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精品文档)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精品文档)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精品文档)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本书的作者、体裁及主要内容;

3.赏析文中的精彩片断,感悟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快速浏览、精读片段、观看视频、品析交流,点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理解文中对人物的表现手法,达到有方法、有目标阅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三国演义》的传奇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结合名著的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通过怎样的途径去了解书中关键人物的形象。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非常喜爱课外阅读,尤其喜欢看一些情节曲折、生动有趣的故事,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相对还小,阅历尚浅,深度理解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中国和世界古典名著的阅读,他们很难完全读懂,这就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以帮助帮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读好更多的作品。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准备人手一本《三国演义》,课前阅读《三国演义》,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内容。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歌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这荡气回肠的歌声,相信一定给同学们带来了强大的震撼!听着听

着,我们好像被带进了那个英雄辈出,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吗?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一句歌词,我们的眼前好像浮现出一个个名臣、武将各为其主、建功立业画面。那么,你们会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英雄人物?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诸葛亮、关羽、赵云、张飞、曹操、刘备、孙权等。

师:众多的三国英雄演绎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空城计》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经典的著作,去领略那些英雄好汉的风采吧。(板书:三国演义)

【设计意图】通过高亢激越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心境,从而激发他们读好该书的欲望。

(二)简介作者

1.要读好一本名著,首先要了解作者。你了解作者多少呢?

作家作品补充介绍:(多媒体显示。)(板书:罗贯中)

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fēi)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设计意图】1、读一本书,了解作者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作品的阅读也很有帮助;

(三)借助目录,了解主要内容

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什么方法很快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吗?

1.目录的内容就是故事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请同学们浏览一遍目录,了解《三国演义》有哪些故事,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故事目录。

2.小结

全书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设计意图】读书分两个步骤:一、把书读薄;二、把书读厚。《三国演

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故事内容太多,字数几十万,要读懂它,必须首先学会把握全书的主要内容,设置这一环节正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把书读薄。

(四)运用实例,指导阅读

1.师:《三国演义》这本书之所以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就是因为故事引人入胜、语言丰富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2.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读懂这部巨著呢?老师想教大家两种方法:一是读懂故事;二是读懂人物。

3.师:现在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怎样读懂故事。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的故事

4.师:“大家讲了好多个,我很喜欢《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现在就以这个故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读法感受。”

(1)谁三顾茅庐?为什么?(求贤若渴)

(2)经过怎么样?每个人的表现?(一波三折,历尽艰辛;刘耐心十足,而关、张牢骚满腹。)

(3)结果?(请得卧龙出山,如鱼得水,开创基业。)

5.小结:读一个故事,我们只要把起因、经过、结果弄明白了,就可以读懂了。大家课外可以用这个方法去读懂小说里的各个小故事。

6.师:下面,我们再来探讨怎样读懂人物。说说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生汇报)

7.以诸葛亮为例,指导读懂人物。(大家认识的三国人物真多!我认为,书中最重要的人物非诸葛亮莫属,现在我们就以他为例子来探讨怎样读懂人物形象)(课件出示诸葛亮图像)

8.回顾写人文章的学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心理等描写来体会任务的个性特点)

(1)抓外貌描写(课件出示书中描写诸葛亮的外貌描写片段)

(2)抓语言描写(课件出示书中有代表性的诸葛亮的说话片段)

(3)抓行为(动作)描写(课件出示诸葛亮的精彩事例)

(4)归纳人物个性特点(课件出示)(板书:足智多谋、鞠躬尽瘁)

(5)小结阅读方法(板书:抓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心理等描写)

9.运用刚才的方法,生尝试阅读,了解关羽的人物形象。

(1)六人小组开展小组阅读;

(2)各组汇报、交流相关阅读信息,试归纳人物的个性特点。(板书:武艺超群、赤胆忠心)

10.引导读法迁移(课外可以用这一方法去读懂三国里面的众多英雄人物)。

【设计意图】读书能够取得效果,关键在于方法的运用。这个环节,正是

为了让学生有法可试。

(五)课堂小结

(六)教师赠语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板书设计:

