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名词术语

LTE名词术语
LTE名词术语

TDD-LTE的功能和特征概述

整个TDD-LTE网络由核心网(EPC Evolved Packet Core),接入网(eNodeB),用户设备(UE)三部分组成。

核心网(EPC)又由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负责信令处理部分),SGW(Serving Gateway , 负责本地网络用户数据处理部分),PGW(PDN Gateway,负责用户数据包与其他网络的处理)三部分组成。

网络接口:S1接口(eNodeB与EPC之间),X2接口(eNodeB之间),UU接口(eNodeB与UE之间)eNodeB功能:无线资源管理相关的功能,包括无线承载控制、接纳控制、连接移动性管理、上/下行动态资源分配/调度等;IP头压缩与用户数据流加密;UE附着时的MME选择;提供到S-GW的用户面数据的路由;寻呼消息的调度与传输;系统广播信息的调度与传输;测量与测量报告的配置。

MME功能:寻呼消息分发,MME负责将寻呼消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分发到相关的eNodeB;安全控制;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EPC承载控制;非接入层信令的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SGW功能:承载用户平面数据包;支持由于UE移动性产生的用户平面切换。

PGW功能:用户数据包的过滤和检查用户IP分配

物理层技术:上行采用了OFDMA,下行采用SC-FDMA。每个子载波占15Khz。可调控的带宽:1.4/3/5/10/15/20 MHz,可以根据现有的带宽资源进行灵活配置。

LTE单系统网络架构

LTE中频率和时间资源

RB(Resource Block):LTE中基本的资源单位,频域上由宽为12个子载波组成(共7*15Khz),时域上占用7个符号长度(共0.5ms),所以每个RB里有84个符号。每个符号里包含的比特数量由基带调制方式决定:QPSK 每个符号包含2bit;16QAM每个符号包含4个bit;64QAM每个符号包含6个bit。

RB 资源块

LTE RRM无线资源管理模块:

1.Radio Admission Control无线准入控制

2.Packet Scheduler分组调度

3.Power Control功率控制

4.AMC自适应编码控制

5.MIMO 多天线

TDD帧与信道配置

LTE信道配置

下行物理信道:PBCH物理广播信道,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MCH物理多播信道,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下行同步信号,下行参考信号。

PSS主同步信号:用于5ms的帧同步,UE通过PSS获取物理层小区ID(physical layer cell ID),PSS主同步信号使用三种不同的ZC根序列。

SSS辅同步信号:指示帧号SF,10ms帧同步,指示物理层小区ID组(physical layer cell ID Group)。

PCI(physical Cell Id)= 3*physical layer cell ID Group + physical layer cell ID

(参数phyCellId: physical Cell Id,LNCEL小区级;0~503;步长1)

RS下行参考信号包括:CELL-SPECIFIC RS 用于信道估计和移动测量以及UE辅助功能包括时间频率捕捉,小区物理ID验证,CP保护间隔验证;UE-SPECIFIC RS 用于波束赋形。

PBCH:携带主要的系统消息(MIB),时域:紧邻同步信道以10ms为周期重传4次,频域:位于系统带宽中央的72个子载波,包括下行带宽配置,PHICH信道配置,下行天线端口配置。24bit的MIB消息内容通过CRC 校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产生共1920bit系统消息。

PCFICH:携带CFI控制格式指示,指示时域上PDCCH信道的占用的符号长度。CFI=1,2,3 分别表示时域上PDCCH 信道占用长度为1,2,3符号数。

PHICH:用于传送HARQ ACK/NACK信令(正确接收或者重传指示)

(参数PhichDur:PHICH信道时域上占用的符号长度1/1~3,LNCEL小区级参数,normal C(0)的情况下取1,Extend CP(1)情况下取1~3;默认normal cp(0)取1)

(参数phichRes:定义PHICH组的数量,LNCEL小区级参数,N=1/6(0),1/2(1),1(2),2(3);步长1;默认1/6(0))

PHICH 组的数量:()

??8/DL RB g group

PHICH

N N N =(取上限,g N 就是phichRes 的配置的值,DL

RB N 就是下行带

宽RB 数量,此公式用于normal cp 的情况)

PDCCH :根据PCFICH 信道指示,配置占用的符号数,用来上下行共享信道的调度安排。 PDSCH : 承载了下行用户数据,寻呼消息,SIB 消息。

上行:PUSCH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CC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RAC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DRS 下行解调参考信号,Sounding 参考信号。

PUCCH 和PUSCH 位置

PUCCH :位于频段两侧,频域上两侧共占用4个RB 资源,时域上占用每个时隙(子帧)。用于指示下行数据ACK 和NACK ,传送调度请求,指示CSI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根据格式类型不同type ,传送长度不同的消息。CSI 内容包括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RI (Rank indicator 矩阵秩指示,用于MIMO 的信道估计),PMI (预编码矩阵指示,用于多天线)。

PRACH :用于随机接入。

PUSCH :承载用户数据,捎带CQI 。

DRS :解调参考信号用于上行信道估计和测量。

SRS :eNode 根据SRS 来分配调度上行信道,在每个子帧最后的RE 位置,像梳子一样间隔发送,不同UE 采用码分的方式区分。

SRS 位置

●控制对象和系统消息广播结构

MIB:每40ms为周期循环一次

SIB1:每80ms为周期循环一次

SIB2~SIB7:循环周期由SIB1中参数设置

MIB和SIB中的内容指示●随机接入和准入控制

UE的三种状态:

UE状态转移图

EMM_DEREG: UE未向核心网注册

EMM_REG: UE已经在核心网注册

ECM_IDLE:UE和eNodeB之间处于非连接状态

ECM_CONNECT:UE和eNodeB间处于连接状态

小区内UE标识

随机接入实现的基本功能:1.申请上行资源2.与eNodeB间的上行时间同步

竞争接入过程场景:

1.从RRC-IDLE状态到RRC-CONNECT的状态转换,即RRC连接过程,如初始接入和TAU更新

2.无线链路失败后的初始接入,即RRC 连接重建过程

3.在RRC-CONNECTED状态,未获得上行同步但需发送上行数据和控制信息或虽未上行失步但需要通过随

机接入申请上行资源

非竞争接入过程场景:

1.在RRC-CONNECTED状态,从服务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

2.在RRC-CONNECTED状态,未获得上行同步但需接收下行数据

3.在RRC-CONNECTED状态,UE位置辅助定位需要,网络利用随机接入获取时间提前量(TA: Timing Advance)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UE随机选择preamble码发起:

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UE根据eNB的指示,在指定的PRACH上使用指定的Preamble码发起随机接入

PREAMBLE码产生于ZC序列,每个小区固定分配64个PREAMBLE码。

(参数raNondedPreamb,非专用preamble码的总数,小区级参数LNCEL,

4(0),8(1),12(2),16(3),20(4),24(5),28(6),32(7),36(6),40(9),44(10),48(11),52(12),56(13),60(14),64(15);步长1;默认值40(9))

