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线终端单元的供电电源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馈线终端单元的馈线故障定位矩阵算法研究

基于馈线终端单元的馈线故障定位矩阵算法研究


2 0 1 4 S c i . T e e h . E n g r g .
基于馈线终端单元的馈线故障定位矩阵算法研究
孔 永超 董张卓 李养俊
( 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 学院 , 西安 7 1 0 0 6 5 ; 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 , 兰州 7 3 0 0 5 0 )


为提高馈 线 自动化 故障定位 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总结 了目前馈线 自动化 故障定位 的几种应用模 式; 并分 析 了常用 的

电网馈线末端 的故障定位 问题 , 但其算法依然需要 做多次矩阵乘法运算 , 当电源数增多时其效率很低 。 文献 [ 1 4 ] 将多 电源故 障定位转化为单一 电源故 障
2 0 1 3年 l 0月 1 2日收到 第一作者简介 : 孔 永超 ( 1 9 8 8 一) , 男, 陕西西 安人 , 硕 士研究 生 。研 究方向 : 配电网 自动化 、 数据库 。E — ma i 1 : 9 1 2 2 5 O 3 2 7 @q q . c o n。 r
高对馈线故障定位的实时性也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目 前, 利用 F r I 1 u ( 馈线终端单元) 上报的信息并采用 定 的算法来定位故障点 , 是馈线故 障定位 的主要 方法… 。因此 , 基于 n’ u设计 一种可靠性高 、 实时

性强 的定位算法对提高配电网供 电可靠性具有重要
1 F A 故 障处 理 模 式
馈 线 自动化 的主要 功 能是对 配 电 网中发生 的故 障进 行 诊断 、 定位、 隔 离 以及 非 故 障 区 域 的供 电恢 复, 目前 馈线 自动 化 有 四种 不 同 的 应 用 模 式 , 分 别
会造成故障区问的误判 , 尚需进行规格化处理 。这 类方法需要矩阵相乘且规格化处理相当繁琐 , 随 着 配 电网 的扩 展 , 计算 量将 急剧 增 大 , 会 给实 时处 理 带来 麻烦 。文 献 [ 1 2 ] 根 据 电 网 的运 行 状 态 和 网 络 结构, 提出 了基 于开关 有 向树 型 网络 描述 矩 阵 , 虽然 避免 了矩 阵 相乘 且规 格 化 的处 理 , 但 是 它 在 多 电源 复 杂 网络 中应 用 受 到 了 限制 , 并且 不 能 很 好 的反 映 网络馈线末端故 障信息 。文献 [ 1 3 ] 虽然解决 了配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典型离线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典型离线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 (FTU) 典型离线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摘要】配电自动化可以对配电网机械设备的运行进行合理的监督管理,而考虑配电自动化系统软件韧性的核心在于其终端设备单元的上线率是否超过规定,以FTU无网络故障和网络通讯中断为突破口,采用模块化设计控制方法和改进版程序复位技术,对FTU核心手机软件进行多功能扩展和二次开发,自动FTU没有网络故障已经完成诊断、自我完善和一些附加功能,从而显著减少解决FTU网络故障的时间,大大减少终端设备单元与自动化技术主站之间数据传输的盲区。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终端单元;在线率1、FTU馈线自动化系统在配网中的应用1.1配网故障在线检测分析技术配电网故障的技术类型及其故障分析非常普遍,应用故障在线监测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上述故障的发生,减少停电。

根据该类故障无损检测技术,对各个智能终端进行在线检测和深度分析,根据相关数据图表和统计数据的采集进行分析,以下结果立即反馈到主站的核心。

根据对各配电设备终端设备故障类型的分析,建立故障部位和故障特征,积极进行故障排除。

1.2通信技术现阶段,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的通信技术依靠单个配电电子设备站来接收和推送相应的信息数据。

一方面,配电电子设备站必须立即接受其所属站的信息和数据信息,同时也必须相应地接受和推送附近的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的信息和数据信息。

另一方面,要适当增加主站层面数据传输的出入口总数,依靠SDH技术和光纤网络技术的优质效应,完成信息的有效传输。

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的通讯技术可以从配电设备载体通讯和计算机接口、外网地址等通讯技术中选择。

在远距离故障检测分析过程中,可以保证电力工程配网运行的安全系数和稳定性。

如果使用串行通讯接口终端设备,信息和数据的传输必须通过以太网接口进行,可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传输数据,从而促进我国电力工程配网自动化的可持续运行。

1.3配网故障自动隔离技术配电网故障自动隔离技术作为所有配电自动化系统软件中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对于维护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具有特别关键的作用。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主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主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电力技术应用 2023年12月25日第40卷第24期69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Dec. 25, 2023, Vol.40 No.24孙 菲: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主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能调配。

在电力需求高峰期,主站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用电数据自动调整供电策略,确保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电力中断和设备过载等问题。

而在电力需求低谷期,主站系统则可以根据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提前进行电力资源的调度,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

在智能微网方面,馈线自动化主站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微网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它能够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可再生化和分布式管理。

馈线自动化主站系统可以协助实现微网内部的能源调度,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微网内的各种能源设备,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这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能源的发展目标。

3.3 智能用户服务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主站系统也能为用户提供智能服务。

通过实时监控和故障处理等功能,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主站系统可以显著提升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通过对用户电力使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用户的电力需求与习惯,从而提供个性化的电力服务,如定制的电力套餐、节能建议等。

该系统能够预测电网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进行维护和更换,避免设备在运行中出现问题,从而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5]。

3.4 为电力系统提供数据支持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主站系统可以实现配电网的智能控制,通过远程操作对配电网进行控制和调节。

例如,在负荷高峰期,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用电数据自动调整供电策略,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配电网在引入馈线自动化主站系统后,实现了对配电网络的全时段监控。

在用电高峰期间,该系统自动调节了供电策略,有效避免了电力中断和设备过载等问题。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主站系统是配电网控制的核心,其智能控制功能在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研究 张增华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研究 张增华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研究张增华摘要:在高速铁路中,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介绍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组成,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馈线提出保护措施。

在满足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引言在铁路的电力牵引供电工程之中,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高铁路电力牵引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成效,为我国铁路货物运输作出应有的贡献。

要想确保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必须保证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稳定性,而做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工作则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内容。

1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组成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线路是确保高速铁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牵引供电系统主要由牵引变电所、接触网、电力系统以及牵引网等组成。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是将电力系统中的110KV三相交流电进行转换,使其成为27.5KV或55KV的单相电以后,向接触网传输,满足高速铁路对电能的实际需求。

牵引供电系统最关键的作用就是为电力机车送电,属于双导线供电系统。

直流供电、AT供电、吸流变压器供电、直供加回流线供电、同轴电缆供电是目前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最主要的集中供电方式,这些供电方式各有优劣,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直流供电方式的整体电路结构较为简单,需要投入的设备较少,这是直流供电方式的显著优势。

