围。但墓葬制度仍是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迄今的调查发掘﹐中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此后﹐经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秦﹑汉及以后各历史时代﹐墓葬制度随著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在阶级社会中﹐墓葬制度突出地体现了阶级关系。在各个时代﹐民族和地区的特点﹐在墓葬制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到新石器时代﹐墓葬已有了一定的制度。墓圹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式土坑。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中﹐数以百计的墓坑排列有序。多数的墓是单身葬﹐也有不少的墓是合葬。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前期的合葬墓﹐往往采取“二次葬”﹐将许多已经埋葬过的屍骨迁移而葬入同一墓坑内。这些死者是同一家族的成员﹐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紧密的血缘关系。有些合葬墓﹐埋著两个或数个完整的屍体﹐他们的性别相同﹐应系兄弟或姐妹。大汶口文化後期和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合葬墓﹐所葬多为两个成年男女﹐说明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而齐家文化的合葬墓﹐则证明存在男子死后以妻妾殉葬的情况。 黄河中﹑下游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屍体在墓内的放置方式以仰身直肢的为多﹐偶然也有屈肢葬和俯身葬﹐後者可能是由于凶死。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除仰身直肢葬以外﹐还流行屈肢葬。仰韶文化墓中的屍体头多向西﹔大汶口文化墓中的屍体头多向东。这些都说明不同的部族有著不同的葬俗。 新石器时代的墓坑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纳屍体。新石器时代晚期﹐有些地区已用木棺作葬具。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少数墓坑面积甚大﹐坑内沿四壁用木材垒筑﹐上面又用木材铺盖﹐构成了木椁﹐这大概是由於墓主人在社会上有特殊的地位。幼儿死后一般埋在房屋附近或房基下﹐利用陶器作葬具﹐称为“瓮棺葬”。 墓中随葬品以陶器皿为最普遍﹐其次是石制和骨制的工具﹐装饰品亦偶有发现﹐有时还有谷物和家畜。在有些墓地里﹐男子墓内多石斧﹑石铲﹑石刀﹐女子墓内多陶制或制的纺轮﹐显示了男女在生产活动中的分工。由於地区和部族的不同﹐各地墓中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颇有差异。但是﹐在同一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多寡﹑厚薄往往差别不大﹐可见在原始社会中氏族成员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穷富分化的现象﹐例如﹐大汶口文化后期的少数大墓﹐随葬的陶器有多至100馀件﹐猪头多达十馀个的﹐说明墓主人拥有远比一般人为多的财富。 商代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盛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统治著庞大的国家。因此﹐在商代的墓葬制度中存在著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有著十分宏大的规模。 河南省安阳的商王陵墓﹐有“亚字形墓”和“中字形墓”。亚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巨大的方形或亚字形的竖穴式土坑﹐四面各有一个墓道。侯家庄的一座最大的亚字形墓﹐墓室面积约33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18 00平方米﹐深度在15米以上。类似的墓葬在山东益都也有发现﹐是属于诸侯或方国的首领的。中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大型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南北两面各有一个墓道。武官村的一座最大的中字形墓﹐墓室面积近17 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340平方米﹐深度为7米馀。除了王陵以外﹐其他贵族的墓也有中字形的﹐但规模略逊。在贵族的墓中﹐还有一种“甲字形墓”﹐只在墓室南面有一个墓道﹐规模一般都较中字形墓为小。商代绝大多数的墓﹐都是没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形状虽然类同﹐但规模则有很大差别。大贵族的墓﹐面积可达20馀平方米﹐在安阳小屯发现的商王武丁配偶“妇好”的墓即如此。一般小贵族的墓﹐面积往往不足10平方米。而平民的墓面积更小﹐有的甚至不足2平方米。 商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木材筑成椁室。亚字形墓的椁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其馀各种类型的墓﹐椁室平面呈长方形。敛屍的葬具都是木棺﹐放在椁室正中。平民的墓﹐有的有棺有椁﹐有的有棺无椁。屍体的放置方式﹐主要是仰身直肢。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的墓﹐墓主都只有一人﹐尚未发现夫妻合葬的情况。商王和各级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富﹑精美。包括各种青铜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骨角器等。妇好墓随葬各种青铜器460馀件﹐玉石器750多件﹐骨角器560馀件﹐另有海贝近7000枚(见彩图鴞尊显示图片﹑三联甗显示图片﹑偶方彝显示图片﹑玉龙显示图片﹑玉凤显示图片﹑玉鹰显示图片﹑玉显示图片﹑玉

