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分析及应对策略

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分析及应对策略
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分析及应对策略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I 目录

摘要 ........................................................................................................... II ABSTRACT................................................................................................... I II 1. 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 41.1.社区的界定................................................................................................................ 41.2.社区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 ................................................................................... 42.旅游开发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 .................................................................. 22.1.旅游开发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 22.2.旅游开发改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 22.3.旅游开发促进地区文化的保护和融合 ................................................................... 32.4.旅游开发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存环境 ................................................................... 33. 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 33.1.旅游开发对社区居民的生活和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 33.2.旅游开发中与社区居民产生矛盾的原因分析 ....................................................... 64. 调和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之间利益冲突的对策................................................ 74.1.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 ....................................................................................... 74.2.慎重强调资金的引入和投入问题 ........................................................................... 84.3.提高社区居民意识 ................................................................................................... 94.4.政府应加强对旅游开发的预测和控制 ............................................................... 11参考文献...................................................................................................13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

旅游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根基,影响着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而在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是旅游地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所以关注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成了在旅游开发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着重对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与居民利益相悖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开发社区居民利益关系对策

II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III

Abstract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long-term impact on tourism development.In the development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munity residents are the most essential travel to the stakeholders. So concerned about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became the interests of residents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issue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is pape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rests of local residents. Focusing o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runs counter to the interests of residents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solutions to this strategy.

Key words: Tourism Development, Community residents, Interest , Countermeasures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浅谈

旅游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体现着各种社会现象的交叉和渗透。旅游社区的开发有着许许多多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是旅游开发与发展所必须面对和需要处理好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旅游社区开发策略决定着居民对待旅游的态度,而居民的态度又直接影响着旅游社区的开发与发展。而旅游规划中尤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也依赖于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利益的协调发展。因此旅游规划者及旅游界必须把东道主居民的利益摆在很重要的位置。在旅游开发中,居民积极的态度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消极态度则可能直接导致居民与旅游开发商的对立,从而阻

止或是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要做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把居民的利益摆在旅游开发的首要位置。

1. 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

1.1. 社区的界定

社区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具有特定地理范围的社会集合体。社区研究已受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许多研究领域的重视。社区是以社会最小单元( 家庭) 为基本单位组成的社会空间, 社区居民具有“感应——认知”,即对“生活——文化”认识上的一致性,对内体现了社区的同一性,对外则体现为社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又体现为社区形象的差异性, 这也是社区参与旅游的直接原动力①。

1.2.社区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

社区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住宿、饮食、信息、交通设施和服务的提供者。社区的自然环境、建筑、民族、文化和历史等,都是旅游者前往参观游览的核心要素。不管是城镇、乡村还是城市,每个社区都存在着某种层次的旅游,并且受到旅游产业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在旅游开发中出现的对社区的影响,其本质上并不一定是旅游者或旅游的缺陷导致,更多的是由于劣质的规划和随意的开发管理方法所致。在很多情况下,旅游所带来①张中华,李九全,社区旅游与社区休闲互动发展探析,价格月刊 2007年第4期,第1页。

IV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的变化类型和程度没有多大的厉害关系,更多的情况下则表征着对社区的利益。但这并非是永远正确的。当那些向当地居民出售商品的商店被出售纪念品的商店取代,空地或运动场改为游客停车场(除此别无选择),或者当地旅游区被清扫的干干净净而当地临近的地区却毫无触及地保留着,这些变化就不是那么有利了。旅游目的地规划必须认识到社区能接受的这类变化是有限的,并且要在规划自身的目的和目标里反映出来。

在旅游开发的规划中应当从社区的角度来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 也就是把旅游开发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 使旅游开发能为社区发展带来效益, 为当地居民所接受, 更好地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2.旅游开发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

2.1.旅游开发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带动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居民收人水平。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多为当地所有,故当地有获取资源开发所带来的收益的权利。

旅游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主要体现在经济的直接收入,对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利用及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资和旅游消费能带来巨大的效益,促进目的地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收人水平。

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均是为社区居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的渠道,同时也利用了社区的闲置资源及有效劳动力。

2.2 . 旅游开发改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

社区居民在旅游到来之前一般都保持着原有的古朴风貌。但是在旅游介入后,社区居民接触到了新的东西,见到了新鲜的人、和事物,所以当地的社区居民往往就会接受这些新鲜的事物,改变原有的或许是较为落后的东西。

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社区基础设施渐渐完善起来,这也为当地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可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旅游还没有深入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方的时候,这些居民都穿着笨拙的少数民族服饰劳作。但是随着旅游的逐渐深入,社区居民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物、居民的原有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时候,居民忽然觉得:在劳作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再把笨拙的东西往自己身上塞,完全可以轻装上阵,而其在休息的时候则完全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可以以牛仔、T恤等替代日常的繁琐服饰。为了旅游而让自己少数民族的服饰隆装上阵的时候除外。

丢下挑水的扁担,用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也是旅游对于改变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触及。

2.3.旅游开发促进地区文化的保护和融合

旅游开发了改变环境,使当地居民的社区民族文化发生内在的异化。很多情况下,这种异化的文化也许更能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其实,理想的旅游开发模式是在旅游开发与环境和社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提高当地社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使旅游对当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最小化。

如果我们把当地社区的民族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进行开发经营,那么对当地社区民族文化的保护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因为保护是维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所以大多数旅游地的开发都注意到了文化的保持和传承的重要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就强调了文化的保持与保护,所以把文化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以致社区文化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加强了社区文化的宣传,使很多濒临险境的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例如:丽江东巴文这种古老的文字,在旅游业进入之前是不为大众所知的,但是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开发和深入,使得东巴文这种古老的文字逐渐被人们所知晓。伴着旅游业的发展,东巴象形文字被用在了各种纪念品上,让许多的游客认识到了它,并发现了它的美与价值。而通过游客带回的纪念品又使得更多的人看到了东巴文的价值,而去研究它。这种方式绝对的促进了东巴象形文字的传播。另一方面,既然古东巴象形文字被作为旅游商品走进了市场,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当地人来学习这种文字,从而为东巴象形文字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旅游开发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存环境

发展旅游业,需要兴建大量的交通、接待和其它基础设施,这些设施虽然主要是为旅游者服务的,但客观上也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为迎合旅游业的发展,地方政府也会加强市区环境的治理,美化城市,这些也使社区居民的生存环境带来相应的改善。

3. 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

3.1.旅游开发对社区居民的生活和观念带来的消极影响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4旅游开发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文化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由于旅游开发中预料中

和预料外的事情的发生,往往造成旅游目的地经营主体多为外地人等的尴尬局面,造成投资、收益主体的非地方化,从而出现遭到旅游影响的是当地社区居民,但是收益的往往是另外一部分人群。

3.1.1.旅游开发使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商业化

旅游开发使社区商业化的场面是随处都可以看得到的,原本提供给社区居民的商业设施不得不转变为游客提供服务,所以使原本单一的生存环境变得过分的商业化,使社区居民和游客享受的日常生活品的价格待遇是一样的,从而导致过分商业化使社区居民无法承受。

