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维训练中的多角度创新构思

写作思维训练中的多角度创新构思

写作思维训练中的多角度创新构思

发表时间:2012-06-05T11:31:37.9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6月总第85期供稿作者:王晓霞

[导读] 激活学生的思维,选择合适的角度立意,方法是很多的。

王晓霞河北省武安市第二中学056300

摘要: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较为深厚的思想底蕴,学会分析、学会想象、学会发散、学会创新,善于创新立意构思,就能写出较高质量的作文。写作教学应该把思维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立意构思思维训练创新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是《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近几年,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以其写作范围的宽泛、思维空间的广阔、立意角度的自由、作文标题的自拟、文章体裁的开放等特点,迅速、广泛地流行于各级各类考试之中,自然也就成了平时写作教学、特别是毕业班写作教学的重点。针对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新特点,写作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激活和挖掘。只要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对事物的认识深刻了,才可能写出内容新颖深刻、情感真实健康的优秀作文。创新构思是高质量作文的基础,通过创新构思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几种创新构思的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构思,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搞好写作思维训练,首先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因素立意构思入手,这是写作思维训练最基础、最有用的方式之一。我在写作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往往是不会多角度地认识问题,不会选择恰当的、合适的角度来立意,所以致使作文立意不新,缺乏思维深度。材料作文构思、立意训练,主要是通过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的主旨、材料的某句话、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侧面来寻找角度,尝试立意,学会构思。学生学会了选择角度,学会立意构思,再动笔写起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写作思维训练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一、学会分析,从现实事物中加工提炼素材来立意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有这么一句话:“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这“袖手于前”,就是“打腹稿”,即构思,而“疾书”就是构思后的快速写作。一般而言,所谓文章,就是现实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加工提炼的产物。这个产物优劣与否,固然与“事物”和“加工”怎样有根本关系,但直接原因恐怕就是这“袖手于前”了。现在我们谈“创新作文”,那就是学会分析,在“袖手于前”时,有一个创意构思。

二、学会想象,从与材料相关的角度来立意

丰富的想象,永远是作文腾飞的翅膀。要善于借助材料,进行联想和想象,就能在材料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既符合材料内容情感、又是原材料的的拓展与延伸的另一篇新作文。许多优秀的学生作文,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这样完成的。像“铅笔”这篇作文,可以通过想象进行续写,续写铅笔走向社会后把主人的告诫抛之脑后,结果处处碰壁,最后才醒悟的故事。“十年后的我”这则作文,可以通过想象写十年后遇见同学的情景,特别是写他这十年来的努力和成就。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充满神奇,文采飞扬。

三、学会发散,从不同思维层面的角度来立意

思维固定一处,必然会僵化、呆板,形成单一直线型的思维模式。因而要学会发散思维,从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看待问题、去思考问题,也就是从材料的不同侧面来选择角度,作为立意的切入口。这样,你的思维往往是独特的,具有创新意识的。“砖头”一题,从形成、作用等任何一方面入手,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都是很具体、很独特的立意角度。这样,可选的角度实际是很多的,从其中任何一个角度立意,都可能是全新的。所以,学会发散思维,从不同的层面角度来立意,可以避免许多立意的雷同,使文章新颖而独特。

四、学会创新,从不同因素、不同变量的角度来立意

同样的事物,有时候因素不同,或者变量不同,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要学会思维创新,善于抓住同一事物的不同因素或不同变量,从这些不同因素或不同变量的角度切入,文章立意能使读者耳目一新,给人以不同凡响的感觉。还是“砖头”一题,每条告诫都是具体而严厉的要求,如果从积极鼓励的层面去立意,或者从砖头走向社会后的变量角度去立意,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新颖的,立意的角度也是新颖的。再如“十年后的我”一题,也可以从材料的反面去思维:这个同学因为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竟然飘飘然起来,放松了学习,最后竟然一事无成。或者,他时时处处都以自己的思维有创新而自居,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总是钻牛角尖。当然,从不同因素、不同变量的角度来立意,一定要注意与材料的紧密结合,不能一味地为了立意创新,抛弃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而不顾。

激活学生的思维,选择合适的角度立意,方法是很多的。关键是要在写作教学中把思维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不断的启迪、激发和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触角,让学生能够全面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以新颖的立意使作文充满创新,充满活力。

能力写作能力写作思维过程

第一章 初中?單元一寫作思維過程能力

初中?單元一 寫作思維過程能力 設計示例課題行為目標寫作技能頁次 一審題 1.能準確審題 2.能認識作者的身份、立場和寫作動機1.記敘 2.說明 22 二界定寫作範圍 1.能界定寫作範圍 2.能產生大量寫作題材1.記敘 2.說明 3.抒情 27 三選取題材 1.能根據題目選取題材 2.能選擇寫作策略1.說明 2.描寫 29 四起草大綱 1.能構思文章結構 2.能起草大綱1.記敘 2.描寫 36 五開始和結束 1.能有效開始文章 2.能有效結束文章1.記敘 2.描寫 38 六提取意念 1.能用思潮泉湧法提取意念 2.能說明同一事物的多種用途1.說明 2.記敘 42 七提取意念 1.能運用四種感官(視覺、觸覺、嗅覺、 聽覺)觀察事物 2.能利用四種感官(視覺、聽覺、觸覺、 嗅覺)提取意念 描寫44 八轉換能掌握轉換策略(把口語轉換成書面語) 記敘47 九修訂能掌握修訂策略(自我修訂) 1.記敘 2.描寫 49 十擴展思維 1.能依一個觀點擴展思維 2.能運用想像力及內容組織能力1.記敘 2.抒情 51

