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马基大题题库

河南农业大学马基大题题库
河南农业大学马基大题题库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意义:第一、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是一切哲学学说的根本出发点。对他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第二、他也是实际工作中的根本问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首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她的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的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第一他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他坚持了辨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他坚持了唯物辩证的物质观,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4、什么是意识和她的能动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能动作用:一、意识的作用:1、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3、意识通过实践能够改造世界4、意识自身具有前进行5、意识对人的生理和病理具有控制作用

5矛盾及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及二者的对立?

对世界状况不同回答,区分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精致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7、新事物和旧事物及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决不能以时间的先后和自身的强弱为依据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具有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B新事物有着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是对旧事物的一种“扬弃”C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用户和支持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关系?

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则是指处于从属地位、服从地位的矛盾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关系和意义?

1两者的辩证关系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的相互区别、各不相同B而这相互联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通过个性而存在;个性中包含着共性,个性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C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意义A他是人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理论基础,也是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B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0质、量、度的个子含义?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1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合的变更,是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指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原有读的连续和渐进的中断。是否突破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A在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B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12辩证的否定观?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5、辩证的否定体现了事物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是什么?

辩证关系:1、二者体现着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是相互区别的2、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理3、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任何偶然性都服从于内部隐藏着的必然性4、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意义:1、必然性是科学认识的基础2、偶然性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条件

14本质和现象的区别?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对立表现在:1、现象是外露的,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所感知;本质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只能靠思维去把握2、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3、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4、现象是丰富多彩的,本质是单纯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上: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另一方面,本质总是有现象的本质,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许多现象表现出来,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16 实践和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能动反映,实践和认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中,实践是第一位的,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它第一次把实践引入认识论,科学的阐明了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人的认识就是在实践,从感性认识能动的飞跃到理性认识,又从理论能动的飞跃到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改造客观世界2、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阐述了认识发展的规律。他不仅肯定物质决定精神,而且肯定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承认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重大指导作用,指出人的认识是一个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总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又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过程,科学的指出: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而且可以能动的改造世界。这就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

识论的缺陷,又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实现了认识上的革命。所以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动能的反映论。时间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两个显著特点

17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 实践使认识发展的动力3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8 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而得到的对外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而达到的、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3 二者是相互渗透的

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要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1 掌握系统而真实又可靠的感性材料 2 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逻辑加工。

19 什么是真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既相互联结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其表现为: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各有其不同的规定性,因而是相互区别的、相互对立的,决不能相互混淆。2 二者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中,相对真理包含绝对真理的因素;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 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人们在时间中日益接近绝对真理,但永远不会穷尽真理,毛泽东曾把真理比喻成“长河”,相对真理犹如水滴或涓涓细流,这些水滴或细流都不断地归入到川流不息的绝对真理的长河之中,既人们的真理性认识不断地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是一个无限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来,煤油单纯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任何真理即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离开相对真理来谈所谓的绝对真理,就只能是所谓的“永恒真理”的陈词滥调;反之,不具有绝对行的纯粹的相对真理。,就只能是谬误

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这个客观标准就是社会实践。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不能由主观任意断定,而只能由社会实践的结果加以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有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2、实践是人们主观见之于客观,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社会活动,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3、真理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4、逻辑证明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重要手段,但也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2、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内容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作为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只有从二者的辩证关系入手来研究二者的矛盾运动才能真正把握社会生产方向的发展规律3、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具体表现为: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4、生产关系反作用及表现①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②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劳动者掌握了科学技术,就会使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如虎添翼,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动

力源泉2、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创造了先进的工艺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产的动力基础的变革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为经济发展新的能源和动力方式4、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一体化,使得各方面的管理,特别是生产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总之,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经济振兴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最有效、最关键的环节和因素。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物质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对上城建筑起决定作用:(1)它决定上成建筑的产生(2)它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它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2、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中,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得以巩固的政治、思想条件,因此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必须同时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1)确保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2)有效地干预和控制社会生活(3)对经济基础的发展起促进或障碍作用总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观中的唯物论:承认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历史观中的辩证法

24.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思的产生和存在要以社会存在为物质基础,人和社会赖以存在的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是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2)是会意识的内容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3)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而变化。只要社会存在变化了,社会意识迟早或早的也要发生变化。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2)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时继承性。(4)社会意识对视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5.国家的功能和本质是什么?

