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

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
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

第六章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

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A卷基础知识测试

一、选择题(12×5分=60分)

1、已知a>0,且a≠1,P=,Q=,则P、Q的大小关系是( )

A、P>Q

B、P=Q

C、P<Q

D、P与Q的大小关系与a有关

2、已知:a、b∈R,且a、b不为0,则下列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3、已知a、b、c满足c<b<a且ac<0,那么下列选项中一定成立的是()

A、ab>ac

B、c(b-a)<0

C、cb2<ab2

D、ac(a-c)>0

4、如果lg x+lg y=2,则的最小值是()

A、B、C、D、2

5、已知f(x)=3x2-x+1,g(x)=2x2+x-1,则()

A、f(x)>g(x)

B、f(x)=g(x)

C、f(x)<g(x)

D、f(x)与g(x)的大小随x的变化而变化

6、设a>b>1,y1=,y2=,y3=,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A、y1<y2<y3

B、y2<y1<y3

C、y3<y2<y1

D、y2<y3<y1

7、已知a、b是实数,则ab(a-b)>0成立的一个充要条件是()

A、a<0<b

B、b<a<0

C、<

D、a>b>0

8、已知a2+b2=1,b2+c2=2,c2+a2=2,则ab+bc+ca的最小值为()

A、-

B、-

C、--

D、+

9、若a>b>0,则下列各式恒成立的是()

A、a a>a b

B、>

C、 a+>b+

D、>

10、若x>0,y>0,且x+y≤4,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

B、≥1

C、+≥1

D、≥2

11、如果log a3>log b3,且a+b=1,那么()

A、0<a<b<1

B、0<b<a<1

C、1<a<b

D、1<b<a

12、已知a、b、c为实数,且4a-4b+c>0,a+2b+c<0,则()

A、b2≤ac

B、b2>ac且a<0

C、b2>ac且a>0

D、b2>ac

二、填空题(4×4分= 16分)

13、已知-1<a<b<0,则、、a2、b2的大小关系为

14、设a、b、x、y>0,且+=1 ,则ab与xy的大小关系为

15、若x、y∈R+,且log2x+log2y=2 ,则+的最小值为

16、已知a>b>0,且a+b=1,则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共计74分)

17、若x<y<0,比较(x2+y2)(x-y)与(x2-y2)(x+y)的大小。(12分)

18、a、b、c是不全等的正数,求证:

(12分)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学习要求] (1)理解并掌握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基本思路是化去绝对值符号,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解。 (2)弄懂去绝对值符号的理论依据,掌握去绝对值符号的主要方法,会解简单的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重点难点] 1.实数绝对值的定义: |a|= 这是去掉绝对值符号的依据,是解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基础。 2.最简单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解。 若a>0时,则 |x|a x<-a或x>a。

注:这里利用实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很容易理解上式的,即|x|可看作是数轴上的动点P(x)到原点的距离。 3.常用的同解变形 |f(x)|g(x) f(x)<-g(x)或f(x)>g(x); |f(x)|<|g(x)| f2(x)

评注:绝对值的概念是分类定义的,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必须要分类讨论。 例2:型如:|x|a,(其中a>0)不等式的解法。 探路:利用不等式的乘方法则或绝对值意义均可。 解:当a>0时, |x|a x2>a2x>a或x<-a;其几何意义为 评注: 解:型如|x|0)和|x|>a,(a>0)的不等式,可以利用平方法化为关于x的二次不等式来解;也可以利用定义法来解,均可求得它们的解集。今后,要熟记|x|0)的解集为-aa,(a>0)的解集为x>a或x<-a是十分重要的。 例3:由定理-“|a|-|b|≤|a+b|≤|a|+|b|”导出定理:“|a|-|b|≤|a-b|≤ |a|+|b|” 探路:利用“代换法” 证明:由定理一可知,|a|-|-b|≤|a+(-b)|≤|a|+|-b|,即|a|-|b|≤|a-b|≤ |a|+|b|