但这种供电方式易产生较强的磁场,会对附近的传输信号带来一定的干扰。

AT供电的最大优势在于方式较为灵活,有利于高速大功率电力机车的运行,缺点是维修成本、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的优势在于防干扰作用良好,缺点为极易增加接触网的工作量,加大事故发生的几率。

直供加回流线供电不仅干扰较小,投资较少,在运行维护上也较为方便。

同轴电缆供电具有较远的供电距离,且不会对周围的通信线路造成干扰,缺点为造价成本较高,且投资成本较大。

智能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FTU的电路设计

智能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FTU的电路设计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78Vol.1 No.21智能配电网馈线终端单元FTU 的电路设计单荣荣1,张 辉2,刘 通3(1.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6;2.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2;3.江苏宏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以此为基石的配网自动化在功能上不断取得突破与完善。

配电网是直接和用户相连起分配电能的网络,因此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与服务质量,优化运行操作,是对其提出的新要求。

馈线自动化是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关键部分,而FTU 又是馈线自动化的基础终端装置,对实现馈线自动化、提高配电网可靠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论文阐述了目前我国配网自动化的现状以及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方式,给出了使用DSP 技术设计制造自动化远方终端FTU 的方案。

设计采用了先进的DSP 技术并以数字信号处理器中的TMS320F28335芯片作为主控制器,设计了FTU 的外围电路。

关键词:馈线自动化;线远方终端;FIR 数字滤波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21-0078-02经济增长带动了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发展,电器设备及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使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成倍增加,以及现代化大型工业、高精密的技术与设备更是不允许长时间停电。

这就要求必须解决供电的高可靠性、供电的经济性。

作为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部分,馈线自动化在实现配网自动化中的作用是其它部分无可替代的。

1 馈线自动化系统组成图1 基于FTU 的远方控制馈线自动化组成示意图图1是一种使用FTU 而组成馈线自动化的完整系统,从图中可以看到FTU 的工作安装位置,各个FTU 工作时分别对各自对应的柱上开关的运行情况进行采集,采集电压、电流、功率、开关开合状态、储能情况,把采集的信息通过装设的无线网络传输装置发送到区域工作站,也就是二级监控子站,监控子站再将接收到的信息发送给配网监控中心,经过监控子站的缓冲与打包发送到监控中心,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率,减轻了监控中心的负担,FTU 与监控中心之间信息的能双向传输,FTU 接收到监控中心的控制指令,完成对柱上开关的遥控操作。

OS-Ⅱ的馈线保护装置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OS-Ⅱ的馈线保护装置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和μC/OS-Ⅱ的馈线保护装置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发生某种故障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故障后,有可能引起人身安全事故,更可能引起电力系统的设备损坏和电力质量问题。

因此,可靠的电力保护设备是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其中,馈线保护是电力系统保护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馈线保护装置是为了保护输电线路不受故障电流、潮流和过电压等因素的影响,以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因此,馈线保护装置的研究和设计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针对馈线保护装置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其中,基于DSP和μC/OS-Ⅱ的馈线保护装置研究较为广泛。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处理器,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高精度等特点,常被用于电力系统保护设备的设计。

μC/OS-Ⅱ是一种常用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可用于多任务处理,适用于复杂系统的开发。

在国外,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的学者和企业对馈线保护装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案,如Fuzzy保护算法、Wavelet变换等。

在国内,馈线保护装置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分别从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差动保护等方面展开研究拓展了更加完善的保护算法,并将微处理器、DSP等技术引入馈线保护装置的设计中,提高了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课题旨在设计开发一种基于DSP和μC/OS-Ⅱ的馈线保护装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馈线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方法的研究,包括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和差动保护等多种保护方式。

2. DSP和μC/OS-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DSP的使用、μC/OS-Ⅱ操作系统的构建和应用等。

3. 设计开发基于DSP和μC/OS-Ⅱ的馈线保护装置,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

智能电网中馈线终端的研究与设计

智能电网中馈线终端的研究与设计

智能电网中馈线终端的研究与设计发表时间:2019-03-27T16:25:43.1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作者:吴伟钊[导读] 摘要:智能电网中馈线终端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能电网中的开关配合,采集配电网信息、状态监控、故障检测及定位等,保证配电网的安全和供电可靠性。

(东莞电力设计院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智能电网中馈线终端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能电网中的开关配合,采集配电网信息、状态监控、故障检测及定位等,保证配电网的安全和供电可靠性。

本文对智能电网中馈线终端的研究和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智能电网;馈线终端;研究;设计前言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配电自动化系统对配电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配电网自动化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对智能电网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智能电网馈线终端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也变更越来越重要。

一、智能电网中馈线终端系统的优势1、具有强大的监控和分析能力馈线终端的后台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运行监控功能、维护功能、自动化分段开关三遥功能以及后台辅助分析功能等。

系统运行监控功能主要指的是在常态下对系统的运行状况监控。

系统维护功能主要包括维护馈线拓扑结构、配置控制策略、计算相关定值以及在线下发信息等。

而后台辅助分析功能包括模拟重现故障场景,系统自动化设备动作的分析等。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馈线终端系统将故障处理的过程信息,色括故障的类型、故障点的位置、电压电流、自动化终端的状态、通讯状态、自动化开关的状态等,全部上传到后台监控系统,对故障的处理进行全过程监视以及故障原因的分析,以便于供电人员排除故障,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2、提高故障隔离与恢复的速度由馈线终端单元FTU装置间就地动态决策,快速处理和切除故障,将故障隔离在故障区段,不影响非故障区段,有效减少馈线出口开关和自动化分段开关的动作次教,极大的缩短线路的停电时间,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3、增强馈线终端部署的灵活性智能电网馈线终端系统适合多种类型的馈线拓扑结构,包括单电源、多电源以及手拉手供电线路,大大增强电网线路部署馈线终端的灵活性。

馈线自动化技术在配电主站中的运用初探

馈线自动化技术在配电主站中的运用初探

馈线自动化技术在配电主站中的运用初探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馈线自动化技术在配电主站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馈线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和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和保护措施,实现馈线的快速诊断、故障定位和迅速恢复供电,从而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馈线自动化技术在配电主站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馈线自动化技术概述馈线自动化技术是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主要包括智能终端单元、智能保护装置、数字式监控装置、智能断路器等一系列先进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实现对馈线的全面监测、控制和保护,能够识别和隔离电网故障,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供电能力。

馈线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是智能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线路状态信息,快速分析、判断和处理电网故障,使电网能够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也能够实现对配电主站的远程监控和运行管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目前,馈线自动化技术在配电主站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馈线故障检测和定位能力不断提高。

利用智能保护装置和智能断路器,可以实现对馈线的实时监测和迅速定位故障点,大大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馈线远程控制和操作更加灵活。

配电主站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馈线的远程操作和控制,比如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实现远程断开故障段,快速恢复供电。

