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一、 直线度的定义及检测方法

定义:直线度是指零件被测的线要素直不直的程度。 检测方法概述:

㈠.将平尺(小零件可用刀口尺)与被测面直接接触并靠紧。此时平尺与被测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直线度误差。一般公用检测器具-塞尺。(图片)

按此方法检测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件的直线度误差。

㈡.将被测件放在平台上,并靠紧方箱或直角尺(或者将被测件放置在等高V 型铁上)。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简图):

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并计算,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部件的直线度误差。

㈢将被测零部件用千斤顶支起,利用杠杆表将被测素线的两端点调整到与平台平行,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该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按同样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该被测件的直线度误差。

㈣综合量规:综合量规的直径等于被测零件的实效尺寸,综合量规必须通过被测零件。

二、平面度定义及检验方法

平面度是指零件被测表面的要素平不平得程度。

㈠将被测件用千斤顶支撑在平台上,调整被测表面最远的三点A,B,C ,(利用杠杆表或高度尺)使其与平台平行,然后用测头在整个实际表面上进行测量,同时记录读数,其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被测件平面度误差。

㈡用刀口尺(小型件)或平尺(较大型件)在整个被测平面上采用“米”字型或栅格型方法进行检测,用塞

尺进行检验,取其塞尺最大值为该被测零件得平面度误差。

㈢环类垫圈类零件

将被测件的被测面放在平台上,压紧,然后用塞尺检测多处,其塞入的最大值即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或者将被测件的被测面用三块等高垫铁在平台上均分支撑,然后用杠杆表在被测面的多处进行检测,取其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作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

三、圆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定义:圆度是指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的零件在同一横剖面内的实际轮廓不圆的程度。

测量方法:

㈠轴类件:将被测件用偏摆仪顶紧,将杠杆表的测头压到被测面上,在被测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之半,即为单个测量面上的圆度误差。按上述方法在被测件轴向上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上测得的跳动量中的最大误差值(取各截上指示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之半中的最大数值),作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

㈡两点测量法也称直径法:

用千分尺(内径表)直接测量被测轴(孔)的直径,在被测件的同一截面内按多个方向测量直径的变化情况,寻求各个方向测得读数中的最大差值之半(最大值减最小值之半)即为该被测截面的单个圆度误差。按同样方法在轴向上测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上测得差值中最大的差值之半,作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

四、圆柱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定义:圆柱度是控制圆柱的纵、横剖面及轴线等的圆度、直线度、和平行度的综合指标。

测量方法如下:

㈠将被测件放在平台上并靠紧在方箱根部,杠杆表测头压到被测件表面上,在被测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测量一个横截面上的最大与最小读数,按上述方法在件的轴向上测量若干个横截面,然后取各截面内所测得的所有读数中的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值之半,作为该零件的圆柱度误差。

㈡将被测件放到V型铁内(V型块长度应大于被测件长度)将指示表压到被测表面上,在被测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测量一个横截面上最大与最小读数。按上述方法在零件的轴向上连续测量若干个横截面,然后取各截面内所测得的所有读数中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值之半,作为该零件的圆柱度误差。

㈢用内径表或外测千分尺分别测量内孔或外径的尺寸,并按径向和轴向测量若干个截面记录读数,取其全部测量数值的最大和最小读数差之半,作为该被测件的圆柱度误差。

五、线轮廓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定义:线轮廓度是表示零件被测实际轮廓线的要素对理想轮廓线相差的程度。

测量方法如下:

㈠将轮廓样板(或半径规)按规定的方向放置在被测零件上,根据光隙法估读(或用塞尺检测),取最大间隙作为该零件的线轮廓度误差。

六、面轮廓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定义:面轮廓度是表示零件实际轮廓面要素对于理想轮廓面相差的程度。

测量方法如下:

㈠将若干个截面轮廓样板放置在各指定的位置上,根据光隙法估读(或用塞尺)检测间隙的大小,取最大间隙作为该零件的面轮廓度误差。

㈡对于外形复杂,厚度较厚的零部件,可以用样板、直角尺、塞尺测量。测量时,将样板与被测件叠合在一起,平放在平台上,然后用直角尺靠紧样板的边沿,用塞尺检测实际轮廓相对于样板轮廓的凸出或凹下的数值,在公差值之内的便合格反之不合格。

注:沿样板的整个边沿测量多处取最大读数。

七、垂直度定义及测量方法

定义:垂直度是指零件上的被测要素(面或线)相对基准要素(面或线)不垂直的程度。

检测方法

㈠面对面步骤:

将被测件的基准面固定在V型铁或方箱立面上,调整靠紧基准面的被测表面的读数差为最小值(用高度尺或杠杆表找平),取指示器在整个被测表面各点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该件的垂直度误差。

㈡面对线步骤:

将V型铁竖直放在平台上,将被测件固定在竖直的V型槽内,然后用指示表或高度尺测量整个被测表面,并记录读数,取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该件的垂直度误差。

㈢线对线步骤:

⑴将芯轴穿入被测件孔内,

⑵用可调支撑将被测件架起;

