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考文学概论v试卷-优质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v试卷-优质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v试卷-优质

文学概论(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主张把文本分为语音组合层、意义单元层、图式化的外观和再现的客体四个层面的美学家是()(1分)

A:姚斯

B:艾布拉姆斯

C:韦勒克

D:英加登

2、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学者是()(1分)

A:德里达

B:索绪尔

C:萨丕尔

D:卡西尔

3、杜甫诗句“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体现了()(1分)

A:双声美

B:叠韵美

C:叠音美

D:叠字美

4、清代学者章学诚说“《庄》、《列》之寓言……愈出愈奇,不可思议。”此话突出了象征意象的()(1分)

A:象征性特征

B:荒诞性特征

C:求解性特征

D:哲理性特征

5、明清时期评点过《水浒传》的重要人物有()(1分)

A:李贽、叶昼、毛宗岗

B: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

C:胡应麟、李贽、毛宗岗

D:李贽、叶昼、金圣叹

6、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型,抒情作品是()(1分)

A:“二分法”的产物

B:“三分法”的产物

C:“四分法”的产物

D:“五分法”的产物

7、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1分)

A:隐喻

B:典故

D:反讽

8、李白的《月下独酌》之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在意境创造上属于()(1分)

A:情景并茂式

B:情中见景式

C:虚实相生式

D:景中藏情式

9、与“模仿说”相似的文学观念是()(1分)

A:表现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

10、叙述时间是由两种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关系,这两种时间是()(1分)

A:文本时间和阅读时间

B:故事时间和现实时间

C: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

D:阅读时间和写作时间

11、“价值阅读”要求()(1分)

A:发现作品的文化意义

B:发现文学所负载的审美价值

C:对作品进行价值评判

D:尽可能把握作品的肌质

12、西方18世纪至19世纪间出现的主要文学思潮依次是前()(1分)

A: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B: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C: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13、《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的描述,一般认为这说明了艺术起源于()(1分)

A:游戏

B:劳动

C:模仿

D:巫术

14、与艺术直觉相比,艺术灵感是一种()(1分)

A:推理能力

B:思维状态

C:抽象理解

D:感性直观

15、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1分)

A:认识活动

B:思想活动

C:科学活动

D:审美活动

16、“风格即人”强调的是()(1分)

A:文学创作与作品体裁之间的紧密联系

B:文学创作与作品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

C:文学创作与作家主体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

D:文学创作与作家所处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

17、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1分) A:艺术视角

B:艺术理解

C:艺术灵感

D:艺术情感

18、提出“心画心声”说的人是()(1分)

A:扬雄

B:王充

C:班固

D:刘向

19、古典主义抒情原则强调的是()(1分)

A:理性

B:感性

C:想象

D:情感

20、“景与意相兼始好”一语出自()(1分)

A:刘勰《文心雕龙》

B:皎然《诗式》

C: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D:王国维《人间词话》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21、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表现为()(2分)

A:重视情感

B:颂扬个性自由

C:追求细节真实

D:表现理想

E:遵循“三一律”

22、期待视野可具体分为()(2分)

A:文学的期待

B:生活的期待

C:物质的期待

D:功利的期待

E:价值的期待

23、抒情的修辞策略包括()(2分)

A:意象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E:语法

24、文学风格的主要特征包括()(2分)

A:多样性

B:独创性

C:稳定性

D:神秘性

E:普遍性

25、艺术想象的类型包括()(2分)

A:抽象性想象

B:再造性想象

C:相似性想象

D:直觉性想象

E:创造性想象

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

26、名词解释:移情(3分)

27、名词解释:叙述视角(3分)

28、名词解释:审美效果(4分)

29、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的机制是怎样发挥的?(5分)

30、简析第三人称叙述及其一般特点。(5分)

31、文学接受者应具有什么样的内在素质。(5分)

32、文学语言组织有哪些层面?(5分)

33、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是什么(5分)

34、如何理解文学文本及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10分)

35、试述你对创作个性及其与文学风格的关系的理解。(10分)

36、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为例,论述典型的美学特征。(15分)