3. 馈线监测和运行管理更加智能化。

利用数字式监控装置可以实现对馈线的全面实时监测,实时获取线路状态信息,并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估,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智能化管理。

在配电主站中,利用馈线自动化技术实现馈线的自动化控制和保护,将有助于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这需要对配电主站的设备和系统进行一些改造和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 智能控制系统的建设和优化。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馈线原理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馈线原理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馈线原理》摘要:引言配电动化技术是城乡配电改造建设重要技术配电动化包括馈线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动化关键,3基馈线动化馈线保护配电动化包括馈线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其馈线动化实现对馈线信息采集和控制也实现了馈线保护,馈线保护发展趋势目前配电动化馈线动化较地实现了馈线保护功能引言配电动化技术是城乡配电改造建设重要技术配电动化包括馈线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动化关键目前我国配电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由配电主、子和馈线终端构成三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光纤通信作主干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馈线动化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光纤通信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地彼通信共实现具有更高性能馈线动化功能二配电馈线保护技术现状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发电环节保护集元件保护其主要目是确保发电厂发生电气故障将设备损失降输电保护集输电线路保护其首要目是维护电稳定配电环节保护集馈线保护上配电不存稳定问题般认馈线故障切除并不严格要是快速不配电对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不许多配电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影响尚将配电故障对电力荷(用户)面影响作配电保护目随着我国济发展电力用户用电依赖性越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配电工作重而配电馈线保护主要作用也成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传统电流保护电流保护是基继电保护考虑到济原因配电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配电线路般很短由配电不存稳定问题了确保电流保护动作选择性采用配合方式实现全线路保护常用方式有反限电流保护和三段电流保护其反限电流保护配合特性又分标准反限、非常反限、极端反限和超反限参见式()、()、(3)和()这类保护整定方便、配合灵活、价格便宜可以包含低电压闭锁或方向闭锁以提高可靠性;增加重合闸功能、低周减功能和电流接地选线功能电流保护实现配电保护前提是将整条馈线视单元当馈线故障将整条线路切并不考虑对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这些不利提高供电可靠性另方面由依赖延实现保护选择性导致某些故障切除偏长影响设备寿命重合器方式馈线保护实现馈线分段、增加电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基础重合器保护是将馈线故障动限制区段有效方式「参考献」参见图重合器R位线路首端该馈线由、B、三分段器分四段当B区段发生故障重合器R动作切除故障、B、分段器失压动断开重合器R延重合分段器电压恢复延合闸样分段器B电压恢复延合闸当B合闸故障重合器R再次跳开当重合器二次重合分段器将再次合闸B将动闭锁分闸位置从而实现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及对非故障段恢复供电目前我国城乡电改造仍有量重合器得到应用这种简单而有效方式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相对传统电流保护有较优势该方案缺是故障隔离较长多次重合对相关荷有定影响3基馈线动化馈线保护配电动化包括馈线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其馈线动化实现对馈线信息采集和控制也实现了馈线保护馈线动化核心是通信以通信基础可以实现配电全局性数据采集与控制从而实现配电、配电高级应用()以地理信息系统(G)平台实现了配电设备管理、图管理而、G和体化则促使配电动化成提供配电保护与监控、配电管理全方位动化运行管理系统参见图所示系统这种馈线动化基原理如下当开关和开关发生故障(非单相接地)线路出口保护使断路器B动作将故障线路切除装设处检测到故障电流而装设开关处没有故障电流流动化系统将确认该故障发生与遥控跳开和实现故障隔离并遥控合上线路出口断路器合上络开关3完成向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这种基通信馈线动化方案以集控制核心综合了电流保护、R遥控及重合闸多种方式能够快速切除故障几秒到几十秒实现故障隔离几十秒到几分钟实现恢复供电该方案是目前配动化主流方案能够将馈线保护集成体化配电监控系统从故障切除、故障隔离、恢复供电方面都有效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整配电动化可以加装电能质量监测和补偿装置从而全局上实现改善电能质量控制三馈线保护发展趋势目前配电动化馈线动化较地实现了馈线保护功能但是随着配电动化技术发展及实践对配电保护目也要悄然发生变化初配电保护是以低成电流保护切除馈线故障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提高又出现以低成重合器方式实现故障隔离、恢复供电随着配电动化实施馈线保护体现基远方通信集控制式馈线动化方式配电动化基础上配电通信得到充分重视成动化核心目前国主流通信方式是光纤通信具体分光纤环和光纤以太建立光纤通信基础上馈线保护实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电流保护切除故障;)集式配电主或子遥控实现故障隔离;3)集式配电主或子遥控实现向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这种实现方式实质上是动装置无选择性动作恢复供电如能够馈线故障保护动作选择性就可以提高馈线保护性能从而次性地实现故障切除与故障隔离这要馈线上多保护装置利用快速通信协动作共实现有选择性故障隔离这就是馈线系统保护基思想四馈线系统保护基原理基原理馈线系统保护实现前提条件如下)快速通信;)控制对象是断路器;3)终端是保护装置而非高压线路保护高频保护、电流差动保护都是依靠快速通信实现主保护馈线系统保护是多两装置通信基础上实现区域性保护基原理如下参见图3所示型系统该系统采用断路器作分段开关如图、B、、、、对变电手拉手线路至部分变电则对应至部分侧馈线系统保护则控制开关、B、、保护单元R至R7组成当线路故障发生B区段开关、B处将流故障电流开关处无故障电流但出现低电压系统保护将执行步骤保护起动R、R、R3分别起动;保护计算故障区段信息;3相邻保护通信;R、R3动作切除故障;5R重合如重合成功至9;6R重合故障再跳开;7R3△测得电压恢复通知R合闸;8R合闸恢复段供电至0;9R3△测得电压恢复R3重合;0故障隔离恢复供电结束故障区段信息定义故障区段信息如下逻辑表示保护单元测量到故障电流逻辑0表示保护单元测量到故障电流但测量到低电压当故障发生系统保护各单元向相邻保护单元交换故障区段对保护单元当身故障区段信息与收到故障区段信息异或出口跳闸了确保故障区段信息识别正确性进行逻辑判断可以增加低压闭锁及功率方向闭锁3系统保护动作速及其备保护了确保馈线保护可靠性馈线首端R处设限电流保护建议整定0秒即要馈线系统保护00完成故障隔离保护动作上系统保护能够0识别出故障区段信息并起动通信光纤通信速很快考虑到重发多帧信息相邻保护单元通信应30完成断路器动作0~00这样只要通信环节理想即可实现快速保护馈线系统保护应用前景馈线系统保护很程上沿续了高压线路纵保护基原则由配电通信条件很可能十分理想基础上实现馈线保护功能性能提高馈线系统保护利用通信实现了保护选择性将故障识别、故障隔离、重合闸、恢复故障次性完成具有以下优()快速处理故障不多次重合;()快速切除故障提高了电动机类荷电能质量;(3)直接将故障隔离故障区段不影响非故障区段;()功能完成下放到馈线保护装置无配电主、子配合四系统保护展望继电保护发展历了电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和微机型微机保护拥有很强计算能力也具有很强通信能力通信技术尤其是快速通信技术发展和普及也推动了继电保护发展系统保护就是基快速通信由多位不位置保护装置共构成区域行广义保护电流保护、距离保护及主设备保护都是采集就地信息利用局部电气量完成故障就地切除线路纵保护则是利用通信完成两故障信息交换进行处异地两装置协动作近年出现分布式母差保护则是利用快速通信络实现多装置快速协动作如由位广域电不变电保护装置共构成协保护则很可能将继电保护应用围提高到新层次这种协保护不仅可以改进保护配合共实现性能更理想保护而且可以演生基继电保护相角测量稳定监控协系统基继电保护高精多端故障测距以及基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及动态程分析等应用领域目前输电已出现了基G动态稳定系统和分散式行波测距系统配电伴随贼配电动化开展配电馈线系统保护有可能率先得到应用五结论建立快速通信基础上系统保护是继电保护发展方向随着配电改造深入及配电动化技术发展系统保护技术可能配电率先得以应用讨论了配电馈线保护发展程提出了建立配电动化和光纤通信基础上馈线系统保护新原理这种新原理能够进步提高供电可靠性系统保护分布式功能也将提高配电动化主及子性能是种极具前途馈线动化新原理。