⑶在指定方向上用直角尺靠紧基准芯轴,调整支撑,使其与平台垂直;

⑷将指示表测头放到被测芯轴顶面,在测量距离为L2的两个位置上测量,所测数值分别为M1、M2。

⑸计算垂直度误差:F=L1/L2│M1-M2│

㈣线对面步骤:

⑴将被测件基准面固定在方箱立面上,

⑵用指示表在距离为L2的两个位置测量被测轮廓要素并读数M1、M2

⑶用千分尺在同一位置测量轴径d1、d2。

⑷该测量方向的垂直度误差:f1=│(M1-M2)+d1-d2/2│L1/L2

⑸将零件旋转90度,按同样方法测量并计算。

⑹取两测量方向上测得误差中的较大值作为该件垂直度误差。

如图示:

注::L1为被测表面总长度。L2 实际测量长度

八、全跳动的检验

定义:全跳动是反映整个表面的跳动,当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做连续旋转时,指示表沿被测实际表面的理想轮廓素线作相对运动所反映的整个表面上相对于基准的最高和最低点之差。

检验方法:1)、径向全跳动

将被测零件固定在一对顶尖上(或一对V形铁上,同时在轴向上固定),同时调整该对顶尖,使其同轴和与平板平行;

在被测件连续回转过程中,同时让指示器沿基准轴线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径向全跳动值。

(基准轴线也可以用偏摆仪体现)

2)、端面全跳动

将V形块竖直放在平台上,被测零件支撑在V型槽内并在轴向上固定;在被测件连续回转过程中,同时让指示器沿其径向作直线移动;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端面全跳动值。

九、圆跳动的检测

定义:圆跳动仅反映一个测量面内被测要素轮廓跳动误差。根据零间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又可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斜向圆跳动三种情况。

检验方法:

1)、径向圆跳动将被测零件安装在偏摆仪上(或一对V形铁上,同时在轴向上固定),在被测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指示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面上的径向跳动;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上测得的跳动量中的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径向跳动。

2)、端面圆跳动 将被测零件安装在偏摆仪上(或一对V 形铁上,同时在轴向上固定),将指示表与被测端面适量接触,在被测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指示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圆柱面上的端面跳动;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圆柱面,取各测量圆柱面上测得的跳动量中的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端面跳动

十、位置度检测:

定义:位置度是指零件上被测的点、线、面的实际位置偏离理想位置的程度。分为点位置度、线位置度和面

的位置度三种) 检验实例:

一)、轴端球腔类 检测步骤:(1)、将被测件放置在方箱的竖直V 型槽内并固定夹紧,选择适当直径的钢球,放置在被测零件的球面内,以钢球的球心模拟被测球面的中心;(2)、在被测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径向指示表最大读数差之半为相对基准轴线A 的径向误差Fx ,垂直方向直接测出相对于基准的轴向误差Fy 即可,则被测点的位置度误差: F=2(Fx 2+Fy 2)1/2

二)、孔类(有基准符号或方向限制的) 检测步骤:(1)、将被测孔装入锥度芯轴,按基准将零件架起调整,在靠近被测孔处用指示表测出芯轴顶端的实际位置尺寸,则该点的位置度误差Fx=实际位置尺寸—理论位置尺寸—芯轴半径;然后将零件旋转90°,按同样方法重复测量和计算,得到该点的位置度误差Fy ,则该被测孔的位置度误差F=2(Fx 2+Fy 2)1/2。

若被测孔较长,应对其背面按上述方法重复测量,取其中误差较大值作为该件的位置度误差。 对于多孔孔组,则按上述方法逐孔测量和计算。见图一

若位置度公差带为给定两个方向的四棱柱时,则直接取被测孔位置误差的两倍即可:2Fx 、2Fy ,分别作为该零件在规定两个方向上的位置度误差。见图二

若孔的形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则可以直接在实际孔壁上测量。

若被测件为较粗糙的焊接件时,可以用高度尺直接检查。

三)、孔类(被测件未标注基准的焊接件检测)

1)、将被测零件上最远两孔(如:1 3孔)的实际中心的连线调整至与平台平行,以被调整孔的中心为原点,用高度尺直接测量其余各孔的实际位置尺寸,实际位置尺寸与理论正确尺寸比较,得出偏差Fx2、Fx3等;

2)、然后将被测件旋转90°,用直角尺将1 3孔的中心连线拐垂直,以1孔(或3孔)的中心为原点,按同样方法重复测量并计算,得出各孔的位置偏差Fy2、Fy4等;则各孔的位置度误差为F2=2 (Fx22 + Fy22 )1/2。

当被测孔轴线较长时,应同时测量被测轴线的两端,取其中较大值作为该要素的位置度误差。

四)、法兰盘类件检测方法

1)、将被测件装入锥度心轴,并装夹到分度头上;

2)、用指示表调整心轴使其基准轴线与分度头回转轴线同轴;

3)、任选一孔,以其中心作为角向定位,用高度尺分别测出各孔径向误差Fy和切向误差Fx 则被测孔的位置误差:F=2 ( Fx2 + Fy2 ) 1/2。

当被测孔轴线较长时,应同时测量被测轴线的两端,取其中较大值作为该要素的位置度误差.