数据承载为DRB,通过eNB为其分配的PDSCH来;承载信令承载通过SRB,LTE中有三类SRB:SRB0:承载RRC消息,映射到CCCH信道;SRB1:承载RRC消息,也可承载NAS消息,映射到DCCH信道;SRB2:承载NAS 消息,映射到DCCH信道;UE的RRC连接未建立时,由SRB0承载RRC信令;SRB2未建立时,由SRB1承载NAS 信令。

(参数maxNumRrc:在这个小区中能够建立RRC连接最大UE的数目;0…400;步长1;默认值190)

(参数maxNumActUE:在这个小区中能够建立DRB承载最大UE的数目;0…190;步长1;默认值80)对于切换用户,包括同频切换和异频切换的用户,eNodeB都会预留一部分资源为其提供RRC连接建立和DRB 承载建立。

●无线承载控制和DRX/DTX 管理

类似2G,在LTE中也有DRX和DTX的机制,主要目的为了节省手机的电池能量。UE会更根据自己的IMSI 来监听相应帧号SFN,来获取寻呼消息。

●LTE 移动性管理

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来说,用户从开机到最终接受服务,通常都需要经过如下图所示的几步,LTE也不例外。第一步就是小区搜索和选择,也就是用户开机后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小区驻留下来;第二步通过读取系统消息获取到系统带宽、随机接入参数等相关信息;第三步就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随机接入之后可以享受服务。

小区搜索主要包括以下三步:

1.通过搜索主同步信号(PSS)获得时隙(slot)同步;

2.通过搜索从同步信号(SSS)获得帧同步;

3.通过前两步可以确定物理小区ID(PCI)

Tracking area (TA) 类似于2G/3G中的Location/Routing area。

Tracking Area Identity = MCC (Mobile Country Code), MNC (Mobile Network Code) and TAC (Tracking Area Code).

UE离开其驻留的TA区,将引起TA更新流程

送测量报告,协助其判断切换决定。

切换流程

切换准则和参数类似于3G,测量报告采用事件报告的方式,目前实现的有切换时间有A3事件(有更好的小区),A5事件(服务小区劣化)。由于X2接口的存在,实现了在切换时实现了不丢包的目标。

上下行调度

3GPP没有规定调度的策略,各个厂家根据自己对网络认识,在eNodeB中实现相应的调度策略。

在PDCCH信道实现对上下行调度,UE通过C-RNTI,获取eNodeB发送给相应UE的数据信息。

eNodeB根据手机上报的CQI和承载信息的优先级,对UE进行下行调度。

eNodeB根据SRS信号指示和UE的上行请求,对UE进行上行调度。

eNodeB会根据COI对下行作自适应的编码和速率调整,对离eNodeB较近,信道质量较好的UE采用64QAM 的基带调制方式,每个TB分配更多的数据。对离eNodeB较远,信道质量较差的UE采用16QAM,QPSK的基带调制方式,每个TB分配较少的数据。

●MIMO和beamforming波束赋形

目前只支持单流的波束赋形,即不支持空间复用的波束赋形。MIMO双流的空分复用可以增加容量至两倍,MIMO的分集接收和波束赋形,可以提高信号的质量,保障信号的正确接收。手机可以上报COI和RI,eNodeB 根据他们来判决合适的天线技术。

通过beamforming的技术,可以使能量更加有效,更加集中地到达目的手机,提高接收信号的强度。

MIMO技术

Beamforming 技术

●能量和功率控制

在LTE中,不同UE使用了不同的子载波,不同UE之间是不存在干扰,没有3G中的远近效应。功率控制主要目的是减少归属不同eNodeB的UE使用相同频率的子载波产生的干扰,同时也减少了UE的能量消耗。功率控

制方面,只是对上行作功率调整,下行按照参数配置进行固定功率的发送,即只有eNodeB对UE的发送功率作调整。作功率控制的信道有PUSCH,PUCCH,PRACH,SRS。功率控制有开环和闭环两种方式。

一、本周学习总结

本周主要继续在省公司进行LTE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TDD-LTE的功能和特征概述,TDD 帧和信道配置,控制对象和系统消息广播结构,随机接入和准入控制,无线承载控制和DRX/DTX 管理,LTE 移动性管理,上下行调度,MIMO和beamforming波束赋形,能量控制。深入LTE机制的各种细节,参数,配置及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丰富且具有一定难度。在实践工作中,没有接触过LTE的实际工作,但有些参数可以去类比

2/3G的机制方式,毕竟针对2/3G的技术而言,LTE与其最大的区别是在物理层使用了MIMO-OFDMA和SC-FDMA 的技术,上层移动连接管理等方面设计方面也是参考了2/3G的技术标准。例如在测量方式和切换准则上就与3G 的机制类似。LTE网络在中国还处于组建实验网的第一个阶段,还没有涉及到与2/3G等异系统网络协作的内容,课堂上也比较少提到异系统之间操作的问题。但是这方面的考虑却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定位好LTE网络的角色,设定在当前中国移动GT网络的操作策略,如小区重选切换等问题,是今后网络规模扩大之后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当然也是网络优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3GPP也定义了异系统的操作和兼容,单从理论分析是无法解决实际复杂网络环境下地问题,还是要从实践中入手,通过网络参数等各个方面的调整反馈,才能真正做好网络优化工作。LTE为我们提供可快捷的网络基础,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之上很好地与当前网络融合,这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实践。

天馈系统基本概念和天线安装规范

天馈系统基本概念和天线安装规范 天馈系统是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中关键的一环,包含天线和与之相连传输信号的馈线。天馈系统的各种工程参数在进行网络优化和规划时的设计是影响网络质量的根本因素。因此,理解、学习天馈系统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逐一介绍天馈系统的各种概念。 1)天线的基本概念 a)天线辐射电磁波的基本原理(基本电振子的场强叠加); 当导线载有交变电流时,就可以形成电磁波的辐射,辐射的能力与导线的长短和形状有关。在理论上,如果导线无限小时,就形成线电流元, 线电流元又被称为基本电振子。在天线理论中,分析往往都是从基本电振 子开始的,因为任何长度的线天线都可以分解为许多无限小的线电流元; 而这些天线的辐射场强就是线电流元的场强叠加,因此,天线的辐射能力 是随着天线的长度变化而变化的。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考虑线电流元远区场(辐射区)的情况,当两根导线的距离很接近时(左下图),两导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几乎可以 抵消,因此此时产生的总的辐射变得微弱。但如果将两根导线张开(右下 图),这时由于两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由两导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 向也相同,因而此时产生的辐射较强。 当导线的长度L远小于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时,导线的电流很小,因而所产生的辐射也很微弱.;而当导线的长度增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拟时, 导线上的电流就显著增加,此时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我们把能产生较强 辐射的直导线称为振子。 当两根导线的粗细和长度相等时,这样的振子叫做对称振子。当振子的

