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总结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总结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总结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1.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议,集思广益,然后作出决策的领导方式属于(A )P263

A.民主型领导B.集权型领导C.放任型领导D.自由型领导2.一项正确的决策必须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体现的是领导决策原则中的(B )P280

A.信息健全原则B.可行性原则C.对比择优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3. A 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A.首因效应B.知觉防御C.晕轮效应D.投射

4.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A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5. A 认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

A.海德B.罗斯C.安德鲁斯D.霍兰德6.作职业选择是以工作的专业技术和服务内容为基础,如工程或金融分析。这种“职业锚”叫(C) P108

A.管理能力职业锚B.创造性职业锚

C.技术职业锚D.安全感职业锚

7.以下不属于组织内部的个人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的是D P111

A.纵向的变动B.横向的变动

C.向核心的变动D.单向的变动

8.通过加入群体,个体能够减少独处时的不安全感,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B)P121

A.地位需要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D.权力需要

9.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具有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成员各自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的特点的阶段是(B )P122 A.震荡阶段B.形成阶段C.规范化阶段D.动荡阶段

10.人的行为反应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这是指人的行为具有A 的特点。P4

A.适应性B.多样性C.动态性D.可控性

1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 P10

A.个体B.群体C.组织D.外部环境1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著名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最先产生于A P12

A.美国B.英国C.法国D.中国

13.命令型群体都是(B )群体。P127

A.工作型B.任务型C.学习型D.利益型

14.对于一个目的是解决问题的委员会而言,增加多样化的观点通常会( C)P134群体的收益。

A.减弱B.冲淡C.增进D.缩减

15.领导者进行决策时必须对各种被选方案进行比较,在分析比较多个方案的基础上择优选用,体现的是领导决策原则中的( C ) P281 A.信息健全原则B.可行性原则C.对比择优原则D.系统分析原则

1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归纳为五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P316 A.自我实现需要B.安全需要C.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

17.对群体助长现象最早的科学研究是法国心理学家( B )P149在1898年进行的。

A.瑞格尔曼B.特里普利特C.霍兰德D.海德

18.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借助身体特征、人际距离、符号、情感表达等,影响沟通的效果,这些沟通方法通称为(D )P156 A.口头沟通B.书面沟通C.情绪沟通D.非语言性沟通

19.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的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 B )P158更加突出了沟通的层次性。

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式沟通D.圆式沟通

20.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特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 C )P175 A.政治关系 B.道德关系C.心理关系D经济关系

21.心理学家(B )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合作的特点不仅在于有关方面对于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有所认识,而且还在于每个人都对他人采取积极友善的态度,具有喜欢的感情。P191

A.瑞格尔曼B.道奇 C.戴维斯D莫里诺

22.在处理冲突时,当你发现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并且不能进行妥协或折衷时,你可以使用( B )P216策略。

A运用竞争 B运用合作 C运用回避 D运用迁就

23.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 D )的函数。P265

A.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情景因素

24.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对人和对生产都很少关心,是回避责任、缺乏志向或不称职的领导类型是( C )P260 A.任务式管理B.乡村俱乐部式管理C.贫乏式管理D.中间型管理

25.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属于( B )P262 A.民主型领导B.集权型领导C.放任型领导D.自由型领导

26.现代控制论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幅度最大不能超过12,一般以一个领导者管理(B )个下属为宜。P365

A.5 B.7 C.9 D.11

27.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源个体、群体和( A )三个方面。P399

A.领导者B.组织战略目标C.组织结构D.组织层次

28.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这是指人的行为具有(B)P4的特点

A.适应性B.多样性 C.动态性D.可控性

29.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第二层次是(B)P10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外部环境

30.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著名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 (C) P12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60-70年代

31.X理论是由(D)提出,它是对古典传统管理理论的概括。P45

A海德 B罗斯 C安德鲁斯 D麦克里格

32.适合从事外贸、信息、管理,善于管理逆境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 B P62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33.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对工作高度关心,但对人则很少关心的领导类型是( A )P261

A.任务式管理B.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C.贫乏式管理D.中间型管理

34.霍兰德认为(B)P105的人适合从事沉思型的科学研究活动。

A现实操作型 B调查研究型 C社会型 D管理型

35.追求的目标是具有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的“职业锚”叫(A)P108

A.管理能力职业锚B.创造性职业锚C.技术职业锚D.安全感职业锚

36.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的事业生涯变动方向属于(A)P111

A.纵向的变动B.横向的变动C.向核心的变动D.单向的变动37.加入一个被别人认为时很重要的群体中,个体能够得到被别人承认的的满足感,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A)。P121 A.地位需要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D.权力需要38.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成员内部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的阶段是(C)P123 A.震荡阶段B.形成阶段C.规范化阶段D.动荡阶段39.因为年龄相近、支持某个球队、同一所大学毕业、政治观点相同等原因形成的群体是(B )P127群体。

A.工作型B.友谊型C.学习型D.利益型40.群体按照群体规范的要求确定行动的标准。它界定了群体成员的行为范围,这体现的是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的什么功能。(A)P136 A.标准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动力功能

41.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以下属于个人因素的是。C P163

A.群体的气氛B.群体的竞争性C.情绪的稳定性D.职业地位

42.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的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 B )增加了沟通的层次,集中表现了组织的结构特征。