三国演义

识作者: 罗贯中

知体裁:长篇章回

懂内容:群雄逐鹿三国纷争

读懂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诸葛亮(足智多谋、鞠躬尽瘁)

读懂人物个性特点

关羽(武艺超群、赤胆忠心)

(抓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心理等描写)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2、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掌握阅读名着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气势的歌,咱们来欣赏欣赏。(课前) 2、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吗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仿佛也把我们带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国,共话三国。 二、自主交流,汇报成果。 (一)了解概况 1、据老师课前了解,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有的同学甚至还在尝试着阅读整本原着。相信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简要地说说你的认识吗 2、出示课件:简介《三国演义》及其它的评价。 (二)知识冲浪

1、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 2、看来老师出的题是难不倒大家,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来考考大家,行不行谁先来 3、小结:同学们读书真仔细,掌握了这么多的三国知识,送给你们一个大拇指! (三)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出示:我最敬佩的英雄是,因为他。 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聚焦三个大家最熟悉,也是人们议论得最多的人物。 2、品评英雄。 (1)引出诸葛亮、关羽人物。 A、出示提示: 猜猜他是谁点击图像。你看他面如冠玉,羽扇纶巾,真是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啊。 B、出示关羽图像和外貌描写。他又是谁,认得出吗 (2)小组合作: 合作提示: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人物的歇后语、成语。 二、说一说知道的人物故事,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3(66-70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66-70回 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 【情节梳理填空】 孙权命诸葛瑾赴成都讨荆州,孔明设计使其奔波无获而回。 鲁肃定计请云长于陆口寨外临江亭上赴“鸿门宴”,企图杀之,索取荆州。云长领周仓及八九个关西大汉,单刀赴会。 操欲起兵南征,从谏作罢,王粲等人欲尊操为“魏王”,荀攸反对,操言其欲效荀彧,荀攸愤疾而死。(注意:区别于61回荀彧之死:董昭上表请尊操为魏公,加九锡。荀彧反对,后曹操兴兵下江南,彧已知操有杀己之心,托病止于寿春。忽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 曹操权倾朝野,汉献帝如坐针毡,汉献帝与皇丈伏完密谋杀曹操,事机败露,伏完全家被杀,伏皇后也被曹操下令处死。曹操逼汉献帝立自己的女儿曹贵人为皇后。汉献帝不敢不从,群臣也都不敢说话。见宫内平定下来,曹操率兵西征,想先取汉中,再夺巴蜀,然后一举夺得天下。 【经典情节复述】 1.单刀赴会 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

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思考题:关云长说:“昔者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小说作者在这一回里也引“后人有诗赞关公曰:‘……当年一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这一回所说的“尤胜相如在渑池”指的是什么事?关云长又如何显示他的“英雄气”的?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鲁肃在陆口临江亭宴请关羽,索要荆州,如其不从,便欲杀之。关羽明知是计,却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到江边才放手道别。鲁肃被吓得浑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 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情节梳理填空】 曹操率兵攻打汉中张鲁,操派兵抄追杀曹兵的杨昂、杨任之后,胜得阳平关,又得南郑。操计收张鲁大将庞德又得东川。杨松收受曹操贿赂,献城投降,张鲁也降了曹操,杨松因卖主求荣被操杀。西川人闻操至,皆惧。 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刘备将荆州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还给孙权,请孙权趁曹操在汉中之际兵进合淝。诸葛亮许诺,等刘备夺下汉中后,将荆州之地全部奉还东吴。 合淝守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齐心协力,在逍遥津大破孙权进攻的队伍,自此张辽威震东吴。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年级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年级 课外阅读《丑小鸭》教学设计 上坊小学一年级曹雪轩 课题:《丑小鸭》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丑小鸭》等童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这本书。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 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题:读 (指名说,板书课书让我们美丽) 3、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这两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 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 二、图书交流推介会 1、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 1、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 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展示书) 2、(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 四、赏读《丑小鸭》