不等式性质的两个重要应用

不等式性质的两个重要应用 一.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不等式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准、记熟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在解题中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 例1:若0>>b a ,0<-.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掌握及灵活应用。注意性质的使用条件. 解:∵0<< d c ,0>->-d c ,又0>>b a ∴0>->-d b c a ,故 d b c a -<-11。 而0< e ,∴d b e c a e ->-. 二.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范围 利用几个不等式的范围来确定某个不等式的范围是一类常见的综合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要注意:“同向(异向)不等式的两边可以相加(相减)”,这种转化不是等价变形,在一个解题过程中多次使用这种转化时,就有可能扩大真实的取值范围,解题时务必小心谨慎,先建立待求范围的整体与已知范围的整体的等量关系,最后通过“一次性不等关系的运算,求得待求的范围”,是避免犯错误的一条途径. 三.利用不等式性质,探求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的基础,包括五个性质定理及三个推论,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和证明不等式的主要依据,只有正确地理解每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注意条件的变化才能正确地加以运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寻求命题成立的条件是不等式性质的灵活运用. 例2:已知三个不等式:①0>ab ;②b d a c >;③ad bc >。以其中两个作条件,余下一个作结论,则可组成_____________个正确命题. 解:对命题②作等价变形:0>-?>ab ad bc b d a c 于是,由0>ab ,ad bc >,可得②成立,即①③?②; 若0>ab ,0>-ab ad bc ,则ad bc >,故①②?③; 若ad bc >, 0>-ab ad bc ,则0>ab ,故②③?①。 ∴可组成3个正确命题.

{高中试卷}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性质及解法练习题3[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 期: 第7章 第1节 一、选择题 1.(文)(20XX·深圳市深圳中学)不等式(x -1)x +2≥0的解集是( ) A .{x|x>1} B .{x|x≥1} C .{x|x≥1且x =-2} D .{x|x≥1或x =-2} [答案] D [解析] 不等式化为????? x -1≥0x +2≥0或x +2=0, ∴x≥1或x =-2,故选D. (理)(20XX·天津文,7)设集合A ={x|x -a|<1,x ∈R},B ={x|1<x <5,x ∈R},若A∩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0≤a≤6} B .{a|≤2,或a≥4} C .{a|a≤0,或a≥6} D .{a|2≤a≤4} [答案] C [解析] |x -a|<1?a -1

函数,函数y =f ′(x)的图象如图所示.若实数a 满足f(2a +1)<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x -2 0 4 f(x) 1 -1 1 A.????0,32 B.??? ?-12,32 C.????12,72D.??? ?-32,32 [答案] D [解析] 由f ′(x)的图象知,f(x)在[-2,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又由表知若f(2a + 1)<1,则-2<2a +1<4,∴-321,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1.不等式的定义:a-b>0a>b, a-b=0a=b, a-b<0a<b。 ① 其实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②可以结合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这个熟悉的知识背景,来认识作差法比大小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的性质。 作差后,为判断差的符号,需要分解因式,以便使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如证明y=x3为单增函数, 设x1, x2∈(-∞,+∞), x1<x2, f(x1)-f(x2)=x13-x23=(x1-x2)(x12+x1x2+x22)=(x1-x2)[( x1+)2 +x22] 再由(x1+)2+x22>0, x1-x2<0,可得f(x1)<f(x2), ∴ f(x)为单增。 2.不等式的性质: ① 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 (1) a>bb<a (对称性)

(2) a>b, b>ca>c (传递性) (3) a>ba+c>b+c (c∈R) (4) c>0时,a>bac>bc c<0时,a>bac<bc。 运算性质有: (1) a>b, c>da+c>b+d。 (2) a>b>0, c>d>0ac>bd。 (3) a>b>0an>bn(n∈N, n>1)。 (4) a>b>0>(n∈N, 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和“”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② 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 (1)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分或必要关系。

不等式及其性质(教师版)

