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思考题汇总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思考题汇总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思考题汇总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复习题与思考题

一、选择与填空

1-1下列组织中的哪一个可能不是亚稳态,即平衡态组织?

a)马氏体+残余奥氏体b)上贝氏体c)铁素体+珠光体d)奥氏体+贝氏体

1-2下列组织中的哪一个可能不是亚稳态?

a) 铁碳合金中的马氏体b) 铁碳合金中的珠光体+铁素体

c) 铝铜合金中的α+GPZ d) 铁碳合金中的奥氏体+贝氏体

1-3单相固溶体在非平衡凝固过程中会形成成分偏析:

a)若冷却速度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大;

b)若过冷度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大;

c)若两组元熔点相差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小;

d)若固相线和液相线距离越近,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小。

1-4有两要平等右螺旋位错,各自的能量都为E1,当它们无限靠近时,总能量为。

a) 2E1b) 0 c) 4E1

1-13两根具有反向柏氏矢量的刃型位错在一个原子面间隔的两个平行滑移面上相向运动以后,在相遇处。

a) 相互抵消b) 形成一排间隙原子c) 形成一排空位

1-15位错运动方向处处垂直于位错线,在运动过程中是可变的,晶体做相对滑动的方向。

a) 随位错线运动方向而改变b) 始终是柏氏矢量方向c) 始终是外力方向

1-16位错线张力是以单位长度位错线能量来表示,则一定长度位错的线张力具有量纲。

a) 长度的b) 力的c) 能量的

1-17位错线上的割阶一般通过形成。

a) 位错的交割b) 共格界面c) 小角度晶界

1-7位错上的割阶一般通过形成。

a) 孪生b) 位错的交滑移c) 位错的交割

1-23刃形位错的割阶部分。

a) 为刃形位错b) 为螺形位错c) 为混合位错

1-24面心立方晶体中Frank不全位错最通常的运动方式是。

a) 沿{111}面滑移b) 沿垂直于{111}的面滑移c) 沿{111}面攀移

1-25位错塞积群的一个重要效应是在它的前端引起。

a)应力偏转b)应力松弛c)应力集中

1-26面心立方晶体中关于Shcockley分位错的话,正确的是。

a) Shcockley分位错可以是刃型、螺型或混合型;

b) 刃型Shcockley分位错能滑移和攀移;

c) 螺型Shcockley分位错能交滑移。

1-27汤普森四面体中罗-罗向量、不对应罗-希向量、希-希向量分别有个。

a)12,24,8,12 b)24,24,8,12 c)12,24,8,6

1-32 ,位错滑移的派-纳力越小。

a) 相邻位错的距离越大b) 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越大c)位错宽度越大

1-33层错和不全位错之间的关系是。

a)层错和不全位错交替出现;b) 层错和不全位错能量相同;

c)层错能越高,不全位错柏氏矢量模越小;d)不全位错总是出现在层错和完整晶体的交界处。

1-34位错交割后原来的位错线成为折线,若。

a) 折线和原来位错线的柏氏矢量相同,则称之为扭折,否则称之为割阶;

b) 折线和原来位错线的柏氏矢量不同,则称之为扭折,否则称之为割阶;

c) 折线在原来的滑移面上,则称之为扭折;折线和原来的滑移面垂直称之为割阶;

d) 折线在原来的滑移面上,则称之为割阶;折线和原来的滑移面垂直称之为扭折。

1-18在单相组织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晶粒,在长大过程中会发生。

a) 小晶粒将移向大晶粒一方,直至晶粒大小相等;

b) 界面将移向小晶粒一方,最后小晶粒将消失;

c) 大小晶粒借吞并相邻晶粒同时长大。

1-5在单相组织中存在着大小不等的晶粒,由界面曲率驱动界面移动的规律可知。

a) 小晶粒将移向大晶粒一方,直到晶粒大小相等;

b) 大小晶粒吞并相邻晶粒,同时长大;

c) 晶界将移向小晶粒一方,最后小晶粒将消失。

1-6界面能量最低的相界面是。

a) 共格界面b) 孪晶界面c) 小角度界面

1-8许多面心立方金属,在过程中会形成孪晶。

a) 塑性变形b) 从高温急冷到室温c) 再结晶退火

1-11 在具有FCC、BCC、HCP三种晶体结构的材料中,塑性变形时最容易生成孪晶的是。

a) FCC b) BCC c) HCP

1-55经过冷塑性变形和再结晶过程,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必定会得到粗大的晶粒组织是。

a)在临界变形量进行塑性变形加工b)大变形量c)较长的退火时间d)较高的退火温度

1-56对面心立方晶体而言,表面能最低的晶面是。

a) (100) b) (110) c) (111) d) (121)

1-56经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回复过程中,位错会发生。

a)增殖b)大量消失c)部分重排d)无变化

1-57位错上的割阶是在过程中形成的。

a)交滑移b)复滑移c)孪生d)交割

1-9冷变形金属中产生大量的空位、位错等晶体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

a) 阻碍原子的移动,减慢扩散过程;

b) 对扩散过程无影响;

c) 加速了原子的扩散过程。

1-14 A和A-B合金焊合后发生柯肯达尔效应,测得界面向A试样方向移动,则。

a) A组元的扩散速率大于B组元;b) A组元的扩散速率小于B组元;

c) A和B组元的扩散速率相同。

1-28原子的扩散具有结构敏感性。因此,在多晶金属和合金中有。(Q为扩散激活能,下标体积、晶界、表面分别代表体扩散、晶界扩散和表面扩散)

a) Q体积≥Q晶界≥Q表面b) Q表面≥Q体积≥Q晶界c) Q晶界≥Q表面≥Q体积

1-31Cu-Al合金和Cu焊接成的扩散偶发生柯肯达尔效应,其原始标记面向Cu-Al合金一侧漂移,则两元素的扩散通量关系为。

a) J Cu<J Al b=J Cu>J Al c=J Cu=J Al

1-36原子扩散过程的驱动力是。

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扩散的温度d) 扩散的时间

1-48下列过程与晶体中空位迁移过程关系不大的是:

a)形变孪晶b)自扩散c)回复d)位错攀移

1-49下列有关固体中扩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存在着浓度梯度;

b) 空位扩散是指间隙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从一个空位间隙跳到另一个空位间隙;

c) 晶界上点阵畸变较大,因而原子迁移阻力较大,所以比晶内的扩散系数要小;

d) 成分均匀的材料中也存在着扩散。

1-10既能提高金属的强度,又能降低其脆性的手段是。

a) 加工硬化b) 固溶强化c) 晶粒细化d) 第二相强化

1-29加工硬化是一种有效的强化手段,其缺点是。

a)只适用于双相材料b)材料在高温下不适用c)只适用于单晶体

1-30复相合金中,当一相为脆性相分布在另一相基体上时,对材料的强韧性比较有利的组织形态是。

a)一相呈网状分布在另一相晶界上;b)一相以颗粒状弥散分布在另一相基体上;