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式沟通D.圆式沟通

43.过滤是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过滤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组织结构中的( C )P163

A.层级质量B.领导的水平C.层级数目D.职员的素质

44.社会测量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D )P187 1934年在所著《谁将生存》一书中提出来的。

A.瑞格尔曼B.特里普利特 C.戴维斯D莫里诺

45.在处理冲突时,当你问题微不足道,或还有更紧迫、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时,你可以使用( C )策略 P217

A运用竞争 B运用合作 C运用回避 D运用折衷

46.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 A )P224

A非正式领导 B工作领导 C精神领导 D情绪领导

47.任何领导在工作中都有其惯常的行为倾向,这种工作行为倾向通常是在两个纬度上展开的,即以工作为导向和以( C )P258为导向。

A.财 B.物 C.人 D.权

48.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一类是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激励因素,一类是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是( C )P320

A.福利待遇B.职业角色C.保健因素D.安全因素49.在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中,组织中一切管理工作均由领导者直接指挥和管理,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具备这样的特点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B )P373

A.职能制B.直线制C.直线职能制D.职能直线制50.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源个体、群体和(组织与领导)三个方面。

A.领导者B.组织战略目标C.组织结构D.组织层次51.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指人的行为具有(B)的特点。

A.适应性B.多样性 C.动态性D.可控性

5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第三层次是C P10

A个体B群体C组织D外部环境

53.(A )P44即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要正确的观察事物,就必须注意使自己不停留在第一个印象上,但同时又不忽视第一印象。

A首因效应 B知觉防御 C晕轮效应 D投射

54.归因理论是由(A)P46提出来的,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A海德B罗斯C安德鲁斯D麦克里格

55.适合从事制造业,善于管理朝阳企业的人群,其气质类型为D P62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56.霍兰德认为(B)的人适合从事涉及旨在影响别人的言语、活动的职业。

A现实操作型B调查研究型C社会型D管理型

57.拥有(B)职业锚的人具有强烈的创造性。

A.管理能力 B.创造性C.技术 D.安全感

58.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发展变动的事业生涯变动方向属于(B)

A.纵向的变动B.横向的变动C.向核心的变动D.单向的变动

59.群体能使其成员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C)。

A.地位需要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D.权力需要

60.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的阶段是(D)P123

A.震荡阶段B.形成阶段C.规范化阶段D.有所作为阶段

63.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小群体完成任务的速度比大群体(B )。P131

A.慢B.快C.一样D.晚

64.每个群体都试图评价其成员行为的效果,这体现是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的什么功能。C P136

A.标准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动力功能

65.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以下属于环境因素的是。A P153

A.群体的气氛B.智力因素C.情绪的稳定性D.人际关系

66.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的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 B )更加突出了沟通的层次性。

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式沟通D.圆式沟通

67.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的沟通形式或网络有四种,其中最普通的形式是( A )P160 A集束式 B偶然式 C流言式 D单线式

68.心理学家霍曼斯说,( B )P190是人们为了实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通常这种活动趋向于损害其他人的收益。

A.合作 B.竞争 C.合作和竞争D比赛

69.在处理冲突时,当你发现自己是错的,希望倾听、学习一个更好的观点、并能表现出自己的通情达理是,你可以使用( D )A运用竞争 B运用合作 C运用回避 D运用迁就

70.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领导活动,这样的领导是(B )P224 A正式领导 B非正式领导 C工作领导 D精神领导

71.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对人高度关心,友善待人,认为只要人们心情舒畅,工作就一定会搞好,很少关心工作控制、监督和规章制度领导类型是( B )P260

A.任务式管理B.乡村俱乐部式管理C.贫乏式管理D.中间型管理72.组织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否得当。管理者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不加干预,下级爱干什么,想干什么都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管理方式属于(C )P264

A.民主型领导B.集权型领导C.放任型领导D.自由型领导73.美国著名管理学家( A )P251曾经指出,管理人员作决策是,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过于寻找正确“答案”,而忽略寻找正确“问题”,强调了在决策过程中,发现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A.杜拉克B.菲德勒C.何塞D.布兰卡特74.动机是在( A )P301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形成要经过不同的阶段。

A.目标B.理想C.需要D.金钱75.以下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 B )。P326

A.双因素论B.期望理论C.需要层次理论D.成就需要论76.组织文化理论是20世纪( C )P428兴起的组织管理科学。

A.60年代初B.70年代初C.80年代初D.90年代初77.以组织文化作为组织的精神目标和支柱,激励全体成员自信、自强,团结进取。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 B )P432 A.目标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创新功能D.凝聚功能78.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这是指人的行为具有(D)P4的特点。

A.适应性B.多样性 C.动态性D.可控性

79.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第四层次是( D )P10

A个体B群体C组织D外部环境

80.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 A )