十一、对称度

定义:对称度是指零件件上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直线或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直线或轴线)偏斜的程度。

检验实例

一)、轴类键槽对称度误差的检测:

1、径向截面测量将被测轴放置在等高V型块内,键槽内塞入定位块;调整被测件使定位块沿径向与平板平行,测量定位块到平板的距离F;将被测件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测量,得到该截面上、下两对应点的读数差a;则该截面的对称度误差:F截=ha/b h——键槽深度b——键槽底部的厚度

2、轴向测量调整被测件使键槽与平板平行,沿键槽长度方向测量,取轴向读数差的最大值作为长向对称度误差:F长=a高—a低

3、取以上两个方向测得误差的最大值作为该件对称度误差。见图一

无基准

二)、简单的孔类件对称度误差的检测:

在给定的方向处测量孔壁厚并与理论壁厚相比较得出两个壁厚误差,取两个壁厚差中较大的值作为该件对称度误差。见图二 十二、同轴度

定义:同轴度是表示零件的有关要素(如轴与轴之间、孔与孔之间)要求同轴,即控制实际轴线与基准轴线的偏

离(不同轴)程度。 检验方法: 一)、轴对轴

将被测零件在偏摆仪上夹紧(或放值在两块等高V 型块内);将指示器加以适量的压力与被测面接触并调零;转动被测件一周,指示器读数的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值,即为该截面的同轴度;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个截面,取各截面测得的读数差中的最大值作为该件的同轴度。

二)、孔对外圆

用卡尺先测出内外圆之间的最小壁厚b ,然后测出相对方向的壁厚a ,则该件同轴度误差:f =a —

b

三)、孔对孔

将被测件孔内装入锥度芯轴,用顶尖架起,并调整被测件的基准线与平板平行;靠近被测孔的两端A 、B 点处测量,并求出该两点分别与高度(L+d 2 /2)的差值f AX 和f BX ;然后将被测件翻转90°,按上述方法测取f Ay 、f By 则A 点的同轴度误差f A =2【(f AX )2 +(f Ay )2 】1/2 B 点的同轴度误差f B =2【(f BX )2 +(f By )2 】1/2 取其中较大值作为该件的同轴度误差

L 理论高度尺寸 d 2 被测芯轴直径

十三、倾斜度

定义:倾斜度是指零件上的被测要素(面或线)相对于基准要素(面或线)应倾斜的理想形状的位置相差的程度。 检验方法:

将角度尺定好需测的理论正确角度(或用定角样板),将角度尺(或定角样板)按基准要求放值在被测平面上(或被测素线上);调整角度尺的测量面与被测要素的长度相等(或调整芯轴的长度与被测轴线的长度相等);用塞尺测量其最大间隙,其值即为该件倾斜度误差

十四、平行度

定义:平行度是指零件上的被测要素(面或直线)相对与基准要素平行的程度。

平行度的检测方法:

一)、面对面将被测件的基准面放置在平台上,用指示器在整个被测面上测量,取指示器最大与最小数之差作为该件的平行度误差。

二)、线对线

将被测孔和基准孔装入芯轴,把被测件放置在可调支撑上(或等高V型块内),用指示表测量基准轴,调整支撑使之与平台平行;在被测孔两端距离为L2 的两个位置上分别测得位置尺寸M1和M2;则该方向的平行度误差:f1 =L1/L2│M1—M2│

然后将被测件旋转90°,按上述方法重复测量并计算该方向的平行度误差为:f2

则该件的平行度误差:f= L1/L2(f12+ f22)1/2

图二图一三)线对面见图一

将被测孔装入芯轴,并将被测件的基准面放置在,在被测孔两端距离为L2 的两个位置上分别测得实际位置尺寸M1和M2;则该方向的平行度误差:f1 =L1/L2│M1—M2│

形位公差的代号

、形位公差的代号(GB/T 1182-1996)

注:形位公差符号的线型宽度为b/2~b(b为粗实线宽),但跳动符号的箭头外的线是细实线。 二、形状、位置公差带的定义和图例说明GB/T 1182-1996 1 直线度 a. 在给定平面内的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b. 在给定方向上的公差带定义——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时,公差带是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t1×t2的四棱柱内的区域。 c. 在任意方向上的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2. 平面度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 圆度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圆柱度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半径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5. 线轮廓度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相对基准有位置要求时,其理想轮廓线系指相对基准为理想位置的理想轮廓线。

6.面轮廓度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间的区域,诸球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 注:当被测轮廓面相对基准有位置要求时,其理想轮廓面系指相对于基准为理想位置的理论轮廓面。 7. 平行度 a. 在给定的方向上的公差带定义——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或直线、轴线)的两平行面之间的区域;当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时,是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t1×t2,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四棱柱内的区域。 b. 在任意方向的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形位公差检测方法