1604-全国-文学概论(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考点】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

答案:D

解析:文学文本四层面说:20世纪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著名的“文学文本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面貌;再现的客体。

2、【考点】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言语

答案:B

解析:索绪尔把语言具体区分为两方面:语言结构和言语。

3、【考点】音律

答案:B

解析:叠韵是两个字韵母相同。杜甫诗句“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中“沧浪”的韵母都是“ang”,构成了叠韵效果。因而这句诗体现了叠韵美。

4、【考点】荒诞性

答案:B

解析:清代学者章学诚说“《庄》、《列》之寓言……愈出愈奇,不可思议。”此话突出了象征意象的荒诞性特征。

5、【考点】传统叙事理论

答案:D

解析:李贽、叶昼、金圣叹是明清时期评点《水浒传》的重要人物。

6、【考点】抒情作品

答案:B

解析:抒情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依据“三分法”对作品进行分类的结果。“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7、【考点】抒情的修辞策略

答案:C

解析: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是正确的语句,即所谓的“似非而是”的语句。

8、【考点】情景交融

答案:B

解析:李白此诗属于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的。有时不写全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

9、【考点】再现说

答案:B

解析:“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也就是再现说。

答案:C

解析:叙述时间:指的是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

11、【考点】“价值阅读”

答案:A

解析:价值阅读:是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简要地说,“价值阅读”就是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发现文学所负载的文化意义,其基本途径就是要“价值阅读”。

12、【考点】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1)古典主义:是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以唯理论为其思想依据,崇尚理性 (2)浪漫主义: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代替了古典主义文学,成为遍及欧洲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3)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流行欧洲的文学潮流的是现实主义。(4)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存在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之间的一个文学思潮,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第一个文学流派,是现代主义真正的开端。20世纪初,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应运勃兴,一时成为文学主流。

13、【考点】劳动说

答案:B

解析:《淮南子·道应训》中有“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的描述,强调了艺术与劳动交织在一起,甚至是劳动的一部分。这说明艺术起源于劳动。

14、【考点】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

答案:B

解析: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艺术直觉是一种思维能力。

15、【考点】艺术想象的特点

答案:D

解析:科学想象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则是审美活动。

16、【主考点】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副考点】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

答案:C

解析:“风格即人”强调的是文学创作与作家主体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首先提出“风格即人”的作家是布封。

17、【考点】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在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中,艺术情感是起着主导作用。

18、【考点】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答案:A

解析:汉代思想家扬雄提出“心画心声”。

19、【考点】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

答案:A

解析:古典主义抒情原则强调的是理性。

20、【考点】情景交融

答案:C

解析:“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出自遍照金刚撰的《文镜秘府论》,学术界一般认为此条抄自王昌龄《诗格》。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21、【考点】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答案:ABD

解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表现为重视情感、颂扬个性自由、表现理想。

22、【考点】期待视野

答案:ABE

解析:期待视野的分类:文学的期待、生活的期待、价值的期待。

23、【考点】抒情的修辞策略

答案:ABCD

解析:所谓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意象、隐喻、典故、悖论。

24、【主考点】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副考点1】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副考点2】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答案:ABC

解析:文学风格的特征有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独创性。

25、【考点】艺术想象的类型

答案:BCE

解析:艺术想象的类型包括:再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

26、【考点】体验与文学

答案:所谓“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27、【考点】叙述视角

答案: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28、【考点】审美效果与文学功能

答案:审美效果是指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答案:各民族文学相互交流的机制:(1)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它总是出现在各民族政治、经济交流的同时或之后,而地域语言上的接近,则有助于文学相互交流的产生和扩大。(2)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社会关系愈是相似,它们的文学愈能相互影响。

(3)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只要不同民族文学交流的事实存在,一般总表现为一种双向的对逆运动。

30、【考点】第三人称叙述

答案: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由于叙述视点可以游移,这种叙述也可称作无焦点叙述。由于叙述者通常是身份不确定的旁观者,因而造成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

31、【主考点】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

【副考点1】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

【副考点2】接受者的审美能力

答案:文学接受者应具备的内在素质包括:(1)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2)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3)接受者的审美能力。

