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车间制程检验规范

PACK车间制程检验规范
PACK车间制程检验规范

PACK车间制程检验规范

1、目的:

指导包装IPQC对包装车间各工序进行巡查及监督,及时发现和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并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从而保证品质。

2、所用仪器和工具:

钢尺、万用表、游标卡尺、温度计、自制夹具。

3、检查方法:

按IPQC岗位操作准则、作业指导书、包装生产工艺及检验标准对车间内各工序进行巡回抽样检验及监督。

4、检验标准:

工序名称检验方法检验项目抽样方式检验标准判定及处理

贴面垫目测

尺寸

外观5CS/人/h

1、面垫尺寸符合工艺要求,粘性良好。

2、面垫无明显翘起、起皱或变形、面垫缺角

等现象。

3、无漏贴面垫,面垫脱落,及盖帽孔贴的不

对位或歪斜等现象。

抽检中有1PCS不良时

将这一小时生产的电

池返工全检,并作质量

记录。

单体包膜

热缩目测

尺寸

外观

5PCS/人/h

1、PVC膜颜色、尺寸符合工艺标准;

2、热缩后PVC膜无严重起皱、变形,热缩效

果良好,无破损、划伤或完全没有收缩等

现象。

3、PVC膜热缩后按工艺包住正负极,不允许

包不到位或包得过多;

抽检时如有异常将包

好的隔离返工,如电池

包不到位,需重新确认

定位模具是否适合。

单体电池测电压万用表

测量

电压5PCS/人/h

1、测电压的范围完全按工艺要求的标准进

行,测量记录准确。

2、检查员工挑选后成品电池中是否有低电

压、零电压、负电压电池。

抽检5PCS中发现有1

只不良时,将这一小时

电池返工重检,并做质

量记录。

电池高温房搁置

目测

温度计

搁置时间

温度

1次/h

1、检查烘箱房原始记录表,电池高温搁置时

间按工艺要求的执行。

2、电池在搁置期间无爆炸、漏液、发鼓等异

常现象。

巡检中若发现有异常

现象立即通知当班领

班或OQC领班。

测电压

测内阻内阻仪内阻5PCS/人/h 1、单体电池的内阻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组

合电池的内阻按工艺要求的进行匹配。

2、单体电池的电压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组

合电池的电压按工艺要求的进行匹配。

抽检5PCS中发现有1

只不良时,将这一小时

电池返工重检,并做质

量记录。

工序名称检验方法检验项目抽样方式质量要求判定及处理

组排目测方式

方向

外观

5PKS/人/h

1、组排方式符合工艺标准,且正负极方

向、复合镍带方向正确;

2、组排中要求双面胶或胶水用量适当,无

胶水溢流在电池表面;

3、要求组排的电池平整,无翘起,无明显

错位。

抽检时有1PCS不良及时提醒

作业员要求更正,将这一小

时电池返工重检,并做质量

记录。

加垫青光

纸目测

尺寸

外观5PCS/人/h

1、尺寸符合工艺要求,粘贴位置正确,不

歪斜,不脱落。

2、青光纸不漏贴。

抽检时有1PCS不良及时提醒

作业员要求更正,将这一小

时电池返工重检,并做质量

记录。

贴高温胶

布目测位置

尺寸

外观

5PCS/人/h

1、按工艺要求的位置贴高温胶布;

2、粘贴平整,无皱折。

如有1PCS异常及时提醒作业

员并纠正,TQC全检挑出不良

品。

裁镍带

镍带套热

缩目视

钢尺

外观

尺寸

5PKS/人/h

1、按工艺要求的尺寸裁取镍带。

2、按工艺要求的长度裁取热缩管。

3、热缩管套镍带,要求位置正确,热缩后

热缩管收缩平整、无皱折、收缩良好,

不脱落。

抽检时有1PCS不良及时提醒

作业员要求更正,将这一小

时电池返工重检,并做质量

记录。

镍带、引线

上锡目测

位置

外观

5PCS/人/h

1、锡点平滑,位置正确,无锡尖、锡泡过

大现象,;

2、引线上锡时,锡点上在引线外露部分,

不允许烧伤引线其它部分,不允许引线

内部铜线外露。

如有1PCS异常及时提醒作业

员并纠正,TQC全检挑出不良

品。

线路板上

锡目测

位置

外观

5PCS/人/h

1、按作业指导书和工艺要求操作。

2、烙铁留在线路板上的时间不超过5秒,

上锡过程中不能用烙铁碰到其它任何

元件,且不允许把锡点滴在线路板其它

元件上。

3、锡点位置必须不能超过焊盘要求的位

置。

抽检时有1PCS不良及时提醒

作业员要求更正,将这一小

时电池返工重检,并做质量

记录。

电池点焊镍带目测

位置

方向

外观

牢固性

5PCS/人/h

1、点焊位置、点焊点数、镍带方向、镍带

外露长度按工艺要求执行;

2、焊接牢固,无虚焊,镍带炸火、烧穿、

断裂、严重焊凹底等现象;

抽检5只中有1只不良时,立

即停止生产并对设备进行检

修,再对该设备评估,合格后

开始生产,将这一小时电池

返工重检。

注塑成型制程检验规范

成型制程检验规范 一. 目的 规范制程检验,正确监控制程以预防品质异常,确保产出品质及满足客户要求。 二. 适用范围 本规范使用于塑件成型所有产品。 三. 定义 无 四. 权责 4.1工程部: 4.1.1.负责提供生产作业标准,技朮支持; 4.1.2.负责提供标准生产工时。 4.1.3.制程中生产重点参数的提供与变更。 4.1.4.与制程相应的文件、规范、条件及标准的编制。 4.1. 5.协助分析检讨改善制程异常。 4.2企划部: 4.2.1.负责提供生产计划表,跟进提供成型生产所需原料及零件给产线生产。 4.2.2.负责代工客户的订单处理,物料跟进及制定《出货通知单》及出货明细。 4.3塑件品质部: 4.3.1.负责制定各产品品质检验规范。 4.3.2.制程中各项重要参数的稽核与确认,确保产品满足检验规范/规格及客户需求。 4.3.3.制程中的首件检验,巡回检验,最终检验。 4.3.4.制程异常初步确认,不良品的确认。 4.3. 5.产品质量数据之统计,分析,并传达相关单位。 4.3.6.矫正与预防措施效果的跟踪与效果确认。 4.4其它单位: 4.6.1协助生产过程中相关事项处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五. 作业流程 六. 作业内容 6.1 获取产品制作所需信息 6.1.1.产品在生产前,生产各相关人员必需获得以下工程资料方可生产:产品工程图、BOM 表、作业指导书、作业流程及包装规范。 品管 成型单位企划