1、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丑小鸭》,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让我们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呢? 2、丑小鸭最后怎么了?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五、总结延伸 1、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 2、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图书目录) 3、目录上的省略号表示?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设计

三国演义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2、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气势的歌,咱们来欣赏欣赏。(课前) 2、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吗?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仿佛也把我们带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国,共话三国。 二、自主交流,汇报成果。 (一)了解概况 1、据老师课前了解,我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有的同学甚至还在尝试着阅读整本原著。相信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简要地说说你的认识吗? 2、出示课件:简介《三国演义》及其它的评价。 (二)知识冲浪 1、现在,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好,请看题: 2、看来老师出的题是难不倒大家,现在你们自己出题,来考考大家,行不行?谁先来? 3、小结:同学们读书真仔细,掌握了这么多的三国知识,送给你们一个大拇指! (三)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出示:我最敬佩的英雄是,因为他。

小结: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聚焦三个大家最熟悉,也是人们议论得最多的人物。 2、品评英雄。 (1)引出诸葛亮、关羽人物。 A、出示提示: 猜猜他是谁?点击图像。你看他面如冠玉,羽扇纶巾,真是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啊。 B、出示关羽图像和外貌描写。他又是谁,认得出吗? (2)小组合作: 合作提示:一、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人物的歇后语、成语。 二、说一说知道的人物故事,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 三、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评一评人物。 (3)小组汇报 ◆诸葛亮 A、《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名著之一,它留给我们众多的文化财富。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歇后语数不胜数,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或歇后语呢? 老师也把与诸葛亮相关的歇后语作了个整理,一起读一读。 B、一个成语、一句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个? C、引领阅读《空城计》 讲得真不错,简洁、清楚。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的故事,咱们来欣赏其中的精彩段落。 分层出示《空城计》相关描写,提问:读了这段文字描写,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诸葛亮就是利用了司马懿的这种心理,成功退敌,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C、现在,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诸葛亮? 小结:你看,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一个人物。 D、诸葛亮被誉为“智绝”是名至实归的,我们钦佩他,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料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教师版1-10回)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0回)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情节梳理填空】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涿(zhuō)县英雄刘备(字玄德,又称刘豫州、刘皇叔)为汉室宗亲,年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桃园三结义”为张飞发起,地点为张飞家后院)。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可见其诈)。桥玄、何颙、许劭等名士都认为曹操为非常之人(许劭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惩戒不避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董卓见刘备无官职、无爵位,便慢待无礼,张飞想要杀掉董卓。 【经典情节复述】 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汉室衰微,民不聊生。(背景)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关羽、张飞愿协助刘备共谋大业。(原因)三人于张飞庄后桃园,面对盛开的桃花,焚香礼拜盟誓,结成结义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按年岁,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称弟。(过程)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来看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请根据对刘关张三人的相关描写初步分析其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刘备:相貌奇特,两耳垂肩(曾被敌人骂作“大耳贼”);出身高贵,乃汉室宗亲;性格宽和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幼时与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礼贤下士。 张飞:形象异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粗犷豪放,曾三声怒吼吓死曹将夏侯杰);卖酒屠猪为生,颇有资财;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同举大事。性格粗暴,嫉恶如仇(因董卓轻视刘备,便欲杀之)。 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曾被美誉为“美髯公”);嫉恶如仇,一身正气,因杀了倚势凌人的豪强而逃难江湖。 思考题2:曹操年青时候,许劭评论他,只说了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对他的这种双重人格作了许多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他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曹操出场时还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当他看到董卓专擅朝政、滥杀无辜百姓而朝臣又束手无策时,就挺身而出,前往相府刺杀董卓,行刺不成,就逃回故乡,散家资,募乡勇,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结盟,共讨董卓。但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曹操既是敏于识人,善于用人的首领,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又是嫉贤妒能、不肯容他人猜透他心机的小人。 思考题3:由对刘备、曹操二人出场的不同描写可看出三国演义作者的什么思想? 参考答案:流露出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尊刘贬曹,以汉室为尊,以曹操为奸雄。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