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经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统治的暴力机构,暴力是国家的重要特征。职能:国家的本质通过职能表现出来的,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对内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调整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国家的经济职能:组织调节干预经济生活,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国家的社会职能: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以促进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国家的对外职能:参与国际社会秩序管理,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调节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26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什么?1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二者成正比,它是在同一部门内部同类商品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28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其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交换(等价交换)。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即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2自发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

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3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实现优胜劣汰。

29货币的本质及职能?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般等价物是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世界货币的职能有三:1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2购进外国商品3作为财富的化身,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3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它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2它是商品经济中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这些矛盾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3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即劳动者者及其子女的训练费用

3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什么?劳动力的价值实际上就是维持劳动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养育子女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及其子女教育训练的费用。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的使用,也就是劳动力本身。劳动作为具体劳动,能创造使用价值。作为抽象劳动,能形成价值。所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生产商品,创造价值,并带来剩余价值的能力。其他商品一旦进入消费过程,价值将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劳动力却在使用过程中创造出自身的价值和大于自身的价值。资本家之所以购买劳动力,就是看中了劳动力商品的特殊的使用价值

32剩余价值及生产的基本关系?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生产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工作日是构成劳动者在一昼夜内的劳动时间。在一切剥削制度下,劳动者的工作日都是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构成的2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雇佣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延长而产生的剩余价值3工作日的最低界限是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最高界限取决于两个因素:1劳动者的生理极限2社会道德极限。实际上,工作日的现实长度就是在生理界限和社会道德之间变动的。工作日的现实长度是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决定的。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设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无数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而竞相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2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的依据和意义?1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职能发生转移,而不发生价值的变化,故称作不变资本,用C表示。2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大于自身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发生了价值增值,故称作可变资本,用V 表示。3划分二者的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划分的意义:1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即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带来的2它为确定的考查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即m(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v(可变资本)

34资本积累极其实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以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最为追加资本前提的,马克思赋予追加资本的剩余价值以新的名称—资本积累,并定义为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其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扩大生产规模,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35资本有机构成及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家阶级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积累之间内在联系的必然性。资本有机构成:1资本技术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2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价值构成。3二者关系即资本有机构成,1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价值的构成2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能够反应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称为资本有机构成。可表示为C:V。资本有机构成具有逐步提高的趋势,它的提高意味着不变资本逐渐增大,可变资本逐渐减小。

36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职能作用?1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2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创造剩余价值。3销售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实现剩余价值

37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及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1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预付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为周转时间和构成。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1加快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能预付流动资本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38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两个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1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分。2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3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阶级把雇佣工人阶级生产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其实现条件:1.Ⅰ(v+m)=Ⅱc.2. Ⅰ(c+v+m)=Ⅰc+Ⅱc.3. Ⅱ(c+v+m)=Ⅰ(v+m) +Ⅱ(v+m)

40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之间的比率,可表示为p’=m/(c+V)=m’v/(c+v),由公式得,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1剩余价值的高低(二者成正比)2资本有机构成(二者成反比)3资本周转速度(二者成反比)4不变资本的节省(利润率与不变资本大小成反比,与不变资本节省程度成正比)

4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1社会主义资本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雇佣工人阶级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作追加资本,而在扩大规模上进行的生产过程。2前提条件:1Ⅰ(v+m)=Ⅱc(基本前提条件)2Ⅱ(c+m-m/x)>Ⅰ(v+m/x).实现条件:1Ⅰ(v+△v+m/x) =Ⅱ(c+△c)(基本实现条件) 2Ⅰ(c+v+m)>Ⅰ(c+△c)+Ⅱ(c+△c)3 Ⅱ(c+ v+m)=Ⅰ(v+△v+m/x)+Ⅱ(v+△v+m/x)

4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1定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生产社会化的表现(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3生产成果的社会化)3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和经济的计划性,经济计划性的前提是劳动者及企业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从而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

43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竞争产生垄断,垄断不排斥竞争(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的经济条件-商品经济;纯粹的垄断是没有的);垄断与竞争并存。

44垄断组织及主要形式?所谓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常见的垄断组织的基本形式:1.卡特尔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通过签订划分市场范围、规定购买价格和销售价格上建立起来的。参加的企业要受