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

中华文化概说>> 教学辅导作业四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住宅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2、明清两代的建筑,大型标志性建筑主要有、、、等。 3.明清民居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典型。 4、在中国,有所谓“三代”之说,它指的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门槛前后出现的三个朝 代、、。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6、秦王朝“大一统”文化最主要的有四大方面、、、。 7、汉代的面食有发酵的,也有不发酵的,统称为“ ”。 8、唐代陆羽著的是中国最早的关于茶文化的著作。 9、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 10.我国的烹调技艺的四大菜系指的是和,和。 11、到了汉代,封建的选官制度才逐渐确立,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和。 12、明代官员的官服上有补子,文官为“”,武官为“”。 13.清代的地方官制较之明代略有改变,总督,巡抚固定为“”。 14、明代的学校有两大类,其中中央级的学校称“”。 15、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特色。 16、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有和,和。 17、目前所知保存礼仪文化最早的书籍是由儒家学者整理的《》、《》和《》。 18、传统说唱艺术的源头,就是先民在劳动之余的讲“” 19、《》是我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 20、宋代皇帝徽宗赵佶书法自成一家,自创“”。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崇拜 2、三代 3、华夏集团

4、巫史文化 5、茶禅一味 6、家谱 7、八股文 8、三纲五常 9、道家 10、禅宗 11、诗经 12、京剧 13、贴经 14、竹林七贤 15、建安风骨 三、判断题 1、传说中的伏羲氏、女娲氏属于华夏文化集团。() 2、司马迁的《左传》是第一部编年体史著作。() 3、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 4、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它的问世是酿酒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5、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北。() 6、现代烹饪最重要的方法“炒”是在唐宋时期发明的。() 7、先秦时期已有“衣”、“裳”之分。上衣下裳,是当时男女通用的服装形式。() 8、科举制的雏形——开科取士试行于唐代。() 9、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近世三大传统节日。() 10、长期以来,古代中国文代多半是以华北为中心的。() 11、传统说唱艺术的源头,就是先民在劳动之余的讲故事。() 12、花灯舞主要流行于云南省部分地区。() 四、简答题 1、中国酒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中国古代墓葬设计研究

题目中国古代墓葬与设计史 姓名沈正阳 学号 3110103281 指导教师胡小军 年级与专业材料1104 所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摘要:现存不少古代工艺美术品都来源于墓葬的考古发掘,墓葬是研究一个文明文化习俗及工艺设计变迁的最直观方式之一。墓葬所处的时代,墓葬制度的发展,墓室装饰与随葬品以及墓室的建筑结构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工艺美术史的研究都有着极其总要的作用。关键词:墓葬工艺美术随葬品墓室构造墓室装饰 一、墓葬形式与发展变迁 墓葬,是考古学对坟墓的称呼。坟墓,民间又称为坟,或称为墓。坟,原意是水边的高地,后引申为高处,大凡高出地面的小山包或土堆均可称“坟”。墓,是埋葬死者的地下空间,即墓圹、墓穴。所谓筑土为坟,穴地为墓,地下的圹穴与地上的坟冢(封土),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坟墓”。 中国古代的墓葬形式通常有天葬、树葬、水葬、崖葬、火葬、土葬、塔葬、船棺葬,其中比较有研究价值的是土葬和塔葬。相比于塔葬通常是处理佛教活佛和僧侣遗体的丧葬方式,土葬则更具有普遍性。土葬墓一般葬一个遗体,但也有数人或氏族(家族)成员合葬的。原始公社时期,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家族(宗族),通常也有固定的墓葬场。土葬一般均有不同质地的棺和殉葬品,统治阶级墓葬的殉葬品甚丰,甚至还有以人殉葬的。最早的土葬多在人类居住的洞穴内外地表搁置死者,然后垒以土石,或掘一浅坑埋葬。 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原始社会就已出现了原始墓葬。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下层的深处为死者的墓地,在墓地中发现三具完整的人头骨化石喝一些躯干骨,配有装饰品,身旁安放着生产工具,骨架周围有赤铁矿粉末撒成的圆圈。到了新石器时代,很多墓地的墓葬普遍发现有随葬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装饰品等。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的分化加剧。同一社会成员身份地位的高低贵贱已经一目了然。 之后在商周时期,丧葬制度有了明显的规范,不同地位的人拥有不同的墓室棺椁以及鼎簋等随葬品。秦汉时期的墓葬实行“汉制”,是以等级为核心的严格埋葬制度,当时盛行厚葬,有“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力主“薄葬”,实行“晋制”,对汉代的“厚葬”进行了改革,随葬品数量大为减少,地面不树不封、墓室数量逐渐减少为1-2个墓室,没有墓葬装饰,以至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与一般墓葬没有明显差别,使得至今无法确定魏晋时期各代帝王的陵墓所在地。隋唐五代由于生产力的恢复,崇尚厚葬,有关丧葬礼仪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主要体现在墓葬形制和规模、随葬品的数量上。 宋代时期形成了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东汉以来形成的士族门阀制度被彻底摧垮。在丧葬礼仪上,由于皇权的加强和士族阶层的消失,皇陵和皇族墓葬等级森严,而一般品官和士庶墓葬并无明显的等级。而同时期的辽金元墓葬,在接受中原埋葬传统的同时,依然保留了相当多的本民族文化因素。明清时期的丧葬制度基本上仍沿汉唐以来的旧制,规模宏大,同时墓多数有碑,易于识别。