社区商业的繁荣不仅掩盖了社区文化的内涵,冲淡了社区原有文化的氛围,而且误导游客对社区景观的原有认知与体验。同时,由于商业经营的逐利性,推动商人将商铺高度集中在获利较大的产品类型上,形成因利趋同的格局,而相对获利较少的日常生活类商品和为居民服务的店铺十分有限。所以造成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日益商业化。

例如: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雅典、罗马、威尼斯等伟大城市比肩;十年后,在2008年1月中旬,古城被指责过度商业化、原住居民流失,联合国派出检查组,丽江面临亮“黄牌”之忧;假若再过一个十年,反观现在正在发生的一切,不知是一场复兴还是一场毁灭?②

正因为丽江的旅游是成功的,所以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的涌入。如今的四方街恐怕只有在深夜的时候才能显现出她的宁静。众多的游客对丽江的评价都是景点一等一的棒,只是想体会诗人、散文家们所描写的宁静,是很不容易的。可能众多的游客都已发现这么一个问题:白天在四方街根本不太可能照出一张自己独自的照片,都会有很多的人和你一起留影在照片上。而且在四方街,店铺虽然紧挨,但是却基本不可能买到一些日常用品。虽然这些都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但是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简直就是厄运。

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古城在猛烈的商业化的冲击下摇摇欲坠,诗人、专家、学者和小资们都在感叹:在酒吧街的灯红酒绿中,在小贩的声声叫卖中,古朴正在一点点的离我们远去,丽江古城正在变成一具没有内容的空壳。

②南方都市报,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2008年1月28日。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3.1.2.旅游开发带来社区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及破坏问题

旅游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以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为背景,是游客离开长住地的一种活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运用了交通中所有便捷的形式。然而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许多交通拥挤和环境问题逐渐凸现。

3.1.2.1.严重的交通拥挤

交通拥挤主要发生在连接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高等级公路上,每当旅游高峰期到来时,交通路线便十分拥挤,有时甚至会波及到航空运输,同时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这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出行及日常生活。

3.1.2.2环境污染

汽车尾气污染了大气环境和旅游目的地,停车场引起了视觉污染,噪音不断威胁着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

而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或是由于不爱护环境而形成的乱扔垃圾等都加重了环境的污染。

3.1.2.3自然景观的破坏

旅游业的开发以自然风景和自然环境为基础,然而为满足不断增加的游客交通需求,新修道路割裂了许多自然风景区。

自然景观的破坏源是多方面的,现在各种拍摄对于自然景观的破坏也是非常明显的。近年来很多景区管理者对剧组前来拍摄看成是“难得的机遇”,认为既可以扩大景区的影响,也能收取一些费用,于是争相打起“影视旅游牌”。但在看似“双赢”的局面背后,却把生态破坏的现实留了下来。

因此,发展旅游业,犹如鼓励交通业一样,会带来负面影响,这常常会影响旅游地的形象。并且严重影响到社区居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及对舒适环境的需求。3.1.3.旅游开发促使社区居民价值观的改变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旅游对社区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

3.1.3.1.传统习俗的商业化和庸俗化和过于修饰化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6贝尔·郎卡尔(1997)研究表明:“旅游能促使传统的或民间的舞蹈变成粗俗的肚

皮舞,并使其丧失神圣性和象征性。它还使礼拜的场所非神圣化,使宗教仪式变质,使圣物受到亵渎”③。

在旅游开发中,那些传统的节日以及风俗习惯在许多前例的情况下开始在旅游开发地经过预先安排以娱乐的形式被介绍给旅游者,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传统习俗的商业化、庸俗化,使得旅游者在当地逗留的时间越短,对当地的扭曲越大。而且由旅游地居民表演的扭曲的本土文化现象,并非发展中国家的专利,发达国家的旅游胜地也不乏类似的文化商品化现象。众多案例表明,文化形式经过修饰去为旅游服务,就失去了其传统的意义。

3.1.3.2.社区居民道德感的退化

比尼古尔说:“闲逸、与工作似乎无关的任意支出、时髦的装备和装束、豪华奢侈的宾馆别墅……这一切都令第三世界的穷人心驰神往,让他们无心勤奋工作和田间劳作……旅游者的闲逛,正是反对发展的宣传。卖淫、酗酒和抢劫行为并非完全因为旅游而产生,但不可否认,旅游对这些现象是有影响的,并且导致了它们的扩展”。找工作的困难和“现代”消费方式的诱惑,致使许多人沦落下去④。

旅游是让人放松的事情,所以在旅游中,游客的道德感往往会有所退化,但是游客的这种心里却往往导致了当地治安的紊乱与退化。或许这其中社区居民只是适应游客而已,却真的也在默默忍受着道德感退化的危险。

这说明在旅游开发中,不管是受外来游客涌入的影响还是受外来习俗与当地文化的碰撞,导致了社区居民道德感减弱和退化。

3.2.旅游开发中与社区居民产生矛盾的原因分析

3.2.1.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滞后

不少地方没有将社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发展的大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而是任由经营者进行盲目的投资与开发,甚至出现了遍地开花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资源开发的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特色不强,从而缺乏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并且盲目的开发导致整个旅游开发以致发

③李经龙,郑淑婧,周秉根.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第82-83页。

④李经龙,郑淑婧,周秉根.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第81页。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展系统的紊乱。致使后期的发展工作在很艰难的条件和基础上进行。所以总体规划的制定是整个旅游系统有效进行的前提。

3.2.2.旅游开发资金投入来源较为困难

目前因为具有旅游资源条件的地方,往往经济较落后,当地政府资金缺乏,这直接影响其开发规模和投资能力,分散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整合,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长期得不到完善,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在这种状况下,要想通过有限的旅游开发来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困难较大。而通过引进外资开发起来的景区,当地政府往往让利较多,社区利益难于保障,如多数经营管理者是开发商从外地招引而来。

3.2.3.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不足

中国千百年来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不强,因而也限制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的程度。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社区居民惯有的思维方式是遵循至上而下的传达命令,而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从下而上的参与。其二,经济发展落后,政府缺乏应有的资金吸引居民参与,就容易导致外来的投资商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从而忽略了当地居民的利益或很少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利益。当地居民也由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限制了其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和机会,居民对参与缺乏足够的理解等,这都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参与意识。

3.2.4.政府对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的权益保障力度不够

在旅游开发实践中,应该建立公平的对话机制,为居民参与区城旅游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目的地居民与政府和投资商事实上的不平等,严重阻碍了“公平对话”的进行。

4. 调和旅游开发与社区居民之间利益冲突的对策

4.1.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

4.1.1.增强规划意识,树立全面的规划理念,

旅游业发展已进入全面规划时代,为迎接旅游业全面规划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增强规划意识。要从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来认真对待旅游规划工作。搞好旅游规划是每一位旅游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不重视规划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表现,稍有不留神就可能成为千古罪人。同时,要树立“广义规划观”,自觉把旅游规划与城市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环保规划等融为一体,树立全方位规划、全过程规划意识,把宏观规划与项目详规、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规划监督与规划执行很好地结合起来,确保规划作用的广泛性、有效性。

