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认识自我

第四章-认识自我
第四章-认识自我

第四章认识自我—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完善中国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古希腊也有名言:“认识你自己”,所以,全面、客观

地认识自己非常重要。对大学生而言,认识自己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大学生只有科学地认识自我,才能建立恰当的理想抱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并通过有效的自我监控,完善自我,与周围的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大学生能否自我完善对于他们的成功、成材和人生幸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节什么是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及其特点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环境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人格结构中自我调节的子系统。自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认知的主体和客体都是自身(英语中的自身“ Self”,既包括主我“I”,也包括客我“Me”),因此,自我意识是主我(“I”)对客我(“Me”)进行认识,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客我进行调控。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本质特征。

自我意识具有多个维度和层次,一般可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其加以分析。

从结构形式上,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主要涉及“我是什么样的人”和“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自我体验是个体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豪、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等,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和“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自我调控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的调节与控制,包括自主、自立、自制、自强、自卫、自律、自励、自我设计、自我监控和自我教育等,主要涉及“我怎样调控自己”和“我怎样成为理想的那种人”。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状况等的意识。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等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意识,如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态度、理想、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等的意识。

另外,人们还从自我观念上把自我意识划分为现实我、理想我和投射我。现实我是对

自己目前的实际状况的看法,是个体对自己的现实观感。理想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自我形象,是个体追求的目标。投射我是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由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的自我观感。投射我和现实我的差距过大,个体会感到自己不被别人所理解;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差距过大,个体会丧失追求自我完善的勇气。这三种类型自我之间的距离和冲突是导致某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自我意识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人格中具有调节作用的子系统。它具有一些本质的特点,如:个体性、社会性、能动性和同一性。

自我意识的个体性是指:自我意识是在个体身上发生、发展的;自我意识是以系统的、完整的形式存在的;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存在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每个个体秉承着遗传天赋,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这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的人格子系统。

自我意识的社会性是指:从人类社会来看,自我意识是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分工等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具有社会性、群体性的人类反思系统;从个体发展来看,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是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内化、整合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而产生的心理模式。

自我意识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是统一的。自我既要努力成为社会中独特的一个,也要力争融入社会,成为其中和谐的一个。

自我意识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自我意识是独立的、完整的,能够成为个体自身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控系统,能动地指引和确定个体行为的方向,协调个体和环境的关系;自我意识不仅能够适应世界,而且能够自觉地创造世界,并创造自己。

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是指: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但是,个体在工作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会表现出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从而反映出支配它们的自我意识的始终一贯性;自我意识是自我形成与转化的形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真正的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将外在的评价转化为内在的认识,将理想我与现实我相结合所达到的。

二、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作为一种个体对自己的反思,比认识外部世界更为复杂。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需要20多年的时间。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受到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影响,二者基本上是平行对应的。

1.自我中心时期(出生~3岁)

人初生时,处于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例如不能区分自己的手指和母亲的乳头、自己的手臂和玩具等。至7、8个月,婴儿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萌芽,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外部世界的边界,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会知道是在叫自己。至2岁左右,儿童掌握了人称代词“我”,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重要标志。至3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和独立意愿,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但这一时期的幼儿是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并以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来认识、投射外部世界,即他们能够分清“我”与“非我”,却分不清我与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客观认识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叫自我中心时期。

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

从3岁到青春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学习社会角色的重要时期。儿童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通过游戏、学习和生产劳动等方式,逐步掌握了社会规范,形成了各种角色观念,并能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这一时期,儿童通过练习、模仿和认同作用,学会了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和同伴角色等各种角色。虽然这一时期青少年开始积极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能够初步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气质性格等,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自信心等,但是他们主要是根据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并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我,因此被认为是社会自我发展阶段,也叫客观化时期。

3. 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

从青春期到成年的大约10年里,是个体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个体性的成熟和逻辑思维的快速发展等,促使自我意识有了质的变化。由于面临“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即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出现分化和矛盾,促使他们去解决矛盾、追求自我意识的统一。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个体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认识事物,而不是人云亦云,思想和行为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二、个体能根据自己所认识的人的特点,如气质性格和身体特征等,强调相应事物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三、个体能追求理想目标,出现了理想我;

四、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使自我意识能超越具体的情境,进入精神领域,从而表现出对哲学、伦理学和文学等探讨人生问题的学科的兴趣。

三、自我意识发展的模式

自我意识发展的模式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即自我意识的发展呈现出:自我分化、自我矛盾、自我统一再到新一轮的自我发展的过程。

1. 自我分化

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存在。因此,笼统的自我分化为主我和客我。主我是处于观察地位的“我”,是理想我,客我是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是现实我。正是这种分化过程,促进了个体成为思维和行为的主体,从而为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合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可观察到个体有较多的自我观察和自我沉思行为,如写日记和与朋友倾心交谈等。

2. 自我矛盾

随着自我的分化,个体会发现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往往有较大的差距,于是产生内心冲突,引发不安甚至痛苦的体验。这一时期,可观察到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具有矛盾性、对自我的态度具有波动性,如时而过高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很行、很成熟,并因此极为自豪或自信,时而又过低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很差、很幼稚,并因此极为自卑;自我体验的情绪变化幅度非常大、频率非常高。但这种现象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

3. 自我统一

一般地,个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矛盾冲突后,自我意识会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协

调一致,达到自我统一。自我统一意味着主我和客我的统一;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统一;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统一。要达到这种自我统一,需要个体从现实我出发,修正理想我;努力改善现实我,有效地控制自我。因此,它既不是放弃理想我,迁就现实我,也不是扭曲现实我,只顾理想我;它不仅包括认识自我,还包括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总之,自我统一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统一。当然,由于个体的情况各异,也可能出现自我的消极的、不健康的统一,指个体放弃了理想我或现实我而达到的虚假的统一。虚假的自我统一的现象在青年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实际上他们还处于自我矛盾中。

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我国当代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处于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过渡时期,心理正从幼稚走向成熟。加上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转型期,传统价值观让位于多元价值取向、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和商业文化冲击力强大等,导致他们的内心更加容易骚动不安,他们渴望向传统挑战,开拓新的生活,但是又自觉现实我的力量薄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呈现出许多特点。

一、自我认识具有自觉性和理性

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发现生活和学习的天地一下子变得开阔了许多:在生活上,他们摆脱了父母的约束,和同学住在集体宿舍里,基本上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如想吃什么吃什么,不必太顾及营养、想几点睡觉就几点睡觉,只要不耽误上课、想怎么穿就怎么穿,不必太中规中矩、想理什么发型就理什么发型,只要同学认可、想到哪玩就去哪玩,只要有时间和金钱等;在知识学习上,他们摆脱了高考指挥棒的限制,不必紧盯着几本枯躁的课本。大学里除了开设专业课程,还开设了公共必修课程和内容丰富的各类选修课程,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信息获得上,大学里同学之间交流内容较广泛,再加上方便的上网条件,使他们对各种社会事件和文化信息都能及时了解。如此自由、宽松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让大学生更迫切地反思自己,力图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会经常追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我可能和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大舞台上,我扮演什么角色?、“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和“我今后该怎么办?”等。

因此,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上更加主动自觉,并更加理论化和理性化。他们不仅经常对“我是谁”之类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独立地思考,而且还热中于就此类问题与同学交流,例如,与同学争论人生目的的问题,或向同学倾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他们经常暗中观察周围的同学,根据与别人的比较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力图更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大学生常常会对哲学、伦理学和道德修养等课程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原因是这些学科会系统地探讨人生的意义,并锻炼人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大学生也对文学艺术感兴趣,因为它们提供了人生是怎样的范例,并启迪他们对人生的深层次的思考。大学生还经常参照现实生活中自己景仰的老师和成人,参照书本或媒介中宣传的学者、名人和模范等的榜样,通过和他们认同,将他们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特征。

二、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具片面性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我所作的判断,是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经观察发现,大学生自我评价与老师、家长和同学对其评价之间呈显著的相关,并且自我评价能力有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增高的趋势。这表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日趋成熟。

但是,大学生要能客观有效地评价自我并非易事,其自我评价仍具有片面性。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高估自己,二是低估自己。经观察,大多数大学生喜欢高估自己。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尊心和优越感强,富于自我想象,以对自己目前和未来状况的美好想象代替现实;在与别人比较时,倾向于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从而自信心过强。部分大学生则低估自己,主要是因为:自我期望偏高,以致难以实现,导致对现实我的不满;无法正确看待社会竞争激烈的事实,导致对自我现状和未来的焦虑;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而自尊心过强,极易受到挫折,导致自信心下降。

三、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各异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 E.)人格发展渐成理论,青少年阶段面临的核心任务和危险是是否能发展出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自我同一性的涵义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特点,如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性格特征、交友方式和职业发展等的认识和认可。该时期的成长危险是自我同一性的混乱(Identity diffusion)。意思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发展产生困惑和迷茫,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存在剧烈的矛盾冲突,两者不能实现积极的、健康的统一,导致不能确定自我形象和人生目标、情绪体验为焦虑、痛苦,严重的甚至导致人格障碍和精神病。