配网馈线自动化的研究与优化

配网馈线自动化的研究与优化

水电工程Һ㊀配网馈线自动化的研究与优化周㊀燕摘㊀要:配网是电力系统 发输变配用 各环节中最接近用户的一环,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用户的用电可靠性㊂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国内用户遭受停电的原因中占比最大的是配网的故障㊂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发现,在技术上提高供电可靠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建设配网自动化㊂其中,馈线自动化是配网自动化的核心,在隔离故障线路㊁快速恢复非故障线路供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因此,文章对配网馈线自动化进行相关研究与优化㊂关键词:配网;馈线;自动化一㊁配网馈线自动化的功能配电网自动化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庞大系统,馈线自动化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但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馈线自动化系统也可以在配电网中独立存在,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配网都已经实现了独立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㊂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①配电网运行状态监测㊂对运行状态的监测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状态的监测,实时监测电网中各线路的电流情况;另一种是事故状态的监测,及时发现配网中发生的故障㊂②配电网故障定位及处理㊂在配网线路发生故障时,馈线自动化系统会及时隔离故障点,恢复无故障线路的供电㊂二㊁配网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形式馈线自动化系统常见有两种实现形式:一种是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另一种是就地型馈线自动化㊂而就地型的众多子类中,又以重合器型馈线自动化较为常见㊂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的 集中 是指配网主站与配网终端相互配合,终端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上传到主站,主站通过收到的信息综合判断故障区间,并结合实际网架㊁负荷情况进行故障隔离㊂以典型的馈线结构为例对动作过程进行说明㊂变电站A通过站内CB1出线开关对馈线供电,馈线沿线设F1㊁F2㊁F33个分段开关;变电站B通过站内CB2出线开关对馈线供电,馈线沿线设F6㊁F5㊁F43个分段开关;F3与F4间设联络开关L1,正常运行时在分位㊂假设F2㊁F3之间线路发生故障,由于此线路由变电站A供电,故障电流将流过F1㊁F2开关,对应终端发出故障告警,而F3没有故障电流通过,不发出故障告警信号㊂此时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跳开CB1,而馈线自动化主站将根据收到的故障告警判断故障位于F2和F3之间,根据策略自动分开F2㊁F3开关隔离故障点,再将出线开关CB1㊁联络开关L1合闸,完成非故障区域恢复㊂在此过程中,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既可全自动地执行上述故障处理步骤,又可以切换至半自动状态,仅做提示,相应的分合闸操作由运维人员手动完成㊂三㊁配网馈线自动化的优化策略(一)优化馈线自动化调试模式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投入运行前,对相关功能的调试正常是必要的㊂由上述实现方式可知,由于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对装置对时㊁通信㊁配合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若采取调试的方式,制订的方案往往十分复杂,对于人员㊁设备的要求较高,测试耗时也较长,测试效率较低,从而影响了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的投入㊂调试的目的有以下三点:第一,配电终端功能检查,验证对故障感应及报送的正确性㊁响应遥控操作指令的可靠性;第二,检查终端与主站的通信连接是否正常;第三,主站配置的网络拓扑是否符合现场实际㊂现行建设模式下,可将整体调试拆分成子任务,形成更优化的调试策略:①通过配电终端的厂内调试验证装置的功能;②通过现场联调验证通信通道的可用性;③在前两步均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在配电主站仿真态下开展主站相关配置的测试㊂应用这种策略,既保证了系统投运前能开展各项测试,又能减少现场调试的人力物力投入㊂(二)优化集中型馈线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配合模式馈线自动化与配电网继电保护功能上有重合的地方,但无法相互取代㊂集中型馈线自动化适用于配网主干线,但是配网中线路分支极多且无规律,若要全部覆盖,首先策略配置的困难程度将大幅增加,其次对相应的终端设备的运维工作量也将大大增加,经济性上不可取㊂因此,在支路上需要做好和继电保护的配合,共同提高配网运行的稳定性㊂在部署了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的范围内,可采取如下优化策略:①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应用在主干线,干线路径上采用负荷开关㊂②分支或分界开关采用断路器,投入过流保护,且过流保护的延时短于变电站出线开关的动作延时㊂此时,若分支发生故障,对应的分支断路器将跳闸将故障隔离,避免影响主干线;而在主干线发生故障时,则由变电站出线开关跳闸,通过自动化测量隔离故障㊂(三)优化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定值设置由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原理可知,其对延时配合的要求较高,时序配合失误将可能造成事故处理失误㊂在设定各级负荷开关动作时序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优化:①同一个时刻只能有1台开关合闸;②先满足主线,后考虑支线;③多分支时,优先考虑靠近电源点的支线;④多分支并列时,优先考虑主分支㊂四㊁结语实现馈线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步骤,对于提高供电企业服务质量与用户满意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㊂在馈线自动化建设过程中,要提高调试效率,注意与保护系统之间的配合,实现馈线自动化的最佳效益㊂参考文献:[1]雷杨,汪文超,宿磊,等.湖北配电网馈线自动化部署方案研究[J].湖北电力,2017,41(11):39-43.[2]陈飞宇,欧方浩.10kV配电线路馈线自动化[J].农村电气化,2018(6):28-32.[3]张大勇.时间电压型馈线自动化实施探讨[J].贵州电力技术,2015,18(5):79-81.作者简介:周燕,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盱眙县供电分公司㊂702。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典型离线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典型离线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典型离线故障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摘要:馈线自动化终端(FTU)主要对柱上10kV开关进行监控,完成遥测、遥信、遥控及故障检测等功能。