每臂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全长为二分之一波长时,称为半波对称振子(见下图)。当振子的全长与波长相等的振子,称为全波对称振子。将振子折合起来的,称之为折合振子。 对称振子是工程中用到的最简单的天线,它可以作为独立的天线使用,也可以作为复杂天线阵的组成部分或面天线的馈源。对称振子的方向性比基本电振子强一些,但仍然很弱。因此,为了加强某一方向的辐射强度,往往要把好几副天线摆在一起构成天线阵。在GSM 系统中,我们采用的就是各种类型的天线阵。 b) 天线的方向图和能量辐射方向的控制 在实际的工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天线只接受或只向某一个方向发射。因此,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具有方向性的天线。天线的方向性就是指天线向一定方向辐射电磁波的能力。对于接收天线而言,方向性表示天线对不同方向传来的电波所具有的接收能力。天线的方向性的特性曲线通常用方向图来表示.如下图所示,这就是工程意义上的典型的方向图。方向图又分为水平方向图和垂直方向图两种。 波长 1/2波长 一个1/2波长的对称振子 在 800MHz 约 200mm 长 400MHz 约 400mm 长

4.6 室外天馈系统

4.6 室外天馈系统 室外天馈系统包括天线、塔放、馈线、跳线和避雷器等,见图4-16。天线知识前面已有介绍,下面介绍一下塔放和馈线。 图4-16 室外天馈系统的组成 4.6.1 塔放 塔放从技术原理上是降低基站接收系统噪声系数,从而提高基站接收系统灵敏度。塔放对上行链路的贡献需根据塔放自身的低噪放大器性能来区分,而不能单看其增益的大小。一般增加了塔放的上下行平衡要根据其实际灵敏度的测试方法进行修正计算。 根据不同频段选用分频段或全频段的塔放。 三工塔放原理见图4-17。该塔放收发信共用(只需要一根馈管),有旁路功能(出故障时自动旁路,此时接收增益为约-2dB。)

图4-17 三工塔放原理 4.6.2 馈线 蜂窝系统整体设计中馈线选取很重要,由于暴露在室外环境中,电缆要能经受水的冲刷。电缆内部压入泡沫作绝缘介质,也可用空气作绝缘介质。空气绝缘的电缆弯曲后易造成短路,因此较少采用。 1. 馈线的使用 常用的馈线有两种,即7/8" 馈线和5/4" 馈线,使用情况如下: (1)GSM900的馈线: 长度小于80m时使用7/8" 馈线;长度大于80m时使用 5/4" 馈线。 (2)GSM1800 的馈线: 长度小于50m时使用7/8" 馈线;长度大于50m时使用 5/4" 馈线。 2. 几种馈线的插损等技术指标

3. 馈线的安装 馈线的安装应使所用的馈线最短和安装、维护方便;馈线弯曲的曲率应该参照馈线厂家的曲率要求。无论天线安装在塔上、屋顶和任何其它位置,其馈线在进入机房时,都应将馈线的外导体良好接地。 4.7 分布式天线系统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人们希望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通话,但由于在某些地点(如大型建筑物内、隧道及地铁等一些多阻挡的复杂区域),如果仅仅靠室外基站天线的覆盖,会有许多信号不能到达的盲点,使得通话中断;在某些区域,由于来自不同基站的信号都较强,会使得移动台频繁切换,从而导致通话中断,有人称之为乒乓效应。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产生了分布式天线系统。此外,还可以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把通讯容量过剩小区的能力转移到另一个区域,解决系统容量分配问题。

GPS天线安装规范

GPS天线安装规范 1.1 GPS天线的安装 图 1.1GPS天线安装示意图 1)GPS天线固定位置必须放置在避雷针45 o角保护范围内,距离TD天 线抱杆2-3米之间;

2)GPS天线不锈钢管的两侧需要进行防水处理,需要在防水处用黑色扎 带固定并涂抹硅胶; 3)GPS馈线出馈线窗前后都必须接地,自馈线窗每20cm长加一处接地。 当GPS抱杆附近有金属物、避雷等存在时,GPS蘑菇头下方馈线要接地。 1.2 馈缆安装 馈线必须正确安装,保证信号传输过程中损耗尽可能小,基站与天馈线接电缆比较多,比较容易错接,所以在连接馈缆和跳线时要正确按照相对应的关系连接。 1.3 避雷器的安装 雷电除了对直接被击中的对象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外,还会给落雷点附近 较大的一片区域里的微电子设备带来严重影响。它是通过在馈缆、电源 线、信号数据线及其它导体中感应生成的瞬间强电压使设备损坏。良好 的避雷方案可以杜绝雷电从线缆上入侵,保护设备不受雷电产生的瞬态 电流的损坏。常用的避雷方式是使用避雷器,具体做法是从基站天线引 入机房的所有电缆都要串联避雷器,避雷器接至地线。避雷器根据使用 不同可分为:射频避雷器、电源避雷器以及信号线避雷器几种。ZXWR TB10系统使用的是馈电方式,其使用的防雷器主要包括馈电防雷器及信 号防雷器。 1.4 接地卡的安装 GPS天线天馈安装过程中室外单元都必须良好接地;基站工作接地应组 成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小于5Ω。良好的接地是保证系统稳定可靠

工作的前提,通常我们使用接地卡进行设备的良好接地。接地卡用来连接馈缆外导体和塔架或单独的导线柱,在遭遇雷电的情况下,提供电流到地的通道。一般要求在靠近天线的馈缆顶部、靠近塔底的馈缆末端、馈缆进入机房前须安装接地卡。对高于60m的馈缆,馈缆中间须接接地卡;对于长于30m的馈缆,自馈线窗每20cm长加一处接地,接地卡示意图如图 1.4所示。 主馈缆 接地卡抱环 接地卡 接地端 A B 图 1.4 接地卡示意图

基站系统安装规范和要求模板

基站工程施工规范和要求 本期山西联通GSM三、四期扩容工程采用MOTOROLA的设备, 对此质量保证部做出如下相应的规范: 一、基站室内外安装前的检查 1、检查机房的密封程度、干燥程度、有无安全隐患 2、与随工共同检查机房平面图是否合理, BTS有无扩容位置并便 于维护, 能否按图施工, 与实际有无出入; 如果发生变化, 现场画出实际的施工图, 并请随工签字确认。 3、检查室内是否有两个地排, 而且是否独立接入大地。检查地排 上入地线的线径是否合乎要求。 4、检查室外铁塔或抱杆位置是否与图纸一致, 有无接地。 5、天线的挂高是否与设计相符, 避雷针的高度是否达到要求。 6、天支的位置、垂直是否合理与设计是否相符。 二、基站施工要求 1、室内走线架高度、位置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要求横平竖直, 光洁美观。 2、室内走线架横档弯钩须在横档同侧, 主走线架首尾须有横档, 吊挂上下在顺走线架方向上使用两个弯钩对墙和走线架进行加固, 走线架应接地到室内地排。 3、设备的安装应按图施工, 保证机柜水平和垂直, 机柜对地固定 应牢固可靠。 4、室内两个地排分别接开关电源柜的工作地和所有的设备及相