大学生处在青年中期,他们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中主要是确定“我到底是什么人?”,并达到“这就是我”的自我认同。参照美国心理学家马萨(Marcia J.)关于青少年同一性的四种方式的分类,我们来论述我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状况。我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状况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达成型

这类大学生能做到较客观地认识和认可自我。因为他们能从现实我出发,修正和追求理想我,并控制、完善现实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实我和理想我的积极的、健康的统一。他们的自我同一性已经达成。这类大学生一般具有许多优良的性格特点,如:善于独立思考、富于好奇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幽默大度和耐挫折能力强等。例如,某大学生从小父母就比较注意锻炼他的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并引导他树立远大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奋斗。结果该生自上小学以来,基本上一直保持着昂扬的学习斗志,并在德、体和劳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全面的锻炼和发展。他考入某名牌大学后,又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较快确立了自己的事业目标,并通过勤奋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比较健全,其之所以能较早达成自我同一性,归功于父母、老师的正确要求、引导和帮助,以及他自身的积极努力。

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在大学生中仍占少数。大多数的大学生仍处在探索和发展其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

(2)早定型

这类大学生从小是听父母话的“乖孩子”,在学校在则是听老师话的“好学生”。他们

习惯于放弃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完全内化家长和老师的价值观,根据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并完全按照家长和老师对自己未来的设计来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这类大学生固然可以免除在自我确认和自我探索中的痛苦思考。但是,早定实际上并非好事。因为这种类型的大学生所达到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可不是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得出来的,所以当外界条件不顺利时,他们的自我认识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也无法再达到自我认可。例如,某大学生从小就很听父母和老师的话,按照他们对他的设计顺利地考上了某大学某名牌专业。但是,进入大学后,却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样,具有在该专业上发展的巨大潜力,而且,自己远非像他们评价的那样具有完美的品质,如聪明、坚强、乐观和独立等,由此对“我究竟是怎样的人?”和“我的前途会怎样?”产生困惑和怀疑,甚至导致严重的倒退,不得不申请退学。

由于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过分的爱和害怕孩子在社会上吃亏的心理,在物质上尽一切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在精神上要求他们依附自己,从而使他们逐渐形成了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再加上现在的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并不太注重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培养,而是片面强调学生要听老师的话,循规蹈矩,也使得不少学生形成了胆小怕事、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平庸性格。鉴于以上的情况,早定型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可能占有一定的比例。

(3)延缓型

这类大学生在上中学时只顾埋头读书,对自我思考较少。进入大学以后,才发现生活和学习的天地很宽广,课程学习只是一部分,其他同学会把相当多的精力用在学习其他的有用的知识、了解社会、相互交往和娱乐休闲等方面。因此,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里,他们才开始反思“我究竟是怎样的人?”和“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在这样的反思中,他们常常为自己只会学习、不懂生活而自觉自己是个枯燥乏味的人,并且还很可能发现自己即使在学习方面也不是出类拔萃的,因此而深感自卑自责。一些人经过痛苦的自我确认,逐渐发现了自己的特点和前进的方向,找到了理想我和现实我结合的最佳点,从而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另一些人还处在自我探索的困惑中,暂时无法找到理想我和现实我结合的交点,为此深感不安和痛苦。对这部分人应给予安慰和鼓励,因为只要没有放弃对自我的反思和追寻,就一定会逐步实现自我同一性。例如,某大学生从小在极单纯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父母对他的要求只是读好书。该大学生逐渐养成了善良天真而沉默的个性。进入大学后,他起初不能适应大学里同学之间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只好把自己封闭起来,刻意回避与人交往;相比于许多同学表现出的学习之外的多种兴趣和多才多艺,他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很自卑。后来,在班主任和班干部的耐心开导下,他逐渐融入了同学中间,也能积极参加学院、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逐渐克服了自我确认的困惑,发现自己其实比较愿意与人打交道、能善解人意、口才也较好,而且这些性格特征和能力恰好非常适合所学的专业市场营销,他为此感到对未来信心倍增。

由于现行的教育还是过分强调智育,忽视全面发展,所以,这种延缓型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也有一定的比例。

(4)迷惘型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对现实我不满,又认为理想我难以实现,因此陷入了对自我确认的困惑之中。他们往往表现出对一切事物或活动都心灰意懒,如因为害怕别人知道了自己内心的困惑和苦恼会嘲笑自己,或认为别人根本无法理解自己、帮助自己,所以就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很少与别人倾心交流;因为无法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或学习的知识对自己未来的意义,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敷衍了事;因为觉得自己心境不佳,根本无法投入进娱乐活动,或者觉得这些活动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对此不感兴趣,较少参加,或参加了也没法得到快乐;等等。例如,某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等都不甚满意,但他又对自己

有很高的期待,幻想自己将来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像当个总经理什么的。于是,当一家他想去的公司要他去参加招聘面试时,他却意外地怯场了。他当时的心情很矛盾,既有害怕和慌乱,还有傲气和不屑。事后,他到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经过心理工作者的帮助,他明白了自己的问题主要在于对现实我的评价不客观。原来他一直受到母亲在他小时候说过的他有某种身体残疾的话的影响,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很不满。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较快地恢复了自信,成功地在通过了下一次面试。

迷惘型的大学生内心仍然有理想,但是因为不能从现实出发,所以难以将理想和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在现实中屡屡有挫败感。因为迷惘型的大学生尚处在向成年期过渡的心理未成熟阶段,所以他们在认识现实我上容易因一时的挫折而否定自己,也容易因过分富于想象力而使理想我变得遥不可及,这些问题一般会随着他们的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好转。在大学阶段里,如果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给予积极关注,适当引导,可以更快地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困惑的怪圈。目前,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性

矛盾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这种矛盾性从心理上看根源于他们的心理尚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期,从社会上看则根源于他们尚未真正走向社会,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尚未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在许多方面,最主要的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交往需要与闭锁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以及自尊心和自卑感的矛盾,除此之外,还有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的矛盾、求知欲强而识别力低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和对异性的向往与害怕的矛盾等。下面只探讨四个主要矛盾:

(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发展到高峰,加之他们的情绪体验十分深刻和丰富,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自己的现实状况,譬如,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体魄不够强健和社会交往技巧较差等。由于大学生是以群体的形式在大学校园里共同生活和学习,他们远离家长的管束,在一定程度上也较少受学校的约束,所以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力很大,表现在:情绪上容易相互感染、行为上相互模仿、认识上相互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他们的理想我更加远离现实,加重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例如,大学生之间常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加以讨论,但由于他们对现实的批判往往过于简单、片面,他们从理想化的角度提出的解决方案常常引不起社会关注,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失落感。要注意的是,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矛盾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它给大学生带来了困惑和苦恼;另一方面,它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在大学阶段,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要借此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寻找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结合点。

(2)交往需要与闭锁需要的矛盾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基本满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基础上,会产生归属和爱的需要。大学生基本上可以满足前两种低层次的需要,所以,他们会受交往需要的支配,迫切地希望广交朋友,并能有几个知心朋友,大家彼此倾吐自己的心事,共同交流和探讨人生问题。但是,大学生又有强烈的封闭自己、与人隔绝的需要。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向往一种个人的、独特的、自由的状态,希望在这种状态下独自思考和体验人生。大学生如果不能恰当地处理好交往需要与闭锁需要之间的矛盾,就要么会感到自己被朋友

占据了、毫无自我,从而萌生失落感,要么会感到没有朋友,从而产生孤独感。恰当地处理好交往需要与闭锁需要之间的矛盾,则既能用友情抵御住孤独,又能守住自我内心世界那份独特和宁静。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与同学交往要真诚,即敞开心扉,切忌说假话骗人;对同学的困难要主动热情地关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同学的真情;保留交往的界限,即注意所交的人、场合和时间等因素,掌握好自我暴露的分寸。

(3)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

大学生既强烈地要求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约束,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又仍在情感上和行为上对家庭、学校存在较大程度的依附。这是因为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的独立意向迅速发展,他们已处于向成人角色的过渡时期;而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仍需要家庭的经济供给和与父母的感情深厚等原因,他们的依恋、依赖心理仍难以割舍。特别是对那些被父母过多保护、已经习惯于一切都依赖父母的大学生来说,独立性与依附性之间的矛盾会特别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增强独立意识;锻炼独立的才能;与父母和老师等建立、保持亲密的联系,但要逐渐增加关系的平等性质。