执行配电主站下发的命令,对配电设备进行调节、控制,实现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快速恢复电力等功能。

结合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通过对馈线终端(FTU)三个典型离线故障的分析,归纳总结馈线终端(FTU)故障处理的思路和步骤,确保电力通信网安全可靠运行。

设计了一个新的FTU 馈线终端单元,该单元集传统FTU馈线终端的保护与开关自身的机械性能实时监测功能于一体,可实现对开关在投切时的触头位移、分合闸速度、开关操动机械箱的振动等参数在线监测。

对由在线监测系统得到的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及时发现开关存在的隐患,将问题消灭在未带来停电事故前,在及时了解开关的运行状态的同时缩短开关排查时间,减少开关检修次数。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离线;FTU故障处理;?保护模式;引言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具有信息采集和传输,同时能够自动检测和快速隔离配电网故障的作用。

其对配电网系统稳定运行起到重要作用,促进配电网系统管理更加完善。

本文通馈线终端(FTU)离线故障的汇总分析,归纳总结出影响系统在线率的各种原因,并结合东莞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总结出运维实用的处理方法。

一、无线通信与馈线终端定值设置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自动化终端装置、一次设备、通信系统及主站系统组成。

其中,通信系统承载着配电自动化终端信息网络传输,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馈线终端定值设置能够及时将自动化信息通过通信网络更合理地传输至主站,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监控终端数据质量。

1.1事件描述2019年8月,东莞某电力公司配网工区发现自动化终端大面积离线情况,经过主站系统后台查看,发现离线自动化终端均为安装于架空线路二遥馈线终端(FTU),通过用采系统配合检查,这些线路所带负荷较大,线路运行正常。

配电网馈线故障定位系统研究及智能定位终端设计的开题报告

配电网馈线故障定位系统研究及智能定位终端设计的开题报告

配电网馈线故障定位系统研究及智能定位终端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城市配电网越来越复杂,而且运行负荷越来越大,传统的故障定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很难准确快速地找到故障点,从而会导致停电时间长,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

因此,研究配电网馈线故障定位系统,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课题旨在研究配电网馈线故障定位系统及智能定位终端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针对配电网的特点,深入研究故障定位方法,对比分析目前已有的故障定位算法,制定合适的定位策略。

2、建立基于配电网拓扑结构的故障定位模型,探讨故障定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问题。

3、开发具有先进功能的智能定位终端,集成多种传感器和实时通信模块,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云端分析,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效率。

4、与实际场景相结合,设计并搭建实验平台,对故障定位系统进行测试、评估,并进行现场应用验证。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数学模型法、实验研究法等,借助 Matlab、Python、LabVIEW 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预期目标通过对配电网馈线故障定位系统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建立一种可靠、快速的故障定位算法,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开发具有先进功能和高性能的智能定位终端,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提升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停电时间,降低用户用电成本,提高配电网的服务质量。

4、为进一步开展配电网自愈控制等研究奠定基础。

四、研究意义1、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提升服务质量。

2、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实现面向未来的智能供电。

3、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促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年: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建立基本框架,制定故障定位策略。

第二年:模型建立和算法研究,开发智能定位终端,设计实验平台。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馈线终端的研究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馈线终端的研究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馈线终端的研究1 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配电自动化是配电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最有效手段。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馈线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

而作为馈线自动化系统中核心设备的馈线终端则成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

馈线终端简称FTU(Feeder Terminal Unit),它主要用来监控柱上负荷开关,重合器等一次设备。

向配电主站/子站提供配电系统运行工况和提供各种参数:包括开关状态,电能参数,相间和接地故障及故障时的参数信息,并执行配电主站/子站对配电设备的控制及调节指令。

CAN 总线作为具有国际标准,主要为工业现场设计的开放式总线,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强,组网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馈线自动化系统中采用CAN 总线通信方式,有着广阔的前景。

之所以采用CAN 总线,这主要是由馈电自动化通信特点和性能要求所决定的。

在馈线自动化系统中,馈线终端节点数量大,通信节点分散,通信距离短和数据量小,且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这就要求通信网络拓扑灵活,变更方便,能容纳各种不同的通信介质,易于构成大型网络,从而便于网络管理;同时要求网络通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实时性。

主要用于低层设备通信的CAN 总线完全可以适用于这一场合。

本文所介绍的馈线终端主要用于铁路道口,完成对用于给铁路道口信号灯供电的馈电线路的监控。

整个系统的结构如图1 所示。

依照CAN 总线的特点,我们将配电子站和各个FTU 均作为总线上的一个节点通过屏蔽双绞线连接成一个总线型的局域网。

馈线终端的工作原理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FTU 监测馈电线路的运行参数,通过CAN 总线向配电子站上传各种运行参数;接收配电子站的命令,实现线路开关的远方合闸和分闸操作以优化配网。

而当线路发生故障时,FTU 及时向配电子站发送报警信号。

配电子站在接收报警信号后,对相应故障。

10kV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10kV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10kV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改造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加大了对电力电能资源的需求,配网作为供电网络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供电服务功能,馈线自动化技术对于配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判断并隔离故障问题,并恢复非故障区的供电。

文章分析了10kV馈线自动化的应用原则、运行模式以及在配网改造中的应用。

关键词:10kV馈线自动化;配电网改造;供电网络系统;电力电能资源;隔离故障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TM7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1-003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1.016 馈线自动化是配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对配网运行状态的监督以及故障警报功能。

在馈线自动化技术支持下,配网系统出现故障问题时,故障区域会被自动隔离出来,同时,其他非故障线路依然能够正常供电,这样就有效控制了停电范围,确保供电服务质量。

馈线自动化能够有效支持配网的改造与优化,提高配网运行质量,及时解除故障,维护系统的安全运转。

1 馈线自动化的应用原则馈线自动化是配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对配网运行状态的监督以及故障警报功能。

在馈线自动化技术支持下,配网系统出现故障问题时,故障区域会被自动隔离出来,同时,其他非故障线路依然能够正常供电,这样就有效控制了停电范围,确保供电服务质量。

参照国家在此方面的相关规定,馈线自动化的应用应该本着以下原则:(1)馈线自动化线路的选择要确保三分之二以上的用户都能接受到N-1可靠性准则的能力;(2)分段原则。