c)一相以大块状分布在另一相基体上。

1-12如下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形成点缺陷所引起的熵的变化使晶体能量增加;

b) 晶体总是倾向于降低点缺陷的浓度;

c) 当点缺陷浓度达到平衡值时,晶体自由能最低。

1-21金属中点缺陷的存在使热导率。

a) 增大b) 减小c) 不受影响

1-22过饱和点缺陷(如淬火空位、辐照缺陷)金属的屈服强度。

a) 降低b) 提高c) 不改变

1-19单晶体的临界分切应力与有关。

a) 外力相对于滑移系的取向b) 拉伸时的屈服应力c) 金属的类型与纯度

1-20在金相试样表面上几组交叉滑移线的产生是由于。

a) 交滑移b) 多系滑移c) 单滑移

1-35再结晶过程包含晶粒的形核与长大。

a)形核与长大的驱动力都来源于形变储存能;

b)形核与长大的驱动力都来源于晶界能;

c)形核的驱动力来源于储存能,长大的驱动力来源于晶界能;

d) 形核的驱动力来源于晶界能,长大的驱动力来源于储存能。

1-37在情况下再结晶后若在更高文书保温还可能发生异常晶粒长大。

a) 金属在临界变形量进行冷变形b) 冷变形金属中存在着弥散分布的第二相微粒

c) 冷变形前的原始晶粒粗大d) 冷变形金属纯度非常高

1-38 14种布拉菲点阵。

a)按其对称性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b)按其点阵常数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

c)按阵点所在位置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d)按其几何形状分类,可归结为七大晶系。

1-39如果某一晶体中若干晶面同属于某晶带,则。

a)这些晶面必定是同族晶面b)这些晶面必定相互平行

c)这些晶面上原子排列相同d)这些晶面之间的交线相互平行

1-40与(113)和(112)同属一晶带的有:

a)(1-

12)b)(

-

221)c)(110)d)(211)

1-41晶体点阵的对称性越高,则。

a)独立的点阵常数越少b)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c)晶胞中原子越多d)晶体结构越复杂

1-42拓扑密排与几何密排相比。

a)几何密排的配位数高,致密度大b)几何密排的配位数高,致密度小

c)拓扑密排的配位数高,致密度大d)拓扑密排的配位数高,致密度小

1-43 TiC和CaO都具有NaCl型结构,但。

a) TiC属离子晶体,CaO属共价晶体b) TiC属共价晶体,CaO属离子晶体

c) TiC属间隙化合物,CaO属离子晶体d) TiC属间隙相,CaO属离子晶体

1-44引入点阵概念是为了。

a) 描述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b) 描述晶体的对称性

c) 描述晶体结构的周期性d) 同时描述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1-45 A、B两晶体,如果。

a) 所属的空间点阵相同,则此两晶体的结构相同;

b) 晶体结构相同,它们所属的空间点阵可能不同;

c) 晶体结构相同,它们所属的空间点阵必然相同;

d) 所属的空间点阵不同,两晶体的结构可能相同。

1-46体心立方(BCC)晶体中间隙半径比面心立方(FCC)中的小,但BCC的致密度却比FCC低,这是因为。

a) BCC中原子半径小;

b) BCC中的密排方向<111>上的原子排列比FCC密排方向上的原子排列松散;

c) BCC中的原子密排面{110}的数量太少;

d) BCC中原子的配位数比FCC中原子配位数低。

1-47组成固溶体的两组元完全互溶的条件是。

a) 两组元的电子浓度相同b) 两组元的晶体结构相同

c) 两组元的原子半径相同d) 两组元电负性相同

1-50晶体结构和空间点阵的相互关系是。

a) 空间点阵的每一个阵点代表晶体中的一个原子;

b) 每一种空间点阵代表唯一的一种晶体结构;;

c) 晶体结构一定,它所属的空间点阵也唯一地确定;

d) 每一种晶体结构可以用不同的空间点阵表示。

1-51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a)配位数越大,致密度越大b) 配位数越小,致密度越大

c) 配位数越大,致密度越小d) 两者之间无直接关系

1-52间隙相和间隙固溶体的区别之一是。

a) 间隙相结构比间隙固溶体简单b) 间隙相中的间隙原子尺寸比间隙固溶体中的大

c) 间隙相的固溶度比间隙固溶体大d) 间隙相的结构和其组元的结构不同

1-53在离子晶体中。

a) 阳离子半径大于阴离子半径;b) 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

c) 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相等;d) 阳离子半径可以大于阴离子半径,也可以小于阴离子半径。

1-54硅氧四面体中的氧离子。

a) 只属于一个硅氧四面体;b) 可以被多个硅氧四面体共用;

c) 只能被两个硅氧四面体共用;d) 可以被四个硅氧四面体共用。

6-1位错有和两种基本的运动方式,刃型位错由于多余的,因此它既能做运动,也能做运动,而螺型位错只能做运动。在常温或低温下,位错的运动非常困难,因为这种运动需要原子的才能发生,显然,升高温度可以这种运动。

6-2刃型位错的滑移方向与柏氏矢量,与使该位错滑移的外分切应力;螺位错滑移方向与柏氏矢量,与使该位错滑移的外分切应力。但是,无论什么位错在外应力作用下滑移时,其运动方向总是与位错线,就好像在位错线作用一个力,它的大小与及成正比,并指向区。

6-3冷变形金属的再结晶虽然是与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金属的不变化。6-4金属铸锭的组织从表面到心部一般由、、三个晶区所组成。

6-5螺位错的应力场只有应力分量,无应力分量;刃位错的应力场既有应力分

量,又有 应力分量。

6-6外力作用在位错线上的力始终指向位错线的 方向,其大小与位错的 成正比,而位

错的弹性应变能与位错的 成正比。

6-7不全位错是 的边界线,面心立方金属中的肖克莱不全位错可以在滑移面上在做 运动,不能做 运动;弗兰克不全位错只能在层错面上做 运动,不能做 运动,运动

导致层错区的扩大或缩小。

6-8 位错不能发生交滑移,但可以在正应力作用下发生 运动,扩展位错在发生交滑移前

必须先发生 。

6-9金属在常温或低温下主要塑性变形方式是 ,其次是 。位错滑移方向总是指

向 方向,位错的滑移面是 与 决定的平面,只有那些位错的滑移面与晶

体的 面一致的位错才能做滑移运动。

6-10再结晶的驱动力是 ,再结晶完成后的晶粒长大的驱动力是 。金属在高温下塑

性变形时会发生 或 。

6-11三元合金相图中的四相水平面与单相区交成 ,与三相区交成 。

6-12位错的滑移面是由 和 决定的平面,刃型位错的滑移面有 个,螺

型位错的滑移面理论上有 个,刃型位错既可以做 运动,又可以做 运动,但

不能进行 运动,其易动性比螺位错的 。

6-13不全位错是 与 不相等的位错,其位错线晶体中

的 区和 区的交界线,在通常情况下,不全位错 单独滑移。

二、回答与论述

2-0简述“材料科学与工程(MSE )”的定义及其六面体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2-1陶瓷材料一般由哪些相组成?