(4)自尊感与自卑感的矛盾

自尊感是个体能悦纳自己,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抱着肯定的态度。自卑感则是个体对自己不满,对自己持否定的态度。它们是自我体验中的两种相互对立的情感,但是在大学生身上,经常交织在一起。一般来看,大学生的自尊感特别强。这与他们在中学时代相比于其他同学比较突出有关。而进入大学后,与其他同学重新比较,许多人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不见了,从而感到焦虑、痛苦,自卑感强烈。另外,大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往往对自己有着过高的接近完美的要求,一旦发现自己存在某些不足,如容貌不是很突出、身材不是很健美、学习算不上拔尖、家庭背景谈不上显赫和才艺算不上专业等,就容易夸大自己的不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是: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尊心,减少自傲情绪;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不足,增加进取心,减少自卑情绪;不要盲目地与别人比较,增强自信心和耐挫折能力。

五、自我塑造愿望强烈,主动性、自律性有所提高

对许多大学生来说,他们一旦意识到并认可了某种自我形象,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塑造的愿望,并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他们一般还会对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非常敏感,有非改之而后快的决心,并可能切实在行动上有所体现。这些与大学生追求自我的完善、甚至完美有关,是他们力图实现理想我、控制现实我的表现。大学生在大学里,可以汲取到广泛的知识,并结识性格各异、家庭背景不同、甚至文化背景也有差异的同学和朋友,这给他们提供了多个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参照系,激发了他们原来就有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动机。大学集体的生活给了大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对许多大学生来说,这会锻炼他们的自制力,并促进他们提高自控能力。但也有些大学生,在这更多的自由空间里失去了方向,变得意志消沉,行为懒散,缺乏自控力。还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抱着消极的宿命论,根本不相信自己改变自己的可能性。因此,要教育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使他们了解改变自己的可能性和方式方法,促进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塑造,提高主动性和自律性。

六、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存在失误与缺陷

我国心理学家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和中期对我国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科学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是较好的,但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矛盾,具体表现为:自我意愿高而多,自觉行动低而少;自我认识较清楚,但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落后;过分关注自我,过多考虑自己,过于看重自己,而对他人、集体、社会考虑较少1[1]。也就是说,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失误与缺陷。下面着重探讨几种比较典型的失误与缺陷:

(1)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越来越多地关注自我,如果不能够摆正社会、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容易出现凡事从我出发,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问题。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独立性等都较强,且未必牢固地确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因此更容易出现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经观察发现,有一些大学生十分自私自利,不能站在同学的立场上替对方着想,人际关系很紧张。他们也容易因别人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而责备别人,或与别人结下仇怨。当然,这些大学生不仅伤害了他人,而且伤害了自己。例如,某大学生从小受到父母和长辈的娇宠,他们总是设法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包括一些无理要求,象他学习时家人必须绝对保持安静、穿衣服必须是高档名牌的、想什么时候上网玩游戏都可以,家人不得有微词等,逐渐地他养成了自我中心的性格。进入大学后,该大学生在和其同宿舍同学相处中,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家人,也要求他们绝对地服从自己,结果,其他同学都因无法忍受他的做法而纷纷指责他,继而远离他。最后,该大学生在宿舍和班上都成了不受人欢迎的孤家寡人,他也为此感到困惑和苦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后来,他在老师的督促下,到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在心理工作者的耐心开导下,他才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认识。

(2)过分的自卑心理

自我意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个体越来越注意与他人比较,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想象他人将如何评价自己,结果容易因过分敏感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而导致过分的自卑。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常常是有益的,可能促使个体努力改进其不足。但过分的自卑则只会摧跨一个人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勇气,导致个体一蹶不振,最终一事无成。部分大学生在其发展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自卑心过重成为他们必须要挑战的一只“拦路虎”。例如,某大学生性格较内向,他有次偶尔听到同学议论自己的长相有点难看,就认为自己真的外貌丑陋,为此先是不敢和同学多交往,后来发展到为逃避与同学见面而不去上课。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他才认识到原来不是自己的长相真有什么问题,而是自己的过分的自卑心理在作怪。最后,该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找到了知心朋友,也提高了学习成绩。

(3)过分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对某些事情不论正确与否,一概简单排斥,并带有较大的情绪成分,甚至为反抗而反抗。一般地,适度的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而且客观上有益于他们的独立。所谓适度的逆反心理,是指逆反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范围、强度、场合等较为适中,与其年龄阶段相符合。大学生由于处在向成年期的过渡期,容易出现认知片面、情绪偏激。他们在摆脱对父母和长辈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有时会因过于寻求自我肯定而有意、无意地把这些自己原来服从和尊敬的对象树立为自己的“敌人”,与之进行“斗争”。许多大学生借助对父母和长辈的一定的逆反心理的动力,培养了独立精神和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如果逆反心理过强,则不利于个体的成长,需要进行心理矫正。例如,某大学生的父母含辛茹苦地培养自己的孩子上了大学,但是该大学生却对父母很不尊重,经常借故向他们大发脾气。后来在心理工作者的帮助下才知道,该大学生是嫌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认为他们没有什么本事,所以看不起他

们。其实该大学生也知道父母培养自己很不容易,所以,他每次对父母发完脾气后,也会对自己的恶劣态度感到很内疚。该大学生对父母并非没有感激之情,也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要对父母发脾气。经过心理工作者的分析,发现他内心潜意识的想法是:“我向父母发脾气,表示我比他们高明。”该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潜意识的想法后,终于逐渐改变了对父母的态度。

(4)过分的依赖心理

一般地,青少年适度的依赖性有利于他们和父母、长辈之间维系感情,并能为他们走向独立提供社会支持。但是,过分的依赖性却显然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一些大学生对父母过分的依赖,表现在;进大学要父母亲自送、上了大学要父母来照料自己或者不大与同学交流,却整天忙着给父母打电话、课程选择要父母定、花钱比较大手大脚,用完了只管向父母伸手,而自觉理所当然、恋爱的对象要父母定,或者恋爱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向父母汇报,完全听父母的话、未来的职业选择要父母定,或者干脆把找工作的事情全权委托给父母,等等。大学生对父母过分的依赖将会导致他们自身人格发展的延迟和不健全。例如,某大学生在许多事情上都依靠父母,他经常给父母打电话或发短信,而与同学的交往很少,没有知心朋友。其他同学对他的评价是;不合群、对他人不信任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该大学生因不满自己的人际关系不佳而去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心理工作者了解到导致他的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家长从小就或明或暗地告诉他社会过于复杂、人与人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要他在与同学相处时要多加小心,以免吃亏。等他上了大学,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是对他还是关怀备至,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长时间地通电话或发很多条短信。该大学生已经习惯于把每天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小事都向父母汇报,一旦要做什么决定,都要父母帮助拿主意。经过心理工作者的开导,该大学生醒悟到自己虽然已经具备了男子汉的体魄,但是似乎还是个躺在摇篮里里的小婴儿,摇篮几乎就是他全部的生活空间,而作为男子汉,他必须学会离开摇篮,靠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劳动来独立地谋生。心理工作者帮助他确立了一些可以效仿的榜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逐渐学会了与父母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与同学增加交往,直到能完全融入同辈群体。

(5)过分的情绪化

大学生处在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自我体验的特点是:情绪丰富、波动性大、敏感性大和情境性强等。也就是说,在一定意义上,大学生表现出理性缺乏、情绪的不太稳定或不太成熟是正常的。但是,大学生如果过分的情绪化,即表现为经常情绪大起大落、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反应激烈、不顾时间场合地乱发脾气等,则是不健康的,需要矫正。这类大学生大多是因为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过分娇宠或被放任不管,所以形成了或任性或暴躁的性格,也有部分大学生是因为自尊心受到过伤害,所以不自信。大学生过分的情绪化可能对他们的学习、交往和娱乐等生活的一切方面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某大学生自认为同学对他不友好,原因是:有两次他看到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热烈地议论着什么,但是,当他出现时,他们就奇怪地终止了议论,并散开了。为此,他忧心匆匆,几天都在琢磨这件事。后来,他变得越来越郁郁寡欢,回避与其他同学交往。后来,他主动去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原来,该大学生在上初中时曾几次被其他同学嘲笑过,他们讥笑他的长样显得很傻、很滑稽。当时,他非常尴尬,不知所措。事后心里感觉既气愤又自卑。他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很忙,也就把这些事忘记了。但没想到进入大学后不久,他又遇到了相似的情况,触发了旧痛。经过心理工作者的开导,他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心结在于对人际关系过敏,而只有学着勇敢主动地与他人交往,才能锻炼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拥有自信。

第三节大学生如何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对自我意识的追求应落实到自我的塑造、自我的完善上,它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最高级的表现。大学生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应该塑造健全的自我意

识。

一、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人类的永恒话题。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大学生对自己的理想、兴趣、价值观、性格特征、品德和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就能够控制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也就能够提高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能力和作用,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否则,不利于自身人格的健康发展,并会造成人际关系不协调。大学生要真正认识自己,并非易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德等人格特征的认识、评价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而实现的。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这一点2[2]。请大学生作被试,让他们和一些竞争对手一起讨论参加工作的问题。在讨论前,所有的被试都接受了自尊测验。然后,一半被试看到的竞争对手是衣冠不整、仪表一般;另一半被试看到的对手是仪表端庄、谈吐文雅。讨论后,实验者又对大学生作了自尊测验。结果表明:接触到“仪表比自己强”的竞争者的被试自信心明显降低;而看到仪表不如自己的竞争对手的被试,自信心大大提高。