不等式及其性质(教师 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829970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不等式及其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认识不等式和等式都刻画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 2. 理解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会简单应用; 3.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一般地,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要点诠释: (1)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它们具有方向性,不等号的开口所对的数较大. (2) (3)有些不等式中不含未知数,如3<4,-1>-2;有些不等式中含有未知数,如2x>5中,x表示未知数,对于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当未知数取某些值时,不等式的左、右两边符合不等号所表示的大小关系,我们说不等式成立,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类型一、不等式的概念 例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不等式. 例2.(1)4<5; 例3.(2)x2+1>0; 例4.(3)x<2x-5; 例5.(4)x=2x+3; 例6.(5)3a2+a;

例7. (6)a 2+2a≥4a -2. 变式练习: 1.(2017春?城关区校级期末)贵阳市今年5月份的最高气温为27℃,最低气温为18℃,已知某一天的气温为t ℃,则下面表示气温之间的不等关系正确的是( ) A .18<t <27 B .18≤t <27 C .18<t≤27 D .18≤t≤27 2.(2017春?未央区校级月考)下列式子:①a+b=b+a ;②-2>-5;③x≥-1;④ 31y-4<1;⑤2m≥n ;⑥2x-3,其中不等式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2017春?南山区校级月考)下面给出了6个式子:?3>0; x+3y >0; x=3;④x-1;⑤x+2≤3;⑥2x≠0;其中不等式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4.(2017春?太原期中)学校组织同学们春游,租用45座和30座两种型号的客车,若租用45座客车x 辆,租用30座客车y 辆,则不等式“45x+30y≥500”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 A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不少于500人 B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不超过500人 C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不足500人 D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恰好等于500人 5.已知有理数m ,n 的位置在数轴上如图所示,用不等号填空. (1)n-m 0;(2)m+n 0;(3)m-n 0;(4)n+1 0;(5)m?n 0; (6)m+1 0. 例2.用不等式表示: (1)x 与-3的和是负数; (2)x 与5的和的28%不大于-6; (3)m 除以4的商加上3至多为5. 举一反三: 【变式】a a 的值一定是( ).

绝对值不等式教学设计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学会一般不等式的证明的基础上,学会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2)通过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证明中的由因导果、执要溯因等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证明方法的探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全面思考方法; (4)通过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证明,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重点是性质定理及推论的证明.一个定理、公式的运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吸收定理公式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通过证明过程的探求,使学生理清思考脉络,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 ②教学难点一是性质定理的推导与运用;一是证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方法选择.在推导定理中进行的恒等变换与不等变换,相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一定难度的;证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方法不外是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以及简单的放缩变换,根据要证明的不等式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是无疑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三、教学建议

(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性质定理的证明及简单运用,第二课时为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举例. (2)课前复习应充分.建议复习:当时 ; ; 以及绝对值的性质: ,为证明例1做准备. (3)可先不给出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性质定理,提出问题让学生研究:是否等于? 大小关系如何?是否等于?等等.提示学生用一些数代入计算、比较,以便归纳猜想一般结论. (4)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较多,也应放手让学生去探讨. (5)用向量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记忆不等式及推论. (6)本节教学既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由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猜想,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证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目标 理解及其两个推论,并能应用它证明简单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不等式的性质及应用

一. 教学内容: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均值不等式 二. 教学目的 1. 理解不等号的意义和不等式概念,会用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表示各种不等关系。理解实数大小与实数运算的关系,会用比差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2. 能根据实数的基本性质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证明。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和变形。 3. 探究成立的条件和证明方法,等号成立的条件和几何解释,会用这个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4. 通过实例学会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理解用不等式 求最值的条件,并能求实际问题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用比差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2)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3)理解不等式和的意义,应用这些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4)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难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四. 知识分析 (一)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 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右边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点对应的实数大。 3.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在三种关系中有且只有一种关系成立。 4. 这组关系告诉我们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判断它们的差的符号来确定。