协定的约束,但在生产和销售方面都有经营的独立性2.辛迪加它是由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的协定建立起来的。参加的企业已失去商业上的独立性,但在生产上仍保持独立性3.托拉斯它是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凡参加的企业,在生产和商业方面都丧失了独立性,其领导权有托拉斯中的一些最大的资本家操纵,参加托马斯的其它资本家则作为股东,按股份取红利 4.康采恩它是一种组织很复杂、规模很庞大的垄断组织,由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大企业或大银行为核心。参加的企业、公司或垄断集团,只是在名义上保持着独立性,实际上要受少数金融寡头的领导和支配。

45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出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价格,可分为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4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性质?定义:它是指国家政权和自认为垄断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其实质是少数垄断资本家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来获得高额利润并巩固其垄断统治。47.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突破国界限制,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所有经济部门和各个经济环节上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行程度不同的合作与调节,并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1.生产全球化它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精尖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日以增强,并使生产走向一体化。2.贸易全球化它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流通领域中国际交换的范围、规模、程度得到加强。3.金融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基础上,促使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标志是国际金融市场(信贷、债券、股票、外汇等)。4.企业经营全球化它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在国际流动速度加快,而形成的企业经营全球化。

48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和缺陷?功绩:1.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2.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缺陷:1.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及社会发展的规律性2.未能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3.未找到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从而决定了他们的理论必然是空想的。

49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及意义?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阐述的原理:1.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本途径—暴力革命3.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社会力量—无产阶级。功绩:两大发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根本动力,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的根本途径和主要社会力量,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50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4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5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马基习题4

1. 哲学上所认为的“人类世界”是指() · A. 人类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世界 · B. “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 C. 与自在世界无关的又一个世界 · D. 人的“自然性”和人的“自然史”答案( 2 ) 2. 事物矛盾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B.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D.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答案( 2 ) 3.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A. 主体不同 · B. 层次、水平不同 · C. 跟经济基础的联系不同 · D. 跟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同答案( 2 ) 4. 哲学是(????? )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 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 3 ) 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 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 4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答案( 4 ) 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 矛盾的普遍性 · B. 矛盾的斗争性 · C. 矛盾的特殊性 · D. 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3 ) 8.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 生产方式 · B. 地理条件 · C. 社会意识 · D. 人口因素答案( 1 ) 9.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 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 B. 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 C. 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 D. 事物的永恒运动答案( 3 ) 10.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 ·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 · 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 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答案( 3 )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 4 ) 12. 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这句话体现的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原理是 · A.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 B.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C. 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D.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 1 )

历年马基试题精华整理版

历年马基试题 【辨析题】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答:不完全正确。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就其现实性即它们的具体实现来说是有限的。(1分)然而,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有限是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本性,决定有限的界限必然不断地被打破和超越,而趋于无限。(2分)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不是限制、束缚新的认识和实践的框框,而是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3分)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答:错。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分)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3分) 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答:错。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1分)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1分)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3分) 4、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答: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工人的劳动,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补偿劳动力的工资,还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5、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客观标准。 答:不完全正确。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是生产关系。但生产力起间接作用。 6、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错。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的存在则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并不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只有量变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错。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政治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2.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的含义: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四、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主要由利益关系的状态和政治权力关系的状态、性质双方力量强弱等因素决定的) 1.指令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宣传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2.压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此使权力客体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

马基试卷8(选择题)

试卷8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源泉和动力 B.状态和过程 C.方向和道路 D.可能性和现实性 3.社会精神文明包括 A.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 B.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C.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D.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4.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B.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客观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 5.国家的职能是由 A.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B.国家的大小强弱决定的 C.国家的形式决定的 D.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6.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的 A.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8.阶级对立的根源是由于人们之间的 A.政治立场的根本对立 B.价值观念的根本对立

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D.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 9.风俗、习惯、乡土观念,它们是 A.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高水平的社会意识 C.对社会生活过程的正确反映 D.对社会生活过程的错误反映 10.事物的度是 A.事物发展的一定程度 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C.质要求量达到的高度 D.量要求质达到的深度 11.历史上存在的两种基本的国家类型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B.君主立宪国家和民主共和家 C.剥削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2.物质的肯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C.某些不可知论也承认的观点 D.某些唯心主义也承认的观点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A.17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15.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上,存在着 A.一元论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于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6.唯心主义否认联系的 A.普遍性 B.客观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17.列宁说,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辨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揭示了 A.矛盾的客观性 B.矛盾的主观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1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人们收入的来源忽然收入的多少