4.1.2.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建设的兴起,旅游地和旅游区的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各方面都需要一个科学的、结构合理和彼此相互协调的旅游规划。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矛盾的存在,客观上要求科学的旅游规划来加以解决,旅游规划能有效地保证旅游业这一产业系统良性扩张,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提出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旅游业,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避免破坏性,实现科学性,从而促进旅游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

展⑤。

4.1.3.加大规划的深度和泛度

旅游规划是一种高智力的劳动,牵涉面广、内容复杂、工作量大,因此费用相对较高。但规划投入是一种智力投人、技术投人,其产出是以几何倍数回报的。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要和蓝图,它明确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对策和措施,因此,旅游规划的深度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据。伴随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浪潮的涌动,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战略、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宣传促销等都需要科学有深度的规划。在开放的旅游产业链上,有深度的规划覆盖率范围越来越广,涉及领域越来越多,泛涵旅游建设、开发、运营、促销、服务全过程。旅游业发展已进人全面规划和深度规划的时代。

4.2.慎重强调资金的引入和投入问题

在旅游开发中,资金的引入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由于旅游开发地的贫穷还是有意的对外引资,政府都应重视资金的引入问题。因为在资金的引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政府部门都可能在对利益的分配问题上有所偏跛,而导致旅游开发中的参与者倾向于外来者,这种对待资金引入的方式往往对社区居民带来直接利益上的危害,而引起社区居民的反感,导致在旅游开发初期呈现的种种景象不予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社区居民的无持续竞争,从而给资源、投资者、政府部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⑤陈晓亮,《关于旅游规划中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甘肃农业,2006年第12期,第1页。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所以在资金引入问题上,政府部门既要打开大门引入资金,又要慎重对待资金引入问题,及对引入资金的政策把关。

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而在第三产业日渐成熟的今天,却没有相当多的法律条文对旅游业进行规范和约束,而致使旅游行业存在着许多的漏洞。

至此,国家也在努力对旅游行业进行规范,加大对旅游业的干预,对旅游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整治和调整,特别是在对待资金的引入及投入问题上,更是应该加强。4.3.提高社区居民意识

4.3.1.有效的对居民进行教育、培训

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是社区旅游建设成败的关键。很多社区均存在旅游开发历史较短,旅游开发与管理经验不足,旅游管理人才奇缺的问题。因此,社区应特别重视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可采取“送出去”的措施,把现有的旅游业经营管理人员分期分批送到各类院校旅相关专业培训,或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成功景区参观取经。也要重视“引进来”的办法,积极引进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来本区服务,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以聘请专家亲临指导。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区域旅游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社区旅游发展。

社区培训就是要帮助居民:确立正确的旅游资源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旅游资源在所有权上属于国家,但在情感上属于社区居民;居民从旅游业中获取利益,资源和土地是基础,因而他们有权利,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保护这些资源。社区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包含价值观念、知识和行为技能三个方面。

4.3.2.加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参与意识

社区在当地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有没有主动权和控制力决定了社区能否在旅游业发展中长期获得利益,以及能否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利益主要获得者。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居民和他们的社区常常被作为开发的客体,而不是开发的主体,大量的利益从社区居民身边流走,而他们却不得不承担旅游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正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社区参与”思想应运而生。社区参与的核心体现在参与的内容和目的两个方面:做旅游开发中的主人,获得参与社区旅游发展决策的权力和公平获得旅游收益的机会。

社区参与是体现社区因素和居民意志的有效机制,包括了旅游规划、旅游经济活动、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文化维护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中,许多对旅游社区产生影响的决策都是由政府或企业制定的,这些决策往往超越了社区的控制和影响,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社区居民成为社区旅游开发、规划、管理的局外人。社区参与较之这种开发方式而言,更强调把社区作为旅游规划和管理的核心,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和开发理念。4.3.3.建立公平的对话机制

在旅游开发实践中,必须建立公平的对话机制,为居民参与区城旅游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如旅游资源非经济价值的特殊外在经济性就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而在项目投资上倾向于地方主义行为;同时,投资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倾向于短期的掠夺式开发。因此,为避免居民利益受到损害,保证其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参与,必须建立公平的对话机制。

建立公平的对话机制就有必要建立目的地居民关于区域旅游业开发的代言机构,以实现目的地居民与政府和投资商在组织上的平等,从而实现“公平对话”,保证居民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决策拥有发言权。

4.3.4.建立有效的赋权制

这就要求政府和开发商要赋权给社区居民。

没有权利的参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而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因而社区居民真正掌握一定的权利是社区参与意识真正落实的保障。我们应实施谁参与,谁有权的原则。参与的程度与权利的多少直接挂钩。事实证明,仅靠专家和领导的努力和智慧是有欠缺的,这就要求必须赋权给社区居民,让社区居民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区旅游发展决策有发言权。在决定社区旅游发展的形式、优先等方面,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并且让社区居民的选择占一定的权重。专家和领导应该支持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方面的决策权利。这一赋权过程可改变传统旅游发展决策过程中的权力结构,从而实现社区发展权在社区的建立。

4.3.5.注重居民的参与,增强居民的主观能力

制定出适合社区可持续开发的旅游规划,更须注重过程的重要性。在社区居民的充分参与下完成一系列操作步骤,这个过程应以社区的资源、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聪明才智,解决社区居民面临的问题,反映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意愿。

这个过程是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逐渐学习-认识-实践-提高的过程,只有注重这一客观规律,增强人的主观能力,社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开发才有保障。反过来,旅游发展的目的在于发展社区居民,当地人通过开发旅游业,不仅要在发展旅游的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10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要得以提高,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4.4.政府应加强对旅游开发的预测和控制

4.4.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迄今为止,国内除了《旅游规划通则》、《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等少数几个法规性文件外,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社区居民应如何参与规划及如何保障社区居民参与规划的有效性,也没有关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后,对社区居民利益保障的制度。

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在旅游开发的规划中和过程中尽量出台一些维护社区居民利益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保障居民的正当权益和利益。

4.4.2.创造环境,促使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开发

提高社区居民的的参与程度,变以往的低参与为高参与或全面参与。旅游开发中的景区、景点应倡导开放式社区参与式管理,在开发与经营管理上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形成社区广泛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参与主体的广泛和参与内容的广泛等。社区环境、治安、卫生、文化等方面的事务性参与,政治性参与和非政治性参与,被动执行式制度性参与是当前社区参与的主要形式。

4.4.3.施行当地社区居民劳动力优先政策

旅游开发中的当地居民具有就业的优先权,建立与当地有劳动合同、维护当地居民利益的工会组织及行使旅游业开发利益补偿的相关权利机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优先被当地旅游企业雇佣为出租车驾驶员、导游讲解员及客房服务员等。

开发当地劳动力,制定针对社区居民的旅游点就业培训计划,使当地居民有能力胜任不同就业岗位,如导游、售票员、门卫、中低层管理员等。

培训当地劳动力开设企业,使他们有能力开设与经营如导游服务社、乡土餐馆、家庭旅馆、生态小木屋杂货店和家庭手工作坊等旅游企业,满足参观者对交通、住宿和购物等方面的要求。