2-2布拉菲点阵一共有多少种?它们分属于哪几大晶类?铜属于哪种布拉菲点阵?

2-3点阵平面(110)、(311)和(132)是否发球同一晶带?若是的话,试指出其晶带轴,另外再指出属于

该晶带的任一其它点阵平面;若不是的话,为什么?

2-4晶体的宏观对称元素有哪几种?并画图示意其中一种。

2-5什么是固溶体?它是如何分类的?

2-6晶体的微观对称元素有哪几种?并画图示意其中一种。

2-7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中哪些是密排结构?它们能不能分别看作一种独立的布拉菲点阵?为什么?

2-8什么是化合物?它可分为哪几类?

2-9按照硅氧四面体在空间的组合情况,硅酸盐结构可以分成哪几类?

2-10二元相图中的三相平衡反应为什么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2-11三远相图中的四相平衡反应为什么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2-12纯金属凝固和平衡凝固是否相同?说明两者的相同或不同之处。

2-13单相固溶体正常凝固时是否会出现成分过冷?为什么?

2-14判断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

2a [10-1]+2a [011] 2

a [110] 2-15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有下述位错反应:

2a [10-1]+6a [-121] 3

a [11-1] 判断该反应能否进行。

2-16在室温下对铁板(其熔点为1538℃)和锡板(其熔点为232℃),分别进行来回弯折,随着弯折的进

行,各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2-17何谓上坡扩散?其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何谓柯肯达尔效应?

2-18何谓超塑性?其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19试从柏氏矢量、位错类型、位错线形状和可能的运动方式比较面心立方晶体全位错、弗兰克分位错、

肖克莱分位错和面角位错的特点。

2-20试比较单晶铜与多晶铜的加工硬化特性。

2-21试比较单晶锌与多晶锌的塑性变形特性。

2-22试述孪生与滑移的异同,比较它们在塑变过程中的作用。

2-23选择结晶?什么是区域熔炼?

何谓珠光体转变?请简述这一转变过程及其所得到的组织与性能。

四、绘图与计算

4-0根据铁碳平衡相图,回答下列问题。写出Fe-C 合金在1495℃、1154℃、1148℃、738℃和727℃发生

的三相平衡反应的反应式。

4-1指出下图中各二元相图中的错误,说明为什么是错的,并在图上予以纠正。

(缺图,在书中P24第十题)

4-2在铜单晶体中(111)和(11-

1)滑移面上各存在一个柏氏矢量为2a [1-10]和2

a [011]的全位错,当它们分解为扩展位错时,其领先位错分别为]112[6--a 和]211[6-

a 。 1.求它们可能的位错分解反应。

2.当两领先位错在各自的滑移面上运动相遇时,发生了新的位错反应。试写出其位错反应式,判断该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并分析该新生成的位错其位错特性和运动性质。

3.已知铜单晶aa=0.36nm,切变模量G=4×104MPa,层错能γ=0.04J/m 2,试求上述柏氏矢量为2a [1-

10]的位错形成扩展位错的宽度。

4-3写出下列晶面指数。(图在P78第七题和P81第七题)

4-4什么是全位错及不全位错?为什么面心立方晶体中的全位错]101[2-a 可以分解成两个不全位错]121[6

-

-a 及]112[6

-

a ,试从几何条件和能量条件两个方面给以说明。 4-5试分析在面心立方金属中(点阵常数为a ),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并指出这些位错各属什么类型?

反应后生成的新位错能否在滑移面上运动?

]101[2a +]121[6--a →]111[3

a 4-6假定某立方晶体中的活动滑移系为(111)]011[-

1.给出引起滑移的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加以说明。

2.若引起滑移的为刃型位错,指明位错线方向及其滑移方向。

3.若引起滑移的为螺型位错,指明位错线方向及其滑移方向。 五、判断与纠错

5-1 扩展位错之间常夹有一片层错区,因此扩展位错是面缺陷。 ( )

5-2金属中点缺陷的存在使电阻率增大。 ( )

5-3经过冷变形后再结晶退火的金属,晶粒都可得到细化。 ( )

5-4两个相互平等的位错,一个为纯螺型,另一个为纯刃型,则这两个位错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 )

5-5在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置换型固溶体中,原子扩散的方式一般为空位机制。 ( )

5-6多边化使分散分布的位错集中在一起形成位错墙,因位错应力场的叠加,使点阵畸变增大。()

5-7在合金中,第二相与基体之间界面能的大小决定了第二相的形貌和分布。()

5-8晶粒长大过程就是晶界迁移过程,也就是晶界的平直化过程,所以只要晶界平直了,晶粒就不长大了。()

5-9一个不含空位的完整晶体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

5-10间隙固溶体中溶质浓度越高,则溶质所占据的间隙越多,供扩散的空位间隙越少,导致扩散系数下降。()

5-11变形金属只有在通常定义的再结晶温度以上才能发生再结晶,此温度以下不可能发生再结晶。()

5-12位错受力方向处处垂直于位错线,位错运动过程中,晶体发生相对滑动的方向始终是柏氏矢量方向。()

5-13渗碳处理常常在钢的奥氏体区域进行,这是因为碳在奥氏体中的浓度梯度比在铁素体中的大。()

5-14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三个过程均是形核及核长大过程,其驱动力增色为变形储能。()

5-15由于陶瓷粉末烧结时难以避免的显微空隙,在随后成型过程中产生微裂纹,导致陶瓷的实际拉伸强度低于理论的屈服强度。()

5-16晶体中的滑移和孪生都不改变原有的晶体结构,但孪生变形却使晶体的变形部分发生了位向变化。()

5-17再结晶织构是再结晶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变形织构。()

5-18一个位错环不可能处处都是螺位错,也不可能处处都是刃位错。()

5-19陶瓷晶体的变形除与结合键的本性有关外,还与晶体的滑移系少、位错的柏氏矢量大有关。()

5-20为了消除硫化物在钢中的热脆,其两面角要大。()

5-21再结晶结束后发生晶粒长大时的驱动力主要来自高的总晶界能。()

5-22扩散过程中,原子的流量直接正经于扩散时间。()

5-23由于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比铁素体中大,故钢的渗碳处理常常在奥氏体相区进行。()

材料的化学组成(分)通过相结构而决定材料的性能。()

在氯化钠晶体中,NaCl这样的分子是不存在的。()

对离子化合物而言,不可将化学式与分子式和结构式混为一谈。()

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在硬度、光学性质与电学性质方面表现了巨大的分歧。()

在金刚石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可与相邻的四个碳原子公用4对价电子,形成一个庞大的无限分子(晶体)。()

在非金属元素单质中,原子一般先通过共价键形成一个有限的或无限的分子,然后再由范氏力把这些分子连成一个晶体。()

在非金属元素单质中,原子首先通过共价结合形成分子,然后再由分子通过分子间力形成晶体。()