马基考试题目

原理思考题2011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其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4、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发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内容。 2、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简述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什么是联系?联系有哪些特点?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9、什么是矛盾?简述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10、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2、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3、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4、简述规律及其特点。 1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1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简述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本质的回答。 4、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区别。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6、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意义更为重要? 7、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8、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说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9、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0、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

马基期末复习重点

马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基本形式。 3、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5、时间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二、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为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湖边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饭凑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的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阐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4、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四、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五、阐述认识运动的发展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其发展过滤为以下三点: 1、 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无限发展 六、什么是改革?它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哪里?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

马基试题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40 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不同回答 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不同回答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意志主义观点 7.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的纯精神活动 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0.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 1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国家的起源是()。

马基辨析、材料题题库

复习资料 辨析题部分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并非就是市场经济。 正确。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在开放条件下,才能与世界经济接轨,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起来,形成现代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既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所以,现实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常常与价值不符是必然的,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

马基考试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其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⑴马克思主义哲学,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⑶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及理论意义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理论意义: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三种历史形态:(实物、结构、系统)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物质的定义的意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文明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意识的本质、能动作用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实质、核心⑴内因、外因⑵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⑶质量互变规 律⑸辩证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补充: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内因、外因: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的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马基试题B卷

请在答题纸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卷(B )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2008年12月31日(第18周星期三) 题号 -一- -二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卷得分 评卷签名 复核得分 复核签名 注意:本试题有五大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写在答题纸上不予以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相应位置涂黑。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30分) 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B.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是 A.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 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 5、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 想做的人,

河南农业大学封面个人简历模板

……………………….…………………………………………………………………………………姓名:杜宗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数理信息学院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河南农业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河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河南农业大学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河南农业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河南农业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河南农业大学计算机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西方法律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

西方法律思想史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及学习。 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归纳为两个文化起源,一个思想核心,三大法学流派和多元的法学思想运动。 两个文化起源,古希腊罗马的法律遗产和中世纪基督教法律传统。 一个思想核心是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古典自然法学。 第一,自然状态,说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之下,第二,自然权利说,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想要不变的自然权利, 第三,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普遍遵循一定的法则, 第四,社会契约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的方法,从野蛮的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第五分权原则,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权利必须分立和制约。 第六,法治原则,政治的通知必须以法律为基础,法律就是以非暴力的方式协调人们之间的冲突, 第七,法律平等,要求法律公正对待。 19世纪的,法理学的形成与西方法学流派的出现为标志,主要流派有三,第一,哲理法学派,是指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来研究法律现象,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分析法学,注重对法律概念法律结构法律体系的研究, 第三,历史法学派,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现象。 20世纪,西方法律思想呈现多元的特征。 第一,法律社会,社会法学是以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法律现象,他强调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二,法律规则,法律是规则或规范的体系, 第三,法律道德,认为法律与道德不可分,第四,法律政治,批判法学运动研究法律的内在政治意识形态,认定法律是乔装打扮后的政治。 学习意义: 第一,学习和研究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是培养高层次法律伦理人才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提高法律实践水平。 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 他主张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第一,法律不会感情用事,而任何人都不免有感情。 第二,法律不会在政治中加入偏向,而任何个人也不免有热诚,会在其执政之中加入个人的偏向。 第三,集体智慧胜过一个人的智慧。 第四,法治不易腐拜,一人之治易于腐败。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数据流的具体定义是:( )。 a.数据处理流程图的内容b.数据字典的内容 c.新系统边界分析的内容d.数据动态性分析的内容 2.判断表由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 )。 a.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b.决策问题、决策规则、判断方法c.环境描述、判断方法、判断规则d.方案序号、判断规则、计算方法3.邮政编码是一种:( )。 a.缩写码b.助忆码 c.顺序码d.区间码 4.下面的系统中,哪一个是实时系统?( ) a.办公室自动化系统b.航空订票系统 c.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d.计算机激光排版系统 5.输入设备将程序和数据送去处理的设备为( )。 a.主机b.显示器 c.控制器d.磁盘 6.局域网络事实上是( )。 a.一种同机种网络b.线路交换方式网络 c.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d.一种计算机通信系统 7.在下列设备中,不能作为微计算机的输入设备的是( )。 a.激光打印机b.鼠标 c.键盘d.硬盘 8.根源性收集数据需要( )。 a.人工参与b.由人与机器结合收集 c.由人工收集d.不由人工参与 9.通常唯一识别一个记录的一个或若干个数据项称为( )。 a.主键b.副键 c.鉴别键d.索引项 10.在索引表中,被索引文件每个记录的关键字相对应的是( )。 a.文件名b.记录项 c.数据项d.相应的存储地址 11.某数据库文件共有6条记录,执行了 .GO 3 .SKIP-5后 RECN( )和BOF( )的值是( )。 a.-2,.T.b.0,.T.c.1,.T.d.1,.T. 12.在FOXBASE中物理删除一个数据库文件的全部记录的命令是