4.4.4.协调各主体的关系

协调社区各主体的关系,创造“双赢”或“多赢”的旅游发展机制。

经营管理利益分配是旅游区相关群体最为关注的焦点,旅游开发在确定旅游区发展

11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方式时必须要考虑外来经营者、景区开发商、社区经营者(居民)三个主要经营群体的关系,平衡三者的利益,发挥社区居民在数量上的主体职能,在设计“硬”环境的同时注重营造“软”环境,通过建立旅游区管理机制来实现社区居民参与经营管理。可以通过社区会议、管理小组等方式来实现这种机制,社区会议由全体社区居民参加,共同对社区事务进行决策;管理小组由全体居民推选人员,代表居民参与旅游区、社区的管理经营活动,执行全体居民的共同决议,维护社区的共同利益。

明确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保障。政府部门应作为中立方,积极调解不同居民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12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参考文献

[1]吴双,李静.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现策略——社区培训,2007。

[2]安艳艳,张文. 基于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旅游地社区主导旅游业发展机制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 2007年第7期(总第147期)。

[3]张中华,李九全. 社区旅游与社区休闲互动发展探析,价格月刊,2007年第4期。

[4]潘秋玲,李九全.《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研究》,人文地理,2002年8月,第4期。

[5]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居住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258—265。

[6]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90—392。

[7](英)克里·戈弗雷,杰基·克拉克(著);刘家明,刘爱利(译). 《旅游目的地开发手册》,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年2月。

[8] 李经龙,郑淑婧,周秉根.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2卷,第6期,80-84。

[9] 王秀红. 旅游对民族文化影响的人类生态学透视,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22期。

[10] 蒋艳. 试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基础及原则,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月,第1期。

[11] 周大庆. 陈国生,关于旅游规划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生产力研究,No.9.2006。

[12] 陈晓亮. 关于旅游规划中若干理论问题的讨论,甘肃农业, 2006年,第12期

[13] 周俊满.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社会科学家,2006年3月增刊。

[14] 张世均.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4月,第23卷第2期。

[15]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3。

[16] 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17] 龚绍方.《旅游规划与开发》,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

[18] 国永广等.《旅游环境管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19] 卞显红,张树夫,王苏洁. 旅游发展中居民态度与社区问题研究--无锡市(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人文地理, 2005 年第 4 期,总第 84 期。

[20] 李东和. 旅游业发展对目的地社会影响评价研究---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5卷,第1期。

[21] 李东和, 叶晴 ,肖舒羽. 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目的地居民参与问题研究 , 人文地理 ,2004年6月, 第19卷,第3期。

[22] 程远清, 我国开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西部, 2007.10 期

[23] 卞显红,张光生. 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要素分析——对国内外25个生态旅游发展案例的定量研究,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6):657~663。

[24] 徐红罡. 旅游业中的二元结构及公共政策研究,思想战线,第1期,第30卷,2004年。

[25] 蒋艳. 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分析,延安大学学报,第一期,2006年2月。

[26] 陈秀琼,黄金火. 略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华侨大学学报,第一期,。2003

13

https://www.360docs.net/doc/9c2896808.html, 14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一、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活动——《中国名牌》杂志社的公关创意《中国名牌》杂志社会组织策划了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活动,产生了深刻的政治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其创意如下:一、背景:项目调查1、历史:香港问题是英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2、立场: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属于“殖民地”范畴。邓小平同志明确地表示1997年要收回香港。 3、结论: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回归,使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一个民族的沧桑荣辱将在这时刻凝聚升华。二、项目策划1、目的:高扬爱国主义旗帜。2、切入点:倒计时(让它分分秒秒叩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弦)。3、规模:每字高度不小于1米,总面积150平方米,可视距离1000米以上。 4、焦点:倒计时牌建在祖国心脏——首都北京。具体建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正中。 5、层次:报呈新华社领导、北京市政府、国务院澳办,直到中央领导。 6、时间:启动在199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10周年)至1997年7月1日,运行925天。三、项目实施1、高层公关:中央支持;2、政府各职能部门公关:热情赞许;3、横向公关:全国人导振奋。四、项目评估1、中央领导高度评价;2、925天中,参观率最高,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世界之最:面积、时间、目睹、参与人数、新闻报道。 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 答:此案例主要体现了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三个知识点。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形成特定的公共关系状态,而自觉、科学的公共关系活动又必须在现代公共关系观念的指导下进行。 1、公共关系活动,是指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动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这一公关活动就通过项目调查、项目策划和项目实施等公共关系操作实务,紧紧围绕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这一主题策划并实施了这次公共关系活动,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中国名牌》杂志社的这一公关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从1994年12月19至1997年7月1日这925天中,倒计时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创造了数项世界之最。公众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 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引导、规范组织行为不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此次活动的策划人员正是通过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和服务观念,策划并实施了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二、1036——传情五环广东电台“城市之声”员工为台庆五周年设计了一个方案:立足将城市之声5周年台庆与申办奥运活动相结合,通过电子传播媒介,传达“城市人盼奥运”的城市之声电台的时代强

旅游公共关系重点

旅游公共关系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传播沟通为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从而建立、发展、改善、协调与其公众之间的关系。 2.旅游公共关系:是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者旅游企业及相关行业为方便沟通信息共享实现共赢而建立的一种松散的社会组织关系。 3.公众:是指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4.外部公众:是指与该组织有着密切联系和一定利益关系的社会群体,是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5.大众传播: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是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 6.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活动。 7.旅游公共关系调查:为搜集有关旅游业组织公共关系状况、公众需要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信息而进行的调查。 8.旅游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人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在充分进行公共关系调查的基础上,对总体公共关系战略、专门公共关系活动和具体公共关系操作进行谋略、计划和设计的过程。 9.旅游公共关系谈判:谈判双方基于一定的目的,所进行接洽、协商、交流、沟通的过程以及由此而达成的结果 10.旅游公共关系危机:是指旅游业经营过程中,以及旅游活动中突然发生的、能严重损害组织形象、会给组织带来严重损失的各类事件。 二.简述题 1.现代酒店为什么要树立全员公共意识? 它贯穿于酒店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于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酒店公共关系能够起到搜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沟通、社会交往、救急善后等作用,分别发挥着情报功能、参谋功能、宣传功能、交际功能、协调功能和服务功能。 2.简述公关部的工作程序(即四步法) 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检测 3.简述公共协调的内容和原则 内容:利益协调、态度协调、行为协调 原则:自觉原则、公众第一原则、传播沟通原则 4.简述大众传播的优势与不足

奖励旅游分析

某公司奖励旅游分析(组团型) 公司背景:伊水缘酒店式A市成立一年之久的一家三星级酒店,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公司在头一年就实现了盈利。这个艰巨任务的实现是众多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个所有员工值得骄傲的事。临近年底,为了奖励一年来酒店员工的辛勤努力和奉献,体现酒店集团对旗下员工的关怀,公关部决定对以优秀员工为主体全体员工的奖励回馈活动。 活动简介: 目的:通过这次内部公关使每个员工深深体会到自己就是这个企业的主人,自己在这里做的一切不只是工作而是在实现着自己。使“家就在这里,你们就是主人”的观念神人心,是他们明白这个理念不是规定的,员工自己创造出来的。旅游地点:欧洲七日游 时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 参加对象:伊水缘全体员工 1、嗅觉灵敏,多渠道抓住客户 (1)线上发展,制定官网宣传 (2)线下发展,另有派单功能,完成信息记录后直接短信派单给具体的业务负责人,简单高效。 通过线上的官网宣传及线下的派发传单,上访等渠道,联系到了伊水源酒店 2、充分沟通,了解客户需求 通过上访,与伊水源公司领导层联系,了解该公司对本次活动的定位、经费预算及路线偏向、人数多少,大部分员工的消费水平等。