关的保护地。 具体如下图所示: 1: 其它未注明的设备保护地( 例如: 电池支撑、 馈线窗、 设备机架等) , 若厂家没有特殊要求的, 均采用ZRBVV110黄绿线。 2: 图中所标注的ZRBVV 表示阻燃双护套。 3: 室内工作地排和保护地排必须单独入地。 5、避雷架的接地必须接到室外的地排上, 避雷架应固定在走线 架上, 并应对走线架绝缘。 6、馈线窗应接一根地线到室外地排。 7、室内的跳线应保持自然平滑, 防止弯度过小损伤跳线。 8、室外走线架应保证多点接地, 焊接处应做防锈处理( 具体施工 参看相应室外走线架规范) 。 工作地排 保护地排 直流电源工作直流电源防雷直流电源保护防雷装置保

(完整word版)移动通信天馈系统

一引言 (2) 二基站天馈系统组成及匹配原理 (2) 1 基站天馈系统的组成 (2) 2.匹配原理 (3) 三天馈系统不匹配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 (4) 1.不匹配对发射功率的影响 (4) 2.不匹配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4) 3.不匹配对基站设备的影响 (4) 四影响天馈线系统匹配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 (4) 1.影响天馈线系统匹配的主要因素 (4) 2.解决天馈系统不匹配的方法 (5) 3.现场检测天馈线系统方法 (5) 4.测试案例 (6)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对整体移动通信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根据移动网运行质量统计结果分析,造成移动通信质量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天馈系统(约占一半以上),而在天馈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匹配。因此,我们在无线网络建设和日常维护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天馈系统性能的检查,减小天馈系统器件间不匹配对系统的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天馈系统的性能。 一引言 天馈系统是指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构成。人们规定:电场的方向就是天线极化方向。一般使用的天线为单极化的。下图示出了两种基本的单极化的情况: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天线对空间不同方向具有不同的辐射或接收能力,这就是天线的方向性。衡量天线方向性通常使用方向图,在水平面上,辐射与接收无最大方向的天线称为全向天线,有一个或多个最大方向的天线称为定向天线。全向天线由于其无方向性,所以多用在点对多点通信的中心台。定向天线由于具有最大辐射或接收方向,因此能量集中,增益相对全向天线要高,适合于远距离点对点通信,同时由于具有方向性,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天馈系统主要包括天线和馈线系统两大类。 二基站天馈系统组成及匹配原理 基站天馈系统分为天线和馈线系统。天线本身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天馈系统性能并起着决定性作用;馈线系统在安装时匹配好坏,直接影响天线性能的发挥。 1 基站天馈系统的组成 图1 是基站天馈系统示意图,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常见的有单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和全向天线; (2)室外跳线,用于天线与7/8〞主馈线之间的连接,常用的跳线采用1/2馈线,长度一般为3m。 (3)主馈线,目前用于移动基站的馈线主要有7/8_馈线、5/4_馈线、15/8馈线;

通信无线网主设备安装工艺标准规范标准

目录 1安装工艺 (2) 1.1塔桅要求 (2) 1.2天馈线系统 (4) 1.3线缆走道 (5) 1.4设备安装 (6) 1.5电源 (7) 1.6传输 (8) 1.7线缆布放 (8) 1.8线缆连接 (9) 1.9监控系统 (10) 1.10防雷接地 (11) 1.11分布系统 (13) 2设备及线缆标签规范(参照网络资源命名规范) (13) 2.1设备标签规范 (13) 2.2设备线缆标签规范 (13)

1 安装工艺 1.1 塔桅要求 1.1.1 一般要求 1、塔桅基础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塔桅钢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 的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矫正和修补。 3、塔桅钢结构安装工程可按塔段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次。塔桅钢结 构的安装程序,必须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不致永久性变形。 4、塔桅高度,平台、加挂支柱的安装高度及位置等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安装平台上必须安装天线支臂及抱柱,用于安装通信天线。 5、天线支架、挂高、方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与钢塔结构构件牢固连接。 所有栏杆与相邻板之间应牢固连接。 6、塔楼钢平台梁、平台板、栏杆的安装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钢平台、栏杆安装偏差(mm) 7、采用法兰连接的节点,法兰接触面的贴合率不应少于75%,且边缘最大 间隙不应大于±1.5mm。法兰间隙超过0.8mm时应用垫片垫实,垫片应 镀锌,并作防腐处理。 8、采用结点板连接的节点,相接触的两平面贴合率不应少于75%。 9、塔桅连接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与塔桅基础连接的构件螺栓必须上双螺母。 (2)连接螺栓应顺畅穿入,不得强行敲击。当孔位偏差小于等于3mm 时可打过冲后再穿入螺栓,螺栓穿向应一致。 (3)螺母拧紧后螺栓外露丝扣为3~5扣。 (4)螺母紧固应符合工程设计的力矩要求: ①用力矩扳手检查力矩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值。

天馈安装规范及注意事项

天馈系统工程安装规范(GSM/CDMA) 北京华通天畅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2010年4月

目录 一、天支安装 (2) 二、天线安装 (2) 三、馈线安装 (3) 四、跳线安装 (4) 五、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 (4) 六、避雷器的安装 (5) 七、胶泥、胶带的使用 (5) 八、方位角的调整 (5) 九、俯仰角的调整 (6) 十、安装测试 (6) 十一、安全注意事项 (6) 十二、天馈线安装规范的制订依据 (7) 附件、天馈系统安装工具清单 (8)

天馈系统工程安装规范文件 一、天支安装 1.1 天支的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1.2 天支应保证施工人员安装天线时的安全和方便。 1.3 天支安装必须垂直。(允许误差0.5°) 1.4 全向站天支到塔身的距离应大于3米。 1.5 定向站天支应符合定向天线安装距离要求。 1.6单极化天线天支必须符合安装标准,同一扇区两个支架的水平间距必须保持在3.5m 以上,相邻的两个扇区支架之间的水间距必须保持在1.0m以上。 二、天线安装 2.1 全向天线 2.1.1 铁塔顶平台安装全向天线时,天线水平间距必须大于4M。 2.1.2 天线安装于铁塔塔身平台上时,天线与塔身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M 2.1.3 同平台全向天线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大于2.5m。 2.1.4 上下平台全向天线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M。如果上平台天线为(GSM:900MHz)下 平台天线为(CDMA:800MHz)时上下平台天线的垂直间距应≥5m 2.1.5 天线的固定底座上平面应与天支的顶端平行。(允许误差±5cm) 2.1.6 全向天线安装时必须保证天线垂直。(允许误差±0.5°) 2.2 定向天线 2.2.0 天线的空间隔离度按照如下的原则: 2.2.1 同系统共站的天线 a. 同扇区天线:GSM900系统水平隔离度 3.5米以上;DCS1800系统水平隔离度 1.5米以上 b. 不同扇区的天线:GSM900系统水平隔离度2.5米以上;DCS1800系统水平隔离 度2米以上