A.心理学B.人类学C.社会学D.伦理学

81.( A )是一种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念。P51

A最大利润价值观B委托管理价值观C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D现实主义价值观

82.( A )P63是一般人所共有的,是人的最基本或最一般的能力。

A.智力B.专门能力C.特殊能力D.创造力

83.著名心理学家(D)认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

A海德B薛恩C安德鲁斯D霍兰德

84.只关心长期的职业稳定性和工作安全,只追求工作保障、丰厚收入和稳定未来的人所拥有的“职业锚”叫(D)P109 A.管理能力职业锚B.创造性职业锚C.技术职业锚D.安全感职业锚85.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的工作职业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的事业生涯变动方向属于(D)P112

A.纵向的变动B.横向的变动C.单向的变动D.向核心的变动86.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社交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中,感受到满足,这满足了个体加入一个群体的(A)。P122 A.情感需要B.安全需要C.自尊需要D.权力需要87.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成员接受了全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的阶段是(A)P122 A.震荡阶段B.形成阶段C.规范化阶段D.有所作为阶段88.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如果群体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则(A )P131。

A.大群体比小群体表现得好B.小群体比大群体表现得好

C.大群体,小群体表现都好D.大群体,小群体表现都不好

89.每个群体成员必须按照群体规范运作完成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这体现的是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的什么功能。(B ) P136 A.标准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动力功能90.按照沟通的表现形式分,沟通可以分为三类,其中(D)P156是人机沟通中最普通的形式。

A.肢体沟通B.书面沟通C.非语言性沟通D.口头沟通

91.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的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 B )P159式最为民主、最为畅通的沟通形式。

A.轮式沟通B.全方位沟通C.链式沟通D.圆式沟通

92.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包含经济、政治、道德、法律、宗教等关系,其中( D )P175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A.政治关系B.道德关系C.宗教关系D经济关系

93.在处理冲突时,当迅速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是(在紧急情况下),你可以使用( A )P216策略。

A运用竞争 B运用合作 C运用回避 D运用折衷

94.( C )P222是组织运行与发展的核心和主导因素。

A群体 B个体 C领导 D群体规范

95.技术能力与领导层次成反比例关系。基层领导的( A )P254是最重要的。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管理能力 D.创造能力

96.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领导者对工作和人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认为员工利益与组织目标是相容的领导类型是(D )P261 A.任务式管理B.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C.贫乏式管理D.团队式管理

97.途径-目标理论是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 A )P269于1968年提出。提出领导应指明达成目标的途径。

A.埃文斯B.菲德勒C.何塞D.布兰卡特98.( C )P301是人类行为的直接原因,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

A.理想B.追求自由C.动机D.欲望99.以下不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C)。P317

A.双因素论B.需要层次理论C.期望理论D.成就需要论100.在现代的组织结果形式中,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果形式是属于( A )P377

A.事业部制B.超事业部制C.矩阵制D.立体组织制101.使组织成员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D)P433

A.目标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创新功能D.凝聚功能102.组织文化按影响大小划分为强文化和( B )P441

A.小文化B.弱文化C.激进型文化D.创业型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的行为的特点有(ABCD) P4

A具有适应性B具有多样性C具有动态性D具有可控性

E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BCDE)P28

A案例研究法B观察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E实验法

3.社会知觉包括(BCDE)P41

A对自己的知觉 B对他人的知觉C对人际关系的知觉D对角色的知觉E对因果关系的知觉

4.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对组织的正式沟通的研究表明: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网络有那些基本形式(ABCDE )P158 A.轮式沟通B.Y式沟通C.链式沟通D.圆式沟通 E全方位式沟通

5.领导的权力一般由(ACD)构成。P230

A.资源控制权B.人事权C.奖惩权D.专长权 E 特殊权力

6.影响组织中职工个人行为的生理因素包括(ABCE)

A遗传因素B体质状况C生理需要D气质、能力E生物节奏规律

7.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括的阶段有(ACDE)P42

A观察 B组织C选择D解释E反应

8.影响个性形成的后天因素主要有( ABD)p68

A家庭影响B文化传统影响C先天遗传因素D社会阶级、阶层影响E身体健康影响

9.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ABCD )P226

A示范性 B激励性 C互动性 D 环境适应性 E 功利性

10.俄亥俄州立大学把领导行为方式分为哪几种类型(ABCE )P259

A.低规章,低协商 B.低规章,高协商 C.高规章,高协商

D.高规章,低绩效 E.高规章,低协商

11.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有 (ABCDE对未来的预见性)P25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C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D分析方法的系统性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12.下列属于专门能力的有(ABCD)P63

A音乐能力B绘画能力C机械能力D管理能力E创造力

13.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ABE ) P70

A气质B能力C动机D素质E性格

14.群体间冲突的过程划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 ABCDE )

A潜在的对立和失调B认知与个性化C行为意向D行为 E结果

15.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归纳为( ABCDE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16.宝钢的职代会通过的激励38条,概括起来为( ABCDE )

A.主体激励 B.关怀激励C.荣誉激励D.榜样激励 E.支持激励

17.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划分性格类型,有(ABDE)

A理智型B情绪型C顺从型D中间型E意志型

18.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ABDE)P136

A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B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C群体行为的约束功能

D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E群体行为的评价功能

19.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的有:(AC)P153

A.个人因素B.社会因素C.环境因素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20.群体决策的优点有:(BCDE)

A 可增加领导的优越性B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C提高决策的可接受性

D增加合法性 E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21.处理冲突的策略有(ABCDE )