一般地,大学生在选择比较的对象时,会选择条件跟自己相似的人,认为这样的比较才有可比性。例如,某大学生想客观评价自己进入大学一年以来学习成绩的状况,他选择考入大学时的分数跟他差不多的另一名同学作比较对象是比较恰当的。但也有些大学生出于进取心不强或自信心不强的原因,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比自己差的人作为比较对象。这样向下比固然能给比较者以暂时的心理安慰或心理平衡,但长此以往,可能造成自大或相反地更加自卑。也有些自信心强的大学生敢于和比自己强的人比,比较的结果是知耻而后勇,找到了方向,并有动力赶超对方。因此,大学生在与他人比较时,首先要明确与他人比较的目的,即既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又要认识自己的劣势,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的不断进步。

2. 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自我

他人的态度是一面镜子,可以用来认识自己。例如,某大学生发现另一同学对他很友善,愿意与他一起学习、交谈和娱乐等,那么就可以断定自己很可能有吸引对方的品质。但是,如果相反,那么该大学生就该反省自己身上很可能有什么特征引起对方的厌恶了。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往往要受到他人对我们的态度的影响。艾里斯和霍姆斯的一项实验证明了这一点3[3]。被试为大学生。让他们参加10分钟的会谈。在交谈的前2分钟,主试对大学生的态度反应为中性。正式交谈时,通过微笑次数和声调等非语言行为对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感情深厚,而对另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冷淡的态度。会谈后,让大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结果表明,那些受到热情接待的大学生比受到冷遇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要高。

要注意的是,他人这面镜子有时也会歪曲我们的形象,这是因为他人可能对我们缺乏了解、有成见或偏爱和不太擅长评价别人等。因此,多用几面镜子往往可以避免偏听偏信。有些大学生只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辞,或只顾及好朋友对自己的态度,而对批

2[2]转引自:桑志芹,李绍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页

评之辞感觉很难接受,或对非好朋友的态度不予领会,结果是容易盲目骄傲,不能看清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3. 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我们既然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横向比较来认识自己,那么也可以通过与自己的纵向比较来认识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常常通过和过去的自己相比较来认识、评价现在的自己。例如,一个青年把现在的自己和童年时的自己相比,很可能认为自己在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一个老年人把现在的自己和青年时的自己比较,则很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大学生一般喜欢和中学时代的自己比。有不少大学生作了这种比较后认为,他们现在虽然在知识上更丰富、眼界上更开阔,但是,在理想信念上则更模糊、心态上更焦虑不安。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大学生在中学时对大学生活充满了过高的期待,进入大学后不能较快地调整好心理落差,另外,对多元化的社会和社会竞争缺乏正确的了解、不知如何应对。教师要引导大学生通过与自己过去的比较,既充分肯定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从而树立自信心,又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退步,然后分析其原因,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4. 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我们不仅是他人眼中的客体,也是自己眼中的客体,因此,可以通过直接地观察自己的心理过程、行为举止和活动结果来认识、评价自己。有些大学生不知该如何自我反省,他们以为自我反省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进行玄想。事实上,自我反省必须建立在自己积极地投身各种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才是可靠的。因为,个体只有通过积极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自己的品德和才能等充分地展示出来,才能给自己观察、思考自己提供机会和依据。特别地,个体根据自己活动的结果来对自己作出判断往往是更加客观的。

自我反省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有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仍带有较大的主观性4[4]。大约60%以上的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接近,其中,少数大学生是基本吻合的。还有1/3的大学生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差距较为悬殊,其中,个别大学生差距甚大。经观察,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自我反省能力,但是,他们并不习惯于事事时时处处反思自己,更不要说经常拿“手术刀”解剖自己。因此,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养成适当地自我反省的习惯,即不仅当成功的时候要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当失败的时候也要勇于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另外,教师以身作则,进行一定的自我解剖,可以帮助大学生勇于严格地要求自己。

5. 学会辨证地认识自我

辨证思维是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的认识,可以避免认识的极端和片面,它是思维的重要品质之一。由于自我十分复杂,包含多个层面和多个维度,所以只有学会用辨证的思维方式来认识自我,才能达到客观、全面和正确的自我认识。大学生已经具有较高的辨证思维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以及还不善于用它来认识自己,所以,自我认识水平还不是很高。经观察发现,有不少大学生无论是通过与他人比较,还是通过与自己比较、自我反省等途径获取认识自我的信息时,都习惯于用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结果自我评价和客观评价之间相差甚远。辨证地认识自我要求我们既认识自己的长处,也认识自己的短处;既认识自己的现在(现在的我指现实我),也认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将来的我主要指理想我);既认识自己的某一方面,也认识自己的全部方面。

二、积极、快乐地接受自我

人在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即积极、快乐地接受自己,或称悦纳自己、爱自己。能否爱自己,这是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关键。爱自己意味着按照自己的本来面目来认可、肯定自己,是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优劣短长,而不是对自己的缺点自责、自我回避,或以假象自欺欺人。爱自己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硬要找理由的话,那么可能是:“我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被赋予了最宝贵的生命”、“我的生命里充满了喜悦”和“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诸如此类。大学生要爱自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1. 积极地肯定自我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既然人都有缺点或短处,那么要发展自我,明智的做法不是企图否认、遮掩或回避它们,因为这只能是自欺欺人。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短处是积极地肯定自我的关键。大学生对自己不能改变的短处,如先天的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等要勇于面对现实、坦然接受,然后再设法通过适当的修饰加以弥补,也可以通过在其他方面取得的建设性成就而得到“补偿”。对自己可以改变的短处,如不良的生活习惯、自私自利、意志薄弱等,则要坚决改正。有些大学生因为自己存在种种缺点,就妄自菲薄,导致自信心越来越下降,连自己原来有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而积极地肯定自我,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体的能动性,使其心情愉悦,智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发挥,使其朝着自我完善的方向大踏步地迈进。

2. 正确地对待挫折

挫折是一种因原来既定的目标无法实现而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挫折发生时,有些个体常常会一味地自责自咎,贬低自己,导致自信心下降。大学生由于自我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情绪的起伏性较大,当他们面临挫折时,如考试成绩不及格、考试作弊被发现、考研究生失败、与同学发生人际冲突、失恋和毕业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等时,他们常常会变得非常消沉,看不清自己的未来和希望,对自己全盘否定。因此,要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挫折,就要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二、对待挫折的态度而不是挫折本身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更大,即要把一时一事的挫折看轻、看淡,愈挫愈奋,“失败乃成功之母”。大学生只有做到不因遭遇挫折而盲目地否定自己,才能得到完整的生活体验,达到健全的自我意识。

三、勇敢、勤劳地塑造自我

大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悦纳的基础上,还要更进一步地达到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因为这才是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自我教育是个体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体内在的个人需要,以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过程。它体现了人的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大学生要鼓足勇气、不畏艰难、勤奋努力,才能逐步迈向理想我的目标和境界。为此,大学生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努力:

1. 尽早确立正确的理想我

经观察发现,许多大学生之所以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动力不足,与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理想我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确实常常会为各种流行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所吸引,但很快又会觉得空虚。正确的理想我是既符合社会需要、又符合个人特点的个人发展目标。大学生如果能够尽早确立正确的理想我,就能为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此,大学生首先必须尽可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大学里开设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和大学生修养等课程都旨在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科学地认识社会,而到农村访贫问苦、到工厂车间劳动、到革命老区调研和做青年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则旨在从实践上帮助他们客观地了解社会。其次,大学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悦纳,尽可能全面认识自己的特点,并接受自己。

2. 有效调控、提高现实我

理想我是一个远大的目标,它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将它分解成一些子目标。只有把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立足现实,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实现理想,登上辉煌的人生顶峰。有些大学生一味沉迷于远大的理想,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最终他们只能是望着人生的顶峰兴叹。因此,必须教育大学生,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的精神,使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能逐步提高现实我,接近理想我。

大学生从一个阶段目标到下一个阶段目标的位移,必须通过有效地调控现实我来实现。为此,大学生要增加自控力。自控力是个体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意志品质。自控力的强弱对个体能否实现既定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控力才能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并把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调节到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最佳状态,最终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第四节课堂活动设计

一、课堂活动设计

1.二十个我是谁5[5]

目的:认识并接纳自我。

时间:约30分钟。

准备:1张纸,1枝笔

操作:指导者要求大家认真思考,写下20个“我是谁?”要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希望控制时间,每20 秒钟写下一项“我是谁”,约7分钟完成。然后7~8人小组交流。每个人都真诚表达,同时抱着理解他人的心情,去认识团体内每一个人。最后,组织代表全班交流活动的感受。

2.谦卑一课6[6]

目的:认识什么是自我中心,并减少自我中心,增进健康的自我意识。

时间:约50分钟。

操作:指导者提示: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4~5人,围坐在一起。

(1)每个小组成员分别对小组其他成员讲一个自己的故事,时间2~3分钟。要求一个人在讲故事时,其他小组成员要认真听。

(2)每个小组成员分别对小组其他成员重复一遍刚才自己讲过的故事,要求:尽量少用“我”和“我的”一类的词;时间尽量与上次用的差不多;一个人在讲故事时,其他小组成员要认真听。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在两次讲故事中自我感受有何不同,以及听他人两次讲故事中你对他的感受有何不同。时间约20分钟。

二、思考题

1.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特点是什么?

