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折纸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摘要
手工活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折纸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笔者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国内幼儿园开展的折纸教学活动较少,那如何在有限的活动中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幼儿进行折纸活动成为了笔者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同时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搜集研究资料对上海市某园大班组两个班的折纸教学活动进行访谈、观察,分析两位教师开展同一活动时的不同指导策略。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能让教师对幼儿折纸活动指导状况的现状有基本的了解,探索折纸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 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相关的建议。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于幼儿折纸过程中教师指导行为的重视以及更加深入地研究,从而对教师在指导幼儿折纸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正文
1绪论
1.1研究意义和目的
笔者在上海市两所幼儿园实习时都观察到幼儿园开展的折纸活动较少,在采访教师此现象时了解到折纸活动较难展开,往往教师花费极大的精力和时间也无法让幼儿很好的学会折纸。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有效的指导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一步步的教,幼儿跟着一步步的学,教师教的很吃力,幼儿学的很疲乏。在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对折纸时有很大的兴趣,在自由活动时会让笔者教他们折纸,但由于经验的缺乏、技能的缺失,他们无法折出好看的作品。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能让教师对幼儿折纸活动指导状况的现状有基本的了解,探索折纸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存在的问题, 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相关的建议。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于幼儿折纸过程中教师指导行为的重视以及更加深入地研究,从而对教师在指导幼儿折纸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提出问题
手工活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折纸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各色各异的纸张经过手工的折折叠叠,可以再现生活中所常见的各种物件。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折纸是一项民间传统艺术,也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手工艺,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服装、动物、花卉、建筑等。它造型夸张简洁,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意活动。通过折纸可以促进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群的

发育、手指手腕的配合和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并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幼儿学会几何形体的名称,建立初步的几何图形,并懂得一点计算知识、目测知识,不仅如此,幼儿还可以通过折纸这一媒体来了解我国古老文化,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教育。
在幼儿折纸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示意图的探索和技能技巧上还很生疏,如需要大量讲解示范,以至于每次进行折纸活动都会花费很大的功夫和时间,到最后往往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也会慢慢地失去自信心,从而削弱了对折纸的兴趣,更谈不上什么自主探索了。
在幼儿园实际开展的折纸教学活动中,有以下问题:第一,折纸教学内容的选择随意性强,不够系统;第二,教师的示范讲解不清楚,幼儿听不懂,或时间长,幼儿注意力无法集中;第三,幼儿人数多,完成作品的速度有快有慢,教师无法一一进行指导,先完成作品的幼儿更是无所事事,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幼儿不珍惜折纸作品,将作品随处丢弃。
在笔者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国内幼儿园开展的折纸教学活动较少,那如何在有限的活动中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幼儿进行折纸活动成为了笔者研究的问题。
1.3有关概念的界定
1.3.1折纸
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不只限于使用纸张。对于儿童来讲,折纸游戏有很多好处。折纸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折纸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可以养成按步骤、有顺序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由于折纸的可塑性极强,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所以,通过折纸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生活中的物品、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变成形象的折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1.3.2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
1.3.3指导策略
(1)“幼儿教师指导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而采取的相应的策略。”
(2)“指导策略受过程的制约, 受到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幼儿、教师本身素质的制约, 其成效会因幼儿、因时、因地、因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文献综述
2.1国内折纸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幼儿园已经开设了折纸课程。虽然离日本将折纸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还有很长的一

段距离,但是已经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因为首先折纸艺术能拓展幼儿的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每一种折纸,都是一定物体的造型。孩子在折纸时,为了完成某个图形,就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使自己所折的形状符合实际物体的形象。其次折纸艺术锻炼课幼儿手的协调性,让幼儿学会思考。好动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儿童能力是在积极的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在折纸过程中通过操作材料来锻炼手的能力,因为幼儿不仅要动手折,还要动脑记折纸符号,这就要幼儿眼、手要灵活,手、脑要并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折纸作品。最后折纸艺术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品质。折纸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一步有顺序,按规则地进行折。在折纸游戏中,要折出一幅令人满意的作品,就必须按先后的顺序一步一步地来进行,在各种各样的折纸实践中,可以培养孩子们一丝不苟,不慌不忙,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随着折纸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也通过折纸艺术教学机构学习到了折纸艺术。”
在日常的折纸教学中教师大部分还是以技能的训练为主,教学形式以灌输式居多,常采用分步示范、幼儿跟学的方法,幼儿往往不能争先只能紧跟,不能有所创新只能重复教师动作,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幼儿自主操作和创造表现的机会,教学目标完成困难,并且严重影响了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2.2关于幼儿折纸教师指导策略的相关研究
国内的相关研究者都认为以往传统的折纸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只是被动、机械地模仿教师的示范步骤,限制了幼儿主动探究的空间,导致幼儿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刘春花在研究生论文中写到,她在很多次观摩手工教学活动中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将幼儿看作活动的中心,仍把手工活动看作是教学,教师没有真正地去了解幼儿的内心需求。偏重社会价值的幼儿教育取向仍然根深蒂固。当幼儿在活动时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是启发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而是一味的灌输认知,甚至直接代替幼儿操作。”教师的某些错误指导行为剥夺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兴趣。教师指导注重技能传授,忽视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顾程程认为“折纸中蕴涵丰富的知识与技巧,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有益方式,幼儿在折纸中既可体验成功的乐趣,又可获得必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折纸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学习折纸创设良好的环境,定能让孩子爱上折纸,让小小纸儿发挥出大大的光芒。”那么作为幼儿折纸活动的指导者