32、【主考点】语音层面的作用

【副考点1】词法

【副考点2】比喻和借代

答案: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1)语音层面: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2)文法层面: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即文学创作的法则,这里主要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3)辞格层面: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这种表现程式在修辞学中通称“辞格”。

33、【考点】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答案: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是:(1)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有巨大的功能,词语可以与世界上一切事物发生广阔的联系。(2)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所蕴含的思想往往比其他艺术更深刻。

34、【考点】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

答案:文学文本及其与文学作品的关系:(1)在专用概念上,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有明显的区别:文学文本是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阅读而尚未阅读的语言系统。而文学作品则是指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简言之,文学文本加上读者阅读才变成文学作品。(2)在一般使用术语时,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分往往并不明显,两者有时可以不加区分地用来指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

35、【考点】创作个性界说

答案:1、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作才能和写作习惯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2、创作个性是小于文学风格的概念,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施诸创作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一方面,它是作为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而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它又是作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而存在,我们又可以凭借作品所呈现的风貌来判断作家的创作个性。综上所述,关于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说: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风格的灵魂。

36、【主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副考点1】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

【副考点2】典型的艺术魅力

答案:(1)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的主要创造途径是特征化。①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②文学典型还必须具有在总特征制约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2)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人类创造典型,是为了“直观自身”的审美需要,追求的是典型所应该具有的审美认识价值,看一看人是怎样在历史和现实中生活,以及历史和现实的本来面貌如何。这样,凡是世界公认的典型,总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性格刻画,显示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从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3)典型的艺术魅力。①文学典型以生命形式呈现出无穷魅力。②典型的艺术魅力还来自它的真实性。③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还来自它的新颖性。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黄淮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教育 ————学年第 ———— 学期 《文学概论》试卷(A卷) 一、一、多项选择题(选出两个以上的 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计 20分) 1、文学创造中的艺术概括是从 () A、一般出发 B、个别出发 C、以对特殊事物即有特征的事物的描述为途径 D、概念出发 2、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是() A、纯客观的反映 B、原生态的摹写 C、零度反映 D、有选择有改造的反映 E、反映外部世界,也反映作家的精神 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它是()A、功利性的 B、无功利的 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D、直接是无功利的 E、间接是有功利的 F、无功利性是功利的手段 4、徐悲鸿绘画中的马是() A、客观生活中的真实的马 B、生物学中的马 C、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马 D、象征人类精神的马 E、具有深刻寓意的马 F、具有审美价值的马 5、对待文学遗产的错误态度是() A、全盘继承 B、全盘抛弃 C.、批判的继承 D、只能继承形式 E、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6、文学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A 、直接的 B、间接的 C、紧密的 D、有距离的 E 、无关的 7、文学作为话语是() A、社会性话语活动 B、单纯的个人话语活动 C、是社会的产物 D、审美意识形态 E、是对现实的反映 .

F、具有阶级性话语的性质 8、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是() A、世界文学排斥民族文学 B、形成了世界性就取消了民族性 C、既有区别又相联系 D、世界文学的形成以民族文学的发展为基础 E、世界文学的形成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发展 9、文学创作是() A、私人化行为 B、社会活动 C、纯粹个人的事情 D、作家与社会的对话 10、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相比,() A、生活真实更丰富、生动 B、艺术真实没有生活真实具体、典型和有感染力 C、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 D、艺术真实比现实更理想、更美、更有感染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0分) 1、文学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 会生活()的反映。 ( )相生的形象系统。 3、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 )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4、灵感是一切创造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周恩来用长期积累,( )八个字对灵感产生过程作了科学的概括。 5、文学风格具有稳定性、独创性和( )特点。 6、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 )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7、根据“文学”的语义分析,文学至今仍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广义的文学、狭义的文学、()。 8、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所谓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 9、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即有我之境和()。 10、人们形容美好的音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或者说读完某部作品“余味无穷”等,讲的都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效果。 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共鸣: 2、文学风格: 3、文学的认识属性 4、典型: .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专业考试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真实只是艺术真实的___________,为艺术真实提供___________。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思想,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人与社会、______、___________和人与自然等四个方面。 4、西方现代小说发端于18世纪,___________小说是第一代;19世纪的___________小说是第二代。 5、创造诗歌意境的总的方法是___________,它可具体化为两条途径,即___________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物的方法。 二、选择题(1-3题为单项选择,4-6题为多项选择。请将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8分) 1、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运用( )塑造形象。 A、造型 B、表演 C、综合 D、语言 2、在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探索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泰勒与弗雷译 B、席勒与斯宾塞 C、普列汉诺夫与毕歇尔 D、荣格与克罗齐