天馈系统安装标准施工规范华为

天馈系统安装标准施工模型V1.0 (铁塔型安装场景)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2 安装工具 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活动扳手 斜口钳 卷尺 剪线钳 美工刀 钢锯梯子指南针长皮尺馈线刀 定滑轮色环胶带绝缘胶带防水胶带 套筒扳手 老虎钳倾角仪驻波比测试仪

3 天馈系统安装流程 开始 结束 00:00-00:10 组装天线 00:25-00:55 吊装天线 00:55-01:45 安装天线 00:55-01:45 制作馈线接头/ 粘贴色环 02:15-02:45 安装馈线固定夹 01:45-02:15 吊装馈线 02:45-05:25 安装室外馈线和馈线接地 05:25-05:45 馈线入室 05:45-06:25 安装室内馈线和跳线 06:25-06:40 天馈系统安装检查 1.本手册以在约40米高的铁塔上安装3副定向天线(有主分集且采用定长跳线)、馈线长度为40米的天馈系统为例介绍安装过程。 2. 安装天馈系统需4名安装人员,其中 2人具有铁塔登高资格。 00:10-00:25 连接天线侧跳线/ 粘贴色环 02:15-02:45连接馈线至天线侧跳线

天馈系统标准施工模型 4

1 组装天线安装人员A\B\C\D 10分钟 1.此处以华为公司的800MHz定向天线为例介绍安装过程,其他天线 的安装可参考厂家的说明书。 2.组装3副天线的过程在地面上完成。 a组装支架 b安装支架至天线 安装上支架 安装下支架完成后效果图 5

6 缠绕三层防水胶带缠绕三层绝缘胶带绑扎线扣 1.缠绕胶带时,须保证上一层胶带覆盖下一层的50%以上。 2. 缠绕防水胶带时,均匀拉伸防水胶带,使其宽度为原 宽度的1/2后再缠绕。每缠一层都要拉紧压实。 2 连接天线侧跳线 安装人员A\B\C\D 15分钟 a 连接跳线至天线 1.使用6根定长跳线。 2. (可选)若现场无定长跳线,则需裁剪合适长度的跳线,并在跳线两端制作DIN 公型接头。 b 粘贴色环 c 密封接头 1. 缠绕色环应方向一致,不能错位,每道缠绕2~3层,相邻两道色环间距为10mm ~15mm 。2. 在距跳线接头200mm 处粘贴对应扇区的色环。 可选 完成后效果图

第三章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

第三章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是任何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发信端,它将高频传导电流转变为空间的电磁波而发送出去;在接收端,它反过来将空间电磁波转变成高频信号的传导电流输入接收机。 通常,一个移动通信的天馈系统由天线,共用设备,以及传输线共同组成。由于天线系统在理论上涉及较深的电磁场理论,我们将不多叙述,而仅以工程实用为主,介绍其一些基本参数及主要性能。 第一节 传输线 传输线的作用主要是将无线电收发设备与天线相连接。对传输线的主要要求是损耗小,两端阻抗相匹配,足够的功率容限,阻燃防火等。在某些特殊场合,传输线还可用来作阻抗变换用途。 一、传输线的基本参数 移动通信频段使用的传输线绝大多数是同轴电缆。它是一种外导体接地作为屏蔽层的不对称传输线。其等效电路如图3-1所示。图中L 、R 、C 、G 都是分布参数,分别代表传输线单位长度、电感、电阻、电容和电导。 当传输线的损耗足够小时,即ωL>>R ,ωC>>G,其特性阻抗。 图3-1 不对称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C L Z ≈0 (3-1) 当两导体间全部充满相同的介质时,同轴电缆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为: ) (2)(2m F d D n C m H d D n L πεπμ== (3-2) ?式中,D 和d分别为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内导体直径;μ和ε分别为内外导体之间介质的绝对导磁率和绝对介电常数。在一般情况下,介质均为非磁性物质,因此,

00εεεμμμ?=?=r r 和 式中μr 和εr 分别为介质的相对导磁率和相对介电常数,而μ0和ε0为真空的导磁率和介电常数: )(9410) (1049070m F m H ?=?=--πεπμ 将上述数值及式(3-2)代入式(3-1),则可得: d D n d D n Z r r εμεμπ60210== (3-3) 或者当1→r μ时,d D n Z r ε600= 二、传输线的一般性能 ?当传输线的终端负载为ZL 时,在终端处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V L和I L,对于特性阻抗为Z0的传输线,在线上任何位置的电压和电流可以表示为: ax Z V j ax I I ax Z jI ax V V L L x L L x sin cos sin cos 00?+?=??+?= (3-4) ?式中,a 为相移常数,x为离终端的距离。 ?图3-2画出了当Z L 分别等于∞、0、Z 0、R L 和XL等五种情况下传输线上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情况。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归结为: 1) 只有当Z L =Z 0时,传输线上电流和电压都是行波 2) 当Z L =∞或0时,传输线上电流和电压都是驻波 3) 当Z L =RL或XL 时,传输线上也是驻波,但其峰值与谷值视RL 和XL 值的大小而异 传输线上各点的反射波与入射波之比称为该点的反射系数。当损耗很小时, ax j L L i r i r e Z Z Z Z I I V V P 200?+-=== (3-5) 在终端负载处的反射系数 00Z Z Z Z P L L +-= (3-6)

无线网络天线安装规范

基站天线、直放站天线与室内天线 板状天线天线的基本知识 无论是GSM 还是CDMA,板状天线是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类极为重要的基站天线。这种天线的优点是:增益高、扇形区方向图好、后瓣小、垂直面方向图俯角控制方便、密封性能可靠以及使用寿命长。 板状天线也常常被用作为直放站的用户天线,根据作用扇形区的范围大小,应选择相应的天线型号。 基站板状天线基本技术指标示例 板状天线高增益的形成 A. 采用多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才垂直放置的直线阵

B. 在直线阵的一侧加一块反射板(以带反射板的二半波振子垂直阵为例) C.为提高板状天线的增益,还可以进一步采用八个半波振子排阵 前面已指出,四个半波振子排成一个垂直放置的直线阵的增益约为 8 dB;一侧加有一个反射板的四元式直线阵,即常规板状天线,其增益约为 14 ~ 17 dB 。一侧加有一个反射板的八元式直线阵,即加长型板状天线,其增益约为 16 ~ 19 dB . 不言而喻,加长型板状天线的长度,为常规板状天线的一倍,达 2.4 m 左右。 高增益栅状抛物面天线 从性能价格比出发,人们常常选用栅状抛物面天线作为直放站施主天线。由于抛物面具有良好的聚焦作用,所以抛物面天线集射能力强,直径为 1.5 m 的栅状抛物面天线,在900兆频段,其增益即可达 G = 20 dB . 它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例如它常常被选用为直放站的施主天线。 抛物面采用栅状结构,一是为了减轻天线的重量,二是为了减少风的阻力。 抛物面天线一般都能给出不低于 30 dB 的前后比,这也正是直放站系统防