A4型点阵结构相当于空间利用率(堆积密度)为34%的正四面体堆积。()

从堆积密度来看,A7型点阵结构近似地相当于空间利用率仅为52.4%的立方体堆积。()

惰性气体原子具有完整的电子层(构型),它们并不形成化学键,而是通过微弱的没有方向性的范氏力直

接凝聚成晶体。因此,这类元素的单质和金属相仿,亦具有与圆球的最密堆集相应的结构。()

氦的晶体具有A3型式的结构,氖、氩、氪、氙均以A1型结构存在于晶体中。()

六、解释与辨析

物质与物相,物相与组织

物质与材料,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结构与性能

点阵与阵点,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晶胞与晶格,晶带与晶轴,结构基元与点阵单位,基元与阵点,点阵与平移群。

周期性与对称性,对称元素与对称操作,旋转轴与反映面,反演与反映,

点群与空间群,

相组成与相结构,

固溶体合金与化合物合金,中间相与间隙相,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

位错与层错,堆垛层错与扩展位错,位错反应与位错交割,位错的割结与扭折,位错的攀移与滑移,高分子链的构型与构象,高分子链的进程结构与远程结构,

均聚物与共聚物

半共格相界与非共格相界,

重合位置点阵与超点阵(或重合位置点阵与大角度晶界)

结晶体与非晶体,准晶与非晶,液晶、准晶与非晶,

上坡扩散与下坡扩散,稳态扩散与非稳态扩散,互扩散与自扩散,

孪生与孪晶,滑移与孪生,交滑移与多滑移,丝织构与板织构,滑移、孪生与扭折,多滑移与交滑移,固溶强化与形变强化,细晶强化与弥散强化,丝织构与板织构,形变织构与再结晶织构,织构(texture)与(结构)组织(microstructure),

相律与相图,

凝固与结晶,晶胚与晶核,能量起伏、结构起伏与成分起伏,

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形核与长大,选择结晶与区域熔炼,过冷度与晶粒度,

均匀化(扩散)退火与再结晶(软化)退火,

组织组成物与相组成物,

平衡结晶与非平衡结晶,共晶转变与共析转变,伪共晶与离异共晶,

枝晶偏析与比重偏析,

固溶体的脱溶转变与多形性转变,脱溶分解与调幅分解,珠光体、马氏体与贝氏体,托氏体与索氏体和珠光体,铁素体、奥氏体和莱氏体,中间相与渗碳体。

七、绘图与标示(作图时必须在晶胞中标出基矢a,b,c)

7-1.在立方晶胞中画出如下晶面和晶向:(021),(231)和[210]。

7-2.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212)晶面。

第2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2章 负荷计算 2-1 什么叫负荷曲线?有哪几种?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哪些? 答: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动情况的一种图形,反映了用户用电的特点和规律。 负荷曲线按负荷的功率性质不同,分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曲线;按时间单位的不同,分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按负荷对象不同,分用户,车间或某类设备负荷曲线。 与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有:年最大负荷和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平均负荷和负荷系数。 2-2 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什么叫年最大负荷和年平均负荷?什么叫负荷系数? 答: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指负荷以年最大负荷max P 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实际消耗的电能,这段时间就是最大负荷利用小时。 年最大负荷max P 指全年中负荷最大的工作班内(为防偶然性,这样的工作班至少要在负荷最大的月份出现2~3次)30分钟平均功率的最大值,因此年最大负荷有时也称为30分钟最大负荷30P 。 负荷系数L K 是指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值。 2-3 什么叫计算负荷?为什么计算负荷通常采用30min 最大负荷?正确确定计算负荷有何意义? 答:计算负荷是指导体中通过一个等效负荷时,导体的最高温升正好和通过实际的变动负荷时产生的最高温升相等,该等效负荷就称为计算负荷。 导体通过电流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大约为(3~4)τ,τ为发热时间常数。对中小截面的导体,其τ约为10min 左右,故截流倒替约经 30min 后达到稳定温升值。但是,由于较大截面的导体发热时间常数往往大于10min ,30min 还不能达到稳定温升。由此可见,计算负荷 Pc 实际上与30min 最大负荷基本是相当的。 计算负荷是供电设计计算的基本依据。计算负荷的确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的选择是否合理。计算负荷不能定得太大,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过大而造成投资和有色金属的浪费;计算负荷也不能定得太小,否则选择的电气设备和导线电缆将会长期处于过负荷运行,增加电能损耗,产生过热,导致绝缘体过早老化甚至烧毁。 2-4 各工作制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如何确定? 答:长期工作制和短期工作制的设备容量就是该设备的铭牌额定功率,即Pe=PN 。 反复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容量是指某负荷持续率下的额定功率换算到统一的负荷持续率下的功率。 2-5 需要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答:所有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并不等于其设备容量,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比值关系,因此需要引进需要系数的概念,即: c d e P K P =。 式中,Kd 为需要系数;Pc 为计算负荷;Pe 为设备容量。 形成该系数的原因有: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是指输出容量,它与输入容量之间有一个平

工程材料答案全 、

土木工程材料概述及基本性质 思考题与习题: 一、填空 1、建筑材料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三大类。 2、建筑材料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两大类。 3、我国建筑材料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委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类,国家标准代号为:GB ,企业标准代号为QB 。 4、材料标准表示由标准名称,标准分类,标准编号,实施年份四部分组成。 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9-1997)中,各字母和数字的含意为:GB : 国家标准,T : 推荐标准,11969 : 标准编号,1997 : 实施年份。 6、某材料的密度为2.5,表观密度为1.8,该材料的密实度为0.72 ,孔隙率为0.28 。 7、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材料的亲水性。 8、材料的吸水性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吸湿性大小用含水率表示。 9、含水率为5%的湿砂1000g中,含干砂952.38 g,水47.62 g。 10、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耐水材料的K R≥0.85 。 11、一般来说,材料含水时比其干燥时的强度低。 12、墙体受潮后,其保温隔热性会明显下降,这是由于材料受潮后导热系数明显增大的缘故。 13、当某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下表中的性质将如何变化。(增大↑,下降↓,不变-,不定?) 14、某钢材直径10mm,拉伸破坏荷载为31.5KN,该钢材的抗拉强度为401.07MPa 。 15、材料的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16、材料在使用环境中,除受荷载作用外,还会受到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周围自然因素的作用影响其耐久性。 二、是非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含水率为2%的湿砂重100g,其中水的重量为2g。(×) 2、热容量大的材料导热性大,受外界气温影响时室内温度变化较快。(×) 3、材料的孔隙率相同时,连通粗孔比封闭微孔的导热系数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6.电力变压器保护习题与思考题 一台双绕组降压变压器的容量为15MVA,电压比为35KV±2×%/,Yd11接线,采用BCH—2型继电器。求差动保护的动作电流。已知:外部短路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为9420A;35KV 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600/5,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500/5;可靠系数取K rel=。 答:变压器一、二次回路电流计算值见表1 由表1可以得出侧的二次回路电流较大,因此确定侧为基本侧。 (1)按躲过最大不平衡电流条件,有 (0.1).max I K f U K K I dz rel za np st k =?+?+(1)此处.max I k应取最大运行方式下,6.6kV母线上三相短路电流,因此,9420 .max I A k=;f za ? 是由于电流互感器计算变比和实际变比不一致引起的相对误差,110.22 f za ?===;U ?是由变压器分接头改变引起的相对误差,一般取为调整范围的一半,则0.05 U ?=;K np为非周期分量系数,由于采用BCH—2型继电器,故取为1;K st为电流互感器同型系数,这里取1;K rel为可靠系数,由已知条件可知为. 将上述值均代入式(6—3),可得 1.3(0.220.050.111)94204531() I A dz=?++???= (2)按躲过励磁涌流条件,有 1.3113121705.6() 1 I K K I A dz rel e μ ==??= 式中,Kμ为励磁电流的最大倍数,由于选取BCH—2型继电器,故取1. (3)按躲过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的条件,有 1.313121705.6() 1.max I K I A dz rel ==?=以第一条件为最大,故取4531() I A dz= 为什么具有制动特性的差动继电器能够提高灵敏度何谓最大制动比、最小工作电流、拐点电流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 思考题 1. 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 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 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 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 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 5. 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6. 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2. 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 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动性,即使“约束性”很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