必须要最大程度上控制停电用户的数量和规模,实行分段停电,以此来确保用户获得稳定的安全的供电服务;(3)设备的选择需要达到以下标准:线路出现故障问题后,故障区域能被及时有效地隔离,而且其他非故障区段能够直接自行恢复运转;也要确保馈线自动化能够朝着配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达到对配网装置工作状况的远程监控。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研究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研究
结语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直流馈线保护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高速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对于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加强保护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完善直流馈线保护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高速铁路稳定供电,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顺利运行有重要作用。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直流馈线保护技术的探索研究,对直流馈线保护技术以及核心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提高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直流馈线保护技术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具有的直流馈线保护系统,要根据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来设计保护方案。牵引供电系统的直流馈线保护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高速铁路运行的稳定性,对于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加强保护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完善直流馈线保护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高速铁路稳定供电,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顺利运行有重要作用。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直流馈线保护技术的探索研究,对直流馈线保护技术以及核心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提高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直流馈线保护技术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具有的直流馈线保护系统,要根据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各种影响因素来设计保护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兴学.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继电保护方案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13(1):88-91.
[2]智慧.基于实测数据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供电能力分析[J].高速铁路技术,2013,4(4):28-31.
2.2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
断线故障也是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常见问题。断线故障主要包含正馈线断线和接触网断线,其中正馈线断线的发生几率较高。正馈线断线包括了电源侧悬空、非电源侧悬空接地故障。牵引网断线接地故障可能造成供电系统无法进行正常的供电,导致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给高速铁路运行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牵引网断线故障发生几率较高,因此在维护过程中就需加强检修和维护的次数,并做好时间方面的安排。

数据采集终端馈线终端单元FTU

数据采集终端馈线终端单元FTU

数据采集终端馈线终端单元(FTU)目录1装置概述 (4)1.1适用范围 (4)1.2规格型号 (5)1.3基本功能 (5)1.4主要特点 (6)1.5标准及范性引用 (8)2硬件结构 (9)2.1硬件原理 (9)2.1.1装置实现原理 (9)2.1.2开关量输入原理 (10)2.1.3开关量输出原理 (10)2.1.4电压测量输入 (11)2.1.5电流测量输入 (11)2.1.6实物外观 (12)2.2功能实现 (12)2.2.1模拟量输入回路 (12)2.2.2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 (12)2.2.3通讯模块 (12)2.2.4信号指示灯 (13)2.2.5MMI人机界面模块 (13)2.3外型结构 (13)2.3.1主控单元外观尺寸 (13)2.3.2室外单元 (14)3技术参数 (16)3.1额定参数 (16)3.2主要技术性能 (17)3.2.1 测量精度 (17)3.2.2 测量范围 (17)3.2.3 过载能力(热性能) (17)3.2.4 开关量输入回路 (18)3.2.5 输出触点容量: (18)3.2.6 蓄电池组 (18)3.2.7 电池管理模块 (18)3.3绝缘性能 (18)3.3.1 绝缘电阻 (18)3.3.2 介质强度 (19)3.3.3 冲击电压 (19)3.3.4 耐湿热性能 (19)3.4抗电磁干扰性能 (19)3.4.1 静电放电抗干扰度 (19)3.4.2 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干扰 (20)3.4.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干扰度 (20)3.4.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20)3.4.5 浪涌冲击抗扰度 (20)3.4.6 高频干扰 (20)3.5机械性能 (20)3.5.1 振动 (20)3.5.2 冲击 (20)3.5.3 碰撞 (20)3.6环境条件 (20)4功能详述 (22)4.1采集处理及“三遥”功能 (22)4.1.1 遥信功能 (22)4.1.2 遥测功能 (22)4.1.3 遥控功能 (22)4.2电源管理 (22)4.2.1 多种电压等级的电源供电功能 (22)4.2.2 电源失电保护功能 (22)4.2.3 完备的蓄电池运行控制及维护功能 (22)4.3设备自诊断、自恢复功能 (23)4.4保护功能 (23)4.4.1三段相间过流保护 (23)4.4.2多次重合闸 (23)4.4.3后加速 (23)4.4.4涌流抑制 (23)4.4.5开关闭锁 (23)4.5故障定位、隔离 (23)4.5.1主干线分段开关 (24)4.5.2分支线分段开关 (24)4.5.3联络开关 (25)4.6监测、控制、通信 (25)4.6.1顺序事件记录 (25)4.6.2电池电压监测 (26)4.6.3设备温度监控 (26)4.6.4通信 (26)4.7参数设置功能 (26)5参数设置 (27)5.1系统参数 (27)5.1.1设备序列号 (27)5.1.2通讯口RS232/485/422波特率 (27)5.1.3通讯口10base-T (27)5.1.4交流电压测量范围 (27)5.1.5交流电流测量范围 (27)5.1.6电池电压测量范围 (28)5.1.7无线通信模块 (28)5.2定值参数 (28)5.2.1保护模式 (28)5.2.2VIT模式 (29)6运行维护 (30)6.1装置送电前检查 (30)6.2装置运行检查 (30)6.3装置维护指南 (30)7运输与贮存 (31)7.1运输和贮存环境要求 (31)7.2运输 (31)7.3贮存 (31)7.4型号定义 (32)1装置概述“DAF-800”系列馈线测控终端(FTU)是在充分研究并借鉴学习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本,广泛汲取国内电力系统专家意见,结合国网、南方电网数省电网公司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采用美国ADI高性能32位工业级DSP芯片所研发的新一代馈线测控终端,产品性能达到内最高水平。

馈线终端装置工作电源及被控开关电源的探讨

馈线终端装置工作电源及被控开关电源的探讨

摘要 :介绍 了目前配 电网 中馈 线终端装置(e d r emia u i TU) fee r n l nt t ,F 及被控 开关的 3种普遍供 电方式,分析 了
其 存 在 的缺 陷 ,并 且 针 对这 些 问题 提 出 了 2种 电 源 方案 ,分 别是 电流 互 感 器(urn rnfru t. a ls
Ke r s e d r t r n lu i FT ywo d :f e e e mi a n t( U) o r s p l ;p we u p y;c re tta so me CT) u e a a i r u r n r n f r r( ;s p rc p c t o
和 基 于超 级 电容 器 一蓄 电 池 的 混 合 电 源 方 案 。CT 电 源 方 案 是 从 C 采 集 能 量 . 为 F U 和被 控 开 关提 供 电 源 , T T
具 有较 高的 性 价 比 ;基 于超 级 电容 器 一蓄 电池 的混 合 电 源 方 案 综 合 利 用 蓄 电 池 放 电 时 间 长 和 超 级 电容 器储 能 巨 大 的特 点 ,在 线路 故 障 时 由蓄 电池提 供 F U 工 作 电源 , 由超 级 电容 器提 供被 控 开 关的 操 作 电源 。 T
n t r r n r d c d wi h i d a t g s a a y e . Two p we u p y s h me r r p s d a c r i g y ie t e e wo k a e i to u e t t e d s v n a e n lz d h a o rs p l c e sa e p o o e c o dn l , . . h
关键 词 :馈 线 终 端 装置 ;供 电 ;电流 互感 器 ;超级 电容 器