自激而对接收天线所提出的必须满足的技术指标。 八木定向天线 八木定向天线,具有增益较高、结构轻巧、架设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它特别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例如它是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外接收天线的首选天线类型。 八木定向天线的单元数越多,其增益越高,通常采用 6 ~ 12 单元的八木定向天线,其增益可达 10~15 dB 。 室内吸顶天线 室内吸顶天线必须具有结构轻巧、外型美观、安装方便等优点。 现今市场上见到的室内吸顶天线,外形花色很多,但其内芯的购造几乎都是一样的。这种吸顶天线的内部结构,虽然尺寸很小,但由于是在天线宽带理论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以及使用网络分析仪进行调试,所以能很好地满足在非常宽的工作频带内的驻波比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在很宽的频带内工作的天线其驻波比指标为VSWR ≤ 2 。当然,能达到VSWR ≤ 1.5 更好。顺便指出,室内吸顶天线属于低增益天线, 一般为 G = 2 dB 。

天馈系统的安装流程

天馈系统的安装流程 一、天馈系统安装前的准备 1、基站环境的检查 2、货物的检查 3、工具的准备 4、人员准备 二、天线的组装与安装 1、天线的组装 2、天线的安装 三、馈线布放 1、馈线卡安装 2、馈线头制作 3、馈线布放 4、进馈窗 5、接地制作 6、防水制作 四、自检

一、天馈系统安装前的准备 1、基站环境的检查 在天馈系统安装前,需先就基站的环境进行检查,也就是对施工环境的检查。 1.1 铁塔、抱杆、增高架的检查 检查铁塔平台上、增高架上是否具有天馈安装的抱杆,检查抱杆是否固定牢靠。 1.2 走线架的检查 检查室外走线架是否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1.3 馈窗的检查 检查馈窗是否有足够的馈线穿线孔供馈线布放使用。 1.4 室内馈线走线位置的检查 检查室内走线架机柜位置,以确定每个扇区的馈线线序。 1.5 安全检查 检查馈窗入线后是否有障碍物。 1.6 确定馈线的长度 馈线的长度以实际长度多预留3%为宜。 2、货物的检查 2.1 天线的检查 打开天线外包装,检查天线表面有无裂缝,接头有无撞坏的痕迹等。若有损伤,应更换天线。 2.2 馈线的检查 检查馈线是否在运输有划伤、变形,若有损伤、变形,应更换馈线。 2.3 附件的检查 检查馈线头、馈线卡是否足够、是否有损坏,1/2跳线是否足够、是否有破损,胶泥、胶带、扎带是否足够使用。 3、工具的准备 滑轮、大绳、罗盘、角度仪、馈线刀、钢锯、32开口扳、13开口扳、大、小开口扳、安全带、安全帽、斜口钳、壁纸刀、内六方、平挫、工具包。 4、人员的准备 人员不许穿宽松衣服及易打滑的鞋;天馈安装现场所有人员必须头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 二、天线的组装与安装 1、天线的组装 1.1 全向天线的组装 (1) 装配全向天线的两个固定夹。 (2) 紧固与天线配合的部分,如图

天馈系统不匹配

天馈系统不匹配对移动通信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天馈系统不匹配对移动通信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天馈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对整体移动通信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根据移动网运行质量统计结果分析,造成移动通信质量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天馈系统(约占一半以上),而在天馈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匹配。因此,我们在无线网络建设和日常维护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天馈系统性能的检查,减小天馈系统器件间不匹配对系 统的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天馈系统的性能。 一、基站天馈系统组成及匹配原理 基站天馈系统分为天线和馈线系统。天线本身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天馈系统性能并起着决定性作用;馈线系统在安装时匹配好坏,直接影响天线性能的发挥。 1.基站天馈系统的组成 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常见的有单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和全向天线; (2)室外跳线,用于天线与7/8〞主馈线之间的连接,常用的跳线采用1/2″馈线,长度 一般为3m; (3)主馈线,目前用于移动基站的馈线主要有7/8″馈线、5/4″馈线、15/8″馈线; (4)接头密封件,用于室外跳线两端接头(与天线和主馈线相接)的密封,常用的材料 有绝缘防水胶带(3M2228)和PVC绝缘胶带(3M33+); (5)室内超柔跳线,用于主馈线(经避雷器)与基站主设备之间的连接,常用的跳线采 用1/2〞超柔馈线,长度一般为2~3m; (6)其他配件,主要有接地装置(7/8〞馈线接地件)、7/8〞馈线卡子、走线架、馈线 过窗器、防雷保护器(避雷器)、各种尼龙扎带等。 2.匹配原理

所谓匹配就是馈线终端所接负载阻抗Z等于馈线特性阻抗Z。匹配原理是在传输系统中的阻抗不连续处引入匹配设备,在原来的不连续的基础上而引入另一种不连续性,使它产生的反射波,正好与原来的反射波干涉抵消,从而达到阻抗匹配。当使用的终端负载是天线时,如果天线振子较粗,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就较小,容易和馈线保持匹配,这时振子的工作 频率范围就较宽。反之,则较窄。 在实际工作中,天线的输入阻抗还会受周围物体存在和杂散电容的影响。为了使馈线与天线严格匹配,在架设天线时还需要通过测量,适当地调整天线的结构,或加装匹配装置。 天馈系统匹配性能好坏一般用反射系数或驻波比的大小来衡量,通常采用驻波比。终端负载阻抗和特性阻抗越接近,反射系数越小,驻波比越接近于1,匹配也就越好。 二、天馈系统不匹配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1091002.html,*中国网管博客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天馈系统对系统的影响最为敏感和直接,而天馈系统匹配好坏对移动通信质量的影响尤其显著,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匹配对发射功率的影响 当馈线和天线匹配时,高频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馈线上只有入射波,没有反射波。馈线上传输的是行波,馈线上各处的电压幅度相等,馈线上任意一点的阻抗都等于它的特性阻 抗。 而当天线和馈线不匹配时,也就是天线阻抗不等于馈线特性阻抗时,负载就不能全部将馈线上传输的高频能量吸收,而只能吸收部分能量。入射波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其结果是降低了发射机的有效功率,缩小了单基站的有效覆盖面积。 2.不匹配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天馈线系统不匹配会对基站覆盖、手机语音质量、无线数据速率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手机会出现接收电平低、回声、上网速度慢等现象。 3.不匹配对基站设备的影响 天馈线系统不匹配对基站功放器件寿命影响比较大,馈线的回波电压过大加快基站功放器件老化,天馈线系统严重不匹配时会使功放器件烧毁。

通信设备硬件安装规范与要求

通信设备硬件安装要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机柜机箱安装 (1) 第二章信号电缆布放 (3) 第三章终端天线等安装 (5) 第四章电源、接地 (8) 第五章设备安装环境 (10) 第六章通信工程防护技术 (14)

附件1:安全生产口诀 (21) 附件2:硬件质量标准口诀 (22)