5. 若a、b∈R+,则这组关系告诉我们比较两个正实数的大小,可以通过 判断它们的商与“1”的大小关系来确定。 (二)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基础,证明这些性质必须是严格的,不能盲目地乱用。保证每一步推理都有理论根据,否则可能导致推理错误。 1. 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数仍为等式,但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数a(或代数式),结果有三种: (1)当a>0时,得同向不等式。 (2)当a=0时,得等式。 (3)当a<0时,得异向不等式。 2. 不等式性质,有同向不等式相加,得同向不等式,并无相减。若 或.这个结论常用,不妨记为:“大数减小数大于小数减大数。” 3. 不等式性质,有均为正数的同向不等式相乘,得同向不等式,并无相除。若 ,这个结论也常用。不妨记为:“大正数除以小正数大于小正数除以大正数。” 4. 不等式性质有.不能忽略a、b均为正数这个条件,即由是不一定成立的。 5. 由成立。但不一定成立。反过来也不一定成立。事实上。

专题2.1 不等式的性质及常见不等式解法(精练)(原卷版)

专题2.1 不等式的性质及常见不等式解法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高考真题(文))已知集合A ={x |–11},则A ∪B =( ) A .(–1,1) B .(1,2) C .(–1,+∞) D .(1,+∞) 2.(2019·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集合{} }2 42{60M x x N x x x =-<<=--<,,则M N ?=( ) A .}{43x x -<< B .}{42x x -<<- C .}{22x x -<< D .}{23x x << 3.(2020·山西省高三其他(理))已知集合2 {|20}A x x x =+->,{1,0,1,2}B =-,则( ) A .{2}A B = B .A B R = C .(){1,2}R B C A =- D .(){|12}R B C A x x =-<< 4.(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已知集合11A x x ?? = B .3a > C .1a < D .13a << 6.(2020·福建省高三其他(文))已知全集U =R ,集合{ }21M x x =-≤,则U C M =( ) A .()1,3 B .[]1,3 C .()(),13,-∞?+∞ D .(,1][3,)-∞+∞ 7.(2020·上海高三二模)不等式1 02 x x -≤-的解集为( ) A .[1,2] B .[1,2) C .(,1][2,)-∞?+∞ D .(,1)(2,)-∞?+∞ 8.(2020·浙江省高一期末)已知a ,b ∈R ,若0a b +<,则( ) A .22<0a b - B .>0a b - C .0a b +< D .>0+a b 9.(2020·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期末(文))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34x x a -+-<的解集不是空集,则参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 C .(),1-∞ D .(] ,1-∞ 10.(2020·上海高三二模)已知x ∈R ,则“1x >”是“|2|1x -<”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绝对值不等式例题解析

典型例题一 例1 解不等式2321-->+x x 分析: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通常是利用绝对值概念? ??<-≥=)0()0(a a a a a ,将不等式中的绝对符号去掉,转化成与之同解的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组),再去求解.去绝对值符号的关键是找零点(使绝对值等于零的那个数所对应的点),将数轴分成若干段,然后从左向右逐段讨论. 解:令01=+x ,∴ 1-=x ,令032=-x ,∴2 3=x ,如图所示. (1)当1-≤x 时原不等式化为2)32()1(--->+-x x ∴2>x 与条件矛盾,无解. (2)当2 31≤ <-x 时,原不等式化为2)32(1--->+x x . ∴ 0>x ,故2 30≤x 时,原不等式化为 2321-->+x x .∴6<-+-有解的条件为32 7<-a ,即1>a ; 当43≤≤x 时,得a x x <-+-)3()4(,即1>a ;