一、轴径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在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光滑极限量规判断轴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高精度的轴径常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或光学仪器进行比较测量,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二、孔径 单件小批生产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高精度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用电子深度卡尺测量细孔(细孔专用)。 三、长度、厚度 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的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用偏心检查器检测偏心距值,用半径规检测圆弧角半径值,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用孔距卡尺测量孔距尺寸。 四、表面粗糙度 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直接进行比较;用光切显微镜(又称为双管显微镜测量用车、铣、刨等加工方法完成的金属平面或外圆表面;用干涉显微镜(如双光束干涉显微镜、多光束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表面;用电动轮廓仪可直接显示Ra0.025~6.3μm 的值;用某些塑性材料做成块状印模贴在大型笨重零件和难以用仪器直接测量或样板比较的表面(如深孔、盲孔、凹槽、内螺纹等)零件表面上,将零件表面轮廓印制印模上,然后对印模进行测量,得出粗糙度参数值(测得印模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比零件实际参数值要小,因此糙度测量结果需要凭经验进行修正);用激光测微仪激光结合图谱法和激光光能法测量Ra0.01~0.32μm的表面粗糙度。 五、角度 1.相对测量:用角度量块直接检测精度高的工件;用直角尺检验直角;用多面棱体测量分度盘精密齿轮、涡轮等的分度误差。 2.直接测量:用角度仪、电子角度规测量角度量块、多面棱体、棱镜等具有反射面的工作角度;用光学分度头测量工件的圆周分度或;用样板、角尺、万能角度尺直接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角度零件。 3.间接测量:常用的测量器具有正弦规、滚柱和钢球等,也可使用三坐标测量机。 4.小角度测量:测量器具有水平仪、自准直仪、激光小角度测量仪等。 六、直线度

形位公差--符号

常用形位公差符号.jpg 形位公差开放分类: 专业术语、公差、形位公差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

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 gongcha 形位公差 tolerance of form and position 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 2) 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 圆度

形位公差测试题

公差第四章练习题 73、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_______________。 74、国家标准规定,形位公差共有_______________个项目。其中形状公差_______________项。位置公差_______________项,形状或位置公差_______________项。 75、位置公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6、形状公差代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7、基准代号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8、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_____________为要素。 79、零的几何要素,按存在的状态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按在形位公差中所处的地位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按几何特性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0、被测要素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 81、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形位公差代号_____________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_____________。 82、如果被测实际要素与其_____________能完全重合,表明形状误差为零。 83、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称为_____________。 84、被测实际要素在_____________内(或之间)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85、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位置的要素称为_____________. 86形位公差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要素组成。 87、独立原则是图样上给定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相互无关并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88、遵守独立原则的要素形位公差用于控制_____________,尺寸公差用于控制要素的_____________。 89、遵守独立原则的要素,形位误差和实际尺寸分别合格,则被测要素_____________。 90、相关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相互有关的公差原

常用形位公差符号

常用形位公差符号.jpg 形位公差 开放分类:专业术语、公差、形位公差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xingwei gongcha 形位公差 tolerance of form and position 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 2) 平面度

形位公差检测方法

、直线度的检验方法 1、将直尺平行地放于测定面,用塞尺测定直尺与被测定物的空隙。 (1)测定面凹时,与直线度相等数值厚度的塞尺不能插入中央的空隙。 (2)测定面凸时,在两端放置与直线度相等数值厚度的塞尺。 2、将杠杆百分表置于测定面,在A点调零,确认到B点。测定值=最大值-最小值 二、平面度的检验方法 1、用直尺测定部品平面度 测量方法:如图以不包括自重的方法将测量物支撑。 测量范围:测量是将直尺放在整个表面(纵、横、对角线方向)用塞尺(数值与平面度相符)测定。 判定:在所有的地方塞尺应不能通过。 2、用平台测定平面度 测量方法:将部品平放于平台,用塞尺测量部品与平台之间的间隙塞尺与平台要保持水平状态进行测量。 3、用百分表测定平面度'? |_______ 将杠杆百分表置于测定面,在A点调零,确认到B点。_ 测定值=最大值-最小值 三、平行度的检验方法 1、面与面的平行度 在平台上用V型块全面保持基准平面,用杠杆百分表测量测量面的全表面,在 调零,确认到B点 平台或V型块 在要求的测量的面上测量。 测定值=最大值-最小值 2、线与面的平行度 (1)将适合的塞规插入两个基准孔内。 (2)将塞规的两端用平行块(或磁铁)支撑。 (3)将公差的指定面调较至与平台平行,在A点调零,确认到B点 (4)测定指定面,将读数的最大差(最高点减去最低点)作平行度 3、面与线的平行度