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 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思想内容、价值等。(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和一些精辟的语言。(3)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的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的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提起《三国演义》,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能脱口而出:如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了宋元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将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全部加以改写,成为一部长篇巨著。 2.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 2 -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以及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怀。 4.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书的阅读,学会查阅资料,认真做笔记。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 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到《三国演义》,我想大家都熟悉,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古典小说,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一定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国演义》。 二、小组探究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作者你知道吗? 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 3.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 小组交流,汇报,评价。 三、欣赏、品味作品 (课件)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评头论足。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

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作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四、推荐名句段 1.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作品中的名段。 2.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 五、课堂检测 1.下列歇后语的来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课后还要继续阅读。 张飞穿针_______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 曹操败走华荣道______不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_______化险为夷、有惊无险 关羽走麦城______骄兵必败、最后一着 徐庶进曹营______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摔孩子______假仁假义 2.请说一说来自三国的成语,并说出主人公。 六、畅谈感受 1.谈谈读书的意义 2.你会想到哪些名言? 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并且还写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交流一下,请在记忆库中快速搜索一下,也可即兴创作一句。 4.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5.教师小结:

我要做好孩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三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我要做好孩子》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和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增进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彼此了解。 教学重点: 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作品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精神品质,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品质,感受语言魅力。 课前准备: 1、老师、学生共同阅读《我要做好孩子》,共同商讨设计讨论的话题,老师进行综合。 2、老师设计读书档案,学生在阅读后认真填写。 3、邀请家长阅读《我要做好孩子》,并和孩子交流读后感受。 4、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展示彩色卡纸制作的书签),这

是我亲手做的书签,想送给热爱读书的孩子,不过,先得做一个“书名接龙”的游戏。听清要求:一、说出你最喜爱的一本书的书名,知道作者姓名的可以告诉大家; 二、用自己最响亮的声音发言,别人说过的不许重复。(生积极参与游戏,发放书签) 三、走近黄蓓佳 1、在刚才的游戏中,我听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其中有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特别乐意为孩子们创作,所以,才有了一本又一本的好书,陪伴我们走过金色的童年,给了我们最温暖的记忆。今天,我们就要和其中的一位来一次心灵的亲密接触,猜猜她是谁?(黄蓓佳) 2、(板书:黄蓓佳)真聪明!在咱们班的“图书角”,就有她的好几本书,人们常说“文字和心灵是相通的”,通过读黄蓓佳的书,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黄蓓佳是一个很会写文章的人,她的书很好看。她是一个有童心的人。我觉得黄蓓佳特别了解小孩子,她写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3、看来大家都把她当成了大朋友,对吧?想不想见见黄蓓佳?老师带来了一张她的近影(课件出示照片)。瞧,这就是我们心中阳光一般的大作家,她的笑容和她的文字一样神采飞扬。 咱们接着看看对黄蓓佳的简要介绍(出示简介)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读一读?(生读简介) 十八岁发表第一篇作品,三十三年来,她笔耕不辍,被人们誉为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义井中学孔彩霞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2、准备卡片硬纸 3、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 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2、请同学们一起读帕斯卡的名言(齐读) 3、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当中的很多同学在家长的指导下,很小的时候,从听故事看图片开始,就接触了课外阅读,到了现在五年级,已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同学读了不少书,并且收获不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但也有一些同学,书读得不少,却收获不多,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同学们,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四十余种,我们在语作本上也读到过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方法,那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这节课我们请平时读课外书最多的师同学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那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最常用也很有效的方法。 ⑴、粗读法: 生问:什么是粗读法? 师: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这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 生问:我们应该抓住哪向个要点呢? 师: 课件出示:粗读时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书名作者内容提要目录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生问:那哪些书适合用粗读法呢? 师:那些内容比较多的,重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但描写一般的小说故事,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 师:师同学们向我们介绍了粗读法,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师介绍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 生阅读后简单交流汇报 ⑵、精读法: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课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指导重点: 交流分享读书心得,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1、《三国演义》主题歌。 2、课件(包括相关故事的动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历史故事?(播放《草船借箭》的动画。) 2、学生回答。 同学们已经读了这本书,也看了碟,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三国迷"的举手。(生举手)这么多,那么老师就要看看今天谁能摘走这颗读书星,老师这共有五颗,同学们加油呦! 二、知识冲浪 (出示课件“记忆小热身”)出几个小题考考大家,以小组为单位。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 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 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⑻"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是谁?(司马懿) ⑼"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⑽诸葛亮病逝何地?(五丈原) 三、群英聚会 1、师:《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了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生畅所欲言,三两句亦可。 2、师:大家敬佩的英雄各不相同,看来对人物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师:看完三国演义,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 (以下环节随机,由学生所说情节教师相机引出主要人物) 关羽: (1)生:刮骨疗毒 (2)师:提到关羽,你还想到了哪些情节?(师相机点评) (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败走麦城) (3)师: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诸葛亮: (1)生说:草船借箭 (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有关他的歇后语非常多,课前老师发给同学们阅读,你记住了哪些?老师出几个考考大家怎么样?(课件出示“歇后语”) (以小组为单位) (3)师:一条歇后语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你能用最简洁,又最生动的语言说一个你喜欢的故事吗? (4)师:刚刚我们只说了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其实由三国故事演变而来的歇后语数不胜数,你还知道哪些?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1)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一、指导目的 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前准备: 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 三、指导课时:一课时 四、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 们找出来吗?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 的阅读习惯。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 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板书:摘好词妙句 (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生进行阅读(快速默读) 2、生分享故事内容(概括内容大意)。 3、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 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 3、把握作者的“拥刘反曹”的局限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脉络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脉络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资料,以影视作品先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直接引入正题 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央电视台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 二、通过老师介绍,整体感知,系统把握《三国演义》框架构思 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3、艺术思想