当4>x 时,得a x x <-+-)3()4(,即27+< a x ,有解的条件为42 7>+a ∴1>a . 以上三种情况中任一个均可满足题目要求,故求它们的并集,即仍为1>a . 解法二:设数x ,3,4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P ,A ,B ,如图,由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原不等式a PB PA <+的意义是P 到A 、B 的距离之和小于a . 因为1=AB ,故数轴上任一点到A 、B 距离之和大于(等于1),即134≥-+-x x ,故当1>a 时,a x x <-+-34有解. 典型例题三 例3 已知),0(,20,2M y a b y M a x ∈ε<-<ε<-,求证ε<-ab xy . 分析:根据条件凑b y a x --,. 证明:ab ya ya xy ab xy -+-=- ε=ε?+ε?<-?+-≤-+-=a a M M b y a a x y b y a a x y 22)()(. 说明:这是为学习极限证明作的准备,要习惯用凑的方法. 典型例题四 例4 求证 b a a b a -≥-22 分析:使用分析法 证明 ∵0>a ,∴只需证明b a a b a -≥-222,两边同除2 b ,即只需证明 b a b a b b a -≥-2222 2,即 b a b a b a -≥-22)(1)( 当1≥b a 时,b a b a b a b a -≥-=-222)(1)(1)(;当1

人教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课时第二小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板书题目)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透彻的了解教材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首先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等式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等式的性质又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它是初中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转折;而另一方面,学好不等式的性质能帮助学生从整体认识整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可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新的认识,从而扩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不等式的性质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这也是前后数学知识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学好本节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学习不等式基本性质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该目标具体到本节课为通过让学生学习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 由于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得出结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为: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重点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接下来说说学生。 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几乎不存在学不会的情况,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

不等式的意义、性质及其应用

不等式的意义、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一、问题引入 某班同学去植树,原计划每位同学植树4棵,但由于某组的10名同学另有任务,未能参加植树,其余同学每位植树6棵,结果仍未能完成计划任务,若以该班同学的人数为x,此时的x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依题意得4x>6(x-10) 二、概念回顾 1.不等式: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解析:(1)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叫不等式 (2)不等式中含有未知数,也可以不含有未知数; (3)注意不大于和不小于的说法 例1 用不等式表示 (1)a与1的和是正数; (2)y的2倍与1的和大于3; (3)x的一半与x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 (4)c与4的和的30%不大于-2; (5)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多为5; (6)a与b两数的和的平方不可能大于3. 三.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解析:不等式的解可能不止一个. 例2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不等是x+1<3的解?哪些不是? -3,-1,0,1,1.5,2.5,3,3.5 练习: 1.判断数:-3,-2,-1,0,1,2,3,是不是不等式2x+3<5 的解?再找出另外的小于0的解两个. 2.下列各数:-5,-4,-3,-2,-1,0,1,2,3,4,5中,同时适合x+5<7和2x+2>0的有哪几个数? 四.不等式的解集 1.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解 B.x=3是不是不等式2x>1的唯一解; C.x=3不是不等式2x>1的解; D.x=3是不等式2x>1的解集 2.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例4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2)x ≥-1;(3)x<-1;(4)x ≤-1 分析:按画数轴,定界点,走方向的步骤答 五、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填”>”,:<” (1)若a>b,则2a+1 2b+1; (2)若-1.25y<10,则y -8; (3)若a0,则ac+c bc+c; (4)若a>0,b<0,c<0,则(a-b)c 0. 例2 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 (1)x-7>26; (2)3x<2x+1; (3)3 2x>50; (4)- 4x>3. 分析:利用不等式性质变形为最基本形,利用数轴表示解集 练习: 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 或xx x (2)22 121--≤x x (3)-3x>2 (4)-3x+2<2x+3 3. 已知不等式3x-a ≤0的解集是x ≤2,求a 的取值范围. 六、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问题一:某学校计划购买若干台电脑,现从两家商店了解到同一型号的电脑每台报价均为6000元,并且多买都有一定的优惠.甲商场的优惠条件是:第一台按原报价收款,其余每台优惠25%;乙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优惠20%.学校经核算选择甲商场比较合算,你知道学校至少要买多少台电脑? 解:设购买x 台电脑,到甲商场比较合算,则 6000+6000(1-25%)(x -1)<6000(1-20%)x 去括号,得:6000+4500x -45004<4800x 移项且合并,得:-300x <1500 不等式两边同除以-300,得:x>5 ∵x 为整数 ∴x ≥6 答:至少要购买6台电脑时,选择甲商场更合算. 问题二 :甲、乙两个商店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同时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商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选择哪个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的优惠?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师版).doc