电大-中华文化概说网上记分作业(全)

一、单选题 1、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是 C.科举制 2、被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C.王维 3、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是 A.源 4、开创五代文人词的晚唐词人是 A.温庭筠 5、科举制废除于 B.1905年 6、《大风歌》的作者是 A.邦 7、明清小说又称 D.章回小说 8、提出“以自由为体,以为用”、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者”的学者是 D.严复 9、既是唐朝由盛转衰,又是整个中国文化史转捩点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 10、明确区分“国家”与“天下”两个概念的启蒙思想家是 D.顾炎武 11、近代外国商办报刊中最著名且历史最久的是 C.《申报》 1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D.择端 13、朴学的开山大师是 B.顾炎武 14、被尊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D.王羲之 15、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B.白马寺 16、弃用布帛,完全用钱币作一般等价物始于 D.宋代 17、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是 D.授时历 18、唐中叶的文化领军人物是 B.愈 19、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先导人物是 A.徐光启 20、明清时期的“三大政”是指 B.漕运、盐法、河工 21、其学派被称为“关学”的理学学者是 C.载 22、元杂剧中帝王的俗称是 C.驾 23、道教形成于 B.汉代

24、现存搜罗最博、规模最大的类书是 B.《古今图书集成》 25、揭开洋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C.曾国藩设立军械所 26、正式实行“一口通商”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在 C.乾隆年间 27、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人物是 A.马可?波罗 28、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 D.董仲舒 29、遍注古今群经,综汇今古文经学,集两汉经学之大成的是 C.玄 30、“中体西用”论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 B.把经学儒术提升到至高无上位置 二、多选题 1、元曲四大家包括 A.关汉卿 B.马致远 C.光祖 E.白朴 2、北宋瓦舍表演中,最能体现市民口味的表演形式是 A.说话 E.杂剧

观我国古代墓葬文化的发展历程

观中国古代墓葬文化的发展历程 J11114005 历史学宋翠敏 中国墓葬,是伴随着华夏文明的诞生而同步发展的。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墓葬文化在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地面文化的补充,又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缩影。 中国古墓葬墓与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事物。“墓”是指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葬”则是指安置尸体的方式。在考古学上,二者常被合称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自古以来,由于受“祖先崇拜”以及“事死如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因此,墓葬资料提供的就不仅仅是埋葬习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墓葬所展现的埋葬习俗与埋葬制度常常被视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墓葬研究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到新石器时代,墓葬已有了一定的制度。墓圹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式土坑。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中﹐数以百计的墓坑排列有序。多数的墓是单身葬,也有不少的墓是合葬。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前期的合葬墓,往往采取“二次葬”的方式,将许多已经埋葬过的尸骨迁移而葬入同一墓坑内。也有母子合葬的方式,或是同性葬在一起,都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紧密的血缘关系。大汶口文化後期和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合葬墓,所葬多为两个成年男女,说明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而齐家文化的合葬墓,则证明存在男子死后以妻妾殉葬的情况。 奴隶制社会时期,墓葬分商墓和周墓两种,各具特色,反映了奴隶制社会时期两大王朝的社会发展状况。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盛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统治著庞大的国家。因此,在商代的墓葬制度中存在著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有著十分宏大的规模。到了西周时期,列鼎制度形成,并有一定的规律逐渐发展繁荣。 再者,商代统治阶级墓葬的特点之一,是使用大量的人和牲畜殉葬。商王和大贵族的陵墓,殉葬者少则数十,多则一﹑二百人,包括墓主人的侍从﹑婢妾﹑卫兵和各种勤杂人员。另有完全供杀殉用的“人牲”。殉葬者的葬式各有不同,其中颇多采用俯身葬。 从春秋晚期开始,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这种变化在墓葬制度上也有所反映。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许多统治阶级的墓在地面上筑有坟丘。坟丘一般用夯土筑成,有的呈方锥状,有的形状欠明,现存最高的达十余米。河北省平山中山王墓和河南省辉