土木工程材料思考题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思考题答案 绪论 1、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在现代建筑业中有何意义? (1)建材在基建总费用中占很大比例(总投资的60%)(2)建筑形式、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等受建材品种、质量的制约(3)建材量大面广,涉及资源、能源、环境等各方面,具有综合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土木工程材料可分为哪几类? 按组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按作用: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按使用部位: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地面材料等。 3、选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就地取材,选用技术成熟、经济实用的建材(2)遵照有关政策法规,合理使用利废、节能的新材料,淘汰粘土砖等落后传统建材(3)综合考虑材料性能、施工进度、热工及抗震等建筑性能要求、工程投资等因素。总之,要做到:价廉物美、满足使用要求、综合效益好。 4、对于传统土木工程材料与新品种材料的使用应抱什么态度? 传统建材有长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但面临社会的发展、技术进步更新,也暴露出不足和落后,应结合地区特点、工程性质、市场规律进行合理利用和改进。新型建材既存在技术成熟、经济可行方面的问题,也面临人们观念更新、设计与施工、销售配套等问题,因此,既不要盲目照搬,也不要消极保守,应积极而慎重地推广使用。 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有何区别?材料含水后对它们有何影响? (1)定义、测试方法;(2)大小:ρ> ρ’> ρ0 > ρ0’ (3)适用对象:块材,散粒状;(4)影响因素:孔隙率、含水率。 2、试分析材料的孔隙率和孔隙特征对材料的强度、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及吸声性的影响? 孔隙率越大,表观密度越小、强度越低。开孔能提高材料的吸水性、透水性、吸声性,降低抗冻性。细小的闭孔能提高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和耐久性。细小的开孔能提高材料的吸声性。 3、一块砖,外形尺寸240*115*53mm,从室外取来时重量为2700g,浸水饱和后重量为2850g,绝干时重量为2600g,求此砖的含水率、吸水率、干表观密度。W含=(2700-2600)/2600*100% W吸=(2850-2600)/2600*100%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 6.1最小拍设计的要求是什么?在设计过程中怎样满足这些要求?它有什么局限性? 答:最小拍控制是指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 (如阶跃信号、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等)作用下, 经过最少个采样周期使系统输出的稳态误差为零。 最小拍控制系统也称最小拍无差系统或最 小拍随动系统。显然这种系统对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性能要求是快速性和准确性。 因此,事 实上最小拍控制就是一类时间最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就是要求调节时间最短。 最少拍控制的定义: 所谓最少拍控制,就是要求闭环系统对于某种特定的输入在最少个采样周期内达到无静 差的稳态,且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具有以下形式 1 2 N (z) 1 Z 2 Z L N Z 式中N 是可能情况下的最小正整数。这一形式表明闭环系统的脉冲响应在 N 个采样周期后 变为零,输出保持不变,从而意味着系统在 N 拍之内达到稳态。 最少拍系统的设计原则是:若系统广义被控对象 G(z)无延迟且在z 平面单位圆上及单位圆外 无零极点,要求选择闭环脉冲传递函数① (z),使系统在典型输入作用下,经最少采样周期 后能使输出序列在各采样时刻的稳态误差为零, 达到完全跟踪的目的, 从而确定所需要的数 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 D(z)。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① ⑵的确定: 由上图可知,误差 E(z)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B(z)是不包含(1-z -1)因子的关于z -1的多项式。 根据z 变换的终值定理,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1 1 e( ) Hm/1 z )E(z)蚀(1 z )R(z) e (z) 01(1 z 1 ) 总祚 e (z) 由于B(z)没有(1-z -1)因子,因此要使稳态误差 e(a )为零,①e (z)必须含有(1-Z -1)因子,且其 幕次数不能低于q ,即 ① e (z)=1-①(Z)=(1-Z -1)Q F(Z ) T ①(Z)=1-① e (z)=1-(1-Z -1)Q F(Z ) 式中,Q >q , F(z)是关于z -1的待定系数多项式。为了使① ⑵能够实现,F(z) 中的首项应取为1,即 e (z) E(z) 典型输入函数 E(z) R(z) R(z) r(t) 对应的z 变换 R(z) R(z) Y(Z ) 1 R(z) e (z) 1 f q i (q 1)! B(z) (1 z 1)q (Z )

工程材料习题和练习

工程材料习题和练习 JN-150卡车载重8吨。后桥轴的直径要求为φ = 60毫米,通常选择40毫米。其工艺路线是:256±199℃锻造,860℃切削,650 ~ 670℃加工,冷水冷却,810 ~ 840℃油冷却。通过油冷试验,分析了两个后桥轴在选材和热处理工艺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40mnb: d0油= 20 ~ 30mm,40crmno: d0油=100mm) 20。对9Mo2V钢精密硬化丝杠进行了热处理分析,指出了热处理的主要目的。已知:(1)技术要求:较高的硬度(HRC 54 ~ 58)和耐磨性,低变形和高尺寸稳定性(2)工艺路线安排如下: 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应力消除退火-机械加工-淬火+回火-冷处理-回火-磁探伤-粗磨-260℃人工时效-粗磨-160℃人工时效-半细磨-160℃人工时效-细磨和超细磨至尺寸 21。简要描述电化学腐蚀的条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提高材料抵抗电化学腐蚀的能力? 22。不锈钢在成分上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Cr13、2Cr13、3Cr13、4Cr13、Cr12、Cr12MoV含有超过12%的Cr 。它们都是不锈钢的吗?为什么? 23.1cr13、2Cr13、3Cr13、4Cr13在成分、热处理工艺和应用方面有什么区别?24.试着解释为什么奥氏体不锈钢比马氏体不锈钢有更高的耐腐蚀性。 25。马氏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的淬火目的是什么?有相变吗?钢能被强化吗?如果