初二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 2.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掌握不等式解集的概念并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 2 x50 是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 3 要点诠释: (1)一元一次不等式满足的条件:①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单项式或多项式 ) ; 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 1.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左边”和“右边”都是整式. 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由不等号“<” 、“≤”、“≥”或“>”连接,不等 号有方向;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由等号“=”连接,等号没有方向.要点二、一元一次不 等式的解法 1.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根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 a (或 x a )的形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为:(1) 去分母; (2) 去括号; (3) 移项; (4) 化为ax b(或ax b)的形式(其中a 0); (5)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不等式的 解集 . 要点诠释: (1)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每个步骤并不一定都要用到,可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 (2)解不等式应注意: ①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同一个数,尤其不要漏乘常数项; ②移项时不要忘记变号; ③去括号时,若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变号; ④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 或除以 ) 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要点三、不等式的解及解集 1.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不等式的解集: 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要点诠释: 不等式的解是具体的未知数的值,不是一个范围 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集合,是一个范围.其含义:

不等式的性质与绝对值不等式(含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不等式的性质与绝对值不等式典题探究 例 1 解不等式 2<| 2x- 5|≤ 7. 例 2 解关于x的不等式: (1) | 2x+ 3|- 1<a( a∈ R);(2)|2x+1|>x+1.例 3 解不等式 | x- |2 x+ 1|| >1. 例 4.求证:a2b2ab a b 1 演练方阵 A档(巩固专练) 1.下列各式中,最小值等于2的是() x y B.x 25 C.tan 1x2x A . 2D.2 y x tan x4 2x, y R 且满足x3y2 ,则 3x27 y 1 的最小值是() .若 A.339B.122C.6D.7 3.不等式 |8 - 3x| >0 的解集是 () A.B. R C. { |≠8 ,∈R} D .{ 8 } x 3 3 4.下列不等式中,解集为R的是() A.|x+ 2|> 1B.| x+2|+1>1 C. ( x- 78)2>- 1 D . ( x+ 78)2-1>0 5.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不大于 2 的点的坐标的集合是() A.{x|- 2<x< 2 }B .{x| 0<x≤ 2 }C .{x|- 2≤x≤ 2} D .{x|x≥ 2 或x≤- 2} 6.不等式| 1- 2x|<3的解集是( ) A.{x|x<1 } B .{x|- 1<x< 2 }C.{ x| x>2}D.{ x| x<-1或 x>2} 7.若a b 0 ,则a1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____。 b(a b)