最新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上)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上) 1 2 3 人类将死者的屍体或屍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4 “葬”。用以放置屍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5 者常合称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著各种随葬的器物。古代墓葬作6 为考古调查发掘的对象之一﹐所提供的资料远远超过了研究墓葬制度本身的范7 围。但墓葬制度仍是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迄今的调查发掘﹐中8 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此后﹐经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秦﹑汉及9 以後各历史时代﹐墓葬制度随著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不10 断演变﹐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在阶级社会中﹐墓葬制度突出地体现了阶级关11 系。在各个时代﹐民族和地区的特点﹐在墓葬制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12 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13 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到新石器时代﹐墓葬已有了一定的制度。墓圹一14 般是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式土坑。在氏族的公共墓地中﹐数以百计的墓坑排列15 有序。多数的墓是单身葬﹐也有不少的墓是合葬。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前期16 的合葬墓﹐往往采取“二次葬”﹐将许多已经埋葬过的屍骨迁移而葬入同一墓17 坑内。这些死者是同一家族的成员﹐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紧密的血缘关系。 18 有些合葬墓﹐埋著两个或数个完整的屍体﹐他们的性别相同﹐应系兄弟或姐 19 妹。大汶口文化後期和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合葬墓﹐所葬多为两个成年男女20 ﹐说明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而齐家文化的合葬21 墓﹐则证明存在男子死後以妻妾殉葬的情况。黄河中﹑下游的裴李岗文化22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屍体在墓内的放置方式以仰身直肢的为23 多﹐偶然也有屈肢葬和俯身葬﹐後者可能是由于凶死。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24 和齐家文化﹐除仰身直肢葬以外﹐还流行屈肢葬。仰韶文化墓中的屍体头多向25 西﹔大汶口文化墓中的屍体头多向东。这些都说明不同的部族有著不同的葬俗。 26 新石器时代的墓坑一般都小而浅﹐仅能容纳屍体。新石器时代晚期﹐有些地区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三)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1、唐诗熔汉魏的风骨和齐梁的声律于一炉。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 3、宋学开山祖是周敦颐和邵雍。 4、南宋文化中心的南移包括:学术中心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 5、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昔日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 6、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看,如果说唐文化重在继往,那么,“宋型文化”则重在开来。 7、与其它宗教终归于“无”不同,道教是重“有”的宗教,一切都归于“有”。 8、禅,既指佛教一大宗派禅宗,又指这一宗派最主要的教义。 9、“题画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中。 10、写意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特色,中国画的另一特色,就是散点构图。 11、传统的艺术精神就是写意抒怀,作为这种追求的直接体现形式,就是对艺术境界即意境的追求。 12、元朝统治者在汉化的过程中,不仅接受中原文化以及江南文化,而且,还广泛地接受了包括西域文化在内的大量外来文化。 13、元杂剧是在院本、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剧形式。 14、明代王阳阳继承陆象山“心学”的法宝,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 15、中国传统的“贵义轻利”观念,在明代后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 16、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势,唐宋以前,可是说是士大夫文学占主导的时期,而明清以后,则是市民文学唱主角的时代。 17、《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 18、明代朱载堉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学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19、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这一专门机构。 20、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 21、在反对宋学空疏的过程中,清儒对汉学青眼有加,于是导致了朴学的发达。 22、清官所负载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就是正直。 23、道光、咸丰时期兴起的经世实学,将治学的重点转移到研讨漕运、盐法、河工、农事等方面,学问的重心从慕古转向崇今。 24、1901年,清政府废除了八股取士的老套,改试策论,注重实学治用。 25、如果说洋务运动是官商知识阶层对西学侵入的应对的话,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则是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了。 26、严复从西学中寻得朴素的人本主义“民主”来对抗中国的“君主”集权,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的命题。 27、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松鹤延年”、“鹤发童颜”等,就是对高寿者的赞辞。 28、从文化原型溯源,龙凤都是远古初民部落的图腾,龙主要是中原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凤则为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29、传统爱国思想中两方面的内容应该剔除:其一为忠君,其一为民族心态。 30、“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隐逸文化以(D)作为最终追求目标? A.修身齐家治国 B.主体的个性消融 C.出污泥而不染 D.主体的个性自由 2、何时起隐士几乎全为儒士(B) A.魏晋之后 B.宋元之后 C.元明之后 D.明清之间 3、宗白华先生所说“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是指(B)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4、从本源上讲,炼丹是(C)的思想 A.道家 B.道教 C.神仙家 D.佛教 5、西汉、唐朝的中外文化汇萃之地都是(D) A.敦煌 B.洛阳 C.咸阳 D.长安 6、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D) 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 B.韩愈的排佛 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 D.科举制的实施 7、宋学集大成的代表人物是(A) A.朱熹 B.二程 C.张载 D.邵雍 8、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文化南移集中的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 A.战国时楚文化兴起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永嘉之乱”后 D.“靖康之难”后 9、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先秦诸子都坚持“道”一元论的观点 B.道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的思想 C.儒家学说对道的理解更注重天的意志 D.宋代道学家的道学思想杂有佛学因素 10、“恕”的本义是指(B) A.原谅别人的过失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严格地要求自己 D.严格地要求别人 11、以下元杂剧属于公案戏的是(D) A.《西厢记》 B.《墙头马上》 C.《拜月亭》 D.《窦娥冤》 12、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 A.更加浓墨重彩 B.更重意趣与心境 C.更显富丽堂皇 D.以人物素描为主 13、明代文化呈现出与前代迥异的色彩,其主要原因是(C) A.僵化的八股科举考试 B.封建集权的专制化 C.经济基础的巨大变化 D.文化高压政策 14、明代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对待西学,主张吸取优点、摒弃伪妄的人是(B) A.徐光启 B.方以智 C.李之藻 D.王徵 15、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D) A.全盘西化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对外开放 D.闭关锁国 16、中国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中华文化概说简答题库

