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端张拉与单端张拉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对比
“双控”技术在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中的应用

P k = Ρk × n × A y
式中 n —预应力筋的股数或根数; A y —单股或单根预应力筋面积, mm 2。
112 张拉程序和张拉顺序 对于后张法预应力筋 (以钢绞线为例) , 当采用超
张拉方法时, 其张拉程序可参考表 2 进行。
表 2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
【摘 要】 论述了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中的应力控制技术和理论伸长值的准确实用计算方法, 通过理论伸长值与 实测伸长值的比较分析, 判断桥梁预加应力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后张法; 预应力筋; 张拉; 双控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 U 448135 文献标识码: C
Abstract: T h is a rticle describes the techno logy of con tro lling stresses in the p rocess of ten sion ing the tendon s w ith po st2ten sion ing m ethod w ith d iscu ssion on the m ethod of com p u ting the theo retica l va lue of elonga tion. H aving com p a red the theo retica l elonga tion w ith the m ea su red va lue, it p u ts fo rw a rd s to an accu ra te, reliab le m ethod fo r estim 2 a ting the p restress of the g irders.
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预应力筋时, 应以伸长值 进行校核,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 计要求W 。若设计无明确规定, 则实际伸长值与理论 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 6% 以内, 即:
舌张法单、双端张拉预应力损失的比较与探参

所 以在此就研 究前两项所引起的应力损失, 并分析单、 双端张 从张拉端到计算截面 曲线管道长度 。 拉对预应 力的影响 。 o - l 】 = 0 . 7 3 x 1 6 8 0 x [ 1一 e 幛 x o ‘ + o 。 叩 ‘ 啪 2 + 6 ” 】
2 工 程 概 况
折角 0 1 0 . 1 9 2 0 8 1 4 . 8 1 3 8 2 1 0 . 1 9 2 0 8 0 NY 2 . 折点 l 2
3. 7
0 . 5 2 m+ AB 3 . 3 7 2 9 0
0 . 9 9 4 9 5 3 4 2 7
பைடு நூலகம்
1 3 5 0 . 9 4 7 7 6 3
3
7. 7
4
1 . 7 5
5
GH 2 . 8 5 2 9 0 0 . 9 9 5 7 2 9 7 9 3 l 1 3 4 . 4 4 4 3 3 5
1 . 3
X O
l 1 . 7 1 5 . 4
当控制应力从张拉端 AB传至锚固端 G H 时,应力只剩 半径 0 6 6 6 0 l 1 3 4 . 4 Mp a , 此时损失的应力为o ' = - 1 3 5 7 . 8一 I 1 3 4 . 4 = 2 2 3 . 4 Mp a 。 两 折角 0 1 6 . 5 8 2 3 9 1 9 . 2 9 6 0 9 1 6 . 5 8 2 3 9 0 种 方 法 计 算 出 的应 力 损 失 分别 为 2 2 2 . 7 Mp a 和2 2 3 . 4 Mp a , 相 差 3钢绞线有效长度 的计算 0 . 7 Mp a , 验证 了分段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工程概况 中给 出的钢绞线转点坐标和半径画出钢绞 4 . 1 . 2钢绞线回缩引起 的预应 力损 失 线, 如图 I 。 当 长 拉结束并进行锚固时, 锚具 、 锚垫板将受到 巨大 的压
桥梁预应力摩阻损失试验研究