12 8.函数 f ( x) 3x x 2 ( x 0) 的最小值为 _____________。 9.不等式| x + 4|> 9 的解集是 __________. 10.当 a >0 时,关于 x 的不等式| b -ax |< a 的解集是 ________. B 档(提升精练) 1.不等式| x + a |< 1 的解集是 ( ) A .{ x |- 1+ a <x < 1+ a B .{ x |- 1- a < x < 1- a} C .{ x |- 1-| |< < 1-| a | } D .{ x | <- 1-| a |或 x > 1-| a |} a x x 2.不等式 1≤| x -3|≤ 6 的解集是 ( ) A .{ x |- 3≤ x ≤2 或 4≤ x ≤ 9} B .{ x |- 3≤ x ≤ 9} C .{ x |- 1≤ x ≤2} D .{ x |4≤ x ≤9} 3.下列不等式中,解集为{ x | x < 1 或 x > 3}的不等式是 ( ) A .| x -2|> 5 B .| 2x - 4|> 3 C . 1-| x - 1|≤ 1 D .1-| x -1|< 1 2 2 2 2 4.已知集合 A = { x || x - 1| <2} , B = { x || x - 1| > 1} ,则 A ∩ B 等于 ( ) A . { x | -1< x < 3} B . { x | x <0 或 x > 3} C . { x | -1< x < 0} D . { x | - 1< x < 0 或 2< x < 3} 5. 若 x ( ,1) ,则函数 y x 2 2x 2 有( ) 2x 2 A .最小值 1 B .最大值 1 C .最大值 1 D .最小值 1 6.设 a,b, c R ,且 a b c 1,若 M ( 1 1)( 1 1)( 1 1) ,则必有( ) a b c A .0 M 1 1 M1C .1M8D .M8 8 B . 8 7.已知不等式| x -2|< a ( a > 0) 的解集是{ x |- 1< x < b } ,则 a + 2b = . 8.不等式 | x + 2| > x + 2 的解集是 ______. 9.解下列不等式: (1)|2 -3x | ≤ 2; (2)|3 x - 2| > 2. 10.求函数 y 3 x 5 4 6 x 的最大值。 C 档(跨越导练) 1.若 log x y 2,则 x y 的最小值是( ) 33 2 23 3 3 3 2 2 A . B . C . D . 2 3 2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性质》拔高练习

《不等式的性质》拔高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5分)若a<b,则下面可能错误的变形是() A.6a<6b B.a+3<b+4C.ac+3<bc+3D.﹣ 2.(5分)已知a<b,则下列不等式变形不正确的是() A.4a<4b B.﹣2a+4<﹣2b+4 C.﹣4a>﹣4b D.3a﹣4<3b﹣4 3.(5分)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A.若ac2=bc2,则a=b B.若ac>bc,则a>b C.若a>b,则ac2>bc2 D.若a<b,则a(c2+1)<b(c2+1) 4.(5分)已知a<b,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a﹣b>0B.a+b<0C.2﹣a<2﹣b D. 5.(5分)若a>b,则下列不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A.a+7<b+7B.C.﹣5a>﹣5b D.9a﹣2>9b﹣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6.(5分)某数学兴趣小组在研究下列运算流程图时发现,取某个实数范围内的x作为输入值,则永远不会有输出值,这个数学兴趣小组所发现的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7.(5分)已知a>b,则﹣4a+5﹣4b+5.(填>、=或<) 8.(5分)若x>y,则﹣x﹣2﹣y﹣2(填“<”、“>”或“=”)9.(5分)比较大小:如果a<b,那么2﹣3a2﹣3b.(填“>”“<”或“=”) 10.(5分)非负数a,b,c满足a+b=9,c﹣a=3,设y=a+b+c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n,则m﹣n=.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11.(10分)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为a,十位上的数字为b,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对调,得到的两位数大于原来的两位数,那么a与b哪个大? 1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解答“已知x﹣y=2,且x>1,y<0,试确定x+y的取值范围”有如下解法:解∵x﹣y=2,∴x=y+2. 又∵x>1,∴y+2>1.即y>﹣1. 又∵y<0,∴﹣1<y<0.…① 同理得:1<x<2.…② 由①+②得﹣1+1<y+x<0+2 ∴x+y的取值范围是0<x+y<2 请按照上述方法,完成下列问题:已知x﹣y=3,且x>2,y<1,则x+y的取值范围. 13.(10分)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2x<15化成“x>a”或“x<a”的形式. 14.(10分)若x<y,比较2﹣3x与2﹣3y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5.(10分)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1)10x﹣1>7x; (2)﹣x>﹣1.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新版