3、叙事性作品中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称情节的基本阶段)是( ) A、序幕、发展、高潮、结局 B、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C、序幕、高潮、结局、尾声 D、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自18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如下几个文学思潮(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E、现代主义 5、灵感的基本特点( ) A、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B、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C、超长独特,富于创造 D、突然消失,不可再得 E、超控自如,随意挥发 6、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 A、直感性 B、理念性 C、蕴情性 D、想象性 E、审美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典型: 2、创作灵感:

文学概论考题

文学概论_A 一、单选题 1.(4分)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 ? A.康德 ? B.黑格尔 ? C.席勒 ? D.斯宾塞 答案A解析第三节文学作为活动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2.(4分)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 A.文采 ? B.情感 ? C.观众 ? D.文化 答案C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 3.(4分)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 ? A.文学积累 ? B.文学创作 ? C.文学鉴赏 ? D.文学批评 ? E. 答案B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4.(4分)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是 ? A.物质实践活动

? B.精神活动 ? C.物质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 ? D.复杂的多层次系统活动 ? E. 答案B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5.(4分)“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 ? B.英加登 ? C.荣格 ? D.弗洛伊德 ? E. 答案A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一节文学接受的发生 6.(4分)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 ? B.诗歌 ? C.戏剧 ? D.散文 ? E. 答案B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A.立普斯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布洛 答案D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8.(4分)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句名言是()所讲. ? A.席勒 ? B.莎士比亚 ? C.荣格 ? D.弗洛伊德 答案C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四节文学风格与文化 9.(4分)着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 A.俄国形式主义 ? B.新批评 ? C.接受美学 ? D.结构主义 答案A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发展 10.(4分)从文学观念上说,“寓教于乐”应该属于 ? A.“表现”说 ? B.“实用”说 ? C.“再现”说 ? D.“客观”说 ? E. 答案B解析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 11.(4分)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全国统考文学概论b试卷(精选)

文学概论(一)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最早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古希腊哲学家是()(1分) A:德谟克利特 B:赫拉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2、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所形成的时间关系叫做()(1分) A:虚构时间 B:叙述时间 C:现实时间 D:阅读时间 3、胡应麟认为《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在于()(1分) A:把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都写出来 B:情状逼真,笑语欲活 C:游词余韵,神情寄寓处 D: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 4、在西方,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作品是()(1分) A:《交感》 B:《神曲》 C:《失乐园》 D:《浮士德》 5、无视角限制的叙述通常属于()(1分)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无人称叙述 6、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是()(1分) A:经验主义 B:理性主义 C:表现主义 D:直觉主义 7、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1分) A:创作个性 B:言语结构 C:审美效果 D:修辞技巧

8、魏晋南北朝时期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的人是()(1分) A:刘勰 B:陆机 C:钟嵘 D:萧纲 9、关于文风与人格的关系,扬雄提出的著名观点是()(1分) A:心画心声说 B:文如其人说 C:知人论世说 D:为情造文说 10、艺术变形的根本目的是()(1分) A:为了使艺术形象更生动 B:为了引发读者的共鸣 C:为了使作品意蕴更深刻 D:为了增强作品的易读性 11、下列诗歌中,属于“言史诗”的是()(1分) A:李白《赠汪伦》 B:杜甫《石壕吏》 C:孟浩然《春晓》 D:朱熹《观书有感》 12、认为艺术情感是“智慧的情绪”的学者是()(1分) A:别林斯基 B:维戈茨基 C:普列汉诺夫 D:车尔尼雪夫斯基 13、主张人物性格描写要“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的人是()(1分) A:莱辛 B:歌德 C:席勒 D:黑格尔 14、“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1分) A:胡适 B:鲁迅 C:梁启超 D:林语堂 15、艺术“至境”概念最早见于()(1分) A:刘勰《文心雕龙》