1.“广义文化”如何定义? 回答:包括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层面的文化,是广义文化。英国文化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作为社会一员所获得的一切其它才能和经验在内的综合体。”被视为经典的广义文化定义。 2.什么是“自然的人化”? 回答:“自然的人化”是“文化”的本质内涵,即人通过有目的的劳作,将天造地设的自然加工为文化。包括外在文化产品创制和内在心智、德性的塑造,因此,文化分为支持系统和价值系统两大部类,前者表现为器用层面,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构成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石;后者表现为观念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 3.何为“巫术”? 回答:原始宗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以谋求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便是巫术。巫术有祈求式、比拟式、接触式、诅咒式、录符式、占卜式等。从事巫术和主持祭祀起初由氏族首领担任,后出现职业祭司与巫师,他们自称可以通神,上达民意,下传神旨预卜吉凶,治病救人。他们既以非理性的迷信为务,又是初民文化(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医药学)的保存者,其职司大略有五:祝史、预卜、医、占梦、舞雩,从而成为知识分子的前驱。 4.什么叫“轴心时代”? 回答: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世界各国文化都进入创制基本民族精神的阶段,纷纷出现专门的知识“圣贤”,并同时出现了对人类历史、善恶取向等根本问题的思考,“人类意识”首次觉醒,进入理性思维,所创制的精神文化范式,决定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这一时期,世界各主要文明民族,都创作出包含该民族基本精神的文化元典,故又可称为元典时代。中国的元典时代,约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 5.何谓“和而不同”? 回答:是先秦时代文化的主导精神,表现在学术风气上,就是承认差异,既不封闭,也不盲从,对前人和外人的思想加以扬弃、综合。先秦各家各有性格,如儒的醇厚、墨的谨严、道的超逸、法的冷峻、名的致密、阴阳的流转,各自独步千古,然而,诸子又遵循“和而不同”路线,广采博纳,在融通的基础上攀登新

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考察

中国古代墓葬概说 (提纲)

目次 壹、史前时期的埋葬习俗 一、中国最早的墓葬 二、仰韶时代的墓地与埋葬习俗 三、龙山时代的墓地与埋葬制度 贰、夏商周时期的埋葬礼制 一、夏代的王陵 二、商代的王陵 三、西周王陵与埋葬制度 四、东周埋葬制度的变化 叁、秦汉时期的墓葬 一、秦汉帝陵与汉代丧葬模式的形成 二、汉代诸侯王墓 三、汉代墓葬的装饰 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 一、魏晋埋葬制度的变化 二、南方六朝墓葬 三、北方十六国北朝墓葬 伍、隋唐五代墓葬 一、唐代帝陵 二、唐代两京地区墓葬 三、五代十国墓葬 陆、宋代墓葬 一、宋代帝陵 二、宋代士庶墓葬 柒、辽金元墓葬 一、辽代墓葬 二、金代墓葬 三、元代墓葬 捌、结语-中国古代墓葬文化的特质 壹、史前时期的埋葬习俗 一、中国最早的墓葬 中国至少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开始,已经出现了“墓葬”的萌芽;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了明确的“墓葬”;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各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里均发现了墓葬,并出现了墓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墓葬,距今5-1.8万年。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东胡林人墓葬,距今1万年左右。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裴李岗文化,发现了大型的墓地,以河南省贾湖遗址的墓葬为代 表,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5000年。 二、仰韶文化的墓地与埋葬习俗(5000BC-2600BC)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期黄河流域的代表性文化,在多个较为完整的原始聚落遗址里,均发现了规模庞大的公共墓地。墓地的规模、埋葬的方式、随葬品的多寡反映了仰韶时代的埋葬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 ●仰韶文化墓地的布局方式:西安半坡墓地、临潼姜寨墓地。 ●仰韶文化的埋葬习俗:单人葬、合葬、二次葬、瓮棺葬。 ●仰韶时代不同文化的埋葬习俗: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 三、龙山时代的墓地与埋葬制度(2600BC-1900BC) 龙山文化所代表的时代被称为“龙山时代”,是中国的铜石并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后期可能已经进入中国最早的王朝-夏代。 1、龙山时代埋葬制度的变化 与仰韶时代相比,龙山时代的墓地规模、墓葬等级、随葬品、埋葬习俗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表明社会组织结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很多文明的因素。 2、龙山时代的墓葬 ●山西襄汾陶寺墓地:是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重要遗存,发现了数千座墓葬,有明显 的等级之分,不同等级的墓葬在墓葬规模、随葬品的数量和种类方面相差悬殊,墓 主人可能分别是王、贵族和平民,形成了初步的埋葬等级制度。 ●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墓地:是长江下游龙山时代的重要遗存,反山墓地和瑶山墓地可 能是良渚文化最高统治者的墓地,其中规模庞大的祭祀遗址和大量的玉礼器,表明 良渚文化已经进入早期文明时代。 ●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墓地:是辽河流域龙山时代的重要遗存,东山嘴遗址和牛河梁 遗址是两处大型宗教性遗址,发现大规模的积石冢和大量的玉礼器。 贰、夏商周时期的埋葬礼制(c21-221BC) 一、夏代的王陵 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的典型遗存,主要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地区。二里头遗址的二号宫殿附近发现了的大墓,被推断为夏代的王陵。