6.1.2.品管检验人员在产品生产前必需获得该产品的SIP、蓝图、评估报告、样品等资料, 以作为检验该产品的依据。 6.1.3.以上工程资料及检验资料必需为文控中心正式发行的资料。 6.1.4.生产必需依各相关产品的工程资料要求进行产品制造。若生产条件或生产流程需要 任何变更时, 由工程填写工程变更通知单,经相关部门签核同意后,由文控中心 统一变更受控发行,具体操作参照《文件资料管理程序》。 6.2生产计划管制 6.2.1.企划部生管员依客户或各厂区需求制订每周生产计划。 6.2.2.企划部生管员需依生产计划跟进采购或供应商按时供给成型原料,并由生管员开出 《发料单》,通知货仓备料发料,生产领料。 6.2.3.生产接到企划课的每周生产计划后,由生产课长或组长对每周生产计划审核并作生 产排配,当不能达成时,应及时反馈企划课,由企划课协调解决。 6.3原料投入 6.3.1.生产单位依据发料单和生产计划表到仓库领料,原料生产前需先对原料进行烘烤, 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参照《标准成型条件表》进行。 6.3.2.生产塑胶料次料添加比例参照《BOM表》或《塑件产品次料添加标准》进行。每次 加料/拌料前需记录在<次料添加记录表>上,并通知品管签名确认。 6.3.3.成型在加料或拌料前,需先清理干净之前料筒内余料,预防余料和加入原料颜色、 成型温度等特性不一致混用,造成产品混色、料花、粘模等异常。 6.4成型模具等周边设备连接/成型条件设定。 6.4.1.成型周边设备安装: A、上模安装:查找产品对应之成型模具,依《标准成型条件表》规定将模具安装在合 适吨位之机台上。 B、依《标准成型条件表》连接模具所需用的标准模温(常温水、冷冻水、模温水)。 6.4.2.依照《标准成型条件表》调试自检OK后,由成型课技术员开出《成型首/终件记录 表》,品管检验OK后再开机生产。 6.5初件检验 6.5.1.I PQC接收到成型技术员送检的《成型初/终件记录表》和首件样品后,应在2小时内 给出判定结果。 6.5.2.初件检验过程当发现成型条件记录超出《标准成型条件表》时,应通知生产&工程检 讨标准成型条件是否合理,。如工程评估可进行变更,则跟进工程对此标准成型条件发 出工程变更通知单,并跟进产品外观和尺寸是否符合产品标准。 6.6制程作业员作业 6.6.1.生产前IPQC及现场人员应事先确认相关工程数据(蓝图、承认书、包规、作业指导

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范

宜兴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范发行日期年月日编号 F P Q C 0 1 3 0 0 2 - A 1 有效日期年月日 沿革 版序A1 发行日期 版序 发行日期 新增 变更沿用废止总页数23页 内容摘要说明 项次 页 次 项次页次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权责单位 3 4.参考文件 3 5.内容说明 3 6.附件4-5 会签单位系统部制造一部制造二部制造三部制造工程部产品工程部工务部生产计划部会签 会签单位品检部技术中心资材部品质管理部 会签 分发单位系统部制造一部制造二部制造三部制造工程部产品工程部工务部生产计划部签收 分发单位品检部技术中心资材部品质管理部 签收 制定部门品检部撰写及修定者陈波制定日期2012.11.28 主管审核审核日期 标准化检查检查日期 核准核准日期 传阅

背景沿革及修订一览表

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范 1.目的 1.1.检验与监控各制造单位品质异常之发生,确保各制程品质水平之稳定。 2.适用范围 2.1.厂内各制造单位如:内层、钻孔、压合、电镀、外层、防焊、成型及各表面处理流程。 3.职责 3.1.品检部品管课负责各制造单位生产之首板及出货时抽检; 3.2.各制造单位负责生产中自主检验。 4.参考文件 4.1.《产品标识与追溯作业程序书》(FPQC012001) 4.2.《品质管制运作管理程序书》(FPQC012002) 4.3.《不合格品管制程序书》(FPQC012003) 4.4.《矫正和预防措施管制程序书》(FPQC012004) 4.5.《Excursion运作管理程序书》(FPQC012007) 4.6.《切片与背光检验规范》(FPQC013004) 5.定义 5.1.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对生产过程中各项品质以AQL抽样准则对其进行检验 并监控.以确保各站品质达到客户品质需求.

钣金车间质量检验标准

钣金车间质量检验标准 目的: 明确钣金车间各工序所生产的零部件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要求,确保每件产品合格流入下工序。 适用范围: 钣金车间加工的各工序,是对钣金车间加工产品的质量的控制。 职责: 1、钣金车间操作技术人员负责对钣金加工过程的产品的自检,互检。 2、综合质检部在钣金车间的质检员负责对钣金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抽验、监督、确认。 3、综合质检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发现,记录并做标识隔离,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生产部钣金车间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5、采购部对进厂的钣金原料不合格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检测工具: 5mm卷尺、200\300卡尺、角度尺、目测 一、下料组 1、内装: ⑴先审图后施工,首先对工程项目的料厚,规格,领用数量进行审核后,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下料。 ⑵标准件下料5件内的长≤2000mm、宽≤1200 mm尺寸公差控制在±0.5mm,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m公差控制在±0.8mm. ⑶非标件下料5件以内的长≤2000mm、≤1200mm宽尺寸公差控制在±0.8mm,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m公差控制在±1 mm。 ⑷标准件、非标件的下料毛刺公差控制在±0.3mm。 ⑸标准件5件以内的产品对角线公差在±0.5mm。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非标件5件以内的产品角线公差在±1mm,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长度≥4000mm,宽度≥1300mm对角线公差±3mm。 ⑹表面无划伤、凹凸点、水印、氧化、辊印、波浪、变形等。划伤、凹凸点宽度>1mm,深度>0.3mm,板面是≤2000mm,划伤、凹凸点宽度>1.5mm、深度> 0.5mm,板面是≥2000mm。 ⑺标准件每隔半小时对所下之料进行抽检,非标件每隔3-5件须进行抽检。 ⑻每份订单编号的贴法由所生产的板的实际情况下贴在同一位置。 ⑼同一批次、同一编号、同一料厚度的下料时放置在一起。