不能强化,如何提高强度? 26。什么是晶间腐蚀?如何防止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27.?0.1/500?300兆帕。?100?400兆帕是什么意思? 28。钢中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9。试描述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的主要区别和适用场合 30。在热处理过程中,合金元素对钢的组织转变和机械性能有什么影响? 31。为什么装配工使用的锉刀是T12钢而不是高速钢?为什么钻机中使用的钻头是由高速钢而不是碳素工具钢制成的?用碳素工具钢制成的φ5毫米小钻头可以钻什么材料? 32。装配工使用的钢锯在空气中被烧红和冷却后会变得柔软和有可塑性。然而,锯床上的钢锯(由高速钢制成)在烧红(约900℃)并空冷后仍然相当坚硬。为什么? 33。为什么不锈钢耐腐蚀?不锈钢在任何腐蚀介质中都耐腐蚀吗?通常使用哪种不锈钢?34.以下钢种根据其结构分为不同类型的不锈钢,每种钢种有一种用途:1Cr13、Cr17Ti、4Cr13、1Cr18Ni9Ti35.炼油厂需要一个容器来提炼含有稀硫酸的石油产品。其工作温度为427℃,要求ζb≥483MPa,δ ≥ 15%。它是由不锈钢制成的。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1Cr25Ti或0Cr18Ni9Ti。哪个是正确的?问题 :选材的一般原则是:性能可靠、工艺性能好、成本低等。根据相关手册,这两种不锈钢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如下表所示 1Cr25Ti为铬不锈钢,属于铁素体型。从表中可以看出,其强度低于

第 二 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解答

第 二 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思考题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判断的依据 (1)状态给定后,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状态函数固定后,状态也就固定了。 答:是对的。因为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2)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一定都改变。 答:是错的。因为只要有一个状态函数变了,状态也就变了,但并不是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得变。 (3)因为ΔU=Q V ,ΔH=Q p ,所以Q V ,Q p 是特定条件下的状态函数? 这种说法对吗? 答:是错的。?U ,?H 本身不是状态函数,仅是状态函数的变量,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与Q V ,Q p 的数值相等,所以Q V ,Q p 不是状态函数。 (4)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因为能量不会无中生有,所以一个系统如要对外做功,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答:是错的。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它不仅说明热力学能(ΔU )、热(Q )和功(W )之间可以转化,有表述了它们转化是的定量关系,即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功的转化形式不仅有热,也可转化为热力学能系。 (5)在等压下,用机械搅拌某绝热容器中的液体,是液体的温度上升,这时ΔH=Q p =0 答:是错的。这虽然是一个等压过程,而此过程存在机械功,即W f ≠0,所以ΔH≠Q p 。 (6)某一化学反应在烧杯中进行,热效应为Q 1,焓变为ΔH 1。如将化学反应安排成反应相同的可逆电池,使化学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形同,这时热效应为Q 2,焓变为ΔH 2,则ΔH 1=ΔH 2。 答:是对的。Q 是非状态函数,由于经过的途径不同,则Q 值不同,焓(H )是状态函数,只要始终态相同,不考虑所经过的过程,则两焓变值?H 1和?H 2相等。 2 . 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原因 (1)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用可逆热机去牵引货车,能否使火车的速度加快? 答?不能。热机效率h Q W -=η是指从高温热源所吸收的热最大的转换成对环境所做的功。

(完整版)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材料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 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 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Pb 、Cr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

第6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步进电动机是数字控制系统中的一种执行元件,其功用是将________变换为相应的角位移或直线位移。() A.直流电信号 B.交流电信号 C. 计算机信号 D.脉冲电信号 2. 在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一定的情况下,步进电机的转速与__ __成正比。 3.步进电动机与一般旋转电动机有什么不同?步进电动机有哪几种? 4.试以三相单三拍反应式步进电动机为例说明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为什么步进电动机有两种步距角? 5. 步进电动机常用于_________系统中作执行元件,以有利于简化控制系统。() A.高精度 B.高速度 C.开环 D.闭环 6. 步进电动机的角位移量或线位移量与输入脉冲数成_ _。 7. 步进电动机的输出特性是( ) A.输出电压与转速成正比 B.输出电压与转角成正比 C.转速与脉冲量成正比 D.转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 8、如何控制步进电动机输出的角位移、转速或线速度? 9、反应式步进电动机与永磁式及感应式步进电动机在作用原理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步进电动机与同步电动机有什么共同点和差异? 10、一台反应式步进电动机步距角为0.9o/1.8o,问(1)这是什么意思?(2)转子齿数是多少? 11.采用双拍制的步进电动机步距角与采用单拍制相比() A.减小一半 B.相同 C.增大一半 D.增大一倍 12. 有一四相八极反应式步进电机,其技术数据中有步距角为1.8°/0.9°,则该电机转子齿数为() A.75 B.100 C.50 D.不能确定 13.一台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采用三相六拍运行方式,在脉冲频率f为400Hz时,其转速n为100r/min,试计算其转子齿数Z R和步距角θb。若脉冲频率不变,采用三相三拍运行方式,其转速n1和步距角θb1又为多少? 14. 一台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其转子齿数Z R为40,分配方式为三相六拍,脉冲频率f 为600Hz,要求: (1)写出步进电动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时各相绕组的通电顺序;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 一、判断: 1、奥氏体与渗碳体均为面心立方晶格。 ( ) 2、F与P是亚共析钢中室温时的主要组成相。 ( ) 3、金属的加工硬化是指金属在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 ) 4、钢淬火时的冷却速度越快,马氏体的硬度越高。 ( ) 5、合金中,一个晶粒内的成分不均匀现象称枝晶偏析。 ( ) 6、一种合金的室温组织为α+βⅡ+(α+β),它由三相组成。() 7、当把亚共析钢加热到Ac1和Ac3之间的温度时,将获得由铁素体和奥氏体构成的两相组织, )(在平衡条件下,其中奥氏体的碳含量总是大于钢的碳含 量。)8、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成分为4.3%C的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晶反应。 ()T12钢的碳含量要高。( 9、 20钢比)( 10、再结晶能够消除加工硬化效果,是 一种软化过程。) 11、过共析钢中,网状渗碳体的存在使钢的硬度 和塑性均上升。( )( 12、正火是将钢件加热至完全奥氏体化后空冷的热处理 工艺。)13、65Mn是合金调质结构钢。 (、回火索氏体的性能明显优于奥氏体等温冷却直接所得到的片层状索氏体的性能。 ()14 ()15、T10A和60号钢均属于高碳钢。 、晶体缺陷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能引起晶格畸变。16 ()() 17、位错是实际金属晶体的一种面缺陷。 ()18、体心立方晶格的致密度 为74%。、塑性变形指的是外载荷撤销后变形不能恢复的变形。19 () )20、当过冷度较大时,纯金属晶体主要以平面状方式长大。 (()、室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好。21 22、一般来说,钢的强度高于铸铁的强度。 () ()号钢的淬透性差。、2365Mn的淬透 性比65 C曲线中分析可知,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在A-550℃的范围内发生贝氏体转变。 ()、从241、共析反应就是在某一温度时,从一种固相中同时结晶析出两种不同的固相。 () 25 (26、包晶偏析可以通过回火的热处理方法消 除。) 、所谓本质细晶粒钢就是一种在任何加热条件下晶粒均不发生粗化的钢。 ()27 +β)(),它由两相组成。(+28、一个合金的室温组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 基本概念 思考题 1. 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么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 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习题 1-3 某容器被一刚性壁分为两部分,在容器不同部位装有3块压力表,如图1-9所示。压力表B 上的读数为1.75 bar ,表A 的读数为1.10 bar ,如果大气压力计读数为0.97 bar ,试确定表C 的读数及两部分容器内气体的绝对压力。 解: bar p p p a b 07.210.197.01=+=+= bar p p p b 32.075.107.212=?=?= < 0.97 bar bar p p p b C 65.032.097.02=?=?= 1-4 如图1-10所示一圆筒形容器,其直径为450 mm ,表A 的读数为360 kPa , 表B 的读数为170 kPa ,大气压力为100 mmHg ,试求,⑴ 真空室及1、2两室的绝对压力;⑵ 表C 的读数;⑶ 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解: kPa H p p p b 0g mm 0100100==-==汞柱真空室? kPa p p p a 36036001=+=+=真空室 kPa p p p b 19017036012=?=?= kPa p p p b c 190190==?=真空室

