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保护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题型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保护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1.针对水危机的产生及引发的纠纷,你认为如何在工农业及家庭生活中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答案】在工业生产中节约用水最主要的是推行清洁生产,废水再利用。推行清洁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改革原料选择及产品设计,以无毒无害的原料和产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原料和产品;二,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对原料、水及能源的消耗;三,采用循环用水系统,减少废水排放量;四,回收废水中的有用成分,使废水浓度降低等。清洁生产提倡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和管理,而不是只强调末端处理。

在农业节约用水方面有以下要求:一,在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尤其是在水稻田,开展节水栽培技术研究相当重要,适当发展旱稻种植也是稻田节约用水的有效措施;在农田灌溉中,要尽量避免大水漫灌;二,大力发展节水栽培新技术和开发节水新产品,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此外还可从遗传育种的角度出发,培育抗旱新品种,提高作物对干旱的抵抗性;三,利用处理过的废水进行农田灌溉,处理过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但是在灌溉前要对灌溉水源进行监测,避免有毒物质进入农田引起土壤污染。

在生活中要保持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例如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提高家庭用水的利用率等。

2.结合实例说明危险废物的处置与城市垃圾有什么异同之处?

【答案】危险废物的处置是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例如对镉的处理,因此受到各国广泛的重视。

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有焚烧法和填埋法;

对于危险废物,焚烧法适用于处置有机废物,因此并非所有的危险废物都可被焚烧,并且在用焚烧法焚烧危险毒物时,焚烧过程中要保证焚烧设备具有合理的毒物去除率,其焚烧设备也更复杂。

填埋法:用填埋法处置危险废物,关键技术是保证填埋场的防渗漏系统,将废物永久,安全的与周围环境隔离,一般采用安全填埋法处置危险废物,在技术上要求更严格。

城镇生活垃圾处置方法中也包含焚烧和填埋法。对于城镇生活垃圾而言,其焚烧工艺过程和焚烧危险物的工艺过程基本相同,但由于垃圾焚烧温度一般在800-1000度,所以其采用的炉型与焚烧危险废物的炉型不同,焚烧垃圾后的热能还可被回收利用,这是焚烧危险物所不具备的特征。

城镇垃圾的填埋采用的是卫生填埋技术,不同与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技术,城镇垃圾对填埋的安全性要求不高,主要侧重于环境卫生,其填埋后会产生渗出液,对此渗出液的防治措施没有像危险废物的渗出液那样严格。

3.论述镉的特性、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及镉污染土壤的治理?

【答案】镉(Cd)主要来源于Cd矿、Cd冶炼厂;地壳中Cd含量一般为0.18mg/kg;

土壤背景值大致在0.01-0.7mg/kg;我国未污染土壤Cd含量一般低于1mg/kg;Cd有水溶态(离子态和络合态)和难溶态(CrS),前者可被植物吸收,后者植物难以吸收。

Cd在土壤中主要参与溶解-沉淀和吸附-解吸两个过程,土壤的一些理化性质会影响其在土壤中的迁移

转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1)酸碱度:土壤偏酸,Cd2+浓度高,易于迁移,对植物及人体产生毒害;

土壤偏碱,Cd2+易沉淀,作物难以吸收。

(2)氧化还原电位:好气条件(旱田),Cd易变为溶解态,植物吸收多;嫌气条件(水田),Cd 与S形成沉淀,作物难以吸收。

(3)土壤质地和胶体:土壤有机胶体,特别是腐殖质对Cd的吸附能力强,其不易被作物吸收;粘质土壤对Cd的吸附络合能力也强,Cd不易移动,毒性降低。

(4)土壤碳酸盐含量:不含或少含CaCO3的土壤,随CaCO3含量增加,交换态Cd量亦增加,但当CaCO3含量超过4.3%时,对Cd转化影响减弱。

对镉污染土壤的治理应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①制定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法,加强立法管理

②严格控制污灌水和农用污泥等肥料中Cd的含量,凡超过标准的禁止排入农田

③净化被镉污染的土壤常用方法之一是“客土法”,即用其他地方的净土改善污染区的土质。但这一方法有很大局限性,难以大范围推广。而利用叶芽南芥对受到轻度污染的农田和水池等进行净化,所需成本是旧办法的一半。

④污染较轻的地块,可采用施用石灰肥料以及磷酸肥料,使土壤中Cd转化为难溶态。

4.土壤盐碱化是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类型,试分析土壤盐碱化特征及防治措施?

【答案】土壤盐碱化指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低下潜水位升高,矿化度增加,气候干旱、蒸发增强,而导致的土壤表层盐化或者碱化过程增强,表层盐渍度或碱化度加重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干旱、干旱含、半湿润和滨海平原的洼地区。当易溶解盐在表层(0-20cm)累积量达到影响或危害作物生长发育时,便称为盐化土,而碱化土和碱土的表土层含盐量并不高,但土壤胶体上的吸附性钠离子超过一定量(≥5%吸附性阳离子总量),称为碱化土,吸附性钠离子与吸附性阳离子总量比值≥20%时,称为碱土。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5.分析我国农村固体度弃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处置不当而产生的危害。

【答案】主要来源:农村生活垃圾,如塑料袋,婴幼儿尿布湿等一次性用品;农业种植使用的塑料薄膜;饲养禽畜等产生的粪便或死禽畜;农村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乡镇企业生产排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大量废旧电子垃圾等。