2.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模式是什么?

3.试分析自己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4.结合你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准备如何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P120_12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能认识常见的图形,并能对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 分辨; 2、能够对实际中的物体进行抽象化为图形; 3、能了解多面体中的欧拉公式。 教学分析: 重点: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辨; 难点:欧拉公式的应用与认识。 教具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相关的立体图形及实际生活物品。 教学设想: 强调几何学与实际生活的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入手,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以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规则物体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对于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概念,如圆柱、棱柱等,都不是定义,仅是描述性的说法。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严格的概念,只要求能通过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的过程。 二、新课拆析: 1、知识基础: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一个三维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物体,而这些物体中有一部分是较有规则的,如:

2、知识形成: 图1 图5 在上面的图形中: (1) 图1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圆柱体); (2) 图2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柱体(棱柱体); (3) 图3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圆锥体); (4 ) 图4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球体; (5) 图5所表示的立体图形是锥体(棱锥体); 另外,棱柱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 棱锥有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 如: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三棱锥 四棱锥 五棱锥 六棱锥

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案教学文案

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 我教案

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白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情感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客观地对待别人的评价,悦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3、能力目标: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评价自己。 2、难点:让学生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接纳自我。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酸酸甜甜就是我》 四、教学过程 (一)总体思路与时间安排: 1.教学时间:40分钟 2.过程: 破冰游戏(2min)→故事导入,提出认识自我,悦纳自我(4min)→认识自我的具体方法(23min)→悦纳自我的技巧(7min)→归纳总结,欣赏音乐(2~4min) (二)具体流程: 1.破冰游戏(2min) 游戏规则:

(1)全体站立,当教师口念“我说1”时,请大家把手举起来;当教师说“我说2”时双手平放,当教师说“我说3”时双手与身体成45度。 (2)活动正式开始时,教师说“我说1”、“我说2”,同学们才可做动作。 2.故事导入(4min) (1)教学设计: ①一只不会飞的鹰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捡到了一枚鹰蛋,把它放在了农场谷仓的一个鸡窝里,过了一段时间,小鹰破壳而出,跟着一群小鸡一起长大。这只鹰以为自己是只小鸡,跟着鸡群一起咯咯地叫,用力拍着翅膀在墙角低飞。 许多年过去了,这只鹰已经变得很老。有一天,它抬起头,发现一只美丽的大鸟在他头顶那片万里无云的天空飞过。那只鸟拍动着金黄色的强壮的翅膀在天际优美的滑翔。鹰仰望着天空,充满敬畏地问旁边的伙伴:“它是谁?” 它身边的鸡说:“它叫鹰,是众鸟之王,它是属于天空的,而我们是属于陆地的——我们只是鸡。”这只地上的鹰很是羡慕天上的鹰,但是这只鹰直到死的那一天,也一直没有飞过。它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教师:看完这个后,大家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这只鹰为什么不会飞的原因吗?大家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一分钟后老师会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3min) ②根据学生的看法,教师总结:地上的鹰没有认识到它本质上是一只鹰,这是它失败的原因。同样的道理,我们人也一样,最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超越自己。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认识自己,并且要做到悦纳自己。(1min)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主讲人:XX中学 XX 同学们: 大家好!疫情过后,很多同学迷失了自我,不知所措!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超越自我?今天我针对这个问题我来给大家讲讲: ◎什么是自我、超越自我 自我就是一种主见。一个独立的人,他(她)具有独立的生活,独立的思想,所有的行为均不受任何外力的左右 常听人说,人最难的莫过于超越自我。要超越自我,首先要认识自我、相信自我。相信自己什么呢?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潜力,相信自己的正确与力量,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取得成功。但自信决非自傲,自傲者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看不到他人的长处。那么,如何才算一个自信者呢?自信者,能正确看待他人与自己,既能用自己的长处来鼓舞自己的信心,又能用短处来警戒自己不可骄傲,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什么是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就是向着前方不懈奔跑。跑,向着绚目的辉煌;跑,向着耀眼的明天。跑,不让名利、声望模糊双眼;跑,不要让平庸、懒惰绊住双脚。君不见赛场上当年的刘翔,不断刷新纪录、挑战极限?那就是超越自我。 也许你会慨叹周杰伦头顶那片绚烂的花环,他是歌坛的天王。但他没有停止努力,依然奔走人生的坎坷征途。于是当歌迷怀疑他是否江郎才尽时,《依然范特西》的横空出世证明了一切!他勇于同病魔斗争,敢于超越自我,不贪恋名利,不爱慕虚荣,才使得《千里之外》唱响大江南北,《菊花台》感人至深,《听妈妈的话》风靡一时。这就叫超越自我! 是金子就要发光,是雄鹰就要翱翔,是翠竹就要拔节。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斩断了心底萌生的劣根,才能创造生命的精彩。若是一味放纵,任心底的杂草肆意滋长,成功的大门便会被它掩盖,夺目的花环也会被它遮住光彩。 学习,是初中的你们必做的事;努力学习是你们的目标;不断取得成绩就是你们超越自我的最佳舞台和机会。跨越你们的每一步,超越你们的每一步,高傲地飞翔吧!去超越你本以为不能做的事!一次考试的失意算什么?要相信自已,成功的距离不远,成功就在脚下。不要颓废,不要放弃,大胆的超越!所谓吉鸿昌说的“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正确认识自己 一个年老的富翁让他的儿子去闯天下。青年来到热带雨林中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高十余米,在一大片雨林中只有一两株,青年觉得这种树木木质不错而且稀有,就准备去贩卖。这种树木砍下之后,让外层腐烂,留下木头呈黑色的部分,会散发出无比香气,放在水中也不像其他树那样浮在水面上,而是沉到水底。青年把这带有香味的树木运到市场出售,一月来从没有人买他的树,倒是旁边卖木炭的小贩生意很火。他想:大概我的树真的不及那人的炭。于是他把香树烧成炭挑到市场

中学:“认识自我-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认识自我,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生命的奇迹 我们追求美,我们追求完美。然而,那断臂的维纳斯令我们心醉,那种因残缺而更显美丽的魅力震撼人心。奥运会的闪亮之处是力量,是智慧,是技术;残奥会的动人之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是挑战生命的决心,是直面人生的坚强。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生命之美!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 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快乐吗? ?你幸福吗? ?你爱你自己吗? ?幸福是什么?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介绍,我国17 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4亿,保守的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心理障碍者有三千多万人,其中,中小学心理障碍患者的患病率为21.6%至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而且还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 ?中新网十月十日讯:在上海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市8个区2500多名中小学生中,竟有5.85%的人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自杀未遂者达1.71%.有24.39%的人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也达到15.23%.但绝大多数父母对此一无所知. ?专家分析,儿童、青少年患精神障碍的情况增多,首先归咎于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 幸福就是睡在自家的床上,吃父母做的饭菜,听爱人给你说情话,跟孩子做游戏。 ----林语堂 ?但现实并不是如此美好,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 1.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样子,面对未来,迷茫得不知所措。 ? 2.常常在回忆里挣扎,有很多过去无法释怀。 ? 3.很想放纵自己,希望自己彻彻底底醉一次 ? 4.心里突然冒出一种“厌倦”的情绪,觉得自己很累很累。 ?5,突然很想逃离现在的生活,想不顾一切收拾自己简单的行李去流浪。 珍爱生命 残奥会上奋勇拼搏的运动健儿 海伦·凯勒是一位很不平凡的女性。她很小的时候就既聋、又哑、还盲,但她却做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奇迹般地学会了英语、法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考进了英国剑桥大学,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她的精神,受到了亿万人民的敬仰和爱。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右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到的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回来,可是办不到.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很快发现: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图形的认识测试卷

七年级上数学第四章图形的认识测试题 (时限:10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图形中是柱体的是( ) 6() 5() 4()3()2() 1()A . (2)(4) B . (1)(2) C .(5)(6) D .(3)(6) 2.如图,将五角星沿虚线折叠,使得A ,B ,C ,D ,E 五个点重合,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 A .棱柱 B .圆锥 C .圆柱 D .棱锥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线段; (2)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 (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AB =BC ,则点B 是线段AC 的中点; (5) 射线比直线短.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两个锐角的和( ) A .一定是锐角 B. 一定是直角 C. 一定是钝角 D. 可能是钝角、直角或锐角 5. 一个角的补角为158°,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 ) A.22° B.68° C.52° D.112° 6. 5点整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钟之间的夹角是( )