制程检验规范

制程检验作业规范 1. 目的: 为确保生产过程能在有效的管制状态下执行,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安全符合要求,特制订本作业规范。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在制品流转的检验作业。 3. 参考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定义: 自检:操作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对自已操作的加工好的配件或半成品按照生产工艺单和加工图纸进行检验,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品挑拣出来或自己返工。 互检:是指操作员对上工序流入本工序加工的半成品按照生产工艺单和加工图纸进行检验,合格品继续加工,不合格品退回给上工序返工。 5. 职责 a. 生产部负责首件检验、自检、互检。 b. 品质部负责首件确认及制程中的巡回检验。 6. 内容 6.1准备工作 提前准备检验所需的相关检验标准、检验填写的表单、检验所需的检具、关键零部件清单、BOM、生产订单等检验所必须资料。 6.2首件检测 a.生产人员应在更换机种时、更换材料时或停机后恢复使用时实施首件检查(含:每批首件、更换材料、模具修改、工艺变更等之首件),检查完交由品管进行检验确认。 b.品管进行首件确认时应依相关资料(如BOM清单、生产订单、工艺变更单、其他联络单、图纸、样品等)进行核对,并根据相关检验/测试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与性能等检验。

c.首件由品管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首件若判定不合格,经品质课长及以上人员确认后需退回生产单位,由其重新进行首件制作并重新送检。 d.对于新产品,其生产前三批之首件若经品管检验发现不合格时,必须呈交生产部长、品质课长及以上审核确认,判断检验结果并裁定处理方法。 6.3 生产单位操作员要做好“自检、互检、专检”三检相结合的自主检查; a.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应依据相关生产工艺单和加工图纸逐一进行自主检查,并于《制程自主检查表》中记录检测数据,以备查看。 b.在自主检查中若发现不合格品时需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上报品制部,由品管开具《零件加工异常记录分析表》进行处理。 c.为加强品质管控,作业人员除本身需对产品进行“自检”外,还需对上工序留下之产品进行“互检”动作。 6.4 巡回检查 6.4.1 生产线正常生产时,品管员进行制程中巡检,在巡检过程中,必须核对生产作业人员是否按照生产工艺单和加工图纸要求进行作业,确认无误后,根据生产流程之顺序,不定时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巡回检验,以监控产品品质,防止大批量的不合格品的发生,并于《制程自主检查表》中记录巡检数据。 6.4.2巡回检查中如发现不合格品时,需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填写《零件加工异常记录分析表》,要求相关部门解决。 6.5数据整理和分析 品管员每天及时收集、整理各类品质报表,予以存档,以便后续进行分析汇总。 7记录表单 7.1《制程自主检查表》 7.2《零件加工异常记录分析表》

半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半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目的: 明确钣金车间各工序所生产的零部件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要求,确保每件产品合格流入下一道工序。 适用范围: 钣金车间加工的各工序,是对钣金车间加工产品的质量的控制。 职责: 1、钣金车间操作技术人员负责对钣金加工过程的产品的自检,互 检。 2、综合质检部在钣金车间的质检员负责对钣金生产加工的过程 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抽验、监督、确认。 3、综合质检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发现,记录并做标识隔离,组织 处理不合格品。 4、生产部钣金车间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5、采购部对进厂的钣金原料不合格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检测工具: 5mm卷尺、200\300卡尺、角度尺、目测 一、下料组 1、内装: ⑴先审图后施工,首先对工程项目的料厚,规格,领用数量 进行审核后,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下料。 ⑵标准件下料5件内的长≤2000m m、宽≤1200m m尺寸公 差控制在±,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 致,≥2000m m公差控制在±. ⑶非标件下料5件以内的长≤2000m m、≤1200m m宽尺寸公 差控制在±,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 致,≥2000m m公差控制在±1m m。 ⑷标准件、非标件的下料毛刺公差控制在±。 ⑸标准件5件以内的产品对角线公差在±。5件以上的产品 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非标件5件以内的产品角线 公差在±1m m,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 长度≥4000m m,宽度≥1300m m对角线公差±3m m。 ⑹表面无划伤、凹凸点、水印、氧化、辊印、波浪、变形 等。划伤、凹凸点宽度>1m m,深度>,板面是≤2000m m, 划伤、凹凸点宽度>、深度>,板面是≥2000m m。 ⑺标准件每隔半小时对所下之料进行抽检,非标件每隔3-5 件须进行抽检。