十一綜合思維 1.能運用想像力及聯想力,以不同角度和 身分去觀察及了解外界事物 2.能模擬想像不同的人、事、物,並代入 他(它)們的感覺感受 3.能以不同的文類寫作相似的題材1.抒情 2.描寫 3.說明 53

設計示例一 —審題— 一﹑教學行為目標 1.能準確審題 2.能認識作者的身份、立場和寫作動機 二﹑寫作技能 1. 記敘 2. 說明 三﹑理論和經驗 1.作文題目有時比較複雜,特別是傳意寫作的題目,學生閱讀時, 常有困難。學生未能理解題目,就會「文不對題」,所以學生要 整理好題目提供的資料,認清題目的要求後,寫作便不會離題。 2.學生可根據下列各項條目,整理題目提供的資料: 2.1出題者的觀點:有些出題者把自己的觀點或某權威的觀點寫 在題目裏。這些觀點有時可以改,有時不能改。如不能改, 學生便要依出題者的觀點寫作; 2.2時間範圍:研究題目有沒有暗示時間限制,例如:時刻、季 節、年期等等; 2.3空間範圍:看清楚題目有沒有空間限制,例如:某指定地點、 某指定地區、某指定國家等; 2.4人/物:看清楚題目要求寫哪一類人,或哪一種物件; 2.5事件:看清楚題目要求寫哪一件事; 2.6表達的要求:看清楚題目要求作者表達的類別,例如:討論、 說明、分析、描述等等; 2.7人稱:題目要求哪一種人稱,例如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等等。 四﹑教學材料 工作紙(一)、(二)

阅读写作思维

阅读?写作?思维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简言之,就是阅读与写作。而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贯穿于阅读与写作的全过程。换一句话说,不会正确思维的人,就一定不会阅读,也一定不会写作。许多学生读了几年、十几年的书,还学不好语文,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学会思维。作为语文教师,要教的语文知识很多,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林林总总,多如牛毛,老师和学生往往都感到茫然无头绪,不知所措。因此,老师觉得语文难教,学生觉得语文难学。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没有抓住思维训练这一环。如果抓好了思维训练这个环节,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何以见得?且听我慢慢道来。 思维就是思考,就是分析。不会思维,就是不会思考,不会分析,或者说是不会正确思考,不会正确分析。说通俗点,就是不爱或不会动脑筋。有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有的不会或不愿意死记硬背。这怎么能考出好成绩呢? 仔细研究一下语文考试,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阅读(包括欣赏)内容的考查占了60多分。作文就不必说了。对那些考试题,你不会思考,不会分析,怎么正确回答?那就只有靠瞎蒙了。瞎猫碰到死老鼠的机率能高吗? 再说写作。很多学生特别怕写作文。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不会思维。写作的过程无不始终伴随着思考和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到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哪一步能离开思考和分析?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关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不会阅读的学生,作文必然写不好。学会阅读和写作,先要学会思维。怎么思维?就是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阅读题考的就是“为什么”。你平常阅读时就注意了“为什么”,并且能找到正确答案,还怕考不好吗?作文,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思考这么几个问题:谁?干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如果动笔之前把这几个问题想明白了,就可以提笔成章了,甚至可以妙笔生花。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 作文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写作的本质来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文心雕龙》)写作是一个由感知——内部语言(加工制作)——转为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既然写作是思维的外化,那思维必须首先是清晰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叶圣陶语)从写作的能力来看,它由基础能力和专门能力两个方面构成,基础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专门能力包括积累素材能力、审题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运用表达方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基础能力的核心,语言表达能力是专门能力的第一要素,而思维与语言又恰恰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思维要借助语言这个工具,语言表达又以思维为内核,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理的语言。”从写作的过程来看,一篇作文的完成,大体要经历观察积累材料、构思表达、修改润色三个阶段,不论哪个过程,一刻也离不开思维。 显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强化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固有规律所决定的。同时,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思维障碍。比如,思维空白——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思维浑浊——不知如何谋篇布局,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乃至应考背作文、套作文;思维单一——不知如何求新、如何修改等。正如蒋仲仁先生指出的:“学生作文,一般有两大缺点,一是言之无物,一题到手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一是语无伦次,有点儿想写的东西不知道该怎组织。这两个毛病何尝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根源还在思维能力上。”