中华文化概说三次形考答案

1.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文化的发生是 C A. 黄河流域一元文化发展的结果 B. 黄河和长江流域二元文化融合的结果 C. 多区域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 D. “三皇五帝”相承的结果 满分:2 分 2. 鲧因治水不当被治罪,而禹仍然恪尽职守,这一治水故事突出体现了夏代文化的 C A. 遵命 B. 宗教虔诚 C. 尚忠 D. 实干 满分:2 分 3. 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是甲骨文和( D )的发掘出土 A. 陶器 B. 谷物 C. 石器 D. 青铜器 满分:2 分 4. 在西周时期,赋予了“政道”内涵社会关系的维护及社会道德的养成行为是 A A. 农耕 B. 商业 C. 宗教 D. 手工业 满分:2 分 5. 代表着劳动阶层思想,捍卫本阶层利益和财产的是 B A. 儒家 B. 墨家

C. 名家 D. 法家 满分:2 分 6. “尚公义”是早期“法家”的思想的精义,即建立一种普遍的制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 其代表人物是 A A. 秦国的商鞅 B. 韩非子 C. 李悝 D. 子产 满分:2 分 7. 自秦至汉武帝时期,经过百余年( C )作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得以确定,并由 此形成的政治大一统格局。 A. 分封制 B. 诸侯之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满分:2 分 8. 秦汉时期对官员选拔的方式一般采用 D A. 世袭制 B. 任命制 C. 科举制 D. 察举制 满分:2 分 9. 汉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税,发展农业,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这被史家称为 A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汉朝盛世

D. 小农盛世 满分:2 分 10. 向汉武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家”的是 B A. 谷永 B. 董仲舒 C. 晁错 D. 公孙弘 满分:2 分 11. 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 C A. 道家的出世思想 B. 法家的权谋思想 C. 儒家的政治齐平思想 D. 墨家的兼爱思想 满分:2 分 12. 丝绸之路形成的最初原因是 D A. 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 B. 向西方输也中国的丝绸 C. 从西方引进佛教等西域文化 D. 打通西域,打击匈奴 满分:2 分 13. 汉武帝为“独尊儒术”,观民风察得失,设立了( A )广采民歌 A. 乐府 B. 尚书 C. 太学 D. 公府 满分:2 分 14. 魏晋以后的门阀制度是汉朝独尊儒术而形成的( B )开始的