A运用竞争 B运用合作 C运用回避 D运用迁就 E运用折衷

22.组织文化的特点有( ABCDE )

A.阶级性B.民族性C.整体性和个体性D.历史连续性 E.创新性

23.任何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均包括(ABC )

A认知 B情感C意志D信心E勇气

24.群体决策的缺点有( ABCE )

A 浪费时间B从众压力C少数人控制D增加合法性E责任不清

三、填空题

1.群体是连结个体与组织的中介平p119。

2.凝聚力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和数量分析法P146 、。

3.分工、互助是合作的两种主要形式。P190

4.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和集体P224 。

5.动机按作用的时间可分为:持久的和短暂的动机。P302

6.群体任务可以简化为两类: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

7.人际关系的测量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的是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

8.群体规模越大,群体成员个体的生产力却降低,这表明群体规模与个人绩效的关系是相关。

9.按照沟通的结构特征来分,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P156

10.决策思想科学化包括(1)合理的决策标准(2)有效的信息系统(3)系统的决策观念P295 。

11.动机的主要来源有二:一为内在条件需要,二为外在条件刺激P303 。

12.按照沟通的方向来分,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13.群体间互动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建设性的、破坏性的。

14.领导威信的特点有内在性、持久性。

15.工作的成绩和效果,是能力和激励两个变量的乘积的函数。

四、名词解释题

海尔的“OEC”模式。答:OEC就是全方位地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它的核心是“日日清”p360 问卷调查法。答:这是运用经

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题回答的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P31 威信。答: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

目中的威望和信誉。P234 脑力激荡法.答:也叫头脑风暴法,意思是克服互动群体中产生的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P171 创造性行为.答: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

种行为。P78 社会知觉:

公平差别域:表示合理差距的量值,其定义是: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宜差别的比值。P342 费德勒模式。答:

“由校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费德勒模式。他重点做了两方面研究工作:一是采用问卷测量领导者的性格的特征;二是情景因素的分类P266 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三部分: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P55

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答:1把领导行为归纳为二个变量:即(1)为工作任务为中心,关心工作,健全规章制度照章办事;(2)以人为中心,关

心人,协商办事。 2把领导行为方式分四种类型:低规章、低协商;低规章高协商;高规章高协商;高规章低协商。创造性行为:优势

动机.答: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优势动机。

组织心理和谐化。答:1组织成员的认同感2组织成员的协同性3组织成员的参与意识4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P390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

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P143控制方位论.答: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社会知觉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p322 答;成就需要是麦克里伦理的核心,它将成就需要定义为根据适当的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一种内驱力,

成就需要强烈的人。1.喜欢发挥其独立地解决某一问题,他们就不会感到取得成就,如果问题的解决靠的是偶然碰巧或外界的帮助,他们会感到不

满足。2他们既敢于冒一定的风险,又有以现实的态度对待冒险,他们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既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是高不可攀,如果目标太容易

达到,对他们就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也就不可能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3他们强烈要求对其工作有明显的和不断的反馈,如果他们的工作得不到承

认,他们就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如何,更谈不上满足成就需要。

五、简答题

1.简述人的行为的特点。答:1.具有适应性。2.具有动态性。3.具有多样性。4.具有可控性。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P4

2.简述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答: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

3.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

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

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P57

3.简述权变理论及关于领导有效性的权变因素。答: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领导是一种动态过程,领导的有效性除了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之外,还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这就是权变观点。权变因素:1领导者自身的特点2被领导者的特点3领导的情景P266

4.简述我国现代组织文化的特征。答:1阶级性2民族性3整体性和个体性4历史连续性5创新性P426

5.简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答;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所引起,后者则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由此,赫兹伯格得出结论,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或者对激励而言,存在着两类不同类型的因素,它们是彼此独立,且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怕20

6.简述组织文化理论兴起的意义。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标志着组织行为的科学研究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2标志着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研究向组织内部成员的整体研究转化;3标志着组织行为科学对个体认识的全面化和深刻化;4标志着组织形象的塑造想立体化、整体化发展;5标志着组织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管理艺术。P430

7.简述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答:1、工作的效率2工作的效益3人员的满意度4人员的流向5出勤率。P240

8.简述个人为什么加入群体。1.安全需要。2.地位需要。3.自尊需要。4.情感需要。5.权力需要。6.实现目标需要。P122

9.简述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答:1、运用策略。2、运用合作。3运用回避。4运用迁就。5运用折衷。P216

10.简述领导威信的作用。答1.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2.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3.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利于吸引人才。P235

11.、组织文化的特点。答:1.阶级性。2.明族性。3.整体性和个体性。4.历史连续性。5.创新性。P427

12.简述人的行为的特点。答: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行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P4

13.简述组织中人际关系的作用.答: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p176

14.简述领导威信的作用1.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2.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3.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领导者的管理。5.有利于吸引人才。P235

15.在哪些条件下可以运用合作策略来处理冲突?答:1、当你发现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并且不能进行妥协或折衷时;2、当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时;3、当你需要融合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时;4当你需要把各方意见合并到一起而达到承诺时。P216