制程检验规范

十堰君耀工贸有限公司 Q/JY G15002-2016制程质量管理及奖惩规定编拟审核批准

制程质量管理及奖惩规定 1.目的 确保制程过程中我公司生产的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防止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而影响最终品质。 2. 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范围内批量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的过程质量检验。 3. 职责 3.1生产部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严格监控质量,做到“四不”: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制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入库。同时,要及时发现异常、迅速处理,防止损失扩大。 3.2技术部门应加强工艺管理,不断地提高工艺质量,同时,要做好工艺文件、工艺更改工作,保证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控制状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不合格品。 3.3质量部应强化工艺纪律,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以及工艺状态的验证工作。对产品质量负总责,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处理。 4. 检验内容 4.1首件检验 4.1.1首检时机:每日首件、停机修模换模,人员替换等情况需要首检。 4.1.2首检流程:操作者对首件产品自检,确认后交班组长确认,确认合格后,封样交质量部首检。三次质量确认杜绝批量问题产生。 4.1.3首检内容:按照产品检验指导书检验产品外观、功能、尺寸、用料。班组长填写首检记录,质量部监督核查。 4.2 巡验 班组长负责班组内的质量巡检,根据质量控制计划,分配巡检间隔时间,重点岗位1小时巡检一次,普通岗位1.5小时巡检一次。并填写巡检记录。质量部监督巡检情况,原则上,批量产品实行抽检,抽检时如发现不良品,应及时向质量部反映,巡检时必须同时检查作业员是否按工艺要求作业。 4.3末件检验 4.3.1末检时机:每日首件、停机修模换模,人员替换等情况需要末检。 4.3.2末检流程:生产者对末检产品自检,确认后交班组长确认,确认合格后,封样交质量部末检。待下次生产对比使用。 4.4自检:在生产过程中,各工段班组内部按照质量标准对本部的生产加工对象进行控制把关。作业人员填写过程检验卡,质量部监督存档,方便质量问题追溯。 4.5互检:车间内部各工段班组之间,下道工序在接到上道工序的制品时,应确认上道工序的质量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车间必须合理按照工序顺序和职责,尽量做到每步工序 1

钣金车间质量奖罚工作指引

钣金车间质量奖罚工作指引 1.目的 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员工质量意识,促进员工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杜绝重大批量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钣金质量达标,以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特制定此工作指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钣金数控车间、钳铆车间、焊接车间。 3.钣金车间各班组品质目标 4.定义: 4.1 轻微问题是指: A 铆接、焊接、压死边等区域内保护膜胶纸未撕干净,或焊渣、毛刺未清除干净等; B 电镀件、拉丝氧化件、表面无需再作处理件等未做正确规范的防护、隔离;不规范作业等;

C 防护不当造成轻微划伤、生锈;或焊接件、铆接件加工后生锈等表面缺陷; D 摆放不规范造成变形或被他人投诉的;或尺寸超差可代用的。 4.2 严重问题是指: A 少冲或多冲孔、冲错孔、折反、少折或多折、漏铆错铆、漏焊错焊、材料用错、尺寸错等; B 铆接、焊接方式错误等; C 尺寸超差、沉孔大或沉反无法使用等; D 防护不当或摆放不规范造成批量返工等。 4.3 批量问题(不良、返工、报废)是指: 产品末满足客户所要求的特性、技术要求为质量事故,且不合格品数量超过本批次数量的5%时(正常损耗数除外),定义为批量质量事故。 5.质量处罚标准:(根据品质部钣金质量报表及后道工序质量异常问题反馈进行责任追究) 5.1 批量产品(工序)投产后操作者必须做好第一件后进行自检,认为自检合格则在“零部件派工单”加工人员一栏签名,不签名者处罚5元/次,并携图纸、工艺卡、首件到质检部IPQC处报检,对不报首检者处罚20元/次。 5.2 若首件不合格,操作者则重做首件,并按5.1条对样品进行报首检,违者按5.1进行处罚;其操作人员务必将不良品及时处理,切忌将其不良品混入合格品中,违者处罚20元/次;同一产品连续2次报首检不合格者处罚20元/次。 5.3 出现以下情况操作者需重新选样与IPQC确认,如有违者按5.2进行处罚:A 制程中改变程式;

抽样检验——制程检验程序(doc 6页)

抽样检验——制程检验程序(doc 6页)

中山桑芭丝服装有限公 司 程序文件制程检验程序 编号:S-QP- 版本/修改状态:A/0 生效日期:2002年月 日 页码:第1页,共4 页 拟制:审核:批准:

1.目的 明确制程检验作业程序,对产品进行首件检验,首三件检验以及巡回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得到严格监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首件、首三件以及巡回检验各过程。 3.职责 3.1工厂部:负责制程定点检验区域的检验和记录,以及品质不良 的改善与纠正措施的执行。 3.2质检科:负责产品制程中首件、首三件、巡回检验的执行和记 录。 4.工作程序 4.1制程检验流程图(附表) 4.2首件检验 4.2.1车缝、大烫、手工组长按样衣及“车缝工艺单”制作首 件样版。 4.2.2首件生产完成后,车缝组长自检后,本组组检员依:“车 缝工艺单”、“后整工艺单”、《服装检验手册》及样衣对 首件进行全面检查、测量,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在“首 件检验记录表”上,然后由组检将首件样衣及“首件检 验记录表”送交后整QA进行复检,复检意见记录在“首 件检验记录表”相应栏内,并依顺序转交车缝主管、车 缝QA、业务员、质检主管进行复查及批示。 4.2.3首件查核后,由工艺员组织相关车缝组长、专检组长、组 检员、跟单QA开产前生产会,由工艺员主持讲解工艺要 求,质检科将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予以提出,共商改善 对策。只有首件审核完成后,车缝组才可正式生产大货。

编号:S-QP- 版/修:A/0 页码:第2页,共4页

编号:S-QP- 版/修:A/0 页码:第3页,共4页

钣金车间质量检验标准..

四 川 正 泰 晟 坤 铝 业 有 限 公 司 质量标准 2014年月日 编制:审核:批准:

内容1,原材料质量标准 2,下料质量标准 3,冲切质量标准 4,冲孔质量标准 5,辊弧质量标准 6,折弯质量标准 7,焊接质量标准 8,粗磨质量标准 9,组装质量标准 10,抛光质量标准

目的: 明确钣金车间各工序所生产的零部件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要求,确保每件产品合格流入下工序。 适用范围: 钣金车间加工的各工序,是对钣金车间加工产品的质量的控制。 职责: 1、钣金车间操作技术人员负责对钣金加工过程的产品的自检,互 检。 2、综合质检部在钣金车间的质检员负责对钣金生产加工的过程 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抽验、监督、确认。 3、综合质检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发现,记录并做标识隔离,组织处 理不合格品。 4、生产部钣金车间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5、采购部对进厂的钣金原料不合格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检测工具: 5mm卷尺、200\300卡尺、角度尺、目测 一、下料组 1、内装: ⑴先审图后施工,首先对工程项目的料厚,规格,领用数量进 行审核后,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下料。