文学概论 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考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文学与科学、伦理学的区别:文学面向人们的情感世界,求美;科学面向人们的理性世界,求真;伦理学面向人们的道德世,求善。 刘勰把具体作品的风格归纳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致,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糜。二、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8分) ⑴人性:人性即人这一物种的本质特性。 人性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由人的这个群体环境养成的。这一养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与文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把“动物的人”转化为“思想的人,道德的人,组织的人,说话的人和计划的人”,人性于是而能日趋完善,并按照“物种尺度”和“内在需要的尺度”进行自由自觉的创造,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 ⑵文学学: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发展史三门学科的总称。文学学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的一门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广泛多样的文学现象。或者有称之为文艺学(文学学与艺术学的合称)的。 ⑶蒙太奇:蒙太奇,原意为构成、装配。作为电影术语,蒙太奇就是影片镜头的剪辑与组合,又可叫做“镜头组接”。 ⑷灵感:是指人们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因偶然机遇而茅塞顿开,思路贯通,创造获得意外成功的一种心理现象。 ⑸形象思维:是文学创造中认识和掌握世界、选取材料以及塑造形象等过程中一种具有整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⑹主题:指作品描绘的全部生活现象即作品整个形象体系所显示的中心思想。 ⑺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三、什么是典型化?它与个性化、概括化的关系怎样?(13分)典型化是指作家对生活的素材按照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予以选择、集中、加工、创造,使之成为艺术形象和艺术典型的过程。它包括个性化和概括化这两个不可分割和同时进行的方面。 个性化和概括化同时进行,是典型化的基本原则,其中个性化是典型化的出发点,只有个性化,才能是典型人物以自己的思想、性格面貌呈现出来。 四、什么是陌生化?有人说“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识的陌生人”,试对典型化与陌生化的关系加以阐述。(13分)197页 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任务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只有真实的典型形象,才能取信于读者和观众,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典型形象逼真的本身,就是构成文艺作品吸引读者和观众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文艺家要写出典型形象的高度真实性,就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需要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需要对生活的精密仔细、独具慧眼的观察和体验。 五、什么是悬念效果?试以《雷雨》剧情为例予以分析。(12)155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A.独立说B.再现说 C.体验说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B.英加登 C.荣格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童庆炳B.英加登 C.凯塞尔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A.王维B.李白 C.司空图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A.本质特征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A.省略B.停顿 C.概略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

是( ) A.格雷马斯B.康德 C.歌德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A.个人气质B.人格情操 C.创作才能D.创作个性 13.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是( ) A.刘勰B.曹丕 C.曹植D.曹操 14.“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风格的( ) A.多样性B.单一性 C.稳定性D.独创性 1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风格分为( ) A.八体B.十体 C.十二体D.二十四体 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 A.刘勰B.苏轼 C.苏辙D.郑板桥 17.文学批评的对象是( ) A.各种文学现象B.各种社会现象 C.文学作品D.作家 18.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B.诗歌 C.戏剧D.散文 19.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A. 情节设计 B. 结构严谨 C. 文学风格 D. 语言精练 20.艺术想象的过程是( ) A.从具象到抽象B.从抽象到具象 C.从具象到具象D.从抽象到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创作过程,是一种( ) A.建构性活动B.追寻秩序的活动 C.内容追寻形式的活动D.形式创造内容的活动 E.纯粹创造形式的活动 22.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是( ) A.语音层面B.文法层面 C.辞格层面D.词法层面 E.意义层面 2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 A.前者依存于后者B.后者决定前者