在平台上,使用磁铁支撑基准面整体,测定两个孔到基准面的尺寸,将该尺寸差 作平行度 4、线与线的平行度 (1)将适合的塞规插入两个基准孔内。 (2)用平行块(或磁铁)将塞规两端固定。 (3)依照图在0°的位置求出B与C的中心偏移(X),并求出在90°回转位置上 的B与C的中心偏移(Y。 (4)将求出值用X 2+Y 算,所得值即平行度。 四、垂直度的检验方法 1、面与面的垂直度。 (1)将基准面用磁铁与平台平行地支撑。 (2)将百分表从弯曲根部起移动至前端止,将读数的最大差作垂直度。 注:测定是横过l幅所有地方。 2、面与线的垂直度。 (1)在平台上,用磁铁如图支撑测量物; (2)将百分表接触于测量物上,在B点调零,确认到C点。 (3)将百分表接触于测量物上,将其在指示范围内所有地方上下移动。 (4)测定在0°与90°两处进行。 (5)将各读数的最大差用以下公式计算,所得值即垂直度(在0°的读数最大差 -X;在90°的读数最大差-_Y): 垂直度()=X2+Y 3、线与面的垂直度。 (1)在2个基准孔内插入适合的塞规;在平台上用磁铁将塞规与平台成直角支撑。 (2)将测量面的所有地方用百分表(或高度规)测定,将读数的最大差作垂直度。 五、同轴度的检验方法 1、同轴度的两种基准型式: (1)指定基准 以零件上给定的一个圆柱面的轴心线为基准,如图A寸B和B寸A勺数值。 (2)公共轴心线为基准 如图,零件上有A、B两孔,测量同轴度误差时,不以A孔为基准,也不以B孔为基准,而以A B两孔的公共轴心线为基准。A、B两孔对公共轴心线的同轴度误差分别为B和A 2、同轴度的测量 (1)指定基准的同轴度误差的测量

形位公差试题(学习资料)

一、选择题(将下列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属于形状公差的有__。 A.圆柱度。 B.平面度。 C.同轴度。 D.圆跳动。 E.平行度。 2.属于位置公差的有__。 A.平行度。 B.平面度。 C.端面全跳动。 D.倾斜度。 E.圆度。 3.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__。 A.圆度。 B.素线直线度。 C.径向全跳动。 D.同轴度。 E.轴线对端面的垂直度。 4.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B.空间中,点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球Φ”。 C.任意方向上线倾斜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D.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 E.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 5.形位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的有__。 A.径向全跳动。 B.端面全跳动。 C.同轴度。 D.任意方向线位置度。 E.任意方向线对线的平行度。 E.面对面的平行度。 6.对于端面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__。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平行度控制效果相同。 参考借鉴# 2

参考借鉴# 3 E .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7.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有__。 A .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与面对面的平行度。 B .径向圆跳动与圆度。 C .同轴度与径向全跳动。 D .轴线对面的垂直度与轴线对面的倾斜度。 E .轴线的直线度与导轨的直线度 8.某轴Φ10 0 -0.015 mm ○ E 则__。 A .被测要素遵守MMC 边界。 B .被测要素遵守MMV C 边界。 C .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 mm 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 。 D .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9.985mm 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 。 E .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等于最小实体尺寸。 9.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在图样上应标注在__。 A . 可见轮廓线上。 B . 尺寸界线上。 C . 虚线上。 D . 符号尖端从材料外指向被标注表面。 E . 符号尖端从材料内指向被标注表面。 二、填空题 1.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__,不同点是__。 2.在形状公差中,当被测要素是一空间直线,若给定一个方向时,其公差带是__之间的区域。若给定任意方向时,其公差带是__区域。 3.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__,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是__。 4.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对称度的公差带形状是__。 5.轴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在给定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时是__。 6.某轴尺寸为Φ40+0.041 +0.030 mm ○ E ,实测得其尺寸为Φ40.03 mm ,则允许的形位误差数值是__mm ,该轴允许的形位误差最大值为__mm 。 7.形位公差值选择总的原则是__。 8..表面粗糙度是指__。 9.评定长度是指__,它可以包含几个__。 10.测量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在于__。 11.国家标准中规定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有__、__、__三项。 三、综合 1.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2-9上。