A.120° B.30° C.150° D.60° 7. 如图所示,OC 平分∠AOD ,OD 平分∠BOC , 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 ∠AOC =∠BOD B. 2∠DOC =∠BOA C. ∠AOC = 2 1 ∠AOD D. ∠BOC =2∠BOD 8.将一正方体纸盒沿下右图所示的粗实线剪开, 展开成平面图形,其展开图的形状为( ) A B C D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 三棱柱有 条棱, 个顶点, 个面. 10. 如图,若D 是AB 中点,AB =4,则DB = . 11. 42.79= 度 分 秒. 12. 如果2935'α∠=?,那么α∠的余角的度数为 . 13. 点A ,B ,C 是数轴上的三个点,且BC=2AB . 已知点A 表示的数是-1,点B 表示的数是3,点C 表示的数是 . 1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 ∠EOC =76°,则∠BOD = °. 15. 已知α∠为锐角,则它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______度. 16. 在右图中,线段的条数是_______. 角共有_______个.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36分) 17.(本小题满分4分) 已知a ,b 求作线段AB 使2AB a b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 纸盒剪裁线 A B D A C B D E F

认识自己悦纳自我 (课内比教学案例)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案例 兴山县实验中学王宗胜 辅导目标: ⒈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⒉认识自己的优点,增进自我接纳。 ⒊发挥自身的优势,寻求自信的支撑点,做个最好的自己。 辅导对象:初中学生 活动时间:一课时 辅导地点:教室 辅导方式:⒈听故事⒉讨论⒊学习写自己的优缺点 辅导理念: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中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因此,通过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帮助中学生逐渐掌握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的内部品质的更深入评价,有利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形成健康的心理。 辅导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故事。 辅导流程: 一、导入 暖身活动:听歌曲“如果愿意你就拍拍手”(可以提前放歌曲) 导语: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陪着你呱呱坠地,和你一起蹒跚学步,一块步入青春的学堂,开创你的事业,直到你安享晚年乃至入土为安。你不一定真正了解他(她)。但是,你深刻了解这个人将助你迈向成功。请你猜猜看这个人是谁?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二、小故事中的大道理: 听故事“小马过河”并思考 (1)小马一开始为什么不敢过河? (2)小马为什么后来又敢过河了? (3)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和能力,结果会怎样? (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例子,能说明了解自己的重要性?

知识链接: (一)自我的涵义: 自我认知包括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的认识。 生理我:外貌(身体、面孔、头发等) 心理我:性格、兴趣 社会我: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情况 听故事并讨论:《骆驼与羊》 (1)为什么骆驼和羊都认为它们自己说的是对的? (2)骆驼和羊对自己的认识对吗?他们的认识分别是什么?(学生发言,总结出认识自我得意和方法---通过自我的反省来认识自己。) (3)骆驼和羊对自己的认识怎么样?全面吗? (4)老牛是怎么评价的?(学生发言总结出认识自我的一个人方法—通过他人的态度来了解自我。) (二)知识链接:认识自我的方法 1、反省和检验自我 2、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 3 与他人比较(要同质,忌攀比。同起点,条件尽可能一样,不同不可比) 4. 平时的成果(学习、生活、人际等) 5.心理测验 6. 写日记 …… (三)、试一试,填一填 1、我是一个(女孩子)。 2、我是一个(健康的人)。 3、我是一个(爱笑的人)。 4、我是一个(有许多朋友的人)。 我是一个(……)。 三、悦纳自我(过渡)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他能不能接受自我,这叫“悦纳自我”.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关键在于自己如何看待.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在树立信心的同时,还要避免骄傲自大;还要了解自身的弱点,认识到没有人是完美的或是万能的.只有客观,全面,愉快地接受自我,才能很好地多角度接纳自我,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完善自我的努力方向和途径. (一)活动

认识自我 超越自我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探讨“自信心”的建立 [ 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自信心的重要性,了解自信者的表现,掌握建立自信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建立自信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活动与表演相结合。 教学教具:漫画“自卑、自信、自大”,表格“我的优点”。 课前准备:让四同学准备表演:“谁是自信者”,让每位同学写一篇文章“谈自信”从中了解班上哪些同学缺乏自信及其表现,以及他们对自信的认识;让学生注意观察班上每个同学有些什么优点。 教学过程: 引入:问“同学们有谁认为自己是一个自信的人请举手”(一般只有十来个同学举手);请一些同学说说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及不良影响,从反面例子引入自信的重要性。 一、自信的重要性(板书)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棗爱默生(板书) 举例说明: A.居里夫人凭着对自己科学假设的坚定信念,在艰苦的条件下从几吨沥青中提炼出一克的镭。 B.爱迪生在寻找一种材料做电灯丝时,曾千百次失败,被人讥笑,如果他不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不可能坚持实验。 C.98世界杯外围赛亚洲区十强赛中,中国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进军世界”的梦想再次粉碎,而卡塔尔队处于四战只得一分的劣势之下依然有争强斗胜的心,毅然换了教练,对队伍稍作调整后就取得了三连胜的辉煌战绩。中卡两队鲜明对比再次验证自信的重要性。 D.请班上个别比较自信并对自信的重要性深有体会的同学谈体会。 通过以上由远而近,由名人到身边的同学等几个例子让同学深深体会要成功首先要自信。 过渡:大家知道了自信的重要性后,就要懂得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自信的人。 二、自信的表现(板书) 大家先看一个小小的表演,看有什么启发?

表演:“谁是自信者?” (内容)班上举行文艺晚会,他们是我们班上最能歌善舞的同学,我作为文娱委员当然要请他们在晚会上表演一两个节目啦。 文:小A,你这么能歌善舞,能在晚会上为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吗? A:(自卑地)哎哟,我这歌喉和舞姿哪能见人呢,不要叫我出丑啦。 文:班上的同学都很喜欢你的歌舞呢。 A:这是他们抬举我罢了,我哪有那么好的才能,而且我也没有这个胆量,你还是放过我吧。 文:那我也不勉强了。小B,你的歌舞也很出众,你愿意为我们作表演吗? B:哎,谢谢你的称赞。有机会让我在班上表演我当然乐意啦,而且这也是作为班集体的一分子的责任。我会尽力而为的! 文:谢谢你的支持。小C,你愿意参加表演吗? C:表演是我的强项,班上我认第二还有人敢认第一吗?表演当然是非我莫属啦!(指着B)不过他和我同台表演似乎不太相配吧。 问:“表演中的A、B、C分别是什么心理的表现?” 答:“A是自卑心理、B是自信、C是自大心理的代表。” 结合表演中的三个人物和三幅漫画的比较,概括出自卑、自信、自大的特点。 自卑--过低地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板书) 自大--过高地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板书) 自信--恰当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板书) 过渡:现在大家基本能判断自己是否一个自信的人,如果不是的话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信心呢? 三、建立自信的方法(板书) 在介绍方法之前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如何建立学习信心?”。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同学进入高一级这新集体后发觉周围强手如云,加上这次期中考很多同学觉得成绩很不理想,于是学习信心发生了动摇。而学习信心对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请大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看如何利用接下来学习的建立自信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4章 图形的认识

第4章图形的认识 4.1几何图形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2.知道什么是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能够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重点) 阅读教材P112~114,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探究 1.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3.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二)自学反馈 1.如图是交通禁止驶入标志,组成这个标志的几何图形有(A)

A.圆、长方形 B.圆、线段 C.球、长方形 D.球、线段 2.下列图形不是立体图形的是(D) A.球B.圆柱 C.圆锥D.圆 3.下列图形是正方体表面积展开图的是(D)

活动1小组讨论 例观察图中的图形,它们分别与下列哪种立体图形对应?解:图中的(1),(2),(3)分别与图中的(a),(d),(e)对应. 图中的(4),(5),(6)分别与图中的(b),(c),(f)对应. 活动2跟踪训练 1.下面几种几何图形中,属于平面图形的是(A) 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④圆;⑤四棱锥;⑥圆柱.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②⑥D.④⑤⑥ 2.将下列几何体与它的名称连接起来. 解:如图所示: 3.(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2)设计一张由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三角形、直线等)组合成的优美图案,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解:略. 活动3课堂小结 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2.生活中很多图案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我们也有能力设计美观、有意义的图案.