前言 时代不断发展,通信设备不断的更新。面对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纷繁复杂,如何进行规范有效地安装是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但这些设备基本的安装原理却是相通的。本手册即是通过对通信设备安装的一般过程加以提炼,让安装人员理解硬件安装的要点、重点。从而达到规范安装的目的。 本手册共分七章来阐述硬件安装原理。第一章为机柜机箱安装;第二章信号电缆布放;第三章终端天线等安装;第四章电源、接地;第五章安装环境;第六章通信工程防护技术; 适用范围:设备硬件安装。如涉及到的标准与其他国家有冲突时,应参考设备安装所在国家的国标。

第一章机柜机箱安装 一、要求 A 、设备表面不受损: 机柜表面相当于设备华丽的外衣.如果设备表面受损,一方面客户会认为施工质量低劣,影响工程满意度和工程验收;另一方面会降低设备的防腐性能;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对设备表面的保护。设备移动安装和操作过程中做好设备表面保护。例如:施工时应带干净手套接触金属表面、设备工具操作和放置尽量不触及设备表面。注意防止人体、工具、材料、配件以及其他设备对设备表面造成凹陷、刮痕、污迹和变形等损坏。 B、整齐: 设备排列整齐有序,层次分明,无凹凸不齐;无紊乱、无序等现象;同时整齐的布放也便于维护与扩容设备,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利于设备维护等等。 C、牢固: 设备安装后保持稳固,不移动、滑动、摇摆和抖动等,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地震以及较大的外有推力和拉力等外力因素的振荡、推拉而不发生物理位置偏移;在视觉上主要表现为设备各种紧固件螺栓等紧合无隙,设备无倾斜等,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要求。 D、便于维护及扩容: 设备安装方便、快捷和高质就是效率高的体现。在安装设备时应统一规划机柜的摆放位置,走线方式等等,不能只考虑当时施工方便,要便于今后的扩容和维护。对于一个设备的安装一定要有一个长期与整体的观念。

天馈系统介绍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对整体移动通信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根据移动网运行质量统计结果分析,造成移动通信质量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天馈系统(约占一半以上),而在天馈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匹配。因此,我们在无线网络建设和日常维护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天馈系统性能的检查,减小天馈系统器件间不匹配对系统的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天馈系统的性能。 一、基站天馈系统组成及匹配原理 基站天馈系统分为天线和馈线系统。天线本身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天馈系统性能并起着决定性作用;馈线系统在安装时匹配好坏,直接影响天线性能的发挥。 1.基站天馈系统的组成 图1是基站天馈系统示意图,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常见的有单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和全向天线; (2)室外跳线,用于天线与7/8〞主馈线之间的连接,常用的跳线采用1/2″馈线,长度一般为3m (3)主馈线,目前用于移动基站的馈线主要有7/8″馈线、5/4″馈线、15/8″馈线; (4)接头密封件,用于室外跳线两端接头(与天线和主馈线相接)的密封,常用的材料有绝缘防水胶带(3M2228)和PVC绝缘胶带(3M33+);

(5)室内超柔跳线,用于主馈线(经避雷器)与基站主设备之间的连接,常用的跳线采用1/2〞超柔馈线,长度一般为2~3m; (6)其他配件,主要有接地装置(7/8〞馈线接地件)、7/8〞馈线卡子、走线架、馈线过窗器、防雷保护器(避雷器)、各种尼龙扎带等。 2.匹配原理 所谓匹配就是馈线终端所接负载阻抗Z等于馈线特性阻抗Z。匹配原理是在传输系统中的阻抗不连续处引入匹配设备,在原来的不连续的基础上而引入另一种不连续性,使它产生的反射波,正好与原来的反射波干涉抵消,从而达到阻抗匹配。当使用的终端负载是天线时,如果天线振子较粗,输入阻抗随频率的变化就较小,容易和馈线保持匹配,这时振子的工作频率范围就较宽。反之,则较窄。 在实际工作中,天线的输入阻抗还会受周围物体存在和杂散电容的影响。为了使馈线与天线严格匹配,在架设天线时还需要通过测量,适当地调整天线的结构,或加装匹配装置。 天馈系统匹配性能好坏一般用反射系数或驻波比的大小来衡量,通常采用驻波比。终端负载阻抗和特性阻抗越接近,反射系数越小,驻波比越接近于1,匹配也就越好。 二、天馈系统不匹配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天馈系统对系统的影响最为敏感和直接,而天馈系统匹配好坏对移动通信质量的影响尤其显著,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匹配对发射功率的影响 当馈线和天线匹配时,高频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馈线上只有入射波,没有反射波。馈线上传输的是行波,馈线上各处的电压幅度相等,馈线上任意一点的阻抗都等于它的特性阻抗。 而当天线和馈线不匹配时,也就是天线阻抗不等于馈线特性阻抗时,负载就不能全部将馈线上传输的高频能量吸收,而只能吸收部分能量。入射波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其结果是降低了发射机的有效功率,缩小了单基站的有效覆盖面积。 2.不匹配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天馈线系统不匹配会对基站覆盖、手机语音质量、无线数据速率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手机会出现接收电平低、回声、上网速度慢等现象。 3.不匹配对基站设备的影响 天馈线系统不匹配对基站功放器件寿命影响比较大,馈线的回波电压过大加快基站功放器件老化,天馈线系统严重不匹配时会使功放器件烧毁。

基站天馈线系统介绍

1.1天线分系统 对于1-4载频3扇区配置,天线分系统的设计是一样的,即采用6付天线,每一扇区2付天线,通过收发共用方式完成射频信号的发射,接收和分集接收的功能。 天馈系统主要包括基站天线、主馈线、跳线、避雷器、及相关天馈附件等,连接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三扇区定向站天馈子系统组成框图 1.1.1基站天线 天线的选型通常根据实际网络规划的要求而定的。基站天线一般有两大类: ?全向天线 ?定向天线。 全向天线为偶极子天线,采用玻璃钢外套封装。 定向天线为板状天线,采用多馈源结构,增益一般为18dBi以上。在3扇区结构中,天

线水平波瓣宽度推荐采用65度,以减少扇区之间的干扰。 2种天线的外观都非常简单,如下图所示: 图全向天线和平板天线 天线的功能描述为: ?对前向链路而言,基站天线是整个BTS的最后端,将已调的模拟前向信号发射到对 应的区域; ?对于反向链路而言,基站天线是最前端,将MS发射的信号接收进来。 输入输出接口 采用单垂直极化基站天线,其输入输出为DIN-F型连接器。 设计要求 ?定向天线: 工作频率范围:1850~1990MHz,824-894MHz 输入阻抗:50Ω 功率容量:≥300W 极化方式:垂直线极化;双倾斜45?极化 输入驻波(VSWR): ≤1.40 水平波瓣宽度(3dB):65?±2.5?;90?±2.5?;105?±2.5?(根据实际网络规划决定) 俯仰波瓣宽度(3dB): 7?~15? 波束控制:俯仰面机械可调,下倾角0?~10? 旁瓣抑制:≥15dB 零点衰落:≥25dB 前后比(F/B):≥25dB 天线增益(Gain): 12.5dBi~18dBi(根据实际网络规划决定) 天线形式:平板天线机械调节(电调节) 三阶互调IMD@2?43dBm: ≤-120dBc