思维训练与作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b2362261.html, 思维训练与作文 作者:单淑英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年第12期 我们在作文评改中经常发现,学生作文雷同的多,缺少创新,究其原因,是思维封闭凝滞,不能对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为了构筑学生开放鲜活的思维形态,应经常进行多维发散思维训练,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或问题时.能横向思维,也能纵向思维,可正向思维,又可逆向思维,甚至能更多方向思维,以实现思维角度、层次、途径和结果的多样化。这种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使文章思路开阔.内容丰富新颖。 一、训练思维的广度——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有向广处发展的特点,具有这种思维特点的人,思维面都比较开阔,并善于举一反三。有人形象比喻这种思维.说它就像河流一样,遇到宽广处会很自然地漫流。横向思维训练就是要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去思考类似、相关的问题,进行梳理、选择、提升。可以从求同和求异两方面入手。求同,即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事物现象或问题的共同点,从中寻求共同本质和规律,如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菊花飘香的季节》分三小部分,“菊之淡”写嵇康,“菊之傲”写陶渊明,“菊之殇”写项羽。赞扬了追求心灵自由、生命尊严和英雄本色的三个极具个性的历史人物,选材典型丰富,富有个性。求异,即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现象或问题的不同点,对比开拓,如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晶莹雪·寂寞林》,把《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做比较:一个是圆形.沉稳规矩,温和宽容;一个像星形.锋芒毕露,特立独行。选材新颖,形象鲜明。当然,也可把求同和求异结合:如一考生作文《选择,别无选择》中写到屈原和司马迁.一个择死,一个择生,但都是为了自己的志向,只不过屈原以死明志,而司马迁则以生践志。这都是运用横向思维的典型例子,横向思维的连续进行,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现思维迁移,从而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训练思维的深度——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是对思维对象从纵的发展方向上进行思考,或层层递进、纵向深入,或依照各个发展阶段设想推断出其发展趋势,从而使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人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横向思维是换个位置重新钻孔,纵向思维是在一个位置把孔钻深。纵向思维能弥补横向思维有时欠缺深度的不足。如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关系的纵

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系列

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系列 思维,被恩格斯誉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 我国著名的科学作家高士其说得好:当今,“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科学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同时也是教育的竞争,但归根结底却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成长,其关键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综观时下谈论议论文思维训练的文章,一般从概念、判断讲到推理,或从分析、比较讲到综合,其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讲述的。这些文章自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有的理论讲得过于高深,有的步骤失之笼统,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师生感到难以把握。本系列则试从实践训练的角度,探讨对于一些最重要的思维品质的培养,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同对田径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灵敏性等先进行分项训练,然后再综合提高一样,希望能与教育界的同仁们共同探讨出一个科学的系列——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系列。 本系列力图理论上做到提要钩玄,实践上能使人举一反三:精要、好懂、适用。 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之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广阔性 一次,高三语文单元检测,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刚写完“作文不交”四个字,学生不约而同地报以热烈的鼓掌,当看到老师接着写出“罚做三篇”四个字时,又都长叹一声:“唉——”这个颇具喜剧性的情节充分展示出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它是一大心理障碍。 作文难,难在哪里?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处处都有拦路虎,但究其根本,是难在思维。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上的毛病就是思想上的毛病。”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写作中字词句的基本功已经大体定型,要想在高考中写作方面有超常发挥,其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了。当然,思维训练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经循环往复、螺旋的上升,不能寄望毕其功于一役,但就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训练来看,如果撮其大要,则最要紧的是培养四项思维品质:广阔性、独创性、深刻性和敏捷性。笔者将就以上几个方面,结合写作训练的实例,谈一些作法和体会。 一、广阔性是思维训练的突破口 大千世界的事物是复杂的,思维应该是客观事物正确的反映,但由于阅历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思维常呈现单一直线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成为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上的第一道难关:或思路闭塞,不得其门;或中途易辙,莫衷一是。于是画地图,织蛛网,异常焦躁。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亦即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辩证地观察、分析、联想……打开各种思路。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在必要时,改变角度看问题,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看问题。”由此看来,广阔性就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入口之处。 二、训练示例 有人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最好是选用常见的材料,这自有它的道理。但我们进行这项训练时,选用的却是一则来自国外的材料,学生感到新颖而有味: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训练材料]:该让哪四个人逃生? 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有十个临时来探险旅游的人:一个32岁的未婚女歌星;一个42岁的单身汉——细菌学家;一个法官;一个同性恋的医生;一个美国副总统;还有一个非洲部落的酋长和他怀孕的妻子;一个有四个孩子的父亲,他是个长期失业者,家庭生活一直靠做工的妻子维持;一个38岁的寡妇,她独自扶养三个不到7岁的孩子;一个离了婚的男子,家中尚有一对10岁的孪生儿子。 传来预报:当日晚上将发生强烈地震,该岛极有可能沉入海底。当时岛上只有一架可以搭载四人的直升飞机,并且只能飞出一次,别无其他的交通工具和出路。 请每位同学抉择出四个逃生者,并要谈出使人信服的理由。 [训练步骤]:1、各人自写文章;2、教师挑出几篇典型的,由习作者上台宣读;3、先分小组评议,然后选代表在班上发言。 三、训练解说 本来,这次到小岛上来探险旅游的人都是无辜的(至于此前的表现无法论定),但这个材料创设出一种特殊环境,要学生做出让其中四个人逃生的抉择,由于各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选择也就大有差异。当