(完整版)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案

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白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情感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客观地对待别人的评价,悦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 3、能力目标: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评价自己。 2、难点:让学生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接纳自我。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酸酸甜甜就是我》 四、教学过程 (一)总体思路与时间安排: 1.教学时间:40分钟 2.过程: 破冰游戏(2min)→故事导入,提出认识自我,悦纳自我(4min)→认识自我的具体方法(23min)→悦纳自我的技巧(7min)→归纳总结,欣赏音乐(2~4min)(二)具体流程: 1.破冰游戏(2min) 游戏规则: (1)全体站立,当教师口念“我说1”时,请大家把手举起来;当教师说“我说2”时双手平放,当教师说“我说3”时双手与身体成45度。 (2)活动正式开始时,教师说“我说1”、“我说2”,同学们才可做动作。 2.故事导入(4min) (1)教学设计: ①一只不会飞的鹰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捡到了一枚鹰蛋,把它放在了农场谷仓的一个鸡窝里,过了一段时间,小鹰破壳而出,跟着一群小鸡一起长大。这只鹰以为自己是只小鸡,跟着鸡群一起咯咯地叫,用力拍着翅膀在墙角低飞。

许多年过去了,这只鹰已经变得很老。有一天,它抬起头,发现一只美丽的大鸟在他头顶那片万里无云的天空飞过。那只鸟拍动着金黄色的强壮的翅膀在天际优美的滑翔。鹰仰望着天空,充满敬畏地问旁边的伙伴:“它是谁?” 它身边的鸡说:“它叫鹰,是众鸟之王,它是属于天空的,而我们是属于陆地的——我们只是鸡。”这只地上的鹰很是羡慕天上的鹰,但是这只鹰直到死的那一天,也一直没有飞过。它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教师:看完这个后,大家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这只鹰为什么不会飞的原因吗?大家仔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一分钟后老师会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3min) ②根据学生的看法,教师总结:地上的鹰没有认识到它本质上是一只鹰,这是它失败的原因。同样的道理,我们人也一样,最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超越自己。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认识自己,并且要做到悦纳自己。(1min) (2)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对认识自我的兴趣,引出本节课所要讲的主题——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2.认识自我的具体方法(23min) (1)教学设计: ①PPT呈现人们通过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三个方面来观察和认识自己: 1、生理自我的认识——指个体对自己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和认识,包括外貌、风度、健康状况等方面。例如:我是个高个子,我是个短发女孩等; 2、心理自我的认识——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和认识。如我是个胆小的人,我爱好文学等; 3、社会自我的认识——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观察和认识,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是自己在班级、年级、学校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如我是一名中学生,我是个受欢迎的人等。(2min) ②活动:“我”是“我”吗?(21min)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主题班会

一、班会背景 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知识的增多、社会交往的复杂,自我意识进一步得到发展。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已由童年期借助家长、老师转为以自己为主体来认识、评价自己;在自我态度方面,他们也有了明显进步,不再盲目听从别人的议论;在自我评价方面,他们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改正等品质是逐步提高的;但作为未成年人,他们在自我认识、自我态度、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改正方面仍有较大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自我意识盲目膨胀,以自我为中心,与父母、老师、同学关系紧张,遇事易偏激; 对于自身的不足,不能坦然接受,更不能积极主动地去改变自我、超越自我。 一方面应当肯定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为他们的成长而欢呼,同时又要耐心教育,积极引导,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向良性方向发展,做到悦纳自我、超越自我、消除自我中心。 二、班会目的 1、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向良性方向发展,做到悦纳自我、消除自我中心。 2、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 三、班会准备 1、召开班委会商量班会的策划组织。

2、布置学生以“珍视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以便演讲之用。 3、指导学生排练节目。 4、班会主持:学生 四、班会过程 (一)程序 1、导入:先让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心理成熟自测(待定,准备测试卷)。老师在学生初步体验的基础上,指出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 2、第一环节:展示《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感悟到认识自我首先要悦纳自我,敢于表现自我。 3、第二环节:相声表演,使学生在笑声中明白如果自我意识盲目扩大,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态,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发展。 4、第三环节:播放班级自拍录象《心灵的舞蹈》(由班中学生饰演),让学生感悟认识自我的最终目的是超越自我,只有超越了自我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学生演讲《超越自我》,寻找超越自己的方法。 5、演讲《超越自我》 6、2003年10月16日,是一个令全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兴奋的日子,也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日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有关于他的一些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本章复习教案华东师大版.doc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基本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本章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的全部知识; 2.对线段、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3.掌握本章的相关概念和图形的性质; 4.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 5.了解本章的题目类型.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 【教学难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对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边回顾边画出本章知识框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总体把握,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后面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通常画一个立体图形要分别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如从不同方向看图1就可得到图2中的三个图形.同样由图2的三个图形也可以画出图1.如果不能认真的观察分析

立体图形的特征,就不能正确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 图1 图2 2.在研究直线、线段、射线的有关概念时,容易出现延长直线或延长射线之类的错误.在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射线时,容易忽视第一个字母表示的是这条射线的顶点. 3.直线有这样一个重要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有这样一条重要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两个性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基础,应抓住性质中的关键性字眼,不能出现似是而非的错误. 4.注意线段的中点是指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而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这里应特别注意线段与距离的区别,即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则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是不能等同的. 5.角的表示方法中,当用三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时,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在角的两边上各取一点,将表示这两个点的字母分别写在顶点字母的两旁,两旁的字母不分前后. 6.在研究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时,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常常误认为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章重点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回顾,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三、典例精析,温故知新 例1如图1所示,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 解:①与d类似,②与c类似,③与a类似,④与b类似. 例2如图2所示,讲台上放着一本书,书上放着一个粉笔盒,指出右边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视图.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班会目的: 1、贯彻学校“无德之学无魂,无学之德无根”的育人准则,使学生德学相融,全面发展。 2、针对高二文科班的现状,通过“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准备过程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学习与人生的关系;认识自己、认识班级、认识社会,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3、通过班会互动合作的过程,增强大家的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不仅使大家更好的溶入了集体,还为以后的互动学习奠定坚实的友谊基础。 班会基本结构: 一、正确认识人才与正确认识自我 1、时代呼唤人才 (1)通过显示资料,表明时代需要人才。(材料选自:高二《德育》读本) (2)讨论“正确认识人才与正确认识自我”。 (3)资料显示人才的标准。(材料选自:高二《德育》读本) 情景剧《我们的课堂》:通过日常的学习的事例,表现学生自我人格的不健全。由于题目的加难,而逐步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到放弃学习。(反面事例) 2、人才需要健全的人格 (1)通过情景剧显示反面事例(主要围绕:针对我们来讲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显示的不健全人格的现象)。 (2)通过真实故事(爱因斯坦),阐明怎样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 3、审美人格 (1)通过讨论什么是"美",阐明人生最美是青春。 (2)资料显示关于审美的一段小资料,为更好的揭示主题(除此之外,在讨论中点明在此时期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醒并激励大家)。 二、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显示事例

(1)串联3个情景剧展示社会奉献的事例,由此引出社会中奉献的其他事例。说明奉献是无私的,奉献是一种平凡中的伟大。多一份奉献就多一份爱。 《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公共汽车上》、《白衣天使》 (2)突出学校中的刘增力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录音引出主题)。 (3)班中奉献事例,特别突出卫生委员王莹对班中的贡献。 在谈话过程中,渗透并阐明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在于"我们为人类奉献了多少"。 2、情景剧:《给妈妈洗脚》(强调家庭的奉献,并以此警示大家) 三、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1、认识自我(应用"木桶原理"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超越自我(通过篮球运动员的事迹,鼓励大家,努力前进)(选自:高二《德育》读本) 3、最后,通过歌曲《我们和未来有约》再一次把大家带入高潮,形成团结上进的氛围,共同努力,向美好的未来努力! 班会自我评价 班会是在高二年级寒假分班后重新组成的文科班召开的,通过班会的准备过程,大家共同努力,人人参与,凝聚了新集体,增强了班集体荣誉感。 在班会的准备过程中,无形中对班级开学一段时间的生活进行了总结与反思,通过创设的情景剧,揭示了学生们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有责任感、能够克服困难、有爱心、孝心、有奉献精神、同时也对错误的自我行为进行了暴光。教育情景从班级生活中来,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做人的基本原则和主流思想。教育体裁紧紧贴近社会生活,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内容的有机相融。教育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班会通过讨论、情景剧、旁白、投影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在情景剧后加以讨论,深化了班会的主题教育内容。 由于班会准备时间短,班会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不顺畅的一些环节,但是,大家共同努力搞好班会,为之付出的过程更值得回味。

主题班会教案之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认识自我,珍爱生命

主题班会教案之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教案:认识自我,珍 爱生命 生命的奇迹 我们追求美,我们追求完美。然而,那断臂的维纳斯令我们心醉,那种因残缺而更显美丽的魅力震撼人心。奥运会的闪亮之处是力量,是智慧,是技术;残奥会的动人之处是克服困难的勇气,是挑战生命的决心,是直面人生的坚强。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生命之美!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 三毛 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o你快乐吗? o你幸福吗? o你爱你自己吗? o幸福是什么?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o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介绍,我国17 岁以下未成年人