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卷第 1 页 共 6 页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凡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 …密………………………………封………………………………线………………………… 黄淮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年第————学期 《文学概论》试卷(A 卷) 一、一、多项选择题(选出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计20分) 1、文学创造中的艺术概括是从 ( ) A 、一般出发 B 、个别出发 C 、以对特殊事物即有特征的事物的描述为途径 D 、概念出发 2、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是( ) A、纯客观的反映 B、原生态的摹写 C、零度反映 D、有选择有改造的反映 E、反映外部世界,也反映作家的精神 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它是( ) A、功利性的 B、无功利的 C 、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D 、直接是无功利的 E 、间接是有功利的 F 、无功利性是功利的手段 4、徐悲鸿绘画中的马是( ) A 、客观生活中的真实的马 B 、生物学中的马 C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马 D 、象征人类精神的马 E 、具有深刻寓意的马 F 、具有审美价值的马 5、对待文学遗产的错误态度是( ) A 、全盘继承 B 、全盘抛弃 C.、批判的继承 D 、只能继承形式 E 、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6、文学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 A 、直接的 B 、间接的 C 、紧密的 D 、有距离的 E 、无关的 7、文学作为话语是( ) A、社会性话语活动 B、单纯的个人话语活动 C、是社会的产物 D、审美意识形态 E、是对现实的反映 F、具有阶级性话语的性质 8、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是( )

文学概论_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 接受关系的理论基础是新的阐释学(J )。 2、 风格形式的客观因素指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创作的影响。(X ) 3、 现实主义是按照生活的理想的样子来反映现实,塑造形象的创作方法。(X ) 4、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X ) 5、 小说在塑造人物性格方而,比苴它文学体裁更自由。() 6、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 7、 文学作品的容指作家从客观生活中提炼岀来的生活素材。(X ) 8、 文学形彖的意象性即指间接性。() 9、 文学的真实性是客观生活的真实。(X ) 10、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属于精神现象。() 11、 “二为”主向是在《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岀来的。(X ) 12、 文学风格是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 13、 文学作品的题材是一种自然形态下的纯客观的事物。(X ) 14、 文学作品的形式即文学反映生活的形象方式。(X ) 15、 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 16、 主题是以素材为基础,在素材的确定和提炼中形成的。(X ) 17、 “三一律”是欧洲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主。多采用开放式结构。(X ) 18、 艺术发现指作家、艺术家对客观生活的一种带情感性、形象性的感受和思考。() 19、 创作欲望中渗透了作家的感性因素。(X ) 20、 完成艺术传达的必要条件是作家要有熟练的艺术技巧。() 21、 制约整个创作过程的是灵感思维。(X ) 22、 典型化即指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X ) 23、 艺术感受力指发现生活意蕴,获取丰富体验的能力。() 24、 世界观制约着和支配着作家对创作方法的选择。() 25、 浪漫主义就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生活。(X ) 26、 文学革新就是继承中外优秀古典文学之精华。(X ) 27、 文学鉴赏对于鉴赏对象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进行能动的再创造。() 28、 文学批评中方法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X ) 29、 把批判和继承结合起来,通俗化地名之为“推出新”。() 30、 作家的文艺思想往往受到思想的影响。() 31、 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在特征。() 32、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X ) 33、 灵感思维是从对自在之物的一种感悟性的思维活动。() 34、 典型环境影响甚至改变典型人物。(X ) 35、 艺术构思即写作阶段,是将教材转化为泄型的文学作品的过程。(X ) 36、 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艺术感受、审美判断、寻索玩味。() 37、 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是经济基础和貝它社会意识形态。(X ) 38、 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起源说。() 39、 典型环境是指环境在人物周围的各种生活条件的总和。(X ) 《文学概论》复习】

2020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现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 C )最为相似。 A. 意志论 B. 信息论 C.摹仿论 D.反映论 2. 文学四要隶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D )。 A.文化 B. 观众 C.文采 D. 情感 3.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A )、阅读期待、开放。 A.象征 B. 蕴藉 C. 假设 D.模伤 4. 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B )文本。 A. 象征型 B.表现型 c . 再现型 D. 创意型 5.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 D )。 A.意识性 B.表象性 C. 表情性 D. 语境依托性 6. 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C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 车尔尼雪夫斯基 B. 高尔基 C. 巴赫金 D. 什可洛夫斯基