作文教学过程的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过程的思维训练 肖建民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近些年来,广大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精心施教,不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毋庸讳言,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这几乎成了作文教学中久攻而未克的一个堡垒,令人困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对作文教学过程思维训练还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为此本文特地作些探讨。 作文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写作的本质来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文心雕龙》)写作是一个由感知——内部语言(加工制作)——转为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既然写作是思维的外化,那思维必须首先是清晰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叶圣陶语)从写作的能力来看,它由基础能力和专门能力两个方面构成,基础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专门能力包括积累素材能力、审题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运用表达方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基础能力的核心,语言表达能力是专门能力的第一要素,而思维与语言又恰恰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思维要借助语言这个工具,语言表达又以思维为内核,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理的语言。”从写作的过程来看,一篇作文的完成,大体要经历观察积累材料、构思表达、修改润色三个阶段,不论哪个过程,一刻也离不开思维。 显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强化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固有规律所决定的。同时,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思维

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是语文学科思维训练的基本任务之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指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以及所派生的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方法。思维方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阅读中,要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作品的内容,诸如对语意的理解、对层意和段意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中心思想的理解等。在写作中,要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方法。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思维方法去阅读、去写作,又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受到训练,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通过多种训练途径发展学生思维。具体实践方法如下: 方法一:观察 观察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视听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增强感性认识的直观思维训练方法。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点应落在养成学生边观察边动脑思考的习惯上,指导学生注意寻求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特殊之处,在对比中找出特点,以便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平常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或从表面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

其内在的联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实物的观察、人和事的观察、图画的观察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学生学习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后,了解到了杨朔在参观养蜂场时,不只看到了那些嘤嘤嗡嗡的蜜蜂沸沸扬扬的忙碌景象,而且看到了蜜蜂那种从来不争、不计较得失的品格。“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是作家在认真观察基础上积极思考的结果。从仔细观察对象→发现特点→分析本质→展开联想,这种思维的过程正是初中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种特质。于是,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寻找目标观察,并遵循上述思维模式由表及里地探究对象本质。有一学生在“discovery(探索)”频道中看到有关鹰的介绍,她发现了鹰不畏风雨、搏击长空、以强有力的利爪牢牢抓住自己的目标并睿智地克敌制胜的特点后,她联想到了作为学生也应该像鹰那样对待学习生活,不畏困难、坚定不移、并发挥聪明才智克服前进中的障碍,走向成功。学生在习作中写到:生活告诉我,顽强、睿智、有力、上进才能达成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也要告诉生活,我要成为鹰一般的强者。 方法二:概括 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总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它们之间的 规律性联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而后又经过具体化,把同类归在一起的

作文思辨性训练范文

议论文写作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汕头市潮阳区城郊中学黄粉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懂得议论文写作中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在行文中作点辩证分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讲评、点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在行文中作点辩证分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狮子是强大的还是弱小的?”没错,老师你开玩笑呀!狮子还弱小!但是在《伊索寓言》里边有个《蚊子和狮子》的故事,强大的狮子却被小小的蚊子打败了。最后,打败了强大的狮子的强大的蚊子又被小小的蜘蛛吃掉了。现在,大家还觉得“强大”和“弱小”的问题很简单吗?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的眼光,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作文中如何用全面的眼光进行辩证分析。 二、考考你的辩证思维能力 现在,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审题训练,考考大家的辩证思维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商品要包装,演员要包装,企业要包装……无论什么不装饰一下美化一下就上不了档次;可也有人说,东西还是自然的好,人还是质朴的好,买东西、找朋友、做事、做人,本色最珍贵真难得。 你对“本色与包装”又有什么认识、感悟?有过相关的经历吗?请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这是汕头市2010年“一模”的作文题目。以前我跟大家讲过,审题的第一步工作是抓关键词。这个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有哪些呢?对!就是“本色”和“包装”。我们现在先来探讨一下这两个关键词的内涵。 ①你对“本色”的看法。 ②你对“包装”的看法。 这两位同学的发言都很精彩!来到这里,审题的工作结束了吗?没有。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审题还有第二步工作,就是抓关系。请大家在草稿纸上写下你对“本色与包装”的理解。(学生发言) ③你对“本色和包装”的看法。 (评价学生发言) 辩证思维对我们的写作真的是太重要了,我们来看一看几篇优秀作文的标题和主旨句就知道了。 (学生齐读) 在适度包装前,请先审视一下,先挖掘、培养那独特本色,切不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本色包装,是朋友还是敌人》22+22+8=52) “包装”了,其实没什么坏事,“不包装”也未必不好。只是,我们要看是如何包装,包装于何处,是否合适,世上本无对与错,好与坏,“包装”与“不包装”,见仁见智吧!(《“包装”与“不包装”》22+22+8=52) 有实力的人强调本色,而有实力的聪明人,在本色的基础上为自己包装。但有的人过分注重包装,被人打开一看,马上光芒消失殆尽,终归华而不实。本色需要,并且只需要适度的包装。((《本色需要适当的包装》23+22+8=53)