,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幼儿的折纸呢?(1)了解已有水平,循循引入。1.折纸水平2.看图示水平。(2)解决折纸问题,节节展开。1.发现问题2.解决问题3强化问题。(3)激发折纸兴趣,层层推进。1.折纸范例的吸引2.折纸语言的引导3.折纸作品的展示。四、营造折纸氛围,循循延伸。1.区域折纸2.家庭折纸。
秦秀娟以教研活动《美丽的花》为例,就“图示策略在幼儿折纸活动中的运用”进行探讨,表示“我们要重新审视折纸教学的方法,改变折纸教学策略,让幼儿认识折纸符号,观察阅读折纸图示,运用和图示相关的情境性的故事语言,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学习。”
科技在迅速发展,诞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多媒体数字艺术,有相关研究者认为可以将现在科技与传统折纸活动相结合,在教师有限的知道时间外让幼儿学会折纸,体验折纸的乐趣,也可以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蒋晓明在研究网络交互的折纸教学中认为“折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儿童手工折纸动画的实现,将实现民间艺术与现代的数字动画技术相结合,使得折纸艺术能够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小朋友参与手工制作,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智力开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一件事情有了兴趣,他才会有自己去动手尝试的想法。” 仲美芳认为“近年来,折纸教学逐渐淡出课堂,只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出现在教室的动手角、兴趣区,有些幼教教材上根本就没有折纸内容,使一些对折纸感兴趣的教师和幼儿只能上网找材料。其实,折纸教学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通过讲析折纸的造型可以使幼儿建立初步的几何图形概念。折纸与绘画、音乐等活动结合起来,也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乐趣。教师组织和引导中应注意不要把教师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不以造型好看不好看评论幼儿作品,多鼓励幼儿以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兴趣;给幼儿足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朱海燕提出“我们以往教小朋友折纸,往往都是老师折一步,小朋友学一步。小朋友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模仿,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真正做到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折纸活动, 并得到有效的发展呢?1.创设环境,培养兴趣。2.准备材料,激发欲望。3.关注过程,适当指导。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我们首先要帮他们打好有能力自主学习的基础。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在以后的活动中对自主探索有兴趣。4.作品展示,积极评价。” 传统折纸教学就是老师一步一步根据步骤让

幼儿模仿着做,幼儿只能被动的学习,但作为教师应当指导孩子对折纸感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性,为将来的更深层次学习打好基础。
吕亚丽认为“传统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使幼儿掌握大量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教师的自由度比较大,但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以往的折纸课基本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但幼儿往往不感兴趣。首先,将一些折纸符号教给幼儿。认识折纸符号是学会折纸的前提。自己钻研得出的知识印象会很深刻,幼儿也会产生兴趣。其次,自主钻研基本形的折法。当幼儿遇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要鼓励并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豁然开朗带来的喜悦。这样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同时也能让他们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幼儿在合作与探究的氛围中培养了自主钻研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探究,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常宁通过学习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后提出“幼儿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幼儿的自主探索基于幼儿的兴趣,如何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让幼儿自主探索呢?(1)创设精美纸工情境,激发幼儿折纸兴趣。(2)学习看图示折纸,提高幼儿协作学习的自主性。在幼儿具备了一定的折纸技能后,为了使幼儿的折纸活动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提高自学能力,最大限度的体验折纸的快乐,逐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图示折纸法”。(3)运用已有经验,掌握折纸变化规律。(4)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折纸,体验折纸的快乐。”
2.3教师指导行为的相关研究
2.3.1指导价值的研究
“对教师指导价值的研究人们开始意识到,教师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教育理论的丰富、教育观念的更新,而且也体现在能否有效掌握运用科学儿童发展的指导方法。” 教师适宜有效的指导方法能使活动更顺利的展开。
2.3.2教师指导的介入时机
“教师指导中的介入时机是影响介入是否合适的最基本因素,合适的介入时机是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这会贴合幼儿的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指导的价值。”
2.3.3教师的语言指导
“教师的语言指导主要包括:情境式语言、告知性语言、总结性语言、探讨性语言、问询启发式语言、情感支持性语言。”
情境式语言:“教师用语言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情境。”
告知性语言:教师直接告诉幼儿注意事项或者如何操作。
总结性语言: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探讨性语言:教师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和幼儿探讨如何操作、怎么解决问题。
问询启发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