桥梁预应力摩阻损失试验研究米艳彬【摘要】阐述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摩阻损失试验方法,通过现场试验精确测定了实际管道摩阻损失、锚口和喇叭口摩阻损失率.经试验测得,实测管道摩擦系数μ 值为0.258 9,管道偏差系数 k 值为 0.002 7,与设计值 0.25 和 0.002 5 相比偏大,但在规范取值范围内;锚口喇叭口摩阻损失率实测值分别为 5.11%、5.32% 和 5.05%,小于设计值 6%,满足试验及设计要求.【期刊名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4页(P30-33)【关键词】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梁;后张法;摩阻损失;试验研究【作者】米艳彬【作者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38.5710 引言预应力损失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应力与挠度,相关资料显示,一些已服役的桥梁出现挠度过大问题。
例如,主跨 308 m 的南浦大桥服役 1年后跨中竖向变形为38 mm[1];主跨 288 m 的梅溪河大桥服役 2年后跨中变形达 63 mm[2];主跨360 m 的丫髻沙大桥服役 1年后跨中变形达 120 mm[3]。
造成变形过大的主要原因是预应力钢束的应力损失估计不足,而造成预应力钢束的应力损失估计不足的原因是摩阻损失计算偏差。
为此,本文以山西省和顺县许村特大桥为工程实例,通过现场试验测定摩擦系数、管道偏差系数、锚口和喇叭口摩阻损失率,为桥梁预应力筋张拉提供计算方法与理论依据。
许村特大桥位于山西省和顺县附近,以 88 m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跨越邢汾高速公路连接线,计算跨径88 m,梁长 91.2 m。
系梁为单箱双室截面,梁宽 10.2 m,梁高2.5 m。
系梁纵向设 16 束17φj15.2 mm、24 束19φj15.2 mm 预应力钢束;横向在中隔墙上设 6 束4φj15.2 mm 预应力钢束;端隔墙上设 14 束7φj15.2 mm 预应力钢束、14 束12φj15.2 mm 预应力钢束。
关于预应力板梁一端张拉适用范围的探讨

关于预应力板梁一端张拉适用范围的探讨作者:周辉蒋新建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3期【摘要】对施工规范中的预应力筋的两端张拉和一端张拉两种方式提出个人见解,通过实例计算和扩展,确定了如何选择预应力筋的张拉方式。
对于市政预应力板梁施工,一端超张拉可以解决部分因设备或工期影响的情况;在管道摩阻力较小而锚固预应力损失较大时,一端张拉比两端张拉更加的有利。
【关键词】预应力筋一端张拉有效预应力反摩阻力中图分类号:TU75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概述现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中第8.4.8条规定,“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或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段张拉;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一般的设计图纸中亦要求采用两端张拉。
作出如此规定,主要是考虑预应力筋与孔道壁存在摩阻力,若采取一端固定、另一端张拉的方法,则张拉力传递至固定端时,预应力筋的有效应力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
而两段张拉时,曲线的转角及计算长度均减少一半,摩阻力同时减少一半。
但是,预应力筋的有效应力,不仅仅与孔道壁的摩阻力有关,还与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及接缝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与孔道壁的反摩阻力有关。
在管道摩阻力较小,而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及接缝压缩值较大的情况下,采用一端张拉可能比两端张拉更加的有利。
同时,一端张拉比两端同时张拉所需的张拉设备及次数减少一半,节约大量工期和成本。
下面就一个工程实例,通过计算作出理论证明。
2、工程概况中国二十冶市政分公司施工的南京滨江大道1.2标五星河桥,采用16m标准跨径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梁高0.75m,后张法预应力体系。
预应力采用预应力钢绞线1×7-15.2-1860,锚具采用YJM15夹片式群锚锚具,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
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值σcon=1395MPa,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5×105MPa,摩擦系数μ=0.14,影响系数k=0.0015。
预应力钢筋采用一端张拉的讨论

起部分的长度, m ; L Z 为预应力筋中间直线段
C = [ △l E y ΡK - nL W ) ] [ (n - 1) K ] 长, m ; ΡS 1 为预应力筋与管道壁摩阻力引起的
ΡXS 2 =
预应力损失,M Pa; ΡS 2 为由于锚具变形、钢筋回
2ΡK [ n ( l - X L W ) + (1 - n) K (S - L W ) ] (当 X ≤ L W 时) 2ΡK (1 - n) K (S - X ) (当 S ≥ X > L W 时)