【2019年整理】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

小学《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 活动背景: 《三国演义》是中华古典文学的瑰宝。书中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以及这故事里面蕴含着的治国修身的道理,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分析情节,分析人物个性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先自主研读,自己去分析,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进行一定的评析。不在乎学生的评价有多么准确、深邃,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积累一点品读名著的方法。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2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3能结合人物言行、典型事例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活动准备: 熟读《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的成语、歇后语、诗词等相关资料;积累故事,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进行评述。 指导重点: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也为了能与同学们一起交流阅读感受和体悟,师生共读是必不可少的。 一、共读“前言”和“目录” 读任何一本书之前都要认真阅读书扉页的前言,这必须养成习惯,“前言”所介绍的内容往往是作品的梗概或精华,阅读“前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前言”向我们介绍了这部历史小说的时代背景,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概括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点等。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是小说所描绘和塑造的,也是大家所迫切期待阅读的。 “目录”是四十三个精彩故事的浓缩,浏览目录可大概了解故事情节。“目录”还适合在读完故事内容之后再回过来品味。 二、共读整本著作 在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的同时,我也捧起这本“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虽说只是“青少版”的《三国》,内容、深度和语言都与原著有一定差距,但我丝毫不敢怠慢,我和学生一起认认真真地花时间阅读,这既是学生面前的一个榜样,也是为了能与学生共同畅谈三国故事,品味三国人物。 (一)、交给阅读方法 阅读期间,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的习惯,读时要专心致志,必要时圈圈画画,做上简单的批注。当读完某个故事,可把它将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同学朋友听,也欢迎讲给老师听,大家共同分享阅读成果。 (二)、展示阅读成果 大约四周之后,班上进行一次《三国演义》故事会,并制作一份手抄报。 三、共品人物形象 要求学生必须再读《三国演义》,告诉他们读一本好书最要不得的便是“囫囵吞枣”,我们细细地读,哪怕一个地名,一个人物名称都要读到、记住。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制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执笔: 一、阅读目的 1、执行顺德区教研室的指导意见; 2、为学校“书香校园”活动锦上添花。 二、阅读任务 1、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情况; 2、揣摩小说语言、理清情节结构,增加知识积累,尤其是战争、谋略的描写; 3、学会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4、使学生初步养成阅读长篇文学名著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时间安排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下半学期。 四、阅读方法 1、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 2、讨论法; 3、合作探究法。 五、实施步骤 1、导读(1——2课时)。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对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成书情况等作一简单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小说《序言》部分,了解有关情况。 2、逐回阅读(5——6周)。每周二十回左右,以泛读方式为主。在泛读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回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疑难问题,可分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答疑。作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每周分类摘抄小说中精妙词语、精彩段落。向别人讲述《三国演义》故事。完成三国演义知识竞赛试题。 3、理清小说情节结构(课上安排一课时,其余课下完成)。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课下讨论,各组安排一位代表发言。上课时,学生代表发言后,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发表自己的见解。 4、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性格(2——3周)。重点分析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曹操、孙权、周瑜、鲁肃等形象。学生首先细读有关人物的情节,梳理之后加以分析,然后分组讨论,概括人物性格。小组成员每人写出一篇读书笔记,各组推选出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上课时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评价各组表现。作业:读书笔记3——4篇,参考题目《我眼中的×××》、《我最喜爱的文学形象——×××》等。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了解小说《三国演义》以高超的手法描写战争的特点等。作业:读书笔记1——2篇。可以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也可以就小说中的精彩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 6、学生自我总结。作业:(1)谈谈阅读《三国演义》后有那些收获;(2)总结一下应该如何阅读长篇小说;(3)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完成一篇想象作文。