同济大学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上海科学技术

《工程材料》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 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 Pb , Cr ,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6.1 最小拍设计的要求是什么?在设计过程中怎样满足这些要求?它有什么局限性? 答:最小拍控制是指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等)作用下,经过最少个采样周期使系统输出的稳态误差为零。最小拍控制系统也称最小拍无差系统或最小拍随动系统。显然这种系统对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性能要求是快速性和准确性。因此,事实上最小拍控制就是一类时间最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就是要求调节时间最短。 最少拍控制的定义: 所谓最少拍控制,就是要求闭环系统对于某种特定的输入在最少个采样周期内达到无静差的稳态,且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具有以下形式 式中N 是可能情况下的最小正整数。这一形式表明闭环系统的脉冲响应在N 个采样周期后变为零,输出保持不变,从而意味着系统在N 拍之内达到稳态。 最少拍系统的设计原则是:若系统广义被控对象G(z)无延迟且在z 平面单位圆上及单位圆外无零极点,要求选择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使系统在典型输入作用下,经最少采样周期后能使输出序列在各采样时刻的稳态误差为零,达到完全跟踪的目的,从而确定所需要的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的确定: 由上图可知,误差E(z)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典型输入函数 对应的z 变换 B(z)是不包含(1-z -1)因子的关于z -1的多项式。 根据z 变换的终值定理,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由于B(z)没有(1-z -1)因子,因此要使稳态误差e(∞)为零,Φe (z) 必须含有(1-z -1)因子,且其幂次数不能低于q ,即 Фe (z)=1-Ф(z)=(1-z -1)Q F(z) →Ф(z)=1-Фe (z)=1-(1-z -1)Q F(z) 式中,Q ≥q ,F(z)是关于z -1的待定系数多项式。为了使Ф(z)能够实现, F(z)中的首项应取为1,即 1212()N N z z z z φφφ---Φ=+++ ()()()()1()()() e E z R z Y z z z R z R z -Φ===-Φ(z) R(z) E(z)e Φ=1 1()(1)! q r t t q -=-1()()(1)q B z R z z -=-1111111()lim(1)()lim(1)()()()lim(1)()(1)e z z e q z e z E z z R z z B z z z z --→→--→∞=-=-Φ=-Φ-

工程材料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三、选择正确答案 1、为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应进行哪种热处理( A、等温退火 B 、完全退火 C、球化退火 D 、正火 2、钢中加入除Co之外的其它合金元素一般均能使其 C 曲线右移,从而(B ) A、增大VK B 、增加淬透性 C、减小其淬透性 D 、增大其淬硬性 3、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的( C ) A、晶粒的相对滑动 B 、晶格的扭折 C、位错的滑移 D 、位错类型的改变 4、高碳钢淬火后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其(A ) A、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B、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C、强度韧性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D、强度韧性下降,塑性硬度提高 5、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 A ) A、Acl+30 —50C B 、Ac3+30 —50C C、Accm+30 —50C D 、T 再+30 —50C 6、常见的齿轮材料20CrMnTi 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D ) A、调质 B 、淬火+低温回火 C、渗碳 D 、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7、常见的调质钢大都属于(B ) A、低碳低合金钢 B 、中碳低合金钢 C、高碳低合金钢 D 、低碳中合金钢 8 、某一中载齿轮决定用45 钢制造,其最终热处理采用下列哪种方案为宜( A、淬火+低温回火 B 、渗碳后淬火+ 低温回火

C、调质后表面淬火 D 、正火 9、某工件采用单相黄铜制造,其强化工艺应该是( C ) A、时效强化 B、固溶强化 C、形变强化 D、热处理强化 10 、在Fe-Fe3C 合金中,其平衡组织中含有二次渗碳量最多的合金的含碳量为( D ) A、0.0008% B 、0.021% C、0.77% D 、2.11% 11 、在Fe-Fe3C 合金的退火组织中,含珠光体量最多的合金的碳含量为( B ) A、0.02% B 、0.77% C、2.11% D 、4.3% 12 、下列钢经完全退火后,哪种钢可能会析出网状渗碳体( D ) A、Q235 B 、45 C、60Si2Mn D 、T12 13 、下列材料中不宜淬火的是(D ) A、GCr15 B 、W18Cr4V C、40Cr D 、YT15 14 、下列二元合金的恒温转变中,哪个是共析转变( C ) A、L+ a~^卩 B、L f a +卩 C、a +卩 D 、 a +宦丫 15 、下列合金钢中,耐蚀性最好的是(D ) A、20CrMnTi B 、40Cr B、W18Cr4V D 、1Cr18Ni9Ti 16 、下列合金中,哪种合金被称为巴氏合金(B )

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2-1 判断正确(√)与错误(×)。 电路的静态是指: (1)输入交流信号的幅值不变时的电路状态。( ) (2)输入交流信号的频率不变时的电路状态。( ) (3)输入交流信号且幅值为零时的状态。( ) (4)输入端开路时的状态。( ) (5)输入直流信号时的状态。( ) 目的澄清静态的概念。 解(1) ×。因为这是动态概念。 (2) ×。理由与(1)相同。 U=时的状态,也就是正弦波过零点对应的状态就是静态。 (3) √。即当i0 U=的条件,可能有干扰信号从输入端窜 (4) ×。输入端开路时不能保证i0 入,因此不能保证静态。 (5) ×。这仍然是动态概念。 2-2 试判断图题2-2(a)~(i)所示各电路对交流正弦电压信号能不能进行正常放大,并说明理由。 图题2-2