3、广泛了解地接单位 在了解好客户需求,确定了路线之后,着手调查目的地各接待单位,筛选符合该公司的要求的接待单位,在初步确定联系好地接单位后,并派人前往实地与该单位协商相关事项。 4、确定接待社并签约 前往目的地后,与初步确定的单位谈判协商,沟通相关细节,最终确定签约。 5、督促地接社落实行程 在签约之后,派专人跟进地接社各种安排接待工作,并在客户与地接社之间做好相应的需求沟通,协同地接社制作行程表,督促地接社严格按照执行。 6、全面搜集客户信息,开展对客服务 客户信息不仅能帮助企业有效地制订营销策略,提高产品销售,企业更应充分利用客户信息实现对客户的关怀,建立与客户的长期关系,并将客户信息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中。 7、会务服务 提前进行会场的预约、布置,相应器材和道具的准备,印刷传单等,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word版本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

1.让客人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 日本有一家电子公司,总部设在东京,分部和生产区设在大阪。为此,公司每天都安排了人员负责购买专线车票,为与该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客人提供方便。德国人汉森是每天享受这种方便的外商之一。在坐过多次专线车以后,汉森发现:每一次去大阪,工作人员给他安排的作为都是靠右窗的,而回东京的时候,则是靠左窗的。起初,他还以为是巧合,经工作人员证实不是巧合之后,他有点想不明白了。这时候,该工作人员人员微笑着告诉他:“这是特意为您安排的,因为在这个座位上,来回都能够看到咱们这儿最美的风景。每天让您多看一遍富士山,是为了让您能够深深地记住这个地方,记住咱们公司。” 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成了汉森在日本生活、工作期间最感动的一件事。这种感动也使得这家日本公司得到了回报——后来,汉森把他原计划的投资追加了一倍。 讨论题: (1)让客人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在这种举手之劳的背后体现了哪一种公关思想? (2)想别人之所想,日本这家电子公司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对我们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处理公众关系有何启示? 基本分析: 让客人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在这种举手之劳的背后体现了公众导向的公共关系观念。公众导向观念强调组织一切活动,包括公共关系活动都必须以公众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以公众的需要和利益的实现

为归宿点。这位工作人员虽然不是专职的公共关系人员,但他在实际的具体工作中,自觉地为客户着想,尽量去满足客户的需要,争取客户对本公司的好感。 想别人之所想,日本这家电子公司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1)公共关系观念作为一种制约和影响组织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组织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开展,而且渗透到组织日常管理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组织所有人员必须遵循的。 (2)组织应加强公共关系观念教育,使全体成员都具有公共关系意识,都按照公共关系的要求去做,在组织中形成自觉的、浓厚的公共关系文化氛围,从而把公共关系观念的要求贯穿在组织运行的各个职能环节和各项工作的之中,这也是全员公关的要求。虽然该工作人员不是专职的公关人员,但是从全员公关的观点出发。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员都是组织中兼职的公关人员,他的形象,他的言行举止,都与组织的整体形象有关。 (3)公共关系活动不仅是指那些专项活动,也包括了许多日常的活动,这些日常的公共关系活动渗透在许多例行性的业务工作之中,比如这位工作人员的接待服务工作。因此,每一员工是否具有公共关系观念,是否按照公共关系观念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对于组织的整体形象塑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同学们讨论的总结:

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旅游资源整合的措施 1.空间层次整合 将同属于一个较高空间层次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大资源, 建设一个大景区, 扩大规模, 提升档次, 集中力量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开发产品, 开拓市场。例如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原有分别开发的若干景区, 现在北京市已经开始将它们作为一个“大八达岭”景区做整体开发考虑, 以提升档次, 避免无序经营。 2.共生整合 将具有共生关系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协调利益关系, 调整开发行为, 限制开发力度, 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保障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太湖周边几个地区的旅游度假村由于共生于太湖, 保护太湖生态环境这一共同要求必将促发各地进行资源整合, 实现共同生存, 共同发展。 3.主题整合 在某一个区域内, 根据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 制定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确定区域旅游的主题和形象, 借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 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区域旅游的主题, 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 打造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4. 产品整合 将某些不能形成成熟旅游产品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旅游资源依据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起来, 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改善市场形象, 提升市场竞争力。。5.线路整合 利用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和功能上的联系, 将分散的旅游资源组织起来, 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共享客源市场, 丰富旅游内容, 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旅行社运作的可行性。 6.龙头整合 利用区域内或游线中已经开发成熟的龙头旅游资源, 发挥其带动作用, 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 一方面服务于龙头旅游资源, 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 另一方面借力开发, 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也可以将周边景区与龙头景区直接打包开发, 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关于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 —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 一、前言 人类自存在旅游活动以来,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变,如何将商业旅游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至今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旨在和众多旅游研究者进行讨论和分享,为旅游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是一处被嘉陵江所环绕的风水宝地阆中古城。建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四川保存最完好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名列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复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个办事处,人口万,其中城区人口万。 阆中以风水奇特见长。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处,水绕三方,整个嘉陵江是呈“”形化绕着古城,呈龙腾虎跃之势,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还有建筑学、地理学各个方面等因素,风水文化无处不在,因而阆中古城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阆中天下稀”等美誉。同时,由于阆中在古代时盛行对风水文化的研究,所以阆中古城也被誉为最大的“风水古城”。 、交通状况

阆中古城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大约公里,国道线和省道线穿境而过,并交叉呈十字型辐射全市。成南高速、渝南高速的贯通和即将启动的广元—南充高速已列入阆中的“十一五”规划;嘉陵江环城而流,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也在阆中设立二级站。 、旅游资源 阆中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战国中期为巴国国都。阆中作为由秦入蜀的交通要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势,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清朝初年,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达年。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至今仍保存着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处精致的古院落。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级文物余件。主要景点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组成的东山园林。修筑阆中古城之时,颇讲风水,其选址、布局均契合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是龙、砂、穴、水、向等各种因素的结合,棋盘式的古城格局,是融合了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 四川常说巴蜀文化,而阆中则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阆中逐步形成了遐迩闻名的华夏本源文化;风水文化;以落下宏为代表的天文文化;以汉恒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清代考棚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巴寺、大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巴