五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五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爱的教育》xx共读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一书,并深入激发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的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奉献爱。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感受爱。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共读《爱的教育》。 (二)共读《爱的教育》 1、了解封面。 ⑴这本书,在同学们身边已经有些日子了。大家有没有认真地看过书的封面,从书的封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了解大体内容。 ⑴xx。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写的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科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书中讲述了发生在安利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3、了解作品影响。 过渡:这本书不仅故事感人,充满童趣,而且在世界上的影响也非常大。 ⑴出示作品影响。 ①《爱的教育》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②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读。 ③《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4、作者介绍 5、译者简介 4、读后感激趣。 这确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译者夏丐尊先生备受感动流着泪读完全书, 并决定要将此书介绍给中国的读者。本书的作者也说过:“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受到灵魂的震撼。” 1、下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2、读读网上的读后感。 (三)交流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激发阅读《三国演义》 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梗概,培养学生阅读 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激发阅读兴趣。 2 .过渡:听了这一首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带着感慨“走近三国”。 二、阅读故事梗概了解三国。 1 .教师朗读故事梗概,边读边理解。 2 .欣赏《桃园三结义》。 三、布置自读欣赏 1 .继续阅读到《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将干中计》。 2 .同学间开展互相讲《三国演义》故事。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指导,知道《三国演义》的一些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 教学重点:基本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一猜: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 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 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 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 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 ⑺《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奸绝:曹操) 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 二、说一说 1?谁能向同学们说说《三英战吕布》的情节。 2?指名讲《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3?讲《美髯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三、群英聚会 1.《三国演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它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产生英雄的年代。同学们,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 2.理解下面一段话的意思。 却说云长所骑赤兔马,日行千里,本是赶不上;因欲护送车仗,不敢纵马,按辔徐行。忽听背后有人大叫:“云长且慢行!”回头视之,见张辽拍马而至。 关公教车仗从人,只管望大路紧行;自己勒住赤兔马,按定青龙刀,问曰:“文远莫非欲追我回乎?”辽曰:“非也。丞相知兄远行,欲来相送,特先使我请住台驾,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一、阅读目标: 1.认真阅读,积累精彩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理清故事脉络,能够复述故事概要。 3.醉心阅读,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二、阅读过程: 1.每周二晚阅读课研读《三国演义》,最后30分钟集中做读书笔记。 2.小周周五晚阅读课第一二节研读《三国演义》,第三节观看《三国演义》影像视频资料。 3.大周周末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8章内容,并做好读书笔记。 4.每周研读8—10章,引导学生醉心阅读,交流读书感受。 