16.简述我国企业组织变革的内容答;组织变革内容决定着组织变革活动的性质和规模,是选择组织变革策略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一).组织结构方面进行改革(二).技术方面进行改革。(三)人事方面进行改革。四)影响环境方面进行改革P439

六、论述题

1.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答;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群体凝聚力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加入群体的难度。群体的规模。群体的性别构成,外部威胁,群体以前的成功经验。P143

2.试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基本理论。(二)心里发展与需要强度(三)理论概括(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P317

3.什么是组织认同感?试分析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答;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三个部分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P55

4.试分析有效沟通的障碍。1、失真源2、沟通焦虑。3、过滤4、选择性知觉5、情绪6、语言P162

5.什么是激励机制?在我国企业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激励措施的总和。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成绩。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原则;1.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昂的士气。2,给人们尊重,支持和信任,给每个人以主人翁的地位。3,激励领导人和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优异的业绩,作更大的贡献。4.在平等竞争、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实现责权利相结合,劳动报酬与劳动结果想联系,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去能留、工资奖金有高有低。P351

6.什么是群体间互动行为?试分析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答;群体间相互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或者说,相互行为的结果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情况。当全体之间呈合作状况时,群体相互表现为建设性的;当群体之间彼此面临利益冲突时,就会产生破坏性的互动。影响群体间相互的因素有:1相符依赖性2任务不确定性3时间与目标取向平P172

7.试分析比较内容型激励理论。答:不论是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还是奥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都是围绕着满足需要这一主题展开的,尽管他们在需要的激励作用、先后顺序、行为特征等方面有不同的见解,但是都属同一类型,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把他们的相互关系,表达出来。我们若以需要层次为中心,则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高层次需要、双因素中的激励因素、ERG中的成长需要和麦克里的成就需要,其内涵都是相同的,因而他们同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P326、

8.什么是组织认同感?试分析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答;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组织认同感得程度,它包括三个部分: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的影响。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2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就会自觉地贯彻执行这些政策。4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把组织当作自己的家,能最充分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P55

00152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观察法: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测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心理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情景模拟法:根据被试者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一套与岗位实际情景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试者放置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定,即为情景模拟法。 行为: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个体行为活动中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生调、动作表现三个方面。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整体上的反映。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和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 工作满意度: 通过对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经验进行评价而产生的。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00152组织行为学最新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3.行为:行为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4.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5.案例研究法:就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6.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7.心理测验法: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人的个性、动机、价值观等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 8.问卷调查法: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9.信度:指的是可靠性程度,通过某项测试所得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0.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11.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特点: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1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特点:比感觉高一级,比感觉更全面深刻)。 13.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 14.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15.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6.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7.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8.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 19.工作参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20.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性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21.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性。

2018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论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理论,其作者是( D ) A.麦克雷戈 B.梅奥 C.马斯洛 D.麦克利兰 2.“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认为管理的重点应是( C ) A.重视人的因素 B.重视工作内容 C.重视工作环境 D.重视金钱的因素 3.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即:知觉、情感和( C ) A.意志 B.能力 C.行为意向 D.行为 4.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发生原因的判断由三个要素决定,即:特殊性、共同性和( D )

A.系统性 B.社会性 C.认知性 D.一贯性 5.在组织中,决定着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决定着群体的正式领导者和群体之间的正式关系的是( A ) A.职权结构 B.角色结构 C.群体规模 D.奖惩体系 6.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群体成员往往有三种比较典型的角色表现,一是任务角色,二是维护角色,三是( D ) A.文化角色 B.关系角色 C.沟通角色 D.自我中心角色 7.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B ) A.经济合同 B.心理契约 C.群体规范 D.群体凝聚力 8.绩效反馈是一种( B )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水平沟通 D.斜向沟通 9.当组织规模很大且需要进行分层授权管理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A ) A.链式 B.轮式

080111组织行为学总复习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2. 下列有关能力叙述正确的是()。 A.再创能力通常不具备创造性因素 B.男、女在智力上是存在差异的 C.一般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 D.智力迟钝者,其智力发展得慢,终止也比较迟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会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属于外部满足的需要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 D.①②③④ 4. 关于需要层次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这几个需要层次 B.人的需要总是从生理需要开始 C.人的一生不可能只以一种需要为主 D.需要层次是可以跨越发展的 5. 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的是()。 A.工资 B.工作环境 C.福利 D工作岗位 6. 根据期望理论,努力与成绩的关系主要取决于()。

C.领导的激励 D.个人的需要 7. 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一种挫折的防卫方式最具有积极意义()。 A.表同作用 B.代替作用 C.投射作用 D.反向作用 8. 按照群体中成员之间相互接触的方式来分类,可分为()。 A.大群体和小群体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D.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9. 在人们产生错误知觉的思想方法中,有一种是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被称之为()。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10. 罗宾斯认为,冲突的来源除了沟通因素,个体行为因素外,还有()。 A.目标因素 B.结构因素 C.内聚力因素 D.规范因素 11. 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12.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A.个体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9年自考】