⑵标准件下料5件内的长≤2000m m、宽≤1200m m尺寸 公差控制在±0.5m m,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 图纸一致,≥2000m m公差控制在±0.8m m. ⑶非标件下料5件以内的长≤2000m m、≤1200m m宽尺寸 公差控制在±0.8m m,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 跟图纸一致,≥2000m m公差控制在±1m m。 ⑷标准件、非标件的下料毛刺公差控制在±0.3m m。 ⑸标准件5件以内的产品对角线公差在±0.5m m。5件以上 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非标件5件以内的产 品角线公差在±1m m,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 纸一致,长度≥4000m m,宽度≥1300m m对角线公差± 3m m。 ⑹表面无划伤、凹凸点、水印、氧化、辊印、波浪、变形 等。划伤、凹凸点宽度>1m m,深度>0.3m m,板面是≤ 2000m m,划伤、凹凸点宽度>1.5m m、深度>0.5m m,板 面是≥2000m m。 ⑺标准件每隔半小时对所下之料进行抽检,非标件每隔3-5 件须进行抽检。 ⑻每份订单编号的贴法由所生产的板的实际情况下贴在同 一位置。 ⑼同一批次、同一编号、同一料厚度的下料时放置在一起。⑽在原材料不够的特殊情况下用其它料代替的时候需在板

半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半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半成品质量检验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目的: 明确钣金车间各工序所生产的零部件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要求,确保每件产品合格流入下一道工序。 适用范围: 钣金车间加工的各工序,是对钣金车间加工产品的质量的控制。 职责: 1、钣金车间操作技术人员负责对钣金加工过程的产品的自 检,互检。 2、综合质检部在钣金车间的质检员负责对钣金生产加工的 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抽验、监督、确认。 3、综合质检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发现,记录并做标识隔离, 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生产部钣金车间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5、采购部对进厂的钣金原料不合格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检测工具: 5mm卷尺、200\300卡尺、角度尺、目测 一、下料组 1、内装: ⑴先审图后施工,首先对工程项目的料厚,规格,领用数量 进行审核后,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下料。 ⑵标准件下料5件内的长≤2000m m、宽≤1200m m尺寸 公差控制在±,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 一致,≥2000m m公差控制在±. ⑶非标件下料5件以内的长≤2000m m、≤1200m m宽尺寸公 差控制在±,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 致,≥2000m m公差控制在±1m m。 ⑷标准件、非标件的下料毛刺公差控制在±。 ⑸标准件5件以内的产品对角线公差在±。5件以上的产 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非标件5件以内的产品角 线公差在±1m m,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 致,长度≥4000m m,宽度≥1300m m对角线公差±3m m。 ⑹表面无划伤、凹凸点、水印、氧化、辊印、波浪、变形 等。划伤、凹凸点宽度>1m m,深度>,板面是≤ 2000m m,划伤、凹凸点宽度>、深度>,板面是≥ 2000m m。

质量检验流程图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图 1.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阶业务风险 总经理技术总监质量管理部各生产单位段如果没有规范的产品开始 质量检验标准和操作 审批规范,企业生产的产 品质量就得不到有效 保障 如果对产品质量检验 的每个环节把关不 严,产品质量就会受 到影响,企业形象和 消费者利益也会受到 损害 如果不对产品存在的 审批质量缺陷和问题进行 反思总结,产品的质量 就得不到有效改善, 最终将不利于企业的 长远发展 1 审核制定质量检验标准 2 制定《质量检验 操作规范》 执行质量检验标准 3 原材料检验 4 在制品检验 5 产成品检验 6 编写《年度质检 审核 总结报告》 修订质量检验标准 及操作规范 结束 D1 进行生产 配合工作 D2

D3 2.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控制表 产品质量检验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详细描述及说明

1. 质量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参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外标准、客户需求 及本身制造能力等,严格制定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并报技术总监审核、总经理审批D1 2. 质量管理部应制定《质量检验操作规范》,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的检查项目、质 量标准、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等进行详细说明 3. 原材料购入时,仓库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办理收料,并通知质量管理部人员进行 阶 检验,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应依照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完成检验,对不段 符合质检要求的原材料进行相应的退换货处理 控 D2 4.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对制造过程的在制品均应依照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质制 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质量 5.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应依照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问 题并迅速处理,以确保产成品质量 6.质量管理部应每年提交《年度质检总结报告》,对本年度产品质量检验的标准、规范及D3 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意见相应建《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关规范《产品质量检验操作规范》 规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范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产品质量操作规范》 文件资料 《年度质检总结报告》 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质量管理部、相关部门 总经理、技术总监、质量管理部经理

钣金车间质量检验标准(20210119210058)

飯金车间质量检验标准 内容 1, 原材料质量标准 2, 下料质量标准 3, 冲切质量标准 4, 冲孔质量标准 5, 馄弧质量标准 6, 折弯质量标准 7, 焊接质量标准 8, 粗磨质量标准 9, 组装质量标准 10, 抛光质量标准 目的: 明确飯金车间各工序所生产的零部件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要求,确保每件产品合格流入下工序。 适用范围: 锻金车间加工的各匸序,是对锻金车间加工产品的质量的控制。 职责: 1、锻金车间操作技术人员负责对锻金加工过程的产品的自检,互检。 2、综合质检部在锻金车间的质检员负责对锻金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的产品质量 进行抽验、监督、确认。 3、综合质检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发现,记录并做标识隔离,组织处理不合格 品 4、生产部飯金车间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5、采购部对进厂的锻金原料不合格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检测工具:

5mm卷尺、200\300卡尺、角度尺、目测 一、下料组 1、内装: (1)先审图后施工,首先对工程项口的料厚,规格,领用数量进行审核 后,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下料。 (2)标准件下料5件内的长W2000mm、宽W1200 mm尺寸公差控制在 土,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m 公差控制 在土. (3)非标件下料5件以内的长W2000mm、W1200mm宽尺寸公差控制在 土,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M2000mm 公差控制 在±1 mm。 (4)标准件、非标件的下料毛刺公差控制在±。 (5)标准件5件以内的产品对角线公差在±。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非标件5件以内的产品角线公差在土1mm, 5件以上 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长度24000mm,宽度事1300mm对 角线公差土3mm。 (6)表面无划伤、凹凸点、水印、氧化、轨印、波浪、变形等。划伤、凹凸点宽度〉1mm,深度〉,板面是W2000mm,划伤、凹凸点宽 度〉、深度〉,板面是^2000mmo (7)标准件每隔半小时对所下之料进行抽检,非标件每隔3-5件须进行抽检。 (8)每份订单编号的贴法山所生产的板的实际悄况下贴在同一位置。 (9)同一批次、同一编号.同一料厚度的下料时放置在一起。 (10)在原材料不够的特殊情况下用其它料代替的时候需在板面上做好详细的标注。 (11)下好的半成品材料要轻拿轻放。 (1Z)样品的下料宽度、长度、对角线尺寸公差要跟图纸要求的一致。 2、夕卜装; (!)先审曲后施工,首先对工程项U的料厚,规格,领用数量进行审核后,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下料。 (2)标准件5件以内的下料的^2000mm长、宽^1200mm尺寸公差控制在土,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M2000mm公差控制在土lmmo (3)非标件5件以内的下料长W2000mm、宽1200mm尺寸公差控制在土1mm, 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m公差控制在土 mm。 (4)标准件、非标件的下料毛刺公差控制在土。 (5)标准件5件以内的产品对角线公差在土lmmo 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 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非标件5件以内的产品角线公差在土,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m的对角线公差在土2-3mm。 (6)表面无划伤、凹凸点、水印、氧化、輕印、波浪、变形等。划伤、凹凸点宽度〉1mm,深度〉,板面是W2000mm,划伤、凹凸点宽度〉、深度〉,板面是^2000mmo

SMD红胶制程检验标准

1不同尺寸、不同形状元件点胶数及一般要求: 1-1针对0603以及更小型号之元件点胶点数一般 为1点,点胶位置以元件正常贴装时可以粘附, 并且不影响元件上锡性为允收。(如图一) 图一 1-2针对玻璃二极体和0805、1206型号元件点胶 点数一般为2点,点胶位置以元件正常贴装时可 以粘附,并且不影响元件上锡性为允收。(图 二) 图二 1-3针对较小体积IC及长方形元件、1206型号以 上元件点胶数一般为3点,点胶位置以元件正常 贴装时可以粘附,并且不影响元件上锡性为允 收。(图三) 图三 1-4体积较大IC点胶点数在4个以上,点胶位置以元件正常贴装时可以粘附,并且不影响上锡性为允收。(图四)

2 chip 0603、0805、1206点胶规格示范 2-1标准(PREFERRED) 2-1-1胶并无偏移。 2-1-2胶量均匀。 2-1-3胶量足,推力满足SMT红胶推力测试SOP。(图五) 2-2允收(ACCEPTABLE) 2-2-1 A为胶中心。 B为锡垫中心。 C为偏移量。 P为焊垫宽。 C<1/4P 2-2-2 胶量均匀。 2-2-3 胶量足,推力满足SMT红胶推力测试SOP。(图六) 图四 五 图五 图六

2-3拒收(NOT ACCEPTABLE) 2-3-1胶量不足。 2-3-2两点胶量不均匀。 2-3-3推力不满足SMT红胶推力测试SOP。(图七) 3 CHIP 0603、0805、1206零件贴片规范 3-1标准(PREFERRED): 3-1-1零件在胶上无偏移。(图八) 3-2允收(ACCEPTABLE): 3-2-1 C为偏移量。 W为元件宽 图七图八

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范方案

宜兴硅谷电子科技 □程序书 规 文件名称 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 发 行 日 期 年 月 日 编 号 F P Q C 0 1 3 0 0 2 - A 1 有 效 日 期 年 月 日 沿 革 版 序 A1 发行日期 版 序 发行日期 新 增 变 更 沿 用 废 止 总 页 数 23页 容 摘 要 说 明 项 次 页 次 项 次 页 次 1.目的 3 2.适用围 3 3.权责单位 3 4.参考文件 3 5.容说明 3 6.附件 4-5 会签单位 系统部 制造一部 制造二部 制造三部 制造工程部 产品工程部 工务部 生产计划部 会签 会签单位 品检部 技术中心 资材部 品质管理部 会签 分发单位 系统部 制造一部 制造二部 制造三部 制造工程部 产品工程部 工务部 生产计划部 签收 分发单位 品检部 技术中心 资材部 品质管理部 签收 制定部门 品检部 撰写及修定者 波 制定日期 2012.11.28 主管审核 审核日期 标准化检查 检查日期 核准 核准日期 传 阅 背景沿革及修订一览表

制程品管检验作业规 1.目的 1.1.检验与监控各制造单位品质异常之发生,确保各制程品质水平之稳定。 2.适用围 2.1.厂各制造单位如:层、钻孔、压合、电镀、外层、防焊、成型及各表面处理流程。 3.职责 3.1.品检部品管课负责各制造单位生产之首板及出货时抽检; 3.2.各制造单位负责生产中自主检验。 4.参考文件 4.1.《产品标识与追溯作业程序书》(FPQC012001) 4.2.《品质管制运作管理程序书》(FPQC012002) 4.3.《不合格品管制程序书》(FPQC012003) 4.4.《矫正和预防措施管制程序书》(FPQC012004) 4.5.《Excursion运作管理程序书》(FPQC012007) 4.6.《切片与背光检验规》(FPQC013004) 5.定义 5.1.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对生产过程中各项品质以AQL抽样准则对其进行检验并监控. 以确保各站品质达到客户品质需求.