馈线恢复供电方案的分析研究

馈线恢复供电方案的分析研究

馈线恢复供电方案的分析研究文章论述了采用两级恢复供电方案较单级恢复供电方案在供电可靠性上有所提高。

第一阶段利用自动开关快速对一部分用户恢复供电,第二阶段是利用手动开关对另一部分用户恢复供电。

对于自动化程度不同的馈线,用可靠性预测评估算法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

测试结果表明在部分实现自动化的馈线上,两级恢复供电显著减少用户停电时间。

而单级恢复供电会降低部分实现自动化馈线的供电可靠性。

标签:馈线;可靠性;恢复供电方案1 前言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正逐步地从输电网自动化向配电网自动化延伸。

馈线自动化可实现高效的故障定位和快速系统重构来恢复供电,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以前由于馈线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难以量化,其应用受到限制[1,2]。

未实现自动化的馈线发生故障后,检修人员被派出去查找故障点,隔离故障,负责馈线上所有开关的操作。

实现自动化的馈线发生故障后,检修人员、调度员和自动装置均能断开和合上开关。

本文比较了两种恢复供电的方案:单级恢复供电和两级恢复供电。

采用单级恢复供电方案,配电网络仅进行重构一次;采用两级恢复供电方案,第一阶段用自动开关快速恢复对部分用户供电,第二阶段用手动开关对其余用户恢复供电。

本文说明了在不同的自动化程度条件下,采用两级恢复供电方案具有优势,同时还讨论了开关拒动的问题。

2 可靠性预测模型为了定量比较两种方案的效果,本文采用建立可靠性预测评估模型来对恢复供电方案的效果进行检验。

本文用解析仿真的方法来探讨单级恢复供电和两级恢复供电的差别。

解析仿真考察每个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相应的系统响应。

事故发生后,事件的模拟顺序如下:(1)故障:发生故障,开关跳开,隔离故障。

(2)上游恢复供电:故障的上游分段点打开(分段点可以是任何串联开关元件,比如重合器或熔断器)。

保护装置允许复归,分段点上游的用户恢复供电。

(3)下游恢复供电:由于开关断开,其他部分仍然失电。

可以通过关合联络开关给下游用户恢复供电。

馈线终端装置工作电源及被控开关电源的探讨

馈线终端装置工作电源及被控开关电源的探讨

馈线终端装置工作电源及被控开关电源的探讨李丹;张汉雄【摘要】介绍了目前配电网中馈线终端装置(feeder terminal unit,FTU)及被控开关的3种普遍供电方式,分析了其存在的缺陷,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2种电源方案,分别是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电源方案和基于超级电容器-蓄电池的混合电源方案.CT电源方案是从CT采集能量,为FTU和被控开关提供电源,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基于超级电容器-蓄电池的混合电源方案综合利用蓄电池放电时间长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巨大的特点,在线路故障时由蓄电池提供FTU工作电源,由超级电容器提供被控开关的操作电源.【期刊名称】《广东电力》【年(卷),期】2010(023)007【总页数】4页(P18-21)【关键词】馈线终端装置;供电;电流互感器;超级电容器【作者】李丹;张汉雄【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宜昌,443002;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6馈线终端装置(feeder terminal unit,FTU)是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设备。

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FTU的电源不仅要为FTU自身供电,还要为通信模块和控制回路供电。

当因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电路停电时,FTU应仍能可靠地上报信息和接受远方控制,因为这时上报的故障信息对于故障区段的判断很重要,因此FTU应在线路故障时拥有可靠的备用工作电源,在故障隔离及恢复线路供电时,也需要可靠的开关操作电源,由于FTU通常安装在户外,恶劣的环境经常会使电源部件出现故障,影响FTU的正常工作及开关的可靠操作。

因此,安装于户外柱上开关处的FTU的供电可靠性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1]。

1 FTU及被控开关的普遍供电方式FTU要能可靠工作,就必须有不间断的工作电源供电,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则需要可靠的操作电源,故障隔离时能快速断开开关,恢复供电时能快速闭合开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4-289X(2010)02-0040-03馈线终端单元的供电电源研究邓文辉1,李艳琴1,袁吉吉2(1 三峡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 杭州电力局,浙江 杭州 310009)摘 要:研究了馈线终端单元(FTU)目前的供电方式,针对这几种方式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CT电源的供电方案,并讨论了其电压等级和储能方式。

研究表明该方案简单、可靠。

关键词:FTU;供电方式;CT电源;储能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BStudy on Po w er Supp l y of the Feeder Ter m i nal UnitDENG W en hui1,LI Yan qin1,YUAN Zhe2(1 E 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 m ation College of Three G orgesU n i v ersity,Y ichang443002,Ch i n a;2 H angzhou E lectrical Po w er Bureau,H angz hou310009Ch ina)Abstract:The present po w er supply m odes of Feeder Ter m i n alUnit(FTU)are st u died.B ased on the li m itati o n of these w ays,a m ethod of po w er supp l y based on the C T po w er source is desi g ned,and then the vo ltage class and the energy stor age w ay are d iscussed.The study sho w s that this pro ject i s si m ple and re liable.K ey words:FTU;po w er supply w ay;CT po w er source;energy sto rage1 前言配电自动化系统要求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故障时,能对一次线路进行监控和故障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本身的供电问题尤为重要。

馈线终端单元(FTU)是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设备。

FTU的电源不仅要供FTU自身用电,还要供给通讯模块,控制回路跳、合闸等,FTU拥有不间断的供电电源。

特别是当配电网馈线发生永久性故障时,馈线出口开关保护动作,馈线失去交流电源,这时FTU必须有电源保证自身正常工作,以及为开关提供操作电源。

多年的运行情况表明:FTU长年运行在户外恶劣的环境里,其电源是出现问题最多的部件,是影响其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1]。

因此,如何确保FTU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不间断的电源是FTU设计的一个难点。

2 目前FTU的供电方式及存在的问题FTU的工作电源是FTU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电源,操作电源是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合、断开关时所需要的电源。

研究资料表明,在目前国内电力系统户外保护装置中,FTU的供电电源一般采用电压互感器(PT)直接从10kV馈线上取电,并配合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来供电。

目前主要有三种供电方式,即工作电源和操作电源均取自馈线;工作电源取自馈线,操作电源取自蓄电池;工作电源和操作电源均取自蓄电池[2]。

2 1 工作电源和操作电源均取自馈线这种方式下,FTU的工作电源和开关的操作电源均取自馈线。

FTU的工作电源采用FTU两侧的变压器供电;或者低压线路与柱上开关共杆,采用一台单相变压器和一回低压线路供电;当两回低压线路与柱上开关较近时,也可采用两回低压线供电[2]。

在这种供电方式下,要求采用交流的操作机构和储能电动机,不需要蓄电池,维护方便。

2 2 工作电源取自馈线,操作电源取自蓄电池这种方式下,通过PT直接从10kV馈线上取电,直接为FTU提供工作电源,开关操作机构的操作电源取自蓄电池,蓄电池的充电由PT来完成。