有3.4亿,保守的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心理障碍者有三千多万人,其中,中小学心理障碍患者的患病率为21.6%至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而且还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 o中新网十月十日讯:在上海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市8个区2500多名中小学生中,竟有5。85%的人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自杀未遂者达1。71%。有24。39%的人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曾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人也达到15。23%。但绝大多数父母对此一无所知。 o 专家分析,儿童、青少年患精神障碍的情况增多,首先归咎于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 幸福就是睡在自家的床上,吃父母做的饭菜,听爱人给你说情话,跟孩子做游戏。 ----林语堂 o但现实并不是如此美好,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o1.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样子,面对未来,迷茫得不知所措。 o2.常常在回忆里挣扎,有很多过去无法释怀。 o3.很想放纵自己,希望自己彻彻底底醉一次 o4.心里突然冒出一种“厌倦”的情绪,觉得自己很累很累。

第4章图形的认识试卷

湘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如图,OA⊥OB,若∠1=55°,则∠2的度数是() A.35°B.40°C.45°D.60° 2.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则它的平面展开图是() A.B.C.D. 3.如图,OB是∠AOC的角平分线,OD是∠COE的角平分线,如果∠AOB=40°,∠COE =60°,则∠BOD的度数为() A.50°B.60°C.65°D.70° 4.利用一副三角板上已知度数的角,不能画出的角是() A.15°B.135°C.165°D.100° 5.某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银杏叶剪掉一部分(如图),发现剩下的银杏叶的周长

比原银杏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垂线段最短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6.下列说法: 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是2; ③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④2.692475精确到千分位是2.6924; ⑤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⑥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其中错误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7.点C在线段AB上,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C是线段AB中点的是()A.AC=BC B.AC+BC=AB C.AB=2AC D.BC=AB 8.如图,一根长为10厘米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若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的长度共有()

(学习心得体会)成长心得: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从学校到职场我们完成了角色转变,角色转变后如何迅速适应环境,融入环境,这本书给了很好的指导,总结起来主要学到如下几点:一、角色转变,迅速适应 毕业意味着另一种生活的开始,意味着一种角色的转变,从学校到公司,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社会与学校相比,更多的是竞争,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而打拼,在这样的环境下,适者生存。如果你是弱者,你要努力变强;你是强者,你要努力变得更强。当你还在沉浸在自己的进步时,别人可能已经超过了你。 ●二、自我定位,从小事做起 刚进入公司,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这样的感觉,自己有能力,但公司总是给自己安排一些很简单的任务,有些人对这样的安排有些意见,对一些小事情还有点不屑,结果连小事都没有做好。试问,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的人,领导还会委以重任吗?答案是否定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刚入职场的我们,必须按部就班就把小事做好,其实一件大事就是有很多件小事组成的。切记好高骛远,放平心态,做好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大事就会迎刃而解。 ●三、不抱怨,踏实工作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和学校全然不同,有了很多规则和制度,规定了有些你可以做,有些你不可以做。这样会让新员工感觉很不适,总是抱怨这

不好,那不好的。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如果公司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个人上班都迟到早退,吃饭插队,这样下去公司会成什么样?这样的公司恐怕难逃破产的宿命。所以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我们要做到不抱怨,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把在学校里的陋习抛到九霄云外。踏实工作,和身边的同事和谐融洽地相处,认真工作每一天,不抱怨制度,不抱怨人。 ●四、弱化自我,融入团队 一个公司是好比一艘船,ceo是这艘船的船长,给大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每个人在船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大家通力协作,这艘船才能顺利到达终点。试想,如果在船上的船员都不听船长的指挥,那么这艘船,将永远到不了终点,可能早已被暴风雨吞噬。在公司里,不是一个人单干,蛮干的地方,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往往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团队才是我们的依靠,我们要尽快融入团队,为了融入团队,我们要做的就是弱化自我,少一点张扬的个性,这样同事就会对你多一点包容。 ●五、用心、专心、细心、责任心 其实责任心是工作的前提,如果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工作没有责任心,我们可能只会敷衍了事,不会去用心,所以工作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我们在工作中,要处处用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不懂的,可以向同事请教,用心做人,用心做事,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做一件事的时候,能不能专心,这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排除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工作。比如做一项研究,有时要放弃很多东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创造更大的价值。细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

精选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4平面图形作业(新版)华东师大版(1)

4.4平面图形 1.如图是由下面五种基本图形中的两种拼接而成,这两种基本图形是() A.①⑤B.②④C.③⑤D.②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多边形 B.一条弧和经过弧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C.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 D.圆的一部分是扇形 3.已知如图,则不含阴影部分的矩形的个数是() A.15 B.24 C.25 D.26 4.下列几何图形中,不能一笔画成的是() 5.以下图形中,不是平面图形的是() A.线段B.角C.圆锥D.圆 6.用六根长度相等的火柴棒搭等边三角形,最多搭成_________个. 7.一个长方形锯去一个角,可以得到的图形是_________. 8.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的图形称为_________图形. 9.下图是一个三角形,现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将这个三角形分割成4个较小的三角形(即分割成四部分)得到图①,再连接中间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继续将它分割得到图②;再继续连接最中心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将它分割得到图③. (1)图②中大三角形被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图③中大三角形被分割成几个三角形.

(2)按上面的方法继续分割下去,第10个图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第n个图形呢(用n 的代数式表示结论)? 10.如图所示,正方形的边长为a,以各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1.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有哪几个是四边形? 12.如图,你能数出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多少个不同的四边形?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C 6.4

7.三角形,梯形和五边形 8.立体 9.解:(1)图②中大三角形被分割成7个三角形;图③中大三角形被分割成10个三角形.(2)图⑩有4+3×9=31个, 第n个图形有4+3(n﹣1)=(3n+1)个. 10.解:S阴影=π×()2=πa2. 11.解:由四边形的定义可知,只有(2)是四边形. 12.解:由所给图形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图形中有5个三角形,6个四边形.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案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活动理念]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由于自我意识的急剧发展,青春期的学生产生了成人感、自尊感、有针对性的闭锁性,并且开始强烈地关注自我,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作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由于中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与评价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 因此,培养中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必由之路。认识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 [活动目标] 1、通过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悦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活动形式]案例讨论与交流、学生互动活动等 [活动准备]案例,课件,纸,笔等。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活动1:故事导入——《斯芬克斯之谜》

有这样一个传说,众神居住的地方叫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主神是宙斯,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箴言。宙斯想把这句箴言告诉人类,于是,他派了斯芬克斯来到人间。斯芬克斯把这句箴言化作了一道谜语让人们猜。 斯芬克斯来到古希腊著名的城堡拜森克,守候在城堡唯一的井口旁,要求前来打水的人猜这句谜语,凡是没猜中的,斯芬克斯马上把他吃掉;如果猜出来了,她自己就会死去。这句谜语给当时拜森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终于有一天,一个叫“俄狄浦斯”的年轻人来到了斯芬克斯的面前,说出了这个神奇的谜底。于是斯芬克斯死了,而这个谜语流传了下来。 谜语是:什么东西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谜底:人。 箴言:认识你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谜语,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感受到认识自我是十分重要的,并由此导入新课。 指导语:同学们,当色彩斑斓的青春世界向我们敞开大门,面对悄然而至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呢? 活动2:我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1、问自己10次,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把头脑里浮现的答案一一

《认识自我_超越自我》主题班会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主题班会 二、班会目的 1、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向良性方向发展,做到悦纳自我、消除自我中心。 2、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 三、班会准备 1、召开班委会商量班会的策划组织。 2、布置学生以“珍视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3、指导学生排练节目。 4、班会主持: 四、班会过程 (一)程序 1、导入:先让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心理成熟自测。老师在学生初步体验的基础上,指出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 2、第一环节:展示《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感悟到认识自我首先要悦纳自我,敢于表现自我。 3、第二环节:相声表演,使学生在笑声中明白如果自我意识盲目扩大,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态,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发展。 4、第三环节:观看录像《心灵的舞蹈》,让学生感悟认识自我的最终目的是超越自我,只有超越了自我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学生演讲《超越自我》,寻找超越自己的方法。 5、结束:欣赏诗歌朗诵《我就是我》。 (二)活动纪实 导入 主持人:古希腊人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最高智慧。“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我认识的程度,对其自身发展而言,尤显重要。 也许很多同学会说,世上最了解自己的莫过于自己,我当然认识自己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下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测试。(首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是否成熟作出评价,学生完成后,发《心理成熟度自测表》,学生的自测情况是三分之二与预测不符合) 文学家苏轼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有时比认识别人可能更要困难。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抉择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换句话说,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正确认识自己。 第一环节:悦纳自我,表现自我 主持人:首先我们请谢××同学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 谢××拿着一张白纸一张黑纸走上讲台:那是在非洲加纳的一所寄宿制中学里,一位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到:“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他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学生听完后展开热烈讨论。 学生A:第一次孩子们只看到了白纸上的黑点,老师很沮丧,因为这表明孩子们对自身认识不够,遇到挫折时容易自卑。第二次孩子们看到了黑纸中的白点,说明学生遇到挫折时还能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是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