秘书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秘书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谢承力发表时间:2006-8-22 秘书写作是一项重要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写作主体对秘书职务活动客观反映后转换成文字材料的思维活动。在整个写作活动中,写作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写作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写作主体只有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顺利高效地进行写作,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思维能力才会写出“经国之大业”的高质量文稿。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是文秘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文秘专业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在秘书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秘书写作练习程式化,依样画葫芦,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套写,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的参与,写出来的文稿没有特色、缺少灵性。思维能力是提高秘书写作的灵魂,对思维方式运用的科学与否,是衡量一个秘书写作能力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培养学生在秘书写作实践中科学思维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讨和实践。 学会鉴别综合培养选材思维能力文秘写作材料纷繁复杂,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搜集有用的写作材料,要在众多的写作材料中选择有价值的材料,需要有敏锐的选材思维能力,即对材料的深度解读能力。秘书写作材料的深度解读方式有:一是材料的选择性解读;二是材料的方向性解读;三是材料的主题定位化解读。教会学生鉴别、综合和剪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选材思维能力。 1、培养鉴别思维能力,对材料进行选择性解读鉴别是对材料

进行周密分析、比较和研究,鉴别的过程 实际上是对材料的理性认识过程。鉴别是处理材料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材料进行选择性解读的关键,鉴别材料是一种理性思维,通过对材料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甄别,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选择出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培养学生鉴别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对写作材料的远近、主次、深浅、优劣、高下等方面的典型性和现实性进行解读,鉴别能力的高低能反映出作者的才、学、胆、识,夯实基础,培根固本,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拓宽实践领域,增强鉴别能力,为正确选材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 2、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对材料进行方向性解读文秘写作材料 的综合方法,是将所有材料作为一个有机 整体进行思考和考察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综合是处理材料的第一个环节,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通过从局部到整体,又从整体到局部的整合和切换,选择有用的写作材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法,将大量单一、零散、无序的材料交给学生,设置一定的选材方向,让学生对材料进行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多样性与单一性的整合和归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培养剪裁思维能力,对材料进行主题定位化解读剪裁是对 写作材料的选择使用,在鉴别的基础上,围绕 文章的写作意图,剪掉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保留主要的、本质折材料,删去材料中与写作意图无关的部分,突出材料中反映主题的内容。剪裁是处理材料的第三个环节,是对材料进行的主题定位化解读。剪裁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剪裁思维能力的方法是根据主题定位原则,对写作材料进行取舍、详略、条理等方面处理,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条理清楚。

思维能力训练测试题(附答案)