三、阅读指导: 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和戏唱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楼粉妆》《隋唐志传》,和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有:《三国演义》。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本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由于各国后主过于无能而亡国。蜀后主刘禅被钟、邓合军擒于成都,吴后主惧战而降,魏后主曹奂被迫移位于司马炎改年号为晋,从此天下皆归司马掌控。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三十多种。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现在人们看到的《三国演义》。 四、主要的故事情节 1.《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战役。 (1)官渡之战北方曹操势力壮大令袁绍不安,故举兵进攻许昌,两军对垒官渡。曹操兵弱粮少,但将士用命;袁军兵强粮足,但军心涣散,且绍优柔寡断而多疑,不用许攸之计。许攸转而投靠曹操,操用许攸计策,亲自带兵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草,袁军全面溃败。(见《三国演义》第30回) (2)赤壁之战曹操率军八十万取荆州后,虎视江东。为抗衡曹操,孙刘联盟,委任周瑜督军五万,与曹军对峙赤壁。联军依据长江天险,并通过“反间”制乱,“苦肉”诈降,计设“连环”,巧“借”东风,最终一把大火把曹军战舰为灰烬。(见《三国演义》第48、49回) (3)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为替关羽报仇,刘备挥军攻打东吴,连连告捷。孙权命陆逊总督东吴军马,陆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陆趁机调动各路军马火烧蜀军营寨七百里,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4)关羽大意失荆州曹操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但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把守荆州使东吴无可奈何,后来,吕蒙采用陆逊之计,辞职麻痹关羽,关羽果然中计,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吕蒙趁机用白衣渡江之计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俘虏并杀害。(《三国演义》第76、77回) (5)马谡失街亭为阻挡司马懿大军出关,诸葛亮派人把守街亭,马谡自告奋勇请战,并立下军令状。却因骄傲自大,听不进王平建议,又违背了孔明的嘱咐,把当路驻扎改成了在山顶驻扎。结果被司马懿断了水道,致使军心大乱,大败而回,被孔明依军令状斩首。(《三国演义》第95、96回) (6)关羽温酒斩华雄。董卓把持朝政,凶狠专横。各路诸侯集结讨伐董卓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连杀数将。关羽立下军令状,愿去斩华雄的首级。出征前,曹操敬关羽一杯热酒,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便拍马出阵。当他提华雄人头进帐时,那杯酒还微微烫手。(《三国演义》第5回) (7)七擒孟获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用反间计诈降计等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到了第七次,诸葛亮智破乌戈国藤甲兵,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蛮于是安定,使蜀汉朝廷得以集中力量去对付曹魏政权。(《三国演义》第87-90回) 2.《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3.《三国演义》中骄兵致败的战役。马谡失街亭之战关羽大意失荆州之战 4.《三国演义》中的智谋故事(几次主要的计策) (1)“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之才,便以联军用箭为名,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完成任务。后诸葛亮在鲁肃的配合下,利用大雾天气的掩护,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骗得曹军乱箭齐发,最终获得超过十万支的箭。(《三国演义》第46回) (2)“空城计”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 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司马懿率领15万军队往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立即传令将旌旗隐藏,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 个军士,扮为百姓,打扫街道。他自己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琴于城上,焚香操琴演奏。司马懿见此情景,以为有埋伏,便退了兵。(《三国演义》第95回) (3)“反间计”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去劝说周瑜投降。此时,周瑜正担心新降曹操的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好水军,于是就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导致蔡瑁和张允被杀。 (4)“苦肉计”东吴老将黄盖为了周瑜火攻曹营成功,便和周瑜密谋诈降,为使曹操相信,两人故意在曹操奸细蔡中、蔡和面前为战、降问题争吵,而后周瑜痛打黄盖,打得黄盖皮开肉绽,几次昏倒。最后,黄盖诈降得到曹操信任,帮助周瑜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5.《三国演义》中的外交故事。 (1)“诸葛亮舌战群儒”在曹操拥兵南下的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在东吴的朝堂上,诸葛亮沉着冷静,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