形位公差公差原则试题

1 职业部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七次间周考《极限》试卷 08机电班适用 命题人:毛宏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国标规定,形位公差采用 法标注。 2、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称为 。 3、位置公差包括 、 、 三项。 4、被测实际要素在 内(或之间)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5、基准符号由 、 、 、 四部分组成。 6、形位公差带有 、 、 、 四个要素。 7、延伸公差带的主要作用是 。 8、形状公差带的方向是公差带的延伸方向,与测量方向 ,其实际方向由 决定。 9、形位公差需要附加文字说明时,属于被测要素 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属于 的说明,应写在公差框格的下方。 10、遵守独立原则的被测要素,其局部实际尺寸由 和 控制,形位误差由 控制。 11、最大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时,应在框格中 后标注M ;用于基准要素时,应在 后标注M 。 12、包容原则用于单一要素时,应在 后面标注E ;用于关联要素时,应在框格的第二格内标注 。 13、包容原则要求被测要素遵守 边界;最大实体原则要求被测要素遵守 边界。 14、当配合的孔与轴皆处于 状态时,其配合最紧;皆处于 状态时,其配合最松。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最大实体尺寸是指( ) A 、孔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B 、孔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C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D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2、下列形位公差项目中属于定向公差的是( ) A 、倾斜度 B 、同轴度 C 、圆柱度 D 、直线度 3 说明( ) A 、被测要素为单一要素; B 、当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时,垂直度公差为0.015; C 、被测要素遵守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等于最大实体边界; D 、在任何情况下,垂直度公差为0.015。 4、如果给定形位公差项目的被测要素是轮廓要素,标注时,形位公差框格指引线应与对应的尺寸线( ) A 、对齐 B 、错开 C 、对齐或错开 D 、与基准有关 5、下列符号属于形状公差项目的是( ) A 、∥ B 、∠ C 、⊙ D 、 6、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和位置的要素是( ) A 、理想要素 B 、基准要素 C 、关联要素 D 、被测要素 7、形位公差基准符号中的字母( ) A 、按垂直方向书写 B 、按水平方向书写 C 、按任意方向书写 D 、书写方向与基准符号方向一致 8、被测要素一定是( ) A 、理想要素 B 、实际要素 C 、单一要素 D 、关联要素 9、下列字母,可选作基准字母的是( ) A 、E B 、O C 、D D 、R 10、下列公差项目属于定位公差的是( ) A 、圆柱度 B 、平行度 C 、垂直度 D 、同轴度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一定大于最小实体尺寸( ) 2、在加工过程中,随着加工余量的切除,若首先获得的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则该零件为孔( )

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

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 吕华福 授课课题: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 课题内容:1、形位误差的评定与检测;2、形位公差带定义、特点 本次重点:形位误差的评定、检测;形位公差精度分析 本次难点:形位公差精度分析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实例引入,承上启下 一、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解释概念,明确内容) 1、形状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2、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二、位置误差和位置公差 1、位置误差:关联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2、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按几何特征分: *定向公差:具有确定方向的功能,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相对基准要素的方向精度。 *定位公差:具有确定位置功能,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相对基准要素的位置精度。 *跳动公差:具有综合控制的能力,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两方面的综合精度。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零件的形位究竟是多少,该如何评定呢? 三、形位误差的评定 形位误差是指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形位误差值小于或等于相应的形位公差值,则认为合格。 1、形状误差的评定 (1)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最小条件 所谓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此时,对被测

实际要素评定的误差值为最小。 (2)形状误差值的评定 评定形状误差时,形状误差数值的大小可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3个区域比较,引出最小条件、最小区域 的概念,用以评定形状误差。 2、位置误差的评定 *定向误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该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 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定向最小区域是指按理想要素的方向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域。(通过定向误差的评定分析,比较定向最小区域与最小区域的差别。) *定位误差是被测实际要 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理 想要素的变动量。该理想 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 正确尺寸确定。 定位误差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位最小 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定位最小区域是指以理想要素定位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域。 明确定位最小区域,引出基准的概念*跳动是当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旋转时,以指示器测量被测实际要素表面来反映其几何误差,它与测量方法有关,是被测要素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的综合反映。 跳动的大小由指示器示值的变化确定,例如圆跳动即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跳动先给出概念,在跳动公差中再详细介绍)

形位公差符号及标注含义

形位公差符号及标注含义 一、形位公差 零件加工时,不仅会产生尺寸误差,还会产生形状和位置误差。零件表面的实际形状对其理想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称为形状误差。零件表面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所允许的变动量,称为位置误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 二、形位公差符号 三形状公差 3.1 直线度(-)——直线度公差是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的允许变动量,限制了加工面或线在某个方向上的偏差,如果直线度超差有可能导致该工件安装时无法准确装入工艺文件规定的位置。 标注含义:被测表面投影后为一接近直线的“波浪线”(如下图),该“波浪线”的变化范围应该在距离为公差值t(t=0.1)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3.2 平面度——平面度表示面的平整程度,指测量平面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一般来讲,有平面度要求的就不必有直线度要求了,因为平面度包括了面上各个方向的直线度。 标注含义:被测加工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t(t=0.01)的两平行平面内,如下图区域。

3.3 圆度(○)——是指工件横截面接近理论圆的程度,工件加工后的投影圆应在圆度要求的公差范围之内。 标注含义:被测圆柱面的任意截面的圆周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t (t=0.025)的两同心圆之内,如右图区域。 3.4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标注含义: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t(t=0.1)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如图。

圆柱面截面的单个圆而言的,圆柱度包括圆度,控制好了圆柱度也就能保证圆度,但反过来不行。 动机的活塞环,控制好活塞环的圆度可保证其密封性,而活塞的圆柱度则对于其在缸套中上下运动的顺畅性至关重要。 四位置公差 4.1 平行度()——,指两平面或者两直线平行的程度,即其中一平面(边)相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标注释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t(t=0.1),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机械制图常用形位公差符号表示方法

机械制图常用形位公差符号表示方法

一、形位公差 零件加工时,不仅会产生尺寸误差,还会产生形状和位置误差。零件表面的实际形状对其理想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称为形状误差。零件表面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所允许的变动量,称为位置误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 二、形位公差符号 标注符号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