思维能力训练测试题(答案仅供参考) 测试时间:姓名:分数: 以下各题,请写出分析过程及最后答案。 第1-5题判分标准:结论错0分、结论对推理错减10分、结论对推理不完全减5分 第6题判分标准:只要画出来就给满分 1、谁在说谎(20分) 甲、乙、丙三人都喜欢对别人说谎话,不过有时候也说真话。这一天,甲指责乙说谎话,乙指责丙说谎话,丙说甲与乙两人都在说谎话。其实,在他们三个人当中,至少有一人说的是真话。请问到底是谁在说谎话呢? 参考答案: 至少一人说真话。 1)如果甲说真话,乙说的就是谎话,因为乙指责丙说谎,那么丙说的就成了真话,而丙说甲乙都在说谎,矛盾;2)如果乙说真话,则丙在说谎,上述1)分析知甲在说谎,成立; 3)如果丙说真话,意指甲说的“乙说谎话”为假,那么乙说的就是真话了,而乙说的是真话则丙在说谎,矛盾。 2、猜头花的颜色(20分) 开始盒子里有三朵红头花和两朵蓝头花。现在三个女孩A、B、C在黑暗中分别选了一个头花戴在自己的头上。这三个女孩走出黑暗,每个人都只能看见其他两个女孩子头上所戴的头花,但看不见自己头上的头花,并且也不知道盒子里剩余的两朵头花的颜色。 B问A:“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头花?” A看了一下说:“不知道。” A问B:“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头花?” B想过一会之后,也说:“不知道。” 这时候C回答说:“我知道我戴的头花是什么颜色了。” 当然,C是在听了A、B的回答之后而作出推断的。试问:C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头花?她是怎么推断的? 参考答案: A说不知道,说明她看到的另外两个人戴的至少不都是蓝色,可能是一蓝一红、或两红; B也不知道,说明B看到的也是一蓝一红、或两红,对于C有两种情况: 1)如果C戴的是蓝色,从A的推断中可知,B应该能判断出自己是戴的是红色(如果B也是蓝色,A就会知道自己是红色),但B说不知道,说明C戴的是红色(因为B不能判断自己戴的是不是蓝色,两种可能都成立); 2)如果C戴的红色,B也是不能判定自己是什么颜色; 所以以上可知,C戴的是红色(任何两个人戴蓝色,第三人马上知道自己是红色)。 3、性别不同的人(20分) α、β、γ三人存在亲缘关系,但他们之间不违反伦理道德。 (1)他们三人当中,有α的父亲、β唯一的女儿和γ的同胞手足; (2)γ的同胞手足既不是α的父亲也不是β的女儿。 不同于其他两人的性别的人是谁? 参考答案: 1)假设γ是α的父亲、γ-父亲、男性;则β的女儿只能是α,α-女儿,女性;则α同时是γ和β的女儿,γ与β是夫妇关系,没有同胞手足关系,不成立; 2)假设β是α的父亲、β-父亲、男性;则 A)α是β的女儿,α-女儿,女性;“γ的同胞手足既不是α的父亲也不是β的女儿”,即既不是β也不是α,因再无他人,不成立; B)γ是β的女儿,γ-女儿,女性;γ的同胞手足既不是β也不是γ本人,那就是α,成立。β只有一个女儿,说明α是男性,即γ的兄弟; 因此不同于其他两人性别的人是γ(β是父亲、α是女儿、γ是女儿的兄弟)。 4、她到底多大年龄?(选择正确答案,15分) 4个人在对一部电视剧主演的年龄进行猜测,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说对了,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摘要]思维训练是写作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生活,审题立意,驾驭题材,使得文章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关键词]写作教学;思维训练;联想想象;创造性思维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训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深化阅读,规范口语表达,并能在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写作教学中,思维和语言是最直接的训练。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转换,主要依赖于思维活动。思维畅达,言语活动才能有序进行。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生活。这是审题立意、驾驭题材的基础。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越具体、越全面、越深刻,写出来的文章就越有价值和意义。 1.善于联想和想象 在写作活动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想象是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根据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大体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指出了想象的特点和作用:“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通过想象,可以提高学生选材构思能力,使表达内容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形象更生动。 训练想象力的方式很多。可以结合阅读训练,利用原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等;可以看图作文,写童话、写寓言故事、科幻文章等,这些都是训练想象力的好方法。比如: 文题一:请根据《买炭翁》的内容,合理想象老翁的炭被抢走后的事,写一篇300字以下的文章。 文题二:根据生活的某些现象,构思一则寓言,请注意突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记忆表象储备越多,他所展开的想象内容越丰富。这就要求我们满腔热情的对待周围的事物。事事留心观察,还要注意从书本和生活中不断地汲取养料。这样,我们的想象就会日益丰富起来。

作文思维能力之培养

作文思维能力之培养,任重而道远 【编者按】 “时评类”作文是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一般是给一定的问题情境,多带有矛盾性和复杂性,让学生去思考,严格意义上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展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清晰的逻辑思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文学与文化素养。这种题型的优点在于避免套作,当是作文写作发展的重要方向。这种题型写作的难点在于“具体分析”。往往是“高谈阔论容易,具体分析难。有的同学,无论什么事,只要一具体,就马虎不得了。一马虎,就露馅了。具体分析,难就难在你必须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与观点,对不对,合理不合理,一目了然;而且你还要为自己的态度与观点提供逻辑和根据,恰当不恰当,充分不充分,也是一目了然。那种王顾左右而言他或者大而化之的表达,显然吃不开。 2016年高考作文,我希望继续考这样的题目 试题展示(2015年全国一卷):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全国一卷)写作导引: 这个题目很面熟吧?这是2015年全国卷(一)。基于我对作文教学及其测试的理解,我毫不掩饰我对这个题目的肯定,尽管这个题目引起的争议,让肯定的声音显得势单力薄。 作家梁晓声先生对这个题目就持断然的否定态度,他甚至不讽刺的说,命题人的脑子进水了。在他看来,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危害的不仅是老陈及其家人的安全,也危及公共安全。因此,任何人都该举报,任何人都可举报,小陈的行为没有任何瑕疵。因此,这个问题不值得讨论。 持此态度的还有学者冉云飞。冉氏认为,小陈举报父亲,与传统的“亲亲相隐,直在其中”的道德规范相悖逆。这种大义灭亲式的行为,表面看有利于公共秩序的建设,但却毁坏了社会赖以存在的、更为深层的根基——家庭的伦常与亲情,其道德风险远超过它所带来的惩戒与教化效应。因此,这个问题不适合讨论。 坦白地说,我赞成两位关于这个事件的社会学分析,却不赞成他们的结论。我主张将这样的材料纳入高考命题的视野范围,因为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也适合讨论。澄清错误的社会观念,培养健全的现代公民,就该直面现实中的疑难杂症。梁先生认为不值得讨论的问题,恰恰是很多人糊涂不清的问题;而冉老师认为不适合讨论,大概是夸大了讨论与表达的风险。 我倒觉得,自由的讨论只会让我们的认识更合理,更健全。在这个问题上,重要的不是结论,而在于讨论本身的意义。即便学生在写作中有不当的判断甚至错误的理解,我觉得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说错话的风险真地那么大吗?一个学生,一次作文,一个考试,有几个人说几句不太恰当的话能怎样? 多少年来,我们呼吁高考写作要摆脱“假大空”,告别“高大全”。在我看来,这个命题就是试图摆脱“假大空”的一次有益的、合理的尝试。 我们的写作似乎刻意回避现实的社会与人生,热衷于抽象概念与虚假命题的讨论,专注于写作技术与修辞技术的训练,结果把作文搞成了凌空蹈虚的道德口号、大而不当的人生讨论、抽象虚无的哲学玄想以及矫揉造作的造势煽情。如果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心实意、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这样的文辞游戏究竟有多大意义? 遗憾的是,目前大量的命题还停留在抽象概念的议论上,这是“假大空”作文的源头。比如,抽象地谈论尊重“人”,我们尽可宏论滔滔;但若说要尊重一个“窃贼”,空谈就难服人。再如,谈“无私助人”,人人都可长篇大论;若说有一个曾经讹过人的老人躺倒在地,你扶还是不扶?扶可能被讹诈,不扶就面临着良心上的谴责和舆论的压力。这个时候,你再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说话,就苍白无力了。因为你面临的是一个具体的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道德判断来解决。