开关的电动储能能够使开关完成一次跳闸和一次合闸操作,在出现故障需要多次跳、合闸时才需蓄电池供电;FTU的工作电源也是在出现故障时才依靠蓄电池供电,因此这种供电方式下蓄电池的容量不需太大。

2 3 工作电源和操作电源均取自蓄电池这种方式下FTU的工作电源和开关的操作电源均由蓄电池提供,因此需要一个较大容量的蓄电池。

其优点在于即使馈线停电,FTU仍能工作,开关也能操作。

蓄电池的充电问题还是通过PT直接从10k V高压馈线上获得充电电源,由于仅用来充电,此时PT的容量可以选择较小些。

在这种方式下,宜采用直流操作机构和直流储能电动机的柱上开关(如48VDC,合闸电流10A[2])。

但这种柱上开关,对FTU的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容量和断弧能力要求较高。

2 4 PT取电并配用蓄电池供电的缺点安装在户外的FTU采用PT直接从10kV线路上提取电源并辅助蓄电池供电时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1)采用专用变压器安装在FTU之外,安装困难,占用空间大。

(2)若操作电源采用交流电,线路必须有电,当馈线停电后,FTU将无法上报信息和接受控制命令。

(3)采用PT供电,容量有限,一般满足不了要求,若要增加容量则需降低精度,这样又无法满足测量要求,二者不易兼顾;而且PT安装在户外,容易遭受雷击、腐蚀、外力等的破坏,损坏几率很高[3]。

(4)采用直流供电,电压等级低,跳、合闸时瞬间的冲击电流很大,电压瞬间降低,容易造成FTU!死机∀、通讯中断[3],而且蓄电池的人工维护比较困难。

3 利用CT电源为FTU供电的方案3 1 FTU的CT取电方式利用电流互感器为FTU提供电源,结构和接线更为简化。

从电流互感器采集能量,作为FTU的工作电源和开关的操作电源以及为储能电机和通信传输设备提供所需要的能量,这种方案称为CT电源。

该方案仅与一次电流大小有关,与电压等级无关,由于能量完全由高压侧一次母线电流通过CT电源的电磁感应产生,故可称之为高压自具电源[4]。

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角度看,利用电流互感器为FTU提供电源的CT电源实际上是一种电流输入、电压输出的高频开关功率变换器,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

采用脉宽调制(P WM)的高频开关功率变换技术,即使在输人电流变化较大时,也可以得到各种电压等级的输出电压,常用的有AC220V、AC110V、DC220V、DC110V、DC48V、DC24V等[1]。

如果增大CT 铁心体积可以获得更低的启动电流或更大的功率输出。

CT电源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用于直流220V或直流24V的CT电源原理图本方案的CT电源提供储能电容和蓄电池两种后备电源。

蓄电池由两节标准的12VDC、电池容量为10Ah的密封式铅酸蓄电池串联组成。

正常运行时CT 电源还可以为蓄电池和储能电容提供充电服务(一般为恒流充电、限压保护)。

馈线停电时CT电源可以将蓄电池和储能电容的电能转化为FTU工作和开关操作所需要的各种电压等级的电压,以满足在失电情况下,FTU工作和操作电源的要求。

3 2 CT电源的电压等级和储能方式为FTU供电的CT电源可设计2个电压等级, DC24V和DC220V。

DC24V电源为FTU自身、通讯模块、储能电机供电。

由于蓄电池运行2~3年后,其容量急剧下降,24V的电源无法提供足够的电流来完成操作,所以可采用DC220V的电源为断路器跳、合闸回路供电。

考虑到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从而影响FTU的正常工作和开关的操作,CT电源可采用电容和蓄电池两种储能方式。

P WM电路为储能电容充电,当电容电压达到直流220V时充电完成,电容充电回路使电容电压稳定在220V[5]。

采用电动储能机构的断路器合闸结束时总是自动完成一次储能,即使外界断电,也可以保证完成一次跳、合闸任务。

所以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期间,储能电机不消耗蓄电池的电量,由电源模块供电。

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如一次设备断电,而又需要进行多次跳、合闸的情况下,跳、合闸的能量由大容量电容器或蓄电池提供。

所以蓄电池在大多情况主要用来为FTU、通讯模块提供能量,再借助大容量的电容储能(选取C=(下转第44页)快通过调节控制器而使电流稳定在新的电流幅值上,直流侧电流也能迅速的达到稳定值。

图3在双端无穷大系统380V,相角差为15#,输电线路阻抗0 2 ,0 01H,STATC OM 输出端电抗0 032H,电阻0 01 ,开关频率为5000H z ,为了检测CSC -STAT CO M 在频繁切换补偿无功量时的动态响应效果,在未补偿无功电流时无功值为800V ar 的前提下,设定在0s 时补偿无功3000Var ,在0 1s 时改为补偿8000V ar ,在0 2s 时STATCO M 退出补偿,即补偿无功0Var ,在0 3s 迅速进入补偿状态,补偿无功7000V ar ,图4(a)为输电线路电流波形,(b)为STATCOM 输出的补偿无功电流波形,可见响应迅速、波形变换稳定、电流畸变小。

如图5所示为输电线路上无功传输量,可见,在每个切换动作后的0 003s 时,STATCOM 就迅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仿真结果反映了本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图4 图55 结论为提高STATCOM 的动态响应能力本文采用了CSC 作为其换流器,建立了CSC -STATCOM 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其双环解耦控制方法。

同时,给出了对控制器系统无功瞬时电流的指令值给定方法,仿真结果表明,CSC-STATCO M 应用这种电路拓扑和控制方法能达到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谐波畸变小的效果,验证了本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1] Q i ngguang Yu ,Pei L,iW enhua L i u,X i aorong X i e .Overv i e w of STAT CO M tec hno l og i es [J].IEEE International Con feren ce on E l ectricU tilit y De regu l ati on,Restru cturi ng and Po w er Techn ol og i es ,2004,647-652.[2] 徐炜,陈建业,宋珊.基于晶闸管的静止同步补偿器的建模与实现[J].中国电力,2007,40(4):11-15.[3] 刘飞,殷进军,周彦,等.LCL 滤波器的三相光伏逆变器双环控制策略[J].电力电子技术,2008,42(9):29-31.[4] 岳怡襄,赵金宝.电流型STATCO M 的模型及其控制研究[J].电工技术,2009,1:34-40.[5] 朱鹏程.用于UPFC 的串并联双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6] 王兆安,杨君,刘进军,等.谐波检测和无功功率补偿[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MOON G W.P red i ctive cu rren t contro lof d istri buti on static co m pensa tor f or reacti ve po w er co m pen s ati on [J ].I EE Proc Gen er Trans m D istri b ,1999,146(5):515-520.[8] 姜齐荣,刘文华,韩英铎,等.STATCOM 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23):24-28.[9] 宋珊,陈建业.基于晶闸管的STATCOM 原理和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8):49-53.收稿日期:2009-07-05(上接第41页)4700 F),可以确保断电后FTU 的正常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