点 D : ΡDS = ΡDS 1 + ΡDS 2 = ΡK n + 2ΡK (1 - n) K (S - L W )
点: E
ΡSE = ΡSE1 + ΡSE2 = ΡK n + ΡK K L Z
以上各式中: ΡK 为张拉控制应力,M Pa; u 为预
应力钢筋与管道壁的摩擦系数; Η为从张拉端
至计算截面曲线管道部分切线的夹角, rad; K
可见, 只要当 S
≥ LZ 2 (1 -
n)
+
L W , 就有 ΡAS
≥ ΡBS、ΡDS ≥ ΡSE , 即从张拉端至跨中部分的有效
预 应力小于从固定端至跨中的有效预应力, 在
这种情况下, 一端张拉比两端张拉更有利。
固定端 B 点: ΡBS = ΡBS 1 + ΡBS 2 = 2ΡK n + ΡK K L Z
E y ΡK -
(u Η0 +
K L W ) L W ] [ (u Η0 + K L W - 1) K ]
α 收稿日期: 2000201230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为什么张拉时两边伸长值不同

两端张拉,张拉力是一样的,但是两端的伸长量却相差很大,当初分析这样的情况固然有波纹管定位不标准的问题,但是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比如说,油泵、千斤顶的问题,还有就是为什么?首先,我先明确。
大家在这里讨论,都是为了可以互相提高。
我不是说我说的一定是对的,我也只在在发表我的不同观点。
现在我来发表我的看法1、至于你说的防震油表很少见,我觉得不是,至少我从05年我们工地就开始使用这种表。
这种表精度高,放颤抖,可使张拉应力更准确控制。
但不等于这种表不会坏,操作问题,人为冲击,都会使表损坏。
我们当时的表一年一检还是存在不小的误差的(当然不排除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差别)但使用一个工地,没问题这种说法,至少我至今不敢苟同。
2、我当然知道你的钢绞线是后穿的了,我提出这个,是要说明这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其中一种原因。
3、至于夹片,张拉后只能从外观观察,是否有特殊的情况。
但应力的损失,是要重张拉表和伸长量双重控制得出的结果。
(至于你提出的做一个简单的摩阻试验,就是你说的单端张拉,另一端不放夹片的)。
这个试验不是因该在首次施工张拉前就应该做的吗?你们在计算时没有加入这一项吗?(当然现在也有采取规范值3%的,但大型桥梁或业主和设计有特殊要求的,都要自己做这个试验)而且这个试验并不是做摩阻试验。
而是为了得出锚口损失。
他不会得出孔道的摩阻系数。
4、我没有说70米以上的人工穿一定,不行,请注意,我说的是很困难。
不容易做。
至于你说的60米的人工可以穿过,我觉得,一点也不稀奇。
我想所有桥梁工地的。
都会这么觉得。
因为实际上,我们也是这么做的。
但不知道,你见过没见过70米以上用完全人工可以成功穿束的实例,要是有的话,可以给大家讲讲方法,也方便大家学习。
5、至于你说的孔道过小引发张拉时摩阻过大的问题,你说是你们问过专家了,但这一点我也不敢苟同。
我强调一点,我不是说我的就一定对,我只是再发表我的见解。
首先,张拉时由于孔道过小而引起摩阻力对张拉力有影响?大家试想一下,钢绞线既然可以穿过,那张拉时孔道的大小的对其摩阻力有什么影响?(钢绞线穿不进去除外)。
单端张拉与两端张拉施工方案对比分析

单端张拉与两端张拉施工方案对比分析龙腾大道跨九华河大桥工程主桥箱梁横梁预应力原图纸采用的是后张法预应力单端张拉,现考虑外模使用的是钢模板,必须先穿钢绞线,再拆除模板,施工时开孔难度大,拆模时对钢绞线有损伤的可能性,且施工时必须按顺序施工,这样施工进度肯定较慢。
我部建议使用两端同时张拉方案,即先拆除模板再穿钢绞线,同时施工,则进度将大大加快。
现我部对单端张拉与两端张拉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1、预应力现场施工的实验统计与分析1.1 张拉实验组织与策划本实验以主桥的A节段和B节段的横梁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节段设计为一端张拉,B节段设计为两端张拉。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施工成本、工程进度、施工效果。
实验中,我们在A节段随机抽取20束横梁钢绞束,在B节段也随机抽取20束横梁钢绞束,A、B两节段的两个实验段同时开始实验。
为保证实验的同步性、连续性和精确性,在实验开始前,机电管理人员要对两个试验段的机器设备以及接线用电做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确保在实验过程中不会机器和用电故障导致实验中断。
并且请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安全防护进行仔细排查,确保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规范。
由于预应力张拉属于特种作业,张拉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操作,张拉工人必须系好安全带,千斤顶正后方必须竖放2-3块厚木板,周围1平方米范围内严禁站人,张拉过程中必须有安全员全程监控。