五个训练法提高你的思维能力

五个训练法提高你的思维能力 1)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本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同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这也标志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训练方法是:首先,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其次,每当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5)集思广益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还具有潜在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为,当一些富个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问题的水平的不同,产生种种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五个训练法提高你的思维能力]文章均来自网络,

思维能力是写作中最重要的能力-1

思维能力是写作中最重要的能力 2010级中文陈汉文学号:115350103003 思维能力是理解力、论证力、判断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凡是那些对事物有着独到眼光的人,在这份“眼光”的背后,必然靠着独到的思维能力——分析力、鉴别力、判断力做支撑,拥有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拥有主动权的人。 作文教学就是以思维为核心,运用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也可以说,作文是思维的体现,思维是作文的一种先前准备。没有活跃、敏捷的思维,各种智能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开拓思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从实验研究的角度讲,创新写作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只是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门径提供了材料;而要想使写作这种极富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得以全方位的展开和提升,必须多角度的系统磨砺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此训练写作必须培育思维品质。培育思维品质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强化应变能力,培育灵活性思维品质:创新写作特别强调学生在写作思路方面,要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要打破思维定势,摆脱偏见,以有效的解决思路阻滞、模糊,材料重叠,理念陈陋,尤其是解决选材、构思过程中敝帚自珍,不忍割舍的刻板思维情境;这就需要变思维的僵化偏执为灵活变通,如是做来,写作的思路就是清晰的、

灵动的、富有活力的。 2、强化直觉判断能力,培育敏捷性思维品质:创新写作尤其重视材料周密剪接和组构,它要求学生在筛选众多材料的过程中,要抓关键准,理思路快,当机立断。要克服慢条斯理、四平八稳的不良思维习惯,以潜意识下的紧迫感逼促思维的运转提速;同时,在适时抓取思维启动后那些不期而至的直觉性判断的基础上,通过周密思考,迅速形成画面,并化作文字的表达。敏捷的构思和行文训练,可以使大脑的运行思路变得更加流畅,使有意注意更加集中,使写作者的情智更加专一,它是有效提高速度写作的必备品质。 3、强化独立思考能力,培育独特性思维品质:写作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思维的一种语文能力。作文的内容没有现成的答案,思维的黑箱要打开并被他人所知晓,其外化的途径,不外乎就是说和写。而说是零碎的、即兴的、不宜储备的,写则是系统的、专项的、有目的的;因此,写作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运用新方法、新途径完成写作历程;可以有效的克服写作中对指导的过分依赖,这样的写作才是富有鲜明个性的,是充满独到见地的,是独具个人风格的。 4、强化洞察和预见能力,培育深刻性思维品质:写作中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欣赏,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对图文知识的解读和鉴赏,不外乎是要通过文字的外化形式,将大脑中内隐的、流动不定的意识流进行逻辑的梳理,借助书面的定格,再现写作者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依据原因预见结果的思维轨迹。它使看似普遍、简单为人熟