产生的危害:不合理堆放占用大量土地;固体废弃物有毒成分进入土壤污染土壤和改变土壤成分或结构;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湖,污染水源;固体废弃物中的粉尘颗粒等随风飞扬造成大气污染;废旧电子产品因处理不当造成重金属污染;破坏自然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6.臭氧层位于什么位置?南极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地球上“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三处上空的臭氧层破坏严重?试分析这三处上空臭氧层破坏程度的顺序并说明原因。

【答案】(1)臭氧层位于离地面20-30km处。南极形成臭氧空洞,主要原因为:

①南极气温低(低于-80℃),极区上空平流层形成的涡旋阻断了空气的交换,使空气(带着臭氧)不能进来,不能补充流失的臭氧;

②南极的极低温有助于极性冰云的产生,含卤化合物被吸附在冰云表面,当早春阳光出现时,这些化合物被转换成活泼的Cl、Br等以惊人的活力与臭氧分子反应,造成平流层臭氧大量损耗;

③南极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较低,因而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南极的上空,由于南极上空的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

(2)三处上空臭氧层破坏严重的原因:

对流层的高度就是该层空气对流运动所能到达的顶端,因而其高度随纬度和地势高低而变化:赤道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因而对流层较高;两极地区因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空气对流运动较弱,对流层较低;南极相对于北极更冷一些,因而其对流层就更低;青藏高原虽然纬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它作为“世界屋脊”的较高的地势,使其表面温度降低,空气对流运动不够旺盛,因而对流层也较低。正是由于这三处地区上空的对流层较低,相应的平流层的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向对流层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会随着大气的环流运动而到达这三个地区的上空,由于平流层较低,所以氯氟烃能到达平流层中而破坏臭氧层。因此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三处上空的臭氧层破坏严重。

(3)三处上空臭氧层破坏程度的顺序:

南极上空破坏程度>北极上空的破坏程度>青藏高原上空的破坏程度

原因:南极气温<北极气温<青藏高原

7.论述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答案】生态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多个方面有着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总体来说,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环境质量进行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凡是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均可作为监测生物,生物可在个体、种群和群落三个尺度上产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的具体表现,可以判断污染物种类、通过反应的受害程度,确定污染等级;通过一系列生物法可按照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具有综合性和真实性、长期性、灵敏性和简单易行的特点,易于推广。

(2)对污染环境进行生物净化: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污染环境作用于生物的同时,生物同样也作用于环境,使污染环境诸如大气、水及土壤等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3)制定生态规划方案:利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制定综合规划,可以科学地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发展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原理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农业原材料的投入,而且还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大量施用有毒有害材料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8.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试从海岸带、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工业及农业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答案】全球气候变暖对海岸带的影响是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带来一系列次生问题,诸如:风暴潮作用加剧、海岸侵蚀加强、土地盐碱化、陆地污水排放受阻、淹没土地等。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1)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割据发生变化,同时也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2)某些脆弱性物种灭绝风险增加;(3)产生施肥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1)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2)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3)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明显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体现在:北半球变暖,使温度带北移,有利于作物生长;高纬度地区作物生长延期,产量增加。不利影响是: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产量下降;中纬度谷物带,粮食产量下降;农业病虫害范围扩大

全球气候变暖对工业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体现在: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干旱的培育技术等获得广阔的市场。不利影响是:明显增加较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使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生产活动承受的压力和负担加重。

9.分析我国快递业迅速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答案】问题:快递包装带来资源的浪费;运输环节中的大气污染;纸箱、塑料、胶带等带来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措施:减量化包装(提升纸箱空间的利用率、减少塑料袋及塑料填充物的使用量);淘汰传统包装材料鼓励使用绿色包装(推广使用可降解袋、无胶带纸箱);建立纸箱回收利用机制;推进绿色物流,减少输送环节的环境污染;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等。

10.论述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答案】生态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多个方面有着广泛而有效的应用,总体来说,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环境质量进行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凡是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均可作为监测生物,生物可在个体、种群和群落三个尺度上产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的具体表现,可以判断污染物种类、通过反应的受害程度,确定污染等级;通过一系列生物法可按照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具有综合性和真实性、长期性、灵敏性和简单易行的特点,易于推广。

(2)对污染环境进行生物净化: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污染环境作用于生物的同时,生物同样也作用于环境,使污染环境诸如大气、水及土壤等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3)制定生态规划方案:利用生态学原理,对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制定综合规划,可以科学地利用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发展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原理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农业原材料的投入,而且还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大量施用有毒有害材料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11.论述大气中SO2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措施?

【答案】SO2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解于人体的血液和其他黏性液。大气中的SO2会导致户籍到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眼结膜炎症等。同时还会使青少年的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变弱。SO2在氧化剂、光的作用下,能生成硫酸盐气溶胶,硫酸盐气溶胶能使人致病,增加病人死亡率。研究表明,在高浓度的SO2的影响下,植物产生急性危害,叶片表面产生坏死斑,或直接使植物叶片枯萎脱落;在低浓度SO2的影响下,植物的生长机能受到影响,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坏。SO2对金属,特别是对钢结构的腐蚀。每年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据估计,工业发达国家每年因为金属腐蚀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4%。

对于SO2的防治,主要采用排烟脱硫的方法。SO2具有水溶性和还原性的特征,因此排烟脱硫技术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主要是采用水或水溶液吸收SO2,而干法主要是采用固体吸收剂或者吸附剂来吸收SO2.。

湿法根据采用的吸收剂不同,分为:(1)氨法:用氨水为吸收剂吸收烟气中的SO2,在该过程中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