第四章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位置公差带及其特点 位置公差包含定向公差、定位公差和跳动公差,这三类公差项目的公差带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定向公差带 定向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其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及理论正确尺寸(角度)确定。当理论正确角度为0o度时,称为平行度公差;为90o时,称为垂直度公差;为其他任意角度时,称为倾斜度公差。这三项公差都有面对面、线对线、面对线、和线对面几种情况。表4-1列出了定向公差各项目的公差带定义、标注示例和公差带图。 特征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 平 行 度 面 对 面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 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平行度公差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 且平行于基准表面A(基准平面)的两平 行平面之间。 线 对 面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 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3mm, 且平行于基准表面A(基准平面)的两平 行平面之间 面 对 线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 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 且平行于基准线A(基准轴线)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

特征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 平 行 度 线 对 线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 基准线,并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 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 行平面之间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Φ,公差带是直径 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的圆柱 面内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 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 垂 直 度 面 对 面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 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 且垂直于基准平面C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倾 斜 度 面 对 线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 线成一给定角度α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 且与基准线D(基准轴线)成理论正确角 度75o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形位公差的定义和符号

形位公差的定义和符号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形位公差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 心要素 描述曲面尺寸准确度的主要指标为轮廓度误差,它是指被测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的变动情况。 自由曲面的加工精度是以其面轮廓度来测量的,是一种较难定义的几何要素,它不像一般规则几何要素那样,能用少量的参数给出精确定义,所以自由曲面加工精度的检验也变得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无法直接利用被测曲面本身作为测量基准,从而使测量结果中包含由于测量坐标系与设计坐标系不重合而造成的系统性误差 测量方法:如果你针对的是点的话,你把它放在三坐标上就可以了。检出的数值是很精准的。如果针对的是面,就只有一条线一条线的来检了,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检测装置,估计高级的会有的,比如用激光来扫的。一般的是利用导轨来实现就可以了,导轨的精度在实测的数据中把它刨除就行了。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直线度 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 4)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 (1)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 轴段在内. (3)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 (4)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 (5)对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数值后加注相应的符号,如(+)符号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腰鼓形外凸,(-)说明被测要素只许呈鞍形内凹,(>)说明误差只许按符号的小端方向逐渐减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实体要求时,则需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一、概念: 1.1定义: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位公差: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总称。它控制着零件的实际要素在形状、位置及方向上的变 化。 形位公差带: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形状或位置变动的区域。由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 所确定。 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 独立原则: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彼此无关,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 则。 相关要求: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具体可分为包容要求 (E )、最大实体要求(M )、最小实体要求(L )和可逆要求(R )。 1.2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 形位公差符号及其它相关符号 1.3形位公差带的形式: 形 位 公差带 的 形式 两平行直线 = 一个圆柱 两等距曲线 一个四棱柱 两同心圆 t * 两同轴圆柱 卡t 一个圆 两平行平面 一个球 球 两等距曲面 t 丰匸七二 项目 直线度 项目 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同轴度 对称度 位置度 圆跳动 全跳动 名称 符号 基准符号及代号 ■- —L 基准目标 亠 1 J 最大实体状态 包容原则 E 延伸公差带 P 理论正确尺寸 不准凹下 不准凸起 只许按小端方向减小 l) 位 平面度 置 圆度 公 圆柱度 差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苴 / 它 符 号

项目 公差带定义 示例 说明 、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 I 1 ° 一~ _ 一一 __ _ ___—1 在给 定平面 内 公差带是 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直线 之间的区域 圆柱表面上的任一素线必 须位于轴向 内,距离D.p 为0.02的两平行线之间 、当给定一个方] 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 公差带是距 苜t 的 之间的 示方向距离为公 ~ | QJ 1F 值0.02的两平行平面内 在 给 定 方 向 上 离为公差值 平行平面 区域 0. 02 、当给定两 勺两个 互相垂直的 方向 个> 公差带为截 面边长t1* 棱柱内的区域 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 3、在任意 公差 径为公差, 方向 带是直 值t 的圆 柱面的区域 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 于直径为公差值0.02的的〔】W 圆柱面内 上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 公差带是距 离为公差值t 的两 差值0.1的两 一 I — 0.1 公差带是在 同一正截面上半 径差为公差值t 的 两同心圆之间的 区域 平行平面之间的 区域