工商企业管理【本科】 组织行为学 课程代码:00152

绪论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对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我们需要把握的几点。???[单选、简答]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多选、简答] 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单选、多选]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即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组织中人的心里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又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和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四大块的研究。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多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对它有主要贡献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单选、简答]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泰勒、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法约尔、韦伯等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至20世纪60年代,以梅奥、麦格雷戈等代表,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梅奥“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麦格雷戈X理论和Y理论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以费德勒等人为代表,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模式,从原来的封闭观念转向开放观念是一大进步。权变学派:费德勒、豪斯、赫西、布兰查德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综合前三个阶段之所长,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转变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的层次上。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单选、简答] [单选]组织行为学家西拉季和华莱士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细分为六个步骤: (1)弄清要研究的问题;(2)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材料;(3)形成假设;(4)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5)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6)解释研究结论。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单选、简答]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 (2)调查法。调查法根据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3)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5)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 (6)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特征,因而信度和效度较高。

组织行为学00152-名词解释

?测验的信度 答:所谓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晕轮效应 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正式领导 答: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非正式领导 答: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管理模式 答:所谓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工作态度 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激励机制 答: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组织的亚文化 答: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个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案例研究法 答: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是指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社会交换理论 答:社会交换理论首先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霍曼斯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这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诸如赞许或者声望、符号之类的非物质商品的交换。 ?组织 答: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答: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组织文化 答: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组织决策体制 答: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它涉及决策机构的设置、内部分工、人员职责、人际关系及技术装备配置等。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学习总结

《组织性为学》学习总结 为期一个学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结束了,在感受到一种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与充实。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管理与通的能力都有了显著地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诙谐幽默的上课方式,他的知识渊博他的有才都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这也是我在大学中为数不多的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上课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在此期间我们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群体沟通、谈判与冲突到激励,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学习,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老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情景游戏,我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

最新组织行为学复习小结

精品文档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阐释人际技能在工作场所中的重要性P4 人们的行为决定着管理者的效用 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的员工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要求日趋提高的工作环境中,管理者单凭技术不可能取得成功。 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技能。 2.描述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P6 管理者: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的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共同目标。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 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 信息传递者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界定组织行为学是什么 组织行为学OB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4.解释在组织行为学中进行系统研究的价值 行为总体上是可预测的,对行为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是做出精确预测的一种方法。询证管理EBM是对系统研究的补充。对于“人们做事的动机”这一问题,系统研究和EBM可以完善我们的直觉。 5.了解其他主要的行为科学分支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P11 6.阐释为什么组织行为学中没有绝对的真理 人类是复杂的,几乎没有……P13 7. 8.使用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列举管理者面对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1) (2)回应经济压力 (3) (4)回应全球化:日益增多的海外任务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 关注地劳动力成本国家的就业趋势 (5) (6)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7)改善顾客服务 (8)改善人际技能 (9) (10)激发创新和变革 (11)应对临时性 (12) 精品文档

最新00152组织行为学自学考试本科重点126道简答题

绪论(7) 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答: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有以下5点: 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全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 2、简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容有哪些? 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 3、简述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容与目的。(2018.04) 答: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容包括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个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与行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管理者认识和掌握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能力,掌握个体动机激发与行为选择、强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合理用人提供理论依据。 4、简述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容与目的。(2018.10) 答: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沟通、团队建设、群体冲突及管理等。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人际管理和沟通水平,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5、简述组织行为研究的主要容与目的。 答:组织研究的容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等问题。其目的在于分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效率的影响,以期待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促进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探索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的原则和模式、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和发展。 6、简述领导行为研究的主要容与目的。 答:领导行为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表现,解释领导活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以发挥领导者带领组织成员高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领导行为研究包括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其目的在于掌握领导活动过程的一般规律,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7、简述常用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 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15) 1、简述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含义以及管理措施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就是运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者对本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与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科学管理前期(1900前) 科学管理时期(1900-1945): 泰勒(科学管理学):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计件工资之与差别工资制 法约尔(管理学之父):管理的14项原则、管理的五个要素(计划、组织、指 挥、协调、控制) 韦伯(理性官僚制):官僚行政组织 人群关系学派(1927-1945): 霍桑试验:照明度试验、继电器装配式研究、组合线路室试验、采访研究 梅约:①“社会人”假设,社会与心理因素也能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 ②生产率的升降主要取决于工忍受家庭与社会形成的态度以及组织内 的人群关系。 ③企业组织中存在无形的非正式组织,彼此有特殊感情、志趣相投、 互相默契左右成员的行为。 权变学派(1945至今): ①采用开放概念来研究组织,考虑外在环境因素对组织内部特性的影响。 ②利用系统概念来研究复杂的组织。(环境因素,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教育…) 卡斯特、罗森茨·威克——系统分析组织理论《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 权变方法》 莫尔斯、洛西——权变理论(应变理论、超Y理论)“复杂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 古典经济学家与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X理论,即大多数人就是: ①懒惰的,尽量逃避工作。 ②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收人领导也不愿承担责任。 ③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必须靠外力强制。