实验开始前,工作人员将两个实验小组所需的实验机械材料用量,以及人员配置做了详细统计,统计情况如下表1和表2。
表1 机械材料用量统计机械材料油泵车(辆)千斤顶(台)三孔锚环(个)喇叭口(个)夹片(个)一端张拉1 1 20 20 60 两端张拉2 2 40 40 120表1为机械材料的用量统计,两端张拉所需的机械材料用量为单端张拉的一倍。
表2 施工人员配置统计人力配张拉工木工管理人员质检员安全员置单端张3 4 1 1 1拉两端张6 / 2 2 2拉表2为施工人员配置统计表,两端张拉除木工外其他人员配备为单端张拉的一倍。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项目中的结构体系。
通过预先施加预应力,可以使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而张拉施工作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对于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张拉施工方法。
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方法概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张拉施工方法根据张拉杆的类型和排列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的方法:单端张拉法和双端张拉法。
1. 单端张拉法单端张拉法是指将张拉杆的一端固定在混凝土构件上,而另一端则通过张拉机械进行拉伸,使其受到预应力的作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构件或较小张拉力的情况。
2. 双端张拉法双端张拉法是指在混凝土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张拉杆,并通过张拉机械同时对两端的张拉杆进行拉伸。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长的构件或较大张拉力的情况。
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张拉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阶段在进行张拉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编制相应的施工图纸。
其次,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张拉杆、预应力锚具、张拉机械等。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2. 张拉杆的固定和锚固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预留相应的孔洞或道槽,用于固定和锚固张拉杆。
首先,将张拉杆穿过混凝土构件,并用锚具进行固定。
然后,在张拉杆的另一侧,用专用的锚固装置将其锚固在混凝土构件内部,确保张拉杆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 张拉机械的设置和调试根据施工方案要求,设置合适的张拉机械,并根据预计的张拉力进行调试。
通过张拉机械的作用,施加预应力到混凝土构件上。
在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张拉的速度和力度,确保预应力的准确施加。
4. 张拉过程的监控和控制在张拉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张拉力进行即时监控和控制。
通过张拉力测量仪器,对张拉杆的张拉力进行实时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1)反映了张拉端至锚固端因管道摩阻引起的预应力损 失,预应力筋从AB 传力到锚固端WX 损失了652.755kN,预 应力剩余2471.196-652.755=1818.441(kN)。 3.2 钢绞线回缩、锚具变形和接缝压缩造成的预应力损失
在完成张拉后对锚具进行锚固的过程中,锚垫板和锚 具会受到过大的压力,产生较大变形,且钢绞线会向内产 生回缩,从而导致预应力损失。在实际分析时,由于钢绞 线张拉过程中锚固端的垫板和锚具在张拉时已经被压密, 因此只需考虑张拉端的应力损失即可。另外,钢绞线回缩 时,还会受到和张拉摩擦力反方向的摩阻力,应力损失为 σl2。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钢筋回缩、锚具变形等 引起反摩阻力后造成的预应力损失[3]。在实际计算过程中, 按照式(2)计算因接缝压缩、钢绞线回缩、锚具变形、造 成的预应力损失。
(4)其他参数 根据设计要求,张拉控制应力0.73fpk=1860×0.73 =1358MPa,F 3共13根钢绞线,钢绞线回缩量单端取 6mm;根据钢绞线检测报告,实际钢绞线的弹性模量是 1.95×105MPa,钢绞线截面面积为140mm。
3 单端张拉预应力损失及伸长量计算 3.1 孔道摩阻引起的损失
总487/488/489期 2019年第01/02/03期(1月)