中国墓葬文化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由于中国的建筑物以木头为主要材质,所以地面上的古国景象很难被保留住,但在地面以下却还有另一个世界。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石室墓在中国开始出现。实际上,木构的宫殿和石室墓的建造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两条并行发展的线索。 西汉一代留给今天的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也许就是数不清的古墓,以及同样多的遗憾。 在陕西渭河的北岸,分布着9位西汉皇帝的陵墓,其他贵族墓葬一共500多座,它们中的很多都曾被盗墓贼光顾。 今天看这些皇帝的陵区,显得有些荒凉。实际上,当年的陵园里面有很多建筑,祭祀用的寝殿、便殿和庙宇,还有几千名常备工作人员住的房子。寝殿一般直接建在封土上。 汉阳陵博物馆副馆长王保平介绍说:当时史书明确记载,为了修陵,他把东方豪强、达官显贵,还有南方的一些官僚贵族,都迁徙到这陵邑里居住,也是当时相对一个稳定国家的举措,像当时的长陵有25万人左右,茂陵住了有28万人左右,阳陵我们推测也有十多万人,所以说是一座中小的比较繁华的城市。 但是,好景不长。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占领首都长安,公然盗掘皇陵。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中,下一个朝代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看到了这种惨痛的景象,他在即位后命令废止陵邑制度,提倡薄葬,同时,也废除了烦琐的祭祀活动。原来建筑在封土上的豪华寝殿被搬了下来,在墓园中专门建筑房屋,进行日常祭祀。 但是,这并不是中国古墓历史的主流。 □到公元7世纪唐朝建立后,皇帝陵墓的建造又开始了气派庄严,唐朝的皇陵一般建在山中,依托山体的自然形态,营造出皇家的威严。 唐朝皇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是乾陵。 乾陵的主人是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和他的妻子武则天。和中国其他陵墓不同的是,这座陵墓的两位主人地位完全颠倒了———妻子的名声远远超过丈夫,乾陵总是被人们说成是武则天的陵墓,而不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 也正是这位雄才大略的女人用自己的陵墓完善了中国的陵寝制度。 乾陵位于梁山上,以山为陵,海拔1049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南侧两座山峰较低,像天然的门户,衬托出陵墓的雄伟。神道从两峰之间直通地宫墓门,长约4公里,两旁放置着石像,象征文武官员。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一) 参考答案 1、著名学者苏秉琦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 2、龙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3、殷商时期,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 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墨学两家。 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6、道家以“无为”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8、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天人合一,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9、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10、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天人感应”的理论,从原始的“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的怪胎。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物自体”,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的体现。 12、体用一源,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产物。 13、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 14、先秦诸子学说虽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道”一元论的思想。 15、体现天道自然的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的德,称凶德、恶德,如桀纣之德。 16、到宋代时,孟子“内圣”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 17、礼在先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宗教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 18、仁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 19、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兼爱”出发,以“利”规范行为。 20、古代中国人对阴柔的重视远胜过对于阳刚。 21、战国末期,各家学说已趋于融合,主要体现在《易传》和《吕氏春秋》两书中。 22、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23、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甘罗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徐福率众出海东渡。 24、代表东汉时期的“出世”哲学的,一为本土的道教,一为外来的佛教。 25、两汉经学着眼于王道秩序的建构,而玄学则表现出“解构”的特性。 26、在审美追求上,魏晋人追求的是“气韵生动”,而不是合乎古范。 27、晋代葛洪受玄学影响,对“玄”进行大幅度的深挖,并将之与“道”对接解释。 28、成玄英所谓的“玄”,很有点佛教“空”的意味,而他所谓的“众妙之门”,看上去也有点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的架式。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四)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作业(四)中华文化概说》作业 一、简答题(每题15 分,共30 分) 1、简述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首先,理学重新构筑起“礼”的封建秩序。在礼治秩序的长期浸染下,中国国民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主奴根性。个体非得牺牲自我(“灭人欲”)以适应礼法的要求(“存天理”)。其次,理学家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学问的根本,促成了儒学朝“内圣”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而专心内求的学术方法,又往往造成空疏的学风。外轻经济之事,空谈而鲜实用,一遇危难,即束手无策,给民族心理投下阴影。第三,理学家们强调的道德自觉,给我们的民族带了积极的因子。以“内圣”为根本的立身原则,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儒生们在道德规范下的主体意识。而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命题,导致了中国知识阶层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庄严的历史使命感,并将个体人格的完成,融入到大众群体人格的共同完成之中。理学家们强调的“浩然正气”也为熔铸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在以“天理”为根本的理学本体论中,妇女丧失了一切权力,变为男性的附庸和奴隶。一系列的封建礼教枷锁,至今仍给中国妇女的文化心理留下阴影。 2、为什么说《四库全书》是空前的文化建设又是空前的文化浩劫? 答:《四库全书》是空前的文化建设,首先是其规模宏大。整部《四库全书》共著录三千四百七十部,共七万九千一十八卷。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完成如此一部巨书,无异于是在文化上修建了一道“万里长城”。其次,《四库全书》是由政府出面修订的,因此,其校订缮写之精良与清晰,不是一般刻本所能做到的。《四库全书》也是空前的文化浩劫。首先,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本来就带有禁毁书籍的目的,因此在修纂的过程中,为了达到其目的,对一批书籍进行了大量挖改。其次,出于维护其统治的考虑,清政府在修纂《四库全书》时,把不利于其统治以及有民族反抗意识和思想的书籍大量销毁,共近3000 种,书籍总数在10 万部以上。如此数量庞大且极富思想性的图书被禁毁,对我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二、讨论题(70 分) 讨论主题:讨论主题:“孝” 作业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准备讨论材料,再围绕讨论主题展开讨论,并作记录与评述。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个人观点与评述要求字数800 字以上。 作业内容:1、记录你准备的讨论材料与观点。请详细记录材料的来源,包括:作者、文章或书名、页码或网址; 2、记录讨论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和主持人姓名,每位发言人的主要观点摘要; 3、综合你所准备的材料、同学们的观点,得出自己最终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作论证,对你认为错误的观点作批驳。(个人观点与评述,可不限于下面所提示的范围) 讨论内容提示:讨论内容提示: 1、儒家对于“孝”有哪些主要主张?你认同哪些?不认同哪些?为什么? 2、请例举二三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于“孝”的事例,并加以评述。 3、举例说明中国的“孝”文化对当代国人的影响。 4、你认为现在是否还要“孝”?如何“孝”?个人准备的材料:个人准备的材料:(10 分)以下答案仅供参考,请自行组织拟写文章。 中国是个讲孝的国度,自古便出现进以孝治国的君王,也出现因举孝廉而与当官的子。再加上官方提倡民间赞扬,所以孝成了中国人世间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科目,所谓百行孝为先嘛。“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最早在西周被提出。那时,人们讲“孝道”,主要是指“尊祖敬宗”,主要的表现是在祭祀方面。