公共关系填空题和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填空 ?020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 1.公共关系观念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_______、协调观念、_______、_______等等。 ? 2.公众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共同构成的。 ? 3.公共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_______的关系,二是特指_______的关系。 ? 4.公共关系收集的信息具有_______性和_______性,对组织实现整体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 5.公众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共同性、_______、变化性和相关性五个要点。 ? 6.影响公众的态度包括影响公众的认知倾向、_______和意图倾向。 ?7.组织的媒介关系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新闻媒介是组织与广大公众沟通的_______; 另一方面新闻界人士又是需要特别争取的_______。 ?8.口头语言交流的一般特点主要是_______、随时性、双向性、_______情感性、_______。?9.倒金字塔的新闻稿结构由_______和_______两大部分组成。 ? 1.传播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 ? 3.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 4.宏观性社会性 5.整体性多样性 ? 6.情感倾向7.重要中介公众对象8.直接性反馈性主观性9.导语事实 ?0501 ? 1.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 ? 2.“公共关系”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____________的一种特殊关系。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____________ ,二是特指____________。 ? 3.危机处理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 4.公共关系的内部分工,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5.社区关系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6.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7.知名度需要以美誉度为____________,才能产生正向的社会效果,美誉度需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为____________,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8.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____________,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二是完善____________,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9.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是____________。 ?一章 ?公共关系的--------这类定义侧重于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功能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他的管理手段是现代讯息社会的___________手段 ?公共关系既是现代传播学发展的一个应用分支,也是_________的一个构成部分。 ?“社会舆论状态”指社会公众对组织机构的__________和评价的情形状况。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__________和管理哲学。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__________、实施者、行为者。 ?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__________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__________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公共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它的两个特征:一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二是______ 的关系。 ?人群关系主要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_________是公共关系的基础。 ?咨询说传播沟通现代管理学认知经营观念承担者组织传播沟通信息交流内部关系 ?二章 ?考古学家发现在公元前1800年________的一种公告,很有点像现代社会某些农业组织公共关系的宣传资料。

旅游公共关系学论文

《旅游公共关系学》结课论文 ——旅游景区公关案例分析 本学期我通过对《旅游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一些关于公共关系在旅游业方面上的应用方法以及从中懂得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概念。下面我将谈一下通过学习了《旅游公共关系学》所得到的个人见解和看法。 旅游景区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策划、规划和开发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以获取广阔的旅游市场,还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以能获取较高的市场利润。在一个企业中,危机总与稳定相伴,而对于市场风险较大的旅游业和旅游景区来说,危机更是无处不在,研究旅游景区的危机和危机管理意义重大。下面我太湖蓝藻事件,来分析太湖旅游危机以及应对处理方案。 旅游危机是指影响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的信心、扰乱旅游业正常经营的各类非预期性事件。根据其性质特征,分为非传统旅游危机与传统旅游危机。无论是非传统旅游危机还是传统旅游危机,因为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各个环节之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极易产生连锁反应,所以旅游危机对社会的危害非常巨大,对旅游业的冲击也非常强烈。 案例:2007年五六月间,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大规模爆发,造成无锡市自来水因有异味无法饮用,部分地区发生供水危机,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虽然供水的影响仅有几天时间,但由于国际国内的关注度高,新闻报道多,对无锡旅游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大量旅游团队退团,一时间来无锡游客锐减,各大景区、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的正常经营受到很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旅游危机。据统计,2007年6月,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国内旅游者同比下降50%左右,市区旅游星级饭店客房率下降30个百分点;7月以后,旅游业主要接待指标同比继续下滑,无锡旅游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旅游危机的种类主要有: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危机;经营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组织人事变动引发的危机;不可抗拒的因素引发的危机。太湖蓝藻事件明显属于第一项,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危机,而面对这种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应对呢? 第一、正视问题,快速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安抚为先 导致这一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太湖蓝藻大爆发导致无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会引起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其一,整个城市形象受损;其二,饮水安全问题;其三,环境恶化引起关注的负面影响。 在事情发生但还没发展至恶劣之前,景区管理人员应当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因为太湖问题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景区的问题那么简单,它已经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安宁和发展)制定应急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处理小组。 媒体方面,无锡蓝藻事件其影响是不能够回避的。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基于诚实和透明之上的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危机管理的关键。政府部门要第一时间发布新闻,在“黄金48时”内给公众留下负责任的印象,客观地评价蓝藻事件引发的问题及影响,并公布政府各种应急措施,策划方案,号召全体市民团结起来,共度危机。 游客方面,对于正在太湖游览的旅客,太湖景区可派专员去解释,阐明现状,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旅游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篇一: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以三鹿为例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外部宏观环境如国际背景,国家 政策,行业状况,社会条件,技术升级等会影响到企业的总体走势,而企业自身条件也是复杂多样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集团要时刻把握宏观走势并根据 自 我状况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战略以赢得竞争。但是人毕竟是有限理性的, 在 企业面临危机时,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如何果断而有针对性的做出正确的决策呢, 应该采取何种方法转危为机呢,这就要求有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但是普 观 中国的企业及社会大众,我们发现至今危机管理的意识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是 很淡薄,尽管自非典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对危机管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相对而言,企业的认识明显不够。本案例将会以三鹿 1 集团为蓝本,运用目前 的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剖析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指 出其弊病,并适当给予自己的见解。本案例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三 鹿

集团,第二部分是本案例的中心部分,即对三鹿集团危机应对过程进行分析,第 三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并用一点笔墨对当前的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一点自己的看 法。 第一部分三鹿简介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鹿集团)是一家位于中国河北石家庄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业务为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生产,主要经营产品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庄三鹿有限公司,合资方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 股43%。三鹿集团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一 度成为中国最大奶粉制造商之一,其奶粉产销量连续15年全中国第一。2008年 8月其产品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企业声誉急剧下降。2008年12月24日,三 2 鹿集团被法庭颁令破产。2009年0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第二部分三鹿集团危机处理过程分析 三鹿应对危机的过程回顾 三鹿领导集团总经理:田文华副总经理:王良玉杭志奇 1、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接到消费者投诉。 2、2008年5月17日,客服部书面向领导集团报告情况。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论文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 专业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周桐 班级 Z旅游133 学号 1361102323 完成日期 2016年4月

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徐州旅游资源的种类、条件、评价以及区位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据,分析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阐述了徐州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且针对徐州特有的情况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发展状况,借鉴旅游业发展较好地区成功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为徐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徐州;旅游资源;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徐州地处我国东部温带、亚热带交接地带,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徐州历史悠久,古称“彭城”已有6000多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拥有 2574 年的建城史,具有大量古文化遗迹。同时,徐州也是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两汉文化、红色文化和彭祖文化各具特色,自然山水、民俗风情独具韵味,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体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很单一与低层次,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来增强徐州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徐州旅游资源分类 (一)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 徐州拥有云龙山、九里山、香山等多个大小不同的山体资源以及云龙湖、微 山湖等多个水体资源。还包括徐州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泉山森林公园等。 (二)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徐州历史悠久,先后有 13 代楚王、5 代彭城王受封于此,所以徐州的两汉文化发展独具特色是汉文化的龙兴之地。徐州市内有汉兵马俑、楚王陵、龟山汉 墓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 (三)军事文化类旅游资源 徐州是我国东部南北要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素有“五省通衢”与“兵家必争之地”著名。历史上在徐州一带发生的战争多达 400 余起,其中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 200 多起,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晋楚彭城之战、秦末的楚汉相争以及现代的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等等。 二、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徐州市拥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为 6 类 42 种, 属于丰富级。在 23处一、 二级景区中, 有 15 处为人文景观,8 处为自然景观。 (二)文化特色鲜明 形成了以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主要内容的“两汉文化”;以九里山古战场、淮海战役烈士陵园为代表的“战争文化”同时,以彭祖园、淮海食品城 饮食文化村为代表的“彭祖文化”。 (三)地域组合良好 徐州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两汉文化游览区、战争文化游览区、彭祖文化游览区及休闲度假观光区大多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地域组合良好便于游客游览。 三、徐州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东临黄海,西靠中原是东部沿海地带与中部结合地带,长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铁路、航空业发达,京沪线、陇海线在此交汇,大运河穿城而过,观音机场成为淮海经济区内唯一起降大型飞机的国家一级机场,已形成高速便捷的交通体系。 (2)资源优势突出。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11处、市级文物50多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单位区1