1.1 课时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在回顾和复习不等式的过程中,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并对“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和如何研究这些基本性质”进行讨论,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认识水平. (二)学习目标 1.理解用两个实数差的符号来规定两个实数大小的意义,建立不等式研究的基础.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加以证明. 3.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不等关系和用比较法. (三)学习重点 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推理判断命题的真假;代数证明. (四)学习难点 灵活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2页至第4页,填空: a b >? a b =? a b >?> ②a c b c a b +>+?> ③ac bc a b >?> ④33a b a b >?> ⑤22a b a b >?> ⑥,a b c d ac bd >>?> 2.预习自测 (1)当x ∈ ,代数式2(1)x +的值不大于1x +的值. 【知识点】作差比较法 【解题过程】2(1)(1)x x +-+=2(1)x x x x -=- 【思路点拨】熟悉作差比较法 【答案】[0,1]

(2)若c ∈R ,则22ac bc > a b > A.? B.? C.? D.≠ 【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题过程】由22ac bc >,得0c ≠,所以20c >;当,0a b c >=时,22ac bc =. 【思路点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答案】A. (3)当实数,a b 满足怎样条件时,由a b >能推出 11a b ,所以当0ab >时,11a b <. 【思路点拨】掌握作差比较法 【答案】当0ab >时, 11a b <. (二)课堂设计 1.问题探究 探究一 结合实例,认识不等式 ●活动① 归纳提炼概念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到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体会概念的提炼、抽象过程. ●活动② 认识作差比较法 关于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基本事实: 如果a b >,那么a b -是正数;如果a b =,那么a b -等于零;如果a b <,那么a b -是负数.反过来也对. 这个基本事实可以表示为: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学习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可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通过不等式性质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 3、在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证明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进而 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学习重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学习任务: 题型一 利用不等式性质求变量的取值范围. 1、已知),(),,(ππβπα2 2 0∈∈,求 (1) βα+;(2) βα-2 的取值范围. 2、已知31≤≤<-b a ,求b 2-a 的取值范围. 3、已知3286<<<<-b a , ,求b a 的取值范围. 题型二 利用不等式性质判断命题的真假. 1、给出下列命题:(1);,则若c b c a b a >> (2);,则若b a bc ac << (3) ;,则若22bc ac b a >>(4) ;,则若b a bc ac >>2 2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 2、给出下列命题:(1);,则若33 b a b a >> (2);,则若2 2b a b a >> (3) ;,则若2 20b a b a ><<(4) ;,则若22||b a b a >> (5) ;,则若22||b a b a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1) ;,则若b a b a 1 1<> (2);,则若b a b a 110<<< (3) ;,则若b a b a 110<>> (4) ;,则若b a b a 1 10<>> (5);,则若b a a b 110<>> (6);,则且若0,1 1<>>>b b a b a b a 附加题:1、已知.,0,,,ad bc b d a c a b R d c b a >-<->∈证明, 且 2、证明:.0b c b a c a b a c ->->>>,则 若 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学习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可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通过不等式性质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 3、在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证明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进而 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学习重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学习任务: 题型一 利用不等式性质求变量的取值范围. 1、已知),(),,(ππ βπα2 2 0∈∈,求 (1) βα+;(2) βα-2 的取值范围. 2、已知31≤≤<-b a ,求b 2-a 的取值范围. 3、已知3286<<<<-b a , ,求b a 的取值范围. 题型二 利用不等式性质判断命题的真假. 1、给出下列命题:(1);,则若c b c a b a >> (2);,则若b a bc ac << (3) ;,则若22bc ac b a >>(4) ;,则若b a bc ac >>2 2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 2、给出下列命题:(1);,则若33 b a b a >> (2);,则若2 2b a b a >> (3) ;,则若2 20b a b a ><<(4) ;,则若22||b a b a >> (5) ;,则若22||b a b a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1) ;,则若b a b a 1 1<> (2);,则若b a b a 110<<< (3) ;,则若b a b a 110<>> (4) ;,则若b a b a 1 10<>> (5);,则若b a a b 110<>> (6);,则且若0,1 1<>>>b b a b a b a 附加题:1、已知.,0,,,ad bc b d a c a b R d c b a >-<->∈证明, 且 2、证明:.0b c b a c a b a c ->->>>,则 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