创新思维训练考试答案

创新思维训练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5,共分) 1有人说“学校扼杀创造力”,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分)分 A、 强调统一化培养目标和标准化评价体系,压缩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 B、 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与大纲,让学生思维和眼界受限,容易产生权威型心智模式 C、 题海战术和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D、 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2富莱利用胶水的不强特性发明了便利贴,这是运用了()。(分)分 A、 逆向思维 B、 侧向思维 C、 转换思维 D、 直观思维 我的答案:B 3“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形成雪崩的效应,改变整个局势。”指的是()。(分)分 A、 木桶效应 B、 墨菲定律 C、 蝴蝶效应 D、 马太效应 我的答案:C 4怎样突破定势思维(分)分 A、 转变思考方向 B、 软性思考 C、 强制联想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5六顶思考帽法中代表希望、创意创新的思考方式的颜色是()。(分)分A、 红色 B、 黄色 C、 白色 D、 绿色 我的答案:D 6下列不属于连接思维的是()。(分)分 A、 挤牙膏器 B、 政务超市 C、 用电视节目的方式上课 D、 瀑布上的房子 我的答案:A 7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分)分 A、 拥有与生俱来的创造思维 B、 怎样突破创新的思维障碍 C、 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D、 尝试学会改变 我的答案:B 8创新的目的是()。(分)分 A、 为自己赢得荣誉 B、 挣脱思维定势的束缚 C、 为社会创造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技术 D、 转变思维方向 我的答案:C 9齐白石(1864-1957)画虾的特点表现的是一种()。(分)分 A、 具体思维

训练并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

训练并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 思维空间 09-16 1501 训练并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它的作用不可轻估。人的天生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 (1)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本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同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

公文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公文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助手,是直接辅助领导中枢和领导者进行科 学决策,实施决策的人员,秘书人员身居各级领导机关,其职责是在 办公室的领导下,以文件,文字处理为主要内容,来完成领导交办的 单项或综合性工作任务。所谓文件,文字处理除了收发文件,报送材料,传递信息,档案管理等事物性工作外,主要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 要撰制各种文书。这些文书有党政机关公文,事务文书,日常应用文,新闻,理论性文章,工作计划,领导重要讲话稿等。这些应用文,尤 其是公文,是决策层形成的决定和意见,在工作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需要写作者具有较强的政策水平,专业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作 为领导的参谋,助手的秘书人员写作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机关办 公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了解探索秘书写作的思维特点,对提高秘书 的写作水平,有效地把握领导的“意图“,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 的意义。 秘书工作的根本特点是辅助性和从属性。机关文书尤其是公文写 作是根据领导工作的需要,不是秘书自身写作能力的表现,这就决定 了秘书写作的特点是代拟而非自撰。所以,公文写作强调“主题先行“,”意在笔先“,撰稿者首先按照领导或领导集体的授意和机关事 物管理,业务管理等客观需要进行调查了解,收集材料和撰稿。而不 是在客观外界的感悟下,有感而发,有情可抒才进行写作的。其写作 活动是受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和领导旨意制约的,写作活动是被动的, 是遵命文章。 秘书工作中大量的是公文写作,公文写作的特点反映了秘书工作 的特殊规律,也反映了秘书思维活动的特点: 一,思维活动的被动性 现代写作学认为:促使人写作的最根本的动因来自“需要“。归 纳起来是三大类:第一,内在因素自发性的“需要“;第二,外在因素 强制性“需要“;第三,内在自发性与外在强制性兼有的“需要“。第 一种的动因写作主要是指那些来自作者灵感涌动,有感而发的自发性 写作,充分体现着作者个性色彩的文学写作;第三种兼合内在自发性与

思维能力训练测试题(附答案)教学内容

思维能力训练测试题 (附答案)

思维能力训练测试题(答案仅供参考) 测试时间:姓名:分数: 以下各题,请写出分析过程及最后答案。 第1-5题判分标准:结论错0分、结论对推理错减10分、结论对推理不完全减5分 第6题判分标准:只要画出来就给满分 1、谁在说谎(20分) 甲、乙、丙三人都喜欢对别人说谎话,不过有时候也说真话。这一天,甲指责乙说谎话,乙指责丙说谎话,丙说甲与乙两人都在说谎话。其实,在他们三个人当中,至少有一人说的是真话。请问到底是谁在说谎话呢? 参考答案: 至少一人说真话。 1)如果甲说真话,乙说的就是谎话,因为乙指责丙说谎,那么丙说的就成了真话,而丙说甲乙都在说谎,矛盾; 2)如果乙说真话,则丙在说谎,上述1)分析知甲在说谎,成立; 3)如果丙说真话,意指甲说的“乙说谎话”为假,那么乙说的就是真话了,而乙说的是真话则丙在说谎,矛盾。 2、猜头花的颜色(20分) 开始盒子里有三朵红头花和两朵蓝头花。现在三个女孩A、B、C在黑暗中分别选了一个头花戴在自己的头上。这三个女孩走出黑暗,每个人都只能看见其他两个女孩子头上所戴的头花,但看不见自己头上的头花,并且也不知道盒子里剩余的两朵头花的颜色。 B问A:“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头花?” A看了一下说:“不知道。” A问B:“你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头花?” B想过一会之后,也说:“不知道。” 这时候C回答说:“我知道我戴的头花是什么颜色了。” 当然,C是在听了A、B的回答之后而作出推断的。试问:C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头花?她是怎么推断的? 参考答案: A说不知道,说明她看到的另外两个人戴的至少不都是蓝色,可能是一蓝一红、或两红; B也不知道,说明B看到的也是一蓝一红、或两红,对于C有两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