双端张拉与单端张拉对预应力损失的 影响对比
许大垒,张冰,贾久冲,李泽民,胡少涛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在预应力施工规范上大多都是要求使用双端张拉的方法,但在实际施工中,也有很多不能做到双端张拉。以实际工程
表1 锚具变形、钢绞线回缩和接缝压缩取值(单位:mm)
锚具、接缝类型
ΔJ
锚具、接缝类型
ΔJ
钢丝束的钢制锥形锚具
6
镦头锚具
1
有顶压时
4
夹片式锚具
无顶压时
6
每块加垫板的缝隙
1
水泥砂浆接缝
1
带螺帽锚具的螺帽缝隙
1
环氧树脂砂浆接缝
1
曲线段为AB (长6002mm,切线夹角为0.034906585rad), CD (长1114mm,切线夹角为0.034906585rad), EF (长2943mm,切线夹角为0.104719755rad), GH (长981mm,切线夹角为0.104719755rad), IJ (长981mm,切线夹角为0.104719755rad),KL ( 长 2 9 4 3 m m , 切 线 夹 角 为 0 . 1 0 4 7 1 9 7 5 5 r a d ) ,M N ( 长 2 9 4 3 m m , 切 线 夹 角 为 0 . 1 0 4 7 1 9 8 r a d ) ,O P ( 长 981mm,切线夹角为0.1047198rad),QR (长981mm, 切线夹角为0.1047198rad),ST (长2943mm,切线 夹角为0.1047198rad),UV (长1114mm,切线夹角 为0.0349066rad),WX (长6002mm,切线夹角为 0.0349066rad)。
力连续箱梁+(2×25)m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2×25)m现 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梁体分别为变截面结构、变高度结构和 单箱单室结构,箱梁底部宽4.98m,箱梁顶部宽10m,设计底 板的厚度为22~42m,腹板厚度为45~80cm,顶板的设计 厚度为28~45cm,在全联的中支点和端支点位置分别设置 3个横隔板。受现场实际情况影响,桥台梁端处距离设计张 拉端仅20cm,难以满足张拉操作空间要求(现场千斤顶最 小操作空间需达70cm),该断面预应力束包括左右F 1~F 4 和F 1a~F 4a共16束全部改为单端张拉。本文将对单端张拉和 双端张拉的伸长量及预应力损失进行计算对比,并采取措 施使其满足使用要求。
2 参数确定 (1)管道摩擦系数k 和管道偏差系数μ 值的确定 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的规定,孔道壁和预应力钢绞线之间的摩擦系数值为0.22, 每1m波纹管孔道局部偏差对摩擦造成影响的系数取0.0015。
(2)接缝压缩值、钢绞线回缩值以及锚具变形值的确定 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的相关要求,设计双端张拉值大小为 14mm,设计单端张拉值大小为7mm[1],具体取值如表1所示。 (3)钢绞线计算分段长度及分段部分切线的夹角计算 根据图纸给出的坐标参数,绘制出纵向预应力束 大样图。本文选取F 3#预应力钢绞线作为计算对象, 因管道曲线较多,需分段计算,将F 3分为23段,直线 段为BC (长443mm),DE (长7658mm),FG (长 5043mm),HI (长1016mm),JK (长5043mm),LM (长6050mm),NO (长5043mm),PQ (长1016mm), RS (长5043mm),TU (长7438mm),VW (长443mm);
为例,分别对单端和双端张拉预应力损失及伸长量进行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对单端张拉减少预应力损失的建议和方
法,实例证明有效减少了预应力损失,提高了结构稳定性。
关键词:预应力损失;摩阻系数;伸长量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B
1 工程概述 某现浇箱梁共分为三联,分别为(25+2×30)m现浇预应
交通世界 TRANSPOWORLD
摩擦造成的预应力损失按照式(1)进行计算。
(1) 式中:σ con为锚下张拉控应力(MPa);μ 为预应力筋 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κ 为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 影响系数;θ 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管道部分切线 的夹角之和(rad);x 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管道长度 (m)。
在张拉预应力结构时,考虑到孔道壁会对预应力筋产 生摩擦阻力,根据摩擦力受力情况,可以将摩阻损失分为 孔道偏差影响和孔道弯曲影响两个部分,其中取孔道偏差 系数为k ,孔道摩阻系数为μ [2]。管道壁和预应力筋之间因
134
收稿日期:2018-09-19 作者简介:许大垒(1988—),男,工程师,从事桥梁施工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