7. 唐代出现了( A ) ,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传奇 B.话本 C. 志人志怪小说 D. 章回体小说 8. 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 C )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A.细节 B.语言 C. 人物 D. 情节 9.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A )与机构制作特点。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 集体行为 D. 历史演绎 10.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 C )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A.文学流派 B.作家 C. 文学作品 D. 文学思潮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BCDE )。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 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 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文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各章节及其论述题的重要程度分为三级:一级为一般,无任何符号;二级为比较重要,有一个△;三级为重要,有两个△。名词解释属基本概念,应全部掌握,不区分重要程度。)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名词解释 1. 典型 2. 特征化 3. 意境 4. 意象 5陌生化 二、论述 △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 一、名词解释 1、叙事学 2.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3. 叙述者的声音 4. 情节 5. 行动元与角色 6.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二、论述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3.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4.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一、名词解释 1. 抒情性作品 2. 抒情话语 3.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4. 声情并茂 5. 情景交融 6. 节奏 7. 隐喻 8. 象征。 9.抒情 10. 抒情话语的修辞 二、论述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一、名词解释 1. 风格 2. 创作个性 3. 话语情境 二、论述 △△1.风格有哪些特性? △2.风格有哪些基本形态? 3.文学风格除表现于作家作品的风格之外,还具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和特点?△4.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5.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价值? △△6.试论作家创作个性对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一、概念题(10 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学)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 淘宝金榜题名试题店铺独家题库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0.6分) A.消费导引 B.商业炒作 C.媒体宣传 D.文学阅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示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0.6分) A.悲喜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0.6分) A.社会环境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0.6分)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0.6分) A.形象 B.场景 C.画面 D.动作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0.8分) A. 史诗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文学概论 A_2

- 1 - 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 一、单选题 1.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A.席勒 B.培根 C.歌德 D.蒙田 2.相似性想象在心理学上的依据是() A.联想 B.记忆 C.感知 D.反射 3.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 A.故事时间的长短 B.叙述语言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 D.叙述时距的变换 4.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A.历史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朦胧性 5.在阅读中完成作品、实现作品的创造性接受过程,称为() A.作品的外在化 B.作品的内在化 C.作品的具体化 D.作品的抽象化 6.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 B.母题 C.美 D.文体 7.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情感阅读 C.审美阅读 D.价值阅读 二、多选题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 A.源于生活 B.细节真实 C.手法夸张 D.反映本质 2.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 A.实践获取 B.书本获取 C.有意获取 D.无意获取 3.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A.自由诗 B.抒情诗 C.格律诗 D.叙事诗 4.艺术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如() A.趣味 B.神韵 C.格调 D.内涵 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A.关注现实 B.细节真实 C.反映本质 D.排斥理想 6.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色彩 B.线条 C.语言 D.形体 7.抒情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 A.物境 B.事境 C.情境 D.意境 三、判断题 1.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真实,是假定性的真实。() 2.文学作品的分类是绝对的,抒情与叙事分明。() 3.文学的原初含义不仅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今天一般不被看作文学的但有文采的一些语言作品, 也可以称之为文学。() 4.陌生化与变形都是创造意象的同一方式。() 5.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6.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人物 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7.象征性手法只是运用于象征型文学。()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文学风格”? 2.什么是“抒情话语”? 五、论述题 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文学概论题库