目的 检查放大电路是否能正常放大。 分析 一个能正常工作的放大电路应该同时满足四个原则,缺一不可。这就是:①e 结正偏,c 结反偏。由直流电源CC V 与BB V 保证。②信号能输入。③信号能输出。④波形基本不失真。由合适的工作点保证。 检查一个电路,只要有一个原则不满足就不能正常放大。 解 图(a)不能正常放大。因为BB V 的极性接反了,使e 结反偏。 图(b)不能放大。原因是CC V 极性接反了,使c 结正偏。 图(c)不能放大。因为b R =0,使信号i U 通过短路线以及CC V 对地交流短路,加不到晶体管上,从而o U =0。 图(d)不能放大。因为e 结处于零偏置。 图(e)能正常工作。因为四个原则均满足。 图(f)不能放大。因为电容C 有隔直作用,使BB V 不能在b R 上产生偏置电流,即BQ I =0,工作点不合理。 图(g)不能放大。因为BB V 将信号i U 对地直接短路,不能输入到晶体管上。 图(h)不能放大。因为c R =0,信号不能输出。 图(i)能放大。四个原则均满足。其中二极管起温度补偿作用。 ※ ※ 2-3 电路如图题2-3所示,三极管为3AX21,b R =100k Ω, CC V =9 V ,晶体管参数β=50,BE U =-0.2 V 。 图题2-3 (1)要求C 2mA I =,BB V =? (2)要求C 2mA I =,CE U -=5 V ,c R =? (3)如果基极改为由电源CC V 供电,工作点不改变,则b R 值应改为多少? 目的 已知静态工作点反算电路参数。 分析 这是一个由PNP 锗管构成的放大电路。计算时与求NPN 管相同, CC V 、BB V 、BE U 均不要代入负号。 单位:k Ω,mA ,V;B I 用μA 。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 Br2CO2H2O H2S CH4 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6.解释下列各组物质分子中键角的变化(括号内为键角数值)。

工程材料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习题 <习题一> 1、抗拉强度:是材料在破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低 应力。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疲劳强度:经无限次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力。冲击 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断裂韧性: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2、材料的弹性模量与塑性无关。 3、由大到小的顺序,抗拉强度:2、1、3、4。屈服强度:1、3、2、4。刚度:1、3、 2、4。塑性: 3、2、 4、1。 4、布氏、洛氏、维氏和显微硬度。由于各种硬度测试方法的原理不同,所以测岀的硬度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5、(1)洛氏或维氏硬度(2 )布氏硬度(3)布氏硬度(4)洛氏或维氏硬度(5)显微硬度 6、冲击功或冲击韧性。由于冲击功或冲击韧性代表了在指定温度下,材料在缺口和冲击载荷共同作用下脆化的趋势及其程度,所以不同条件下测得的这种指标不能进行比较。冲击韧性是一个对成分、组织、结构极敏感的参数,在冲击试验中很容易揭示岀材料中的某些物理现象,如晶粒粗化、冷脆、热脆和回火脆性等,故目前常用冲击试验来检验冶炼、热处理以及各种加工工艺的质量。此外,不同温度下的冲击试验可以测定材料的冷脆转变温度。同时,冲击韧性对某些零件(如装甲板等)抵抗少数几次大能量冲击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7、产生疲劳断裂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在零件应力集中的部位或材料本身强度较低的部位,如原有裂纹、软点、脱碳、夹杂、刀痕等缺陷,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产生了疲劳裂纹,随着应力循环周次的增加,疲劳 裂纹不断扩展,使零件承受载荷的有效面积不断减小,当减小到不能承受外加载荷的作用时,零件即发生突然断裂。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其疲劳抗力。改善零件的结构形状以避免应力集中;提高零件表面加工光洁度; 尽可能减少各种热处理缺陷(如脱碳、氧化、淬火裂纹等);采用表面强化处理,如化学热处理、表面淬火、 表面喷丸和表面滚压等强化处理,使零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从而能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抗力。 8断裂韧性表示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断裂韧性的实用意义在于:只要测岀材料的断裂韧性,用无损探伤法确定零件中实际存在的缺陷尺寸, 就可以判断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有无脆性开裂的危险;测得断裂韧性和半裂纹长度后,就可以确定材料的实际 承载能力。所以,断裂韧性为设计、无损伤探伤提供了定量的依据。 <习题二> 1、略 2、金属键,大量自由电子,良好导电导热性,又因金属键的饱和性无方向性,结构高度对, 故有良好 的延展性。 离子键,正负离子的较强电吸引,导致高硬度,高熔点,高脆性,因无自由电子,固态导电性差。 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实现搭桥联系,键能高,高硬度,高熔点,高介电性。分子键,因其结合键能低,低熔点,低强度,高柔顺性。 3、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三种,其排列特点见表2-1 a -Fe,3 -Fe,Cr,V 属体心,

图像处理习题和思考题(2-9)

第二章 习题和思考题 1、解释概念: 二值图像,索引图像,灰度图像,RGB 图像 2、简述HSI 颜色模型和RGB 颜色模型。 3、谈谈现代显示技术显示颜色的原理. 4、位图和矢量图在存储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5、存储一幅大小为N ×M 的图像,256灰度级的图像需要多少个字节?如果图像是RGB 真彩色图像需要多大存储空间? 6、分别画出某象素的4邻域和8邻域。 第三章 图像增强 一、空域增强 1、解释概念: 直方图,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增强,图像平滑、图像锐化、灰度变换、伪彩色增强 2、简述题 平滑滤波器的主要用途、锐化滤波器的主要用途 3、图象的直方图能够反映图像哪些信息?举例说说 4、请说明以下各图所示空间滤波器类型(平滑、锐化) 4、请说明以下各图所示的灰度变换的作用 5、针对图(a)所示的图像,其直方图如图(b )。设计一个增强对比度的灰度变换函数,使图像提高对比度,并详细说明增强原理。 (a ) (b ) ??????????=111111111911H ??????????=1111211111012H ??????????=1212421211613H ??????????=111101111814H ??????????-=010*******H ???? ??????-=1111811116H

6、针对图(a)所示的图像,根据其直方图(b)设计一个增强对比度的灰度变换函数,使图像对比度提高,并详细说明增强原理。 7、试举例说说图像加法、图像减法的主要应用。 8 9、对下图,分别作3×3中值滤波和邻域平均滤波处理,写出处理结果。 10、使用Roberts 、Prewitt 、Sobel 、拉普拉斯算子计算上图的梯度,画出梯度幅度图。 二、频域增强 1、说说频域增强方法、步骤 2、请分别说明什么是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结合实际谈谈这几种滤波器的应用。 三、彩色图像增强 1、举例说说真彩色增强的方法 (a )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