旅游开发规划三个案例

阳山文化地质生态休闲景区总体规划批 本次规划范围西起大阳山,东至狮子山,北起锡陆公路-阳中路,南至桃源路,总面积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为以阳山水蜜桃产业为依托,以大阳山为空间载体,以阳山桃文化生态观光园为核心,以生态山水、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都市农业中心核。 规划以中国园林拓扑向心的传统布局结构,依山抱湖安排各功能区块;功能分区主要为自然山体景区、宾馆区、商业街区、企业家会所、农家乐、旅游度假区、生态社区、桃园社区、生态桃林观赏区等;主要用地为旅游设施用地、生态观光园用地、居住用地、公建配套用地等。

宗教遗产文化的开发——以空相寺禅宗文化开发为例 文化往往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因此也就成为了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

中要塑造的一个核心所在。我们在对于这些拥有这核心文化的进去在开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于这一核心文化的打造,在这一过程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就成为一种可行的开发思路。 本文将以空相寺景区在旅游开发中对于禅宗文化的塑造为例,对“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这样一种开发思路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背景介绍 空相寺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因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故又称熊耳寺,空相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的美誉。公元526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公元535年,初祖又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次年在此圆寂,终年150岁。公元538年,众僧徒为纪念达摩初祖,又建造了达摩造像碑。寺院历代都有维护和扩修,但是,寺内大部分建筑,自抗日战争以来,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荡然无存。 目前空相寺的建造主要是在1994年由释永信大和尚力促恢复空相寺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之后逐渐恢复建设的,目前已经完成山门殿、接迎殿、达摩殿、达摩墓的修建。 二、文脉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景区核心文化的一个文脉分析正是文化开发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的一个必由之路。依靠对于这种文化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景区开发中始终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真实性,同时在这样一个文脉追寻、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化进行有效扩展、剔除糟粕。 一种核心文化往往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对其全部进行开发设计,反而适得其反不能够把握住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脉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关键点上“顺藤摸瓜”最终挖掘出最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文化特征。 在对空相寺禅宗文化文脉研究中,我们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点所在:

公共关系经典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蒙牛—超女”与“闪亮—快男” “超女”、“快男”的推出是的原本火爆的湖南卫视收视率再创新高,尤其是“第二节超级女声”大赛成为2005年中国演出市场上最引人瞩目的现象,甚至到达了轰动全国的地步。而07年的“快男”也在短短3 个月时间内打了一场高效漂亮的闪电战。“超女”、“快男”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让那么多中国家庭的电视机同时集中到一个电视台,让那么多媒体跟踪报道,成为全国成像那么多百姓的街头巷议论轮的话题,这和他们所从事的公共关系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它的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出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者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公共关系包括组织、公众和传播三要素,接下来我将从这三方面对“蒙牛—超女”和“闪亮—快男”的成功进行分析。 首先,从组织上讲,社会学家认为,“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①,“超女”、“快男”这个组织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从海选到预赛、复赛,层层淘汰,又层层设立复活机制,有决出的各赛区冠亚季军参加在星城长沙举行的决赛,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也可以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对选手进行包装。另外,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存、发展也需要良好的环境,环境构成了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算有所成就”,“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

旅游管理专业公共关系礼仪案例分析.doc

四、简析题(根据下面各题所提供的材料,结合相关的公共关系学 原理做一些分析,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一)35次紧急电话 有一天,一位名叫基泰斯的美国记者在日本东京奥达克余百货公司买了一台电唱机,准备作为送给住在东京的婆婆的见面礼。当时,售货员以日本人特有的彬彬有礼的服务,使基泰斯满意而归。但是,当她回到住所开机试用时,却发现电唱机没有装内件,根本无法使用。基泰斯不禁火冒三丈,准备第二天一早便去奥达克余百货公司交涉,并迅速写成一份新闻稿,题目是“笑脸背后的真面目”。第二天,当基泰斯正准备动身前往奥达克余百货公司交涉时,一辆汽车赶到她的住所,从车上跳下的是奥达克余百货公司的副总经理和拎着皮箱的职员。他们一进基泰斯的客厅便俯首鞠躬,表示歉意。基泰斯颇感意外,他们是怎么找到这里的?那位副经理打开记事簿,讲述了大致的经过。原来,昨天下午清点商品时,他们发现错将一个空心的货样卖给了一位顾客。因为此事非同小可,经理马上召集公共关系部有关人员商议。当时只有两条线索可循,即顾客的名字和她留下的一张“美国快递公司”的名片。据此,奥达克余百货公司展开了一连串无异于大海捞针的行动,打了32次紧急电话向东京各大饭店查询,但没有结果。于是又打电话给纽约的“美国快递公司”总部,接着打电话给顾客的父母,从那里得知了顾客在东京的住所。这期间所打的紧急电话合计35次。接着,副经理亲手将一合完好的电唱机,外加唱片一张、蛋糕一盒奉上,然后离去。这一切使基泰斯深受感动。她立即重写了新闻搞,题目叫“35次紧急电话”。 假如你是奥达克佘百货公司的总经理,你将从哪里入手处理“出售电唱机空壳事件”? 分析“35次紧急电话的故事”案例,说明正确地为公众分类的意义。 1.确定公众类型是开展公共关系协调的起点——经理认为这件事关系到商店的形象和声誉, 立即召集公关部人员商议对策(大都市百货公司的顾客属于“流散型公众”,) 2.登门道歉——“空壳事件”的善后处理 工作中出了差错应该怎么办?35次电话值不值?如何在公共关系过程中体现公众意识? 此事被美国公共关系协会推举为世界性公关范例,这一杰出的公关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企业或社会组织,在同公众打交道过程中,由于受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都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也难免会遇上一些不测之事,这些都会使自身的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尽量避免这些损害或在损害时重新建立起新形象,是公共关系人员责无旁贷的责任,因此,作为企业或社会组织,首先必须具有自律的意识,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要有强烈的“救火”意识。失误一旦发生,应该及时加以纠正。那种面对失误,却又无动于衷的做法,只会导致事态变大,使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同时,35次电话表现了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这不是通过简单的算经济帐能解释的。35次电话告诉我们什么是公众利益至上、以人为本,什么是将危机消化在爆发之前。当市场形式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已不是商品选择顾客,而是顾客在很大程度上选择商品。 因此,组织要想外求发展,首先就要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组织就要按照“顾客第一”、“顾客至上”的理念来规划公共关系计划,实践公共关系目标,努力创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产品服务形象,争取顾客,开拓市场。此外,组织一旦发生了与顾客的纠纷,应该在“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一顾客关系最高准则的指导下迅速做出反应,给予妥善解决,争取顾客谅解。有条件的工商企业组织,还应尽可能建立顾客关系的科学管理机制,通过开展消费指导、消费教育活动,建立起一支充分信任本组织的稳定的顾客队伍。