马基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 阶级性B .革命性C.实践性D .科学性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 真理具有绝对性B .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 3.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4. 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 .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 .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 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D .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 5. 社会意识是 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 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6. 人在价值关系中 A .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 .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C. 17 世纪英国哲学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 .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9.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 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工分工B .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 .劳动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 .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 .对立统一的观点 12 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A .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1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 B .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 D .可感知性 14.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B .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

【精品】马基习题1.doc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三(C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止统一性在于它的(C )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尢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山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來的现实基础(B )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B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速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模拟及答案马基部分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马基部分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和答案选 (马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创造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她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创造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因此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她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能够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爱迪生把每一次的实验的结果都看成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因此爱迪生说她一次也没有失败。故A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经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规律的重复性高,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低。二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去参与,自然而然就能够出现,社会规律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来。A本身表述错误,B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的,D说法也不准确,因此C是正确答案。 评价:此题不是很难,还是沿用了往年以材料带考点的形式。从此题中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的结论:一是马原的基础知识很重要,特别是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建议预备考研的同学在复习时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二是掌握好答题技巧,建议大家在做

马基总的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源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劳动人民和先进阶级的哲学,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哲学 ?B 前者重视实践,后者不重视实践 ?C 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D 前者主张从自然界出发,后者主张从人出发 ?4 哲学史就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一种()?A 简单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不符和历史实际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后者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前者吸取了具体科学的成果,后者没有吸取具体科学的成果 ?C 前者是科学,后者是非科学

?D 前者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后者不懂得实践的意义?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人民群众的观点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A 表明人类发现了绝对真理 ?B 表明哲学由此成为科学的哲学 ?C 为人类揭示了永恒的真理 ?D 为人类认识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8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建立了革命的人道主义 ?C 使哲学成为实证的科学 ?D 创立了辩证思维方法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 批判性和实践性 ?B 革命性和否定性 ?C 系统性和完备性 ?D 实践性和阶级性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是()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引导案例讲的是福特公司五美元的故事 2.管理心理学特定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人 3.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织心理、领导心理、群体心理、个体心理。 4.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它是一门(应用)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 5.管理心理学高度相似的学科是(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可以互称姊妹的是(社会心理学) 6.在算理心理学酝酿阶段,管理理论的发展以(泰勒)的(科学)管理 7.在管理心理学兴起阶段,行为管理学派的(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对管理心理学的兴起产生了积极影响 8.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58年,(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9.(情景模拟法)也称为评价中心法,是研究者把被试者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来观察、分析、评价个体心理素质和能力,以便研究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一般适用于选拔、评估高级人才。 10.安排被试同“模拟下级”谈话的测试方式被称作(角色扮演);将被试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要求被试自由讨论的测试是(无领导小组测验) ●各种常用研究方法的特点 1.观察法 ?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按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测、记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心 优点:方便易行 缺点:难于揭示现象的本质或规律 2.访谈法 是指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信息沟通的方式,直接了解被访谈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 ?需要注意:对访谈者要求较高 3.问卷调查法 ?是指通过事先拟定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某些心理品质和其他相关因素,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分为:是非式、选择式、等级排列式、开放式 ?优点:短时间大量数据 ?缺点:数据质量不高,真实性存在问题 4.测量法 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的心理品质或行为的研究方法。 分为:能力测验、性格测验、工作价值观测验、组织公民行为测验等

马基论述题题目+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论述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解: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 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见下题)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二、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