钣金车间质量检验标准

内容 1,原材料质量标准 2,下料质量标准 3,冲切质量标准 4,冲孔质量标准 5,辊弧质量标准 6,折弯质量标准 7,焊接质量标准 8,粗磨质量标准 9,组装质量标准 10,抛光质量标准 目的: 明确钣金车间各工序所生产的零部件的检验方法和质量要求,确保每件产品合格流入下工序。 适用范围: 钣金车间加工的各工序,是对钣金车间加工产品的质量的控制。 职责: 1、钣金车间操作技术人员负责对钣金加工过程的产品的自检,互检。 2、综合质检部在钣金车间的质检员负责对钣金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的产品质 量进行抽验、监督、确认。 3、综合质检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发现,记录并做标识隔离,组织处理不合格 品。 4、生产部钣金车间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5、采购部对进厂的钣金原料不合格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 检测工具: 5mm卷尺、200\300卡尺、角度尺、目测 一、下料组 1、内装: ⑴先审图后施工,首先对工程项目的料厚,规格,领用数量进行审核后, 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下料。 ⑵标准件下料5件内的长≤2000m m、宽≤1200m m尺寸公差控制在 ±0.5m m,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 m 公差控制在±0.8m m. ⑶非标件下料5件以内的长≤2000m m、≤1200m m宽尺寸公差控制在 ±0.8m m,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 m 公差控制在±1m m。 ⑷标准件、非标件的下料毛刺公差控制在±0.3m m。 ⑸标准件5件以内的产品对角线公差在±0.5m m。5件以上的产品对

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非标件5件以内的产品角线公差在±1m m, 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长度≥4000m m,宽度≥ 1300m m对角线公差±3m m。 ⑹表面无划伤、凹凸点、水印、氧化、辊印、波浪、变形等。划伤、 凹凸点宽度>1m m,深度>0.3m m,板面是≤2000m m,划伤、凹凸点 宽度>1.5m m、深度>0.5m m,板面是≥2000m m。 ⑺标准件每隔半小时对所下之料进行抽检,非标件每隔3-5件须进行 抽检。 ⑻每份订单编号的贴法由所生产的板的实际情况下贴在同一位置。 ⑼同一批次、同一编号、同一料厚度的下料时放置在一起。 ⑽在原材料不够的特殊情况下用其它料代替的时候需在板面上做好详细的标注。 ⑾下好的半成品材料要轻拿轻放。 ⑿样品的下料宽度、长度、对角线尺寸公差要跟图纸要求的一致。 2、外装; ⑴先审图后施工,首先对工程项目的料厚,规格,领用数量进行审核后, 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下料。 ⑵标准件5件以内的下料的≤2000m m长、宽≤1200m m尺寸公差控制在± 0.8m m,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 m公差控制在±1m m。 ⑶非标件5件以内的下料长≤2000m m、宽≤1200m m尺寸公差控制在±1m m,5件以上的产品下料尺寸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 m公差控制在±1.5 m m。 ⑷标准件、非标件的下料毛刺公差控制在±0.3m m。 ⑸标准件5件以内的产品对角线公差在±1m m。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 要完全跟图纸一致,非标件5件以内的产品角线公差在±1.5m m,5件以上的产品对角线要完全跟图纸一致。≥2000m m的对角线公差在±2-3m m。 ⑹表面无划伤、凹凸点、水印、氧化、辊印、波浪、变形等。划伤、凹 凸点宽度>1m m,深度>0.3m m,板面是≤2000m m,划伤、凹凸点宽度> 1.5m m、深度>0.5m m,板面是≥2000m m。 ⑺每隔半小时对所下之料进行抽检。 ⑻每份订单编号的贴法由所生产的板的实际情况下贴在同一位置。 ⑼同一批次、同一编号、同一料厚度的下料时放置在一起。 ⑽在原材料不购的特殊情况下用其它料代替的时候需在板面上做好详细的标注。 ⑾下好的半成品料要轻拿轻放。 ⑿样品的下料宽度、长度、对角线尺寸公差要跟图纸要求的一致。三、切角(数控冲,普冲,雕刻,内装,外装通用) 1先审图后施工,在切角前对上工序工件的表面质量,下料尺寸做出最后的复检。 2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冲,切,雕、并错位冲角码孔,冲角码时间距偏差±5m m。 3冲,切,雕的长、宽尺寸公差控制在±0.5m m。 4表面无划伤、毛刺宽度>1m m,深度>0.5m m,板面是≤2000m m,划伤、毛刺宽度>1.5m m、深度>0.5m m,板面是≥2000m m。

ISO检验规范

检验规范 工作职责: ①严格按图、按工艺文件、按质量标准进行工序检验,使工序质量进一步提高。 ②负责进料检验、制程检验、成品检验。对关键零件的主要项次进行重点抽验。 ③负责填写各类抽查记录表,搜集质量异常情况,并报告主管领导,共同分析处理质量问题。进料检验: ①对板料的外形尺寸、厚度、数量按采购要求抽检。 ②对材质的检定以供货商提供的质量保单为准。 ③对外加工零部件按提供的图样抽检或根据装配的实际使用效果判定。 制程检验: ①对关键零部件、主要技术项目进行重点首检和巡检并记录于表。 ②下料、冲剪、折弯工序的上下公差以“0.5”毫米内为合格;对角线误差在“1”毫米以内为 合格。 ③孔类工序的上下公差在“0.2”毫米以内为合格,位置尺寸在“0.5”毫米内为合格。 ④焊接工序要求焊点牢固、平整。焊接后的座标尺寸在“1”毫米内为合格。 ⑤磷化工序以无锈斑,磷化层清晰均匀为合格。 ⑥喷涂工序外观平整光泽,膜厚在0.5~0.7毫米内为合格。耐冲击性、柔韧性、表面硬度、固 化条件以供货商提供品质保单为准。 成品检验: ①外观平整、整洁、无伤痕、涂膜无脱落现象。 ②活动部位缝隙匀称,开合时无阻尼现象。 ③各类“五金”配件、工厂商标齐全。 ④外包装必须牢靠。 ⑤检验合格后,附上合格标签。 进料检验规范 一、目的 制定进料检验施行的规范,确定来料的品质,数量等符合公司的要求,防止不合格的物料流入厂内。 二、适用范围 2.1原材料 2.2原物料 2.3外加工品 三、检验规范: 3.1对“板料”的外形尺寸、厚度、数量等进行检验,对材质的检验由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书