中国奖励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奖励旅游研究综述 摘要:奖励旅游在国外发展较早,体制完备,而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学术界研究甚少。回顾近年来我国奖励旅游的研究情况,探讨目前我国在奖励旅游研究方面的几个热点,同时,展望奖励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最后试探性的提出今后奖励旅游的研究方向。希望通过这些探讨,使得奖励旅游在我国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奖励旅游;研究热点;发展前景;研究方向 奖励旅游起源于20 世纪20 年代的美国,许多公司通过开展奖励旅游活动来激励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此后成为美国公司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奖励制度,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奖励旅游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而我国的奖励旅游是在改革开放以后,20 世纪80 年代末期90 年代初期才逐渐发展起来,直到目前,奖励旅游在我国仍处初期发展阶段,有关方面的理论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我国在奖励旅游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旅游学界在奖励旅游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当然也希望奖励旅游能在我国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奖励旅游”进行搜索发现以“奖励旅游”为关键词的文章有154 篇,以“奖励旅游”为题名的文章有53 篇,而真正关于研究国内奖励旅游的奖励旅游文献研究内容及类别分析仅有40 篇。通过筛选,排除有关企业对奖励旅游的宣传和介绍性文章,作者选择其中的29 篇论文对我国奖励旅游目前的研究现状及相关内容做一综述。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奖励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见表1),总结出界内的研究热点,包括奖励旅游的定义、特征;奖励旅游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此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奖励旅游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工具;企业发展奖励旅游的意义等。 内容类别涉及文章数量:定义17特征16现状9存在问题9对策与建议16企业管理工具3意义或效用3必然性3 目前,国内学界还没有奖励旅游的统一定义。梅远(1999)[1]在《中国旅游百科全书》把奖励旅游概括为一些单位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而举办的免费旅游。王倩等(2007)认为,奖励旅游一方面是对个人的奖励,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企业本身的奖励,是企业的一种现代化管理工具和手段,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项目[2]。周文丽(2006)认为,奖励旅游是旅游服务专业机构为现代化企业承办的一种旨在激励员工、树立企业形象的高品味、高消费且深寓文化内涵的专项旅游产品[3]。 (二)奖励旅游的特征 从上述定义及奖励旅游的发展和表现中不难看出,我国学者在研究奖励旅游的特征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 仅有40 篇。通过筛选,排除有关企业对奖励旅游的宣传和介 绍性文章,作者选择其中的29 篇论文对我国奖励旅游目前 的研究现状及相关内容做一综述。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奖励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见表1),总结出界内的研究热点,包括奖励旅游的定义、特征;奖励旅游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此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奖励旅游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工具;企业发展奖励旅游的意义等。 二、我国奖励旅游研究热点 笔者将这29 篇文章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类(表1),发现近年来我国关于奖励旅游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奖励旅游的定义、特征、奖励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发展奖励旅游的对策和建议。(一)奖励旅游的定义1.外部特征。综合学者的研究,笔者将奖励旅游的外部特征归纳为:高消费、高档次、高要求,效用明显、利润高、季节性不强,功能多样性,带薪、休闲、免费,专业化,时效长,受众广,经费来源及行程安排特殊,与会议结合、扩大交流。 2.内部特征。高静、刘春济(2006)认为,奖励旅游除了具有常规旅游的一般特征外,更有自己深层次的内部特征[4]。首先,从奖励旅游的市场功能来看,它是一种管理手段,行为不仅仅是对参与者的奖励,更是对企业自身的宣传。其次,从奖励旅游市场的行为主体来看,奖励旅游的消费者与奖励旅游的购买者相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业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局 旅游业做为一个综合型产业,因其自身的集成性和“绿色、无烟、创汇”的特点,被喻为吻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西峰区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实施开发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拓展开发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步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西峰区旅游局基本情况 西峰区旅游局成立于1999年8月,为科级事业单位,区政府组成部门,现有职工9名,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人,一般干部4名,司机1名。下设有二级部门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建设办公室,现有职工11人,其中:副科级领导干部1人。 二、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一)资源概况 辖区区现已形成的旅游景点有15个,其中人文类10个,自然风景类5个。在人文资源中,有石窟寺1个,古塔1个,古文化遗址3处,博物馆、文化馆和民俗活动点5个。重点景

观有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北石窟寺、东湖公园、华夏公刘第一庙、南小河沟、巴家咀水库、老洞仙山等。其中北石窟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自然资源独特。西峰位于甘肃东部,总面积996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境内的董志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的黄土高原,自古就有“八百里秦川不抵董志原边”之说。黄土风情浓厚。 2、史前文化世界瞩目。发掘于西峰南佐仰韶文化新石器遗址,及出土的红砂尖地瓶是极其珍贵的考古发掘。 3、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西峰是周先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区内可上溯至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南佐、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多达84处,馆藏文物愈万件。在这块土地上,黄帝、岐伯、不窋、公刘、西汉付介子、东汉王符、魏晋傅玄、北魏胡太后、唐代狄仁杰、宋代范仲淹、明代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留下了青史可据的人文史话。 4、民间文化积存丰富。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堪称“四绝”,郭沫若誉其为“民间艺术的瑰宝”。出现了何占鳌、祁秀梅、史呈林、王光普等民间艺术大师。民俗专家靳之林对庆阳民间艺术的传承,现在仍呈现广泛的群众性,十分惊讶并赞誉。至今仍有40多个皮影演出戏班常年活跃在民间,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全区目前从事香包、刺绣、剪纸生产的人数以千计,有20多家专业公司,从事香包等民间工艺品的生产经

临沂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

临沂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姓名:房淑月班级:新闻103班学号:1020200303 摘要: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浓厚。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旅游颇具特色。随着临沂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颇有成果,但今后的开发与创新也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临沂旅游;红色精神;古文化;生态环境 1.调研背景 临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朴实,是一块充满活力的热土。自建国起至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经济大发展,临沂不单是外人眼中的老区。从一个贫困的山区到一个开放性的现代化都市,临沂的旅游资源日益增多。而今,临沂已是较有名气的批发性都市,全城有大大小小几十家批发城,以此带动了临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急剧扩大了临沂地区人口的流动性,为临沂地区带来了流动性资金及人才。综上这些条件,于有形无形间促进了临沂旅游的发展。全市形成了以《临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个县区旅游发展规划和70余个项目开发建设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规划体系,打造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和一批特色旅游精品线路。 2.调研目的 更好的更深入地了解临沂市旅游现状,对旅游资源进行统计概

括,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好奠基。从而促进临沂地区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为临沂吸纳更多的资金。 3.调研内容 3.1.术语和定义 3.1.1什么是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1.2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1.3旅游资源分类 3.1.3.1 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3.1.3.2 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3.1.3.3 分类结构 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3.2.临沂地区,旅游资源粗略统计与介绍。 3.2.1.以革命政权建设纪念地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游即红色旅游。 3.2.1.1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