④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人影响。 ⑤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会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⑥少数能克制自己的人应负起管理责任。 ·社会人假设: 梅约等人根据霍桑试验结果提出来的 ①交往需要使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就是人与人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②专业化分工与机械化市劳动趋于单调,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 慰。 ③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奖励措施与奖励对 人具有更大影响。 ④组织领导者应满足职工归属、交往与有益的需要,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自我实现人假设: 行为科学与人力资源学派一些代表人物提出,Y理论 ①人就是勤奋的,只要环境条件有利,就会工作。 ②人能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③在适当条件下,人会自我调整,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④正常情况下,人会主动承担责任。 ⑤大多数人有高超的想象力与智力,在现代工业社会,只能得到部分发挥。·复杂人假设: 埃德加·沙因等人提出,超Y理论。 ①人的需要纷繁复杂,随发展阶段、生活条件与具体环境不同而改变。 ②人在同一时间会有多种需要与动机,相互作用,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 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③人的都估计就是内部需要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组织中可以产生 新的需要与动机。 ④人的需要结构及其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人对工作的满意度与投入 度。工作能力、工作性质、与同事的关系都有可能影响其积极性。 ⑤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统一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没有 任何时代、任何组织与任何个人的普遍适应的唯一正确的管理方式。

2017年10月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52)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激励是【 B 】 A.外在激励 B.内在激励 C.荣誉激励 D.目标激励 2.在赫尔的内驱力理论中,情境是【 B 】 A.原始性内驱力B.继发性内驱力 C.社会性内驱力 D.群体性内驱力 3.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 A 】 A.需要 B.动机 C.目的 D.行为 4.在个性心理中,有“好坏之分”的是【 C 】 A.气质 B.能力C.性格 D.情绪 5.在员工一组织关系中,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C 】 A.经济合同 B.社会规范 C.心理契约 D.价值观 6.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称之为【 B 】 A.社会惰化B.社会促进作用 C.从众 D.刻板印象 7.决定着群体的正式领导者和群体之间正式关系的是【 D 】 A.人事结构 B.奖惩结果 C.群体结构D.职权结构 8.从众行为源于群体的 A.规范 B.制度C.压力 D.环境 9.当我们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进行信息协调筛选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D】 A.链式 B.轮式 C.环式D.倒Y式 10.网络时代最显著的沟通特征是沟通方式的【 A 】 A.扁平化 B.高耸化 C.社会化 D.人性化 11.人们通过自己所说的词语直接传达信息,并不需要考虑谈话的背景。这种背景属于【 A 】 A.低文化背景 B.中文化背景 C.高文化背景 D.任何背景 12.管理者应当使组织保持适当的冲突水平,限制破坏性冲突,促进建设性冲突,这种观念属于【 C 】 A.传统观念 B.人际关系观念 C.相互作用观念 D.经济人观念 13.正式组织内部行使不同职能的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冲突,这是【 C 】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组织行为学心得体会 对《组织行为学》一点浅薄的理解 李婧 通过陈英葵老师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讲授,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陈老师的讲解风趣幽默,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关于该门课程知识,深深的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针对组织行为学的特色,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共性,作为工作环境在于学校的我们,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让教师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自身作为管理者的领导水平,改进了较适合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进步和自身提高。现就本课程心得体会作如下陈述: 对于这么课程的学习,首先我明确了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

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中,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组织行为学当中还囊括了很多学科的知识性和指导性,对于实际的运用,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其次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管理就是:提出问题、规划、决策、执行、检查,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用清晰的思维把握好的,是基础。是为管理者对一个问题或者活动做出决策、资源的分配、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便工作目标以高效的、合理的方式完成。在具体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通过周密、详细的方案设计,布局 承担任务的担当者,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作出怎样的决策,都应该组织好,从而体现一个领导,特别是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能力,体现领导科学管理的决策水平。这一点,在运用到工作当中时,能是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人说《组织行为学》是一种文化,一种魅力,是一种激励机制的体现。但我认为《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不但是对于学科内容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之前知识的反思和从新认识。能够有效的改善之前固有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从而

组织行为学复习——自己总结

组织行为学复习 第1章绪论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a) 完整性。体系日趋完整。 b) 层次性 i. 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ii. 心理范畴、行为范畴 c) 综合性。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 d) 应用性。既有实践基础又有应用价值。 e) 辩证性。发展方向向唯物辩证法靠近。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工作组织对其成员心理和工作行为的影响。 2、研究工作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的效 率和绩效的影响。 3、研究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和持 续发展问题。 第1节组织行为学概论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P.1 第1,组织行为学及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又研究人的行 为活动规律,是把这两者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的。心理活 动是行为的内在基础,行为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第2,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规律。(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军队、医院等) ↘一定组织环境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第3, 组织行为学不是孤立地研究一个组织中的个体、群体 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而是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按照系统 理论的观点,将个体的人作为一个系统,并把它放在群体 这个较大的系统中来研究。 第4,研究的目: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 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 组织既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在管理中的作用:①管好自己②管好他人或团 队③管理好组织系统 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依赖。有一定先后排序;保持合理比例,平 衡发展;随另两个方面的发展而调整另一个方面。总之,学好组 织行为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管理者驾驭人的行为的能力,使个 人、群体和组织都获得成功。

最新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 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 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 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 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总结