为参考。 3.2“磷化”原料的材质检验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书为参考。 3.3“木制家具”按本厂提供的图纸技术要求检验。 3.4“塑粉”检验按供应商提供的样板及质量指标证书为参考。 3.5外加工的“密集书架传装置”按本厂提供的图纸和技术要求检验。 成品检验规范 一、目的 制定最终检验施行的方式,防止不合格的货品流出厂外。 二、适用范围 柜子的成品检验 三、检验规范 3.1外观平整、整洁、无伤痕、涂膜无脱落现现象。 3.2活动部位缝隙匀称,开合时无阻尼现象。 3.3各类“五金”配件工厂商标齐全情况。 3.4外包装牢靠情况。 3.5检验合格后出厂的合格标签。 制订制程检验实施的规范,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及流入下制程。 二、适用范围 2.1质检科负责制程检验 2.2生产人员自主检验 三、职责 3.1严格按图、按工艺文件、按标准进行工序检验,使工序质量进一步提高。

制程检验规范(机加工)

机加工首,巡检检验规范 1.目的 为了使本公司生产的产品、机械零件符合图纸的技术条件和要求,以提高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1.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产品及零部件切削加工过程的通用要求 2.凡产品图纸和技术文件中未注明技术要求时,均按本规范中标准执行3.引用标准 1.GB/T 6403.4—2008.零件倒圆与倒角 2.GB/T 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3.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未注公差值 4.一般技术要求 4.1.零件加工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工艺规程及本标准的要求 4.2.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4.3.图纸中未注明倒角时,按GB/T 6403.4—2008.执行 4.4.产品、零件在加工后外观面不允许有锈蚀和油污、毛刺、磕碰、划伤等 现象,并将其纳入检查项目,且作出记录 5.未注公差 5.1.一般公差未注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按GB/T 1804—2000-m级执行 5.2.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未注公差值按GB/T 1184—1996-k级执行 6.检验 6.1.名词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检验—是判断被测物理量是否合格(在规定范围内)的过程,通常不一定要求测出具体值。(检验的主要对象是工件)

6.2.权责 6.2.1.按检验文件进行检验,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作出正确的检验结 论,填写各种相关记录。 6.2.2.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有权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6.3.作业内容 6.3.1.零件加工的首件由操作者进行自检并在《自主检验表》中及时 填写,且标注“首件”字样;记录的数据和工件一起交由检验 人员进行专检确认,检验员并在《IPQC巡检表》中记录实测数 据,并在判定结果处标明“首件合格”、“首件返工(修)”或“首 件报废”。 6.3.2.首件确认合格后操作者在保持首件工作状态不变条件下,方可进 行下一工件的生产;若返工或返修的工件则交由操作者返工或返 修,完成后继续在原记录数据下方继续按首件自检流程重新完成 记录,再次由检验人员确认;若首件报废的零件由检验人员及时 隔离,并在《自主检验表》中作出报废记录。 6.3.3.操作者若对检验人员作出的判定结果存在疑议,可由检验人员请 示部门主管进行再次确认。 6.3.4.《自主检验表》和《IPQC巡检表》中的数据均需记录实测值。若 发现操作者自检数据与实测数据严重不符,则由检验人员指令操 作者重新自检,并重新记录,根据情节轻重可上报其部门主管。 6.3.5.制造部门加工的产品、零件加工完成后将《自主检验表》和工件 交由检验人员确认、专检,并作《IPQC巡检表》记录;若生产 不提供《自主检验表》则检验人员可拒绝对本产品、零件进行确 认和专检。 6.3.6.制造部门加工的产品、零件经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后,贴合格标签 对产品零件进行标识,不合格品不合格标签,标识合格的产品、 零件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制程检验标准

制定:罗光保审核:批准: 1.0目的 为确保生产过程能在有效的管制状态下执行,确保产品品质稳定符合客户要求,有效预防和控制不良品的发生,特制订本标准。 2.0定义: 自检:操作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对自已操作的加工好的配件或半成品按照《作业指导书》与IPQC的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品后转入下工序,不合格品挑拣出来或者自已返工。 主检:是指操作员对上工序流入本工序加工的半成品按照《作业指导书》与IPQC的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品继续加工,不合格品退回给上工序返工。 3.0 职责 3.1 物料上线时的确认。 3.2 负责首件确认及制程中的巡回检验。 3.3 品质、安全异常时开出异常反馈单,并跟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4.0 内容 4.1 产前准备 4.1.1 检查检验所需仪器、设备,治、工、夹具的运行情况是否符合检验要求,作好仪器、设备的点检、标识与保养工作,并将结果记录于《仪器日常保养记录表》中。 4.1.2 收集、整理、查核所交报表内容记录的准确性、报表签核完整无遗漏。 4.1.3 提前准备检验所需的《检验规范》、工程样品、ECN、BOM、包装资料、特别出货(样品)说明等检验所必须之工程资料;根据生产历史记录,提前查阅相关异常、客诉、自己的工作日志以能及时掌握检验要点、重点项目及检验技巧。 4.1.4 制造部在生产前, 领取物料后, IPQC员根据工程样品、BOM等工程资料,提前核对生产线所领用物料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产品工程要求;若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生产线现场管理人员予以改善,同时向上级反馈;并跟踪其改善结果;同时注意特采、限收物料的生产品质情况。 4.2 首件检查 4.2.1 生产人员应在更换机种时、更换材料时或停机后恢复使用时实施首件检查(含:每批首件、更换材料、模具修改、机台调整、工程变更等之首件)。 4.2.2 生产线应在转位或换产品的前1小时制作好首件,填写制程首件检验报表连同首件经生产组长确认审核后一起交由品管IPQC进行检验确认。 4.2.3 IPQC进行首件确认时应依相关资料(如BOM清单、生产任务单、工艺变更单、其他联络单、图纸、样品等)进行核对,并根据相关检验/测试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与性能等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