(完整word版)机械制图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图》试题 (适用于2011级机电数控专业中职学生,闭卷考试,满分500分) 一、选择题(共70题,每题3分,共210分) 1. (5章2节) (1)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视图称()视图。 (A)全剖 (B)半剖 (C)局部剖 (D)断面 (2)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视图称()视图。 (A)全剖 (B)半剖 (C) 局部剖 (D)断面 (3)半剖视图以()线为对称中心线。 (A)双点画线 (B)虚线 (C)细实线 (D) 细点画线 (4)全剖视图选用的是()剖切面。 (A)单一 (B)几个平行的 (C)几个相交的 (D) 都有可能 (5)机件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的视图叫()。 (A)局部视图 (B) 斜视图 (C)基本视图 (D)向视图 (6)在半剖视图中半个视图与半个剖视图的分界线用()。 (A)粗实线 (B)细实线 (C) 细点画线 (D)波浪线 (7)机件具有若干相同结构(如齿、槽等),并按一定规律分布时,只需画出几个完整的结构,其余用()线连接,并注明该结构的总数。 (A)粗实 (B) 细实 (C)细点画 (D)波浪 2. (5章3节) (8)在下图的A-A断面图中,选出正确的断面图()。

A B C D (9)下图的A-A剖面图中,选出正确的断面图()。 A B C D 3. (5章4节)(10)下面中间的图用的是()表达方法。 (A)局部剖视图(B)局部放大图 (C)局部放大剖视图(D)局部剖视放大图 (11)半剖视图选用的是()剖切面。 (A)单一 (B)几个平行的 (C)几个相交的 (D)其它 (12)局部剖视图选用的是()剖切面。 (A)单一 (B)几个平行的 (C)几个相交的 (D)其它 (13)六个基本视图中最常用的是()视图。 (A)主、右、仰 (B) 主、俯、左 (C)后、右、仰 (D)主、左、仰 (14)六个基本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主俯仰后:长对正;():高平齐; 俯左仰右:宽相等。” (A)主俯仰右 (B)俯左后右 (C) 主左右后 (D)主仰后右 (15)在局部剖视图中,视图与剖视部分的分界线用()。 (A)粗实线 (B)细实线 (C)细点画线 (D) 波浪线 (16)重合剖面的轮廓线用()线表示。 (A)粗实 (B) 细实 (C)细点画 (D)波浪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

项目五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 1.什么是理想要素、实际要素、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2.什么是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3.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有哪些?它们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4.何谓形状公差?何谓位置公差? 5.形位公差框格指引线的箭头如何指向被测轮廓要素?如何指向被测中心要素? 6.对于基准要素应标注基准符号,基准符号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如何置放于基准轮廓要素?如何置放于基准中心要素? 7.确定形位公差值时,同一被测要素的定位公差值、定向公差值与形状公差值间应保持何种关系? 8.按照直线度公差的不同标注形式,直线度公差带有哪三种不同的形状? 9.说明基准的含义,何谓单一基准、公共基准、三基面体系?在形位公差框格中如何表示它们? 10.比较下列每两种形位公差带的异同? (1)圆度公差带与径向圆跳动公差带; (2)圆柱度公差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 (3)轴线直线度公差带和轴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带(任意方向); (4)平面度公差带与被测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公差带。 11.轮廓度公差带分为无基准要求和有基准要求两种,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12.什么是体外作用尺寸、体内作用尺寸? 13.什么是最大实体状态、最大实体尺寸、最小实体状态、最小实体尺寸? 14.什么是最大实体实效状态、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小实体实效状态、最小的实体实效尺寸? 15.什么是公差原则?公差原则有哪些? 16.试述独立原则的含义、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和主要应用场合? 17.试述包容要求的含义、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和主要应用场合? 18.试述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的含义、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和主要应用场合? 19.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如何确定基准要素应遵守的边界?基准符号的字母如何在位置公差框格中标注?说明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含义。 20.试述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的含义、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和主要应用场合? 21.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如何确定基准要素应遵守的边界?基准符号的字母如何在位置公差框格中标注?说明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的含义。 22.何谓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何谓最小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 23.试述可逆要求用于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的含义和在图样上的表示方法? 24.比较独立原则和包容要求的优缺点。 25.某零件加工要求如图所示,加工后该零件实际直径为99.9φ,轴线的直线度误差为02.0φ,问该零件是否合格?为什么?

形位公差试题一

部门:质量部姓名:得分: 形位公差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以下哪种设备不可以测试工件同心度() A、卡尺 B、二次元 C、三次元 D、圆度仪 2、位置度可用下面哪种设备测量() A、测高仪 B、千分尺 C、卡尺 D 、二次元 3、平面度可以用以下哪种设备测量() A、卡尺 B、三坐标 C、二次元 D、粗糙度仪 4、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__。() A、圆度和直线度。 B、直线度和同轴度。 C 、径向全跳动和圆度。D 、同轴度和平面度。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 1、如果某一圆柱面的径向圆跳动误差为0.015,其圆度误差肯定大于0.015() 2、如果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0.01,其垂直度误差肯定小于0.01() 3、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5mm。() 4、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大于0.03mm。() 5、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6、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7、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 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8、若某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未超过直线度公差,则此轴的同轴度误差亦合格。() 9、平行度属于定位公差() 10、平面度属于定向公差() 四、问答题(每题30分,共30分) 1 、在表中填写出形位公差各项目的符号,并注明该项目是属于形状公差还是属于位置公差。 项目符号形位公差类别 平面度 直线度 同轴度 圆度 平行度 圆跳动 位置度 面轮廓度 圆柱度 全跳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