我国古代墓葬的特点及演变

从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 看我国古代墓葬的演进 (王皓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0) 摘要:古代墓葬在历史阶段中各具特点,但又显示了一定的演进趋势,简言之,墓葬形制跟从于地上建筑的发展,随葬品的设置逐渐向人们的生活情趣靠拢,葬具的变化表现了古人灵魂信仰的松驰。 关键词: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 古代墓葬作为考古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为我们展现了其所处时期生产、生活、阶级斗争以及宗教信仰的真实情况。今天我们从电视、电影等媒体上看到的古代面貌,80%有赖于墓葬的发掘而还原。作为地上世界的真实表象,墓葬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有着各自的特点。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演变,也体现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客观规律,本文试仅从古代墓葬包含的重要层面——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三方面来浅显地探讨墓葬在历史进程中的特点与演进,侧重关注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 (一)墓葬形制与地上建筑的跟从 最晚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就出现了有一定葬制的墓葬,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墓坑一般为长方形竖穴墓,小而浅,仅仅够容纳下尸体”。[1]即使是氏族首领的墓葬,墓坑也比较小,与氏族成员的墓葬比起来,也仅是随葬品比较多而已,这是因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为磨制的石器、骨器,磨制工具在建筑上是很难有大作为的,当时的人类在建筑方面只是处于起步的阶段,这不仅表现在墓葬的建造方面,也表现在居址的建筑上。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地上建筑,由旧石器时代的岩洞进入到地穴、半地穴时代,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人们的居住条件,主要为地穴房屋或半地穴房屋。“半地穴式房屋,是在平地向下挖出方形或圆形的房身,或者是利用坑壁作墙,屋顶直达地面,好象今天的窝棚,或者是在坑边地面修起矮墙,再搭屋顶。”[2]用简单的石凿、石锛、石铲等磨制工具在平地向下挖出房身,这是艰巨的工程,在社会产品极不丰富,经常受饥饿困扰的新石器时代已经是生产生活中的大事。因而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墓葬形制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整体表现为墓坑狭小、浅显,距地表的深度大体在2米以内。而磨制工具的盛行,使得氏族首领和宗教领袖的墓中玉器的随葬比较多,这正是由于其所处的时代对玉器等坚硬石材的磨制比较娴熟。

中华文化概说单选及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需要掌握的单项选择题(黑体为参考答案):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是指()。 (1)占星术(2)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3)祭天的文字(4)天文知识 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 (1)《文选》(2)《尚书》 (3)《史记》(4)《说苑》 3.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 (1)文字(2)花纹 (3)以文教化(4)学历 4.在文化定义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分为()。 (1)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物质文化和物质文明(4)文化事像和文化产品 5.“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积淀,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被称为()。 (1)狭义文化(2)广义文化 (3)文化内涵(4)文化事像 6.狭义的文化侧重的是()。 (1)物质财富(2)事物的复合体 (3)能力与习惯(4)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创造 7.由人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亦是()。 (1)审美文化(2)精神文化 (3)观念文化(4)物化的精神文化 8.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最主要的特征是()。 (1)具有表意性(2)具有语言性 (3)具有储存性(4)具有图形性 9.“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 (1)甲骨文上(2)铜器铭文上 (3)竹简上(4)丝织品上 10.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是在()。 (1)战国(2)唐朝(3)明朝(4)清朝 11.“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谁提出的()。

(1)齐桓公(2)秦始皇(3)朱元璋(4)孙中山12.中国独特的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具有中国地理环境的大陆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 (1)历史悠久性(2)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道路 (3)历史封闭性(4)超稳定结构 13.人类存在和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 (1)地理环境(2)生活环境(3)政治环境(4)社会环境14.中国的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 (1)春秋战国(2)秦汉(3)隋唐(4)明清15.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经济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是在()。 (1)汉代(2)南北朝(3)唐代(4)宋代16.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 (1)秦汉时期(2)隋唐时期(3)宋元时期(4)明清时期17.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人们被长期束缚在土地上,养成了()。 (1)崇尚科学的态度(2)迷狂幻想的习惯 (3)因循守旧的心理(4)敢于冒险的精神 18.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策需要是()。 (1)重工(2)重商(3)尚农(4)谋利 19.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 (1)官本位制(2)宗法制与君主专制相结合 (3)皇权主义(4)宗教神权占统治地位 20.宗法观念在封建时代演化成了社会伦理体系,构成传统社会人际关系准绳的是()。 (1)封建等级制(2)任人唯亲 (3)“三纲五常”(4)家国同构 1.中国古代哲学的人文精神内涵是指()。 (1)以人性反对神性(2)以人性反对兽性,以人文超越天文 (3)反对人的物化和技术化(4)以人的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 2.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的罕见怪异之事的看法是()。 (1)敬鬼神(2)重鬼神轻人事 (3)语怪力乱神(4)重人事轻鬼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