基站天馈系统工程安装技术规范

基站天馈系统工程安装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 二OO九年四月 一、对项目建议书的要求

1.1本技术规范书(以下简称规范书)是中国联通江苏分公司(以下简称买方)向为江苏联通提供天馈系统安装的队伍(以下简称卖方)提出的总体技术要求,卖方应以此作为制定建议书和报价的依据之一。 答:满足 1.2卖方应为现从事移动通信用天馈系统的安装的企业,并有良好的经验和充足的技术实力。企业具有稳定的组织机构,良好的信誉,足够的经济实力,充足的技术队伍,长久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卖方需向买方出示有效的企业资质证明。 答:满足 1.3卖方在建议书中,对本规范书中所提及的各项要求能否实现与满足,应逐项予以说明和答复。卖方亦可根据自身服务的特点,在建议书中提出建议,并附加详细的资料和说明。答:满足 1.4对本规范书各条目的应答为“满足”、“部分满足”或“不满足”,并给出具体、详细的说明,同时提供相应详细技术资料和所运行环境的详细要求。对本规范书各条目的应答不得使用“明白”、“理解”等词语,凡采用“详见”、“参见”等方式说明的,应指明参见文档中具体的章节和页码。 答:满足 1.5卖方应根据本规范书的要求,提出总体技术建议和解决方案,并对所提供服务的特色部分给出附加说明。卖方若对本规范书中的部分要求不能满足或者有不同于本规范书相关要求的其它建议,也应在建议书中详细说明,否则认为卖方能够按本规范书要求提供服务。答:满足 1.6卖方应承诺所提供服务,满足或高于买方提出的要求。 答:满足 1.7卖方对于规范书的疑问可以通过书面材料与买方联系,买方将以书面材料给予答复。在技术谈判的各个阶段,买方将以书面形式要求卖方对有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澄清,卖方应以书面资料给予正式应答;所有各阶段的技术澄清文件都将作为合同附件。 答:满足 1.8买方在任何时候保留和拥有对本技术规范书的解释权。买方有权在签定合同前,根据需要修改和补充本技术规范书,修改补充后的最终技术规范书将作为合同的附件。 答:满足

基站天馈系统

项目主题:天馈系统的组成及对各部分的要求 1 天馈系统的组成及对各部分的要求 基站天馈系统分为天线、馈线系统和馈线系统支撑、固定、保护装置。天线本身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天馈系统性能并起着决定性作用;馈线系统在安装时匹配好坏,直接影响天线性能的发挥。 图1 天馈系统示意图 (1)馈线(Feeder) 馈线:是在发射设备和天线之间传输信号的导线。均匀的特性阻抗和高回损是馈线最重要的传输特征。按特点:标准型馈线,低损耗型馈线,超柔型馈线(2)跳线 机顶跳线:NodeB与主馈之间,一般使用 2m的1/2 "超柔跳线; 天馈跳线:天线与主馈线,一般使用3m的 1/2 "的超柔跳线; (3)合路器(Combiner) 合路器: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频段制式的信号合路的射频器件;合路器的插损一般小于0.6dB;插损是指接入某一器件而在传输线路上带来的衰减; (4)电桥(Hybrid Coupler) 电桥:是同频段的合分路器,主要用于基站不同载频的合路。其输入端口以及输出端端口之间的隔离度都大于20dB以上。 (5)塔放(TMA)

塔顶放大器:是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安装在天线的下面,补偿上行信号在馈线中的损耗,从而降低系统的噪声系数,提高基站灵敏度,扩大上行覆盖半径。主要用于解决移动通信基站上行覆盖受限。 TMA弥补馈线损耗,降低基站合成噪声系数,改善上行覆盖。建议在馈线长度超过50m,使用塔放,可以补偿馈线损耗3dB左右。 塔放为塔顶设备,选用塔放使系统可靠性有所降低,维护存困难增加。增加天馈下行通道的插损,使下行可用有效功率降低,影响下行覆盖。 (6)避雷器 工作原理与带通滤波器类似:在工作频段,相当于在主同轴线并连了一个无限大阻抗;而在闪电最具破坏能力的100kHz或更低频段,表现出频率选择性,具有很强的衰减,使其破坏性的能量转向接地装置而不致对设备造成损害。 (7)接头、馈线卡、接地线 N型系列接头:是一种具有螺纹连接结构的中大功率连接器,具有抗振性强、可靠性高、机械和电气性能优良等特点,广泛用于振动和环境恶劣条件下的无线电设备和仪器中连接射频同轴电缆用。 馈线卡一般用来固定馈线位置,保证馈线的安装可靠和美观等,馈线卡一般根据孔位划分为两联馈线卡和三联馈线卡。 馈线和天线设备等会应用到接地卡,起到安全和防雷作用 (8)天线 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常见的有单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和全向天线;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1.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可以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2.自由空间:是一个理想的空间,在自由空间中,电波沿直线传播而不被吸收,也不发生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 3.单工通信:指通信双方设备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根据通信双方是否使用相同频率,单工制又分为同频单工和双频单工。双工通信:也叫全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即一方讲话的同时也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双工制一般使用一对频道。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有一方使用双工方式,而另一方则采用双频单工方式。 4.小区制:是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同时,又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之间移动通信的转接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 5.小区:指基站使用不同的电磁波覆盖不同的区域,即分为不同的小区,通常一个基站分为三个小区。 6.相邻小区(邻区):两个覆盖有重叠并设置有切换关系的小区,一个小区可以有多个相邻小区。 7.频率复用:相同的频率可以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这些小

区两两相隔的距离足够远,相互间的干扰就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一为整个系统中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频率的设计过程叫做频率复用或频率规划。 8.切换(Handover):当移动用户处于通话状态时,如果出现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的情况,为了保证通话的连续,系统要将对移动台的连接控制也从一个小区转移至另一个小区。这种将正在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台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上(新的小区)的过程称为切换。 9.漫游:指移动用户离开了其归属的局而到其它交换局管辖范围内登记成为移动用户。 10.切换发生的原因: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由系统规定的一定参数以下,此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强的相邻小区,这种切换一般由移动台发起。由于某小区业务信道容量全被占用或几乎全被占用,这里移动台被切换到业务信道较空闲的相邻小区,这种一般由上级实体发起。切换与漫游的目的是实现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缝隙覆盖”。 11.载波:基站用于传送信息的电磁波的频率。 12.信道(Channel):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信息通道,分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13.信道号:移动通信使用载频所对应的信道编号。 14.物理信道:是指一个时隙(约577us,156.25个比特)。在GSM900频段的上行(890~915MHz)或下行(935~960MHz) 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