文学概论(上)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有收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提出)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符号学,文学心理学,文学哲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填空为主)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一,文学活动论 自由:是指人的活动是建立在关于人对对象世界的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利用已有规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自觉:是说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能动的.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是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的出发点,连接点和归宿点是人,文学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文学的确是一种”人学” 二,文学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应 镜子论:首先是列宁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认识 三,艺术生产论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马克思,恩格斯总是强调作家对于生活的掌握是”艺术的掌握”,强调作家对于生活的评论是”诗意的裁判”,而这个概念是20世纪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来的. 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意识形态 五,艺术交往论 当代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在这一世纪,西方文论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这种发展大致上取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这里的人不是孤立的或抽象的人,而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文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以“生活-作家-作品-读者”系统为对象的批评方法是()。 [A] 文学现象批评[B] 文学观念批评 [C] 文学过程批评[D] 文学批评形态学 2、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 [A] 思想、生活、技巧、知识[B] 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C] 作品、作家、读者、世界[D] 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3、表现手法是指文学创作中作家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家审美体验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 [A] 白描、叙述、抒情、议论[B] 描写、叙述、旁白、议论 [C] 白描、叙述、旁白、议论[D] 描写、叙述、抒情、议论 4、文学理论是一门属于社会科学的学科,是一门()。 [A]无意识性的学科[B] 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学科 [C]审美意识性的学科[D] 非意识形态性的学科 5、即使在自然这一审美对象面前,人也是通过(),才使得自然成为具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A]自然的人化[B] 自然对理念的确证 [C]自然规律的自我显现[D] 完全顺应自然规律 6、主要是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A]德国古典哲学、文学、文艺学[B]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文学思想 [C]法国唯物主义的美学和文学思想[D] 古希腊的文艺思想 7、审美评价是包含在文学活动中的作家或读者的()。 [A] 意志态度[B] 主观情感态度 [C] 客观理智态度[D] 既有主观态度,又有客观态度 8、提出“文学生产的客体即原始想象”这一学说的是()。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A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考试试卷 《文学概论》(A) 一、填空(1空1分,共20分) 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一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 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四个要素构成。 3、(、可以说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 4、文学概念有三种不同含义,分别称作( )、()、() 5、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层次,“陌生化”是(、层面的特征。 6、清末(、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7、抒情作品的主要体裁是() 8、诗的基本特征是(、()()。 9、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如下五个要素:(卜()、()、 ()、语境。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 分) 1艺术真实 2、审美意象 3、隐含的读者 4、期待视野

5、典型环境 三、简答(每个10 分,共30 分) 1、简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2、简述作品与意识的冲突。 3、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文学概论》(第2 页共5 页)

四、论述(每个15分,共30分) 1、结合作品谈谈文学意境的特征。 2、试论审美批评。 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本页是封面)

if*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0万U豆体验卡 卡号:50D890668267e3349e33 密码:686d03401eefba96faba 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50De7a00c543af387fc0 密码:b26488ce65abc1787202 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50Dbac63885c802fd52e 密码:3d1c344384327b85efff 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50Dd97f0765bdf6998a3 密码:48db1c14e42a2b321fac 奖品名称:500万U豆体验卡 卡号:50D61215eb41ae3cc919

文学概论复习文档经典题库上

第一章文学观念 重点提示: 1、文学观念的嬗变 2、文学的文化意义 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4、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考核要求 识记: 1、文学四要素 2、文学活动三过程 3、历史上的六种文学观念 4、文学的定义 5、文化的定义 6、审美 7、审美活动 理解: 1、文学嬗变的原因 2、本教材对文化观念的概括 3、文学的文化意义 4、文学作为文化载体的内容 5、价值阅读的意义 6、文学与科学文化、历史文化、其他艺术文化的共同点与差别。 7、审美的涵义及实现审美的条件。 8、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9、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内涵。 10经验与体验的区别。 11作家体验的特征。 12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运用: 1、举例论述文化的意义 2、举例说明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的内容。 3、举例说明作家体验的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1.艾布拉姆斯所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这句话的是()。 A.黑格尔 B.谢林 C.马克思 D.高尔基 3.客观存在与审美对象()。 A.直接等同 B.不直接等同 C.小部分等同 D.大部分等同 4.说“凡触于目,入于耳,会于心,宣之于口而为言”这句话的是()。 A.荆浩 B.叶燮 C.谢赫 D.石涛 5.在西方文艺史上首倡“寓教于乐”的人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贺拉斯 6.文学是()。 A.独立自足,不需借助外力而存在的主体 B.除自身外别无任何目的的存在 C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中 D.孤立绝缘的自生物 7.人类的文学艺术自身演变的总趋向是() A.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 B.由表现到再现,由再现到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