组织行为学 2011级政管03班---陈志意 1.组织—p.2 答:是指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特定目标,而结合形成的人际关系系统。 2.组织行为—p.6 答:泛指组织条件下组织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包括内隐的心理和外显的行为。 3.组织行为学—p.8 答:是指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4.晕轮效应—p.30 答: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通过知觉对象的部分特征推论其他特征。 5.归因—p.30 答: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6.定势—p.31 答: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到以后心理活动的进行。 7.归因偏差—p.32 答:(1)基本归因偏差:人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2)行为者与观察着偏差:行为者倾向于强调外部环境等不可控的因素,作出外部归因;观察者倾向于强调行为者本身的特质因素,进行内部归因。 (3)自我服务偏见: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倾向于给人留下好印象,自我标榜。 8. 印象管理—p.33 答:就是个体试图影响和控制别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或者对自己的归因的过程。包括:自我提升的印象管理策略—使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加出色或者试图增加自

己对某个积极结果的影响作用。 防御式的印象管理策略—就是尽量避免别人将某个消极结果的责任归因于自己。 9.人格—p.37 答:是指人们所具有的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10.自我效能感—p.40 答:就是个体关于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包括:水平、强度、概化程度。 11.控制点—p.40 答:就是个体所认为的直接影响自己行为的原因,即内部原因还是外部环境。由此可分为:内控型个体、外控型个体。 12.自我监控—p.41 答:是指为了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采取不同行为模式的人格特质。自我监控水平高的个体倾向于随着环境改变自己的行为。 13.态度—p.43 答: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人或事件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包括情感成分、认知成分、行为意向成分。 14.认知失调理论—p.44 答:认为当一个人不同的认知元素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时候,或者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就会引起个体内心的不自在。 15.学习—p.54 答:由于经验造成的个体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包含学习意味着改变、改变是持久的、改变来自于经验。 16.心理契约—p.62 答:是指个体与组织之间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双方各自的责任以及对对方的期望,包括组织对员工的责任和员工对组织的责任。 17.个人-组织契合度—p.66 答:是指员工个人的特征或偏好与组织的文化和气氛是否相一致,也就是个体人

组织行为学考试及答案复习过程

《组织行为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 2.知觉: 3.沟通: 4.群体: 5.气质: 6.性格 二、简答题 1.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管理方式是什么? 2.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3. 气质对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5. 霍桑试验中,为什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产效率都提高? 6.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什么? 7. 根据角色(维护角色、任务角色)将群体分类,并说明如何这些群体的管理? 8.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区别是什么? 9. 分析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什么? 10.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理解企业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是什么? 11. 精神激励应注意哪些问题? 12.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是什么? 13. 社会知觉的种类有哪些? 14. 社会惰化的原因是什么? 15. 群体规范的功能是什么? 16. 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什么? 17.个人如何应对工作压力? 答:1、保持和同事之间和谐的关系。 2、抛弃完美主义标准,适当减低工作要求。 3、推迟满足感,工作中建立先难后易的次序。 4、分清责任,并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5、每天适当做一些体育锻炼活动

三、案例分析题(26分) “上旬拉平”。在安排上旬生产任务时,将难干和易干的活搭配分给每个人,使每个人在上旬完成的生产指标基本拉平,这样不致挫伤他们完成本月任务的积极性。 “中旬超额”。在中旬,把所有容易的活全部安排下去。同时,根据需要也适当安排些难干的活,使多数工人在中旬就可超额完成一些工时。 “下旬稳住”。在中旬已经超额的前提下,下旬把所有难干的活安排下去。这时得奖已成定局,再多干就可多超,即使难干的活也感到义不容辞,勇于承担。 我们的课本中把它做为双因素理论的运用,请解释它是怎样利用双因素理论的? 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于1959年提出来的。他认为造成员工对工作不满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与下级的关系、地位、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当导致的。赫茨伯格把这一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当人们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它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这就形成了某种既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赫茨伯格从案例调查中还发现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重大的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和成长等。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生产率。赫茨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作激励因素motivation factor。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如工资刺激、人际关系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它们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但这些传统的“激励因素”即使达到最佳程度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第一类因素是激励因素把工作分成中易难三部分逐渐增加员工对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感

2019全国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真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研究群体中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过程的理论称为 A.华生主义 B.新华生主义 C.群体动力理论 D.强化理论 2.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基础是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3.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是 A.需要 B.动机 C.情绪

D.态度 4.工作满意感实际上是人们的一种 A.动机水平 B.情绪状态 C.态度 D.价值观 5.衡量一个群体的有效性,一是看其任务完成好坏,二是看其 A.效益的大小 B.效率的高低 C.效能的水平 D.成员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 6.群体互动的结果小于个体努力累加之和,这种现象称为 A.社会促进作用 B.从众 C.社会情化 D.协同效应 7.在非正式沟通中,信息发出者有选择性地寻找对象传播信息的沟通类型是 A.单串型 B.饶舌型 C.集合型 D.随机型 8.把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规则称为

A.社会规范 B.沟通规则 C.从众 D.价值观 9.团队工作的主旨是授权与 A.激励 B.信任 C.冲突 D.委托 10.团队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组建期、激荡期和 A.稳固期 B.成熟期 C.规范期 D.衰退期 11.破坏性冲突显著的特征是 A.关心胜负 B.关心目标 C.对事不对人 D.促进沟通 12.企业营销部门做出了生产部门无法达到的产品质量承诺而导致的冲突属于 A.冲突的讨价还价模式 B.冲突的官僚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